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技巧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1: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设计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程设计技巧

篇1

一、教学目标

总的教学目标是短时间内提高学生股票实盘操作素养,并为学生今后长时期内如何通过实践提高操盘水平指引方向。可细分为以下几个目标:第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第二,为学生成长为一个优秀炒手指引方向;第三,让学生掌握基本面分析的要点;第四,让学生基本掌握多种技术分析方法;第五,培养学生基本的看盘能力;第六,培养学生基本的选股能力;第七,培养学生基本的股票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投资理念

选股以价值投资为主、技术分析为辅,主抓热点板块龙头股,做中长线;持股以趋势投资为主,强调占住自己的位置;卖股以技术为主,遵守自己的规则;始终坚持独立操作,保本第一。

2、提高水平的途径

基于笔者自身实践经验,教导学生学习、思考、练习和反思,以及再学习、思考、练习和反思,如此不断循环往复,逐渐提高水平。

第一步,学K线技术,重点学习反转形态、星线、持续形态和十字线,推荐学生看《日本蜡烛图技术》([美]史蒂夫?尼森著,丁圣元译)。第二步,学习炒股的理念、思想和基本方法,推荐学生看《炒股的智慧》(陈江挺著)。第三步,学习均线技术和最常用的技术指标,学会结合量、价、均线和MACD指标看盘,推荐学生看《超级短线》(李雨青,葛鹏著)。第四步,学习他人间接经验,知晓股票期货投资的艰难和风险,体会他人成长的艰辛,初步接触杰西?利弗莫尔的投机思想,推荐学生看《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青泽著)。第五步,学习看股票的整体架构,了解庄家的心理,熟悉股价运行的六种形态,把握个股与大盘关系的四个层次,推荐学生看《大炒家》(吴迪著)、《大师秘笈》(吴迪著)。第六步,学习价值投资的思想、方法,了解业余投资者的优劣势及投资股票的技巧,推荐学生先依次看《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美]彼得?林奇、约翰?罗瑟查尔德著,刘建位、徐晓杰译)、《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美]本杰明?格雷厄姆著,王中华、黄一义译)、《怎样选择成长股》([美] 菲利普?A?费舍著,冯治平译)。第七步,学习投机的思想、智慧、方法、理念和交易规则,推荐学生依次看《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修订版)》([美]埃德温?勒菲弗著,丁圣元译)、《华尔街幽灵(典藏版)》([美]阿瑟?L?辛普森,张志浩、关磊译)

3、基本面分析

基本面分析是以证券的内在价值为依据,着重于对影响证券价格及其走势的各项因素的分析,如宏观经济、行业背景、企业经营能力、财务状况等对公司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此决定投资购买何种证券及何时购买。

宏观经济状况分析主要是GDP、就业率、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课堂只是略微提及。行业背景也是略微提及公司所在行业是属于分散行业、新兴行业、成熟行业还是衰退行业。企业经营能力、财务状况和股东状况等分析则讲得比较具体,主要分析的内容包括:公司的主营业务构成和主营业务的利润率情况;公司盈利能力变化,及由公司利润构成、净利润率及经营现金流的情况来体现出来的公司盈利质量;公司的收入规模、利润规模;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变化情况;公司资产尤其是流动资产的状况;公司的营业性周期和帐务性周期;公司的补贴和投资收益情况;公司的负债程度和企业的预收帐款变化情况;公司的投资收益及投资结构,主要是利润构成中投资收益所占比例,长期投资、短期投资的构成比例;看控盘情况,主要是股东人数、人均持股数量以及基金持股和十大股东的情况。

4、技术分析

简要介绍道氏理论和波浪理论,重点讲解K线技术、均线技术、价量关系和MACD指标以及如何综合运用,详细介绍庄家的操盘手法及散户的心理特征。

道氏理论中简要介绍三大假设、三大公理和五个定理,重点讲道氏的三种走势即股票指数的短期趋势、中期趋势和长期趋势。波浪理论中简要介绍八浪循环,重点讲5个小浪的推动浪和3个小浪的调整浪,以及波浪的三个原则。K线技术主要介绍反转形态、星线、持续形态和十字线,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并强调要充分重视周K线,指出大周期决定小周期,而且学习初期完全以K线进行分析。均线技术主要包括不同周期均线的参数设置,均线多头与空头排列,均线的支撑力和压制力,特别结合实例金山谷、银山谷和死亡谷,并强调重视周K的均线。价量关系主要讲解结合实例讲解量在价先的道理,量与价的配合及背离,高价区与低价区的天量和地量的含义,并强调要充分重视跟踪量的变化。MACD指标的应用主要讲解买入和卖出及背离信号,并强调周K线MACD指标对中长线转折的判断的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中长线投资者的首选参考指标。综合运用则是根K线、均线、价格位置、量的变化和MACD指标进行综合研判。庄家的操盘手法是指庄家如何吸筹、震仓、拉升、出货以及会在盘面留下什么痕迹。散户的心理特征主要介绍散户的一些致命心理弱点。

5、选股技巧

技巧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根据彼得?林奇讲的六类公司里面去选合适的股票,第二种是和大盘比较寻找机会选股,第三种是抓热点板块龙头股。

彼得?林奇所分的六种类型的公司是指缓慢增长型、稳定增长型、快速增长型、周期型、困境反转型以及隐蔽资产型。彼得?林奇认为,应果断放弃缓慢增长型公司,保底持有稳定增长型公司,明智选择快速增长型,择时投资周期型公司,认真区分困境反转型公司,善于发现隐蔽资产型,这些是业余投资这也可以做到的。

和大盘比较寻找机会是指,以大盘走势为基准,将个股行情相对大盘走势分为“个股与大盘同态势”、“个股补涨、轮涨”、“个股逆势上涨”、“个股抗跌率先起动”四个层次,强调要针对个股所处的层次进行操作,从而在牛、熊市中皆能获利。

抓热点板块龙头股包括判断热点板块和识别龙头股的特征。可从四个方面来判断热点板块:第一,热点板块中个股非常活跃,有时集体涨停;第二,成交量非常大,为热点板块的持续注入了能量;第三,完全是市场的领导者;第四,技术形态上要求进入了上攻状态。龙头股的三方面特征:第一,在板块中具有领导作用,一呼百应;第二,热点形成时换手率非常高,代表主力关注的程度高;第三,涨幅大、跌幅小,表明受到资金追捧。

三、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投资理念。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股市中只有极少数人能赚钱是不争的事实,学生将来如果不能具有很高的炒股水平,是很难真正赚到钱的。教师切不可为了使课程更受欢迎而激发学生对股市产生幻想,要反复强调炒股赚钱的艰难与风险。要想将来在股市持续赚钱,必须成为炒股专家。这就需要精通价值投资和技术分析技术,学会克服人性中的缺点,制定合理的交易规则并坚持遵守自己,而且始终坚持独立操作,并把本金安全放在第一位。

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无论是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还是选股技巧,相对来讲还是比较枯燥的,所以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举例,一般都能激发学生热情的回应。比如课上讲过的买卖猴子的故事,学生就觉得非常有意思,通过这个故事能够更好地容易理解庄家如何操纵股票,并且课程结束后还能长期记住。学生觉得似懂非懂的问题,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讲解,比如支撑位和阻力位的问题可以结合衣服买卖来讲解。

篇2

关键词:“液压传动原理及组成”;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一、导入环节,巧引新课

课堂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首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式。课堂导入方法主要有类比导入、实验导入等,结合本节内容特点,笔者采用实验导入法。

实验:四名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做如下实验,一名学生站在液压叉车上,另一名学生用一只手不断摆动起升手柄,结果这名学生很快被轻松举起;另一组的两名学生则尝试用一只手去抱起另一名学生,结果非常吃力。

问题:同样是一只手工作,区别为什么如此之大呢?

实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顺利引出新课。

二、动静结合,导出概念

1.图片引导,感知含义

采用机床和工程机械图片投影的方法介绍液压传动的实际应用。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增强了直观性,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其对液压传动的含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动画演示,形成概念

用视频介绍液压传动应用的工作过程,并提出油液在机器中起什么作用和哪些机器用到了液压传动两个问题。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为后续播放动画作铺垫,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3.顺势总结,强化概念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在问题答案的基础上引出液压传动的概念,并进行归纳总结,从正反两个方面使学生对概念进行深入理解。

三、师生互动,剖析原理

1.教师演示,感知原理

(1)千斤顶是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液压设备,也是学生最熟悉的,故采用播放其工作过程的动画引导学生感知原理,且动画为学生的学习增强了直观性,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问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播放动画,让学生观察液压千斤顶的工作的三个过程,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①油液是如何进入大活塞缸的?②油液是如何进入小活塞缸的?如何进行配流的?③帕斯卡定律在此是如何应用的?一连串的问题层层递进,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类比、分析,掌握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同时培养了自身的协作意识。

2.理实结合,深化原理

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针管吸水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使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理解液压传动原理,达到了探究学习的目的。

3.深入追问,点出实质

通过提出“液压油是被吸入的还是被大气压压入的?”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辩论,最终由教师点评,使其对原理的理解更加清晰。

四、善用探究,巩固知识

1.学生探究,理解知识

(1)明确任务。能通过操作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动画及工作原理图,将液压元件分为动力、执行、控制、辅助四部分(以学习卡的形式实施)。(2)探究实施。教师带领学生到液压实验台前对所有的液压元件进行熟悉和认知,然后分组并要求各组学生把各个元件的职能符号绘制出来,然后对其进行分类,与液压传动系统的四部分一一对应。学生如遇到问题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究任务。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理论知识,而且与实际进行了紧密结合,可谓学以致用,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任务与要求的提出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类比理解液压系统的组成,提高了探究能力。分组探究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教师的巡回指导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了分层次教学。

2.辨析讨论,巩固知识

(1)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享和展示。本组学生自评,其他组学生互评,形成了浓厚的提问、追问和反问的教学氛围,强化了所学知识。(2)教师应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即要有量化评价,也要有口头表扬,以鼓励学生,增强其信心。相互讨论、启发能使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教师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徐美刚,李雪平.工程机械液压传动[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08.

篇3

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预设,也不能没有生成,但完全按照预设进行的教学,将会导致无视或忽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尽管这堂课多么的“环环相扣”,突出的是教师个人精彩的“表演”;但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也许这堂课会热热闹闹,但因为缺乏目标,会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无论怎样的生成,教师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引导作用。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呢?

一、精心构思“预设”,为“生成”铺路

课堂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基于充分的预设,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问题,只有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让预设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课堂中的生成才会因预设而更精彩。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潜能的时空,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离开学生的主题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

二、不断调整“预设”,为“生成”润色

【案例一】《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在学习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知识后,我与学生玩起了猜年龄的游戏。

师:猜猜看,王老师今年几岁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1:我猜王老师今年32岁。

师:(没想到学生第一个学生就猜得非常接近)你猜得小了些?

生2:我猜王老师今年34岁。

师:你猜得大了些?(此时学生兴趣空前,都举着手想答)

这不是太容易了吗?我只得顺水推舟――“一起猜吧!”“33岁!”孩子们齐声高喊,得意极了。而我,原本打算用上“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作提示,现在真是“枉费心机”了。我不甘心地追问:“你们怎么会猜得这么准?”

生3:“你的女儿年龄和我差不多,所以你的年龄与我妈妈的差不多”

多聪明的孩子!这既是对学生发现的肯定,又更好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起点,看来课前的预设“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知识点的巩固在这里已纯属多余,根据课堂生成情况,我立刻调整教学环节和训练的侧重点,加入了师生、生生猜数游戏,通过抓不同的实物,如花生米、糖块,黄豆等来猜数量以及根据所抓物体的数量,猜可能抓到了什么的活动,进一步强化知识点,渗透估计策略,加强数感的培养。

三、即时准确“预设”,为“生成”助威

课堂教学的现场生成源于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它存在着很大的变数,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课前的预设,还得有根据学情而即时做出预设的本事。

【案例二】《认识角》

师:树叶面上有角吗?

生1:我感觉它是尖尖的,应该有角。

生2:它的两边弯弯曲曲,不是平的,所以不是角。

生3:(激动地说)老师,虽然树叶上没有角,但我能将他变出来。

这不正是我的意图吗?于是,我即兴预设:“什么,你能变角?变一个让大家看看。”只见这位学生拿剪刀剪了几下,真的“变”出一个角来,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我适时鼓励:“你真棒!”接下来第二个学生拿出一根铅丝,说:“我也能把它变成角。”只见他把铅丝折过来,捏了捏,又是一个漂亮的“角”。同学们十分兴奋!“感谢两位同学带给我们的精彩,同学们,你们能创造一个角吗?试试看!”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快乐地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角。这一即时预设决不是通过教师精心的阐述和强制的灌输就能奏效的,是针对课堂生成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就有了促进生成的极佳效果。由此看来在生成过程中的即时预设可以最有效地达到预设与生成的零距离、全融合。

篇4

关键词:新课程;兴趣;空间;交流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让幼儿健康活泼快乐地成长,丰富多彩的区域角活动设计为幼儿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在区域角里不仅展示各种类型的作品,还可以将幼儿的奇思妙想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出来,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体现各种创意。

一、充分利用区域角激发幼儿开口说话的兴趣

由于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飞跃期,尽管掌握一定的语言发音,但在具体表达时发音还不够准确,词汇量也比较欠缺,有时为了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叙述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用语言交流时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和模仿。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区域角的优势,比如在区域活动角中为他们收集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特别是运用各种不同的会话情境,让幼儿感受到不同情境中的语言表达,学会用各种不同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可以结合语音和图书边听边表述,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动机,而且时间久了幼儿开口说话也就十分积极主动了。当然,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不能仅限于在课堂上通过各种不同语境的训练,还需要教师创设活动交流机会。因此,通过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练习说话的机会,增加了幼儿间的交流。

二、通过利用区域角不仅展示幼儿的奇特创意,还为语言交流拓展空间

区域角的设计其中最大的功能在于展示幼儿的奇特创意,唤起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幼儿的丰富想象力。在区域展示中,为幼儿的语言交流提供平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美工区

美工区里不仅展示幼儿的美丽图案,还可以将他们的各种奇思妙想展示出来,让他们的各种创意得以驰骋于美工区里,激发他们的创意。比如:为幼儿提供各种颜色的废旧材料、各种瓶瓶罐罐、布料、棉、针线等,幼儿不仅能自己动手自制各种玩具,还在制作活动中体会到各种动词不同类型的动词“拉”“折”“剪”“贴”“转”“翻”“撕”“压”“叠”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动作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表述出来,幼儿在边动手操作边自言自语中体验不同动词的区别,在互帮互助中学会正确表达,为语言交流拓展空间。当幼儿完成手工后,可以将作品摆放成不同类型的主题“收获秋天”“生活万花筒”等,可以运用不同的主题编个美丽的故事或说一段自己想说的话,让幼儿手中的作品“动”起来,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乐趣。

2.建构区

建构区充分展示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合作中幼儿一起动脑筋,想办法,相互商量怎么实现自己的创意,并将自己的创意通过活动展示出来,在互动中启发幼儿思维。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教师也可以设计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等活动环节,引导学生可以做什么,大家如何搭建;也可以设计边玩边交流活动,将自己的想法用一句话或一段话讲述给其他小朋友听,在不经意间为他们的交流提供机会,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其他小朋友对自己的创意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建构更加完整的作品。

三、充分利用区域角培养幼儿的智能

通过对区域角的深入研究,其独特优势还在于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区域活动区有机整合起来,让儿童初步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幼儿积极参与区域角学习活动,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例如:在蒙氏数学中,通过操作材料自制的“时钟”墙饰创建出来的数字区,让幼儿认识时钟,不仅增强幼儿的数感,还通过对时钟的认识形成时间概念,让学生在活动区域角中自主学习,在小组讨论中了解有关数字、时钟的基本时间观念。也可以将每日的几个关键时间展示在区域角上,比如吃饭时间、放学时间,通过拨一拨墙饰“时钟”的时针,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环境作用于幼儿的认知,幼儿的认识依赖于环境。通过区域角的设计,构建和谐的幼儿认知环节,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有积极意义。所以,教师应善于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形成主题方案,设计好区域活动角,从而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有新意的区角环境,以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最终实现高效的幼儿教育。

篇5

关键词: 桥涵工程技术;课程建设;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250-03

0 引言

2011年,教育部高职高专100所骨干院校建设任务启动,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作为该院申报的重点专业,其建设任务之一是进行《桥涵工程技术》课程开发,并出版教材[1]。然而,桥涵类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既广且杂已是众多高职院校的共识,《桥涵工程技术》的能力目标、建设理念、课程设计等内容就成为首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1 课程能力目标的确定

1.1 就业岗位分析 根据青海交职院招生就业办的统计数据,“工程造价”专业近3年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如图1。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为施工岗、监理岗,两者所占的比例约占80%,在全国其他交通类高职院校中也存在相似情况。因此,《桥涵工程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能满足施工、监理岗位的工作需求,从体现专业特色角度也应满足“造价”岗位需求。

1.2 课程能力目标分析 根据我国教育部相关文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人才”。通过省内外众多道路桥梁企业的调研,“高端技能人才”一般应具备以下的专业特质:

①具备桥梁图纸审查能力,即在看懂专业图纸的基础上,熟悉设计施工规范及相应原理,能指出图纸中的不妥之处。

②对常见的分部分项工程,具备编制施工方案的能力。即要求在熟悉工艺流程及规范条文的基础上,具备扎实的施工计算能力。

③具备一定的工程分析能力,能根据现场实际状况灵活施工、灵活监理。

2 课程建设理念

我国高职教育只有十几年历史,在以往课程建设中,往往参照本科院校模式,以在校学生作为课程建设的服务对象。随着近年高职教育如火如荼的发展形势,“校企合作”、“校企共建”等理念已成为共识,道桥专业各项执(职)业制度不断完善,各种新材料、新技术亦层出不群。因此,《桥涵工程技术》课程建设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建设理念必须做相应调整。

2.1 课程的社会服务性 学校与企业缺少利益纽带,导致“校企合作”、“校企共建”的口号在实际工作中,落实的并不理想,这是目前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道桥高职而言,学校往往处于“求人”的境地,企业占据技术、经济的优势地位,往往表现高调。

要落实好“校企合作”,学校应能为企业提供一定技术服务,帮助企业提升实力。就课程建设领域而言,课程内容应具备“社会服务性”,服务对象包括“学生、企业、社会”三个层面。即课程不仅适合在校学生学习,也可作为企业培训教材,亦可供社会工程人员参考。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开发上,就必须突出实用性、先进性、经济性,与企业实际生产工作联系紧密,传统的概念介绍性质的桥梁教学明显是不合适的。

2.2 执(职)业性 我国目前正积极推进和完善各项执(职)业制度。高职教育必须适应国家建设的大背景,高职生应能适应相关专业的执(职)业考试,了解相关法规政策,在工作中合法执业。

与道桥造价专业相关的执业资格有:建设与城乡住房部推出的建造师、交通运输部推出的公路监理工程师、公路检测工程师、公路工程造价工程师等。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是在该行业长久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其自身能力获得社会认可的一种体现。因此,在课程内容建设中,应引入“执(职)业资格”的相关专业要求进行人才培养。

3 课程设计

3.1 教学对象研究 课程教授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青海地区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低、能力差的现象。另外,对于在企业一线工作的绝大多数技术人员,其专业知识、能力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即能适应目前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但无法拓展相关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面狭窄且有较大局限。

3.2 教学方法的思考 目前高职教育中较为先进且普遍认可的方法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方法学习目标明确,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来应用知识、锻炼能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但对教师要求极高,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更要有丰富的工程经验,还要有大量时间精力来设计适合的工作任务,才有可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桥涵课属于难度较大的专业课。在实际教学中,在学生没有任何相关专业印象的前提下,不可能每节课均布置任务。本次教学研究中,认为相对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是:

①根据课程内容,划分能力目标。不要求每个课时均完成一定任务,但3~4个课时应实现一定目标(难度较高的任务,时间可延长)。

②案例教学法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方法,工程界一向有“看案例,学工程”的说法,教学效果较为理想[2]。

③展现直观的工程实体,应用于教学。

如南京交职院在校园中现浇了多根钻孔灌注桩(埋设了声测管,并刻意制造了一些有缺陷的桩)、箱梁、空心板、简支梁桥,可以进行桩基检测、混凝土保护层检测、混凝土强度检测、桥梁动静载试验等内容的教学,图2所示。

3.3 教学单元设计 以“校企共建”为基本原则,建设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又可以用于企业技术培训的课程。突出重点,以“单元、任务、练习”为基本单位,构建课程框架。针对目前桥梁设计施工中的基础知识、关键知识,突出实用性,构建高职特色的桥梁课程结构。初拟总课时数86,其中实训课时20,基本单元如表1所示。

3.4 课程特点 了解专业技术发展方向,熟悉桥梁基本构造及重要规范条文,训练设计施工中常规计算能力,突出地域特点,强调质量意识,通过案例活学工程原理,以求灵活施工、灵活监理、灵活变更。课程具体特点如下:

①教学内容精深,教师角色从以前的“基本概念介绍、基础知识讲解”转变为“术语、设计施工原理、工程应用情况”的讲解,对教师的专业要求相对较高。

②从桥梁基本构造、设计原理、病害预防及治理、施工监理应用等四方面进行课程开发,体现其相互联系。

③对复杂桥型仅在个别单元进行了常规介绍,围绕最常见的公路桥型进行单元设计,内容实用、细致。

④教材中每个单元均有相应的ppt文件、视频文件、专业论文等资源,资料丰富,可以实现“教材与教案的二合一”。

⑤课程建设引入职业考试内容,职业题库始终处于“动态、可持续”的状态。

⑥一些单元中分析了由于设计、施工不当引起的工程病害,强调了“质量意识”。

⑦课程建设体现了地域特色,如青海省冻土、盐渍土地区的桥梁施工特点均有所体现。

⑧与一般教材中仅提供残缺的图纸资料不同,本教材中提供了最常见桥型的完整图纸,技术价值高,也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考核”。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也有所介绍,以求“开拓眼界”,提高学习兴趣。

4 结束语

知识、能力、素质的划分是相对的,知识不经内化不能形成素质,内化了的知识不经运用,也不可能形成能力[3]。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案例从不同角度进行启发拓展,采取“一讲一训练”的方式突出练习的重要性,“技术实用”是本课程建设的主要特点。该套教材已试用近2年,效果较为理想。

参考文献:

[1]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设方案[R].西宁: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1.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 设问技巧 教学效果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课堂提问若能引起学生思维共鸣,使全体同学都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就会活跃。正所谓一问激起千层浪。那么,应该怎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设问,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关注所有学生,不要只顾局部。

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自现象而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地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以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注意“因材施教”,课堂提问以中等难度的问题为主,也要有难度较大的问题,同时也要舍得在后进生身上花时间,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为其回答问题营造宽松的氛围,使其敢于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他们答对了,及时给以表扬;答错了,要及时引导,不能为了赶进度而代替其回答。

二、要增加思维含量,不要流于肤浅。

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才不会浅尝辄止、仅满足于一知半解。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必须具有思考价值,能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更深层的思考和探究,从而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不是仅简单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课堂提问的肤浅、单一、平庸、死板、公式化或模式化,缺乏发散性无任何悬念,当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高明的提问,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往往能打破学生脑海中的平静,激起思维的浪花,使之泛起阵阵涟漪,甚至波澜起伏、迭起。

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置接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智能水平的问题,做到胸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设计的问题,既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也不能让他们觉得高不可攀,而是要其“跳一跳”才能解决。恰当的课堂提问,应富有一定的挑战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储备顺利解决问题。教育家孔子就特别强调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觉运用逻辑推理的能力,善于使用学生熟悉的浅显的事例或道理辅助教学,从而让学生能够根据已知事物的认识、经验有所发挥。

三、要加强趣味教学,不要枯燥乏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老师课堂提问题的兴趣直接影响了课堂效果。教师恰当设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解答欲望,而且可以促使他们自觉地钻研教材、深入地探究寓于其中的深刻问题。

如果教师的语言呆板而抽象,语调不抑扬顿挫、疏密相间、自然有序,提问缺乏幽默与诙谐,死板公式化,无发散性且缺乏悬念,自然无法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动机,当然不会有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要明确教学目标,不要随波逐流。

课堂教学跌宕起伏,瞬息万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老师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时,不能不加任何限制,任凭课堂脱离既定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好课堂的主导作用,在引导学生探究拓展、纵横驰骋的同时,不忘把课堂回归到教学目标上来。如有位老师在讲《归去来兮辞》时,老师第一句就问:“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学生纷纷抢答,有的说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的说是为了回报社会;有的说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有的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更多的学生说是为了升官发财等明显带有功利色彩的回答,于是这堂课就只是讨论了读书的目的与意义的问题,与教学目标没有关系。这类没有创设典型情境的提问,使得学生要么无法回答,要么乱答,当然不会有好的课堂效果。

五、要注意课堂反馈,不要消极应对。

对教师来说,组织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实施动态控制的过程,要想有效地进行控制就必须重视课堂反馈。然而,有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为赶进度或防止脱离教学目标,常常对意料之外的答案或过早评价,打断学生思路;或过晚评价,以致丧失启发学生的良机。有些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时要么含糊不清,闪烁其辞;要么干脆避而不评,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没有任何明确的解释与说明。像这些不注意课堂反馈的做法,往往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与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从而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精心组织教学,恰当设计每一个问题应该成为每个优秀教师潜心钻研的命题。只有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才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综合码头;荞麦山;渔港改扩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游艇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旅游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大连金渤海岸定位为国际著名旅游度假胜地,荞麦山改扩建原有渔港为中小型游艇为主、小型渔船为辅的综合码头是大势所趋。

1.荞麦山渔港改扩建的内部环境分析

游艇码头主要由堤岸、固定斜坡、活动梯、主通道浮码头、支通道浮码头、定位桩、供水、供电系统、船舶、上下水斜道、吊升装置等组成,从技术上讲是一种新的码头类型,游艇码头的建设对于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游艇码头的类型和用途多种多样,从游艇码头的结构类型上看,有钢结构游艇码头、薄壁混凝土游艇码头、铝合金游艇码头、趸船游艇码头和组合式游艇码头,但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游艇码头,都必须具备水域和陆域两个部分的自然条件。

1.1陆地环境

建设游艇码头要求陆域部分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俱乐部、游艇上下水滑道、加油、补给、维护、游艇干舱(露天、室内)以及其他的配套项目,如:停车场、管理、零售、餐饮、酒店、休闲娱乐设施以及延伸服务(培训、展示、交易)等功能都需要在陆地上进行,在陆地上进行的功能比水域部分的功能还要复杂。荞麦山地处渤海海域,属于金州湾,金州湾是大连地区渤海沿岸最大的海湾,岸线北自金州区大魏家镇荞麦山、葫芦套一带,南至甘井子区黄龙尾咀,长约74公里,面积约7453平方公里,陆地面积满足建造中小游艇码头的要求。

建造游艇码头地形、交通环境等因素也不可忽略。地形、地质方面:金州湾海湾底质西部为细沙,中部为沙,距岸2.7公里至岸边为泥底。交通方面:金渤海岸区域交通发达,市内机场、度假区、市区、海港之间交通便利,处于国内各主要交通干线的经过处,沈大高速公路、哈大客运专线、西北路延伸线、华北路延伸线、滨海路和金州大道均从此地经过,陆路、海域、航空路线均较为便利。大连与朝鲜、韩国、日本、东南亚各国以及部分欧美国家之间都设有国际航空航班,海上交通也较为发达。荞麦山渔港所处地段岸坡稳定、交通发达,符合游艇码头的要求。

1.2水域环境

游艇码头建设的规模应根据当地的水域条件、自然条件,和可承受的靠泊、航行能力来具体实行。系泊水域应分区规划,充分利用,且便于不同类型、尺寸的游艇靠泊。

游艇港内各功能水域包括港池、系泊水域、航道、回旋水域等,港池应布置在平稳且具有足够水深和面积的水域,以确保游艇能安全系泊和方便游艇操纵。港池泊稳应充分考虑口门外波浪的入侵、波浪越浪(越过防波堤)反射波、船行波等综合影响。从浮式结构特点、系泊安全、艇上人员生活舒适要求,港池允许的波高一般情况要求小于等于0.3m,25年一遇情况下小于等于0.5m。金州湾海域平均波高为0.6~1.1米,最大波高为北向4.2米(出现在11月份),因此根据游艇码头的要求需人工建设港池。航道宽度一般游艇基地应按双向航道设计,航道宽度可参照《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中的规定确定。航道水深可参照《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中的规定确定,若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时,航道水深应再增加0.6m-1.0m的富余深度。据统计,口门处航道水深在2.5m-3.5m之间。金州湾东部水深3~5米,西部水深5~10米,自东向西逐渐递增。岸边至湾内1000米,水深不足2米。回旋水域为港池内供游艇调头的水域,应设置在方便船舶调头的区域。回旋水域水深可参照航道水深确定,回旋水域直径可按2.0-2.5倍设计船长确定。据统计,一般情况下,回旋水域直径为50m。西北风易起浪拖锚,小艇可在鹿岛与范家坨子岛之间锚泊避北及东北风,海湾南部可避南风。金州湾西部海域属渤海正规半日潮,潮差2~2.3米,潮流为逆时针旋转,涨潮主流为东北向,落潮主流为西南向,流速平均为0.6~0.8节。每年12月上旬至次年3月中旬,海域沿岸结冰,厚度为0.3~0.5米,固定冰可外延5海里,蚂蚁岛南海面常有流冰。

2.荞麦山渔港改扩建的外部环境分析

2.1经济条件

当地区人均达到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游艇经济便开始萌芽,荞麦山处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建设中小型游艇的条件。

大连市委、市政府提出全面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科学谋划大连未来的文化改革与发展,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大力发展游艇休闲产业。金州新区已经明确提出要建设成为文化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文化创意研发制作基地和文化精品集散地,游艇休闲产业将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外来投资,游艇产业链便会成为一块大蛋糕,而游艇码头就是很有分量的一块蛋糕。

2.2社会环境

金州经济开发区为入驻企业在立项、工商注册、土地规划、建设用地报批、税务登记、建设生产等实行“一条龙”全程跟踪服务,为游艇码头建设的检测、审批等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我国的游艇制造供应、文化教育、娱乐闲暇时间、消费者消费观念等都在逐渐变化,人们对游艇经济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小众的高端奢侈品,游艇经济正在逐渐被普通大众接受。

目前来看,国内游艇码头规划起步较晚,尚处在普及阶段,荞麦山原为村级行政单位捕鱼作业小型渔港,不能完全转变为中小型游艇码头,因此保留小型渔港,建设成以中小型游艇为主、小型渔船为辅的中小型综合码头是较为合理的改扩建方式。

3.未来展望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游艇消费市场将呈现井喷的发展态势,届时游艇码头建设的步伐也将加快,将呈现从沿海、沿江地区向内陆地区逐步扩散的局面。将逐步形成以天津、大连、青岛、日照为核心,其他港口为辅的环渤海游艇港口群。荞麦山扩建为综合码头符合经济形势的发展。

本文从荞麦山陆地环境、水域环境、经济条件、社会环境对荞麦山改扩建为以中小型游艇为主、小型渔船为辅的中小型综合码头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荞麦山渔港改扩建为综合码头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杨桂樨.海港水域强潮流影响船舶作业条件和总平面布置[J].港工技术,2002,(03).

[2]许辉.将“不可能”变成现实―大连港新30万吨原油码头建设纪实[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0,(08).

篇8

鹰架结构之一

确定项目任务时间要早

课程设计是一次较为全面的综合设计练习,传统的课程设计是在《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全部授完,大约是在本课程结业考试结束后,再用一至两周时间集中课程设计。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考虑到学生先有理论知识的积累,用理论来指导设计实践环节。但事实上,这样安排免不了由于学期结束学时紧,设计任务工作量大,学生不安心急着想回家等客观原因,导致学生马虎完成,应付差事,抄袭等现象出现,以致设计结果单一,学生没独立思考,更无创新,课程设计教学目标达成率不太理想。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确定项目任务作为整个项目教学的起始阶段,时间一定要早,建议就在《机械设计基础》这门理论课开课之始,即可同步提出,也即与课程理论有机穿行,结合具体明确的设计任务(通常是减速器产品设计),将两本教材《机械设计基础》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重新组合整理,围绕课程设计具体任务展开。这样,对学生而言,因为有了任务的驱动,再加上时间的保障,学生可以早规划,早作准备,早投入到设计中来,时间跨度越长,越能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体地位,挖掘潜在求知欲望,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培养设计技能的目的。

鹰架结构之二

确定项目任务要细

一般来讲,课程设计都是定位在一般用途的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如减速器设计。学生对于何为减速器,有什么功用等等都很陌生,更不用说要把这一产品设计出来了。《机械设计基础》绪论课后,应及时围绕“减速器及其设计”这一主题通过查阅教材、指导书、设计手册,网络等等整理出读书报告。通过这一工作过程的探究性学习,学生自主探究了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课程设计的步骤等概述性内容;对以往学生课程设计成果的阅读,学生基本上对设计任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也知道了要完成每一任务必须学习哪些相关的设计理论内容,如:带传动设计、齿轮传动设计、传动轴设计、轴承、键的选择与校核计算等等;最后要提交哪些具体的设计成果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可将本学期内的学习时间大致进行分配,较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本阶段项目教学的关键落脚点即是让学生将项目设计任务清晰化,细化任务可以很好的梳理后续设计工作的广度与深度,这样的项目动员应该说学生已做足了功课,对学生的设计质量开了一个好头。

鹰架结构之三

小组成员配比合理

高职机械课程设计实施项目教学因其开放性特点会导致学生自由分组,其结果就是让互相熟悉的同学起合作。这样一来,同学之间会合作得比较愉快,但是,这往往会让成绩好的和认真的结成一组,剩下成绩差和懒散的学生自然地组成一组,问题是成绩比较差的小组因其能力有限,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再加上为完成项目“临时抱佛脚”,做出来的成果自然不会理想,也远远没有达到项目教学目标的预期效果。

解决的办法是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要干预学生分组,可以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两人小组,然后再让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二次自由重组,组成四到六人小组,做到各小组间实力均衡,小组内优势互补。学习认真的可以传帮带比较懒散的;爱提问题的与独立思考的形成互补;善于倾听的与敢于发表主见的形成互补,从每一个学生这个点位开始,再向每个项目组这个小面积、最后是全体项目组这个大面积上,由点及面、由面及点地灌输一种“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最大化地让学生体验项目学习中主动学习者、探究者、协作者、交流者、实践者和评价者的多重角色。

鹰架结构之四 制定计划详细

高职机械课程设计的计划制订应根据每个学校的校本要求个性化订制。例如,每个学校安排的普车、钳工或数车等实训项目时间会不一样,在本学期与课程设计有没有冲突,各个学校机械课程设计总课时也不一样(我校只有24学时,有的学校可能集中一至两周完成),那么完成什么教学内容,达到什么教学要求,最后要求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提交的大作业都会有所不同,作为教师要在项目动员时与学生交待清楚。教师要根据学校下达的教学计划上规定的学时综合考虑《机械设计基础》(一学期授完)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24学时分配在一学期中)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整合出高职机械课程设计项目教学的实施计划,及早地发放到每一个学生的手中,然后学生根据这个计划进行组内斟酌,合理支配时间节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每一个项目任务具体化,每个任务责任化,每个任务达到的目标,需要查阅的资料或者资料的来源,每个项目任务活动的形式,预期的成果与形式。项目计划书由学生自主制订,但指导教师的协助与指导不可或缺。要重点在项目目标,计划书形式的规范,内容的完整,进度安排、项目资源、成果形式上检查辅导,以保证它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鹰架结构之五 实施过程全程监控

高职机械课程设计实施项目教学中,许多指导教师可能或多或少认为,只要把小组划分好,给予学生一定的项目任务,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行合作,完成小组的项目。于是,在项目教学中,把学生分组后,布置一个项目就算了事,既不指导学生如何与其他组员进行交流沟通,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内的行为。他们关心的只是小组的成果,并不看重小组获得成果的过程,只要学生最终能提供成果,整个组就算完成了项目,所有组员也都能顺利过关。教师这种消极的观点和做法会直接导致项目教学的低效甚至失败。要想达到项目教学的理想效果,作为项目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对整个实施过程全程监控是必须的。

1.监控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计划性

对于每一个细化的任务,其难易程度教师心中应有充足的预案。对于相对容易的任务,如表一中的任务一:认识减速器及其中的通用零件,教师要放开手脚让学生主动建构其中的知识框架,大胆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工作进度一般影响不大。对相对较难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如:任务三:传动零件(V带轮、圆柱齿轮、轴)设计计算;任务四: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草图设计、正式装配图设计,计算工作量大不说,如何将计算结果作为设计结果,大多数学生还没有真正处理设计与计算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往往处理不好,设计进度就会停滞,从而会整个项目的工作进度。作为指导教师要让学生在项目过程中明确,任何机械零件的尺寸,都不应只按理论计算来确定,计算值只是确定尺寸的基础,而确定尺寸应综合考虑零件的结构、加工、装配、经济性、使用条件以及与其他零件关系等等。有些尺寸(事减速器箱体的某些尺寸)还要用一些经验公式来确定。轴的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计算和绘图是互相补充、交叉进行的,边计算、边画图、边修改的“三边”设计方法。同时,要做好整理和保存、积累设计计算结果过程性工作,以保持项目成果的完整性,也为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做好准备。诸如此类的设计技巧,在每一个任务之前,教师可尝试预测这些问卷调查,发放给学生,及早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准备,让他们能将这些较有挑战的任务顺利完成。

2.监控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自主创新

项目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但如何正确处理设计与创新的关系确实是学生很难上升到的高度。作为高职机械课程设计实施项目教学指导教师,要观察学生、引导学生用心揣摩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通过选定主题来定期集中面授、定期查看学生设计资料等手段,检查他们是否已经参考学习了已有的资料和图例,参考和分析了已有的结构方案,合理选用了已有的经验数数据,这些手段,都能很好监控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设计的最高标准就是创新,一定要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减速器生产实际,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大胆提出新设想、新方案和新结构,吸纳新的技术成果,注意新的技术动向,把学习和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和水平。在这里,特别要求项目指导教师观察学生是否在减速器的设计中引用了该行业新标准和规范。是否双重考虑了设计质量和降低设计成本,是否考虑了零件的购置和互换,是否采用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及行业规范,对于非标准的数据,是否修整成标准数列或选用优先数列,这些设计细节,是检验项目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设计品质也会在教师的全程监控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鹰架结构之六

检查评估注重思路与技巧

项目完成过程是各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探索钻研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的检查评估相当重要。指导教师应重点评估每个组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思路和技巧过程。因为,思路评估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而技巧过程评估中,要重视各个开发环节中遇到的难题的解决方法的总结,这样,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的设计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

篇9

关键词:制剂工程 课程设计 GMP规范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逐步与国际接轨,需要大量既懂得工程技术(如GMP药物制剂车间设计、制药设备等)又有药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新形势下,将车间设计与药物制剂技术、GMP规范、制药设备及公用工程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已经成为制药工程专业和工科药物制剂专业教学与科研的当务之急[1]。药物制剂车间设计即为该背景下出现的课程之一[2-4]。同所有课程设计一样,它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符合GMP要求的制剂车间工程设计基本内容;熟悉查阅技术资料和技术规范;学会运用简洁的文字、图形和工程语言正确表达设计思想与结果[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

由于我国制药工程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各兄弟院校都在努力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药物制剂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如合肥工业大学将课程设计与实验和科研相结合,获得设计中的某些关键性设计参数[5]。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在近十年的建设中,也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新型制剂工程学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1 新型制剂工程学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体系

我校开设的制剂工程学课程设计学时为5周,属于综合性实践类课程,是在前期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的综合运用和实践。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工程观念和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对教学内容、课程设计题目的设置及课程实施进行了如下调整:

1.1 课程内容的系统化

经过多年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梳理,我校制剂工程学课程设计逐步从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核心理论型专业课的附属实践课演变成融合了GMP相关法规和GMP药剂车间操作等内容独立设课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内容包括:AutoCAD绘图技能培训、GMP相关法规培训和药剂车间操作实习及GMP制剂车间设计3个模块。各模块之间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课程的设计思想是通过GMP法规学习和GMP车间实习,系统了解GMP药物制剂车间布置原则、管理规范及制剂设备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再根据药物制剂学、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等前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计算机完成指定剂型药物的工艺流程图、物料恒算、设备选型、设备流程图和GMP制剂车间平面布置图等主要设计任务。在课程结束后,学生通过对集中答辩过程的回顾及与实际GMP药物制剂车间施工图比较,撰写感想,总结不足,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课程学习收获和感悟。

为了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各个模块分工明确,又穿行。具体课程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1.2 课程设计思想的先进性

课程设计题目采取半开放式,即每组2~3人完成同一剂型的药物制剂车间设计,但每个人设计的具体药物种类不能相同,其处方和生产规模由学生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查阅及药厂调研后提出具体方案,经指导教师审核后确定。

在剂型种类上,除了片剂、胶囊剂、水针剂、大输液、粉针剂等常见剂型外,还增加了丸剂和口服液等北京及其周边药厂实际生产剂型。课程设计药剂剂型尽可能与未来可预见的就业需求相关联。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制剂工艺的发展动态,详细解读新版GMP法规内容,注意保持课程设计任务要求的先进性和与时俱进。如2012年的课程设计任务书中明确要求,输液剂尽可能使用符合GMP要求的联动机组;各种制剂车间洁净等级布置必须满足2011版GMP要求;在水针剂、大输液和粉针剂的灌装/分装环节设计中注意隔离器的使用等。

1.3 GMP相关法规培训和制剂车间操作实习的多元化开展

为了保证学生在进行GMP药物制剂车间设计之前对GMP制剂车间布置及生产管理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我们首先以剂型为主线对学生进行GMP相关法规培训。通过结合案例分析解读GMP相关法规及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重点学习制剂车间和设备的清洁、操作的SOP。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组进入口服固体制剂GMP车间进行操作实习。受洁净度要求及实习场地限制,对于洁净等级较高的注射剂生产车间,主要由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讲解车间布置和生产设备图片、生产过程录像的形式完成实习。

在教学过程中GMP相关法规培训和制剂车间操作实习交叉进行,时间为2周。通过以上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对GMP制剂车间布置、车间生产管理及设备结构和生产能力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续GMP药物制剂车间设计奠定了基础。

1.4 GMP药物制剂车间设计过程的有序展开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的使用

在为期2周的GMP制剂车间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将设计内容详细分解成药物处方,生产能力确定,编写生产工艺规程,绘制工艺流程框图,绘制带洁净等级和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物料恒算,主要制剂设备选型,设备流程图,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图及编写设计说明书9个小环节。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首先明确每一天的设计任务和要求。指导教师控制每一环节的设计质量,评价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环节。

为了让学生系统掌握现代化设计手段,在车间设计之前还对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AutoCAD绘图技能培训。GMP车间设计任务中的工艺流程图、物料恒算流程图、设备流程图和车间工艺平面布置流程图均要求利用AutoCAD计算机绘图软件完成。

1.5 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的各个模块均设置有注重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考核环节,具体考核内容及分值分配情况见表1。如在AutoCAD绘图技能培训模块中设有随机抽测图形的限时绘制考核环节;在GMP相关法规培训和车间操作实习模块中设有制剂车间和生产设备SOP及设备操作随机抽测考核环节;而在GMP药物制剂车间设计模块中,在以考勤和检查提交设计材料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集中答辩。通过集中答辩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对AuotoCAD计算机绘图技能、制剂设备性能特点及车间布置原则和设计技巧的掌握情况,还能加强学生对制药设备和车间设计相关理论知识从整体到细节的掌握,破除学生的“等、靠、抄”等不良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 多种教学方法组合使用

在制剂工程学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根据各模块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1 授课方式由单一细节讲授向个性问题指导与共性问题集中探讨转变

课程设计已经不再适合就重点课程内容进行精讲、精练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任务式驱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对学生下达总体任务,再对任务进行具体分解,让学生主动完成后,根据出现的个别问题逐个指导,共性问题组织讨论后再集中讲解。

如在指导口服固体制剂工艺规程编写时,由于每个学生设计的药物种类不同,其原辅料组成及具体工艺也不尽相同。在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逐一指导。而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编写工艺规程内容混乱或过于笼统等共性问题需要集中讲解。

2.2 教学形式由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向学生为主体的互动交流转变

在GMP药物制剂车间设计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根据每一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析讨论,理清设计思路,力求设计符合实际应用。课堂上教师比较注重问题的总体把握,引导学生由对知识的记忆型学习向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培养方向转变。

如固体制剂在粉碎和混合工艺中控制点的设定,既要满足实际生产工艺需要,又是后续设备选型、车间布置的基础,学生往往不知道设置哪些指标和具体数值。为此,指导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查资料、组织小组讨论等反复论证后确定。

2.3 注意由单一的教材使用向工程应用实际转变

制剂工程学课程设计涉及的知识面广,在有限学时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再参照具体教材按部就班讲解。多采用案例式教学,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讲解,使学生快速掌握和感悟案例中蕴涵的工程应用技能。

如“AutoCAD绘图技能培训”模块中,更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以保证在后续课程设计中顺利完成图纸的绘制。指导教师通常将绘图技巧结合8~10个由简到繁的图形任务,在演示讲解后指导学生绘制完成,再辅助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图形绘制练习及1~2个制剂车间平面布置图形绘制作业,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技巧。

在GMP药物制剂车间设计模块中,更注重与实际工程接轨。教师以实际生产中氧氟沙星胶囊工艺规程和制剂车间设计作为案例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制剂工程学课程设计的总体任务和具体要求有进一步认识。

2.4 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手段并用

本课程除GMP制剂车间操作内容外,均在配备多媒体功能的机房内完成,要求机房安有AutoCAD应用软件,具有上网功能。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了解各种药物剂型的实际GMP车间布置情况,自2010年开始,本课程逐步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在GMP药物制剂车间设计和GMP相关法规培训模块的授课过程中,使用了动画素材,同时辅以图片、实物和现场录像,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同时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GMP车间布置中存在的问题,在引起学生重视的同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规避设计漏洞,寻求解决办法,在掌握设计技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我们发挥传统板书教学的优势,在GMP相关法规培训过程中以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进入动态思维过程,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方式,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又调动学生的探索性,培养了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课程根据每一模块的特点,通过多种教

学方法的设计和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在掌握药物制剂工艺和GMP药物制剂车间设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锻炼了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了学习兴趣和思考、解决问题的素养。

3 教学效果

从教学效果上看,这种多学科交叉而又系统务实、多种教学方法组合应用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地实现了知识学习、应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校开设的制剂工程学课程设计,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制剂生产过程共性工程技术原理的理解,还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有多件课程设计作品延伸后在大学生“挑战杯”科技论文和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市级和校级奖项。此外,对在药厂就业的毕业生调查反馈意见也表明,综合性的制剂工程学课程设计确实增强了学生对药厂各种工作岗位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珂.《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医药,2009(3):338-339.

[2]卢文玉,元英进,朱宏吉.生物与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2(3):28-30.

[3]魏光涛,张琳叶,杨克迪.制药工程工艺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2 (1):148-149.

篇10

(一)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的生涯发展

每个人都想要成功,但没想到成长。成长是艰辛的,但是成长又是每一个人一辈子的任务。这种成长任务的不断累积与变换就构成了生涯发展。大学生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2]。

第一,学习如何生活。新形势下,鉴于“90后”大学生社会意识、公民意识淡薄等问题,各高校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生涯教育,促使其形成社会人,敢于拼搏、敢于担当,有一定的责任感和危机感。

第二,学习如何学习。大学生是高校学习的主体,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提出与落实对扩大学习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坚持终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大学生学习的内容既包括理论知识,又包括专业技能,这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大学生学习的范围;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学习需要依赖高效的学习方法,优质的教学方法会发展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反之则不然;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理念和学习策略,终生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

第三,学习如何生存。生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与职业发展。“90后”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父母的过分宠爱、多元文化的杂糅都可能弱化大学生的生存意识[3]。但是生存能力是当今社会衡量大学生的重要标准。大学生应该重视生存能力的发展,注重社会适应能力及职业技能的提高。

第四,学习如何爱。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在生涯发展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爱他人,还要学会怎么被人爱。爱他人,就是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初步具备正确表达爱的情感;被人爱,就是要自尊、自信、不卑不亢、不骄不躁。

(二)有利于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许多高校对什么是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存在较大差异[4]。大部分高校没有将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作为培养的重点,而是将学生的认知能力或行为发展作为唯一的发展目标,以致其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大学生生涯规划观念加速了学生知、情、意、行的整合,有利于完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有利于推动大学课程改革

生涯规划意识有利于推动大学课程改革[5]。一方面,大学生生涯规划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单纯以大学生为主,或单纯以教师为主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结果是产生一大批与专业课程协同发展的生涯规划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学习体系,还可以激活高校课程改革,从而健全高校课程体系。

二、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重知识,轻能力

一是高校教师没有厘清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将这一课程等同于其他理论课程[6]。所以,从课程设置到课程教学,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于这一课程成为专业课程之外的调剂品,其作用没有得到应有发挥。二是许多高校安排非专业教师进行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以致课程教学的特色不明显。由于生涯规划专业知识有限,再加上实践经验的缺乏,非专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讲解一些理论知识,这些讲解却不会对大学生的能力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二)重学习,轻生活

国内高校在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设计上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而忽视学生的生活。长期以来,高校课程设计还秉承着精英化和专业化原则,突出强调学生在大学期间以专业学习为主,对于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教师在教生涯规划课程时,也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以致大学生生活规划与学业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7]。

(三)重职业,轻自我

认识自我是选择职业、发展职业的先决条件。现有的生涯规划课程主要是围绕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而展开,突出企事业单位招聘技巧的获得,过分重视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融合,而忽视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另外,生涯规划课程在职业发展方面又只关注大学生就业,而忽视大学生的创业。

(四)重规划,轻管控

许多高校重视生涯发展课程的规划和设计,但是这种规划缺乏系统性,这使课程在管理和评估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一方面,课程评价体系尚未健全,课程量化标准尚未确立,这制约了生涯发展课程建设。另一方面,课程质量意识不强,建设力度不足,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考核等随意性较大。

三、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设计思考

(一)转变课程设计理念

一是将高校生涯规划课程与大学生成长相结合。生涯规划课程是教育者引导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认识自己、认识外部世界、确定职业目标、学会学习的长期过程。所以,高校不仅要做好针对毕业生的短期生涯辅导,还要引导大学生做好大学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规划和管理[8]。二是在设计生涯规划课程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课程设计的价值导向上看,生涯规划课程应该体现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展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就业取向和生活态度[9]。目前,许多高校在设计生涯规划课程时,没有充分注意到课程的思想性,有些教师甚至认为价值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课所要解决的内容,这种思想观念不利于扭转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过分看重行业和就业技巧等不良现象。三是转变功利主义的课程设计理念。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是教育者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在社会中发展自己、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课程体系。然而许多高校在课程设计上存在严重的功利主义色彩,即只对毕业班集中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错误的理念不仅不利于课程体系建设,还不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

(二)完善课程设计的方法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生生涯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强,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应运而生,但由于这一课程起步晚、发展时间短,许多高校还未能对其加以全面认识,以致生涯规划课程设计方法陈旧,不能满足课程在新时期下的发展需求。所以,高校应该本着规范化、科学化的课程设计思路,不断完善课程设计方法[10]。一是坚持课程设计的本土化和科学化。一方面,应该重点研究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基础,健全课程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在吸收国内外优秀生涯发展理论时,也要注重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消化和吸收。因此,高校应该努力建立本土化的生涯发展理论以指导学生认知、生活、就业和学习,推动生涯规划课程的发展。二是在生涯规划课程设计中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在课程设计时,应该避免纯课程化、纯理论化倾向,而应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理论课程,其课程理论体系应该全面、系统;生涯规划课程又是一门实践课程,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大学生生涯发展。三是在生涯规划课程设计中要坚持全程性与阶段性相结合。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策性和实用性,但是许多高校将其定位成应急的、临时性课程,并将授课对象局限于毕业班级的学生,而课程内容则倾向于宣传就业创业政策。而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应该是一门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甚至更长时间的课程,课程的内容、方法也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发展阶段做出适当调整。

(三)完善课程设计的各个要素

第一,准确定位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高校教育者应该将生涯规划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使其同其他必修课程一样进学时、进学分、进计划,及时考核和反思,健全课程建设的机制体制[11]。同时,高校应该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使教师在教学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防止出现讲座式、活动式教学形式,以实际行动重新确立生涯规划课程的主体地位。第二,明确课程目标,更新课程内容,规范课程教学手段和形式,健全课程的评估机制。一方面,我们要深入研究课程的目标体系,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结合起来,将大学生的自身发展、社会认识、职业选择与发展、终身学习结合起来,使目标具体化;另一方面,从全局考虑,完善课程内容,减少政策讲解、单位介绍、面试技巧的摄入,增加职业技能测试、心理素质、交际交往等内容,让大学生参与实践,加强与企业的接触,增强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同时,高校应该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不断启发大学生,使其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最后,高校应该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即突出强调大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促进大学生生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