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安全监督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2: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机械安全监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机械安全监督

篇1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驾驶、操作人员及与农业机械作业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条例》和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农业机械,是指用于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和农田基本建设的动力机械、作业机械及农用运输机械。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农林办公室是本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行政部门;市和区、县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受委托的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农机安全监理员队伍应当保持稳定。监理员须经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监理员证和执法检查证方可上岗;调离工作岗位的,应当交回监理员证和执法检查证。

农机安全监理员应当加强农业机械安全执法检查,依法纠正和处理违章。

第五条购置使用农业机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领取号牌、行驶证或者作业证。

农业机械的号牌应当安装在规定位置。行驶证、作业证应当随身携带,不得转借、涂改和伪造;遗失的,使用者应当及时到原发证机关补办。

领取牌证的农业机械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年度检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可以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进行不定期检验。

第六条拖拉机和其他自走式农业机械在领取正式牌证之前,需要移动或者试车的,有关人员应当先向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申领临时号牌或者试车号牌,并按照规定的要求驾驶。

第七条转卖或者报废农业机械,应当到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办理过户、转籍或者报废手续。

报废的农业机械不得继续使用、转让或者买卖。

第八条改装运输机械安全系统,应当报经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核准,按照国家有关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九条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

(二)具有初中以上或者相当于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掌握一定的农业机械专门知识;

(三)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驾驶证或者操作证;

(四)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应当经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指定或者认可的专门培训机构培训;经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考核合格的,发给驾驶证或者操作证。

驾驶证和操作证不得转借、涂改和伪造;有变更或者遗失的,使用者应当及时到原发证机关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一条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使用农业机械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随身携带驾驶证或者操作证;

(二)所持证件与准用的农业机械名称、种类、型号相符;

(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四)按照规定维修、保养所使用的农业机械设备,保持安全技术状态良好,机容整洁,安全设施齐全有效;

(五)按时参加审验,服从安全检查,接受安全教育。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怂恿、强迫他人违章作业。无驾驶证、操作证的人员不得驾驶、操作农业机械。

第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的,由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按照《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三条除道路运输外,农业机械在乡村道路以及田间、场院发生安全事故,应当及时报告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由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篇2

为了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消除农机事故隐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市农机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省七厅局《关于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各地和各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并正确处理好农机安全生产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保障农村道路安全畅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切实加强对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要把农机事故死亡人数等农机安全生产的主要考核指标作为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内容。要保持农机监理工作机构和人员的相对稳定,安排农机安全生产专项工作经费,加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技术装备建设投入,确保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有效运转。

二、强化管理,依法抓好农业机械的牌证管理工作

各级政府要督促农机部门加强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管理。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的规定,对所有拖拉机(含手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实行牌证管理。新购置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在购置三个月内必须到当地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申领全国统一的牌证。以往购置尚未办理入户手续的,必须补办入户手续,申领号牌。严禁未获得牌证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投入使用。

三、加强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农机安全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机制。一是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各县(市)区政府与农机主管部门、农机安全监理单位、农民机手层层签定责任状,把农机安全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乡镇、到村组、到个人。要经常性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执法监控情况督查,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到位,监控严密,态势稳定。二是加强农机事故隐患排查。各地要加大对村、户和作业区域等重要监控点的安全检查,及时加强整改,减少和消除农机事故隐患。三是加强部门配合。财政、公安、交通、物价、安监、质监等有关部门要支持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与农机管理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搞好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农机、公安、交通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打击拖拉机违法载人、超速超载、无牌无证违法上路行驶等行为。积极推行公安交警大队和县级农机监理站联合执法的“队站联勤”制度,进一步强化农机安全执法监管。四是严格执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对发生的重特大农机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理,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者的责任。

篇3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保障农业机械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促进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农业机械,是指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各种农用动力机械和农用作业机械。

第三条凡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机械的经营、管理、教育、培训、技术推广、技术检验、安全监督、使用、维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并逐步增加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投入,在各项农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业机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农业机械的推广、开发项目和更新换代工作。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或者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对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经营和管理

第六条农业机械经营实行国家、集体、股份合作、私营、个体等多种形式。

第七条农业机械经营者依法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其合法权益。

第八条农业机械经营者从事农田作业、兴修水利、抢险救灾和农田建设,应当执行国家和本自治区规定的作业质量标准;国家和自治区没有制定标准的,按经营者和使用者双方签订的作业合同中规定的标准进行作业。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机械管理工作。其职责是;

(一)贯彻和执行国家、自治区有关农业机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拟定并组织实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划、发展规划,指导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

(三)按规定负责农业机械的鉴定和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四)组织推广应用适合当地实际的农业机械新机具、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参与开发适合当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各种农业机械化科技项目,组织开展农业机械的教育培训和维修工作;

(五)负责农业机械化事业的统计和资金物资的管理工作;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林业、水利、农垦、畜牧、水产、司法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内农业机械的管理工作,并接受同级农业机械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条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受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以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为主,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的职责是:

(一)贯彻和执行国家、自治区有关农业机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组织签订农业机械作业合同,并监督合同的履行;

(三)协助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进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

(四)进行农业机械试验推广,向农户推荐优质适用的农业机械;

(五)负责农业机械管理和服务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并对农业机械经营服务实体进行管理和指导;

(六)负责农业机械化事业的统计工作。

第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无偿调拨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及其企业的资产。

第三章社会化服务

第十二条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业机械服务网点,加强对农业机械的信息提供、技术咨询、销售维修及专业人员培训等的服务和指导。

第十三条各级农业机械科研、推广单位,应当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开展农业机械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制、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

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新产品,必须坚持自愿的原则。任何部门、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农业机械使用者使用某种农业机械技术或者购买某种农业机械产品。

第十四条农业机械维修经营者,应当具备相应的维修技术条件,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

第十五条农业机械维修经营者必须按核定的技术等级,承揽相应的农业机械维修项目,并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自治区标准或者合同约定的标准,确保维修质量。

农业机械维修经营者必须对其维修质量负责。在保修期内,对维修质量不合格的农业机械应当无偿返修;因维修质量不合格,给委托方或者他人造成经济损失、人身伤害的,应当负责赔偿。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机械维修经营者的技术条件和经营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农业机械产品技术鉴定机构和质量检验机构,可以根据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的授权,对农业机械新产品和农业机械科研成果进行技术鉴定、质量认证和检验、质量争议仲裁检验。

第十八条农业机械销售者必须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进货时应当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对实行生产许可证和推广许可证管理的农业机械产品,还必须验明生产许可证和推广许可证。

第十九条农业机械销售者必须对其销售的产品质量负责,并规定保证期。在保证期内,属于产品质量问题的,应当负责对用户实行包修、包换、包退;因质量不符合标准给用户或者他人造成经济损失、人身伤害的,应当负责赔偿。

销售者依照前款规定负责包修、包换、包退或者赔偿损失后,属于生产者或者向其提品的其他供货者责任的,销售者有权依法向生产者或者供货者追偿。

禁止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或者假冒伪劣的农业机械产品。

第二十条农业机械实行报废制度,具体办法按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安全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对有关人身安全的农业机械实行安全监督管理。安全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一)对农业机械依法进行技术检验和安全检查,核发号牌、行驶证或者准用证;

(二)对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依法进行考核、发证,年检年审,安全教育;

(三)依法勘查、处理道路外的农业机械事故,查处违章行为。

第五章教育培训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人员和农业机械驾驶、操作、维修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第二十三条农业机械教育培训实行社会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对农业机械教育培训学校、培训班实行资格管理。

第二十四条农业机械驾驶、操作、维修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章,服从安全检查,接受安全教育。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责令其无偿返工或者减收服务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责令其立即改正,退还技术使用费或者货款,并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超越技术等级承揽农业机械维修项目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不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自治区标准或者合同约定的标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按照标准化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不确保维修质量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九条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人员、、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4

关键词 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 S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214-01

近年来,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持续给力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正愈来愈快、愈来愈广地进入农户,给农业节本增效、农民致富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装备支撑。但同时也看到,农业机械拥有量增加的同时,农机安全隐患与不确定因素也随之增加,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既要扫除盲点和盲区,也要使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真正使农机驾驶与操作人员时刻铭记于心。因此,在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农机安全宣传教育[1-4],并做到有的放矢,时刻保持警钟常鸣。

1 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内容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在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部分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对产品质量安全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未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规范要求组织生产,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生产技术不达标现象严重;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农业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检测手段落后,无法按照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落实生产流程,无法保证产品质量与安全性。例如青饲料切碎机,国家安全标准《GB10395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和 《NY1025青饲料切碎机安全使用技术条件》要求,其喂入口防护装置长度应大于550 mm,而实际生产的同类产品,其喂入口防护装置长度为200~300 mm,操作者进行喂料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操作不慎,极易对操作人员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个别企业生产的切刀存在裂纹,操作过程中若高速旋转的切刀断裂飞出也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于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促进法》第十四条对上述问题做了明文规定:农业机械产品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农业机械使用者造成农业生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农业机械使用者有权要求农业机械销售者先予赔偿。农业机械销售者赔偿后,属于农业机械生产者的责任的,农业机械销售者有权向农业机械生产者追偿。因此,根据《促进法》的相关规定,农户发现农业机械存在缺陷或其他安全隐患的,应依法向农业机械生产者与销售者要求赔偿[1-3]。

为提高农业机械的安全性,应加大《促进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在学法守法的前提下还应懂法,一方面鼓励购机户拿起法律的武器,强化维权意识;另一方面向广大农业机械购机户提供农机产品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杜绝假货,不用仿品,购买农业机械通过正规渠道。

1.2 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农业机械的使用存在季节性,大部分农闲时节都处于停用状态。在农业机械的停用时期,若未妥善保存,定期养护,往往易因存放不当而导致机件松动、破损等,给农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为了保持农业机械良好的安全技术状况,降低农业机械事故发生率,农业机械操作人员作业前应全面、认真检查农业机械,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在年度检验时也应认真仔细进行安检并告之检验状况,提出行之有效的维修措施。农业机械开始使用前,应重点检查运转部件及防护装置是否齐全、可靠,操作系统是否安全、有效,同时检查现场作业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近年来联合收割机作业时,伤亡事故不断发生,究其原因乃是驾驶操作人员未按安全操作规程作业而引发惨剧[4-7]。

《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9年11月1日起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明文规定:农业机械操作人员作业前,应当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查验;作业时,应当遵守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这既要求广大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农业机械,积极配合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坚持年检与自检相结合,切不可图省事而导致“大意失荆州”,同时也要求农机安全教育走在前面。

2 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方法

2.1 大众传播法

大众传播法就是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将宣传教育的内容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报纸、杂志、墙报、黑板报、广播、电视、专题片、幻灯等形式传播给广大农机驾驶人员及群众,内容既要具有乡土气息,也要生动活泼,使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带来的人身伤害、不按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引发血淋淋的事实真正起到教育警示作用。

2.2 集体教育法

集体教育法就是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组织起来,通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讲座、违法违规操作而引发事故的当事人培训班、农机事故联防小组讨论、事故现场会等形式,集中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2.3 个别教育法

个别教育法就是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和个别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接触,通过走访、电话咨询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法律援助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3 结语

《促进法》和《条例》是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的重中之重。应加强对基层农机户的农机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宣传教育方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广大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提升安全意识,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生产效能。

4 参考文献

[1] 吴飞.大众传播法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 孔宁.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的性质特点及其在农机监理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4(14):285.

[3] 曹莉.宁夏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三率”调研报告[J].中国农机监理,2011(3):17-18.

[4] 陶维华.对创建平安农机的思考[J].中国农机监理,2009(11):23.

[5] 贾热斯・赛山拜.对富蕴县农机设备规范管理安全生产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5(16):305.

篇5

1农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矛盾日益凸现。在农机安全监督方面,监督手段单一,监督措施缺乏力度,新机手技术水平普遍低下,群众安全意识较低,致使农机事故频繁发生,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机械的作业形式呈多样性发展,农机拥有量也逐年增长。因此,必须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来实现安全作业,以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2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法规政策不健全。目前,虽然已出台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机维修网点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拖拉机的配套农具、场上作业机具、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园田设施农业机械、半机械化农具和其他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虽然已纳入法规管理,但还没有出台具体详细的管理措施和办法,对这类大批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存在失控、漏管现象。

2.2农机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农业机械活跃在乡村,农机具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可是在许多农村还没有全面成立农机安全管理机构,也没有全面配备农机安全管理员,导致村社对农机安全管理基本无人过问,县、乡、村农机安全监管严重脱节,无法有效行使行政执法的职权。作为农机安全监管重要环节的村级监管机构,在一些农村实际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瘫痪状态,这是使农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未经年检投入作业等严重违法违章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农机生产作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3农机安全性能差。近几年来,农机产品监督抽查的合格率偏低。偏低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农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有些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构造、原理知之甚少,不能对农机进行科学有效地维修保养,对老化农机具仍然投入作业生产,这类农机的技术性能不可靠,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农机到了报废期,却依然投入作业生产运行,造成“黑车非驾”现象严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4群众的素质有待提高。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农民进城务工已是新时代的主流,留在农村务农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一代,文化水平低,安全生产意识差,法律政策意识淡薄。为了减轻农民群众的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切实增加收入,势必要让这部分中老年农民群众经营使用农业机械,搞好农业生产。由于这部分中老年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思想认识水平不高,不能诚恳地接受农机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出现逃避、躲藏等不愿接受安全管理的不良行为。

3农机安全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3.1建立健全法规政策。要对各类农业机械进行全面依法管理,依据政策规定扶持发展农业机械,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这就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现有农业机械管理法律法规基础上,全面研究制定出台与各类农业机械相对应的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3.2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管理服务组织网络。逐级设立农机监理机构,配齐工作人员,深入到乡村开展农机安全检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乡村农机安全管理机构,进一步明确乡村组织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配齐人员和设备,保障工作经费,加强农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素质。真正全面地掌握和监控农业机械的安全作业生产情况,从而以健全的农机安全管理服务组织网络来保障农机安全作业生产。

3.3完善统一农机安全管理机构。严格农机安全执法,按照管理职权和范围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贯彻落实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民增收、保民平安的观念,为了全面准确公正的贯彻落实各项农机安全管理规定,要进一步完善对县乡农机管理单位的合理规划和设置,统一管理体制,统一工作职责,统一人员管理,规范行业形象,规范执法行为,规范办事程序,从而以完善统一规范的农机安全管理机构来促进农机法规政策能及时有效地贯彻落实。

3.4建立强制报废农业机械的政策措施。为了杜绝使用年久的农业机械继续投入作业生产,鼓励社会上成立合法守信的废旧农机收购站,国家与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联合扶持和监督废旧农机收购站,以保证废旧农机收购站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并能长期生存和发展。国家也要对交回废旧农机的农机户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在政策措施上引导广大群众对农业机械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报废,进一步改变群众的思想认识观念,教育群众遵守国家的安全管理法规,提高农业机械安全投入使用的认识水平,从而建立强制报废农业机械的政策措施来保证农业机械安全良好的运转。

篇6

关键词: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目前各个行业的长足发展都需要依托机械作为基础动力,特别是农业生产环节,虽然在农业生产流程中融入机械化,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是安全问题却也相对存在,一旦控制、管理不当,安全隐患就会上升为实质性问题,这类问题在初始接触机械的农业生产地区较为常见,这是因为大部分农户并不能精准掌握农机应用要领,操作失误现象较为常见,这不仅会导致机械的磨损问题加剧,更严重的还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生命及财产损失。

一、农业机械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农机操作员缺少安全意识。通常情况下,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都是以普通农民为主,他们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为薄弱,这就使得他们难以在思想上形成对农业机械的安全认识,相对的他们也并不愿意去接受规范操作农机的培训。这部分农民对农机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能操作上,但是安全操作理念却并不在他们的考量范畴中,农机安全驾驶意识一旦难以形成既定影响力,必然会导致农机安全意识的相对弱化,法律法规更是有所缺失,这种安全操作意识过于薄弱的不良现象,将会直接阻碍安全生产水平的相对提升。2.农机作业环境不够安全。从农业机械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不难发现,其运行效率与既定环境是存在较强的关联性的,只有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始终保持安全操作意识,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安全隐患的相对存在,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为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基础保障。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就在农机操作员身上,只有能够为其提供安全稳定的操作环境,才能真正做到对农业生产的高效保证,也只有做到保护农机操作员的人身安全,才能不断在发展浪潮中提高农业整体生产水平,因此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另一弊端性问题就在操作员本身,只有他们能够意识到农业机械生产流程中是存在安全隐患的,严格按照规范内容去操作农机,才能确保农机作业环境是达到安全标准的。3.农机安全管理法规体系存在不尽完善之处。随着我国农业法律法规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有关农机方面的法规已经很多,我国初步建立农机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框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需要。但随着近些年农业的大发展,有些早期制定的法律法规已不适应了新的形势,不仅不利于农机的发展,反而起到制约的作用。而且在新的生产实践中,也存在和遇到了很多新的棘手问题,也需建立新的法律法规去完善指导和调整。这就要求我们立法工作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发展,适应新形势,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我国农机事业的发展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4.农机安全监理基础设施和装备落后。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经济比较落后,各方面的发展都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很多,有限的资金只够用于维持基层农机从业人员的开支,至于农机基础设施方面则无从发展,更谈不到装备什么设施了。这就造成广大基层农机人员无心工作,没有设施设备工作,不能很好地学习新的农机知识,实践掌握农机技能,更好的为广大农民服务就更是无从谈起。

二、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1.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如何才能做好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因为我国地域广大,各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特定情况,只有针对不同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才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另外区分不同情况,做到分类指导,重点突出,专注于农机工作的主要方面,下大气力,真抓实干,勇于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使农机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更上一个新台阶,取得显著地效果。2.强化农机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加大整治力度。农机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只有加强日常管理,强化农机安全工作常态化,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真正做到常抓不懈,强化管理监督机制,加大整治力度,让农机安全工作监督检查深入人心,切实得到广大农机驾驶人员的拥护,做到心里时时有农机安全意识,及时纠正和监督他人麻痹大意心里,做到齐抓共管,才会起到好的效果。3.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针对广大农机从业人员比较缺乏安全意识,麻痹大意,存在侥幸心里,忽视安全生产,农机操作方面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的情况。我们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做到大张旗鼓,深入人心,时时抓,事事抓,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宣传,教育广大农机驾驶人员,做到要上岗先学习,再考试,最后考核合格才上岗。只要严抓,狠抓,强化思想意识,让安全生产这根弦紧绷住,才能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4.加强农机网络建设,充分保证基层农机安全。要想使农机事业做大做强,必须形成一定的规模,在有规模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定的网络,让农机网络化的触角深入千家万户。而且通过网络化经营,使更多人意识到农机安全的重要性。只有做扎实了此项工作,才会充分调动广大基层群众的积极性,让农机安全工作的大网铺的更开,安全才能充分得到保证。5.抓好年度审验和坚持田检路查。农机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必须常态化,但是重中之重是必须做好年度审验工作。只有抓住这个主要环节,才能掌握主动权,并且配合好田间管理和路面的日常检查工作,做到随时随地监督检查,不漏掉每个环节,才能使农机安全管理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切实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农业机械化生产对我国而言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为了确保农业机械化能够得到顺利推广,就要不断加强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安全管理。为此,政府、农机从业人员应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以合理、有效的措施解决农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农业生产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本文就如何提高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参考,不断加大对安全监管的投入,不断落实政策法规的推行,以期农业机械化得到安全开展。

作者:季娟 单位:黑龙江省七星农场第十六管理区

参考文献:

篇7

(一)深入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

一是开展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行动。根据农业农村部通知要求及市安委会、农业农村局关于安全生产的总体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治理行动,重点对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中排查的隐患开展“回头看”,杜绝“三合一”场所出现。期间,全市共计检查农机生产经营单位60家,排查隐患35个,并全部整改完毕。二是部署“三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百日行动和冬季农机安全执法工作。下发《关于认真做好2018年“三秋”期间农机安全监管及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执法百日行动的通知》和《**农业机械监理总站关于加强2018年冬季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为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及安全生产监管的需要,结合“三秋”重点农时季节,部署开展了全市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百日行动,要求各区深入排查建立本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台账、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安全管理专项检查、加强专项安全生产普法力度等工作。冬季强化设施农业机械安全执法检查力度,在设施农业换茬季节和冬季卷帘机使用频繁时期,加强执法检查,确保作业机具安全设施齐全,制止和纠正各类违规操作。全市在三秋和冬季共完成农机安全执法检查3341件,共作出行政处罚162件。

(二)持续推进变型拖拉机整治

为加强本市上道路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农业机械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按照《关于印发2017-2019年**农机安全生产联合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京农发〔2016〕230号)的相关要求,2018年,****机构联合公安交管部门进一步强化联合执法力度,加大执法频次,结合变型拖拉机活动规律,严厉查处上道路行驶的变型拖拉机超速、超载等违法行为。全年对变型拖拉机上道路行驶开展联合执法239车次,切实保障了农业机械道路交通安全。

(三)严厉打击农机假牌假证及翻新造假

在农机安全执法检查中,严格按照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法律法规规定,加大对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进行检查,目前**未发现存在伪造、变造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等违法行为;在取消《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后,加强事后监管,对农机维修企业进行重点检查,切实维护农机维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监管新规定。

总站严格执行新修订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管理规定》《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规定》以及配套的工作规范和证件标准,于2018年上半年陆续《**农业局关于印发调整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及驾驶证核发行政许可事项实施方案的通知》《**农业机械监理总站关于加强**机构建设的通知》《**农业机械监理总站关于进一步做好**行政许可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区严格按照新部令、新规范做好行政许可工作。总站通过梳理业务清单、开展法规宣贯、组织业务培训、修订业务手册、开展专项督导等方式,确保全市**行政许可工作顺利衔接过渡。根据《**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停止征收**收费的通知》(京财综〔2011〕2741号),自2011年起,**停止征收**费,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所需相关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五)推进实施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出厂合格证标准。

《农业机械出厂合格证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获)机》(NY/T3118-2017)已于2018年6月1日正式实施,总站已订制相关农业行业标准下发至各区**机构,要求各区在办理注册登记时,要严格按照标准审核出厂合格证。目前,**无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生产企业,不涉及引导企业修改合格证相关工作。

篇8

关键词:农机 安全监理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2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的运用,不仅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轻农业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自2004年国家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上升为全国“两减免三补贴”的强农惠农政策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投资热情,有力拉动了社会资金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加快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以笔者所在的陕南山区山阳县为例,自2006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到2012年末统计,农机总动力由2005年末的6.75万千瓦增加到 16.96万千瓦;农业机械总量由14216台(件)增加到45979台(件),农业机械原值由4100万元增加到 19000万元,农机作业总收入由 2320 万元增加到 9543万元,分别增长了2.5倍 、3.2倍、4.6倍和4.1倍。农机装备结构更趋合理,作业范围不断拓宽。

随着农业机械的快速增长,作为农业机械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笔者提出个人的粗浅认识,供行业同仁探讨。

1.做好新时期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有利因素

1.1法律法规基本健全。从法律层面上讲,单个关于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的专门法律还没有,但是《农业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刑法修正案》等法律对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63号)、《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405号)、《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等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备的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法律体系,规范了农机安全监管、农机事故处理程序和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的监督与服务行为,为依法行政奠定了坚实基础。

1.2监管对象大幅减少。《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前,农机监理部门依据地方法规对拖拉机、农用运输车辆实施管理,对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在国道、省道以外的道路交通安全实施监管和事故处理。2004年以前由农机监理部门管理的拖拉机、农用运输车辆4000余辆,县道以下地方道路安全监管总里程1700余公里,安全监管任务十分艰巨。《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农用运输车辆依法移交公安交警部门管理,农机监理部门仅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依法进行登记(实行牌证管理)和田间场院的作业安全监管及田间作业事故进行处理,加之原先主要从事道路运输作业的拖拉机因设计性能的限制而逐步退出运输市场。截止2012年底全县的拖拉机保有量已由1000余台减少到180余台,安全监管的工作量大幅减少。

1.3基础设施的改善与群众安全意识的增强极大地消除了农机安全隐患。以前由于乡村道路通行条件差、边远山区不具备客车通行条件,群众出行主要以农用运输车、拖拉机为代步工具,为农用运输车辆违法载客客观上提供了市场需求,安全隐患无法从根源上消除,群死群伤的重特大农机事故时有发生,农机监理部门疲于应对,焦头烂额,顾此失彼。近年来随着通村公路建设,客运车辆基本达到村村通达,加之农民收入逐年提高,汽车下乡补贴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家庭拥有小汽车成为现实,摩托车遍及农户家庭,群众出行条件彻底改善。另外群众安全意识也进一步增强,彻底消除了乘坐农用车、拖拉机的现象,农机载客的安全隐患得到了彻底根除,极大地降低了农机事故发生率和伤亡率。

1.4管理角色的转换使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已不再尖锐。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逐步拓宽,农机安全监理已由过去的收费管理变为挂牌、办证、检验、培训的全免费服务,使监管与被监管变为全方位的服务,人性化的管理手段使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温和,矛盾不再尖锐,客观上有利于依法管理。

2.新时期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不利因素

2.1拖拉机有效利用率低,导致“三率”下降。过去拖拉机在农忙季节从事农田作业,大量的农闲时间则从事运输作业。在道路条件改善后,拖拉机的运输性能远不及货运汽车和农用运输车,已彻底退出运输市场,现有的180余台拖拉机60%配套农具不全,失去了利用价值,长期处于闲置状态。40%左右的拖拉机仅在农忙时节从事耕、播农田作业,年有效作业时间只有10%左右,90%以上时间也处于闲置状态,由于经营效益差,大多数机主不愿参加换发牌证、年检等工作,导致拖拉机的“挂牌率”、 年检率” 、持证率”逐年下降。另外由于山区地理条件的限制,土地不平整、实行土地承包制后经营分散、地块小,不利于大中型拖拉机田间作业,加之近几年实行购机补贴政策,微型耕整机因价格低廉、机动灵活、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较小,农民购买热情很高,微耕机因暂未纳入牌证管理,不需登记挂牌、使用简便而部分取代了拖拉机作业。

2.2作业场所分布广,增加了监管难度。以往的安全监理手段主要以道路安全检查为主、辅以作业场所安全检查,现阶段农机监理部门没有道路检查权限,加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也很少上道行驶,农机安全监管工作要靠走村入户、到农田作业场所才能实现,大多数机主、驾驶操作人农闲时节多外出务工,很难见到人,监管工作难度加大,很难保证“三率”的实现。

2.3监理人员因配备少、装备不足,形成监管到位难、服务质量差。在新一轮农口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农机部门变为技术推广中心,农机监理站作为农机技术推广中心的内设机构,已不再具有法人资格,乡镇一级不再保留机构。监理工作在机构设置上已经弱化,整体人员编制减少了一半,加之经费短缺,车辆、检测设备、事故处理、驾驶员考试设施等必要的装备设施无钱配备,从而导致服务水平不高,难以实现有效监管。

3.做好现阶段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3.1强化安全宣传,增强安全意识。将农机安全宣传教育作为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切入点,以农机安全监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和典型农机事故案例作为宣传主要内容,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举办安全讲座、图片展示、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结合“平安农机”、“平安畅通县”等创建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宣传,提高驾驶操作人员及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努力营造全民重视农机安全的氛围。

3.2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面对变化了形势,农机监理部门要及时调整思路,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变等人上门办理业务为主动上门开展服务。要本着为机手着想,方便机手,节省时间。同时应设法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提高检测服务质量,通过开展便民服务、优质服务、人性化管理,逐步实现科学管理,提高监管水平。

3.3加强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监理执法队伍。要按照农业部《农机监理人员管理规范》要求,加强对农机监理执法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专业技术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和规范化管理教育,不断提高农机监理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要按照农业部《农机监理机构建设规范》的要求,建立农机监理装备建设保障机制,全面提升农机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篇9

关健词:农业机械 现状 事故 农机手培训 建议

一、目前我县各种农业机械状况

截止2012年12月份统计数字:拖拉机7300台;灭茬机5600台;机耕犁2050台;联合收割机55台;田园管理机3500台;大棚卷帘机2300台;铡草机1008台;粮米加工机械543台。

二、事故情况

农业机械事故按种类分为:拖拉机事故、联合收割机事故、设施农业机械事故、农具事故、粮米加工机械事故、铡草机事故。据我县2012年底统计数字,在农机事故中,拖拉机事故起数比较多,占总农机事故起数的56.1%;粮米加工机械和铡草机事故占总农机事故起数的23.9%;设施农业机械(大棚卷帘机、田园管理机、微耕机)占农机总事故起数的15.6%;农具事故占农机事故总起数的4.6%。据有关资料统计,2012年全国发生在国家等级公路以外的农机事故中,因无证驾驶引发的农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占总数的39.1%67.6%和45.9%;因驾驶操作人员操作失误引发的农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占总数的55.3%,38.1%和49.4%。

三、引发农机事故的原因

引发农机事故的因素有很多种,有操作人员因素,农机本身因素、环境因素,但引发农机事故主要因素还是操作人员因素。

1、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很多农机驾操人员认为拖拉机是干农活用的,即使是在公路上跑跑运输,也不受任何限制。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及地方性农机安全法规缺乏认识,认为农机操作技术简单,通过自学就能驾驶操作,不愿意参加系统的学习驾驶操作培训;农机作业主要是在田间作业,速度低,不会发生事故。

2、不按操作规程正确操作农机。很多营机户在购买农机具后不参加任何正规培训机构培训,在不明如何操作情况下,就直接操作农机干农活,跑运输,致使由于操作失误而引发的农机事故也是时有发生。

3、缺乏对农业机械的日常维护。有些农机操作者,对农业机械的日常维护工作不重视,出车前后,对农用机械不注重日常检查维护,经常出现由于各部件失灵、损坏、丢失而产生的农业机械事故。

4、缺乏应变应急情况能力。很多农业机械操作者,由于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机构的培训,又不注重自学,在操作农机出现突况时,就惊慌失措,不会正确应对农业机械发生的突发事件而发生的农业机械事故也很多。

四、加强对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培训的几点建议

根据我县近几年农机事故状况和发生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法律法规淡薄、农机安全驾驶操作常识生疏和不注重对农机日常维护修理保养而产生的。以下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与监管几点建议如下:

1、加强农机培训机构建设,提高培训人员整体素质。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农机培训机构应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支农惠农专项资金用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设备和培训人员素质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要立足于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根据特色农业的需要,开展以拖拉机为主,设施农业(田园管理机、温室大棚卷帘机等)机械操作人员为辅的多种形式培训。通过改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提升在职教师水平,使农机培训机构培训质量再上新台阶。

2、严把考试质量关,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安全驾驶操作技能。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是驾驶操作人员获取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机械常识,掌握正确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为其以后从事驾驶工作及形成良好的驾驶操作习惯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农机培训机构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内容和培训时间进行培训,确保教育、培训质量,使经过培训出的学员基础理论高,实际操作能力强。另一方面,农机监理部门要加强对农机考试工作的管理,严把考试关。对参加考试人员必须认真考验,绝不走过场。对未参加考试的或者考试不合格者坚决不予签字,发放驾驶操作证件,确保考试的真实性。

3、强化法律法规宣传,提高驾驶操作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通过利用电视、广播、板报、宣传单等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重点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及《辽宁省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知识,使广大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和群众了解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条款,提高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篇10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主要农作物和特色优势产业机械化水平为重点,以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为载体,扩总量拓领域,抓推广调结构,提水平增效益,保安全促发展,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农机工业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强农机工业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我省农业机械化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全面跨越。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分类指导。统筹推进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2.重点突破。全面发展。以解决主要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为重点。促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3.鼓励创新。完善机制。创新农机服务形式。提高农机利用效率和效益。建立健全农机工业创新机制,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提升农机工业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

4.市场引导。调动企业研发生产和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政府扶持。加大对农机购置、使用和农机工业的财税、金融等扶持力度。

5.农机农艺结合。协调推进。将机械适应性作为制定农艺标准和作业规范的重要依据。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建立农机和农艺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机制。

三)发展目标。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中级阶段。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8%。草食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特色产业机械化协调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机总动力达到2800万千瓦。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形成若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机工业产品和技术,部分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全省农机总动力稳定在3700万千瓦左右。培育若干具有相当竞争实力的企业集团,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以上。草食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特色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机工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建成现代化农机流通体系和农机售后服务网络。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实施农业机械装备提升工程。着力优化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布局。提高农机配套比和使用效率,强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控作用。努力实现大中型机械和小型机械、动力机械和配套机械、粮食作业机械与其他农产品生产机械、川塬和丘陵山区适用机械的协调持续增长。河西地区和沿黄灌区重点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农机。突破玉米种植收获机械化瓶颈制约,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机械和设施农业设备,加快推进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率先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中部及丘陵山区重点发展玉米、马铃薯作业机具,加快旱作节水灌溉和抗旱设备推广,大力推进地方特色产业机械化,力争实现主要农作物和特色优势产业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陇东旱塬地区在巩固小麦生产机械化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着力提高玉米机收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重点发展大中型旱作农业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畜牧养殖机械,积极推进林果业机械化,基本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南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实施“以机代牛推进行动”重点发展轻便耐用、经济低耗的中小型农业机械,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

二)实施农业机械化科技示范工程。建立不同层次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每个市州确定1个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示范区,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大力推广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力争每个示范区每年示范面积达到100万亩。要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办、多元投入的原则,鼓励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民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和企业参与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全膜双垄沟播、灌区高效节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玉米收获、马铃薯播种和收获、油菜收获、中药材收获、设施农业、废膜捡拾回收利用等方面机械化技术,推动科研向产业聚集,技术向产品聚焦,全面提升农业科技装备实力、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三)实施农机节能减排节本增效工程。积极发展“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编制全省保护性耕作工程规划,大力推广实施“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油”机械化节能减排增效技术。认真组织实施国家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加快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机具系统,扩大实施规模,每年新增实施面积2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节本增效技术,每个市州确定1个示范区,每个示范区每年示范面积要达到4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草食畜牧养殖机械化,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加快废物循环利用。建立农机报废更新制度,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性能低的老旧机械,促进节能环保型农机的推广应用。

四)实施农业机械化人才培育工程。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教材建设。创新培训方式,以建设高素质的农业机械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实用人才队伍为目标。改善培训手段。提高培训质量,努力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保障有力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机械化管理和科技人才培养,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农机管理、推广、监理和试验鉴定人员进行岗位轮训,强化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培训,把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培训纳入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组织实施农机实用人才培训行动,全面提高农机操作人员基本素质。每年培训农机实用人才10万人次以上,年累计培训100万人次以上。积极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把广大农机手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实施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积极推进机耕道路、机修梯田、机具库棚、维修网点建设。逐步改善农业机械化试验场地、办公场地、交通工具、设备仪器、试验示范装备等服务手段,将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切实改善农业机械化生产基础条件。按照农机管理、推广、监理、培训、质量监督等体系建设的需求。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努力打造装备先进、设施齐全、保障有力、服务完备的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平台。

六)实施特色农机装备制造业振兴工程。鼓励和引导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兼并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满足我省农业机械化实际需求为首要目标,打破所有制界限、隶属关系界限、区域界限。优化产权结构。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重点培育一批特色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产品。遵循市场运行规则,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扶持发展区域性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农机制造产业集群。加强农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应用,逐步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全面提升农机产品质量和制造水平,为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三、健全和完善支撑体系

一)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逐步建立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协会、农机作业公司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发展力度。促进机械、技术、资本、土地等要素优化整合。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专业户为基础,农机中介服务组织为纽带,农机销售维修、信息服务和技术咨询等服务组织为支撑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主体多元、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行动,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运行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从2011年开始争取每年扶持发展200个农机合作社。鼓励发展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协会、农机作业经纪人(公司)等农机中介组织,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要加强农机作业、维修、销售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二)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着力改善农机推广条件。切实加强省、市、县农机推广机构能力建设,以农机推广装备建设、队伍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农机推广体系。进一步深化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改革,按照“强化公益性、放活经营性”要求,明确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机构,理顺管理体制,科学核定编制,落实工作措施。各级农机推广机构要创新发展理念和服务机制,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切实承担起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任务和责任。

三)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依法保障和促进农机安全监督工作。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装备建设和法制机制建设。全省各县市区基本配齐。建立省级农机安全应急指挥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提升农机安全监理能力。加快农机安全检测线和农机事故处理设备建设。完善农机安全预防和重特大事故应急机制。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活动,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扎实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夯实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基础,构建“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省范围有条件推行农业机械免费管理惠农政策。

四)加强农机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强化试验鉴定、质量投诉、质量调查、职业技能鉴定和维修管理等监管手段。规范农机销售、作业、维修服务行为,建立健全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着力构建和完善农业机械化质量评价监督管理工作体系。抓好农机销售、作业、维修三大市场监管。提高农机应用和保障水平。依法定期公布调整《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把好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质量准入关。加强农机质量投诉网络建设,健全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农机制造企业质量监督检查制度,组织开展产品质量抽检。建立农机、工商、质监部门联系机制,开展农机联合执法、打假护农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等坑农害农行为。

五)构建现代农机流通体系。优化市场布局。培育一批辐射面广、服务质量好的大型农机流通企业、品牌农机店和区域性农机市场,建立健全农机制造企业品牌营销网络与专业农机流通企业销售网络相结合的新型农机市场流通体系。制定全省农机流通市场建设规划。发展连锁经营。健全农机零配件供应网络,提高农机产品流通效率,方便农民购机。有选择地培育和扶持大型农机物流配送企业、配送中心,构建链接全省各地农机销售企业、门店、超市、维修点的物流配送供应链,开展快捷高效的售后服务。建立农机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依托重点生产企业、专业流通企业建立售后服务中心,提高服务能力。落实农机产品“三包”制度,明确产品售后维修责任,规范服务程序,提高维修能力和服务质量。

六)建立健全农机工业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机工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先进技术应用。找准创新着力点,着力提高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明确主攻方向,着力加大马铃薯种植和收获机械研制开发力度,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知名品牌;着力加大对全膜双垄沟播、垄作沟灌、免耕播种、秸秆还田等机械核心部件的研发力度,推出一批在北方旱作农业区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着力加大玉米生产种收机械的研发力度,切实满足我省不同区域、不同种植模式的机具需求;着力加大区域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生产机械研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农机工业市场竞争力。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组织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扩大补贴产品种类和范围,各级政府要加大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投入力度。支持农业机械化重大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农机新产品研发。要进一步加大省级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规模。重点扶持地方特色优势产品生产机械化发展。鼓励市县财政实施累加补贴,开展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农机作业补贴试点。

二)完善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办法。及时公布年度实施方案和补贴资金等,按照科学、公开、公平、高效的原则。合理确定补贴产品种类。提高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简化农机购置补贴审批程序,改进审批方式,缩短审批时间。完善经销商管理制度,由企业推荐经销商的基础上,严格经销商资格审查,将售后服务能力作为选择经销商的重要标准。严禁农机化事业单位通过成立公司等手段经销补贴产品。缩短补贴资金结算时限,增加结算频次,加快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加强监管,受理农民投诉,严肃查处倒卖补贴指标和补贴产品、套取补贴资金、借补贴之机乱涨价和乱收费等违规行为。保障农民选择权和议价权,允许农民对实行统一定额补贴的同一种类、同一档次产品在全省范围内跨县自主购机,允许农民在签订购机协议后调换机型。探索建立政策性农机保险制度,努力提高农业机械投保率,降低农机生产风险。

三)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满足合理信贷资金需求,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工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户的信贷扶持力度。扩大购机信贷规模。做好融资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务。积极推动农机抵押贷款业务,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简化贷款手续,为多元化融资提供便利。对符合产业政策和信贷原则的农机制造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农机流通设施建设,给予信贷支持。将中小农机制造企业纳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试点金融扶持政策范围,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四)切实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继续免征农机机耕营业税、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项目的企业所得税。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规定。继续对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进一步落实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政策。对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新型、大马力农机装备和产品。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属于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农机制造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按照现行规定对批发和零售的农机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

五)加大农机工业创新支持力度。构建起支持农机工业加快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把农机工业纳入省级产业化资金扶持范围。加强现代农机流通体系建设,把农机制造企业技术改造纳入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范畴。加快制定省农机工业扶持政策和振兴规划。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设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农机流通纳入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规划。支持农机销售市场、配送中心电子统一结算、信息采集系统和区域售后维修服务中心等农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五、加强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