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如何提分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数学如何提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数学如何提分

篇1

关键词:数学教学 目标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现在高考已经提前到六月份了,高三的教学时间比过去整整少了一个月,这给数学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由于每节课的时间和总学时的减少,确实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对于“减时不减量”这一矛盾,除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修订调整外,对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

一、每一节数学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布鲁姆在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每一节课都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整个40分钟的数学教学都应当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

讲授重点内容是整节课的教学。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及其它教学媒体的应用,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三、数学教师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网络一起已经进入了寻常教室。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节课的课容量,对提高教学效率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二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三是把教师从比较繁重的板书中部分解放出来,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题,提高讲解效率;四是有利于对整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书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题、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来完成,甚至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其它名校名师对本课题的新观点和新方法。

四、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节课都有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比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铁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给予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概念;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讲台重新解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六、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七、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尽管教师对每一节课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有时也可能遇到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情。如一次我在讲授《复数的概念》时,有“两复数不全是实数时,不能比较大小”这一结论,但没有证明。教学计划中也没有证明的要求。在课间当带到这个问题的时,有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我写出解答。我就因势利导,向学生介绍了数的大小比较的原则,并利用这一原则说明了“i>0”不能成立的原因。然后,话锋一转,对那位同学说,关于详细的证明的过程,我在课后再跟你面谈。这样,虽然增加了课时的内容,但也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篇2

[关键词]中学数学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152-01

在教育教学中,数学作为教育的一门学科,对中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数学教学质量的界定

数学教学是让学生通过熟悉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数学公式完成相关的教学内容。数学教学并不是单纯的公式教学,而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理论的前提下,熟练、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教学质量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意识、情感,在无形的环境下指挥他们学习。

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障碍

由于教学质量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意识与情感,而学生在实际学习数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认知障碍和情趣障碍,致使数学教学质量达不到最高境界。

(一)认知障碍

认知是人通过心理活动获取知识,而认知障碍是指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受其他因素,如理解、记忆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对认知产生阻碍。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由于受思维、理解、记忆等认知能力的影响,致使在学习数学时产生障碍,如对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不牢固,数学公式不能灵活运用,数学技能不足等。

(二)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如果出现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不融洽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融洽等情况时,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从而使数学学习产生障碍。如学生认为数学很难,对数学失去兴趣,师生间关系的疏远等都会使学生害怕数学,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

三、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教师应该将真情实感投入到教学中

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教师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当中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教师心里的那份关爱。在课堂上,教师的任何行为举止都会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每一个细节,把情感交流寓于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数学。

(二)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师生间进行交流的一个平台,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大多数是在课堂上获取,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角色,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增强情感交流。如果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缺少沟通,那么数学课堂教学就达不成互动,学生也会因此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热爱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达到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不仅使学生从感情上接受数学,而且对数学产生一定的求知欲,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讨论,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以便于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数学公式,多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注重学生的学

众所周知,熟能生巧。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多练习,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数学公式。在对数学进行教学时,教师不应该一味的“满堂灌”,忽略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时,教师要合理利用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让他们理解内容,再通过实践练习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

四、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相关因素分析

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包括教学环境、教材、数学课堂教学、课后辅导、学生个性品质等。

1.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指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一种气氛,教师在教学时创设的和谐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从而对数学产生求知欲。2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参照,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还要对其灵活应用,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3.课堂教学。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数学知识都是通过课堂学习获取的,因此,课堂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课后辅导。课后辅导只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辅作用。5.学生个性品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就会促使他们不断求知,并在求知中开拓思维创造。

综上所述,这些相关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教材和学生个性品质与数学教学质量间的关系较大。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教学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学生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理性地从问题中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对问题进行分析,权衡各个方面,最终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学生在做题当中遇到的单纯的数学问题,还包括在生活学习,甚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数学应用方面的实际问题。学生要能够运用数学的语言和逻辑思维综合分析问题,这是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等多种能力的考查。而高考数学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情况,是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计算、抽象思维等多种能力的综合。归根到底,这还是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也就是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换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根据一直以来的教学实践,我不断总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在此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总结性意见。

一、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也就是审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分析出已知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这个环节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深层意思,挖掘其中深藏的知识点,把所求的内容转换为数学的语言。

第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恰当运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的能力。根据解决思路的设计,从中发现数学应用的所在,把一些问题转化为常见的函数、数列、几何的求解问题。应用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方法,如归纳法、数形结合方法、分类讨论、反证法、待定系数法等。把问题和数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思维就会变得更顺畅,轻而易举地就能解决问题。

另外,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把材料中陈述的内容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按照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逐步进行求解。

二、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首先,注重数学中通用方法的教学。数学虽然变幻莫测,但是万事不离其宗,对于一些典型的问题,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过程的常见方法和技巧,不能仅仅追求解题的数量,而忽略了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反思总结是比解决数学问题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在反思和总结中,就会逐步掌握解题的精髓所在,这样在以后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就显得得心应手,用正确的思维来处理和解决问题。

在数学的应用过程中,每种数学方法都有其使用的具体的环境背景。例如,数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分析,对于那些存在参数范围的,可以考虑进行分类讨论,把参数按照某些应用特点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范围,然后在这些区域内进行逐步的讨论和解答。对于一些含有不确定因素的证明问题,可以考虑使用归纳证明方法,按照归纳证明的步骤严格进行证明。再如,对于一些关于数列的问题和类似等差数列的问题,可进行归纳证明;对于那些类似等比数列,按照公比的条件限制进行适当的划分,根据不同的范围来进行求解,最后得出归纳性的结论。数学方法的掌握过程贯穿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当中,要总结数学方法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新题型和具有开放性答案的问题训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明白题目所要表达的真实意义的基础上展开的。只有明白了材料要表达的意图,才能教学生如何应用数学的方法。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时代要求学生要能够处理和理解一些新生的事物,也就是说,在解题的过程中,要了解题目所涉及的前沿性的知识。新题型在高中数学中的出现,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大成功的进展。通过引入新题型来考查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不再仅仅把对数学的考查固定在那些已有的知识和解决方法上,要从新题型中尝试着去发现问题的所在。开放性的问题能够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放飞自己的想象,打开解决思路,获取多样化的问题答案。学生要逐步适应这些新题型和开放性题目。因为有些学生就认定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会存在一个正确的答案,所以面对开放性的题目时就会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来应对开放性的题目。这样一来,感觉脑子里明明就很明白的题目,却因为杂乱的思绪,不得其解,造成考试中的失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和题型的接触范围,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多方面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加强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的指导。不能仅仅强调学生做了多少题,而要注重学生掌握了多少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只有掌握了数学中常见的思维方法,做到解题和思维方法的有机结合,才能在以后的数学解题过程中事半功倍。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具体系统方法,还需要我们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只有掌握了更多更好的培养方法,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锻炼数学思维,掌握数学学习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1.林锦泉.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

2.王文明.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2.

3.弓文艳.分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2.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弱科生群体;转化;分析

高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属于基础性学科,不管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均占据着主要的地位。部分学生在小学或初中时期,对于数学的学习表现出还不错的状态,直至升入高中之后便开始一塌糊涂,对于所学的知识不理解,加上自身不努力,严重的造成高中数学弱科群体出现,影响学校教育的发展。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不断提高的阶段,加强学校弱科生群体的管理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核心,因此,必须转化数学弱科群体,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以此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弱科群体问题的现状

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明显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学学习厌恶的态度,据调查分析,高中数学弱科群体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1)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较差。根据调查分析,数学弱科群体在整个班级中占据的比例为21%左右,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由此可见,没有好的基础,尽管建筑再好的高楼最后也面临着坍塌的危机。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亦是如此,没有好的数学基础,对数学课程中的性质,概念及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足,在解题的过程中只写结果不写过程,遇到难题的时候不用灵活运用公式,智慧死搬硬套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成绩。(2)对数学不感兴趣。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整个班级内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占据比例为17%左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以睡觉,开小差代替学习,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一听数学课就头疼的现象。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经常以抄写别人作业进行敷衍了事。(3)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这种现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最常见的,同时也是情况最复杂的。大部分学生虽然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课堂作业等,但仍旧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获取的成绩与自己付出的努力严重的不相符。尽管大部分学生在课下时间进行认真的复习工作,可是在考试过程中难免出现紧张或者马虎的状态,导致考试结果不是很理想。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生缺乏自主能动性,单单依靠老师的讲解去学习,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要能动性。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弱科群体问题产生的原因

首先,学生不是天生的数学家,不能一生下来就可以掌握很多数学知识,必须通过认真的学习,研究和理解才能够了解数学知识,这样一来,更有利于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名列前茅的学生一下子跌落到谷底,是自己的数学强项逐步变为弱项,因此,造成高中数学薄弱的原因具有很多方面,比如,数学基础知识差、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方法不适合等多种原因。

其次,高中数学教学阶段,造成数学基础差的原因主要有:(1)小学与初中的学习中,没有打好坚持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概念、理论及公式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知。(2)对高中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稳固,加上高中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如果对中间任何一项知识了解的不充分,整个效果就会被影响,比方说关于数学教学中的一元二次方程没有掌握好,那么一元二次函数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被影响等。

然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枯燥无味的性质,另外,加上繁琐的计算方式与千变万化的数学题型等,导致学生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解决不了一道题目,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迅速下降。并且很多学生认为既然花费同样的时间去学习,为什么不学掌握较多知识的学科的观点,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想法日渐消失,数学成绩一落万丈等。

再次,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掌握一个恰当的学习方法十分必要,学习方法不适合,那就获取不了理想的数学成绩。可见,缺乏科学的、合理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们,盲目的进数学学习,造成成绩没有突出。

二、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转化高中数学弱科群体

(一)、扎实数学基础。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中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中数学弱科生群体转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转化高中弱科生群体是一项艰难复杂的工作,必须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对症下药,并采取和制定相应的解决的方法等。据此,部分高校采取了抽样调查,针对高校100名弱科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涉及了20个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是”与“不是”,针对调查结果分析,对学生进行初步了解,才能更好的对其进行转化。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弱科生群体的要求,逐步降低并调整教学中的要求和方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于数学基础性知识比较差的同学,督促他们进行反复性的学习和练习,以适应教学一学习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教学与学习的有机统一等[1]。此外,数学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在整个班级内毕竟属于少数,在课堂的教学上不能够为了顾及这些学生忽略班级里其他大部分的群体,因此,老师需要利用课下业余时间对基础性知识较差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和讲解,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练习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导学生不要急于求成,打好数学基础知识才是学习的最关键。

(二)、启发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并不是每个人都对数学都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觉得数学知识简单易学,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等到升入高中阶段,数学的难度增加,学生开始感觉数学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大大降低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出现部分辍学的现象。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可以采用问答式教学法,例如,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对于简单的数学问题全部交给弱科生群体来进行解答,即便是回答错误,也不要当面说穿,一定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对数学的兴趣。积极动员弱科生群体提出问题,并耐心的给予解答,直至弱科生群体全部听明白为止。除此之外,在课堂立体讲解的时候,可以让弱科生群体进行一部分的讲解,或者复述一下理论的基本概念,加深记忆,促使弱科生群体人员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去,增强弱科生群体人员学习的自信心等。

(三)、引导学生掌握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并不是适合与每一个学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认知和学习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加强对弱科生群体的特殊照顾。积极培养弱科生群体人员设定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此外,积极开展班级学习方法交流会。定期举办一次班级交流会,促使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大家的学习方法进行“去其槽粕,吸取精华”,来弥补自己学习方法的不足,争取每一个人均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注重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

在高中新课程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丰富的语言讲数学定义与概念进行描述,便于学生理解。本质上讲,数学是一门极其简单且清晰的学科,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将数学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全面的发展个人,主要是人的情感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为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以及数学的科学性。

高中数学教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科学性与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直观的内容将学科内抽象的内容表达出来,利于学生接受。如果只是一味的传授知识,就会导致学生在旧知识还没消化的情况下,重新接受新知识,越积累越多,不容易理解,从而产生厌恶感,学习的兴趣大大的降低。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采取别出心裁的方法将数学知识进行分层讲解,加强学生的课堂练习活动,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辅导、转化以及监督等作用。

(六)、增强老师的创新能力。

老师是高中数学的主导者,直接关系着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因此,必须增强老师的创新能力,在原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为弱科生群体提供学习的机会,逐步改善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等[2]。此外,还必须努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辅助老师完成工作,促使多元化教学方式在高中教学中被广泛应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转化数学弱科生群体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不能给予求成,因此,必须加强师资力量教学的责任感,对学生进行耐心辅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弱科生群体的自主学习能力等,这样一来,转化弱科生群体的工作将会取得重大发展,全面的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等。(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中学)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新

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环节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师生面对面的即时交流,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实践中,不应当将课堂提问环节作为授课的主要途径,如何有效的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仍然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提的问题不明确

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够重视,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凭借以往的教学经历来上课,没有做好课前预习的准备,在课堂上提的问题也是比较随机的,不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信息反馈情况,对课堂提问的问题的随意性,直接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一些教师认为只有多提问,才能够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气氛才能够活跃起来,所以,就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出很多不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思考,反而减低了教学的质量。

2.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每节课都有时间的限制,这样教师真正能够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习惯性的先入为主,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习惯性的在等待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就把答案说出来。也就是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于当前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连自己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完全是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这时候会出现学生厌学的情绪比较大,课堂上课不认真,课堂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3.回答问题反馈的信息不够重视

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的过程中,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掌握该问题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全班部分同学对这个问题掌握的程度,所以教师应当重视每一次提问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但是,实际工作中,教师让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就将学生晾在一边,自己考试传授自己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往往使得学生依赖老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思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拓。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1.明确课堂提问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避免过度的经验主义,不应当完全的依赖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每一节课应当做的课前准备工作忽略。课堂上虽然老师授课的内容是不变的,但是授课的对象和具体的环境却是完全不相同的,所以,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应当结合教学的具体环境背景,对授课的内容作出必要的调整,对于课堂需要提问的题目也应当慎重选择,围绕课堂教学目的和学生的接收能力展开。课堂提问亦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过程,设计的提问问题明确清晰,那么将有效的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为接下来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奠定基础。对于提问问题的本身,问题有难易之分,应当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对本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清晰的认识,达到教学需要的广度和深度即可。

2.合理控制提问的频率

问题的提问要有一个合理的广度和深度,提问的问题不能过于困难,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这个以外,教师在课堂上应当科学合理的控制提问的频率,把提问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如果频发的进行提问,则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必要思考的时间将会打折扣,这样则打击了学生自主学习性。如若一直不提问或提问很少,则会出现教师一直在滔滔不绝,而学生则一直只是听,被动的接收知识,课堂互动基本没有,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也不能够及时获得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所以,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吸取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通过提问能够调动学生的热情,认识到问题的本身并积极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课堂提问的问题应当以探究式为主

课堂提问主要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同时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而决定下一步的课堂教学计划,所以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应当以探究式问题为主,已达到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按照教学思路进行。比如,在进行几何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图形思考,教学生遇到具体的题目应当如何画图、分析和证明,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

三、结语

总之,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同时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决定提问的问题,从课堂问题的目的、有效性入手,提出符合实际教学要求的问题,以利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浩.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设计[J].中国数学教育,2014(08)

[2]李明照.“问题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学研究,2005(08)

篇6

一、常见数学思想

1.函数与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的实质是将常见的问题以数学的形式表示出来,用联系的、变化的观点对问题进行分析;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未知量着手,先假设未知量存在,之后通过建立一定的平衡等价关系来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高中数学中的函数思想与方程思想是相辅相成的,将构造出来的函数模型转化为方程,以方程的数学特性去求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著名的数学家笛卡尔曾经提出过这样的函数与方程思想:实际问题―数学问题―函数问题―方程问题。也就是通过挖掘隐含条件,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数学的形式进行表达,最终通过方程解答出正确答案,这也正是函数与方程思想的精髓所在。

2.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指把精确的代数式与直观的几何图形相结合,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将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相结合,使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相互转化,以求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常常强调的“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就是数形结合的最好例证。通过数形结合,化繁为简,将抽象问题直观演示,将直观图形精确计量,以最佳的方式解决问题。

3.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因为某个变量所处的范围不固定而可能引起问题的结论大不相同时,依据差异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对不同的变量分情况予以讨论,最终将所有情况全部罗列出来。

4.转化化归思想。是指在解决未知的数学问题时,将陌生的、复杂的问题通过演绎归纳转化为己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从而通过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从某种程度来讲,高中生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在利用转化化归思想。常用的转化化归策略有:①已知与未知的转化;②正面与反面的转化;③数与形的转化;④复杂与简单的转化。

5.极限思想。这是近代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是指采用极限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是指在解题的过程中将变量无限放大或缩小,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后用极限计算来得到结果。一般情况下这种思想主要用在徽积分方面。

二、数学思想的作用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是数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之后,对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方法的本质性的认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是数学思想提示了数学公式的本质,是沟通知道与能力的桥梁;二是数学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是数学思想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素质教育下的高中数学课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改变传统高中教学侧重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的状况,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应该让学生注重数学思想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达到二者的协调统一。

三、数学思想的培养

关于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不断学习,更新数学教学观念。教学观念从意识上指导着整个教学过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数学思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去钻研教材。日常教学过程中在明确数学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为数学思想的形成打好基础。

2.重视课本,深度剖析概念内涵。很多高中教师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停留在肤浅的文字认识上,不重视课本内容,不剖析概念内涵。事实上高中数学课本上给出的每一个概念,都是通过大量严密的数学论证才得出的,在这一系统的数学论证过程中,全面体现了数学思想的灵活运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去对概念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的对应,从本质上理解数学思想。

3.巧解难题,用实例诠释数学思想。高中数学题的难度相对较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学思想通过解题过程诠释出来。通过实例分析,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调用一定的数学方法,逐步缩小题设与所求结论间的差异,近而解决问题。通过实例教学,能够以直观的形式将数学思想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掌握数学思想。

篇7

高一数学教学论文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继续和延伸。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好学习起点,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调整好学习心态,至关重要。为此,在高一新生入学后,我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初步了解了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情况(特别是与高中数学学习密切关联的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预习习惯和能力缺失、解题的随意性大、反思意识薄弱等问题,重点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

一、指导预习方法

与初中相比,高中数学知识点更多、知识的抽象程度更强,学习节奏也相应加快,若缺乏有效的预习,课堂学习时就可能处于一种盲目、被动的状态,影响对知识的吸收、理解和掌握;若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对所学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对重点概念、学习难点等心中有数,课堂上便能够更深入地思考、有针对性地质疑,更好地内化新知识。正确的预习方法才能保证预习的成效。课前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

(1)粗读,即先把新学内容粗读一遍,了解所要学习的大致内容。

(2)细读,即仔细推敲概念要点,找出例题中的关键条件、解题突破口、所得结论等,然后自己把例题做一遍,并努力简化解题过程。对不能理解的概念、解题步骤等,做上记号(如果通过课堂学习还不能解惑,则要请教同学或老师)。

(3)试做练习,即分类型与梯度进行练习,一般来说,基本题1道、变式题1道即可。

(4)将预习结果列表归类。比如,学习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第一节“正弦定理”,可列表如下:

当然,预习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应视学习内容而定。

二、严格解题规范

解题是深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规范地解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回顾解题思路,是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的必然要求。而且,规范地解题,可以避免考试中的无谓失分。(数学教学论文 )教师应通过亲身示范和明确要求,让学生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解题规范主要包括:

(1)审题的规范。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审题的过程包括明确条件与目标、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确定解题思路与方法三部分。比如,找出题目中明确告诉的已知条件,发现题中隐含的条件并加以揭示;或从条件顺推,或从目标分析,或画出关联的草图并把条件与目标标在图上,找出条件和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解题的实质就是分析这些联系与哪个数学原理相匹配,然后根据这些联系所遵循的数学原理确定从哪里人手(当然,有的题目,这种匹配联系有多种,而这正是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的原因),等等。

(2)书写格式的规范。即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清楚、正确、完整地写出解题步骤,答案简洁、一目了然,同时还要注意结果的验证、取舍以及答案的全面。

(3)解题过程的规范。即解题步骤完整、思路清晰、详略得当。例如,解关于z的不等式

三、强化学习反思

学习反思,是指学生在完成认知活动后,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事物的学习特征的分析、评价和自我调节的过程。它是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学习反思主要包括:(1)对学习内容的反思。比如,一节课后,要引导学生反思:今天学了哪些知识点,我是否都理解了,其中重点是什么?我能否将今天所学的内容组织起来?是在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引下得到这些数学知识的?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前在哪些地方遇到过,它们是怎样起引导作用的?这些数学知识是怎样产生的?它们与我以前所学的什么数学知识有哪些本质联系?等等。一个单元结束或期中、期末时,应要求学生进行阶段性反思:这一阶段(或这一学期)我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其中哪些是重点内容,它们的层次如何?这些知识我掌握得怎样,我能否构建知识结构图?接触到了哪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它们有哪些其他作用?我有没有完成阶段数学学习计划,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等等。(2)对学习策略的反思。比如:哪些是我的强项,我是怎么做到的?哪些是我的弱项,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学好,接下来应该如何努力?我的数学学习目标是否正确,数学学习计划是否可行?应作哪些调整和优化?等等。(3)对问题解决的反思。在问题解决后,应引导学生对审题过程、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进行回顾和思考,分析其中蕴藏的数学思想方法,重新剖析问题的结构,找出问题的本质,并努力将问题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分析自己和同学的不同解题方法的优劣,并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比如,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一节中知识点比较零碎,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

此题以三棱柱为载体,主要考查空间中的线面平行的判定、棱锥体积的计算,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难度适中。第一小题,可以通过“线线平行”来证明“线面平行”,也可通过“面面平行”来证明“线面平行”;第二小题,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底面是关键,也可以采用割补法来求体积。问题解决后,我又让学生分析、判断两种方法的优劣,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学生在解题时总是用最先想到的、也是他们最熟悉的方法,解题后反思一下有无其他解法,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的杰作,它以出彩的创意,凸显社会的独特之美:没有最好,只有适合.教学设计是为学生的,再精彩的“预设”不能替代“生成”, 教学设计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学生的才更好.“教学设计”“非诚勿扰”两个概念,一样投“诚”. 这个“诚”更多的是对学生的那一份“诚心”,而非对既成的教学设计的拘泥.

一、明确目标及重难点

教师在制定导学方案时,把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知识告诉给学生,使得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能够目标明确地进行学习,并且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重点突破.比如在“算法的概念”一课中,教学目标可以大体分为三方面,即首先掌握算法的内涵以及思想;其次,掌握正确的算法必须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最后,能够写出一些问题的算法.此课的重点为掌握基本问题算法的书写.难点为自然语言和算法语言的转换.这样一来,学生关于本课的学习更有针对性、目的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理念支撑,掌握原则

先进的数学教学理念并不仅仅依托于以前的数学大纲或现在的课程标准,更依托于高中数学教师所受到的数学教育及自身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理解,我们常提的“合作、探究、自主”的理念是各科的共同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要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数学本身的特点,渗透数学上常用建模思想.

如: “利用单位圆作正弦曲线”教学设计片段.师:在这之前,我们学过用描点法作图,那时是分哪几步来完成的?生:先根据数据列表,然后在坐标系内描点,最后用平滑的曲线将点连起来.教师:对于一般函数,我们往往是在定义域内先任意确定一些自变量的值,然后通过函数解析式求出相应的原函数的值,最后找点、描点.但正弦函数不同,因为它有着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因此,我们可以将一个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变成在[0,2π]区间内相应的三角函数来进行处理.所以这里,我们就从函数y=sinx在[0,2π]区间内的图像开始着手研究.

在这个设计中,我们可以管窥到该教师的两个比较有益的教学理念:一是将正弦曲线作图与原先学过的描点法作图进行联系,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先前数学经验,注意“将新知泊于旧知的锚上”,而这恰恰是认知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所大力强调的,这位教师之所以注重这一点,也一定是内心认同的缘故;二是分析出正弦函数的周期性重复的特点,将生疏化为熟悉,一般化为特殊,从而使复杂化为简单,数学上常用的化归思想得以在此渗透.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实践时,应遵循系统性、程序性、可行性和反馈性的基本原则,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交互作用,协作会话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封闭与开放、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要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共同考察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问题,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即和自身争辩,到底哪种观念正确,然后再相互协商即对当前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讨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和“交流”,教师和每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使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如:在学习椭圆定义时,学生对椭圆图形并不陌生,生活中随处都能见到,正好我们学校在建新花园是椭圆形状,在教学中,可以创造一个现实情境,工人师傅想在一个长为12米、宽为10米的矩形场地设计花园,问:怎样设计才能使得椭圆最大?于是学生之间展开讨论,结合他们预习椭圆定义的结果很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新课:椭圆的定义.学生都喜欢参与活动,为了加深学生对椭圆定义的理解,在上新课前就让每两名同学准备一条细线,准备让他们在讲完定义后自己在位子和黑板上画出我规定的长轴和短轴的椭圆,学生激情很高,画得比想象中的好,从而使教学目的能够更完美地完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生动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氛围轻松,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为学生创建能自主探索、积极实践、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协作会话的意识和能力.

四、自我检测,享受成功

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但是盲目、机械、重复的练习反而使学生产生厌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形式多样,有的放矢的练习可以使即将产生学习倦怠的学生重新激发学习的兴趣.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可以编写一套切合自己学生的导学案,例题由我们引导完成,学生课下完成小练习,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很快,可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学习效果的评价,让每名学生都能享受到检测过程的快乐和成就感.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归,这样的思路才会越思越宽.高中数学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践行新课程标准,让新课程改革在数学课堂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袁乃明.研究高中数学数列的教学设计[J].中国教师,2010(S1) .

篇9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

一、高一新生学习数学产生畏难情绪的原因分析

(一)教材的使用方面

教材内容上的断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对二次函数的教学在要求上降低了;

2.现在初中只讲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但在高中却常常涉及到三角形的垂心、重心,而且重心也是考察重点;

3.射影定理(即Euclid Theorem: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在初中讲的深度不够,而在高中则强调它的运用;

4.“平行线的截割”在初中已经删减,但在高中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中则强调应用;

5.初中在整式化简部分淡化了分母有理化,而在高中用到分母有理化的地方又很多,学生碰到此类问题很难接受;

6.配方法、“韦达定理”、十字相乘法、某些乘法公式学生明显生疏,不能自如的运用;圆内接四边形性质等知识和方法在高中必用,而在初中不讲的话就会给高中的学习带来很多不便;

(二)初高中教法方面

1.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且课时较充足。但高中数学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大和课时少,高中教学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2.初中数学习题类型较为单一,老师可以对各类习题进行讲解。而高中习题类型多,且较灵活,许多题目都容纳多个知识点,命题时强调在知识交汇处出题,教师不可能讲全各种习题,高中教师更多的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

(三)学生学法方面

1.初中三年的学习使得学生形成了习惯于围着教师转,满足于你讲我听、你讲我记的听课模式,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而到了高中,许多学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颇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2.初中学习方法上基本是,不会自主学习,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课堂容量大,高初中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上的变化。一学期结束开始出现滑坡,产生了两极分化,对高中数学失去学习兴趣。

3.解题习惯方面,受初中定式影响,没有固定解题套路、需要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解决起来十分困难。

(四)学生的心理变化

刚入高中的学生正处于心理青春、叛逆期,与初中相比,他们在心理上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更加深沉,但远谈不上成熟。

二、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一)首当其冲做好学生心理工作

面对高一新生,自入学起第一天班主任就应该利用各种机会洞察每一个孩子,“爱”是班主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让我们的学生生活在爱的环境当中,学会对自己、对他人负责――这是学习知识的必要前提。

(二)准确把握新课标中课程目标和课程理念

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研究和解决数学教学的初高中衔接问题,首先就要搞清楚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目标主要有以下五点:1.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继学习中的作用;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3.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4.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5.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S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

(三)把握教材内容的衔接,在知识与能力上实现初高中平稳过渡

教师应了解初高中的差异,在中考要求范围之外对学生(或者较优秀的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或提高有助于这些学生在高中能更好、更早、更大空间地发展。

(四)积极改进、改变教法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因此适时、因人而异的改变或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教授也指出:“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教师应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时注意结合社会生活,精心构思课堂导入,重视情境引导,教学过程注意化枯燥为生动,等等。

(六)强调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预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升入高中后,运算量大,作业中有一些题运算复杂,完成时要有耐心,还要应用掌握的算理,使用简便的方法及一定的变形才能完成。所以,良好的运算能力将成为考试中一项重要的制胜法宝。

三、研究成果

在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还撰写了论文《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扫描》、《例谈函数最值得求解策略》举办了公开课《根与系数的关系》《提公因式法》等。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试卷讲解;有效教学;探究

试卷讲解,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开展的教学活动之一,也是数学学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实践学认为,试卷是教师考查学生学习成效的有效抓手,是检验自身教学效能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活动效果的重要“明镜”.教师和学生能够借助于试卷完成情况,及时掌握和明晰教与学的活动效率,前进方向.试卷讲解,是试卷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试卷讲解,表面看似一个讲解分析试题的简单活动,实际渗透和融入了新课改要求、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意图的综合性复杂活动.传统的就试题讲试题的讲析活动,难易达到新课改课堂教学“有效”这一目标要求.本人现就结合教学要义,开展试卷有效讲解活动,从四个方面作简要阐述.

一、结合教材内容,试卷讲解要“接地气”

试题来源于数学教材,又高于数学教材.教育发展学认为,试卷讲解活动,某种程度上是对教材知识要义的再次“回顾”和有效“升华”.试题设置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更加清晰、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要义.高中生在数学教师悉心的试卷讲解过程中,以典型试题为“媒”,从而对近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容有更为深入、明了的掌握和运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试卷讲解时,不能止步于现有试题,而应该将教学内容与试题讲解有机结合,针对教材重难点、解析易错点等方面,进行有的放矢、深入细致的讲解,使试卷讲解内容更具“说服力”和“生命力”.如在“向量的数乘”测试卷试题讲解活动中,教师抓住向量的数乘一节课内容的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等内容,在讲解向量的数乘试题同时,引导高中生“回顾”向量的数乘、向量数乘的运算律、向量的共线定理等知识点内容,并组织高中生结合相关知识点内容进行分析解答其他相关试题活动,促进高中生深刻掌握知识点内涵,形成良好数学认知体系.

二、结合课改精髓,试卷讲解要“强能力”

试卷讲解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应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核心”,是新课改的精髓,它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试卷讲解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同样要承担新课改学习能力培养的“重任”.高中数学教师应将试卷讲解作为锻炼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把试卷讲解过程演变为学生学习能力锻炼和提升的过程,引导高中生探知数学试题内容,探究试题解答方法,辨析试题解答过程,并实时做好课堂巡视和指导,实现高中生在试卷讲解中,形成良好解题技能和素养.如在“已知函数f(x)=log4(4x+1)+kx(x∈R)是偶函数.(1)求k的值;(2)若方程f(x)-m=0有解,求m的取值范围”试题讲解中,教师改变传统的“师讲生改”教与学相互脱节的试卷讲解形式,而是采用“生探师导”教与学相互融合的试卷讲解形式,组织高中生开展试题解答过程的再次探究辨析活动.高中生通过探知试题内容、找寻内在联系,认识到该试题设置的意图在于考查函数奇偶性的应用以及根的个数的判定和基本不等式等有关基础知识,要借助于“函数奇偶性的性质、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判断”知识点.此时,教师针对阐述的解题思路和过程,引导高中生前后对比解题过程,向高中生指出,该试题解答的关键之处是:“正确掌握和运用函数的基本性质”.这样,高中生在实践探究、对比研析的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探究实践能力、推理概括能力等方面得以有效锻炼,达到了试卷讲解“明智提能”的目的.

三、结合教学特性,试卷讲解要“重互动”

课堂教学活动,不是“教”与“学”之间相互孤立、互相脱节、各自为阵的独立活动,而是相互交融、相互联系、深入互动的合作活动.双向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性.但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将试卷讲解看作是教师个人的个体劳动,进行教师讲解的单一、单边教学活动,学生始终游离于课堂之外.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试卷讲解过程中,应注重师生之间的深入互动、双向沟通,就某一试题的解答方法、某一案例的解题过程等“焦点”,搭建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的载体,引导高中生参与其中,认真思考,仔细研析,主动表达个人见解,深入互动讨论,在双向互动的师生、生生活动中,探知试题,掌握解法,提高技能,增长才干.

四、结合知识内涵,试卷讲解要“拓外延”

就试题,讲试题,是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试卷讲解中存在的“通病”.而教育学明确指出,试卷试题是数学知识内容的“一个点”,要以点带面,认知和掌握数学知识体系这个“面”.试题具有典型性,深刻性,发散性等特点,这些显著特性,为拓展试题丰富外延,展示试题深刻内涵,提供了先决条件.高中数学教师试卷讲解时,要具有开拓者的开拓求索精神,运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理念,对现有数学试题进行挖掘和加工,将丰富的数学知识内容融入到“新试题”内容中,逐步培养高中生完备知识体系和综合应用能力.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开展试卷讲解活动时,要综合各方面教学要素,结合课堂教学要义,按照新课改目标要求,开展有效试卷讲解活动,让高中生在数学试卷讲解进程中,巩固强化新知,深刻整改提升,提高数学技能,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