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影视艺术;综合性;审美
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吸收了多种艺术的长处和特点,使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丰富和充实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集于一身,从而具有巨大的美学魅力。影视艺术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摄影、舞蹈等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并把这些艺术元素相互融合同化和吸收,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自身新的特性,使之成为一种时空综合的独立的视听艺术。影视艺术的综合性美学特征绝不仅限于各种艺术元素的有机融汇,这种综合性突破了艺术学的层次,更加集中地反映在美学层次上的高度综合性,体现为再现性和表现性的统一、纪实性和抒情性的统一、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使得影视艺术成为迥异于其他艺术种类的一门独立艺术。
一、影视艺术与戏剧
影视与戏剧有着密切的关系。戏剧既是一门综合艺术,又是表演艺术,戏剧艺术多年来在编导、导演、表演等方面所形成的艺术规律,为影视艺术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从历史的渊源来看,早在电影诞生之初就出现了以梅里爱为代表的戏剧电影学派;我国最早的电影理论也是“影戏”理论;20世纪40年代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戏剧化电影美学观更是一度风靡世界银幕。影视艺术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在其成长初期,都曾从戏剧艺术中吸取了许多营养,不仅借用戏剧的创作题材和戏剧表演经验,而且将戏剧性矛盾冲突与戏剧性情景纳入作品之中。时至今日,虽然影视艺术更加注重发挥自身的艺术表现力,但影视艺术与戏剧艺术之间仍有着不解之缘。一些影视作品的编导、导演、演员,或者来自戏剧舞台,或者两栖于影视和戏剧艺术,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戏剧式结构方式更适应于大多数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因而在国产影视艺术作品中,它都将作为一种传统样式长期存在下去。但影视艺术毕竟不是戏剧,与戏剧相比,影视艺术自由转换的时空打破了戏剧舞台的时空局限性,影视演员自然、真实、生活化的表演取代了戏剧演员舞台程式化的动作,从而使得影视艺术能够更加逼真地再现现实生活。
事实上,电影是搬上银幕的戏剧,电视是搬上荧屏的戏剧。舞台、银幕、荧屏都是戏剧人物活动的空间和场所;不同之处仅仅是,银幕、荧屏比起舞台的空间更宽阔,机动的余地更大,布景与活动场所可以不受狭窄舞台的限制,能够充分地利用真实的生活环境,它给人物提供的环境和背景,比起舞台布景的人工痕迹更少,银幕、荧屏表现的内容和矛盾斗争的活动场所,更具有真实生活的性质。但是,戏剧影视人物矛盾斗争的基本行为方式及其产生的戏剧性,并不因此改变,甚至由于获得比舞台更有利的施展余地而显得更优越。因此可以说,戏剧的本质特性并不因为活动空间转移到银幕或荧屏而改变,电影、电视并不因为离开舞台而失去戏剧的本质特性。因此,戏剧、影视在本质上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二、影视艺术与文学
影视艺术也受到文学的极大影响。影视艺术从文学中吸取和借鉴了许多叙事方式与叙事手段。文学融入电影、电视,构成了影视艺术深厚的文学基础。影视艺术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剧本,影视文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同时,文学的各种体裁都曾经直接或间接地对影视艺术产生过巨大影响。电影向诗歌学习,产生了富有抒情性的诗歌电影,如《城南旧事》《黄土地》,前苏联的《战舰波将金号》,美国的《金色池塘》,日本的《远山的呼唤》等;电影向散文学习,从而产生了散文电影或纪实电影,如意大利的《偷自行车的人》《罗马11时》等;电影还吸取小说的手法与结构形式,从而产生小说电影,如前苏联的《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等。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类似于我国的章回小说的优秀电视连续剧,已成为我国广大观众家喻户晓的优秀电视艺术作品。
影视艺术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与影视艺术基于叙事之上的相通,在二者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和转化,使影视在成为独立艺术之后,仍然需要从文学中汲取营养,而文学也因借成熟影视艺术的推动,自觉地凸显其“电影性”而日益丰富着自己的叙述手段。文学与影视得以相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叙事艺术。就文学对影视艺术的影响来看,电影的叙事和叙事技巧最早是从文学那里学来的,至于文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等因素,在影视艺术成熟之后仍被其广为借鉴。在中外影视作品中,有将近半数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特别是那些伟大的文学巨著,多次被搬上银幕、荧屏。可见影视艺术与文学有着血脉相通的亲缘关系,对小说的借鉴使影视艺术创作者们获得了灵感。文学与影视作为叙事艺术,都是在流动的时间中连续地描绘事物。正如法国影评家玛格尼所说:“电影和小说二者均为叙述作品,叙事有它自身的规律,与展示的规律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连续性,小说的各种程式和电影的各种常规技巧大抵是为了保持连续性才产生的。”小说是在一个个词语组合的场景的连续中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影视是在一个个画面连接的场景中构成银幕、荧屏形象,在时间的延续中叙事是它们的共同性。这使文学和影视艺术都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叙述复杂而连续的社会生活。
三、影视艺术与音乐、舞蹈
影视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影视艺术从音乐中汲取了节奏与感染力,使音乐成为影视作品概括主题、抒感、渲染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影视音乐更是成为影视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的影视主题音乐都是展现本剧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生动形象地塑造出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个性,同时它也能让观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联想到剧情的内容。音乐这一长于抒情的听觉艺术形式,大大丰富了影视艺术的感染力。影视音乐是影视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主题歌、插曲、片头音乐和情景音乐等,与其他形式音乐相比,它一般要从视听统一的角度,考虑与剧情、画面结合的关系。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影视歌曲是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歌曲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它借助影视艺术的魅力得以传播,并长期流传,而主题歌直接阐述主题。一曲《我的祖国》把人们带入硝烟纷飞的上甘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使人们想起冰山上的来客;《牧羊曲》把人们带进了天下闻名的的少林寺;经典的电视剧插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等更是久唱不衰。试想如果没有这些歌曲,这些影视作品是否还会那么流光溢彩,我们是否还会有那么多的感动。没有音乐的影视作品是不可想象的。感谢那些优美的旋律让珍贵的影像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闪亮。近年来,各种大型综合性电视文艺晚会,更是吸收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等各种艺术特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民族特色鲜明、气氛浓烈欢快,受到了全国亿万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每年一度的电视春节晚会已成为我国人民春节期间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突出表现了综合性文艺晚会的巨大魅力。这种巨大的感召力也正体现了电视艺术的综合优势。电视艺术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在近年来风靡全世界的MTV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它为音乐作品配上了快节奏的画面集锦,具有极强的听觉冲击力和视觉表现力,体现出现代影视综合艺术的巨大魅力。
四、影视艺术与绘画、雕塑
影视艺术从绘画、雕塑中汲取了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使得造型性成为影视艺术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绘画对光、影、色彩、线条、形体的独特处理以及如何运用二维平面去创造三维空间的艺术本领,尤其是强烈的造型意识,为影视艺术的画面造型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影视画面如同绘画、雕塑、摄影一样,既是以造型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手段,又通过造型性给人以巨大的感染力。如电影《黄土地》采用一种深黄的色彩基调,表达对我们这个民族和这块土地的眷念之情,这部影片的画面上五分之四是黄土地,五分之一是蔚蓝色的天空,天边地平线上有几个小人物正弯腰拉犁,通过这种十分独特的画面造型体现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红高粱》则采用一种大红的色彩基调,影片中的红高粱、红头巾、红绣鞋、红袄、红裤、红酒……大片大片的红色在画面上闪耀,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和心灵震撼。以红色为主的基调赋予这部影片生命色彩与酒神情绪,成为抒情表意的造型视觉符号。
五、影视艺术与摄影
影视艺术与摄影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摄影的出现,也就不会有电影和电视的诞生。自从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摄影术以来,摄影在技术与艺术两方面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对后来出现的电影和电视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影视艺术中的摄影师是影视画面的主要创作者,是摄制组的重要成员,他的任务是通过运用摄影专业的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充分发挥电影摄影和电视摄像的纪录功能、造型功能、表意功能。摄影师的作用除了在影视作品中塑造人物、描绘环境、烘托气氛、刻画细节外,还通过摄影造型和表意功能直接参与创作。
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影视摄影师的艺术是影视绘画艺术,摄影师是真正的影视绘画艺术家,以非常鲜明、真实而富于表现力的绘画形式来表现影片中各个镜头的思想和内容。优秀影视作品可以做到声画相融,有虚有实,有藏有露,视觉和影视作品设计的关键在于必须具有一个个性化的视觉解读。影视作品视觉化过程的第一步是设计包含有影片思想或剧本精神的画面,为影视作品创造一个整体的画面基调。《英雄》选择的是旖旎奔放的自然景观和沉稳厚实的秦王宫,空间横向调度气势磅礴,场面宏大,浓墨重彩的气氛渲染和造型视觉的张扬,营造了一种历史气度与人物的英雄悲歌。《无极》作为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影片,不仅色彩艳丽,而且时空写意,使得影片带有一种神秘虚无的诉求语境。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影视艺术具有时空统一性、声画可融性、表现综合性、形象逼真性等审美特征。影视这一艺术门类的各种形象都是在画面和声音的统一中,通过造型而表现出来的。影片的整体形象结构、情节发展的顺序、在具体环境中进行的动作,都是由导演构思而形成了一套连贯的绘画处理。形象的各个场面在胶片上构成画面,乃是摄影师艺术创作的成果。摄影师,这个掌握着一种新的造型形式、活动的电影绘画的表现手段的艺术家,其任务就是把影片的内容作为许多活动的绘画构图――肖像、室内景物、战斗场面以及群众场面,在胶片上表现出来。现代影视编导在构思时,不仅要善于汲取美术、戏剧的特长,要考虑画面的安排,关注画面美,同时还要善于通过各种音响来构成节奏感与和谐美。声画可融性传统艺术如绘画艺术等,也要借鉴影视艺术的这一特点,进一步用画面和声音来塑造和完善绘画艺术,形成视觉和听觉统一和谐的优秀绘画艺术作品。
总之,影视艺术通过综合性美学特征吸收了各门艺术的精华,并将这些艺术元素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声画结合而获得新的特质,展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彭吉象.影视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钟友循.影视与影视鉴赏[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篇2
一、影视画面的艺术内涵
不同的艺术都很注重画面美的营造。诗歌艺术的画面美往往是通过营造特定的意境来表现的,散文则主要是通过文章的情韵来营造一个充满美感的世界,小说则可以借助一个个故事来表现现实生活里的美感,戏剧艺术主要是借助具体的动作来表现这一艺术的美感,而影视艺术则主要是借助影视画面来表现特定的美感。在影视画面里,最基础的构成部分即一个个屏幕画面,这也是影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里的美感所采用的途径。对于影视艺术而言,屏幕画面就如同诗歌的意境、散文的韵味、小说的章节、戏剧的动作一样,借助具体的屏幕画面,向观众传达出影视艺术的美感。影视艺术自身要表达的美也是贯穿于现实生活的,可以说,影视艺术借助的屏幕画面就是一种活动画面的表现,不同的画面将观众带到不同的场景里,通过连续性的画面变更,就创造出了源于现实生活、但又带有艺术元素的一个个画面,这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爱森斯坦曾说,影视艺术领域的画面带有很深厚的情感元素,这种情感主要在于创作者自身情绪和心境的表达,是一种情感艺术的浓缩。影视艺术借助具体的画面,将观众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再试图将艺术本身的情感注入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如果说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传达作品的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那么影视艺术则是借助一个个持续性的画面来表现真实的生活,也正是借助画面,才成功塑造了影视艺术。倘若没有视觉上的享受,观众也难以领悟到影视艺术自身的美感。对于艺术,最主要的表达对象便是一个个形象,艺术形象自身的承载量是十分丰富的,能够将一些难以表达的定义生动地表达,也可以弥补艺术在传播交流方面的缺陷。然而,文学作品只能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一个形象,影视艺术则可以借助的画面来表达某个形象,这就使得这类形象更加直观和具有感染力,在形象的表现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影视艺术不仅能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还能对现实生活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从而表现出创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并感染观众。影视艺术能够将生活直观地表现出来,此外,这门艺术的信息容量又是十分丰富的,作者往往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作品里,影视作品就被赋予了具体的内涵,这也是作品由理性转移到意识层面的表现。因此,影视作品的创作需要重视画面的构建,只有创造生动的形象,才能有效感染观众,才能充分展示出影视作品所蕴含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追求,这样才能使得影视艺术成为一门凝聚了现实生活元素的艺术。
二、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1、影视艺术的综合性
影视艺术和文学作品由很大的区别。尽管文学作品也有具体形象的塑造,也有具体的情节来表现现实生活的概况,然而,影视艺术所塑造的形象更具直观性,观众可以直接通过视觉来接触影视艺术塑造的形象,文学作品则必须依靠描述的语言来进行塑造。影视艺术和音乐艺术也有很大的差异,尽管影视艺术一个个画面的组成也是有规则的,如同音乐艺术里音符的衔接,但影视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却是画面和声响结合的情境,这是音乐艺术无法同时满足的。影视艺术和美术比较起来也有着巨大的差异,尽管这些艺术都注重造型的塑造,但影视艺术创造出来的形象却是可以活动的。影视艺术和戏剧相比也具有很大的差异,尽管这两类艺术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然而,影视艺术突破了传统的舞台视角这一局限,可以穿越不同的情境来突破时空的限制,不管是从艺术跨越的时间还是空间元素来看,都远远超出传统的戏剧艺术。影视艺术自身的综合性,进一步丰富了这门艺术的感染力,可以使得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随着屏幕画面的变化穿越不同的时空情境,表现形式上也是十分灵活的。以影视作品《牧马人》为例,节目开始时就呈现了蓝天与白云整合的完美画面,观众随着镜头仿佛一起进入了美丽的大草原,但随后,影视作品的视角就变为了北京的饭店,让人们将自身的角色幻化成一个个旅行者,紧随其后的便是黄土路场景,带领着观众在短时间内体验不同环境的氛围。在影视艺术里,会根据角色的需要切换到不同的情境,而且在时间跨度上也是十分灵活的,这部影片在画面情境变化的同时,借助旁白,让人感觉刹那间已经穿越了三十年。因此,影视艺术作品只要不违反人们生活的逻辑,根据艺术的需求,可以对作品进行主观的创作和重组,不同的画面也可以自由地进行转换等,这都充分表现出了影视作品的综合性。
2、影视艺术的视觉性
从形式上来看,影视作品是视听结合的,可以充分发挥多种艺术和手段,为观众创造更好的体验。影视作品的视觉性主要表现为一个个具体的画面,这也是该类艺术的关键元素,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画面,才得以构成影视艺术这一整体。影视作品能够借助变化的画面来传达人物的思想情绪,这鲜明地体现了影视艺术的视觉性特征。戏剧只能借助人物的动作来表现,然而戏剧会受到实体舞台的局限,观众的视角也会严重影响戏剧表演的质量,所以戏剧在人物内心情感的表现方面存在很多缺陷。由于在实际表演过程中,观众的视角是较为固定的,演员为了让更多的观众尽可能清晰地看到戏剧动作或情节,表演过程中往往都带有夸张的成分,对于一些细微的动作,则很容易被观众忽略。以朝鲜影片《卖花姑娘》为例,主角是一位双目失明的女孩子,得知母亲逝世的噩耗时,一路上跌倒了很多次,药包也散落在地,摔倒时主角还有一个伸手抓的细节,这一细节对于表现对母亲的爱以及母亲逝世的悲痛有着显然的作用,在一细节在传统的戏剧艺术里就是难以表现出来的。在影视艺术领域,还可以借助镜头特写的模式来进一步表现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例如可以通过对人物面部表情放大或细节的模式,更加鲜明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这也是影视艺术视觉性特征的鲜明表现。具体的影视作品里,镜头可以选取人物的面部表情,诸如眼神等,这就不仅增强了艺术作品的现实性,也使得作品更具感染力,这也是影视艺术独特的优势。以国产片《归心似箭》为例,中玉贞将烟袋赠给魏得胜时,便充分运用了以物托情的表现手法。所以,要充分发挥影视艺术的细节表现优势,更全面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以物托情的表现手法可以极大地激起观众的兴趣,从而达到更好地感染效果。
3、影视艺术的造型性与运动性整合特征
影视艺术主要是依托屏幕上的画面来表现的,通过屏幕画面的活动来反映生活,创造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形象。另外,影视艺术的造型性和运动性具有重要的美学特征,造型性涵盖美术、摄影以及导演等众多造型艺术,也涵盖了演员的众多外部特征,而这些特征都是通过画面来表现的,所以影视艺术的画面是体现美学特征的典型元素。画面造型又具体表现为美术、雕塑以及摄影等艺术,可以有效地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自身具备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画面的造型性具体可以表现为颜色、光线以及构图等模式。影视艺术也被人称作运用的美术,运动性是其核心特征之一,这也是和传统美术、雕塑等艺术根本属性的差异。所以,运动性也是影视艺术显著的美学特征,这一特征的运用十分普遍。不仅涵盖客观事物的运动,也涵盖主体的运动,也可以将静止的事物连接起来,从而造成时空的运动。但运用的复杂性也表现为连续性的变化,这是影视艺术和其他类艺术最大的差异之一。但造型性和运动性也是辩证统一的,造型性专注于画面本身,运动性则更注重不同画面内部的联系。此外,影视艺术的造型性又是以运动为基础的,画面涉及到的情节、情感等发展都是在动态的变化里实现的,一旦画面的运动脱离了造型性,画面的运动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4、影视艺术的真实性与虚拟性整合特征
影视艺术是集真实性和虚拟性于一体的一门艺术,可以对现实生活里的事物进行切实的表现,这一性能主要是借助该类艺术的记录性而实现的,从而影视艺术里的事物与现实生活里的事物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加上声音以及颜色等元素的充斥,进一步提升了影视艺术里相关事物的真实性。影视艺术涉及到的事物表现出的都是一种直观的真实,观众往往是难以接受屏幕上事物的虚假的,主体的美感也与艺术里事物的真实性密切相关。但无可否认的是,影视艺术所借助的事物都是一种形象,主要在于表现某一种本质,所以影视艺术里的形象更应该追求事物本质特征上的真实。影视艺术相关形象的创作也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的,创作者自身的努力也显得更为重要。由此可知,影视艺术的真实性与虚拟性是辩证统一的,真实性在于表现生活的本质,而虚拟性又是以真实性为基础来进行创作的,这种虚实结合的特征便鲜明地体现了这门艺术的美学特征。
三、影视艺术的审美作用
影视艺术吸取了多类艺术的精华,依托现代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日益密切。影视艺术不仅可以作为思想文化的传播工具,对于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审美艺术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影视艺术在具体的播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主体的情绪和精神境界进行感染,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和形象,鼓舞人的精神,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在教育领域,发挥影视艺术的效用,对学生的思想素质进行有效的引导,可以提升学生的辨别能力,从而避免不良影视作品的影响。影视艺术还是一门审美性极强的艺术,主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管是古今中外的事件,都可以包揽于一体进行浏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加强了主体对外界的了解,还能够对人们的精神生活起到陶冶的作用,使得主体能够在一种比较舒缓的节奏里,得到身心的愉悦。由此可知,影视艺术不仅能培育学生的兴趣,拓宽其视野,对于学生想象力以及情感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对艺术作品的认知能力。
篇3
关键词:二人转 多元 形态 元素 影响
近年来,随着赵本山师徒的精彩表演及“刘老根大舞台”的遍地开花,东北二人转大红大紫。究其原因,诚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二人转艺术本身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多元化,是其走红的重要原因。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政治的多极化、经贸的多边化,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多元化,而多元化的时代,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需求的多元化。正是二人转艺术本身的多元化、时代的多元化和观众审美需求的多元化形成同步共振,才使二人转艺术大红大紫。因此,研究探讨二人转多元化的审美特征,无论是在理性思辨意义上,还是在艺术实践意义上,对于此种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均大有裨益。
具体而言,二人转多元化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层面:
一、艺术形态的多元化
二人转多元化的审美特征,首先表现在艺术形态的多元化上面。它不仅融曲艺、戏曲、歌舞为一炉,而且集这三种艺术形态与其他许多艺术形态(包括杂技、魔术、音乐、舞蹈、话剧等)为一体,堪称“百货俱全”的“艺术小超市”,可以满足观众的多元化审美需求。
著名吉剧作家、二人转专家王肯先生指出:“比起二人转这个概念更为复杂的是二人转的归类问题。说它是戏曲,又不全是戏曲的戏曲,曲艺和歌舞的成分不少。说它是曲艺,又不全是曲的曲艺,戏曲和歌舞的分量较重。说它是歌舞,又不全是歌舞的歌舞,戏曲和曲艺的特点突出”“如从说唱角度看,它是破格的歌舞、戏剧成分很重的说唱;如从歌舞角度看,它是罕见的说唱性、戏剧性突出的歌舞;如从戏曲角度看,它又是少有的保存说唱、歌舞技艺较多的戏曲。”
的确如此,二人转作为走唱类说唱艺术,它的表演要素以“千军万马,就靠咱俩”著称,即两个演员(一旦一丑)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在“化出化入”中呈现艺术形态的多元化审美特征,“化入”时戏曲的物征鲜明,“化出”时曲艺与歌舞的特征明显。
除了传统的戏曲、曲艺、歌舞“三合一”之外,近年来二人转更是吸收了杂技、魔术与各种新潮艺术(如声乐艺术中的通俗歌曲、舞蹈艺术中的现代舞、戏剧艺术中的小品等),使其多元化的含量更高,受到新老观众的欢迎与青睐。
由此可见,二人转艺术形态的多元化,使其成为“多功能体”,并由此占尽了先机与优势,它的走红,便成为自然而然之事了。
二、表演元素的多元化
二人转的表演元素,以说、唱、扮、舞、绝的“五功”为主,这本身即是多元化的综合体。而且,每一种表演元素又各自成为多元化的“小综合”,也就是说,二人转表演元素是“大多元”套着“小多元”“大综合”套着“小综合”。
1.说功的多元化。二人转的说功,俗称“说口”,即说白、白口,它在二人转表演艺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有所谓“说是骨头,唱是肉”“唱丑唱丑,得会说口,不会说口,不算好丑”之说。而“说口”又由四类构成:套子口、专口、零口、脏口。最后一种脏口,属于淘汰出局的“说口”。
2.唱功的多元化。二人转唱腔异彩纷呈,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之说,主要可分为五类:主要曲调、辅助曲调、专腔专调、小曲小帽、杂曲杂调。
3.扮功的多元化。扮功又称“使相”“卖相”“相”,分为“丑相”“怪相”“羞相”“冷相”“哭相”“笑相”“傻相”等,所谓“使相卖相,千姿百样”之说,是见其多元化特征的突出。
4.舞功的多元化。二人转的舞蹈,既有民族民间的秧歌舞,又有交际舞,还有现代舞(迪斯科、霹雳舞、柔姿舞等)等,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5.绝功的多元化。绝功又称“绝活”,包括手绢功绝活、扇子功绝活等,近年来又出现了杂技绝活、魔术绝活,以及用鼻子吹奏乐器的绝活与气功绝活等。
由此可见,二人转的表演元素也是多元化的综合体,用老百姓的话说:“二人转是大花筐,什么玩意都能装。”
三、艺术影响的多元化
二人转不仅本体审美特征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点,对其他各种艺术的影响力,也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辐射状特点。
1.对音乐艺术的影响。著名民歌手郭颂演唱的《看秧歌》《丢戒指》《瞧情郎》,李高柔演唱的《王二姐思夫》《红月娥做梦》等歌曲,都是二人转小曲小帽中的同名曲。著名作曲家汪立三先生创作的钢琴曲《二人转的回忆》,直接取材于民间二人转的音乐素材。
2.对舞蹈艺术的影响。舞蹈组剧《月牙五更》、民族舞蹈《红手绢》等,都吸收了大量的二人转“三场舞”的舞蹈语汇。
3.对戏剧艺术的影响。话剧《秋天的二人转》,是话剧等地方戏曲新剧种,直接以二人转艺术为母体。赵本山更是把二人转的表演元素带入话剧小品之中,为他发展成为“小品大王”奠定了基础。
4.对影视艺术的影响。电影文学剧本《原野上的马车》,电视连续剧《刘老根》《马大帅》等,都受到二人转艺术的重要影响。
由此可见,二人转的艺术影响也是多元化、全方位的。
(注:该项目为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HEURSO764)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哈尔滨工程大学德育与青年心理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王肯.土野的美学.时代文艺出版社,1989.
篇4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舞蹈艺术;舞蹈艺术特征
一、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概念
将舞蹈艺术与声音技术、灯光技术、全息技术、投影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媒体技术进行有机的融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统一情感的传达,以此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效果,增加舞蹈表演的感染力,这就是当下实施“新媒体舞蹈艺术”的重要价值所在。在“新媒体舞蹈艺术”问世之后,单纯的舞蹈表演或者是简单的舞台剧已经完全跟随不上时展的潮流,更无法通过这些简单的传达得到人们谨慎世界的提升。因此大力推动“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发展是当下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们生活娱乐的必然需求,是提高舞蹈艺术发展的必然历程。
二、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渊源
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文艺思想和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想者量大艺术发展潮流涌入人们的艺术感知的视野当中,与之相关的各类后现代舞蹈流派不断的兴起发展起来。然而这些后现代主义舞蹈艺术流派的争相发展,在舞蹈艺术的创作过程当中纷纷将录像、灯光、计算机技术、形体表演等多个方面的媒体艺术运用其中,指导20世纪60年代“新媒体舞蹈艺术”才正式的映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这是由美国纽约现代舞大师默斯▪肯宁汉、视觉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格和作曲家约翰▪凯奇所组成的“铁三角”组合,在他们的创作过程中大胆追求混合效应的融合,励志跨界时间的多媒体表演艺术创作形式。在1966年,“铁三角”组合首次在纽约东区的“69军械库艺术空间”活动中开展一场“网球公开赛”形式的跨界艺术时间活动,这是“新媒体舞蹈艺术”的首次亮相。活动中所参加的先关人士,均是在“新媒体舞蹈”发展过程当中极具重要性的代表人物,并且在“观念舞蹈”创作和“环境舞蹈”实践活动当中具有相应的艺术成果。在活动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利用红外线投影仪与声音传感球拍等多方位的媒介体系,通过各类交互性、偶发性、感观性的相互交融,最终营造出一种独特神乎其神的艺术氛围,为整场的舞蹈表演营造出一种被各类影视相互影射控制的多媒体表演格局,良好的实现了新媒体与舞蹈艺术之间的跨界。后来经过长时间的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时间活动,为新媒体舞蹈艺术开阔出良好的发展空间,为后期的艺术创作积累出珍贵的经验财富。于是在2002年的时候露辛达这位美国后现代主义的舞蹈家,举办了异常新媒体舞蹈晚会,正常晚会通过三段独舞所构成,被世人评价为“当代新媒体舞蹈艺术代表”。因为这三段独舞中。其一,是完全通过香肠表演为主要内容,将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通过舞台的先关设置和荧光灯技术的应用增强极具特色的舞台效果;其二,是通过运用录像技术,良好的将舞者的表演和影视录像有机的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其三,是通过一位身着黑衣的舞者,在不断变化的黑框白底的舞台效果中,良好的将舞台影响与舞者表演结合在一起,被称作为“舞台影化与表演造型化的完美结合”。在当下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的影响下,新媒体舞蹈家开始发散思维,大胆的进行对新媒体舞蹈艺术各类各类尝试,并且通过各类创作实践互动,有效的针对自己的身体意识、自我认识与感觉体验等多个方面进行舞蹈美学的研究与探索。在当下的新媒体舞蹈艺术当中良好的形成了三个层面,舞蹈形态展示、舞蹈内容思考与舞蹈媒体渲染。在当下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过程当中同样也在不断的经历这三个方面,以此为了当代新媒体舞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础。
三、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分类
(一)多媒体舞蹈在当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多媒体技术已经充分的运用当下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在舞蹈艺术当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成为舞蹈艺术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全息技术与LED大屏幕的播放良好的营造出一种虚幻而真实的舞台效应,为观众无论从听觉、视觉还是感觉方面都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二)影像舞蹈影像舞蹈主要是在舞蹈表演过程当中不断的增加影像艺术的渗透作用,将舞蹈表演、影像内容等多个方面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并且利用影视后期技术或是投影技术在舞台上投射出不同的舞台效应,产生相应的影像实物。例如在当下的各类舞台表演过程当中,会经常利用影像技术在舞台中出现一些动物、植物、建筑物,并且这些通过影像技术所传达出来的影像能够良好的与表演者进行有效的互动性,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的增强舞蹈的艺术性、生动性与感染性。(三)装置舞蹈在舞蹈者进行表演的过程当中,在表演的地方进行相应操作设施的安装,使舞蹈者在表演的过程当中能够良好的呈现出相应的美景。例如,山水田园、鸟语花香、树木丛生、故宫明园等多元化的表演意境,以此将古今中外的任何有机的进行融合,以此将观众有效的融入到相应的情节当中,有效的提高观众的感官意识,增加艺术性审美观念,有效传播各类多元化的思想内涵。
四、新媒体舞蹈艺术特征
(一)动作性舞蹈艺术主要是舞蹈者通过肢体动作将舞蹈艺术有效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因此动作是舞蹈艺术展现中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在舞蹈者表演的过程当中需要通过动作的展示,将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情绪的抒发、空间的动向良好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并且有机的将肢体动作与情景发展、舞台转变、媒体效应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以此营造出不同的意境氛围、文化底蕴与人物性情。因此舞者在表演的过程当中有效的通过动作,能良好的通过肢体语言营造出一个灵活多动的情景氛围,例如在表演的过程当中演员不断的快跑、旋转、跳跃,以此体现出此时舞蹈情感中的激情与紧张的氛围,加强动作效应的营造。(二)传情性舞蹈艺术在展现的过程当中及其的注重感情的传达,通过舞蹈者肢体语言的展示,以此将情绪、思想等方面良好的展现出来,能够起到足够直抒胸臆的作用,良好的通过动作将喜、怒、哀、乐等情绪良好的展现出来,让观众能够具有良好的感知。通过舞蹈者在舞蹈的过程当中不断的通过肢体语言与灯光、音乐等各种相关环境的融合,以此营造出一个极具感染力的氛围,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与之产生相应的共鸣,达到良好情感的传承能力。(三)综合性在当下时展的过程当中有效的将新媒体技术与舞蹈艺术有机的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舞蹈表演的过程当中运用相应的音乐、道具、灯光、摄影、背景、服装,将众多方面互相补充配合,为观众营造出一个高水准的艺术传达氛围,充分展现出新媒体舞蹈艺术的综合性与美学观念。综合性的体现,这是当下时展针对新媒体味道艺术的必然要求,因此在舞蹈行业的发展过程当中舞蹈的综合性极其明显。(四)造型性在新媒体舞蹈的有效推动之下,能有在舞蹈表演的过程当中表演的每一个步骤极具特色的展现出来,其中就包含个体造型与整体造型。其一,个体造型指的是个人在舞蹈动作当中每一个造型都符合大众当下的审美里面,充分的考虑当下发展趋势与需求,结合舞蹈的美学特征,有效的将造型独特的展现出来。其二,整体造型则是针对舞者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舞蹈在进行肢体运用的过程当中与音乐、背景、灯光等方面的元素有机的整合,在相互调整配合中营造出一个整体性的美感造型。为观众营造出一个良好审美环境,提高观众的审美体系,加快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发展。五、结语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舞蹈艺术正在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新突破。因此针对新媒体舞蹈艺术源流和特质的探索历程,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扩展、不断的深化,并且及时的针对新媒体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使新媒体舞蹈艺术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兆贵.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与欣赏[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4:72-77.
[2]高静.论舞蹈艺术的特征[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4:117-118.
[3]邹小燕.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D].广西师范大学,2007.
[4]黄涛.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03:182+184.
[5]蒙昌敏.简析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J].大众文艺,2010,23:98.
[6]司梅琴.浅议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J].通俗歌曲,2014,10:99.
[7]万春.新媒体舞蹈艺术的认知和解读[J].舞蹈,2017,01:73-74.
篇5
同所有传统艺术一样,戏剧艺术发展到现在,都面临着衰亡的危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选择更加便捷和多元化,电影电视、随身听、DVD机、互联网等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自由和广阔的选择空间。相反的,戏剧艺术的生存方式就显得陈旧和过时了,传统戏剧只有在舞台上与观众面对面地交流,才能表现出它的艺术魅力。但这种以剧院(舞台)为中心的创作、传播和欣赏方式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约束。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人们,已不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到一个固定的场所去欣赏一种程式化的、剧情相对比较简单的传统戏剧表演。不仅戏剧如此,所有的剧场艺术都面临着普遍的危机。目前,全国共有戏剧剧种360多种,除了一些比较著名的剧种外,还有几百个小剧种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它们的传承现状都不容乐观,对于一些地方上的大剧种,如京剧、越剧、豫剧等都开办有专门的艺术院校,但近年来都面临着生源匮乏的危机。对于一些小剧种,更加令人担忧,有些剧种的传承人仅仅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甚至一两个,更没有任何资料得以保存,他们的传承全部靠一代一代的口口相传,这样一来,很多小剧种都悄无声息地消亡了。为了保护这些传统戏剧,近年来国家也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政策,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是保护模式过于保守,保护手法过于陈旧,跟不上社会与时展的趋势,效果不好。因此,对戏剧艺术进行合理的保护和科学的传承迫在眉睫。
如何发挥影视艺术在中国传统戏剧艺术传承中的作用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明确了保护文化遗产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对传统戏剧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运用最能体现现代科技手段的影视艺术,将对传统戏剧的传承和保护发挥巨大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借助影视艺术的强大记录功能,对经典剧目、经典唱段以及演唱方法,特别是一些濒临灭绝的小剧种,进行记录、归类整理成视频资料,统一保存。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要遵守产生、发展、消亡的自然法则。但是每一种艺术形式能得以产生和发展都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积淀,又有着其独特的艺术内涵,因此,在它消亡之前,我们必须要做的就是对它的记录,因为只有在这些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才可以不断地绽放出新的艺术之花。而影视艺术的技术性恰恰具备了这一特点,使记录不再单纯地停留在文字和图片的层面上,而是真实地保存了它的影像和声音,这对今后的戏剧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最直观的资料,也为这种即将消亡的艺术形式保存了最真实、原始的影像记录。
(二)借助影视艺术的传播功能,通过电子媒介将优秀的戏剧剧目传播出去,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魅力。传统戏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其生产、传播和消费都受很多条件制约:它必须要有一个舞台(空间),它的创作和传播都是在舞台上完成的。而观众欣赏戏剧也必须通过舞台,每一个观众由于所坐的位置不同,其观看的角度就不同,因此他们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而且经常会忽略掉很多细节的表演。而在观看的过程中,即使是去趟洗手间或者接一个电话,都会漏掉很多精彩的片段,要想再看一下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重新安排时间、花费金钱从头看一场。因此,戏剧艺术与影视艺术的结合是必然的趋势,借助影视艺术的先进技术,通过摄像机的角度转换和镜头、景别的切换,从不同的角度、距离来展现每一个场景,使剧中人物的每一个细小的表情变化都可以被观众看到。再借助影视艺术的传播功能,把这些优秀的剧目通过各种不同的电子媒介传播出去,人们再也不用局限在剧场里,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去欣赏。这样,就打破了传统戏剧传播的局限性,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去接触戏剧、认识戏剧,进而热爱戏剧,戏剧艺术也将因此而更加接近普通老百姓,从而重新找到其生存的土壤。
(三)在保护传统戏剧艺术的同时,努力融合影视艺术的美学原则,开发新的戏剧形式,使戏剧艺术更贴近生活,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艺术来源于生活,真实、自然、最大限度地接近生活,成了观众对艺术的一种追求。所谓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是艺术对生活准确的提炼和概括。而对于戏剧来说,其精华所在却是追求神似的写意风格——假定性和程式性。传统戏剧要在一个小小的舞台上诠释复杂的场景和情节,解决舞台空间与剧情实际空间之间的矛盾,在几代艺人的努力下,终于创造了一整套拓展舞台空间、变换舞台空间的巧妙办法,这就是高度程式化的虚拟手段。例如,同样是表现上楼梯、开门的情节,在戏剧艺术中,可以用几个程式化的动作就交待了;而在影视艺术中,就必须要有真实的楼梯和门,而演员也要像在生活中一样去上楼梯、开门,仿佛身临其境。戏剧艺术不仅通过富有音乐节奏的肢体语言,配之以小道具,创造出各种变幻的空间,并且以不同的脸谱来概括类型化的人物特征,生活形象被高度抽象化、符号化。这些恰恰就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精华之所在,也是我们必须要坚持和保护的。就像现代的剧院文化一样,虽然都在逐渐式微,但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剧场艺术一定要保存,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因此,要欣赏到真正的、原汁原味的戏剧艺术,还必须回到剧场、回到舞台,这也是对传统的尊重,对传统戏剧的尊重。
篇6
影视音乐,既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又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影视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双重属性,属于影视艺术与音乐艺术的交叉艺术或边缘艺术。
影视音乐作为音乐艺术崭新而又独立的一族,具有独特、新颖的审美特征,将其应用于声乐教学之中,不仅为声乐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具有鲜明的创新性、现代性、实用性等特点与优长。为此,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对影视音乐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理性思考,对影视音乐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这一重要课题发表若干浅见。
一、影视音乐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的重要价值
要正确、全面、及时地将影视音乐应用于当前的声乐教学之中,首先必须正确、全面、及时地解读影视音乐应用于声乐教学的重要价值,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创新性
艺术的生命与灵魂就是创新。“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和创新。没有创造,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这就意味着艺术家必须不断地超越前人,超越同时代人,以及不断地超越自己”。①
影视音乐的诞生,带有先天的创新性艺术基因。众所周知,电影艺术从无声电影(默片)到有声电影的重要标志,就是电影音乐: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诞生于美国,片名为《爵士歌王》,就是在无声电影中加进4支歌、一些台词和音乐伴奏,从此开始了电影史上的一个崭新的时代。据此可以说,电影艺术的创新是以电影音乐的创新为发端和载体的。
而声乐教学,同样应以创新为生命与灵魂,换言之,声乐教学的创新,应当与影视音乐的创新相同步。
(二)现代性
影视音乐与整个影视艺术一样,现代性是其本体美学特征之一,也是它的美学价值之所在。例如我国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片头曲《千万次地问》,歌曲中英语“Time and again you a skne”“Lask my self”与汉语的混搭、歌曲的现代风格、演唱的流行音乐流派等,都是十足的现代音乐。又如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中的歌曲《我心永恒》,词、曲、演唱、音乐伴奏等,也都是典型的现代音乐。
而现代的声乐教学本身,就应当以现代性为其题中应有之义,也就是说,现代的声乐教学也是与影视音乐的现代性相匹配的,声乐教学应当借助影视传媒现代性的翅膀,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飞得更高、更远。
(三)实用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影视音乐已成为音乐艺术中被受众,尤其是青年受众追捧与青睐的音乐形式。很多影视歌曲,都已成为大受群众欢迎的歌曲,例如美声歌曲《我爱你,中国》(影片《海外赤子》的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民族歌曲《我的祖国》(影片《上甘岭》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影片《红日》插曲)、《九九艳阳天》(影片《柳堡的故事》插曲)、通俗歌曲《渴望》(电视剧《渴望》主题歌)、《青藏高原》(电视剧《天路》片头曲);外国影视歌曲《友谊地久天长》(美国影片《魂断蓝桥》插曲)、《我心永恒》、《拉兹之歌》(印度影片《流浪者》插曲)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
声乐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到广大音乐受众的审美需求与学生的学习热望,把这些影视歌曲引进到课程中,从而使声乐教学适应现实的需要,适应文化市场的需要,适应受众与学生的需要。
总而言之,影视音乐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二、影视音乐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的主要内容
影视音乐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应以下列内容为主:
(一)以影视歌曲为教学曲目
要在以往教学曲目中,删减部分过于陈旧的曲目,增加一些影视歌曲。
(二)以经典影视歌曲为重点曲目
要优中选优,选用词曲创作与演唱艺术高超的影视歌曲精品,作为声乐教学的重点曲目。 (三)内容多样化
要选择各种题材、各种主题、各种情感、各种风格、各种乐派的影视歌曲作为教学曲目,包括中国和外国的、现代与当代的、严肃与轻松的等等,形成多元化的格局,以彰显影视音乐本身的丰富多彩的美学特质。
三、影视音乐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方法
“方法虽然是手段,但对于实现目的具有重要甚至是决定性作用。……要实现教学目的,确保教学质量,就必须采用各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②
篇7
关键词 动画 艺术 产业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一、动画艺术解读
就艺术本体而言,动画艺术有着自己的表现形式、艺术语言和审美特征。现代意义上的动画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的表现形式与艺术特征:一是采用绘制或电脑技术虚拟获取角色连续运动的图像。二是采取定格实拍而获取的连续图像。动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是无国界的,遵从艺术本身的特质和规律,动画艺术的审美存在许多共性,但也存在地域和民族的差异性。
动画艺术不是单一的艺术形式,是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体:完整的动画作品是以图形图像符号为基础的影视形式,辅以文学、美术、表演、音乐、声像等多种手段共同创作而成,涵盖的艺术门类众多,因而动画艺术的语言也呈现出它特有的多样性,其艺术特征的多样性以及对其他艺术形式的依赖性决定了其艺术定位的难度。我们可以说动画是视觉艺术,因为动画是基于静止图形和运动图像的视觉传达;这其实也是动画艺术的本体所在,没有图形图像符号的存在,动画也就不存在了。同时,动画也是听觉艺术,一部完整的动画作品中声音的存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声音包括声效、对白、背景音乐等,这些对动画中的角色性格特征的表现、故事情节的展开、气氛的渲染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动画艺术中的文学性和角色表演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动画创作上,经常取材形式多样的文学作品,通过夸张的角色表演来得以实现。
超现实主义是动画艺术必备的也是最重要的审美特征。当然超现实主义并不是动画艺术所特有,但动画艺术中的超现实市美特征却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动画是虚拟假定性的艺术,这种虚拟假定来自于想象世界中的文学再现和虚构的角色。想象的文学题材可以是幻想的,超越时空的,就动画艺术中的角色而言,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动画里的角色。此外很多文学里的修辞表现手法如借喻、暗喻、讽刺、调侃也常常运用到动画艺术作品中,从而使动画脱离直白式的陈述
动画是架构于技术之上的艺术,是所有艺术中对现代科技和技术依赖程度最高的艺术形式 动画从诞生之日起就和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现代动画,尤其是计算机i维动画,技术成了动画表现不可或缺的手段,,技术手段往往是商业标准的重要评价因素之一,新技术与特技效果的运用也是商业动画片重要的看点和卖点之一。过去,中国动画往往更多的注重观念、形式、艺术风格及内容本身等而忽略技术手段的表现,从商业的角度看制作显得粗糙而不够精细。技术手段不单单是为了表现画面效果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必然手段,也是商业制作的必备要求。
二、动画产业的定位及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状况
动画产业属于文化产业,它与一般的上业产业不同。文化产业是基于社会价值(意识形态)而产生经济效益,上业产业是基于使用价值而产生经济价值;从产业的形成来看,必须经历产品、商品到产业这个过程,一个产业是围绕产品而展开的一切生产、营销、使用、服务的集合体,因此产品是产业的核心所在。动画产品,即动画原创作品则是动画产业的核心所在。动画产业与一般的工业产业不同之处首先在于它是一种文化,文化的重要特征在于它的传播价值,是基于意识形态领域下人们的精神需求与信息传播,而上业产品的价值在于它的使用价值。
动画产业的形成必须具备几个重要的要素。产品:即动画原创作品;商品:电影制片厂等进行复制拷贝加工。营销:文化传播机构进行广告宣传和产品推广;使用:消费群体精神需求与信息获取,服务:动画衍生产品服务。动画产品与其他工业产品一样,产品本身决定了产业的发展,产品本身就是艺术品,是通过艺术表现形式这一载体与消费者发生关系。动画本身与消费者(观众)成了动画产业的主体。动画产业的消费与工业产品的消费不同。动画产品的消费一般是一次性消费,比如人们看过一部片子,短时期内一般不会进行重复或多次的观看,不同于其他日常生活产品需求的累积性。同其他产品一样,消费关系只是暂时的,而服务却具有特定的持续性;后续产品的开发成为动画产业的衍生品,或者说是动域产业链的一部分。动画衍生品众多,如以动画角色形象开发的玩具、小饰品及日常用品,以动画影视作品开发的益智书籍,或者以动画角色或表现风格呈现的商业广告等等。就经济价值而言,动画衍生品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往往大于动画作品本身的消费价值。
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中国动画在目前的发展还谈不上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产业。产业的形成必须以社会客观需求为首要条件,其次,它必须符合工业生产的大规模复制和加工,最后产业必须是产品生产、营销、使用、服务等完整的系统链。动画产业必须具备两个标准,一是艺术标准,另一个就是商业标准,这两个标准缺一不可。现在,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一是传统动画艺术创作的断层;二是被国外先进动画技术过多牵制;三是过度商业化导致艺术标准的缺失;四是动画的受众群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观看动画的青少年都是在国外漫画书籍和动画大片以及网络游戏中长大的,他们都是带着“国际性”的无比挑剔的眼光来审视一切;五是政策导向制约艺术与产业的发展。在此状况下,中国动画正在网络游戏、数字技术、新媒体下寻求新的出路。
二、问题所在
艺术是文化概念,产业是工业概念。我们只有了解和把握二者的本质关系,对中国动画艺术与产业才会有更为清晰的发展思路。
1.动画艺术美学的重新定位
大众审美定势决定了动画艺术美学观的滞后,长期以来,人们对动画艺术的认识有一种偏见,那就是把动画当成是“小儿科”,“快餐文化”来看待。认为动画艺术是“小儿科”的偏见主要是受中国传统动画的影响。从中国早期动画的题材来看,好像动画都是给儿童看的,题材过于幼稚,并且局限于教科书似的说教,这和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是分不歼的,这造成了人们对动画艺术认识的偏执,也约束了动画艺术的发展。而“快餐文化”之说则来自于日本的“漫画文化”的普及与文化消解,从而烙上了工业社会文化垃圾的封印,造成了人们对动漫认识的狭义主观论与审美误区。动画艺术美学并非一个新的美学研究范畴,但动画艺术本身决定了其审美形态的多样性。
2.实验动画与动画片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动画和动画片两个概念还是处于模糊认识阶段,对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其实动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我们平常说的实验动画和动画片,实验动画更多的是从艺术的角度去解读,表现形式更加自由,更多的是表达创作者自己的观念或对动画本身规律以及表现技法的探寻,实验动画大多是个人或小团队行为。而动画片是从影视、商业、产业的角度去解读,它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比如必须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具备影视的视听语言和结构等,它必
须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和满足市场需要。我们平常说的电视动画片,影院动画片、动画广告片等就属于后者,动画片的创作则是集体行为。实验动画是艺术家自由发挥的领地,它孕育着原创的灵感动能,是动画片生产的源泉所在。动画片有着严格的制作流程和技术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三维动画技术已经占据着主导地位,即使现在的二维动画片也在大量运用三维技术,这是一种趋势,科技的发展不断丰富我们创作和表现手段。
3.先艺术后产业
作为艺术产业来说,先有艺术,再有产业,这是不可更改的发展规律。当前,过度商业化使中国动画陷入徘徊和混沌的局面,而网络游戏的发展使更多从事动画创作的群体出现分流,更多的人加入了游戏外包制作行业以求生存。在强大经济利益和生存压力的驱使下,全国上下都在参与动画外包制作与游戏加工,真正把动画当成艺术来创作的人已经不多了。即便如此,全国上下还是在大兴动画产业之风,试问中国动画产业的根基在哪里?中国动画真的迎来了产业的春天了吗?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国人的意识确实提高了不少,各行业界也在大摘“数字”教育,譬如目前国内招收动画专业学生的高校有何其多,建立了多少个动漫基地,有多少家动漫制作机构,每年制作了多少分钟的动画片……,但是在这些数字后面却难掩中国动画事业的脆弱与无奈:不乏人说中国动画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和丰硕成果期,也有人者说中国动画产业进入了发展瓶颈期,事实果真如此?曾有学者说:中国动画产业还在瓶底摸爬滚打,何来瓶颈之说。仔细想来,的确如此。动画产业的投入的确是巨大的风险投资,但在国内,这种风险投资往往是投在宣传、炒作、运营上面去了,大家都知道国产动画需要创意,需要原创,但真正的原创得到的回报却是最低的。这就造成了产业发展的本末倒置,违背了艺术产业发展的规律,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发展。
4.文化与产业保护
篇8
关键词 动画艺术 现实意义 人文意义 审美意义 审美特征 美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002-02
根据历史与现实,从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设计实践经验中来看,设计的概念都毋庸置疑地包含了两个内容:即功能性和审美性。功能性是设计的内容,审美性则是设计的形式。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内容决定形式。因此,在设计的理论中,功能性应该是第一位的,而审美性则是第二位的。优秀的设计必须是内在的使用功能与外在的审美功能的完美结合,优秀的设计作品其本身也就被人们公认为艺术作品。
一、现实意义
动漫产业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动漫产业由于具有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少、附加值大等特点,一直以来被业内人士称为最具潜质的朝阳文化产业。大部分人理解动漫只是指单纯的动画片或者漫画是不全面的。事实上,动漫产业应该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动漫图书、报刊、影视、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就以强大的日本动漫产业为例子,日本动漫已经成为该国文化出口的主要产品,日本动画产业,是动漫产业中较大的一部分,概括的说,它是指围绕着动画这个价值中心,由各个产业部门本身以及产业部门的各个经济活动形成的经济领域。
据有关资料显示,日前全球最大的娱乐产品输出国美国,每年的动画产品和衍生产品的产值达50多亿美元。日本则通过动画片、卡通书和电子游戏三者的商业组合,年营业额超过90亿美元。而后起之秀的韩国,其动画业产值也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生产量占全球的30%,是中国的30倍。
所以,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区和文化强省建设,实现祖国崛起、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文意义
动画片拥有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形象和魅力深受广大群众尤其是少年儿童喜爱,动画片是迅捷有效的信息载体,它所蕴藏并传递的信息,对幼儿、青少年乃至成年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动画片在传递科学文化信息、影响人们精神生活方面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纵观世界动画片创作发展的历史,动画艺术以一种特殊的形式使观众易于接受,是美育的最佳材料。制作的初衷看,动画艺术强调“文以载道”“寓教于乐”的思想以及“道德伦理”文化内涵,动画艺术选择的焦点集中在神话、科幻、童话题材上。许多作品的主题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思国家、社会、历史、民族渐进历程。籍历史事件的经验,探讨现实人生轨迹、思索命运变化和人性缺失之成因,寻找与社会制度、政治信仰之间的逻辑关联。
动画艺术作品能以宏观的视点积极关注、探索、拷问和思辨――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生命、权利、道德、伦理、秩序、自然、科技、自我、发展与未来世界之间,不容忽视的重大主题。
在以日本动画为例,宫崎骏,世界的“动漫诗人”,代表了日本动画的质量与内涵的一个高峰。他在动画这种被认为是小孩子的娱乐当中加入了深切的人文关怀和环保意识,提升了动画片的高度。《萤火虫之墓》充满着对现代和未来的关注,具有高度“人本主义”的思考意识,作品再现了战争环境下,因成年人沦于群体性的人性缺失,而人为地致使无辜孩子丧失了宝贵的生命。表现战争、生存、人的本性、爱与恨,通过对战争瞬间的再现和人与人关系的,深刻描写,使人们重新认识和反思战争。同时作品反映出导演客观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东京教父》作品表达了对底层人物命运的深刻同情,对渺小人物超越自我的善良举动发出了由衷赞美,对人生灰暗经历善意鞭挞与超然的宽容。《攻壳机动队》作品为观众提出,人类在高科技未来的生存环境下,如何主宰自我命运与维持世界秩序的深刻思考。
三、审美意义
动画电影既有漫画绘画语言审美特征,也有动画电影综合艺术性及动画画面连续运动性审美特征。动画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艺术样式,自20世纪初产生并发展以来,已经成为影视艺术领域中的别具特色的新秀,为广大受众所喜爱。与传统观念认为的动画主要面对未成年人所不同,时至今日,动画已为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接受。人们喜爱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与喜爱动画片中成功地塑造的具有文化内涵的鲜活的动画形象息息相关。
篇9
身体舞蹈,顾名思义,就是手舞足蹈。《毛诗序》中有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种类,在古代社会,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可以说,哪里有人类,哪里就有舞蹈的足迹。人们通过身体有节奏的扭动,(有时伴有音乐)来表达思想和情感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基于此,舞蹈艺术的种类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舞蹈艺术一直需要依赖身体性和现场性。舞蹈艺术在这个时期具有平民化、生活化的特点。然而随着科技的渗透,舞蹈逐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脱离,具有精神化、娱乐化的特征,这种特征更是随着影像舞蹈的产生而愈发显著。随着摄影摄像技术的产生且日益成熟,我们不再需要只有在现场的时候才能观看和欣赏到舞蹈艺术,现场性的舞蹈艺术演变为影像舞蹈。影像舞蹈通常指的是利用一定的摄影摄像设备在一定的背景下将舞蹈作品完整的录制下来,不对舞蹈行为作任何的改动,保证录制的真实性、完整性。当然有的时候为了一定的效果在后期的剪辑上会对舞蹈作品进行一定的镜头改编。影像舞蹈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与电影电视艺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比如电视中舞蹈比赛、舞蹈表演等,再比如美国电影歌舞青春系列等。
二、数字电影以及数字化对舞蹈艺术的影响
数字舞蹈的产生,究其原因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它是建立在影像舞蹈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利用数字化的技术进行舞蹈影像记录和创作。数字舞蹈的内涵有广、狭义之分,狭义的数字舞蹈指的是单纯的数字化舞蹈创作,并不掺杂其他诸如演员、舞台、音响、灯光等因素,只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创作舞蹈影视作品;数字舞蹈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不仅包括数字化的舞蹈,还包括数字化的传播。其实质就是使舞蹈表演者、创作者离开传统的舞台,把预先设计好的舞蹈表演通过计算机技术得以虚拟的演示。广义的数字舞蹈重在数字化的传播,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舞蹈观念、舞蹈创作以及舞蹈体验。数字化对舞蹈艺术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它为舞蹈艺术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媒介,促进了舞蹈艺术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舞蹈编排进行了优化。舞蹈编排是舞蹈艺术创作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且必不可缺的环节。传统的舞蹈编排主要利用舞蹈人员和舞台进行调度,而且很多时候由于无法产生完美的舞台效果,只能对舞蹈编排进行多次的修改,这对人力、物力、财力是很大的消耗和浪费。此外,舞蹈编排还无法将最终的效果完整、直观的展示出来。但是通过现代的数字技术特别是三维技术和动画技术可以有效的克服这些局限性。第二,为舞蹈增添了视觉上的冲击。通过LED屏幕以及3D技术,舞蹈艺术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带来美的体验。第三,为舞蹈教学提供了新的辅助手段。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教师和学生可以分别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这是传统舞蹈教学所无法取代的。
三、游戏舞蹈
数字舞蹈的发展还处于起步上升阶段,最重要的形态就是舞蹈游戏。在网络技术发达以及人们对精神生活不断追求的今天,电子游戏的产生可以说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由于舞蹈本身所具有的精神性和娱乐性,制作以舞蹈为主题和内容的电子游戏也是最正常不过的。网络游戏《劲舞》就是当前国内正在流行的一款舞蹈游戏。
四、数字时代下舞蹈艺术的审美特点
数字时代下舞蹈艺术的审美特点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游戏性与娱乐性在媒体的广泛传播之下,舞蹈艺术越来越多的从个体成为公众的产物,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和喜爱。舞蹈的种类相比以往也更加多样化,比如爵士舞、现代舞、街舞等等。此外,舞蹈表演者、舞蹈爱好者的目的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舞蹈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舞蹈创作和表演。舞蹈者既可以出于保持身材和身体健康的目的,也可以是出于对舞蹈的喜爱,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在舞蹈表演和舞蹈游戏中获得娱乐和身心的享受。
篇10
[关键词]三维动画电影;装饰化;变形化;夸张;特效;
三维动画电影,动画领域的新生儿,电影艺术的新拓展,以其更加真实的特质吸引了无数观众的注意力。这种不同于传统动画的电影,不仅仅是在视觉语言有很多新的手段,而且在视觉艺术的欣赏方面也具有更多新的特征,正是因为其在视觉语言的诸多发展,从而带来了视觉艺术许多新的审美特征,拓宽了视觉艺术的表现力,也开拓了动画的成人市场。
单纯从其审美特征和审美的表现形式来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一、表现手法多样化
尽管三维动画最初是应用在科技领域,并且最大的用途是用来仿真,但是在目前的三维动画却主要应用在艺术领域,尤其是在影视行业,出产了大量的作品,也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尽管三维动画可以模仿真实,但是这并不是动画的最高目标。三维动画的艺术性设计当然也秉承了动画的特质,夸张、变形、天马行空是许多好莱坞大型三维动画片的特点。但是,写实并不是动画的终极目标,而且从目前计算机图形学的研发趋势来看,三维动画的非照片真实性渲染技术正在成为焦点,水墨效果、油画效果、水粉效果、彩铅效果……
最新的科技正在把传统艺术和三维动画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到一起,形成了新的风格和审美特征,也丰富了动画的表现手法。从三维动画的表现手法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力求模拟现实世界,再现真实的角色的超级写实类型:代表作有《最终幻想》,这是传统二维动画永远无法实现的表现方式,一种接近电影全新的表现手法。作品往往采用动作捕捉来实现动画的关键帧的定位,比较好地解决了动画因为手动打帧而出现动作不流畅的弱点,而且动画制作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使动画师把大量精力放在角色的塑造上面,在建造自然场景的时候,往往采取拍摄与三维模型相结合的办法,使场景气氛尽可能真实。有时候采取真实的自然世界进行巧妙的贴图,达到模拟自然的目的。但是这类作品投资大,动画味道更弱,通常用在CG电影制作中间,比如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为了模拟沉船那一幕惊天动地的场景,采用了微模与计算机仿真结合的手法制作。
(2)在对现实世界模拟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创造,无论是场景还是角色,都采取保留着传统动画特点的漫画类型,代表作有《冰河世纪》。漫画类型始终是动画的热点,多少年来,动画一直围绕这一风格进行发展变化,从二维走到三维,动画师们始终在努力保持动画的个性。绝大多数的三维动画都属于这一风格作品。
(3)采取二维与三维结合的手法进行处理,在三维场景中加入二维的角色,在三维软件中采用三维的制作手法制作角色和场景,然后采用二维的渲染输出,创造一种类三维的二维动画。例如《小马王》、《埃及王子》。这些动画在本质上不属于三维动画,却完全采用三维动画的制作手法制作。实际上也模糊了三维动画与二维动画之间的界限,而且这种手法正在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正在慢慢代替传统二维动画的制作方法。
(4)通过传统的手法和计算机结合的方法制作三维动画,例如采取手绘的方法和计算机制作的方法制作,或者采取传统的偶动画的方法制作主体,用计算机制作背景,然后再对二者进行合成处理等,这种方法正在收到众多的动画师的喜爱。代表作有《小鸡快跑》。
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没有一部影片会单纯的属于其中某一类,都会多种处理手法来丰富影片的感染力。
二、场景的立体装饰化
尽管计算机的水平每天都在发展,尽管三维动画的写实技术每天都在进步,但无论人类怎样努力,他都用计算机无法创造出摄像机拍摄的电影。即使技术的发展,有一天真的有这样的技术,那么这个技术也是一钱不值,至少在电影这个领域是没有意义的,人类没有必要用计算机来替代摄像机,没有必要用手工制作来替代机器拍摄。那么我们再看看《玩具总动员》,看看《冰河世纪》,我们确实为他们叹为观止的模拟现实的计算机技术折服,这种奇迹会使我们感到计算机正在想赶上摄像机模拟自然能力。但是事实上无论技术多么发达,计算机创造的虚拟自然始终是一种人工的自然,这种真实是建立在人工处理的基础之上,人类不会仅仅满足用它来写实,人类会利用计算机对现实世界进行加工,规整化――是艺术家们用计算机做的最多的工作,我们总是用计算机把画面弄得很干净,很整齐。就像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把野草铲掉,种上单一的装饰性的花草一样,我们也在对三维动画的场景进行改造,这种改造不但提高了观众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计算机虚拟的世界里,整齐比杂乱要容易得多,去建造一个花园比建造一个天然草地要容易几百倍,所以三维动画画面最重要的一个新的审美特征――装饰性,有条理,有次序的装饰感,在每一部动画里都有充分地体现。也就是说,三维动画的画面都是通过设计者创作和计算机的处理产生的,没有一个元素并不是大自然的真正再现,所以我们看到了一种不同电影摄影的画面,虽然也充满了写实特征,但是在构成元素上却更加精致,更加艺术化,有更多的重复,更多人工化的特点。(图1)
如果说传统二维动画是一幅壁画,一幅挂毯,现代三维动画更像一座雕塑,一个建筑。在视觉效果上,是对现实的一种立体的有机改造,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再现。虽然,电影也是一种有机的再现,一种有目的的记录,但是电影更多是通过剪辑来达到这个目的,属于一种蒙太奇的艺术。而三维动画更多是靠创造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属于创建的艺术。
- 上一篇: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制度
- 下一篇: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