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高危孕产妇;加强管理;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315-02

高危孕产妇的妊娠和生产过程存在较大的危险,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1]。现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接收的高危孕妇120例和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接收的高危孕妇120进行研究,探讨加强高危孕产妇妇管理在改善孕产妇生产结局中发挥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接收的高危孕妇120例和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接收的高危孕妇120例进行研究,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高危孕妇诊断标准:孕妇存在骨盆异常、胎儿宫内窘迫、甲亢、并发外科疾病、胎位异常、3次以上人流、生育畸形儿史、先天性心脏病、低龄或高龄初产妇、乙肝等情况。在对照组中,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8.57±6.23)岁,孕周12~40周,平均孕周(38.76±1.21)周,48例经产妇,72例初产妇。在观察组中,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8.36±6.45)岁,孕周15~40周,平均孕周(38.17±1.05)周,45例经产妇,75例初产妇。两组高危孕妇的基础临床资料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高危孕妇应用常规高危孕妇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医务人员实时监测患者的胎动、血压、体重等指标,加强对孕产妇的心理支持,并遵照医嘱给孕产妇使用适宜的药物等。观察组患者应用加强高危孕妇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其管理内容有:

1.2.1加强高危孕妇的筛查

建立高危孕妇筛查小组,定期对高危孕妇进行筛查。筛查小组主要有妇产科主治医师、内科医师和护理人员,每季度开展一次高危孕妇筛查工作,并建立高危孕产妇档案,严格根据高危孕产妇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跟踪随访高危孕产妇,保证高危孕产妇得到及时诊治。

1.2.2建立高危孕妇管理制度

相关管理部门制定高危孕妇管理制度。其中,建立健全转院会诊制度的同时,成立高危孕妇急救专家小组,并对各个地区的助产方法和技术进行指导,保证各个地区的助产水平。相关主管部门将高危管理规范制成宣传册,并督促各个医疗机构的妇产科人员学习相关规范,保证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顺利进行。相关管理部门制定高危孕妇管理考核制度,提高高危孕妇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管理质量。

1.2.3加强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的控制

孕妇出现不良情绪时,医务人员积极与孕妇沟通,鼓励孕妇,帮助孕妇树立顺利生产的信心。医务人员向孕妇讲解高危妊娠的相关知识和应当注意的事项,嘱咐高危孕妇加强自我管理。医务人员应加强对高危孕妇的健康教育,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嘱咐孕妇多食用低钠、高蛋白、高钙、高钾的食物,并合理控制饮食量,保证孕妇体重在合理范围内。护理人员应指导高危孕妇合理休息,并注意采取正确的。医务人员指导高危孕妇自我监测胎动情况,并勤听胎儿胎心,且医务人员应加强临产孕妇的胎心监测,如果发现胎心、胎动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医务人员指导孕产妇每天间歇吸氧,并对高危孕妇补充维生素C和葡萄糖。如果产妇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下腹阵痛的情况,医务人员应指导其卧床,并使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如使用对应药物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高危孕妇的分娩结局,统计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均无死亡情况,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死亡率显著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危妊娠存在较大的风险,且年龄大于35岁、妊娠3次以上、服用影响胎儿的药物,以及接触过有害物质、病毒、放射线等情况均可能会引发高危妊娠[2]。以往高危孕妇的管理工作重心均在高危孕妇的临床护理等方面[2]。目前,在以往管理的基础上,医疗机构加强了对高危孕妇的管理,以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且取得的效果较理想[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均无死亡情况,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死亡率显著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相关主管部门加强了高危孕妇的筛选工作,建立了高危孕妇管理制度,制定了管理规范,并健全了高危孕妇的转院和诊治制度。这些管理措施均有效提高了高危孕妇的管理质量,促使高危孕妇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临床上引发高度危象的原因主要有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并发外科疾病、不良孕史等[5]。对此,医务人员加强对此类不良因素的控制可减少不良现象的发生。医务人员加强对胎动、胎心的监测,能够实时掌握胎儿的情况,且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尽早改善高危孕妇的不良情况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之,健全高危孕妇管理制度,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并控制可能引发危象的影响因素,能够有效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翁海霞.对妊娠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实施规范管理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2(08):970-971.

[2] 蔡叶萍,黄书炜,吴爱芳,等.端州区高危妊娠孕妇筛查、监测和管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15(06):813-815.

[3] 王海鸥.对高危妊娠孕妇进行孕期管理对改善其妊娠结局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20(07):124-125.

篇2

1.做法

孕产妇和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属于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内容之一,是我县妇女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近年来,从县卫生局到县妇幼保健院都将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做为重中之重来抓。因此,制定了一系列乡、村级保健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并培训督促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及社区贯彻落实,促进系统管理各项指标的完成和质量的提高。

1.1 加强妇幼网络建设,强化政府职能 县卫生局制订了《甘谷县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实施细则》和《甘谷县公共卫生均等化孕产妇、儿童系统化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的通知,各乡镇、各社区成立了本区域的公共卫生办公室,主管镇长、卫生院院长分别担任公共卫生办公室的正、副主任,卫生院设立防保科,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的行政管理。村和社区配备了专职公共卫生保健员,承担本村或社区公共卫生方面的具体工作。如此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妇幼保健网络,明确了各自的职能,为各项保健管理制度、措施能够有效贯彻落实奠定了基础。

1.2 制定系列保健管理督导考核办法,规范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工作 我县于2005年在全县卫生系统公开考试招聘了20名妇幼专干,全为女性,编制、工资关系隶属县妇幼保健院,而工作岗位在各乡镇卫生院,专门从事妇幼卫生工作;妇幼保健院配合县卫生局制订了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乡、村级绩效考核内容和督导卡;县妇幼保健院承担全县乡、村级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配合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每季度对全县公共卫生均等化孕产妇、儿童保健服务等妇幼卫生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督导和检查,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的具体工作要求,并对督导情况进行排名通报。

1.3 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妇女儿童保健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为保证妇幼卫生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妇幼保健院采取多项针对性措施,定期分析全县妇女儿童预防保健工作现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计划的组织乡级包村医生,村保健员业务知识培训,召开系统管理工作专题会议;每月召开专干例会,通过对公共卫生均等化孕产妇、儿童系统化管理乡村卡册互相交流检查,逐人逐项进行点评,及时发现卡册填写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互相交流了工作中好的做法、先进经验,为进一步规范两卡的填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就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工作的思路方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计生部门联合举办“预防出生缺陷,怀孕妇女免费服用叶酸”宣传系列保健知识,提高准父母们参与保健的自觉性;对村级保健员进行全面培训,及时将优生优育和孕产妇保健工作前移到婚后,使其在怀孕后及时纳入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孕期保健跟踪管理,对每位孕妇进行一对一宣传,针对妊娠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保健指导;采取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向领导层宣传保健工作,强化基层卫生院院长对妇女儿童保健工作管理意识,在其了解保健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对保健工作的支持和管理力度。

1.4 加强高危妊娠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是关键。我县对高危人群实行县、乡、村三级保健追踪管理,各村保健员将筛查出的高危孕产妇登记造册,并上报乡镇卫生院;各乡镇卫生院将辖区内登记在册的高危孕产妇进行随时跟踪观察,建议并护送转诊到县级医院住院分娩,县妇幼保健院对卫生院上报的重症高危孕产妇都要入户追访并进行干预治疗。几年来,由于保健追踪管理到位,及时发现重症高危病人,积极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多部门的密切合作、针对性的保健指导、正确的临床处理等,最终使这些孕产妇全部转危为安,妊娠结局良好。

1.5 加强儿童保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加强儿童保健管理,提高儿童保健工作水平。结合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的实施,统一制定了儿保工作制度职责,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表、卡、册,落实了儿童4:2:1体检工作。及时筛查体弱儿童,并进行规范管理。大力宣传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知识,做好新生儿先天性疾病(苯丙酮尿症和低甲血症)和听力筛查工作,减少了残疾儿的发生率,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出生缺陷,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

2. 成效

2.1 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工作质量和保健指标显著提高。见下表:

2.2 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得以明显降低。见下表:

在工作中,我们已逐步摸索出一种适合本县特点的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模式。事实证明,采用这种管理模式,加强对孕产妇和儿童的系统管理,促进了全县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工作质量和保健服务指标的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明显降低,保证了孕产妇和婴幼儿的生命安全。其体会是:

3.1 领导重视是做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的前提 在我县,各层领导都充分认识到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是衡量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的主要效果指标,反映一个地区母婴保健工作的水平。因此,对妇幼保健尤其是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工作都非常重视,无论是从妇幼保健网络建设,还是保健制度、措施的出台,以至于对个体高危孕产妇的追踪都给予大力支持。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领导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3.2 健全的网络是做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的基础 孕产妇和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人数多,居住分散,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保健网络,再严格的管理程序、再完善的工作制度都无法落实。所以,只有健全的妇幼保健网络,才能保证各项保健管理制度、措施能够有效贯彻落实,是做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的基础。

篇3

1 提高认识,加强行政管理力度,落实责任

11 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将维护妇女儿童身体健康做为妇幼保健工作重中之重,尤其是在降低孕产妇死亡方面,提高认识,深知其重要性及危害性,实行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杜绝出现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为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省卫生厅年初为各市州制定控制孕产妇死亡目标数,如果到年底孕产妇死亡超过省里制定的目标数,追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主管领导责任。并把孕产妇死亡情况纳入妇幼保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当中。

12 实行助产技术严格准入制度 按照《吉林省母婴保健专项技术许可及人员资格管理办法》,严格机构及人员的准入,必须在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许可证》和《母婴保健技术合格证书后》方可开展助产技术服务。对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专项整顿,对于不具备助产资质的医疗助产机构,随时取缔,严厉打击非法接生。全省3年组织一次对从事助产技术的专业人员进行执业资格考试,考核合格者,取得资格证书后,方能持证上岗从事助产技术服务。对于因延误诊治、出现责任事故,造成孕产妇死亡的,要由原发证部门撤销母婴保健技术职业资格或者医师执业证书。

2 做好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

21 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保证母婴安全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严格按照职责做好孕产妇系统保健工作,做到早孕建册,做好产前检查、高危管理、产时监护、产后访视等工作。

孕妇进行早孕建卡登记时,对高危妊娠进行初筛,所筛出的高危孕妇按其严重程度转到相应的上级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查。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妇产科设有高危门诊和高危病房,对高危妊娠孕妇进行监护和必要的处理。筛查出的每一例高危孕妇专册登记,在孕产妇保健手册上作好记录并在门诊检查卡上作出标记,以加强管理。凡未按约来诊者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追踪随访。转院者填写转诊单,接收单位继续监护直至分娩,将结果反馈给转诊单位。

22 加强网底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变,许多乡镇医院重视医疗轻视保健,基层保健医生的待遇差,很难保证保健工作的质量,各地区利用妇幼保健项目和三网监测专项资金的一部分,来提高乡、村两级保健医生待遇,稳定保健人员队伍,使他们安心从事保健工作,从而提高孕产妇保健工作的质量。

23 开展形式多样的孕产妇死亡病例评审工作 为及时发现孕产妇死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严格按照评审规范要求,组织妇产科、内科、外科等相关学科专家对每例死亡病案进行评审,从入院检查、分娩、转诊、抢救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寻找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干预措施,将评审结果反馈到各市州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对于那些死亡集中的县(市),上级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进行现场评审。2008年公主岭市连续两例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省保健院和卫生厅妇社处组织有关专家,到公主岭市进行评审并进行专题讲座。同年吉林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组织专家,对蛟河县和永吉县进行了现场评审。

24 召开妇幼保健工作会议,开展产科适宜技术培训 省卫生厅和省妇幼保健院,每年组织全省妇幼卫生医疗保健机构的主管领导、科主任及保健人员,在年初召开一次大规模的妇幼卫生年会,总结上一年度工作经验及不足,部署下一年工作重心,并将上一年的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通报。

针对省内孕产妇死亡因素,全省每年召开一次各市州级产科主任师资培训班,以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识别、产科急症的处理为重点内容,会上进行班前班后问卷,合格后,各市州再通过地市对县、县对乡、乡对村逐级培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妇幼卫生技术人员对高危孕妇的识别处理及对危重孕产妇的转诊能力,做到人人过关,使培训落到实处。

25 保证孕产妇“绿色通道”的畅通 随着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的深入落实,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对高危、重症孕产妇的转诊、救护都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2003年我省各市(州)、县成立了“孕产妇急救中心”,配备专用救护车,并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组。专家组成员开通24 h电话,保证随叫随到。各产科急救中心的急救电话向社会公开宣传,乡医、村医必须祥知电话号码。不管哪里发现高危孕妇都会及时上报急救中心,对高危孕妇争分夺秒联系交通工具或拨打急救电话呼救。几年来,应用绿色通道转运的重症高危孕产妇,均得到及时救治。

26 加强产科质量管理,提高住院分娩安全性 各级医疗助产机构,健全妇产科急、危、重症管理制度和孕产妇急救小组工作制度。急救中心设有适合危重孕产妇的危重抢救室,综合性抢救箱等相应设备。从产科房屋建设,微机管理资料和人员资格等进行监督检查,使产科质量得到提高。为产妇住院分娩提供了安全稳定的有利条件。

3 项目救助和社会力量支持,保证高危、贫困孕产妇得到救治

2005年,通过“降消项目”贫困孕产妇救助资金、医疗保健机构对家庭贫困孕产妇的住院费用给予适当减免或优惠,发动社会力量进行募捐等方式,保障家庭贫困孕产妇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东辽县建安镇安山村一孕妇,妊娠合并再障,重度子痫前期。

篇4

1.1对流程进行科学管理

如:有空腹检查项目时应安排在9:00以前,只有非空腹项目时就可以安排得稍晚一点以错开早高峰时段,需要进行例行胎心监护或超声检查的可以先完成检查再去找医生,这样就诊时就能提供全面的资料,使每一例就诊患者能以较短的候诊时间获取最充裕的诊察时间,保证诊察质量,满足其就医的心理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护士在安排时会结合孕妇的个人需求和医生的门诊时间,尽量使孕妇的整个孕期都由同一位医生全程负责管理,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医患沟通和了解,有助于高危妊娠的识别和风险控制。护士长需做好护理岗位的安排和护理人力的弹性调配。前台接待、导检和抽血处等岗位一律采用双岗制,AB角替换,使得服务无断链的情况发生。护士长还对门诊工作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督导,特别是就诊高峰时段的巡视,必要时报告科主任临时增加应诊医生、合理分流患者、有效控制流量、积极协调医技部门,以维持良好的诊疗秩序。

1.2改进服务细节

1.2.1为孕妇设置了专用候诊厅和抽血室,配备了沙发、电视机、无线网络、冷热饮用水、牛奶、餐点以及报纸杂志等,就诊时一人一诊室,查体时用隔帘遮挡,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和私密的环境。特别是在抽血项目上,运用六西格玛法进行质量分析控制,具体采用错峰工作制、高峰时段增加人手和定期组织护士对高难度血管穿刺技术或失败案例进行经验交流等方法。1.2.2建立了检查检验结果电话报告制度,所有检查检验报告一律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进行通知,减少孕妇往返次数,还为主城区外的孕妇提供检查报告的快递服务。1.2.3为外籍孕妇提供一对一双语导诊服务和双语的检查检验报告单。

2落实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应把握风险管理的实质即把风险事件发生后的消极处理变为风险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

2.1护理风险识别是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要求准确识别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运用科学方法和流程进行管控。本院护理风险主要存在几个方面:(1)门诊抽血量大、标本多,工作时如果不仔细或查对不严,极易造成标本漏抽或错抽。(2)检验项目涉及多个实验室,标本在科间转运环节较多,如果保管不善或运输不及时也会引起实验室结果的偏差甚至造成标本损坏或遗失的严重后果。(3)护士因素。由于目前护士队伍普遍年轻化,工作时间短,操作技术经验不足,一旦操作失败便会引起患者不满。有时也会因专业知识水平不够,对于一些问题不能给予满意的答复,再加上沟通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技巧,态度冷淡,言语生硬而易导致患者不满,产生投诉。(4)患者因素。门诊孕妇数量本来大,再加上家庭对孕妇的高度关注,一个孕妇往往同时有两三位家属陪检,使得门诊人流量压力更大,拥挤的人群、嘈杂的环境极易引发人的不良情绪。而有的孕妇,本身就存在高危因素,因担心胎儿结局情绪处于紧张的焦虑状态,一旦稍有不满便很容易产生摩擦并迅速扩大升级。2.2加强标本的管理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抽血前护士与孕妇一起共同核对需要检查的项目,避免抽漏和抽错项目。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标本试管信息逐一进行条码绑定,杜绝标本混淆弄错。建立完善的标本转运制度,对标本暂存箱温度、转运时间和标本交接签收等都作出明确规定,并与实验室建立检验报告质量控制反馈机制,及时排除影响实验室结果的干扰因素,确保检验报告的及时、准确和可信度。

2.3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考核

2.3.1重视护理人员交流技巧。每年组织2次医护人员的礼仪培训,注重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根据孕妇的心理特点,运用恰当的交流技巧,充分展示了护理人员的专业和水准,增强孕妇的信任感。强化护理专科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按照护理分级培训管理原则,一方面通过科内小讲座、读书报告会、院内轮转培训以及参加各种岗位技能竞赛等形式对初级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一方面选派骨干护士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医院交流、进修,学习新技术,开展新业务;另一方面护理组长和护士长参加院内外的护理管理培训,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2.3.2完善护理人员的考核和绩效管理机制。结合护理理论和操作考试、工作量完成情况、患者满意度调查和科内自评等几个方面对护士进行并考核,结果纳入绩效奖金管理范畴。

2.4重视高危孕妇的管理

建立高危孕妇系列管理制度,包括高危妊娠登记制度、高危妊娠标记制度和高危妊娠交接口管理制度等。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接受咨询,电话随访高危妊娠患者的医嘱遵从情况和治疗转归情况,提醒复诊,并为其联系住院床位等,实行孕期保健维护及妊娠结局全过程管理。制定了“产科门诊危急重患者院内外转运流程”,定期组织演练以强化护士的应急能力。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对孕妇进行紧急处理并转送至住院部,必要时启动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急救联动系统,确保母儿安全,同时也减少了医疗纠纷,保障了医务人员和医院的安全。

3健全产科门诊健康教育制度

产科门诊指导作为孕产妇健康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于孕产妇妊娠分娩全过程。产科门诊通过指导教育孕妇执行有利于母婴健康的活动或使孕产妇拥有更科学的锻炼方式和饮食习惯,促进孕产妇健康和提高婴儿质量。因此,本院制订产科教育方案和实施细则并专门安排有教学经验的医护人员负责健康教育工作。3.1每2周举办1次“孕妇学校”,以讲座的形式开展教育,学习内容涉及孕期营养、运动指导、母乳喂养、产后康复、新生儿早教和新生儿护理等多个方面。3.2定期举行准爸爸、准妈妈操作比赛、感受体验和知识竞赛等活动,以轻松、愉快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大家学习和参与的兴趣。3.4编制并免费发放“准妈妈手册”、“拉玛泽自然分娩光盘”、“孕产妇知识宝典”、“产后康复知识”和“产科健康教育处方”等近十种健康教育资料。发放住院联系卡,包括详尽的住院自备物品清单、出入院办理流程、注意事项和联系方式等,有助于患者做好住院分娩的准备。

3.5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孕期营养测评、体质量管理、血糖和血压监测情况综合评价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及时对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与改进。

4建立和完善护理质控制度,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4.1成立了门诊护理服务质量控制小组。建立和完善质控成员岗位职责、门诊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和奖惩制度等,质控小组每月召开1次质控会,运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和根因分析法等质量管理工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涉及其他后勤、医技等辅助部门的,护士长负责进行沟通和协调。4.2倡导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重大安全隐患的发现者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鼓励大家积极发现安全隐患、主动思考解决办法和主动行为规避风险。4.3鼓励护理团队开展品管圈活动,激发头脑风暴,以主动思维模式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5总结

篇5

【摘要】 目的:分析10年间我县孕产妇的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提出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收集2000年―2009年我县孕产妇死亡资料共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统计。结果:我县10年孕产妇死亡率呈整体下降趋势,但存在不稳定因素,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和其他疾病。10年孕产妇死亡率为51.11/10万,其中前5年死亡数为18例,死亡率为86.66/10万,后5年死亡数为5例,死亡率为20.63/10万。结论:加强母婴保健综合管理,提高孕产妇管理质量,重视产科服务人员专业技能综合培训,完善医疗救助体系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原因;影响因素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医疗卫生、妇幼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分析孕产妇死亡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提出干预措施,有效控制孕产妇死亡。本文收集了我县2000年―2009年孕产妇资料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全县2000年―2009年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调查报告,死亡评审表及妇幼卫生年报表。1.2 方法 使用全国、全省统一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由各乡镇卫生院妇幼专干上报妇幼卫生年报表,县妇幼保健院进行统计汇总,报表数据统计以户口在本地或户口不在本地但在本地居住1年以上的孕产妇为对象,每年均开展了出生活产与孕产妇死亡的补漏质控调查,以调查校正后的数据进行统计,所有死亡病例由县卫生局组织专家统一调查和评审,并上报上级妇幼保健予以信息反馈,明确死因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 结果2.1 孕产妇死亡率与死亡原因构成比 10年间共出生活产45001人,孕产妇死亡23例,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51.11/10万,后5年与前5年相比,呈下降趋势,但仍有起伏 。2.2 孕产妇分娩地点

家中分娩6人,占26.09%;乡镇卫生院分娩10人,占43.48%;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分娩6人,占26.09%;未娩1人,占4.35%;死亡孕产妇分娩地点前后5年相比,家中分娩与县级以上医院分娩比例变化较大。2.3 孕产妇死亡地点:孕产妇死亡地点前后5年相比,家中与不同医疗机构死亡比例变化较大。2.4 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23例死亡孕产妇全部为可避免死亡。2.5 影响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本组资料显示,23例孕产妇死亡中,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2人,占 8.70%,初中的5人,占21.74%,小学的12人,占52.17%,文盲的4人,占总数17.39%。计划内孕18人,占78.26%,计划外孕5人,占21.74%。孕期产前检查的5次以上的7人,占21.74%;孕期产前检查的4次以上的6人,占20.09%;孕期产前检查的3次以上的2人,占8.7%;孕期产前检查的2次以上的4人,占17.39%;孕期产前检查的1次以上的2人,占8.7%;未进行孕期产前检查的2人,占8.7%。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人均纯收入不足200元/年)60人,占75%,居住山区交通不便77人,占96.25%。3 讨论3.1 孕产妇死亡率 前后5年相比,我县孕产妇死亡呈下降趋势,但存在不稳定因素,2000年孕产妇死亡为4例,但2003年孕产妇死亡多达6例,说明孕产妇死亡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要控制孕产妇死亡,需要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也是我们妇幼保健部门的一项长期系统工程。3.2 死亡原因与变化趋势 我县孕产妇死亡前后5年均以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占首位,胎盘因素致产科出血占第二位,因此,降低宫缩乏力及胎盘因素所引起的产科出血与提高产科出血的救治水平,仍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3.3 主要影响因素 统计结果显示,孕产妇死亡受个人、家庭、交通、社会、医疗资源与保健服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存在服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人员的知识与技能问题,表现为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不高,产前检查、高危筛查与监护达不到要求,对产科危重症的识别与转诊处理能力薄弱等。二是管理不力,管理制度不完善。 三是医疗资源问题。表现在基层产科建设不达标,专业产科人才断层,由于产科医患关系恶化及产科的高风险,使产科医生望而却步。 3.4 干预措施3.4.1 加强母婴保健综合管理 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及计划外生育孕产妇系统管理制度,加强并规范产科质量与监督,加大母婴保健执法力度,规范母婴保健市场管理,加强产科服务人员的思想政治与专业技能教育,定期针对性的强化产科危重症等专业培训,增强临床医生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与监护急救意识,做到保健与临床紧密结合,是控制孕产妇死亡的重中之重。3.4.2 完善社会医疗救助机制 建立基层产科技术服务强化机制,积极鼓励基层产科医务人员到上级医疗单位进修学习,提高基层产科服务水平,增加医疗资源投入,利用新农合与“降消”项目相结合,落实贫困孕产妇医疗救助体系,解决孕产妇住院分娩费用负担,从而减少孕产妇在家分娩造成的死亡。针对部分孕产妇不愿意去医院分娩是“经济原因”“医院分娩麻烦”,这一现象,进行宣传教育,减少了住院分娩的费用及住院天数,增强了她们的妇幼保健意识,改变其落后观念。有利于降低了孕产妇死亡。3.4.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大道路交通的投入,逐步改善村村通,保证危急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3.4.4 加大妇幼卫生健康教育宣传,不断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首先要全社会加强宣传,正确引导、鼓励,重视识别高危妊娠,强调产前检查,一定要认真及时进行产前检查以避免或尽量减少胎儿不良结局,同时也保障母亲的安全健康。 参考文献[1]陈娟,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大出血患者焦虑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0(09)

篇6

[中图分类号] R71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c)-097-01

子宫瘢痕破裂是分娩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于2006年3月收治1例孕中期子宫瘢痕破裂合并重度贫血患者。现报道如下:

1病例摘要

患者:女,40岁。既往:无心脏病史、无高血压、肾炎及糖尿病史。2年前因前置胎盘失血性休克,于我院行剖宫取胎1次,术中输血400 ml,术后复查血规:Hb:61 g/L ,建议输血及药物治疗。因经济困难,不同意输血及用药治疗,回家休养。现主诉“停经7月余,胎动消失1 d,腹痛1 h余”于2006年3月3日3点30分入院。未次月经:2005年7月30日,孕早期无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近约半月前双下肢轻度浮肿,无头痛、头昏及心悸。孕4月余自觉胎动,3月2日晨自觉胎动消失,到当地乡镇医院行B超检查示胎死宫内,建议住院治疗,患者及家属拒绝住院回家休养,3日凌晨1时许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阵发性疼痛,20-30 s每5-10 min,逐渐加重,未见红,无阴道流液,急呼“120”入院。入院查体:T36.8℃,P88/min,R30次/min,BP 140/80 mmHg,发育正常,营养欠佳,神清,重度贫血貌,痛苦表情,烦躁不安,查体尚合作,心、肺无明显异常,宫高27 cm,腹围85 cm,脐下2指见病理缩复环,子宫下段压痛明显,胎心未闻及,胎先露头,高浮,宫缩强30-40 s每1-2 min,宫颈消失,宫口开大7 cm,前羊水囊饱满,S=-3 cm。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26次/min,ST-T改变。血常规:WBC 13.36×109/L,RBC 1.51×1012/L,Hb 51g/L,PLT 136×109/L,HCT 14.5%,MCV 56/um3,MCHC 21%;尿常规:WBC 正常,RBC 正常,蛋白微量,比重 1.020。

血凝四项示:凝血酶原时间(PT) 15.0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3.9 s,凝血酶时间(TT) 11.2 s,纤维蛋白原(fbg) 6.2 g/L。生化:肝功:ALT 7 U/L,AST 17 U/L,AKP 43 U/L,血糖 6.04 mmol/L,电解质正常。

入院诊断:孕3产0,孕30+1周,第3胎,重度贫血,贫血性心脏病,心功能2级,先兆子宫破裂,死胎。入院后立即给予肌注哌替啶100 mg,持续吸氧,留置导尿管,引出深黄色尿液300 ml,患者病情危重,情况紧急立即组织院内专家会诊,静脉输注浓缩红细胞 ,同时在内科医生及麻醉医生协助下施全麻行剖宫取胎术,术中探查见:下段原切口破裂,向左下延裂约5 cm,左侧阔切带前后穿通裂伤约7 cm,盆腔及左肾窝处积存暗红色血共约500 ml。头位顺利娩出一死女婴,体重1 500 g,羊水300 ml,Ⅲ度粪染。脐带无异常,胎儿娩出时血压突然降至70/50 mmHg,3 min后测不清,立即给予静脉输入贺斯,多巴胺,间羟胺,呋塞米,碳酸氢钠,氢化可的松,毛花苷C,肾上腺素等药物,积极抢救无效,于入院12.5 h 后临床死亡。

2讨论

该患者依据外周血象检查,诊断为“重度缺铁性贫血”成立。严重贫血可引起贫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易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低血压。因贫血影响血液中氧的输送导致胎儿缺氧,故流产,早产率有随贫血程度加重而上升的趋势。该孕妇二年前行剖宫取胎术后即存在重度贫血,切口有可能愈合不良。此次妊娠距上次手术不足2年。合并重度贫血孕期一直未用药改善,严重贫血造成胎儿缺氧,导致胎死宫内。胎盘绒毛蜕膜变性坏死,导致皮质醇、前列腺素增多,引起宫颈软化、成熟及子宫收缩,导致沿原瘢痕子宫下段及阔韧带破裂、出血。该患因存在重度贫血,抵抗力低下,对失血手术及麻醉的耐受能力也很差,失血400-500 ml或更少,也有可能发生死亡。故约600 ml的失血造成了瞬间血液动力学改变,形成了不可逆休克,进一步发展为肾衰、心衰,终致患者死亡,教训惨痛。

随着新医学模式的发展,我国正在大力推广围产保健,近年在我国已经建立了高危管理网。但一些偏远贫困地区仍有疏漏。惨痛的教训提醒我们产科工作者,要切实做好孕产期保健的三级管理制度,不断提高高危妊娠管理的“三率”即高危妊娠检出率,随诊率和住院分娩率,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围产儿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乐杰. 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2-165.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575.

篇7

一、以实施“母婴安康工程”为契机,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我们从年月份开始,在全××市率先推行了“母婴安康工程”,逐步推广优惠低价分娩措施,这项工程的实施重点是农村、社区低保家庭、山区及流动人口孕产妇,实施半年多来,成效显著。

(一)对山区、低保对象及流动人口孕产妇实施优惠政策。

⒈山区实行分娩全免费

×、××、××是××最贫困、交通最不便的山区,这些山区的孕产妇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想到医院分娩,但交不起住院费用,往年常有家庭分娩发生,或者经筛查属于高危产妇,待临产了、出现大出血了才去附近卫生院,又由于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差,孕期未接受保健的也不在少数。为有效管理,我们从年月日起,对山区孕产妇在当地住院分娩实行全免费,即免费用车接送、免费住院分娩,所需费用由妇幼专项经费补助给各山区卫生院,补助金额总计达万多元,这些做法完全杜绝了山区家庭分娩,社会反响很好。

⒉低保对象和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实行优惠低价分娩

计划外孕产妇死亡率高一直是实施《两纲》的难点,其原因一是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有盲区,对不接受避孕措施的未进行跟踪有关,二是与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质量不到位有关。为了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农村产妇住院分娩率,我们也从月份开始,对低保对象和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实行优惠低价分娩。具体措施是享受低保待遇家庭及流动人口孕产妇可以到当地妇女组织或市妇保所及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领取“分娩优惠卡”,凭卡享受费用优惠,顺产分娩费用除药费外控制在元内,以此来动员和吸引其住院分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医疗保健单位对低保对象和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施行剖宫产也有一定的费用优惠,有的对困难的则控制在元左右。截止目前,已有名产妇得到不同程度的优惠,减免费用达万多元。

(二)进一步强化了网络建设和联络机制。版权所有

⒈加强乡镇与村两级网络的建设与联动机制

我们通过加强村级公共卫生网络建设,健全了由村妇女主任(或计生专干)、乡村医生组成的网底人员,加强乡镇卫生院与基层网络人员的联系,由她们包干负责摸清新婚数、孕妇数,并建立名册,每月定期上报卫生院妇保人员,再由妇保人员追访,建立围产期保健手册,负责孕期保健知识的宣传与咨询工作,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进行专案管理,并督促高危及时转诊,发现问题及早治疗,以保证孕妇产前保健的质量。

同时,在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联村医生责任制的基础上,规定了“八负责”制度,其中明确要求联村医生必须负责在联村范围内开展孕产妇、婴幼儿系统保健管理工作,配合网底人员做好相关工作。特别在今年大雪时分,为使山区孕产妇能安全分娩,我们强化了孕产妇产前催诊、追踪制度,由当地联村医生责任组中的妇幼人员电话催诊孕妇做好孕检,联系村级网底人员做好督促,如有高危情况在大雪封山前跟踪督促到上级医院复检,乡镇卫生院妇幼人员及时掌握复检结果,并决定住院分娩方式,必要时负责护送孕妇住院分娩,这一切确保了母婴安全。

⒉探索建立了社区三级网络网底人员的联络机制

在城区,我们主动与社区计划生育专干、妇女主任和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或以交流会、座谈会的形式联络感情,定期互通情况,及时核对孕妇与出生情况,以切实摸清保健底数,包括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婴幼儿的底数,为下步开展保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加强了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保健管理。又如通过建立流动人口妇女组织,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社区及企业中建立妇女小组,纳入当地基层妇女组织的管理范畴,也纳入我们三级网络网底人员的联系范畴之中。

⒊依法规范妇幼保健卫生服务工作。

加大母婴保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接生,取缔家庭接生,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近日,对马渚、城郊两起外来流动人员非法接生案件及时通报公安机关予以立案查处。

二、以加强产科建设为重点,努力保障母婴安全。

在加强产科建设方面,我们主要抓好了设施、队伍、质量、制度等四个环节的管理。

(一)通过实施“创建规范化孕产妇保健门诊活动”这一载体,结合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产科建设。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产科技术服务标准配合了必要的产科基本设施,并投入资金进行了相应改造,改善产科工作条件,进一步完善产科服务功能,提高围产保健服务质量。由于房屋设备等条件的改善,技术服务能力的提高,服务态度的改进,对顺产及剖宫产实施价格优惠等因素,选择辖区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呈上升趋势。另外,从月日起,我们调整了年接生数量在名以下的几家卫生院的产科设置,其产科业务由附近中心卫生院以上单位承接,被取消产科专业的医疗机构,重点做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同时确保具备孕产妇难产应急处理、高危筛查和及时转诊能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产科技术和服务能力。从年开始,按照规划对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妇产科人员在市级医院进行三个月短期轮训,学习产科新知识、新技术,特别是对产科技术人员、妇幼人员进行孕产期并发症、合并症的防治与急救技术的强化培训,通过例会、月会,以会代训,教育产科医护人员认真钻研业务技术,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医护人员把孕产期危象识别和处置原则、正常分娩处置规范、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和复苏作为基本功熟练掌握,提高抢救能力。版权所有

(三)建立产科质控中心,健全产科抢救小组(即围产协作组),提高全市产科质量和抢救能力。充分发挥产科质控中心和产科抢救小组的作用,组织专家讨论分析重危孕产妇抢救病例及死亡原因,并进行有效干预,及时组织抢救工作,质控中心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基层产科质量进行重点监督和检查,既指导基层工作,指导各单位健全围产质控制度,建立产科质量管理组织,加强对产科质量的日常监督与管理,加强临床与保健的结合,又保障产科急救绿色通道畅通,提高急救能力,真正把母婴安全落到实处。

(四)规范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产科建设标准要求建立完善并认真执行产科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重危病人抢救常规,认真履行产科各级各类人员职责。进一步规范了产科管理各类制度,如严格控制计划分娩及人为干预产程现象;严格控制米索使用;注意催产素的合理应用,减少产科出血的发生率等等。严格转诊制度,要求各基层单位发现高危妊娠应按《××市高危等级管理办法》及时处置或转诊,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一律不准截留高危孕产妇分娩。除不可避免死亡外,因管理和服务能力造成可避免和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的医疗保健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三、以人为本,广泛深入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

(一)加大宣教力度。全市各医疗保健单位加大了对孕前保健知识的宣传,将国家有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方针政策、出生缺陷的严重危害和预防措施,以及安全分娩的知识,作为宣传和健康教育的重点。积极在流动人口集聚场所开展相关保健知识宣传,通过媒体、发放《告外来务工妇女的一封信》、张贴宣传图片、公布联系电话、咨询服务热线等方式,想方设法为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提供保健服务,提高住院分娩率。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使广大群众逐步实现“要我保健”和“我要保健”的观念转变。主动参与和支持妇幼保健工作。

(二)建立健康教育培训基地。月份市卫生局成立了健康教育学校,确定卫校作为全市妇女健康教育培训基地,并增挂“余姚市妇女健康培训中心”牌子,由市卫校具体负责全市妇女的健康教育培训工作,市妇保所制定开展各类妇女健康教育的菜单,并落实好相关授课老师,由各社区、行政村根据参加对象实际情况选择确定,再安排授课时间,实际上这一形式也把人口学校和孕妇学校整合在一起了。据统计,教育受益数已达多人次。

篇8

【关键词】多方位护理管理;住院产妇;围生期护理

产科是医患冲突高发科室,护理稍有疏忽会影响母婴安全,所以产科护理责任重大。不断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改善护理服务是确保产科医疗安全的关键[1]。我院产科于2013年起实施多方位护理管理,取得满意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临产产妇102例为观察对象,均为足月单胎,且在分娩前一周入院。排除有精神病史或孕期应用精神疾病治疗药物、存在引产指征及社会因素剖宫产者。其中年龄18~36岁,平均(26.8±4.5)岁;孕周37~41周,平均(38.3±0.5)周;初产妇53例(52.0%),经产妇49例(48.0%);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9例(8.8%),妊娠期糖尿病8例(7.8%),前置胎盘5例(4.9%)。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每位护士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产前密切观察产兆及胎心变化,给予常规饮食护理,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挂图等向产妇及家属宣教,有妊娠合并症者给予预防性治疗和准备;产时给予和呼吸指导,根据需要给予镇痛和宫缩药物;产后密切观察并发症,预防产后出血,初产妇给予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方位护理管理。包括:①责任包干制:采取护士长总负责,小组包干责任制。根据护士的年龄、学历、职称及实际工作能力等分为两个责任小组,组长由高年资护师担任,每位护士负责3~5名产妇,对高危产妇进行单独分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做到岗位到个人,任务到个人,责任到个人。②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产前、产后进行讲座培训,视频讲解分娩先兆及注意事项,真人示范产前运动、产时和产后康复锻炼等;对存在负面情绪的产妇联合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尤其是高危产妇,尽量使其保持乐观心态,避免因情绪失控造成分娩意外事件。③健全考核制度:建立“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每位护士严格按照相应章程操作,量化考核细则,一人犯错,全组给予减分处理,并将产妇意见纳入绩效考核。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产妇围生期不良事件;②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量表调查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量表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教育及关心程度等,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③比较两组产妇围生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健康知识包括妊娠营养、分娩知识、新生儿护理三项,满分20分,得分大于16分为知晓。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围生期不良事件对比

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8例(15.7%),其中胎儿窘迫、产程异常、产后出血各2例,产后抑郁、新生儿窒息各1例;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17例(33.3%),其中产后抑郁5例,胎儿窘迫、产程异常、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各3例。上述不良事件均得到控制,未发生产妇或新生儿死亡。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5)。

2.2两组产妇围生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1)观察组产妇围生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产科工作量大、内容繁杂,且24小时均可能面临产妇分娩,且产妇围生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巨大,产前、产后护理也有很大差异,对护理质量和护理细节要求较高[2]。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存在管理制度不规范、细节缺失和护患沟通较少等缺点,而多方位护理管理不仅要求保证孕产妇身心健康,更强调整体体验和风险防范,要求护理行为做到全面性与个体差异性的统一[3]。我院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进行了人员组织、绩效考核、健康及心理干预等方面的改革,其中责任包干制,明确各自的责任分工,增强责任感,让产妇充分感受到重视和尊重。健全考核制度对于整体护理环境形成良好的监督,并易于发现优秀护士,促使每位护士积极主动地解决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护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适应产科的工作需要,让产妇感受到护士精湛的工作技巧,也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满意度。此外,由于产妇对围生期知识不了解,尤其是初产妇,子宫收缩时产生的腹部疼痛及担心自己与新生儿的生命安危会导致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均可能导致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4]。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有效提高了产妇对围生期健康知识的认识,消除精神紧张,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也相应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围生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作者:傅雪君 单位:浙江舟山医院产科门诊

参考文献

[1]尹秋.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z1):276.

[2]陈丽花,段燕芬,谢桂芬,等.绩效考核在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2):235.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产科2008年3月—2010年11月发生的34件问题,其中护理安全隐患25件和护理投诉9件。

1.2方法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对已经发生的安全问题,当班护理人员要做出详细的书面报告,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并结合本科室的具体情况拟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2结果

2.1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巡视病房不及时,未发现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病情发生变化共8例;助产护士观察产程不细心,责任心不强,导致孕妇急产4例;治疗护士未认真执行“三查八对”,致使病人用药错误1例及给孕产妇使用过期药品1例;处理产后大出血病人的抢救后,因不能及时记录,回顾性记录的内容和时间与医生记录不相符,字迹不清楚,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5例;发现孕产妇及新生儿病情变化但未及时向值班医生反应5例;由于专业业务能力缺陷导致母婴意外1例。2.2护理投诉事件对住院环境及医疗设备不满意者3例;输液时未能做到一针见血2例;对孕产妇及家属所提出的疑问态度生硬、解释不当、沟通不畅1例;对住院收费标准不满意和乱收费2例;予病人使用贵重药品而病人事先不知情者1例。

3讨论

3.1产科工作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

3.1.1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医护人员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慎独”的精神,由于医护人员在观察病情及监测产程时不细致、出现问题处理不及时、机械的执行医嘱、未按要求巡视病房、交接班时口头交班和书面交班不全面导致产程异常、急产或新生儿分娩于待产室等特殊情况未能尽早发现,不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从而直接威胁到母婴的生命安全。

3.1.2缺乏护患沟通技巧缺乏沟通是诱发护患纠纷的高危因素,不要因为工作的忙碌而失去耐心和细心,有时虽然工作的很努力,但也很难满足整个服务对象多方面的需求,导致护士所提供的护理服务与服务对象的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距,以及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对于产妇的恐惧和紧张心理未及时进行解释和心理疏导,从而容易造成护患纠纷。因此,在临床上应特别重视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适当自我调节缓解压力,主动查找并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以避免护患纠纷。

3.1.3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缺陷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缺陷造成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差,对于病情缺乏判断力,对产前的评估不准确和对难产儿的处理能力较差,给产妇人工破膜时划破新生儿的头皮、保护会阴不当等,给产妇和新生儿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等意外的发生。

3.1.4医护人员的不安全因素医院是一个社会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复杂体系,它带来的许多强刺激既影响病人又影响医护人员,随着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护理工作的高负荷、频繁的倒班、持续紧张的情绪刺激、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变的人际冲突、高风险的工作、高期望的个人价值和不相称的社会地位等构成了护理工作者的压力源[3],欠缺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在沟通协调方面和处理应急事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从而使事情得不到适当的处理。

3.1.5孕产妇的不安全因素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要经历难以忍受的疼痛、痛苦和家属对新生儿性别歧视所带来的失落感,以及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助产人员心不在焉、打电话、与同事聊天、助娩时动作生硬等,让产妇觉得助产人员的工作态度不认真,缺乏亲和力,使其没有安全感。

3.1.6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医护人员对于病历书写不重视,随意涂改,治疗记录和特殊情况记录不及时,医疗记录和护理记录内容不一致。部分医护人员存在法律意识淡薄和缺乏孕产妇隐私的保护以及轻视护理文书书写等现象[4]。

3.2产科工作中潜在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3.2.1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责任心是每个医护人员最基本的素质,加强责任心对于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产科规章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各类查对制度是护理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更是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制度保证,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制度是产科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5]。医护人员积极参加责任心和医德医风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挽救,使伤害度最小化,达到安全护理的目的。

3.2.2加强沟通技巧,耐心倾听和交流沟通不仅是一门技能,更是一门艺术。良好的沟通和耐心的倾听可以使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与信任,使其能调整心态,放松心情,积极配合。并根据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情况,制订个性化护理计划和健康教育,从而降低护患纠纷。

3.2.3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积极参加院内院外的业务学习,熟练掌握“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操作)和精通“三专”(专科理论、专科知识、专科操作),熟悉每个个案,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降低和避免差错的发生。

篇10

新的一年,我科将认真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按照护理部工作计划,结合科室的具体情况,现制定护理工作如下:

一、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

1、借鉴内一科、外一科创建优质护理试点病房的经验,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同时争取护理给予人力支持,至少增加2-4名护士,力争在年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针对我科病人周转快,每天出、入院病人多等特点,进一步优化流程,修订工作流程,使护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特别是加强产后2小时的温馨护理及产后康复护理及母乳喂养知识宣教,使病人感受护士的优质护理。

2、加强护士人文知识的学习,认真组织学习与个人阅读相结合读完邮差佛雷得,要求书写学习体会,参加“5。12“护士节的读书报告会。达到教育的目的。

3、合理弹性排班,满足病人的需要。

3、每月召开公休会一次,配合客服部发放住院病人调查问卷,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及建议,改进护理工作。

4、简化护理文书,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二、加强规范化培训及在职教育培训,提高专科知识水平

1、做好新转入护士、新分配护士的入科培训,主要培训科室的规章制度、环境介绍、有关的行为规范,使新护士对科室的情况有所了解,尽快适应科室工作。

2、制定可行的专科计划,根据产科专业的特殊性,同时兼顾爱婴医院的检查、产科急救中心检查、“降消”工作检查、产科质量检查等上级部门的检查。

3、规范护理查房,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

4、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1)、鼓励自学,参加护理大专及本科的自学及函授考试。(2)利用“降消”项目提供的机会,计划选派1-2名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促进专科知识的发展。

三、加强护理质量监控,强化质量意识。

1、认真组织学习新修订的护理质量标准,达到人人掌握标准。

2、加强护士慎独精神,保持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

3、一级质控组织按标准每月自查两次,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认真督促落实整改措施。配合护理部每季度的护理质量考评。

4、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正强质量意识,达到人人参与质量的效果。

四、加强环节质量管理,保证护理安全。

1、组织参加护理安全教育,科室安全教育课每月一次,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2、落实好消毒隔离措施,特别是产房消毒隔离要符合规范要求,产房及病区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

3、建立近效药品登记本,建立新药品说明书档案,建立药物配伍禁忌登记本,认真组织学习护理用药失误防范。增强安全用药意识,保证用药安全及用药效果。

4、加强不良事件自动报告意识。

5、作好毒麻药品、抢救药品的管理,班班交接清楚,保证物品齐全、性能良好,抢救仪器功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6、将规范交接班持续进行,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及护理,保证护理安全。

五、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认真落实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护理新业务,年内争取开展1-2项护理新业务,鼓励大家撰写护理论文。

六、做好护理教学

落实临床教学管理制度,安排护师职称以上护理人员一对一进行带教,掌握产科护理及技术操作,基础护理操作,传授工作中处理疑难问题、复杂问题的能力,了解护生的思想动态,使护生按计划完成产科实习计划。

七、护理各项指标达到标准要求

( 1 )三基理论考试合格率100%

(2)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

(3)基础护理合格率100%

(4)特、一级护理病人合格率>90%

(5)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6)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执行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