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开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露天开采安全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露天开采安全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矿山安全;管理措施;开采制度

矿山的类型主要有煤矿、金属矿、非金属矿、建材矿和化学矿等,矿山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采矿车间,或者是称之为矿井、坑口和露天采场等,还包括一些辅助车间。矿山开采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之分。露天开采针对的是与地表靠近以及埋藏很浅的部分,较深的部分则采用地下开采。要想保证矿山能够正常开采运营最关键的就是要搞好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要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总方针坚持到底,将安全管理工作视为最为重要的事情来做。对于一些安全隐患要进一步加强排查和整改的力度,将各项矿山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将安全管理责任重点落实到各环节的施工中来,本文着重介绍露天矿山。

1 严格遵守开采制度,强化现场安全管理

露天矿山开采用到的是深孔爆破技术,坚持“采剥并举、剥离先行”[1]。开采按照分台阶的方式来进行,根据开采方案,自上而下的进行。如今考虑到目前我国这方面的现状,确实加强安全现场管理是很有必要的。现场管理是矿山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进入开采工作区的现场工作人员一定要将安全防护措施做好。进入采区的工作人员禁入危险区,诸如悬空和危石作业等。要于坡地将相关标示标清楚,严禁任何人停留于此。与此同时,为免坡面出现落石,在进行爆破作业或装运作业的时候,应该配备专人来监护开采现场。坚决杜绝“掏底开采,一面坡”开采形式。

2 规范爆炸物品管理,完善安全管理设施

将《民用爆炸物品领用、退库管理制度》、《爆破安全规程》[2]等制度规定严格、认真落实。对于爆破器材丢失、爆破作业等可能发生的事故要进行专项治理。对于领取、存储和清退爆炸物品的相关程序都要坚持严格的检查和登记。库房不允许一人单独进入,必须双人双锁。库房实物数量和账单、票据等台账信息都要保持一致。爆破作业人员应持有专业培训合格的爆破员证才能作业。小型的露天矿开采爆破则可以外包专业民爆队进行填药爆破,矿山应有专人监督、监护爆破作业。

3 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

为尽可能排除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隐患,应该将整改工作和考核工作认真贯彻下来,就需要进行安全矿长和专职安全员的设立。在健全组织形式的同时,不断完善制度,同时对于安全责任隐患排查要逐层签订责任书,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对于牵涉到安全生产的每一项工作都要落实好。对于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要进行及时查处,加强指导监督,将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检查出来,从而做好及时的预防。针对事故发生单位和个人,应坚持“四不放过”,针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应由主管领导严格监督落实整改措施,还要将经验教训的总结工作做好。

4 认真落实安全制度,强化车间内部管理

对于矿山车间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将正确的安全理念树立起来,积极融入安全管理。在生产过程中,促使车间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加强。第一,坚持三级安全责任制,个人要对班组负责,班组要对车间负责,车间又要要对个人负责。与《矿山车间安全管理制度》结合将三级安全责任制和联保制度落实下来。第二,对车间设备管理台账进行不断修订,规范管理;第三,针对矿点安全加强跟踪管理;第四,针对安全制度要进一步深入落实,针对车间和班组的职工,还需要持续的加强和改进其安全培训工作和教育工作,从而促使将正确的安全意识真正树立起来,安全防范水平也不断增强;第五,安全工作的责任应当落实到人;第六,车间班组的核算工作中也要涵盖安全管理内容,并积极开展车间、班组安全活动,做好安全防范教育工作。

5 强化员工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将有关安全的培训工作做好,这样员工安全意识才能进一步加强,对于提升队伍整体素质而言,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对于员工培训工作,管理层务必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坚持“管理、装备和培训”并重的原则[3]。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加强安全培训,将这项内容归入工作计划。以计划安排为依据,在“送进来”的同时坚持“走出去”,两条腿同时走路。对于新员工更要进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上岗人员无上岗证坚决不准上岗。对于相关的作业规程,矿山要科学制定,并积极采取严密的安全措施,而新员工对此务必要加强学习,培训部门也要加强考试检查力度,对于考试没有及格的新员工一定要重新学习,等到真正合格了才可以正式上岗。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安全管理工作需要长期重视,一定要坚持齐抓共管,强化认识,要层层落实好安全责任制,进行持续性的安全管理,严格操作,坚决将人员、设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杜绝掉。将一个安全、和谐和健康的工作氛围营造出来,打好基础,促进矿山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秀志,赵艳艳,隋阳等.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

篇2

关键词:采矿工程;采矿技术;施工安全

目前,我国的采矿工程表现为与开采技术的落后、施工安全管理松懈,造成了矿产资源开采效率受限以及开采过程中危险事故频发。因此,全面认识矿井环境的风险和复杂性以及采矿技术的特征和应用,深刻剖析采矿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采矿技术和管理手段,旨在能够在理论层面上促进采矿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1采矿技术特征

1.1矿井环境的复杂性与采矿技术的针对性

中国地大物博,同时具有悠久的矿产开采历史,这意味我国矿产分布广泛且分布地具有多样的地质地貌特征,而悠久的开采历史也发展出了丰富多样的采矿技术类型,因此,不同地区矿产的埋藏状况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也就意味着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即根据矿产产区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采矿技术。

1.2矿井环境的危险性与采矿技术的复杂性

在矿井中随时可能面临瓦斯爆炸、水灾、火灾等突发状况,同时不同地区还存在着不同的地质地貌条件,即在进行矿井开采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风险,因此,针对不同的潜在的危险因素,需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因此,直接或者间接的推动了采矿工艺的复杂化。如果采矿技术选择不当或者采矿技术应用不达标的话都可能会导致采矿发生事故。

1.3科技和效益推动下的采矿技术的更新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采矿技术也不断的更新,诸如数字化、自动化等技术手段已经逐步应用于矿产的生产与管理。采矿技术的更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而且也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了施工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2当前我国的采矿技术应用状况

2.1露天采矿技术

在我国,露天采矿技术表现为使用频繁、安全技术较高两个特点。该技术有效地实现了对开采矿体的分离,将上层的覆盖物进行转移,进而构建出露天的采矿场所。露天开采技术可以利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施工挖掘,从而开采建矿的速度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比如说由于某地铁矿矿山多且规模较小,此时,地下开采的方法不适宜这种情况,应通过露天开采减少铁矿挖掘的损失量,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但该技术仅适用于矿产埋藏较浅的地区。

2.2填充开采技术

填充开采技术是填充采矿过程中所出现的采空区的一种传统的开采技术。我国地形地质多样、地质构造复杂,使得其他技术应用中受到了限制,而填充开采技术较为有效的处理这些情况。比如某地山体矿脉急倾斜极薄,应采取削壁填充开采技术,可以有效地缓解开采作业面的承受压力,减少地表沉陷或者是地面变形的问题,有效控制围岩出现崩落。该种开采技术适用于矿洞支撑物不稳固的矿层、地表需要保护的矿区、拥有贵金属的矿区以及各种条件复杂的矿区。

2.3缓倾斜层开采技术

缓倾斜矿层在数量方面也占据着我国开采矿层的较大比例,且与其他的矿层相比在开采方面具有一定难度。依据厚度,缓倾斜矿层的开采可以分成薄层开采和厚层开采。就薄层开采而言,采用体积小但功率大的刨矿机,避免了压坏损伤,提升了开采的效率和安全系数。就厚层开采而言,采用一次性开采技术,避免了顶层梁柱接缝处开裂、梁杆变形和滑倒,保证矿层支架结构的稳固。

3采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分析及措施

3.1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规划

采矿的安全预防是采矿工程的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就单次的采矿工程而言,施工前应详细了解矿区和矿层的地质地貌特征等信息,并以这些信息为依据制定安全生产计划,包括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办法,以保障采矿工程能够顺利地进行。

3.2科学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就单次采矿工程而言,应预先建立全面的安全设施,定期更新和维护防护栏、支架等安全设施,避免因安全设施不完善而造成事故。同时,应对采矿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包括制定完善的管理安全条例。通过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进行管理,从而降低开采过程中的事故发生概率。

3.3有效的安全管理监督措施

采矿工程是具有一定风险性的施工行业,而人为的安全措施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事故的多发。因此,在采矿工程中,必须要严格的监督与检查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开采设备、工作人员着装、信息监控中心、环境条件等内容。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应立即责令整改、追究相应的责任。同时,建立员工安全考核制度,增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篇3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X752 [关键词]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305-01

安全是生产的永恒主题,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煤矿作为事故频发的一个行业,安全在生产中的作用尤为明显。如何保证安全管理到位,如何完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并成功落实,如何将安全工作的重点落实到位,将安全生产的实施到位,使安全管理工作更进一步是当前急需我们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发现,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存在与落实相脱节的现象,使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定形同虚设。“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虽然早已家喻户晓,但实际上是喊得多、落实得少,叫得响、行动迟缓。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习惯性违章,规范和控制人的行为是安全工作的关键。只有加强监督力度,规范现场安全措施,加强违章现场处理,不断规范现场作业,执行标准化作业,将安全工作真正从事后分析转移到过程监督来,才能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才是扭转不安全局面的有效措施。同时加强对领导队伍技术上的提高和工人业务上的培训才是杜绝事故频发发生的根本。

一、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工作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

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安全管理工作要不断完善安全工作行为准则,检查制度和标准,只有正确的管理,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稀里糊涂的落实工作就会给煤矿安全留下隐患。所以业务和技术上的熟练是管理好安全的前提。在生产的同时要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责任制为基础,以落实标准化工作为原则,做到组织落实、措施落实、检查落实、考核落实、教育落实,使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措施规范化,作业行为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

安全管理,尤其是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必须通过制度、措施、规范落实到实处,形成行业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模式,针对行业特色和企业特色进行管理,将国家安全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到日常的安全管理中,才能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三、安全培训教育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可靠保证。

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可靠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应以人为本,围绕人的行为,规范各项管理措施,将工作的中心下移,放在生产一线的班组,开展从管理层到执行层多层次管理,才能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中处罚不是主要目的,只有受到教育才能防止事故的不断发生,才是安全管理的最理想效果,不能以罚代管,要教育为先。

安全生产中的每一项工作,人都是第一要素,而且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最不可预见的,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提高人员素质。结合生产需要,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增强安全意识,提高人员素质,增强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结合各阶段安全生产管理的不同特点,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大大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四、安全生产工作重在监督管理到位

安全工作重在监督管理到位,这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要根据生产的需求,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及时纠正和查处违章,实现安全监督由事后监督向事前、过程监督的转变,实现安全目标。

安全监督管理,应突出强调敢抓、敢管、敢考核。我们要十分注重“以人为本,重在教育和预防”的原则,注意表彰安全工作中的优秀事迹,总结和推广安全管理中的有效方法,积极探索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激发班组和职工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五、加强行业监管力度,提高执法人员专业素质

我国煤炭行业采用地区及行业管理模式,一般由煤矿安全监察局进行行业管理,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进行地区管理,但由于我国煤炭监管机构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在监管过程中出现监管力度不够,执法不严,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情况时有发生。且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所以进一步提高行业监管力度,提高执法人员专业素质已成为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规范煤炭行业管理,通过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煤炭行业管理标准,让执法人员在监管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并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配备充足专业人员进行执法,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素质突出的后备力量,让煤炭行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六、清晰划分井工煤矿与露天煤矿行业标准

由于我国煤炭行业发展较晚,露天煤矿较发达国家要少很多,但是露天煤矿对比井工煤矿有以下优缺点:优点⑴矿山生产能力大⑵劳动生产率高⑶成本较低⑷安全程度高,劳动条件好⑸建设速度较快⑹耗材消耗少,特别是采用汽车运输时。缺点:⑴露天开采深度要受到剥采比的限制⑵占地面积大,且对环境有深远的影响⑶气候的影响使露天煤矿生产具有季节性,降低了生产效率。⑷需引进大型设备,投资较大。

针对现行的科技发展情况及市场来看,大力发展露天煤矿并取缔部分小型煤矿是我国今后的主要发展策略,但在我国现行的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中,对露天煤矿和井工煤矿管理大部分采用统一管理模式。多是采用针对井工煤矿的管理模式套用对露天煤矿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对露天煤矿存在的许多不必考量的内容,因为露天煤矿在开采形式上与露天金属矿山存在相似之处,但又与露天金属矿山的危险源有许多不同之处,所以针对露天煤矿的专业管理在我国尚处于一定的过度阶段,需要不断完善露天煤矿管理标准,严格露天煤矿环境治理及土地复垦管理。

由于我国井工煤矿数量众多,规模不一,危险性大,且多为早期开发,所以对于井工煤矿的安全管理,仍是我国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不断完善井工煤矿管理标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关闭小煤窑,提高准入条件,整合矿产资源等各种举措都是我国针对井工煤矿提出的各项制度,只有不断深入开展各项制度,才能在根本上保证井工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始终处于一个比较良好的水平,才能保证井工煤矿不在成为群众心中的“小煤窑”。

七、健全规范管理制度,明确职能划分及工作要求

篇4

[关键词]大中型露天钼矿;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产生原因;风险预控

中图分类号:X9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161-02

1.引言

随工业的发展有色金属钼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各大钼矿先后投入生产,钼的产量到达顶峰,露天开采作为钼矿主要的生产形式,发生在露天钼矿的各类事故普遍增多。

危险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和管理缺陷等4个方面。

2.露天钼矿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根据事故类别的划分方法,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结合非煤露天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和专业划分习惯,大中型露天钼矿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

2.1 坍塌

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在露天钼矿主要表现为边坡失稳和破坏和采空区塌落。由于钼矿矿岩硬度较高,边坡稳定性较好,坍塌事故中采空区塌落事故最为严重。

坍塌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有:①采空区顶板厚度不够或受外部压力;②边坡角不合理;③地质因素;④岩体中的水流;⑤爆破震动;⑥人为因素;⑦风化作用;⑧地震;⑨强降雨等。

坍塌是露天矿山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发生事故的后果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设备、设施损坏,特别是采空区塌落事故,一旦发生对生产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2.2 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事故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或设备造成人身伤亡设备损坏的事故。

造成物体打击的主要原因有:①未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剥离工作;②台阶高度与铲装设备不匹配,台阶过高;③浮石、伞檐不及时清理或处理伞檐、浮石时不按操作规程作业,发生撬小落大等现象;④工作场所狭小(如掏槽作业,铲装设备作业间距不够),铲装设备未与边坡预留缓冲沟,缺乏躲避空间;⑤上下同时作业或运输道路上部进行铲装作业;⑥没有排险工具、排险工具有缺陷或排险方案有误等;⑦工作时精力不集中,对出现的险情不能及时做出反应;⑧安全帽等劳保用品穿戴不规范、不齐全;⑨缺少完善的滚石防护措施、设施;⑩传递工具物件方法不当。

可能发生物体打击事故的场所:铲装作业面、穿孔作业平台、装药爆破作业平台、装运场地、临近边坡运输道路、破碎场所等。

2.3 车辆伤害

车辆伤害事故指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坠落、挤压伤亡事故。

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有:①违章驾车:如酒后驾车、疲劳驾车、非驾驶员驾车、超速行驶、争道抢行、违章超车和超载等;②疏忽大意:如情绪急躁、精神分散、心理烦乱、身体不适等;③车况不好:如安全装置不齐全、工作装置工作不可靠、安全防护装置工作不可靠、车辆维护修理不及时、带“病”行驶等;④道路环境:如道路条件差、视线不良、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行驶等;⑤管理因素:如车辆安全行驶制度不落实、管理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不健全、车辆维修不及时、交通信号、标志、设施缺陷等。

2.4 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造成高处坠落的主要原因有:①作业人员违规沿台阶边缘、碎矿站卸料口边缘等高处边缘行走;②在高大设备上部检修时未按要求使用安全带、设置防护网;③工作责任心不强,主观判断失误;④使用安全保护装置不完善或缺乏的设备、设施进行作业;⑤作业人员疏忽大意,疲劳作业;⑥高处作业无专人负责指挥,安全管理不到位;⑦作业场所狭小,不符合安全要求。

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场所:剥离作业面、穿孔作业面、作业平台、采场边坡、破碎平台、排渣场排土作业区等作业面。

2.5 爆破

爆破伤害是指爆破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露天钼矿剥岩、采矿都需要进行爆破作业,并且目前露天钼矿爆破频率较高,因此,爆破事故在矿山伤亡事故中占有较大比例。

爆破伤害事故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爆破飞石伤人事故;②盲炮处理不当造成的事故,爆破中发生盲炮如未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潜在危险极大,往往因误触盲炮、打残眼或摩擦振动等引起盲炮爆炸,以致造成重大伤亡事故;③爆破时警戒不严、爆破警戒范围内的有无关人员未及时撤离造成的事故,特别是对于一些爆破条件不好的露天矿山,比如矿山附近有人员居住、存在其它厂矿、有重要道路经过等;④早爆、迟爆事故。

爆破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①爆破设计不合理,炸药量过大或充填不合理,导致飞石距离过大,损坏设备或造成人员伤害;②警戒不严、信号不明、安全距离不够,或违规在夜间、大雾天气等时段进行爆破作业,起爆前未对警戒范围内的人员设备进行彻底清理,有人员或设备在警戒范围之内;③爆破后没有达到规定时间,人员过早进入工作面;④操作方法失误或点火方法有误;⑤爆破器材质量有问题;⑥爆破人员未按照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程序学习、培训、考核,爆破作业人员无操作资格证;⑦避炮设施未按要求建造;⑧未爆炸的火工品混入矿、渣内;⑨其他违反《爆破安全规程》规定进行爆破作业。

可能发生放炮事故的场所:装药爆破的工作面,爆破警戒范围内,装药爆破影响范围内的装运场地、破碎场所,爆破器材加工场所等。

爆破伤害事故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人员严重伤害或死亡,或者对设备、设施等造成严重毁坏。

2.6 触电伤害

触电事故是指由于电流流经人体导致的生理伤害(包括雷击伤亡事故)。大中型露天钼矿多种机械设备(如电铲、钻机等)使用高压电,且矿山内部架设6KV,甚至更高电压的输电线路,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将会有较大伤亡,对此,露天钼矿的触电伤害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触电伤害产生的主要原因:①人员、设备未与高压线路、高压设备保证安全距离;②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在设计、安装上存在缺陷,或在运行中缺乏必要的检修维护;③没有设置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如保护接零、漏电保护、安全电压等),或安全措施失效;④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当,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④专业电工或机电设备操作人员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等;⑤非专业电工人员私自进行检修、接线等专业工作;⑥电气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漏洞;⑦在规定地点没有使用安全电压;⑧违章指挥等。

可能存在的触电场所有:输电线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电气设备、动力设备,手持电动设备、照明线路及照明器具等。触电伤害的后果是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事故。

2.7 矿山火灾

矿山火灾是指矿山企业内所发生的火灾。

火灾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①违规使用明火(包括明火烘烤设备、火柴点火、吸烟、电气焊、明火灯等);②违规使用取暖设备:如使用取暖设备不合格,全暖设备烘烤或附近存放易燃物;③油料(油、变压器油、液压设备用油、柴油设备用油、发电机所用汽油、维修设备用油等)保管、运输和使用不当;④电线、电动机、电瓶、电钻等电器设备绝缘损坏及性能不良产生的电弧、电火花、漏电、失爆、短路或超负荷运行引起火灾;⑤保险丝(片)选用不当,使用铜丝、铝线代替保险丝;⑥炸药在运输、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所引起;⑦机械作用(包括摩擦、震动冲击等)所引起。

矿山火灾可能发生在各种铲装及辅助设备、值班室、机修车间、综合材料库、变压器、食堂、职工宿舍等。

火灾事故的主要后果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8 火药爆炸

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雷管及其相关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火药爆炸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①运输设备有缺陷;②爆破器材临时存放室不符合安全要求(如未设置避雷防爆装置,消防设施不规范等);③雷管、炸药在运输与临时储存时与火花接触,炸药受摩擦、冲击等;④运输与储存时未严格的管理制度;⑤运输、临时存放、加工过程中不了解爆破器材性能、违反操作规程;⑥爆破器材看管不严丢失、被盗。

可能发生火药爆炸事故的场所:炸药库及其附近;爆破材料的矿内运输、临时存放处(如炸药混装车);运送炸药的器具其它设备;爆破器材加工场所等。

火药爆炸事故造成的后果是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2.9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事故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①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指挥人员违章指挥;②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防护装置失效等;③意外因素影响:如在检修和正常工作时,机器突然被别人随意启动,导致事故发生;④安全管理上存在不足;⑤场地及运输道路缺陷;⑥在不安全的机械上停留、休息,导致事故发生等。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的场所:剥离过程、穿孔过程、排水过程、设备维护保养、检修及检修场所、破碎过程、运输过程等。

机械伤害的主要后果是造成人员伤亡,其次是对物件的损坏。

2.10 容器爆炸

压力容器爆炸是指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物理性爆炸)以及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产生的化学爆炸。

容器爆炸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①压力容器受到机械损伤;②压力容器遇到突然撞击或遇到高温,此外还有运输车辆爆胎引起的事故;③风包等压力容安全阀堵塞或失灵,压力表损坏指示错误;④未制订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人员违章操作;⑤管理不善或操作人员不具备特种作业资格进行操作。容器爆炸的后果是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2.11 淹溺

淹溺,指因大量水经门、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

淹溺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①集水坑安全管理不到位;②人员违规在集水坑游泳、洗澡;③排水设施设计不合理;④防汛管理不到位。

淹溺事故产生的主要区域:①集水坑,内部职工及外部人员(特别是临近村庄儿童)进入集水坑游泳、洗澡;②降雨过后的积水坑,不能及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及隔离设施,不熟悉情况的人员、车辆误入;③露天矿山最下部台阶,强降雨后凹陷型露天矿山极易造成淹坑,防汛管理不到易造成下部台阶淹没,造成人员伤害、设备损坏。

2.12 中毒和窒息

(1)中毒,露天钼矿周边一般森林茂密,植物繁多,员工不加注意盲目食用野果、野菜也会导致中毒事故发生。

(2)窒息,各大露天钼矿普遍存在采空区,人员进入采空区测量或其他人员进入采空区盗矿等进入采空区的行为,造成人员窒息的事故。另外,各大露天钼矿普遍有油罐、水罐等密闭容器,清洗、检修油罐(水罐)措施不当造成人员窒息。

2.13 其它伤害

(1)雨天、冰冻天作业、行走区域潮湿等可能引起人员滑倒、摔伤、扭伤等。

(2)咬伤,露天钼矿一般建在深山之中,野生动物较多,作业范围大,有时员工会单独开展工作或休息,如缺乏自我保护,可能会被动物以及有毒昆虫咬伤。

(3)中毒,露天钼矿周边一般森林茂密,植物繁多,员工不加注意盲目食用野果、野菜也会导致中毒事故发生。

(4)高温低温。露天矿山有天气影响较大,夏季炎热,且暴露在炎阳下作业,极易中暑;冬季寒冷,且多数露天钼矿在高寒区域,极易发生冻伤。

2.14 职业危害因素

(1)粉尘。粉尘危害是露天矿山最大职业病危害。粉尘是在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细粒状矿物或岩石粉尘。矿岩装卸、穿孔、爆破、特别是车辆运输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

粉尘相对集中于以下作业环节:车辆运输过程、装卸、穿孔作业过程、爆破作业过程。粉尘存在的主要场所:运输道路、采掘工作面、转载点、装载及卸载点。

作业人员长期吸人大量的粉尘后,可得尘肺病,严重者可使肺部失去功能导致死亡。

(2)噪声与振动。噪声指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矿山噪声具有强度大、声级高、噪声源多、于扰时间长以及连续噪声多等特点。噪声与振动主要来源于各种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震动、摩擦、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动力噪声和由风管排气、漏气而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

产生噪声与振动的设备和场所:机械破碎设备(锤机);空压机;水泵房;穿孔设备和穿孔工作面;铲装设备;爆破施工。

3.结语

根据本人在大中型露天钼矿多年安全管理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大中型露天钼矿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可能存在的区域。以便露天钼矿系统地辨识危险源、查找事故隐患,提前防范事故的发生,做到风险预控,降低事故率、减少损失,以到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目的。

参考文献

[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评价(第3版)[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采矿手册》编辑委员会.采矿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