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翁国星接着说,在各种提案中可以看到,关于医改的话题比较多,而他更为关心农村基本卫生服务。
他说,最近几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成为我国农民基本医疗保障的一个重要实现形式,但以自己所在的省份为例,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还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加强。
乡村医生问题
翁国星介绍说,乡村医生队伍存在女性比例偏低、年龄偏大、学历层次较低三个特点,在村卫生所执业的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者仅占3.9%。
乡村医生队伍为何会存在这种不容乐观的局面?
翁国星委员说,原因有二:
一是乡村医生缺乏保障。乡村医生多是半农半医,同时还要承担大量的公共卫生任务,每月仅补贴60元。国家对乡村医生的待遇及养老保障没有政策规定,乡村医生对养老问题反映强烈,长期下去,很可能造成乡村医生队伍后继乏人。因此,他建议国家尽快解决乡村医生养老待遇问题,建立乡村医生保障制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二是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问题难以解决。目前乡村医生队伍中具备资格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人员极少,现有的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人员大多数不愿意到村卫生所执业。部分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后,又不愿意留在村卫生所。目前,国家没有制定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的政策。医师资格考试规定,2002年以后取得的函授、自考等医学学历不能参加医师资格考试,这样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难度更大。建议国家综合考虑乡村医生队伍的现状,适当放宽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同时附加获得资格后必须在乡村执业等条件。
乡镇卫生院问题
翁国星委员说,目前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没有建立公益性的运行机制。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加上对农村卫生工作重视不够,解决卫生院公益性运行机制的政策难以出台,有限的补助政策在一些地方也落实不到位。目前乡镇卫生院主要靠医疗服务收费维持运行,公益性质在淡化,增加了农民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
另一方面,按照政策规定,乡镇卫生院还要为当地群众提供疾病控制、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服务,却没有相应的工作经费,于是,乡镇卫生院只能依靠临床的收入补充公共卫生服务的开支,可想而知,这样势必会直接影响公共卫生任务的落实。
翁国星委员建议,最为重要的还必须以建立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运行机制为切入点,解决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使乡镇卫生院的困境得到根本扭转。一是坚持从经济发展水平出发,逐步解决农村与城市的卫生资源配置差距过大的问题;二是坚持农村卫生事业为农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扭转乡镇卫生院主要靠医疗卫生服务收费维持运行的局面,避免将医疗服务变成牟利的工具;三是强化政府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的责任,增加卫生事业费投入,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和管理。
“新农合”的补助问题
翁国星委员说,福建省“新农合”制度建设提前一年完成国务院“实现新农合制度全覆盖”的构想,但是,福建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存在的最大难题是福建省多数地区地方政府财力十分困难,全省9个地市中有6个地市经济发展滞后,58个县(市)中41个无法保证工资正常发放,需要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困难面高达70%。中央财政按中西部地区50%的标准对福建省参合农民进行补助,全国24个中央苏区,福建省就占了13个,而且都是经济欠发达县,目前没有享受到中央对中西部的补助政策。按照国家的要求,2008年政府补助标准要提高到80元,中央对中西部参合农民补助40元,但对福建省仅补助20元,福建省各级财政均受到很大压力。
篇2
四川两会:建议调整养老金计发办法
?“在养老体系的建立中,很多业内精英总是纠结于城乡养老的区别问题上,认为农村有土地,农村老人养老金可以大幅度减少。
遂宁代表团的刘章华代表是蓬溪县赤城镇连珠桥村党支部书记,他说,国家近几年在努力加大对农村养老事业的投入,但城乡养老差距确实存在。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刘章华说出解决办法,“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标准;另一方面修建农村养老院,让农村老人们老有所养;继续加强对年轻人进行教育,促其尽应尽的孝道,而不是一味地在外挣钱。”
来自内江代表团的何圣东代表也道出了养老方面出现的问题,“工作总体比较平稳,但也发现以个体身份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在缴够15年的最低缴费年限后,退休时初始基本养老金太低。”
据何圣东称,以内江为例,2010年全市累计缴费满15年并开始享受养老金待遇的有3625人。据计算,这部分人15年累计缴费约3万元,2010年开始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平均仅为387元,较内江失业救济金低114元,仅为内江市最低工资标准的60%。
“这类退休人员在职期间缴费总金额增长很快,而退休时初始养老金却增加很少。”为此,何圣东建议调整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使养老保险缴费标准与养老金领取标准更加趋于合理。?
湖北两会:给乡村医生发退休金
湖北省政协委员在提案《关于加强村卫生室、村医队伍建设的建议》中称,乡村医生是为广大农民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重要力量,在农村防病、治病第一线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逐步提高这一群体的待遇,解除其后顾之忧。
委员建议,应逐年提高乡村医生补助标准,着力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对乡村医生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给予补助,武汉市近期也拟出台政策,规定60岁以上的乡村医生每月可领取500元左右的“退休金”。同时,可借鉴江苏、浙江等地的办法,乡村医生也可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施乡村一体化后,乡镇卫生院应加大对村卫生室的统一管理。乡镇卫生机构可按照企业的模式,由个人承担一定参保金额,政府对乡镇卫生机构给予适当补贴,用于乡医参保不足的补充,形成类似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制度,提高参保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形成这种管理,需进一步规范乡村医生的资格及准入制度。
河北两会:养老金年内至少上调10%
河北省人大代表、省人社厅厅长付文才明确表示,今年养老金调整幅度不会低于10%,同时还将适时适度提高工伤、失业保险待遇,确保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付文才说,截至去年,河北省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已经连续上调了7次。“今年将继续提高。调整的幅度正在测算,暂时还没有确定,但上调幅度不会低于10%。”
“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支付比例将普遍达到70%,同时适时适度提高工伤、失业保险待遇,确保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付文才表示,今年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将提高到年人均240元,还将用部分新增补助资金通过购买大病保险等方式增强保障能力。
除了提高社会保险待遇,原制定的断保补缴、“五七工、家属工”参保办法要继续实施。去年,全省有8万多名历史遗留人员纳入企业养老保险,解决了企业养老保险的历史遗留问题。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明年要全部推开,实现全面覆盖,其中新农保参保率要达到90%以上。也就是说,城镇未就业的群体、农村居民只要达到60周岁,就可以按月领取相应的养老金,城乡居民“老有所养”将不再是梦想。
陕西两会:农民工应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范围
据统计,目前在陕西省境内就业的农民工人数为346万,其中本省农民工为216万人,外省来陕就业的农民工为130万人。然而,农民工社会保险还存在法规层次低,覆盖面窄,记录、接续、转移制度缺失等设计不完善之处。
陕西省政协委员建议,针对当前存在的制度不完善问题,应尽快完善立法,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范围之中。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问题,应提升至制定地方性法规或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立法层次。建议修改《陕西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专章规定;建议制定《陕西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条例》,对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专章规定。
同时,委员们建议,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对于陕西省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坚持分类分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对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形成稳定的劳动关系,且已在城镇居住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应考虑直接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经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继续按原规定执行。对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下劳动合同,就业状况不稳定的人员,应设计一种过渡性的方案,逐步纳入保障。
贵州两会:确保养老保险覆盖1000万人
2012年,贵州省将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确保1000万人参保,其中380万符合条件的老人必须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并探索建立“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机制,在全省普遍落实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政策。至年底,贵州城镇职工养老、城镇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将分别达到293万、640万、170万、216万和210万,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同时,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增试点县52个,达到77个,占总数的83%,纳入国家试点的覆盖面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已经有849.7万人参保,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
网民之声
全国应完善退休养老制度?
对养老待遇公平的诉求,引发公众对于“双轨制”的强烈质疑,并呼吁改革。网民指出,虽然国家年年为企业退休职工涨养老金,但相较于不断上涨的公务员及事业单位退休金,养老差距过大问题很难改变。网民希望,国家倾听百姓诉求,制定出国家公平合理退休金政策,缩小贫富差距,更不该让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期待国家完善退休养老制度,体现公平。
IP(124.232.149.):缩小企业退休人员与公职退休人员退休金的差距,传统的10%的微调,所谓的“八连调”之类,肯定是缩小不了差距的,与不声不响上调的同类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相比较而产生的落差,年年在拉大。
IP(218.8.55.):人社部应就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长期偏低问题,到各省企业退休人员中调研,倾听呼声诉求,制定出公平合理的退休金政策,体现公平公正,执政为民,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和谐,共同富裕。
IP(61.158.248.):中国人即将进入领取养老金的高峰期,农村城市化改革进程加快,必须保证农民将来也能够领取足够的养老金。
IP(116.114.22.):强烈要求政府在调整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资时,充分考虑到远离退休工资平均水平之下的广大退休职工。
篇3
(一)现有人员不能满足业务工作需求。一是随着新医改工作全面实施,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等各项医改任务的深入开展,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量逐年增加,医务人员也需要不断增加。二是各医疗卫生单位逐步规范化设置各科室,现有的人员已不能满足规范化设置的需求。三是鉴于我县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牧民随草而居和生活习惯等实情,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半径大,医务人员工作量大,乡村医务人员人数急需扩增。四是随着村卫生室的逐步规范使用,乡镇卫生院一部分工作人员前往村卫生室工作,导致卫生院工作人员短缺。五是随着各项业务的拓展,各医疗卫生单位缺少X光、心电图,B超、检验等医技人员。六是县医院按照二级甲等医院评审要求需新建急诊科,分设儿科,科室增设后需医护人员24人,现有人员无力承担此项工作。
(二)卫生人员配备不足。一是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编制不足。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按照相关设置标准和文件要求,现在的编制人数不足,其中县人民医院需增加人员编制45人、县疾控中心需增加人员编制3人、县妇幼保健站需增加人员编制20人、卫生监督所需增加人员编制3人。二是乡镇卫生院空编较多,乡镇卫生院编制136,实有在职人员103人,空编33人。三是村医人数不足,我县规划建设村卫生室30个,按照每个村卫生室1-2名村医配备标准,还需村医15-30人。
(三)现有卫生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缺乏学科带头人;全县医务人员平均学历偏低,90%人员为在职学历;部分一线临床医师没有执业证,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卫生人员缺乏和经费不足导致进修培训时间较短,无法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技术水平提高缓慢。
(四)难以引进和留住卫生人才。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人才不愿来。即使把人才引进来,也是无法留住的。2010年-2011年给乡镇卫生院招考了44名工作人员,目前已有7人辞职。同时,各医疗卫生单位近几年陆续退休和调离的人员也较多。
二、加大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一)给予引进人才管理政策支持。建议县委、政府在卫生人才引进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一是建议给予招录的优秀医学院校毕业生住房安置费等,从而使更多的优秀医疗人才留在我县工作。二是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倾斜力度,在落户、子女就学、住房、职称、待遇给予优先考虑。尤其对于拔尖人才建议高薪聘请,并从政策、感情、环境方面给予特殊关心和支持。三是建议县合管中心乡镇编制的人员,交由县合管中心统一管理。
(二)加大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一是逐步提高村医补助标准,解决村医五金和养老问题,稳定村医队伍;二是加大卫生经费投入,加大对卫生人才队伍培训和培养力度。三是年终对于工作表现突出和优秀的给予重奖。
(三)增加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编制。一是县人民医院需增加人员编制45人。按照国家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床位和人员比不少于1:1.4的规定,县医院设置床位100张,应有编制人数140人(其中需医生67人,护士56人)才能正常运转。二是县妇幼保健站需增加人员编制20人。根据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妇幼保健站按人口的按1:10,000配备,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区和大城市按人口的1:5,000配备;县妇幼保健站应再增加编制20个。三是县疾控中心需增加人员编制3人,按照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若干规定》,县级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编制应至少为24个,县疾控中心目前为21个编制。
篇4
关键词:福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
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主体,承担着全国近8亿农村人口最基本的医疗、预防、保健及健康宣传等卫生服务工作[1],在改善农村卫生状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医生准入制度的实施,人们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需求不断增加,提高乡村医生继续教育质量与专业技术水平,成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福建地区乡村医生基本情况及继续教育现状,并提出建议及对策。
1对象与方法
以问卷形式对福建厦门、漳州、泉州、莆田、福州、三明、宁德、龙岩、南平9个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抽取调查样本时,充分考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地域分布,以确保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和可信度[2]。本次调查采用自制的“福建地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情况调查表”,包括乡村医生基本信息、继续教育现状和继续教育意愿3部分,共15个项目。
2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8份,有效回收率89.3%,通过Excel整理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1福建各地区乡村医生基本情况分析
2.1.1乡村医生年龄与学历
本次调查的268名乡村医生中,女性85人,占31.7%,男性183人,占68.3%;31~40岁的占50.0%;学历:大专学历者居多,占38.1%,低学历(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占9.4%。详见表1。
2.1.2乡村医生执业医师资格证获取情况
268名乡村医生中,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99人(36.9%),获得乡村医生执业证的169人(63.1%),见表2。调查发现,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人数相对较少的原因如下:知识储备不足(41.4%)、学历不高(17.1%)及年龄太大(12.7%)等。
2.1.3乡村医生职称情况
此次调查的268名乡村医生中,101人(37.7%)为中级职称,64人(23.9%)为初级职称,60人(22.4%)无职称(见表3)。
2.2乡村医生在岗继续教育现状
2.2.1培训时长
调查显示,171人(63.8%)每年培训时长为50~100学时,49人(18.3%)每年培训时长大于100学时,48人(17.9%)每年培训时长小于50学时。
2.2.2培训单位
调查显示,268名乡村医生中,在县级机构参加培训的143人(53.4%),在市级机构参加培训的57人(21.3%),在省级机构、乡镇机构参加培训的分别有18人(6.7%)和50人(18.7%)。
2.2.3培训内容
调查显示,167人(62.3%)参加全科培训,参加以西医为主与以中医为主的培训分别有72人(26.9%)和29人(10.8%),表明参加全科培训的乡村医生居多。
2.2.4继续教育形式
调查显示,对于继续教育形式,106人(39.6%)参加定期集中专题学习,13人(4.9%)参加函授,详见表4。总体上看,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形式较单一。
2.3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意愿及需求
2.3.1培训时长
2004年,卫生部颁布的《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基本要求》规定,乡村医生每两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00学时。调查显示,希望每年继续教育培训时长为50~100学时的175人,占65.3%(见表5)。表明大部分乡村医生对培训时长的需求与《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基本要求》中的规定学时数一致。
2.3.2乡村医生对继续教育形式的需求
调查显示,大多数乡村医生希望的继续教育形式是定期集中专题学习和组织专家到农村实地培训,短期多次培训、远程培训、函授需求较少(见表6)。
3建议与对策
乡村医生可通过参加继续教育,不断充实和更新自身医学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升学历,获取执业医师资格证,这对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调查结果,对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开展提出以下3点建议。
3.1改变单一的培训形式,加强网络模式培训
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形式主要是定期集中专题学习,较单一,无法满足乡村医生的需求。针对乡村医生地理分布比较分散、学习时间难以统一等特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远程培训。网络培训不受地点、时间、空间限制,乡村医生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学习时间自由,灵活性强。在网络培训模式下,网络培训平台提供的培训课件、培训视频可以重复使用,乡村医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深入学习,不仅对工作和生活影响较小,还增加了继续教育培训时长,降低了培训费用。
3.2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继续教育水平
以医学类高校为平台,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高校拥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完善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医学方面的经典教材、先进的医疗设备、较好的学习环境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尤其是有附属医院的高等院校,更有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医术精湛的专家教授。如果通过相关部门的协调,使高校成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平台,将高校的优质资源有效地应用到乡村医生继续教育中,相信对乡村医生扎实掌握医学理论知识、提升医疗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3.3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网络意识
调查发现,希望继续教育形式是远程培训的只有37人,占13.8%。这个数据与当今的网络环境格格不入,通过电话访谈发现,主要原因在于:(1)乡村医生没有较好的信息化工作环境,主要表现在网络信号差、信息化设备配置低或数量少;(2)乡村医生大多年龄偏大,网络意识较差。对此,应为乡村医生创造较好的信息化工作环境,在信息化硬件方面,创造通畅的网络环境,配备中等以上的电脑硬件;在软件方面,给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平台打造友好的界面,配备相应的APP软件,以便乡村医生在移动设备上安装,进行有效学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不仅能提高乡村医生网络意识,还能有效提高乡村医生继续教育质量。乡村医生继续教育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实行有效的措施确保乡村医生继续教育质量,能使乡村医生提高业务能力,从而为基层大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促进农村医疗水平的提高,有效缓解农村就医难问题,对减轻城市的医疗负担也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梁华.我国乡村医生教育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12(27):907.
篇5
涟水县麻垛乡地处县西北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偏僻,经济基础薄弱,2000年以来,一直是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扶贫点。响水县小尖乡位于县城南部,也是经济薄弱乡之一。
1.察看扶贫项目。在涟水麻垛乡,笔者首先察看了该局投资建设的春华村电灌东站和西站,这两个电灌站建成后,彻底解决了全村约1800亩土地的抗旱排涝问题。另外,在麻垛乡,还察看了麻垛乡创业点轩雨电子有限公司和永泰电子有限公司。对这两个公司分别投资20多万元,用于水、电、厂房等辅助设施建设。目前,这两个公司生产经营形势喜人,年产值分别实现500余万元和300余万元,利税分别实现70余万元和60余万元,并雇用了160余名当地妇女,每名女工月工资约1500余元,不仅发展了当地乡村经济,而且对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
2.调研扶贫工作。自2000年该局对麻垛乡结对扶贫以来,先后选派多名政治业务素质好、事业心强、对农村工作熟悉的同志到麻垛乡帮扶,制定扶贫工作目标规划,每年都投入专项资金用于道路铺设、学校教学楼、乡村文化站和农田基本水利建设等;开展农技培训活动,多次邀请科研院所、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向农民传授技术,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和示范,赠送发放农业书籍,帮助引进新品种,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开展访贫问苦活动,帮助街南村500户农户全部安装了有线电视。
3.开展走访座谈。在麻垛乡和小尖乡,笔者走村串户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先后召开了三个座谈会。一是在春华村,召开了10多名村民参加的座谈会,了解民生、向农民宣传中央的政策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解答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与政策相关的实际问题。二是在麻垛乡卫生院,召集乡村医生召开座谈会,采取对话形式,了解有关情况,向他们宣传医改政策,解答有关问题。三是在小尖乡卫生院,召集县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乡卫生院、卫生监督所、村卫生室有关人员召开座谈会,调研公共卫生、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医改、绩效工资、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等情况,并回答了他们提出的有关情况。
4.考察医药生产企业。利用这次“三解三促”调研活动,笔者还考察了部分医药生产企业。在涟水,考察了恒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响水县,考察了亚帮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和江苏恒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对亚帮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反映的基本药物招标和电子监管码实施中存的问题,将积极研究予以解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扶贫方面,一些干部希望扶贫立竿见影、早见成效;一些农民认为扶贫是政府工程,存在“等、靠、要”、依赖政府投入的倾向;另外,扶贫资金效益管理也需进一步提高。
2.农村医疗方面,部分地区乡镇卫生院特别是村卫生室,医疗条件较简陋,医疗设备也较落后,医疗卫生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生工资偏低,职称评定受学历、数、计算机过关等因素的影响而受限,村卫生室经费没有固定保障,医生工资更低,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3.医改方面,医改资金的保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保运转压力较大;一些医生对实施基本药物和绩效工资存在模糊认识,担心收入下降;使用的基本药物品种和规格偏少,尤其是儿科、妇科的用药偏少,影响了临床诊疗需要。
4.医药生产方面,企业反映物料供应商电子监管码印刷技术不过关,直接印刷的监管码存在印刷模糊、位置不一等一系列问题;激光刻码对小盒的印刷要求较高,很多包装材料印刷厂家还不能掌握等,对企业生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生产成本的增加及个别地方保护主义,一定程度地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三、对策建议
1.以更大的力度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建议要继续坚持重心下移、扶贫到村、落实到户的扶贫开发基本思路,全力以赴抓好扶贫工作。一是要不断完善扶贫发展规划。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要求,统筹当前和长远发展,坚持扶贫和开发并举,合理安排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建设。要多帮扶一些民生项目,如道路建设、自来水净化、路灯、下水道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多疏通沟渠,修建些桥涵、电灌站,既方便农民出行,又加强农田水利配套建设。 二是选准选好帮扶项目。以贫困户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努力做到投向准确、成效明显。从我们单位来说,除了帮助援建日光蔬菜大棚这一见效快的致富项目外,还可利用我们的优势,指导农民种植适合当地生长条件并有市场需求的中药材,改变传统农作物生产,提高农业效率。三是强化产业化带动扶贫。“无工不富”,积极帮助引进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等相关企业到麻垛投资办厂,或者引进医药相关粗加工、药包装等企业,并切实加强环保工作,这样不仅可以为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增收创造条件,而且可以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致富途径。四是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2.着力加强乡村卫生院(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据统计,目前,全国58%以上的农民就医在乡村卫生院,因此,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乡村卫生院(卫生室)建设,加大投入,增加先进设备,引进优秀人才,改善医疗条件,增强服务周边群众的能力,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这也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同时,《指导意见》要求每个村卫生室都要有乡村医生,并明确了乡村医生的职责、加强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管理的措施等。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精神,大力加强乡村卫生院(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政策,健全培养培训制度,规范执业行为,强化管理指导,提高乡村医生服务水平,为广大农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3.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要在前一阶段工作基础上,认真归纳总结各地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办法以及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调动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强化财政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财政补助,不仅要给予足额补助,而且要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既要保证人员工资,又要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和基本医疗设备投入资金,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和良性发展。同时,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部门部署,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形成的历史债务及时进行化解处理。要加大对非财政转移地区的补助力度,建议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非财政转移支付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给予适当补助,以弥补地方财政的不足。三是要进一步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建设政策。6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下一步,我省应以全科医生建设为重点,采取加大定向培养、集中培训、城市支持农村和培养全科医生等办法,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六位一体”功能的发挥对全科医生的需求。
4.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目录调整和药品采购机制。到6月底,我省1377家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物,并严格执行零差率销售。近期,省基本药物委员会根据实际,还调整了基本药物目录,增加了一些妇科、儿科用药,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基层用药需要。为了进一步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的全覆盖,从根本上改变以医养药格局,切实为百姓减负。下一步:一是应着力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向村卫生室和民营医疗机构延伸的进程;二是我省应建立基本药物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同时允许市级政府部门在不增加省增补药物品种总量的前提下,拥有10%左右的目录补充权限,以适应各地用药需求。三是完善招标采购机制。要认真吸取省内外招标采购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招标采购机制,兼顾各方利益,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药品招标采购政策要进一步优化,体现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不能唯价格论,要给中标的企业有一定的合理利润空间,只有这样,企业才有一定的财力和物力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线的改造,进一步扩大再生产。
篇6
(河海大学,江苏 南京 211100)
摘 要:新农合的实施是为了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却忽视了乡村医生在医疗改革中扮演的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对苏北L县W村乡村医生的个案调查,从经济、社会功能、心理三个方面来分析新农合实施后对乡村医生的影响。提出医疗改革之本在于提高“本土工作者”——乡村医生在基层医疗中的作用,其次才是对药品价格、农村医疗保障等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 :新农合;乡村医生;医疗改革
中图分类号:F840.6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238-03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长期困扰中国的“短缺经济”已经变为“相对过剩”,农村家庭生活日益改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生活基本实现小康。但是,又面临着医疗保障缺失、保障水平偏低及卫生费用的不断攀升等问题,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不断增加[1]。为了有效解决这种困境,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2003]3 号),明确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乡村医生是广大农民基本医疗卫生的最主要服务者。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建立一支由不脱产的村级卫生员组成的、中国特有的农村卫生队伍。这支队伍早期被称为“赤脚医生”,1985年,卫生部对“赤脚医生”进行考核,改称“乡村医生”。乡村医生队伍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常见疾病的诊治和一些基本的预防保健问题,特别是缓解了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状况。
新农合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新农合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如胡桂平重点关注新农合制度在补偿机制上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从社会评价角度对这些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利弊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2];吕佳钖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城市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际过程中具体的实施状况及效果评述,来探讨如何完善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3]。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对新农合的制度研究,却忽视了乡村医生在新农合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而且很少关注新农合制度下的乡村医生的需求是什么,以及对这一制度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本文选取苏北L县W村作为案例研究地点,重点研究新农合实施过程中一位乡村医生在生活、工作、交往上的个人自叙,试从经济、社会功能、心理三个方面来分析新农合实施后对乡村医生带来的影响。
二、案例研究地点和研究方法
本文案例研究地点是苏北L县W村,其整个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W村有5位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其中有3位高中生,一位刚毕业的大专生,医疗技术水平在同地区处于较高水平;第二,W村药品充足,在治疗费上普遍低于附近其它村子;第三,W村提供的医疗服务对象不仅仅只是W村的村民,还有附近村的村民以及乡镇居民。
在新农合实施前W村卫生医疗服务采用由村挂名、乡村医生自负盈亏的运营模式。这一模式早在80年代就开始实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90年代后,在药品的总利润不超过10%情况下,村中乡村医生的收入却维持在较高水平。随着新农合政策在全国的推广,W村的新农合在2009年试点并逐步推广,到2009年底W村的参合率达到100%。
新农合是国家政府对农村农民提供的福利性保障体系,新农合制度要求明确乡村医生职责,实现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政策[4]。这一制度基本上取消了新农合实施前的乡村医生自负盈亏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制度。主要医疗药品和设备由卫生部门统一管理和协调。
笔者自2012年6月就开始关注W村的新农合发展状况,并重点关注乡村医生这一群体的生活工作状况,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个案访谈的方式。
三、个案研究:新制度下的乡村医生
W村目前有5位乡村医生,3位年龄在50岁以上,剩下的两位医生中一位年龄40多岁,另一位20多岁。其中只有一位王医生接受正规学校教育,其他四位都是在乡和村接受相关培训后,进入村卫生室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因此结合W村的特殊情况,笔者在个案选择上,选取了W村最有影响力的王医生这个个案来分析新农合实施后对乡村医生的影响。
新农合前后:王医生的感知
王医生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中后期,因于上个世纪70年代回到W村跟随自己的父亲(当时W村的“赤脚医生”)学习医药知识。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医生在W村村支书的帮助下,进入当时L县卫校接受教育,毕业后又在L县县第一人民医院实习。学习两年后,王医生回到W村,用学得的医疗知识治好许多疑难杂症。虽然在70年代,药品供给经常出现短缺,W村王医生等人会用一些“土方”来帮患者治病。80年代后,随着的实施,村医疗卫生服务也开始由原先的集体合作医疗向村挂名、乡村医生自负盈亏的运营模式转变。此时,王医生凭借之前的所学的专业医疗知识,使得W村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W村医疗卫生就渐渐不再出现“缺医少药”的尴尬情况。
新农合实施后,王医生最大的感知就是乡村医生的传统功能在消失,比方说:在自负盈亏阶段,乡村医生凭借个人的能力基本上可以保障药品供应充足,还可根据患者需求调整药品种类。而新农合实施后,所有药品统一由卫生局指定药品供应商负责,并且在药品价格和种类上都有严格的规定,很多常见病根本无法使用之前的药品搭配。甚至有些疾病,因为药品限制,只能将患者推到上级医院。
此外,原先乡村医生可以因患者没钱,而采用赊账治病的方式也渐渐不存在;在药品处方权上,乡村医生最多也就只能开三天药品。其次,新农合虽然提出的要完善乡村医生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是事实却是需要乡村医生自己先交2万元后,每年再交3500元,而每个月乡村医生的基本工资只有600元,平均每月所交纳的养老保险额占基本工资的48.6%。最后,以上两种不利因素,已经影响到乡村医生工作的积极性,文中提高的40多岁的那位已经提前退休,20多岁的年轻乡村医生已在乡镇上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50岁以上的三位医生中,有一位产生提前退休的念头。
四、新农合制度对乡村医生的影响
从王医生的个人自叙中,笔者发现自新农合实施后,无论是对乡村的知识技能,还是治病方式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使得乡村医生的生活、交往、心理也发生变化。所以笔者将从经济、社会功能、心理三个方面具体阐述新制度给乡村医生带来的影响。
(一)经济生活:勉强维持
1.乡村医生收入变化
改革开放后到新农合实施前,乡村医疗卫生一般采用由村挂名、乡村医生自负盈亏的运营模式。此时,乡村医生的收入都为自己经营所得,即所谓“多劳多得”。在这一阶段,乡村医生每天的工作时间一般超过正常工作时间,W村的几位乡村医生,最少也要一天工作10个小时,因此在这一阶段,W村的乡村医生收入基本保持较高水平,并且逐年呈增加趋势。
2009年新农合实施后,乡村医生收入由国家卫生部门统一管理,并且收入构成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本工资,一般600元/月;二是挂号补偿费,只开药品,每治愈一位患者,补贴2元,如若患者进行输液治疗,补贴增加到6元。每月再除去水电费、账本费等一些基本费用开支后,基本上每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这一水平W村在2003年就可以达到,而同一时期W 村外出务工人员每年最少也要有4万左右的收入。
2.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1983年后,农村推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经济走向了现代化的道路,卫生领域也开始了“现代化”。在市场制下,乡村医生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和做好乡村卫生服务,渐渐地有最初的“半农半医”的工作模式转向全职化的医疗服务模式,W村的王医生等三位医生自上个世纪90年代就将自身的全部精力放在村卫生服务上。然而,新农合实施后的收入使得王医生这一类全职的乡村医生的家庭根本无法维持原先的生活方式,只能采用节约花钱或者开始经营一些其它的活动来补贴家用。
(二)社会功能:逐渐削弱
乡村医生扎根于本土,能够对自身服务地区有比较熟悉的了解;除了做好卫生宣传和防治工作的同时,更多是以一些特殊的方式来弥补农村缺医少药的窘境。在与W村几位乡村医生访谈中,笔者了解到W村村卫生室每年都会有赊账,早在90年初的时候,有时候一年盈利8000元左右,赊欠的账竟然高达3000元,占总盈利的37.5%,这些赊账有时还会出现收不回来的情况。
然而新农合实施后,乡村医务人员开始服从国家的统一安排,一切药品价格、服务公开化,并且由国家相关机构统一调配和管理。在常用药品的数量和种类上还有一定的限制。如治疗感冒、腹泻等一些常见病,只能严格按照相关机构规定的药品种类进行使用,并且乡村医生开的药量最多是3天的用药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医生自主用药的权利;另一方面使得乡村医生与村民之间无法依靠乡土人情给没钱的患者进行赊账治疗,这就很大程度上减弱了乡村医生扮演缓解“缺医少药”窘境的作用。使得乡村医生原有的社会功能在逐渐减弱。
(三)心理变化:信任缺失
新农合实施后,为了控制乡村医生虚报、滥开处方等不规范行为,县新农合管理中心规定乡村医生要先垫付农民在村卫生室门诊就医的费用,并采用规范化的复式处方登记、签字,然后联网注明相关费用,最后按月交到乡镇卫生院审核,待乡镇卫生院审核无误后领取所垫付的资金[5]。通过对w村王医生等几位乡村医生的访谈,笔者了解到,每一位乡村医生都觉得这样的手续很繁琐,使得自身收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还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这使得乡村医生产生了一种不被信任的心理变化。
再者,新农合实施的城乡医疗一体制度,使得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产品处于地方机构垄断状态。这给乡村医生带来巨大挑战。一方面,乡村医生提高的药品在价格方面不再具有竞争性,缺乏需求弹性;另一方面,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乡村医生对新制度带来的收益,充满不确定性。因此,在收益不能完全保证和还要承担较多职责下,使得部分乡村医生做出一些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事情,如投入到卫生服务上精力减少、想从事其它行业、提前退休等等。
五、小结
新农合就是新世纪一次新的医疗改革尝试和努力,旨在使得广大农民都能享受初级卫生保健,真正使农民就医方便,看病少花钱。但是新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由于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一体化推广方式,在制度设计中着眼于对农村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改革。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乡村医生在整个医疗改革中所扮演的作用。基本药品种类的限制、报账制度的严格监督和预期收入无法增长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乡村医生的积极性,对乡村医生这一群体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作用。新农合实施应以解决农村卫生服务资源少和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为目的,在制度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人为作用的发挥,莫忽视乡村医生之叹。
参考文献:
[1] 陈瑾.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理性思考[D].江苏:江苏大学,2008.
[2] 胡桂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偿机制的社会评价分析及建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3] 吕佳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11.
[4] 搜狐.中国加强医生队伍建设,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EB/OL].http://health.sohu.com/20110714/n313422708.shtml,2011-07-14.
篇7
一、祁连山沿山区贫困现状
以地处河西地区中部的张掖市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贫困人口仍然较多。张掖市沿山地区民乐县的南丰乡、山丹县的陈户乡、高台县的新坝乡、临泽县的倪家营乡等16个乡镇共有农户7.6万户,人口30.4万人,按照新的扶贫标准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为贫困人口的标准测算,这些乡镇的贫困人口达到4.2万户、16.64万人,占总户数的55.3%、总人口的54.7%,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68.4%。
2、生存环境十分严酷。这16个乡镇均都地处海拔20__米以上的祁连山浅山区,气候寒冷,霜期过长,地势倾斜、海拔梯度大,年降水量不到150毫米,蒸发量高达2400毫米以上,水资源极度匮乏,土地贫瘠,人均水浇地仅0.5亩左右。
3、自然灾害危害严重。由于沿山地区属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0__年遭受60年不遇的大旱,粮食作物受灾严重,农民群众出现粮荒,政府不得不开仓借粮2125万公斤;20__年民乐县发生6.1级强烈地震,受灾群众达到5.6万户20.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7.64亿元。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灾返贫人口达到10.73万人。
4、区域经济结构单一。由于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制约,沿山区只能种植青稞、豆类、油菜等传统作物,但品质差、产量低,亩均收入仅200元左右,特别是国家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政策实施后,可利用的耕地、草场分别减少了29万亩和30万亩,传统的种养业规模大幅度萎缩,新的产业尚未形成,农民增收陷入困境。
5、基础设施极为薄弱。这16个乡镇地处祁连山区,远离国道、省道和县城,交通不便,目前,仍有22个村不能正常通车;有76个村74218人、22.6万头(只)牲畜经常发生饮水困难;有16个村没有通程控电话;医疗、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生活条件极差。
6、农民素质整体较低。沿山的16个乡镇由于受历史条件制约,教育教学条件差,农民群众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农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当地总人口的42%以上。同时,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信息闭塞,农村劳动力普遍观念陈旧,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致富能力差。在这些乡镇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不足30%,较全市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
二、祁连山沿山区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甘肃省河西地区普遍被认为是全省相对东部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相对比较稳定,祁连山沿山乡村的贫困问题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是该区域扶贫开发工作长期以来没有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扶贫开发中,没有被作为全省重点扶贫对象予以考虑扶持。二是沿山区扶贫开发缺乏长远规划指导。近年来,各级政府把沿山区部分特困村作为部门帮扶的联系点纳入议事日程,采取帮扶方式进行扶贫,帮扶工作相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帮扶任务艰巨,整村推进难度较大,且帮扶部门条件有限,没有制定长远扶贫规划,扶贫只限于“输血”办实事,没有建立起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贫困乡村“造血”功能十分薄弱。三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沿山乡村自我发展能力普遍较弱,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困境,产业开发、科技推广、基础设施等相对滞后,因灾因病返贫问题比较突出,巩固扶贫成果的难度大。
三、对祁连山沿山区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经过调研,我们建议各级部门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祁连山沿山区扶贫开发工作的力度。
1、将祁连山沿山乡镇列入全省扶贫开发重点乡镇。为全面加快祁连山沿山区乡镇脱贫步伐,解决沿山区农民群众的民生问题,建议省市有关部门将祁连山沿山乡镇扶贫开发纳入议事日程,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加大对该区域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并作为全省扶贫开发重点乡镇,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给予扶持。
2、加大沿山区特色产业培育力度。沿山区气候资源独特,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建议省市尽快制定出台扶持发展祁连山沿山区特色产业的优惠政策,本文来源:文秘站 做强做大沿山区马铃薯、设施葡萄、草食畜牧业等特色产业,确保该区域农民实现增收脱贫目标。
3、重视解决沿山区群众的民生保障问题。针对祁连山沿山区群众的教育、文化、卫生、医疗、交通、通讯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建议省市进一步加大对该地区基础设施项目扶持力度。同时,由于贫困乡村农民收入较低,无力承担过重的自筹资金,建议多安排国家全额投资项目,鼓励群众积极投工投劳衬砌渠道、修建暖棚畜舍等,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4、加快培养提高沿山区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是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的有效途径。建议省市有关部门把沿山区劳动力培训特别是两后生培训列入全省“扶贫开发水平提高行动” 计划,加强培训重点扶持,切实提高农民群众依靠农业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和依靠劳务输转增收致富的能力。
篇8
关键词: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影响,我国医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越来越受到各医学院校的重视。高校就业指导是在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指导下,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毕业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选择职业岗位,发挥他们的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1]。大学毕业生是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社会需求和岗位的医学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在正确引导学生就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内容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评价自我,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调整就业心理和观念,解决就业信息不畅[2]等不利因素对学生就业产生的不良影响,尽量避免造成学生的盲目择业。
一、当前我国医学院校就业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扩大招生,导致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自2003年起大幅增加,我国医学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进入了“大众化”时代,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服务人员的需求。但社会上各个医疗单位招聘毕业生的人数并不是同步增长,医学院校毕业生普遍遭遇了就业困难的窘境。计划经济时大学生就业的“统招统分”早已经转变为市场经济时代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尤其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虽然我国的大学毕业生较多,却不能说明我国医学人才过剩。现阶段医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着严重的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我国的人力资本结构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仍有很大的差距。从近二年我院实习前学生就业意愿抽样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多数学生首选就业地域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型经济发达城市,其次是省会及各省主要城市,然后才是西部,最后有极少部分同学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县城及乡镇医院。学生选择就业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更直接加剧了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形成了城市医院一岗多求,而社区医院、乡镇医院少人问津的尴尬局面。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同时解决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与妥善安排医学毕业生就业的相对矛盾的问题。
二、我院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分析
表一 我院07-09年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从表一中看出,07年至09年我院毕业生就业率显逐年减低趋势,待就业率和考研率逐年增加,其中灵活就业、合同就业率每年均占30%左右,09年毕业生实际就业率去掉升学的毕业生以后实际就业仅为48.6%。
表二 我院2009年各系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从表二可以看出09年我院毕业生临床医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际就业率较低,护理本科就业率最高,同时可以看出就业率较低的专业考研比例较高。
总体看来,近几年来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且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好于普通专业,由于我国研究生逐年扩招,所以本科学生的考研比率也有所增加。
三、对我国地方医学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地方医学院校就业指导应同时兼顾普遍性与特殊性
普遍性是指针对各专业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统一的就业指导,具体地说,就是根据近三年各专业的就业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就业方向及就业技巧方面的专题讲座,可以有效的解决学生在寻找就业岗位时的盲目性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尽量发挥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进行专题讲座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针对特殊学生的盲目乐观或盲目悲观、好高骛远等特殊情绪进行及时纠偏,引导他们正确分析、评价自我,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调整就业心理和观念,让学生更加顺利就业。
3.2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
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普遍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提高他们对就业指导的工作热情,督促他们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变化,培养他们对人才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和准确判断力,主动开展就业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研究,自主改进和加强就业管理工作,使学生充分就业取得最佳效果。
3.3医学生社区化、乡村化将是未来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传统的医学生就业观念导致学生就业方向比较单一,大多以发达地区的三甲医院为主,产生了毕业生在发达地区比较集中,竞争压力相当严重,而偏远地区及地市及以下地区医生明显不足。相对于国家 “二一一”工程的医学院校及国家一类重点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地方性医学院校毕业生竞争的弱势显而易见,所以相对于竞争压力强大的发达地区三甲以上医院来讲地方性医院及社区医院将是未来地方性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重点。社区医院我国在近年来发展势头比较猛烈,社区医疗在我国开展的如火如荼,社区医疗的人员缺口较大,是地方性医学院校毕业生较好的就业选择方向。另外,对于医学人才缺口较大的乡村医疗体系来讲,部分学生分流至乡村医疗也是以后解决毕业生就业的不错选择。
四、小结
总之,高校学生就业问题是需要社会全部门、各环节、各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3],并且需要不断的完善发展。教育、管理、指导、服务是就业指导工作者为学生提供服务的途径,而医学生社区化、乡村化将是未来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发展方向。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积极面对机遇和挑战,准确判断形势,及时抓住机遇,统筹利用资源,科学规划实施,为学生营造最佳就业氛围。
【参考文献】
[1] 李国茜.中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8):19
篇9
一、狠抓行动、树新风、全面提升我院整体形象
1、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创人民满意卫生院是我院发展目标,为改善服务态度,落实承诺服务,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我院广泛征求患者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制作宣传标语,发放医师名片,打回访电话,发征求意见卡和社会问卷调查,为使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严格按查处制度处理,使我院行风有了很大改善,整体形象明显提升。
2、开展卫生大扫除,积极参入创省级卫生乡镇活动。结合我院实际迅速宣起讲文明、讲卫生、美化、亮化、绿化卫生院,要求科室人员上班前先打扫室内外卫生,划分责任区,每周二、五进行卫生大扫除,并进行检查评比,做到室内外卫生干净整洁,物品器材摆放整齐,每日产生的医疗垃圾及时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为配合创建省级卫生乡镇活动,我们对病房楼墙面进行刮白更换破旧房门,制作防蝇门帘及窗网,对卫生院花坛内的花、草、树进行修剪,浇水施肥,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就医环境。
二、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1、通过前几年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学习,和医疗设备添置更新、使我院技术力量得到加强,在此基础上我们狠抓医疗质量管理,严格医疗文件书写,门诊日志要求项目齐全,处方书写规范,用药合理安全,病历书写及时规范,护理记录详实,实行科审批制,院长深入临床查房,积极参加危急症病人抢救,医疗质量考核小组严格按考核方案每半月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全年没有发生医务差错与纠纷。
2、鼓励员工进修学习,参加业务培训。十余人参加晋级及资格考试,五人考取晋升职称,使我院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又上新台阶。
三、切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1、积极做好参合农民就医补偿工作。对来我院就医出院参合农民,当日兑现补偿,对定点乡医上报的门诊小额补助我院及时先行垫付;
3、为广大参合农民提供一个监督平台,在门诊大厅走廊醒目位置悬挂农合就诊程序、补偿范围、补偿标准及补偿所需提供材料,每日对当日发生农合补偿信息进行人村公式,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制定措施,积极完成项目工作,着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在应对今手足口病工作中,我们认真组织,广泛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成立发热、专科门诊、设隔离病房两间,发动乡村医生,层层筛查,及时转诊,同时做好疫情调查上报、监测工作。
五、按照目标,扎实做好公共卫生工作
1、坚持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乡村医生例会,并以会代培的方式加强卫生法规、规章制度、计免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全年共召开乡村医会议19次,积极组织村医参加卫生局举办的继续教育卫生法规、专业知识培训和学习教育,完成全乡20所村卫生室考核工作,按照上级要求,每月一次入村督导检查,严格管理,从而使我乡的村医管理工作和防保网建设进一步加强。
2、计免工作常抓不懈,认真做好儿童卡、册管理工作,对每日新生儿童查行及时上卡,按程序接种,及时做好新生儿乙肝疫首针接种。截止12月上报新生儿童360人,建卡xx人,并对流动儿童的接种对象进行了转出记录,流入补种工作,今年未发生接种失误和事故。
3、抓好传染病管理和监测,做好新生儿童破伤风、麻疹等传染病的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任务,开展死因调查,严格规范院内门诊日志管理,及时填报疫情报告卡,做好网络直报。全年共上报传染病事件0例,无迟报、漏报现象。
4、配合各职能部门做好相关工作。配合卫生监督所对全乡食品市场的检查和监测,并做好各村卫生诊所的消毒监测工作。由于组织得力,严格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安全接种,未发生任何差错事故。狠抓结核病筛查工作,采取下乡查、村医报等措施,及时发现护送转诊,督导化疗方式,超额完成了结核病转诊任务。
5、妇幼工作在县妇保院指导下,借“降消”项目实施有力推动,加强孕产妇保健,切实做好产前健康检查,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治工作,提高住院分娩率,今年共建孕产妇保健卡xx人份,对全乡范围内进行一次妇女病普查,对520名妇女病进行了防治。积极完成各种妇幼保健报表,做到及时准确“降消”项目补偿工作及时兑现,无克扣虚报现象,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妇幼保健任务。
篇10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体系
市委市政府对新农合工作高度重视,将此列入20*年承诺为农民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连维良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并作出专门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将新农合工作列为重要工作目标,成立由县(市)区长为组长,四大班子有关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新农合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抽调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目前,全市新农合监管队伍共核定行政编制32名,人员已基本调整到位,经费得到初步解决,机构建设及办公条件明显加强,人员素质整体较高。
(二)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新农合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而实施的一项新的政策,只有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才能使广大农民接受参与。各县(市)区将宣传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版画、电视台新闻播报、受益群众献身说法等多种形式,积极进行宣传。在宣传中,不仅注重对参合农民的宣传,也开展对各乡镇村基层干部、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乡村医生等宣传,使其了解政策,掌握方法。其中,伊川县拨付了20万的宣传经费,精心编发了《伊川县新农合宣传手册》17万本;偃师市发放宣传资料25万余份,并要求干部做到“脑勤、嘴勤、腿勤”,深入农户家中宣传,真正达到实效。
(三)规范补助报销制度,严格落实补助政策
市卫生行政部门一方面通过加强新农合专管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健全计算机管理网络,完善计算机管理软件等举措,提高了补助服务的准确率和执行力;另一方面通过健全基金财务制度,强化基金管理,落实大额补助公示制度,定期开展经办机构或补助业务承办机构内部稽核、行政稽查、年度审计、严厉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等一系列手段强化监管,不断规范新农合补助服务。在实际操作中,偃师市还制定了“十公开”和“六道关”规定,进一步严格落实补助政策。
(四)加强对定点医院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为保证参合农民的利益,各级卫生部门对定点医院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一是对定点医院进行严格准入,动态管理,建立协议约束机制和考评考核机制,定期进行评价考核和协议约束。二是通过在定点医院全面落实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推行医院计算机管理,建立了目录外药品与不予补助诊疗服务项目使用告知、签字制度等措施。
(五)统一补助标准,强化县区监管责任
一是在全市统一了新农合补助报销范围和补助标准,提前执行了提高筹资标准后的新补助政策,使参合农民提前得到了实惠,并享受到统一、公平、均等的新农合补助政策,补助标准由去年的四十元提高到八十元,封顶线由去年的一万提高到三万元,都有了大幅提高。二是进一步强化县区的监管责任,在全省开创性的建立了市县两级财政共担基金风险的机制,妥善解决了透支县(市)区新农合补助的财政保底问题,保证新农合补助政策的及时、足额对付。
(六)简化就医补助流程,全面落实即时补助措施
各级卫生部门针对参合农民反映突出的就医补助不便,转诊手续烦琐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了试点方案,健全补助服务体系,开展定点医院直补,落实即时补助措施,尽可能方便参合农民。一是采用外建定点医院代为补助、开展远程补助服务等措施解决外出务工农民就医补助不便的问题,伊川、汝阳两县分别在北京、广州外建了新农合定点医院。二是建立了市内各级定点医院直补制度,落实了即时补助措施,使参合农民在全市各级定点医院出院当日即能享受到补助服务。三是完善了新农合就医转诊制度,推行了县(市)区内一证通就医制度、邻近乡镇就近择医备案制度、急危重症就近就医备案制度、疑难重症直接转诊制度,并在城市区开展了自主择医试点。四是在新增试点县区组建了8个新农合补助服务中心、92个乡镇补助服务站和75个县区级定点医院补助窗口,形成了遍及全市各个乡镇和定点医院的新农合补助服务体系。嵩县还建立了乡村医保员制度,通过加强培训,使其不仅成为了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员,而且还是住院补助的服务员,为群众就医补偿提供全程服务。
二、取得的成效
(一)农民参合热情进一步高涨,参合率显著提高。经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和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的积极工作,新农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20*年全市参合农民460.5万人,比上年多32万人,参合率达97.4%,高出上年7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参合率近5个百分点,其中有10个县(市)区的参合率均达到95%以上,伊川、嵩县的参合率更是达到了99.7%以上。全市共筹集资金4.144亿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资金3.684亿元,资助特困人口参合资金185.5万元。
(二)改变了农民的就医意识和健康意识。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一些农民过去觉得可看可不看的病现在看了,过去不想或者放弃治疗的现在敢住院治疗了,改变了广大农民的就医观念,不再“小病拖、大病扛”。
(三)广大农民看病更加方便,就医需求得到明显释放,医院人满为患,医患关系显著改善。在对医院进行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每个医院都挤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很多医院的走廊上都摆上了病床,医护人员都在忙碌的工作,精心照顾每一位患者,医患矛盾明显减少。据嵩县卫生部门统计,2006年度的住院率为2.71%,20*年度的住院率为4.66%,提高了1.95个百分点;2006年的住院人次为13053人次,20*年为22544人次,增长1.73倍。
(四)监管到位,制度运行平稳。一是通过定期稽查和审计、大额补助公示等制度,加强对基金的监管,确保了基金的安全。20*年,市县两级管理部门共开展专项检查116次,查处6起较大违规案件,追回违规补助资金15.6万余元,并对13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行政处分;对新安、宜阳等4个老试点县开展了专项审计,及时纠正了一些违规补助情况,有力的维护了补助政策的严肃性和参合农民的权益。二是通过定期考核和落实一日清单制加强了对定点医院的监管,从制度上、机制上规范了定点医院的价格管理和收费行为,杜绝了串换药品、变通诊疗服务项目等现象,维护了参合农民利益,保证了基金安全。目前,全市261家定点医院全部落实了患者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
(五)村卫生所建设稳步推进,条件初步改善,村医水平有所提高,为广大农民就近就医提供了有利的保障。通过市政府及卫生、财政部门积极争取省建设资金,在各县(市)区的积极努力下,截至20*年年底,共建成标准化村卫生所905所,占全市行政村的30.3%;投入资金159.32万元,培训乡村医生9550人次。伊川县还为755名村医办理了养老保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合政策宣传还不够深入、全面。在以往的宣传中,只注重对新农合医疗制度优越性的宣传,使部分农民产生了自利受惠心理,忽视了其互助共济性质的宣传。同时,对住院登记、报销程序、新农合药物目录等宣传不够全面,给群众办理补偿手续时带来不便,产生埋怨情绪。
(二)部分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落后,设备老化陈旧,人才匮乏,难以提供更高层次的医疗技术服务;标准化卫生所建设滞后,建设资金投入较少,进度较慢,建设标准较低。到目前为止,全市还有1849个村卫生所达不到《河南省村卫生所(室)基本标准》,占总数的67.1%,还有一定数量的行政村没有卫生所。
(三)定点医院医护人员紧缺,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随着新农合的深入人心,广大群众的就医愿望得到了充分释放,造成许多医院人满为患,医患比例失调,医护人员加班加点,仍很难满足需求,势必影响其服务质量。
(四)关于两种运行模式的问题。代表们认为,在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补助业务和基金管理的管办分离模式中,保险公司只承办核补业务,由财政承担基金透支的保底责任。随着新农合补助资金的提高,若按原委托管理费用比例,政府将增加委托服务的行政成本。
(五)网络化、信息化建设要切实改进加强。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在新农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由于新农合人数众多,工作量大,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信息差错多,给参合农民带来诸多不便。同时,由于信息传递速度慢,上下不能及时沟通了解,增加了对基金监管的难度。
(六)新农合药物目录及诊疗手段的范围过小。一些医院及群众反映,一些比较常见和便宜的药物不在目录之内,为医院及群众带来不便。
四、几点建议
(一)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宣传更加深入、全面,更加注重对新农合制度的互济共质的宣传,更加注重对政策细节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努力增强农民参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继续加大对农村基层卫生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农村标准化卫生所建设,进一步改善我市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就近医疗保健的需求;加大对村医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其服务水平;关于村医待遇问题,建议市政府借鉴外省市及郑州市的成功做法,予以妥善解决,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三)建议市政府在人才引进方面,给予基层一定的倾斜;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应积极探索可行的人才引进机制,解决医护人员紧缺问题;同时一方面加大对现有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加强对县、乡医院与市里大医院挂钩,从大医院选派一些优秀的年轻医生和专家到基层医院进行帮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四)建议政府适当降低管理费用比例,大幅增加保险公司的服务内容,或调整委托管理费用支付办法和标准,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
(五)建议市政府及卫生部门加大调研力度,认真总结,汲取借鉴外地成功的管理和服务模式,结合实际,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积极完善新农合的运行体制,加强政府监管,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确保资金的正常运作,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逐步探索一条具有推广价值的管理和服务模式。
- 上一篇:医疗机构满意度提升方案
- 下一篇:医院医疗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