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环保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绿色健康;港口;绿色企业文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U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下,世界各国对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环保不仅成为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港口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其环保程度对港口自身及所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良好的港口环境既是港口自身形象和港口发展程度的体现,也是港口与城市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港口社会责任的重要表达。
秦皇岛港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港区与城区位置已衔接在一起,港口作业区域就在城市边缘。秦皇岛港沿海作业线由东向西依次是原油、煤炭、散杂货和集装箱。作为我国能源运输大港,干散货运输的较大比例使秦皇岛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噪声、废气以及粉尘污染直接影响了港区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损害了秦皇岛市作为国内知名旅游城市的城市形象,因此,建设绿色健康港口,对实现秦皇岛港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已是迫在眉睫。
根据秦皇岛港港口的实际情况,结合其它港口的先进经验,建设绿色健康港口,实现秦港可持续发展,可尝试以下举措:
一、打造绿色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提高港口职工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通过企业文化的影响和渗透,有利于职工接受各种管理理念和经营理念,形成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识影响力。绿色企业文化,就是从这一点出发,通过给企业文化加入“绿色”的涵义,来促进职工形成绿色环保意识。绿色企业文化是指,职工在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过程中,经过长期工作实践形成的,对于能源节约、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的重要关系的总体认识,这些认识具有明显企业特色,并被广大职工所认同、遵守。建立港口绿色企业文化,在绿色企业文化的影响下,从高层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都具有高度的绿色环保意识,能够将港口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纳入到环保管理的范畴之下,在日常生产活动自觉符合绿色要求,实现港口环保目标。
二、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港口绿色发展战略体系
绿色发展战略是建设绿色港口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的实施手段。绿色发展战略要求港口结合目前的生产实际及港口的发展战略,确定以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发展规划和环保目标,促进港口绿色健康发展。
首先,根据秦皇岛港的港口发展战略,国家环境法规以及地方环保部门的相关规定,确定港口的绿色环保的总体目标。这个目标的制定主要是对比同类港口的生产状况并结合本港口的具体情况来完成,其中主要相关因素包括同类港口与秦皇岛港的地理位置、管理结构、生产规模、生产工艺、生产排污现状、治理污染现状以及国内外有关的先进技术、工艺的发展变化状况等,并根据港口的财力、物力、技术力量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与其他具体条件确定出秦皇岛港绿色健康发展的具体目标。
其次,制定具体有效的港口环境保护措施。从港区煤尘、矿粉等主要污染源排放的具体情况出发,按照环保总目标,制定切合港口生产实际的具体环保措施,从生产源头上控制污染,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控制二次污染,力争做到提高吞吐量的同时不加大对环境的破坏。
第三,推行环保审核制度,减轻港口生产和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对新生产设备的使用、生产工艺和流程的调整,均需经过环保审核论证,只有不加重港区环境负担,有益于环保的项目才能准予实行。
三、完善环保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1.建立从上至下的环保管理层并分别明确各个部门、个人的作用、职责和权限。绿色环保管理不仅仅是单一环保部门的职责,而是上至决策管理层下至每一位员工的共同职责,每个部门都要在绿色发展战略下,承担相应的环保责任,并与其他部门分工协作,特别是决策管理层,他作为创建绿色港口的主导,必须具有高于其他部门的环保意识,并负担更高环保责任,这是环保管理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2.通过绩效考核落实环保指标。在明确环保目标和责任的基础上,必须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确保港口环境目标的实现。将环境保护目标与环保计划分解成年度或阶段性实行的工作目标、计划,纳入到各级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中去,与经济效益挂钩,进行定期考核。对考核结果予以公示,奖罚严格,使员工充分地意识到他们的工作时刻是与港口的生存发展相关联的,港口的发展与自身息息相关,因此必然会促进员工提高绿色环保意识,促进港口的长远健康发展。3.加强环保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环保管理水平。首先根据不同的生产环节特点,配置专门的环保管理人员,使每个生产环节都有环保人员进行监督,同时对这些专职环保管理人员进行定期业务培训,使其不断掌握新的环保手段和环保措施,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形成港口环保工作的主力军。
四、加强科学技术在环保工作中的推广和应用
要建设绿色健康的秦港,必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学习防污治污技术,引进科学的装卸生产工艺和先进的环保设备,努力做到清洁生产。针对秦皇岛港目前煤尘及矿粉污染比较严重的实际情况,应重点加强防尘的先进工艺研究,最大限度地减少一次扬尘,有效降低二次扬尘,控制污染源,使绿色港城成为可能。
五、加强环境监测,建立污染监控及报警制度
篇2
关键词 化工企业 环保 管理
中图分类号:X38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走向工业化强国的道路,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此同时,也产生了相当严重的工业污染。当前,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化工企业作为一大污染源,控制和治理污染是当务之急。
1简述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1社会对环保的客观需要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下,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研究问题。而化工企业在我国工业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当前企业的发展呈个性化的趋势,所以环保问题成为了当下我国群众最为关心的话题,在这其中,对于化工企业因其生产所产生的一些废气、废水、废料的处理问题,成为了我国民众最为关心的重要环保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对化工企业的环保意识进行加强,对于环保管理进行增强,其已经成为了我国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1.2化工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化工企业如何处理企业的环保问题,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企业对利益最大化进行寻求的最有效的来源与途径。化工企业对生产中所产生的一些废物进行处理,只有选择一些对的方式才能在其构建企业的发展环境中处理更好的未来发展的氛围,所以对于企业处理废物的手段必须进行选择,这样才能将其处理效果做到最好,所以在这种角度下出发,化工企业才能在未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2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现状
2.1企业领导对环保没有足够的重视
我国的化工企业并没有将环保理念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环保的理念在企业中的发展,也是在近些一些企业才相继进行的,所以化工企业的管理者对于环保理念的认识不足,没有对环保的重识,也没有认识到环保对于国家与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企业生产中的安全环保的工作没有认识其重要性。
2.2环保技术和产品不达标
许多新的能源与技术都在环保企业生产中被使用,这与我国民众对于环保意识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随着全国环保意识的加强,一些产品表面上是节能环保的标识,然而商品的本身与环保节能没有任何的关系。当这些假冒的产品被应用到化工企业当中去时,其对于化工企业生产中所起到的环保作用微乎期微,甚至毫无作用。而且由于一些化工企业在生产时由于其自身的经济原因,对于环保设施的选取只能是一些较为简单的技术与措施,企业生产时所使用的技术与其生产设备都达不到相关的环保管理所规定的要求。
2.3环保机制不完善
如果我们想从根本上对环保问题进行解决,那么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环保机制的建设,保证企业内部对于环保管理做到有制可遵有章可循。环保管理对于国家与企业的发展是硬道理,但是许多企业出于对利益的追求,企业内部的环保管理缺乏一定的科学式的规划制定。对于相关的环保标准也没有出台,所以其环保管理的机制也存在问题,对于环保的管理也没有相应的制度相支撑。我国的一些化工企业对于环保管理制度制定的较好,但是企业内部生产时的治理技术较差,对于企业自身的污染特性没有一定的理解,其所制定的程序也不合理,使得其进行执行的配套设施不合格,在进行环保管理时的效果也就产生了较大差异。
3加强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的对策
3.1提升化工企业对环保工作的重视
如何让化工企业对其自身的环保管理进行重识,那么我们首先必须让企业的管理者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加强企业对环保管理的投入,但是当企业进行环保投入时其短期是很难见到回报的,对于环保的资金投入多是在其社会与环境的公共效益中被体现的,并且在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管理者就是企业的所有者,所以企业内部能否将长期利益环保利益放在首位,是企业发展中的重点,企业的发展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那么就是追求短期利益的表现,所以只有化工企业管理者从根本上对环保进行重识,才能将企业的环保工作做的更好。
3.2构建起一套绿色环保管理模式
化工企业在建立内部的环保管理时,对于人才与设备的投入都在加大力度,这样才能以更好的氛围进行环保管理。并且在进行环境保护的促进措施上,必须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进行融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二者有机的融合。
3.3把好工艺选择和设备订货关
对化工企业来讲,一些在市场中所出售的相关的环保产品并没有其相应的检测其产品质量的标准与规范,我国的环保产品市场较为混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化工生产企业的环保设备其专业性不足,而且化工企业所使用的环保设备也不是专门的定制符合企业生产的需要的,并且一些生产环保设备的企业只对自身的利益进行追求,使得其在进行产品的宣传时夸大效果,并且在产品进行出售时往往会产生行贿的行为。
4结语
根据据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知,化工企业在近些年的发展中,环保问题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并且其与企业的未来的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企业应将环保理念与企业发展紧紧相连,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 季锦,董岳,陈星昂.化工企业中的环保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7.
篇3
关键词:绿色化低碳餐饮企业
一、前言
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到了80年代环境保护才被普遍认知。1992年,《21世纪议程》的通过标志着世界进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绿色环保时代。2009年底,全世界所有国家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中国政府曾在此前向世人郑重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到40%-45%。此后“低碳”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低碳生活”、“低碳经济”成了新世纪国民的共同追求。饭店、餐饮行业也不例外。前不久召开的“2010中国绿色饭店博览会暨中国饭店业大会”,以饭店业低碳节能产品展、国际绿色饭店新概念展、中国绿色饭店与绿色基地对接会等为主要内容,标志着我国绿色饭店、绿色餐饮事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绿色餐饮的含义
“绿色餐饮”可以理解为运用安全、健康、环保理念坚持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从而维持生态的平衡性和资源的可持续性。因此“绿色餐饮”不仅仅要求食物本身的天然与营养,还要求食物的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绿色环保。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必须保证食品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绿色化,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来阐述:其一,采购环节的绿色化,即必须保证食品原料的安全与环保。企业采购的货物必须来自于合法和安全的货源,尤其不以采购野生动物作为吸引消费者的卖点,货物的数量与储备水平一定要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规模相适应。其二,生产环节的绿色化。由于餐饮业的生产性质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着大量的能量,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所以生产环节的绿色化于绿色餐饮构建而言极具意义。企业在食品生产中方法要确保营养与卫生,生产过程要注意运用绿色技术组织生产。其三,服务环节的绿色化。当客人点餐时,服务员要本着“经济实惠、合理配置、减少浪费”原则推荐食品并尽量介绍绿色健康的食品及饮品。服务员与食品直接接触时必须带上一次性手套保证食品的卫生及安全,餐厅装饰应采用环保无污染材料,为顾客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就餐环境。
三、我国绿色餐饮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绿色餐饮消费理念逐渐为大家所接受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在绿色理念的席卷下,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崇尚美味到更加崇尚回归自然,绿色餐饮消费渐成时尚。2010年一项专题调查显示:71.38%的人认为发展环保产业和绿色产品对改善环境大有裨益;52.8%的人表示乐意购买绿色产品;37.9%的人已经或经常购买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理念正逐渐为大家所接受。
(二)食品原料绿色化难以保障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利润的强烈刺激,蔬菜、水果、水产等原料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食品安全事故也连续发生,这不仅影响了绿色餐饮的发展,也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此外,原料源头仍有不合法、欠环保的因素存在。
(三)生产能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
餐饮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庞大的日常消耗和能源消耗已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烟尘、废热、污水等污染物。据了解,餐饮业的能源消耗在成本开支中仅次于人力成本居于第二位,水、电、煤、气等能源费用的支出占营业费用的比例已达8%-15%,可以说,能源消耗已经成为餐饮业发展的主要阻碍。
(四)食品烹调生产过程存在隐患
食品的安全卫生程度与烹调制作的科学与否密切相关。在烹调加工时,方法不当极易混进或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原料造成污染。原料加工的温度过低、时间过长,油温过高等问题都可能对烹调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产生影响。食品的安全卫生程度还和从事食品生产的人员密切相关。若从事食品生产的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就可能发生为了追求菜肴食品质量的外在表现而在烹饪过程中随意加入一些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添加剂的现象,造成顾客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腹泻、食物中毒等。可见,食品的生产安全仍存在较多隐患。
(五)服务意识欠缺,就餐环境不理想
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是餐饮消费的基础。现在很多饭店的就餐环境惨不忍睹,空气不流通,地面脏乱;餐具卫生消毒不彻底;餐厅人声吵杂等都影响了客人的消费欲望。此外,当下很多餐饮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所展现的绿色服务意识还是较欠缺的。相当一部分服务员在给客人提供食品服务时,缺乏卫生健康意识,时常为了方便而放弃使用一次性手套,结果小则招致客人投诉,重则影响客人身体健康。
四、发展绿色餐饮的思路与策略
(一)狠抓食品安全,确保安全餐饮
1.健全食品卫生监管制度。首先,政府要不断完善检测体制,为绿色餐饮发展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源头保证。其次,企业要制定相关的食品安全制度。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学习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要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记录、整理和保存,以确保企业在生产、服务过程中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营养、健康的安全餐饮。
2.采购绿色原料,严把质量关。品原料是餐饮经营的源头,绿色餐饮首先要追求的是原料的自然和安全。一是原料本身的营养价值,二是原料的种植与饲养健康、安全。企业自身应当把安全、卫生当作经营之本,为人们提供健康营养的优质餐饮。
3.改进烹饪技巧,注重生产安全。首先,在烹制过程中可运用更科学合理的烹饪方法烹制出健康、营养的食品;其次,在生产过程中可建立一系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生产安全,如企业质检部门定期对厨房、仓库等部门的食品卫生情况进行全部位检查督导等。
(二)倡导绿色消费,打造优质餐饮
1.培养“绿色”员工。绿色餐饮的构建需要企业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企业应当不遗余力的培养绿色员工,企业可通过设立“绿色”环保管理小组,定期进行全员绿色环境保护培训,甚至可建立相关激励制度,使员工能更好地参与环境保护和贯彻企业的绿色餐饮理念。
2.吸引“绿色”消费者。企业应当加强引导消费者参与绿色消费。可通过向客人发送环保资料卡片,介绍其环保计划,引导客人参与、接受企业的绿色消费活动,让客人在消费过程中明白传统消费模式不利环保的弊端,以绿色就餐的方式亲身体验绿色消费的精神享受。企业应与相关部门、各新闻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以便得到较好的宣传和支持,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环保活动,把绿色信息广泛、直接地传递给社会公众。
3.创建绿色企业文化。绿色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文化中融入环保观念,以绿色意识贯穿于企业的各个方面,旨在保护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企业全体员工提供一种共同的理念,给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提供指导方针。比如,开展“创绿”活动的宣传和培训,以此培养的员工的绿色意识,从设计到提品的全过程中都贯彻绿色环保思想,热心公益事业与社会公众共同致力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等。
(三)坚持节能降耗,实现低碳餐饮
1.成本减量化。减少在餐饮生产和消费流程中投入的物质量,从生产的源头节约能源和耗材的使用,从而在结果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例如,企业可以积极使用节能灯具,积极执行公共建筑冬夏季空调室内温度使用要求,以利于节约电能和减少污染;实施“计划用水、定额管理”,分解用水指标,实施考核制度,委托社会企业集中洗涤棉织品,以利于节约用水和减少污染。
2.资源再利用。资源的再利用也是减少资源浪费的重要手段。可以在生产、经营、运行过程中对资源回收利用。例如,通常可以对空调机组运行时热交换器产生的含热量的凝结水进行回收,在经过水质优化处理后可用于锅炉回水,从而节约到水资源的耗用;办公用纸是纸张耗用的主要途径,可以变单面使用为双面使用来减少纸张耗用;旧的口布可制成实用抹布、托盘垫等,可以减少资源浪费。
3.减少废弃物。企业可根据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建立物资采购、实用、回收处理制度,实行垃圾分类;可以在产品制作中设置大小不同级别的菜品,提醒客人以自己所需量点菜,以减少食品浪费;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耗用品,设置专门的服务岗位专门负责一次性低值易耗品的回收工作,可与当地各类耗用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的回收合作,使回收的资源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再利用。
(四)加强绿色餐饮品牌建设
1.政府部门积极实施餐饮品牌战略。政府部门应继续以开放、引导、促进、和规范为着力点,营造中国餐饮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实施餐饮业品牌战略,引导餐饮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推动品牌经营理念和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全行业普及。例如,政府可立足于餐饮“老字号”培育一批餐饮品牌企业;适当简化手续,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品牌餐饮企业兴建绿色餐饮基地;实施信誉贷款,帮助、扶持品牌餐饮企业的发展等。
2.行业协会加强绿色餐饮品牌建设。行业组织在制定、实施绿色餐饮标准的基础上,要加强绿色餐饮品牌建设,把餐饮企业品牌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和“绿色餐饮”相结合,以品牌的力量提升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品位。可以选择一批规模大、信誉好、品牌知名度高的餐饮企业作为试点,推广节能设施设备,提高质量、能源的使用效率;形成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品牌形象,通过品牌示范效应带动整个餐饮行业向绿色餐饮发展。
3.餐饮经营者积极发展绿色餐饮品牌。餐饮经营者应当积极运用品牌经营理念和连锁经营理念,依靠先进技术和管理,引进节能设备设施,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开发营养、健康的菜品,培养绿色员工,改善就餐环境,积极实施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在消费群中赢得上好的口碑,树立起“绿色餐饮”品牌企业的形象,以此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参考文献:
[1]朱玉宽,张鹏.绿色餐饮,不只是“绿色食品”[J].绿色视野,2009(1).
[2].中国绿色餐饮发展研究[J].学术交流,2009(9).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理念;超高层建筑;阻碍;解决措施
1前言
人口在不断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逐渐变得越来越严峻,建设超高层建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然而,在当前的发展中,仅仅提出建设超高层建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在可持续化发展席卷全球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在超高层建筑中实现绿色施工管理是有效解决多项问题的主要措施。
2当前阻碍超高层建筑实现绿色施工方管理的问题
2.1施工管理中缺乏对环保意识的灌输
实现绿色施工管理中,最为基本因素是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绿色环保意识,有基础的环保意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约束其行为,保证其不断遵照绿色施工管理方案进行有效的施工。然而,根据当前对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分析,其施工管理中,施工人员对环保观念一知半解,而且,许多施工单位也没有相对完善的绿色施工意识,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绿色施工管理的有效落实。事实上,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当期的施工人员其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并不高,第二,许多施工人员存在着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样的习惯影响其绿色施工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例如,在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中出现的垃圾,随意乱扔,对于一些基础的施工设施,也不注意保管,随意损坏,如上发生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不良的生活和工作习惯,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现象,所以,在当前的绿色施工管理过程中,应该针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方式研究解决方案,以保证其在施工中有效实现绿色施工。
2.2针对绿色施工管理没有完善的管理系统,存在形式化主义
在当前的超高层建筑过程中,管理单位对绿色施工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当前绿色施工管理仅仅存在于制度中,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当前许多施工单位,都把绿色施工管理当成是一种形式,目的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另外,因为当前的施工单位对绿色施工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当前的绿色施工管理并不能有效贯穿施工中的各个阶段,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这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之一,第二,对施工材料的选择上环保材料并未得到重用,第三,施工结束后,没有针对被破坏的环境做出相关的修复。
2.3绿色施工管理中监督机制不能发挥实际作用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实现绿色施工管理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同时,必须有完善的监督制度,这样才能保证相关制度落实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当前我国并没有相关的绿色施工管监督机制。在实现绿色施工管理上,缺乏对绿色施工的有效监督,这样管理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让施工单位有机可乘,例如使用品质低劣的建筑材料,这样会让超高层建筑存在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危险,将出现极坏的影响[3]。
3实现超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管理的主要措施
3.1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思想,使其进行规范化施工
针对当前施工人员中对环保意识的理解程度,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课程,保证其深入理解和认识环保意识,通过意识上的改变,促使其自主落实绿色施工管理,为绿色施工管理的有效推进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扫清绿色施工管理推进过程中的思想阻碍。
3.2完善绿色施工管理系统,保证绿色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有效落实
在实现绿色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有环保意识作为基础的绿色施工管理依据,还必须针对施工行为进行有效的制度约束,在这样的条件下,对绿色施工管理进行系统性的规划,使其有效贯穿施工的各个阶段,是让超高层建筑有效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一阶段,在工程施工之前对区域环境以及地形地势进行有效的查探和研究,以保证绿色施工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在这阶段,要针对当前区域中的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避免出现水污染的状况发生,这是在工程施工前进行的绿色施工管理;第二,明确超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之间的差别性,在进行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的不同,在超高层施工管理中,实现绿色施工,必须对地下工程做出有效的管理,通过运用逆作法,减少施工中出现的扬尘以及强大的噪音,保证绿色施工管理的有效进行;[2]第三,在超高层建筑中,结构的建设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在其中有效推行绿色施工管理,可以采用液压爬模体系以及整体提升钢平台体系,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约各种资源,降低资金投入的同时,保证工程质量,一定程度上落实了绿色施工管理[1]。并且在超高层建筑中,可以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在整个施工环节中推进绿色施工管理的不断落实,促进当前的绿色施工管理有效发展。另外,在不断完善管理系统的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绿色施工管理监督机制,提升监督的力度,保证对绿色施工管理有效监督,以弥补绿色施工管理制度中的不足,并促进当前的绿色施工管理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超高层建筑的建筑质量,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化发展。
4结语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过程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实现了飞速发展,超高层建筑在不断的建设发展中,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住房紧张等问题。但是,在研究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关于其中的施工管理的确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样的问题阻碍了当前的超高层建筑有效实现绿色施工管理,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施工中各个阶段进行了管理上的改革和创新,完善施工过程中的绿色管理模式,保证超高层建筑在施工阶段有效实现绿色施工管理,以在建筑行业促进可持续化发展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朱亚萍.超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管理要点探讨[J].建筑经济,2013(7):75~77.
[2]陈寅.超高层建筑的绿色施工管理探索[J].安徽建筑,2011(4):51~52+58.
篇5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凭借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和环境特色,旅游行业的发展形势愈加良好。包括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都出现了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及乡村旅游产业。从定位的角度来说,乡村旅游依托于地区的文化与客观优势,其发展道路已经逐步完善,走上了正轨。但是民族特色旅游还依旧没能够转变理念,特别是在旅游管理的模式上,还存在着诸多有待改善的问题。政府主管部门目前对于旅游行业极为重视,不仅转变了以往的过多管制,而且更加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理念,政府职能发生了变化,具体体现在宏观管理、间接管理和行业管理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民族特色旅游管理的模式更加具有科学性,为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民族特色旅游管理模式的发展对策
(一)以政府为主导,完善知道工作民族特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一部分,其系统化的发展道路,包括管理模式与资金投入情况,都需要政府相关单位的介入与引导。所以在管理模式上,政府的主导作用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可以保证特色旅游的问题解决与改善,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还可以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开展多渠道的管理模式建设,吸引更多的资金融入到项目建设当中。
(二)合理性构建,保护历史特色“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是更适合民族特色旅游发展的选择。排除无序性、盲目性,强化统筹规划,可以更好的发挥地区的资源优势,重点突出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客观来讲,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第一,注重科学化的规划编制,在管理上综合考量,保障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展开;第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突出环境保护理念,减少资源浪费,保护历史特色的背景;第三,切实做好协调工作,将管理落实到实处,以科学的规划确保区域化的特色发展道路。
(三)完善特色旅游政策无论是在资金上,还是在人力上,地方政府都应该给予民族特色旅游更多的政策利益。政府需要做好指导作用,构建区域化的发展管理模式,发挥自身的智能,为行业发展制定有效的策略。最大程度的降低投资的风险性,可以从政策上为当地民族特色旅游做出巨大的贡献。
(四)完善宏观、环保管理制度社会主义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强调区域化的环保工作,应该重视科学的管理理念,从宏观的层面来把控行业的发展,具体关注项目的规划、开发与管理工作。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绿色环保成为了时代的主题,所以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更要做好环保工作。在开发民族特色旅游产业的同时,在管理模式上要加入环保要求,避免类似“香格里拉”式的破坏。对于可能存在问题的旅游区域,采取重点管理和监控的方式,短期内规避趋利行为。完善健全的环境保护法,能够为民族特色旅游管理提供有力的可持续性发展保障。
(五)协调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无论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市场经济规律是一定要遵守的,民族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但是为了在管理模式上做到尽善尽美,就需要政府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各类企业走向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提升行业素质。除此之外,在市场化的发展背景下,行业协会还应该积极的设立行业发展标准,促进行业的正规化发展。民族特色旅游管理的模式在自主发展的背后,还应该强化品牌意识,以消费需求和旅游商品带动发展,制定合理科学的发展策略,以规范性的市场来营造良好的发展大环境。
(六)构建全面的优质服务体系管理模式与服务模式存在着相互依存性,优质的服务体系建设能够对管理效果带来积极的影响。所以民族特色旅游需要强化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定规范化的制度与体系,确保服务从整体到细节上的一致性,提升服务质量。
三、结束语
篇6
关键词:工业厂房;施工管理;措施
1前言
工业厂房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厂房的作用难以全部发挥,这是因为其在建设中存在施工管理制度不够明确,材料管理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提高现代工业厂房建设的科技性,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提高工业厂房施工管理水平。
2工业厂房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2.1提高工业产房的施工质量
工业厂房不同于其他建筑,其在建筑质量上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施工企业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为国家和人民负责,在厂房建设质量上一定不能偷工减料,要重视施工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工业厂房施工管理对于提升工业厂房的整体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施工管理,能够直接的提升工业厂房建设的质量,满足工业生产需求,并能够促进工业发展。由此可见工业厂房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
2.2节约施工成本
建筑企业除了要注意建筑质量之外,还要考虑施工成本问题,科学的施工管理不但能够控制工厂建筑的整体质量,还能够节约大量的施工成本。在完成工程建设之后相关部门要对工程建筑进行检查,如果厂房建设出现质量问题就要重建,这样就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施工单位要重视厂房的施工管理,在建筑时严把质量关,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加强施工管理也有效的增强了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自身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有利位置。
3工业厂房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3.2施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施工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是影响施工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工业厂房施工管理中,责任制度落实不够全面,不能够充分的体现责任关系,在发生问题后各个部门相互推诿扯皮,其次建筑单位没有充分的考虑实际情况,这就导致制度对施工人员的约束力不够,不能够有效的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此外,工业厂房的施工不同于其他建筑,在施工中要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同时要更多的体现工业厂房的实用性,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工业厂房的建设需求,厂房设计组织要亲自参与现场的指挥和指导,但是实际上,多数建筑企业在指挥和监管上落实不到位,导致厂房建设没有完全的发挥图纸的设计意图。
3.2施工技术落后
施工技术是提升施工质量的先决条件,只有具有先进的施工技术才能提升建筑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施工组织的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不能够满足工业厂房的建设需求,再加上部分施工单位急功近利,没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导致厂房建设缺少了先进技术的融入,从而限制了厂房未来多功能的用途。
3.3施工材料管理出现问题
施工材料是工程建设的基本,材料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整体质量。在多数的工业厂房施工管理中经常忽视材料管理,经常出现了材料浪费严重,材料缺失等情况,同时材料质量不达标也是影响施工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其直接的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相关组织要对材料管理有正确的认识,充分的意识到材料管理的重要性。
4工业厂房施工管理控制的措施
4.1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建筑企业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以此提升施工管理水平,首先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实际情况,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具体的规定,这样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执行,从而能够有效的约束施工人员,同时施工单位要明确责任,划分任务目标,避免质量问题出现时后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并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建设巡查组织,发现违规行为要进行及时的惩罚,从而让制度更好的落实下去[2]。
4.2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单位在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时要求能够考虑全面,实现施工技术管理的精细化,对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首先要对工业厂房的地基进行验槽处理,取出杂物,等地基干燥后铺上灰土,完成上述工作后要进行换土或加固处理,确保地基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其次在厂房结构施工方面,施工人员要严格的按行业标准进行施工,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同时要充分的考虑墙体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确保建筑出高质量的厂房。
4.3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企业要充分的认识到材料管理的重要性,在面对材料的选择上,要严格的按国家建筑行业标准选取合格的建材,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的影响着工业厂房建设的质量,因此承建商要严格的进行采购,选取高质量的建筑材料,严格的按国家标准去执行,面对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要坚决禁止采购,防止劣质产品混入工地,否则后患无穷。在材料进入施工时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发现不合格材料及时的更换,确保材料质量,从根本上加强施工管理。其次建筑单位要加强材料的保管工作,针对不同材料要分开保存,并做好材料的使用记录,防止材料丢失,从而节约施工成本[3]。
5结论
综上,工业厂房施工管理控制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施工单位首先要充分的认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制定科学的施工管理制度,加强材料管理和技术管理,着眼于企业未来发展,提高现代工业厂房建设的科技性,确保工业厂房能够在应用中发挥全部功能,从而推动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乔磊.工业厂房施工管理控制措施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6(12):117.
[2]李小峰.现代工业厂房施工管理若干问题的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6):364.
篇7
关键词: 绿色施工;施工体系;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目前建筑施工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绿色施工的理念也逐步被业内人士所认识和接受,国家建设部于2007年 9 月了《绿色施工导则》,用于指导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绿色施工实施过程中在认识、机制以及工程现场等方面还有诸多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
1 对于绿色施工存在认识方面的问题
1.1 概念理解存在歧义
通过绿色施工的概念[1]可看出,绿色施工的目标和传统施工目标不同点在于“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的基础上又加上了“节能环保”。目前工程建设中有这样一些现象:其一,绿色施工被认为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绿化,一些施工企业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是为了创建样板工地,而临时性搞一些绿化工程。其二,绿色施工被认为是安全文明施工,安全文明施工侧重于规范施工企业在施工阶段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和现象,并没有系统考虑施工技术、材料、工艺、装备等各环节对节能环保的影响,绿色施工的范围要显著广于文明施工。其三,绿色施工被简单认为就是施工单位的工作,工程实际中,施工单位必须按照经审核通过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如果施工图纸有“非绿色”的内容,那也不可能完全实现绿色施工。最后,绿色施工被认为就是节约型施工,节约型工地活动相对于绿色施工,其涵盖范围相对较小,是以节约为核心主题的施工现场专项活动,目前很多施工企业是基于企业自身利益的成本节约。总之上述观点看待绿色施工都较片面,特别是一些建筑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对绿色施工不甚了解或者认识不全面这就导致项目部的绿色施工缺乏明确的指导,不能正确的实施。
1.2 社会对绿色施工认识不足
做好绿色施工不仅是施工企业的责任,它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参建各方以及社会相关单位积极的配合和支持。实际工作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其一,目前一些建设项目因为前期的总体规划不好而导致工程反反复复的折腾。譬如:一些施工场地道路下的管网施工,没有一个总体系统安排,一条道路要翻腾好几遍,这就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人、财、物力的浪费。其二,施工企业主要是依据经批准和审核通过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设计人员如果对节能环保不了解,选用了非节能环保的工艺,施工单位也不可能进行绿色施工的。譬如:目前一些教学楼地面施工采用水磨石地面,这种工艺费水、费时、费工和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其三,建设单位作为工程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投资方,如果在项目开发、立项之初就没有明确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具体要求,设计方和施工方也必然是按常规的思路去进行设计和施工。总之,推进绿色施工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各参建单位达成绿色施工的共识,按照绿色施工的要求去贯彻和落实,项目建设的全体人员(领导成员、现场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等)都担负着绿色施工的相应任务。
2 激励评价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程建设中,绿色施工相关政策执行缓慢,绿色施工没有全面实施,从激励评价机制方面考虑,主要有如下原因:其一,建设单位对绿色施工认识不足,施工企业追求的是低成本高利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程项目,除非是在工程合同和相关法律法规有所要求,否则是不愿在绿色施工中有大的投入。其二,目前建设工程行政管理部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还是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缺乏明确的绿色施工指标评价体系以及相应的激励制度,所以不能引起建筑企业决策层的充分重视。要解决上述问题,有如下建议:一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同时结合现有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制定一个较全面、量化的指标评价体系,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准可依。二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参建各方绿色施工责任制;建立施工单位的社会承诺保证机制、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督的制约机制,以此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三是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工程项目绿色施工完成情况的评定等级进行相应的奖惩,以此达到进一步规范绿色施工的目的。所以从政府、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各个层面上都应该完善相关的激励评价机制。
3 绿色施工在施工现场的实施措施
3.1 关于绿色施工组织管理
在施工现场,施工企业的组织管理尤为重要。首先是组织机构的问题,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公司层面上采取整合或者单独成立绿色施工管理部门,做到责任、权利、任务要明确,人员配备要精干实效。这个部门应该开展的工作:一是制订本企业年度绿色施工工作计划。二是加强对各个分散项目的绿色施工的监管检查。三是定期或是不定期对本企业人员进行绿色施工和节能降耗的宣传和培训。而在项目部这一层次上,应结合上级的绿色施工工作计划,制定本项目部的绿色施工实施计划;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时也应把绿色施工实施计划中的相关内容融合进来,处理好绿色施工与投资、质量和进度的关系。采取全员参与,职责分工明确,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材料、机械、施工过程、施工工序管理等各环节,严格检查落实情况,做好定期上报、总结等工作。
3.2 关于材料选用
施工过程中必须从“绿色”的角度严把材料关。绿色施工中施工材料选择应遵循一些原则[2]:其一是选用绿色环保材料,减轻环境负荷。其二是要求通过工艺流程和施工技术的革新,尽量减少施工过程材料消耗总量,尽可能在施工过程中重复使用和循环再生利用施工材料。其三是在满足工艺和性能的基础上就地取材,减少运输。目前工程建设中出现了很多新型建筑材料,对于如何选用以及用好这些材料,施工、监理和检测单位等应把好质量关,但有两点应该引起重视:首先建筑材料厂家所宣传的绿色环保材料,其质量证明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检测机构把好关,譬如:施工企业在购入装饰材料时,不可能对所有材料都做检测,平时资料报审的依据仅仅就是材料的材质证明和产品合格证,至于材质证明上所标明的有关环保指标是无法监控的;其次就是与新材料有关的技术标准也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3.3关于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在工程实践中对现有施工工艺和方法中一些不符合节约能源、节约材料、保护环境等要求的,进行改造和创新对于实现绿色施工中的“四节一环保”具有重要作用,施工技术改进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工程项目不能限于“高技术”和“大改造”,施工方法和技术小的改变和改进也会带来好的效果。譬如:现在一些工地对于楼层的天棚不再进行抹灰处理,这样既可以防止以后天棚砂浆层开裂脱落的风险,另外节省了大量的水泥和砂子等原材料,也可以节省很多人工工时。工程技术人员要善于在施工的各阶段、各环节、主要工艺、作业流程等方面去挖掘改进点,要注意收集资料和积累经验。其二,施工技术改进的方向要与行业和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在施工工艺上要有突破,譬如:预拌混凝土采用自密实免振混凝土,可以减少现场振捣产生的噪声[3];采用大模板施工,以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和模板的综合利用率等。其三,做好新技术研发工作,首先施工企业对于做过的工程,要善于总结经验;其次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开展研发工作。总之,为了推动绿色施工,在施工技术改进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3.4关于施工节水和节能
为了实现绿色施工的节水和节能,施工现场还有很多潜力可挖掘。关于节水可采取如下措施:其一,有抽取地下水进行降水和排水情况下,可作为生产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其二,用水设备和器具要采用节能产品,对生产和生活用水采取定额计量管理,另外要有专人对现场用水设备加强检查和维修,以减少设备滴漏和杜绝私自乱接现象。其三,建立雨水、中水等收集利用系统或者充分利用现场已有的水系统。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雨水和中水利用系统还不健全,特别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很多城市也才起步,施工企业有必要在施工准备阶段对场地的水系统有全面考虑。关于节能,主要是施工企业和供货厂商(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厂商等)的节能,施工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3]:制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应优先使用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临时设施的搭设应综合考虑节能、隔热性能好、能多次周转使用;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时用电应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钢材、水泥的生产厂家都是耗电大户,此类厂家应从更新设备和改进技术方面采取措施。商品混凝土公司应从技术环节方面考虑,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合理控制水泥、水的用量等。最后,节约能源还需要把工程现场当时当地的太阳能、地热能等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3.5 关于建筑垃圾处理
目前绝大多数工地对于建筑垃圾都是混合收集,只要能够运出施工现场了事,很少会关注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以及垃圾处理工艺等事项。基于上述客观实际情况,目前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有两项工作是需要开展的:其一是节约材料,除了对施工材料的采购、库存保管以及领用等工作严格管理,还需要加强对人员、技术开发等的管理,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的产生和降低竣工后建筑材料剩余率。其二是要改变传统粗放式管理,在现场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做好调查和统计。对于建筑垃圾利用,譬如:绿化混凝土可以在利用废旧建筑材料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增加了绿化面积,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果。总之,施工现场的环保节能工作,需要集合社会力量继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加大研发力度。
4 结语
推进绿色施工是建筑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促进绿色施工健康、持续的发展,目前应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首先是增强业内人士的认识,绿色施工不仅仅是施工企业的事;其次是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完善激励评价机制;最后是施工企业要有组织有落实,要注意在施工环节和施工细节上挖掘潜力,加强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绿色建筑技术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8
【摘要】桥梁道路工程施工建设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施工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这是因为桥梁道路基本建设工程的施工周期长,且施工涉及的工艺、技术等众多,如果任意方面管理不当,或者相关质量管理控制措施实施不力,都会造成工程建设对环保问题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文章中谈及了路桥施工建设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对提出的施工环保措施展开了充分探讨。
【关键词】路桥施工;环境保护;影响;管理
路桥施工是国家基本建设工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着工程投产后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变现。而与此同时,路桥施工的环保问题在当前来说的影响程度也非常大。即不论从社会角度还是从工程项目施工角度看起,其仍然是当前路桥施工建设的热异性问题之一。也就是说,路桥建设施工周期较长、且动工规模较大,实践建设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地貌、地形等,对周围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比较突出。如,施工建材管理不当会造成施工垃圾形成;施工作业噪声影响,会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干扰等。
1 路桥施工施工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1 地表的负面影响
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需要,必然会进行填土、开挖等工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原有的地表基础、生物植被等遭受到了破坏,严重时会导致大面积土石外露,水土严重流失等。因此,必要的防治措施应当到位且全面,否则不仅使施工过程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不能得以降低,还会造成泥沙沉积、水土流失、周围土体与水体遭受损害或污染等。
1.2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是所有建筑施工建设时期普遍存在的环保问题之一。在路桥建设阶段导致空气污染形成的原因很多。如作业原料的堆放问题、人为管理不当、作业工序设计不合理等。其中,以原料供应管理涉及到的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由于堆放的混凝土集料、沥青拌和料等的大量粉灰扩散,还有材料供应运输过程中的若管理不当也会造成粉尘扩散。同样,由于干燥季节也是石灰、粉煤灰等极易产生扬尘的高发时节,所以也会加剧空气污染指标提升。
1.3 水污染
水污染主要指路桥项目工程在建阶段产生的水污染。如,施工供应材料的清洁、机械设施的定期清洗、施工易燃原料的存放不当造成的水污染、以及有害与刺激性较大的原料导致的水污染、以及包括生活用水与施工作业用水的混合造成的水污染等。
1.4 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强调的施工作业阶段所产生的噪声扰民现象,其中影响范畴包括学校、企事业组织机构、机关单位、以及民用建筑等。由于施工作业机械设施的作业分贝较大、或者路桥建筑施工现象的加工作业开工强度较大,导致某些工艺可能集体动工,进而产生了较大噪声污染。
2 路桥施工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研究
路桥施工建设周期内产生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应当引起相关行政管理机关、以及施工企业单位的高度重视,并从实际出发,采取控制举措,以求施工作业能够和环境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在实践中,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应当配合第三方监理单位做好施工建设的环境保护指导宣传工作,尽可能做到施工设计、实践施工进度上能够充分体现绿色环保、绿色低碳等价值,避免施工作业对周围环境、生态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2.1 设立环保监督机构
建设设单位应主动与环保行政职能部门相配合,成立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负责对施工单位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对于不利于环保的措施和操作程序提出改进意见,并监督进行整改。
2.2 落实项目在建阶段的环保监测
施工周期内,由环保行政组织机构的责任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的毁林占地、水土流失、噪音侵扰、大气污染、水体污染、以及景观破坏等现象展开全程监测。一旦发现监测指标超标或者严重违规行为,应当立即同时施工方进行责任整改,并配套采取改进控制措施,严重时可以追求相关责任单位的法律责任。
2.3 监督执行作用要高效发挥
监理工程师在环保管理中的作用很重要,不仅要抓好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的控制,合同、信息的管理,还要负责对施工单位的环保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工程设计中不利于环保的各种工程隐患;检查环保工程设计是否得以实施、质量是否达到要求;检查环保工程资金的使用是否落到实处。此外,在项目建设周期内,施工单位如果明知该工艺、该工艺的执行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却正常进行作业,瞒报上级单位,应当根据国家现行环保建设相关的法规条例、规章机制对其进行加以治理,要求其整改施工技术或施工工艺或改进管理配套措施等。
3 路桥施工环境保护控制措施探索
3.1 控制水土流失
首先,要结合实际填土、开挖作业执行时的土体结构进行分析,设置合理边坡、合理排水系统等。其中排水系统的设置,应当结合土方填挖具体施工工艺内容展开周全考虑,目的是避免雨水积聚、冲蚀现象的发生;其次,边坡的坡面设计应当强调边坡绿化、具体合理夯实工艺等,力求施工进度与生态绿化同步进行,降低水土流失比重过大。再者,对于施工工序用到的建材、原料等应当合理采砂,并做好弃土弃渣的处理。
3.2 空气污染控制
控制好施工现场的空气污染程度是避免造成建设阶段空气污染过大的有利控制手段。因此,项目作业场地应当定期分时段展开洒水、及时清运等工作,目的是降低扬尘的集中程度,此外还要在安全责任管理机制、施工作业规程相关管理制度中明确提出扬尘控制方法等,目的是灌输施工作业人员安全责任观念与环保意识。此外,对于临时路面层作业可以采用礁渣、碎料、细石沥青等原料,目的是控制作业时扬尘的集中程度。于此同时,搬运土方原料、作业时产生的废弃渣物等,也会造成浮尘、扬尘产生。因此,应当保证材料卸运、进场、库房保管、现场集料拌和等环节的处理措施合理。
3.3 水污染控制
水污染在路桥施工阶段要侧重控制好拌和、搅拌作业的材料安排,如混凝土、砂浆等原料应当设置好合适的沉淀池,经过必要次数沉淀后,才能排入污水系统,条件允许时,也可以回收再次利用,用以洒水除尘。同时,对于路基的表土清淤,应也当指定废弃、弃置地点,不得随意处理,以防止对水体、河道造成污染等。
3.4 噪声污染控制
在路桥施工建设阶段,一旦噪声污染形成,尤其处在人口、人流量密集的区域,应当控制好作业时间,目的是避免对周围居民的噪音侵扰。如果,由于工期紧张或必须进行连续赶工时,应当上报上级相关责任单位,待到上级批复后,办理好夜间作业的相关手续才能展开较小规模施工,否则会在夜间对周围居民、以及其他组织机构造成作息影响,引起不要的问题纠纷事宜。
结语:
路桥工程作业在项目在建阶段不可避免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不利的负面作用及影响。所以,基于此种情况下采取合理的控制举措势在必行。因此,对于路桥施工建筑企业而言,首要应当提高环保意识与责任观念,其次要保证路桥设计与施工作业工艺、技术内容等达到一致、统一,能够囊括环保建设观念,以此才能保证各项环保建设实行的控制措施能够配合各作业工序顺利进行,将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程度将至最小状态。
参考文献
[1] 李慧英. 桥梁道路工程中的绿色施工环境保护措施[J]. 安徽建筑, 2011,(03)
[2] 刘青岭, 管斌君, 何林.道路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的探讨[J]. 山西建筑, 2009,(33)
[3] 潘学文. 确保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16)
篇9
[关键词]医院;声像档案;管理
[作者简介]张敏,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档案员,本科,广西南宁530031
[中国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5-0093-04
在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声像技术应用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手段。医院在各项工作和各类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声像档案,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生动、形象的特殊载体档案,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声像档案管理,现就医院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声像档案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活动,声像档案是医院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客观、形象和真实的特点,能生动、具体地再现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及各方面工作成果,真实记录医院各个时期发展的面貌。和其它文字、图纸、实物档案一样,声像档案具有现实的查证和利用作用,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利用价值,是医院重要档案资料和宝贵财富。
1 声像档案的定义。声像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包括底片、反转片)、影片(正负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不同材料为载体,以声像为主,并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声像档案主要以磁性材料或感光材料为载体、以音像为主要反映方式、记录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包括照片、录音带、录像带、影视片等专门载体的历史记录。它是全宗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医院声像档案的内容。医院声像档案的内容会随着医院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更新,现仅就现阶段的医院管理工作提出声像档案的收集范围。
(1)党政工作类:
1)各种重大会议:历届党代会、团代会、工代会、妇代会、先代会及党政部门召开的重大会议。包括:开幕、闭幕场面、领导讲话、代表发言、会议情况等各种声像材料。
2)各种创建活动:医院参加各种创建活动例如创百姓放心医院、绿色环保医院、文明医院、医院质量管理年创先达标的声像材料等等。
3)上级领导来医院视察、检查工作形成的声像材料。
4)各种社会活动,例如各类会议、领导考察、外出参观、外医院著名人物在本院活动的声像材料等。
5)各种庆典活动:院庆庆典、历年医生节、护士节、开业典礼等纪念日的声像材料。
(2)历史照片类:指反映医院各个时期的历史和变迁的照片,例如医院名称的变更、地址变更的声像材料等。
(3)科研学术活动类:
1)科研课题评审、鉴定会场面的声像材料。
2)科研成果评选及领奖仪式的场面声像材料。
3)新业务、新技术、典型病例、业务学习、科技活动月、健康教育的声像材料等。
4)由本院发起并组织的全国性、省级学术活动等声像材料。
5)著名专家、国内外知名人物来医院作学术报告讲、业务座活动、捐赠仪式等的声像材料。
(4)人物类:建院以来主要领导任职期间的工作照,历任院长、党委书记及名人录的声像材料。专家等名人的全部照片、底片、材料。劳动模范、先进个人证书、奖章及奖品等照片材料。省级以上党政领导和社会知名人士来院活动场面(包括视察、座谈等)的声像材料。
(5)建设类:重大项目的开工、奠基仪式、落成典礼和医院建设规划、模型等声像材料。
(6)文体活动类:历届运动会开幕、运动闭幕式、领导讲话、运动员比赛场面的声像材料。医院文化艺术节全部声像材料如书画展、游园活动、文艺团体演出剧照、演员合影等,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等活动的声像材料等。
(7)奖状类:如奖牌、奖杯、锦旗、获奖证书、感谢信的声像材料等。
(8)外事类:医院在涉外活动中形成的声像材料、医院领导、专家、学者在国内外重大活动中形成的声像材料。
(9)其他有重要意义活动形成的声像材料。
3 声像档案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声像档案具有现代信息、声像技术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具有其他载体档案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直观性。声像记录和文字说明是形意结合的整体,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印证、互相补充。声像档案以画面的可视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而且配有音乐、语言,便于利用者理解和接受,使利用者具有身临其境之感。声像档案的形象性与直接感受性超过其他类型的档案。第二,形象性。声像档案由于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快速的传送手段,时间感与空间感比一般档案强烈,甚至可以进行超越时空的远距离传送,这是一般档案望尘莫及的。声像档案可以把一瞬即逝的“容貌”记录下来并予以再现,可以把人们引向对历史的深切怀念或者使人们对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第三。易复制。声像记录品容易复制,而且难以区分原件与复制件。一般的纸质档案、原稿与复印稿是很容易区分的,而要区分原版磁带与制作精良的磁带复制件、区分原版底片与制作精细的翻版底片是十分困难的。同时,纸质档案的文字记录与文字载体之间的关系是难以分割的。而记录在声像档案载体上的信息,可转录到感光胶片、磁带和光盘上。而且作为声像档案载体的磁带可用来多次记录,使它成为各种相互依存技术的产物。
4 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例如照片底片需同时归档,影像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日后就是摄影人员自己也难以追忆齐全和准确。调查发现,有近20%的医院有积存照片没归档,且多数照片、底片早已分家或已无底片,文字说明更难说清。本来是很珍贵的照片。却由于没有及时归档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录音、录像带的归档,更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医院都是一盘带子反复用,原始录音(像)没有保存下来。另外有些部门或个人手里保存着部分珍贵的声像档案,但管理不规范,当档案部门去收集时,往往不愿交。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意识不强,对声像档案管理缺乏有效措施。
(2)声像档案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医院制定了相应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但产生声像档案的科室兼职档案员及科室负责人档案意识不强,有章不循,通常都是自由处理。目前,一些医院声像档案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随时形成随时移交,但很难做到;二是产生声像档案科室先进行预立卷,一年一次移交档案室;三是由产生声像档案科室自己立卷,统一要求,按规范进行立卷。编档。由此表明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3)摄录入员中存在两种误区。摄录入员在医院活动中直接从事产生声像档案的工作,并决定着声像档案的数量和质量,一种是摄录入员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声像档案,他们一直误以为只有上级来文、红头文件才是档案。而他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带等,认为拍完录完就可以完成任务了,不需要归档保存;另一种是误以为谁拍的照片就归谁,送往报社、电台用完就算出了,怎么处理这些声像档案属于个人行为。由于这些同志缺乏全局观念,档案意识不强,致使部分声像档案长期在个人或科室内部保存,不移交档案室统一保存。特别是随着人员变动和机构调整,造成声像档案的失控式流失,致使医院档案不齐全、不完整。严重影响了声像档案的长久保护和开发利用。事实证明摄录入员及管理科学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声像档案管理上的不规范。也就是说,产生声像档案的第一点形成和归档不把好关,待用时再靠档案员去催要,那只能是“亡羊补牢”了。
(4)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科室存放声像档案的是木柜,且没有空调、去湿机,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退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
(5)收集渠道不畅。一是不按时移交,二是不及时收集、建档,没有集中统一管理。正是由于多年来沿袭下来的声像档案分散保存,致使档案室的声像档案收集不齐全,形成的声像档案不及时归档,造成档案凌乱存放,查找困难。
5 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认识,争取领导重视。搞好声像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部门的事,更是医院产生声像档案部门的责任。领导在会议上经常强调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档案部门要善于抓住机遇,结合医院的中心工作,利用声像档案室藏档案以生动的利用实例,发挥声像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2)声像档案必须遵循声像载体的特点和规律,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形成声像档案的各部门,要按归档要求,努力做好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对主要声像载体档案材料,其数量大、利用率高的部门,经批准后可设立声像档案分室。分室可保管本部门形成的声像档案。分室在业务上接受档案馆的指导,每年定期向档案馆呈报书面情况报告及办理移交清单。
(3)声像档案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是医院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之一。医院各部门要根据声像档案载体的特点把声像档案工作纳入自己的管理制度中,实行“三纳入”、“四同步”的原则,大力开发信息资源,为提高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水平服务。部门专(兼)职档案员应在档案人员的指导、监督下,协助科技人员做好声像档案的平时积累工作,并检查是否完整、准确、系统,组卷是否符合要求,定期选择有保存价值的向医院档案室归档。
(4)狠抓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提高依法治档水平。加强制度管理,狠抓落实。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很必要。各立档医院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归档等都要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各环节应有明确规定。要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5)档案管理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档案管理部门要与各科室经常性沟通,及时掌握医院信息,对各科室档案查阅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使医院员工对声像档案予以配合支持。经常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及时发现有价值声像材料并加以收集整理,对重要的资料要打破常规,随时将声像资料归档,以防日久被人遗忘。在人手允许情况下,重要档案归档部门兼职档案员承担医院部分重要活动的资料摄影工作。这样做有利于真正掌握医院重要活动的第一手材料,并对活动的主题、背景、主要人物、时间等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同时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中“四同步”的开展,档案管理人员熟悉本医院开展的各种主要活动过程,目的能够掌握第一手材料,哪些资料是重要应该归档的,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催缴,对保证声像档案的归档完整、归档质量有很大帮助。
(6)采取多样的形式或广泛征集。要实现声像档案收集完整,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运用多种形式手机很重要。主要有:一是通过正常移交接收。科室及时移交档案室。二是产生声像档案科室按本医院声像档案分类,按规范整理立卷后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三是摄录入员直接收集。摄录入员除担当本医院的摄录任务外,还被指派去本医院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外事活动等。对这部分声像档案,要多方努力,登门收集。从宣传部门和个人手中进行收集,凡属个人拍摄或录制的能反映医院面貌并具有参考价值的声像载体材料,向医院档案室归档者,一经采用,医院应给予适当补偿。
(7)声像档案保管方法及措施。声像档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最大限度地延长其使用寿命,是声像档案保管的重要任务。声像档案与其他载体的档案比较,保管更困难,要求条件更高。
1)适宜的温湿度。保存录音带、录像带,温度要保持在18℃~24℃之间,相对湿度保持40%~60%之间,要避开三十奥斯特以上的磁场,最好装在防磁柜内;保存底片的适宜温度为13℃~15℃,相对湿度为35%~45%之间;保存照片的温度要保持在14℃~24℃之间,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照片温度要保持恒温,最高不得超过15℃,湿度保持在60%~65%之间。
2)密闭防尘。灰尘对档案的危害很大。特别是对底片,一粒尘土落在药膜上,放大出来的照片会出现白点,所以库房的门窗应密闭良好,整理声像档案的工作间应清洁卫生,防止照片、底片落上灰尘。
3)防火防有害气体。声像档案属感光、磁性及胶质材料,极易受损,特别是影片、底片易燃烧和起化学反应,为此要消除一切发生火灾的因素,必须备有干粉灭火器、去温机和其他设施,做到防火、防虫(鼠)、防潮、防高温、防日晒。入库前要进行检查,防止受污染的材料入库。接触底片、照片的人员应戴洁净手套操作,防止汗渍污染。
4)声像档案的保管期限与相应文字材料的保管期限应一致,需长期、永久保管的声像材料,在保管一定时间后,应转录复制,母带(片)与复制带(片)保管方法亦应一致,母带(片)必须专柜保管,并特别标明。
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前言: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是我国2l世纪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战略,而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日新月异的发展,对能源供应、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造成巨大压力,给可持续发展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绿色建筑”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选址,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过程中,以最节约能源,最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最低环境负荷情况下最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绿色建筑,又称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核心价值在于最低限度能源、资源消耗,对环境无污染,并拥有优良的室内环境质量。
讲“绿色建筑”,尤其要注重施工期间的“绿色”,即绿色施工。绿色施工管理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体现,是绿色施工管理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管理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管理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管理技术的重新审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管理技术。根据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的内容,绿色施工管理可以定义为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管理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施工管理技术。
1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面对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自然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绿色建筑”也就应运而生。绿色建筑概括起来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即:(1)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2)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3)没置废物回收系统,利用回收材料;(4)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重新使用旧材 ;(5)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绿色建筑也是融合保护环境、亲和自然、舒适、健康、安全于一体的建筑。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1 建筑施工的能源管理
从“清洁生产”角度来看,施工现场的能源管理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节约能源,二是减少污染,具体要求和措施如下:
在进行工艺和设备选型时,优先采用成熟、能源消耗低的工艺设备。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保养、保证设备运转正常,降低能源消耗。在可能时,对现有的能耗大的工艺及设备逐步替代、淘汰。在施工机械及工地办公室的电器等闲置时及时关掉电源。以清洁能源代替污染大的能源等。
1.2 建筑施工的材料、水等资源管理
对水资源和材料进行管理有助于改善环境行为,减少浪费,提高效益。施工现场可从以下方面对原材料、水等资源进行管理:
使用含有可再生成分的材料;在施工现场建立废弃物的回收系统,对废弃材料进行分类收集、贮存和回收利用;安装节水型小流量的设备和器具,减少施工期间的用水量;在现场设置雨水、污水收集、沉淀处理池,经过处理的雨、污水用于冲洗车辆、降尘、灌溉等;有效利用基础施工阶段的地下降水;现场安装水表、监视水的消耗量等。
1.3 建筑施工的污染防治
施工过程中的污染防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3.1 施工泥浆的控制。泥浆污染主要来自基础和土方工程。污染防治一是通过具体工艺避免,其次,可通过人工措施及时固结泥浆,以避免泥浆流出场外,污染道路和市政工程。由于城市环境卫生的要求,对进出现场车辆,为防止携带泥浆上路,应在场地出口设立冲洗处,以维护市容。
1.3.2 施工扬尘的控制。扬尘是施工现场较易发生的问题,尤其在于旱和大风的日子。施工现场的主要扬尘源包括:拆迁;土方施工扬尘;现场搅拌站;场地;易散落、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运输、存放;建筑垃圾的存放、运输;锅炉、茶炉、厨灶。针对上述扬尘,现场可采用设置围档,实施淋水降尘.场内道路硬化,垃圾封闭,使用清洁燃料等措施进行控制。另外在场地内要做好水泥、石灰、细砂等散装材料的保管,合理安排堆放位置,以避免风吹尘扬污染环境又造成浪费。光污染的控治。消除和减少电器焊等发出的亮光,可以靠施工时的围护来解决 比如在工作区周边做围护,以拦截光线,或选择在白天阳光下工作等。
1.3.3 水污染的控治。施工现场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雨水,污水(又分生活和施工污水)两类。下面简单介绍施工现场的三种污水简单处理办法:
A.工地厕所的污水应配置三级无害化化粪池。接政府的污水处理设施;或使用移动厕所,由相关公司处理。B.工地厨房的污水有大量的动植物油,动植物油必须先除去才可排放,否则将使水体中的生化需氧量增加,从而使水体发生富营养化作用,这对水生物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而动植物油凝固并混合其他固体污物更会对公共排水系统造成阻塞及破坏。C.建筑工程污水含有大量泥砂和悬浮物,一般可采用三级沉降池进行自然沉降,污水自然排放,大量淤泥由人工清除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1.3.4 施工噪声的控制。建筑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中的建筑机械和运输车辆,建筑施工噪声发生在施工期间,其特点是时间集中,位置多变。另外,建筑设备陈旧,安装不当,且缺少必要降噪手段,造成施工工地的附近居民生活受不同程度的干扰。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赶工程进度进行夜问施工,这也是建筑施工扰民的一个主要原因。其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环境宣传,扩大公众影响;从严审批夜间施工;选用低噪音设备和机械,对噪音进行监测等。固体废物的管理。实际上,建筑垃圾中有很大部分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所以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应以回收重复利用为主要途径。要做好这些工作,最好的方法是分类,利用的进行回收,而不可利用的集中处理。另外,现场应对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排放、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的全过程进行统筹规划,不仅应着眼于对已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置,更强调不产生、少产生固体废弃物和对已产生的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以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2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将是发展的趋势
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毋庸置疑是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但由于其初始投资成本高要比传统建筑高5% ~l O% ,使得关注短期收益的开发商很难下决心投资绿色建筑,所以绿色建筑的推广一直举步维艰。而实际上,绿色建筑由于采用了各种生态节能技术,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运行费用;、能源消耗费用、维修费用以及报废拆除费用等全寿命周期费用是远远低于传统建筑的。、在建筑业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除应重视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规划设计阶段的可持续技术的应用外,建筑施工管理阶段也是应重视的一个阶段。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会对环境、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建造和清除扰乱了场地上现存的自然资源,代之以非自然的人造系统;建造和拆除所产生的废弃物占填埋废物总量的比重较大;在建造过程中散发出的灰尘、微粒和空气污染物等会造成健康问题。而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管理方法则能够显著减少对场地环境的干扰、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自然资源,同时,还可将建筑物建成后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3 结束语
人类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建筑业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除应重视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规划设计阶段的可持续技术的应用外,建筑施工管理阶段也是应重视的一个阶段。建筑施工具有周期长,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废弃物产生多等特点。因此,提倡以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为基本宗旨的“清洁生产”,这对于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意义重大。我们应尽量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促进现场施工与环境相协调,才能为城市营造绿色建筑,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的环保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 上一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基本原则
- 下一篇: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