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初学课程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平面设计初学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国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51-2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对平面设计基础教学上的平面设计方式,提出了新的任务,促使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改革。一方面改善艺术设计的现实性,在平面设计系统的基础上,对教学的基本知识进行改善,培养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兴趣,让平面设计学生理解操作中平面制作的地位和作用,初步掌握平面设计理论的内涵;另一方面要体现平面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全面改革,强调课程的人文性质,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训。本文试图从基本教学平面设计现状出发,分析一些不合理因素,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建议,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平面设计。
一、对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的现状思索
平面设计是从一个全面的角度来看,把各种元素融入到学习领域,对结构、加工方法、视觉语言、美感有深刻体验,提升了他们的创造力、表现能力、体验能力、探索能力。这种培训是基于设计基础的学习,这与实务的设计有一定差距的做法。换句话说,就是预备教育的设计师。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艺术品市场和教学艺术也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变化,并由手工艺传统方法向国际化发展。现代化的教学平面设计作为视觉传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人们的情感需求,教育固有的原始设计模型正在逐步重建,这是因为平面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艺术与设计学院的目的,平面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学习最基础的专业课程。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在国内大多数机构都有开设,包括美术基础课程(设计草图和设计颜色)和专业基础课(构成计算机软件,平面设计,图形设计等的基础)。
大多数高校中艺术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并不发达,不灵活,缺乏个性化教学意识。这种教学形成的状态有很多原因,包括:教学设计一直不够重视理论课程,忽视学科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创造性的课程教学和培训设置过于模糊,导致学生创造力缺乏,教师讲授基础课程以灌输和教育为主,教学过程中方法保持不变,相对缺乏启发式教育和个性化教育。这些现象的直接导致了教学和专业教学脱节,缺乏井然有序的连接,从而影响教学平面设计的质量。
二、平面设计基础教学产生问题的原因
平面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与西方相比很短,我国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自80年代的启蒙时期起至现在才近30年。早期注重平面设计教育教学的传统艺术形式,教学理念和方法都比较僵化,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情感需求,艺术品和装饰品的技能是教学平面设计决策背后的主要原因。
(一)教育观念的意识形态过于市场化
近年来,教学艺术设计专业包括素描、色彩和三个构成等。当学生入学接受这样一个统一的平台,进入具体专业的研究、具体的专业方向,显然是忽视了学生在专业和探索过程中主动意识的培养。这种现象可以追溯到中国的经济改革开始,艺术教育体系发生着巨大变化。不可否认的是,教学理念改革,实现学校教育的更大利益,培养了大批的设计人才。但随着平面设计教育的发展,隐藏在其中的弊端暴露出来了,我们的平面设计教育具有很强的实用主义。因此,目前的设计教育已经存在急功近利、心态过于流俗的现象。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招生的发展是过热的状态。在这种教育背景下,让学生认为实际利益的活动是有价值的。
(二)基础课程设置缺乏长远规划目标
《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纲要》强调必须改变过分强调结构为基础的课程、科目。在国内艺术院校中基础训练设置的基础课以美术基础培训为依据,从写实到抽象绘画变形,从二维到三维图形。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计划模式,但从教学经验角度来说,这种教学程序是平面设计专业改革初始时形成的习惯经验作用使然,不符合专业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目前平面设计课程普遍缺乏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组织与整合,这会使学生不同的课程在不同的阶段学习时却找不到彼此的联系,尤其是很难理解学习研究的意义。因此,合理的、长远的课程设置是平面设计基础课程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完善教学理念和方法,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三、对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反思
(一)重新审视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目标
当教学平面设计迈向一个新时代时,需要新理论的核心加入,重新审视当前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平面设计的基础学科重新认识,对基本教学目标重新审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础教育注重个性化的培训;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表达。基础设计教学起源于德国包豪斯教学系统的基本设计,称基本设计是由于其活动的性质,并没有直接强调使用的设计,而是从追求结构的相关元素的造型的认识功能原理的感觉,以及探索的造型材料。这些目标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教学创意设计基础,也涉及绘画、文学、音乐、社会学、传播学等诸多领域。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基本的教学图形设计目标,制定以设计实践为主的具体科目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打破传统的创意思维,艺术解放想象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培训是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基础,师资力量的提高会提升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在教师管理制度下,应积极探索建立教师引导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和加强教学激励机制,监督教师和激励他们的自我改进计划,通过教师的业务保障体系的完善,如确保教师创作和研究经费、积极开展教师培训等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的教师首先要以在编教师为主要教学力量,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进行教师外聘,可以尝试加强基础教学,加强引进跨学科教学的联系。
(三)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观念,首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言,教师和学生应注意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平等、合作的关系,从而为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奠定了基础,同时教师应设法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通过识别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而落实因材施教,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和发展的学生,通过学生的注意力和合作,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探索和共同研究,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方法,教师主要是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主要总结,使学生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发展。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应当由教师的单一评价主体向多元化转变。评价过程中,强调和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合理的评价标准。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会让学生具有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同时使学生有自己的客观的认识,在他们的学习收获中获得成就感以及带动在成就感中的信心和动力的建立。
三、结束语
总之,基于平面设计课程的改革坚持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了。为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施,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模式,促进转变专业特点的传统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改革的全面、系统的改革,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参考文献:
[1]于宏.试论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2]刘一颖.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美术大观,2011,(12).
[3]王艳歌.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反思[J].文学教育(中),2012,(10).
[4]周庆.形式的生成―――关于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形式课研[D].南京艺术学院,2012.
篇2
关键词:交互式微视频;Photoshop平面设计;教学设计
中国分类号:G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7-0048-04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习方式呈现出开放、多元、自主的特点,学习资源走向多样化、切需化、便捷化。以“微博”为代表的学习资源促进了微资源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包括微课程,微视频等。随着可汗学院受到社会人士的追捧,教学微视频资源再次从视频资源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关注的焦点。2011年11月9日,教育部推出20门课程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短短5天中,视频点击量己逾10万次。然而微视频是一种学习资源,内容质量是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因为微视频的教学设计研究对于微视频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以“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为例,来探索和研究其课程的教学设计。
二、交互式微视频的发展、内涵及特征
微视频在于其短小精悍,最初用于搞笑、娱乐,人们用DV、手机拍摄,用网线和蓝牙上传,视频中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态度。后用于教育领域,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例如华图网校关于行测、申论的YY微视频等。交互式微视频是指在基于计算机的学习环境,学习者能与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之间进行相互作用和实行相关操作的视频。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学习媒体的多样化使得学习者注意力的稳定性变弱,因此微视频学习资源越来越受到学习者的青睐。它的特点是播放时间短、交互性强、播放形式灵活度高。方便学习者控制学习进度,学习者可以通过手机、平板、Mp4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拓宽其视角,深化知识建构水平。微视频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文字教材为依托,以教学目标为根据,选择某学科、某年级所有适合视频媒介表现的教学内容,尤其是重点和难点,拍摄制作成系列的数字视频教学资源,以供学习者自学。
三、交互式微视频的设计原则
交互式微视频的设计原则和传统教学设计的总原则是一致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主要是针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例如“Photoshop平面设计”重点在于PS软件的应用,在讲解其软件的工具和具体用法后,要对其工具进行应用练习,只有这样才可以学好这门课程。因此,在交互式微视频设计过程中,要定位于实际应用和综合能力,对课程的核心技术进行归纳,利用任务驱动法或者虚拟现实技术,使学习者置身专业环境中,熟悉操作技能和制作流程。
(2)通俗性原则:交互式微视频需要载入互联网,因此视频面向的对象是所有学习者,而学习者的学习程度和学习经历有所不同。因此,根据学习者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分为初学者和有经验的学习者,对这两个分别进行设计,但其设计内容要通俗易懂,要符合这些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使得学习者能更好地学习课程、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3)交互性原则:在计算机辅助教育中,“交互”是指在基于计算机的学习环境中能让学习者与学习内容、学习资源之间相互作用的功能和操作。交互性被誉为互联网络的最大优势,利用其交互性,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掌控学习进度,检查之前的学习效果,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视频学习过程中,学习可以直接通过视频对软件或者项目进行操作。
(4)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指微视频的公开性,应该允许所有人点击视频进行学习。这一原则有利于缩小教育水平的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同时,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所需或者感兴趣的课程微视频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再加上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习者又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点,这也会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四、教学设计流程
交互式微视频在“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学习资源的教学设计流程规划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与评价阶段。
1.分析阶段
Photoshop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丰富的图像编辑以及制作特效功能,在网页制作和多媒体课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Photoshop课程在学校乃至社会都很受欢迎,在大学课程中,不仅计算机相关专业在学习,它也是学校为其他专业设置的公选课。另外还包括一些社会人士为满足工作需要在自学这门课程。因此“Photoshop平面设计”面向的学习者不仅仅是零基础的初学者,还包括一些有一定经验的学习者。
该课程具有生动直观、实践性强、艺术创造性强等特点。但面对Photoshop的“复杂、灵活、综合性强”等特点,也让很多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掌握表面的知识,而不会深入地挖掘。面对中职学生起点水平的参差不齐,个人兴趣、审美能力的差异,如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乐学、好学的完成学习任务是每一个计算机教师都想过的问题。
针对上述两种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已不能满足大量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的不足,限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学生思维的扩散和创造能力,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利用交互式微视频来教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的传播,来满足自学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利用视频的交互性来提高学习者的对PS软件的操作能力,增强其实践性。
分析阶段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目标和内容分析。
在学习“photoshop平面设计”这门课程之前,学习者的学习程度和学习经历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微视频设计前要进行学习者分析,了解学生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等特征,为后续的设计阶段提供依据,以此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对课程的学习。
学习需要是指在某一特定情境下,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态与所期待达到的状态或应该达到的状态之前的差距。通过学习需要分析,进而可以了解学习者学习需求。对于“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若是初学者,则他们也许最先需要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若是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人士,则他们也许需要增强课程的实践能力。
学习内容决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课程各个单元目标的总和,根据各个单元学习内容和目标,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Photoshop平面设计”可以分为讲练法和项目教学法。比如讲到画笔内容时,可以用讲练法,先讲其用法再练习。讲到色彩内容时,则可以用项目教学法,展示一张色彩丰富的图片,进行讲解和操作。
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学习资源设计的核心,参考分析阶段的成果,将“Photoshop平面设计”学习者大体分为两类:初学者和有一定经验的学习者。因此将学习资源分为基础版和强化版两大模块,学习者可以通过考试来由系统决定选取哪个模块开始学习。当然,学习者也可以自由选择模块开始学习,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因此,对应基础板块和强化板块有不同的教学微视频,初学者在学习基础板块后可以直接进入强化板块来巩固和提高自己刚刚学到的知识点。基础板块实行讲授加演示,强化板块实行项目教学,对不同的学习人群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具体教学过程如表l、表2所示。
3.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是根据设计阶段的流程,准备设备、人员和素材进行微视频资源开发。Captivate 4是Adobe公司的一款屏幕录像软件,与普通的屏幕录制软件相比,它不但可以录制软件操作过程,而且可以录制鼠标和键盘的操作动作,能够制作具有人机交互特点的视频。因此开发工具可以选择Captivate 4,集成课程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形成微视频,编写相应的讲解文字材料。并编写基础版和强化版的测试题,以供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
开发阶段包括前期准备、录制过程、后期编辑。
(1)前期准备:下载并安装Captivate 4和Photoshop,如果需要同期录音,那么还要连接好话筒,并用Win-dows附带的“录音机”程序测试正常。在PowerPoint中制作要讲授内容的PPT,在Captivate软件中插入其PPT,以备下一阶段运用。
(2)录制过程:录制过程包括基础板块和强化板块两个教学过程。“基础版块”的教学过程是通过Captivate的示范模式将Photoshop的操作过程录制下来,同时也包括录制鼠标和键盘的动作。“强化版块”的教学过程是通过Captivate的训练模式将录制Photoshop的操作过程。
(3)后期编辑:录制完成后,软件会跳转到后期编辑。Captivate具有强大的后期编辑功能,通过编辑,我们可以改变幻灯片的字幕,以达到我们的需求。
4.测试与推广阶段
本阶段主要的任务是选取一部分人分别对其基础板块和强化板块进行系统化学习。学习过后,进行相应的测试,检验和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同时,学习者对“Photoshop平面设计”交互式微视频库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上面的措施来改进其设计的不足,反复修改和调整,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有效促进学习,进而载入互联网。
篇3
论文从设计研究的角度阐述摄影艺术对于平面设计以及造型训练的作用,从技术手段和目标功能等几个角度阐述两者的差异与关联;从教学情趣出发,研究运用各种可行的图像设计处理实践手段,快速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最终能更好地运用到产品设计以及综合艺术设计中去。
关键词:
影像;平面;设计;共生
0引言
年轻的时候因为经济能力所限很少深入接触摄影,大学期间学的摄影知识也都束之高阁了;当年聂宁老师指导我们拍摄人像和静物的景象至今记忆犹新,尤其是黑白人像的拍摄,当时就很感兴趣;虽然处于胶片时代,暗房条件也有限,主要是课程实践的时间长度并没能将我们带入到“痴迷”的程度。随着年龄增长,以及工作内容的多样化,接触了一些摄影人才发现,摄影其实是一项非常广泛和迷人的群众活动,参与的程度和热度可以说超出了想象,尤其现在有了手机,我可以说,未来的手机摄影必将纳入摄影专业的范畴,只是现在手机摄影还缺少一些软、硬件条件而已,但这对于摄影师来说并不是必须的条件。拍照作为一个通用的名词并不能与专业的摄影划等号,普通人的拍照仅仅是为了记录内容,直白地说是条件反射式的动作过程,所以图片的价值仅仅是信息内容的传递而已,对于摄影而言,它需要传递超越内容的精神信息,这点与设计的精髓和目的高度的一致;我们今天欣赏美国摄影家“亚当斯”和加拿大华裔摄影家“段岳衡”的作品,震撼的程度依旧不减当年。记得摄影圈内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买回菜后需要烹饪后才能好吃,这点很好地反映了摄影的创作过程。当年胶片摄影可能条件没有今天软件处理那么省事,但内容其实一点也少,当年亚当斯就被称为“暗房大师”,他对于图片的再处理非常精细,处理手段也不同寻常,这些都是二次创作的过程。而今天我们有了图像处理软件,可以省去终日处于不见阳光和药水味道的环境,在明亮的办公环境中进行图片加工处理;至今也还有少数的专业人士还在坚持传统的胶片拍摄和暗房处理手段。
1拍照解决什么
拍照虽然是每个人都能接触到的一个记录生活内容片段的手法,它的作用是记录图像信息,但同时也需要对于构图和操作技能的掌握,需要对于曝光和快门等技术的掌握。这些当然也是专业摄影的共同的入门基础。但由于题材大都是被动采集的,仅仅符合留念或者存档用,几乎也没有再处理和再创作的意义。
2摄影解决什么
摄影与拍照表面现象一样,但目的截然不同,它是根据题材的不同和摄影师的主题追求而分不同的图片类型。风光和人物类的居多一些,也有体育和新闻类的摄影,这类作品偏重纪实内容,与普通拍照也有本质区别,它解决的核心是通过实事内容传递媒体信息,审美元素也需同时兼顾的。
3摄影的新特色有哪些
前面提到了摄影的目的,那么它的新特色和新功能其实也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了很大的发展,它甚至可以与动画结合起来,创造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图片效果,这在与平面设计的融合上有了很多共通之处;纸面上的信息传递是传统的平面信息接收方式,而电子信息的的接受方式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离不开的拐棍,而微动态影像的介入,大大丰富了这一效果,例如:摄像是表现全动画的过程,而摄影常被认为单帧呈现的静态画面,而让一幅静止的画面中局部微动,如同看到一个静态的人物一只手在舞动,就是静中有动的独特效果,它也介于摄影与摄像之间,能很好地为信息设计服务。同时摄影的高超的光影记录能力也能极大地丰富了后期作为平面设计的余地,作为平面设计背景或者主题都很常见。单纯的主题性摄影借力后期矢量造型和滤镜效果处理,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越手工平面设计的效果。
4艺术摄影是指什么
当你把自然中的美记录下来的时候,心里何尝不是喜上心头呢,这与创作出一幅成功的艺术作品区别无二,广大的摄影爱好着在闲暇时光都在乐此不疲地进行着时间和尝试。而从事艺术设计的专业人士其实更有这样的优势;摄影在基础阶段,最常用的其一是“构图”,那么从事绘画的朋友们,这一关应该经过了千锤百炼了吧;其二是色彩,这在大家静物和风景写生时,色彩知识也没有少讲;第三个就是黑白关系,如果光线基调运用不对,可能就会出现‘立体缺失’的作品。而这些美学基础知识从开始其实就是判断你按下快门那一霎那后的图像效果了,至于硬件设备,一般很快就会掌握的,熟练后,起作用的是作者对于对象内容的选择和审美判断,这也决定了你作品的品味和取向。艺术摄影则恰恰是这一原则的最好注解。从事设计方向的设计师应掌握这方面的技术,它可以提升本专业的审美修养和专业知识饱和度。
5艺术摄影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艺术摄影是作者主观映射美学元素与平面影像创作过程,一般均尽力创作出‘大美’的作品,很多艺摄风格实际上也在沿用绘画中的美学元素,如水墨画,南方古村落绘画等作品中可以经常看到这种知白守黑的风格的运用;运用虚实效果的夸张,主题往往追求手工描绘的细腻风格。黑白线描的滤镜,完全可以以假乱真钢笔素描的表现,肌理质感的真实,甚至超越超级写实主义的细节,有时也成为画家再次创作的素材。应该说现代摄影的表现能力随着软硬件的升级功能确实已经变得很强大了,同时它也具备了批量复制的特点,符合设计到市场的规律,当然由于可以复制的原因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价值的降低,与纯粹的艺术作品不能等同,这也由作品的定位所决定。再谈谈平面设计的训练,平面设计也需要以上的基础,美学基础要素观念的形成一般是从绘画开始的,从这几年的行摄实践发现,即使没有受过绘画训练的人通过摄影训练一样可以掌握构图色彩等美学基础,笔者发现这种训练方式也可以穿插在设计学习中进行,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兴趣;过去画素描单纯在一张纸上反复推敲,容易使初学者产生枯燥的情绪,包括色彩和黑白关系的训练,尝试用摄影方式与传统方式交叉训练,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有一项技术是不能取代的,就是造型的训练,在这点上,素描手绘更直接和具体,因为初学者对于外观轮廓的把握在“自然风景”中可能是无法掌控的,风光是那样的自然,即便取舍也会有很多局限存在,那么只有手绘更加直接和简练,同时连带进行构图,色彩与黑白色调的训练。在局部细节描绘上,传统手工绘画方法也有自己的优势,所以在训练方法上两者可以取长补短,在设计作品和产品效果的表达上技术共生。
6影像与图像处理的特点和关联
谈到图像处理,从设计专业而言,一般都开设平面图像处理的课程,因为即使产品设计,也需要从平面的角度认识立体的,脱离平面的立体也是不实用的。那么纯粹的平面处理一般都避不开PS软件,而该软件对于影像调整有其专用的外挂软件CameraRaw,这两个在工作中可以交替使用的;平面设计的图像处理是对于调入其画面中的影像图片进行前期处理,用CameraRaw进行影调处理再转入主软件PS进行二次设计处理,尤其对于光线的处理,必须在影像挂件CammraRaw中完成的,这样完成的图片质量会更高。作为现代摄影来讲,不做后期的作品是自然的,没有感染力的,不是艺术作品,这已经称为圈内的共识;摄影后期操作过程与平面设计处理有时很难分清,摄影师如果对于矢量图,滤镜,蒙版,图层等技术融会贯通的话,后期将会如虎添翼。对于设计师来讲掌握影像软件,将会使设计作品具有独特的生动性。所以说,图像处理对于平面设计而言那就是设计的一部分,现代的设计已很难分清造型与图像编辑处理的界限了,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摄影后期图像处理对于摄影则是再创作的过程,分量甚至占到70%;平面设计大都也建立在图像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上了,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摄影和平面设计对于技术的共通点。但两种软件技术因目标的不同而不能互相取代,而在各自发展中是可以共享对方的优点的。
7分享各自的优势快速提升技术水平
篇4
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就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而言,可以用电脑辅助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手绘来完成。前者作业速度会加快,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完成较大的作业量,但是有一定的弊端,用电脑个性语言不强,容易抹杀人的性格与个性特点,等等。我认为平面构成这门课的作业练习应以手工绘制为主,平面构成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往往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作业通过手绘来完成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帮助学生顺利的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是一种思维运动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打开设计思路,培养学生自己做实验的能力,从实验当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脑与手的协调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为以后的专业设计铺平道路。
二、与图案课相融合
“图案”是日文的译词,此译词又是从西文“design”翻译过来的,其含义是设计、图案、花样、构思、打样和布局.图案具有特定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它是与工艺制作相结合,相统一的一种艺术形式。图案课是美术教学中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对图案摹本的对临、背临,记住并掌握常用的图案纹样,进而体会中国传统图案纹样的特点和韵味,并且能够在设计中加以灵活运用。
我国从20世纪20年代起便将图案课列为主干课程,80年代引入包豪斯设计观念,情况发生了变化。平面构成的出现使传统图案被推上了批判地位,曾引发了是以平面构成替代传统基础图案还是相互并存、互融的学术探讨。我认为,在开设平面构成课程的同时,可以增加一定量的图案课时,让学生系统的学习一些传统图案纹样,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掌握传统图案的构图法则,为平面构成设计提供丰富的可借鉴资源,达到在设计时可以较自觉的运用传统图案来表达设计意图。装饰性是图案的特性之一,在平面构成中纳入装饰基本形,可以拓宽设计思维,有助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衔接。因此将平面构成与传统图案结合有利于平面构成的教学开展。
三、注重与专业内容相结合
平面构成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诸多领域,尤其是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却认识不到这一点。由于平面构成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再加上理论概念的理性化,往往给初学者带来迷乱和困惑。学生对点线面这些抽象概念的认识比较肤浅,看不到这些抽象概念背后蕴含的真正意义及其与应用设计的密切联系,学习兴趣不高,即使是学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却不知道如何去运用。从教学实践来看,往往因为同专业结合不好,学生对平面构成这门课与本专业的关系没有足够认识,因而对这门课也没有足够重视。平面构成作为基础训练,与应用设计是有区别的,但是掌握好基础理论可以使实际设计和应用拓宽思路。就结合专业而言,在注重单纯的基础构成训练中有必要对今后可能应用的范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具体的设计创作中把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活学活用,而不是完全割裂,所以在基础练习中要加上部分与专业设计接轨的训练内容。
四、教与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平面构成基础教学中,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由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对那些抽象的点线面知识得不到感性的认识,只能凭教师的“纸上谈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明显。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贯彻实施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法不能简单划一,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而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提高了课堂的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上课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因此,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一个讨论、思考的空间,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加强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从实验中获取灵感。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生命,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一些想法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肯定而不是全盘否定,从而抹杀其创作欲望。逐步引导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平面构成作为一门造型基础课,适合于所有美术专业,特别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对平面构成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有助于发掘学生的内在艺术潜能。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使平面构成课程体系的建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朱孝岳.艺术设计纵横谈.江西美术出版社.
[2]黄刚.平面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篇5
[关键词]平面构成 基础教学 二维空间
所谓平面构成,是探求二度空间的视觉文法,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二维空间的平面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研究在平面上如何创造形象,形象与形象之间怎样联系以及形象的排列有多少种方法等等。平面构成作为一种设计基础的训练方法,在很早就被设计家和设计教育家所重视,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完善起来。平面构成课是对各种平面构成形态的认识,各种构成形式与设计实践联系的研究,是对二维空间上形态的创造和画面构成美学原理的学习与掌握,优秀的平面构成作品还具有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总之,平面构成课是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平面构成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亦具有重大作用。对平面构成的学习和掌握直接关系到设计作品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从一些设计作品,尤其是毕业生的作品上看,许多影响作品质量的问题大都与平面构成没有解决好有关。因此,在平面构成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平面构成的理论,使之有效地应用到实际设计当中去,是我们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和努力解决的问题。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教学体会和感受。
一、主张以手绘为主,加强动手实践能力
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就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而言,可以用电脑辅助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手绘来完成。前者作业速度会加快,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完成较大的作业量,但是有一定的弊端,用电脑个性语言不强,容易抹杀人的性格与个性特点,等等。我认为平面构成这门课的作业练习应以手工绘制为主,平面构成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往往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作业通过手绘来完成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帮助学生顺利的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是一种思维运动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打开设计思路,培养学生自己做实验的能力,从实验当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脑与手的协调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为以后的专业设计铺平道路。
二、与图案课相融合
“图案”是日文的译词,此译词又是从西文“design”翻译过来的,其含义是设计、图案、花样、构思、打样和布局.图案具有特定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它是与工艺制作相结合,相统一的一种艺术形式。图案课是美术教学中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对图案摹本的对临、背临,记住并掌握常用的图案纹样,进而体会中国传统图案纹样的特点和韵味,并且能够在设计中加以灵活运用。
我国从20世纪20年代起便将图案课列为主干课程,80年代引入包豪斯设计观念,情况发生了变化。平面构成的出现使传统图案被推上了批判地位,曾引发了是以平面构成替代传统基础图案还是相互并存、互融的学术探讨。我认为,在开设平面构成课程的同时,可以增加一定量的图案课时,让学生系统的学习一些传统图案纹样,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掌握传统图案的构图法则,为平面构成设计提供丰富的可借鉴资源,达到在设计时可以较自觉的运用传统图案来表达设计意图。装饰性是图案的特性之一,在平面构成中纳入装饰基本形,可以拓宽设计思维,有助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衔接。因此将平面构成与传统图案结合有利于平面构成的教学开展。
三、注重与专业内容相结合
平面构成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诸多领域,尤其是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却认识不到这一点。由于平面构成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再加上理论概念的理性化,往往给初学者带来迷乱和困惑。学生对点线面这些抽象概念的认识比较肤浅,看不到这些抽象概念背后蕴含的真正意义及其与应用设计的密切联系,学习兴趣不高,即使是学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却不知道如何去运用。从教学实践来看,往往因为同专业结合不好,学生对平面构成这门课与本专业的关系没有足够认识,因而对这门课也没有足够重视。平面构成作为基础训练,与应用设计是有区别的,但是掌握好基础理论可以使实际设计和应用拓宽思路。就结合专业而言,在注重单纯的基础构成训练中有必要对今后可能应用的范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具体的设计创作中把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活学活用,而不是完全割裂,所以在基础练习中要加上部分与专业设计接轨的训练内容。
四、教与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平面构成基础教学中,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由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对那些抽象的点线面知识得不到感性的认识,只能凭教师的“纸上谈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明显。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贯彻实施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法不能简单划一,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而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提高了课堂的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上课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因此,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一个讨论、思考的空间,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加强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从实验中获取灵感。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生命,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一些想法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肯定而不是全盘否定,从而抹杀其创作欲望。逐步引导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平面构成作为一门造型基础课,适合于所有美术专业,特别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对平面构成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有助于发掘学生的内在艺术潜能。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使平面构成课程体系的建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朱孝岳.艺术设计纵横谈.江西美术出版社.
[2]黄刚.平面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篇6
[关键词]Photoshop教学 课程教学 建议
[作者介绍]韩珂(1980- ),女,河南南阳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软件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河南 郑州 4500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187-02
Photoshop是最流行的位图处理软件,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网页制作、照片图像处理等领域。为了上好Photoshop课程,很多专家和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建议。康萍的分层教学法主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分层,教师采用分层授课的方法,实施分层训练、辅导和评价。邹羚等对Photoshop图像处理精品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提出课程开发思路、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引入了ISAS教学评价模式。许懋琦制作《Photoshop创意设计实例》课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本文以专职教师的身份,从教学内容设置、教材选择、实验和实训以及考试方法等环节入手,探讨上好Photoshop课程的方法和技巧。
一、课程设置
“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是以教授软件使用为主的课程,但并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软件,更多的是在图像处理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独立创作一幅作品。建议采用阶梯式教学方法,即将教学过程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主要目的是学习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以简单案例为主。这类案例简单、易上手,使用几种工具即可完成,使学生很快就学会某种工具,神奇的变化、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快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至于在枯燥的工具介绍中失去兴趣。本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阶段。中级阶段,是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本阶段学习以复杂案例为主,学生通过制作大量综合型案例,学习各种工具的综合使用,积累设计经验。教师在讲述过程中,侧重案例分析,从设计者的角度对某个案例进行精讲,逐渐由单纯的学习工具过渡到将工具为我所用。高级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创作能力,此阶段的案例选择要适当提高难度和实效性,如选择专门的人像处理教程,修复照片的倾斜和错位,突出关键人物,还原色彩,使用蒙版、通道和滤镜等功能。
二、教材选取
目前市面上Photoshop相关的书籍有近千种,每种书的适应人群是不同的。笔者通过大量的网络调查和实体书店考察,将Photoshop资料作出大致分类:第一种是工具性用书,即手册类,此类书的特点是描述细致、概括全面,如对滤镜工具讲解非常细致,直至某一个属性都会有详细介绍。但此类书籍大多是介绍性的内容较多,没有较为深入的和综合性的案例,是适合初学者的学习软件。有代表性的是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Photoshop完全自学教程》。第二类是阶梯性用书,此类书的特点从书名上看一般包含“入门到精通”类似的词。内容上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软件的基本用法,描述过程中附带简单的案例;第二部分是综合性案例,涉及一些平面设计的理念。适合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第三类是提高性用书,针对某一种工具或者一种平面设计领域加深讲解,如数码照片专业处理技法、文字艺术效果、修色圣典、精通抠图等。此类书籍适合于已经基本掌握Photoshop软件使用方法的有设计经验的学生。结合三类书籍的特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课时限制,建议将“阶梯性用书”作为教材,以“工具性用书”为参考,并结合“提高性用书”针对某一个方向进行重点深入讲述。在图书版面的选择上,建议购买彩印版书籍。图形和图像在表现方法上无非是靠线条和颜色,在学习照片处理、颜色调整和照片修改的过程中,色彩显得尤为重要。
三、实验和练习
在平面设计初期,学生往往对练习的认识比较片面,而学习某种软件工具的使用必须通过大量的实例操作来实现。实验的设置上要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全面,设置阶梯状的教学实验环节。有人认为,基本工具很简单,而且软件都有中文译本,直接点击工具,然后参照工具使用说明就可以了。但事实证明,这种完全靠自己探索的学习方法,往往不会给学习者以鼓励,Photoshop工具非常强大,强大的背后是靠相当多的功能支撑的,功能多,烦琐,假如按部就班地从第一个工具一点点地操作,看到最后,效果就似走马观花,看完了也就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教师给学生布置练习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有目的地对其中某些操作加以集中训练,当学生通过一定的工具制作出精美的图片时,会对工具的使用产生非常深的印象。在授课过程中,当复习前面讲过的内容时,教师往往会提示学生某个实例的制作方法,学生在回应提问时,会非常清晰地记忆制作细节,甚至是某一个属性。
四、技能大赛和职业证书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社会性的专业技能大赛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也对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职业技能大赛不仅对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形象、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逐步成为各地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和职业院校检查、评价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
鼓励学生获得相关证书。教育部要求职业院校积极推进“双证制”,即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在进行教育专业、课程和教材的调整改革的同时,还要在职业院校积极推进“双证制”,努力使学生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五、考核方法
Photoshop设计软件课程考查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软件基本工具的使用熟练程度的考查,二是对学生的设计理念和能力的考查。从行业内考试内容来看,Adobe平面设计师考试是由Adobe公司面向中国数字艺术市场、艺术设计学科和IT职业技术院校或者是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的考试和认证项目,考试涉及内容较广,考查细节较多,内容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教师出题比较容易出对单一的操作方法的考题,而实际工作中,制作一个比较好的作品,往往需要多种工具或者命令的综合。鉴于其属于实操性强的应用型课程,考试方法不再拘泥于闭卷考试,而是采用开放式考核模式,以更为全面、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为保证考查的公平和上课的出勤率,主要评分制度采用百分制,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作品成绩三部分组成。具体评分细则如下所示:平时成绩包括上课出勤率和课堂表现;实验成绩以每次作业完成质量和提交作业时间作为评分标准,完成质量高且按规定时间上交的学生给予高分;期末作品成绩按照该学期的考试要求,按时完成作品。成绩测评分为教师评分和学生评分两部分。为了更加公平公正,每份作品不署名,而是使用任课老师编排的序号,学生实名打分。
总的来讲,“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上课不能拘泥于一本教材,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安排特定的教学内容。同时,采用不同的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康萍.分层教学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17).
篇7
关键词:艺术设计 教育 构成艺术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现代设计人才要求的高起点、批量化,使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尽快为社会提供现代艺术设计人才日益紧迫。但中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状况,又十分令人难以满意。纵观全局,要想使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达到比较完整,尽快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现代艺术教育体系。而构成艺术是任何艺术和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部分,它存在与一切艺术和设计的任何角落,也是世界各高等院校该类专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课程。
一、构成艺术的发展和现状
构成艺术是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 是现代艺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训练学生如何利用元素进行美的创造, 研究如何运用和掌握形式美的构成规律等的重要课程。构成设计的观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开始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活动,无论在绘画还是设计中,都主张以抽象的形式来表现,放弃传统的写实,这种观念经过俄国的构成主义,风格派,以及在造型设计中影响最大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不断完善、发展,逐步从新的思维方式、美学观念建立起一个新的造型原则;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也随之发展成为现代教学训练的基础。
在国内,构成设计从最初的由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组成,发展到由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和光的构成为主要内容,并加入了新的时代设计元素多媒体与电脑技术的运用。
二、艺术设计教育中构成艺术教学存在的误区
1.不重视构成艺术课程中的交互性知识
点、线、面、体、色、光、材料是抽象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其中任何一个都能构成单独形成审美的造型。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相互综合构成容易营造出更具美感的形态。这一点应该是教学中的关键所在。但是通过对毕业生知识结构调查分析,这一点并没有在课堂上被教师所重视。产生这个误区主要归因于现行的教材存在薄弱环节,授课教师对抽象构成的知识掌握不全面、不深透。
点、线、面、体、色、光、材料元素也是我们使用频率最多的几个元素符号,倘若其中一个知识点掌握不完整,必定会限制构成创作在一定范围的 “自由度”,增加构成设计的难度。学习这些元素不仅是构成的基础内容,还是不同构成之间相互支撑的条件,满足了这些前提条件才能谈及下一步的实际应用,这就是学习构成学的主要目的或称为专业设计的问题。
2.不同构成艺术课程中的误区
掌握构成艺术的理论、技法和实际应用方法是学习构成设计的前提要求,即使简单化的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对比、密集、肌理、空间、群化等平面构成形式,都应该在实现它们的实用性功能之后再考虑体现其审美形式。该课程的实用价值就是构成艺术的生命力所在。教学中,有个典型的错误现象就是:学生以完成作业而练习,不知所用,导致学生厌学。色彩构成教学包含色彩理论和心理色彩创意构成两项内容。
前者讲授色彩的基本规律和基础知识,是理解性的内容;心理色彩构成是创意性训练的环节,追求具有针对性的主题设计。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花费的精力大都在学习基本的色彩原理和“程式化”的构成方法,与应用性设计有关的创意作业在最后一周“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按照授课顺序,学习立体构成是美术类学生接触三维空间造型的第一门课程,同平面、色彩构成相比,立体的空间构成的语言和视角是建立在它们的基础之上,所以要求完成的条件更多更高了。准确地说,立体构成是学习抽象雕塑的理论、方法,但教学中存在着典型的误区,因此混淆了立体构成和“行为艺术”的区别;初学者不习惯用审美法则要求去推敲、比较元素的数量、体量、位置和色彩等因素,常常导致“堆砌式”的组合;综合构成是立体构成的基本特性。广泛地接触材料,是掌握构成应用的关键步骤。
三、构成艺术教学实践的创新探索
1.重基础,宽口径
重基础、宽口径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美国的设计教育改革起步较早,基础课的比例已增至50%,同样日本的设计专业也是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然后才能进入专业课程的进修。而在欧洲的设计院校则不把课程固定在过细的专业划分上,这都反映了人们对设计基础课程新的认识和重视。在我国,很多高校也越来越重视起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设置与改革,更注重对学生设计基础技能的培养和加强。深感这一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2.交流与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的要求是师生交往、同学之间交往及教育者之间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互相促进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比如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中有美术学院的教师都是流动的,通过聘任的时期来掌握和控制,是为了保证艺术教学观念的更新。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例如在构成的教学中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的同时,在通过一些课题的训练提高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达到对知识的再次巩固和理解。平面构成中主要是对图形的构思、组合和分解,从而再形成新的形来达到创造、创新的目的。
4.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思想的精华,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教师要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更加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那么三大构成是设计基础,对于今后专业课学习起到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作用。平面构成用在各种平面设计当中,色彩构成提高色彩搭配能力,立体构成主要用在雕塑,建筑等方面。三大构成的学习可以提高整体的审美水平和对艺术的理解。对构成课程的教学如何加强理论与实践要做好以下两方面,一是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性教学与课程整和为我们基础教学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二是实践出真知。理论教学教授更多的是专业理论,而实践则丰富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经验和学科的知识,培养了他们自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之,作为重要基础课程之一的构成艺术教学实践与探索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科的科学性与专业性,使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在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实践中更加成熟完善,实现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潇玮.浅谈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创新[j].艺术与设计,2008年03期.
[2]赵擂.构成艺术课程的改革与创新[a].广东轻工业,2008年4月第4期.
[3]吴筱荣.走出构成艺术教学的误区—基于当代构成艺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美术大观,2008年09期.
篇8
关键词:机械制图;多媒体;动画教学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202
0 引言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方式一般都是先从点线面入手然后慢慢的介绍三视图、相贯线、剖面线等一系列琐碎的知识,介绍完一系列的零件图后,最后介绍整体装配图等问题。这门课程最大的难点就是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只有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这门基础专业课程。机械制图所介绍的理论知识、作图规则及技巧不仅为以后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还为将来工作技工技术支持。这门课既可以用来表达二维图像还可以表达三维图样,既可以手工作图还可以软件做图。这门课程严谨不能出现一点纰漏,并且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较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高等院校工科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1 本课程的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主要是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同学展示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并且老师讲课速度很快知识量很大,在课堂上学生主要靠自己的感性思维去理解知识,全靠自己的感性思维而没有动手亲自实践,这样的学习效果根本调动不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该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课堂知识枯燥乏味。该课程是大一新生最初学习的,先前没有很好的基础,一时间还不能适应大学的课堂,课堂学习氛围低,师生互动效果差,并且学生课下亲手实践能力低,导致很多同学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考试能混过关,学生出勤率低,最终学生的自身专业技能低,最终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2 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为了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对机械制图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首先根据机械制图的教学大纲和内容建立相对应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重新确立该课程的地位。多媒体动画教学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动画教学模式相结合,使得课堂学生通过flas能够直观的读懂零件图,既直观形象又具有互动性,以往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虽然课堂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提高了老师的教学速度和教学效率,但是相应的降低了学生的听课效率,学生在课堂上眼睛一直盯着屏幕,注意力高度集中,加上老师翻篇速度太快,很多同学反映上课只是刚记住课下就忘了。很多同学再这样的环境下极易发生瞌睡现象。
为了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经过课程组的研究,通过将多媒体教学和多媒体动画相结合,改变了传统教学上出现的课堂氛围低、学生理解能力低、学生学习兴趣低的问题,使用多媒体动画教学模式,突出授课的重点内容,采用动画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3 多媒体动画教学的理论基础
(1)动画的概念。动画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连续的播放静止的图片,在视觉上造成一副连续的画面,每两个图片之间均具有差别,当这些不同的画面在眼前逐一通过时变组成了一副连续的画面,即动画的本质就是运动的图片,化静态的图片变为动态的图像。
(2)电脑动画的制作原理。动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人的视觉具有短暂的停留特性,在人看到一幅画以后,这幅画里面的内容会短暂的停留在脑海中。即动画就是利用这一个原理在前一幅画还没有消失时接着播放下一张图片,给人造成一种视觉上的连续,前一副画的印象一般在0.25秒钟内是不会消失的,一旦播放的时间超过0.25秒画面的连贯性就会受到影响,视觉上就达不到动画的效果了。
4 制作电脑动画常用工具软件
(1)二维电脑动画、在设计二维动画技术上主要采用分层的技术,设计过程中将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背景绘制在不同的胶片上,然后叠在一起进行拍摄,由于使用的胶片是透明的,所以可以实现透明、折射的不同效果。最常用的二维动画设计软件有flash、softimage、Animo等,其中flash是最常用软件,这是一款以制作平面动画为目的的软件,无论在编辑图像还是在创作上都非常的方便,对图形进行移动、放大、更改颜色等,并且在放大后图像上并没有影响清晰度。
(2)三维电脑动画。三维动画主要是利用图像在生成技术,通过电脑完成建模、动作、渲染等步骤。通常使用的软件有3Dmax、Maya、Softimage等软件,其中3Dmax的使用最为简单,是当前最为流行的一种三维动画软件,在他的工作界面内,用户可以进行各种参数的设计,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平面设计、多媒体制作、游戏开发、教学等多个领域。
5 多媒体动画教学的效果
在使用多媒体动画教学中将课堂上很多的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用动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方便了学生的记忆和掌握。利用动画将装配图拆分为部分的零件图,使学生对机械部件的内部组成有了清晰地了解,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使用动画教学还可以模拟机械的运动形式,避免了以往教学中全靠老师做出模型和现场解说的问题。在课堂上,老师只需要准备动画模型,点击鼠标就可以把机械的运动形式进行演示。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清晰地认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6 结束语
通过对机械制图多媒体动画教学研究在课堂上老师使用flas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机械制图这门基础课程所介绍的知识为学生后期的学习专业课和做课程设计都是必备,为了学生的后期发展有必要加强在教育方面的改革,虽然现在主要使用电脑CAD三维作图软件,但是传统的机械作图是所有制图的基础。在多媒体动画教学上存在一定的优势,授课过程中老师的课件中插入各种flas和网页链接及习题,丰富了授课内容,教学更趋向多元化而不仅仅是课堂的知识,及时补充了课外学生必须了解的知识,但在初期课件的创作中都是老师自己创作,增大了老师的工作量。希望在不久的将来, 每个教师、每节课都可以使用多媒体动画教学,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长青,许志闻,郭晓新等.计算机图形学[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杜晓增.5计算机图形学基础6.工业出版社,2004.
篇9
一、以基础素描教学为主、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素描作品中。整体感是产生美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联系各种有机关系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整体地观察和表现物象,同时要把培养学生的整体感作为素描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高职院校美术专业教学中。如何来使学生的素描整体感提高呢?
1、学会整体观察
法国画家德加曾经说过:“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观察方法的问题。要从物象全局着眼,首先看全貌,然后看其主要部分。其次才是看局部细节,始终不能忘记或脱离其整体。整体的观察,就要取其大体的形态动势,确定主要的形体形状。观察时,视线不能总看着一个地方,要暂时省略掉细节,观察前后大小的比例关系,统筹地去看。学生只有通过整体观察,才能让复杂的东西在画面上变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这种观察包括构图时上下左右的布局,明暗中的强弱对比。当可以很熟练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的时候,娴熟的绘画技法才能最终派上用场。
2、培养整体美感
素描整体美的培养使学生观察能力得到强化的同时,也使其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体验。素描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艺术思维的想法和如何观察事物的看法。离开了这两点,素描练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2.1 比较照顾全局。素描的整体感是指作画过程中画面的整体效果而言。一般来说,作画时要求抓住大效果,可分四个步骤进行,即打形体结构与轮廓阶段,上大体明暗阶段。深入刻画阶段和调整完成阶段。在作画过程中切不可从上画到下或从左画到右,这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其实,素描就是比较、比较、再比较。比物体色调的深浅,比形体比例的大小,比透视关系的前与后、虚与实。根据这种比较画出来的物象,才是客观对象真实存在的一面。
2.2 针对细部刻画。细部刻画,是绘画过程中继构图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过程。细部刻画,即通过认真观察,相互对比,将各个静物的每一个小的细节刻画好。细部刻画使作品更形象、生动,更具活力。
所以,在素描课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整体美的塑造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素描写生教学的开始阶段就应及时给学生输入整体思维方式的概念,并形象地加以解释。在写生训练的过程中教授具体的整体方法和整体程序的同时,不断强化整体意识,使学生通过整体方法的具体训练和运用,在潜移默化中取得较高素描水平,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理想的目标。
二、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艺术。美术教育是激发创造性和获取创造性表现能力的手段之一,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会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对素描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素描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后,笔者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意识,在课堂教学的方式上再进行了一些尝试。
第一,运用合理、科学、灵活、多样的综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智力潜能,启迪创造智慧。例如。在素描技能教学训练中,教师改变光源的方向、静物的摆放位置以及写生的视角等,使学生对物象作全方位的观察、剖析,从中获取直观感受,以开拓原有的思维空间,达到对物象由表及里的全方位的观察和理解。物体移位、组合教学法是打破传统素描教学方法新的教学尝试。传统的方法是摆好静物的写生,有着或多或少的被动因素。在教学中,我们采用随意布置的一组石膏几何模型静物,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进行重新移位组合,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表达出一定的思想和情趣。学生根据思维中形成的有结构的意象,运用具体的方法进行表现,在线条的使用和明暗色调的设计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从而在这种具有艺术情趣的体验中,能更好地保持学习素描的兴趣。
第二,根据设计专业的特点。将设计意识与素描牢牢结合起来,不过多地追求对客观实体的再现,而偏重于理性归纳的表现,严谨分析形成一种科学的逻辑性。通过设计素描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意识,培养具有归纳组织形体的能力。运用简练概括的线条,快速捕捉物象的外部形体关系与空间关系,是学生将来进行室内设计和平面创意所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在写生中通过自我感受表现的追求,探索富有创造性的自我表现技能,使素描基础技能的学习与感悟视觉造型的精神意义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主观精神感受力、视觉语言的理解力与表现力。在教学内容上,通过对素描创新教学新思考、素描基础技能架构、视觉语言与形式基础、素描限色创意表现四个部分,构筑素描与创意基础培养的全新内容。
篇10
关键词:风景园林;空间;设计
1 风景园林的空间
1.1 空间的组成元素
空间的实质是由它的功能所确定的。空间的存在及其特性来自形成空间的构成形式和组成因素,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会带有组成因素的某些特征。空间主要构成元素包括:垂直绿化、铺装平面、小品设施、人流、周边生态环境等。其中,植被和绿化植物是组成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景观生态学对景区进行规划和设计,往往能够产生较好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效益。
1.2 空间的形式
分隔和组合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能够让景观的各种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园林空间主要有3种形式:容积空间、立体空间和两者相合的混合空间。容积空间的基本形式是围合,空间为静态的、向心的、内聚的,空间中墙和地域特征较突出。立体空间的基本形式是填充,空间层次丰富,有流动和散漫之感。容纳特性虽然是空间的根本标识,但是,设计空间时不能局限于此,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3 空间的特性
空间的围合质量与封闭性有关,主要反映在垂直要素的高度、密实度和连续性等方面。高度分为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墙的实际高度和视距的比值,通常用视角或高宽比D/H表示。绝对高度是指墙的实际高度,当墙低于人的视线时空间较开阔,高于视线时空间较封闭。空间的封闭程度由这两面三种高度综合决定。影响空间封闭性的另一因素是墙的连续性和密实程度。同样的高度,墙越空透,围合的效果就越差,内外渗透就越强。不同位置的墙所形成的空间封闭感也不同,其中位于转角的墙的围合能力较强。
1.4 空间中心化处理
空间处理主要考虑2个方面:单个空间本身以及不同空间之间的关系。其中,多个空间的处理则主要是以空间的对比,层次、序列、渗透等关系。空间的大小应视空间的功能要求和艺术要求而定,单个空间的处理应注意空间的大小和尺度、封闭性、构成方式、构成要素的特征(形、色彩、质感等)以及空间所表达的意义或所具有的性格等内容。人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对于景观空间的知觉认识虽以各种感觉印象为基础,但已远远超过感觉印象简单相加的总和。
2 园林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个复杂的过程,与制图技巧的训练有着本质的区别[1]。园林方案设计的特点如下:
综合性: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对整个空间有较强的整体把握,能够清楚地了解空间设计的功能需要,以及合适的设计形式。一个好的园林空间设计,必定能够贴近人们需求,在功能上较为完整。
创作性:园林设计是一门灵活的艺术,设计者应该具有灵活开放的思维方式和丰富的想象力。园林设计者在设计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时,要能够灵活地解决各样遇到的问题,只有创造者发挥创新意识,设计出的园林作品才会具有丰富内涵、新颖的形式。
过程性: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全面地分析调研,深入大胆地思考想象,不厌其烦地听取使用者的意见,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优化选择方案。设计的过程与一个不断推敲、修改、发展、完善的过程。
双重性:作为一门设计课程,它的思维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学科之处,具有思维方式双重性的特点。园林设计过程主要分为:分析研究、构思设计、分析选择、再构思设计等过程。设计者运用逻辑思维处理每一个分析阶段,而采用形象思维进行构思。
社会性:园林绿地景观是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广泛的社会性。这就要求,园林空间设计者在进行空间设计时,要能够对各方面进行权衡,这其中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人文效益等。
3 园林空间设计的方法
园林空间设计方法可按两者的先后顺序分为:“先形式后功能”和“先功能后形式”两大类。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方案构思的切入点与侧重点的不同。
“先功能后形式”的方法是基于平面设计为起点的基础上,该方法把重点放在功能的需求上,在完成功能的前提下,再去完成空间形式的构造。先功能的设计方法,相对比较好把握,能够以较快的速度确定空间设计方案,比较适合初学者。它的缺点在于它会阻碍空间形态设计,对园林设计的创造性有所限制。
“先形式后功能”的方法则是从园林的地形、环境入手,进行方案的设计构思,重点研究空间组织与造型,然后再进行功能的填充。这种方法更易于自由发挥个人的想象与创造力,设计出富有新意的空间形象。但是后期的功能调整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初学者一般不宜采用。
在实际园林空间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需求,结合设计者的优势,采用混合的设计方法,这样设计出来的园林空间更能贴近人对于园林空间美观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