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节能节水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节能节水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节能节水管理制度

篇1

为切实做好我市节水建设工作,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人水和谐,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20**〕58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制度、形成节水减排机制为根本,从实际出发,综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工程技术、宣传教育等措施,通过示范带动和典型引路,转变用水模式,创新用水机制,全面提升水资源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协调发展。合理配置水资源,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优先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改变用水观念,提高用水效率,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制度创新,规范用水行为。建立完善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制度,规范用水行为,实现水资源有序开发、有限开发、有偿开发和高效利用。

(二)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共同参与。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主导作用,将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落实目标责任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形成市场引导的节水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形成自觉节水的良好风尚。

(三)坚持节水减污,促进循环使用。坚持源头控制与末端控制相结合,以节水促减污,以减排促节水;按照多循环少排放、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建立全社会的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抑制用水过快增长,减少废污水排放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环境和生态恶化的状况。

(四)坚持科技创新,促进高效利用。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用先进的节水技术改造现有的水资源利用工程设施;大力研发推广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和新材料,淘汰落后、低效的用水设备和技术,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五)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用水对象,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强分类指导,合理配置水资源,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节水措施。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年,初步建立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在政府监管、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的推动下,解决水效率低下和水体污染问题,使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主要指标

到20**年,全市万元GDP取水量控制在64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控制在55立方米以内;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以上;节水灌溉面积达33.6万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高于0.55;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12%,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达6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0%,城市污水回用率达10%;城镇居民人均日用水量控制在160升以内。实现全市农业用水零增长,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微增长。地表水开发利用率由目前的2.5%提高到5%,地下水开采率由现状水平年压采10%;污水排放总量不超过全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的水功能纳污能力。

四、主要任务

(一)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1.下发《**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凿井市场管理的通告》等规范性文件,对全市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水源建设、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范。

2.制定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相配套的制度,制定计划用水管理、水平衡测试管理、节水器具管理等规章制度,使具体的节水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提高管理效率。

(二)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

1.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搞好水量分配和取水总量控制。依据**市水量分配方案,提出各乡(镇、区)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加强取用水管理。

2.强化计划用水管理,制定重要工业行业用水定额,加大水平衡测试工作力度,改进和完善计划用水考核方式,扩大计划用水管理范围。

3.落实节水“三同时”管理制度,建设项目审批部门要与节水主管部门落实联动会审制度,确保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三)宣传教育

1.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节水宣传周”、“节约用水宣传月”等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以节水专题片、报刊文摘的形式进行宣传。同时,以宣传画板、宣传手册、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广大市民介绍**水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节约用水的方法,增强市民“节水、爱水、护水”的意识。

2.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和小区。根据有关标准,修订和完善创建标准和办法,加快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建设。树立典型、推广经验、以点带面,推动节水工作开展。到20**年,全市建设节水型示范企业6家、节水型示范单位4个、节水型示范小区2个、节水型示范学校1所。

3.将节水型社会教育纳入全面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体系。市教育部门要把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内容纳入教学当中,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节水主题活动,从小培养儿童的“水资源忧患意识”、“节约和环保意识”。

(四)主要项目

1.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大力推广和使用管道输水、防渗渠道输水、喷灌、微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措施,提高用水效率。

(1)实施井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三年内修复改造机电井156眼,修复田间渠道32公里,新建和改善灌溉面积0.8万亩。

(2)实施寇店镇李家村省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3)实施伊东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提高灌溉效率。

(4)实施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同时,引导农民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2.工业节水项目。采用先进的用水工艺和水处理技术提高重复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发展。重点开展年取(用)水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企业节水工作,更新改造一批耗水量大、技术设备落后的工业企业用水设施。用3年时间,对年取水量50万立方米的企业分批次开展水平衡测试;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全面实施“三同时”制度,提高工业冷却水和空调冷却水回用率。积极引导创建节水型企业活动,到20**年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2个、**市级节水企业4个,推广创建经验,全面推动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开展。

3.生活节水项目

(1)城乡供水管网改造项目。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将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控制在12%以内。强化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管理,开展农村节水教育,培养农民良好的用水习惯。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提高农民节水意识。

(2)节水器具标准化及应用示范项目。建立节水器具技术体系,制定生活用水节水器具普及规程,大力推广应用经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节水便器、节水水嘴、淋浴器等节水器具。按照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节能技术标准进行工程示范,新建项目全部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逐步改造老建筑中非节水型用水器具。

4.中水利用示范项目。选取条件好的住宅小区作为试点,采取中水利用技术,建设中水利用示范工程。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用或民用建筑,均应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商场、公寓、综合楼和5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要配套建设中水设施。

5.非常规水源利用工程项目

(1)城市污水回用工程。将污水处理厂的中水输送给大唐首阳山电厂作为发电机组循环冷却用水。

(2)煤矿疏干排水再利用工程。实施永华能源公司嵩山矿疏干水利用项目,日处理水2万吨,发展农业灌溉1.2万亩。

(3)新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要合理布局,做到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应逐步建设深度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新建电力工业或其他工业项目,凡经水资源论证审批使用中水的,不得置换为其他水源。

6.水生态与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实施**河市区段水面综合治理工程,改善市区环境。

7.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到2010年,建成全方位的水资源监控与管理系统,对我市地下水的水量、水位和地表水的水质以及污水排放等情况实施全方位动态监测,提高应急供水调度能力,确保全市供水安全。

8.规划编制。完成《**市水资源总体评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编制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重,目标明确且时间紧迫,必须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水利局,具体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各乡(镇、区)、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加强用水管理,重视基础工作。加强和完善用水计量设施的安装和监督管理。建立起有权威、公平、可操作性强的用水定额管理制度;用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为制定节水整改目标和完善用水定额提供依据;大力推进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建立以水权为中心的市场运作机制;建立严格的“三同时”制度,使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与节水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卫生器具,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标准。加大对监测机构、队伍、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投入,尽快提高全市监测、预报和应急管理能力。

(三)多方加大投入,拓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省和**市对节水灌溉和灌区节水改造的投入,以及对工业节水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完善对水利和节水工程项目的投入机制,使建设节水型社会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在争取中央、省、**市级财政投入的同时,市级财政按规定比例足额、及时落实专项配套资金。各乡(镇、区)要将建设节水型社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有稳定的投入,并逐年增加,专项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要采用更多灵活的方式和优惠的政策,吸纳外资、民间资金注入,进一步加大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支持力度。

(四)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节水新技术。重点围绕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推广使用水质稳定技术,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减少新鲜水补充量;研究开发工业废水、矿井疏干排水、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回用,加速节水产品技术设计规范化进程。建立和完善节水技术、产品的研发、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提高节水技术和服务水平。

(五)完善法规建设,强化执法监督。完善节水法律法规体系和各项制度,制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依据国家现有法律、法规,制定完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法制保障。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执法力度,强化节水执法监督管理,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节水型社会建设新形势的水行政执法队伍,逐步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不断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完善执法机制。新晨

(六)鼓励公众参与,严格考核制度。全面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责任制。各乡(镇、区)对本辖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负总责,乡(镇)长、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市政府将主要的约束性指标和硬性的工程项目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区)和有关部门,纳入其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建立公众参与制度,推进社会公众参与节水,鼓励举报各种浪费水资源、破坏水环境的行为。对涉及群众用水利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强化社会监督。

(七)加强市场监督,严格市场准入。依法加强对节水产品的监督管理。规范节水产品市场秩序,强化节水产品质量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加快淘汰落后用水工艺、设备和器具。严格项目审批核准及节水产品认证制度,扩大节水产品认证范围,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购买和使用高效节水产品。

篇2

根据省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粤府〔*〕83号)精神,为做好我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高度重视并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我市资源相对贫乏,尤其是能源贫乏,长期以来所需能源90%左右要靠外地调入。加上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得到根本改变,长此以往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随着近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土地等主要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从现在的状况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能源、资源、环境等问题已成为我市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认识节约资源问题,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配套政策和工作规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积极推进全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开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合理高效利用,缓解我市能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花园式、生态型、现代化城市。

二、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具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建立起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调节、企业自觉行动、公众积极参与的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坚持推进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和强化监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三)具体目标

初步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政策配套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和制定节约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中长期战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大幅度提升全市资源和能源利用水平,创建一批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节约型机关;以现有工业园区和开发区为基础,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全面整合、构建废物再生回收利用体系,提高废物资源回收利用率,基本形成全市循环经济的主体框架,各县(市、区)和*高新区基本建立起再生资源回收与产业利用体系。到2010年,我市资源生产率有所提高,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和削减,每万元GDP能源消耗下降13%;每万元GDP水耗下降到260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5%;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达到3%;耕地面积保持不少于20.07万公顷。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村沼气普及率达到适宜推广农村沼气农户的30%。每万元GDP的SO2排放量控制在3.10千克以下;每万元GDP的COD排放总量控制在3.58千克以下;各县(市、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要求;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8%;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的计划指标内;清洁生产企业达到30家;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三、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重点

(一)积极推进能源节约工作

1、突出抓好工业节能。抓紧编制《*市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切实抓好食品、纺织印染、生化制药、五金、建材水泥、陶瓷、机械装备等主要产业的节能降耗,大力挖掘管理节能,重点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骨干企业用能跟踪管理,定期公布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及能源利用状况、与国内外同类企业先进水平的比较情况,并落实节能降耗目标。制定主要能耗产品能效指南,引导企业抓好节能降耗工作,推广应用一批实用性、针对性强的节能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挖掘设备潜力、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力争用3年时间,使亚洲铝业、风华高科、星湖科技、蓝带啤酒、骏马水泥、永盛纺织、鼎丰纸业等20家重点骨干企业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科技局、市统计局、*供电局负责。

2、扎实推动建筑节能。积极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以公共建筑的节能降耗为重点,加强建筑工程节能监督,在设计、监理、施工等环节把关。定期组织开展全市建筑节能专项大检查,对不符合要求或达不到标准的工程项目限期进行整改,新建民用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开展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制定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规划。积极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加快推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进程。在节能建筑中大力推广塑钢、玻璃钢中空玻璃窗,低辐射镀膜玻璃窗等节能门窗,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认真执行《广东省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规定》(省政府令第95号)、《关于限期禁止城区建设工程项目在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实施意见》(肇府〔*〕39号),在*年底前全面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启动限用粘土墙材制品工作,大力推广新型墙材,提高水泥散装率和发展商品混凝土,发展资源节约型建筑业。此项工作由市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负责。

3、积极开展交通运输节能。优化道路网络,提高和改善道路路面质量。加快淘汰油耗高、污染重的老旧汽车。优先发展便捷、快速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以公共交通方式作为出行的主要方式。鼓励购买高质量、低污染、低油耗的小排量汽车和低油耗汽车。充分利用西江、绥江黄金水道潜能,建立西江快速干线。大力推动内河航运等节能运输方式。加快老旧船舶的淘汰速度,加强对报废船舶的监管,禁止低质量船舶的投入营运,推荐高效、节能的船型,加快更新旧船型的步伐。加强公路、铁路、水路联运的有效组织,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鼓励有条件的大型运输企业开展现代物流的资源整合,建立运输信息平台,发展集装箱运输,降低车辆空驶率。此项工作由市交通局、市公路局、*海事局、西江航道局负责。

4、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实施能效标准和标识,规范节能产品市场,逐步建立规范的产品信息制度。推广高效节能电冰箱、空调器、电视机、洗衣机、电脑等家用、办公电器,降低待机能耗。在民用建筑中广泛推荐使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特别要大力推进LED(发光二极管)应用于灯饰工程,减少普通白炽灯使用比例,逐步淘汰高压汞灯。在公共场所、道路、景观灯光工程等推广绿色照明和智能可控照明,开展路灯与景观灯光联运试点,在住宅楼道全面普及声控节能灯。严格执行公共场所夏季空调温度的设置标准(不低于26℃)。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局、市市政管理局、市建设局、*供电局负责。

5、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大力开发生物能源,加大沼气池推广建设的力度,推广节柴灶。在城市对既有建筑,在不影响质量、安全和建筑立面外形的前提下,加快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此项工作由市农业局、市建设局负责。

6、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落实电力需求侧管理及迎峰度夏、迎冬度枯工作,加强以节电和提高用电效率为核心的需求侧管理,到2010年节电5亿千瓦时(年平均节电1亿千瓦时)。建立与健全需求侧管理组织体系和长效运作机制,落实管理制度和经济激励措施,加快负控装置建设,强化重点企业用电管理,推广典型经验,协调好社会、电力企业和用户的利益。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局牵头,市供电局协同负责。

7、加快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在*年上半年,市直及有条件的县(市、区)和*高新区要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中心,促进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以及能源利用监测工作。组织建立市级节能信息传播体系,建立公益性的节能节电咨询网络,为全社会提供节能政策、技术的咨询服务。全市重点用能单位要定期向市经贸局等节能主管部门上报能源消耗数据。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局牵头,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协同负责。

(二)全面开展节约用水

1、*年底前,制定节约用水规划和全社会节水目标。开展建设节水型社会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市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抓好端州区作为节水型社会试点的建设,各县(市、区)要选取一批镇、村开展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此项工作由市水利局牵头,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建设局、市物价局协同负责。

2、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年底前,按照国家标准,制定纺织染整、生物化学、造纸、啤酒等高耗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对超定额实行累进加价,促进企业不断降低单位产品取水量,重点抓好纺织印染、生物化学、造纸等行业的节水工作。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技术改造,推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升。严格限制高耗水建设项目。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局牵头,市水利局、市发改局、市物价局协同负责。

3、加强城市生活节水管理。提高用水装表计量率,继续推行居民用水总表分装到户,市政、环卫、绿化、学生公寓推行计量用水。结合河道整治,在有条件的河岸设置输水泵站,方便绿化、景观用水。要加强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改造,推广经过合法认定的管材,进一步降低管网漏失率,到2010年,自来水管输漏失率要减少到10%以下。加强消防、市政、环卫等公共用水管理,严禁偷采、滥采、无证取水等非法取水活动,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有偿使用制度和水资源论证制度。市政、环卫、绿化用水提倡使用中水、雨水和河水,逐步减少将自来水用作绿化和环卫用水。积极发展大型综合性设施屋顶雨水集蓄利用。此项工作由市市政管理局牵头,市建设局、市发改局、市水利局、市物价局协同负责。

4、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因地制宜地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集蓄节灌等高效农业灌溉技术;抓好旱作基本农田和集雨补灌等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在缺水地区培育和推广抗耐旱高效作物品种、免耕技术、节水精播技术等旱作农业节水综合配套技术。此项工作由市农业局负责。

5、创新市场机制。发挥水价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研究适当提高水利工程、工业及自来水厂取水价格、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以及污水处理费标准等计划草案。通过法定的程序调整各类用水比价关系,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此项工作由市物价局牵头,会同市水利局、市发改局、市建设局负责。

(三)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

1、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在工业节材方面,加强金属材料加工与制品,陶瓷及其他建材、林产、化工、纺织等重点行业的原材料消耗管理,指导企业按照规范设计项目,尽可能优化并采取资源消耗水平较低的工艺技术;各重点行业分别确定一批高耗材企业,定期公布企业名单,监控材料消耗状况,并指导加强材料消耗核算;更多地利用边角余料、再生材料,提高材料利用率;在建筑节材方面,积极推广新型墙材和高性能、低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预拌混凝土;探讨用建筑垃圾替代混凝土等公路建设节材技术。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局、市发改局、市建设局、市林业局、市公路局负责。

2、节约木材,开发木材代用品。积极调整原料结构,逐步降低木材在建筑装饰材料、家具、包装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比重,积极推广竹材并寻找其他代用材料。加大对废旧木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减少对新鲜木材的需求。此项工作由市质监局、市林业局、市经贸局负责。

3、改进产品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引导包装行业转变观念,大力压缩无实用性材料消耗,减少包装资源的浪费;引导消费者转变观念,倡导简洁实用型、易回收利用、易降解、易处置的包装;加强监督检查,凡生产、销售列入国家或省、市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的企业,必须在产品报废或包装物使用后进行回收;改进大宗原材料产品包装方式,在化工、冶金、建材等原材料工业中推广运用大吨位包装袋,在轻工行业积极推行轻质包装材料;发展散装商品,限制袋装水泥,大力推广散装水泥,逐步建立散装水泥推广体系。此项工作由市质监局、市经贸局、市建设局负责。

4、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鼓励星级宾馆推广能够多次使用、大包装的洗发液、沐浴液容器,代替一次性的小容器,并逐步减少或取消免费提供的一次性洗漱用品。在具备条件的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毛巾等。大型商场、超市逐步实行塑料袋收费制度。此项工作由市质监局、市经贸局负责。

(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与矿产

1、加强规划管理。实施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在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时,搞好土地利用的综合平衡。严格按照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实施最严格的用途管制。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确保国家和本地重点项目、配套商品房和中低价普通商品房建设用地,支持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产业项目用地。规划部门要在建设用地批准文件中,严格约定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绿地率、开工时间和竣工时间等土地使用条件,并加强跟踪管理,严格追究违约责任。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发改局负责。

2、加快工业向集聚基地集中。积极引导工业项目进入开发区或工业区,有计划地进行布局调整在治理整顿中撤销和核减的开发区以及需要淘汰的零星工业项目和企业,或置换土地。对已拆除厂房并实施土地复垦的,可将相应土地指标平移至工业园区。要加强分期实施的大型工业项目预留规划用地的管理,对规划预留用地,必须根据实际到位资金情况和生产建设进度,分期分批确定供地数量。适当提高工业区建筑容积率。新设立的企业,除少数具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和工艺外,提倡建设多层厂房。鼓励企业优化工厂布局,提高厂房利用率,严格控制企业建设大广场、大草坪等非生产用地,工业企业的建筑净容积率要提高到0.8以上。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建设局、市环保局负责。

3、严格保护耕地。逐步建立起各级政府负责的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结合实际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指导村镇按集约利用土地原则做好规划和建设,促进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启动“沃土工程”,推进土地复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增加优质耕地面积或新增建设用地,适当提高征收农民集体土地成本,通过提高用地门槛,尽可能少占用农用地。进一步限制毁田烧砖,大力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工作。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负责。

4、盘活存量用地。积极采取多种途径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土地置换工作力度。按照《关于加快金融机构抵债土地处置的若干意见》(粤国土资发〔*〕73号)提出的转让、收购、托管、置换产权等4种方式处置,尽快消化盘活抵债土地。加快老村旧镇改造,积极稳妥推进农民宅基地置换试点,协调推进置换和复垦,集约开发利用置换节余的土地。对废弃的土地要整理成耕地或农用地,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发改局负责。

5、推进资源整合。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加强对现有农用地、灾毁土地和各类工矿废弃土地的综合整理;搞好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和闲置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整合矿产资源,从保有储量和生产规模等方面入手,加快现有矿山整合重组步伐,采取股份制和联合办矿等多种形式,推动有限矿产资源向大型骨干企业集中,实现规模开发,集约发展。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发改局、市安监局、市经贸局负责。

6、科学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在*年6月底前,制定完善我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严格按规划限定的准入条件和矿山开发规模与矿山储量规模相适应的原则,合理设置采矿权,防止“大矿小开、一矿多开”。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城乡规划局、市发改局协同负责。

(五)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1、加快资源再生回收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四会市金属资源再生加工基地、高要市塑料回收再生加工基地以及市废旧设备拆解回收企业要按国家级产业化示范区要求,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好有关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基地,按照政府组织协调、企业实施、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采取标准化、无害化处理,避免污染环境,建立健全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利用体系,建成全国金属和塑料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园区。此项工作由市环保局、市经贸局负责。

2、扩大工业“三废”利用规模。加强废弃物产生量大、污染重的重点企业管理,重点抓好化工、轻纺、建筑行业、机械行业“三废”综合利用,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降低废弃物最终处置量,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到2010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此项工作由市环保局、市科技局、市经贸局负责。

3、搞好生活废弃物收集利用。要开展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资源的试点并逐步推广。有规划地开办各类废弃物资交易市场,建立以社区回收为基础的回收废弃物资网络。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垃圾资源化利用,改变生活垃圾终端处理单一方式。规划建设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发电厂,使生活垃圾终端处理逐步形成卫生填埋、焚烧发电、高温堆肥等多形式、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发展的格局。此项工作由市市政管理局牵头,市环保局、市建设局协同负责。

4、发展生态型循环农业。推进生态示范村的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实现农产品的优质、无害和农业生产废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积极发展生物能源和沼气工程,实施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示范工程。推进秸秆青贮、氨化和微贮等处理利用,发展秸秆养畜。推广节肥、节药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鼓励农用塑料回收利用。此项工作由市农业局负责。

5、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贯彻落实《广东省清洁生产联合行动实施意见》,组织实施《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工商企业清洁生产工作方案》,充分发挥我市6家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的示范效应,促进提高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方案,完成全市80%以上的重点骨干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期间,培植30家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强制审核工作。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局、市环保局、市科技局负责。

四、加强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指导和监管

(一)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和措施融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去,并且要加快制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整体规划和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在制定规划时,要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从源头上对建设节约型社会进行有效的管理,从根本上避免或减少因规划不当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同时要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指标体系,把主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各县(市、区)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和分解目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围绕各自职能制定可操作的具体措施。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用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理念来指导和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资源消费结构。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结合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汽车配件、林浆纸一体化等支柱产业,推动环保产业和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遏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特别是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工艺、技术和设备。要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产业。大力推动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和工艺设备的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由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负责。

(三)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管理监督

加大资源节约执法力度,要坚决执行和贯彻《节约能源法》、《节约用电管理办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水法》以及《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将资源节约工作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加强节能、节水情况的执法检查,依法保护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规范市场秩序,查处不符合规定的用能、用水产品和器具的生产和销售,查处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和单位,依法推动创建节约型社会工作。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政治思想、业务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建立起一支高效、公正、廉洁的行政执法队伍。

五、加大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激励和扶持力度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专门用于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技术推广、示范试点项目、宣传培训和节能服务能力建设等工作。该项资金由市经贸局(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安排计划,会有关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实施,并由市财政局负责监督和管理。现有的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林业生态效益等专项资金,都要按一定比例优先安排重点资源节约项目,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对重点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设项目可优先考虑纳入市政府性贷款项目范围。抓紧研究制订促进节能、节水产品推广的鼓励政策;对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发展的项目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支持。重点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发展项目的新增用地,优先安排供地计划,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及城市、镇村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按规定给予优惠。

(二)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

逐步推行农业水价改革,整顿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水价秩序。贯彻落实全国水价改革与节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适当适时调整工农业和居民用水价格。进一步完善推进阶梯式水价制度和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方式。尽快建立合理的电价体系,如分时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季节性电价等,形成合理的电价体系,通过科学引导电力消费,改变电力用户的用电方式,以达到更有效地合理使用电力。供电部门要认真落实和执行峰谷电价政策。对高耗能行业中淘汰类、限制类项目,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由市物价局、*供电局负责。

(三)加快科技创新

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使传统工业尽快走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现代工业。在每年的科技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资源节约技术创新的研发。要增加科研的投入,增加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增加重点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入,加快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对重点领域制定节约和环境友好指标,设置一些新的技术标准,发挥科学技术在节能降耗方面的积极作用。由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负责。

六、切实加强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由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统筹解决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经贸局)负责日常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要对辖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负总责,建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协调机制,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要定期检查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落实情况,要把资源节约等工作任务作为重要考核目标内容。

(二)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

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要认真落实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环保设备(产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抓紧研究制定支持资源节约的地方财税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政府节约资源管理和公共设施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市统计局要加强能源、水等资源消耗方面的数据收集及统计分析工作,建立我市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定期公布我市资源节约相关数据,并协助市经贸局做好重点企业节能监督工作,要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于*年初步建立起相适应的统计指标体系。教育部门要将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对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节能节水管理人员和重点用能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加强对节能节水执法监督人员和检测机构人员的培训工作。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在青少年中开展“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粒粮、每一分钱”的资源节约宣传和实践活动。各级工会要积极开展群众性的资源节约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市国资委、市法制局、市总工会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做好本单位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配合推进全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

(三)大力开展宣传活动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要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作用,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形式,开展各种资源节约、循环经济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开辟公益宣传栏目,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曝光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宣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普及清洁生产、绿色经济知识,形成全民参与、互促共进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机关带头做好表率

各级领导干部和所有公务员要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节约型党政机关的意见》。政府机关有关部门要加强公共财政对政府机构节能、节水改造和节约资源的支持和管理,对纳入政府采购的节能、节水产品要优先采购,带头绿色消费。要抓紧研究制订市直机构电耗、水耗、油耗的定额标准。各级党政机关要加强对本部门、本单位节电、节水、节油、节约用纸的管理,完善管理制度,争取3年内在建设节约型政府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年,市级党政机关要带头做到用水、用电量要分别比*年节约10%。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和无纸化办公。积极调整、推行有利于节约资源的工作、学习和作息时间。

(五)实行工作考核和奖罚制度

建立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统计、考核和奖罚制度,把考核成绩纳入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高新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对资源节约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因渎职、失职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污染环境的,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七、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

按照省经贸委《关于印发〈广东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粤经贸电力资源〔*〕198号)要求,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试点期限为*年至2010年。结合实际,我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步骤如下:

(一)宣传发动、制定计划阶段(*年1-6月)

*年1-6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工作方案。并采取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目的、意义、目标和措施。各新闻单位要积极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宣传报道,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于*年6月底前将本阶段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情况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启动试点阶段(*年7月至*年12月)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工作方案,以及有关职责分工和任务分解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同时,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确定一批重点试点单位,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市一级确定端州区和*高新区作为重点区域,并在全市选定一批企业和产业园区列入市发展循环经济试点计划,并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或产业园区申报列入国家和省的试点计划,推进建设、环保、能源、水资源和土地等领域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在县(市、区)一级,要确定1个镇(街道)和1个社区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重点单位,推动一批企业成为清洁生产试点企业,其中端州、高要、四会各2个,鼎湖、广宁、怀集、德庆、封开、高新区各1个。*高新区要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积极推进生态型工业园区试点。

(三)深化试点阶段(*年1月至2009年12月)

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包括各县(市、区)和*高新区、有关单位]每半年向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报告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成效。

*年起,每年底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各县(市、区)和*高新区要对本年度的试点工作进行总结,由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考核评价,提出评价意见和奖惩建议。各镇(街道)的考核评价由各县(市、区)和*高新区负责组织实施。

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要做好试点工作总结,确定工作计划和重点,明确目标和任务,深化试点工作。

篇3

年,是我县发展遭遇困难较多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0.5亿元,同比增长1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223万元,同比增长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63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6602元,同比增长16%。

(一)工业经济增势强劲,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深入开展工业生产督查和工业品促销活动,全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户,产值过亿元企业14户,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85亿元,同比增长30%。21个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7亿元,文泾水力发电等8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8亿元。成立了富元小额贷款公司,银企合作力度不断加大。制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18条措施,全县新增中小企业82户,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2.5%。

(二)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持续丰收,畜菜果“三个1万”工程扎实推进。新增蔬菜面积1.1万亩,其中设施蔬菜6100亩;成功举办第二届蔬菜节,我县被确定为全省高校后勤集团蔬菜供应基地。新改扩建奶牛养殖小区10个,建成省奶牛中心,新增奶牛1.03万头。新栽酿酒葡萄8000亩。建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水利工程,完成土地治理1.2万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新增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

(三)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发展优势进一步确立。永乐等5镇纳入西咸新区,被提升到省级层面来推进。泾河新城建设加快推进,高泾南路、正阳大道等市政道路启动实施。工业园建成南北大道北段延伸工程。园区实施项目23个,完成投资21.3亿元。明珠原点新城完成投资9.6亿元,罗浮宫开业运营,龙安居、灯饰城开工建设。加快建材产业园建设,启动凝易固砂浆项目。

(四)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亿元,同比增长30.2%。招引项目26个,总投资314亿元,累计到位资金26.3亿元,引进原点家具生产园、中国原点农港等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36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6.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5%。波士特等9个项目全面建成,明珠原点新城等5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04亿元,超任务6.7个百分点。

(五)城乡面貌深刻变化,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编制了县城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规划。县城建设完成投资1800万元,中心街中段升等改造,桥北一路建成投入使用。建立村改造拆迁基本完成。竹林居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加快推进。云阳振兴大道建成通车。新建新农村示范村13个,改造危旧房850户。云蒋路改造加快推进,新建通村水泥路27公里。5个镇114个村生活垃圾实现规范化处置。

(六)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高标准完成全县旅游整体规划和郑国渠风景区旅游发展规划。李仪祉纪念馆完成主体工程,崇实书院等修复工程基本建成。举办国际家居文化节等活动。成立了茯砖茶发展服务中心,有力推动了茯砖茶产业发展。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0户,总户数达到31户。认真落实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全县销售家电4.53万台。预计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亿元,同比增长14%。

(七)节能减排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和公共节能不断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度削减。北部沿山石灰石资源整合扎实推进,全县采石企业整合为19家。河道禁采工作成效显著。绿化主干道路26公里,扶贫路两侧绿化5131亩,建成绿色家园示范村10个。开工建设泾河花池渡段和马家尧段防洪工程。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7平方公里。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民计进一步改善。民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8亿元。为农村和农民办的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开工建设中学,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公办幼儿园7所。县医院综合门诊大楼、图书馆完成主体工程。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计划生育保持低生育水平。“三告别”工程提前完成任务。解决了5.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安全生产全面加强,平安创建深入推进,一大批重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准确把握形势,明确年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年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来看,“防止经济下滑,稳增长”成为年的首要任务。中央连续出台小幅上调信贷规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等政策,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更大支持。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最近,国家又将扶贫标准提高到2300元,这为我们争取上级投资,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省委、省政府从省级层面加快推进西咸新区建设,提出“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的目标,给予政策、资金、土地、项目等方面扶持,这是我们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机遇。

同时,还应该看到发展中的压力和挑战,一是市委、市政府对我县提出争创强县目标,要求我们每年前进1—2位。今年我县经济指标增速减缓,争先进位显得非常困难。二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工业经济主导地位不够突出,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三是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功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聚集承载能力明显不足。四是建材产业受市场影响,产值和税收明显下滑,使本来紧张的财政雪上加霜,给我们加快发展、更好的改善民生带来了巨大压力。五是城乡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群众的行路、安全饮水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六是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安全生产和稳定的形势非常严峻。对于这些,各级各部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压力和挑战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努力把各项工作做的更好。

基于对形势的把握和判断,年全县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既定的工作思路,以强县建设为统揽,以泾河新城建设为契机,抓工业、强农业、活三产,促进结构优化;抓项目、建园区、优环境,促进发展提速;抓大事、解难题、保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奋力实现强县建设的新跨越。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5%(含泾河新城);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5%(含泾河新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5%(含泾河新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

今年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突出民生改善。要加快发展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集中力量实施一批关系民生的重点工程,尽最大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是要突出结构调整。要立足我县实际,按照“巩固提升一产、全力壮大二产、积极培育三产”的思路,大幅度提升二、三产业占县域经济的比重,加速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转变。

三是要突出板块建设。要围绕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快建设北部建筑建材产业板块、中部农业板块、泾河生态旅游板块、东部制造业板块,推动产业聚集发展。

四是要突出项目推进。要围绕县上确定的重点项目、城建重点工程、旧城改造项目、民生工程和为农村农民办的十件实事,强化推进措施,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成,以项目带动发展。

五是要突出新城建设。要抓住西咸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转变观念,全力配合,强化保障,加快泾河、秦汉、空港3座新城的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建设,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突破发展。

六是要突出科学发展。要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下大力气改善人居环境。在加快县城建设的同时,重视小城镇发展,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

三、突出增速提效,全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一)以板块发展为平台,加快建设工业强县

要加快工业板块建设。要打造北部建材产业板块,按照“深加工、科技型、环保型”的要求,建设建材产业园,年内建成凝易固砂浆项目,实施冀东住宅产业化项目,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推进北部矿山采石企业整合,尽快出效益、出环境。要打造东部制造业板块,重点实施黑马重工、德容单晶硅、宇德汽车装备制造等项目,形成先进的制造业集群。要打造南部家具产业板块,大力发展家具研发、制造等产业,推进家具产业园建设。

要提升工业运行质量。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年内实施陕建钢构等工业重点项目10个,完成投资23.9亿元。要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实施声威皮带长廊等技改项目5个,完成投资1.8亿元。要加大规模工业企业培育力度,新增年产值过亿元企业1户、规模企业5户。要坚持把企业改制同项目招引结合起来,新改制县属国有集体企业2户。要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18条措施,重奖优秀企业和名牌产品。要建立健全银企政沟通协调机制,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业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新增中小企业100户。

(二)以农业设施化为方向,努力发展现代农业

要壮大产业规模。要大力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稳步提高粮食产量。要积极实施畜菜果“三个1万”工程,坚持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并举,抓好千头奶牛园建设,推进集约化发展。新增奶牛1万头。要突出发展设施蔬菜,集中力量建设3个千亩以上设施蔬菜示范园,新发展设施蔬菜6000亩。要采取“种植公司+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建设万亩酿酒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园,新栽植酿酒葡萄1万亩。

要提升产业水平。要按照“生产园区化、流通品牌化、服务专业化”的思路,完善畜菜果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重点支持农业园区建设。要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户。要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20个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要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要办好第三届蔬菜节,扩大蔬菜品牌的影响力。要建成农产品交易中心,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要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积极开展科技、信息、农资等社会化服务。要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产权改革试点,鼓励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

要完善基础设施。要进一步改善全县水利基础条件,重点抓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国家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要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加强水资源管理,完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要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抓好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抗御灾害的能力。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要推广新型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三)以泾河新城建设为契机,全力融入西咸新区

西咸新区建设是发展最大的机遇。要把泾河新城建设作为突破口,带动西咸新区区域的快速崛起。

思想上要真正融合。要牢固树立泾河新城发展就是发展、建设泾河新城就是建设的理念,唱响“服务新城、共谋发展”的口号,以长远的眼光、全局的观念,主动同泾河新城融合,让省市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得到最迅速、最有力的落实。

工作上要密切配合。要强化泾河新城服务协调工作力量,建立定期协商机制,全力做好规划衔接、项目衔接和工作衔接,做到沟通对接无缝隙、项目建设无障碍、工作推进无阻力。要加强县城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与泾河新城规划的衔接,做到协调推进。要把泾河新城的征地拆迁、环境保障等工作纳入各有关镇和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项目上要联手推进。要继续加大签约项目的对接力度,推进落地项目建设。要把泾河新城的项目纳入全县重点项目,落实责任,加快建设。年内泾河新城实施重点项目14个,完成投资58.2亿元。建设正阳大道、县东路、高泾南路、沣泾大道,实施华轩国际饰品城等产业项目。要加快崇文重点镇安置区项目建设,年内开工建设10万平方米安置房。

(四)以完善功能为核心,加快城镇化步伐

要着力提升县城品位。要推进文化、绿化、亮化、美化和净化县城建设。一是抓好旧城旧村改造。实施建立村、崇文大街、土产公司、工业品市场、泾都壹号等项目。二是抓好广场绿地建设。实施县医院门前广场、体育场改造等工程,启动县城绿化项目。三是抓好县城功能完善。实施县城东区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渠道改造和供水管网修复工程,完成张家山泉水入城和县城集中供热工程前期工作。四是抓好县城街面整治。全面完成中心街改造工程,实施先锋大街等路段亮化,做好县城临街房屋改造。五是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建设廉租房190套、公租房500套、棚户区改造300套、限价商品房2000套,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要逐步增加对小城镇建设的投资,切实推进镇区道路、给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绿化等市政设施建设。要推进云阳示范镇建设,开工建设振兴大道污水管网。要加快王桥建材城、永乐现代工业城、高庄家居物流城建设,逐步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城镇。要鼓励有条件的镇建设安居小区,吸引农民到城镇居住、就业。完成农民进城落户2万人,全县城镇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要加快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继续实施自然村通村公路建设,建成云蒋路改造工程。要实施宽带网络“有线无线一体化”和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推进数字合疗、数字城管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

要不断强化城镇管理。要牢固树立规划立县的理念,完成县城总规审批和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调整完善建制镇规划,重点明确公共设施的布局。要加大规划执行力度,更好地发挥规划对城镇建设的指导作用。要全民动员,各方参与,大力实施“创卫”工作,全力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要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划行归市、规范经营。要把停车设施建设纳入县城规划,大幅增建停车场、停车位。要健全完善城镇管理制度,强化措施,推进城镇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

(五)以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发展壮大第三产业

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产业。要以泾河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坚持生态治理与开发建设同步推进,加速形成泾河生态旅游板块。要加大郑国渠水利风景区开发力度,加快入口形象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项目核心区绿化,优选项目,加快建设。要弘扬水利文化,建成李仪祉纪念馆。要推进安吴青训班旧址景区开发,完成景区整合和绿化,举办安吴青训班75周年庆典活动。要抓好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包装策划红色旅游线路、水利文化体验线路、科普人文观光线路,提高对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要积极发展物流商贸产业。要加大物流园区建设力度,抓好玉源物流、国际钢贸城等物流项目建设。要扶持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新增2户限额以上企业。要大力推动餐饮业发展,加快四星级酒店建设。重视茯砖茶、酒、顶麦食品等产业发展,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业品牌。要继续落实家电下乡政策,实施“镇超”工程、“农超”对接工程和农家店信息改造工程,不断完善商贸流通服务体系。

(六)以增强发展后劲为目标,切实推进项目建设

要调整思路引项目。要牢固树立“理性”招商的理念,立足产业和资源优势,重点招引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旅游商贸等产业项目。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不低于30亿元,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力争在引进国内500强企业上实现突破。要加强对外联络,定期举办联谊活动,鼓励各界人士为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要紧贴政策争项目。要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国家的投资重点,积极谋划项目、争取项目,力争更多的项目列入省市计划盘子。要重点做好旱腰带地区连片开发、滨河大道等项目的争取工作。完成滨河大道立项、设计等前期工作,并尽快启动建设。

要强化措施促项目。今年全县安排重点项目36个,总投资670.2亿元,年度投资93.8亿元。要加大环境保障和协调服务力度,促进枫鹤湾旅游度假等11个续建项目建设。要积极主动,采取一切措施,确保FC1等25个新建项目顺利开工。要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县级领导包抓和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促开工、促进度。要深入开展投资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严肃查处影响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做到过错绝不放过,问责绝不留情。

(七)以提高承载能力为根本,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要大力推进集约发展。要加大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力度。要督促水泥企业落实节能措施,城镇新建筑全面实行强制性节能设计标准。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集约节约用地。继续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履约督查,着力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值。要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力度,完成兴隆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要积极实施生态再造。要全力抓好“三北”、天保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营造林1.8万亩。要完成西铜高速、西铜高速复线段和扶贫路两侧绿化,建成绿色家园示范村10个。要结合北部矿山采石企业整合,启动北部矿山绿化工作。要建成泾河花池渡段和马家尧段防洪工程,完成泾河湿地绿化6000亩。要继续加大河道管理力度,巩固禁采成果。

要切实强化生态治理。要不折不扣的完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切实提高环境保护监管能力。要加大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的收缴力度,保障县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正常运行。要加快实施农村环境卫生连片整治项目,积极创建市级环境优美村镇。要按照“一户一桶、一村两箱、一镇一车”的标准配备设施,全县实现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

四、努力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人民群众

要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规划安排、资金保障和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事业发展。要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小学布点调整,建成中学,完成电教中心配套设施建设。要加快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每个镇建成一所公办幼儿园并投入使用。将学前免费教育由1年扩展到3年,全县实现12年免费教育。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育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会管理的校长队伍。要高度重视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要发展人民需要的公共卫生事业。要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提高药品“三统一”管理覆盖面,逐步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加快县医院综合门诊大楼、卫生监督所和太平中心卫生院住院楼等项目建设,完成县妇幼保健院搬迁工程。切实增强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公共服务能力。要提高新农合县内住院政策报销比,扎实做好疾病防控工作,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要大力实施“母亲健康”、“优生促进”和“计生家庭创业”三大工程,新建3个镇中心服务站,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要健全人民期盼的社会就业保障体系。要认真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职工、退役士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加强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工资待遇。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10.5万人。要继续做好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扩面工作,提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保障水平。

要真情关心社会弱势群体。要加大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提高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灾后重建等补助发放标准,对享受城乡低保的群众实行免费体检。要实施移民搬迁100户、500人,脱贫4000人。要抓好住房公积金的扩面工作,在非公单位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要切实发挥残疾人托养中心的助残作用,落实孤儿发放生活费、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政策。要集中办好农村水、电、路、气、医、文、住、养、教、改等十个方面的事情。

要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要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入,建成广播电视塔、图书馆和10个镇电子阅览室。要加大政府买服务力度,实施文化资源共享、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要鼓励创作文艺精品,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3个。深度挖掘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完成郑国渠首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做好八路军总部旧址和省委旧址的修复工作。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要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的平安。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道路交通、非煤矿山、食品药品安全、人员密集场所、民爆物品等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和校车管理力度。要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健全预警处置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完善镇村综治维稳长效机制,深化“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要加强治安巡逻,让群众白天能见到警察、晚上能看见警灯。要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和重点案件包案制度,推进工作机制创新,实现“一控双降”。

五、改进工作作风,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