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护理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1: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专科护理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专科护理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护理专科生;职业成熟度;学习倦怠

学习倦怠源于“职业倦怠”,早在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提出“倦怠”一词,用于描述个体在工作中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一些研究者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提出了学习领域中的倦怠,即学习倦怠。Pines等[1]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助人专业工作者在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近年来护理教育得到迅速发展,随着护理学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生源素质下降的现象,护生学习倦怠问题也日益凸显。高职护生学习倦怠检出率达30.24%[2],本科护生学习倦怠检出率高达41.9%[3],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不仅影响自身的素质发展,也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影响其今后的护理服务质量。2013年李敏等[4]开展了工作心理成熟度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心理成熟度高时,随着工作自主性的提高,职业倦怠下降较为明显。本研究尝试将职业成熟度这一概念引入到学习倦怠研究中。职业成熟度最初是由Superl在1955年提出的,是指个体完成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应的发展任务的程度。本研究的目的是在调查护理专科生职业成熟度与学习倦怠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学习倦怠产生的新的原因,以期为护理专科生的学习倦怠干预研究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某医学专科学校大学一年级护理专业1608名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共收回有效问卷1578份,有效回收率98.13%。其中,男生209人,女生1369人,年龄17岁~22岁(19.66岁±0.71岁)。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职业、在校期间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有社会实践经历、对就业前景认知、就业压力等14个项目。②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该量表由连榕等编制[5],包括3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为1分~5分,分数越高表示学习倦怠程度越高。总分的界定标准为:≤3分为无倦怠,>3分且<4分为轻中度倦怠,≥4分则为重度倦怠。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02。③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采用由张智勇等[6]于2006修订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该量表包括职业目标、职业自信、职业价值、职业自主、亲友依赖、职业参照6个维度,共34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计为1分~5分。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

1.2.2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具体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采用均值、标准差、例数、构成比描述护理专科生的一般资料、学习倦怠得分和职业成熟度得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了解职业成熟度与学习倦怠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职业成熟度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检验水准ɑ=0.05。

2结果

2.1护理专科生学习倦怠得分(见表1)

1578名护理专科生中有540名(34.2%)有学习倦怠,其中507名(32.1%)为轻中度倦怠,33名(2.1%)为重度倦怠,

2.2护理专科生职业成熟度得分(见表2)

2.3护理专科生职业成熟度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

(见表3)相关分析显示,职业成熟度量表6个维度得分及总分与学习倦怠3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P<0.05)。

2.4护理专科生职业成熟度与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

以学习倦怠为因变量,职业成熟度各维度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详见表4。分别以学习倦怠各维度为因变量、职业成熟度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详见表5.

3讨论

3.1护理专科生学习倦怠现状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专科生学习倦怠总分为2.76分±0.57分,接近理论中值,学习倦怠检出率较高,为34.2%,护理专科生在大学一年级时已经出现学习倦怠的现象。学习倦怠3个维度中行为不当得分最高,这与许有云等[79]的研究结果一致。医学专业学习任务繁重,面对需要大量记忆的较为抽象、枯燥的医学基础知识,大多数一年级护理专科生不能掌握有效的方法,往往出现逃课、上课玩手机、上课睡觉等一些不当的行为。

3.2护理专科生职业成熟度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科生职业成熟度总分为3.20分±0.42分。6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自主、职业价值、职业目标、职业参照、职业自信、亲友依赖。职业自主得分最高(3.61分±0.68分),亲友依赖得分最低(2.87分±0.68分),高考填报志愿时有56%的护生是自主选择了护理专业,说明护理专科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自己的职业,在选择职业时有较强的自主性。进入大学校园后脱离了父母的管束,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护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护生对自己、人生、未来及职业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和判断[10],她们职业选择的自主性逐渐增高。

3.3护理专科生职业成熟度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护理专科生职业成熟度与学习倦怠呈负相关(P<0.05),职业成熟度总分与学习倦怠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524~-0.183。学习倦怠与职业成熟度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投入的6个预测变量中最终进入回归模型的有职业目标、职业自信、职业价值、职业自主4个变量,职业成熟度的4个预测变量共可以解释“学习倦怠”32%的变异量。进一步以学习倦怠各维度为因变量、职业成熟度各维度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成熟度对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的决定系数依次为0.301、0.189、0.216,职业成熟度对情绪低落的预测力最大。这有力证实了职业成熟度与学习倦怠关系密切。整体而言,护理专科生职业成熟度越高学习倦怠感就越轻。从每个预测变量预测力的高低来看,职业自信对学习倦怠的解释力最大,其解释变异量为23.7%。职业自信是未来职业成功的有效指标,反映的是个体对职业发展和选择的自信心。调查显示在职业成熟度得分中职业自信得分为2.92分±0.69分,小于3分,较不成熟,护理专科生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缺少信心,担心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分析原因可能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护理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日益增加[11],专科生的就业及发展前景压力越来越大,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了她们职业发展的自信。另一方面由于面向大学一年级护理专科生开设的课程多限于医学基础课程,尚未开展临床实践,对护理岗位还不熟悉,缺乏临床知识和操作技能,对未来的职业能力缺少信心。提示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应该尽早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为护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资源,拓展就业思路,引导护生客观看待就业问题,让护生树立“多元化”职业的观念[12],同时优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尽早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护理学导论、人际沟通、护理技术等护理专业课程,将专业课程和职业教育贯穿于3年护理专科教育始终[13],并由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参与授课,尽早开展护理专科生的专业实践活动,如医院参观、护理岗位见习、社区护理见习等[14],让护生在早期专业课学习、实践中增强对护理职业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护士的必备素养,为了考核护理专科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护理专业竞赛活动,让护生在各项比赛中提升职业自信[15]。

4小结

篇2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手术成为多种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室通常是骨外科、普外科、脑外科等诸多手术科室的汇集地,进入手术室的患者来自于不同的科室,由于患者的病种、个人体质等方面具有差异,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需要在不同的、不同的麻醉方式下进行手术,这直接导致手术室的工作量繁琐[1]。此外,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维权意识逐渐提高,加之社会舆论导向的偏颇,社会对医护工作者存在一定的偏见,导致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无论是医患纠纷的发生率还是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都是衡量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分析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探讨其预防措施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有效保障之一。该文综合近年来相关文献,结合我国目前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现状,探讨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1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1.1管理因素

由于手术室的工作量较大,特别是在三甲医院的手术室中,每天每个术间会安排至少两台接台手术,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在一天的工作中除了必要的生理活动之外几乎都是连续8h以上在术间中工作。在强大的工作量与连续作业的双重压力作用下,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手术室护理操作的时候有时不会完全按照操作规章进行,致使手术室护理的风险增加[2]。同时,手术室中为了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以及照顾手术患者家属的情绪,不允许患者陪护一同进入手术室,而患者自身进入手术室之后会因手术的需要限制患者的行动与感官,患者及其家属不能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操作程序缺失的原因之一。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导致程序缺失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量较大,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通常各司其职,缺少相互之间的监督。因此,管理因素是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2制度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手术方式也在不断的改进,例如,腔镜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手术过程中新仪器以及新设备的应用等,都使手术室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习惯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传统的手术室管理制度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先进的手术需求,导致手术室制度落后,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手术室护理操作的时候无章可循,仅能通过日常习惯来进行操作,在操作的程序过于随意。目前,手术室护理制度中不仅缺少与时俱进的操作规程,也缺乏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制度,不能对手术室护理操作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与控制。

1.3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其中包括人员的责任心、人员的专业素养、人员配置等因素。手术室护理不同于病区的护理,手术室护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位患者会配备一位器械护士,1~2名巡回护士,有条件的医院还会配备麻醉护士,虽然护士在同一术间工作,但是每名护士有每位护士的职责,相互之间是协作的关系,除了清点器械与纱布之外,其他工作只有对接没有交集,这就导致护士几乎是独立完成自身的工作,这就要求护士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及高度紧张的责任心[3]。同时,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是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决定其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其实践能力决定其护理操作的质量,其敬业精神决定其护理操作的态度以及责任心等等。此外,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配置也会对手术室护理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手术室的工作量较大,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会导致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而在大工作量的压力下,手术室护士为了工作数量会有工作质量下降的风险。

2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2.1完善管理体系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大的社会背景下,医疗技术以及医疗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手术室护理管理体系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完善。可以采用科室、分组、个人三级管理的方式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这种层级管理制度会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约束,而这种外在的约束力也会使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发扬慎独精神[4]。同时,要加强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监控,定期对手术室护理操作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探讨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改正。此外,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完善人才培养与流通体系,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防止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过大导致工作人员疲乏或焦虑。

2.2健全管理制度

根据手术室的实际需求健全手术室管理制度,如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接送患者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仪器物品管理制度、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等不同班次的职责以及不同手术室护理操作的规范术前访视制及手术室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对护理风险的发生防患于未然,要求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并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与监管力度。

2.3提高人员素养

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素养是手术室护理风险不安全因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需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其素养。①要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新护士的岗前培训以及带教工作,以此来学习、强化并弥补专科业务的不足,夯实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基础[5]。②要强化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法律意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同时对以往的护理差错事件或是护理事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其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最大限度防止手术室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③可以采取分级、分科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先从专科护士做起,快熟掌握专科器械、仪器的使用,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再逐渐学习其他专科的手术室护理知识,管理者根据护士责任心、年资、能力、悟性与岗位要求,实行分级培训,针对不同的专科,将人员进行分组,定期轮换,提高护士配合手术的能力。开展新项目要预先培训学习,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保证新项目的安全实施。

2.4其他

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工作环境等也会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产生影响,因此,保持手术室护士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创建良好的手术室工作环境也可以降低手术室风险事件的发生率。①加强自我修养、自我磨练是培养护士高尚情操的、保持护士良好心态的重要方法之一,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应理智对待自己和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到工作中,以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以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患者服务,担当自身的护理职业角色减少差错事件的发生[6]。②良好的工作环境也会影响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心态,手术室要考虑到无菌的需求而进行空间的密封,同时,由于不同手术的不同需求,术间会要求有不同的温度,例如进行体外循环的时候室温可能会要求在18℃甚至更低,此时应注意为护理工作人员配置保暖衣物,以减少寒冷对护理工作人员思维的影响,术间中的仪器、设备的噪音、空气的温湿度等均会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心态产生影响,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这种影响降至最低。③各方面关系的协调与否也很重要,其中包括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护士与麻醉医生之间的关系、护士与外科医生之间的关系、护士之间的关系等,轻松、和谐的关系会使护理工作人员以轻松、愉快的心态来面对工作,增加护理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热爱程度,进而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小结

手术室是医疗机构中承担最大风险的科室之一,手术室护理安全的要求较其他科室护理安全的要求更为严格。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风险因素包括管理、制度、人员等多方面因素,防范手术室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也要从完善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等多方位着手,以期达到降低手术室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青青.风险因素管理护理用于降低手术室感染率中的管理方法及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2):243-245.

[2]赵艳梅,孙丽,王梦竹,等.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与安全管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4(30):343-344.

[3]徐华,王翠平,徐鹏,等.探析手术室影响护理差错事故出现的因素及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22,24.

[4]叶,黄俊武,张梓童,等.探讨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干预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1):3215,3218.

[5]李燕.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管理措施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4(16):118-119,128.

篇3

民营医院人员构成方面民营医院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人员来源较广,其中护理人员来源于中小型医院,结构参差不齐,低年资、低学历的护士较多,高年资、高学历的较少,未受过规范化培训较多。部分护理人员是停薪留职者,到期后就回到原单位工作,也有部分护理人员边工作边寻找待遇较高的医院,人员流动性较大,这些因素对护理安全的管理是不利的。

(一)护理管理方面

一是质量管理监控因素。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民营医院成立时间不长,管理者来自不同的地方,大多数护士长较年轻,缺乏管理经验;由于学历较低,外出学习机会不多,缺乏科学管理的知识。管理制度制定不完善,或已有的制度落实不到位,监控措施较差;管理者缺乏对护士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对病人存在的安全隐患预见性差;管理者对护士的专科素质的培养不到位。

二是岗位设置的因素。一方面护理岗位的设置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特别是民营医院重视成本核算,另一方面护理人员流动性大,经常缺编。多数人不在本地,存在积累假期现象,休息时往往不增加人员。这样使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又不能休息,因此就不能保证良好的工作状态。人员少护理工作如健康宣教、清楚告知等就不能落实到位。

三是患者行为管理因素。多数民营医院面向普通患者,例如我院面临的多数是打工族,存在信息不对称。住院病人的管理较困难,有些病人未经主管医生同意擅自离院。

(二)护士个体方面的因素

一是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缺乏法律知识教育,长期以来医疗传统习惯使护士处在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护士只注重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忽视了本属于病人的权利,给病人造成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二是护士综合知识水平偏低。护士资历浅,学历不高,缺乏经验,住院病人往往存在多种疾病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护士很难准确实施护理。护士在与病人沟通中,由于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满足不了病人的身心需求,也可能不自觉地侵犯了病人的权利。

三是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差。由于护理理论知识缺乏,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认真执行护理规范,护理措施不到位。

四是护理记录书写和管理不规范。护理记录反映的主观资料多,客观资料少,有的过于简单。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不一致。病情变化记录不及时或漏记。由于工作繁忙,记录不实,如体温、脉搏等。

二、加强安全管理对策

一是完善考核标准,加强质控和检查力度。针对护理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护理部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护理质控标准》、《护理质量管理标准》、《护理安全警示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加强护理三级质控,定期、不定期进行质控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在科室质控检查记录本上,并要求科室制定整改措施,护理部进行追踪,加大监控力度。

二是建立、建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是有效防范护理差错的措施。因此,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各级人员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促进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如每周进行安全活动,讨论安全隐患,制定防范措施,消除隐患,以保证护理安全,对出现差错的个人给予安全警示,对出现的差错要认真分析发生的原因,加强防范措施。

三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护士长对排班模式可以进行尝试性改革,根据不同时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劳逸结合,适当安排休息,缓解工作压力。

四是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管理。护理安全与法规有密切的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和纠纷屡见不鲜。因此,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尊重病人的权利,遵法守法,依法办事。

五是增强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及综合知识水平。护理工作本身是独立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护理管理者应有计划地培训,制定学习计划及学习目标,根据毕业不同年限制定学习目标,制定学分手册,进行理论与实际的考核。护理部对全院护士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和考核,科室负责专科技能的培训,每月科室要组织两次业务学习,由护理部月质控进行考核科室业务学习的质量,定期进行护理查房。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和专科技术水平。同时要求护士进行心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知识水平,满足病人的身心需求。

篇4

1制度和管理方面欠缺

各种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医护人员的风险教育缺乏时效性和系统性,同时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导致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无章可循,风险意识较差;或者医院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部分护理人员没有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护理人员粗心大意,操作过程中发现异常报告不及时,甚至简化操作程序,三查七对虽然内容背得熟练,但却不能有效实施等。

2抢救设备及药品没有处于备用状态

急诊绿色通道应畅通无阻,众多抢救设备及药品在提高急救护理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急救仪器故障、药品缺乏没有及时补充等,都是导致护理风险的导火线。

3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欠佳,业务能力不足

个别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淡漠,服务态度欠佳、责任心不强,进而导致护理纠纷,引发护理风险。护理人员急救知识不全面、急救仪器使用程序不熟等也是造成危险的因素之一,如分诊错误而延误了患者就诊,病情评估不够而使脑外伤患者发生脑疝,对迟发性出血缺乏预见性的观察,心肺复苏技术差、不能熟练操作洗胃机、呼吸机等。

二、风险管理视角下提高急诊护理管理的措施

1完善并严格落实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执行过程是防范医疗事故及纠纷发生的良好基础,要继续完善标准的急性规范,包括急诊服务制度、重患者转科交接班制度、“绿色通道”服务流程、护理风险警示报告制度、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监控制度等,并随着工作结构、要求、内容、环境的改变,要不断修改和完善各项制度。

2将安全护理纳入急诊护理目标管理

将安全护理纳入急诊护理目标管理中来,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首先保证急救护理人员安排充足,弹性排班,避免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而发生差错事故;注意新老护士搭配,遇有大批需急救的患者,要及时逐级汇报。要求每位护理人员都要严格按照规定行各项规章制度,意识到自己在急诊医疗活动中承担的高风险义务和责任。

3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

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护理风险。专科技能方面,要对新入科护士实行3个月的培训期,考核合格后上岗;每年派骨干护士参加院外培训,定期对院内护理开展急救操作技能、急诊病情的抢救程序、急诊抢救设备的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并定期进行急救模拟训练,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与个人评选及奖金挂钩。职业素养上,要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及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诊疗方案及治疗费用等,为患者提供舒适和安全的护理服务。

4加强急救物品管理

保证急救药品、急救仪器定点放置,齐全完好,每天当班人员要负责清点仪器,并作好登记,一旦发现仪器有任何缺损或故障,立即报告。各班护士必须提前15分钟到岗,检查所有的急救仪器和药品,保证急救物品、药品、器械的完好率达100%。

5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预防与风险处置两方面内容,医院应建立健全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成立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护理风险实现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要定期进行常态化风险事件分析,明确急诊科常见的各类风险事件,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防患于未然;要制定相应风险处置措施、各种应急预防等,遇特大伤亡事故,要迅速启动医院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篇5

[关键词] 层级管理;专科分组排班;手术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9-0116-02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手术室护理工作关系到手术的顺利完成。层级管理是指在组织管理过程中,明确各职位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层级管理制度实行纵向管理,明晰责权,管理到位而不越位,合理用权而不专权,善谋实干[1]。外科手术向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而手术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手术室专科分组管理适应手术专科化的要求,手术室分组管理能够提高专科化护理质量的水平。我院2012年将专科分组APN小组责任制排班和层级管理相结合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手术室在编护理人员共有22位,其中副主任护师2位,主管护师2位,护师8位,护士10位。年龄21~46岁,平均(31.7±11.8)岁。其中本科6人,大专14人,中专2人。

1.2 层级管理分层

共分为5层。第一层为护士长1人,副护士长1人;第二层为专科组长,共5人,第三层为专科组员,共13人,第四层为轮转护士2人,共22人;第五层助理护士共3人。

1.3 APN排班方式

A班上班时间为8:00~16:00,P班上班时间为15:30~22:30,N班上班时间为8:00~12:00和22:30~次晨8:00,将护理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班岗位职责上,根据当日手术量安排A班人数,一般情况下P班2人,N班2人,实行标准化排班,以手术病人为中心,满足临床手术需要为原则,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弹性安排,每天由一位专科组长担任当日小组责任制组长,落实科室二级管理工作。

1.4专业分组

共有12个科室开展手术,包括普外科、胸外科、微创外科、妇科、产科、小儿外科、神经外科、整形烧伤科、泌尿外科、骨科、耳鼻咽喉口腔科、眼科。根据开展手术的类型、数量等综合考虑,12个科室分为5个专科护理组进行管理。第一组:涵盖微创外科,第二组涵盖普外科、小儿外科、妇科、产科;第三组:泌尿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第四组:骨科、整形烧伤科;第五组:耳鼻咽喉、口腔科、眼科。每组根据层级管理,专科组长1名,专科组员2名,轮转护士2~3名,助理护士1名。

1.4.1 专科组长的评选 专科组长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职称主管护师及以上,8年及以上手术室的工作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责任心重,集体意识强,能够团结同事。由竞选产生。每年竞选一次。

1.4.2 专科组员 3年及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熟练掌握本专科的护理工作。由护士长和组长选出,每年选一次。

1.4.4 专科组员的职责 (1)在护士长和组长的带领下完成护理工作;(2)协助组长完成技术培训、贵重仪器的管理;(3)参与轮转护士、助理护士、进修生、实习生的带教工作;(4)参与本组培训人员的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组长反映;(5)承担一线和二线值班。

1.4.5 APN层级小组责任制 负责该小组培训、考核、带教管理、手术配合、应急抢救等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组员有事休息,组长顶替。

1.5工作方式

将专科分组排班和层级管理结合起来。每台手术由组长或专科组员带1个轮转护士进行手术。手术前一天根据手术情况对轮转护士、实习生、进修生布置需要学习的内容,为手术室的带教做准备。手术时一带一进行带教,手术后对整个护理情况进行总结,接受培训的护士做好笔记,上级护士定期检查。

1.6 评价方法

我科从2012年1月开始实施层级管理APN小组责任制模式。在实施前对总体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实施3个月后再次对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项目包括理论考核、器械准备、仪器设备管理、消毒隔离技术、巡回配合能力、司械配合能力。理论考核统一由护士长安排,满分100分。实践技能考核由护士长、组长、专科组员共同组织,每个项目20分,共100分。在实施前后分别选35台手术,对患者及医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护士的自我评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配合、巡回配合、护理态度、术前准备、术后处理等几个方面。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手术室是外科手术治疗和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患者的生命安危,所以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不允许有错误的发生,往往1%的失误都有可能发生100%错误而无法挽回,因此解决流程工作中的每一个关键环节的问题,加强流程质量的监控管理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关键,发挥专科组长的职能,配合护士长进行科内的二级管理才能使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无缝隙管理。我科实行层级管理结合APN排班模式收到较好效果。

层级管理的思想源于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十四条原则”,具有直线指挥、分层授权、权责明确、标准统一、关系正式等特征,具有秩序性和效率性[2,3]。我院根据情况按照护士的学历、工作年限、整体能力分为5个层级,不同的层级具有不同的工作权限,履行不同的职责和工作,以确保护理质量。专科护理按照整个手术科室情况、手术特征划分组别,每个组别的侧重点不同,使专科护士对本专科组的手术、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使护理工作更加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4]。将层级管理制度和专科分组APN排班相结合,一方面保证了分组的针对性,一方面,在组内又施行层级管理,使责任制的护理完整、延续、无缝隙。满足专科护理需要,保证护理质量,也保证每台手术的患者得到稳定的护理[5-8]。层级管理制度也保证了高年资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工作的指导,有利于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提高,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本文2013年1月对手术室实施层级管理结合专科分组APN排班模式,结果显示,实施后理论考核总分显著高于实施前,而实践技能考核的总分及各项评分也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分别对30台手术的患者和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满意度,实施后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对30台手术的护理人员进行自我评价,实施后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实施前。说明层级管理结合专科分组能够显著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医生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实施层级管理结合专科分组APN排班模式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管理,能够显著改善护理人员的理论和实践技术能力,提高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邓香军,李玫. 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探讨[J]. 护理研究,2009,23(9):2333-2334.

[2] 文英. 浅谈科室护理目标层级管理[J]. 医学信息,2012,23(2):344-346.

[3] 吕时花. 放疗科护理工作的层级管理[J]. 护理学报,2011,18(7B):32-34.

[4] 杨淑芬,程学武,赵亮丽,等. 手术室护士专科分组的实施及效果[J].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7):650-651.

[5] 孙启云. 分组排班制在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 社区医学杂志,2008,6(1):70-72.

[6] 彭维. 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制度中的作用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2,9(7):56.

[7] 徐芳,陈洁. APN分层排班法在优质护理病区应用的体会[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2):146-147.

篇6

关键词:病区护士长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0 前言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工作科学性强,涉及面广,内容复杂而繁琐。而护士长又是医院护理管理系统中的最基层管理者,在工作中起到承上启下、沟通左右的作用,护理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护理质量的好坏和护理效率的高低。

1树立科学管理意识

1.1科学的管理理念 护士长作为一名护理管理着,在管理理念上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重视对科室护理人员的思想素质教育;在管理模式上,要形成综合性管理的格局,实践中做到情、理、法相融合,治身与治心相统一;在管理方法上,要实现护理管理规范化,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先进的管理方法,结合实际适时融入科室护理工作。

1.2带领护理人员创建文化和谐病房 医院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别需要照顾的群体。因此,在医院特别需要建立起“仁者爱人”的医院服务文化[1]。而病区护理人员所服务的又是这一群体中最需关爱和精心照顾的人。由于病人及探陪人员文化素质、个人修养参差不齐;护理人员思想素质层次不同,尤其近年随着招聘护士人员逐年增加,护理队伍中也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给创造文化和谐病房带来一定困难。病区护士长要及时了解护理人员的思想,给予心理疏导及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避免护理人员的不良情绪发泄到护理服务中,引起不良后果。

2实施及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2.1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护士长应敢于管理,善于管理。按护理十四项核心制度的内容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来规范科室护理工作。严格落实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病房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给药制度、护理查房制度、护理会诊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病房一般消毒隔离制度、健康教育制度、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术前病人访视制度。

2.2认清位置

病区护士长既是医院各项护理管理制度的实施者,又是管理者,在护理管理中起到承上起下的重要作用。护士长要摆正位置,不能深陷于日常具体的护理工作,而忽视了护理制度的实施中的管理。在落实、检查护理制度的同时,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护理管理环节中的疏漏,向上一级护理管理者及时反映,确保护理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2.3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前瞻性目光

为使护理人员自觉履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告知义务,护士长除了要组织护士深入学习理解各项护理核心制度外,还要组织护士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在护理工作中依法行护。同时,还要把护士在职后培训当做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有计划地落实“三基培训”、专科培训和急救培训,提高护士的护理技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2]。

2.4有计划地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

做到月有中心、周有重点、日有目的。除严格检查各项规章制度 落实情况,还要把重点放在环节质量的执行情况上。特别是护理人员是否认真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上。护士长每天要深入病房掌握重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护理情况,听取病人对护理人员的反映。检病护理、基础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跟班检查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是否符合规范,每天参与医嘱查对,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3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提高学科整体水平,选拔中青年护理骨干定向外出进修培训,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提高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和科研教学能力,配合好专科新业务、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创新管理,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充分发挥管理的职能,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4 加强科室护理文化的建设

护理文化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确立护理服务文化建设目标以激励护士为主的管理方式,对护士实施情感管理;对病人服务体现以人为本,实施细节服务,提供特色服务,以提高病人满意度。护理文化以病人为中心,是对人的生存意义和生存环境的珍视和关 怀,是人本精神。整体护理实践和应用是医院护理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4.1确立护理服务文化建设目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病人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护理人员要牢记病人的需要是护理服务的宗旨。通过上课、报告会、座谈会、演讲等系列活动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使家属统一认识,确立让病人满意,使病人健康是护士永恒追求的目标。

4.2 以人为本,提高病人满意度

护理文化建设是根据护理组织的自身特点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确定自己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及道德规范,使全体护理人员达成共识的过程。医院护理服务的宗旨是围绕病人的需要,提供人性化服务[3],促进和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提高病人的满意度。病人人院后,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必须改变自己平时的习惯,服从医院规章制度和诊疗要求。护理人员应以病人为中心,要求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窗轻;午休时拉上窗帘,夜间查房时要关大灯开地灯,以避免影响病人休息;给病人做治疗护理时把自己想做什么,正在做什么,要求病人怎样配合随时告诉病人;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病人,一方面要避免受凉,另一方面保护病人的身体隐私;病人患病后感情变得脆弱,需要更多的关怀,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关爱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往往给病人莫大的安慰和支持。总之,要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时时、处处、事事关心病人,让病人真正感到护理人员在为他们着想。

4.3 激励为主,实施情感管理

护理管理方式以激励为主,处罚为辅。激励的本质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激励对于引导人的实际工作行为至关重要,有效地激励必须符合护士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在预防性管理上下工夫,在各项护理查房中重点发现科室管理的薄弱点与隐患,督促其实施预防性管理措施,避免问题发生,变惩罚为奖励。树立先进典型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给予表彰和奖励,以促进护理人员的竞争意识,同时对违纪行为也应进行适度的惩罚,并辅之以有效的行为指导,以期取得长效管理效果。

5结束语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日益重视,并且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护理水平的需求越来越高,促使医院管理内容在不断变化,医院管理转向病人满意为主。作为临床最基层的管理者,护士长必须要不断的完善自我,从专业和管理方面提升自己,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参考文献

[1]刘义成.吸纳传统文化精华构建现代医院文化[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6,26(10):53.

篇7

1.机动护士的管理:机动护士由护理部统一管理和调配,不占科室编制,护理部制定机动护士管理制度。一般情况下临床科室在没有特殊用人需求时,按照护理部的轮转计划进行相关科室轮转,轮转期为1年,包括大内科、大外科、急诊科、重症科等,每个科室轮转3个月。如果某个科室出现人员紧缺时,由科室护士长向护理部提出申请,护理部根据申请科室具体情况,调配机动护士进行人员补充,用人科室护士长负责其业务培训及质量管理。护理部每季度召开机动护士座谈会,了解工作学习情况,同时鼓励她们谈体会、谈收获,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共同提高。

2.机动护士的培训与考核:机动护士入科前由护理部统一进行岗前培训,下发“机动护士规范化培训考核表”,内容包括管理制度、人员基本信息、业务培训及考核记录、科室评价、个人轮转心得、护理部考评等。科室设立专人带教,机动护士须按时参加医院的分层次培训及科室的业务学习、业务查房及理论操作考核。

3.机动护士的职责和要求:机动护士作为科室人员紧缺时的紧急替代人选,需无条件接受护理部的调配,服从用人科室护士长的安排,尽快熟知科室各项工作流程,参加科室的各项业务活动,掌握专科疾病护理知识、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操作,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沟通交流技巧和护理文书书写等。轮转期满后根据工作表现及考评结果作为定科的依据。在定科之前选拔新的机动护士进行统一替代,以确保工作的连续性。

4.机动护士的待遇:机动护士不论是正式还是临时编制,均同工同酬,其关系隶属于护理部,护理部专人负责机动护士的考勤及工资发放,奖金由用人科室发放。

二、结果

自2010—2012年护理部成立护士机动库以来,共调配机动护士47人次,涉及12个临床科室,确保了临床科室在护士紧缺时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满足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

三、讨论

我院在设立机动护士之前,每当科室出现用人紧张时,多由护理部临时从其他科室抽人,工作被动。设立机动护士库后,护理部调配人员更加灵活,有效支援了临床科室的工作,深受科室欢迎,真正使有限的护理资源得到合理使用,确保了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护理人员的弹性调配应以临床护理服务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均衡人力资源配置,而机动护士已经成为临床护士的有效补充梯队,较好地发挥了应急、支援的作用,大大缓解了临床护士人手不足的情况。我院平均床护比1∶0.47,个别科室达到了1∶0.51。

随着住院患者的不断增多,加床时有发生,医院也在不断增加护士人数,但因年轻护士多,婚产假、病事假扎堆,导致科室原来按比例配置的护士人数相对不足,存在护理安全隐患。2012年我院新生儿科相继5名护士结婚、怀孕、休产假,护士长提前给护理部报告,护理部适时调配机动护士,帮助科室度过难关,确保了护理质量和安全。机动护士的工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为护理人才梯队建设搭建了平台。机动护士作为支援或轮转人员,由于要在不同的专科工作,短期内必须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因此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

篇8

关键词:急诊 护理安全隐患 分析 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646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85-01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危急病人抢救的阵地,急诊护理安全工作质量是医疗护理质量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的医疗护理质量直接反映出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近年随着法治社会的健全,医疗制度以及人事制度的改革,患者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逐步提高,而临床急诊护士却日趋年轻化,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十分淡薄 [1],给急诊护理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因此,有效的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1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 护理管理因素。①护理人员结构不稳定:由于人事制度改革,近几年新进入的护士均为合同聘用制护士。这批护士频繁跳槽,流动性大,导致护理人员培训始终处于低层次。②护理人员结构年轻化:由于护理人员的流失,新进入人员较多,低年制年轻护士占科室一半以上,她们工作经验、业务能力均不足。

1.2 护理人员因素。①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随着各种法律制度的健全,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逐渐增强,而护理人员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给护理安全及自身安全带来了隐患。②急诊专科知识缺乏,专科操作不熟练:部分年轻护士专科知识缺乏,专科操作不熟练,缺乏工作经验。③急诊护理工作特殊性:急诊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抢救工作量大,造成护理人员与家属沟通不到位、护理文件记录不全面、不及时、操作不规范、制度执行不到位等。④急诊创伤死亡现象的刺激:急诊科收治各种病情复杂、危重多变的患者,常出现死亡或濒临死亡,会对护士造成心理压力,更易发生差错事故。⑤医疗设备问题: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足,急救用物不处于应急状态。

1.3 患者因素。①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增强。②期望值过高:急诊患者病情危急,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过高。

1.4 社会因素。近2年频繁的袭医事件造成对医务人员的不利局面,护理人员自身安全受到威胁。

2 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2.1 重视护理队伍建设,稳定护理队伍。护理管理者重视护理队伍建设:如争取合同聘用制护士与正式在编护士同工同酬,对于晋升职称、评选、竞聘护士长等给予与正式在编护士同等条件,我院先后有多名优秀合同聘用制护士走上护士长岗位;护士长关心爱护护士,为她们创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护理工作团队。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有效稳定了护理队伍。

2.2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针对我科低年制年轻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专科知识缺乏、专科操作不熟练情况,采用护士能级管理办法,制定详细的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并建立护士培训手册,详细记录培训内容及考核结果,并与评优、绩效考核等挂钩。利用我院学习日活动(即每周四下午进行2小时以上的学习)进行专科知识培训、规章制度学习、应急预案演练、专科操作训练及疑难危重病例、护理不良事件讨论等多种形式学习。识别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服务规范用语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形成护理服务活动的工作规程、管理细则,使大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有章可循 [2]

2.3 加强护士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组织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及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并对我院及他院已发生的有代表性的护理安全纠纷进行讨论分析,由此使得护士能够认清形势,增强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2.4 实行弹性排班,保证繁忙时段急诊工作质量。针对急诊护理工作特殊性,增加急诊科护理人员编制。根据科室人员结构,合理安排各班次人员,做到新、老护士搭配,实行弹性排班、24小时备班制。有效解决了繁忙时段护理人员不足情况,保证了急救工作质量,增进了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缓解了护理人员身体及心理压力。

2.5 加强急救物品、药品管理。完善急救物品、药品管理制度及交接班制度,严格执行急救物品、药品管理制度及交接班制度,加大考核力度,确保急救物品、药品数量及效能处于应急状态。

2.6 加强安保。保证医护人员安全。医院在靠近急诊科处设置保安值班室,并安装监控系统。一旦患者及家属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及时协助医护人员予以解决,保证了医护人员安全。

3 小结

安全管理是当前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主旋律,是代表医院质量的最高水平和目标,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 [3]。我科通过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稳定了急诊护理队伍,提高了急诊专科护士素质,增强了护士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改善了护患关系,护理不良事件显著减少,患者对急诊科满意度明显提高。保证了急诊护理安全工作质量,使我院急诊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张优琴,章亚娟,钱萍萍,等.举证责任倒置后护士证据意识状况调查及分析[1].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1-203

篇9

1外科病房护理安全影响因素

1.1护士方面的因素

1.1.1护士责任心不强

部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主动性,对有疑问医嘱也机械地执行。未按级别护理要求观察病程,呼叫铃响才前往,病情变化不及时发现,导致抢救不及时,使患者失去最佳的抢救时机。对患者没有认真识别、对手术部位不进行标识,导致接错手术患者或手术部位错误。

1.1.2专科护理理论不熟练或技术水平低

外科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多,围手术期护理难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对护理要求越来越高。低年资护理人员因理论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协作能力不强等因素都可能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

1.2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1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差

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严格的护理工作制度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但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或落实不到位,对护理工作各个不安全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这些都存在安全隐患。

1.2.2护士缺编严重

目前医院普遍护士缺编,达不到卫生部规定的床护比,护理人员不足,她们只能疲于应付患者的常规治疗及抢救,对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缺乏时间,大量的基础护理工作由家属承担,造成护理质量低下,甚至出现术后并发症。

1.3患者方面因素

1.3.1对手术治愈的期望值过高

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术后恢复达不到期望值,不信任医师护士,怀疑诊断、治疗、手术操作错误,引起医疗纠纷。

1.3.2患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

外科患者治疗需要在体内安置各种管道,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虽然护士反复说明留置的意义和重要性,个别患者仍擅自拔管。

2对策

2.1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护理安全相关知识。

2.2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护理管理者要加强护理人员思想品德教育、专业理论学习及操作技能培训,让她们热爱护理专业,加强责任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重点对新毕业、低年资、刚转科护理人员培训,使她们尽快掌握术前术后的护理常规及必要的抢救技术。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及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可选送年轻护理骨干人员外出听课、学术交流、进修深造。

2.3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鼓励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倡导护士在繁忙工作中相互帮助,善意提醒、相互监督,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防范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2.4提升管理水平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工作点多面广,琐碎复杂,存在不安全因素,直接影响护理效果,也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护士长不仅要掌握护理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还要及时了解国内外护理新动态;学习心理学、管理学、关系学,不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制定好专科护理常规、枝术操作流程;建立应急预案、告知制度、腕带及手术部位标识制度、各种仪器操作流程等;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为确保护理安全打好扎实基础。加强护理过程的环节质控,特别是薄弱环节,要抓关键病人、关键制度、关键时间、关键人员、抢救仪器及药品。制订好各项质量标准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质量检查每月1次,科室组织护理质控每周1次,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种规章制度,尤其是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要求护理人员能背诵护理核心制度,更强调的是将核心制度的要求应用到护理工作中,及时总结及反馈科室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整改,将安全隐患消失在萌芽之中。

2.5合理配制人力资源,避免超负荷工作

护理部根据外科特点合理配备护理人员,护士长要根据科室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护理工作量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当天安排手术多、新开展手术、重大手术都应增加人员上班,尽可能解决护士超负荷工作。遇到突发事件发生和危重患者抢救,及时启动人力资源应急预案,让护理人员有足够的精力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2.6加强医患沟通,消除纠纷隐患

据统计,80%的护患纠纷是因为沟通不足或沟通无效所致。在实际工作中与患者沟通,重要的是站在患者的立场,进行换位思考,便会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对病人过激的语言和行为,也能谅解并心平气和的解释和安慰,以实际行动获得病人及家属对我们的理解与信任。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b)-134-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日益重视,并且由于公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护理水平的需求越来越高,促使21世纪医院的管理环境和内容都在不断变化,医院管理转向“病人满意”战略[1]。为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病区护士长作为临床最基层的管理者,在科室护理管理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1树立科学管理意识

1.1科学的管理理念

护士长作为一名护理管理着,在管理理念上,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重视对科室护理人员的思想素质教育;在管理模式上,要形成综合性管理的格局,实践中做到情、理、法相融合,治身与治心相统一;在管理方法上,要实现护理管理规范化,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先进的管理方法,结合实际适时融入科室护理工作。

1.2 带领护理人员创建人文化和谐病房

医院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别需要照顾的群体。因此,在医院特别需要建立起“仁者爱人”的医院服务文化[2]。而病区护理人员所服务的又是这一群体中最需关爱和精心照顾的人。由于病人及探陪人员文化素质、个人修养参差不齐;护理人员思想素质层次不同,尤其近年随着招聘护士逐年增加,护理队伍中也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等原因给创造人文化和谐病房带来一定困难。病区护士长要及时了解护理人员的思想,给予心理疏导及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避免护理人员的不良情绪发泄到护理服务中,引起不良后果。

2实施及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2.1认清位置

病区护士长既是医院各项护理管理制度的实施者,又是管理者,在护理管理中起到承上起下的重要作用。护士长要摆正位置,不能深陷于日常具体的护理工作,而忽视了护理制度的实施中的管理。在落实、检查护理制度的同时,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护理管理环节中的疏漏,向上一级护理管理者及时反映,确保护理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2.2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护士长应敢于管理,善于管理。按护理十四项核心制度的内容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来规范科室护理工作。严格落实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病房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给药制度、护理查房制度、护理会诊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病房一般消毒隔离制度、健康教育制度、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术前病人访视制度。

2.3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前瞻性目光

为使护理人员自觉履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告知义务,护士长除了要组织护士深入学习理解各项护理核心制度外,还要组织护士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在护理工作中依法行护。同时,还要把护士在职后培训当做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有计划地落实“三基培训”、专科培训和急救培训,提高护士的护理技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3]。

2.4合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的能力

卫生部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中明确规定,医疗单位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应达到:普通病房床护比1∶0.4。在基层医院的许多科室,护士编制不能达到要求或无资质护士的比例增高,护理人力资源相对缺乏。护理人力资源配置问题,不仅关系到护理质量与服务水平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医疗护理安全问题。如何在护理人员不足情况下合理排班是病区护士长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护士长应根据科室工作量的需求,灵活掌握护理人员的分配,采取弹性排班制。还要注意避免护理人力资源浪费。根据科室中护理人员学历、素质、能力的不同,分别安排合适的岗位,各尽其能,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高素质、能力强的护理人员,护士长要重点培养,使科室的护理队伍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状态。

3实现科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1 三级控制与管理

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与管理。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为一级,由2~3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订改进措施。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3.2 有计划地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

做到月有中心、周有重点、日有目的。除严格检查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还要把重点放在环节质量的执行情况上。特别是护理人员是否认真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上。护士长每天要深入病房掌握重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护理情况,听取病人对护理人员的反映。检病护理、基础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跟班检查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是否符合规范,每天参与医嘱查对,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3.3 重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是医疗护理质量的综合体现,而多数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均贯穿于护理行为的全过程。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全过程中护理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护理及护理管理者,应该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军[4]。护士长要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标准预防和保护性隔离措施。护士长应随时检查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和医疗垃圾的收集、存放、回收是否符合要求。同时,督促护理人员利用一切与病人及探陪人员沟通的机会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争取合作。

3.4护理文书的规范书写

2002年4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医疗纠纷的处理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而护士经常单独值班,许多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病人参与,一旦出现护理纠纷,护士举证很困难。护士长除帮助护理人员提高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外,还要督促检查护理文书是否按要求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工整地记录。特别是护理记录单,除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治疗外,一定要将各种护理操作、告知内容、护理措施记录完整。护士长应每天检查、审阅,共性问题及时在护理会上反馈、制订改进措施,确保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参考文献]

[1]申宝忠,韩玉珍,鞠长荣.国企医院主辅分离后发展创新思路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6,26(10):51.

[2]刘义成.吸纳传统文化精华 构建现代医院文化[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6,26(10):53.

[3]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现状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7(2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