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与科学类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技术与科学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言技术是时展的产物,它对我国的教育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教育技术的发展并不完善,也存在不少问题。对于在校的学生,不少人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就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在教育技术的教育方面可以友教育学的人员来替代,在其技术方面可以由计算机方面的人来替代,这样教育技术就失去了自己的专业特色[1]。事实上,教育技术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它正是教育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只有这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得到全面而长远的发展。
1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共有200余所高校开设了本科教育技术学专业[2],且开设的计算机类相关课程也有所不同。全国共有50所高校拥有教育技术学硕士点。早期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处在探索中缓慢前行的,计算机类课程中关于必修课、选修课以及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相对不太合理,还有课程内容陈旧、相对单一的一系列问题,对于课程课时安排上也不够完善,这造成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甚至造成学习起来吃力,困难,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形成。
1.1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类课程建设方面
由于硕士研究生来自不同省份的不同本科院校,所学课程存在很大差异,对于计算机类相关课程的掌握水平不一,这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计算机类相关课程体系的构建造成了很大难题[3]。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计算机类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多媒体技术与课件制作、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概念、Internet技术基础等,从这些主要课程可以看出,虽然开设的课程满足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要求,但理论相对较多,实践相对较少。学习是为了学以致用,理论教学若脱离了实践的联系,停留在空洞的说教式教学上,造成学生不知道如何应用学到的知识,以至于没有学习积极性。
1.1.2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信息化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促进教育信息化,最优化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层出不穷,各类教育软件也被开发出来,教育与信息技术联系越来越密切,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定位越来越重要,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相对中小学来说是比较开放的,高校可以自己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以体现专业特色和培养出学校理想的专业人才。但一直以来,大部分高校也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并没有得到理想化的培养效果。
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和社会发生联系的纽带,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培养目标的制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培养目标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重理论轻实践。教育学专业属文理兼招的综合性专业,实践性很强。但在教学中理论讲授课程总是比实践课程少,学生们都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探讨中,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只有理论知识的堆积,而没有经验总结,只能总结别人的经验,不能讲计算机类课程所学内容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开发出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的优秀平台或软件。
重结论轻创造。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有人认为它搞计算机不如计算机专业,搞教育不如师范类专业,一些教师也是计算机专业的技术人才,或者是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型人才,对教育技术学的培养目标也存在模糊认识。高校培养模式的本质就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重结论的课程设置模式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固定目标,没有与时俱进。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但教师对大学这座象牙塔以外的社会了解不多,接轨很少。教师只能根据自己有限的自我修养来设计课程目标。学校的培养目标一直以来都有些落后于社会的现实目标,因此学生和教师都很迷茫,培养目标与现实需求差距过大。
1.2课程建设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1.2.1教学观念滞后
在现实教学中,老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是被动方。这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设立目的是相背离的。知识是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包括事实、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它可以是关于理论的,也可以是关于实践的。被动的接受学习是无法获得实践知识的,只有真正确定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大学生变消极的知识接受者为获得知识的主动方。
1.2.2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我们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师,都只有硕士学位,达到国家的高校教师基本都具有博士学位。而且我们的任课教师相当一部分是从计算机专业、物理学专业、数学专业等转行过来的,真正从教育技术学科班出身的很少。
1.2.3脱离现实社会需求
人才的培养应当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定,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培养目标不能是闭门造车设计出来的,应当是从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虽然教育不可能完全围绕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来开展,但基本思路和要求不能与社会脱节,牢牢抓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利用各种技术与资源培养出可在教育部门、教育产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从事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管理、培训、学科教学以及信息化环境建设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课程建设改善措施
2.1明确相关计算机类课程在教育技术学科中的重要性
教育技术学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教育技术参与教育过程,改变了整个教育过程的模式,改变了教育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离不开计算机基础的支撑。现代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为主,由此影响到教育中信息
的传播和教育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因此,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应当以教育技术理论、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三大脉络构建,形成完善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其中,计算机技术课程应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2.2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使用人才
教育技术专业主要以培养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为目的,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能满足千变万化的社会需求。必须重视实验教学环节的课程建设,尽量多设置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建立能力与实践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在社会上,多于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实习,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同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2.3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常规,敢于提出新的思路,以培养出信息技术反面专门人才,以培养出教育领域教学专门人才,以培养精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术精湛的人才为基础的教育目标。树立研究性教育观念,尊重主题的个性化参与、体验和理解,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师资力量直接决定这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针对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学历层次低,科班出身比例小的特点,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改善:
(1)与学生交流,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对教学过程进行改善。
(2)通过自身内部人员进修、继续教育的形式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学历和职称;
(3)引进业界优秀人才进行研讨会,交流学习,引进学科带头人,带动整个专业的发展。
3结束语
篇2
关键词: 期刊 开放存取 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network communication is changing scholarly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ode, communication mode and reading mode, direct effect as traditional journals in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In recent years,the academic community, published research on OA industry,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industry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lso like a raging fire. OA journal published by OA, two one of the ways to realize, through to the OA publishing concept, respective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international famous OA website and China at present OA of periodical resourc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new publication mode facing copyright ownership, funding, publication quality problems.
Keyword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1.计算机科技学术期刊OA概述
1.1OA的概念:
OA(Open Access,一般翻译为开放存取)是一种在科学领域,学术论文“出版付费,阅览免费”的全新传播模式。OA期刊就是开放存取期刊,它允许读者阅读、取用、下载、复制、打印、传播、检索或链接文献的全文,但不向读者收取任何访问和获取资料的费用作为资金来源,具有获取无障碍.
开放存取是不同于传统学术传播的一种全新机制,其核心特征是在尊重作者权益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为用户免费提供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全文服务。
首先,开放存取是基于互联网的学术传播机制。互联网是开放存取赖以生存的媒介形态,这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导致了学术传播成本的下降,从而为学术信息的开放存取提供了可能。但是,媒介形态本身并不是区别开放存取与传统学术期刊出版的标志,目前很多出版者都提供了网络版的数据库和电子期刊,但营 销策略上仍然采用了传统的基于订阅的传播模式。
其次,开放存取是免费提供全文的信息服务方式。在开放存取模式下,科研人员不需要通过付费(包括个人订阅或者团体订阅)就能访问学术信息的全文。换言之,只要具备链接互联网的物理条件,科研人员就可以方便地获取学术信息的全文。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是开放文献的基本书目信息并不是开放存取的表现形式。事实上,传统出版机构往往允许用户免费浏览其文摘,这种做法只是他们推广和销售全文服务的一种常用的营销战略而已 。
其次,开放存取充分尊重作者的权益,并不违背知识产权的精神 。基于开放存取传播的作品不一定都是“公共领域作品”,它并没有要求作者放弃对作品的全部权利,作者可以基于不同法律文本和授权协议(比如创作共用协议)对作品版权进行取舍。
1.2计算机科技类刊物OA现状
此OA出版以来,被越来越多的的期刊所采用,计算机科技类期刊亦如此。根据调查,截止到2010年3月,在《2005年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5中计算机科技类刊物中有10中实现OA出版,所占比例为百分之四十,在这10中期刊中回归到OA创刊刊物有3中,开放了创刊以来的全部论文,在2002年,其余的7中开放了创刊以来的全部论文,在这10中刊物中,有8中实现OA出版与印刷版同步实现了即是开放,剩下的2中OA出版延时开放,比印刷出版晚了1年,在这10中刊物中,OA出版的开放论文均采用现在比较流行的PDF格式其中还有4中期开放论文HTML刊采用了格式文件,10中O出版期刊开放的途径都是通过独立的自检网站。
2.计算机科技类刊物OA分析
2.1计算机科技类刊物OA存在的问题
A;数量不足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计算机科技类刊物开放的数量主要有两种形势:仅提供目录和摘要的浅层性开放型和全文开放型,目前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类期刊OA出版数量还不足,严重制约着计算机学科的学术交流范围和信息传播速度。
B;开放时段短
我国计算机科技类刊物论文开放的时段普遍较短。在10中期刊实现OA出版的刊物中,自创刊以来有3中实现了全部OA全部开放,没有创刊开放年,OA时段在10年以内的期刊有7中,,在已经实现OA的期刊中,有百分之七十的期刊无论开放的时段较短,读者无法获得期刊的全部信息
C;出版模式落后
计算机科技类的刊物OA都是通过独立的网站,有编辑部自主在网上,这种模式属于“孤岛型”,其特点是各自为战,格式不一,没有统一规范。这种出版模式存在着网站独立,信息分散等弊端。制约着其优势的充分发挥。
2.2计算机科技类刊物OA存在的优势
A:OA期刊的有优势是获取论文全文不收经费、时间等限制,只有具备充足的网络就可以阅读到大量的研究成果,这对捉着及时掌握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避免中服刑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B:OA不仅不会对期刊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个人那个呢过的服务于作者,显著提高论文的被引频次。计算机科技类期刊OA模式应当借鉴其他学科的专业期刊,如地学类期刊的“中国地学网站”,结合这些网站的优势,克服:”孤岛型”,为学科研究成果及时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计算机科技类刊物OA存在着弊端,但是实现计算机科技刊物的OA出版的已成为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计算机科技类刊物的发展,让我国的计算机科技类刊物OA走在世界的前端。
参考文献:
1.张惠.开发0A资源 创新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建设.2006.37-39[3]
篇3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发展展望 现状 发展特征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如今,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已涉及到人类生活及工作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在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下,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人类出现的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一九四六年产于美国,发明人是约翰・阿塔那索夫教授,并把它称之为肯尼亚克。肯尼亚克的诞生意味着人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计算机应用时代,人类生活及工作领域从此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然而,电子管计算机因它的造价成本较高,且各方面性能满足不了时代需求,很快它的发展脚步慢慢变缓直至停滞不前。后来在微电子技术发展的带动下,计算机结构也从此发生了巨大改变向智能微型化转型,特别是在因特尔等微处理器及创新技术的带动下,计算机便逐渐应用到家庭、企业、经济及科学研究等领域中。在短短的七十多年里,计算机技术日益进步越来越成熟,其在人们生活及学习工作领域作用也日益凸显,对推动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笔者就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计算机技术发展特征及计算机技术发展展望进行了详细阐述。
1计算机技术发展现状
1.1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现状
这里所说的硬件技术主要是指微处理器。我们知道,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脏,数字与信息化时代下的计算机离不开微处理器的有效帮助,如果把微处理器芯片里面晶体管的线宽及尺寸进行改变使之越来越小,那么计算机各方面性能会逐渐增强。改进及增强光刻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减小微处理器芯片里面晶体管线宽及大小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选择更短波长的曝光光源,通过掩膜曝光,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刻蚀在硅片内的晶体管变的越来越小,而与晶体管相连接的导线尽量做的越来越细从而改进光刻技术。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是使用紫外线来改进光刻技术,但基于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部分技术人员认为当前使用的紫外线光源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微处理器发展需求。也就是说目前微处器芯片的微型化发展将遇到一定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线条宽度方面的限制。当线条宽度等于光的波长或比光的波长小时,那么光刻技术很难成功。其次,电子行为及量子效应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时展需求。
1.2纳米电子技术发展现状
计算机技术能够得以如此快的速度发展离不开电子元器件的大力支持,然而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计算机技术逐渐朝着快节奏高速度、微型智能化等方向发展,电子元器件已不能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脚步,满足不了其高速度、智能化等方面需求,使计算机技术发展停滞不前,纳米电子技术就是这一背景发展下来的产物,它有效解决了这一现实问题,实现了电子元器件无法实现的功能。纳米电子技术并不是单方面的把尺寸缩小了而已,而是用一种全新的思维使计算机技术得以创新。可以说 纳米电子技术也将是新世纪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
2计算机技术发展特征
2.1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较快
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较快可以说是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上一个显著的特点。近年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计算机技术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系统结构上来看从一开始的电子管,发展到后来的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然后发展成为现在的超级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在速度方面一开始的计算速度非常之慢,可能只有每秒五千次左右,而当前最普通的一台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可能都达到了每秒五亿次以上;而在体积方面从一开始像楼房一样大w积的计算机,在微处理器问世以后便逐渐向微型化方向发展,计算机体积变得越来越小,其造价成本也逐渐降低了很多,应用范围也随之越来越广。现在人类在计算机技术科研方面给予了足够的人力与物力,一些新型计算机技术与系统日益涌现,加快了计算机技术发展脚步。另一方面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驱动下,计算机技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也促使了其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2.2计算机技术有较强的实用性
计算机技术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以说是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上一个突出的特点。如今,计算机技术已逐渐普及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生活及科学研究等领域中。计算机已成为新时期人类的好朋友好助手,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它的帮助。它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实际情况及现实需求对数据进行快速、简洁、精准的分析处理,从而帮助人们完成每天必须的生产加工及管理等方面工作。当前,大部分事业单位、企业及政府部门都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员工档案信息化管理。这样一来,不仅规范了其管理方法更提高了其工作效率。
2.3计算机技术有较强的运行功能
计算机技术有较强的运行功能是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征之一。微处理器是计算机运行的心脏,数字与信息化时代下的计算机离不开微处理器的支持与帮助,如果把微处理器芯片里面晶体管的线宽及尺寸进行改变使之越来越小,那么计算机各方面性能会逐渐增强。改进及增强光刻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减小微处理器芯片里面晶体管线宽及大小的方法,计算机的运行功能越强大,说明光刻技术改进的越好。
2.4计算机技术具有过程监督及检测功能
计算机技术的过程监督及检测功能在推动企业智能化、自动化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使用计算机,生产企业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建立监督及检测控制系统。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对整体的企业生产进行科学的管理与控制,而且可以有效规避其生产风险,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什么问题,计算机就会发出异常警报,促进了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5计算机技术具有消极及负面影响
计算机技术具有消极及负面影响,是计算机发展上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特征。众所周知,不管什么事物都有两面性,计算机技术发展也不例外。虽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人们的交流与沟通,加强了社会舆论宣传,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其在传递与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也可能产生一定的消极及负面作用。例如一些不靠谱的八卦、网络谣言等,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网络病毒的影响下,造成了一定的社会恐慌。另一方面,有些人没日没夜的沉浸在网络游戏中,特别是对未成年人来说,这严重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说计算机技术也有一定的消极及负面特征。
3新世纪计算机技术发展展望
3.1未来计算机技术将向着巨型化方向发展
未来计算机技术将向着巨型化方向发展是新世纪计算机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巨型主要指的是计算机存储空间、速度运算及功能等方面。新世纪的计算机将向着高运算速度、大容量、强功能的方向发展。未来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将越来越快,可达到每秒百亿次及以上;存储空间更加巨大,可达到几百字节及以上。由此可见,巨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计算机科技发展水平,它促进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结构及计算机应用等多方面的发展。巨型计算机将广泛应用于卫星轨道、地质勘测、天文气象、航天航空、军事国防等领域中,已逐渐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及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中,部分发达国家早已非常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巨型化发展方向,在巨型计算机的发明及研制方面给予了全面的人力及物力支持,未来的计算机其运算速度将非常惊人,每秒可达几百亿次甚至达到千亿次都有可能。
3.2未来计算机技术将向着微型化方向发展
微型化方向发展是新世纪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近年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算机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体积从一开始像楼房一样大体积的计算机,在微处理器问世以后便逐渐向微型化方向发展,计算机体积变得越来越小,其造价成本也逐渐降低了很多,应用范围也随之越来越广。如今,微型计算机已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已逐渐步入到人们生活的家用小电器及各种仪表仪器中,特别是掌上微型计算机的发明使计算机技术发展推向了一个历史。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微电子技术也将得到迅猛发展,那么这就意味着计算机技术向微型化方向发展的进程及普及率将日益加快。
3.3未来计算机技术将向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如今,我们已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网络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无处不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它的支持。那么,这就意味着网络化方向发展仍然是未来计算机发展的主要方向,它在计算机技术发展上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可以把发展网络技术看成是计算机系统建设的核心工程,其对普及计算机及延伸其功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宽带及可选服务仍然是新世纪计算机发展的主流,同时各种接入技术将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HFC、DSVD、HDSL、及ADSL等技术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图像、数据服务及语音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同时,随着ATM技术的应用,其在道路交通运输系统及银行系统中作用将日益凸显。
3.4未来计算机技术将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方向发展仍是新世纪记算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计算机是科技进步及社会需求发展下来的产物,那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必须适应智能化时代人们的现实需求。人工智能技术使得计算机有了智能化的大脑及躯干,基本可与人体大脑相媲美,而且处理数据时,比人体大脑来的更快、思维逻辑更强。智能化技术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大脑感觉行为,使计算机跟人体大脑一样具有读、写、听、说、思及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现实需求。目前,计算机智能化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最突出的领域就是掌上笔记本、机器人等应用。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人工智能化发展脚步也快日益加快。
4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已逐渐发展成为人类社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已涉及到人类生活及工作的方方面面,对时展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在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其作为一项应用技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世纪计算机技术将向着巨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及微型化等方向发展。同时,计算机系统结构将不断完善,而纳米技术及软件技术等将在新世纪计算机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铭子.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探究[J].电脑迷,2016(10).
[2] 杜龙洋.浅析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6).
[3] 向东.计算机未来发展方向预测及新技术之研究论述[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02).
[4] 黄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5).
[5] 康靖.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及其发展展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1).
[6] 邓召燕.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通讯世界,2015(07).
篇4
关键词:高职;经济类专业;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2―0091―03
一、背景及现状
1.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设置不科学
财经类专业一般是指经济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开设有会计、电子商务、金融管理与实务、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等财经类专业。这些专业都根据本专业的需要开设了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如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开设有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计算机技术课程。但这些课程在开设的过程中,往往是照搬了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如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差不多。而除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其他经济类专业,虽然也都开设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但对课程与专业的关系同样没有明确。
2.文理兼收等原因导致生源计算机水平差别较大
目前财经类专业的生源基本都是文理兼收的高中毕业生,这就造成了该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文科生重在形象思维能力,所以在一些经济类课程中学习能力较强,而理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在学习计算机技术课程的时候表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这就造成了文科生在学习计算机技术课程时较吃力,兴趣提不上来,而理科生又感到学习内容偏简单,也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3.实践教学与经济类专业联系不大,教学方法单一,教材建设落后
目前经济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育基本沿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基本采用课堂讲授+机房上机的模式,并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特别是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与经济类专业本身的实践活动联系不大,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对所学认识不够,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针对高职经济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的教材相对落后,导致任课教师也只能选用适合计算机专业的教材,教材的适用性不强。
4.计算机课程师资培养滞后
目前经济类专业承担计算机课程教学任务的师资很多是校内计算机专业的兼职教师,同时具备财经类知识背景又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业教师严重匮乏。这样就造成了该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对经济类专业并不了解,经济类知识掌握不多,教学时仍然沿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只教好自己所担任的具体课程,在教学中计算机技术知识与经济类知识之间不能很好地融合,教学目标与整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一致。
5.考核手段单一
现在多数经济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的考核形式仍然为笔试,有些专业还把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考核项目之一。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在考试前不得不进行应付考试的复习,考后这些东西就没有用了,而真正到了实际应用计算机工作时,却又“笨手笨脚”,不能很好地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二、改革课程体系,加快教材建设步伐
在2006年6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文件中,根据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要求,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划分为“计算机系统与平台”、“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应用系统开发”等四个领域。为了能更好地理解、组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又将上述知识领域所涉及的内容划分为概念性基础、技术与方法、应用技能等三个层次。教育部提出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的四个领域三个层次,对于经济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要根据工作岗位设计课程体系。在进行市场调研时发现,很多高职经济类专业的就业岗位对Excel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在中华英才网上搜索到的百度移信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招聘的应收应付会计岗位要求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包括Word, Excel),在592招聘网上搜索到的广州市毕柏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招聘的国际电子商务岗位要求熟悉Excel等办公软件、基本网页设计和图片处理者优先,许多招聘高职经济类专业毕业生的企业也都提出了对Excel的要求,所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强调了对Excel的教学。
2.在以往建设经济类专业的教学体系的时候,往往都只有经济类的教师调研与制定,缺少计算机老师的参与,导致存在对计算机技术课程重视不够、了解不深等问题。而要科学地构建经济类专业教学体系,就一定要计算机老师参与,要把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到与其他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同样重要的地位,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科学地构建经济类专业的计算机技术课程体系。
篇5
为了实现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的高效利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相关组件的开发,在保证二者完美结合的同时,以此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通信事业向更深的层次发展。由于通信行业自身的特点,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仅要求计算机技术能够保证信息的高效交互传递,更需要在稳定性上做出一定的保障。从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程度来看,其高效性与稳定性依旧难以满足通信行业发展的技术要求。这就要求计算机技术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对自身的硬件组件进行更新,提升运行的速度与准确性;同时对软件系统进行创新,通过合理的逻辑判断,保障系统运行的高效性与科学性,从硬件与软件两个层面来满足通信行业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要求。
2通信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与合理性
计算机技术在通信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实现通信的高效管理与信息交互传递,从而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因此,计算机技术在通信过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通信行为,计算机通信类软件在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对信息进行接收与传递,不论用户身处何地,都能够深深地感受到计算机通信技术带来的便捷生活。随着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与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深入推广,使计算机技术能够对信息进行高速的处理、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信息的交流因此越来越依赖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多的通信过程将计算机技术囊括进来,从而减少了时间与空间对通信过程的干扰与限制。通信作为人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与发展。人类的通信一直追求高效与稳定,而这两者也正是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所在,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迎合了通信的发展需求,促进了二者的融合发展。计算机技术凭借其在硬件上的不断优化,软件上的不断升级,不断提高高效性与稳定性。因此,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通信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通信对于高效性与稳定性的要求,这是其他技术难以满足的,这就使二者的结合成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计算机技术在通信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现实依据。
3计算机技术在通信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3.1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在企业不断追求管理科学化与高效化的今天,实现企业自身的高效管理,最大限度的激发企业的发展潜力,成为各大企业共同的价值追求。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压力,各个企业都对其报以厚望,希望通过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自身的高效管理。这就要求计算机技术与通信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科学化与高效化,才能够满足企业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提高企业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自身的科学高效管理的可行性。企业需要借助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内部信息进行整合,并对各部门进行有效地协调,对未来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2在计费系统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功能,计费功能能够实现计费工作的便捷化与准确化,在计费过程中进行更复杂的运算、更高速的信息处理,同时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保存与分析,从而获得用户需要的信息。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各个酒店可以将客房信息管理系统和电话花费计价系统进行组合连接,利用计算机进行统一计费结算,可以有效地提升酒店计费管理效率以及费用计算的准确性。而且,通过一定的软件还能够实现不同服务的分类费用计算与合计统计,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极大的便捷。
3.3在数据管理以及号码查询系统中的运用
篇6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催促着我们对信息管理领域进行深入的思考,加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运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植入到信息管理中的途径。计算机技术经过不断的创新与实践,已深入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医院药学服务应用、电信增值服务行业、餐饮业前场服务领域、智能停车场以及电子商务服务行业等,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应用于服务领域
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其读写速度快、数据存储量大、使用方便、读写距离远、数据安全性高等显著的特点,快速得到服务领域的认可,并且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身份防伪识别、物品追踪、交通与运输的管理等方面。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发展,计算机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通信工具,并且可以提供高速正确的数据传输服务,同时,不仅为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条件,也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之后,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商品损耗与断货这两大零售行业的难题,还可以更加迅速与准确的传送信息,降低劳动力成本,缩短作业时间,改善盘点质量,降低运转费用,实现可视化管理,最终得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应用多种实验教学方式,强化实验效果
计算机实验教学一直都是应用传统教学模式,手段较为单一,技术较为落后,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当前教学方式上,教师需要不断寻求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引导,在每次实验之前,需要为学生讲解本次实验的要求和目的,采取设疑、质疑的方式引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应用先进设备进行实验,诸如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多媒体平台进行网络化教学。同时,还需要开放计算机实验室,从而更好的强化计算机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实验室的最大效益。
应用于科学计算领域
生物计算机,又被称为分子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领域。生物计算机的运行理论主要是利用蛋白质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其只需将蛋白质的结构以及酶合成过程内置于计算机的内核程序当中,就可以将计算机的开关程序与蛋白质酶的反应链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运用于科学计算。由于蛋白质分子的体积是非常微小的,因此,在计算时间上,分子计算机拥有巨大的优势,远远超出人类计算速度,并且其数据的存储量也惊人的大,可以保存大约一万亿个数据。此外,量子计算机也推动了科学计算的发展。量子计算机是一种建立在量子理论之上,会随着分子聚合物的不断聚合而运行的新型计算机,其是利用链状分子的特性进行状态方面的描述,同时通过脉冲技术进行适当的改变。就现在的研究状况来看,在10年之内,量子计算机就能够应用到人类的生活以及工作当中。
应用于特殊领域
篇7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33.58
一、前言
当前计算机技术获得了迅猛发展,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计算机技术也从单一化领域逐步发展到多元化领域。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要适应社会需求,就必须深入研究计算机技术,以使计算机技术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何为计算机技术呢?计算机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等信息,使多种信息建立起逻辑链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作用。这与传统的多种媒体简单组合是完全不同的。计算机技术是将视听信息以数字信号的方式集成在一个系统中,计算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查。
二、计算机保持关键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将向超高速、超小型、平行处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尽管受到物理极限的约束,采用硅芯片的计算机的核心部件CPU的性能还会持续增长。超高速计算机将采用平行处理技术,使计算机系统同时执行多条指令或同时对多个数据进行处理,这是改进计算机结构、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关键技术。同时计算机将具备更多的智能成分,它将具有多种感知能力、一定的思考与判断能力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除了提供自然的输入手段外,虚拟与现实技术是这一领域发展的集中体现。传统的磁存储、光盘存储容量继续攀升,新的海量存储技术趋于成熟,新型的存储器每立方厘米存储容量可达10TB。信息的永久存储也将成为现实,千年存储器正在研制中,这样的存储器可以抗干扰、抗高温、防震、防水、防腐蚀。
三、新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随着硅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硅技术也越来越接近物理极限,为了解决物理性对硅芯片的影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研制新技术,计算机领域将会出现一些新技术,给计算机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虽然这些新型计算机技术还在发展中,但不久这些新型的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等将会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
1、量子计算机
这种计算机是根据量子效应设计出来的,借助链状分子聚合物的特性来实现开关状态,分子状态变化借助于激光脉冲改变,使相关的信息跟着聚合物转变,然后实现运算。量子计算机是立足于力学规律之上进行运算及存储信息的,量子计算机的存储量是非常大的,不仅能高速地处理数据,还有着安全的保密体系。量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科学界一直追逐的梦想,现在还只是利用了量子点操纵、超导量子干涉等方面,此领域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必会给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新机遇。
2、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也就是全光数字计算机,就是用光子代替电子,用光互连代替导线互联,光硬件代替电子硬件,从而实现光运算代替电子运算。光与电子相比,其传播速度非常快,它的能力超过了现有电话电缆的很多倍,同时光子计算机在一般室温下就可以使用,不易出现错误,和人脑具有类似的容错性。这些优势必会提高计算机的效能,使光子计算机获得广泛的发展与应用。
3、生物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也即是分子计算机,其运算过程就是蛋白质分子与周围物理化学介质相互作用的过程。生物计算机的转换开关是由酶来担当的,要更好地显现出酶,就需要酶和蛋白质融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技术制作的生物计算机体积小,耗电少,存储量大,还能运行在生化环境或者有机体中,比较适合应用于医疗诊治及生物工程等。
4、纳米计算机
纳米属于计量单位,大概是氢原子直径的十倍。纳米技术从开始就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关注,也是8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前沿技术,科学家们一直深入研究。现在纳米技术应用领域还局限于微电子机械系统,还没有真正应用于计算机领域。在微电子机械系统中应用纳米技术知识,是在一个芯片上同时放传感器和各种处理器,这样所占的空间较小。纳米技术如果能应用到计算机上,必会大大节省资源,提高计算机性能。
四、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1、无线化趋势
计算机实现无线化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这与当前笔记本实现的无线是不同的,未来计算机无线化是指网络与设备间的无线连接,如果无线化得到了实现,未来在家中使用台式电脑比用笔记本还方便,因为显示器与主机不用再连线。也就是说实现无线显示器,这种技术被称为UWB技术,属于无线通信技术,可以为无线局域网和个人局域网提供方便,带来低功耗、高带宽的优势。
2、网络化趋势
目前,信息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计算机也越来越普及,各种家用电器也开始走向智能化,未来有可能实现家电与计算机之间的网络连接,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调控家电的运作,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新的家电应用程序,从而提高家电的性能。同时利用互联网也可以远程遥控家中的家电,在办公室就能让家中的电器工作,为生活提供便利。
3、人性化趋势
计算机的普及必会要求计算机更好地为人服务,这就需要计算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人性化,这样人们才会真正使用计算机。要实现这个目标,计算机的交互方式将会走向多样化,可以通过书写控制,也可以通过语言控制、眼镜控制等。随着智能化的提升,计算机可以自动选择操作流程,使用起来较为简单,有可能达到与家用电器操作一样简单,使用者不需要专门学习就能操作。
五、总结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故大力发展计算机技术是必要的。目前,一些新型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一些领域,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必会超出人们的预想。
参考文献
1、赵玉帅,有关计算机技术的讨论及未来的发展方向[J],信息与电脑,2010年第3期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原则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1-003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与计算机已经逐渐应用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正常生产领域中,科学计算领域也不例外,主要包括气象预报、工程设计与地震预测等领域。此外,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还被应用到了计算力学与生物控制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对工业生产的某相关信号实施自动化检测,然后再将所检测到的大量数据信息储存到计算机当中,最终根据个性化要求对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化处理[1]。
1 计算机以及网络应用技术的基本概述
企业信息网络主要是指专门用在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计算机网络,通常情况下是为一个企业专用的,而且完全覆盖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整个部门,然后为整个企业范围提供相应的硬件、软件以及信息资源共享。按照企业经营管理在地理分布方面的实际状况,来确定企业信息网络的应用,不仅可以是局域网,还可以是广域网,属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关键性技术基础。此外,在企业的信息网络当中,其业务职能信息化的管理功能主要是由网络工作站中的微型计算机所提供的,然后借此开展相应的日常业务数据信息采集以及信息处理,网络数据共享、控制中心以及网络管理中心都是由专门的网络服务器或者是功能相对较强的网络中心主机来实现[2]。针对分布在比较广泛区域的库房异地业务部门、分公司以及办事处异地业务部门等,需要按照业务管理规模以及信息化处理特点情况,借助远程仿真终端、局域网远程终端以及网络的远程工作站等形成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局面。
2 计算机以及网络应用技术原则分析
2.1 坚持合理性原则
企业发展期间,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一定的合理性原则,应适度,不可以过度依赖,从而导致存在只重视网络而不重视人或者是完全依靠先进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无论计算机以及网络应用技术有多么发达,最终都是需要依靠人力来完成的,不可以完全替代人力,也不能够实现自主化思考。任何计算机以及网络应用技术必须要在指令下执行,而且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不能够过度依赖先进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应用技术,需要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前提下发展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然后在以人为本原则下运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借助人力对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实施规范化操作,然后开发出合理化的备用方案,防止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实际应用期间所存在的相关问题或者是漏洞,进而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具体来说,第一要高度重视人的作用,防止先进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实际发展期间对人力的过度忽视,强化人力资源对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日常维护管理。第二要不断实现人力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之间的和谐发展,确保两者之间能够有机结合,做到取长补短。
2.2 坚持科学性原则
现阶段的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主要是随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而逐渐产生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始终贯穿在信息领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因此,在所有技术发展阶段必须要坚持一定的科学性基本原则。比如,在服装设计过程中,相同款式服装一般情况下都会设计出不同型号,而同一型号服装也会存在多种类型与多种风格的种类,从而使得我们在商场购物的时候,所看到的商品琳琅满目,这就是遵循了相应的科学性原则。在房屋设计过程中,专业设计师往往会按照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以及日常生活需求科学设计出风格以及样式存在差异的房屋,例如普通住所、洋房以及别墅等[3]。而且房屋内部设计方面也是五花八门以及多种多,这些都是科学性的体现。针对先进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实际应用情况而言,如果要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可以严格遵循科学性原则,则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期间就要做好教育培训与自学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软件,从根本上提升工作效率以及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此外,在计算机技术实际应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结合自身专业化理论知识与专业水准对技术进行合理化控制,增强操作可行性,避免因计算机应用技术不娴熟,造成业绩的下降。
2.3坚持从简性原则
目前,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展期间逐渐出现了一种趋势,就是借助复杂化的程序与相关技术性程度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运行的安全性实施有效保障,从某种程度上讲,尽管这种方式可以为计算机用户在信息安全方面提供大量安全化保障,然而用户实际操作期间仍然会存在非常大的不便。因此,为了促进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健康发展,应确保技术发展期间坚持相应的从简性原则,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客户自身所存在的个性化应用习惯,最大限度对技术操作步骤以及操作页面实施简化。而且还应对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实施合理化调查以及分析,从而对用户实际使用习惯实施清楚了解与熟练掌握,然后再针对性地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借助多元化先进计算机技术与多样化网络技术能够保证用户更加方便快捷地完成相应操作,避免技术应用与发展期间陷入难以操作的误区。
2.4坚持规范化原则
计算机以及网络应用技术实际应用期间的规范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增强工程技术生命力,则必须要坚持规范化原则,给予其高度贯彻,规范执行相应的技术要求,从根本上提升工作效率,最终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此外,
先进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要求我们必须要协调好企业管理,然后将规范性理念严格贯穿到相应的企业发展思想规范以及行为规范当中,确保质量可靠性,有效稳定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技术的规范化应用,首先要考虑到工程技术领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相关应用人员在执行期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不能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化操作标准与规范化维护标准来执行,从而制约了计算机系统健康运行。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用先进计算机技术时,要坚持规范性原则,从而更好满足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2.5坚持效益性原则
现阶段,计算机以及网络应用技术在实际应用期间应遵循效益性原则,只有确保企业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才可以为其发展不断增添动力。具体来说,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效益性原则在执行前首先要规划好效益为准绳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应用技术实际发展情况,保证发展符合相应的利益规范。借助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效益理论分析以及合理化规划,从而促使其按照相应的理论轨道来运行[4]。此外,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实践应用期间要坚持一定的效益性原则,该原则的遵循不仅要充分体现到专业化理论知识中,还必须要体现到相应的实践过程中,使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阶段更加经济性、节约性以及有效性,进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经济效益,促进其快速发展。
2.6坚持适度性原则
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实际应用期间应坚持相应的适度性原则,尤其是在工程领域,适度性原则起着关键性作用,不能仅仅依靠计算机支撑以及网络支撑。从某种程度上讲,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过度运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将会给企业实际工程施工工作带来诸多麻烦,影响到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不利于企业发展。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应用技术不管被应用到什么领域都应坚持一定的适度性原则,合理规划工程进度,减少不必要麻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只有在适度原则指导下,才可以确保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合理运用,发挥其积极作用。
2.7坚持保养维护性原则
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具体应用期间,要高度重视相关技术设备的维护管理,坚持细心保养维护原则,确保系统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第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认真仔细的分析计算机系统所存在的相关问题,然后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为硬件系统维护以及软件系统维护提供保障。第二,技术使用人员在实际应用与维护期间,要按照规范化的应用规定进行维护管理。对系统进行细心维护,保证系统有序运行,从而有效减少企业系统运行故障,提升系统运行期间各方面故障报警机制[5]。第三,强化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运行期间的障碍排除工作,一方面要对系统硬件进行强化管理,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软件的修复,保障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更好运行。遵循相应的细心维护原则,能够完善网络障碍,使网络设备或者是线路时刻处在安全工作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3 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的具体应用工作是一项专业性以及复杂性都相对较强的工作,涉及范围相对较广,直接关系到企业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在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应用期间,应坚持一定的基础性原则,包括合理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从简性原则、效益性原则、规范化原则、适度性原则以及保养维护性原则,从根本上实现技术的科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毕建新.试析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的若干原则[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111-112.
[2] 李敬忠.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的若干原则分析[J].民营科技,2015(2):65.
[3] 孙雪莹.浅析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的若干原则[J].科技视界,2015(16):62+201.
篇9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互联网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发展格局,这些不仅深刻影响着教育、医疗、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商业模式等,也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逐步形成了以应用为导向、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从“互联网+”的视角考察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等,以更好地发挥计算机技术在服务传统行业、推动产业转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并广泛普及,人类的生产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开始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类的社会交往、商业活动、社会治理等,变成了人类生存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广泛普及,人类社会进入了万物互联的新时代,这些深刻影响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更快、运行方式更多元化、实用性和功能更加强大、自我防御和修复能力更完善等。
(一)计算机技术运行速度快。从运行速度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天气预报、用户数据分析、科学研究等活动都需要计算机拥有超级运算能力,这些对计算机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所以许多计算机公司都将计算速度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核心指标,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计算机运算能力研究的投入,比如我国就成立了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专门负责计算机运算速度研究工作。
(二)计算机技术运行方式更加多元。从运行方式上看,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开始向小型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方向,这些智能终端不仅体积小、携带方便,而且功能强大,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的各种上网需要。
(三)计算机技术基本功能更加实用。从基本功能上看,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电脑成了网上购物、电子支付、社会交往、网络学习、生活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平台,可以说人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电脑,从而使计算机技术发展更加多元化,计算机性能更具有实用性,比如有些电商就以CRM系统实现了销售存储一体化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极大节省了人工成本。
(四)计算机技术运行更加安全。从运行能力看,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计算机的要求更高、更全面,要求计算机操作简便、运行安全等,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安全技术有了长足发展,计算机可以通过相关设备监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极大提升了计算机运行的安全性。
二、“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工业信息化进程,将“互联网+”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技术与商业、国防、社会等领域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形成了许多计算机边缘技术。
(一)计算机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情况。从发展过程看,“互联网+”首先产生于商业领域,而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推广开来。从总体上看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网络媒体等领域的应用范围最广,并且推动了这些行业的繁荣发展,比如计算机技术与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的有机结合,催生了许多重要的产业形态,推动了淘宝、京东、今日头条等一大批互联网公司的诞生。
(二)计算机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情况。计算机技术在能源、电力等领域也有许多应用,推动了智能电网的发展。比如一些新能源电力系统经常受到恶劣天气的攻击,像雾霾天气、冰雪天气等往往会影响发电质量,为了更加准确地获取相关数据,就需要以计算机技术快速获取相关数据,以便在第一时间传输到相关人员手中。此外,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也推动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业生产活动中的应用,促进了工业智能化、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技术与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大大提升了传统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
(三)计算机技术在国防领域的应用情况。计算机技术在国防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像雷达、无人机、导弹等尖端武器上都应用了大量的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无人机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有着密切联系,军事侦察、电子干扰等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利用无人机精确打击各种战略目标,并能够在复杂的自然环境和高偶然事件中完成供给任务。这些都说明计算机技术在国防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随着空天战、网络战的发展,卫星、网络等成为军事打击的重要目标,这些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四)计算机技术在社会领域的应用情况。“互联网+”不仅改变了商业模式、工业生产和现代战争,也给社会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了教育、医疗、社会治理等与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比如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电子图书馆、网络大学、多媒体课堂、慕课、网络付费学习等有了长足发展,这些推动了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发展。在社会管理活动中,信息管理及查询系统、指纹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等有了广泛应用,这些推动了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此外,计算机技术在精准医疗、健康体检等医疗活动中也有着广泛应用,医生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精准了解病人的病情、成因等。
三、“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前景
从总体上看“互联网+”不仅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商业模式、工业生产、社会管理、教育医疗等,也深刻影响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因此应当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问题,把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各种新型计算机将不断涌现。1.光计算机。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传统计算机无法满足人们的运算需要,于是各种崭新的计算技术不断涌现,比如当前科学家就在考虑以光子代替电子和电流为载体,以纳米电浆子原件作为计算机的核心原件,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与传统计算机相比,光计算机以光内连技术、空间光调制器等为基础,具有运算速度极快、耗电量非常低、存取信息方便等特征,在天气预报、水文变化、资本市场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2.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业有计算速度快的特点,并且在理论上已经成熟,在实践上也处于实验室阶段。英特尔、IBM、华为等企业不仅在研发大规模集成电路,还在研发量子计算机,谷歌、微软就相继宣布研发了200秒内可以完成普通计算机1万年完成的计算任务的量子计算机。中国专家潘建伟、陆朝阳、汪喜林等也通过调控6给光子的偏振、路径等,实现了18个光量子比特纠缠;中科院、浙大、背景计算科研中心等共同开发了量子芯片,在国际量子计算机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3.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在计算机领域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与传统电子元器件相比,纳米技术原件的体积远远小于普通电子原件,而且拥有导电性能超强、质地优良等特征,所以说纳米芯片成了当前硅基芯片的良好替代产品。当前纳米技术已从微电子方向向传感器方向发展,未来将成为传统计算机的重要替代方式之一。4.化学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化学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新型计算机技术也都处于理论和实验阶段,化学计算机是以炭基制品代替硅基芯片,实现信息传输和存储,能够以较小体积实现快速运输;生物计算机是以生物传感器实现信息计算、传输和存储的计算机,它能够直接受人脑控制,不过这一计算机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
(二)计算机技术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1.计算机技术将与网络技术深度融合。毫无疑问,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新知识、浏览新闻、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当时,也促进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都将计算机等同于互联网,这些充分说明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融合程度。随着网络化的深入发展,计算机技术将会与网上购物、网上学习、网上办公、电子商务等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3.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将成为必然趋势,如今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无人超市、工业机器人等在社会生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比如小米、华为、海尔等科技企业都在大力推动智能家居的发展,这些必然对计算机的计算速度、运行方式等提出更多要求,推动计算机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的融合发展。
(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将会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将使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比如随着GIS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将被广泛用于农业资源规划、林业数据分析、土地资源开发、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计算机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农业资源管理,对土地资源进行利用规划,对农业进行区域化管理,促进农业信息技术更加精细化。计算机技术可以用于林业发展中,通过对大量地理信息、林业数据的分析等,推动森林防火、林业资源开发等,提高林业管理的数字化程度。计算机技术可以用于土地资源信息采集和处理,促进土地信息资源整合,有效解决土地资源信息逐级上报、弄虚作假等问题,推动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计算机技术还将用于自然灾害预测、灾情评估、灾后救援等活动中,极大提高人力对自然灾害的处理能力。
四、结语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文件档案管理
1计算机技术在文件与档案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1.1促进档案管理的科学化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促进档案管理的自动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计算机技术可以将档案数据进行快速的分类,避免人工管理的缓慢问题,对信息进行自动化的整合,提升档案管理的整体性、准确性,保证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促进档案管理的简单化,促进档案管理的优化,最大程度的保证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1.2提高档案管理的利用效率
在传统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大部分都是纸质档案,携带、整理、查询都比较困难,档案信息没有办法实现信息共享,这给档案管理的综合利用带来不便。通过计算机技术,档案信息能够随时随地的更改、查询、共享,提升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让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都逐渐提升,在信息化背景下,完善档案管理的保存方式,让档案管理的质量水平更高,有效的增强资源的利用,促进事业单位的进步与发展。
2计算机技术在文件与档案管理应用阶段
2.1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阶段
计算机技术应用阶段,就是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事业单位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文件档案管理进行编辑、统计、借阅等,利用计算机编制归档技术,建立文档的数据库,按照不同的管理要求,对单位的数据、文件、文档进行分类与管理,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检索技术,加强对文档的识别能力,让员工能够快速的检索文件,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计算机技术对数据库的文件出入库、库存空间的占有率、归还等进行记录与统计,方便管理者对其进行管理与用。
2.2计算机技术运用的综合阶段
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运用阶段,是指在计算机文件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管理人员依据应用效果转变自身的工作状态与工作模式,改变工作方式。因此,对计算机信息处理进行大量的研究,结合本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软件,构建平台与系统,满足日常工作中的计算机要求。
2.3电子文件应用阶段
电子文件应用阶段,改变了传统档案管理技术,利用电子对文件进行处理,在工作形式与管理方式上有了很大的转变。首先,在生成环境上,文件管理的工作人员,将文档的关键信息与数据录入到计算机程序中,然后形成电子文件,这些电子文件可以在形式、格局上进行改变,可以高效存储、输入,可以更好地进行保密工作,让生成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3计算机技术在文件与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3.1明确应用策略
为了提升计算机的应用水平,需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在开展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升级。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素质,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熟练运用,掌握现代化的档案处理模式,促进档案管理的不断创新,加强档案计算机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3.2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
在档案数据库的建设中,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字档案进行及时保存。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子文档数据系统也应该不断安全、优化,要不断的研发、建立科学的计算机技术与防火墙的技术,对事业单位重要数据与文件进行全面保护与升级。事业单位内部要加档案安全管理,注重自主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网络环境是开放的,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事业单位在建立数字库的时候,要选择适当的、值得信赖的生产商,建立多重保护系统,加强对病毒、网络黑客的防范,在硬件设施上要反复检测,定期维护,全面提升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3.3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事业单位相关领导应该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的高效性。不仅仅重视行政工作的有效进行,更要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运用。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定期开展合理的培训,让工作人员熟悉计算机文档的管理流程,完善计算机操作技术,推行奖惩制度,对于那些积极配合、完善自身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那些没有办法跟上时代步伐的员工给予淘汰。单位也要改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待遇与编制问题,多多的吸收相关的专业人才,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4重视文档资源的标准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在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中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很多单位高度重视对先进设备的采买,忽视文档资源的标准化建设,导致采购的先进设备长期闲置,浪费资金,新型的计算机档案系统没有办法满足单位的真实需求,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文档资源的标准化建设,建立有效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管理系统中要包括档案管理、系统管理、查询管理、安全措施等等,确保为档案管理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总而言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强计算机与文件档案管理的结合,促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促进档案管理的共享,让档案管理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杜鹏远.浅谈计算机技术在文件与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7.
[2]杨卉.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应用中意义研究论述[J].绿色环保建材,2018(7):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