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的价值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影艺术的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影艺术的价值

篇1

目前,社会大众对于网络电影还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位。简单来讲,人们将在网络上进行播放的视频称之为网络电影。也有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只有专门用于网络传播而制作的电影才能被称之为网络电影。本文主要分析网络电影艺术的特征与传播价值

关键词:网络电影艺术;特征;传播价值

电影作为现代社会人们用来消遣娱乐的一种方式,可以说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以及形成了非常具体的概念。而近两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网络不断的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甚至于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信息传递技术的高度发展,传统的电影领域内又延伸出一种全新的电影形式,即网络电影。网络电影之所以被称为电影,那么其所属的领域必然在电影领域的下辖内,那么网络电影最基础的要求就是要有电影的一切特征,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网络电影。像目前网络上正在热播的《暗黑者》这种网络连续剧目只能称之为是网剧,而不能称之为是网络电影。其二,网络电影作为网络基础上的一种艺术门类,那么它就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网络传播特征。所以综其来看,网络电影的定义应该是在传统的电影基础上结合网络传播特征并能够展现时代需求而制作的一种电影艺术形式,并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网络电影是具有数字化、个性化、互动性等基础特征的。

一、网络电影的特征

提及网络电影的特征,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网络电影的个性化。从艺术的角度上来说,艺术应该是为每一个人而存在的。但是其实从目前的情况下来看,电影这门艺术走的还是大众路线,换句话说传统的电影是为了迎合社会风尚而产生的一种大众文化,但是网络电影的存在这从这种大众的高端层次走下来,抛开传统的“公共性”,表现的是个人生活情绪的宣泄,同时也是小众自我情怀的表达。而且从网络调查中来看,有很大一部分表示单身一人的时候会看网络电影,而谈恋爱的时候则会去电影院去看传统电影。其实这就是目前网络电影的现实,它不同于传统电影中为了迎合大众而对情绪化的表达模糊化,相反,它就硬生生的为了一小部分人的情绪负责,它所服务的对象就是那一部分有着与电影相同“情绪点”的人。

网络电影第二个不得不提及的特征就是其交互性。而这种交互性的基础就是互联网的高度发展。而且网络电影实现了信息的传播受众的主动性,也就是说受众不再被动的接受信息,相反的是他们会主动的去接受这些信息并且主动的将其传播出去,这就是网络电影作为网络平台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强大优势。因为在网络的支持下,观影者可以对观影内容进行选择,而且具有相当大的选择空间,甚至于网络电影将传统电影的门槛降低,让平民大众也有机会亲自加入到电影的摆设过程中,DV、手机的高度普及,电脑编辑软件的简易操作使得拍摄电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且网络电影的另外一个互动性就在于它可以得到更广泛的支持与帮助。因为对于传统的电影来说,一旦拍摄成功并上映之后就意味着无论出现怎样的声音都是无法进行调试和更改的,但是网络电影不同,网络电影是存在很大程度的自由的,你可以边拍边播,而且在拍摄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收获的意见进行修改。可以说网络电影的拍摄将不仅仅是一个拍摄团队的事儿,可能会是很庞大的一个网络使用群体共同完成的一个艺术品。这就是网络电影与传统电影之间最大的不同。

二、网络电影的传播价值

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很可能在未来的十几二十年里网络将成为社会结构的最重要的支柱之一,那么网络用户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于网络电影的发展来说将会有更广大的发展空间。所以网络电影的影响力也将随着网络视频观看者的基数越来越大而渐渐凝聚起更大的价值。首先从文化艺术的价值上来看,网络电影的存在将会让电影这门艺术更贴近与现实生活。尽管我们常说艺术起源于生活,但是实际上目前的很多电影更多的是为了票房而存在的商业电影,而这些电影已经渐渐失去了对客观现实生活的发现与思考了。但是网络电影不同,首先其不具有广泛的盈利空间,其次其实质上是一种小众艺术,最后网络电影通常都是展现实际生活的直观现象,那么这就意味着网络电影将会很大程度上的弥补传统电影在生活性上的不足,并最终实现生活化的传播。

而从经济的角度上来讲,虽然网络电影的盈利空间不及传统电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网络电影就失去了它的经济价值,首先我们从成本上看,传统电影在电影城成品的基础上要进行加工、宣传、发行,所以成本之高是普通百姓所不能轻易触碰的。但是网络电影不同,它集发行与宣传于一体,而且就电影的制作来讲并不讲求高超的技巧,只在于其是否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所以我们看其实就成本而言,网络电影可能只是传统电影的零头,而这也就意味着网络电影一旦盈利,那么这个利润空间僵尸非常巨大的。其次,我们看,网络电影现在已经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了。譬如说许多网络终端商、运营商纷纷加入到网络电影的制作行列中来以电影作为宣传的支点,进行渠道整合和进一步的企业宣传,而这种商业营销模式的形成就意味着网络电影产业链结构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也为许多具有电影制作梦想的年轻人创造了非常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所以网络电影是具有非常高的传播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孙宇,戴盈盈. 网络电影:分众传播、产业融合与联合治理[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02).

[2]茹秀华. 论网络电影的传播与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选择[J]. 电影文学. 2010(02).

篇2

关键词: 动画电影;艺术价值;领军人物;电影音乐;人文主义关怀

一、人文主义理念与电影的融合

纵观宫崎骏老先生的电影作品,展现的无不是人与大自然相处中所展现浓浓的人文主义情怀,在社会经济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代社会,不顾一切的寻求最大利益已然成为大众生活的价值取向所在,在这样的价值体系的操控之下,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一触即发。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而与之相呼应的便是一片片绿地的消失,我们需要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但是我们更加不能忽略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若放弃了这样的立足点,那么灾难必将到来。宫崎骏先生的电影里所展现的灭顶之灾便不再遥远,电影中诠释灾难的意义所在便是提醒当代的人类永远不要忘记大自然对于生命的重大影响意义。

在宫崎骏先生的电影中很少表露出悲天悯人的感伤和怀旧情绪,而是更多地展现对现实人生的关注、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而手法也不是单单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更多的是他所创造的奇幻主义世界揭示人性最敏感的一块。手绘动画,不仅以简约淡雅的画面造就了清新自然的美学风格,而且,其做艺术动画的敬业精神更成为动画界的一面旗帜。

在大多电影中不但赋予了影片以无限的理想主义色彩,更是将深刻的人生哲理融于影片当中,由此而显现出强烈的个人创作风格。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之所以与传统意义的动画不同,正是在于每一部电影中所要阐释的关于自然、万物、和谐等主题思想。电影中所展现的唯美的的动画意境,跨越了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个现实意义上并不存在的世界,但是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世界的影子,通过这样的影响也在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关于生命真谛的意义。宫崎骏的电影中很少是通过现实世界的悲凉来警示生命生活中的危机,他着重通过单纯干净的世界给人以无限的希望,生命本来就是充满着悲欢离合,我们不能整天在悲痛中沉沦,而是需要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悲苦的世界,只有充满了对生活的动力,才能够获得精彩的人生。

他的动画电影早已脱离了幼稚的创作模式,相对于那些浅显的动画片来讲,宫崎骏作品里所涵盖的精神与象征主义色彩绝对是值得流芳千古的,他的创作理念更是与现实社会生活紧紧相连,以动画中的反思来对抗现实中的无可奈何。所以,宫崎骏的许多作品中都充斥着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个人风格,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是动画电影与所谓的现实性影片之间的界限的综合体,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动画电影的基本特性会永远存在。动画电影里所创造的神奇而纯净的童真世界所具有的无限魅力,是我们永远不能抹杀的东西,而其中所要展示的人性思考又是值得令成人感怀和思考。在不少影像资料中我们随处可见社会腐败与丑陋的一面,一次这样的思想冲击也许会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的定义,但是这样长年累月沉重的积压最后所带来的只是大众对生活的绝望与无奈。

二、电影音乐的点睛之笔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创作形式与意义所在,以一种新生的力量在世界电影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其中所展现的艺术价值也是无法衡量的。电影中配乐也是决定电影艺术价值的关键因素,它对于整部电影意境的渲染效果和推动剧情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宫崎骏的每一部动画作品中我们基本都可以听到来自那天籁般动听的音符,这些音符便是来自艺术大家久石让先生,而这位慈祥的老人以音符作为魔法棒将宫崎骏电影里的魔幻色彩与人文主义情怀给予神奇的力量,可谓是曲曲叫好。电影作为一门声画结合的艺术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当代精神消费的领域里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影元素也开始突破传统意义上的配乐功能,正在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为电影带来新鲜的活力。

(一)对于电影整体节奏的掌控

篇3

[关键词]《青花》;艺术价值;文化传承

青花瓷在我国有着千余年的历史,元代青花瓷的出现标志了青花瓷的成熟。青花瓷是白地蓝花釉下彩瓷器的专称,就是在瓷胎上以钴料着色描绘图纹装饰,再涂覆上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左右还原焰一次烧成,其效果是洁白莹润的瓷面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明净素雅。青花瓷绘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位置的一个装饰品种,其能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占据中国陶瓷艺术装饰的主流地位,与其所蕴涵的传统文化背景、民族特征和艺术审美价值等方面息息相关。

一、《青花》概述

在景德镇建镇千年庆典之际,一部以陶瓷文化为背景的电影《青花》在此期间播出,这部影片以瓷都景德镇的制瓷业为背景,以青花瓷云龙纹象耳大瓶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在三个不同的时空展开的故事。在以元代为社会背景,主人公杨放是一个奉旨制造青瓷花瓶的执著艺人,他们在烧制不成的情况下,最终选择用燃烧自己的肉身和失去爱人的代价去完成传世的珍宝;在清末民初,这对青花瓶落入了一个依然叫杨放的入手中,此时的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留美学子,他用年轻的生命永远守候着珍爱的国宝;而在物欲横流的现代,杨放是个利欲熏心的商人,为了达到占有青瓷花瓶的目的而不择手段,最终在青花的碎片面前暴露了自己的本性。

二、《青花》在时空交错中演绎的艺术魅力及呈现的美学价值

《青花》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开拓了审美空间,反映了中国的艺术精神。《青花》是我国首部以陶瓷为视角的影片,电影所反映出的中国古代瓷器的博大精深、中国历代陶瓷艺人不卑不亢、坚忍不拔的精神使观者印象深刻。影片构架是在三个时空的相互穿插中交代了一对元青花瓷瓶制作、流传、收藏拍卖的背景,从故事性、观赏性以及影片要表达的内涵都能完全展现。电影中的三个时空,每个小故事都能成为一部独立的很有观赏性的电影。影片经过导演精心设计,采用插叙的叙事手法,频繁地让人目眩故事一环扣着一环的情节,让观者的感情与青花瓶的命运产生共鸣。

虽然唐宋在史书上有青花的片段,但是元青花却十分确凿地呈现在现代人面前,元朝的青花瓷器是非常接近根源的,其白地蓝花的烧制技术渐趋成熟,瓷身上装饰雨过天晴的色彩或许更加接近天籁,这或许是电影《青花》谨慎地选择了元代的原因。元代青花与蒙古人的有密切关联,在大元帝国建立后,萨满教成为统治阶级的精神工具,传播天神论,认为贵族是天和神,为统治阶级制造了蓝白理论,这是青花瓷产生的精神要素与前提。影片大致讲述了一个官制民窑的艺人在重塑一个帝王的梦境。元朝对于汉文化的苛刻真是到了一种极致的地步,也因为这样,男女主人公殉情而成就了不朽之作――云龙纹象耳大瓶,同时也为这对艺术品增添了迷离的色彩。

早期的航海交易中将瓷器推向了世界各地,马可波罗的中国游记在欧美列强中间流行之后,外国人也开始对东方大国有了踏足之想。因此,当八国铁骑踏来的时候将避免不了文物被抢掠一空。电影《青花》在这个历史的夹缝里叙说着东西方收藏的不同价值观,这种冲突因为自恃而变得蛮横,欧洲人最终让一对不朽的精品落了单。而中国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要比瓷瓶本身珍贵得多,正如剧中所说“东西可以夺,可中国人的精神是夺不走的”一样,将中国精神在世人面前大震一把。

在利益重心的现代,影片解构了一个关于物质虚荣和精神虚荣的事实,电影《青花》以一句出自基督徒葬礼的祷告辞――尘归尘、土归土道出了青花的归处,同样也道出了现代人对于精神世界所能领悟的极限,让一切虚伪在青花瓷前露出真面,尽管此时的青花以残片出现。正所谓艺术象征着人类的诗意存在,直面人的内心,火土里锻炼出来的瓷器是古典哲学的升华,而青花,无疑是在这份天然的弧线表层写实。青花瓷把绚烂和平淡集于一身,所以英文里同姓异名――“中国”和“china(瓷器)”的称呼与中国人的精神实质相吻合便成为必然。

影片中女主角采用“青花”这一一语双关的寓意,暗含青花在人类陶瓷发展史与艺术史上是永恒的。不同时代尽管文化背景不一,但对于青花的诠释是相同的,都凝聚瓷器艺人的心血,体现了民族思想文化。

该影片立足于本土文化的源点,有文化的厚重感,表现了中国文化千百年来的沧桑,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在历史三个时空的映照下,最终诠释其存在的艺术价值。这部影片妙处是借用时光交错、身份迷乱、情爱的错觉、人性的扭曲、人生恍如过眼云烟的蒙太奇似的手法,叙述了那沉静在时间长河中的青花瓷却依然永存。影片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瓷文化”的传承,又体现了人们对待传统文化遗存的态度。作为中华古老文明的缩影和见证的瓷器,带给观众的是对民族与国家的沉思。

影片中的“主角”云龙纹象耳大瓶瓶身绘缠枝菊、蕉叶、飞风、缠枝莲、海水云龙、波涛等八层图案,构图饱满,造型大气,瓶身上的图案借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体现出元代青花融入的民族思想文化,因而在三个时空中展现出永恒魅力。我们撇开影片中繁缛复杂的故事情节来看将影片贯穿起来的青花瓷,只不过是青花家庭中的一员;其实青花自出现以来,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属于重要地位的珍贵品种。无论造型工艺还是装饰艺术都具民族特色,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因此,我们也就能理解在洛可可时期,法国人为什么会为得到一件中国的青花瓷而感到荣幸;在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以2.28亿元拍卖的“鬼谷子下山图”也证实了青花瓷的名贵之处。

青花瓷从其产生以来一直都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有人把青花瓷誉为“兰”的宝石。青花的神奇和迷人,是因为它经久不变的吸引力。青花瓷之所以特别受到重视,不仅在于它自身的高度艺术造诣和工艺特色,而是它突破了元以前的图案型装饰,拓展为以绘画型为主,图案为辅,吸收了国画的传统表现技法,取得了与写意水墨画的笔墨情趣相似的艺术效果。现在,青花瓷仍然是瓷都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为世人所瞩目。

从时代的精神来看,青花有着浓郁的东方味、中国味,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趣味;从材料的选用,其独到之处,给人以功力和科技自然天成的感觉,与中国水墨画的酣畅淋漓的墨韵一样会产生一种难以言传的神妙和天趣。

从视觉艺术角度来看,蓝色在古代时是人们喜欢的颜色之一,犹如蓝天白云,草原绿洲、心境开阔,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青蓝色是人类共同的天然爱好色。究其原因,中国几千年处于农耕文明社会中,人们视野所及多 为青天碧水,远山如黛。绝大多数中国人日日夜夜生活于如此环境中。浪漫些的中国文人,追求精神生活,常有对月抒怀之好,莹白的月镶于幽黑的天幕中,一派清凉温柔之境。青、白的构成给人的心理感受正如农耕文明一般淡泊、宁静,这正符合推崇含蓄、自然的中国艺术之精神。

从内涵上来看,青花瓷具有一定“警示”作用,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仕途之人都有“青云直上”等愿望,甚至去世后,还希望能够“名垂青史”。可见“青”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这也许就是青花瓷器在元代一经产生就快速风靡世界、成为世界陶瓷的主流而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从装饰上来看白地蓝花有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效果,具有浓郁的东方味、中国味,也极大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青花瓷的青、白二色在画面中展现了无限的精神世界,构建了青花瓷特有的色彩风格,其宁静、素雅的特质正是受到老子的“见素抱朴”的思想的影响,可以从其身上体悟出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精神。这种精神已融入中国人生命中,即理性、冷静、谦逊、温和、中正。

三、青花瓷的文化传承

作为中国艺术之一的陶瓷,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中的日常生活器皿、工艺美术作品,而是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一种中国特有的陶瓷文化。正如邓白先生曾经道:“其美学内涵之宏大、意境之美妙、体系之独特,特别是火的魅力。是一般工艺美学所不能概括和不曾涉及的。”青花瓷所独有的装饰特点与审美趋向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普遍代表性的审美趣味及价值观念。当下,具有“china”符号的青花瓷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无论是古青花瓷的收藏还是现代青花瓷的创作,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我们能记忆2008年春节晚会,众多舞蹈演员身着青花纹饰的服装,以优柔灵动的姿势摆出青花瓷瓶的造型,很好地诠释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青花时尚;也能咏唱《青花瓷》里“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的抒情歌调,这一具有浓烈中国风的物品引起大家的关注。同样青花瓷的独特美学不单成为中国瓷器的霸主,同时也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文化元素,国际知名女装品牌,甚至将“青花”元素运用到服装上,蓝色的花朵,缠绕在白底裙装上,传出东方韵味,这些无疑是对青花很好的文化继承。

篇4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使医院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中的价值及其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医院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策略,以切实提升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利用率,推进现代医院档案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医院;电子档案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19

[中图分类号]G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2

当前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渗透至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这也为提升医院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提供了契机。但信息技术在给医院电子档案管理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形式多样且规格各异的电子文件,那些具备一定保存价值及利用价值的电子文件被加以归档,形成电子档案。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是提高医院管理效率的必然要求,也是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项目。

1 信息技术在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中的价值

1.1 提升医院电子档案的管理水平

医院借助信息化技术,对具有重要凭证性、依据性和参考利用价值的医院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整编、编目、移交、归档、利用、鉴定、统计以及编研等一系列操作实行全过程管理与监控,可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根据电子档案中的不同类型,诸如文字型文件、数据文件、图形文件、音频文件、图像文件、视频文件、计算机程序以及多媒体文件等,采取与之相符的管理方式及管理规则,可有效提高医院电子档案的管理水平。

1.2 提高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灵活性、时效性

医院借助信息技术,可以灵活地对电子文档进行修正或更改,使档案电子管理工作更具灵活性,将其有效的存储在计算机中,与此同时,借助光盘、U盘等存储载体,还可对电子文档进行移交、转借。借助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系统,能够有效实现资源共享,方便获取并分享电子档案及相关信息,档案管理人员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获取有效档案信息,并加以整合,提升档案管理的时效及效率。

1.3 完善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时代中,电子档案在医院档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应用信息技术亦是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并借助信息技术,统筹安排医院信息及电子档案工作,可促进医院各部门的协调管理,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实现电子文档的全文检索,大大提升查档的效率。且在利用及完善的过程中,还能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予以修正,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证。

2 医院电子档案管理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加强对这些问题的重视,不断改进,才能切实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管理医院电子档案,大多采用批量处理的方式进行操作,批量处理在大大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因为小小的失误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加之文件大多涉及热萁瞎悖涵盖方向较杂,需要工作人员及时更新电子文件,以避免出现电子文档丢失遗漏等问题。电子文件需借由信息技术进行多元化转变,才能由原本复杂的结构、不一而足的形态、杂乱的存储方式,转变为可归档、利用的电子文档,而电子文件在多元化转变的过程中,时常会受到外界非正常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文档丢失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损坏,破坏了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计算机开放性的特点使信息技术在表现出巨大优越性的同时,也存在较为突出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也势必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诸如计算机遭受病毒侵害、医院网站受到恶意攻击等,易造成电子文档遭受损坏,因而对文档的安全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其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此外,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医院电子档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的档案业务能力、娴熟的电子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丰富的文化涵养等,才能适应强大的数据整理以及难度较大的管理工作。

3 信息技术在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3.1 完善电子档案管理体系

优质可行的管理体系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可规范电子档案形成、收集、归档等整个流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体系应结合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加以构建和完善,以充分发挥电子档案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医院的功能。

一是充分借鉴并利用现代管理学中科学的理论及方法,形成切实可行的医院电子档案科学管理理论,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加强总结、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现代化档案管理体系。

二是采取责任制体系,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管理机制,明确档案工作职责和任务,使医院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收集、整理有据可依,充分发挥和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纳入到管理体系程序中,与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挂钩,提升管理人员对医院电子档案管理有关规章制度的理解,落实责任分工,明确档案管理的责任归属,实现各个环节的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落实到人,有效规范电子档案管理行为,形成齐抓共管,有效管理的良好格局。

三是构建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给予工作表现优异、成果显著的档案管理人员奖励,对表现不佳的人员予以适当的督促,在充分提高职工责任心的同时,增强其工作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完善医院电子文档管理体系。

3.2 建设电子档案信息数据库

建设电子档案信息数据库是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电子档案信息有效和快速归档、提升其利用率的关键。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当前电子档案的需求,还需为以后的电子档案更新做好充足准备,保证有较高的性能,还应便于反复修改。

一是做好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及时收集草稿性电子文件和辅电子文件,并将电子文件生成的软硬件环境和元数据的管理也纳入收集范围中,采取建立电子文件台账的方法,使每份电子文件均在《电子文件登记表》中登记。电子文件登记表应与电子文件同时保存。做好电子文件的前期控制,并定期或不定期对医院工作相关的电子文件加以收集、登记和备份,及时保存并登记、更新操作环境及数据,以保证电子文件收集的时效。

二是做好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在确定电子文件归档范围的基础上,归档的范围应包括医院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载体电子文件,具有永久保存r值的文本或图形形式的电子文件,如没有纸质等拷贝件,必须制成纸质文件或缩微品等。归档时,应同时保存文件的电子版本、纸质版本或缩微品。归档的时间也需保证连续性,同时将保存电子文档的防磁柜温度及相对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避免电子文件在长时间保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储存错误,归档的电子文件应一式3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一套异地保存。对于加密电子文件,应在解密后再制作拷贝,保证其安全性,对需要永久保存的电子文件,应制作成纸质版本予以归档。

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及时发现并纠正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不断丰富医院档案网络系统中档案信息资料存储的内容,及时更新并补充信息内容,满足使用者对电子档案信息的利用要求。为避免兼容器问题及数据流失,可在进行数据资源管理时,将系统设置成自动备份保存模式,最大限度减小损失,防止黑客袭击,保证电子档案数据安全。

四是实现文档一体化,将档案管理与文件管理有机的整合起来,实现文件档案的统一与控制,借此清晰记录并有效反映电子文件形成和办理的全部动态过程、相关的背景信息,保证电子文件的原始性和可靠性。

3.3 档案队伍专业化

档案管理人员是开展档案工作的行为主体,通过建立档案专家人才库,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素质,可实现依法治档,进而使档案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创新。只有现代化培训手段得到广泛利用,档案专业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档案人才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才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医院电子档案管理,并充分发挥其价值。

一方面,通过考察、培训等培养教育方式,强化档案干部培训,包括专业档案理论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文件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基础网络安全维护知识以及计算机操作运用能力等素质。医院可在充分考察本院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医院对电子档案管理的需要,并根据实际,制订合理的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定期对电子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或是组织其外出学习考察,认真学习电子档案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新规定和新要求,还可邀请行业专家前来医院,传授电子档案管理的知识经验及研究成果,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提升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及管理综合能力,提高电子档案的管理水平,使档案管理人员在充分了解部门需求的基础上,正确高效地开展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可创新人才竞争机制,营造人尽其才的积极氛围,促进档案管理人员自我提升。并将竞争机制引入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中,在电子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开展效率竞争、时间竞争和服务竞争,使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氛围充满活力和生机,这不仅能充分调动起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能促使其不断进取,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及各项素质,以满足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需要。

4 结 语

当前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医院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医院档案工作效率,推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也体现出日新月异的特点,相关人员应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中的价值,充分了解医院电子档案管理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存在的问题,从完善管理体系、建设电子档案信息数据库、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着手,不断改进医院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以切实提升其利用率,推进现代医院档案工作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许建伟.医院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社区医学杂志,2013(15).

[2]吕春艳.关于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几点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4(3).

[3]谢丽红.对医院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J].黑龙江史志,2015(4).

[4]李蕾.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6(21).

[5]王思南.民政社会救助中心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办公室业务,2015(24).

[6]王雅慧.关于医院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电子世界,2016(13).

[7]王海波.新型医疗服务模式下电子病历管理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8]吴新华.刍议劳动保障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才智,2016(32).

篇5

【关键词】口腔上颌窦瘘 带蒂颊脂垫 移植充填

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008-03

Pedicle BuccalFatPad oral maxillar sinus fistula mending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HU Xingzhou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Jin-tang Xian People s Hospital)

【Abstract】Objectives to evaluate pedicle BuccalFatPad transplant filling technology in repairing the maxillary sinus fistula in oral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Methods: 10 cases of oral maxillar sinus fistula using pedicle BuccalFatPad transplant filling technology treatment, clinical data and 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summarize clinical application experience. Results 10 cases of male 7cases, 3cases of women. 57~23years of age, the average 37. 10 cases of tooth postoperative 7cases, Cyst postoperative in 2 cases, 1 case vesssed maxillar sinus. Fistula in molar area alveolar turkestan, defect range 1.8cm×0.7cm ~ 1.5cmx×2.1cm. There are 9cases of comorbid maxillar sinus, There are 4 cases underwent with maxillar sinus fistula prosthetics simultaneously. 10 cases in all the cases fistula non-union through inspection for diabetes history Ⅰ period healing. All outside. Conclusion pedicle BuccalFatPad transplant filling technology, have stronger fight infection and tissue repair ability, easy to survive, cheeks fat pad anatomical constant, easy to operate, and cut take relatively simple, safe and effective exact, is the treatment of oral maxillar sinus fistula in a good method.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buccal sticky periosteal taxiing disc suture and pedicle palatal side stick periosteal flap suture.

【Key words】oral maxillar sinus fistula Pedicle BuccalFatPad Transplant filling

上颌骨囊肿术后,上颌窦炎症、拔牙,上颌窦手术不慎,先天性瘘管以及其他原因不明的口腔-上颌窦瘘管等造成穿孔的后遗症。穿孔后由于口腔、上颌窦、鼻腔相互交通,造成患者饮食与发音的功能障碍,液体可经口进入鼻腔,口内有咸味,患侧鼻孔常有脓性分泌物,还可出现鼻塞、流涕、头痛等上颌窦炎症状。由于穿孔的范围、部位、术者的技术等诸多原因,传统修补法时有失败。作者采用颊脂垫修补口腔一上颌窦瘘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例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23岁~57岁,平均37岁,10例中拔牙术后7例;囊肿术后2例,上颌窦根治术1例。瘘口位于磨牙区牙槽突,缺损范围0.7cm×1.8cm~1.5cm×2.1cm。有9例伴发上颌窦炎;其中有4例上颌窦根治术与瘘口修复术同时进行。10例中除有1例糖尿病史者瘘口未愈合外均Ⅰ期愈合。

1.2 材料

碘仿纱条,电动打磨机,钨钢磨头,骨凿,内窥镜

1.3 手术方法

治疗方法及结果术前拍摄华氏位片、后部咬殆片,确定窦内有无异物或炎症。病人取45°斜坡位,将瘘口周围的肉芽组织彻底切除。常规口内外消毒、铺巾,行上颌神经圆孔阻滞麻醉。有上颌窦炎者作上颌窦炎常规根治术,上颌窦内有异物的全部取出,刮除瘘管内的上皮、肉芽组织及坏死骨组织,用刮匙、小尖刀、眼科剪等将瘘周围组织除去一圈,造成新鲜创面。沿瘘口近、远中向颊侧前庭沟作大于瘘孔梯形切口,掀起粘骨膜瓣,在底部及近远中用薄刃凿造成颊侧牙槽嵴骨折并向腭侧倾倒,横形切开底部骨膜,向颊间隙钝性解剖显露颊脂垫,轻轻持住颊脂垫后部,并将其钝性分离,脂肪前移覆盖于瘘口内。用3~0丝线将其无张力间断缝合于腭侧粘膜,最后将粘骨膜瓣复位,颊脂垫与颊侧粘骨瓣间断缝合,部份颊脂垫暴露于口腔中。

术后给予静滴抗生素、麻黄素滴鼻液滴鼻,漱口水漱口,进流质饮食3天。

2 结果

10例病人术后均有轻度颊部肿胀,3天后即消退。并发症,包括血肿,牙关紧闭,感染,神经损伤,腮腺管损伤或面部不对称。本组病人,除血肿外均未一例出现其它并发症。术后2~3周见脂肪出现皱缩,颊脂垫上皮化,伤口Ⅰ期愈合,无鼻漏出现。3个月后根尖片显示骨性愈合。有1例糖尿病史者瘘口未愈合。

3 讨论

3.1 颊脂垫位于咬肌、笑肌、颧大肌之间以及颊肌后份浅面,是填充于咀嚼肌间隙的脂肪组织。李沃棠等[7]对30侧成人颊脂垫的形态、位置和血液供应进行了观测;颊脂垫血供为多源性的,主要血管蒂为上颌动脉的颊动脉和面动脉的颊支,这两组动脉在30侧中恒定存在,其分支在颊脂垫内存在广泛吻合。Tidemran[1]等所进行的颊脂垫解剖学研究,表明颊脂垫的血供有颌内动脉的分支颊动脉和颞浅动脉分支面横动脉;有颌外动脉的小分支,并经血管造影证实有三重血液供应。可见,颊脂垫的血供丰富,做为带蒂血管蒂的颊脂垫修复口腔上颌窦瘘是理想供体。

3.2 颊脂垫由一个体和4 个突起即颊突、翼突、颞浅突和颞深突组成。体积约10cm3 ,厚约6mm。颊脂垫的解剖位置。使颊脂垫瓣修复腭后部及磨牙后区缺损很方便,故有学者将之应用于腭裂整复。颊脂垫修复口鼻瘘可追溯到1977年,Egyedi[2]首先报道应用颊脂垫带蒂修复口鼻瘘[3]。1986年,Tideman[1] 认为颊脂垫是一种容易得到肥厚组织块的理想部位,可用它作覆盖的带蒂移植,范围即使有3cm×5cm 仍能关闭。因此应用颊脂垫瓣关闭口腔上颌窦瘘不会发生血供方面损坏,有较强的抗感染、抗吸收和组织修复能力,对创腔创口的愈合远较其它修复材料优越,可作为硬组织空腔缺损时理想的充填材料,且转移后的自体组织吸收亦少。因此,颊脂垫带蒂移植十分适合于修复口内缺损,尤其是后上颌区域。近几年国内对颊脂垫的临床应用也进行了各种实践[4~6],使颊脂垫的应用日益广泛。从本组病人的实践中观察到,暴露于口腔中的颊脂垫均于术后2~3周自行上皮化和存活。

3.3 口腔上颌窦瘘者,如果瘘口较大,用常规的颊侧粘骨膜瓣修复,术中常需去骨方能关闭瘘口,术后口腔前庭变浅和牙槽嵴高度降低仍是该手术方法的缺点。而选用腭瓣修复,其取仰卧,在局麻下操作不方便,病人常感痛苦和恐惧。我们通过10例颊脂垫瓣修复口上颌窦瘘的实践,于术后2个月随访病人,无一例发生口腔前庭和牙槽嵴高度改变,基本上与术前一致。因为手术取45°斜坡位,所以病人感觉舒适。

4 体会

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术前彻底控制上颌窦炎症,是修复成功的关键。此外,术前应注意询问糖尿病史。术中严格消毒口内、口外。在提拉颊脂垫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撕断。应在无张力下缝合,伤口应严密关闭。对同时行上颌窦根治术者,窦腔内所填塞的碘仿油纱条不宜过紧,以免压迫颊脂垫。并酌情从下鼻道开窗处冲洗上颌窦,防止窦内积液,继发感染。术后常规应用广谱抗菌素静滴,7天后改用每日肌注2次,共10天。

综合所述,颊脂垫血供丰富,作为带血管蒂的颊脂垫修复口腔上颌窦瘘,具有较强的抗感染和组织修复能力,易成活,且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尤其适用于瘘口较大,常规手术不能关闭,或关闭后易引起口腔前庭变浅和牙槽嵴高度降低者。

参考文献

[1]Tiderman H, Bosanguer A, Scott J. Use of the buccal fat Pad as a pedicled graft [J]. J oral Maxillofac Surg,1986,14(2):435-440.

[2]洪瑜,曾金表,黄婉灵;颊脂垫修复口腔上颌窦瘘的临床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9年04期.

[3]汪湛,何一川,陈文君.颊脂垫在口腔内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10(1):79-80.

[4]赵振民,李森恺,李养群,杨明勇,穆兰花,黄渭清;颊脂垫瓣移转在腭裂修复中的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998年03期.

[5]廖圣恺,李建成,胡浩,徐锦程. 无覆盖颊脂垫在口腔局部黏膜缺损即刻修复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02).

[6]钟来平. 带蒂颊脂垫在口腔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4,(S1).

[7]李沃棠,徐达传,钟世镇,孙弘. 颊脂体转位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和窦腔充填的应用解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8]曲延征,欧阳奇明,范云飞,江勇. 应用颊脂垫修复口腔内缺损[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1994,(02)- 1993,(03).

篇6

一、动画电影艺术的特点

动画电影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基本可以分为美派和日派两大阵营,其艺术风格各具特点。美派的动画电影在形象设计上偏好夸张风格,而日派则较常走写实路线。在结局处理上,美派动画电影的结局更加的圆满,而日派的动画电影则采用很多的开放式结局模式。在画面的处理上,美日两派有着很大的差别。美派主要依靠技术取胜,以计算机为依托的数字化电影是主流。甚至有人说,美国人中没有“动画绘制人”。与其相对的,日派在画风上追求细致,画面的真实感和精细度都比较高,拥有一批绘画技术高超的动画作家。当然,动画电影艺术还有一些共性的特点。无论是哪一派,动画电影艺术在内涵的设置上,对于梦想的坚持总是永恒的主题。动画电影以一种轻松的手法来体现有内涵的主题,富于人情味。而且,动画电影艺术注重细节氛围的营造,在意境上追求细致而又雅俗共赏也是其重要的特点。现在的动画电影在高科技手段的推动下不断发展,表现手法真实、故事情节耐人寻味,配合优美而又贴合情境的音乐,越来越多的人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动画电影中美学思想的光芒体现深刻、熠熠生辉,使其从单纯的娱乐作品上升到了一种艺术境界。

二、动画电影艺术中的美学思想

动画电影艺术之所以能成为艺术,不仅仅是因为其带给人们的放松、愉快的感受,更多的是因为蕴藏其中的美学思想。动画电影艺术中的美学思想可以体现在诸多方面,音乐美、光影美等都是动画电影艺术的魅力来源。笔者在这里选取意境美、人文美和生态美三个角度来对动画电影艺术中的美学思想进行粗浅探讨和分析。

(一)动画电影艺术中的意境美思想

“意境”是主观情感和客观情景之间的融合与渗透,它超越了客观情境,而使人得思想进入一个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中,从而获得一种情感的抒发和领悟。①对于意境的追求是动画电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之一。通过画面、音乐、色彩等元素的结合,使人们在观看影片、体味故事情节的同时,也能将情感升华到人生感悟、自然变迁等开阔的艺术境界便是意境美的影响力。漫天黄沙与悠远号角相配的苍凉、雾水蒙蒙与石板小路相依的宁静,动画电影艺术中的意境美让人在“悦目”的同时也能真正的“赏心”。这种意境美在美派、日派的动画电影中也有广泛的体现。但将这一美学思想体现到极致的便是中国动画电影派。水墨画的墨色留白很容易让人们感受到宁静、悠远和淡然灵秀来。“诗情画意”是中国动画电影的艺术境界追求。将情与景结合,以景抒情、寓情于景,是中国动画电影艺术的审美境界,也是动画电影艺术家们的思想境界。可以说,动画电影艺术中的意境美思想让动画电影超脱了单纯的娱乐,而上升到了一种艺术的境界。

(二)动画电影艺术中的人文美思想

经济迅猛发展,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了人们主要的价值追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林立的高楼给人们带来了现代化的居住环境却也在同时剥夺了自然界中其他生命的生存空间。而在动画电影艺术中,这个问题也被深刻而直观地表现了出来。展示生命的价值、体现自然对生命的意义是动画电影艺术中重要的人文美思想。正是这种人文关怀,让动画电影艺术的价值感得以体现。将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的人文美思想深刻体现的,要数日本动画电影派。日派动画电影艺术的代表人物宫崎骏可以说是一位人文主义美学大师。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之所以广受好评,正是因为在他的动画电影中人文美的光辉得以深刻体现。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呈现出的世界往往是完美而又虚幻的。经过一连串的感人情节与动人画面,故事总能够有一个好的结局。而主角也一贯是保有一颗纯真坚定的心。就是在这种自然流畅的虚幻中,观众却总是能发现现实世界的影子。正是通过这种简实、完美中透着现实世界的虚幻故事,宫崎骏向人们展示了生命的价值,展示了一颗纯真坚定的心的可贵。动画电影艺术以一种天真烂漫的动画世界融合了电影所赋予的现实手法,向人们展示了人性的光辉价值,这种人文美思想冲破了时空的界限,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三)动画电影艺术中的生态美思想

生态美学,这个概念在中国有着深刻的历史基础。早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期,生态美学理论的一些思想就有体现,如“天人合一”等概念,就有着生态美学理论的雏形。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生态美学这一概念和学说才被中国学者率先提出。随着人类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生态问题也日益严重。人类迫切的需要一种平衡的、自觉的意识来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动画电影艺术因其自身表现方式灵活的特点,将生态美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一般的电影中,自然往往作为背景存在,对情节的发展起到烘托和推动的作用。而在动画电影中,自然界有了一个作为主体来展示自身的平台。昆虫、动物、鲜花、绿草,自然界的景物充盈着动画电影的画面。无论是宫崎骏还是迪斯尼,美好的自然经常成为表现的主题,而人类退居配角,作为点缀和装饰存在。动画电影艺术往往通过拟人化的自然景物,向观众展现自然的美丽和自然生物的顽强、活力,使人们在观看动画电影的过程中不自觉的体味自然内外兼修的美好。同时,以自然的角度告诉人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在人类于经济、政治和科技等方面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互尊重和共荣共存的思想也应该不断贯彻到人类的切实行为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动画电影艺术中的生态美思想不仅仅是一种美学的体现,更是动画电影艺术责任感的体现。动画电影艺术中蕴涵着浓厚的意境美、人文美和生态美思想。这些美学思想让动画电影艺术区别于单纯的动画片和电影,使其拥有了独特的艺术内涵。动画电影艺术之于观众不仅仅是一个表演者,更是一位教育者,在给予人们视觉美享受的同时,让人们的内心也在潜移默化间得到启示和洗涤。

篇7

电影艺术的发展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它的发展速度却很是惊人,尤其是现代电影艺术,3d技术的诞生为电影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加之现代服装设计完美地将时尚符号注入电影,电影艺术就成为大众必须的奢侈追求和艺术享受,对于现代电影迅猛发展,我们同时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现在过亿票房的电影层出不穷,影视公司争先上市,原因就是人们的消费观念在改变,人们的审美在改变,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在改变。电影艺术影响着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人们在欣赏美的时候同时也在感知美,体验美,不管是电影中的古代服饰还是现代服饰、民族服饰还是个性服饰,电影的服饰艺术对电影的拍摄效果有着本文由收集整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电影艺术的拍摄过程中,导演会精心安排各种场景的布置和人物的服饰等,通过对整体画面的构成来决定服饰的颜色,通过电影表现的年代决定服饰的样式,通过人物主角和配角来决定服饰的新旧和款式,最终把各种元素都考虑进来,就复原了当时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情,形成了完美的艺术效果。

一、电影艺术中服饰文化的基本特征

在电影艺术中,服饰的品种和样式有很多种,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和使用价值,服装可以按照人物的年龄、性别、主次、古今、流行、时尚、中外、民族和身份等类别来进行分类,电影在彰显主题的时候,参与表现的人物根据电影剧本的内容来定服装的样式和颜色。在中国古装剧中,长袍和衣裙是服饰的重点,近代电影中的服饰变为旗袍和西装等,现代电影中的服装的形式感较为灵活。不管按照什么样的分类标准,电影中的服饰必须按照情节所处的时代、民族风情、地域特征来进行设计,比如说张艺谋导演所拍摄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所表现的人物特征、家庭环境和服饰都十分匹配,堪称当时故事情节和画面表现结合最完美的一部电影,当然里面服饰的设计起了很大的作用。还有刚刚上映的电影作品《黄金大劫案》,虽然表现的是带有喜剧味道的片子,可是电影里面主人公——小东北,从一个小混混到民族抗战英雄角色的转变,期间他服饰的变换有好几种,也正是这些细微的变化,反映出电影中人物心理的不断变化,对理想、爱情和真理的追求,才使得这部电影更加耐人寻味。在电影中,不管剧情是表现古代的、现代的、未来的还是穿越的,也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需要完美的服饰设计来衬托,离开服饰文化,电影就是没有装裱的中国画,俗语“三分画,七分裱”,因为一张好画要想让它有价值体现,必须有好的装裱来衬托,所以电影艺术离不开服饰文化,服饰文化能使电影艺术更加完美。

二、电影中服饰艺术的视觉传达

在电影的艺术长河中,电影服饰艺术也为广大观众带来了欣喜和追捧,同时也引领了时尚,往往社会潮流的兴起,大都离不开传媒的力量,当代电影的迅速崛起为这个时代的服装潮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为人们开始追捧电影明星,所谓的追星族,他们开始喜欢并传诵明星的口头禅并成为流行语,喜欢他们穿的服装而争相追捧,并使这些服装成为当年最为流行的服装。人们就是通过这些视觉传达来感受艺术并体验艺术,比如说20世纪80年代的电影中,女主角穿的“脚蹬裤”,男主角穿的“喇叭裤”等在社会上流行甚广,在广大城市和农村普及,在当时成为一种时尚。这就说明了电影可以直接地把时尚和潮流传达给观众,观众通过视觉感受进行审美体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电影中明星的角色是可以不断转换的,可是他所处的电影环境是不一样的,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对服装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完美的服装设计会使电影更加生动逼真,让观众身临其境,浮想联翩,足见服饰设计对于电影的重要性。

电影服装设计是靠视觉传达来吸引观众、感动观众的。譬如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华丽的服饰尽显皇室的尊严,人物的尊贵,加上整部电影画面的色彩都是那么艳丽,在电影院里的大屏幕上,人们在观看电影时,无不为华丽的色彩所倾倒,金黄色的和鲜红的宫殿,金色锦袍和特殊装扮的皇宫内人,每个展示的画面镜头都是经典。还有电影《山楂树之恋》中,乡村的自然,山水秀丽的美景,那个年代的服饰和传统的人物个性,把人们一下子就带入到了回忆年代,两位主人公衣着自然纯朴,懵懂而又纯洁的爱情贯穿整个故事情节,循序渐进,引人入胜,美轮美奂。近来我们又重温了电影《泰坦尼克号》,这次是3d版的,通过对电影《泰坦尼克号》的重新制作,是我们继《阿凡达》之后看到的第二部最有震撼力的3d电影了,电影中杰克的真诚和聪明,露丝的活泼与叛逆,两个人的爱情故事相继展开等一系列情节,又一次地展现出来,这次观众就像是身临其境,所带来的视觉传达更是逼真和震撼,里面露丝作为贵族的代表所穿的服饰十分讲究,为了保持身材把衣服收缩得格外紧身,让露丝几乎喘不过气来,但是华丽的衣服让露丝显得格外高贵,相比之下,住在三等舱的杰克,衣着随便,土里土气。这就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贵族的势力和权力,穷人的社会状态,通过着装就可以分辨出来,这也是传递给观众一个信号,所谓门当户对、贫富差别之类的世俗认知,为接下来的故事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埋下了伏笔。这也是服饰艺术中视觉传达的魅力所在。

显而易见,在电影艺术中,服饰是人物形象特征的载体,是认知人物个性特征的前提,也是塑造人物角色的重要依据。服饰艺术在电影中传达的是一种视觉感受,无需语言文字表达,它的感染力和形象性为影片的真实性奠定了基础,为电影艺术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电影艺术中服饰色彩的重要性

服饰色彩是电影作品中画面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中,不仅要有合理的环境色彩来衬托,更重要的是人物自身的服饰色彩,在画面中,可以根据近景和远景的不同来选择衣服的颜色搭配,比如说,在冷色调中,一位漂亮的姑娘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坪上玩耍,这时若是远景,应该设计绿色的补色,红颜色服饰来衬托,这样会显得对比明显,“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这个道理。若是近景则可以随意地安排和设计衣服的颜色,因为人的皮肤和头发已经能和环境的颜色区分开了,就不用刻意改变人物的服装颜色。在电影中,颜色也可以表现喜怒哀乐,传达情感和信息,色彩的各种搭配还可以显示出不同的视觉感受。这都是服饰色彩在电影中的魅力所在。

人类对色彩的敏感度是取决于主观性的,也是生理学的学科证明。电影作品能否感染观众是电影艺术家们共同的心愿,而色彩恰恰是展示电影艺术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感染观众情绪的造型因素。电影中的色彩往往比现实生活中的色彩更加丰富,更具有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因为它需要周围各种环境的衬托,甚至是人为的造景,例如,电影《画壁》,主人公是邓超饰演的朱孝廉,孙俪饰演的芍药,闫妮饰演的姑姑等,每个人在戏中都有很强的个性特征,着装也不一样,朱孝廉等三人误入万花林,景色是那么美丽,蔚蓝的天空、雄伟的建筑,里面的百花仙子着装都是异常漂亮,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面的构成也是不断变化,她们所穿服饰的色彩非常艳丽,搭配比较完美,比如说,芍药穿的衣服就大致与芍药花的颜色接近,后面还有牡丹、翠竹、百合、丁香、云梅、雪莲和海棠等,她们的服饰颜色也是与她们名字的花名一致的,剧中三个凡间男子的到来,也彻底打乱了万花林的“秩序”,男人迷失在梦幻仙境里,人性即将受到考验;欲望、贪念、爱恨,引发了一场仙界战争,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各位仙子的服饰五彩斑斓,服装款式新颖独特,可以说,电影《画壁》是把服饰色彩的艺术与电影画面构成结合最完美的一部电影。

四、服饰艺术在电影作品中的审美期待

电影艺术本身就是视听觉艺术,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无声电影到今天的3d、4d电影,人们对审美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制作电影的技术也是发展迅速,虽然现在卫星电视非常发达,各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和电视剧也在争先创优,电影频道的影片不断更新,网络影院推陈出新,手机电影技术也在进步,可是,人们仍然喜欢到电影院去看电影,因为小屏幕、小环境达不到人们对电影作品的审美期待和要求,在电影院里人们能够充分感受电影震撼的视听效果,比如说,电影人物的着装打扮、服饰的颜色等都能够充分展现出来,受众能够感受到服饰艺术的魅力所在,这是靠视觉来解读电影的。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的追求越来越高,人们的文化品位被影像或图片所占据,视觉感受和审美期待对现代的人们来说变得如此重要,视觉文化的多元化成为当今潮流,当今电影也成为引领时尚、传递信息、感化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电影艺术作为视觉媒体对人类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而电影中的服饰艺术也同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追求和质量。

篇8

[关键词]电影 科技 人文 隐喻

科技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对峙、分裂,以及寻求其两者的沟通、融合,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宏大的世界性的历史语境。从古希腊科学作为实现人文理想,即达到自由的一种学问:到笛卡儿“我思”之演绎、培根“知识”之归纳,科学以独立学科身份出现,再到始自卢梭,历经康德、尼采,延续到海德格尔等的“浪漫哲学”思潮,对科技理性的忧虑及批判,对人文精神的追索与呼唤,以及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关于自然科学“将成为人文科学的基础”的预言等,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从未止息。

然而,就人类社会的艺术发展方面来说,电影艺术正是科技与人文的现代隐喻。电影就技术来说,对现代科技的依赖性十分明显。电影的胶片技术、音像同步技术以及电脑特技等等,无不是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形成的。但是,电影本质上是一种人文艺术,它无非是一种大众化的舞台艺术。一部没有深刻人文内涵的电影,肯定称不上是好的电影。任何类型的电影,即使是似乎纯粹幻想的科幻电影。仍然离不开对人类命运的殷切关注和艺术想像。

一、电影艺术对科技的依赖性

电影艺术是伴随着现代音响和影相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众所周知,1872年美国人斯坦福与科恩关于马奔跑时是否蹄子着地激烈的争执,最终通过多个相机的组合镜头才得以平息,这直接导致了电影的产生。19世纪末电影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产物,在电影诞生之前,许多发明家已经为电影的诞生做过艰苦的工作和基础性的贡献。无论是相机的成相技术,还是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的发明,无不是科技发展的结晶。而斯坦福与科恩的打赌事件,就像使这些科学技术糅合在一起发生巨变的催化剂,迅速导致了电影综合技术的出现和产生。使电影这门伟大的艺术叩响了20世纪的大门。

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但是,影音的同步曾经是电影事业发展的一个难点,所以,早期电影是无声电影。卓别林的一系列电影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1927年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爵士歌王》影片的问世,是有声电影时代来临的重要标志。声音的同步使用促进了电影从单纯的视觉艺术。发展成为视听同步的银幕艺术,实现了电影史上跨时代的革命。同时,视听同步技术极大发展了电影的文学艺术定性,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拓宽了前景。后来,随着电影工作者对声音控制及运用能力的提高,以及录音设备和技术条件的不断完善,有声电影的发展才非常迅速。1933年以后,由于电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电影的制作制作过程中,影像同步录音又发展为后续录音,这使得电影摄影变得更灵活,也更富有生气和表现力。同时,电影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电影中蒙太奇理论和手法进一步完善。前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的《逃兵》,第一次使用声画对位和对立的配音新方法,极大地加强了影片的艺术表达效果,使观众耳目一新。

另外,电影的成色技术在世界电影的发展史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期的电影是黑白色,这种视觉效果显然影响了电影的艺术表达能力。1935年,马摩里安摄制的《浮华世界》,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显然,彩色胶片的发明和使用,直接促成了电影艺术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由于声音和色彩的逼真。促使电影更加趋近自然,视听效果更具震撼力。有时,电影制作家会在同一部影片中交替使用彩色胶片和黑白胶片,收到了之前预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至今,这种表达方法,在电影电视中仍然在普遍使用。毫无疑问,彩色胶片电影的问世,标志着电影从诞生发展达到了成熟的发展阶段,从此,世界电影艺术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电影艺术从诞生到发展成熟,对摄影成像技术、音像同步技术及胶片技术等的依赖性十分明显。电影艺术本质上讲,是科技发展适应人们的艺术生活的需要,从而得到了蓬勃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影艺术也不然会有需要的新的突破。例如,三维动漫的技术的发展成熟,就极大地提高了电脑制作的仿真效果,并促进了动画电影的普及。如今电脑特技的使用在电影制作中十分普遍,电影评论家马丁・贝克就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整个电影本身可以说成是一个跨越20世纪的特技效果。”可以预见,电影艺术对科技性将有增无减。

二、电影艺术的人文意义

电影艺术本质上是一种舞台艺术的现代化。舞台艺术当以戏曲戏剧为著,其中戏剧与电影艺术极为相似。从编剧、导演到演员的角色的配置等艺术追求方面来说,电影与戏剧均非常重要。当然,与戏剧相比,电影艺术在时间的跨越、空间的转换等方面更为自如逼真。因为电影借助现代科技将艺术的舞台生活化、真实化了。一定程度上讲,电影艺术实际上是借助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将舞台艺术普遍化、大众化。

电影既然是艺术,自然离不开人文方面的意义。那么,人文究竟指什么呢?人文从古代汉语来说,应该是“人”与“文”两个字合成的。“人”应该是指理想的人格,而“文”通“纹”,即留下痕迹,后来演变为教化之意。《易经》就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平人文以化天下”。人文实际上成了以理想的人格来教化天下,故而孔子的诗教观乃中国传统文化中典型的人文主义思想。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主义是对理想人格的塑造。是人们处世待物的行为哲学,具有明显的伦理色彩。所以,中国的艺术很难脱离“文以载道”的局限,这个“道”可以解释为伦理之道,也可以解释为政治意识形态。然而,电影中所谓的人文意义,自然不是“载道”。否则电影的艺术性很难有大的拓展。实际上,现今人们所谓的人文是指西方启蒙时代以降的人道主义或日人本主义思想。

电影艺术的人文意义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从电影的主旨应是普世性的人性关怀。没有丰富的人文价值内涵的电影。即使有丰富的情节,也称不上是一部杰出的电影。当然,人文意义的内涵是宽泛的,可以是对日常人类生活的关怀,也可以是对卑鄙人性的批判,也可以是对弱势群体的同情等;其二,就电影的效果而言,应该可以给观众情感上的震撼,理性上的思考。这就需要电影本身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并具备高超的艺术表达手法。只有对观众有巨大震撼力和吸引力的电影,方可保证其较高的票房收入,从而才有可能竞争惨烈的电影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不同的电影类型而言,其价值取向虽 然稍有不同,却都是对人文精神的执着追寻。按照电影的主题或表现方法的不同,电影的类型大概有情感片、武侠片、战争片、恐怖片、动画片及科幻片等。无论是情感生活片对真挚生活的追求,还是武侠片对狭义精神的展示,还是战争片对人类和平的渴望,还是恐怖片对人类心灵的挖掘,还是动画片对善良人性的讴歌,还是科幻片对人类未来的想像,无不是对支撑人类前进的人文主义的充分肯定。电影艺术如果离开了鲜活的人文意义,则犹如没有灵魂的躯体,纯粹成了摆设的花瓶。就拿科幻电影来说,虽然表面上似乎是对科学的未来想像,但是,无论科学的未来可能性是好还是坏,所透露的深层意识无不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切。科幻电影经典之作《星球大战》以大胆的想像和离奇的画面,曾经令人耳目一新,创造了惊人的票房收入。实际上,它的精神本质是西方文化中的冒险精神和自由的人文主义理想。

篇9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艺术是相行不悖的新的结合,科学技术是对物质世界的探索,而艺术追求则是美的感受,电影艺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产物,它也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在当前的新技术发展下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发展思路,倘若没有科学技术就不会有电影艺术的产生。[1]数字技术的诞生对电影的制作者提供了无穷的想象力,电影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使得电影艺术表现得更加贴近自然和现实,所以对数字技术的实际应用要能够以制作者高素质和创造性作为中介,最终来实现数字技术创作中的艺术化和个性化,这样才能够将电影艺术和数字技术得到完美结合。

2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及主要问题体现

2.1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分析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电影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从理论层面来说,它对电影美学起到了进一步延伸和深化作用,并且使得电影回到形象的新美学取向上来,数字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催生了虚拟美学的产生。不仅如此,对电影文化也产生了影响,促进了新的电影样式以及电影类型的出现,在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以及电脑合成技术等逐渐成熟下,就为电影制作创造了新的平台,在电影的创作以及发行和剪辑的手段方面也得到了丰富化。不仅如此,对电影的传播方式也有了丰富,对观众的观影习惯有了改变,为观众提供了全新视觉感受。数字技术也引发了对电影本质以及电影美学的重新探讨,数字技术也为电影产业带来了高票房的收入。[2]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不只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着负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电影创作当中的技术淹没了人文,对数字技术的炫耀已经成了时尚,技术崇拜迹象较为严重。电影艺术的本质决定了电影艺术核心是人文精神以及艺术感染力,要能够将技术和人文得到有机融合,数字技术对电影的道德功能有了很大的弱化,观众则成了单向度的人,这些负面的影响都要能够得到充分重视。

2.2数字技术在电影艺术发展中的问题体现

数字技术在电影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还有着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数字技术的片面性追求,从而使得电影丧失了人文性;再者就是数字技术下对商业运作的过度追求,数字技术也对演员的美学价值产生了很大影响。从我国的电影发展中的数字技术应用来看也存有诸多的问题,我国当前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电影产业,在市场观念上相对比较薄弱,更多的是将电影看成是纯粹的艺术,而在数字技术在电影创作中的融入还没有得到全面认识。[3]还有就是在体制方面还没有健全,缺乏健全以及开放和竞争的电影创作和发行机制,这就需要数字化电影制作体制在这一发展阶段进一步的完善。另外在资金的投入方面还有着不足的现状,缺乏正确的电影观念以及人才,主要就是对情节比较重视而对画面则没有重视,以及重教化和轻娱乐等,这些方面的不足也使得我国的电影在和好莱坞商业电影竞争过程中失去了优势。还有就是在电影制作的技术上较为缺乏,尤其是在数字技术方面对我国的电影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些方面的问题都要能够及时地得到解决,如此才能促进我国的数字电影艺术的健康持久发展。

3我国电影数字化优化发展策略探究

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推动有着积极作用,电影的数字化也将会成为今后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为我国的电影发展提供了美好前景。我国当前正处在全面改革的重要时期,电影市场也处在这一转折点,怎样能够将数字技术在电影艺术中的应用合理化的呈现就比较重要,所以结合实际笔者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几条合理化的发展策略,希望能起到一定借鉴作用。首先,要能够对我国的现代电影产业进行科学化构建,要想推动我国的电影产业发展就要能摆脱传统的观念束缚,要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寻找适合电影发展的道路,这就需要在文化消费市场的需求上得到充分重视,集中的对人才等进行吸收。从管理观念以及体制方面进行转变,从而树立其现代化的电影产业发展观念,将数字化电影在当前我国的电影产业当中的战略地位加以明确。[4]其次,要能将我国的深厚民族文化积淀作为重要的基础,这样才能将有着我国特色的电影得到推广,也才能在沉淀后析出我国电影的独特民族文化品质。所以这就需要对电影的发展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样才能将数字电影的发展健康的推进。再者,将我国的数字电影得到推动要依靠体制改革的作用,在有关而对文化体制改革当中就已经为我国的电影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电影产业的发展是文化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时展的需求。在体制改革的基础条件就是电影的管理部门将其作为真正的文化产业来扶持,要能在电影的制作以及发行等各方面都要能够严格地按照市场化操作方式进行,积极的占领市场和对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也要能够对非公有资本在电影制作发行中的进入加以支持鼓励。另外就是要对电影商业精神实施重新塑造,我国的电影发展已经在中国和世界市场经济发展中得到了融合,将电影的商业精神实施塑造就能够为我国的数字电影发展找到新的更为广阔的发展视野。而后再进行对我国电影商业形象加以描述使其能更加规范化的呈现,将商业性和艺术性得到有机的统一,所以这就需要商业精神以及技术手段的荣恶化,这样才能将数字技术更好地为电影艺术服务。[5]最后,就是要在正确的态度下,对数字技术加以合理化的应用,数字技术为我国的电影事业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活力,也为电影的生存空间得到了拓展。所以当前要能对数字技术的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将数字特技的运用能力得到加强,对数字技术的应用要能和整体的电影发展相适应,将其服务作用充分展现,这样才能真正为我国电影发展做出贡献。

4结语

篇10

电影的叙事手段主要有画面、音乐、字幕等。其中画面是最主要的叙事手段,画面又包含着序幕和叙事顺序等表现手法。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有序幕,有的序幕用在开头,用以点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等;有的则不表达影片内容,只起保证内容真实的意思。画面的叙事顺序主要有闪回、闪前和时间顺序,闪回、闪前相当于小说中的倒叙和插叙,时间顺序就是按照时间关系进行叙述。由此可见,电影不仅具有画面的电影性,还具有语言的文学性。文学性是电影艺术固有的特性。电影的文学性是电影获得持续发展的源泉,提高电影的文学性是全面提高电影艺术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当代电影中,影片场面壮观、宏伟,但却没有完美的故事情节,花费巨资打造出来的只是一个搞笑的故事,这无疑限制了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

一、我国电影艺术文学性缺失的表现

当前,我国电影创作严重缺乏文学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影创作为迎合人们的视觉刺激和娱乐化需求,片面发展自身的语言形式,忽视了对影片情感和思想深度的挖掘。电影中的文学价值主要是指作品的思想内容、形象塑造和文学表现手法等。我国电影文学性上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

(一)思想内容单薄

近年来,我国的电影创作有不切实际的趋势。一些导演要么制作一些虚无缥缈的影片,要么将其他影片改头换面或简单移植。这种现象引发了许多人的思索,中国电影是该一地追求大制作、高成本?还是应该反映社会现实,触及生活的本质?虽然文学创作与电影制作有诸多的不同之处,但在艺术情感的表达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方面二者又有着同一性。在市场化、商品化的影响下,中国电影迷失了方向,也失落了传统。关怀人性、关怀集体的主题影片被人们遗忘,只为票房和拿奖而拍片,无法真实表现时代的沧桑,无法真正体现社会的伦理取向和审美心理,这种现象不利于电影艺术的长久发展。

(二)作品风格单一

风格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也是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最高表现形式。当前,中国电影在制作风格上呈现出某种蜕化和失落。在制作上倾向于电影的跨界性和国际合作,无论在制作方式,还是市场运作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特征,在演员阵容上动用多国演员,目的在于吸引观众眼球,赢得广泛的影片市场。影片的主题多是虚幻奇特的神话和传奇,超越了具体的文化想象制约。这种过于商业化的制作模式使电影作品的文学性消失,失去了崇高、深刻和对人类生活的理性思考,变成迎合观众需求的“文化快餐”。

(三)典型形象的缺失

形象塑造既是艺术创作的关键,也是评价电影质量的重要标准。与文学作品相比,电影拥有更多塑造形象的手段,如声音、行为、画面、色彩等,但我国许多影片中,形象塑造与叙事进程无法有机融合,使人无法产生认同感,这严重影响了艺术形象的典型性。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既需要与人物的性格和身份相符合,还需要与时代和具体语境相符合,这就需要进行文学加工和润色。

(四)拙劣的叙事

电影艺术综合了时间性和空间性,因而非常讲究叙事技巧的运用。如《我的父亲母亲》采用倒叙手法引出父母亲之间的爱情;《广岛之恋》则采用闪回交叉的叙事手法来叙述两段恋情。此外,还有许多影片也都采用合适的叙事手法,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实现了以画面讲故事的影片制作原则。[2]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我国的许多影片,包括一些大片在叙事中存在着某种漏洞———叙事线索不明晰和叙事结构不严谨,东拼西凑、缺少逻辑性是非常常见的现象。电影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不断变换的画面虽满足了观众的视觉和心理期待,却冲淡了他们对细节的关注,零散的叙事特征、没有起承转合的故事情节,在某种程度上牺牲了叙事的严谨性。

二、我国电影艺术文学性的建构策略

现代社会中人们主要依赖直观化的图形来获取信息,人们已没有时间和心情对文学作品进行仔细的推敲。科技发展既带来了多元化的电影表现方法,为电影中文学性的缺乏提供了掩饰手段,也影响了电影艺术性、思想性的提升。只有唤醒电影中的主体意识,对人类的生存状态、道德价值做理性思考,扩展电影的艺术表现力,才能促进电影艺术的繁荣发展。

(一)借鉴文学作品的叙事技巧

电影文学性的展现较为复杂,电影所塑造的画面形象不是文字能够表达的,只有将文学中的文字经过加工创造,才能展现出动人的银幕形象。因而,电影文学应当借鉴文学作品的叙事技巧,提升自己的文学性,实现电影与文学的互补。文学中叙事技巧有助于增强影片中的造型表现力,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意境营造、情景交融有助于打破影片画面的浅淡性和乏味性,为影片营造一种诗意化的造型、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克服直观的视觉语言,创造性地表达抽象或理性的内容。电影与文学都是叙事性艺术,电影是以画面和银幕造型来叙事,而文学是以语言文字来叙事,但二者都遵循共同的叙事规律。电影发展初期,一些电影艺术家从文学艺术学习到一种新的电影技巧———蒙太奇,不仅使电影能够完整地感知和表达世界,而且还促进了电影艺术的成熟。因而,现代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应多向文学艺术学习,借鉴其叙事技巧、叙事手法,从而使电影朝着文学性的方向发展。

(二)丰富电影的文学意蕴

回顾中外优秀的影片,我们发现这些影片不仅注重先进拍摄技术的运用,更注重影片的文学性。文学是一门含蓄动作表现和间接的情感抒发的语言艺术,将文学融入电影艺术,既增加了电影的艺术魅力和吸引力,又提高了观众的审美积极性,增加了影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虽说电影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在银幕上的直接再现,但它毕竟是一门艺术,要体现美化的、典型化的生活。[3]所以,应适当对电影语言进行加工和修饰,增强电影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随着观众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电影的艺术性要求越来越高,既要视觉感官上的满足,也要故事情节的惊险动人,更要有对生活的启发和思考。只有那些具有思想美、思想魅力、思想穿透力的影片,才能真正地感动观众、吸引观众,受到观众的喜爱。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理应引导和提升观众的审美意识,促进社会思想文化建设。

(三)提升电影的编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