家校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校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校管理制度

篇1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给学校教书育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消防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河北省境内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及驻校(园)各单位,在校(园)内工作、学习、生产、生活的人员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学校消防安全工作,遵循消防法律、法规、规章,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

第二章消防组织

第四条学校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各中层单位成立相应消防安全组织,科室、年级、楼宇内的楼层、班级设消防安全员。消防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保卫部门,负责对学校辖区内的消防安全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对违章、违规的单位及个人,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条学校要确定消防重点部位、重点岗位,并在这些单位、部门设岗位消防安全员,并报学校保卫部门备案。

第六条学校消防安全领导小组,要在全校范围内组建教职工义务消防队,高等学校要组建学生义务消防队,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火灾情况和应急疏散。中小学校建立学生消防监督员,负责监督、反映消防情况。

第七条教职工义务消防队的人员组成,以保卫部门人员为主体,各消防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的岗位消防安全员为辅,配备相应的消防装备、器材,并组织开展消防业务学习和灭火技能培训,由保卫部门统一领导指挥。

第八条高校学生义务消防队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组建和管理,保卫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学生义务消防队员同时是学生宿舍各楼栋消防安全员。

第三章消防职责

第九条学校法定代表人为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人,校内各部门、各单位及驻校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

学校各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高度重视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贯彻执行消防法规和本规定,

服从主管部门、有关部门消防工作的管理,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

况,保障本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

(二)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统筹安排,将消防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三)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完善本单位消防安全制度,并检查督促其落实。

(四)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五)积极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消防知识和技能水平,组织师生员工开展灭火和应急逃生、自救、互救演练。

(六)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发生火情及时赶赴现场,指挥、协调救援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

(七)学校学生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中层部门根据各自工作特点负责本部门管理范围内日常消防安全检查和管理工作,以及消防设施、器材、供水系统的监管,保证其正常工作。

第十条学校主管安全保卫的领导为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领导保卫部门做好学校消防安全具体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拟订学校年度消防工作计划,拟订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

入和组织保障方案,建立健全各项消防管理制度,建立消防管理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二)检查和监督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开展消防

安全检查,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三)利用多种途径、采取各种形式向师生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普及消防知识,提高师生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自救能力。

(四)负责对岗位消防安全员的管理和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消

防知识及相关的消防法规,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规程及各种消防器材的

使用。

(五)进行消防巡查和检查,督促各单位各项消防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督促火灾隐患的整改。

(六)负责组建义务消防队,指导义务消防队的业务学习、训练和灭火演练。

(七)制定学校的灭火、应急预案,每年组织一次灭火应急疏散演练。

(八)负责配备消防器材,检查督促全校消防设施和器材的管理、维护和更换工作。

(九)对违反消防规章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及时提出整改处理意见。

(十)积极配合公安消防机关的消防检查工作和对火灾事故的调查。

(十一)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

全情况,及时报告火险隐患排查、整改情况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

题。对暂时无法整改的安全隐患采取确实可行的临时措施,严防发生

故。

第十一条学校各单位出租房屋和租赁经营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由出租单位负责,承租单位应遵守出租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在校内居住地的消防安全管理由用人单位负责。

第四章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要求

第十二条学校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消防法律法规,及本规定的内容,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规范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防火巡查制度。学校应指派专人负责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管理工作,建立防火巡查制度,对巡查的情况要作详细记录,由巡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签字。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及非重点单位的重点部位必须每日进行防火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火险隐患要及时纠正,妥善处置,当场无法解决的,要立即报告,发现初起火灾要立即报警并及时组织扑救。

每日防火巡查的内容应包括:

(一)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

照明是否完好。

(三)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四)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五)消防岗位与值班人员的在位情况。

(六)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第十四条防火检查制度。校内各单位的防火检查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重点部位的防火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其他单位的防火检查每季度一次,年终进行全校消防检查。防火检查要认真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负责人要在记录上签名,并建立防火检查档案。对检查中发现存在的火灾隐患,能当场改正的当场改正,无法当场改正的,应书面报告有关部门,并加强防范措施,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学校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学校有关部门对全校依法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及时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防火检查的内容应包括:

(一)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

(三)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四)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

(五)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六)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

(七)消防控制室、值班室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八)防火巡查情况。

(九)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第十五条用火安全管理制度。学校管辖范围内不得擅自动用明

火,因教学、科研、生产需要在校园、学生宿舍区、禁火区内动火的,应按规定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办理许可证,明确动火地点、时间、范围、动火方案、防火措施、现场监护人、责任人,经审核批准后方能动火。因教学、科研、生产等活动需进行焊接、切割作业,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电工、焊工、锅炉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地点应当符合安全要求,并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校内各基建工地动火、用火,施工承包单位负责人应对消防安全全面负责,确保工地安全。

第十六条用电安全管理制度。校内输变电设施必须严格按章管理,线路的安装、改造、维修必须由专门人员按规程作业。电工人员安装、改造、维修电器设备,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避免因操作失误、技术不熟练造成火灾事故的发生。严禁任何单位、个人在校内输电线路上私自乱拉、乱接电线。教学、科研、生产用电设备要确定专人负责、按章管理,坚持人走拉闸断电。要严格学生宿舍用电管理,规定学生在宿舍用电范围。

第十七条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在校区不准生产、

经营、储存、运输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因教学、生活、施工所需使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必须执行国家关于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规定,建立保管、领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管理人员,须经过消防专项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学校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不得在师生员工居住、学习场所及周围200米内生产、储存危险物品。各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和不定期对所属单位使用危险物品情况进行安全检查或抽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存档备查。对不安全因素,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第十八条燃气和电器设备检查、管理制度。使用燃气和电器设备的单位必须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检修,严禁带故障工作。对重要设备要分类编号,登记立卡,有计划地维修、保养和管理。定期检测变压器等设备及接地避雷器设施,注意防雷、防静

电。安装使用电器、煤气、液化气设备,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学校供电、供气及维修职能部门要严格把关。

第十九条消防设施、器材配置、管理、维护保养制度。学校的消防器材配置、维修和管理由保卫或安全主管部门统一负责,配置、维修器材必

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学校建筑必须按消防安全设计要求配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设施、器材。各单位、部门的消防器材由各单位、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应将其数量、状况、位置记录在册,出现问题及时报告。有关部门要经常对学校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发现损坏、失效的应及时更换、维修,保证消防设施完好有效。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或擅自挪用、拆除、使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未经同意,严禁非火警使用消火栓;不得占用

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各驻校经营单位、各建筑工地,必须

按规定配置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并负责管理、维护,确保完好有效。

第二十条重点部位消防管理制度。校内各消防重点部位,应结

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单独制定各类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岗位消防安全员,并报保卫部门备案。重点部位是消防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在落实常规化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同时必须要做到:每日巡查、每月检查、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必须完好、档案详细、有细致可操作的应急疏散预案。

第二十一条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消防安全申报制度。学校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确定专人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向保卫部门申报,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保卫部门有权责令其缓办、停办、并当场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举办。

第二十二条校园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消防管理制度。在校园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设计中,符合国家标准化或行业标准。工程项目的消防计划,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工程建设有关法律和技术标准,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都必须接受公安消防机关审核监督管理。工程竣工后,须由公安消防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工程交付使用后,使用单位不得擅自改变原防火设计。与施工单位在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应当签订工地防火安全责任书。施工单位要负责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建筑工地的防火安全工作。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擅自搭建小型建筑物,特殊情况需要搭建的,必须书面报告学校消防安全领导小组,按照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核准,或视情况转报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核准。严禁在消防通道上和楼群安全间距上违章搭建。

第二十三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度。学校要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校报、板报、橱窗、校园网、主题校会班会、讲座、演出等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水平。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重点岗位人员应当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新上岗员工要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各单位、部门的安全责任人,消防管理人员应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持证后方可上岗。

(一)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岗位消防安全

员。

(二)特殊工种人员。

(三)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

(四)其他依照规定应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人员。

第二十四条消防疏散通道及设施管理制度。校内各单位、部门

任何时候都应当无条件保障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严禁在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堆放杂物、安装铁栅栏、将安全出口锁死。疏散通道、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安装应急照明灯。严禁各部门、个人将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遮挡或挪作它用。公共场所和高层建筑的通道、安全门、楼梯等应当有明显的消防标志,并保持畅通。严禁在公用走道、高层建筑的通道上堆放杂物。严禁在校园建筑物内及校园内燃烧废纸、杂物、垃圾和树叶。

第二十五条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对巡查、检查出的火灾隐患应尽快整改及时消除隐患。对学校消防领导小组、公安消防部门责令限期整改的火灾隐患,应明确责任,落实整改资金,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并写出火灾隐患整改报告。对不能尽快整改的火灾隐患,被检查单位在接到限期整改通知书后制定整改方案、期限整改。逾期未整改合格的要追究相关领导、部门、人员的责任。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隐患单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加大防范力度,确保消防安全。对不能确保消防安全,随时可能造成火灾事故的,应立即停止使用。对本部门无力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要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鼓励师生对身边的火灾隐患进行举报,一经查实,要对举报人进行表扬或奖励。主管部门应定期对重大火灾隐患进行公示,同时实行挂账督办。

第二十六条灭火和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制度。学校必须制定灭火和应急预案及重点部位灭火和应急预案。其内容应包括:

(一)组织机构:包括灭火指挥人员、行动组、通讯联系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

(二)报警和接警处理程序;

(三)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四)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五)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灭火和应急预案,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实战演练,并结合单位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第二十七条消防安全值班制度。消防安全责任部门、消防控制室必须24小时专人值班,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严禁脱岗,未经专业培训的无证人员不得上岗。值班人员应掌握消防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提高防火、灭火技能。值班人员要严密监视设备运行情况,遇有报警要按规定程序迅速、准确处理,做好各种记录,遇有重大情况要及时报告。

第二十八条消防档案管理制度。消防档案的管理工作,由保卫部门负责,各消防重点部位、岗位的各类档案资料,都应一式两份,一份自用,一份送保卫部门存档。消防档案应包括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单位基本概况,消防重点岗位情况。

(二)建筑物或场所施工,使用或开业前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以及消防安全检查的文件、资料。

(三)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安全员岗位职责。

(四)消防安全制度。

(五)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情况。

(六)与消防有关的重点工种人员情况。

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记录,自动消防设施全面检查测试的报告,以及维修保养的记录。

(二)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的记录。

(三)防火检查、巡查记录。

(四)有关燃气、电器设备检测(包括防雷、防静电)记录。

(五)消防安全培训记录。

(六)火灾情况记录。

(七)参加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

篇2

[关键词] 药品管理;有效;加强

[中图分类号]R1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a)-103-01

药品是医院为开展正常医疗业务工作,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一种特殊商品,是医疗业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和重要手段。在医学科学日益发展,医疗技术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药品消耗占医院各种物资消耗的比重最大,药品的储备和周转是医院资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于药品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需要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品质量,严格控制药品消耗,药品管理紧迫需要实行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

1 从财会方面加强对医院药品管理的准度、力度

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药库药品的入库、出库、结存和药房药品的领进、销售和结存统一按零售价计价。购入药品:借记,“药品―药库药品”,贷记,“银行存款”,贷记,“药品进销差价”科目,药房领出药品,借记,“药品―药房药品”科目,贷记,“药品―药库药品”科目。月末结转销售成本时,会计根据药品累计销售额及综合差价率或综合加成率计算药品的销售成本和实现的进销差价。药品发生溢余时,如属正常范围的溢余,则以药品的零售价借记:“药品―药库(或药房)药品”科目;以购入价货记:“药品支出―药品费”科目;以其差价贷记:“药品进销差价”科目。如属超出正常范围的溢余,则以零售价借记:“药品―药库(或药房)药品”科目;以购入价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以其差价贷记:“药品进销差价”科目,待报经批准后,按规定予以转账。如属正常损耗应以药品购入价借记:“药品支出―药品费”科目;以零售价贷记:“药品―药库(或药房)药品”科目;以其差价借记:“药品进销差价”科目。如属超出正常范围的损耗,以购入价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以零售价贷记:“药品―药库(或药房)药品”科目;以其差价借记:“药品进销差价”科目,待经领导批准后,按批示的意见予以转账。为了整顿药品流通秩序,遏制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降低药价,医院实行了药品招标采购,通过招标,确定中标单位和中标价格。根据药品的中标价格以招标药品零售价格核算中标药品的进销价格,月末结转中标药品成本,零售价与中标价的差价计入药品进销差价。

2 实行“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

2.1 严格金额管理、实行数量统计、必须实耗实销

要按规定实行“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的管理办法。药房须设立库存药品明细账、本月药品消耗汇总表、本月领用药品汇总表、盘点清册及未付款进药明细表等。对特殊药品管理实行单独保管重点统计。建立处方管理,药房每天设专人统计药品处方消耗,实行实耗实销。月底编制“药品处方与金额汇总表”,作为消耗、内部核算及考核工作量的依据。药房坚持月底进行药品盘点,倒挤消耗,编制“药房药品消耗统计表”,并保证处方统计消耗与实物盘点消耗一致。如遇不一致情况,及时查找原因做出处理。这样做改变了以往以领代报、以存代销的局面,可以真实地反映药品进、销、存的动态情况。

2.2 实行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就可以加速周转、保证供应

药剂科应根据历年药品消耗情况,在保证需要以及掌握市场供应的情况下,编制药品采购预算,实行计划控制,确定合理的药品储备定额,并实行药品有效期管理。适时监控药品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及失效期。

2.3 药品的购入和领用必须制定合理、健全的出入库制度

入库药品必须验收入库,填制式三联验收单,药房支领药品要填制支领单,严格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采购人不能同时担任验收人。财会应及时与药库、各药房对账并盘点,因为盘点是发现管理漏洞的有效途径。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对盘赢、盘亏要查明原因,按规定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2.4 药品的零库存管理方法

药品“零库存”管理可使库存压缩到最低限度,从而减少因库存量大而占用较多的流动资金。通过少量、多次的药品采购来减少药品库存,加速药品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赢利能方。

3 医院药品管理中的药品清查

药品的清查包括对药品的储备、保管、使用情况的了解和实物的盘点及盘亏的清理等。做好盘点清点,同时注意以下两点:①药库药品为了准确地掌握药品的进出情况,除了建立必要的账、卡详细记录药品的进出情况外,还必须建立“永续盘存制”以确保账实相符。②药库和药房在药品盘点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账实不符时,应将盘盈、盘亏的情况及原因向有关部门汇报,并在盘点清册中反映。财务工作人员坚持定期对账,并到现场监督盘点工作。通过实地盘点,发现问题及原因,改进管理,调整账目。医院盘点药品应形成制度,一般每月盘点一次,起码每季度不少于一次,而且在年终决算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盘点,以保证会计决算资料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邵瑞琪,周洪,左根永.执业药师在药品分类管理中的作用[J].药学教育,2006,22(2):58.

[2]李剑锋,晏瑞英.医院药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J].医疗卫生装备,2005,27(4):30.

[3]宣庆生.加拿大食品药品管理体制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4,(6):63.

篇3

假药“糖脂宁胶囊”,造假窝点在山东,销售地点远在新疆,从生产到销售,全程造假,却能伪装得天衣无缝,不露一丝马脚,并敢于肆无忌惮地进行广告宣传,让假药顺顺当当地进入消费使用环节,骗取了患者的信任。制假售假者的心理支撑是什么?是何种力量主使他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干出这种图财害命的事情来?失去良知的逐利心理固然是造假者的首要动因,但更为关键的是犯罪嫌疑人李冬那件合法药品生产企业总经销的“外衣”,罩住了他的虚伪本质,成了这起假药事件的幕后推手,他能利用真经销商的合法身份,借助厂方授予的总经销大权,堂而皇之地销售自己制造的假药,这种胆大妄为的不法行径令人震惊!同时,也充分暴露出在药品生产、流通环节存在不容忽视的监管漏洞或盲区,尤其是针对目前被生产企业所广泛采用的药品经销模式,目前国家尚未出台专门的管理法规,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

据报道,李冬成为广西平南制药厂总经销商是以个人名义与厂方签订合同的。按说,企业聘请产品总经销,应该和法人单位签订合同,并且还要有必备的资质条件作保证,而厂方的解释是药品的销路不好,企业要急于寻找一个能干的销售商,所以说,在选择总经销这一重要环节上厂方疏忽了,没有尽到应有的把关审查责任,致使让李冬这样的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机,轻而易举地获取了总经销[,!]的头衔。无疑,生产企业一时的放松与失察,无形中就给自己留下了隐患,也给行政监管带来了难度。但是,根据 20__年5月1日起施行的《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对其药品购销行为负责,对其销售人员或设立的办事机构以本企业名义从事的药品购销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那么,从行业规范的角度看,针对药品流通中经销行为,究竟该由谁来负责,如何加强监管?笔者认为,应着力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要成立管理机构,完善制度法规。由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联合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负责对药品经销从业人员进行管理,同时要制订出台如《药品经销行为准则》等相关管理规章,进一步完善与《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相配套的制度规范,明确职能、准入标准、规范要求、法律责任等相关内容,将药品经销纳入法制管理的范畴,变突击性、集中式整治为制度性、法制化监管。

二是要实行准入认证,严格持证上岗。药品经销从业人员在药品流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连接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的桥梁,需要从业者具备医药专业知识和营销网络资源,以充分发挥药品推介、市场拓展和信息反馈的职能作用,为此,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探索,做好药品经销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资格认定等工作。

篇4

通讯作者:陈汝云

【摘要】 目的 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和操作流程,重视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合理分布各区域。结果 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 管理; 控制; 医院感染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与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消毒供应室在医院中已成为无菌物品集中发放和处理的供应中心,同时每天还有带着大量病菌的器械被统一收回到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医院的医疗效果。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笔者所在医院进一步加强了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保证了消毒供应室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1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操作流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根本保证

制度的落实是保证各项工作质量的基本保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六项卫生行业标准实施以来,笔者所在医院根据实际对照标准,重新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质量管理制度、监测制度、质量控制与可追溯制度、召回制度、相关科室联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等。并及时调整和完善各项工作流程,使之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以便工作人员在各项操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 提高人员素质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消毒供应室是临床一线的重要支持系统,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医护工作的质量,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以及医院感染的发生[1],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加强了针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要求科室组织人员学习消毒供应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操作规程并加强了考核力度,同时选派供应室人员参加省内举办的规范化岗位培训班、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学习班,并从急诊科选调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到消毒供应中心从事管理工作,对保证工作质量、控制医院感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加强再生物品的环节质量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再生物品由回收到发放形成一条链索式循环,每一环节紧紧相扣,相互把关。要求消毒供应室人员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并由专人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严格质量控制,做到供应的物品能满足临床需要和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3.1 严把下收下送关 下收下送物品时用专用密封车按规定的线路行使,下收下送车辆分开使用,时间错开,两人不交叉,以保证无菌物品免受污染。同时下收下送车辆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对回收后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消毒供应室去污区进行认真地清点、核查、分类,以减少交叉感染。

3.2 重视清洗质量关 消毒供应室清洗医疗器械质量优劣是减少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2,3],任何残留的有机物,如血、脓、蛋白质、黏液、油污等都会妨碍微生物与灭菌媒介的有效接触,且会产生生物膜而影响灭菌效果。因此,根据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并严格执行清洗步骤:流动水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刷洗常水冲洗(漂洗)纯化水冲洗烘干上油保养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包布实行一用一清洗,统一封闭式送洗衣房洗涤、干燥、备用。

3.3 严把包装质量关 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为确保包装质量,要求包装前应仔细检查清洗的质量,器械的功能,包内配备的物品数量准确,两人核对无误并签名。同时包外标识清楚、明显,松紧适度。包装时程序规范,包装材料尺寸规范,包布无破损。

3.4 正确的灭菌方法 灭菌是消毒供应室工作的重点,灭菌物品的质量与医疗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因此,遵循WS 310.2-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程序,规范操作,确保灭菌后物品符合质量标准。

3.5 加强灭菌后物品的监测与质量管理 灭菌后的物品做好灭菌效果的监测,它是确保无菌物品高质量供给的唯一途径。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要求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周进行生物监测,记录好灭菌器运行情况,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结果等,并归档备查,具有可追溯性。合格的灭菌物品标识明显、清楚,包内、外化学指示物符合灭菌要求。灭菌后合格物品根据临床需要及时发放,备用无菌物品应存放无菌间的柜内,并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固定放置,发放时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消毒灭菌质量,以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4 合理的建筑布局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前提条件

消毒供应室布局科学合理,各区域之间设有实际屏障、工作范围和功能,它是避免交叉感染,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条件。笔者所在医院对消毒供应室的布局进行改建,严格划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名区域之间设有实际屏障且标识、界限清楚。整个工作流程按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物品发放等顺序运行,做到工作区域与辅助区域分开,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这种布局流程有效地减少了医院感染的机会,也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的部门,承担医院所有再生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与无菌物品的发放,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甚或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使之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邱文影,徐海英,钟国权.建立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控制医院感染.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130-1131.

[2] 刘礼霞,夏桂兰,王惠芬.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31.

篇5

校本科研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益为目的,通过一定途径和手段,使校本科研活动在科学、务实、高效、有序的轨道上顺利开展,有效地获得教育科研成果。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第二实验小学以加强科研制度建设为手段,有效提升了校本科研管理的实效性,也促进了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理性定位,科学构建校本科研制度化管理体系

学校本着规范与防范相结合的思想,依据“人本性、校本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四个原则,一方面从学校校本科研管理的角度出发,着眼问题的解决,确保制度的针对性、实用性,一方面借鉴各级教育科研主管部门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具有统领性、指导性的制度为蓝本,保证其权威性。

几年来,从学校、课题、教师三个层面,着眼常规管理、组织机构、队伍建设、课题研究、检查奖励、校刊管理六个维度,相继制定了27项科研管理制度,并尝试构建了“宽城区第二实验小学校本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框架”,使我校的科研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科学规范,达到科研的精致管理。

二、务实探索,全面提高校本科研制度管理效能

(一)完善组织机构制度,充分发挥全体参研人员的能动性

学校建立了校本科研三级管理网络机构:即成立科研决策机构――校科研领导小组,优化科研管理机构――科研室,制定科研组织制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组织机构不是摆设,而是要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以《实验课题组长工作职责》为例。课题组长一般由中层干部或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担任,作为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发挥其才能、才智,促进其工作,是制定岗位职责的关键。该制度的核心是权责明确。首先,给权利。课题组长最直接,也最经常接触实验教师,大量的任务落实、具体研究、相关协调都是课题组长直接面对的问题,赋予其权利,有助于工作的推进。如:对实验教师日常研究工作的检查权和考评权,实验人员的人动权、课题的申报权,向校刊投稿的第一审稿权等。其次,明确责任。我们细化规定,从计划的制定,到研究工作的落实,从科研活动的组织,到课题档案的管理都明确标准、要求到位。

(二)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强化科研资料管理的科学性

为了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我们专门制定了《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此制度涵盖了对档案搜集、记录、打印、装订、归档等内容的具体规定,通过硬件与软件建设,文本与电子管理两个方面,逐渐实现了科研档案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首先,硬件规范是前提。我们建立了学校科研工作档案资料专柜、实验课题档案资料专盒、实验教师档案资料专袋,设立专门的档案资料管理负责人。每学期期中、期末都对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管理情况进行以课题为单位的评比。

其次,软件规范是核心。我们将档案划分为学校科研工作档案和实验课题档案,分别制定了《学校科研工作档案资料体例》和《实验课题研究档案资料体例》。对开题资料、实验过程性资料、结题资料进行分项管理。

(三)强化成果管理制度,实现课题研究价值转化的即时性

以往教师“重课堂实践,轻成果总结”是个普遍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实验教师受意识和能力所限,无法将自己宝贵的经验与先进的理论结合,形成自己有价值的成果。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查找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制定了《科研成果管理制度》。其中包括《科研成果交流汇报制度》、《科研成果展示制度》和《校刊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将规范直指成果的总结、课题的认定、验收、推广管理。

首先,借助网站推广。为更好地开展教科研工作,学校创办了科研网站,在物质条件齐备的基础上,依托网络优势,开展网上交流互动研究。

其次,依托校刊推广。校刊是推广学校教科研成果的重要阵地,是学校教科研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使校刊的创刊、组稿、编审、出版、发行能够顺利运行,我们有针对性的制定了《校刊管理人员职责》、《校刊审稿制度》、《校刊奖励制度》等10项管理制度。正是有管理制度的保障,现在我们已经成功的出刊了10期,虽然还很不成熟,但我们会坚持适时反思,不断更新,服务于全体教师。

(四)推行检查奖励制度,调动发挥研究队伍的积极性

管理的有效性是管理的生命线,是实现管理目标,提高管理质量的关键。要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健全检查、评价、奖励机制。

1. 推行多元化的检查制度。学校的日常检查工作每学期分三个阶段进行:计划检查、中期抽查和总结评估。我们创新了检查形式:以交流代检查,以活动促检查,以展示助评估。通过实施检查方式的变革,课题组长和实验教师从过去的应付检查,到悉心准备、欢迎检查。从主动参与互动检查到促动课题组和实验教师自身追求发展,很好的促进检查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2. 推行教育科研奖励制度。奖励的目的是激励,使奖励产生强烈激励性的办法就是大胆奖励,拉开距离;细化奖励层次和标准;明晰评估程序――下发标准、自愿申报、量化评价、结果公示、实施奖励。学校每年都召开专项科研奖励大会,在经济很困难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奖励。

篇6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管理;价值观;树立;关系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管理现状

传统思想政治管理方法在当代社会中已经渐渐失去作用,而在新课改全面实施之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局面得到有效改善,其在传统思想政治管理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内容。通过对目前的思想政治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可以将其分为思想道德、遵纪守法以及政治觉悟等相关方面。高校在改善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时主要分为三种方式:①完善课程体系,将思想政治管理相关内容融入教学中;②积极开展讲座,通过邀请外来专业人士或本校优秀思想政治教师开展讲坛教学;③由于学生个体情况不同,思想政治管理对每个人所发挥的效用也有所差异,因此高校通常会对思想观念出现问题的学生采取特殊措施,如由专门的教师对其进行辅导[1]。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管理与价值观树立的关系

1.思想政治管理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基础

确立价值观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也不是单单依靠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完成的事情,如若不重视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只会使学生的状况变得越来越糟。尤其当今社会的发展理念已发生很大变化,经济体制也有所变革,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质量都有所提升,对物质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甚至在此过程中有些学生会走偏路,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因此,在今后进行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时,不应一味对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是充分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针对学生个人实际情况进行单独辅导[2]。

2.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提供更为明朗的发展方向

个体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会有所差距,由此会出现价值观念不统一的情况。身处高校的学生身边只有其他同学和教师,除此之外,关系到学习以及日常消费水平等因素也成为学生确定以及衡量价值观的重要标志。如部分学生认为,要想体现自身价值,关键是提高学习成绩;有些学生认为,能够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即为已确立价值观等。学生的各项衡量标准均有其道理,教师不应一味打击学生,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走向对其进行指导。因此,在今后的高校教育中,应充分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如此才能 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_立更加明确的方向[3]。

3.高校思想政治管理与价值观树立是统一的关系

若学生的价值观足够明确,正确,其思想品质一定不会差,而思想品质佳的学生在确立价值观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可见两者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的某种关系,两者均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为人处世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今后高校应除了开展思想政治管理教育外,也要采取其他方式来指导学生如何树立正确价值观。当今科技如此发达,学校可以利用音频、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此方面内容。同时,辅导员应参加适当培训,使自身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总之,学生由于长期受到学校教育以及教师和家长的保护,导致其在诸多方面均缺少足够明辨是非的能力,学生缺乏自制力、分辨力等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难以时刻保持本心。鉴于此,我国各大高校应不断加大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力度,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了有效提升其效果,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王慧媛.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管理与价值观的关系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

篇7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高校;预算管理;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5-0010-02

2002年8月,财政部、教育部在部属高校中确定了五所学校作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试点单位,探索和积累经验后于2005年在全国高校全面推广。国库集中支付加强了对财政资金支付使用全过程的监控,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增加了预算执行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了预算收支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将对高校的预算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加强预算管理是高校当前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预算管理的积极影响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财政资金不再直接下拨到高校,而是由高校根据财政部门审核通过的部门预算编制用款计划,报经财政部门批复后,在批复的计划内分别以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使用资金。而用款计划编报和批复的依据就是高校的部门预算。这就对高校的预算编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对高校的预算管理发挥积极影响:

1.有利于促进高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财政按实际支付数反映支出,人头经费、专项经费均采取直接支付,高校不能随便改变项目和用途,这就促使高校及其下属单位必须如实申报用款计划,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和指标体系,尽可能细化预算,使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支付都建立在明细预算的基础上,详细地安排年度支出,从根本上提高了高校编制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有利于增强高校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专项经费必须事先提出详尽的论证报告和预期效益,预算的执行与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在时间上一致,这样可以从源头上促使单位按预算规定执行,防止挪用财政资金,预算单位支付每一笔资金的付款金额、用途、交易时间、账户余额等,都可以在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中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财政资金运转的透明度大大提高,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高校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3.有利于促进高校预算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多头开设账户,预算内转预算外、小金库、账外账等现象屡禁不止,不仅造成资金管理混乱,效率低下,而且容易滋生腐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要求高校对已有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收付程序、银行清算制度进行修改,建立了统一、高效、规范的预算资金申请与拨付体系,进一步对预算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监督约束,极大地促进了高校预算资金管理的规范性。

二、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各高校根据《预算法》设立了新的预算管理模式,预算管理较以前有了较大进步。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从现行的年度高校财务预算整体来看,目前中国高校预算在编制和执行中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预算管理应有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与发挥。

1.预算管理意识不强。长期以来,高校对预算管理不够严格,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受其影响,一些部门负责人对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预算管理依然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预算编制时,学校只是按照上级批准的拨款计划编制预算,相关的教学、科研及其他管理部门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预算编制,只是被动地接受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未能充分调动各部门理财的积极性。很多高校的预算申报程序不明确,预算编制主要由财务部门个别人员参与,预算数据也只是在往年的开支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加减,编制预算成为“数字游戏”,相当多的高校财务仍停留在“报账式”的管理水平上,造成高校发展规划与资金供给严重脱节。

2.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当前高校预算的编制方法仍然多采用增量预算法,即以上一年的实际支出为基础,考虑下年度财务收支的各种因素的变化来确定新年度的预算。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易于形成刚性支出,不利于支出数额与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况且基数是多年形成的,其中包含有不科学和不合理的因素,因此用这种方法编制的预算基本结果是一年比一年提高,加剧了资金的供需矛盾,同时滋长预算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3.预算编制范围不完整。部门预算中应该把实际用于该部门的全部政府性财力都反映出来,实现部门预算内容的完整。《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提出了高校预算新概念,并规定了“大口径”范围,将学校的全部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以准确反映高校财务收支总体规模。但是,由于高校资金来源日益多元化,下属各院(系)、部门多渠道创收的收入和相应的支出往往没有全部纳入到预算中,脱离了预算的监督管理,而上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对高校的专项经费拨款,由于年初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无法在年初部门预算中反映,只能在年中追加,特别是项目确立滞后,预算指标一般在下半年甚至年末下达,致使部门预算内容残缺,预算不完整,使预算收支的口径与会计核算的口径不一致,对预算执行的考核缺乏可比性。

4.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实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单一账户后,不但部门预算软件没有和原来各高校使用的会计账务管理软件联网,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支付三个软件也是互相独立的,不能实现数据共享。

三、强化高校预算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预算管理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才能保证高校预算管理得以正常进行。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和体会,认为强化高校预算管理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更新预算管理观念,充分调动各部门参与预算的积极性。更新高校预算管理观念。首先,高校财务部门要改变预算管理仅注重分配的观念,将目标方式下的预算转变为过程管理,强调部门行使职能过程中各项预算的全过程管理,突出预算的事前控制作用,实现预算向微观管理层次的延伸。其次,高校预算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广泛参与的意识。预算管理是高等学校的“一盘棋”,预算管理不仅仅是编制主体财务部门的职能,各部门之间也要相互配合、及时沟通,为更好地实施预算管理献计献策,减少因主客体之间交流不畅而导致预算管理的负面效应。

2.健全预算信息管理系统,提高预算编制工作效率。为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加强部门预算编制基础数据的搜集、整理工作,应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模式,为部门预算改革提供必要的技术信息保证,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各高校应将现有的各个应用系统整合,建立综合信息平台,将单机版部门预算系统改成网络版,统筹管理预算基础信息、专项支出项目库、预算编制审查、预算指标管理、预算执行监测分析等工作,并将各项预算数据及预算执行情况都集中体现在网络上,财务部门预算控制人员可随时调用,查询预算执行情况及单位财务状况,以便全面控制各责任单位的业务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预算执行偏差。同时,在执行数据汇总与分析的基础上为滚动预算做数据准备。

3.严格编制程序,积极改进预算方法。要使预算真正做到客观合理,首先在编制程序上要公开、公正、公平,重大项目一定坚持由专门的机构进行可行性论证,防止闭门造车,造成预算项目盲目上马,出现“小头大尾”工程,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很多高校虽然建立健全了预算编制程序,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并未得到真正严格的执行。笔者认为,高校应该非常重视预算编制的事前论证,严格预算编制程序可以未雨绸缪,起到很好的事前控制作用。

在编制预算时,可以将“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弹性预算法”等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将预算主体的活动与目标、趋势结合起来,做到以效益为中心,使编制的预算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对于以月、季为单位的预算应采用“滚动预算法”为主的预算编制方法,对以一个年度为单位的预算则采用“零基预算法”为主的预算编制方法。对于较长远的预算,应采用“弹性预算法”为主的预算编制方法。

4.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促进预算管理水平及效益的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机制由激励、决策、控制和评价四个子系统构成。预算的管理激励机制是指利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预算管理系统中的各责任主体的行为动机,调动他们为实现预算目标而努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预算的管理决策机制是预算机制的核心,主要任务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做出正确合理的预算目标。预算的管理控制机制是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预算目标的要求确定衡量预算绩效的标准,将实际的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及其程度,在此基础上对预算实施进行指导与调节。预算的管理评价机制要求,当一个阶段的预算活动结束后,需要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价,为以后的预算制定提供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提高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

5.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高校财务人员要深入实际学习、了解各部门的预算运作情况,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预算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高校财务人员要“走出去”学习新知识、好经验,各高校之间也应该加强交流。目前,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着很多挑战,如创办二级分院、成立后勤集团、贷款负债等等,都是前所未有的,要逐步摸索预算管理方法,通过相互交流,可以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另外,高校财务人员本身也要更新观念,在加强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财务管理,充分发挥财会人员在财务管理和处理学校经济事务中的助手和参谋作用,逐步完成从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向先进的管理型会计的转变。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依法治校,法制教育,人文关怀

 

(一)依法治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法治观念也在不断加深。论文格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的接轨程度越来越紧密,这使得年轻一代的思想思维模式受到国外思潮的影响越来越大,年轻人的思维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论文格式。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进程步伐的加快,社会整体法制意识增强,学生家长和大学生本人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也不断提高,传统意义上定向思维的大学生思维模式已经不再存在,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挑战, 传统的管理思、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 不符当代大学生的现状, 其中一些原来就存在的问题也更加凸现出来,树立学生管理新理念, 依法加强高校学生管理。

(二)依法治校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等法律法规,是我们办好大学的法律依据,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师生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

(三)依法治校是深化高校改革、实现对学生有效管理的内在要求

当前许多校扩大办学规模, 建立大学城;通过合并实现学科优势互补, 提升办学实力, 并且断探索教育管理改革新思路, 探索“校院二级管理”新模式。这些新并或扩大规模的高校在过渡期间和改革期间, 加强学生规章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生管理显得尤为紧迫, 否则必然影响平稳过渡, 影响进一步深化改革。依照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依法治校,是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还未完全建立起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体制,和具体的学生工作相关的管理规定到去年才得以出台新规,高校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就必不可少地需要制定一系列校规校, 依法加强学生管理, 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三、新形势下如何做到依法治校

随着各级教育的发展与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教育管理越来越复杂,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要依靠法律和教育规章制度来理顺关系,规范行为,加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

(一)完善学生管理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要与国家法规相一致

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现一个学校的人文精神和校园文化。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是确保硬件条件和谐有序进行的法宝和灵魂。

首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校规校纪的制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制定,不能与上位法律相冲突,创新性的内容也必须不违背上位法律的基本精神。4其次,学生规章制度的修改和清理必须及时,对于内容不适当,或过时的规章制度,学校应与时俱进,及时予以修改或撤消、废止。重点清理那些直接涉及教职工和学生权益的文件以及与上级部门法规不相一致的文件。校纪校规的清理,以保证其与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一致性。再次,学校在对已有文件清理的同时,还必须制定一整套严格规范的管理工作制度,让“正当程序”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全过程,以保证学校各项行政管理工作长期按照依法治校的理念实施,这是法治管理的必然要求。最后,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处理办法必须公示,做到程序公开、公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并征求意见,反复修改。

(二)依法治校要尊重人权、以人为本,兼顾人文关怀

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更新高校的法治管理理念,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重新审视高校的管理工作、创新管理机制,是当前时代的要求。论文格式。尊重权利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慎用权力。这是判断对学生处理合理性的一个重要尺度。学生所犯错误是否够得上“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这种剥夺受教育权性质的处分,必须以法治的精神来判断。也就是说,对学生行为“错误”性质的价值判断,并不能代替对其所犯“错误”程度的事实判断。毫无疑问,学校依法享有对学生的管理和处分权利,它的确属于学校合法的自由裁量行为。但是,正因为如此,它也就成为一项管理者必须根据公认的合理性原则来行使并接受监督和评判的权力。所谓合理性,说白了就是要合乎情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情与理,就是要兼顾学校的教育目的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探寻二者合理兼顾的制度“临界点”以实现二者的平衡,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艰巨任务。学校不能不顾育人和管理的导向问题,但为此而实施的管理措施以及对学生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应被控制在一个尽可能合理的限度之内,即所采取的措施应与其正当目的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关联性———必然联系,从公正的意义上具有必要性以及用社会通常观念来理解具有适当性。高校学生的人性化管理是法治化管理理的“调节器”和“助推器”。5法治化管理是学生管理下作中一种有效手段。以学生为本,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充分的尊重;在法治理性的宽容信任中,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护,是校园和谐的基础。也就是说,通过依法治校、建立法治秩序,才能真正实现校园的和谐。法治文明对管理工作者的要求是“认真地对待权利”。管理工作应充分体现尊重人权的理性精神。

(三)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

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关注大学生法制教育对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国际社会思潮的影响,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法治社会要求高校的法制教育在主体、客体、内容以及方法上有所创新。当前,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类型增多,教育的形式不断多样化,以上种种新变化都对高校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大学生法制课程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

依法治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它不仅和社会的法制水平有关系还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的发达程度都息息相关;加强依法治校,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使学生管理工作干部依法行使自己的行政管理权;赋予学生平等的民事权利,做到学生的合法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只有这样学生工作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学校管理水平才能得以提高,享得更多的社会声誉。

参考文献:

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构建浅探》 杨 科 唐百峰《沧桑》 2006年第1期

2.《论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 张鸣凤,李璞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年第1期

3.《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探讨》 李建军 《重庆行政》2006.4

4.《父母地位说:美国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主导理论》李 奇 洪成文 《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四期

5.《论我国普通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翟新明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月第23卷第1期

6.《试论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蔡国春 《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9月第23卷第5期

7. 《我国高校与大学生法律关系研究述评》朱孟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 董丙剑 (1981—) 男 山东菏泽人 硕士 西安石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助教 诉讼法学方向

2 李世福(1957— ) 男 宁夏人 西安石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级工程师

3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构建浅探》 杨 科 唐百峰 《沧桑》 2006年第1期

4 《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探讨》 李建军《重庆行政》 2006.4

5 《论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 张鸣凤,李璞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年第1期

篇9

关键词:薪酬粘性 非效率定价 股权制衡 公允价值变动

一、引言

根据功能锁定假说,投资者对于财务信息的分析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记忆归类现象,这一现象可能使得投资者以为某类财务信息的确认或是披露的位置不同而做出不同的投资决策。2006年新会计准则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采用两种处理的方法,直接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不如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上市公司净资产报酬率的影响程度,因此,管理层就很可能因为公司业绩,尤其是自身的薪酬利益对于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人为的操纵。鉴于FASB与IASB对于这一问题采用单一业绩报表的模式进行确认和计量,我国于2009年生效的第三号解释公告中将原先的两种不同公允价值计量变动,尤其是将原先由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引发的公允价值变动调整计入利润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这使得原先两种不同的列报转换为现如今都全部计入利润表之中,这一准则自2009年实施以来,在现如今非效率定价的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否仍然会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薪酬产生重大的影响,由2009年之前的两种列报到如今的单一业绩报表模式是否对于这一问题起到了应有的缓解作用,这些都应该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此展开研究。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Jensen和Murphy(2004)通过对30年来西方高管薪酬激励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后认为,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可以通过“薪酬包”的设计来减轻成本,董事与股东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强化董事会的监督职能;Hodder(2006)研究发现全面公允价值收益的波动程度比综合收益波动程度更大;Danbolt和Rees(2007)研究结果表明,公允价值收益比历史成本收益具有更高的价值相关性,对于管理层的薪酬有着更大的影响;Leone和Jackson(2008)对于管理层的薪酬粘性以及上市公司的公司业绩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具体分析了管理层薪酬粘性的影响因素,认为管理层薪酬粘性与公司的业绩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Lee(2009)检验了财务业绩与公司治理结构即股权结构与CEO业绩薪酬敏感度之间的关系,研究侧重点在于比较年度间公司股权结构,业绩指标对于CEO的薪酬的影响程度,通过对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公司的对比分析,具体研究了公司治理结构与管理层薪酬粘性之间的相关关系。

(二)国内文献 国内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近几年,张金若(2009)认为高管者能基于薪酬原因操纵金融资产分类,并为利润表朝向综合收益改革提供经验支持;毛洪安和张天楠(2012)发现,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股权制衡,公司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管现金薪酬与股权集中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周晖和杨静(2012)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与高管薪酬显著正相关(负相关),不同产权性质影响程度也不同;步丹璐等(2013)以中国国航为研究案例,分析高管薪酬粘性特征对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的影响,以期从高管薪酬机制中关于对高管投资行为规定的特点找到对管理层投资行为的直接解释。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大体上与公司的业绩呈正相关关系,在非效率定价的市场环境下,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公司业绩提升时得到了大量的现金以及权益薪酬,然而在公司业绩下滑的时候,却没有得到相同比例的处罚,这一“重奖轻罚”的现象是否与公司的股权结构存在较大的关系,综合分析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管理层薪酬粘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2009年新准则3号解释公告生效以来,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总体上与管理层薪酬粘性呈正相关关系

2009年3号解释公告使得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从原先计入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公积转变为统一计入利润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这使得原先管理层为了自身薪酬利益人为操纵金融资产分类的现象得以缓解,然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报告有着重要的影响,2009年以来,这一计量的上差异的转变可能仍然会对管理层的薪酬粘性产生影响。

假设2:在非效率定价的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与管理层薪酬粘性存在正相关

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度对于公司的运营有着重要影响,当其他大股东对于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能力较弱,这时第一大股东可能会基于自身利益做出不合理的经济决策,这对于公司管理层的薪酬有着重大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大部分上市公司业绩有所下滑,然而,管理层的薪酬却没有大幅下降,这种“重奖轻罚”的现象是否与公司的股权制衡度有着重大的影响,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1年至2012年深交所主板A股部分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一共收集530家,由于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行业特殊性以及部分上市公司上市时间较短,同时由于部分公司是特殊处理公司,为了消除异常值和极端值对于数据分析结果的影响,因此,对于部分收集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剔除。其中剔除金融保险类公司25家,上市不足3年的公司17家,终止上司公司48家,暂停上市公司36家,ST类上市公司51家,剩余353家。根据以上收集数据,从中选取90%作为样本数据,最终获得有效样本公司共310家。以上样本公司的年度财务数据来自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部分样本公司年报数据来自证监会指定披露网站:巨潮资讯网。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采用SPSS 20.0 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分析,表(2)为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粘性的最小值为-134.3989,最大值为656.2774,均值为1.0208,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本文首先分析了高管薪酬的变化幅度,从中可以看到,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薪酬总体水平较高,在部分上市公司甚至出现了“天价薪酬”的现象,总体上而言,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薪酬变化幅度不大,并没有出现较大的下滑或者上升的情况;在上市公司净收益变化幅度方面,我国部分上市公司收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的净收益变化幅度较大,由此得到了管理层薪酬粘性的描述性数据,从中可以看到,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并没有随着公司业绩的降低出现较大的下滑;其次,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方面,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总体上出现了部分下滑的现象,最大值为0.1057,最小值为-0.0982,均值为0.0012,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一项较之以前年度的数据产生了小幅的下降;在股权制衡度方面,从表中可以看出,最大值为580.1904%,最小值为1.6859%,均值为26.5138%,由此可见我国上司公司的股权结果明显不合理,第一大股东对于上市公司的控制力明显要强于其他大股东,总体上而言,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而控制变量的LEV,SIZE,ROE和FM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和方差都在表中有所体现,总体上看来,上市公司规模较大的企业,管理层薪酬粘度较为明显,公司的股权制衡度较高,上市公司负债水平较高,公司成长性较好。

(二)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结果见表(3)、表(4)、表(5)和表(6)。可以看出,样本数据的拟合优度调整的R2为0.903,而F值为118.351,其双侧显著性水平为0.008,低于设定的显著性水平5%。说明方程拟合度较好,具有较强的统计学意义。回归结果显示:(1)从系数表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FVI的非标准化系数为1.568,其t值为-2.732,由此可见,2009年新准则3号解释公告实施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总体上而言对于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薪酬敏感度是正相关关系,这与假设1相符,然而,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其t值仅为-2.732,t值较低,其解释能力较差,显著性不高,由此看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一财务数据对于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敏感性的调节能力较差,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可能是我国经济正处于战略转型期,资本市场还有待完善,尤其是在公平市场交易方面以及评估市场方面还需要加强;(2)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度COUTEST,其系数为0.698,Sig.值为0.039,这说明在股权制衡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当第一大股东并不愿意给管理层较高的薪酬,或是在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下降时,在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作用下,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薪酬并不会出现大幅的下降,其他大股东希望通过薪酬激励增强高级管理层的工作效率,从而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这种“重奖轻罚”的现象在股权制衡度较高的企业较为普遍,这与假设2相一致; (3)在控制变量方面,从系数表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规模较大,经营业绩较好时,公司的负债水平通常较高,然而,公司的成长性水平FM,其t值为0.632,Sig.值为0.528,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水平与管理层薪酬粘性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上市公司规模SIZE的Sig.值也大于了5%的水平,可见这两个控制变量对于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粘性的影响较为复杂,需要深入研究分析。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2011年至2012年深交所主板A股部分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非效率定价的市场环境下,通过对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上市公司规模、成长性、负债比例、公司业绩等财务信息,综合分析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管理层薪酬粘性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2009年新准则3号解释公告生效以来,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总体上与管理层薪酬粘性呈正相关,在非效率定价的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与管理层薪酬粘性存在正相关。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及非效率定价的市场环境下,政府与上市公司首先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公允价值的优越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对于企业净收益的增长有着突出的作用,然而在我国当前制度下,无法满足公允价值估计特征的要求,尤其是在管理层薪酬激励体制上存在严重的漏洞,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激励体系,同时,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市场经济的作用,这些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晖、杨静:《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与高管薪酬激励研究》,《当代财经》2012年第8期。

[2]毛洪安、张天楠:《股权结构,公司业绩与高管薪酬》,《珞珈管理评论》2012年第2期。

[3]陈冬华、陈信元、万华林:《国有企业中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

[4]李善民等:《高管持股,高管的似有收益与公司的并购行为》,《管理科学》2009年第12期。

[5]Jensen M and K J Murphy .Remuneration: Where We’ve been, How We Got to Here,What are the Problems and How to Fix Them.Working Paper, 2004.

[6]Hodder L.,Hopkins P. and Wahlen J.. Risk Relevance of Fair Value Income Measures for Commercial Banks.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6.

[7]Danbolt J.and Rees W.. Market- to-Market Accounting and Valuation:Evidence from UK Real Estate and Investment Companies. working paper, 2007.

篇10

笔者从事过高校基建工程的预决算书、报建、项目代表、项目负责人等工作,熟悉基建工程的各个程序和环节。本文结合我校基建工程造价的控制和工程进度的管理,着重从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材料选择、招投标、施工管理、工程结算等六个阶段,谈点粗浅的认识。

1 勘察阶段是工程造价的控制及顺利施工的前提

地质勘察所占用的经费比率太少,往往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地质勘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工程的顺利施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在基建项目建设中,勘察单位作为地质勘察部门,需要对地质是否准确情况负责;但在实际工作中,勘察单位为了避免因地质勘察报告不准确而承担责任,在勘察报告中往往会提高近一倍的安全系数;而根据目前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设计单位对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是终身负责制的,出于对岩土报告的不信任,为了保证安全,也按照设计规范允许范围的上限或更大的安全系数,结果楼房“深基础、超筋、肥梁、胖柱、厚板”,从而给学校造成大量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1.2 对工程进度的影响

由于地质勘察报告不准确,除造成学校建设经费增加,延长正常工期外,如果在施工中能够及早发现相关不良地质问题,还可以通过补勘、实施超前钻等方式补就,但设计单位必须进行变更设计,从而增加造价及延误工期,如我校的五坡29#高层职工住宅楼、网球馆、学术交流中心、国际教育综合楼等工程都存在因地质情况不准确情况,而被迫由静压桩变更为管桩,增加造价不说,也延误了工期,但如果没有及时地发现问题,造成责任事故,那将给学校、施工单位及设计单位带来不可预测的损失,后果不堪设想。

1.3 解决办法

在实践工作中,工程勘察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工程勘察招标机制必须进行改革:一是重新认识地质勘察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加大管理力度;二是推行地质勘察单位负责制,勘测设计报告中的地质章节必须由勘察单位的地质师负责,报告的编制人中必须是地质专业负责人;三是在国家勘察规范允许的间距范围内,勘察孔采用下限值或中间值,增加勘察的范围,在招标时由侧重完成勘察的数量向勘察地质分析质量方面转变;四是在责任追究问题上,推行设计单位与勘察单位责任捆绑制,在勘察合同中约定勘察费应在工程基础完成后支付,在设计合同中规定因设计变更达到约定的金额需进行赔偿或扣减设计费等,通过约定,使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在实际工作中互相制约,达到提高勘察质量的作用。

2 材料选择是控制工程造价和顺利施工的保障

在工程造价中,建筑材料费用一般约占工程总投资的60%。因此如何选好建筑材料参考品牌,对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政府采购法》,凡使用政府资金的单位必须实行集中采购;而除民办的高校外,所有高校均是财政性拨款,因此必须在当地财政厅的组织下实行政府集中评审、采购;同时,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编制预算控制价前需业主确定参考材料的名称、规格、种类、参考单价等,施工单位则根据业主所提供的参考材料的规格、参考单价并根据本企业的施工水平和市场材料价格来自主报价,因此材料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讲,以往通用的基建材料采购办法是:一是按当地的建筑材料信息价;二是特殊材料采用市场询价或暂定价;三是特殊建筑材料和设备由学校自行采购或参加招标采购。但在实际工作中信息价不可能完全包括所有的材料价格,采用暂定价在施工阶段又非常容易出现争议,增加成本,同时根据新的文件要求,也必须在招标前确定材料的参考品牌、参考价格。在本文中,本人推荐的方法有:一是所用装修材料采用当地造价信息中所对应材料中档价格,如选用高档材料,不但造成造价虚高,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材料很难控制;二是是编制项目控制预算价时成立了由审计、监察、财务、基建组成的市场调查小组,立足本校,选择3种以上不同产地、型号、规格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只能在其中选择1种,这样既能把好建筑材料质量关,又能在施工中避免施工单位随意变更材料品牌及价格;三是能确定的材料价格一定不要采用暂定价,否则很容易因为争议、增加工期,增加工程造价;四是材料价格一旦确定后不能随意变更,否则很容易造成工程造价的上涨。

3 工程招投标阶段是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

根据《政府采购法》,2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须在当地财政部门的组织下进行公开招标,且招标前必须由财政部门评审中心评审,因此完善的图纸及适当、合理的材料价格是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同时,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招标,投标人根据企业定额自主报价,是企业间的自主竞争也是降低工程造价的措施之一。

为了更为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在招标阶段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要重视招标文件的修订,因为施工合同的基本原则及造价是以招标文件为基础的,招标文件的制定必须经审计、财务、监察、法律顾问等相关职能审阅完成后才定稿,在制定招标文件时工程款的支付与投标单位的工程计划进度时间配套使用,约定完成工作量与完成时间应一致(不可抗拒因素除外),否则工程款的支付比例可以缓付一定的比例,这种方式可以防止施工单位随意延长工期;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分部不平衡?蠹郏?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后,综合单价将是工程结算的依据,因此招标时应注意防止投标人出现明显的不平衡报价;三是在单位完成预算控制价编制后,在没有送财政部门评审之前,校内先送审计部门、设计单位、使用单位进行预审,防止分部材料价格虚高及单位随意性的增加工程造价;四是财政厅评审部门内部采用了一审、二审、三审后,学校组织设计、基建、审计共同与财政评审部门沟通后才出具正式项目预算控制价;五是学校委派的业主代表、评委和监督人员均采用随机抽取方式确定,减少人为因素影响,也是减少领导干预工程建设领域的有效方式之一。

4 施工管理是工程造价的控制和工程进度的保证

施工阶段是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也是资金投入最多、最重要的阶段,更是不可预见事件的高发阶段。管理不好,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造价和进度。如何进行控制造价又加快工程进度,本文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4.1 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的管理

施工合同的签定必须依据招标文件制定,必须经审计、财务、监察、法律顾问等相关职能审阅完成后才定稿,合同约定的工期、价格在执行时不能随意更改。基建管理人员必须熟读施工合同及施工图纸,敢于坚持原则,自觉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

4.2 严格控制和审核工程变更设计

设计变更往往是工程增加投资及延长工期的关键所在,而在实际工作中,设计变更往往又是不可避免的;变更的原因可能是设计单位原因、建设单位原因或施工单位原因,如建设单位增加层数、变更层高、改变功能、提高装修标准等,设计单位考虑不周、计算有误等,施工单位为方便施工、增加利润等;而建设单位甚至有的监理单位在专业技术力量上与施工单位严重不对称,很容易被施工单位说服,从而通过变更设计的方式使工程造价提高。因此,严格控制和审核工程变更设计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加快工程进度尤为关键。如前面所述,如果采用限额设计,增加设计合同风险机制,设计单位需承担部分责任,也可减少设计变更的风险;如果是建设单位的原因,必须进行变更,则要严格遵循设计变更的程序,由设计单位出变更图并经审核和会签。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就变更的设计进行报价,报价需经确认达成共识后才能就变更部分进行施工;如果是施工单位的原因,则需认真审核该变更是否有利于减少工程造价,或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否则若与国家强制性条文不相冲突,则应坚持原施工方案,不予以变更。

5 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控制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从事工程管理人员价值体现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阶段的管理对建设单位(或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都非常重要。本人对此接触较少,研究也不多,但个人认为,要做好竣工结算工作,应注意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由学校纪检监督部门做好工程结算审核单位的选择,防止施工单位与审核单位相互勾结。在一些单位中,为防止施工单位在编制工程结算时,不实事求是,故意提高工程结算金额,而采取了超过结算审定金额10%,由施工单位支付工程审计费用和超出金额部分结算审核费用。

第二,做好变更签证结算和合同管理工作,防止施工单位以合同及不可抗力等原因所引起工程造价的增减提出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