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结对帮扶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3 13:44: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人结对帮扶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个人结对帮扶总结

篇1

今年自3月份被选派为晒经乡朱山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长以来,我紧紧围绕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神,按照驻村工作要求,尽心尽责做好每项帮扶工作,目前朱山村扶贫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工作队驻村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是当好扶贫政策的“宣传员”。驻村工作以来,利用乡村两级集中学习时间和闲暇业余时间,精学细学省、市、县、乡四级精准扶贫相关文件,了解吃透惠民政策后,针对建档立卡户知识欠缺、思想落后,技术缺乏的实际,走访入户,以拉家常,闲聊的方式,在庭堂之上,在巷道之内,在田间地头,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向他们传达了帮扶政策,惠农政策,重点宣传了贫困人口脱贫的6项指标,即2019脱贫人均纯收入达3800元以上,贫困人口不为吃饭发愁,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要注重营养的搭配。不为四季的穿衣发愁,确保适季换洗,还是整洁干净,满足日常需求。有安全饮水,我村目前已供水到户,村广场还设有集中供水点,如发生供水故障,集中供水点就会启用。(集中供水点的选址及建设工作队全程参与),住户安全有保障,我村是2014年异地搬迁项目,到今年,已全部达到入住条件并已入住(工作队帮助10户入住有困难的群众从思想上动员,行动上帮其打扫庭院,搬入住家具),义务教育有保障,我村适龄儿童全部上学,三名出现的厌学学生通过学校,村级子及工作队的多次家访,全部劝返,已完成义务阶段教育。基本医疗有保障,本村85户386人已全部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队和村社干部利用饭后的时间,进户宣讲基本医疗保险及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让群从了解和认识到国家政策的好处,2019年已完成收缴任务。

二是当好村情民意的“信息员”和农民群众的“服务员”。工作队坚持对我村的26户建档立卡户每月至少走访一次。未脱贫户走访的更多,主要掌握思想动态,了解家庭困难,知悉所想所盼,调处矛盾纠纷,收集村情民意,及时向上级反映解决。如我村村民朱鹏波家厢房后背墙潮湿是因绿化带影响一事,向乡党委书记进行了反映,并同意开年铲除硬化。两户村民因相邻权而引起的纠纷,分别到两家说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了化解。还有对个别群众认为自己应得到的钱而未得到,心中忿忿不平,进行了情绪疏导。对因供水管道原因而断水的四户群众,就断水情况及时和村社班子和包村干部进行分析,及时施工,耗时五天,查明原因,恢复供水。等等。督促帮扶责任人每月走访2次帮扶对象户,平时加强电话沟通,及时了解家庭情况和出现的困难,给予帮助。积极开展扫黑除恶摸排及政策宣传工作,了解本村党员的思想动态,配合政策,开展了党员中信教,搞封建迷信的摸排工作。

三是当好脱贫攻坚的“战斗员”。在拆危冶乱工作中,工作队和包村干部、村社干部多次去朱山村旧址和三社黄阳山,对危旧房屋进行了标识,界定,和房主进行交流,谈心,宣讲政策,了解家庭困难,打消顾虑,配合拆除。共拆除危旧房屋20户85间。对拆除后的土地进行了平整复垦。组织村保洁人员及公益性岗位人员,每天对朱山村巷道,责任路段,广场及周边进行垃圾清理,河道垃圾定期进行清理,监督村民自觉维护村落环境卫生,目前已形成常态化。夏季,因我县周边区县出现草地贪夜蛾灾情,及时向农作物种植户通报了情况,并定时到田间地头查看是否受灾。受汛期的影响,朱山村河段的水位随时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向上级报告。我朱山村旧址有三处滑坡预警点,和包村干部及村社干部轮流值班值守,及时查看灾情,随时准备疏散滞留于滑坡点的群众,并进行了滑坡预警应急演练6次以上。

和乡村两级干部入户进行了贫困人口退出验收人均纯收入核查验收工作,通过和农户谈生活,拉家常,确定贫困人口的准确收入情况,据实填写了收入计算表,并由贫困户进行了确认签字,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

督促完成了村卫生室的用房建设,于10月份投入使用并按四室分离的原则规范化运营。

按文件要求,和包村干部及村社干部全面排查,民主评议的基础上,产生了本村的“边缘户”和“监测户”。

在11月份开展的脱贫攻坚质量提升集中行动中,朱山村在包村领导的统一安排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对本村脱贫攻坚工作再进行了“回头看”,查漏补缺,严格对本村拆危治乱工作进行了研判,及时督促派驻单位帮扶责任人到岗开展工作,并分配了任务,责任到人,深入整治工作一线,亲自指挥,监督。在确定的时间内完成了部分破旧房屋及残垣断壁的拆除,维修,治理。一个月里,派驻单位先后派出44人次参与本次集中行动。

派驻单位开展了慰问老党、贫困户“送温暖”活动。由局长谢书博带队的16人慰问组,慰问了4户群众,送去了价值共800元的物资。

和包村干部一起,入户调查,实地查看,完善落实“一户一策”脱贫计划,认真填写“扶贫手册”,整理软件资料。入户对贫困户进行了脱贫政策宣讲,结合“明白卡”着重向贫困户讲解,因何致贫?享受了哪些惠农政策?是否带贫?带贫合作社是哪个?本年度分红多少?是否低保户?是几类低保?是否有公益性岗位?大病报销情况也要能说清。学生是否享受补贴?医保交了几人?养老保险交了几人?等等。

四是当好资金项目的“监督员”和乡村治理的“指导员”。及时督促落实村务分开制度,尤其是关系了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情,如低保的调整,本年度项目库建设情况,公益性岗位的聘用情况,临时性救助的发放情况,村级经费的使用情况等,积极了解民裕公司的配股分红情况。督促本村合作社(西和县鑫荣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营,监督其给带贫农户进行保底分红,多次到合作社进行实地查看肉牛及中蜂的养殖情况。积极到养殖业发展好的村参观,借鉴经验,熟悉产供销流程,及时向本村产业发展提供信息。多次到本村残疾人家庭朱二娃、朱西成、马蚕儿、朱欢军等特殊困难家庭了解生活情况,并及时向包村干部及村社干部反映情况,商量困难解决对策。督促落实村支部书记遍访贫困户的工作制度。团结村社干部,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协助村委班子,完善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村“两委”班子能够全力支持驻村帮扶队的工作,并主动接受驻村帮扶工作队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本年度党群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建设已批,开年在原址开工建设,临时的办公用房已经租用就绪。

篇2

【导语】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7年精准扶贫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供您查阅。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根据县委、县政府召开的精准扶贫“四法”暨建档立卡会议精神,我办事处立即召开党政联席会扩大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对我办事处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会议要求严格按照“5个时节点”和“9个步骤”的程序和方法扎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贯彻落实毕节市委、市政府推进“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把“六个到村到户”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主要抓手,切实做到“五个结合”、“四个具体”,形成“1+7”工作格局。即: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和深化试验区“三大主题”有机结合,和工业化、城镇化主战略、“三化”兴“三农”有机结合,和提升农村人口素质与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机结合,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两个硬化”工程、通村水泥路(油路)建设有机结合;做到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形成一个总体方案加六个子方案和一个具体任务分解方案的“1+7”工作格局,创新扶贫方式,改进工作方法。

通过全面实施和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六个到村到户”,确保我办事处2014年1350人贫困人口,已经脱贫585人。

1、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我办事处及时组织召开会议,安排办事处、村干部进村入户,认真对贫困户进行摸底排查,通过民主评议并预以公示,审核确定出我办事处贫困人口1350人,454户。结合县扶贫办分解到我办事处2014年减贫人口任务。我办事处结对帮扶的人员有:副县级干部1名,正科级干部8人,副科级干部9人,一般干部119人,这些人分别是县人大、城管局、房管局、农发行、红旗办事处的干部。这批人分别按“54321”分配到石关村、路塘村、庆云村、蔬菜村对贫困农户进行结对帮扶。到扶贫对象家中了解情况,并填写好“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信息采集表,在帮贫困农户规划,在生产上作技术指导。实现我办事处“一户一帮扶责任人”,做到“干部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对子结成后,工作队和责任人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贫困原因,逐村逐户理清思路、制定规划、细化措施,重点为帮扶对象找准产业发展路子,改善基础设施。建立精准扶贫帮扶部门和干部考核办法,落实帮扶责任,明确工作时限,实现结对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2、产业扶持到户

针对我办事处贫困户实际,着眼市场可持续发展,注重以“特”制胜,路塘村建设250万的天麻种繁基地、石关村马铃薯种植500亩;石关村辣椒育苗种植500亩,都已经落到实处,种植完成,农户得实惠,曾收入。

3、教育培训到村到户

大力实施教育“9+3”计划,加大对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入学,办事处、村干部加大对贫困农户适学儿童排查加力度,确保每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人,推进“雨露计划.雨露直通车行动”(到深圳学习的3人,各种职业学校补助已上报的7人,上二本线领取补助的1人);目前正在进行“圆梦行动”摸底,资助贫困家庭“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杜绝贫困家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现象。以适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劳务输出和就业创业等主要内容,现场操作实训,大力开展技能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每户贫困户至少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能。

4、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

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美化环境。根据县生态办安排,我办事处按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户,改造资金17.58万元,已经改造结束。

5、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

主要针对搬迁进来176户移民进行后期扶持,扶持资金3.4515万元和生产技术上的指导。

6、基础设施到村到户

根据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情况,我办事处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基础设施:两个硬化5.504公里4万元,一事一议通村水泥路3公里58万元。背街小巷硬化道路12500平方米,总投资188.9万元。

篇3

为提高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提升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市局决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结对子"活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思想政治工作"结对子"对象

1、当年军转干部、新招录民警;

2、先进典型、模范民警;

3、表现突出、可塑性强的年轻民警;

4、业务能力强、表现突出的专业技术民警;

5、年龄较大、体弱多病的民警;

6、家庭困难、生活负担比较重的民警;

7、心态不稳定、工作劲头不足的民警;

8、自我要求不够严,"社交圈"相对复杂,有违纪违规苗头的民警;

9、受纪律处分的民警;

10、其他需要关心关注的民警。

二、"结对子"办法

"结对子"采取"师带徒"、"好搭档"、"互助组"、"帮扶团"等形势。"结对子"意见由民警所在科、所、队、室提出,报上级政工部门审核,由各单位党委(总支)研究后确定。具体程序为:

1、各科、所、队、室根据本单位实际确定"结对子"对象,向上级政工部门报送《思想政治工作"结对子"登记表》(一式3份),提出"结对子"的建议意见;

2、各单位政工部门对所属单位呈报的 "结对子"意见进行审核把关,并提出包联领导班子成员建议意见,汇总后报单位领导审阅;

3、各单位召开党委(总支)会议,研究确定"结对子"对象和措施,明确包联领导班子成员;

4、各单位政工部门将《思想政治工作"结对子"登记表》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批后下发各科、所、队、室执行,并建立"结对子"档案。

三、工作措施

1、一人一档。各单位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结对子"档案,实行一人一档。档案内容包含《思想政治工作"结对子"登记表》、民警基本情况登记表、民警家庭情况登记表、"结对子"工作措施记录、谈心谈话记录、家访慰问记录、心理分析记录、工作成效记录等内容。

2、一人一策。针对"结对子"对象个人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结对措施,体现不同的工作侧重点。新招录民警和军转干部主要侧重公安业务能力提升;先进典型和表现突出民警主要侧重提升目标、提升能力、提升业绩;年龄偏大、体弱多病和家庭困难民警主要侧重关心关爱,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民警主要侧重跟踪管理、心理辅导、整改提高。

3、一周一谈。各科、所、队、室领导或"结对人"要坚持每周与"结对子"对象谈心谈话,了解工作、生活情况,帮助解决日常困难,缓解心理压力,鼓舞工作干劲。

4、一月一报。各科、所、队、室每月底要向上级政工部门以表格形式报告"结对子"工作情况、成效和下步措施。

5、一季一查。各单位政工部门每季度对"结对子"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落实相关措施。检查情况要做好记载。

6、一年一结。各单位政工部门每年度要对"结对子"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向市局政治部报送工作情况。对成效明显、成绩突出的人员要纳入年度表彰范围。对"结对子"成效不明显的,要调整工作措施。对需要解除"结对子"的,由各科、所、队、室报上级政工部门审批后解除。在总结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下年度思想政治工作"结对子"方案。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在于"抓两头、带中间".开展"结对子"活动是"抓两头"的具体措施。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项目抓落实,抓出成效。政工干部要切实履责,明确工作重点,要树立项目意识,增强计划性,努力打造精品案例。

篇4

为进一步加大扶贫扶优攻坚力度,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扶持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民福祉,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继续开展“一助一”扶贫扶优志愿服务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一助一”扶贫扶优志愿服务活动旨在进一步动员镇、村(居)、企事业单位干部带头,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扶优,重点帮助我镇优抚对象和贫困户,通过经济救助、生产扶持、技术支持、培训就业、危房改造、提供服务等有效途径,帮助帮扶对象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脱贫致富,先富帮富,不断提高全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我镇双拥优抚工作整体水平,为加快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二、帮扶对象

重点帮扶我镇在生产、生活中有困难的烈军属、革命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带病回镇的退伍军人、自主创业转业、退伍军人、参战退役人员、企业下岗志愿兵等优抚对象和贫困户、五保户、少数民族户、贫困学生等对象。

三、帮扶目标

镇、村(居)、企事业单位干部175名,共结对帮扶175人(户),其中优抚对象68人,五保户5人,贫困户95人,贫困学生5人,少数民族2人,通过共同努力,确保当年帮扶脱贫率达80%以上。

四、帮扶措施

1、、明确责任。镇、村(居)、企事业单位干部要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把帮扶工作列入职责范围,主动与帮扶对象签订“一助一”帮扶志愿服务活动协议书,明确帮扶责任、目标、措施。

2、落实措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户施策,力求帮扶形式灵活多样,帮扶措施扎实有效。一是实施经济救助,解决帮扶对象因病、因残、因丧失劳动力、无经济收入带来的生产生活入学等方面的困难。二是实施生产扶持,帮助帮扶对象落实脱贫致富项目,增加收入。三是进行技术支持,及时传播经济信息,帮助帮扶对象掌握适用技术,走科技致富之路。四是动员帮扶对象参加学历和劳动技能培训,解决就业门路。五是帮助帮扶对象解决危房改造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使帮扶对象住有所居、安居乐业。六是为帮扶对象提供服务,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等等。帮扶工作要深入实际,多办实事,注重实效,培植典型,推动全面。坚决杜绝被动应付、做表面文章等现象发生。

五、考核奖惩办法

镇党委政府将“一助一”扶贫扶优志愿服务活动列入镇、村(居)、事业单位干部考核评先的内容之一,定期组织交流工作情况。每半年组织有关部门对帮扶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通报情况,年终总结评比。镇党委政府对帮扶工作政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帮扶工作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的单位和个人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篇5

一、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现状

我国国内研究起步较晚。1998年3月,上海市文化局和甘肃省文化厅响应西部大开发号召,上海市10家图书馆与甘肃省10家图书馆开展了“手拉手、结对子”的帮扶活动;[1] 2010年12月,西安11所高校图书馆和省内11个县级图书馆组成结对帮扶活动,高校图书馆对县级图书馆提供物质支援和人力援助;2012年12月,长安大学图书馆响应省图学会和省高校图公会的号召,与眉县图书馆、蓝田县图书馆形成“结对帮扶”关系;[2] 2014年9月,陕西高校图书馆与县级图书馆结对帮扶工作总结经验交流会在三原县图书馆召开,会上,延安大学图书馆与吴起县图书馆,陕西理工图书馆与汉中市图书馆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

国外早在17世纪,就有许多大学图书馆十分重视对公共图书馆的帮扶。高校图书馆利用它们先进的设备资源,丰富的人力资源,及时准确的为公共图书馆提供专业服务。如:美国公立大学的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不需要出示任何证件,公民可以自由进出阅读;英国大学图书馆也采取向社会开放,大学图书馆里大约有10%的读者是市民;日本为了满足校外读者的需求,1990年就有95%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公民只要有个人身份证就可以办理借书证。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一些高校图书馆也不同程度的担负起公共图书馆的任务。

由以上可看出,国外起步比我们早,我们虽然在这方面有点成绩,但跟国外相比,差距很大。所以本文以宝鸡地区为例,再次对此做以探讨,以加大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结对帮扶的力度。

二、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结对帮扶实践的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不论从馆舍、设备、经费和人力资源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作为教学评估项目之一的高校图书馆,经费拨款剧增,高校图书馆的藏书量也在增大,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电子资源建设方面也在提升,不用说高校图书馆的平均发展水平远远超过了公共图书馆,而且差距越来越大,一方面差距在增大,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存在一定资源的闲置浪费情况。[3]鉴于这种现状,高校图书馆在搞好教学科研的同时,尚有余力承担帮扶公共图书馆的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图书馆这种闲置资源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加强两馆的经济交流合作,利用双方的优势互补,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帮扶支持,以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繁荣发展。

三、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结对帮扶的途径

1、高校图书馆要向社会提供服务

高校图书馆在保证好自己服务对象的前提下向社会公众开放,接纳社会读者,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直接参加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去。也就是说,高校图书馆在为本校师生服务之外,适当为社区服务,承担公共图书馆的职能,这也是高校图书馆功能的延伸。早在17世纪,国外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向社会开放服务,我们必须认识到国内外的差距,我们有必要探索一条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之路。首先,改革管理体制。高校图书馆要由封闭转为开放,加强与公共图书馆的交流合作和业务往来;其次,树立正确观念。要把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看做一个整体,要有一个大图书馆的概念,而不是高校专享的场所,向社会开放,要将大量闲置馆藏资源服务到公共图书馆中去;再之,制定相关政策。制定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的程序、借阅证办理的流程、馆际文献传递路径;最后,提高馆员素质。公共图书馆需要优秀的馆员,所以高校图书馆应为公共图书馆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尽快适应社会化要求。

2、实现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差距比较大,在这两个系统之间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以减轻公共图书馆的负担,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帮扶公共图书馆实现跨越式发展。[4]首先,建立资源共建共享协调机构。双方建立一个协调机构,统一领导和指挥协调,负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方案和计划落实;其次,构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为公共图书馆搭建统一的网络服务平台,使公共图书馆随时随地检索到他们需要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读者的需求;最后,建立特色数据库。建立具有本馆特色和本地特色的知识服务网站。特色文献资源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资源,地方文献对研究当地人文、历史具有重要的作用。

3、高校图书馆为公共图书馆提供学术支持和学术指导

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工作严重滞后,高校图书馆开有专业课程,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利用这些学术资源加大对公共图书馆学术支持和学术指导,一方面鼓励研究人员积极申报项目,另一方面共同申报项目,共同开展研究工作,以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科研能力。

4、高校图书馆为公共图书馆提供人才支持

公共图书馆条件差、人才缺乏、队伍整体素质低下,难以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己较强学术资源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继续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高校图书馆要成立培训小组,统一管理对公共图书馆继续教育工作,要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远程教育和面授教育相结合,多形式、多角度、多方位对公共图书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努力提升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为公共事业图书馆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助。[5]

篇6

( 曾 伟)

2018年6月末,我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自愿报名参加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按照组织安排挂职担任雷波县松树乡禁毒专职副书记。一年来,我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完成了从一名检察官到扶贫干部的跨界转变。

现将脱贫攻坚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开展禁毒防艾工作

我牢记使命职责,始终把禁毒宣传预防和涉毒人员管控作为工作重点。一是广泛开展“雷波县千村万户禁毒大宣传”活动。利用各村党建月会和农民夜校宣讲、入户走访、在各村张贴禁毒宣传栏、组织吸毒人员和家属到雷波县戒毒所参加禁毒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禁毒宣传。二是印制彝汉双语的《禁毒承诺书》2000余份,张贴到全乡每一家农户家中,教会每一个家庭成员用彝话念诵承诺的9项禁毒内容。三是深入开展禁种铲毒工作。联合派出所公安干警对全乡偏僻山坳和重要节点进行了6次毒源、罂粟和大麻种植排查。四是通过对吸毒人员实地走访了解最新动态、现场尿液检测、视频谈话、手机签到等措施加强管控。五是组织全乡220余名党员及公职人员,开展了拉网式尿液检验。还将尿检人员范围扩大到村小村幼教师、村医、村小三职干部和小组长,在全乡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禁毒宣传。六是真诚对待吸毒人员,化解其排斥管理的心理。帮助1名涉毒人员解决误工问题,帮助1名吸毒人员解决就医难问题,联系成都华西医院的一级专家,并护送其到成都就医。

今年以来,禁毒索玛花软件管理系统各项指标进一步提升,全乡管控率稳步提高,各类戒毒档案逐步完善规范。2018年10月,我乡的西苏角村被雷波县禁毒委评为禁毒工作“五无”先进村。

全乡现有艾滋病人全部实行管控到位。协助处理一起帮扶工作队队员涉嫌被艾滋病人感染事件。

二、积极开展扫黑除恶和综治工作

充分发挥法律人的优势,利用各种会议和入户走访,适时进行扫黑除恶和法律宣传,排查涉黑涉恶案件线索2件。辖区内的黑恶势力得到有效遏制,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有效净化。

在松树乡举办“德古”调解员法律知识培训会,担任主讲人,探索彝族民间德古调解与官方调解相结合的有效衔接方式。参与调解了猴儿沟村村民因放羊引发落石砸坏汽车纠纷事件、哈洛窝村巫尔大门家庭矛盾纠纷事件,有效化解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全乡未发生非法上访和聚众闹事事件,保证了平安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三、认真做好联村工作和结对帮扶工作

我与负责联系(包村)的姑妈甲谷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白天入户调查,晚上开会探讨致富办法。该村种植业方面已经栽种“青翠李”品牌李子树3000株,栽种“六月熟”品牌桃子树1000株。养殖业方面姑妈甲谷村已经建好一个养鸡场,2200只小鸡苗已经入场开始饲养,预计2019年10月彝族年期间就可以上市。

我还承担了结对帮扶5户建卡贫困户。每月保持走访帮扶的贫困户2次以上,做到户户人头清楚,感情融合。给他们宣讲方针政策,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分析贫困原因,落实帮扶措施。为贫困户阿伙石巫家争取到特殊困难救济金500元,带领村义务服务队帮助其进行住房环境卫生整治和风貌改造。帮助贫困户洛根惹打找到一份务工工作。联系都江堰友爱学校为5户贫困户的13个孩子每人捐赠了一套校服。

篇7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局《关于在教育体育系统开展“三问三解三建三促”活动的实施意见》(教体发【20__】37号)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全体教师工作作风,解决学校发展瓶颈,突破学校工作面临的实际困难,学校决定在我校全体教师中开展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建立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建立服务学生服务群众机制、建立矛盾化解机制,促作风、促发展、促和谐”为主要内容的“三问三解三建三促”活动。现就本次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科学发展观,夯实“十二五”教育发展基础规划,深入开展创先争优。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和全体教师思想作风教育、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增强管理效能,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和谐校园,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群众,推动我校教育教学事业科学发展。

二、主要任务

1、“三问”,即: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围绕制约学校改革发展和学生、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动员全校教师主动进村、进户、进班级、进课堂,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群众的意愿,听取意见建议。摸清低保户、贫困户、残疾人、留守儿童的家庭实际情况,开展结对帮扶和解决难题办实事活动,切实关心困难学生的家庭、生活、学习、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心中。

2、“三解”,即: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围绕社会热点难题和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着眼学校,破解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难题,破解师生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改善师生生活中存在的难题。同时真心实意帮助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教育,实施好“蛋奶工程”、营养改善计划、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惠民政策。开展“教育公平我先行”为主旨的“教育均衡发展”活动,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完成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和操场硬化工程;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加强师资培训,推进对流,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3、“三建”,即:建立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建立服务群众机制、建立矛盾化解机制。建立服务群众机制,通过问需于民,扎实开展“创先争优、为民服务”、党员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在各项教育惠民政策中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凝聚民心,激发动力。通过问计于民,对涉及教育发展战略、重要政策重大项目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咨询各方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决策质量和工作执行力。建立矛盾化解机制,开展以“三访”为抓手的“大下访、大巡查、大化解”活动,建立规范的利益诉求机制和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健全规范综治维稳工作体系,及时排查化解影响教育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维护教育安全稳定。

4、“三促”,即:促作风、促发展、促和谐。教育全体教师要深入群众,全方位服务于群众,认真做好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各项工作,以干部作风大转变促进党群干群关系融洽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破解教育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以“县局组织建设年”为主线,不断深化“下基层、促落实、树形象”和“为民服务,先锋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引导管理全体教师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拓宽服务渠道,强化为民服务举措,在教育教学中创新争先,以“三亮三比三创三评”活动为载体,提升服务水平,提升群众满意度。

四、领导小组

组长:(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德育副校长)

成员:(t)、、、、、

全体教师参与学习和活动开展。

五、实施步骤

1、学习阶段(4月6日—4月20日)

学习文件集体讨论制定方案

2、实施阶段(4月21日—6月20日)

(1)全体教师摸底调查,确定帮扶对象(含贫困家庭、困难学生)

(2)针对帮扶对象制定有效的帮扶计划,同时做好民情日记、群众联系卡和民情台账等有关记录工作。

(3)全面开展“三问三解三建三促”活动。

(4)个教师对本学期“三问三解三建三促”实践活动的个人经验、活动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学校。

3、总结阶段(6月21日—7月11日)

(1)通过书面材料、家庭走访等形式对本学期帮扶情况做以了解。

(2)对帮扶的情况和效果进 行交流汇总并予以评价。

(3)对“三问三解三建三促”实践活动进行总结。

(4)对“三问三解三建三促”实践活动优异者表彰奖励。

六、方法措施

1、广泛走访群众听取家长、和学生意见,召开座谈会和民意调查的形势,切实感受群众冷暖,确定帮扶对象。

2、深入基层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势,进行专题调研。

3、实行蹲点包抓学校党政负责人将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蹲点包抓,教师要做到有民情日记和台账,群众有干部联系卡等。

4、开展结对帮扶,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方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七、具体要求

1、学校领导将带头深入群众、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群众困难需求,同时校级领导至少联系1-2个教学班,深入教学一线不少于180天,充分做好模范作用。

2、各位教师要及时了解班级、学生、及家长情况。根据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帮扶方案,同时至少联系一户贫困学生家庭,联系2-3名留守或困难儿童进行帮扶。

3、各位教师要按计划定期做好帮扶工作,并保存好帮扶资料,以备学校检查,存档。

4、关于“三问三解三建三促”活动的开展情况,我校将纳入教师年终绩效考核。

篇8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保障民主、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动员全社会关心扶持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经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开展创建优抚工作先进乡镇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创建活动旨在进一步动员镇、村(居)、企事业单位干部带头,全社会力量参与创建活动,重点帮助优抚对象和贫困户,通过经济救助、生产扶持、技术支持、劳力就业、危房改造、提供服务等有效途径,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脱贫致富,加快全面小康进程,提高我镇双拥工作整体水平,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二、领导小组

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等九同志组成、肖建华同志任组长,二同志任副组长,下设创建工作办公室,由民政科负责创建日常工作。

三、帮扶对象

重点帮扶我镇在生产、生活中有困难的烈军属、残疾军人、老复员军人、带病回镇的退伍军人、参战退役人员、现役军人家属、企业下岗志愿兵等优抚对象。

四、帮扶目标

镇、村(居)、企事业单位干部结对帮扶85人(户),烈属19人(户)、残疾军人7人(户)、老复员军人50人(户)、退伍军人9人(户),确保当年脱贫率80%以上。

五、帮扶措施

1、明确责任。镇、村(居)、事业单位干部要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把创建工作列入职责范围,主动与优抚对象签订“一助一”帮扶活动协议书,明确帮扶责任、目标、措施。

2、落实措施。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因户施策,力求帮扶形式灵活多样,帮扶措施扎实有效。一是实施经济助助,解决帮扶对象因病、因残、因丧失劳动力、无经济收入带来的生产、生活等困难。二是实施生产扶持,帮助帮扶对象落实脱贫致富项目,增加收入。三是进行技术支持,及时传播经济信息,帮助帮扶对象掌握适用技术,走科技致富之路。五是帮助帮扶对象解决危房改造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使帮扶对象住有所居、安居乐业。六是为帮扶对象提供服务,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七是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帮扶对象解决医疗难问题。八是重大节日组织慰问优扶对象等等。创建工作要深入实际,多办实事,注重实效,掊植典型,推动全面。坚决杜绝被动应付、做表面文章等现象发生。

六、考核奖惩办法

镇党委政府将创建活动列入镇、村(居)、事业单位干部考核评先的内容之一,定期组织交流工作情况每季组织有关部门对帮扶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通报情况,年终总结评比。镇党委政府对创建工作政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工作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的单位和个人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篇9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应具备课程目标意识,以及课程设计、实施、开发、创新、评价意识。同时,教师还应具备以下课程能力:①课程设计、开发能力;②处理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编写教材的能力;③传导信息、组织教学的能力。

要开发教师的上述意识及能力,摆在我们眼前的重要工作就是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因此,本人就这方面的探索谈一点浅显的见解。

一、课例研究,聚焦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顾泠沅先生曾以学科课例为载体,提出了专业引领下的“一个课例,三次讨论”行动研究模式,将课例研究的实施步骤概括为: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

为了解决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让教师们能够直接地从阅读课例中受益,特别是看到课堂教学的改进过程,从一节课感悟到一类课的道理,反思到一类课的改进问题,我们的探索过程是:学习课例研究相关的理论,边学边实践,探索模仿中汲取经验,实践总结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具体做法是:①由一位教师设计,教研活动时介绍设想和意图,大家讨论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教学设计。②由执案教师展示教学过程,全体观摩,聚焦课堂。③评课,由执教教师对其教学过程和目标达成进行反思,然后集体讨论本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找出设计方案与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距,提出修改的方案和细节,形成第二次上课的教案。④再次聚焦课堂,将课例研究的五个步骤融于课例教学的三个环节,通过对教学问题的再现和描述来揭示教与学的改进过程。⑤从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指导与点评等各个方面进行反思性思考;对研究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其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反思理性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从理念向行为的转移。⑥概括和提炼课例的改进和研究过程究竟获得了哪些理性的认识,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二、师徒结对,以老带新,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如何实现青年教师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不断挖掘青年教师的职业潜能,考量着学校管理的智慧。

为了使每位青年教师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的提升和发展,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1)新老教师帮扶结对,签订帮扶协议,明确指导与被指导教师职责,明确目标。从师德、师能到备课、听课、上课、学习笔记、教学研究等多方面作详细要求。

(2)建立帮扶活动记录,从时间、地点、内容到被帮扶教师的收获、指导教师的反馈意见等多方面做详细记载。

(3)建立帮扶情况登记表,记录每一对师徒帮扶活动实施过程及所解决的主要问题,依据帮扶中师徒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表彰奖励。

青年教师培养落到实处,结对师徒互帮互学,相互渗透,老教师在示范完善自己的过程中,极大地带动了青年教师,促使他们全面发展,迅速成长。2011年至2013年,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月牙桥中心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先后推荐12位青年教师参加区级新秀课选拔,其中10位取得了区级“教学新秀”荣誉称号。《电和磁》的课堂教学一举夺冠,参加兰州市第十一届教学新秀评选活动,所展示的科学课《拱形的力量》得到好评,执教的青年教师崔玮获得了市级“教学新秀”称号。

三、开发潜能,小课题研究中内化、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开发教师的潜能,进行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基点。2012年我校有4位同志的个人课题成功结题,分获兰州市科研课题一、二、三等奖,使我校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领导带头,亲自投入,杨国兴校长牵头主持的教育科研项目“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成功立项为国家级“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区域和学校特色策划的实证研究”总课题的子课题,揭开了我校课题研究的新篇章。

邀请专家讲座辅导,为科研队伍铺路导航,奖励与号召并行,浓郁的教研氛围溢满了整个校园,教学实践与科研探索交相辉映,教师潜能充分被激发,教育正能量在这里凸显。目前,我校省级规划课题立项3项,市级规划课题立项1项,个人课题市级立项45项,其中32项正在结题中。我校75%的教师有课题研究项目。教师们在探索中充实着自己,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水平不断地升华着……课题研究,我们不仅落实在语数英主体课程中,并且贯穿到音体美、品德、科学等课程中。整合课程,把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渗透到小学阶段各个学科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篇10

一、坚持完善措施,努力探索关爱工作的长效机制

团县委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年初根据团市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了《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具体实施意见》,以县政府文件下发至各单位,成立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做到了活动有计划、工作有目标、考核有措施,从制度上确保了关爱工作的顺利推进。通过基层团队组织对我县5382名“留守学生”的分布情况以及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全面了解“留守学生”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逐级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成立了关爱工作理论研究组、工作推进组、成效评议组,并立足团队组织的实际,研究制定了《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阶段推进意见》、《大邑县“留守学生之家”建立办法》、《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办法》、《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成效评议办法》等十三项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整合资源,努力凝聚关爱工作整体合力

大邑团县委在实际工作中,清楚地知道只有全面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整体合力,才能促进关爱工作向纵深发展。团县委全面联合县人口计生局、县教育局、县妇联形成了关爱工作的核心资源,结合各部门所需,建立了关爱工作联席会议,切实做到了整体联动、规模推进、相互补充。去年11月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关注流动人口、关爱留守学生、关怀健康成长”的“三关”行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此外,团县委联合大邑电视台、《今日大邑》采编中心形成了关爱工作的外宣资源,联合成都电子高专、西南民大、县中医医院、四川兰田公司等形成了关爱工作的外部资源。通过资源整合一方面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做好了工作;另一方面扩大影响,营造了关爱工作的良好氛围。去年一年开展全县性大型活动21次,中央、省、市级媒体宣传报道分别为5次、8次、13次,县级媒体宣传报道34次。

三、坚持志愿服务,努力推进关爱工作深入开展

去年,团县委在我县教师、机关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及广大团员青年中招募了200名青年志愿者;在成都电子高专、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体院等高校中招募了150名青年志愿者,广泛开展了对“留守学生”“三知”、“三沟通”、“五个一”志愿帮扶活动。“三知”是指志愿者要知道“留守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三沟通”是指志愿者定期与“留守学生”父母、监护人、班主任沟通;“五个一”是指每个星期为“留守学生”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其父母、监护人、班主任联系一次,每月一次家访,每期制定一份帮护工作计划,每期撰写一份帮扶工作总结。去年年底,团县委特别通过《成都日报》、《成都商报》面向成都征集了30名家长,为贫困留守学生提供全方位帮助。

四、坚持重点突破,努力打造关爱工作特色品牌

一是组建综合网络,突出心理教育。团县委联合有关部门加强了农村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不断优化“留守学生”成长环境。特别重视“留守学生”的健康、安全和法制教育,通过讲座、谈心,以及设立心理信箱,开通心理热线等形式,及时化解心理危机,促进“留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邑安仁 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成立了专门课题研究组,并设立了谈心室、心理倾诉室、校园心理热线,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联合教育、公安、民政、妇联等部门和单位,发挥社会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留守学生”监护工作体系。

二是深化社会实践,突出结对帮扶。团县委积极与成都电子高专、西南民大、成都农业技术学院、西华大学等高校团组织联系,组织高校学生到我县留守学生较为集中的金星、董场、安仁等乡镇,开展以“构建和谐农村、关爱留守学生”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留守学生结对,通过对农村留守学生现状进行调研,有针对性地对我县结对留守学生开展了兴趣培养、文化补习、心理辅导、“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广大留守学生充分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全年共集中开展社会实践2次,组建了10支社会实践小分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186名。

三是推进扶贫济困,突出社会救助。团县委与四川兰田公司联合开展了“兰田助飞梦想行动”,对100名家庭困难留守学生开展了困难救助,救助资金达4万余元。与县中医院联合开展“千名留守学生医疗救助行动”。由!中医院出资20万元为1000名留守儿童提供每人200元的住院医疗救助。11月与县计生局、县妇联联合在金星乡举行了关爱“留守学生”大型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与留守学生结对,协调中医院为留守学生提供了66张“爱心医疗救助卡”,共价值13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