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平面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2: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房屋平面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二次形成性考核任务(预备知识:第三单元;权重:20%;需辅导教师评分)
一、作品题(共3道试题,共100分。
)
题目1
1、作品题(本题30分)
用Photoshop软件完成图片处理:选用PS工具箱中相应的工具及菜单中的命令,按照样图的形式,对素材图进行处理,完成城市与海啸的效果制作。
答:制作过程和步骤如下:
1)
打开Photoshop
选择素材图城市并且打开。
2)
选择素材图海啸并且打开
3)
选择裁切工具,向左拉大画布。
4)
选中海啸图层,选择蒙版工具,涂抹右半部分透明。
5)
合成为海啸城市图片。
6)
完成。
可把此压缩文件直接复制到电脑上再解压
题目2
2、作品题(本题30分)
用Photoshop软件完成海报制作:按照样图的形式,对素材图进行处理,完成电视节目宣传海报。
答:制作过程和步骤如下:
1)
打开Photoshop
2)
选择素材,拖动到一张画布内
3)
选择魔棒工具抠出奔跑吧兄弟几个字
4)
移动到最上面一层
5)
用钢笔工具勾出底纹
6)
选择人物图层
7)
选择正片叠底
8)
选择底纹素材,圈住中间文字,用内容识别工具消除。
9)
用钢笔勾出底纹,移动到该图层上方。
10)
调整海报构图。
11)
完成。
可把此压缩文件直接复制到电脑上再解压
题目3
3、作品题(本题40分)
用Photoshop软件完成宣传海报:选取你自己的一张生活照,选用PS工具箱中相应的工具及菜单中的命令,按照样图的形式,制作一幅PS培训广告。
答:制作过程和步骤如下:
1)
打开Photoshop
2)
找到模特素材
3)
调整画布大小
4)
创建背景图层黑色
5)
创建背景图层灰色
6)
用文字工具排版
7)
完成。
可把此压缩文件直接复制到电脑上再解压
第三次形成性考核任务(预备知识:第四单元;权重:20%;需辅导教师评分)
一、作品题(共2道试题,共100分。
)
题目1
1、作品题:用Photoshop软件模拟场景实践(本题20分)
运用所学到的Photoshop软件知识,任选一张自己喜欢图片,同时需要利用所给广告栏的素材图,将图片制作成为放在广告栏中的平面广告效果,注意光影与透视效果。
要求:
1.用文字描述所有制作过程和步骤,存成Word文件上交;
2.保留Photoshop原始的层文件,无层文件的作业无效。存成PSD文件格式上交;
3.注意所选图片内容健康向上,不得出现与国家政策和法律相冲突的内容。
4.另存一张jpg文件格式的作业上交,分辨率72dpi;
答:制作过程和步骤如下:
用2张图片用斜切
扭曲旋转等工具把图片放入进去就可以了
可把此压缩文件直接复制到电脑上再解压
题目2
2、作品题:用Photoshop
CS(或Photoshop
CS以上版本)软件修图(本题80分)
运用所学到的Photoshop软件知识:
(1)修复1张有噪点划痕的旧黑白照片
(2)修复1张有光线缺陷的“岛上的女孩”照片
(3)去除图片中的水印
(4)修正拍摄歪了的照片
答:制作过程和步骤如下:
1)
修复照片
用套索工具
2)
修复照片的曝光度
用
PS里面的
曝光度和阴影
高光
用色阶等工具
3)
去除谁用
用仿制图章工具
4)
修正照片
用标尺
旋转等工具
篇2
关键词: 《建筑构造分析》 实践教学 开展方法
1.《建筑构造分析》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改革中,贯彻以建筑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教学整体优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民用建筑设计、民用建筑构造概论、基础与地下室、墙体、楼层和地层、楼梯、屋顶、门和窗构造、单层工业厂房、建筑工业化简介。总计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6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教学重点是建筑构造原理、建筑构造要求及做法。
2.实践教学的内容组成
伴随着理论教学的开展应完成的实践教学有:建筑设计(建筑平面设计、剖面设计、立面设计)、构造设计(墙身详图设计、楼梯详图设计、屋顶平面图设计),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联系、学会应用,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及毕业后完成在其专业范围内的各项工作打下基础。
3.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的整个过程
3.1建筑整体方案草图设计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之一是使学生熟练地识读建筑施工图,有的学生利用假期参加了工程实践活动,同时在大一时学生都参加过工程认识实习,学习了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工程测量等专业技术基础课,具有一定的识图绘图能力,在教学初期学习绪论、民用建筑设计教学内容后进行建筑设计就有一定的基础。进行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尽快抓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针对建筑设计提出的问题引出后面的建筑构造的学习,因此设计一个任务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巧妙地提出任务――完成某住宅建筑方案草图设计(绘建筑底层平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正立面图),加深学生对任务的理解,明确完成任务后达到的学习目标。
为避免学生产生信心不足的心理,在发放教材的同时为学生每人提供一本建筑施工图图集消除学生见识少的畏惧心理,并指导学生查阅《建筑制图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的相关规定。面对这一极富“成就性”的任务,学生会在兴奋之余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计划。例如:在轴线定位的时候具体定在墙中哪个位置?楼梯间的尺度应留多少?应该在底层平面图中表示散水还是明沟?立面设计中墙身装修材料选哪种?剖面设计中楼梯坡度多大?门窗尺度如何确定?应告诉学生这些细部问题在后面的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会逐一讲解,目前的建筑方案设计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学习、修改的过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一些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了路径。因此住宅建筑方案草图设计的缺陷引出了后面的主要内容――建筑构造的学习。
3.2建筑构造设计
在前面建筑方案草图设计中遇到的一些细部构造设计问题,随着建筑构造内容的开展(民用建筑构造概论、基础与地下室、墙体、楼层和地层、楼梯、屋顶、门和窗构造)学生可应用教师所讲的教学知识解决相关细部设计的问题。
如:通过民用建筑构造概论的理论教学,学生掌握了建筑尺寸的要求、平面定位轴线的定位原则,对自己的建筑底层平面图设计方案中尺寸、墙体定位重新审视,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墙体内容的理论教学中,学生认知了不同的设计方案中墙体的组成是不一样的,墙身详图设计反映的空间内容远不止墙体本身,促进了学生对相关构件如基础、楼层和地层、门和窗、过梁、圈梁、雨篷、阳台的认知,随后又可修改建筑剖面图中构件的组成、位置、做法。
楼梯内容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对整体设计中楼梯的尺度的确定有了明确的认识,通过楼梯详图设计使前面建筑平面设计中提出的“楼梯间的尺度应留多少”的问题得以解决,在建筑剖面图中可以正确确定楼梯的坡度、级数、平台宽度。
屋顶内容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使学生清楚了屋顶构造设计的要点和难点,屋顶平面图设计的完成也进一步促进完善建筑平面图中的一些做法。
在与实践相关的理论教学中,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探索问题完成任务,并随堂展示任务完成的成果。教师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完成任务。教师及时对学生完成的任务做出反馈和评定,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在完成任务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对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使用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通过一边理论教学一边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学生建立起了对建筑整体与建筑细部构造关系的认识,通过整体设计认识到了细部构造设计的意义,通过细部的构造设计进一步修正了认识整体的构造。这样前后联系反复修改锻炼了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增强了成就感和自信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其建筑施工图的识图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了较大的增强。这使学生获得了相对完整的、扎实的专业应用知识,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各地区通用民用建筑配件图集.
篇3
【关键词】工业建筑;工程造价;设计管理;造价管理;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相关资料研究表明,设计阶段的工程费用只占工程全部费用不到1%,但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高达35%~75%,根据工程项目类别不同,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也不同,以下就设计阶段影响工业建筑工程造价的因素进行分析。
1.总平面设计影响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
总平面设计是否合理对于整个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有重大影响。正确合理的总平面设计可大大减少建筑工程量,节约建设用地,节省建设投资,降低工程造价。总平面设计中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包括现场条件、占地面积、功能分区、运输方式。占地面积的大小一方面影响征地费用的高低,另一方面也影响管线布置成本和项目建成运营的运输成本。合理的功能分区既可以使建筑物的各项功能充分发挥,又可以使总平面布置紧凑、安全。对于工业建筑,合理的功能分区还可以使生产工艺流程顺畅,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考虑还可以使运输简便,降低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成本。
2.工艺设计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包括:建设规模、标准和产品方案;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的选型;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情况;生产组织及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定员情况以及节能和环保措施等。按照建设程序,建设项目的工艺流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已经确定。设计阶段的任务就是严格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进行工艺技术方案的设计确定具体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在具体项目工艺设计方案的选择时,应以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为前提,深入分析、比较,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3.合理的建筑设计可有效降低造价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性质、功能及员应首先考虑业主所要求的建筑标准,根据业主的经济实力等因素确定;其次应在考虑施工条件和施工过程的合理组织的基础上,决定工程的立体平面设计和结构方案的工艺要求。工业建筑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包括:
(1)平面形状。一般来说,建筑物平面形状越简单,单位面积造价就越低。当一座建筑物的形状不规则时,将导致室外工程、排水工程、砌砖工程及屋面工程等复杂化,增加工程费用。即使在同样的建筑面积下,建筑平面形状不同,建筑周长系数K周便不同。通常情况下建筑周长系数越低,设计越经济。圆形、正方形、矩形、T形、L形建筑的K周依次增大。因此,建筑物平面形状的设计应在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建筑周长系数,充分注意建筑平面形状的简洁、布局的合理,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2)流通空间。在满足建筑物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将流通空间减少到最小,这是建筑物经济平面布置的主要目标之一。因为门厅、走廊、过道楼梯以及电梯井的流通空间并非为了获利目的设置,但采光、采暖、装饰、清扫等方面的费用却很高。
(3)空间组合。空间组合包括建筑物的层高、层数、室内外高差等因素。1)层高。在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建筑层高的增加会引起各项费用的增加,另外,由于施工垂直运输量增加,可能加屋面造价;由于层高增加而导致建筑物总高度增加很多时,还可能增加基础造价。2)层数。建筑物层数对造价的影响,因建筑类型、结构和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如果加一个楼层不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单位建筑面积的造价可能会降低。但是当建筑物超过一定层数时,结构形式就要改变,单位造价通常会增加。建筑物越高,电梯及楼梯的造价将有提高的趋势,建筑物的维修费用也将增加。3)室内外高差。室内外高差过大,则建筑物的工程造价提高;高差过小又影响使用及卫生要求等。
(4)建筑物的体积与面积。
建筑物尺寸的增加,一般会引起单位面积造价的降低。对于同一项目,固定费用不一定会随着建筑体积和面积的扩大而有明显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单位面积固定费用会相应减少。对于工业建筑,厂房、设备布置紧凑合理,可提高生产能力,采用大跨度、大柱距的平面设计形式,可提高平面利用系数,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5)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的选择既要满足力学要求,又要考虑其经济性。对于五层以下的建筑物一般选用砌体结构;对于大中型工业厂房一般选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对于多层房屋或大跨度结构,选用钢结构明显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对于高层或者超高层结构,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比较经济。由于各种建筑体系的结构各有利弊,在选用结构类型时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经济合理的结构形式。
(6)柱网布置
对于工业建筑,柱网布置对结构的梁板配筋及基础的大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对工程造价和厂房面积的利用效率都有较大的影响。柱网布置是确定柱子的跨度和间距的依据,柱网的选择与厂房中有无吊车、吊车的类型及吨位、屋顶的承重结构以及厂房的高度等因素有关。对于单跨厂房,当柱间距不变时,跨度越大单位面积造价越低。因为除屋架外,其他结构架分摊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造价随跨度的增大而减小,对于多跨厂房,当跨度不变时,中跨数目越多越经济,这是因为柱子和基础分摊在单位面积上的造价减少。
4.材料选用
建筑材料的选择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使用寿命、耐火抗震性能而且对施工费用、工程造价有很大的影响。建筑材料一般占直接费的70%,降低材料费用,不仅可以降低工程费用,而且也可以降低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因此,设计阶段合理选择建筑材料,控制材料单价或工程量,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途径。
5.设备选用
现代建筑越来越依赖于设备,且设备选用的重点因设计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选择能满足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要求的最适用的设备和机械。此外,根据工程造价资料的分析,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约占工程总投资的20%~50%,由此可见设备方案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设备的选用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对能源节约的有利条件,如果能从建筑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分析,能源节约是一笔不可忽略的费用。
6.影响工程造价的其他因素
(1)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知识水平
设计单位和人员的知识水平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为了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设计单位和人员首先要能够充分利用现代设计理念,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法优化设计成果;其次要善于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运用价值工程理论优化设计方案;最后,设计单和人员应及时与造价咨询单位进行沟通,使得造价咨询人员能够在前期设计阶段就参与项目,达到技术与经济的完美结合。
(2)项目利益相关者
设计单位和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业主、承包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机构咨询单位、运营单位等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利益,并通过利益诉求的均衡以达到和谐的目的,避免后去出现频繁的设计变更而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
结语:设计阶段是确定工业建筑工程总造价的一个重要阶段,决定着项目的总体造价水平,工程设计人员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益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之间的关系,力求达到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的协调统一是工业建筑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陈爱平 论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策略[J] 知识经济,2013,08:84.
篇4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
引言
建筑从某种程度而言,就是艺术的具体表现,所以,房屋设计人员就需要对建筑进行全面的设计,最大可能的将房屋建筑做到经济、适用、美观,使其真正成为符合人们心目中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要求。
一、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优化技术的思路在房屋建筑施工时,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房屋建筑本身的基础功能及安全放心之外,还需尽量保证房屋建筑结构的完美性,言外之意,就是将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最优化,采用科学、合理数学建模方法,通过汇总所有的设计方案,从中找到最能符合用户要求的设计方案,最终实现令人满意的局面,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优化技术的思路如下:
1.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模型的优化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模型的优化,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结构模型的建立,通过用数学函数知识建立模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获得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最优化。一、强化对变量的科学性选取,一般情况下,针对变量的选取问题,往往选取影响意义最大的参数。将所有影响参数进行汇总并进行有效地分类,其中那些影响效果较小的数据可以自动放弃,在这种设计方法下,不但可以优化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模型,还可以有效控制数据的应用,降低模型编辑的工作量。二、恰当准确决定目标函数,依据预定标准选取最优数据,以符合设计方案要求。三、明确标准的约束条件,就一般情况而言,房屋建筑结构的稳当性,必须立足在标准的约束条件下,例如结构尺寸的约束条件、结构强度的约束条件、结构应力的约束条件。如此才能保证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明确标准的约束条件,立足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得出房屋建筑结构的最优模型,从基础上符合当前规范的标准。
2.房屋建筑结构优化计算方案在确保房屋建筑结构模型最优设计的基础上,对结构优化计算方案展开分析。就一般情况而言,结构优化计算方案的选取,往往和多项约束条件、多种变量都有关系,站在数学层面看,即非线性问题。所以,在决定结构计算方案时,必须立足在当前既定的设计方案,对确定的约束条件进行转换,让它不具备约束效应,常常用到的技术有复合形法、拉格朗日乘子法等。依据设计好的建筑结构优化计算方案,对系统的运算程序进行编写,从而便可以获得最优的设计结果。
二、优化技术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对优化技术的应用是一个很宽泛的问题,它涉及到房屋建筑结构的整体优化设计、抗震优化设计、准备环节的优化设计等,必须充分考虑结构设计中的所有环节,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性能。所以,在实际生活中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前期勘测房屋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必须重视前期勘测,这是由于房屋建筑的总造价和前期勘测有着密切关系。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大部分设计人员没有对前期勘测有足够的重视,进而只是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缺少实际应用性,从而使结构设计受到很大的影响,再加上客观原因的影响,对房屋建筑的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所以,设计人员必须重视前期勘测,提高结构设计的适用性,减小建筑施工难度,降低房屋建筑结构的总成本。对于不同类别的房屋建筑,选用恰当的结构设计模式,从根本上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有序进行。
2.系统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系统优化要完美的和建筑概念设计相结合起来,这样方能实现优化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的效果。所以,必须对建筑结构系统优化有足够的重视度,就房屋建筑结构来说,需要对具体数值变化的系统优化,例如,在对建筑结构的防震设计,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差异,所以,必须设定确定的数值作为依据,对防震设计采用优化技术,以便实现最佳状态。
3.建筑基础结构的优化设计在对房屋建筑基础结构的优化设计中,也是一项十分关键内容。在房屋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的首项任务就是选用适合的反感,以桩基施工为例,需要针对施工场地的类型需用合适的桩基,这样可以减低工程成本。同时需要注意,桩基顶端直接承受基础荷载的土层对灌注桩有着很大的影响,需要对其进行多次对比以获得最佳方案。
三、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应用整体分析在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优化技术必须要注意建筑和环境的关系、房屋建筑的功能、房屋建筑的性能、房屋建筑的经济效益等。与此同时,在对房屋建筑的客观因素的考虑、分析后,对其展开合理的布局、规划,设计建立房屋建筑的二维平面设计图、三维立体模型,确定所采用的材料,模拟真实环境的各种客观环境,真正实现房屋建筑的优化设计。
篇5
概念设计应用对结构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工程师除了在一定的建筑空间运用概念设计完成整体结构方案设计,还要考虑规避不同结构以及构件与结构之间问题的出现。概念设计应用重要性的体现如下:
(1)现实结构构件设计存在很多不可计算的地方,从而这样的设计方案很难满足设计需求。结构设计活动中对概念设计的应用,可以很好的解决计算理论与结构设计中存在不可计算的缺陷。
(2)在结构方案设计的最初阶段,其设计过程不能依靠计算机完成。结构工程师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综合运用概念设计中隐含的设计概念确定性价比最优的方案。
(3)通过计算机的分析计算所得结果具有高精度的特点,盲目相信计算机计算的结果,对其不合理性与错误性有所忽视,导致建筑结构产生安生隐患。概念设计要求设计师从实际工程的结构需求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可以破除结构工程师对计算机设计软件的盲目信赖,对于结构设计的发展和革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从设计概念出发,是有组织、顺序、目标的设计活动,涵盖了设计活动整个过程即用户需求分析到完整设计方案产品的过程。概念设计是一种设计方法,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其体现出了从具体到清晰、从简单到复杂、从模糊到清晰的不断变化的过程。防震概念设计是按照地震灾害多发带与建筑工程基本情况等形成的设计思想与基本原则,是细微构造和整体结构安排的设计活动,从最初的防震想法到防震建筑结构形成整个过程都涉及概念设计。由于建筑结构模型预知的情况和现实情况存在一定差别,地震发生和破坏作用具有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因此,很难对建筑物遇到地震的参数与特性进行准确的预测活动。基于这样的情形,工程抗震并不能完全依靠计算机的模拟设计来解决,而是要从概念设计出发。
三、抗震概念设计的原则
3.1建筑设计应注重场地的选择
地基土就是场地范围内的场地土,根据以往地震灾害表面,场地土刚度大比刚度小的,场地土上的建筑损坏程度较小,震害指数小。场地选择深度一般选择地下15m,平面大小相当于自然村或一个厂区的大小。另外位于软土之上且具有较长周期的高层建筑,与位于硬土上相比,软土输入的能量要大的多。如果有条件时,从减少地震能量输入角度来说,选择在坚硬场地土对防震有很大好处。
3.2设置多道防线
在建筑的抗震设计中,不论选择那种结构体系以及哪种材料,都应该对多道抗震防线进行设置。通常来说。每一次发生的地震时间都不尽相同,有长有短。如果发生的地震时间长,那么连续的强脉冲会对高层建筑产生重复的冲击,产生累积式的破坏;如果建筑采用的是单结构体系,只设置了一道抗震防线,那么只要发生第一次破坏,那么连续而来的地震就会导致建筑物产生破坏,但是如果建筑物设置了多道防震体系,那么即使第一道防线受到破坏,那么第二道、第三道以及后来的防震体系也可以对建筑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实际过程中已经采用这种抗震设计概念,是一种对付地震强度高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3.3合理地进行结构选型与布置
为了减少地震破坏造成的影响,应保持重量分布均匀且适当的减轻房屋重量,在结构方案进行平面布置时,应重视建筑结构抗侧力体系对称分布。进行结构布置应从提高抗倾覆能力和加大扭转度角度出发。在进行结构竖向布置时,应尽可能避免出现薄弱层,要求竖向强度、刚度均匀变化及降低房屋重心。通常在结构布置很多抗震墙,抗侧刚度大的芯筒、抗震墙的位置都是对称或接近居中。在纯框架结构中,梁应先于柱屈服,即“强柱弱梁”型框架。从平面设计,着重提高复杂平面突变处、房屋四周转角处、各翼相接处的结构延性。对于相似构件,应提高关键部分的构件延性。第一道防线在具有多道抗震线的抗侧力体系中,应着重提高第一道防线的构件延性。对于偏心结构,加大房屋四周刚度较弱端构件的延性。因此,关键部位及关键构件具有一定的延性水平和强度,构件的变形能力和承载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结构整体的变形能力、承载能力。
3.4结构材料
结构材料对建筑结构是否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结构体系及建筑形式的同时,应对充分了解所选择的结构材料的抗震效果,以便能够选择经济适用又抗震效果较好的结构材料。在进行抗震结构材料的选择时,应该注重抗震结构材料的性能,主要要求如下:具有较好的连接性、较好的延性、构建的连接具有良好的整体、延性系数高、匀质性好。
3.5注重非结构因素
设计师在抗震建筑设计中,在建筑平面上填充墙应尽可能对称均匀,关注填充墙对整个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避免结构中心偏移。填充墙沿房屋的竖向应连续贯通,规避楼层在填充墙断开后框架承载力骤降的现象。根据以往地震造成的破坏来分析,填充墙在众多钢筋混泥土结构中率先被破坏,减小了框架的变形,吸收了地震大部分能量,延迟震害发生的过程,整体结构的地震侧移幅度较小,主体受损程度也变小,为人们在地震灾害中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所以说填充墙充当了抗震防线的“第一卫士”。
四、结束语
篇6
【关键词】房屋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 优化
近年来,由于土地价格市场的变化,不断上涨的土地价格给开发商的建筑总成本控制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同时,人们对于居住条件及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相应建筑产品的品质要求也就不断提高,这就让开发商不断寻求新的手段满足顾客需求,而降低工程造价就成为开发商追求的直接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利用结构设计优化设计技术方法,提高有限空间 有限资源的最大化效果发挥,实现经济化 实用性和适用性的良好目标。
一、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及实践价值
一是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通常情况下,主要是在房屋工程结构总体的优化设计和房屋工程分部结构的优化设计中应用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和技术。具体来讲,房屋工程分部结构的优化设计包括优化设计基础结构方案、屋盖系统方案以及围护结构方案和结构细部设计等等。这些方面又包括很多细小方面的内容,如选型、布置、受力分析、造价分析等。要严格依据相关的设计规范和使用要求,结合工程具体情况,来进行结构的优化设计,促使综合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二是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实践价值: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长远效益,来对建筑结构的近期投资进行减少,并且促使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实践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的设计方法,将设计优化技术应用过来,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建筑工程造价。通过优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材料性能给最合理的利用起来,有效协调建筑结构内部各个单元,并且安全度也符合建筑规范的规定。
二、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与经济性的关系
一是结构设计与用地的关系:具体来讲,在多层或者高层住宅建筑中,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就是总建筑面积,有着越多的层数,那么单位建筑面积所分摊的房屋就有着越少的占地面积。但是在增加建筑层数的过程中,也会增加房屋的总高度,那么就需要增大房屋之间的间距。因此,随着建筑层数的增加,并不会按照同一比例来增加用地的节约量。
二是结构设计与造价的关系:单位建筑面积造价会直接受到建筑层数的影响,但是对于各个分部结构,有着不同的影响程度。对于屋盖部分,如果有多少层,只需要对一个屋盖共用即可,在增加层数的过程中,不会增加屋盖的投资。因此,随着层数的增加,会明显降低屋盖部分的单位面积造价。基础部分,基础被各层所共用,在增加层数的过程中,也会增大基础结构的荷载,那么就需要对基础的承载力进行加大,虽然在增加层数的过程中,会降低基础部分的单位面积造价,但是并不是十分显著。对于承重结构,在增加层数的过程中,需要对其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进行强化,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分部结构的单位建筑造价。
三是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与经济性的关系: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住宅的造价会直接受到住宅层高的影响,在增加层高的过程中,会增加墙体面积和柱面积,结构自重遭到增加,基础和柱的承载力也会得到增加,并且会加长水卫和电气的管线。对层高进行降低,那么材料和能源就可以得到有效节约,建筑抗震性能得到提升,造价成本得到节约。同时,层高的降低,还可以促使住宅建筑的总高度得到降低,建筑之间的日照距离得到缩小,因此,层高的降低,也可以促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节约。即使建筑面积相同,如果住宅建筑有着不同的平面形状,那么住宅也会有不同的外墙周长系数。如果采用的是接近方形或者圆形的平面形状,那么就会降低外墙周长系数,这样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外墙、砌体、基础以及内外表面的装修,并且有着较好的受力性能,自然会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成本造价。
三、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实践应用
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是目前一个比较广泛的课题,利用结构优化的方法在不改变适用性能的前提下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结构设计优化设计应用于项目的整体设计、前期设计,旧房改造,抗震设计等设计的各分部环节,发挥着巨大的效益。在按照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法及模型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要注意下面的几个问题。
1.结构设计优化应注意前期参与。因为前期方案的确定直接影响建筑的总投资,而现在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前期方案阶段结构设计并不进行参与,建筑师进行建筑设计时大多并不考虑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它的可行性,但是建筑设计的结果却直接对结构设计造成影响,某些方案可能会增加结构设计的难度,并使得建筑的总投资提高。如果在方案的初期,结构优化设计就能参与进来,那么我们就能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别,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合理的设计方案,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
2.下部地基基础结构设计优化。地基基础的结构设计优化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方案,如果为桩基础,那么要根据现场地质条件选择桩基类型,尽量节省造价。桩端持力层对灌注桩桩长的选择影响很大,应多进行比较以确定最合适的方案。
四、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意义
1.优化设计,保证结构功能性。结构优化设计能够根据工程的需求对结构造型、受力性能、结构材料等进行优化配置。比如选择圆形、方形的结构进行方面平面设计能够增加结构的受力性能。因此,工程透,达到更好的效果;其次是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用不同的思维和方式进行探讨,深入的分析问题,找出关键所在,打破惯性思维,练习用发散思维和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让两门课程可以更好地发挥实效性。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和壮大,除了要保证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质量和安全之外,还需要将经济性原则给贯彻过来,最大限度的扩大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多层框架;房屋建筑;结构设计
引言
框架结构是人们追求大空间、低成本的建筑空间的产物,满足了人们不断追求使用个性化的要求。框架形式多样,在建筑中等跨或不等跨、层高各异、抽梁抽柱等,为建筑提供了灵活的使用空间,同时框架结构的承载力较低,属于柔性结构,自振周期较长,地震反应较小,经过合理的布局和结构设计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框架结构的这些优点,促进了其在住宅、公共建筑等方面的发展。
1 多层框架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研究现状和优缺点分析
1.1 框架结构的定义及设计研究的现状
(1)框架结构的定义
框架结构主要是指由立柱和横梁组成的杆件体系,其节点全部或大部分为刚架或铰接。框架结构主要用于多层住宅、办公楼、厂房、旅馆等,其特点是双向柱网拉接,也可局部抽梁或抽柱。框架结构的种类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施工方法可以分为装配式、整体式和装配整体式,按照楼层数可分为单层、多层和高层,另外框架结构的布置方式主要包括横向承重、纵向承重和纵横双向承重。
(2)框架设计研究的现状
目前,框架结构设计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设计的计算理论、计算机软硬件、材料研究和结构型式等方面。
设计的计算理论方面,基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分析的可靠度理论有待完善,混凝土的微观断裂机理和多轴强度理论、非线性变形的计算理论等方面突破不够;计算机软硬件方面。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功能的多样化,各类结构CAD软件系统的开发及应用,使建筑结构设计的时间和工作量减少,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材料研究方面,目前主要侧重于研究易成型、耐久、高强的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防腐、延性好的钢筋;结构型式方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于抗裂性好、高强度材料利用程度高而发展迅速,高性能新型组合结构由于材料强度利用充分、延性好、施工简单而得到广泛应用。
1.2 多层框架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缺点分析
(1)框架结构的优点
框架结构的优点主要体现在:第一,结构轻巧,便于布置。框架结构的空间分隔比较多样,可以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有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第二,框架整体性较好。相比于砖混结构和内框架结构,多层框架结构的整体性更好;第三,能形成大的使用空间。建筑平面的布置更加灵活,方便安排较大的空间结构;第四,施工方便。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更方便;第五,造价、成本低。多层框架结构自重轻,节省材料,施工方便,便于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2)框架结构的缺点
框架结构虽然存在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建筑高度受限:多层框架结构灵活性较强,但是不应用于高层建筑;第二,抗震性能低:框架结构节点应力集中显著,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坏,因此,在抗震要求比较高时,选择框架结构及其设计要谨慎。
2 多层框架房屋建筑计算方法
2.1 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内力计算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可用分层法、弯矩二次分配法等近似方法计算。分层法在分层计算时,将上、下柱远端的弹性支承改为固定端,同时将除底层外的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系数0.9,相应地柱的弯矩传递系数由1/2 改为1/3,底层柱和各层梁的线刚度不变且其弯矩传递系数仍为1/2。弯矩二次分配法是先对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都进行分配(其间不传递),然后对各杆件的远端进行传递。分层法和弯矩二次分配法的计算精度较高,可用于工程设计。
2.2 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可用D 值法、反弯点法等简化方法计算。各种计算方式中D 值法的计算精度较高,但当梁、柱线刚度比大于3 时,反弯点法也有较好的计算精度。D 值是框架结构层间柱产生单位相对侧移所需施加的水平剪力,可用于框架结构的侧移计算和各柱间的剪力分配。D 值是在考虑框架梁为有限刚度、梁柱节点有转动的前提下得到的,故比较接近实际情况。柱的反弯点是D值法的特例,反弯点位置也可根据以下规律确定:影响柱反弯点高度的主要因素是柱上、下端的约束条件。柱两端的约束刚度不同,相应的柱端转角也不相等,反弯点向转角较大的一端移动,即向约束刚度较小的一端移动。
2.3 软件辅助计算
在手算前,用广厦结构CAD等软件对初选方案进行结构刚度、效应分析、杆件内力标准值的计算,基本掌握模型建立、荷载输入、参数确定、整体计算、结果分析等各重要环节。如若电算通过,则继续进行手算;若不通过,则应变换截面尺寸,直至电算通过。此外,还可利用SAP2000 等数值分析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建模模拟,验算内力、变形等。
3 多层框架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实例分析
3.1 多层框架房屋建设结构设计原始资料
某办公楼建筑,室外气温:年平均气温最冷月份-20℃,年平均气温最高月份25℃;冻土深度:最大冻土深度为1.2m;基本雪压:0.40kN/m2;基本风压:0.25kN/m2;地质资料:20m 以上为轻亚粘土,f=210kPa,地下水位深18m。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场地设计分组为第三组,场地土类型为Ⅱ类。地面粗糙度类别C 类。建筑场地:70m×40m。
提供的建筑材料:钢筋:HPB300 级,HRB335 级,HRB400~HRB500级。混凝土:C30~C40。砌体(填充墙):加气砌块、空心砌块,强度等级≥MU7.5(加气砌块、空心砌块容重不大于8kN/m3),采用M7.5 混合砂浆砌筑。焊条:HPB300 级(准)级钢筋用E43××焊条,HRB400 级(准)级钢筋用E60××焊条。
3.2 多层框架房屋建筑物组成及功能要求
办公大楼拟建6 层总建筑面积3000~5000m2 左右。其中办公室:35~45m2 左右,50 个左右;会议室:80~90m2 左右,2 个,分布在上部。设电梯一部,入口门庭两层通高。要求采用框架结构,建筑设计要求有标志性并体现时代气息。建筑物防火等级为二级。
3.3 多层框架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步骤
(1) 建筑设计部分
平面设计:合理确定平面柱网尺寸;布置房间;确定楼(电)梯数量、位置及形式;满足室内采光、通风要求。剖面设计:确定合理层高;给出楼(地)面、屋面、墙身工程做法。立面设计:建筑风格、造型应富有创意,有时代感。要求完成的建筑施工图有:首层平面图(1:100);标准层平面图(1:100);建筑详图(50 或1:25);立面图(1:100 或1:50):正立面、侧立面;剖面图(1:100 或1:50,剖切位置必须在楼梯部位);建筑设计说明书(在建筑设计说明中,应说明自己所选取的方案的设计意图,注意从平、立、剖等方面分别说明)。
(2) 结构设计部分
首先,结构选型方面,可以根据建筑设计方案及设计原始资料,选择适当的结构体系;其次,确定承重方案,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形式非常的灵活,按照承重方式的不同分为横向框架承重方案、纵向框架承重方案、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三种类型;最后,合理进行结构布置,可以先确定柱在平面上的排列方式,一般柱网有内廊式和等跨式两种,确定好排列方式后,再合理布置结构构件,初步确定材料强度等级及构件截面尺寸。要确定构件的截面尺寸,只能先估算,等构件的内力和结构的变形计算好后,如果估算的截面尺寸符合要求,便以估算的截面尺寸作为框架的最终截面尺寸。如果所需的截面尺寸与估算的截面尺寸相差很大,则要重新估算和重新进行计算。结构内力分析及构件设计:根据现行国家设计规范,计算结构荷载及地震作用;手算完成结构一个主轴方向的内力分析,进行框架梁、柱、的内力组合,完成构件截面设计;同时,可采用工程设计软件计算结构构件的内力及配筋,进行正误对比(如图2 为某工程卫生间处错误配筋图和卫生间处正确配筋图),并与手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选择出更合理有效的正确配筋图,完善设计内容。同时,完成楼梯梯板梯梁、附属结构级细部大样的计算和配筋,组合好后绘制结构施工图。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发展,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大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又希望最大化的节约成本,而多层框架房屋建筑结构具有大空间、布局灵活、节省材料的特点,恰好可以满足人们个性化的要求,因此框架结构的设计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发展和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比如在设计中会遇到一些规范或规程未论及的问题,这就需要专业设计人员不断探索、积累经验,设计出理想的多层框架房屋建筑结构,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也体现出这一课题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熊丹安.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概要[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02).
[2]徐秀丽.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09).
篇8
摘要:本文阐述了变电站工作的流程,根据变电站建(构)筑物的不同特点,解析了在不良地质条件下变电站土建工程中基础的几种处理技术。
关键词:土建 处理 地质
变电站在电力网络中的地位很重要,且供电的需求决定了对其工程质量的高度要求。不过变电站的质量除了其自身原因影响外,另一个对其质量影响很大的因素是不良地基,所以,本文将重点根据变电站土建工程的具体情况,浅谈对变电站土建的基础设计及相应的处理技术。
1、变电站工程设计阶段
1.1前期工程阶段
1.1.1工程的选址及选线
选址工作,首先要明确负荷中心位置。一般主要从以下因素考虑,若存在如下情况,就要经过相关协议或批准后再建站:1)要明确站址所在地是否违反城建的相关规划;2)要重视土地征用等是否可行,变电站选址应从节约用地的原则出发;3)还要注意考察站址的周围是否有通信设施及风景旅游区等。选址与选线是相辅相成及协调统一的关系,每一个站应有相应的线路走廊方案。从成本角度看,线路走廊方案是否可,在前期阶段获得上级的批准起到不容轻视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选线过程要注意其一,选线能绕开自然保护区或等特殊区域时就绕开,这样可尽量避免因房屋拆迁赔偿或减少线路走廊对景观的破坏等;其二,合理选择或铁路的跨越,这样可降低跨越风险和投资;其三,站址摆放要充分考虑出线条件,尽量留出开出线走廊。
1.2变电站的站址及线路方案对比选择
上述阶段的工作完成后,根据调查到的资料,站址及线路方案就有多个可供选择。在这些方案中,应从经济性比高及技术允许的原则出发,再上报,得到批准后站址及线路走廊基本能确定下来。
1.3变电站设计的初步阶段
1.3.1站区的规划设计
工作时,要先做些准备工作,如先考察一下站址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从而因地制宜地制定站区规划。此外,工艺布置的实际情况也要重视分析,如施工或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当这些工艺条件达到要求时,工程施工方案还要尽量做到不污染环境及节约资源。
1.3.2变电站土建的总平面布置设计
在满足总体规划要求的同时,总平面设计应根据电气总平面进行布置,同时,尽量按照“分区明确、节约用地、交通方便”的原则进行站内工艺布置。总平面一般采用模块式布置,将变电站站区划分为多个功能主变等场地。考虑到节约用地的原则,一般各建筑之间尽量紧凑布置,可通过站内道路将各个功能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1.3.3站区的竖向布置设计
站区场地设计标高首先需根据电压等级,在满足洪水水位及内涝水位后,再对土方进行综合平衡计算,进而确定站区场地设计标高。在兼顾出线规划顺畅、工艺布置合理的前提下,竖向布置无论是采用平坡式还是阶梯式,都应以减少不必要的土石方工程量为原则进行设计。
1.3.4变电站的主要建构方案设计
建构方案设计:一般包括建筑平面、立面方案设计、暖通风及水工方案、地基处理方案设计、结构及基础方案设计。变电站建筑常采用联合布置形式进行设计,目的是节约用地。在结构方案设计上,变电站的主要建筑物几乎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构架及支架几乎是采用钢结构,不过其设计还要考虑变电站的重要程度及站址的抗震设防烈度。平面设计方案,一般要做到两点:一是保证各功能房间有足够的空间;二是建筑立面能产生美观的效果。建筑基础形式需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当地质好时,用天然地基处理技术即可;当填土较厚时,采用的处理技术是强夯;当地质是较厚的淤泥时,处理技术是灌注桩管桩或水泥土搅拌桩以及预压法。暖通风方案设计,其设计一般能达到设备运行及消防的需要即可。
1.3.5站区排水及消防系统方案设计
设计前,要从水源条件角度分析设计方案。由于变电站生活用水量及消防补水量都比较少,若条件允许,供水方案设计时,可优先考虑能否通过市政来供给。给水系统主要包括消防给水和生活给水这两个系统,但两者宜分开而独立设置。排水系统中各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排放。值得注意的是在消防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要认真考虑建筑物与建筑间、设备与设备间、设备与建筑物间的距离;考察其间距是否达到消防规定的间距标准,如果达不到就应当采取防火窗或防火墙等措施进行替代处理。
1.3.6站址的方案比较
根据上述情况,对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进行经济比较,然后,由专家对此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初步评定,在评定过程中要重视审查的意见及建议,从而筛选出最优方案。同时,对最优方案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确定最后的设计方案。
1.4施工图进入设计阶段
在此次阶段,是对选出的方案开始进入到具体实施的环节。在专业交接处容易发生矛盾,所以沟通工作一定要做好。因此,为了提高施工图的质量及施工效率,应重视以下几点:1)对变电站内建筑的设计进行标准化处理;2)要加强专业间沟通环节,从而减少专业接口处的矛盾;3)要规范质量信息反馈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工作,不断完善相关的标准设计;4)制定与执行会审制度,应在土建专业内进行会审,以避免重大设计失误的发生。
2、不良地基条件下基础的处理技术
2.1建筑基础的处理
在设计前一般会对整个站址进行地质勘察,设计过程中要选择其适合的基础形式。变电站的建筑物基础形式有两种:即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基坑(槽)挖至设计标高明地的问题,就要对基底土质采取触探实验的处理措施,如果实验结果显示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时,则可进入下一道工序。若实验结果显示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就要采取相关处理措施:1)片石垫层:若出现的情况是该处基础填土区域填土不深时,可用M10水泥砂浆和片石砌筑至设计标高,且开挖至符合设计要求的持力层;2)扩大基础的底面积处理方法,此处理方法是针对当地基承载力与设计要求相关不大时的情况;3)挤密桩处理技术,该法是针对于基础部处于软弱土层且无法判断该土层厚度时的情况。
2.2变压器等基础的处理技术
变压器、构支架基础都属于独立基础,不同的是其上部的设备和管线都是相连的,据此,设计处理时有必要将其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其沉降控制范围要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调控。如果出现基础不良地基,建议采取片石垫层或其它有效的处理技术;而如果出现大部分构支架基础处理较深的填土无时,建议用桩基础处理技术。
2.3围墙基础的处理技术
围墙分布在变电站的四周,挖土区的围墙基础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填土区填土厚度不大时,设计时围墙可砌在挡土墙上,这样可节约用地。情况相反时,即填土厚度较大时,这对挡土墙设计和工艺要求,却相对要高,无疑这会增大工程造价。
篇9
关键词:民用建筑空间设计环境室内设计
Abstract: the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 quality, affect the civil building of safety, durability, comfort and economy.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level of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civil building desig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therefore, should be fu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civil building design, to improve the design quality of civil construction, so as to make civil building design people improve living requirements.
Keywords: civil building space environment design interior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民用建筑设计前的资料准备
1.1设计资料的搜集
民用建筑设计主要分成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大部分中,建筑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设计成果的优劣。因可供参考的设计资料有限,主要是《规范》、《图集》等概念性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建筑的感性认识,影响设计者的创造力的发挥。如果设计者单纯依靠现有资料搞设计,很难产生激情,那么做出的方案肯定没有美感。因此,设计者必须自发地收集、研究一些与设计有关的资料,住宅楼的房型图、建筑物的立体设计等、新兴的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等。此类设计方案可以开阔他们的思路,形成新的设计构图。例如,设计者看了错层的房型图后,对这种型的房屋构造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因为高强度钢材等材料出现, 使那些布置灵活、内部空间超大的设计草案变得可;当他们得知外墙板可以预制和吊装后, 便能在立面设计敢于追求与众不同的效果。这些资料帮助他们摆脱了闭门造车的窘境,激活了他们的思想。
1.2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
1.2.1总平面图的设计
“建筑项目”一般是“新建”和“改造”工程两大类。新工程因受限制较小,所以受到设计者的青睐。但因为设时间有限,只能针对拟建建筑进行设计,其它部分仅在总平面图中表示出来。在过去的设计方案中,总平面图的设计上基本遵循“拟建建筑+附属建筑+道路+绿地”的原则。各个方案中的附属建筑、道路和绿地之间的关系变化不大,没有什么新意。设计者如果将一部分注意力集中到上述三者的摆位以及庭院小品上,使他们的设计方案在总平面图中就有很大差异。这样做,能使设计者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对今后的设计也会起到推动作用。
1.2.2施工图的设计
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应当抛开旧式的、呆板的平、立、剖面的设计思路,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人性化设计上。在进行平面设计时,设计者应改变过去那种形状、开间、进深变化不大的设计方式,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人文环境、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等,设计出多样化的平面形式。例如,多年以来,华北地区的建筑设计“重保温、轻隔热”,常考虑怎样才能“户户朝阳”,而忽视了建筑物的防热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能源浪费( 最具体表性的是空调的普及和因此带来的城市“热岛”现象)。因此,设计者可以考虑怎样的平面布局才能满足通风良好且西向墙体少的热工要求。
从立面、剖面设计的角度来看,过去的设计单纯依靠女儿墙和外装饰增加立面的变化,效果并不理想。现在,错层、跃层和坡层顶的引入以及遮阳形式的转变,可以形成协调、实用又美观的外部立面,剖面也随之复杂化。
2民用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民用建筑设计只要包括空间设计、套型设计、小区环境设计等几方面的要点。
2.1 空间设计
2.1.1 空间以“以人为本”为设计理念
人体在各个空间中的活动尺度是有比例的,我国对住宅设计也有专门的设计规范,其中对住宅各个空间的面积都有明确的量化要求。在住宅平面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设计思想,注重对空间尺度的推敲与研究,将人们的生活起居习惯贯通于具体设计思维中,创造尺度合适的空间,使一套住宅具备起居、会客、学习、储藏等基本功能空间,各个空间尺度合理,使人居住其中既富于亲和力,又不显得空旷。
2.1.2空间舒适性设计
住宅是人们生活学习的重要空间,人们每天在住宅中的时间约占全天时间的三分之二左
右,住宅中的舒适度要求比其它场合更高。国家对节能、环保等方面也出台了新的规范和规
定,在提倡节能 环保的同时,也提高了住宅的舒适度 建筑师在设计中应提倡创新使用材
料、推广新材料、与新工艺结合应用。如建筑中水技术、分户采暖、太阳能技术、选用节水
型卫生洁具等。
2.1.3空间功能设计
以日本的住宅为例,有的房子看来虽然小,可能只有一个卧室,但五脏俱全,功能特别完善 除了常规的卧室 客厅 厨房功能,还很注重储藏空间,卫生间的干湿分区,洗衣机位,甚至座便器还有单独的房间,座便器上有龙头,洗手水回收冲厕所,这样不但解决了空间小安放两件套的问题,也十分节水然而这里的好多住宅都没能做到这样精细舒适的功能安排,只有豪华的酒店或者大户型才能考虑卫生间的细化设计 储藏空间,这是不能满足今日人们的居住要求的。建筑师应该多开动脑筋,小空间能够灵活设计,解决一切功能;大空间应该充分利用,功能完善的同时分出空间层次,任何一套住宅都应该考虑居住者的需求,不能因为户型、而省去对功能的完善。
2.2 套型设计
(1)随着经济的发展,住宅的居住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2)在老的住宅设计中,功能体现也受经济状态制约,其与人口结构的对应是不全面不充分的,因此套型的变革和优化是势在必行的。设计人员应以谦虚的心态,细致的考虑,站在居民的角度了解他们实际的居住需求,并把这一需求充分反映在套型的设计当中去
(3)不同结构的家庭对于住宅有着不同的要求 当前有别于传统核心家庭的住户骤增,如多代居型家庭,DINK型家庭等,即使就核心家庭而论,个体差异也是不容抹煞的。比如为有老人看护小孩的三代居安排双主卧套型;居民的职业特征也应在住宅设计中有所反映,比如为新兴的。一族提供家庭办公空间;根据时展,新增空间的安排,比如在普通住宅也考虑保姆间的可能性等等。
2.3 小区环境设计
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作为住宅产品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应充分注重溶入可持续发
展思路,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住宅更加充满人性化氛围,更好地引导优秀
住宅产品的生产。
2.3.1 良好的交通体系
当前在住宅小区中以住宅组团为汽车交通的终端,有效组织交通流向,合理解决过境交通人车分离问题成为住宅小区交通规划工作的主要方向,充分利用绿化分隔、景观引导、设
施限制等办法,尽量达到人车分离的目的;在住宅组团的交通空间内设立与住宅组团人
数规模相适宜的露天停车场,使人车距离不会太远,既可使人们充分享受移步换景的外部环
境景观,也可达到交通安全,出行方便的目的,又可使拥有私家车的住户享受相应的便利。
2.3.2 构建亲密的邻里关系模式
住宅产品有其特殊性,它既有私密性要求如一梯一户、一梯多户等,住户以两户或多
户为基本社交单元,又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以满足人们相互交流的社交需求 单元式住宅
居住模式是工业发展的产物,客观上已经从空间上对人们的交往增加了阻隔,使人们的交流
受到相对更大地约束。
住宅小区规划工作应以减弱或消除这种生硬的分隔进行更加主观的努力,在平面布置阶段,充分考虑人们的社交需求,构建有序的交通流向,创造良好的外部交往环境 采用丰富多样的规划手法,合理引导人们的交往意向以住宅组团为基本单位,建设良好的邻里模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设计住宅时,所有的设计理念都应该以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下生活的人为标准来权衡。居室不是一幅画,看上几眼,赞赏一番就行了;它是一个生活场所,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与住在里面的人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着自然界,也影响着和我们住在一起的其他人 考虑到人文因素,以人为本,设计才能成功。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住宅设计;个性化;功能分区;性格表现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地产业蓬勃兴起,人们对于住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还要求居住环境的精神质量。从建筑设计到室内装修,力求营造更理想的、优美舒适的家庭空间。对此,设计人员必须适应人们对住宅设计的需求,从规划设计方案入手,在科学合理的搞好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同时,充分体现单体住宅的个性化特征。所谓住宅单体的个性化特征,就是住宅设计风格与文化背景的有机结合,是在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人群对住宅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体现建筑物的设计风格和艺术表现力,达到与居住环境和城市规划的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目的。针对目前大部分居民住宅采用标准单元式住宅,平面空间形式类同,设计缺少新意,千家一面的现象,住宅设计人员应从住宅设计的构思入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吸收优秀住宅设计的处理手法,研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解决好住宅设计中的局部与整体、单体与个体、环境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设计出富有独特个性特征的住宅。现就住宅设计的个性化问题探讨如下:
1、居住区规划设计与功能设计的个性化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宗旨是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便利、卫生、安全和美观的居住环境,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居住的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做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效益的统一。同时,还应考虑所在城镇的性质、气候、民族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形成自己的特色。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共建筑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有机整体。其具体要求是:舒适、便利、卫生、安全、美观。
有了科学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住宅单体设计的外部环境就基本确定了,紧接着就应搞好每个单体住宅使用功能的个性化设计。
住宅设计的目的是在有限的建筑面积内合理分割室内有效使用面积,达到满足人们生活各方面使用功能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贴近人们的生活,体现建筑物对人的关怀。每一个单体的住宅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功能要求。要体现这种使用功能的个性化特征,就要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绿地、间距、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按照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反映其独特的使用功能需求。因此,要使住宅设计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在设计方案阶段认真研究住宅的平面规划。一个合理的平面设计方案,对提高住宅的使用功能极为重要。在北方地区,住宅设计应考虑日照、气候、采光和家庭美化等因素,以南北向采光的住宅较为适宜。不论高层建筑中的塔楼形式,还是多层建筑中的条形布置,独立单元式的别墅均应将主采光面朝南。
在住宅室内使用功能的设计方面,重点是对有效使用面积的合理分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住宅使用功能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满足人们正常起居的需要,还应考虑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文化需求;不同年龄,不同生活习俗,不同嗜好的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如何在一个单元式套房内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爱好,不同室内环境要求的居住对象对使用功能的要求就是住宅个性化设计中值得考虑的问题。因此,在使用功能的设计上,对室内面积的合理分区尤为重要。一般来讲,室内分区主要有:公共活动区,如客厅、餐厅等、家庭主要成员起居室、非家庭流动人员起居室、家庭成员文化活动区。在公共活动区,应注重家庭的文化背景和个性化要求,使不同年龄层次和文化层次的成员都能合理地使用公共空间。设计中应寻求传统文化中具有共性的特征,体现家庭的文化传统,做到老少皆宜。而在居住区域的设计中,则应考虑家庭成员对住宅的个性化需要,做到既有统一的建筑风格,又能适合不同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在公共用房设计中(如厨房、厕所),应在相互干扰最小的情况下,寻求简捷明了的平面和立体交通方式,使公用房屋使用方便。同时,在使用功能设计上,应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设计方便、快捷和社会化的服务项目,尽可能使家庭生活适应社会之发展。
建国以来,住宅设计方面大致经过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之前的二十多年中,由于国家经济实力薄弱,人们生活水平很低,住宅设计主要以解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为主,设计简单、建设标准低、传统式设计应用的多。受左的思想影响,吸收国外的设计风格很少。改革开放后到九十年代中期,住宅设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各种设计风格争奇斗艳,产生了传统的和引进的各种建筑风格相融合的设计思想,出现了一部分优秀的住宅设计方案,但由于国家对住宅分配实行福利分房制度,对住宅建设标准制定了许多不同的面积标准和装修标准,设计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设计人员只能在有限的控制标准内寻求最大的使用效果。住宅设计仍然存在简单化、程式化的问题。对住宅的个性化设计虽然有一定的突破,但效果不很明显。九十年代后期,随着住宅建设的迅速发展,福利分房逐步被取消,住宅商品化力度加大,住宅设计的许多限制被逐步取消,人们开始追求现代生活方式。在住宅设计中,使用功能的日趋完善就成为住宅设计的重点。住宅设计的个性化逐步被设计人员重视起来。住宅设计中,既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又吸收了欧式建筑、穆斯林建筑、宗教建筑艺术的精华,住宅设计的个性化特征日趋明显,现代生活的高质量要求逐步体现在设计过程中。然而,由于城市人口的膨胀,城市高层建筑大规模建设,城市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越来越大,城市规划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又直接地对住宅使用功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人们又在传统的居住方式与现代化的城市环境两种不同的方式中,寻求最佳的结合点。住宅设计的个性化与住宅设计的社会化就成为设计人员考虑设计方案的重要部分。住宅设计的多样化对城市景点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2、住宅设计的构思与立意
一个好的住宅设计方案,应有一个与居住对象所处的文化传统背景与居住区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准确定位,也就是说,对每一个单体的住宅设计方案,首先应有一个明确的立意。反映这种设计立意的主观要求就是对设计方案的构思,构思不是脱离生活的冥思苦想,而是一个科学严密的思考过程,它有赖于设计者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运用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手段来完成其总体构思。对住宅设计来讲,构思主要解决了住宅与社区的协调、住宅单体与住宅群体组合的相互关系、住宅单体风格特征、表现的文化背景。这个构思过程就是住宅设计个性化的过程。完善的构思和立意可以减少设计的盲目性,使整体环境主题鲜明突出。富于新意的构思有如一首乐曲拥有悦耳动听的主旋律;象一部小说拥有的动人的故事情节。
住宅设计的构思、立意是住宅设计的主旋律,是贯穿于全部设计的主线,因此,设计人员对住宅设计的构思与立意在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它是体现建筑物个性特征和社会、文化特征的重要步骤。
3、住宅室内设计的要素与性格表现
住宅室内设计的要素主要有:空间形式、界面质感、色彩和光线,以及家俱、陈设等。要使室内设计富有个性,就必须注意这些要素在室内环境性格表现上的作用。通过这些具体环节的设计来实现预期的构想。
3.1空间形式
空间形式是千变万化的,它最富于性格表现。就造型而言,不同的空间形式会令人产生不同的感觉。方形空间简洁理智,给人以严谨规整的感觉;曲面空间自由浪漫,给人以活跃变化的感觉;而不平行空间,非直角的空间则新奇刺激,给人以变幻不定之感……,空间形式的处理手法不同,对空间的围合、穿插、渗透等会使人心理和视觉上产生不同的感觉——封闭的或开放的、流动的或静止的、隔绝的或融合的等等。每个住宅的室内设计都可以根据住户的需要和喜好寻求理想的空间形式,充分展现使用人的性格特征。
3.2界面质感
界面质感主要是由所使用的材料的质地和种类来展现的。不同的材料质地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坚硬光滑的材料会使人感到冰冷陌生;柔软的材料会给人以亲切和温暖;粗糙、颗粒大的材料会拉近界面与人的距离;细腻的材料则相反……。材料拼接组合的纹路变化会影响空间的尺度或产生导向性;材料的变化还会起到限定空间的作用。不同材料的运用可以塑造出风格完全不同的室内环境。
3.3色彩与照明
色彩与照明对于表现空间性格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色彩本身就有许多拟人化的性格特征。色彩的冷与暖使人联想到安详冷静与热烈欢快,色彩的明度高低使人产生坦率活泼或深沉奥秘的感觉,色彩的彩度强弱则给人炫耀华丽或含蓄朴实的印象。色彩的明度、冷暖、彩度还会使空间视觉效果产生远近、大小的变化。因此,色彩的运用是表现空间性格的有效手段,富于个性的设计在色彩处理上往往有匠心独具之处。
灯光照明设计在表达室内空间个性上与色彩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对室内整体气氛的渲染及局部重点的强调有独特的作用。
3..4采光
采光是室内环境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通风和恰当的采光面积及朝向可以提高室内设计的总体效果,改善居住环境,达到舒适、宁静、高雅的居住效果。
4、住宅设计中的家庭性格表现
住宅设计从规划方案设计到室内设计都直接影响到每一套住宅的家庭性格体现,对此,一个完善的住宅设计,在详细设计时,应充分展现住户的家庭性格。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分析家庭性格
一个家庭是一个单体住宅的基本对象,是居住区设计的细胞。住宅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满足每一套住宅个体的使用功能要求。因此,在详细设计时,应分析每个个体住宅使用对象即家庭的性格特征。每一个家庭都有不同于其它家庭的独特气质,这是由社会环境、地域特征、文化修养、和生活习俗多种因素决定的。针对不同的家庭性格进行构思和设计就能够符合家庭成员的品味,创造一种令人愉悦的生活环境,有助于良好个性的发挥。同时,也会使人们透过家庭性格的表现看到主人的个性与审美情趣,充分展示家庭的性格特征。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气质,可能是现代的,也可能是传统的,活跃善交际的或是温文而雅的,追求刺激的或质朴求实的……。这些特征可以设计出风格各异的室内环境。
在室内设计中,应注意对家庭成员的个性,职业和兴趣爱好的综合考虑,尤其是在卧室、工作室和私人空间的设计中应充分体现其使用功能的不同要求。适合自己生活情趣的设计无异会得到生活和精神上的满足,而创造出使人感到对自己所处地位的尊重,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的空间也是住宅设计应达到的境界。
4.2用室内设计中的合理分区体现家庭性格
对每一个家庭而言,由于其家庭成员组合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年龄差异等,这些都是影响室内设计的因素,因此,如何合理地对居住面积进行分区就十分重要。在室内设计中应做到:公共活动场所与个体活动场所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公共使用的房间和设施与各主要居室以简捷、明了的方式相连;合理组织空间布局中的平面交通.做到方便直接,尽量减少回转和死角。在复式住宅设计中还应把平面交通与立体交通有机地结合起来。上下楼梯梯段不宜太短,水平交通面积尽量减少。
4.3住宅室内装饰设计中要充分展现家庭性格特征
室内装饰设计是体现家庭性格特征的重要途径。在住宅分区设计完成后,就应重点搞好室内装饰设计。装饰设计对建筑物的空间形式富于了丰富的色彩,是画龙点睛的重要之举。装饰设计的风格受到文化、历史和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它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代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室内设计的各种风格和流派层出不穷。现代住宅的内部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风格:
4.3.1中国传统式:中国传统式风格表现一种端庄的气度,常以屏风,隔扇和帷幔等分隔空间,陈列采用对称均衡的手法,家俱式样多端庄稳重,反映了中国的传统礼教,而古玩字画等装饰品则在端庄的气质中增添了几分灵秀与洒脱。
4.3.2国际式:这是一种与建筑风格一脉相承的室内设计风格。它追求简洁平淡的环境气氛,反对过多的繁复装饰,注重空间的变化。处处体现少而精的原则。
4.3.3田园农舍式:这是人们通过一些天然材料的应用,追求一种朴实亲切、怡然舒适的气氛。是一种崇尚自然美的风格,反映了工业化,现代化时期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眷恋。
4.3.4城镇式:这是一种华贵与质朴相结合的风格,处处强调对比。粗糙与柔滑,整体柔和与局部鲜艳的色彩对比等。
4.3.5后现代式:这种受建筑思潮影响的形式已为不少前卫思想的家庭所接受,其特点是有极大的包容性,兼收并蓄,凡是有价值的东西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皆为我所用。追求新异刺激,通过一些建筑符号、语言的运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内涵。其设计往往别出心裁,运用造型、灯光、色彩等手段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风格往往能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象力。
5、结论
综上所述,在住宅设计中体现家庭性格是多方面的,系统的工程设计。对设计人员来讲,掌握多方面的社会、人文、自然科学知识就十分重要。一个优秀的住宅设计构思是反映设计人员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试金石。因此,对每个住宅设计人员来讲,了解和掌握不同风格的设计思想和处理手法是十分必要的。住宅设计的个性化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只要不断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在实践中大胆探索,认真积累,把设计中的各个环节配合协调好,就能实现预期的构想,设计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住宅方案,为逐步提高和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做出贡献。
- 上一篇:企业的信用管理
- 下一篇:依法执业相关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