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的基础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影艺术的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电影,美术,色彩设计
一、引言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视觉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影视制作当中,传统电影美术的制作方式和创作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并且,随着视觉类型电影制作方式的日益完善,传统电影美术与数字化电影美术的历史性跨越日益显著。电影美术作为电影主创之一,就其本质而言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但从时空角度来看,电影美术不是瞬间摄取的静态造型艺术,而是运动着的立体造型艺术。
二、电影美术的内涵
电影美术是指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对影片的可视化形象进行创作的造型艺术。电影美术主要是通过影片总体造型设计、场景空间设计、人物造型设计等方面来表达逻辑思维进而实现形象思维,它直接决定了一部影视作品的美学表达与艺术内涵,对影视作品的造型起着决定性作用与影响。虽然,电影美术是与自己的母体美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美术和电影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艺术,具有不同的艺术形态。美术的艺术形态特征是物质媒介的二维或三维的空间性,电影则是时空艺术,它的形态特征是既有空间维上的造型性,又有时间维上的运动过程。美术不受物质世界的时间性约束,电影则兼有空间的二维性和时间的一维性。
三.电影美术的创作要素
电影美术是专门为影片造型进行设计和制作的一种美术创作,直接影响影片的艺术水准的成功与否。wWW.133229.coM电影美术不同于一般绘画创作,美术一进入电影就改变了它原来那种独立创作的特点,而使自己成为电影这一综合艺术的重要部门。电影美术创作的过程涵盖场景设计、环境与个性的设置、气氛的营造和影调及色调的确定。
首先,电影美术师应该与摄影、演员等共同合作在电影导演的总体构思下,完成影片的造型表现。在设计构思阶段,电影美术师要寻求一种途径,一种方法和形式,最完美地将剧本中的抽象文字和导演的意念化的构思,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的人,并且与导演、摄影等创作人员共同完成最终银幕空间形象化的影象。其次,电影美术师应该设计和制作出符合电影主题,具有生活气息、有时代特征的景、物和人,以使电影艺术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电影美术设计为人物的行为提供“典型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年代、地点、时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物的身份、职业、性格和思想,显示一定的个性、习惯和爱好。当然,电影的美术造型是必不可缺的,影片中景物的个性源于两个条件:人物个性和所处的规定情境及创作者的选景态度,即怎样使它以最有力的影像浮现在银幕上去感知于观众。再次,电影美术师应该营造良好的氛围来凸显电影的主题。氛围是特定生活中弥漫于人们周围特定的空气状态,在表现银幕气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气氛相对环境而言是更重要的,环境只能客观地表示剧中人的所在地,却不能表现当时剧中人的心情变化,而气氛则尤能反映和烘托人物心情的变化。最后,光和色是电影造型中极重要的元素和手段。光与色是在影片的时空流动中展现其生命,并以个性显示影片造型所表达的情绪、意境和风格。影调和色调和影片的样式是密切相关的,是其具体造型的体现,当美术师出于对未来影片样式的理解,试图寻求影片造型的整体基调时,他必然思考这两方面的问题,也必须对这两方面作出艺术的安排。
四、以《英雄》为例探讨电影美术的色彩设计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视觉型影视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欢,在未来的影片中,美术师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色彩和色调问题,他要从影片整体造型角度处置色彩使其整体上和谐统一。影片的基本色调本身就具有意义,影片的色彩也就是贯串全片的线索,下面以张艺谋导演深入人心的《英雄》来侧重探讨电影美术的色彩设计。
《英雄》影片中人物服装色彩设置上就独具匠心。秦王在影片中自始至终是单一的深重黑色,与秦王宫殿铁黑色调浑然一体。无名穿着黑装依照秦国律例至秦宫殿受封奖,与秦王“十步”之距对饮,秦王、无名、长空、秦剑客等服色在黑色纯度和亮度的设计上则依次由深重至浅淡,这种构成符合秦尚黑,并寓意黑的权威和政治影响,也暗示一种对秦政的不满与反抗。残剑、飞雪、如月的衣装色彩纯度高、色泽鲜亮,质体轻薄,虽靓丽飘逸却敌不过黑奋的威重力量。除了黑色,《英雄》中还有其他多种色彩表现。在《英雄》中,无名给秦王编造的残剑飞雪故事的基调是红色的,反映出无名潜意识中刺秦的激情,他那冷静的外表下掩盖着报仇的血性和血气,想象中即将出现的刺秦场面使无名眼中的世界充满了鲜红的像血一样浓烈的色彩,此时秦王眼中和无名看到的色调是一样的,充满了血红的仇恨和杀气。而当秦王发现了无名的真实意图时,他想象中的一切都笼盖上了寂静的蓝色,因为他所面临的绝境使他不得不极力使自己镇静下来,用理性和智慧来超越对死亡的恐惧。残剑给无名讲述的故事时,柔和的绿色成为叙述的基调,一方面它展示了残剑给无名讲述时那种超脱仇恨,回归到宁静、博爱、真朴的心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无名向秦王转述时悟出的那种渴望和平,不要战争的心态。
总之,电影《英雄》是一部由红、蓝、白、绿、黑等多种色调来讲述的故事,它的情节的感人之处不在于故事的大起大落,而在其细节的精致和典丽,色彩和画面的视觉统一在《英雄》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五、结语
总之,色彩在影片中,不仅是纯粹电影化的造型手段,而且还要构成电影的视觉语言形态,只有当色彩融合在影片剧作之中,形成电影剧作的色彩结构,并且本身成为剧作内容,色彩与影片的关系才达到了“化”的境界,电影色彩的意义也才能真正得以体现,色彩在影片中的生命品质才能得以存在。一直以来,影视艺术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影视艺术逐渐成为一道亮丽的艺术风景,当然影视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影视美术的重要贡献,更离不开众多的幕后影视美术工作人员,影视和美术的紧密结合必将带动影视产业和美术艺术形式的绚烂盛开。
参考文献:
[1] 金海靖.论中国新武侠电影的美术设计[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04)
[2] 宋军.浅谈电影美术[j].电影评价.2006,(10)
篇2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应用;
前言;我国人口众多,又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能源供需矛盾突出。此外,化石燃料在一次能源中占很大比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新的能源发展战略,采用新技术。我国电力工业面临的挑战有:电力供需矛盾难以根本缓解、有限资源的制约日趋严重、有限资源的制约日趋严重、有限资源的制约日趋严重。过去,由于我国对电网的投资强度偏低,电网结构相对薄弱,建设电网的任务更加艰巨。今后一段设计靠外延发展电网仍时主要的,发展电网的策略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尽相同。但是,在确定网架结构、输电方式、电压等级以及制定电网技术发展战略时都必须考虑这一总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国“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目标,我国电力工业还会有很大发展,将继续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单从长远出路在于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大幅度增加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发展与环境兼容的能源利用技术,发展新型输配电技术及电能质量控制技术。
1 主要技术和电力技术的应用
1.1 电力电子技术
简要的说,它在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也在全面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越来越多严重的污染和日益进增长的能源供给危机,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形成了矛盾。电力电子技术作为新能源发电的关键技术,直接关系到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开发利用的前途问题。因此,电力电子技术的革新发展对新能源发电技术起着的决定性作用。我国较早起步,也是目前做的很好的电力系统通信网络,是我国专用通信网中规模较大、发展较为完善的专网。已经形成了大家所熟悉的电信网络的各种业务,在电力系统的继续发展中至关重要,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的应用状况如下:
1、发电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在这个环节的应用以改善发电机等多种设备的运行特性为主、加以进行系统的功率条节。主要表现在:大型发电机的静止励磁控制,水力、风力发电机的变速恒频励磁,发电厂风机水泵的变频调速。火电厂的风机水泵耗电量很大,几乎占所有厂用电的65%。它的效率也很低,变频调速可以解决运行的效率问题,可是目前能生产高压大容量变频器的企业不多,能够精确应用的更不多。
2、输电系统:柔流输电技术,是将电力电子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结合的,一种对电力系统电压、参数(如线路阻抗)、相位角、功率潮流的不间断调节控制技术。能够较大幅度的降低电能输送过程中的损耗,在输电能力个稳定性水平上都有大的改变。对于电能的输送部分,近来较为关注的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远距离高压直流输电,会解决很多的问题,在相同的条件下输送电能的损耗要比交流小的多,没有变化的电流,就没有了电抗压降,整体压降也小故线路投资低,稳定性极高,几乎没有稳定性问题。
1.2 应用GPRS技术
GPRS技术能满足电力系统远动通信对速度、质量和可靠性等的要求,可以作为远动通信的备用通道,也可以作为电力抄表等非实时系统的主要通道。GPRS,即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是一种基于GSM无线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终端到终端或者终端和互联网之间的无线IP连接。由于使用了“分组交换”的技术,用户使用GPRS可以免受断线的困扰。GPRS的特有机制可以保证数据传送和语音通话同时进行。 GPRS技术特点相对原来GSM拨号方式的电路交换数据传送方式,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并具有以下强大的优势:一是高速率,GPRS能够同时利用一个无线信道的全部8个时隙,理论上的最高速率能够达到171.2 kbit/s。虽然运营者一般不可能分配所有的时隙给数据服务,而与现有的电路交换数据服务(9.6 kbit/s)和短消息服务(每次小于160字符)相比,仍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二是永远在线,每当用户要发送或者接收信息时,只要能够得到无线信道,GPRS就能够立刻建立连接。因而,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较广。
1.3 电子启动电流限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
电动工具的启动速度经由限制启动电流控制,这一手段的运用为功率较大的电动工具进行征程作业创造了十分高效的前提条件。继电器与限流电阻各一只组成的电子启动电流限制器,在工具机体内通过对其启动过程中电枢、磁力线的控制,实现工具启动,电流不会出现立刻增大的现象,为其正常、安全运用奠定了极其重要的保证。
1.4 微机控制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微机控制过程中,电动工具机器内部只需要安装空间占用小、价格相对较低的单片机,便可以进行作业。使用该项技术最大的优势,便在于其能够对操作和控制进行自动选择,通过控制屏上的按钮进行工具运作控制,不仅实现了高效作业,更加实现了这一过程中工具完好度的保护。
2 电力电子技术在节能环节的应用
2.1 变负荷电动机调速运行
为了使电力电子技术在在节能环节有所作为,我们就需着手于以下两方面:①电动机自身方面的应用;②变负荷电动机的调速技术的应用。倘若能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势必会使电动机的节能获得显著的效果。近年来,风机和水泵在国外大多数采用调速控制,鉴于在国内对其的应用还不够成熟,以及由于变负荷的风机和泵类等采用交流调速替代节流阀(或者挡风板)对水流量、风流量进行控制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精度,以及较广的调速范围,加之能够连续无级调速,同时在调速过程中具有相对小的转差损耗,节电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三十,然而采用调速控制虽然有上述优点,却也存在较高的成本以及产生高次谐波的缺点,但这并不会影响其在矿山和冶金等部门的推广。因此,我国对其应加强研究,并需要进一步推广,
2.2 减少无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
交流异步电动机以及变压器在电气设备中均属于感性负载,其在运行的过程中对无功功率、有功功率都要消耗,所以,同有功电源一样,无功电源是确保电能质量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要在电力系统中维持无功平衡,不然,将导致功率因数的降低,系统电压的下降以及设备的损坏,甚至致使大规模的停电事故的出现,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产生,我们要在电力网或电气设备无功容量不足时,增装无功补偿设备,提高设备功率因数。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电子技术能够在电力系统的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地运用,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应加大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力度,使其应用性更加的完善,对电力系统的控制以及节能起到更大的作用,以及最大幅度地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从而获得巨大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家华.浅谈工程领域电子技术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3,(2):741-742.
篇3
关键词:变电检修;在线监测技术;应用
长期以来,电力系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种形势背景下,为了顺应时展潮流和满足现实发展需要,必须加强对电力系统的管理。在电力系统管理中,变电检修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使电力系统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服务,我们需要利用一些先进技术提高变电检修工作效率和质量。其中,在线监测技术在变电检修中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对变电设备的有效监控,而且可以为变电设备的维修提供了一定的数据信息依据,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1 在线监测技术概述
变电设备是我国电力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对整个电力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变电检修具有必要性。在变电检修中,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对变电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测,而且能够及时发现变电设备中的一些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意义重大。具体来讲,在变电检修中,在线监测技术的功能主要包括雷击监测功能、导线振动和温度监测功能、环境监测功能等。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研究和实践经验不足,在线监测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监测数据失真问题,一些信号覆盖不到的区域存在传输通道盲区的问题,在数据分析上系统智能化较低的问题等等。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加强对在线监测技术应用的研究,增强收集数据信息的精度,提高数据分析的智能化程度,强化对无线级联传输方式的研究等。总之,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在线监测技术将会向着更加全面、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变电检修工作的现实需要。下面,我们结合变电检修工作实际,对在线监测技术在变电检修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2 在线监测技术在变电检修中的具体应用
2.1 变压器的在线监测
变压器的在线监测包括变压器油色谱的在线监测、变压器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以及铁芯多点接地的在线监测等几个部分。第一,变压器油色谱的在线监测。变压器油是变压器中散热和主绝缘中的一个主要的介质,通过对变压器油的试验和检测,从而发现变压器的内部是否出现了问题。在线监测技术通过对变压器油气体的监测,就可以监测到变压器中的一些安全隐患,为变压器检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第二,变压器局部放电的监测。在变压器运行中,局部放电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变压器的纸绝缘或者变压器油等中存在气隙或者导体中有毛刺或者尖角,造成局部的电场集中,以致介质被击穿,导致局部放电现象的发生。对于变压器的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对局部放电进行有效监测,而且可以对局部放电的位置进行定位,提高了变电检修的工作效率。第三,变压器铁芯多点接地线的在线监测。在变压器运行中,一般来说,主变压器的铁芯允许一个点进行接地,如果多点进行接地,就会导致主变电器过热而引发各种事故。在线监测技术通过对变压器铁芯接地线的有效监控,一旦发现铁芯多点接地状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变压器铁芯多点接地线对电力系统造成的破坏。
2.2 高压断路器的在线监测
断路器也是变电设备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电力系统中,断路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自动切断电路对电源线路及电动机等实行保护。断路器的在线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关于触头磨损的监测、操作线圈的电流监测以及主操作杆机械负载的监测等。第一,关于断路器触头磨损的监测。在断路器的使用过程中,电路器的触头很容易出现老化和磨损等。在线监测技术主要通过对12t累积量的测量来实现对断路器触头磨损的监控。第二,关于断路器操作线圈中电流的监测。在断路器运行中,操作线圈是断路器控制开关的一个重要构件,对于断路器中分、合闸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在线监测技术通过采用霍尔元件电流传感器对分、合闸中电流的形状变化进行监控分析,从而确定断路器中是否存在故障。
第三,关于断路器主操作杆中机械负载的监测。在线监测技术通过对断路器主操作杆中机械负载的特性进行监测,不仅可以提供开关分与合的时间和触头接触是的压力,还可以显示出连杆断裂、卡死等状况,从而为断路器的全面检修提供更多信息。
2.3 高压设备温度的在线监测
变电设备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引起发热现象,进而导致变电设备出现故障,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比如,变电设备在运行中由于振动导致接触不良,使接触处的温度不断升高以致发生氧化,这样,接触处的电阻就会增加,温度继续上升最后出现火花或者放电现象,破坏附近的绝缘材料,进而破坏变电设备。由此可见,加强对变电设备温度过热状况的检测十分必要。在线监测技术不仅可以对变电设备的温度进行监测,还拥有故障报警功能,变电机械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可以及时地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维修。
2.4 绝缘和电能质量的在线监测
第一,绝缘的在线监测。在电力系统中,变电设备的绝缘下降也是造成电力故障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随着我国变电设备运行效率的提高,绝缘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以电力系统中的绝缘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为我们及时发现绝缘老化和绝缘降低等安全隐患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大降低了绝缘问题引发故障的机率。第二,电能质量的在线监测。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对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对电力系统中的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借助于在线监测技术加强对电能质量的监测。具体来讲,利用在线监测技术,通过对一些电能质量的指标进行监控,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动态管理;通过对电能质量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层次的监测,提高电能质量事故的诊断能力;通过对电能质量中的各个指标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价,不断完善电能质量整体的监控体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变电检修中,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通过对变电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测,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从而为变电检修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提高了变电检修的工作效率,保证了电能质量,在确保我国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电网能够更好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提供电力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思彬,高林.浅析在线监测技术在变电检修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4,6(3):156-157.
篇4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高效运行;应用
我国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和提高,所以就需要不断地提高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尤其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于用电量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加之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和壮大,不同领域不同的人群对于用电量、用电的方式也都会有所差异,只有不断地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提高电力工程技术,才能够满足人口增长对电力的需求。
1 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其实就是建立在高速双向、集成的通信网络基础之上的一种电网智能化表现,通过现阶段比较先进的测量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方法、设备技术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等等技术的应用,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电网的安全、可靠、高效、经济、使用安全以及环境友好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激励、自愈以及包括用户、提供满足需求的电能质量、抵御攻击、各种发电形式的接入、资产的高效运行以及电力市场的启动等等。
智能电网的发展必然有其一定的规律,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阶段的生活,能够将业务流、信息流以及电力流高度融合的特点,首先它具备比较强大的支撑体系,包括技术支撑和电网基础两方面,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抵御外部的各种攻击和干扰,并且适应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接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网的坚强性能。其次就是电网基础设施能够跟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够及时的得到有关电网的全景信息,而且还能够预见可能发生的故障,就可以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迅速的隔离故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电力的持续运行,避免由于大面积停电而造成的损失。然后就是各种技术的广泛应用,例如网厂协调技术、智能调度技术、配电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电能的损耗,增强了电力设备的使用效率,促进了电网运行的高效和经济。最后就是实现非实时和实时信息的利用、共享与高度集成,这样不仅能够全方位的展示比较完整和精细的电网运营状态,而且还能够提供比较具有实施意义的决策支持、应对预案以及控制实施方案等等。除此之外还能够建立双向互动的服务模式,这样消费者就能够实时的了解电能质量、停电信息、电价状况以及供电能力等信息,可以让用户有合理安排电气使用的可能,同时电力企业也能够获取消费者比较详细、准确的用电信息,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为更多的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2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首先就是电能质量的优化技术,当然这是需要建立在电能质量评估与等级划分的基础之上的,这样才能够建立起相对比较完整的用户技术性与经济性的评估体系,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和完善,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智能电网建设朝着优质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能够改善电能的质量,降低其成本,具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前景。
其次就是柔流输电技术,它主要是在微处理以及电力技术,微电力技术、电子技术以及相关的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容易灵活控制的输电技术。由于我国目前的智能电网建设主要是输变电,其电压是非常高的,所以在整个建设的环节中,就需要输进一些清洁能源,同时也能够实现能源隔离,而柔流输电技术就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所以它在智能电网的不断建设过程中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如果将先进的控制技术与电力工程技术互相融合起来,就能够实现其对电网中的各种数据或者是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电网运行相对稳定,在输电过程中也降低了损耗,相应的其输电线路也就会有所提高。
然后就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就我国目前的电力市场而言,在各个环节中交流电使用比较频繁,但是在输电过程中却是采用直流电。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输送电力的稳定性,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具备比较高的经济性能。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偏僻的地域或者是孤立的海岛,可以运用在远距离的直流输电工程中。就我国目前的电力市场而言,高压直流电技术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尤其是在远距离输电环节中,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最后就是能源转换技术,这种技术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了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且是真正的能够实现低碳经济的能源,不仅对能源的消耗量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排放都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低碳经济的核心就是采用先进的技术来促进能量之间的转换,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量转换的不必要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目前世界上利用频率比较高的能源转换方法就是太阳能和风能。
3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重要意义
在电力系统方面,能够降低总发电所需要的燃料费用,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减少建设投资,电网的输送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在用电客户方面,可以提供比较便捷的服务,不仅终端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大的提高,而且电量消费也能够节约利用,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也会大幅度的提高,电能的质量也会有所改善。
在环境与节能方面,可以在提高能源转换效率,节能减排的同时,促进清洁能源的创新与开发,除此之外土地的整体利用率也会有所提升。
其他方面,主要就是对我国社会生活以及国家经济的有利影响,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拉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能源供应方面也能够保障其安全性,能源转换效率也会有所提高,交通运输压力就会相应的减轻。
实际上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就技术而言,还需要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真正的发展技术,提高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质量,就需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有效地规避不利因素来发展自己。只有电力工程技术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才能够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进步。当然专业性的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要加强我国的教育事业,培养动手能力比较强,理论知识比较丰富的实干人才,同时也要引进国外具有丰富经验的国际人员,为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提供比较新鲜的元素,促进我国智能电网的健康发展。
4 结语
任何一件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必然的规律,在发展我国智能电网的同时,也需要合理的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切忌不可急于求成,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发展电力工程技术能够促进我国智能电网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持续,稳定,环保的供电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田科峰.电气设备智能化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的应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王正风,高涛.智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S1).
[3]田建伟,胡兆光,吴俊勇,周景宏.远距离大容量风水互补系统的优化调度[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5).
篇5
[关键词]PLC自动化技术;电气控制;运行过程;应用方面
中图分类号:U44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212-01
一、利用PLC自动化技术进行电气控制的特点
从本质上讲,PLC是一种作用于工业用途的计算机,主要硬件由电源、中央控制器、输入输出接口以及存储器等部分构成,与常见的微型计算机相似。以PLC自动化技术构成的电气控制系统较传统的控制系统的有诸多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用简便,有较强的实用性
PLC编程在控制线路中与继电器的电路图有较为相似的部分,比如其使用的梯形图像、表达的方式以及使用的语言符号等。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极大的方便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其输出的接口很容易安装以及辨别,由此可见,操作人员由传统的电气控制转变成PLC自动化技术的控制,不需要太多的适应理解过程,只需要了解基本的PLC控制方法以及操作指令,就能够较为快速的掌握其应用操作,编写梯形的功能图。由于PLC自动化技术这种功能应用简便的特点,使其被较多的工业系统应用,正在不断地朝着其他行业进行渗透,在实际的应用中,对于电气控制的实用性较高[1]。
(二)后期维护及改造较为方便
PLC采用的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存储逻辑控制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电气控制中使用的接线逻辑技术,有更多的优势及特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其物理的使用空间,减少了外在设备的接线入口,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控制的成本,同时还节约了建造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时间,极大的方便了后期的维护工作。PLC编写程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它能够根据实际操作的需要进行重新编写,而且过程较为简便,因此,大多数工业系统的都选择PLC进行系统控制。PLC自动化技术的适应性能较强,能够在各种环境下保持正常的工作情况,并且不损耗其技术的性能。PLC的维修相较于传统的控制机器而言具有极大的优势,在出现故障时,会有相应的指示灯闪烁,方便维修员工的进行局部的维修,极大的减少查找事故的时间,保证设备在较快的时间内恢复正常。
(三)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
PLC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化控制系统中使用了较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模板,并且这些集成电路模板都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并且在电气化控制的设计当中加入了抗干扰的应用技术,同时PLC的自动报警装置隔绝了外界的大部分干扰,基于这三种抗干扰模式的作用下,极大的扩展了PLC自动化电气控制的抗干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PLC远远超越了继电器的抗干扰能力,因此,PLC能够适应多种工业制造的环境,并且极大的降低干扰的力度,保护工作正常运行。此外,还可以利用其简便的后期改造功能,相应的编写一些诊断的程序,以达到系统的进行自我保护的目的。
(四)造型适应多样的工业化要求
对于不同的工业化电气控制有着不同的设备要求,主要是基于功能应用上的复杂性,然而PLC自动化技术电气控制有大型和小型的设备提供选择,在实际的工业控制系统中,由于部分系统功能有具体的要求,因此,对于PLC程序编写的复杂程度不一,对于部分简单的自动化控制可以使用的小型的PLC进行操作,节约空间以及成本,对于复杂的大型企业的电气化控制采用大型的PLC,其功能繁多,可以大规模的进行程序控制,实现批量的生产。
二、PLC自动化技术电气控制的运行步骤
PLC实际上是对于应用技术进行控制的一种的技术,主要对计算机内的自动控制以及通信进行技术控制,所以其运行过程是以硬件为控制基础,主要的运行步骤包括信息的收集与输入、系统响应以及功能执行等,下面来进行具体的介绍:
(一)信息的收集与输入
PLC控制信息的收集与输入主要是通过实时扫描功能实现,其在软件程序的控制基础上执行事先编辑好的程序对输入区进行扫描。同时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其信息的真实性。检测其输入区域内的工作状态。这是PLC电气控制运行过程的第一个步骤。
(二)功能执行
操作人员根据PLC电气系统中设置的应用程序指令进行操控,按照特定的程序规则对其控制范围进行系统的扫描,然后根据现场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际分析,遵从指令的要求执行其特定的功能,运算或者终止。
(三)系统响应
PLC系统的响应过程是指在操作指令的过程中,将收集的信息以及记录输入程序主机,主机中进行相关的运算,得出一定的结果的过程,同时主机对于所有的输入的信息进行反馈和操作,做出相关的响应指示,然后对于相关的电气设备进行关联,从而实现控制的目的。
三、PLC自动化技术电气控制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
(一)开关量的控制
基于PLC技术的开关量控制是一种最基本的控制方式,在生活中的应用较为常见,使用比较广泛。PLC技术的控制可以在逻辑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控制。方便了大量的控制系统中的开关作用的实现,比如流水线作业中的开关。并且对于设备的使用数量没有较多的限制[2]。
(二)模拟控制量度
在实际的电气控制工程中,传统的继电器设备很难准确的记录各种物理量的数据,无法达到有效地分析,且大部分物理的量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以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浓度、温度、压力、速度、湿度等量。然而PLC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内设的独特程序可以将这些量化的单位转变成有效的数据进行记录,方便进行电气的控制以及数据的追踪,实现实时检测的目的。
(三)集中式控制
在PLC的中央控制器中,有一种较为强大的监测系统,可以将多台设备机器的集中式计算机同时纳入监测的范围,进行实时的自动监控,基于这种强大的系统的下,PLC的中央控制系统可以对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统一的设置,分析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其优点是使用方便且成本低,其缺点是牵一发动全身,某一部分存在问题,控制系统便会停止工作,导致其他设备也停止工作,影响整体控制系统的工作效率。
(四)分散控制
在PLC控制系统中,可以进行分散控制,即每一台机器设备都使用PLC技术,对于相应部位进行单独控制,不受其他设备的影响,避免整体系统瘫痪的问题。在实际的工业控制活动中,一般作用与流水线生产的控制,避免影响生产的效率,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增加成本的投入[3]。
(五)运动控制
PLC在实际控制过程中,可以控制多种运动的状态,比如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等。所以在实际的应用中,PLC常常作用与电梯、机床以及机械设备控制系统中,适应较多的物理运动形态以及环境。在运动控制过程中PLC采用的方式是对专门的运动模块进行控制,配置相应的程序指令,将传感器与功能执行进行自动化的技术设置。
(六)数据处理
PLC自动化技术可以对设备内的数据进行有效地处理,满足多种数据运用功能,,其中主要包括对数据进行转换、运算、传送以及统计等。同时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归纳整理,分析其特征对照标准做出相应的记录,然后在编写控制程序中做出相应的调整,进而准确的执行相关的程序指令。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较为迅速,随之对于工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相应的要求,PLC自动化技术电气控制在工业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同时PLC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的进行发展创新,以达到更高的标准,来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志元.基于PLC自动化技术的电气控制应用探讨[J].电子制作,2013,17:224.
篇6
关键词:单片机;电子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功能全面,价格较低是单片机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单片机的实质就是一台小型的计算机,其体积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逐渐减小。目前,单片机应用于多个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一)单片机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家用电器中单片机的应用较为广泛。单片机的使用可在家用电器原有性能的基础上实现其智能化,优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如在洗衣机中加入单片机设计,可以实现机器对衣物类别的识别,并且可对衣服是否已经清洁做出判断,根据衣服的性质和洁净程度选择不同的洗涤时间。在电冰箱的使用上,单片机可以实现对食物进行自动分类,确定保鲜等级,从而可以方便使用者将食物存储于不同的温度之下。单片机作为一种智能设备,在生活中应该广泛,其自动对食物或用品的性质进行分类,有效的提高了家用电器的工作效率,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目前,随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家用电器性能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使得单片机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逐渐趋于智能化。
(二)单片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单片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提高了工业设备的性能。在汽车生产上,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汽车操作系统性能更加稳定,操作更加方便。目前,单片机主要应用于控制性和数据采集系统,能够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达,单片机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更好的结合,构建了先进的工业管理模式,形成了完整的企业控制系统,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另外,在工业领域,单片机还常应用于智能仪表中。工业领域的智能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基于此的单片机功能也应逐渐提高,只有灵活性强、集成性高单片机才能应用于智能仪表,对电力、机械等领域的生产效率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单片机在复杂工控领域具有控制复杂环境的作用。通过单片机对现场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处理以及过程控制,从而实现全自动化的管理模式。
二、单片机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单片机CPU中央处理器的发展趋势
总线宽度影响单片机CPU中央处理器的数据处理功能,拓展总线的宽度有助于单片机性能的提高。基于此,单片机中央处理器正在从8位总线宽度朝16位和24位总线宽度发展。另外,未来单片机性能的提高还需要对总线的质量进行优化,调整CPU中央处理器的结构,引入双CPU处理模式,从而使单片机技术进一步得到发展。
(二)单片机的微型化
单片机微型化是其应用广泛的必然需求。目前,单片机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其精细化和小体积更是得到很多精加工领域的青睐。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单片机的体积将逐渐缩小。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单片机各部分可以集中在单一性芯片中,体积较小,对设备的良好运作提供了基础。并且,单片机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部分结构的性能将逐渐提高,可实现对PMW脉宽调制电路的有效应用。在这种条件下,正常运行的单片机所覆盖的单元电路发展迅速。单片机的功能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当然,在单片机体积减小的同时,要确保其功能,满足不同领域,不同设备的智能化需求。
(三)单片机低功耗下的半导体工艺
目前,在半导体制作上,要求单片机的功耗由传统的600MW降低至100MW。互补金属氧化物和互补高密度金属氯化物在半导体制作中应用广泛,这种全新的技术有助于降低其单片机的功耗。该技术确保了设备高速运行时性能不受影响,耗能不会提高。从而在低功耗的前提下实现了单片机速度的提高,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但这对单片机的功耗好其电池的选择具有严格的要求。
(四)单片机中存储器的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单片机在存储器中的运用成为主要趋势。在单片机的作用下,存储器的读写效率更高,并且很好的降低了存储器的电能消耗,确保其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存储器中的单片机应用逐渐被认可,并且使设备系统的性能逐渐得到提高。对于很多设备来说其出现早于单片机,但实际上单片机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其效率。也就是说,单片机对存储器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是未来存储器发展需要探讨的问题。
三、总结
总之, 单片机技术是电子技术发展中较为成功的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就可实现对系统性能的调整。单片机的应用范围还应进一步拓展。电子信息智能化是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我国电子市场产品更新快,这要求基于电子技术的单片机也要随时进行性能的革新。单片机的体积逐渐缩小的同时,其性能却在不断提高。未来单片机技术将朝着提高设备性能,实现设备的智能化为主。(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余加毅.浅谈单片机中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电子世界,2013(02).
篇7
关键词:砷异常;聚铁;聚铝;混凝沉淀法;去除率
中图分类号:TQ126.4+1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当前,提高供水水质是城市供水的重心之一,而许多水司又面临水源微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韶关市自来水公司现有5座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为30万,水源水来自武江,采用工艺均是常规工艺。武江是北江流域的一级支流,水质指标基本能稳定在I~Ⅱ类,极个别指标在III类,水质较好,是韶关市目前唯一的饮用水源。到秋季时,由于雨水少,沿途河流径流少,稀释能力降低,武江有时会出现砷含量超过0.01mg/L,今年秋季原水砷含量出现异常,砷含量在0.01~0.03mg/L 之间。起初,水厂尝试把固态聚合氯化铝(简称聚铝)从原投加量(约5.00mg/L)提高到18.00~20.00mg/L,处理效果有所好转,但去除率不高,出厂水水质难保证,而且单位聚铝耗量大,待滤水呈现乳白色。而且在原水低浊度条件下,只投加聚铝去处理,出厂水砷很难稳定地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本文就应用混凝沉淀法如何在原水低浊度条件下较好去除原水中的砷进行探讨。
2 除砷混凝机理
砷是一种在地壳中广泛分布的元素,被公认为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砷的限值为0.01mg/L。目前,对于水体中的砷的去除方法有混凝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滤膜法等[1]。针对水厂的实际情况,水厂除砷较适合用混凝沉淀法。韶关水司原水砷含量异常时,除砷方法就是采用混凝沉淀法。混凝沉淀法除砷通过投加混凝剂,使溶解状态的砷向不溶的含砷反应物转化,从而达到将砷从水中去除的目的,其机理包括3个方面:①沉淀作用,即水解的金属离子与砷酸根形成沉淀;②共沉淀作用,即在混凝剂水解、聚合、沉淀过程中,砷通过被吸附,包裹、闭合(或络合)等作用而随水解产物一起沉淀。③吸附作用,即砷被混凝剂形成的不溶性水解产物表面所吸附[2]。直接混凝沉淀法难以去除亚砷酸根,须先投加氧化剂将As(Ⅲ) 氧化成As(Ⅴ),再通过混凝沉淀去除。As(Ⅲ)很容易被氧化为 As(Ⅴ),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亚砷酸氧化为砷酸的标准电位为-0.71V。氯、二氧化氯、高锰酸钾等可作为氧化剂,使As(Ⅲ) 迅速被氧化成As(Ⅴ),该反应在1min内完成[3][4]。
3 实验室试验
3.1 试验内容
3.1.1 原水砷去除率与聚铁投加量的关系。
3.1.2 原水砷去除率与聚铝+聚铁的投加量的关系。
3.2 试验用水
以武江水作为试验用水,原水水质指标:浊度(3.35 NTU)、PH(7.8)、色度(5度)、砷(0.01~0.03 mg/L)、温度(26℃)
3.3 药剂
混凝剂选用固态聚合硫酸铁(全铁含量为19.20%)、固态聚合氯化铝(Al2O3的含量为29.50%)
3.4 试验与分析方法
将含有砷含量异常的原水倒入1L的洁净烧杯中,置于ZR4-6型六联搅拌机上进行烧杯试验:以300r/min搅拌20s;以200r/min搅拌2min;以120r/min搅拌5min;以60r/min搅拌5min;静置沉淀30min后取出上清液,取样测定剩余砷含量,采用原子荧光法检测砷,要求去除率达85%以上,以保证在生产试验时,出厂水水质100%合格。
3.5 试验结果
3.5.1 测试原水砷去除率与聚铁投加量的关系
用原水浓度为0.022mg/L的水样,在不同聚铁投加量对砷的去除效果见表2。可以看出,随着聚铁投加量的增加,去除率也增加,当投加量为3~10mg/L时,去除率增加较快,效果明显。
3.5.2 测试原水砷去除率与聚铝+聚铁的投加量的关系。
(1)测试原水砷去除率与聚铝(多)+聚铁(少)的投加量的关系。
用原水砷含量为0.022mg/L的水样,在聚铝(多)+聚铁(少)不同投加量组合而且聚铝与聚铁的单位投加量之比约为1.5~2.0时,对砷的去除效果见表3。可以看出,随着聚铁和聚铝两者投加量的不断增加,去除率增加慢,砷去除率不高,效果不好。
(2)测试原水砷去除率与聚铝(少)+聚铁(多)的投加量的关系。
用原水浓度为0.022mg/L的水样,在聚铝(少)+聚铁(多)不同投加量组合而且聚铁与聚铝的单位耗量之比约为1.5~2.0时,对砷的去除效果见表4。可以看出,随着聚铁和聚铝两者投加量的不断增加,去除率增加快,砷去除率高,效果明显。
从表1、表2、表3可以看出,用投聚铁和投聚铝(少)+聚铁(多)的两种方案去除砷,去除率都较高,达80.00%以上。两者相比,当去除率基本相同时,投聚铝(少)+聚铁(多)的方案的混凝剂单位耗量少。
4 生产应用
为了测试生产应用效果,把投聚铁和投聚铝(少)+聚铁(多)的两种方案同时在一个水厂进行生产测试,以便比较。测试地点在西河二水厂,生产规模为10×104m3/d,工艺流程如图1。
4.1 投聚铁的方案生产测试效果
在西河二水厂连续6天在原水中投加聚铁混凝剂的生产应用测试效果如表7。
从表中可知,在原水低浊度、水温25℃左右、PH值约7.70的条件下,投加聚铁作混凝剂,保证出厂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聚铁的平均单位耗量为19.49mg/L; 原水到出厂水的PH平均值从7.70降至7.43;出厂水平均浊度0.39NTU;日平均反冲用水4111m3;平均去除率86.46%。
结论:砷去除率很高。但单位聚铁耗量大;反冲用水比以前增加;生产上发现待滤水色度高,色度为20~25度。
4.2 投聚铝(少)+聚铁(多)的方案生产测试效果。
聚铝(少)+聚铁(多)的的方案,在实验室试验是成功的。水厂投矾系统的溶解池一般有二个(一用一备)。隔膜式计量泵也有备用,只要用管道稍作改动,可以改成两组投加系统:一组投加聚铁系统,一组投加聚铝系统。投加点设在混合槽进水端,一前一后,相隔一米,聚铁投加点在前,聚铝投加点在后。在西河二水厂连续测试了6天,测试效果如表8。
从表5中可知,在原水低浊度时,按聚铝(少)+聚铁(多)的方案投加混凝剂时,保证出厂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平均单位聚铁耗量为3.40mg/L,平均单位聚铝耗量为1.69mg/L,聚铁和聚铝的平均单位耗量和为5.09mg/L; 原水到出厂水PH平均值从7.73降至7.53;出厂水平均浊度0.54NTU;日平均反冲用水3147m3;平均去除率70.72%。
结论:单位聚铁耗量与单位聚铝耗量之比约为2,砷去除率比较高而且聚铁和聚铝的平均单位耗量之和少;反冲用水比投聚铁时少;PH值降幅小;生产上发现待滤水色度不高,色度为10度左右,比投聚铁时色度低很多。
5 经济分析
在西河二水厂投聚铁和投聚铝(少)+聚铁(多)的两种方案去除砷的效果表看出,能满足出厂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但投聚铁与投聚铝(少)+聚铁(多)的两种方案的经济效率不一样,经济分析如表6。
已知聚铝和聚铁的单价均按1800元/吨计算,制水成本约0.7元/m3,西河二水厂每天供水约为8.5×104m3/d,则按投聚铝(少)+聚铁(多)的方案比按投聚铁的方案投加絮凝剂去除砷,每月节约生产成本为8.63万元,韶关水司每天供水约20×104m3/d,公司每月节约生产成本为20.32万元,经济效益高。而且按聚铝(少)+聚铁(多)的方案投加絮凝剂去除砷,处理的待滤水色度低;出厂水PH值降幅小,对管网水质影响少,而且出厂水水质能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结论
在原水低浊度、砷异常时,在原水投加足够的絮凝剂,无论是按投聚铁方案,还是按投聚铁(多)+聚铝(少)方案去除砷,处理效果均较好,砷去除率较高。
在原水低浊度、砷异常时,在原水投加足够的絮凝剂,按投聚铁(多)+聚铝(少)而且聚铁与聚铝的单位耗量之比约为2的方案去除砷时,不但砷去除率较高,而且絮凝剂的单位耗量低;生产用水少;经济效益高;待滤水色度低;PH值降幅小,对管网水质影响少。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水电站土石开挖;爆破技术应用;爆破作业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V73 文献标识码:A
在水电站施工中,要开挖大量土石,而土石通常质地坚硬,通过常规方式是不能达到施工目的的。为提高开挖效率,爆破技术被广泛使用。但爆破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如果使用不当,将会给施工带来严重损失。基于此,本文对水电站土石方开挖爆破技术的应用进行如下分析探讨。
1 爆破作业过程
我国水电站建设迅速发展,为满足施工要求,爆破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土石方开挖中。目前,通过爆破挖掘的土石方达到1亿m3,使用的炸药到达10万吨。水电站施工场地一般地形险要、环境复杂,而爆破技术本身又存在着较高的危险性,所以,在爆破时,应严格按照爆破程序进行,使爆破危险性降到最低。
1.1开挖方案。在施工中,通常采用钻爆法,所以应提前制订该方法使用时具备的条件。一般情况下,爆破都是从上向下进行的,并采用台阶梯段爆破。为提高爆破效率,通常将梯段控制在3m左右。在爆破过程中,还应准备好空压机,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另外,钻孔及雷管也是必备的。在施工中,当梯段长度大于3m时,在使用潜孔钻的同时,还得配备液压钻,使爆破更加有效。
1.2出渣运输方案。所有爆破所产生的土石,应及时运出施工场地,以避免堆积在一起,影响施工。在运输时,应注意土石距离填方区的距离,以便于选择合适的运输机器。当距离小于100m时,应使用推土机直接将土石推至填方区,当距离大于100m时,在使用推土机的基础上,还的附加铲车,以提高运输效率。
1.3钻孔爆破方案实施。(1)光面爆破。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光面爆破。该爆破方式和前面提到的台阶梯段爆破同时使用,不同之处在于,二者爆破的先后顺序不同,一般情况下,台阶梯段爆破在前,光面爆破在后,相差150ms左右。另外,光面爆破使用的炸药为硝铵,装药方式是间隔的,引爆方式为采用导爆索。其次,在实施光面爆破之前,应做好测量工作。测量内容主要是边坡开挖线测定,测好之后,用红色油漆标记,以便于在爆破时能找到位置。再次,做好钻孔工作。在钻孔时,应控制好钻机和岩石角度,以便于炸药放置,还得控制好钻孔深度,不能太深,也不宜过浅,否则,会影响爆破效果。第四,钻好之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炸药放置在孔内,拉好引线,再将空口用岩石堵塞。(2)台阶梯段爆破。该爆破方式在使用时主要考虑到钻孔方式,一般情况下,用到的钻孔设备有两种,分别为手风钻和潜孔钻。另外,还应将梯段长度给予控制,一般为3-6m之间。由于该爆破方式先于光面爆破,所以在钻孔之前,应及时将岩石表面的碎渣清理,只在爆破孔附近留一部分,以堵塞孔口。爆破孔口一般有两种形状,分别为宽孔型及梅花型。爆破采用的炸药为2#岩石硝铵,爆破方式为塑料导爆管引爆。可以一次使用多个爆破孔,当每个孔内放置报炸药之后,在技术员的指挥下,所有炸药依此引爆,以达到爆破目的。
1.4钻爆设计。(1)爆破孔孔钻好之后,放置好炸药,就要采取合适的引爆措施,才能降低爆破的危险性,同时也提高了爆破效果。由于爆破方式不同,所以引爆方式也有差异。首先,对于光面爆破,通常采用导爆索引爆。该引爆方式要求爆破孔内部的炸药分布呈间隔性,并且为了使爆破孔底部充分开裂,在距离孔底部40cm的范围内连续装药。为了提高引爆效果,在炸药安装时,还将用到竹片,通常将其用胶带粘在药卷上,然后连同炸药一起放置在爆破孔内。其次,对于台阶梯段爆破,通常采用塑料导管系统引爆。该爆破方式采用的爆破孔是宽孔及梅花状的。为了避免边坡被炸坏,在距离边坡较近的爆破孔内,应控制好炸药用量,通常是其它爆破孔的70-80%。另外,为了提高爆破效果,在引爆之后得到更多的碎石块,应调整装药方式,在爆破孔内部采用柱状装药,在孔口位置减少炸药量。(2)手风钻钻孔保护层开挖。采用的炸药和光面爆破方式一样,都是2#岩石硝铵,但引爆方式不同,是利用雷管引爆。在保护层开挖中,为了保证爆破孔底部有较好的开裂程度,在孔底放置一节Ф32mm的药卷,使之提前爆炸,形成药壶状的爆破孔,以便于放置Ф70mm的药卷。在装炸药时也用到竹片,使其贴在药卷上,连同炸药一同放在药壶状的爆破孔内。
2 爆破作业质量控制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造孔过程控制。在水电站施工中,通常涉及到进水口开钻,这时,应详细考察导流洞的施工情况,之后,应选择爆破孔位置及钻孔机的类型,一般情况下,钻孔机选择高风压钻机,型号是CM 351或者PC460。在采用这两种类型的钻机时,应将钻孔深度控制在20m左右。
2.2钻孔倾角控制。爆破时,对爆破孔的倾角也有较高的要求。测量倾角的仪器为罗盘。在使用时,应将其一侧紧靠在钻杆中间位置,然后观察盘面气泡的位置。当倾角合适时,气泡应在盘面中间位置。为了增加测量准确性,应测定数次,最后计算平均值。
2.3钻孔深度控制。在使用钻机钻取爆破孔时,应按照施工图所指定的数据,并根据施工情况确定每次爆破后的钻孔深度。一般情况下,爆破孔深度应超过规定数据,尤其是主爆破孔,以免钻好之后,旁边石渣掉如里面使深度降低。另外,在爆破孔钻好之后,为了避免深度不够,应及时测量。
2.4终孔检查验收。当爆破孔钻好之后,技术人员应对钻造情况基于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有爆破孔深度、倾角及孔内石渣多少等。检查合格后,应采取措施将孔口盖好,以免石渣落入里边。一般情况下,不同区的爆破孔不能同时钻造,每两个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3天。已经钻好的爆破孔,应根据里边石渣多少,采用高压风处理。另外,符合装药要求的爆破孔,应签发《造孔验收合格证》,以申请爆破作业。
结语
综上所述,爆破涉及到诸多技术环节,而且各环节之间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其中任何一个出现操作错误,将会给土方开挖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应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范,避免开挖中因操作失误而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自动化;Internet和Intranet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以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使得无人值守变电站的模式在我国大规模铺开,与此同时,变电站的信息量也在大幅增加,调度人员及监控人员需要通过分析变电站信号量比如位置信号、压板信号、直流信号的运行情况以及经过自动化系统采集、处理的数据信息,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一旦出现故障便能及时、科学地进行处理。虽然计算机运行系统相对繁杂,但是给值班人员发现和判断调度事故带来了便捷,而且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事故报警信号降低了值班人员的工作力度,为科学地处理故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 计算机技术在变电站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为电力系统枢纽点(变电站)的控制、监视、保护与多重调度中心间的数据传输等功能实现了自动化。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与互联使得电力网络的复杂程度日益增加,对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因此计算机技术有必要定型化、标准化,把监视、保护、控制与数据传输兼于一身,构成一个总装置,大力开发多功能、标准化、单机定型产品以促进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应用。
1.1 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与继电器和传统的模拟型继电器相比,有以下特点:
1.1.1 有宽广的运算能力,容易得到原来得不到的新特征。
1.1.2 动作特性数字化,并且可把动作特性作为程序存储,特性经久不变。
1.1.3 变更程序软件就可以改变保护目的和保护特性,通用性极强。
1.1.4 装置标准化,因此可以使用质量稳定的通用充电器,使保护的可靠性充分提高。
1.1.5 检验可在保护运算处理的空余时间里进行,提高质量。
1.1.6 小型化,一台微机可处理许多电气量,现在见到的产品可以用1块保护屏实现原来4块保护屏的工作。
1.2 计算机保护的内容
1.2.1 软件方面。继电器保护功能通过软件予以实现,是计算机保护不同于常规保护的基本特点。而具体体现如下:
①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制作,关键在于软件。
②装置成本包括了硬件和软件成本,而软件成本是主要部分。
③软件开发为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提供了广阔场地,特别是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更好地在软件中模拟实际的工作。
当前,国内外同行们虽然对保护的算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基本上还是用软件模仿执行常规保护的功能,尚无原理上的重大突破,计算机保护的算法,一直是热点问题。
1.2.2 硬件方面。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很快,而硬件作为实现软件功能的实际载体,必须不断提升硬件功能和质量,因此产品日新月异。
①硬件结构必须包括五个部分,即输入部分、运算处理部分、存储部分、输出部分和人机联系(显示)部分。
②一般认为用16位字长的微处理机为宜。
③使用12位以上的A/D接口。
④采样频率因运算量及不同算法而异,一般工频每周采样4~40次。
为便于推广,一般认为应实现标准化,这是计算机保护的长处,不过微型机更新换代很快,虽然有利于保护性能的提高,但却增加了保护装置定型标准化及推广使用的困难。
为适应保护的需要近年有一种趋势,即将电流互感器、A/D传换器等组装成一起制成数字式传感器,有益于可靠性的提高及实现装置的标准化。
1.3 变电站保护,控制综合装置
变电站主控室中,除继电保护装置外,还装有各种控制、测量与其他自动装置。过去这些装置皆独立装设,占地面积大、配线复杂,维护工作随变电设备增加而增大。要根本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把监视、保护、控制与数据传输等兼于一身,构成一个总装置,使信息流程简单化、合理化,从中又大大缩小了装置的体积。
数字计算机的应用,给整个工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计算机应用于继电保护领域,必然会促进新原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未来计算机保护在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必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 计算机技术中Internet/intranet在供电企业的应用
2.1 Internet(因特网)的应用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在Internet站点的主页上,可以建立以下应用:
a)查询电管业务,如电价、报装流程等。
b)查询停电通知。用户可以到网站上查询停电的时间和影响范围(可以用地图的方式表示出来),也可以通过电子函件收到有关的停电通知。
c)查询用电和交费情况,包括通过电子函件的方式,用户收到每月的电费单。
d)进行用电申请、报装进度查询等等。
e)随着电子商贸的发展,用户通过信用卡在网上交费。
2.2 Intranet(企业内部网)的应用
供电企业是一个大型的企业,员工多,部门多,工作地点分散,业务种类繁杂,这就需要一种强有力的手段,使企业内部的信息能有效和及时交流,各部门协调一致地工作以完成任务,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能及时作出反应。在intranet上,可以实现以下应用和功能:
a)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公文传送和审批的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处理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程度。
b)综合查询系统。基于各个应用软件管理系统,如用电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运行管理,SCADA系统等,实现综合信息查询。
c)信息。各部门可把通知、情况介绍、规章制度及时出去。
d)电子函件。职工有自己的电子信箱,方便对内和对外交流。
e)新闻组。职工可在intranet上就工作和一些热门话题进行讨论,结合netmeeting开发出实用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
最终,计算机成为每个职工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天一上班,他就从计算机上了解任务,处理业务,记录结果。连请假、报销、奖金发放等日常事务,都通过计算机通知或实现。这样,避免了繁琐的公文履行,提高了工作效率,严格了管理制度,供电企业的管理就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展望未来,建立起更好的Internet/intranet应用,能够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这对在新形势下面向市场的供电企业,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 计算机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应用
由于计算机进入了工业监控时代,其中就包括电力调度自动化领域,使其发展进程大大加快,从发展动态来看,经历了三个阶段,下面就分别从变电站控制系统、通讯系统、主站系统、软件结构和功能等方面作一介绍。
3.1 集中型
3.1.1 变电站控制系统:在这个阶段时,变电站控制系统的不同功能如保护、控制、测量,当地功能及远动,是由当地各自独立的部件实现的,它们之间没有共同或同类特性,结果使数据收集和分配重复建立,使系统既不经济又很复杂,而远动是由RTU完成。
3.1.2 通信系统:在这个阶段通信系统以模拟技术为主,远动由专用信道和复用信道组成。
3.1.3 主站系统:在这个阶段时用16位和32位的计算机组成单机、双机结构的功能集中的计算机主站系统,显示部件一般由CRT完成。
3.1.4 软件结构:在这一阶段程序和数据是以程序库为代表的并且以数据表格结合的形式实现,当增加一个功能时,相应地增加一个表和一个程序库,给人一种散乱的感觉,对系统维护需要深入的软件知识。
3.1.5 功能:主要是数据采集与监控功能即SCADA功能,这种系统在我国调度自动化上还是主流,具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
3.2 非集中型
从80年代末开始,这种结构的系统开始开发应用。
3.2.1 变电站控制系统:在这个阶段变电站功能已开始从独立转向部分综合,这种系统的最大优点是一组获得的信号,为系统各部分需要所共用,大大减少了布线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利用率。
3.2.2 通信系统:这时通信系统已开始从模拟向数字方向转化。随着数字系统的应用,整个系统的响应分辨率等功能都大大提高。
3.2.3 主站系统:在这阶段中,主站系统应用32位处理器并通过当地网络连接,在中央处理机内完成数据库和数据处理。人机联系由人机工作站完成,远动通信接口由相应通讯工作站完成,同时系统也提供网关机,与办公自动化网相连。
3.2.4 软件结构:这一代软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明确在三个层次上定义:即程序层、数据层和协调层。程序层包含全部必需的应用功能,数据层是一个关系型的实时数据库,该结构组织上的程序是通过一个叫软件母线的协调层完成,这种软件程序是由高级语言完成,对硬件平台高度独立,易于移植。同时数据全部支持在线功能。
3.2.5 功能:这一代产品已由独立的SCADA功能,扩大成为EMS(能量管理)和DMS(配电管理)及网络安全分析培训模拟等功能。
这一代产品在我国80年代末90年初已被部分地应用在部分中调的引进系统和地调的国内开发系统。其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
3.3 分布式
3.3.1 变电站控制系统:在这代产品的电力控制系统中RTU将越来越少,它们的功能将逐渐综合到分布式变电站控制系统结构中,并通过综合数字网(ISDN)与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时整个系统只需输入一次数据,系统就自动地向各个层次上提供并维护数据,现场级系统将是一个标准部件组成的系统。
3.3.2 通信系统:这一代产品的通信系统将是数字式系统。数据传输链路将有标准的传输协议规约数字传送网和高传递速率。独立的RTU将消失,整个系统将变成高度集中的系统。
3.3.3 主站系统:在现代电网上,调度自动化系统将处理来自发电、供电、配电网络的数据。数据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这就要求系统必需使用开放结构而且具有高兼容性。开放结构要求应用标准部件,市场占主导应用地位的工作站,以及标准接口和标准软件产品。应用计算机网络组成过程局部网(实时网),并经过规约转换完成实时网和办公自动化网的相连,并以此保证数据访问的安全性。
3.3.4 软件结构:这一代产品的软件结构被称为均匀型,也就是说在分布硬件结构中,全部程序不再需要在一个计算机上运行,所以程序分布在接入计算机网络的多个结点上。这里软件母线功能将超出各结点限制,提供局域和广域协调,并匹配局域计算机网络各层所安装的硬件。
3.3.5 功能:这一代产品的功能已不仅包括SCADA的EMS、DMS等功能,而且强调一个突出的应用功能专家系统。这种专家系统应包含:
I)监视:报警处理、故障处理、预想事故评定
Ⅱ)控制:正常控制、预警控制、紧急控制、恢复控制
Ⅲ)规划:负荷预测、开停机组合、线路再配置、负荷潮流
Ⅳ)分析:无功功率和电压、安全评估、暂态稳定
V)培训:模拟器今后的发展方向为:①分布计算机技术应用。②标准部件的选用,以达到最广泛的应用支持。③数字通信系统的应用。④关系型实时数据库和标准工作站的应用。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经济的迅速腾飞,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新时期的用电形势对新一代电力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而使计算机技术在供电企业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邱明鑫.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研究概述[J].才智,201l,(07).
篇10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机电产品;出口
一、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发展现状
自从1995年机电产品成为我国第一大支柱性出口商品以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发展迅速,已经连续12年位居我国出口贸易的首位。
由表1可以看出,机电产品出口总额逐年增加,由1995年的438.6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5494.2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总出口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由1995年的29.5%上升到56.7%。但是,从增速来看,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近几年有所放缓。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一)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
目前我国机电产品的主要出口方向为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出口所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是这些发达国家的技术法规、标准和认证等。
1、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内容复杂,包括技术法规在内的标准就有5万多个。美国目前有55种认证体系,其中对机电产品的主要有产品安全认证UL认证。UL认证涉及到防火设备、电器用具、电气工程材料、船用设备、自动和防盗机械设备等,有“UL”标志的上述产品才能进口。除UL证之外,美国还有军用 MIL、电磁兼容FCC等具有较大影响的认证体系。
2、欧盟是最早设置针对机电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地区。欧盟对机电产品主要实行CE认证制度,只有带有CE标志的机电产品才能进入欧盟市场。CE标准对产品的技术细节、安全性、卫生和环保等方面做出了要求,涉及到的机电产品有电动工具、低压电器、家用电器、音像设备、电信设备、移动无线设备、汽车等。对于欧盟各成员国市场上流通的大多数机电产品,还必须符合欧盟法规规定的低电压指令(LVD)和电磁兼容指令(EMC)以及《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和《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的要求。另外,欧盟内部许多国家对某些产品还要求单独认证,如在德国,机电类产品的认证还有TuV认证、GS认证、VDE认证等。
3、日本JIS是日本国家级标准中最重要、最权威的标准,涉及机械、电器、汽车、铁路、船舶、冶金、化工、纺织、矿山、医疗器械等几十个行业。日本对机电产品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由技术法规和强制性JIS认证(如电器产品和煤气用具等)构成。在电气设备领域内,许多行业标准高于国际标准,当外国机电产品进入日本市场时,不仅要求符合国际标准,还要求与日本标准相符合。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可以促进我国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标准生产,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在短期内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消极影响更为明显。
1、限制了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影响了产品的市场准入。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和日本,而这三个经济实体正是对我国出口机电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比如,美国对电子产品进口设置了《控制放射性的健康与安全法》,对汽车指定《空气净化法》和《防污染法》,不达标的产品将拒之门外;欧盟CE标志是工业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通行证,拒绝未贴CE标志的产品入关;日本对机电产品的标准,其中许多都高于国际标准,不达标就不能进入日本市场。
2、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削弱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为了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出口企业要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生产环境,提高检测水平,获得和维持相应的国际认证,这些都要付出巨大的额外成本,因而削弱了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特别是彩电、空调器、微波炉、冰箱、洗衣机等在欧盟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欧盟WEEE和RoHS两项指令涉及到10大类20万种规格的机电产品,对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突破这两项指令,我国企业要付出额外成本,包括设计绿色产品的成本、改换产品标签的成本、产品标签上价格标记成本及建立并完善回收体系的成本等,这些额外成本将使我国机电产品生产成本上涨10%。
(三)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1、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方向主要集中于欧盟、美国、日本等国,据统计,我国出口商品近75%销往这些地区,而它们恰恰是世界上科技水科最高、技术标准最严格的国家和地区。机电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决定了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将不得不直面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威胁。
2、机电产品技术水平落后。我国机电行业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一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出口的质量和效益不高,高新技术产品、自主品牌等出口比例较小。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缺乏有后劲的支柱性产品,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出口产品仍占主导地位。随着全球机电行业技术水平和机电产品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的技术性门槛也随之提高。
3、对技术标准不够重视我国缺乏一个健全完善的标准体系,标准总体水平低,与国际标准差距很大。目前我国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之间相互交叉,界限不清,令企业无所适从。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送渠道,加之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的不透明性,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对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标准变化不能及时了解而遭遇出口限制。
三、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方面
1、完善技术法规体系。对技术法律和法规中违背国际惯例、与WTO协议相抵触的部分,都应予以调整、修订或废止,对技术细节则通过引用或纳入适用的标准来解决。针对现存法律法规的缺陷,填补空白、充实完备立法,特别是专门性技术法规,应尽快完善我国机电产品的技术标准及环保、质检、包装等方面的标准和法规。
2、完善预警机制。应完善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为主体的多层次预警机制,实现政府、企业和行业三方的良性互动。政府部门承担整个预警机制的规划协调工作,及时收集、整理、研究、跟踪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最新动态,组织预警信息的风险评估,及时预警信息,帮助和指导国内企业突破壁垒。行业协会和商会要既面向政府又面向企业,通过申诉、立案、调查、论证、采取措施等步骤,形成一个行业和产品保护的快速反应机制。出口企业负责向政府部门或技术机构提出预警信息需求,并向政府部门和技术机构及时反馈以协助改进。
3、实施标准化战略。一要适应出口贸易需要,调整标准结构。加快生产型标准转变为贸易型标准的步伐,调整标准构成,由侧重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转向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标准化,由单纯的技术标准转向与管理标准化并重,还要尽量缩短制定标准的周期。二要推广和采用国际标准,提高整体标准水平。凡是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国家经济和环境利益的国际标准或区域标准都应该加速采用为我国标准,使我国标准化体系与国际标准相兼容,尽快提高机电行业的整体标准水平。三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改和协调工作,把我国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力争将我国已具优势的机电产品的项目标准纳入国际标准。另外,应当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在标准制定和执行上进行沟通与协调,推进我国认证机构与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相互认可机制。
(二)企业方面
1、努力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以质取胜是机电产品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为此,企业在技术引进的同时,要重视技术创新,完善创新机制,加大对研发的投入,重点开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发展绿色机电产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参与国际认证。企业要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与国际标准相符的生产管理体系,加强和改善企业质量管理,强化经营全过程的环境控制和技术达标管理,将质量经营的理念贯彻到产品设计、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还要增强认证意识,积极申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开拓新市场。在巩固和深层次开拓现有发达国家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新市场,包括东欧各国、东南亚、中东以及拉美等,努力拓展暂时还不成熟的市场,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由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而可能导致的出口波动风险,而且可以绕开部分国家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4、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绕过技术性贸易壁垒。除了直接跨越壁垒以外,机电企业还可以采取迂回战术,实施“走出去”战略,采取对国外市场直接投资等方式进行跨国经营,通过收购、兼并、投资等手段,在消费国就地生产、加工、销售,让“销地”变“产地”。这样可以降低成本,使出口商品适应和满足进口国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发达国家技术法规和标准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锡嘏.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应对[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潘飞霞,阮明烽.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所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7(2).
- 上一篇: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
- 下一篇:农机田间作业安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