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保障措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1: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安全保障措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工作目标
围绕全运会赛区组委会的总体工作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思路,以全运会食品药品(含医疗器械,下同)安全保障为主线,以专用药品安全和兴奋剂治理为重点,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举全系统之力,加大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实现全运会期间我市无药源性兴奋剂安全事件、无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工作目标,为全运会成功举办创造良好环境。
(二)主要任务
1.专用药械安全保障。开展全运会专用药械检验检测工作,确保专用药械质量安全。严格审查药械招标采购投标单位资质。严格审查药械储存单位资质,检查储存、配送条件。加强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全运村、比赛场馆、定点宾馆饭店医务室专用药械安全监管。
2.净化兴奋剂药品市场。继续保持兴奋剂专项治理的高压态势,坚持“严令禁止、严明职责、严格检查、严肃处理”的“四严方针”,严肃查处兴奋剂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净化兴奋剂市场,切实达到无非法生产、无非法批发、无非法零售、无非法进出口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行为的治理目标,确保全运会期间不发生药源性兴奋剂事件。
3.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药品生产、经营、使用行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保证药品质量安全,确保全运会期间不发生重大药品安全事件。
二、工作重点
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大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品种的监管力度。
重点区域突出辖区内有比赛场馆的历城区、历下区、市中区、长清区、章丘市,其中历城、历下两区是重中之重。
重点单位突出机场、车站、繁华街道、旅游景点周边的涉药单位,兴奋剂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定点医疗机构,全运村以及比赛训练场馆、定点宾馆饭店的医务室。
重点品种突出专用药械和兴奋剂,加强全运会专用药械质量监控,加强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注射剂、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品、、疫苗等高风险品种监管。
三、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市局成立全运会赛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局指挥部),负责全运会期间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和药品安全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协调工作。
市局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药品生产环节安全保障部、药品经营环节安全保障部、药品使用环节安全保障部、医疗器械安全保障部、专用药品检验部、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协调部和十个县(市)区局(分局)分指挥部(以下简称一室六部十个分指挥部,市局指挥部及组织机构成员名单见附件1)。
(一)指挥部办公室
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全运会赛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
2.负责协调六部十个分指挥部的工作安排和职责分工,对全运会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汇总和督导检查。
3.负责全运会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的文件、简报、信息的草拟、审核等工作。
4.负责全运会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的新闻宣传工作。
(二)药品生产环节安全保障部
工作职责:
1.负责组织药品生产环节的安全保障工作。
2.负责对高风险品种(注射剂、生物制品、肽类激素、、放射性药品)生产企业组织实施驻厂监督。
3.负责医疗用毒性药品、品、、放射性药品、易制毒化学品以及毒性试剂的安全监管。
4.负责涉药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
工作重点:
1.重点企业。市局药品安全监管处负责监管的重点企业:含兴奋剂药品生产企业(19家),注射剂生产企业(9家);药品经营企业(7家)。县(市)区局(分局)负责监管的重点企业:毒性饮片生产企业(2家),医用氧气厂(3家),特殊药品涉药企业(27家)。
2.重点品种。兴奋剂(1个)、注射剂(195个)、品(21个)、(29个)、医疗用毒性药品(39个)、放射性药品(4个)、医用气体(1个)、毒性化学试剂(2个)。
3.重点内容。药品生产企业是否严格按照GMP组织生产经营,毒性化学试剂、菌毒种和危险化学品是否按规定严格管理。兴奋剂药品生产企业是否按GMP规定组织生产经营,是否严格按规定渠道销售,程序和手续是否完备合法,流向是否有追溯性。生产含兴奋剂目录所列禁用物质药品的包装标签或说明书上是否已标注“运动员慎用”字样。纳入远程动态监控的企业是否正常上传数据。特殊药品(毒性药品、品、、放射性药品)涉药单位是否按规定严格管理。
责任部门:药品安全监管处、稽查大队、各县(市)区局(分局)。
(三)药品经营环节安全保障部
工作职责:
1.负责组织经营环节的药品安全保障工作。
2.负责对专用药品招标采购投标单位进行资质审查,组织对专用药械定点储存单位的资质以及储藏、配送条件的监督检查。
3.负责组织全市药店的“迎全运、亮窗口、树形象”活动。
工作重点:
1.重点区域。主要包括七点八线九片。七点: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全运村、齐鲁医院、省立医院、中心医院。八线:经十路、解放东路至经四路、和平路至经七路、文化路、历山路、英雄山路至济洛路、北园大街、经二路。九片:泉城广场(趵突泉、银座)、大明湖、千佛山、洪楼广场、大学城、百脉泉公园、奥体中心、大观园、体育中心。
2.重点品种。批发企业: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品、、疫苗、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等高风险品种以及毒性药品。零售企业:含兴奋剂药品、含麻黄碱的复方制剂、含磷酸可待因口服液以及处方药品。
3.重点企业。重点批发企业:具有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经营资质的20家,具有品、经营资质的4家,具有疫苗经营资质的5家,以及具有生物制品等高风险品种经营资质的批发企业。重点零售企业:七点、八线、九片沿线两侧及周边的药店。
4.重点内容。与药品经营企业签订兴奋剂治理责任书,加强对经营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批发企业的远程动态监控,加强对零售药店禁止销售药品、严格凭处方销售药品、经营含“运动员慎用”字样兴奋剂药品的监管,严厉查处无资质经营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行为,对兴奋剂药品继续实施网格化监管,实行专人、专柜(或专层)管理,确保不发生药源性兴奋剂违规经营事件。严格全运会专用药品资质审查,严格对专用药品定点储存单位储存、配送条件的监控,确保专用药品购进渠道合法,储存条件符合要求。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严肃查处挂靠经营,出租、出借许可证和“走空票”、“体外循环”等违法违规经营活动。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深入开展虚假违法药品广告专项治理。
责任部门:药品市场监督处、各县(市)区局(分局)。
(四)药品使用环节安全保障部
工作职责:
1.负责组织药品使用环节的安全保障工作。
2.负责规范本市药品生产企业含兴奋剂物质药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
3.负责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的质量安全监控。
4.负责全运村、比赛训练场馆、定点宾馆饭店医务室的专用药品质量安全监控。
5.负责组织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工作重点:
1.重点单位。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及含兴奋剂目录所列物质的16家药品生产企业。配制含兴奋剂目录所列物质药品的19家医疗机构制剂室。全运会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全运村、比赛训练场馆、驻地宾馆饭店的医务室。
2.重点品种。专用药品,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及含兴奋剂目录所列禁用物质成分的药品品种。不允许使用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
3.重点内容。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医疗机构配制的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及含兴奋剂目录所列物质成分的品种,必须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在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上用中文注明“运动员慎用”字样。跟踪专用药械使用环节的监管
责任部门:药品管理处、各县(市)区局(分局)。
(五)医疗器械安全保障部
工作职责:
1.负责组织医疗器械领域的安全保障工作。
2.负责审查专用医疗器械招标采购投标单位资质,审查医疗器械储存单位资质,检查储存、配送条件,负责专用医疗器械委托检验的组织协调,按时完成检测工作。
3.负责定点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检验仪器、诊断设备等)、全运村、比赛训练场馆、定点宾馆饭店医务室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监控。
4.组织高风险医疗器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工作重点:
1.医疗器械生产环节。突出对国家局、省局重点监管产品的8家生产的监管,加大我市高风险产品目录中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一次性麻醉包、骨科植入物、防粘连产品、生物粘合剂、橡胶等22个高风险产品的隐患排查,对每个品种的原材料采购及进货检验、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与管理、产品出厂检验及上市跟踪监测、产品召回及应急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隐患排查,抓好隐患排查整改。
2.医疗器械经营环节。审查全运会专用医疗器械招标采购投标单位资质,对中标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植介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及远程动态监控。审查全运会医疗器械定点储存单位资质,检查储存、运输条件。
3.医疗器械使用环节。以全运会定点医疗机构、比赛训练场馆和全运村为重点,对全运会专用医疗器械实行重点监控,按要求做好检验检测工作。
责任部门:医疗器械处、各县(市)区局(分局)。
(六)专用药品检验部
工作职责:
1.负责全运会专用药品检验及委托检验工作。
2.负责突发事件的药品检验工作。
工作重点:
1.按照专用药品目录做好药品抽验的准备工作。
2.确定专用药品的检验品种、检验原则、检验方式,落实检验设备、仪器、试剂等检验条件。
3.协调落实委托检验药品的工作。
4.按时限要求完成专用药品的检验。
责任单位:市药检所。
(七)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协调部
工作职责:
1.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
2.负责组织开展“食在、放心泉城”主题创建活动。
3.负责组织开展全运会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赛区内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按照省、市全运会组委会统一部署进行)。
工作重点:
1.发挥牵头作用,营造食品安全良好氛围。组织抓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第十一届全运会期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济政办发〔2009〕9号)的贯彻落实。深入开展“食在、放心泉城”主题创建活动,推进环节监管,强化综合监管,为全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安全有序的食品市场环境。
2.组织各县(市)区、各环节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顿,把好源头关、生产关和入口关,提升综合监管水平。开展市区尤其是赛场周边餐饮消费环境综合整治,彻底净化赛区周边食品市场环境,确保特殊时期的食品安全,有效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3.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防范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全市食品安全专家库的决策参谋、信息咨询和应急处置作用。进一步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一步提高对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组织指挥、协调配合、快速反应和应急救援能力。
责任部门:食品安全协调监察处、各县(市)区局(分局)。
(八)分指挥部
十个县(市)区局成立全运会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分指挥部,县(市)区局的主要负责人为分指挥部指挥。
工作职责:
1.按照市局方案的总体要求,制定本辖区全运会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责任,明晰职责,细化要求。
2.按照监管职责,负责组织落实本辖区的安全保障工作。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底前)
印发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四个保障部和十个分指挥部按照辖区及工作职责,层层进行动员,周密安排部署,明确保障工作目标和要求,涉药单位知晓率要达到100%,各项安全保障工作全面启动。
(二)自查整改阶段:(4月至6月)
涉药单位按照安全保障工作要求,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和自律意识,深入查找药品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并将自查整改的情况报告所在地药品监管部门,涉药单位自查率要达到100%。涉药单位自查整改的重点由市局按自查自纠表格的形式统一制定,四个保障部和十个分指挥部负责向涉药单位分发。自查整改结束后,四个保障部和十个分指挥部要写出涉药单位自查整改情况报告,于6月30日前报市局指挥部办公室。
(三)重点督查阶段:(7月至9月)
组织市县两级联动督导检查。
1.四个保障部和十个分指挥部按照职责分工,对涉药单位开展明查暗访,进行督导检查,重点区域、重点单位检查覆盖面要达到100%。四个保障部和十个分指挥部的监督检查情况以报表形式每月上报一次。
2.市局组成由局领导挂帅的五个保障工作督查组,对县(市)区局(重点是历下区、市中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市)及重点涉药单位进行督导检查。
(四)赛时保障阶段:(9月23日至10月23日)
1.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品种严防死守。
2.十个分指挥部要认真制定涉药单位网格化管理分工表,采取网格监管措施,对重点单位的监管责任、监管措施落实到人。
3.检查情况每周一报,重要情况随时报告。
五、工作要求及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全运会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是今年全系统最紧迫的工作任务,各级各单位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按照“市局统一指挥、市县两级联动、突出整治重点、注重工作实效”的工作思路,举全系统之力,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安全保障任务落到实处。各县(市)区局要根据市局方案总体要求,制定细化实施方案,进行再部署、再落实。
(二)突出重点,从严监管。市县两级要按照监管职责,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品种,强化网格监管措施,规范药品生产经营使用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要强化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责任、措施、监督检查到位,对因工作不力、疏于监管等原因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落实应急预案,确保万无一失。各县(市)区局要抓紧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措施,做好应急响应准备,确保迅速有效处置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市局将在5月份,以药品使用环节为重点,组织开展一次应急演练。
(四)加强督导检查,做好信息报送。市局将定期不定期的对各县(市)区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明查暗访、督导检查和调度,确保安全保障措施落实到位。要切实做好信息工作,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严格按照市局指挥部的时限要求,及时上报统计数据和相关信息,不得迟报、漏报。
篇2
健全防止返贫和新致贫长效机制
防止返贫和新致贫摆在重要位置,从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监管、全面验收评估、巩固深化大扶贫格局、强化总结宣传、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健全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等方面,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摆脱绝对贫困的标志,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这一问题被摆在了今年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的首位。
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对贫困人口的识别、帮扶、退出、巩固严格执行标准和程序。针对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即时帮扶人口、重点监测人口,对照《脱贫攻坚“找差距、抓落实”到户帮扶工作手册》,全面逐项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
稳定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全面落实扶贫项目收益、低保、养老、教育资助等政策性收入,加大就业扶贫力度,新增和腾退的公益岗位优先安置贫困人口。
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健全完善贫困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政策体系、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支持体系,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实现各学段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继续实施“雨露计划”,健全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
落实健康扶贫和医保政策。将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落实医疗机构减免、医疗商业补充保险、重特大疾病再救助等政策,原则上个人累计负担的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低于政策范围内医疗总费用的10%。
落实住房安全保障政策。对2014年以来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情况进行全面、规范的危险等级鉴定,鉴定为危房的要进行改造。建立危房改造动态保障机制。
落实饮水安全保障政策,确保每个贫困户都通自来水;
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综合运用养老保险、医保、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补贴等综合社会保障措施,实现应保尽保;
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社会“大救助”体系;
对一般农户、脱贫不再享受政策人口中可能致贫或返贫的,按程序认定后纳入即时帮扶台账。
深入开展“三有三净”行动。实现贫困户“三有三净”,“三有”,即贫困户家中有电视、有电扇、有遮风挡雨的门窗;
“三净”,即院内干净、屋内干净、个人干净。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监管
让扶贫资金、扶贫项目持续产生收益,确保贫困群众长期受益有保障。
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不减,突出资金使用方向,支持脱贫攻坚成效评估验收等收官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聚焦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基础设施条件、公共服务水平等巩固提升任务,以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即时帮扶人口、重点监测人口为重点统筹安排。根据脱贫攻坚需要,专项扶贫资金在继续支持扶贫产业发展、扶贫特惠保险等基础上,增加用于农村养老周转房、农村生产路和村内道路、农村饮水及农田水利等小型公益性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等方面。
扎实开展产业扶贫方面,严格扶贫项目入库程序,加强论证评审,确保项目全部在项目库中择优选择。加快2020年度新建项目实施。
加强产业扶贫项目后期管护。全面排查2016年以来已建成产业扶贫项目,以县为单位建立问题项目管理台账。做好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登记,2020年度新建项目全部确权到村集体。
通过规范推动扶贫小额信贷、培育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创业致富带头人等举措,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巩固深化大扶贫格局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需要聚焦聚力,深化大扶贫格局,打出组合拳。
深入开展消费扶贫。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及时掌握扶贫产品产出、销售情况,有的放矢组织开展产销对接,多措并举解决扶贫产品的“卖难”问题。积极搭建农产品产销平台,对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商平台和商超企业,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长效产销机制。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等平台推出一批消费扶贫广告。
深化扶贫协作,落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制度。深化产业协作,积极争取协作资金,及时制定资金使用方案,确保建成一批立得住、管长远的协作项目。深化劳务合作,利用“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金秋招聘月”等平台,搭建烟台企业招聘专区,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异地转移就业。推动两市各级干部开展挂职交流,持续开展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培养。
继续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实施“急难救助”“朝阳助学·圆梦行动”“温暖工程”等项目、持续推进“百企帮百村”脱贫攻坚行动、持续开展“金晖助老”青春扶贫志愿者行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健全脱贫攻坚长效机制
出台《市脱贫攻坚自查评估工作实施方案》,脱贫攻坚成效将迎来年度大考。评估对象包括各级党委、政府,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即时帮扶人口,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各级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及利用财政资金实施的扶贫项目,扶贫协作等。重点评估各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落实情况,坚持目标标准和任务完成情况,“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政策落实情况,产业扶贫项目管理和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行业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社会扶贫工作落实情况,重点工程实施情况等。
当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势在必行,文件对此提出5条要求。提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规范完善资产收益分配办法,采取劳务
补助、劳动增收奖励、公益岗位等方式,提倡多劳多得、多劳多奖。根据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和就业意愿,大力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提升贫困村整体发展水平。持续推进“五通十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贫困村能够提供法定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场所,且配备必要的师资力量;
能够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服务场所,且配备必要的医务人员;
能够提供符合当地饮用水安全标准的水源;
村内至少有一条穿村硬化道路;
通生活用电。持续唤醒沉睡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内流转使用政策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调剂管理政策,收益主要用于脱贫攻坚,优先支持扶贫领域基本生产生活、公共服务及配套设施项目的建设用地。
全面推行村级扶贫专岗。深入开发助老、助幼、助患、助残岗位,
吸纳具备一定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积极开发保洁保绿、公共设施维护、执勤值班、“三留守”人员服务以及产业辅助等多类型公益岗位。
篇3
一、组织领导
年是我市实行有限开禁的第一年,工作难度大、要求高,为此,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原有的禁放工作体系,市和各区的禁放工作领导小组既要继续抓好本地区的禁放工作,同时要组织管理好开域的安全燃放。市政府禁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负责,市政府办公厅、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各有关部门、河东警备区负责人参加组成,具体负责全市的禁放和局部区域的有限开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禁放和有限开禁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各区人民政府的禁放工作领导小组要相应调整工作职能,负责组织好本地区的禁放和有限开禁工作。
二、职责分工
为了确保禁放和有限开禁的顺利实施,六城区人民政府、各级公安、安监、宣传、供销等单位要加强针对禁放和有限开禁的宣传、教育、说明及组织管理、安全保障等工作。工商、交通、市容、环保、司法、教育、民政等部门要通力合作,不仅要协助做好有限开禁的组织保障,还要配合市、区政府继续做好禁放工作。
(一)六城区人民政府负责划定本区的开域并报市禁放领导小组审核,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本区的公安、工商、行政执法、环保、民政、卫生等部门及各街道、社区,共同组织管理好禁放区域烟花爆竹禁放和开域烟花爆竹销售、燃放工作。跨区设置的燃放点,由承担主要责任的区政府负责组织管理,相关区予以配合。
(二)公安机关负责组织警力和其他群众性治安保卫力量对禁放区进行检查,严格执法。同时,对开有限域内的燃放烟花爆竹活动进行安全监督。
(三)安监部门负责对销售网点进行销售资质认定并发放临时销售许可证,具体工作由安监部门委托公安部门实施。
(四)宣传部门要继续做好禁放和有限开禁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禁放法规宣传,维护禁放大局;组织开展对有限开禁有关规定的宣传,促进有序燃放;加强对有燃放意愿的市民安全燃放知识的宣传教育,保证燃放的安全。
(五)市供销部门要负责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确定安全燃放品种,向社会公示;要组织好货源、安排好经销网点,实行商品封签销售;要积极配合公安、安监、工商等部门查处违法经营烟花爆竹行为;具体销售计划报市禁放办审查备案。
(六)工商部门负责对经审核的烟花爆竹销售网点颁发临时营业执照,取缔非法销售烟花爆竹点;同时要在日常办理营业执照的工作中加强禁放的宣传。
(七)市交通局负责对危险品运输车辆加强检查,禁止未取得危险品运输资格的车辆违法运输烟花爆竹产品,确保运输安全。
(八)市容局、环保局、市政公用局和供电公司要配合公安机关做好禁放及有限开禁工作。市容局负责街面巡查,取缔非法销售烟花爆竹的占道摊点,及时清运燃放点的垃圾,确保清洁卫生;环保局负责对燃放点的环境监测并将有关噪声、大气污染数据提供给市禁放办,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市政公用局负责市政设施的保障,并配合有关部门制止违禁携带烟花爆竹进入公共交通工具的宣传和执法工作;供电公司负责有限开域用电保障和周边供电设施的安全保障工作。
(九)司法部门要配合宣传部门开展禁放法规宣传,帮助市民澄清误解,防止市民将有限开禁与全面开禁相混淆;民政部门要在办理结婚登记工作中加大对新婚夫妻的教育,努力避免婚庆活动中出现违禁行为。
(十)教育部门负责对全市中小学校的学生进行禁放法规宣传教育,安排专门课时,既要动员学生自觉遵守禁放法规,又要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防止发生燃放事故。
(十一)河东警备区负责驻宁部队和武警部队禁放工作,动员现役军人及其家属遵守禁放法规,不在禁放区内燃放烟花爆竹。
(十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要带头支持有限开禁工作,并教育本单位职工树立守法意识。
三、有限开禁内容
有限开禁是指在规定的禁放地区内限时间、限区域、限品种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
(一)时间限制:年月日(农历除夕)中午时起至月日(农历正月初五)晚上时止(每日晚上时至次日上午时为场地清理时间),为允许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时间,其他时间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禁放区内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
(二)区域限制:六城区人民政府划定的有限开域,为允许燃放烟花爆竹区域,此区域以外仍为禁放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禁放区燃放烟花爆竹。
(三)品种限制:市供销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审验通过并报有关部门审查予以公示的烟花爆竹品种,为允许销售和燃放的烟花爆竹品种,以上品种共计种,加贴封签、防伪标识,实行专营,其他品种的烟花爆竹一律不得经销和燃放。
为了把可能发生的燃放事故造成的人身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有限开禁实行烟花爆竹强制保险制度。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
⒈市政府召开由市禁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六城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参加的年春节禁放暨有限开禁工作会议,进行专门部署。
(二)宣传教育
⒈年月中旬,制定全市烟花爆竹有限开禁宣传方案。
⒉自年月上旬起,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各报社、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开展集中宣传,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禁放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禁放意识;另一方面要全面介绍有限开禁的具体情况和有关规定,既要保证有限开域安全燃放,更要维护全市禁放大局。
⒊年月中下旬,市政府对有限开禁通告,并召开新闻会。
(三)检查落实
市政府派出检查组对六城区有限开域的划定、安全保障方案、销售网点布建等情况进行核查,同时听取六城区加强春节禁放和有限开禁工作组织情况汇报。年月中旬,对有关整改、巩固情况进行复查。
(四)安全保障
⒈有限开禁期间,六城区人民政府要按照工作方案,组织足够力量加强开域的安全管理,配备必要的消防、医疗救护人员和车辆随时待命,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的准备。
⒉六城区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继续按照《禁放规定》加强对禁放区的检查力度,对违禁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
(五)工作总结
年月下旬,六城区人民政府要对禁放和有限开禁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并书面报告市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六城区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工作方案,拟定具体的禁放和有限开禁实施方案,确保组织领导、工作措施、工作人员落实到位。
(二)要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凡在禁放和有限开禁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各单位要及时报告市禁放办,统一作出解释。
(三)市政府和六城区人民政府于年月中旬公布禁放和有限开禁工作举报咨询电话。
篇4
学生都是我国正在成长的的花朵,切实实施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提高学生营养水平和身体素质,对我国人才培养打下基础。下面是由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营养餐实施方案”,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生营养餐实施方案(一)
青少年营养健康状况关系个人成长发育和全面发展,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兴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为改善我校学生膳食营养,增强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根据上级精神和要求,我校本期起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确保“学生营养午餐改善计划”顺利实施,使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力保障农村中学学生营养水平,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民族教育。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校长室牵头、总务室负责、班主任落实、全校教职工执行的原则。
(二)坚持统一部署、规范管理、严格把关、确保质量的原则。
(三)坚持安全、营养、价廉、便捷的原则。
三、实施范围和方式
在全校所有学生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在校学生课间操间供应一瓶牛奶、一个鸡蛋(条件允许时给所有学生提供免费午餐)。由班主任组织生活委员每天到指定地点(负责教师石及汉)领取。
四、领导机构
1、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组 员: 各班主任、后勤及炊事员等人为成员。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具体由学校党副校长石及福同志负责日常工作。
五、补助标准和资金来源
营养餐配发标准为每人每天3元,全年在校时间按200天计算,合计每生每年600元。标准按政策变化进行调整。
提供营养午餐的所需资金由国家财政拨付。学校执行时间从开学至县教育局召标后全县统一配送后止。
六、工作程序与管理要求
(一)审定补助人数:各学校每学期初将配发营养早餐学生按实名制建立学生全面信息造册上报学校总务室初审汇总,再报县教育局复核汇总审批备案,以此作为对学校发放补助资金、配送分发食品和监督检查工作的主要依据。
(二)资金管理和使用:每学期补助资金划拨到各校后,由学校校务会监督,总务室管理和支出,学校定期与供应商进行实际结算。营养餐专项资金只能用于支付在校少年儿童的营养餐食品的购置费用,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三)确定供应方案:营养午餐食品(学生饮用奶、鸡蛋等食品)由校长室负责牵头,总务室负责落实。采购至少确定2个厂家或个体供应商,食品采购供应商个体有健康证,卫生许可证等,每学期签订一次合同,并将供应商名单送相关部门备案。供应商应按合同将营养午餐食品及时配发到学校。学生饮用奶和鸡蛋每周至少配送2次,食品必须在保质期内,超过时限的,学校有权拒收。学校负责鸡蛋等食品熟用的加工,确定专人保管和发放营养早餐食品,并做好当日的统计工作。
七、职责分工
1、学校总务室负责制定本校“计划”实施方案和办法,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适合于本校的供餐模式,完善管理制度,抓好日常管理等各项基础性工作。“计划”实施过程中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跟踪监测,开展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2、建立健全专项财务人员,确保资金的需要和专款专用。
3、各班班主任负责对学生营养午餐食品的发放及学生用餐的安全及进行综合监督,做好本班学生的用餐记录,定期开展班级食品安全教育和管理。
4、食堂管理人员负责学校食品卫生的日常监督,按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
5、采购人员做好学生食品供应环节的监管,严禁不合格食品进入校园。
6、学校总务室负责对“计划”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
7、建立举报箱,接受社会监督,征求社区家长、学校学生意见,改进计划,并向社会做好各项宣传工作。
8、学校其他职工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计划”的相关工作。
9、供货商按照合同要求,负责供应合格食品,建立科学配送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定期将营养餐食品按时配送到校。
八、保障措施
(一)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根据教育局“计划”实施方案,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规范操作行为,提高管理水平,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二)加强寄宿生的管理。进一步做好寄宿生校园生活的管理,完善学生住宿、就餐、如厕、洗浴等后勤设施。
(三)加大监管检查力度。加强对营养午餐食品质量及卫生安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食品配送分发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要时刻预防向学校配送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引发中毒事件或其他食源性疾病的情况发生,坚决杜绝对进校食品质量把关不严、保管不善、加工不规范等事件,做到警钟长鸣。
(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高度重视“计划”实施的宣传工作,广泛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计划”实施的重大意义,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依托“营养午餐改善计划”实施,加强食品安全健康宣传教育,促使学生养成安全、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
学生营养餐实施方案(二)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政治活、集体活、技术活。为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文件精神,切实实施好我镇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提高学生营养水平和身体素质,为确保食品卫生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园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管理人员、各班班主任、值周教师
二、实施范围
XX小学所有在校学生。
三、补助标准
从20XX年3月1日起,每生每天由财政补助3元,每周15元,每学期(按20个周计算)300元,每学年(按200天计算)600元。补助资金全部用于为学生提供营养食品,不得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和家长。严禁用于补贴教职工伙食和学校公用经费支出。
四、供餐方式
根据正府办发〔20XX〕54号文件“各试点学校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在营养食谱、原料供应、供餐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科学合理配餐”的规定,对建有小食堂的田生学校、梨坝学校、凉台学校原则上要求由学校食堂供餐,必须确保往返时间在1小时以上学生在学校食堂吃上完整的中餐。对于不愿在食堂就餐的学生,也可以提供蛋、奶、水果加餐或课间餐等。
对未建食堂、不具备食堂供餐条件的转马、大堡、石笋、土城、政权、四椏等学校和教学点,在严格规范准入的前提下实行家庭(个人)托餐。对于托餐条件都不具备的,采取向学生提供蛋、奶、水果、面包加餐或课间餐等。
五、工作要求
(一)、规范食品采购、存放、加工、分餐等环节,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1、食品采购管理
对米、面、油、蛋、奶等大宗食品及原辅资料由县政府采购办会同县教科局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在没有实行政府采购之前,由XX镇中心小学实行全镇统一定点组织配送。各校对蔬菜、肉(禽)类等物品可实行定点采购,并与供货方签订质量安全保障协议。各校对进入食堂的原材料或食品要认真进行检查和验收,有条件的要对采购或配送的食品查验“三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质量检验报告,建立食品质量档案。要定期公示采购物品的数量、价格等情况,接受学生、老师和家长的监督。
2、食品存放管理
各校要高度重视食品的存放管理工作,对购入的食品要设立单独的房间明确专人进行管理,做好出入库登记工作。食品要分类存放,要严防食品出现霉变、腐烂和生虫不洁现象,严禁不符合质量卫生要求的食品流向学校食堂和学生餐桌。要高度重视食品防盗工作,对工作疏忽而造成食品糜烂变质或被盗,由保管人员赔偿。
3、食品的加工要确保卫生安全,膳食合理搭配,努力提高营养水平。
4、抓好就餐管理。
由于各校食堂按照上学期运作模式进行管理。对其他学生的分餐,实行班主任负责制。由班主任每天到学校签字领取牛奶或者鸡蛋分发给学生在各班教室集中食用,要教育学生用餐前洗手,要求将鸡蛋壳和牛奶盒放在垃圾篓里。
各校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机制、岗位责任制,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建立食物中毒和疫情、病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食品样本48小时留样制度,保证样本资料完整。坚持食堂从业人员卫生准入制度。
5、加强供餐食堂管理。
供餐食堂实行校长负责制,明确专(兼)职食堂管理人员,设立学校各方面人员和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的膳食管理委员会,严格落实《XX镇学生食堂管理制度》,强化食堂监督管理。
学校食堂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和“非营利性”要求,实行成本核算,学校不得在食堂提取任何费用。
供餐食堂实行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学校校长或管理人员要轮流陪餐,陪餐费用自理,并做好陪餐记录。
(二)、加强应急处理能力
(三)、规范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的管理
(四)、加强宣传教育
对享受补助的学生实行学籍实名制管理。各校在每学期开学一周内,将享受营养改善计划的全部受助学生名单审核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上报中心小学汇总(校长签字并加盖公章)送局业务股和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批准,局按照相关程序下拨补助经费到学校账户,学校严格按照《正安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管理及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支付。
1、加强学校食堂财务管理。
各校要严格按照财政、教育部门制定的制度,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财务实行专帐独立核算,并定时(每月)公开,自觉接受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和上级的审计。
2、加强监督检查,严肃责任追究。
中心小学要对镇属各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常态化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并纳入校长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学生营养餐实施方案(三)
为贯彻落实有关“营养餐工程”的文件精神,切实实施好我校的营养课间加餐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龙市小学营养餐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施“营养餐工程”,为改善农村小学学生营养缺乏现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含量,提高农村学生饮食质量,发挥学校强体与育人的双重功能,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二、基本原则
按照“政府主导、因地制宜、健康安全” 的原则,稳步推进我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断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
三、实施内容及供餐方式
(一)实施内容
1.标准及经费来源
从20XX年春季学期起,国家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
2.加强教育、广泛宣传
我校位于农村山区,自然条件艰苦,学生营养状况不良,我校决定增加学生营养,每天课间让学生补充充足的营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坚持以生为本,努力做好此项工作,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使“营养改善计划”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3、供餐方式及人数
我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将采取课间加餐模式,共2370人,食品供应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四、营养餐工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值周行政、各班班主任和科任老师
五、工作实施具体步骤:
1、 行政值周人员每天负责验收(目测和抽样)食品数量、质量、生产日期,并做好登记。
2、每天发放人(供应商)将验收合格的食品按班级发放。
3、班任课教师目测和抽样验收食品(数量、质量),无问题后教师统一组织在各班教室分发给学生并做好登记。如有问题所有食品停止发 放,并立即报告值日行政启动应急预案。
4、任课老师指导学生正确用餐,食品启封后应当场吃完不得延期食用,并督促学生餐后将垃圾分类放入班级垃圾桶,不得乱扔。
5、餐后各班及时打扫好教室卫生,可回收垃圾倒入学校指定的地方,不可回收垃圾倒入校外垃圾池,保持教室干净整洁。
六、实施范围和标准
我校实施在校学生每人每天3元的补助标准,食品由教育局指定供应商供货。
七、责任追究
凡因管理不善或各种失误,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严重后果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八、安全防范
1、成立安全应急小组
组长:XXX
组员:XXX、各班班主任。
篇5
一、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正处于加快建设的重要时期,信息化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中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倍增和优化作用,已经成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支撑手段和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推动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保障。统筹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建设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金保工程”是政府电子政务核心平台之一,具有支撑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的功能。目前,我市已在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业务中应用了人社部统一开发的全国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软件,发放社会保障卡77万张。养老保险使用全省统一软件,失业保险未使用软件系统。劳动力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尚未按全国统一软件(劳动99)正式启动。按照全省金保工程的统一安排,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一软件正在启用。依托电子政务的金保专网正已向县区、街道乡镇覆盖。医保网络已与500家医院药店连接,实现了就医购药的实时结算。市人社局门户网站和医保、就业、人才市场网站等已经开通。这些都是我们升级更新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但是,这些计算机设备大多是年前后购置建设,设备处于超期服役,老化频临淘汰的状况;资金投入不足,分散建设水平低下;信息化队伍力量薄弱,县区信息化建设的专职机构和人员尚未落实;信息化机构管理方式不适应工作需要;信息共享程度较低,业务协同能力较弱等问题。与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实需要差距很大。即使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也处于落后的状态。几十万人的数据只有一台pc服务器或几台pc机在管理,不能满足日常业务工作的需要,不能为广大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业务办理和查询服务,更不能为决策分析提供数据依据。数据安全隐患重重。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部、省、市信息化发展战略部署,坚持“统一建设、应用为先、体制创新、服务为本”的基本原则和“整合、应用、共享、安全”的方针,围绕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工作,以现有网络系统和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推进网络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为重点,以深化业务应用和信息利用为根本,着力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着力推进管理体制创新,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实现“五险合一”的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一体化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就业等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突出“五险合一”和网上办公、网上申报、网上办理的主要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金保工程”主干网,形成统一的核心应用软件,同时兼顾我市机构设置的特殊性。
──统一规划、规范运作。坚持规划先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按照规范设计、规范招标、规范建设的要求,实行“金保工程”独立运行,系统内部信息耦合,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可靠实用、适度超前。按照成熟先进、持续稳定的需求确定信息系统的建设规模、软硬件档次及网络通信技术,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良好的可伸缩性,既立足于现行政策和管理体制,同时为将来改革和业务发展备有余地。
──加强管理、监管并重。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监管结合、同步推进。统筹考虑管理工作中人才、制度、机制等方面建设,早做谋划,早定方案,及早运作,同时做好同金融等相关部门、单位的协调沟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安全可控、方便使用。系统建设必须始终遵循国家和省市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规定,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便捷。
三、工作目标。
按照“西北创一流、全国争上游”的要求,以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水平为目标,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总体建设要求,紧紧围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重点工作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增强网络性能,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险、就业服务、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监察等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的信息化水平,建设完善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并实现两者的整合,为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之间的协同办理及跨地区协作提供技术支持;建立和完善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一数据中心,建立覆盖城乡各类人群的社会保障资源数据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延伸到街道(乡镇)、社区(村)。建立市社会保障服务网、12333服务电话、社区平台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联动体系。在完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基本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应用系统,基本形成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安全可靠,覆盖全市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全面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建设“五险合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信息系统。将金保工程覆盖的业务范围从社会保险、就业管理服务扩展到劳动关系、人事人才管理等业务领域,实现系统内各项主要业务的整合,通过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之间相应衔接和协同办理。
2.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市域网覆盖到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础上,全部覆盖到各县区社会保险、就业服务机构、就业培训机构、人事人才、社会保障监察机构,实现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内部互联互通,并通过主干网实现系统内的网络互联,以提高系统内的信息共享程度和业务管理的协同工作能力。建立覆盖全市人社工作联通城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网络。并实现与公安、财政、税务、工商、金融、教育、卫生、民政等相关部门的网络衔接应用,要达到“数据向上集中,业务项下延伸”的目标。
3.公共服务系统进一步完善。完成公共服务系统基础平台和信息库、数据库建设,集成网上办事(网上职介、网上申报、网上年检等)和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建立比较完善的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近、就地办理,减轻社保大厅经办压力。
4.宏观决策支持形成体系。实现包括统计分析、监测预警、预测分析、风险分析、政策仿真在内的多层次决策支持模式。信息系统成为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的重要支撑手段。
5.系统安全体系基本建立。建设异地容灾中心,加强系统安全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系统安全建设方案和运行管理制度,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健壮性。提高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监督力度。为我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发挥效益。
四、主要任务
(一)网络系统建设
1.建设和完善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中心。实现设备、网络、数据、人员、应用系统的集中和整合,实现县、区数据向市级数据中心集中管理,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建立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地实现数据和网络系统的安全保障。
2.完善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完善市数据专网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扩大联网应用范围。建设覆盖县区、街道、社区、乡镇、定点医院、定点药店以及相关单位(部门)的网络系统,上联社会保障部、省,形成部、省、市、县区、街道社区网络互联互通,并实现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3.建立覆盖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的集中式资源数据库。对各类业务数据进行整理和整合,实现“同人、同城、同库”;逐步建立标准统一的市级业务经办数据库(含异地和交换)、宏观决策数据库、基金监管数据库。
4.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统一的网上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基于统一的安全信任体系和互联网技术的自助式网上业务办理,逐步扩大应用的业务范围,使网上缴费申报、网上审批受理、网上投诉举报成为业务办理的一种重要形式;继续推进12333电话咨询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扩展咨询范围,将服务领域从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工作,向人事人才管理等其他领域扩展。同时,继续完善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做到拓宽广度、增加厚度、提升效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进一步加强“12333”宣传,提高社会影响力;开展基层平台建设,在街道社区和农村乡镇普遍建立综合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窗口,在权限控制、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服务功能通过网络延伸到基层,为社会公众就近提供服务。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公共服务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政策和咨询、就业信息、社会保险账户查询、投诉举报及业务受理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实现社会保障服务向下延伸,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
(二)应用系统建设
1.推广应用部、省社会保障统一应用软件。重点推进部、省组织开发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统一应用软件的应用工作。
2.实现“一卡通”。基本建成全市统一、功能齐全的社会保障卡系统,建立覆盖全市的卡服务网点和规范的卡管理体制;加快社会保障卡的发放进度,在继续做好城镇参保人员发卡的基础上,推进向农村参保居民的发卡工作,在利用社会保障卡就医买药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卡在办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中的应用,实现“一卡通”。
(三)加强运行维护监管
1.完善运行维护系统。市、县分别完善网络运行、信息维护、策略配置以及系统恢复和数据备份等系统,为金保专网的稳定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2.加强数据分析,建立基金监管系统。建立针对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的制度化的分析预测机制,实现包括统计分析、监测预警、预测分析、风险分析和精算在内的多层次决策支持模式;建立宏观决策分析系统,通过对各类统计数据的应用分析,为宏观决策提供相关依据。建立多部门网络互联、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系统,实现对社保基金的非现场监督,促进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保障社保基金安全、规范运转。
(四)实现规范管理
1.完善管理制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市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有关制度。各县区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和完善本地区信息化建设、使用、安全、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2.健全标准规范。坚持规划先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按照规范设计、规范招标、规范建设的要求,实行“金保工程”独立运行,系统内部信息耦合,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五、实施步骤
统筹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建设需求,通过信息平台的升级改造,将其中需要信息化支持的内容全部纳入金保工程,具体项目进度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项目进度表》。
(一)一期工程(8个月):建成金保工程市级统一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市级社会保障网络向县区、街道、社区、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进一步延伸;在市本级以及县区推广实施部、省统一应用软件,完善和扩展软件功能,完成社会养老保险、劳动就业统一软件的全市应用,实现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业务的信息化管理;12333电话服务系统覆盖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类业务;进行全省统一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及试点运行。建设异地容灾中心。
(二)二期工程(6个月):完善全市金保工程统一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的覆盖面;大力推进实施全国和全省统一的应用软件;逐步建立劳动监察网络化和劳动合同信息化管理;扩大全市统一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积极建设社会保障社区平台信息系统,并逐步投入应用;探索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信息系统运行模式;探索异地网上招聘求职、异地领取养老保险金和社会保险关系异地转移及劳动和社保业务网上办理等。
(三)三期工程(6个月):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到县区、街道、社区、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全面覆盖,有条件的县区将网络延伸至村镇,实现与财政、税务、民政、银行、公安等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结;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完成省统一应用软件的全市推广应用,实现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各项业务协同管理,实现业务经办的全程信息化;建立全市退休人员指纹信息库,实现退休人员生存状况信息化管理;进行就业状况分析、社会保险数据分析、宏观决策分析试点工作;推广应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信息系统;进行异地网上招聘求职、异地领取养老保险金等业务的试点工作。同时,建立覆盖全市的宏观决策数据库,包括参保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劳动就业监测数据库,建立同城异地数据实时灾备中心;遵循国家、省、市的规范和标准,将原有的劳动力资源信息系统和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规范和标准逐步一致,对劳动者就业和社会保险管理实现“同人同号同城同库”,实现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五险合一库”,实现“一单征缴”。在全市实现对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非现场监督;实现异地网上招聘求职、异地领取养老保险金等业务的实时办理。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任组长,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管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协调“金保工程”建设工作,并加强与外地“金保工程”建设的学习考察交流工作和推广应用工作。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将“金保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
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组织实施,重大问题提交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具体组织协调工作由市局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县区按照分级负责,做好本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建立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机制。建立接入金保专网平台的审核机制,市和县区各人社系统利用金保专网资源及接入金保专网平台安全保障有关方案、建设方案,应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审核。建立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机制,建立政策制订、业务经办和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协作机制,促进政策、业务和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
(三)落实信息化建设经费
按照金保工程建设统一规划、分级负担的原则,落实金保工程建设资金和运行维护费用,并按要求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费用纳入正常财政预算科目。同时,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多渠道筹措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资金。
(四)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公开引进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一套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工作机制。为“金保工程”建设培育一支强硬的队伍,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提高信息化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信息化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信息系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建立全市信息系统技术服务联动体系,实现优势技术资源共享,保障工作持续发展。探索建立工作激励机制,为信息化人才充分发挥才能创造良好环境。
(五)加强协调配合
“金保工程”建设是一项重点工程,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相关部门、单位要从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的高度出发。重视“金保工程”建设,确保按时、按要求完成各自任务,具体任务分工是:
局机关:机关业务应用需求;办公自动化需求;档案管理应用需求;作好协调工作;经费车辆保障。
社保局:负责养老保险系统的应用;配合信息办对历史信息的校验、整理入库;负责县区社保局联网运行的协调工作;参加五险合一业务流程讨论。
医保局:负责医疗保险系统的应用;负责县区医保局的联网运行的协调工作;负责医保业务需求的确认;参加五险合一业务流程讨论。
就业局:负责就业保险系统的应用;配合信息办对历史信息的校验、整理入库;负责县区就业局联网运行的协调工作;参加五险合一业务流程讨论。
劳动监察大队:负责两网化建设的应用工作。
仲裁院:负责仲裁业务的需求调研和软件的应用工作。
人才交流中心:并入社保专网。
篇6
规划编制的整体安排
关于规划编制的背景,还需要追溯到1994年,即1.0时代。这时期主要是基础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局域网、单机系统、电子邮件、学校主页、校园BBS、FTP等;2000年为2.0时代,主要为应用系统和公共服务,包括图书资源、OA、教务、财务、科研等;2006年为3.0时代,意味着教育信息化的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在此期间主要进行数字校园建设,包括统一用户管理、认证,公共数据库、数据交换,校园一卡通,信息门户等;2014年则全面进入4.0时代,主要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智慧校园建设。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阶段,也是西交大全面实施综合改革的攻坚期和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的关键期。因此,需要制定相关规划。
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我们的目标是加强目标导向,凝聚全校智慧,突出核心指标,共谋未来发展。任何一个学校的“十三五”规划,都有一个体系。
关于规划编制的工作安排,2015年7月,学校召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7~9月,进行信息化工作调研、现状摸排;10月,讨论修订纲要框架、起草纲要草案;11月,就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修改完善;12月,校领导听取“十三五”信息化规划汇报;2016年1月,进一步修改完善纲要;2月提交学校,待统一审定颁布实施。
规划纲要框架及考虑因素
西交大信息化规划分为七章二十节,前面为序言部分。
第一章,现状分析。总结历史经验,总结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形成的优势和特色,特别是近十年来学校的发展成效,巩固发展的基础,分析面临的形势和差距。
十年来,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积极推进中心工作,学校发展稳步向前,办学实力得到增强,开创了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信息化建设成果主要体现在:网络基础设施及服务普遍使用、公共数据库与数字校园平台基本建成、应用系统建设全面展开并取得一定成效、信息化制度建设有序推进。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陈旧亏欠;二是业务应用系统碎片化;三是重形式、轻应用,重开发、轻运维,20%以上的网站或系统日均访问不足200人次;四是数据资源共享程度和利用率不高;五是信息化投入和应用机制比较单一;六是信息化运维模式单一;七是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兴起,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建设教育强国和创新型国家,都必须加快科技创新。今天的创新驱动已成为国家命运所系、前途所在的第一动力。大学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引领支撑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一定要发挥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第二章,重在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五大发展理念:一是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将创新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第一动力;二是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强学校发展的协调性;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构建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四是坚持开放发展理念,这是互联网的先天基因;五是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使师生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三章,专注于战略目标。面向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目标,从基本校情和实际需求出发,采用云计算服务等先进技术,夯实大数据时代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全面深化电子校务应用,着力建设以数据关联分析为目标的各类综合数据集成平台,着力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授与获取知识的新途径,统筹校内外资源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构建集高速通畅、便捷智慧、安全可信、灵活适配、资源丰富为一体的智慧云校园体系。在信息化设施方面总体上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努力在智能教室、教育教学大数据分析、教师与学生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仪器设备共享等系统建设方面形成特色鲜明的应用成果,有力支撑学校的综合改革和创新发展。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到2018年,完成IaaS、PaaS、DaaS和SaaS平台的建设,完善学校基础网络设施与服务建设和校园云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跨业务部门的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可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到2020年,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信息化服务体系,辐射全省,为地方教育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
利用创新港“政产学研用”方面的政策优势,在西部科技创新港内建成丝路知识中心、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陕西省高等教育数据中心、陕西省MOOC中心、中国西部医疗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多位一体”发挥学校在陕西高等教育领域的示范带头作用,服务于陕西乃至国家。
第四章,主要任务。一是升级智慧云校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提速;二是建设智慧云校园公共服务平台--统一管理,便捷可靠;三是完善智慧云校园数据基础--数据融合,深度挖掘;四是加快智慧云校园应用系统建设--面向师生,智能服务;五是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防范体系建设--制度加技术,防范成体系;六是统筹建设创新港信息化基础设施--规划适度超前,按需推动;七是加强队伍建设、拓宽用人模式。
第五章,推进计划。将七项主要任务分解为50个子项,并给出了具体的时间执行表。
第六章,保障措施。就是统一规划、统筹建设、避免碎片化;建立分层、分级与网格化相结合的运维保障体系;拓展经费渠道、落实资金保障;创新用人体制,提高服务质量。
第七章,经费预算及来源。
下一步工作的实施
如何做好下一步的工作,首先要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师生员工对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关注度、参与度。
其次,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信息公开,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沟通和交流使大家了解和认同,并接受监督。
最后,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动态监控和年度监测,及时分析任务完成率和差距,确保各项建设取得实效。
篇7
一、2009年卫生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全力以赴抓好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治工作。
自3月27日我市出现手足口病死亡病例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切实把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省卫生部门专家组的指导下,全力以赴,依法防控,科学防控和群防群控,促进了防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截止到8月30日全市共累计报告手足口病8641例,死亡23例,痊愈8588例,发现率和治愈率明显提高,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危重病例明显减少,救治能力明显提高,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一是围绕提高救治率,全力以赴抓救治。对全市57.8万名5岁以下儿童全面落实“六包”责任制,立足早发现,减少重症率;坚持关口前移,重点下移,分层救治,立足早诊断,确保救治率;加强各级医疗救治队伍培训,市组织市、县、乡三级20期医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受训人员达6548人次,卫生部专家举办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科、感染科医护人员培训班4期。受训人员达530人次,县级组织手足口病技术培训县、乡医疗机构人员2200人次、乡村医生1XX人次,提高了诊治技术水平,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建立救治专家组,全面整合医疗资源,在县级以上定点医院开设小儿发热病“绿色通道”,对手足口病病人予以免费治疗,立足早治疗,降低病死率。二是围绕减少发病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持“一手抓救治,一手抓预防”,在农村着力抓好“三清一消杀”、城市重点抓好“五清一消杀” 活动,深入开展全市爱国卫生运动;突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预防工作,着力控制传染源,阻断疾病传播途径。三是围绕提高知晓率,加强疫病知识宣传教育。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刻制vcd光盘5000份,发送手机信息8万条,编印《婴幼儿肠道传染病防治要点》50万份,印发《致手足口病患者及家属一封信》60万份,《致全市外出务工人员一封信》150万份,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到千家万户,宣传到每一个5岁以下儿童的家庭。为加大宣传力度,各新闻媒体共刊发各类新闻案件1100余篇,接待境内外媒体记者120多名,着力消除群众恐慌心理,提高群众的预防意识和防病能力。四是围绕工作到位,全方位提高有力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国家专家组、防病组的工作指导和医疗救治的核心作用;市卫生局在全市12家定点收治医院紧急设立手足口病病床2900张,调配急救设备139台,免除手足口病患儿治疗费用1580万元;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各级财政共投入各项防治经费近1亿元;强化防治督查工作,保证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经过3个多月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取得了手足口病防治阶段性胜利。
(二)突出抓好四项卫生民生工程
一是突出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十八项民生工程之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大力推进,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多方筹资、运转高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2009年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参合农民达695.3万人,参合率为84.4%,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完成筹资金额6.95亿元。截止目前已有509182人获得补偿,补偿金额为35033.37万元。目前颍州区、阜南县、开发区完成二次筹资任务,颍泉区、界首市完成二次筹资65%、78%。新农合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农民就医条件,理顺了医患关系,提高了群众就诊率,减轻了患者负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缓解了群众看不起病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二是突出抓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民生工程。今年以来,市卫生局始终把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局党组实行了划片包干责任制和联络员制度,对民生工程实行一周一督查,一月一调度一通报制度,加快了工程进度。XX年年31所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已建成16所,在建13所,未建2所;规划的163个标准化卫生室建设项目,已建成93个,在建63个,置换的7个。2009年规划的27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建成3个,再建20个,未建4个。规划的4XX年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建成70个,再建337个。各地正抓紧进度,力争如期完工。
三是突出抓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截止到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达到75家,占全年目标任务90家的83%,阜阳城区覆盖人口达到80%以上,5县市区覆盖人口达到50%以上。为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已完成3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任务,目前有26家正在创建中,同时完成85名社区全科医师、95名社区护士培训任务。至9月底,省级已下拨资金511万元,市县配套746万元,实际拨付资金690.4万元,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功能逐步提升。
共4页,当前第1页1
四是突出抓好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和艾滋病人救助民生工程。认真贯彻落实《阜阳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医疗救治生活救助实施方案》,继续抓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和艾滋病孤儿、特困艾滋病病人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工作。截止9月底,省级下拨资金928万元,市县配套333.3万元,实际拨付1239.29万元。艾滋病、结核病、人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人救治工作,在我市已步入规范管理和实施的轨道,病人在各定点医疗机构均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截止9月底,实际救治艾滋病人1336人,落实救治资金275万元。实际救治结核病人776人,落实救治资金49万元,同时对全市手足口病患儿、“问题奶粉”婴幼儿筛查治疗经费予以全免。
(三)积极推进六项重点卫生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疾病防治、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紧急救援四大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队伍,落实应急设备,开展应急演练,及时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现了全市疫情信息网上直报,提高了突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处置能力。
二是积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认真开展了流脑、麻疹、出血热、狂犬
病、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重点呼吸道感染疾病疫情监测、主动搜索和督导检查工作;开展了碘盐监测和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加强了疟疾防治工作,完成了常规计划免疫接种任务。
三是积极推进卫生执法工作。重点抓好全市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医疗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卫生执法人员3881人次,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267家,查处违规医疗机构696家,取缔非法行医477家,行政处罚572家。重点抓好全市食品卫生、职业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执法检查工作,切实做好市“两会”和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组织中小学校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专项检查,完成全省“卫监行动”联动工作。全市共出动卫生执法车辆4498车次,卫生执法人员23478人次,共监督12612户次,对卫生违法行为立案975起,结案692起,结案率70.97%,处罚金额116.588万元;共受理审查卫生许可证申请2667卷,现场审查合格发放卫生许可证2494卷,组织健康体检9369人。重点抓好全市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工作。进入8月份,在市政府统一指挥下,各级卫生部门加强领导,建立组织,进一步整合执法力量,完善卫生执法联络员工作机制,每周一调度工作机制,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按照对保健食品市场帮扶指导,规范提高,合法经营的要求,深入开展了保健食品专项集中整治活动,共排查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749家(实际检查1939家),其中持卫生许可证1436家,无证358家,共查处虚假标识、暗示疗效、食品仿冒药品等不合格保健食135种,立案61起,罚款7.7万元,通过集中整治和法律宣传,使保健食品生产经营逐步走向规范。重点抓好全市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自9月份以来,全市卫生监督执法人员采取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法,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对全市3890家集体食堂、餐饮业进行拉网式的清理排查,未查出病死猪肉流入餐饮单位、集体食堂的案件,同时,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控制了动物疫源性疾病感染人疫情的发生。
四是积极推进妇幼保健工作。围绕“一法两纲”核心,依法管理和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强化母婴保健法律法规宣传;组织妇幼保健工作下农村、下工厂、下社区、进学校,开展孕产妇死亡评审,建立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实行孕产妇分孕免费救助,组织“三网监测”工作质控调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继续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和爱婴卫生院创建工作。
五是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坚持依法实施机构、人员、设备准入制度,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平安医院”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强化医疗安全,提供优质服务。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制度,临床合理用药监控和评价制度、门诊费用查询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临床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单病种最高限价制度;认真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招标采购,积极开展惠民医疗服务和16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切实加大卫生行风专项整治力度,认真组织民主评议医院行风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活动,严厉查处乱检查、乱用药、收受红包、回扣、医疗服务态度差等不正之风,全面规范执业行为,进一步优化就医环境。大力推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进一步开展卫生下乡、卫生支农、卫生扶贫、三甲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二级医院对口支援20所乡镇卫生院活动,继续实施青年卫生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切实做好医疗专家援外,援藏工作。积极做好“问题奶粉”婴幼儿筛查和医疗救治工作,自9月中旬开始,市卫生局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紧急整合全市卫生资源,对“问题奶粉”婴幼儿实施分级筛查,分层救治,在166所乡镇卫生院和13家定点收治医院及时建立“问题奶粉”婴幼儿筛查、治疗“绿色通道”,成立了“问题奶粉”市场督查组和医疗专家技术指导小组,深入开展督查和医疗救治技术指导,以优质、快捷、有效、安全的医疗服务,切实做好全市“问题奶粉”婴幼儿筛查、救治工作。截止到目前,全市已筛查食用“问题奶粉”婴幼儿195030人,已确诊食用含三聚氰胺配方奶粉泌尿系结石婴幼儿1437例,累计住院患儿280例,累计治愈数227例,现仍住院25例,医疗机构已垫付医疗费1500多万元。共4页,当前第2页2
六是积极推进无偿献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献血法”及卫生部“二个办法、两个规范”,重点加强采供血机构监管和血液质量管理。市中心血站顺利实现国家“is09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两个规范”建设达标验收。继续深入推进无偿献血宣传活动,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有19000多人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为7600000毫升,确保了临床用血需要,确保了血液质量和人民群众用血安全。阜阳市连续二届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2009年全市卫生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发展中医药政策,积极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阜阳站启动活动;在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学科建设和卫生科技工作,加强医学教育,提高教学水平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党和国家对卫生工作投入的政策不落实,财政对卫生工作投入低,我市财政对卫生投入的幅度,多年来一直位居全省17个市的靠后位次。财政对医院的补助标准20多年未变。
二是全市民生工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展不平衡。由于受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临泉县乡、村医疗机构工程建设进度迟缓。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经办机构的监管能力与繁重的管理任务不相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三是重大疾病防治任务重。由于我市人口基数大,人口流动量大,城乡卫生条件差等因素影响,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形势严峻。艾滋病患者占全省50%以上,防治任务艰巨。
四是卫生执法水平低。卫生监督监测设施落后,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管理能力低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卫生执法还不能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处置需要。
五是卫生人才匮乏。由于我市经济落后,引进人才的机制不活、政策不优惠,真正的人才难以入
编和兑现工资,导致卫生人才、尤其是高层卫生技术人才引进难,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乡镇卫生院基本没有本科毕业生。
六是卫生行风建设仍需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仍存在薄弱环节,医疗服务质量差问题依然存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三、2009年卫生工作目标任务
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民生工程为突破,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突出重大疾病防治,推进中医事业发展和科技兴医战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推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超前谋划、及早准备,充分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应对处置工作。目前全省虽然撤消了手足口病防治ii级响应,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做到思想不松懈、不麻痹,坚持已经总结出来的成功防治经验,在流行季节前严密监测疫情,完善报告制度,及时分析疫情态势,坚持早期预警预测,深入宣传防病知识,做到未雨绸缪,及早应对。
(二)突出抓好卫生民生工程。坚持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卫生民生工程作为卫生部门的头等大事,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实行卫生民生工程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分级负责,落实任务,强化保障措施,加强督查指导,保质保量地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疾病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三大卫生民生工程任务。
(三)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进一步落实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措施;加强春季人禽流感防控和乙脑、流脑等疾病疫情监测;突出抓好以霍乱为重点的夏秋季节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抓好预防门诊规范建设和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提高预警预测能力,有效控制疫病的流行和传播。
(四)继续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继续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卫生执法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启动农村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试点,抓好农村卫生监管网络建设,强化农村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加强监督监测实验室装备,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和卫生全行业监管,建立食品卫生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促进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和农民工卫生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活动。
(五)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大力加强县级医疗机构建设,逐步完善乡镇卫生院管理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卫生工作年活动”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整体水平。
(六)强力推进无偿献血工作。认真开展“血液质量安全年”活动,切实保障血液安全,加强采供血机构基础设施、基础管理建设,启动市中心血站新业务大楼建设,继续巩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成果。共4页,当前第3页3
(七)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继续大力推进“降消”项目、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项目、“三网监测”项目、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实施工作。重点加强基层妇幼卫生工作,全面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覆盖率,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面,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强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率。
(八)继续推进城市医疗体制改革。按照政事公开,管办分开的原则,认真实施医疗卫生机构属地化和全行业监管,形成职能明确、定位清晰、综合协调、权责统一的卫生管理体制;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调整优化结构和布局;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鼓励社会资金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依法加强对公立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深化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继续推进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构建医患和谐关系,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篇8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美丽乡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文明创建和幸福村落建设为抓手,以城带乡、城乡互促,以点带面、点面互促,大力开展清洁乡村建设,加快改善村庄设施条件,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保护农村自然生态,培养全民良好习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形成长效保洁机制,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为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突出城(集)镇、村庄、重点流域、乡村道路和旅游干线等重点,全面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努力实现“六无”(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牵乱挂、乱排乱倒、乱耕乱种)“五好”(建设一批适合山区特点的农村环卫好设施、找到一个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的好办法、形成一个环卫保洁的好机制、打造一个城乡好环境、养成一个健康好习惯)目标,建设“生态”、“美丽”和“幸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具体整治任务分解如下:
(一)农村分散住户环境卫生整治的主要任务
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管线乱牵”的现象,开展以家庭为责任主体的分户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1.垃圾分类处理。在倡导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尽量减少垃圾源的基础上,引导村民对垃圾分类处理。家家户户设置简易垃圾桶和垃圾填埋坑(集中村落可联合开挖垃圾填埋坑),建筑垃圾用于铺路、砌碚填方;可回田垃圾回田改土;可回收利用垃圾回收利用;对有害垃圾进行填埋,改变农村乱倒垃圾的习惯。
2.庭院美化。倡导村民清洁屋内屋外卫生,整理或清除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杂物和乱牵乱挂的管线,清理好房前屋后的散水沟,结合庭院经济对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
3.五改三建。大力实施以户用沼气为重点的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推动农村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化粪池)、建高效经济园、建现代文明家庭。对所有阴沟、下水道及时疏通改造,农户灶间、畜禽圈舍的污水要有专门排放管道与沼气池(化粪池)封闭连通,严禁任意流淌,实现雨污分流。推广以“猪—沼—粮(菜、林、果)”为主的良性生态循环模式,变废为宝,实现家居清洁净化、庭院资源再生增值和多级利用。
(二)村庄(村落和集中居民点)环境卫生整治的主要任务
1.整治生活垃圾。积极推动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强化村庄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对交通不便、地处偏远的村庄,在散户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可回收、不可回田的垃圾采取“户集中——村庄收集——村庄填埋”模式处理;对人口较集中、距离城镇较近的村庄,采取“户集中、村收集、城(镇)处理”模式处理。要做到路边、河沟边、桥边、墙边和村委会等公共地段见不到暴露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村中心河道、水塘、水沟的漂浮物及时打捞。村落和集中居民点可购置具有分类收集功能的垃圾箱(每5-10户设置1个的标准),也可分户设置简易分类垃圾桶。因地制宜修建垃圾池或填埋坑,有条件的村可设置垃圾房,购买垃圾转运人力车或机运车。村庄垃圾桶箱(房)数量、位置设置要合理,颜色和外形要与村庄风貌协调。
2.整治生活污水。优先推进位于环境敏感区域、规模较大的中心村(社区)和新建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步伐,根据村庄人口规模、卫生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布局,配建水冲式公共厕所,原则上每个村庄至少配建1座。要完善村庄排水体系,实行雨污分流。根据地形地势和区位条件,合理选择村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靠近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应优先考虑接入城镇系统集中处理;离城镇较远,规模较大、居住集中的村庄,生活污水应采用工艺可靠、经济有效、简便易行、资源节约的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技术进行相对集中处理。要建立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已建设施的正常运行。
3.整治“六乱”现象。全面清除露天粪坑,整治畜禽散养,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物,整治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整治村庄周围的无序耕种,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残垣断壁,电力、电信、有线电视、水管等线路、杆线排列整齐规范。
4.提升绿化水平。建设村庄绿化系统,对水塘、沟、渠等适当整治,加以利用。村庄绿化植物配置以乔木树种为主,尽可能选用乡土树种,做到乔、灌、花、草相结合,与庭院经济相结合,达到绿化、净化、美化、实用的效果。
5.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按照宜居村庄、幸福村落创建要求,推进村庄公共活动场地、休闲健身场地建设,满足村民日常需求。结合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化配置教育、卫生等资源,强化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平安服务、文体活动、群众议事等功能,加快推进清洁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达村到户。结合地域空间和居民点进行村庄亮化布局,按“节约能源、方便可行、灵活设置、统一管理”的要求,以“交通干线”作为纽带,以“居民点”作为节点,使“一线多点”亮化工程在夜间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三)重点流域整治的主要任务
重点整治青干河、童庄河、九畹溪、茅坪河、龙马溪、香溪河、吒溪河(也称良斗河)、泄滩河流域,整治主要内容为:
1.全面清理河面及排入沿河沟渠的有害水生植物、垃圾和漂浮物,达到河岸无杂物垃圾、河面无杂草漂浮物,底清、面净、岸绿的要求。
2.疏通河道沟渠,拆除障碍物,完善涵、闸、泵站等配套工程,达到河道沟渠畅通,提高河道的引排能力和自净能力。
3.进一步加强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河流沿线各村镇要对生产、生活垃圾进行合理处理,生活污水必须经处理后排放。规模养殖业的生产废水严禁外排,养殖粪便要规范处理,变废为宝。加强农村饮水水源地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有效改善水源地环境。
4.加强河道沟渠整治和保护。加强河堤沟渠建设,禁止在河床内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保持河道清洁、顺畅、美观。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将河坡沟渠空地闲地作为绿化布置的重点,在桥梁两侧、交叉节点等河段两岸适当种植亲水型植物,使河道成为城乡发展的生态景观,促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展现人水和谐的城乡新气象。
(四)重点主干线和乡村道路整治的主要任务
1.主干道路沿线的整治
县域范围内的省道、县道和乡(镇)主干道沿线,围绕“六无”目标针对“六乱”现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管辖谁负责和门前三包责任制原则开展综合整治工作。整治内容与责任分工参照秭政办发〔2012〕127号文执行。
2.乡村道路沿线的整治
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服务水平,改善村庄内部交通及出行条件,对行政村中较大自然村及村庄内损坏的道路和断头路进行整修或兴建,实现村庄道路通达通畅。乡村内主干道逐年完成硬化,并合理配套节能照明设施;次要道路及宅间路可采用砖石、沙石等乡土生态材料进行铺装;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道路宜采用传统建筑材料。道路两边水沟、绿化配套到位,“六乱”整治到位,长效管护、保障机制和办法落实到位。
(五)县城和集镇整治的主要任务
1.县城整治的主要任务
以“全国文明县城”创建为抓手,全面搞好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主要内容为:
(1)加快重点市政工程建设。推进等改造工程,建成县城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并投入使用。
(2)加快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在城市绿化中,要见缝插绿、立体布绿,加强城区现有绿地保护,开展绿化带工程建设,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尤其要加大对破产企业和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的庭院绿化和环境整治力度,使这些小区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在城市亮化上,要大力实施“亮化工程”,尽快在城区形成路灯照明为基础、商业门店亮化为主体、高层建筑亮化精品为点缀、广告亮化为补充的亮化效果。对城市居民集中的小街小巷和背街背巷也要实施亮化工程。
(3)完善居民生活设施建设。重视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和九里工业园区的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特别是要把居民小区生活设施的完善、生活环境的改善、小街小路的修缮作为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居民生活的方便舒适创造条件。要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力度,修缮城区垃圾房站,补充主要街道果皮箱。要集中力量着力解决好社区室内文化活动场所缺乏和综合性室外宣传栏不足等问题,适当设立群众读报栏。
(4)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基层安全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严厉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风气,预防和遏制重大恶性治安事件的发生,控制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案率,为市民营造安居乐业的工作、生活环境。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5)抓好市容环境整治。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创新管理办法,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确保责任书签订率100%。重拳整治城市“牛皮癣”,收缴器具,端掉窝点,处罚违章人员。规范城区经营秩序,严禁在城区主次干道上摆摊设点、占道经营、乱设广告牌和标语,对沿街出店经营和市场外溢现象进行治理整顿。对流动摊贩实行定点、定人、定经营面积、定经营范围、定经营时间、定卫生保洁,统一经营设施规格,严禁拦路设摊、沿途叫卖。
(6)加强交通秩序整顿。完善城区交通标识,合理规划布局临时停车点;加强号牌管理,坚决取缔非法营运的面的、出租车;所有车辆要按指定线路和指定地点行驶、停靠,坚决制止和依法处罚乱停乱靠现象。
(7)突出城市个性,努力打造特色优势。一是要弘扬屈原文化。要持之以恒地开展以屈原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屈原文化在中华大地乃至世界各地大放异彩。二是要挖掘历史文化。三是要弘扬移民文化。四是要培育地方文化。
2.集镇整治的主要任务
以全县中心集镇为重点,开展集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各乡镇根据集镇基本条件,分区域、分类型指导推进环境整治。要注重城乡、区域环境连线连片整治,注重旅游等窗口地带公共服务、商业设施、经营服务场所等空间环境与村庄环境同步整治,整体塑造自然协调的空间形态和乡土生态的独特风貌。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和集镇环境管理水平,主要内容为:
(1)加强环卫工作。加强环卫人员的管理,健全环卫保洁制度,实行环卫工作日清扫、分段包干管理的工作责任制。科学合理规范设置垃圾投放点,在主干道两侧每100米设立垃圾投放点,对于集中居民点每50米设立垃圾箱,对于主要地区设立垃圾池,并及时清运垃圾。搞好集镇污水处理的运行和维护。
(2)加强对集镇车辆的管理整治。规范集镇主干道车辆的管理停放,设置临时停放点,划定车辆停车线,进一步加大对乱停乱放的整治力度,公交车辆集中定点停靠。对社会车辆进行规范管理,要求定点停靠。
(3)加强对出店经营及流动摊点整治。对街道两侧的出店经营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流动摊点实行归行入市。
(4)加强对房屋建筑市场的管理整治。对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的临街建房户要做到建筑材料堆放整洁、美观,无污水横流,沙石、钢筋等建筑材料不挤占街道路面。依法处理未经批准的违章建筑。
(5)加强沟渠和河道清理。定期对集镇范围及其周边沟渠和河道进行清理,重点清理有色垃圾和淤积物。沟渠和河道两旁设置垃圾池,做到垃圾不入沟、污水不横流。
(6)加强街道硬化美化。对主街道进行绿化和硬化改造,街道两侧设置花坛、围栏,统一规格,统一模式。对道路两侧的杆、线、管和经营户门头牌、广告牌进行统一规范,对公共亮化设施进行完善。
三、处理模式
(一)垃圾的处理模式
1.垃圾的分类与处理
(1)可还田的垃圾。包括厨房余物、烂果子、果皮、菜叶、渣草、畜禽粪便、煤灰、渣土等,可投入沼气池内进行发酵,也可以自行堆肥处置,或者直接还田还林。
(2)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废纸、废旧农膜、废弃包装物、废金属等,由户分选后,由废品回收人员收购,进行再利用。
(3)建筑垃圾。包括废弃砖瓦、水泥块等,可用于铺平道路、禾场、填方等。
(4)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玻璃瓶渣、农药瓶袋、皮鞋、胶鞋以及废弃衣物等,由农户、村落、村委会因地制宜进行填埋,县城、集镇周边村应尽可能将垃圾收集后送县城或乡镇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可燃烧垃圾可送到有焚烧炉灶的工厂焚烧利用,在安全前提下也可就地焚烧后填埋。电子、电池和医疗垃圾由户分类、村收集,县镇两级集中妥善处理。
2.简易垃圾填埋坑的选址、建设与管理
(1)选址
垃圾填埋坑选址应符合村庄规划,远离农业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居民集中区、交通主干道两侧、两边、坡区和居民区上风口地段。
(2)建设
垃圾填埋坑应建设简易的防洪沟、截污沟,四周挡墙和维护结构。户用填埋坑每个不低于2立方米容积,村落公共填埋坑每个不低于20立方米容积。
(3)管理
垃圾填埋坑按照“谁建设、谁使用、谁管理”原则进行管理维护。垃圾填埋坑应定期进行杀毒、灭蚊、灭鼠、覆土碾压。填满后,应覆土50cm,植树种草绿化。先前的垃圾填埋坑填满后再建新的填埋坑。村落、村公共垃圾填埋坑分别由村落理事会、村委会负责建设与管理。
(二)污水的处理模式
为净化农村环境,全面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参照《中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试行),结合实际,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1.散户污水处理模式
散户居民分养殖户和非养殖户。养殖户生活污水处理宜采用8-10m3沼气池进行处理,非养殖户宜采用5-8m3三格式化粪池进行处理,沼液、沼渣、化粪池废水应还田还林利用,不能利用的部分经庭院湿地处理后外排。每户湿地面积宜控制在8-15m2,植物尽量选用美人蕉、香根草、芦苇等乡土品种,雨水与污水严格分开,严禁雨水进入化粪池或沼气池。污水处理设施由散户负责运行、管理和维护。
2.村庄污水处理模式
村庄是指农村居住相对集中的居民点或村落。一般住户在10户以上,污水应经雨污分流后,集中处理。处理工艺应因地制宜选用无动力或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人工湿地、氧化塘和生物滤池等。污水处理设施由村落理事会或村委会负责建设、管理和维护。设计处理规模按照250升/人·天计算,选址应选在村庄的下风向,排污口应远离饮用水源地。在城乡结合部宜铺设污水截留管网将污水收集到就近城集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3.规模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模式
规模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是指农村养殖大户或规模化养殖场废水污染治理。畜禽养殖应远离农村集中居民点和饮用水源保护地500米以上,养殖废物实行干湿分离后,废水采用大型沼气池进行处理,沼液、沼渣应全部进入农田回用。对位于居民点和水源保护地附近的现有畜禽养殖,要出台政策,逐步进行改造或关闭、搬迁。
4.工矿企业废水处理
工矿企业废水应严格按照项目环评和环境管理部门要求,自行处理达标后排放,严禁废水未经处理直排,污染环境。
四、原则措施
(一)工作原则
1.坚持全面覆盖、普遍受益。努力实现活动两个“全覆盖”,即所有行政村和农户全覆盖、环境卫生整治城乡全覆盖,让居民群众普遍受益。
2.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提超出群众承受能力的要求,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围绕农民群众所关心的改善农村环境问题,兴办一两件力所能及的实事,严防增加农民负担和新增村级债务,要长期坚持、分年分类分阶段解决问题。
3.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乡(镇)、村委会是实施“三万”活动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农民群众是清洁家园的建设主体,要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自觉投身到活动中来,自主筹资投劳,建设美好家园。
4.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乡(镇)、村基础条件和区位各不相同,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实施项目和垃圾、污水处理运行模式。经济条件好的,可以适当提高标准;工作有基础的,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拓展;经济条件较差的,要选择一些基础性的项目。要因地制宜创建保洁管护长效机制。
(二)工作措施
1.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充分发挥县城、集镇、村庄的窗口与引领示范作用。县城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为抓手,搞好县城、重点流域、主要干道和旅游线路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各乡镇要把集镇及其周边村庄、主干道、水源保护区以及规模养殖区纳入重点综合整治区域。
2.以点带面、点面互促。努力实现户户有整治效果,组组(社区、村落)有示范户,村村(居委会)有示范点(村落、社区、路街),乡镇有示范村,县里有示范片。县里的示范片沿“五线”展开,即从庙咀至三峡竹海风景区建东大道公路沿线(含建东大道主干道至三峡翻坝高速茅坪出口处、长岭隧道口的接线段)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由县委宣传部牵头;从茅坪曲溪至九畹溪漂流风景区(含风茅路主干道至九畹溪漂流终点段)主干道沿线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由县交运局牵头;从聚集坊到文化村的334省道沿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由县住建局牵头;境内香溪河沿线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由县环保局牵头。县直相关部门和相关乡镇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管辖谁负责、依法依规治理”的原则,积极支持配合牵头单位的工作。
3.整合资金、统筹建设。此次活动涉及面广、任务艰巨,资金需求量大,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广泛筹措资金。以县、乡(镇)为主体,在不改变资金渠道、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本着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的原则,将各方面筹措的资金捆绑起来、集中投入,以获得最大效益。
4.分级负责、落实责任。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工作分级负责、资金分级筹措的要求,加大组织发动、资金筹措、项目实施的力度。要对活动开展全过程和实际成效加强检查督办,严格结账兑现。
5.有机结合、协同推进。“三万”活动与“幸福村落”创建、以“卫生星”为基础星的“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有机结合,与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机结合,与冬季农业综合开发有机结合,与基层党建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互相促进。
6.健全机制,长效治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击整治、注重长远,巩固环境整治成果,持续改善村庄环境。在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明确县、乡(镇)、村、户的责任区,建立分级负担、各负其责、适合不同区域的农村垃圾与污水收集、清运、处理模式和体系,结合“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幸福村落”建设,形成定期检查评比通报制度,不断创新、健全长效保洁机制。
五、实施步骤
全县环境卫生综合突击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推进。
(一)宣传发动,筹措资金。
1.县、乡(镇)、村通过分别召开“三万”活动暨全面推进幸福村落建设动员部署会,使全县干部群众掌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工作任务、操作规程及技术要求。
2.各工作组迅速进村入户,采取召开村民会议、党员干部座谈会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政策,充分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动员农民群众筹资筹劳,积极参与村庄环境整治。
3.各工作组会同乡(镇)、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选好整治项目,搞好规划设计,制定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完善村规民约,指导农户整治美化庭院环境卫生。各乡镇要在各村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全镇的环境卫生整治方案。
4.积极组织开展“支农惠民行动”。动员机关干部、企业、民间组织以及农村回归创业人员等开展捐赠活动,广泛筹集村庄环境整治资金。
(二)组织群众,开展整治。
1.按照全县总体部署和乡(镇)、村环境整治规划,充分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组织实施整治项目,全面启动农户庭院环境卫生整治美化活动。县城和乡镇集镇的环卫整治和文明创建工作同步推进。
2.引导农民群众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划定环境卫生责任区,落实责任人,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制定适合分散住户、集中村落、城郊村、边远村等不同区域的污水、垃圾收集、贮运、处理办法与运行机制。
(三)检查验收,总结表彰。(2013年2月22日至3月5日)
1.做好建设项目的验收兑现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乡镇自查验收的基础上,由各项目主管单位采取联合验收的方式对各地“三万”活动中完成的村庄环境整治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对验收合格的给予项目实施单位兑现奖励补助资金。
2.分级开展“四个一批”的评比表彰和授牌活动。在活动结束时,由各村委会按5%左右的比例评比表彰一批清洁文明户、评比授牌一至两个清洁文明社区或村落;乡镇按10%左右的比例评比表彰一批环境卫生整治先进村;县按一定比例评比表彰一批“三万”活动驻村工作组、工作队员和先进乡镇。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县“三万”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也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要对本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要把这项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层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职责分工,切实加大统筹推进力度。
(二)强化政策扶持。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大村庄环境整治资金的投入,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要进一步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集中投入,形成合力,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发挥资金利用最大效益。二是加强政策支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严格执行各项惠农政策,在用地、信贷、规费减免等方面支持村庄整治工作。落实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政策,保障村庄建设整治用地需求。研究有关生态补偿、农村废弃物能源化以及有机肥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优惠补助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农民群众进行村庄整治的积极性。三是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采取村集体积累补助、城乡结对帮促、村企结对挂钩、社会募集、市场化运作等多种方式拓宽资金来源。
(三)提供技术保障。抽调县环保局、住建局等部门人员组成技术指导组,负责制定《全县村庄环境整治专项工作方案》、《全县“三万”活动及村庄环境整治项目验收办法》等技术文件,会审各乡镇上报的实施方案和建设项目,开展技术指导和项目检查验收等工作。组织开展基层干部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技术培训,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村庄开展示范,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探索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环境条件下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的有效途径。
- 上一篇:人事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
- 下一篇:医药企业的营销策略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