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田间作业安全规范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机田间作业安全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机田间作业安全规范

篇1

关键词:农机标准化;农业标准化

随着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农机标准化建设已经势在必行。开展农机标准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实现农业标准化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农业生产集约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农机标准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开展农机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推进农机标准化,从而全面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

一、开展农机标准化建设是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的重要保证

农业标准化的实现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农艺措施标准化、农机管理标准化、农业机械状态标准化、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粮食处理标准化、种子生产标准化、从业人员素质标准化等,而在农业标准化的实现过程中,农机标准化所占比重较大。由此可见,农业标准化的实现是离不开农机标准化的支撑的。

农机标准化指的是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它能有效地改善农业生产经营套件,能够提高垦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它能够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实现,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能够现住地提高农业效益。同时,农机标准化作为农业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机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规范农机作业,保障安全生产,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二、开展农机标准化、促进农业标准化水平提升的具体措施

1、农机标准化的实现要以管理标准化、和田间作业的标准化为基础。农机标准化的实现必须要抓好抓紧这三个环节,首先,要提高田间作业的标准。为了达到农业生产全面积、全作物、全过程的标准化作业,田间作业必须要紧紧围绕农艺流程标准化、农机作业标准化、田间管理标准化、栽培技术标准化和农时要求标准化等内容。要结合不同的生产环节、自然条件和作物生长状况,制定标准化作业实施细则,将各项标准进行量化,增强标准作业的可操作性。其次,农机标准化要坚持管理标准化,要确保农场农机保养和维修的标准化,要保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标准化、要确保农机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同时要建立标准化的农机技术档案管理资料。

2、开展农机标准化要有制度作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标准化水平。开展农机标准化,必须要以规范化、标准化的农机管理为基础,要健全农机管理制度。要制定统一的机具技术标准、田间作业标准和农机使用收费标准,要对农田作业实行统一的指挥,对农机的停放进行统一的管理。同时要规范农机的更新和选型工作,要保证新型机具的统一。除此之外,要建立完善的农机管理制度,要加强对农机的安全监理工作,加强农业机具的保养和维修工作,加强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工作。要加大制度约束力度,要做到机具技术状态验收不合格不能进行作业,机组人员未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的不准作业,机具技术状态验收不合格不准作业,带班领导和种植户不到现场监督不准作业。只有以制度做保障,才能优化农机作业环境,提高农机标准化水平。

3、开展农机标准化必须着力提高农机人员素质。要实现农机标准化,必须要能规范地使用机具,这就要求农机操作人员要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首先,必须要坚持对农机人员的培训不放松。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农机操作人员和驾驶员进行培训,要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操作知识、机具保养知识和维修养护知识。要集合配套农具的使用和作业特点,并根据田间作业的实际情况教授农机人员作业调整方面的技能和知识,还有质量检验验收方面的知识。其次,可以组织农机人员到先进农机作业单位进行现场学习,在现场对他们进行直观培训,让他们理清抓好标准作业的思路、目标和措施。再次,要经常组织农机人员进行操作技能“交流赛”,组织机具操作人员参加播种作业技术、起垄作业技术等各种技术交流赛,进一步提高农机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田间作业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补充壮大各类农机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农机人员的素质,使农机标准化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篇2

关键词 棉花;机械采收;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057-01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提高棉花采收作业效率,棉花机械化采收势在必行。国内棉花收获机、宜机采品种及机采种植模式等方面的技术研究[1-3]日渐成熟,推广应用面积日益扩大。近几年,内蒙古作为新兴棉区,在棉花机械采收技术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对采棉机田间作业及相关配套技术要求进行了规范,并进行了推广应用[4-6]。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棉花机械化采收的农艺技术要求、机械采收前田间准备、采棉机技术准备等技术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西部棉花种植区域。

2 农艺技术要求

2.1 品种选择

选择早熟、优质、高产、抗病、始果枝节位不低于18 cm、株型紧凑、抗倒伏、吐絮集中、成熟一致的适宜机采的棉花品种。棉花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7.1的规定。

2.2 行距配置

依据自走式采棉机机型要求,行距配置标准:66 cm+10 cm,实际行距与规定行距相差不超过±3 cm,行距一致性合格率和邻接行距合格率应达90%以上。

2.3 脱叶催熟

采收前20~30 d,喷施低残留、污染小、药效稳定的脱叶剂和催熟剂,并严格按照所选脱叶剂的使用说明使用。棉花的吐絮率达到40%左右时,选择无风无雨天气进行施药,施后3~5 d的日最低气温应≥12.5 ℃,日平均气温≥18 ℃。注意喷洒均匀、不漏喷,遇雨重喷。药剂的使用方法可参照GB 4285的规定执行。

2.4 适时采收

当棉田脱叶率90%以上、吐絮率95%以上、纤维含水率12%以下时适时采收。棉花收获机的安全性应符合ISO 4254-1的规定,作业质量应符合NY/T 1133的规定。

2.5 采收指标

水平摘锭式采棉机要求采净率达93%以上,总损失率不超过7%,含杂率在10%以下。

3 机械采收前田间准备

机械采收前田间应做好以下准备:一是对田边地角难以机械采收,但机具又应通过的区域进行人工采收;二是机械采收前,应把田间地埂、引渠进行平整,确保机具顺利通过,保证采收质量;三是做好破损残膜的清除和压盖工作[7-9]。

4 采棉机技术准备

4.1 作业前技术调试

检查轮胎气压;确保各指示仪表正常[10];检查发动机机油、柴油、冷却液及各传动部件间隙;启动设备,检查转向行走机构间隙;检查液压升降系统;运转采摘滚筒,进行清洗保养,并检查调整摘锭与脱棉盘、刷座及压紧板的间隙。检查传动齿箱,加注摘锭油;连接风机装置,检查负压管道气压;加注清洗剂、调试润湿系统压力,检查泵、阀压力及喷嘴的雾化情况。

4.2 田间作业现场技术调试

检查调整轮距,校准行走路线;检查调整采摘头的前倾角度和压紧板的间隙;根据棉花成熟度情况及空气湿度情况,检查调整润湿水压;检查报警装置间隙及灭火器配置。

4.3 拉花运输车的准备

车辆工作应确保“五净”(机净、油净、水净、空气净、工具净)和“四不漏”(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电),安装防火罩;网箱车辆应安装安全销及链、关闭机构灵活可靠、配置盖布和灭火器[11]。

5 机械作业及人员

要求采收机械技术状态完好,牌证齐全,并具备防火设施;操作人员在持证(驾驶证、操作证)的前提下培训上岗;能够正确处理交接行采摘;田间作业速度4~5 km/h;随车拉运棉花机车的数量应根据棉花产量及运棉距离确定;每台采棉机配1名助手;运棉机车应服从采棉机手的统一指挥、调度。

6 安全作业要求

机械作业前认真阅读机具操作手册;机组人员着紧身工作服;非机组人员不得随意上车;机车运转情况下,不得进行故障排除;机车行走运转前应发出行走运转信号;机车作业时,严禁在拖拉机和收割台前活动;夜间工作保证照明;作业区禁止使用明火;确保机车具备防火设施;严防机车漏油或加油时撒油发生。

7 参考文献

[1] 端景波,张晓辉,范国强,等.棉花机械化采收技术的现状与研究[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3):62-65.

[2] 温长文,高清海,王建合,等.我国棉花机械化收获技术现状分析与建议[J].河北农业科学,2015(5):81-85.

[3] 喻溲福周亚立,何磊.新疆兵团棉花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棉花,2015,42(8):1-4.

[4] 侯殿亮,甘寿春,贾文明,等.浅谈新疆昌吉州机采棉配套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棉花,2015(7):39-40.

[5] 张枫叶,刘卫星,贺群岭,等.我国棉花机械化采收现状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6(6):4-5.

[6] 采棉机作业技术规程(试行草案)[J].新疆农机化,2002(5):20-21.

[7] 刘向新,周亚立,闫向辉,等.采棉机作业技术规程[J].新疆农垦科技,2005(5):38-39.

[8] 采棉机作业技术规程[N].兵团日报(汉),2006-05-01(3).

[9] 夏中茂,邹彩霞,陈建.石河子总场采棉机田间作业技术规程[J].新疆农机化,2003(6):35-36.

篇3

一、目标责任状实施情况:

1.农业机械注册率47%

2.农业机械年度检验率12.6%

3.农业机械注册数189台

4.新考驾驶人52人

5.组织征订《中国农机监理》7份

《农村牧区机械化》7份

二、主要工作:

(一)积极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二)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强化农机安全监理。(三)强化系统内部管理,抓好目标责任状的落实。

盟所与三旗、与各苏木镇签订了2009年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了任务要求,下达了2009年农机总检审验的目标,成立了年检审验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与各苏木镇专干积极取得联系,由他们定时间、地点然后抽调专人深入到乡村第一线,到田间地头为农机手现场办公,开展便民服务活动,方便农机户,并帮助机手做好拖拉机的维修保养安全生产工作。同时加强入户挂牌时的各项安检工作,确保符合安全标准的机械上路行驶、田间作业,杜绝报废车辆、无证车辆等存在安全隐患的拖拉机入户挂牌。

(四)结合“农机安全示范村”建设,推进农机监理工作重点向基层延伸。

通过“农机安全示范村”建设活动,两年来,全盟农机监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基层工作有专人抓,安全监管工作延伸到田间地头。具体业务工作能及时开展,方便农牧民办理相关业务,使无人问津的广大农牧区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政府的有效监管范围。为全面实现机械化作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加强田检路查力度,安全预防工作前移。(六)加强农机监理队伍规范化建设,提高农机安全监理执法水平。

增加办事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收费项目和标准、办事业务程序、举报电话等公布上墙,方便群众办事。严格按照“两个规范”、“两个规定”、“五个技术标准”进一步规范执法能力。尤其是要求监理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做到耐心服务,用语文明,实行首问负责制,不推委,不扯皮。加强农机监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学习,主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加深了农机监理员对有关法律条款学化、规范化水平,提高了依法行政的理念。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我盟拖拉机保有量少,收费低,单位性质又是差额,下基层工作路远,工作经费严重不足,造成有些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篇4

1.加强队伍建设,筑牢农机监理工作的基础 要把监理队伍建设作为“家底子”工程来抓。一是夯实监理队伍,坚持多渠道选拔培养、公开招聘农机监理人员,采用平中选优、人尽其才、量才使用的用人机制,聘用政治思想较好、热心监理工作、熟悉机械常识、精通农机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工作中实行岗位竞争制,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长;二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抓好对监理人员的法律法规、农机专业技术、职业道德等教育,使监理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机械驾驶维修技术,成为业务精通、办事高效的业务能手;三是建立岗位责任制。将岗位职责进行细化分解,将责任落实到人、到岗。强化考核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四是完善外部监督。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实行政务公开,采取聘请监督员、印发征求意见函、召开恳谈会等多种形式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规范各项业务行为。

2.开展优质服务,树立农机监理队伍的新形象 一是开展技术服务。在农忙时节深入田间地头,给机手讲解农机新技术和拖拉机、配套机具以及收获机械等的使用保养知识;二是开展便民服务。简化办事程序,实现检验登记、技术检测、喷字放号及收款盖章等项目“一条龙”服务。深入开展“三上门”,将农机安全知识宣传到家,各项手续办妥送到家,牌证发放到家。将集中检审与日常办理相结合,对于机车相对集中的乡村上门检审,节省机手的开支;三是加强技术装备建设。不断完善办公自动化设备,在信息查询、档案管理、证照制作、数据统计等方面,为机手提供便捷、快速、可靠的服务。

3.健全农机法律、法规,搭建农机监理工作的法制平台 农机监理是行政执法行为,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法制性,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一是用足用活现有的政策法规;二是完善相关法规。积极争取主管部门和人大的重视和支持,尽快出台或修订农机安全管理地方性法规,确定农机监理机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和行政许可实施主体资格。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解决许可发放环节与对被许可行为监督环节的脱节问题。合理规定农业机械牌证管理范围,增加对农田挖掘机、推土机等农田作业机械实行牌证管理的行政许可,消除农机具的安全生产隐患。

篇5

1.农机操作手安全意识淡薄。由于农田作业机械开展作业的季节性比较强,时间紧,任务重,且多数农机结构紧凑,速度慢、重量轻,易学易操作,部分操作手根本不把学习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当回事,安全意识淡薄,不按正规操作规程作业而引发事故。

2.多数机手无证操作,技术水平差。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后,就变成农机驾驶员。他们只在购机时由经销商进行过简单指导,没有参加农机技术培训、考试和考核,没有驾驶证,不懂拖拉机和收割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不懂操作技术和安全作业知识。在使用过程中,一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进行处理,盲目蛮干引发安全事故。

3.忽视安全,带“病”作业。投资购买农业机械的农机操作手为了尽快收回投资,一心想多赚钱,在农忙季节,日夜加班,长时间连续作业,操作手容易出现疲劳而导致判断失误,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在农忙季节,忽视机械维修保养,常常带“病”作业,埋下事故隐患。

4.转移频繁引发事故。田间机耕道是拖拉机和收割机顺利下田作业的必经之路。有些地区,田间作业机耕道配套少且不规范,田块面积小,“面条田”、“巴掌田”、“插花田”多,田块高差大,在作业过程中,要经常转移,爬田埂,走小路,因坡陡路窄,高低不平,而引发事故。

5.农机操作手年龄普遍偏大。行走式农业机械操作手中 70%以上的人年龄在45岁以上,年龄普遍偏大,力气小、动作慢,技术生疏,操作灵活性差,遇到紧急情况,采取措施不力,使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增大。

近年来,因农民使用操作不当频发农田作业机械伤亡事故,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部门提出了严峻的监管课题。因此建议国家及有关部门在加大对农机购机补贴投入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农机手安全教育、技术培训、机耕道路建设的投人,改善农机办学条件和农机作业环境。

二、农机具出油阀的维护方法 柴油机发生故障的原因较多,但大多集中在燃油供给系统,其中以喷油泵引起的故障为最多,而出油阀的磨损,是引起喷油泵工作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机手因不懂出油阀的工作原理及磨损后出现的后果,甚至宁肯更换10次柱塞副,也不更换一次出油阀,结果使发动机的动力指标和经济指标下降。

1.出油阀的正常工作原理

在柱塞泵油行程中,高压燃油克月良了出油阀弹簧压力和油管中燃油残余压力,将出油阀向上推动,使其离开阀座,柴油便从出油阀槽中压到高压油管,当柱塞下行时,由于高压油腔和低压油腔的压力差及出油阀弹簧压力的作用,出油阀从出油位置回到关闭位置,出油阀杆部缩入阀座中。此时,出油阀上的减压环带将柱塞与高压油管中的燃油隔绝。由于减压环带继续落入阀座,相当于在高压油管内扩大了一块空间,使高压油管中的压力迅速减小,供油立即结束,而不致引起喷油器滴油。另一方面,阀下落至阀座后,由于阀座面的密封性。使高压油管中剩余燃油保存了一定的残余压力(一般为 15—20千克/平方厘米)。每次供油终止时,其压力值均保持稳定。这样,就能使供油稳定且均匀性好。

2.出油阀非正常磨损的后果

出油阀是精密偶件,其作用是使喷油器喷油急促而准确,断油干脆利落而不滴油。因此。要求出油阀的密封锥面和减压环带都必须与阀座有很精密的配合。出油阀的磨损主要是密封锥面和减压环带磨损,导向部分磨损较轻。

封闭锥面磨损后,封闭线变宽,使出油阀偶件密封不严。在喷油嘴不喷油时,仍由高压油管向柱塞头部回油、此时高压油管内剩余压力降低,引起喷油量减少,喷油时间滞后,功率下降。

减压环带与阀座孔导向面磨损后,配合间隙增大,减压效果变坏。这样,在喷油泵供油终了后,高压油管内的剩余压力过高,可达70—80千克/平方厘米。喷油器断油不干脆,且造成喷油时间提前,供油量显著增加,发动机工作粗暴。

由于出油阀的这两个部位磨损,起不到对发动机进行定量、定时地供油作用, 同时断油不干脆,以致形成后期滴油。

所谓后期滴油,是指在喷油泵供油终了时, 由于出油阀减压环带磨损严重, 出油阀虽已下落,但高压油管内的剩余压力仍很高,导致喷油嘴油腔内的柴油压力仍然很大,喷油嘴针阀下降缓慢,结果在喷油泵供油终了时,喷油嘴仍继续滴油,使下次爆燃时, 由于油滴的存在,造成雾化不好,燃烧不良,发动机冒黑烟,功率下降,燃烧室内积炭。

2.出油阀非正常磨损的预防

出油阀的配合间隙只有0.009—0.016毫米, 即比人的发丝还细—出油阀的不正常磨损,主要是由于燃油中的水、杂质在出油阀的导向圆柱面及减压环带的缝隙内对出油阀芯和阀座产生锈蚀和刻划引起的。因此,要想延长出油阀的使用寿命,就必须保证燃油干净、无水、无杂质。加油前先搞好沉淀过滤,尽量使用密封加油法门一切盛油及加油容器与设备.均必须保待清洁。

篇6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考试员,是指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中负责对拖拉机驾驶证申请人执行考试任务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考试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第四条考试员的申报条件:

一、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在编人员;二、持有农机监理员证;三、持有准驾各类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驾驶证;四、年龄55周岁以下;五、身体健康,无影响考试工作的生理缺陷或疾病。

第五条申请考试员岗位资格的,必须由所在单位推荐,填写《广东省拖拉机驾驶人考试员申请表》,经地级以上市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审核,参加省农业厅组织的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的,由省农业厅发给《广东省拖拉机驾驶人考试员证》。

第六条考试员的考核内容:

一、理论考试

(一)有关农机安全监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二)有关考试规定及评分标准。

(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基本知识;

二、技能考核

(一)场地驾驶;(二)挂接农具和田间作业;(三)道路驾驶。

第七条考试员考核的评定标准:

(一)理论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为合格;(二)技能考试按农业部相关科目考试的有关规定及评分标准执行。

第八条考试员负责对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受理的拖拉机驾驶证申请人进行考试和成绩评定。

第九条考试员在考试前应当自我介绍,公布考试要求,核实申请人资格。

考试中应当严肃考试纪律,规范考场秩序。发现考场秩序混乱的要中止考试;发现替考、场外指导等舞弊行为的,一律取消申请人的考试资格。

考试后要及时评定成绩。

第十条考试工作必须由两名以上的考试员共同开展,考试成绩必须由两名以上考试员共同签名确认方为有效。

第十一条考试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考试规定,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考试员执行考试任务。

第十三条考试员发生下列情形,应当办理证件注销手续:

(一)离开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岗位的;(二)在考试工作中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三)不适合继续执行考试任务的。

篇7

一、2009年农机工作总结

2009年,总局农机化发展步伐加快,农机装备结构水平,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农机标准化管理和田间标准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垦区现代农业发展登上新台阶。

(一)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今年是垦区农机投入和争取国家农机补贴资金最多的一年,实现全年农机更新总投入14亿元,其中国家农机购置补贴3亿元,新增各类农业机械4.6万台(件)。继续组织实施了40个旱田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投资1.6亿元,引进了国外大型先进的农业机械243台(套),使现代农机装备区累计达到266个,负担旱田耕地1400万亩。同时还更新装备了水田机械,青贮收获机,马铃薯,甜菜,芸豆等种植与收获机械,预计到2009年底垦区农机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比上年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其中旱田达到96.5%,水田达到95.3%;垦区农机总动力61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不仅农机装备总量增加,而且装备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2009年航化作业面积达到1317万亩,比上年增加203万亩,增加18.2%。

(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有提高

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新增一批性能先进水田机械和设备包括高性能插秧机720台,水稻全喂入收获机842台,半喂入收获机317台,大型自走式割晒机46台等,水稻生产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95.3%,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

(三)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推广成效显著

坚持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重点推广应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农机自动导航和智能化管理技术,大垄密整形起垄机,水稻育秧集中浸种催芽,水稻高性能插秧机,水稻产地烘干机,青贮收获机,玉米专用收获机,马铃薯,甜菜等播种与收获机械,先后多次在建三江、红兴隆、北安分局等有关农场组织召开了新技术,新机具示范试验和推广现场会。其中继续试验水稻植质钵育机插技术和塑盘钵育机插技术。组织实施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场”项目等,均取得较好效果。全年农机作业实现节本增效达9亿元以上。

(四)农机标准化管理和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结合总局开展农业标准化达标活动,深入开展了农机标准化管理达标与创新活动,加强了对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管理和田间作业机具的检查验收,提高了农机标准化水平。加强了农机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总投资1.5亿元,扩建和新建“场库棚”面积达100万平方米。涌现出一批如红星、宝山、友谊五分场二队,七星、尖山农场等建设标准与管理水平较高的“现代化农机管理服务中心”。

(五)强化农机安全监理,实现了农机安全生产

加大农机法规宣传教育力度,开展了农机安全执法专项检查等活动。促进驾驶员和广大干部、职工增强了守法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和全社会支持农业、支持农机化发展意识。培训农机管理人员和驾驶员7万人,检验农业机械30余万台(件),截止到目前没有发生农机重特大事故,到年底有望实现连续三年零死亡事故的目标。

(六)“场县共建”,农机跨区作业实现新突破

今年垦区九个分局75个农场共计出动7200台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完成跨区作业面积2300万亩,完成了年初计划任务,比上年增加21%,实现垦区农机创收2.07亿元,农村农民节本增收5.06亿元。从总局、分局到农场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加强对场县共建跨区作业的组织和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九三分局各场与嫩江县各乡镇“整村推进”已复盖全县面积达到70%;农场与地方共建农机合作社已达23个,其中今年新建14个;九三、绥化、北安等分局加快农机场县市共建步伐,其中北安分局二龙山农场与北安市二井镇共建农机合作社,总投资2600万元,其中北安分局投资16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使用,现代农机装备已到位,作为黑龙江省11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得到黑龙江省各级领导认可,成为2009年全省整县(市)推进试点的典型。

二、2009年农机化工作存在问题和不足

尽管垦区农机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垦区仍有大量机型陈旧,性能落后的农业机械,迫切需要更新换代;二是农机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更加

突出,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三是农机化发展还不够平衡,经济作物和畜牧生产机械化程度偏低;四是农机经营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五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没有专门的农机推广机构和专职推广人员;六是农机场库棚建设量大,标准高,任务重,迫切需要增加投入和政策扶持。

三、2010年农机化工作思路

根据总局党委确定的明年工作要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坚持“抓城、强工、带农”统筹发展方针,确保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推进垦区城乡一体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2010年农机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

(一)工作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总局党委(扩大)会议和总局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现代农业装备示范区和实现粮食总产350亿斤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机,以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的“一个转变”、“六个发展和延伸”,进一步加快农机更新步伐,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化农机新技术与新机械,强化农机标准化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创新体制与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推进农机场县共建,努力开创农机化工作的新局面。

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的“一个转变”、“六个发展和延伸”,是农机局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垦区农机化发展的实际,围绕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机而提出的垦区未来农机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之一,其含义:“一个转变”,就是努力实现由农业机械化向农机现代化的转变;“六个发展和延伸”即:由旱田装备向水田装备发展和延伸,实现水旱田全方位机械化;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等非粮食作物机械化发展和延伸,实现全作物的生产过程机械化;由农业生产的产中向产前和产后机械化发展延伸,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由种植业向畜牧养殖业机械化发展和延伸,实现种养业全面生产机械化;由地面机械作业向空中发展和延伸,实现现代化大农业的立体生产作业;由垦区内向垦区外发展和延伸,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主要工作目标

2010年,实现农机更新总投入15亿元以上,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4亿元,新增国内外各类机械5万余台(件);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5%,其中旱田达到97%,水田达到95.8%;航化作业面积超过1500万亩;确保跨区作业面积3000万亩。

(三)主要工作任务

1.加快农机换代更新,进一步提高现代农机装备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扶持,加大更新投入力度,继续从国外引进先进大型机械,新建旱田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40个,使垦区现代农机装备区总数超过300个,负担旱田耕地面积达到1500万亩以上。进一步更新装备一批水田机械,同时也要装备一些经特作物机械和畜牧机械,还要从国外购买农用飞机10架,使整个农机更新总量和质量进一步突破历史。

2.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机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引进与消化吸收相结合,重点推广应用十大农机新技术:一是精密播种机械化技术,在垦区掀起新一轮的播种机械更新的革命,重点是玉米、大豆高性能精密播种机;二是保护性耕作技术,重点是与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的联合整地机,深松机,耕耘机,免耕播种机;三是水稻全程机械化关健环节技术,推动垦区水稻生产登上新台阶,重点是水稻集中浸种催芽设备,自动精密播种机、高性能插秧机、大型收获机和割晒机、半喂入收获机;四是精准农业和农机信息化管理技术;五是旱田节水喷灌技术;六是经济作物关健环节机械化技术;七是畜牧机械化技术和饲料搅拌饲喂技术,榨乳与保鲜储运技术;八是农作物秸秆还田与收集、打捆机械化技术;九是植保机械化技术和航化作业技术;十是重点突破水稻钵育机插技术,要在垦区较大范围示范推广。

3.坚持农机管理创新,全面提升农机管理标准化水平。继续深入开展农机标准化管理达标与创新活动,继续推广红星农场等“现代化农机服务中心”的经验。要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总投入2亿元,新建“场库棚”130万平方米。新建的场库棚要统一规划、高标准规范化建设,推进农机标准化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4.创新农机经营管理体制与机制,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扶持发展农机大户;鼓励走联合投资、联合经营、股份合作之路;鼓励和引导成立农机合作社等农机专业经营服务组织;加强农机维修保养和销售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管理。加强以跨区作业为重点的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农机推广工作有机构有人员。积极支持和扶持促进垦区农机流通,生产加工制造和农机服务业的资源整合与合作,推动垦区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5.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提高农机安全管理水平。牢固树立和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千方百计减少农机重大事故发生。要加强农机监理岗位培训,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奖罚制度。加强农机安全法规宣传教育,继续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实现拖拉机、收获机登记率96%以上,驾驶员持证率98%,拖拉机年审合格率95%以上,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篇8

一是对农机作业质量宣传不到位,农民群众对一些农机作业标准不了解,再加之农民文化水平有限,只把农机作为一种省工、省力、干活快的工具使用,缺乏农民群众自身对农机作业质量的监管。

二是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也缺乏相应的认识,为了提高效率、节省燃油、工时,在开展农机作业时,或耕深不够、或小麦收获留茬较高,或小麦玉米秸秆粉碎后长度较大、抛洒不均,或小麦播种深浅不一、镇压不好等。

三是对农机作业技能及质量培训不够,有不少的机手不能熟练正确地掌握应用各项农机化作业技能,也造成了农机作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例如玉米播种质量,有的能够按照标准化技术要求进行直播,而有的只为追求密度,玉米种植的行距较窄;再如,有的地方小麦玉米秸秆粉碎长度较短、效果较好,而有的粉碎后秸秆较长且抛洒不匀等。

四是农村土地较为零碎,有的一家就好几块地,耕地较窄、长度也不长,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作业,效率也低,严重影响了农机作业质量,也与目前农业机械大型化发展的趋势不符。

五是缺乏农机作业质量监管机制。农业机械量大面广,遍及农村的角角落落,涉及到农村家家户户。近几年农机部门虽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机作业质量的监督检查,但由于农机技术人员较少,很难顾及到农机作业的每方土地、每个作业地块;同时,基层干部在落实种植任务时,也只是要求计划面积、农艺要求及时限要求,忽视农机作业工艺和质量要求。

为进一步强化对农机作业质量的监管,全面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特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农机作业质量宣传力度。农民群众是强化农机作业质量的主要力量。今后,各级要通过送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等形式,下大力气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农机科普知识,宣传保障农机作业质量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群众对强化农机作业质量的认识,增强农民群众监管农机作业质量的积极性,进而强化社会对农机作业质量的监管。

(二)是要强化农机作业质量技能培训。在以往工作中,由于个别地方对农机化应用技术培训不到位,农民群众对一些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不甚了解,甚至都不知道,致使在开展农机作业时仅凭经验作业,达不到农机作业质量标准。今后,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的培训,亦可以乡镇为单位或以管区为单位,并结合农机安全管理、农机技术推广、阳光工程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凡是未掌握农机化新技术基本要领的农机手,进行一次全员培训,全面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技能,进而促进农机作业质量的提高。

(三)要推进农机规模化作业。要进一步加强农机合作社建设,增加合作社建设数量,增强合作社装备实力,扩大合作社规范运作,积极组织好农机规模化作业,并发挥好合作社在提高农机作业质量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带领其他农机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规范作业,全面提高农机作业规模化水平;并推行订单作业、合同作业、承包作业,提高农机作业质量。

(四)要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目前,农村的大批青壮年劳力都进城打工或从事一些经营活动,从事农机生产的都是一些“三八六一九九”部队,从事农机生产较为困难,对农机作业质量的监督也不力。今后要进一步发挥农机合作社的重要作用,合理流转农村土地,统一规模经营,争取有效提高农机作业质量。

(五)要建立统一的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各地要根据各自地理、农业种植等不同的自然条件及农民生产习性,研究符合各自实际的统一的土地机耕、机耙和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的机播、机收及农作物秸秆还田等全面的作业质量标准,让农机手在作业时有章可循,农民群众对作业质量的监督也有规可依。

篇9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县农业机械化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与此同时,一些相关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严重地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必须得到足够重视。为认真贯彻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工作实际,我们总站抽调职工深入村屯农户,针对我县农机化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省处于上等水平,特别是水稻生产机械化名列前茅。截止目前,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51.73万千瓦,全县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66%,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9,651台,小型拖拉机保有量7,512台,拥有配套农具19,975台,水稻育秧大中棚20,000栋,水稻插秧机5,713台,播种机3,129台,联合收获机1,389台。现已组建水田农机作业合作社6个,水田农机作业协会18个。水稻生产普遍应用机械播种、大中棚育秧、机械插秧、机械收获,旱田也是机械播种、机械中耕、机械收获;水、旱田均采用机械整地等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

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调研表明,制约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程度不高,存在误区。

接受调研的大部分农户对大型农机具整地、播种、收获作业给农业生产带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作物抗灾能力、节种节肥、减少粮食损失、增产增收、提高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等作用认识不足不全。

相当一部分农户不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盲目地攀比,购置农机具随意性大,出现了各家各户拥有的机具小而全、品牌杂的混乱局面。全县水稻插秧机5713台,最佳作业期满负荷作业可机插114万亩,而实际机插只有80.5万亩,水稻插秧机利用率为71%。水稻收获机1,389台,可完成机收作业156万亩,而实际机收97.1万亩,收获机利用率为62%。拖拉机可进行整地、播种、中耕、田间运输等农机田间作业,可进行各种作业70天,而实际全县拖拉机平均作业只有30天左右,拖拉机利用率只有43%。

第二,农机装备配置结构不合理。

现有农机装备中,大、小型机车配置不合理,小型多而大型偏少。全县100马力以上拖拉机仅有12台,80-100马力才64台,一万七千多台拖拉机几乎都是中小型。在秋季深松整地、深翻整地作业中,只有100马力以上拖拉机才能达到理想作业效果,能够达到标准深度。我县每年需要深松、深翻整地14万亩左右,现有大马力拖拉机满足不了作业需要。小型机具作业达不到标准作业、作业质量不规范,不能进行联合作业,重复进地,造成土地板结,耗油增多,浪费能源。机多具少,机具配套比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全县拖拉机保有量17163台,配套农具19975台(套),机具配套比为1:1.2,比较合理的机具配套比应该为1:3。农具相对的不足影响了农机效率的发挥,造成了农机资源的浪费。

第三,乡镇农机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发挥不明显。

乡镇农机服务中心设置地在农村,面对农民,本该是最便捷、最有效的农机服务机构,但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没有资金设备等投入,对人员培训少,没有办公地点、维修设施,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维修服务能力差,致使绝大部分服务中心有名无实,已基本失去了应有的服务功能,不能发挥正常的服务作用。

第四,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局面尴尬,教育培训工作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农机安全管理缺少刚性政策、法规支持,使工作经常出现尴尬局面。比如,农机安全检车没有上路权,为工作正常开展带来极大不便。又如,农用机车已达到报费时限而仍在作业,因为对此没有强制处罚规定,致使农机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农机教育、培训由于近年的投入减少,缺少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薄弱,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五,农机作业合作社作用发挥不好。

全县20xx、20xx年两年分别在清河镇、祥顺镇、乌鸦泡镇、三站乡四个乡镇建立6个农机作业合作社,国家共补贴项目资金240万元。由农机大户出资牵头,其他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建立合作社。目标是通过装备大型机械,集中经营,产生规模效益,带动、辐射周边地区,起到示范作用。

从调研结果看,合作社自经营以来,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经营情况不好。其原因主要是,组建初始,由于分散农户每家都有较多耕地,自耕自种,效益可观,不愿拿出耕地入股,合作社就没有耕地股,合作社大型机具,无活可干,年作业量很少,直接影响收入,只靠对外零星作业来维持经营。

三、对策及建议

第一、对农民认识不高的问题,通过帮助农民分析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使他们提高认识,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要借助媒体作 用进行宣传。利用电视渠道,通过编辑播放通俗易懂的节目向农民进行宣传,让农民进一步真正认识农机。

二是要强化自身作用进行宣传。农机人要时刻把宣传农机化为己任,做到工作时间专门宣传,业余时间随地宣传,走亲访友顺便宣传,来人咨询借机宣传。

三是要调动乡、村干部作用进行宣传。乡(镇)和村直接面对农户,做农民工作既便利又有效,调动好他们的积极性宣传农机化,具有事半功倍的便利条件。

第二,对于农机装备配置结构不合理,大型偏少的问题,建议国家加大对大型机车的补贴力度,提高单台补贴额度,增加补贴机车数量,鼓励和吸引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针对机、具配套比偏低的状况,立足帮助农户制定可行计划,对利用率低的机、具通过组合或买卖等方式调剂余缺,按生产实际需要达到合理配置。

第三,对乡镇农机服务中心功能瘫患的问题,应该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资金、项目、设备和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使乡、镇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尽快得以恢复、发展、壮大,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新农村建设;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29-1

1 推进农机化的重大意义

1.1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过程。农业能否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程度如何。首先,现代农业发展程度要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来衡量。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主要方法就是大力推广和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其次,农业机械化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机械作业代替了传统的人畜作业,实现了人力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田间作业强度,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再次,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机械化根本谈不上工业化。因此,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

1.2 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让农民尽快富起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尽快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解放出来,同时要加快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机械化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解放出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实现了农民致富增收。

2 农机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1 农业机械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

农业机械作为现代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繁荣农村经济,可以逐渐改变“农村、农业、农民”在各个方面的落后面貌。所以,农业机械化必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农业机械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既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又减轻了农民田间作业的劳动强度。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和生产力水平,构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2 农机化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载体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最大差别在于大量应用各种农业新技术,而新农村建设中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同样,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必然形式,更应该把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发展作为重要手段,而这些新技术的实施大多都是以农业机械为载体进行的。自动化育苗、高效植保、节水灌溉等农业技术以及其他农业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和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但都离不开农业机械。

2.3 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

农业机械化贯穿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多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一是农业的生产发展需要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农业工作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因此,农业机械化不可或缺。二是农村的村容村貌的规范、整洁也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可以不断改善农业的基础设施和基本生产条件。通过节水灌溉等机械化技术,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三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与农业机械化的使用分不开。要想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首先要让农民增收。农业机械化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可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的步伐,为广大农民创造更多、更广的经济收入途径。四是农业机械化的进步和发展也促进了乡风文明。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民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如何推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3.1 加大农机政策扶持力度,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

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农机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对农机化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全面配合实施好各类农业项目,调动农户和社会各界投资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加速农机化发展。

3.2 加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大力发展特色农机化

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老百姓喜欢的宣传方式,及时准确地为农机生产销售企业生产、销售和政策、技术等信息。引导农民购置先进、经济、环保、安全、使用的农机具。二是要加强农机和农艺的融合。加强机具的选型与改进,不断完善机具性能,充分实现农机农艺相融合。首先,要加快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解决传统的粮食生产中的效率低问题;其次,要发展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第三,要引进适应生态的有观赏功能的作物及其机械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