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2: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源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源设计方案

篇1

自2009年开始,国家便对3G的牌照进行发放,对移动通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帮助。经过5年的发展,移动基站的建设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势态,并遍布到城乡各处。其中,移动基站的通讯电源市场也在此环境的影响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在2009年至2012年之间,移动基站的通讯电源市场规模在100亿以上,并且,每年的增长率均超过了50%,所以,加大移动基站的通信电源的要求至关重要。

【关键词】移动基站 通信 电源设计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尤其对于现代化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通信技术的发展中,移动基站的建设成为了最主要内容,尤其在近几年,移动基站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并由城市逐渐向乡镇的方向发展;而座落在人们生活中每一个角落的移动基站,都需要与移动机房进行数据传输,所以对于在这种特殊工作条件下的基站通讯电源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移动基站的通信电源的实用性设计方案

良好的移动基站通信电源设计可为基站的数据输出提供更加可靠电力供给,可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下进行工作运作,来保证通信的畅通无阻。所以在基站的通信电源设计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在电力的供给上,一般需要采用具有较宽的电压输入范围,最好是控制在±30%以上,而在电压的控制上,我国目前大部分基站的电网输入操作过电压、雷电过电压都较为严重,所以,在基站通信电源应的设计上有可靠的过电压和防雷保护措施。此外,最好不要采用农网供电,由于受环境、地域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农网电压普遍较低,且不稳定,从而会影响到基站通信电源的供电质量。

(2)在基站通信电源使用过程中,必定会伴随着潮湿、高温高寒、粉尘等情况的出现,会影响到基站通信电源的工作效率;所以在电源的内部设计上,必须要有防潮、防尘及温控等功能,来确保移动基站的正常运行。

(3)由于移动基站数量较多,且无人值守,所在基站通信电源的设计上,需要具有维护方便、操作简单及恶劣环境抵抗性强等特点,并同时具有远程监控能力与故障诊断能力,从而方便检修与维护。

2 移动基站的通信电源的可靠性设计方案

针对移动基站对通信设备的具体要求,在设计方案上提出了通信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使电源系统可更好的对基站进行电量供给,从而保证了基站的正常运行。

2.1 基站通信电源的可靠性设计

移动基站通信电源的可靠性设计主要取决于特殊环境对通信电源的影响,所以在电源的设计上提出如下设计方案:

(1)将电源模块的交流输入电压范围由国家标准要求的±10%提高到±30%,这样可使电源系统可以在各种特殊的环境下进行工作,从而更加适应移动基站的供电电网,保证了基站的有效运行。

(2)电源模块需要采用自然冷却方式,自然冷却的方式比传统的风冷却方式有着较大的优势,首先可从根本上避免由于风机的损坏对于电源系统的运行造成影响;其次还可以杜绝在若干年后大面积更换到寿命到期的风机的现象。所以,自然冷却方式不仅节省了成本,对基站的未来的高效发展也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3)需在移动基站通信电源系统上增加电源模块监控单元,对电源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对于电源输入异常、防雷失效、干节点告警等状况的发生进行了实时监控,来确保移动基站的通常运行。

(4)抗雷击设计,目前我国大部分移动基站的通信电源系统可承受的雷击电流冲击为15KA,是国内防雷要求的3倍。

(5)在移动基站的通信电源的防潮设计上,在对电源任意角度的喷水需要达到国际IP55的防水等级标准;而在温控系统中,要满足―55至65的温度工作范围,此范围以达到军用标准的要求。

2.2 基站通信电源的可维护性设计

移动基站通信电源的可维护性设计是指电源系统中出现故障时维修尽量简单的原则,主要表现在电源模块更换的方便性、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的简单性,其设计方案如下:

(1)在电源模块的安装设计上需采用带点插拔方式,使电源模块可在任何的条件下任意拔插。因此,在设计上需要添加电源模块拔插过程识别电路,该电路可使保证在电源模块的拔下或插入时不影响到基站系统的整体运行。

(2)移动基站通信电源系统监控故障诊断功能为电源系统的维护提供了方便。故障诊断软件对电源模块的内部故障、输出故障都会进行有效的监控与定位,并将所产生的故障及时有效的传输至控制中心,进而可对电源系统的维护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服务。

3 结语

移动基站的特殊工作环境决定了对移动基站通信电源的特殊要求,结合以往的移动基站提供电源的实践与经验教训,对移动基站通信电源提出了可靠有效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在现有基站中进行了实现,并得到了具体的验证。而实践表明,电源模块的拔插性、故障及时诊断性、宽电压输入控制性及自然冷却性等特点在移动基站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大伟,张竣尧,张明明.环境应急监测车载复合式电源供电系统[J].北方环境,2010(06).

[2],王京顺,刘树晓,刘成印.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用性分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

[3]强生泽,曹均灿,杨贵恒.固定通信台站电源及其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构建[J].通信电源技术,2010(02).

[4]刘成印,高峰,马金平,甄阳清.一体化的变电站电源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09).

篇2

关键词:通信电源系统;设计;运行维护;节能方案

0前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通信系统的完善和创新奠定基础。为保障通信系统的功能,需合理展开通信电源系统的设计。通信电源系统主要包括交流供电系统和直流供电系统,并结合新技术,综合展开对通信电源系统的设计。此外,节能减排理念的影响下,通信电源系统的能源消耗,也成为通信电源系统设计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对通信电源系统设计展开分析,详细分析通信电源系统运用维护中的节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通信电源系统分析

1.1通信系统构成

通信电源系统是保障通信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借助有效的电源组成,可以改善通信系统的功能性和可靠性。通常情况下通信电源系统主要是由五个组成部分构成。

1.2通信电源系统基本要求

通信电源系统是影响通信设备功能性的关键。故此,对于通信电源系统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可靠性和稳定性两点。通信系统中,如果个别设备出现故障,对通信的影响属于局部影响,借助有效维护策略,可以完成快速故障处理。如果通信电源系统出现故障,就会导致整个通信系统出现问题。通信电源系统的相关设备需要拥有相关备用件,直接接入市电的部分,需具备备用电源,并设计足够的蓄电池,促使通信电源系统在市电不可用的情况下,仍旧可以体电源系统的功能,进而推动通信系统的稳定与可靠。此外,如果交流输入电压波动范围处于±30%以上,则可以对稳压装置进行设置,达到提升电源系统功能的目的。

2通信电源系统设计中的节能方案分析

为响应节能减排和低碳理念,通信电源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需对节能方法和节能措施进行研究,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节能方案,进而推动通信电源系统的节能效果。

2.1电源系统设计中的设备配置

通信电源系统设备是影响能源消耗的关键部分,针对通信电源系统设计中的节能方案,可以从设备选型入手,从而达到降低电源设备能源消耗的目的,实现节能减排。(1)变压器。变压器节能主要从变压器效率、容量和运行方式等展开综合分析。现阶段变压器的单台容量均≥1600kvA,如果变压器处于长期工作状态下,进而造成大量损耗,进而造成能耗增加,不利于节能。故此,需结合具体通信系统的具体情况,分析实际运行参数,完成对容量和数量选择,且展开主备用状态的调整,达到节能目的;(2)电容补偿设备的选择。电容补偿设备是实现对功率因素的补偿。故此,具体通信电源系统设计时,需对具有节能功能的设备进行运用,进而达到节能效果。对于电容补偿设备,可展开对导线截面积、敷设方式和具体用量等,从而完成对线损的控制,实现降损的目的。另外电容补偿设计中,需重视对谐波的控制,降低谐波的干扰;(3)无功功率补偿设计。无功补偿是影响电源系统的关键。故此,借助有效的无功补偿设计,可带动较多的负载,并提升电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电流消耗,提升电源系统的安全系数。

2.2开关电源安装设计

对于直流电源设备的安装,为达到节能效果,需要对具置、电缆短路由等展开设计。先将电源安装在通信机房可满电源的安装基本需求。可以深入到负荷中心,在降低电缆程度的基础上,还有助于控制发热损耗。现以一个面积为8000m2的达机房为例,为实现对通信系统供电需求,拟设计2000A直流电源系统。

2.3充放电管理控制智能化解决

在具体通信电源系统设计时,可以结合智能整流模块的休眠功能进行设计。

3通信电源系统运行维护中的节能方案

针对通信电源系统的节能控制,在通信电源系统的运行维护中,需要合理对节能方案见确定,进而达到生的通信电源系统节能效果,实现通信电源系统的维护。

3.1变压器经济运行

在实际的运行维护中,需要合理的展开对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分析,为变压器经济运行奠定基础。在具体的变压器分析中,主要是对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进行分析。相关研究表明,空载损耗与负荷容量大小之间没有明显联系,而负载损耗和负载率平方之间呈正相关的联系。

3.2变压器负载的分配

为实现运行维护中通信电源系统的节能,可以从负载的分配入手,促使变压器的负载分配合理,进而规避变压器功能和电能损耗的情况,现假设有n台变压器,构成的变压器群,变压器的总负载不便和确定。在保障所有变压器负载符合条件下,完成对总铜损的调整,达到对不均衡附加损耗的控制。通过研究表明,能够得到如果n台变压的型号、规格形同,并使得所有变压器的负载率保持一致,则可以将变压器的铜损降到最低。从而实现对通信电源系统的运行维护节能。

3.3通信电源系统谐波治理

通信电源系统中,如果谐波不能得到处理,就会导致通信电源系统的电能质量,还会对相关设备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导致电能的浪费。因而,则在运行维护中选择有效的谐波治理方式,达到节能的目的。在实际的通信电源系统,需要合理的展开对谐波的处理,通常情况下对于谐波的治理,主要选择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展开实现对谐波的控制。其中无源滤波器的滤波能力受到系统阻抗和滤波器阻抗共同作用。故此,如果系统阻抗发生变化,就会导致无源滤波器的滤波特性发生变化,一旦超出额定容量,就会导致过载损坏。无源滤波器在实际的运用中,一些劣势是十分明显的,无源滤波器主要是用于过滤的固定的几次谐波,对于多次谐波的过滤效果不理想,需要安装多级滤波器。有源滤波器,主要位于变压器低压侧或是谐波源附近,借助外部互感器,实现对信号的采集,并按照检测的基本情况,完成对谐波部分的分离,再完成对谐波的处理。具体的有缘滤波器接线方式拥有开环方式、三相四线、闭环方式、三相四线和开环方式、三相三线,这三种接线方式。根据通信电源系统的实际情况,完成对接线方式的选择,提升节能效果。此外,还可以根据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达到改善整流设备功率因数的方式,从而降低谐波的质量。再借助换流设备的脉冲数调整,促使换流设备向高频化发展,达到遏制谐波的目的。

4结束语

通信电源系统是保障通信系统功能和稳定的关键。为实现对通信电源系统的技能,则需要从通信电源系统设计的节能方案和运行维护节能方案两个方面入手,达到改善通信电源系统节能的目的。对于设计部分,需要合理的展开对设备配置、电源开关选择、充放电管理的智能化控制,从而达到提升系统设计部分的节能效果。对于运行维护的节能方案,主要从变压器经济运行、负载分配和谐波治理入手,提升通信电源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节能效果,实现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艳.通信电源系统节能减排设计浅谈[J].信息通信,2014(9):248-249.

[2]张延童,张勇,王晓勇.通信电源安全运行问题的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3):48-48.

[3]赵山尧,顾同江,陈鸿曦.分析电力通信电源系统运行维护及注意事项[J].工业设计,2016(4):14-15.

[4]石晶.通信电源系统节能方案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6,18(13):8-9.

[5]姜宁.双冷源空调的应用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4,31(s1):57-62.

[6]赵明.直流电源系统扩容节能改造方案[J].通信电源技术,2014,31(s1):37-38.

[7]邵明明.通信电源系统节能设计问题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6):00197-00197.

[8]刘献磊.浅析通信网络中通信电源的维护[J].中国科技博览,2016(4):65-65.

[9]李晓江.通信局(站)电源节能思路[J].民营科技,2014(9):85-85.

[10]沈远飞.论通信电源运行维护的问题[J].通信电源技术,2014,31(2):107-108.

[11]冯海芸,董磊,FENGHai-yun,等.提高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方法[J].通信电源技术,2015,32(6):301-302.

[12]王世玉.电源节能系统在通信基站电源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6(1):61-61.

[13]王强.电力通讯电源蓄电池在线监测及系统维护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世界,2017(3):179-179.

[14]邱祥兴.通信供电系统设计中创新思维应用与实践[J].工业b,2015(26):128-129.

篇3

随着经济对能源需求的旺盛增长,全国煤炭工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的基础上,组建“山西能源学院”。电能的安全稳定供应成为学校学习、生活得以正常持续的基础,因此供配电系统设计,应着眼于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的基本要求,立足于节能、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设计首先对能源学校进行负荷估算,选择相应的变压器台数和容量,从而确定其具体的供电系统。再对其外网电缆敷设进行论述,选择合理、经济的敷设方式。

1工程概况

山西能源学院新校区建设规模:在校标准生总数6000人考虑。新校区规划占地面积约620.15亩,建筑总面积规划约22万m2,净容积率0.60左右。学校位于纬六街以南,新建路以东,纬五街(学院街)以北。

2工程设计

2.1现状分析

校区现状为农田,无供配电设施。在校区东南角处规划新建市政110kV大学城变电站一座。

2.2负荷等级分析

新建校区工程为一级负荷用户,教学楼及公寓楼均为多层建筑物。校区内消防设备用电、应急照明、消防保安控制室、网络机房为一级负荷;生活水泵、动力中心的用电为一级负荷;中水泵、潜水泵、电梯为二级负荷;实验室用电、教学楼照明、学生公寓及办公用电为三级负荷。

2.3供配电设计

根据用电指标采用单位容量法对不同使用性质的建筑物分别作负荷估算。根据山西能源学院的用地性质以及发展规模,参照相应的用电标准,对其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学生公寓按照每平方米用电负荷20W计算;教工公寓按照每平方米用电负荷35W计算;公共建筑按照每平方米用电负荷20W~30W计算、空调用电负荷60W。除教学楼按20%考虑空调负荷,其他公共建筑按50%考虑空调负荷。供电电源:新校区由本地块东南角规划的110kV变电站提供二路10kV专用电源。电压等级:为减少电压层次,按照我国现行的电压标准,校区按照两个电压层次考虑,中压供电电压为10kV,低压配电为0.4kV/0.23kV。全校区设置1座10kV开闭所,9座10/0.4kV变配电所。

1)在校区的东南角区域设置一座10kV中心开闭站(与1号变配电室合建)。

2)1号变配电室内设置两台变压器,供电范围包括实验中心、能源经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楼、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变压器安装容量约为:1550kVA。拟设置两台800kVA变压器。

3)2号变配电室内设两台变压器,供电范围包括行政中心、会议中心等。变压器安装容量约为:1010kVA。拟设置两台500kVA变压器。

4)3号变配电室内设两台变压器,供电范围包括综合教学楼等。变压器安装容量约为:1560kVA。拟设置两台800kVA变压器。

5)4号变配电室内设两台变压器,供电范围包括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楼、能源与动力工程楼、资源勘查工程楼、安全工程楼、采矿工程楼等。变压器安装容量约为:1250kVA。拟设置两台630kVA变压器。

6)5号变配电室内设两台变压器,供电范围包括男生公寓、体育场等。变压器安装容量约为:1240kVA。拟设置两台630kVA变压器。

7)6号变配电室内设两台变压器,供电范围包括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等。变压器安装容量约为:1000kVA。拟设置两台500kVA变压器。

8)7号变配电室内设两台变压器,供电范围包括食堂、后勤服务中心。变压器安装容量约为:1200kVA。拟设置两台630kVA变压器。

9)8号变配电室内设两台变压器,供电范围包括女生公寓等。变压器安装容量约为:1200kVA。拟设置两台630kVA变压器。

10)9号变配电室内设两台变压器,供电范围包括教师公寓、体育馆(预留)等。变压器安装容量约为:1000kVA。拟设置两台500kVA变压器。本工程总计预估变压器安装容量为:11240kVA。10kV中心开闭站设置在校区的东南角,其余变配电室均为建筑物内设备用房。

2.410/0.4kV变配电所及10kV校园中心开闭站

本工程自市政外网引来两路10kV高压电源至校区中心开闭站,再由此引出高压配电回路至1号~9号变配电室。高压供电方式为双路环式供电。各区段变配电室内的两路高压电源同时供电,并列运行。高压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高压侧设手动联络开关,与两路进线开关互锁。平时各自承担总负荷的一半,当其中一路高压电源故障时,另一路能够承担全部一、二级负荷用电。计量方式为中心开闭站设高压计量,各级分变配电室低压侧设总计量。采用在配电变压器低压母线上设置自动调节式静电电容器柜的集中补偿方式,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达到0.95。高压配电室内设手车式真空断路器开关柜,低压柜选用抽屉柜。为方便电缆走线,变配电室下方设有电缆沟。

2.5室外电力管路敷设

1)0.4kV低压直埋电缆敷设。

室外低压电缆均采用YJV22低压电缆直埋敷设,电缆埋深大于0.7m,电缆上下各铺0.1m厚细砂,并加保护盖板电缆,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回填砂土中不应有石块或其他硬杂物,不准回填垃圾土等不符合要求的土。除特殊标注外其余穿越道路及连廊处每根电缆均穿DN150热浸塑钢管保护。电缆沟槽、检查井基坑全部采用人工开挖。挖方时可视土质情况适当放坡。沟内有积水时应排干再回填。电缆转弯时大于电缆外径20倍,电缆转弯端及末端埋设标志桩。各变配电室至出户低压电缆检查井段采用电缆穿DN200热浸塑钢管敷设方式。

2)10kV中压排管敷设。

中压(10kV)进线部分敷设4根DN200涂塑钢管混凝土包封敷设,主路部分敷设16根MPP160/6管混凝土包封敷设。过路管道为DN150热浸塑钢管。a.电缆排管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8m;管道在车行道下面敷设时,不应小于1.0m。b.电缆排管应有不小于0.3%的排水坡度。c.电缆排管连接处,管孔应对准,接缝应严密,不得有地下水和泥浆渗入。排管要求:电缆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金属电缆管不应有严重锈蚀。硬质塑料管不得用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场所。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和在受力较大处直埋时,应采用足够强度的管材。电缆管的加工及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管口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电缆排管管材采用MPP160/6管。两电缆检查井间的排管坡度不小于3‰回填时,管中间空隙采用混凝土现浇,混凝土采用C20细石混凝土,排管两侧,管顶上回填土要求无杂质黄土,逐层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3。电缆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瘪现象,其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回填土应由人工将其填入沟内,回填应逐层进行,回填时请用方木棒捣固棒进行捣固。

3结语

篇4

关键词:网络攻击网络安全防火墙安全防护

一、校园网现状

目前国内校园网建设的蓬勃发展正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未来教育将从传统“课堂”教育向网上教育发展,而校园网的建设正是这一重大转变的开端。教育也要“上网”在世界各发达国家,校园网的建设速度似乎不亚于其他如政府网的兴建速度。现代教育的实施程度也与校园网络建设直接相关联。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和网络之间信息传输量的急剧增长,一些机构和部门在得益于网络加快业务运作的同时,其上网的数据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或被删除或被复制,数据的安全性和自身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校园网也同样不能幸免。黑客入侵校园网的新闻也时有发生,非更改考试成绩;更改英语全国四、六级统考成绩;更改考研成绩;非法盗取学校招生、分配机密……

二、校园网中主要安全隐患

校园网中主要安全隐患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病毒的危害。(2)黑客攻击。(3)不良信息的传播。(4)设备的损坏。网络必须有足够强的安全措施。无论是公众网还是校园网中,网络的安全措施应是能全方位地针对各种不同的威胁和脆弱性,这样才能确保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三、校园网络安全

作为一种丰富学习资源、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育效率的有效手段,信息化为教育的创新与普及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与此同时,网络社会与生俱来的不安全因素,如病毒、黑客、非法入侵,不健康信息等。也无时无刻不在威胁教育网络的健康发展,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其他网络一样,校园网面临的威胁大体可分为对网络中数据信息的危害和对网络设备的危害。具体来说,危害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有:非授权访问,冒充合法用户,破坏数据的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减慢系统的响应时间等;病毒与恶意攻击,线路窃听。许多校园网络由于意识与资金方面的原因,它们在安全方面往往没有太多的设置,包括一些高校在内,常常只是在内部网与互联网之间放一个防火墙就了事了,甚至什么也不放,直接面对互联网,这就给病毒、黑客提供了充分施展身手的空间。

四、校园网安全防御措施

1.防火墙设置

防火墙是设置在不同网络之间的一系列软硬件的组合,它在校园网与Internet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决定哪些内部站点允许外界访问和允许访问外界,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外部非法用户的入侵。设计防火墙的目的就是不让那些来自不受保护的网络如因特网上的多余的未授权的信息进入专用网络,如LAN或WAN,而仍能允许本地网络上的你以及其他用户访问因特网服务。大多数防火墙就是一些路由器,它们根据数据报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更高级的协议,专用标准或安全策略来过滤进入网络的数据报。

2.采用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在入侵检测系统中利用审计记录,入侵检测系统能够识别出任何不希望有的活动,从而达到限制这些活动,以保护系统的安全。在校园网络中采用入侵检测技术,最好采用混合入侵检测,在网络中同时采用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则会构架成一套完整立体的主动防御体系。

3.漏洞扫描系统

基于网络系统漏洞库,漏洞扫描大体包括CGI漏洞扫描、POP3漏洞扫描、FTP漏洞扫描、SSH漏洞扫描、HTTP漏洞扫描等。这些漏洞扫描是基于漏洞库,将扫描结果与漏洞库相关数据匹配比较得到漏洞信息;漏洞扫描还包括没有相应漏洞库的各种扫描,比如Unicode遍历目录漏洞探测、FTP弱势密码探测、OPENRelay邮件转发漏洞探测等,这些扫描通过使用插件(功能模块技术)进行模拟攻击,测试出目标主机的漏洞信息。

解决网络层安全问题,首先要清楚网络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脆弱点。面对大型网络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的情况,仅仅依靠网络管理员的技术和经验寻找安全漏洞、做出风险评估,显然是不现实的。解决的方案是,寻找一种能查找网络安全漏洞、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利用优化系统配置和打补丁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弥补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在要求安全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各种黑客工具,对网络模拟攻击从而暴露出网络的漏洞。

4.网络病毒的防范

在网络环境下,病毒传播扩散快,仅用单机防病毒产品已经很难彻底清除网络病毒,必须有适合于局域网(校园网络)的全方位防病毒产品。校园网络是内部局域网,就需要一个基于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的防病毒软件和针对各种桌面操作系统的防病毒软件。如果与互联网相连,就需要网关的防病毒软件,加强上网计算机的安全。如果在网络内部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换,还需要一套基于邮件服务器平台的邮件,防病毒软件,识别出隐藏在电子邮件和附件中的病毒。所以最好使用全方位的防病毒产品,针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病毒攻击点设置对应的防病毒软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防病毒系统的配置,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自动升级,使校园网络免受病毒的侵袭。

篇5

研究内容

根据调研已有的标准和学术研究项目来看,对于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的分类研究表现出以下3个特点:一是概念涉及内容范围广;二是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的种类和层级繁多;三是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随着保管和利用而不断增加。可以说,现有成果对于电子档案真实性、凭证性保障及长期保存有效利用并不都是最佳选择。设计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的最佳分类方案是关于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研究的重点和关键。北京市档案局根据北京市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现状,专题攻关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元数据分类方法,以及各类型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元数据项最优集合,破解当前元数据分类不够清晰、项目繁杂难以落地执行的难题。该课题设计并构建了“对象元数据”和“事件元数据”两分法,探索设计了当前常见的文本类、图像类、影像类、声音类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对象元数据项和事件元数据项,形成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北京市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分类方案》。

方案统一了国内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

据在分类方法和管理模式上的争议,填补了图像类、影像类和声音类3类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方案的空白,优化了《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46)在实践中存在执行不便的元数据项选择。1.元数据两分法基础理论研究元数据是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重心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国内档案界对元数据的概念边界、分类思路、管理方法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论并不统一,各地区的具体实践也各有特点。如何科学设计和解释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的基础理论,逐步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和一致的认知,进而快速推动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是我国档案界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在课题组组长陶水龙发表的《电子档案元数据分开管理研究》论文的指导下,课题明确了对象元数据和事件元数据的两分法,界定了它们的概念与主要作用。(1)对象元数据对象元数据是指电子文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且不可人工干预的,直接关系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凭证性的元数据项,对象元数据应封装在电子档案身份证中。可以看出,①对象元数据的基本特征:是电子文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且不可人工干预的元数据项;②对象元数据的核心功用:直接关系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凭证价值和真实性,在这里谈到的凭证价值和真实性主要聚焦在文件的依法合规问题;③对象元数据的管理原则:封装在电子档案身份证中,与电子档案身份证一体化管理。(2)事件元数据事件元数据是指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对电子档案溯源起重要作用的,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或人工录入的元数据项,事件元数据以结构化的数据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并通过电子档案目录与电子档案的内容信息和电子档案身份证进行有效关联。可以看出,①事件元数据的基本特征:是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或人工录入的元数据项,事件元数据的产生阶段和允许由人工干预是其与对象元数据最主要的特征区别;②事件元数据的核心功用:对电子档案溯源起重要作用,这就意味着事件元数据的选择不应聚焦那些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起到凭证性保护作用的项目;③事件元数据的管理原则:以结构化的数据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并通过电子档案目录与电子档案的内容信息和电子档案身份证进行有效关联,为了避免电子档案身份证在元数据不断增加的管理过程中重复封装,事件元数据采取在数据库中单独管理并与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内容信息挂接的管理方式,不再做封装一体化管理。2.元数据分类方案设计(1)分类方案支持更多的数据类型《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46)仅仅局限于文书类电子文件的元数据。鉴于目前我国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特点,能够通过信息系统正式签发文书类电子文件的单位并不多,因而当前产生的真正意义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可能更多地集中在图像、影像和声音等部分,DA/T46并未覆盖这三部分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所以各地区在实践中往往使用内部暂定的元数据方案执行。课题明确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分类方案的边界,形成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北京市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分类方案》。元数据分类方案分别按照文本类、图像类、影像类和声音类4大常见类型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进行了元数据的方案设计。(2)分类方案的设计更加易于落地《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46)中罗列了88项文书类电子文件所需要留存的元数据项,涵盖了电子文件形成阶段、电子文件归档阶段、电子档案在档案室的管理阶段、电子档案移交接收阶段和电子档案在档案馆的管理阶段等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全生命周期的5个主要阶段。但在国内各地区的实践过程中,普遍反馈DA/T46的执行存在一些不便之处,有些是因为各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先于该标准建设完成,如严格按标准执行会出现地区性的信息系统二次开发行为,总体成本投入巨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难以硬性推动;还有一些是因为在深入研究DA/T46之后,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本系统、本行业实际,认为其中的某些必选和可选项目并不会实际产生,或并没有保存的必要。基于元数据的两分法理论,《北京市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分类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可操作性、便于执行性和科学合理性,力争使其具备更好的易用性。其中,文本类对象元数据共计22项、图像类对象元数据共计23项、影像类对象元数据共计19项、声音类对象元数据共计7项;文本类、图像类、影像类、声音类事件元数据共计14项;必选的元数据项总计约40项、可选的元数据项总计约39项,新定义了一般为可选、在特定条件下为必选的元数据项总计约7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将《北京市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分类方案》纳入北京数字档案馆(北京电子文件中心)项目建设体系进行验证,并作为项目建设所需遵循的核心制度使用,为项目建设提供设计蓝图。

主要创新

1.理论创新该课题首创性地提出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按两分法(即对象元数据、事件元数据)进行分开管理的基础理论,结合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的特点、联系北京数字档案馆(北京电子文件中心)项目建设实际,提出了对象元数据和事件元数据的核心功用和管理原则。2.全面性创新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北京市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分类方案》充分考虑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形成和管理现状,对文本类、图像类、影像类和声音类4类最常见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各类型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形成环境、技术特点,分别梳理了特点鲜明、专业对口的对象元数据和事件元数据项,使《北京市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分类方案》覆盖了目前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普遍形成的主要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类型,方案的指导性更强、参考意义更大。3.实践创新该课题根据对北京市和各区档案移交单位、市和区档案馆现行信息系统的调研结果,充分考虑《北京市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分类方案》的可操作性、便于执行性和科学合理性,在保障元数据项可充分表达对象元数据、事件元数据含义时,对元数据项进行了合理优化,最终选定的项目既满足现行信息系统的基本现状,又兼顾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需要,降低了各单位信息系统的改造量,使《北京市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分类方案》在实际工作中更易于落地,也更易于被文件和档案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所接受。

应用前景

篇6

电气方案说明

一、依据

根据建筑有关方案图纸,国家有关规范设计。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2)

二、范围

本建筑电气设计包括强弱电,其中强电包括10kV变配电站、照明系统、一般动力系统、空调系统、计算机UPS配电系统、防雷接地等。

弱电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PDS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和电缆电视系统等。

三、内容

按二级负荷供电,要求采用双路电源。建筑物地下层设变配电室。

负荷密度按80W/m2考虑。选择2台800kVA干式变压器。

弱电按综合布线考虑,统一安排电视、电话、计算机插座。

本工程按二级保护对象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系统。

按二类建筑屋考虑防雷措施。

初步设计说明

强电部分

一土建概况

图书馆建筑面积21681.29m2.地下一层(部分加设夹层),地上七层。歇山屋顶,正背高35.0m,檐口高24.2m,室内外高差600.结构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体系,厚板基础。一至四层大部分采用无粘接预应力楼板,现浇板厚180.

二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2)

初步设计有关批文及各专业所提资料

三设计范围

电气设计包括:10kV变配电站、照明系统、一般动力系统、空调系统、计算机UPS配电系统、防雷接地及人防工程配电;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PDS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和电缆电视系统。

四电源及负荷

1电源从北大35kV总降压变电所引来,两回线10kV供电线路至新馆,南进户,打开引入。

2本馆负荷等级及分类如下:

一级负荷:消防动力,应急照明,计算机电源

二级负荷:客梯、楼梯照明及人员较密集的公共场所照明

三级负荷:空调及其它

3本馆总设备容量为2231.4kW,

P=1673.4kW

Q=639.1kvar(补偿后)

S=1791.3kVA

五供配电

1根据高校图书馆的特点,为节约能源、经济运行,本楼工程选用广东顺干式变压器三台。其中630kVA,10/0.4kV两台,向一二级负荷供电,1250kVA 10/0.4kV一台,专供空调负荷。变压器自带强迫通风和温度保护装置。

2高压10kV两路电源同时供电,单母线分段运行,母联开关手动切换。高压柜选用ABBZS1型,带闭锁及联锁装置。一二级负荷低压接线方式同高压侧,三级负荷低压接线为单母线,低压柜选用DOMINO开关柜。低压按照明、空调、动力分别计量。高低压柜均为上进上出方式、落地安装。

3配电干线一般选用ZR-VV-1kV电缆,水平段沿托盘式桥架敷设,竖井内沿梯架垂直明敷。竖井内照明及消防干线采用封闭母线沿墙敷设,消防干线选用耐火电缆在桥架上明敷。照明动力支线一般采用BV-500V导线穿钢管在板内或吊顶内暗敷。

4配电箱在竖井内明装,在其它部位暗装,下皮距地1.4m.灯具开关及插座为奇胜牌,暗装,下皮分别距地1.4m,0.3m.

5为节约照明用电保护环境,从绿色照明的设计思想出发:阅览室内采用北京四通松下电工有限公司生产的National荧光灯具,配36W细管径灯管,小功耗镇流器及电容无功补偿。计算机房、机读目录厅、光盘检索厅、多媒体阅览室采用机房专用灯,以抑制眩光。书库选用专用书库灯,以增加垂直照度。古籍书库采用滤紫功能灯具。筒灯配双H型节能光源。同声传译译员室等场所采用无级调光开关。

六防雷接地系统

该建筑按二级设防。在屋顶易受雷击的部位装设避雷带,利用结构柱内主筋作引下线,利用建筑物基础作统一的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做法详“电”。若达不到加人工接地装置,做法现场定。馆内大于配电系统按三相五线制做好接零保护。

弱电部分

一、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1.在首层设消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全馆(含会议中心)火灾监测及消防联动控制。

2.消防报警系统采用海湾公司设备。

3.消防回路为二总线制为ZRRVV-2X1.5,沿耐火桥架经过弱电竖井引至各层。联动控制线采用NHBV-1.5mm2,消防广播线采用RVS-2X0.8,均穿钢管暗敷。

4.探测器部分采用烟温感复合智能型,其他采用感烟探测器或感温探测器,吸顶安装,手动报警按钮暗装,下皮距地1.5m,消防模块吊顶下明装。

5.消防广播扬声器均为3W,有吊顶处用嵌入式,无吊顶处明装箱式,下皮距地2.5m.

6.设消防电话。

7.凡是消防用电均采用双路供电,末端切换,使用耐火或阻燃电缆,穿钢管暗敷设。

8.设应急照明系统,包括疏散指示灯、出口指示灯和备用照明。均采用双路电源切换,末端自投或自带蓄电池。

9.活动中心采用消火栓控制按钮起动消防泵。

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1.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罗格朗DLP布线设备,该系统支持本馆电话、计算机、保安监控及多媒体等多方面的自动化通讯服务。

2.信息插座一般为墙上型。暗装,下皮距地0.3m,保安监控用信息插座为桌上型,吊顶内明装。图书馆设信息点200个,会议中心设120个,共320个。

3.水平布线总系统全部采用五类八芯双绞线,在吊顶内沿桥架,在墙内柱内穿钢管暗敷。

4.楼内各层管理间与竖井兼用,在首层计算机房设总设备间。

5.垂直干线全部采用四芯光缆,在桥架上敷设。外网西进户。

三、电缆电视系统和保安监控系统

1.本馆电缆电视前端讯号由馆外引来,东进户,电缆引入。本馆不设前端系统。

篇7

【关键词】单根电缆敷; 涡流现象;原因分析;解决方案

引言

一般而言,单独敷设单根电缆时,在电缆的周围单根电缆会产生相应的交变磁场,这种变化的磁场会与外护的钢管发生反应产生电涡流 。在某些工程当中,由于单根电缆被直接用铁丝类的金属固定在钢管上,使得很大的涡流产生;有时由于桥架材质的原因也会和电缆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涡流;敷设方式的错误导致涡流产生,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电缆被烧坏,桥架内温度升高甚至引起火灾。因此,随着这一类问题的大量出现,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成了当务之急。这次研究的主题也围绕着单根敷设深入展开。

一、单根电缆敷设产生涡流现象的实例

例如在某电缆桥的建设当中,有3根300mm单根电缆,因为三相不平衡,其中的一根电缆和其他电缆电流相差150A,导致电涡流的形成,致使它们穿过的镀锌钢制电缆桥发热到40℃,于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降低电缆桥的温度,电缆桥的建造公司调整了三相使其保持在平衡状态,从而制止了电涡流的进一步产生。但是在实际生活操作当中想使三相电流保持完全平衡是很难做到的。而且造成这次事故问题的原因在于三相电缆很容易处于各相负荷不平衡的状态,一旦有这样的状态出现,涡流也就不断产生。

在敷设方式上尤其要注意在三相电缆敷设时需保持电缆相互间距离基本相等,这有利于保持三相电流的均衡,减少涡流。例如某次桥架电缆敷设,施工人员没有按照电缆沿桥架敷设的规范方式而是随意摆放了电缆的位置没有注意电缆的间距,导致在供电使用时涡流产生,致使封闭的桥架内的温度持续升高。后又经工作人员的检测重新按照品字形的敷设方式敷设电缆,让三相电缆间的距离基本相等,使电缆的综合磁场相互抵消,涡流也逐渐减少,稳定了桥架内的温度。

二、单根电缆敷设产生涡流现象的原因

单根电缆敷设时产生涡流的原因是由于在敷设时会有交变电流流过电缆,使得交变磁场在电缆周围形成并以导线为圆心,以圆形状垂直于导线分布。当电缆在穿过金属环状物例如钢、铁类时,会使得分布在金属环状物周围的磁场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这类金属的磁导率要比空气大得多;而在环状物内部所形成的闭合回路的磁通密度比四周的空气的密度大,导致金属周围的交变磁场会形成涡流。如果金属环状物的导磁率非常强,那么所产生的涡流也会相应的增强并大量出现,热量也会随之不断增加。而一般会产生涡流的原因都是由于所用的电缆所采用的护套的材质不对,若采用的材质都为导磁材质,例如钢、铁等,则会使得两根电缆所产生的磁力线在护套内部构成回路,最终导致涡流大量出现,但如果采用铝、铜等不导磁材质的金属来做护套,则在敷设单根电缆时不会产生涡流。还有在桥架敷设电缆时,由于桥架大都是铁类的导磁的金属,也就构成了电缆产生的磁场的一部分,进而也导致涡流产生。

三、单根电缆敷设产生涡流现象的分析

根据楞次定律 ,在涡流中所产生的磁场 会阻碍原有的磁场的运动 变化,所以在导管的外侧,涡流所运动的方向和电缆内形成的流动方向是相反的 ;在导管的 外侧,运动多的方向是相同的。涡流的大小主要是由金属内部磁通的变化率决定的,而其变化率的大小也由其磁通的大小决定,输电的线路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磁场始终都以工频而呈现五弦的规律变化。而单根电缆通常都是三相或是单相的,只有当三相电流里的 每一个项都在平衡的状态时它才会产生矢量和为零的磁场,并且应为在这一情况下它的总的电流矢量和为零,换句话说当三相交流电处于平衡状态时,三相电缆穿过钢管敷设通过,就不会在磁场上产生有变化的磁场,同样电涡流也不会产生。针对单根电缆敷设产生涡流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可以答案大致了解要解决问题所需要探讨的方向。

而单根电缆实质上不会产生涡流效应,在桥架上单独敷设单根电缆时,由于桥架大都是铁质类的金属材料,从而就购车成了单根电缆所产生的磁场的其中一部分,使得桥架上会产生电涡流 ;但如果我们在架桥两端设置有铁条进行连接,基于此磁路便会顺着架桥形成一个闭合着的回路,致使在磁路中的磁力阻力也随之减小,产生很大的涡流。直流型的单根电缆被单独穿于一根钢导管中,直流电也会在电缆的周围产生一定的磁场。但是这一类磁场不会最终导致电涡流的产生。

导磁制金属内产生很大的涡流通常是由于在敷设单根电缆时在其周围没有能和电缆的磁场互相进行消除的磁场,所以当把单根电缆放在铁质的架桥内时,金属就会产生涡流。并且随着涡流的大量出现不仅会使得电能不断消耗,还会使金属的温度不断升高进而会烧坏电缆引发火灾。这不仅是对经济的浪费,也是对人力物力的浪费。显而易见单根电缆敷设所产生的涡流带来的影响是有极大地弊端危害的。但是这一影响我们却又不能很好地避免。所以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极为重要。

四、单根电缆敷设产生涡流现象的解决办法

(1)出现三相或单相的交流单根电缆时,不得使其同时穿过同一根钢导管,而且不能使用金属铠装的单根电缆,也不能将其敷设在密闭式的金属桥内,这能有效防止电涡流的产生。在敷设三相电缆的过程中也要尽量使其保持在平衡状态,这样能有效降低因不平衡产生电涡流使得电缆升温,烧坏电缆。

(2)单根的电缆在敷设时可以采用品字形的方式进行敷设,同时利用的夹具也可避免用铁质的导磁性的夹具,可以利用非导磁性材料制成的夹具,在将单根电缆固定时,尽量不要用铁类的金属或者可以导磁的物质,可以采用塑料类的或者不导磁的物质来进行捆绑,也可使用非导磁类的管具在电缆穿管时使用,这样就不会产生涡流效应,完美的避免了这一问题。

(3)在相关的工程建设当中,施工人员应该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来进行电缆的安装,不能够图简单就用导磁类的金属物质进行对电缆的安装捆绑,同时要加强相关巡视检查的工作人员,并提高工作人员检查排除错误的能力,一旦发现问题出现及时整改能够有效预防问题扩大化,这样既能够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减少因部分差错而停工休整的时间,又提高了工程的完成效率,防止了在工程验收过程时不合格。

结束语敷设单根电缆时,有时因为实施措施的不合理,检测力度不够导致在供电过程中产生了涡流效应并导致电缆被烧坏,最终浪费了财力物力,导致这一现象越来越得到重视,在电缆的固定时不要使用导磁类的金属制品;技术人员在检测时也要加大力度不要因错过小细节而造成大损失 ;政府也要加大制度的制定,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李军;交流单芯电缆产生的涡流效应[J];山西冶金,2010(06):56-59

篇8

关键词:调度与变电站一体化系统;远程维护安全防护;设计

前言:随着智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电网自身安全稳定运行和精细化管理的依赖程度逐渐加深,而传统的调度与变电站松散交互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所以经过统筹设计的调度与变电站一体化系统出现并在智能电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无人值守变电站在推广的过程中,不能对故障准确及时判断的缺陷逐渐暴露,所以针对调度与变电站一体化系统远程维护安全防护进行设计对电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调度与变电站一体化系统远程维护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即现有一体化系统远程维护安全存在的缺陷,首先,只有在调度中心实现成功登录其才能够对变电站进行远程维护操作,而现阶段普遍以用户名和口令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调度中心登录,当维护人员的口令被泄露,一体化系统内的信息安全将无法获得保证,甚至电网安全也受到威胁,所以应在登录验证方面进行高安全等级安全访问控制机制的设计;其次,纵向加密装置虽保证了调度数据网的安全,但调度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内部通信的安全性却无法保证,特别是现阶段普遍应用的智能变电站,其允许任意客户端之间的访问,当远程维护数据在系统内部受到攻击甚至破坏,纵向加密装置并不能起到保证通信安全的作用,所以应对其进行改进;再次,在现有的调度与变电站一体化系统中,调度中心和变电站系统其独立个体内部都设有切实有效的用户权限管理机制,使其每个用户都具有独立的访问控制权限,但两者之间的远程维护目前并未获取此机制,致使维护人员目前并不能获得独立的访问控制权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一体化系统的安全风险[1]。

二、基于调度与变电站一体化系统远程维护安全总体设计

基于调度与变电站的一体化系统远程维护安全总体设计,将调度中心和变电站在SOA服务总线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体化平台建设,将调度中心的监控、调度计划和维护管理功能集中于服务总线,将变电站的监控、远程维护和校核功能同样集中于一体化平台,形成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利用调度数据网实现信息的共享,在此设计中调度中心可以直接对变电站进行远程维护,利用服务总线,在侧运行远程维护界面作用下,变电站直接为其提供相关服务,由此建立远程通信,所以在此结构中提升其整体系统的安全性,可结合其安全需要进行。

首先,在登录验证方面,采用更高安全级别的一体化双因子登录技术,即管理员要登录远程维护界面时,必须以双因子的形式登录,系统在接收登录信息时会在数据库中结合数据对管理员的身份进行认证,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是否具有登录的权限进行判定,当判定其未有登录权限时,即使其身份得以认证,但仍不能成功登录,以此提升登录环节的安全性;其次,在通信安全方面,使用一体化的签名认证技术,即调度中心和变电站侧的服务总站在远程通信时都会对其进行固定操作,以此保证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通常情况下调度中心方面是对数据信息进行数字签名,而变电站方面利用公钥证书等对其进行检验;再次,在权限管理和维护方面,推广一体化权限管理技术,即当变电站接收请求数据时,会利用自身的远程维护服务将数据内提供的用户名信息截取,并利用本地定义的权限标准对请求用户名进行权限判定,当对方无权访问时,直接将其驳回,保证管理安全,所以在设计后的基于调度和变电站一体化系统远程维护安全认证的流程应该为:调度中心的远程维护界面需要USBKey双因子登录,在用户名得到数据库和主站认证后,发送远程维护请求,并利用私钥进行摘要签名,在调度数据网实现信息共享后,公钥证书对其进行验签,在数据库判定用户名具有访问权限时通过子站认证,可以对变电站进行远程维护服务[2]。

三、基于调度与变电站一体化系统远程维护安全防护设计的关键技术

基于调度与变电站一体化系统远程维护安全总体设计的实现主要依靠了以下三种技术,所以在进行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对其全面准确的掌握。

(一)一体化双因子登录技术

此技术将以用户名和口令相结合的方式转化为电力调度数字证书与用户口令结合的方式,此时用户想远程登录维护界面,首先要将电力调度专用移动数字证书插入,并输入与之对应的PIN码,以此进行身份验证,如果输入的PIN码错误,则登录操作失败,如果输入的PIN码正确,信息将被直接发送至站端并进行检测,登录人员要继续输入用户名和设置的密码,此技术所设置的程序会直接对其输入的信息和电力调度数字证书所设置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只有两种信息完全一致,登录操作才算成功,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一体化双因子登录技术,既有效的避免电力调度数字证书丢失被他人恶意使用所构成的安全威胁,又有效防范了用户名和密码泄露所出现的安全隐患,有效的提升了登录环节的安全性。

(二)一体化签名认证技术

此技术是为了使调度中心向变电站传送的远程维护信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对远程维护进行加密处理的技术,其在加密的同时会将用户名加入到报文中,通过后续子站的维护权限验证提升信息的安全性;除此之外,也会将时间截纳入报文,这不仅保证存在时间差异的报文内容也必定存在差异,而且在验证时可以根据时间截判断其实效,当时间截超出时间阈值范围,变电站会自动判定信息存在威胁,而且截止与调度中心的通信,由此使通信安全更有保证。

(三)一体化权限管理技术

远程维护安全防护设计改变传统需要另外架设权限认证服务器的方法,使原本调度中心粗粒度认证后,由远程变电站服务进行细粒度权限认证的方式,向变电站权限服务直接对调度中心维护人员权限进行认证的方式转变,使变电站服务的使用者有多样的控制手段供选择,有效保证了数据的安全访问,一体化系统可以基于对象和物理节点进行权限控制,当调度中心的同一位维护人员对不同变电站进行远程维护时,一体化系统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维护权限设定,变电站的管理人员可以对不同的维护权限进行统一的管理控制,当变电站管理人员未对维修人员授权时,其服务权限将被禁止,由此提升一体化系统特别是变电站的安全性。

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基于调度与变电站一体化系统远程维护安全防护设计可以有效的提升智能电网的安全性,使人们生产生活对电力资源的需求更有保障,例如利用USBKey数字证书和用户名密码认证技术,可以实现调度人员的一体化双因子登录,利用变电站上对维护人员登录用户名的权限对比分析,可以实现主站与子站的一体化权限管理等,所以应以发展的视角看待电力系统,其将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篇9

梅江生态居住区是天津市首个以生态宜居为主的大型居住区,梅江川水园(15号地)是梅江生态居住区的最后一个开发项目,位于居住区的核心部位,是天津市唯一的3A级国家康居住宅示范项目、住建部广厦奖推荐项目、国家首个四步节能试点项目。

关键词:生态;舒适;人性化;简欧

Abstract: Meijiang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 is the city of Tianjin first ecological livable consisting mainly of large-scale residential district, Mei Jiangchuan Water Park ( 15, Meijiang ) is the ecological residential district last a development project, located in the residential area of the core part of Tianjin city, is the only class 3A national Kangju residential demonstration projects, the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construction recommendation for the award of national project, the first four step energy-saving pilot projects.

Key words: ecology; comfort; humanized; Jane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项目由天津住宅集团自行设计、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产业集群和技术集成的优势,大量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体系,共120余项。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领先的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住宅示范项目。

天津市梅江生态居住区华厦津典川水园设计方案

梅江生态居住区是天津市首个以生态宜居为主的大型居住区,位于天津市南部,自2000年开始建设,至今已相继开发建设了16个住宅小区。梅江川水园(15号地)是梅江生态居住区的最后一个开发项目。该项目位于友谊南路东侧,梅江生态居住区的核心部位,小区北至右江道、南至绥江道、东至白云山路、西至九连山路。梅江川水园建设的意义在于通过要求住宅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和高要求管理,认真研究解决住宅建设的关键技术,以科技进步促进住宅建设,使小区建设在提高住宅功能质量、施工质量、服务质量、改善居住条件等方面有所创新,做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并以此为载体,研究产业化建造路径和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推动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设计理念

设计中本着安全、经济、美观、合理和符合市场需求的建设方针,结合该地块特点,在充分满足使用功能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建筑空间, 综合考虑项目的周边规划情况。

强化建筑设计的总体调控职能,确保各项设计指标合理,并适应区域经济成熟程度及特征,创造一个具有强烈特色的完整的城市立体空间和舒适、高档、和谐的都市景观环境,实现一个现代生活功能化与建筑作品艺术化相统一的设计,充分尊重城市。

加强设计策划意识和建筑管理意识,强调规划结构序列感和空间想象感,强化归属性、识别性、标志性和有机性,创造一个极其安全、舒适、高雅、凝聚性强的生动多彩居住空间,满足业主生理、心理上的高层次需求,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生。

营造都市型的园林环境,健全完整的社会配套,提供就近、方便的健身设施与场地,创造快捷、安全、高效的交通网络。人车分流、停车场地充足、居住舒适、面积适宜、室内外空间有效结合,景观丰富优美,便于开发建设。

设计手法

1、风格分析

简约欧式的建筑风格。在满足使用功能下,尊重城市规划,丰富建筑造型,简约通透整体,虚实对比,在建筑造型上采用化整为细的手法。

洋房建筑外形体现高雅,大气和温馨的亲切感,通过外墙材料结合,演绎时尚舒适的居住风景,加强都市居住形象的视觉美感。满足都市和居家人士的形象和居住要求及城市重点区域的景观塑造,高层住宅设计简约明快,高耸挺拔,对比感强,体形流畅生动,充分提升城市形象。

整体规划

整个规划试图创造一个独立完整的社区,将对社区的关怀和责任心融于住区规划中。地块之间以建筑语言、空间语言的对话形式完成整体居住区空间形态。各地块自成中心,但相互间交融贯通,绿化渗透到组团内部,社区内部主路网模拟规划路网自由的形态,将小区内几个组团有机地串连起来,组团路网采用枝状路,从而在组团中间留出空间营造局部的组团级景观环境,并且能够加强住宅的私密性和可识别性。

强烈的组团邻里特征是规划的着力点,通过明确定位小尺度组团关系,更加反衬公共绿化空间的公共性与主题性。组团绿地结构分为组团间公共绿地和组团内半公共绿地两级。每个住宅组团均有一个共享公共庭院绿地、公共活动场地,共同营造富有亲和力的小区活动场所。宅前绿地就近社座椅设施、小型树下庭院,引导居民更多的参与小区的日常活动,增进居民的交流,让小区焕发生机和动力。组团内的建筑尽量放宽宅间空间,布局体现均衡性原则。

项目场地平整,建筑布局满足周边城市道路退线以及各建筑单体之间的防火、日照、通风、视野和景观等要求。住宅以南北方向为主,部分住宅偏西15度以内。居住区分别由6栋8层住宅,2栋11层点式住宅,4栋18层住宅,2栋25-27层住宅组成,自然分配出三块相对完整的空间和建筑高度;在用地南侧为配套公建和商业,东南角为幼儿园,东北角设置停车楼,整个住宅小区形成一个安静舒适的空间环境。

交通设计

交通组织严格采用人车分流形式:整个地块共设六个出入口,其中住宅区三个,商业区两个,幼儿园一个。出入口附近安排地下停车场出入口,机动车在地下形成连接每栋建筑的环行交通,小区内部只考虑临时停车,自然分隔各组团。中心庭园为纯步行街道和休闲健身,内有慢跑道及室外咖啡座、茶座式的景观娱乐休闲庭院,大树成林,是小区生活调剂的聚合点。

在符合人流出行轨迹的基础上,每个功能的出入口设置都经过认真的考虑,合理安排小区主次入口与地下车库出入口的联系:住宅区的三个主要出入口分别设在右江道、九连山路及白云山路上,其中主入口设在右江道上,安静方便;人行景观出入口设在九连山路上,消防出入口设在白云山路上;商业区出入口设在绥江道上;幼儿园出入口设在九连山路上。社区人车分流,安全经济,分区明确,出入互不干扰。同时充分扩大居住的临景观地面,让居住环境价值具有最大化和均好性。

篇10

【关键词】10kV配电房;备用电源;自投装置

10kV配电房在备用电源自投装置上,应该根据常规方案进行设计。一般所使用的都是工作路线,再备用路线的形式,但在使用的时候会存在很多不便。对常规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针对10kV的配电房两路电源,进一步提出设计规划方案。根据电源自投装置所需要的相关条件以及环境,进行具体且全面的整合,拟定一个合理的方案设计。

1 10kV配电房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常规设计方案概要

(1)10kV配电房在备用电源自投装置上,常规设计方案所使用的都是一备一用方式,也就是工作电源消失及备用电源的自动投入的自动方式,而当工作电源恢复正常后,备用电源就会退出,也就不可能再实现工作电源自动投入,只能进行人工切换。使用的时候,会带来很多不便,不能够充分的发挥这两个电源互为备用的优点。

(2)在以往常规的设计方案中,两电源在线路断路器1DL和2DL彼此之间没有互相闭锁设计,致使现场操作事故增多。例如:某个单位配电房,就有因为错误、失误操作,致使三相短路接地,参见图1所示:

2 两电源线路都是互为备用自投装置方案

(1)关于两电源互为备用自投装置可以参考图2所示,其中图2中a是10kV配电房电源那一部分的主接线图,而图2中b、c是1DL和2DL柜的操作回路图。在接I和Ⅱ电源线路侧上两只小型的变压器提供具体的电源操作,为1YH和2YH,并且要经过图2之中的b和c两者之间的中间继电器,为1ZJ和2ZJ,实现其两个电源之间能够自动的进行切换。

(2)对于1DL和2DL在合闸回路上应该是相互闭锁的。根据下面图2中b与c能够看出,把1DL或者是2DL在常闭触点上穿入2DL或者是1DL的这种合闸回路,为203、207或者是103和107之间,就实现了两个断路器在合闸回路上相互闭锁。其中1DL或者2DL被合上以后,2DL或者1DL就不可能再合闸,避免了前面所说的误操作。

(3)对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动作过程要有基本的掌握。在两电源线路互为备用的前提下,把I电源投入到了II的电源。利用1DL的开关把1DL在合上以后,把BK的开关置放于“投入”这一位置,其中BK1-3和5-7的触点进行作业接通,备用自投装置在突入工作。当1DL的动合触点进行闭合作业的时候,动断触点聚会断开,红灯会变亮,2SJ的动作,它在动断触点出现瞬时断开的时候,接触器1K就会失励,而对于2DL的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合闸回路之中的1K也就会出现动断电闭合状态。而当I电源的线路失去电力的时候,1ZJ就会失励,其中1ZJ的动断触点闭合就会把1DL的操作回路全部切换到了II这一电源之中。对于1SJ的线圈的具体回路,1ZJ与2ZJ动点都会出现闭合情况,其中的2DL动断触点还会在它的闭合位置上,等2DL的自投作业成功以后,2DL在动断触点完全断开以后,1SJ这一线圈会在失励以后自动的返回。

需要注意的还有在设计之时应该取消10kV 母线低电压保护。因为变电站一般使用的都是微机综合自动化,变压器一般多数是有载调压,能够对变电站的各级母线电压实现监测及自动调整,母线电压合格率接近100%。

在它的用户侧是10kV的母线基础上,这种低电压保护也就没有必要了。

(4)当1DL跳闸以后,对于2DL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合闸回路这一设计。1DL的动断触点会出现瞬时闭合,而1K的动触点会在这个闭合位置上,接通2DL的合闸回路电源,让2DL能够合闸。1K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证备用自投电源装置能够良好作业,在2SJ线圈失励以后,2SJ就会返回到动断触点的延时闭合上,让1K进行励磁作业,1K的动断触点就会断开。2SJ在返回的时间上应该是根据原则进行制定,把ZN12―10的真空断路器作为这方面的例子,其中合闸的时间就会小于或者等于0.075s,可以取的值为0.1~0.12s。对于I这一电源线路的恢复来说,转入到II的电源工作之中,那么I的电源备用也就会出现该有的状态。因为两电源在线路上是一种互为备用的关系,它在运行方式上就会变得更加的灵活。

(5)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和保护装置都应该进行配合,其中的1DL或者是2DL都可以根据保护装置图进行分析,当配电房出现故障,保护装置应该动作,1DL与2DL在跳闸的时候,应该是由保护装置出口,也就是中间继电器1或者2BSJ动断触点断开。2DL或者1DL在备用电源自投回路方面,还需要进行动断触点切断作业,1DL或者2DL时间继电器有1SJ,为了避免继电器因为长时间通电而出现烧毁,把时间继电器3SJ的动作时间根据原则进行整定,但是不能偏离它需要的要求,关系式可以为:t3SJ

(6)对于10kV配电房备用电源的相关情况,应该从实际出发,对一用一备的形式进行彻底改进。

3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对10kV配电房两电源的线路实际情况分析,根据上述方式进行改进,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来使电源自投装置发挥良好的使用性能。除了具有更加灵活的运行方式外,工作可靠性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