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配置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设备配置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设备配置方案

篇1

关键词:医疗设备;大型;性能检测;监督管理;维修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数量也在有序增多,其管理也在逐步趋于规范化。为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质量,本文选取我院及周边县市县级以上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购置的大型医疗设备100台,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设备的性能加以检测,现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及周边县市县级以上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购置的大型医疗设备100台,其中,X射线电子计算机扫描装置(CT机)63台,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15台,800mA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DSA)12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设备(LA)10台。

1.2 性能检测的规范依据 根据2006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对放射诊疗设备的基本性能展开一系列检测[1];依据《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对所选取的大型医疗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测。

2 结果

经性能检测,CT机有46台质量合格,合格率为73.0%;MRI13台质量合格,合格率为86.7%;DSA10台质量合格,合格率为83.3%;LA9台质量合格,合格率为90.0%。调查同时发现,大型医疗设备在日常管理方面,仍有以下主要问题:

2.1片面注重发放许可证,忽视日常监管 因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大型医疗设备的日常监督时间有限,对于不同设备的实地配置知之甚少,医院未能及时将大型医疗设备上报给上级卫生主管部门[2],所以,导致众多设备存在无证上岗的突出问题。

2.2 医院管理阶层的关注度不够,了解较少 ①医院高管在购置大型医疗设备时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未能立足于医院经营的现实状况科学配置,在尚不具备专业技师、物理师的情况下,就购置大型医疗设备[3];②医院在未开展设备质量检验的状况下就从事各种医疗检查活动,极大地降低了医疗单位的检查质量;③个别医疗单位的高管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采购淘汰的陈旧设备,严重降低了设备的诊断质量,漏诊、误诊频繁发生。

3大型医疗设备的性能检测与监管方法

3.1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履行监督职能 ①卫生主管部门应会同监督机构或其他行业机构做好日常监督检查,除MRI外,其余各类医疗设备的配置均以《放射诊疗许可证》的颁发为前提,并按放射诊疗搞好督查。②大型医疗设备在取得配置后,要确保设备经长时间的使用,基本性能依然完好,就要强化设备性能的检测及影像质量的检验,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大幅提高广大患者的检查质量,避免误诊或漏诊,还会挽回较大的经济损失。

3.2 设立奖惩制度,提高责任意识 全体医疗设备的使用者均应持证上岗,医院要加大全体设备使用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号召广大设备使用人员积极钻研业务知识,熟练掌握设备原理,熟知设备构造,着力增强业务素质[4]。同时,医务人员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需增强保护设备的责任意识。医院内部应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依靠制度的约束力和规范性,对于设备日常管理不当或操作失误所致的设备故障,则要依据《医疗设备管理条例》等相关规范做出处罚,进而提高设备操作者的责任意识,从根本上减少或避免设备故障的出现。

3.3加大宣教力度,普及规范意识 医院要进一步对全体设备使用人员开展新一轮的法律规范的普及工作,着力做好对各种设备使用规范的宣传与教育。在发放《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时,应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医疗工作者及相关部门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促使设备资源的配置渐趋科学。

3.4定期搞好设备的性能检测,注重维修 鉴于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周期较长,给其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要求。为此,医院要密切联系本院的现实状况,编制设备的管理与维修方案,在设备使用的全过程中促使方案的每项规范落实到位,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性能。编撰《大型医疗设备的养护手册》,并付诸于实践,技术维护员工要定期查看科室内设备运作状态是否正常,对其搞好各项养护及维修记录,并总结优势经验;还应定期对设备搞好各项技术性能检测及养护,这也是增加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一环,为有效地削减维修成本,降低设备维护的开支,设备工作人员要按照季度养护、年度养护与技术性能检测达标的要求,落实防潮、防尘、防腐蚀的监督管理策略。

本次研究显示,CT机、MRI、DSA、LA的质量合格率均超过70%,表明大型医疗设备的性能检测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卫生主管部门统筹与整合优势资源,会同多部门加大设备的监督管理力度,同时,医院管理阶层要提高关注度,将设备的性能检测、质量管理与养护维修有机结合,不断地提高设备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欧阳昭连.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13(14):55-56.

[2]李伟,郑凤春,李潇萧.加强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管理势在必行[J].中国医疗设备,2009,20(10):82-83.

篇2

关键词中央空调 医疗建筑 负荷计算 冷热源配置

【Abstract】For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hospital building, Paper expounds several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air conditioning load , and analysises the hot and cold source configuration selection of HVAC.

【Key words】 HVAC, Hospital Building, Load Calculation,Source Configuration

Shenzhen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LTD

中图分类号:TU24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医疗建筑逐步从小规模的专科性医院向大规模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迈进,复杂的综合医院建筑对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医疗建筑采用怎样的空调方案更为合理?笔者结合近几年从事医疗建筑的空调设计实践经验,从空调负荷计算和冷热源配置两个方面对医疗建筑中的中央空调系统方案选择进行浅析。

1、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

在医疗建筑中,大型医疗设备散热(例如X光、CT、MRI、DSA等检验设备)、实验区的通风柜、生物完全柜等特殊医疗工艺通风需求、手术部医疗工艺空调需求,人员密度等对空调负荷计算有着很大的影响。因而,在医疗建筑的空调负荷计算中,除了与普通公共建筑相同的维护结构负荷、人体负荷、照明负荷、新风负荷外,而且还要考虑医疗建筑中以上几个方面的特殊负荷。

1) 医疗设备散热对空调负荷的影响。医疗建筑的影像科内设置了各种医疗检验设备,其中不少设备要求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下工作,有时室内的环境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些设备的散热对空调负荷计算有着直接的影响。以某一医院的影像科及检验科的医疗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科室 设备名称 设备散热量kW 设备台数 总散热量kW

2) 实验用通风柜及生物安全柜的通风需求对空调负荷的影响。医疗建筑中的检验科、病理科是一个综合性的实验诊断科室,其内部各个工作区之间存在着有序的气流组织及严格的压力梯度,影响气流组织和压力梯度的关键因素是各个实验区的通风柜和生物安全柜的工作状态,为了满足气流组织和压力梯度以及室内温湿度的需求,就要不断补充经空调机组处理的新风,这就直接影响了空调系统的负荷。静脉配置中心的药物配置间内万级净化区也设置了大量的生物安全柜。以某一医院各科室设置的通风柜和生物安全柜为例来进行说明:

3)手术部,ICU等净化空调系统对空调负荷的影响。手术室的环境要求:温度22~25℃,湿度40~60%,5次/h以上的新风量、18次/h以上的换气次数。一个Ⅰ级手术室常规的两种空调处理过程如下:

从手术室空气处理过程可以看出,为了满足手术室环境要求,无论哪种空气处理过程,均存在着巨大的再热负荷(再热负荷是手术室工艺性空调系统与普通舒适性空调系统的主要差别之一)。现代化的综合医院规模较大,手术室的数量较多,其巨大的再热负荷在医疗建筑的空调负荷中占着很大的比重,再热负荷约占净化空调系统冷负荷的30~50%。如何改进净化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降低再热负荷,是值得空调设计师们探讨的一个问题。

4)人员密度对空调负荷的影响。人员密度值是空调设计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 其对空调末端容量、室内通风量、空调系统的负荷均有着一定的影响。调查发现医院某些部位的实际人员密度值远高于设计时的门诊量, 特别是急诊室、急症观察室、候诊室、门诊挂号大厅等,且在同等门诊量的医院中又以儿童医院的实际人员密度最大。以下经验数据供参考: [1]

① 急诊诊室:当班医生数* 3.0人/ m2;

② 候诊区:1.25人/ m2;儿童医院候诊区:2.0人/ m2;

③ 输液室、观察室: 1.5人/ m2;儿科输液室、观察室:2.0人/ m2;

④ 门诊挂号大厅:1.0人/ m2;

2、 空调冷热源的配置

医疗建筑的行政办公区、门诊区均为八小时工作制,而急诊区、手术区、ICU及住院区均为二十四小时工作制,一些医疗设备介入检查区(如CT,MRI、DSA、X光、B超等)则需要早期供冷供热区域,在选择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时要兼顾这些需求。

现代医疗建筑规模较大,空调系统冷热源通常集中设置。冷热源的选择除了要考虑空调冷热机组的配比为“大小”兼顾以满足空调最大负荷和部分负荷时系统均能高效运行外[2],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医疗建筑的空调负荷特性呈现夜晚负荷较低,白天负荷较高的显著特点,该负荷特性与电力负荷有明显的一致性,因而对于实施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的城市或地区,可以利用夜晚不供冷的制冷主机进行蓄冷,所蓄冷量替代部分制冷主机作为白天用电高峰时段空调系统的冷源。该种系统不但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装机容量,且其运行费用比常规空调系统低,分时电价差值越大,运行费用越低,得益越大。在蓄冷系统中,空调装机容量减小,设备满负荷运行的比例增大,设备利用率提高,节能效果明显;同时空调装机的减小也降低了空调用电负荷对电网系统的冲击,所以,蓄冷系统在医疗建筑中的应用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3]

蓄冷系统还可以作为手术部的备用冷源,提高了手术部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2)在医疗建筑中,中心供应的高温消毒及净化区域空调系统的加湿是热源选择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心供应的高温消毒一般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器或电力蒸汽灭菌器,相比电力蒸汽灭菌器(是用电来加热水产生蒸汽)而言,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能耗要低得多;净化空调系统的加湿分为电加湿和二次蒸汽加湿两种方式,二次蒸汽加湿是利用蒸汽作为热源加热水产生蒸汽来作为空调系统的加湿,该方式比电加湿方式能耗小得多;另外,作为现代化医院,厨房的规模也较大,存在多个蒸汽用汽点。综合这几个方面,在没有市政热源时,可以采用燃气蒸汽锅炉作为医疗建筑的热源,以降低能源的消耗。

3) 对于关乎生命的手术部、ICU等区域,其净化空调系统对冷热源的要求:稳定、安全、可靠;洁净手术部的维护结构较为密闭,即便在过渡季节,空调系统也有同时供冷供热的需求。为此,手术部、ICU等净化区域通常选择独立的冷热源,例如采用带热回收的模块化热泵机组,回收热量作为空调系统的再热热源,避免了电力作为再热热源的巨大能耗。该种系统安全可靠、灵活方便,且在过渡季节有着较高的能效。

4)对于医疗设备介入检查区,有早期供冷供热的需求,通常也选择独立的冷热源,以提高空调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CT、MRI、DSA等大型医疗设备本身要求恒温恒湿的环境条件,一般采用恒温恒湿机组作为该区域的冷热源(考虑到项目资金,也可采用多联机系统);对于X光、B超中心一般采用多联机系统。

结语

在经济起飞百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医疗建筑的大型化使得空调系统的方案选择比普通的公共建筑更为复杂,合理的空调设计方案不仅为医疗建筑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稳定的环境,更能为缓解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的局面提供一定的措施。本人在就近年关于医疗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资料,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并期待着能有更合理的空调方案和节能措施应用在医疗建筑中。

【参考文献】

[1] 伍小亭 ,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暖通空调,2009,39 (4)

[2] 沈晋明 马晓琼,医院建筑特点与节能,暖通空调,2007, (08)

篇3

关键词:ABC管理法;手术室设备;医疗设备管理

医疗设备在医学方面的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疗设备中的配置器具的总数和级别,是验证医院的医疗水平的必要工具,也是测量医院等级的手段。管理医疗设备的工作,医疗设备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都有利于医院和社会获得经济效益。而且这个主题已经成为医疗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ABC管理法是根据物质的价值、影响以及重要度,将之分类管理以突出主要特点。

1 ABC管理法

1.1 ABC管理法的特征

ABC管理法是由一名国外的管理学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提出的管理方法。它的主要特征包括:(1)适用于大量资源的管理工作;(2)适用于管理人员与投资成本数量有限的管理工作;(3)在管理工作中,可以把握住管理的要点,具有科学性,同时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待管理对象。

1.2 ABC管理法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医疗设备的使用作为一种临床医学的方法,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的口碑,还会影响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习惯等。ABC管理法的使用,就是为了达到科学研究医学案例的目的。了解不同种类的医疗设备对医疗工作带来的作用,找出具有较大作用的医疗设备,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2 ABC管理法的使用情况

2.1 分类标准

ABC管理法的分类标准如下:(1)关键的主要因素(A类):此类因素对事物的影响程度占所有因素对事物总影响程度的55%~80%,且此类因素数目占影响因素总数目的4%~10%。(2)一般性的次要因素(B类):此类因素对事物的影响程度占所有因素对事物总的影响程度的10%~15%,且此类因素的数目占影响因素总数的15%~30%。(3)最次要的因素(C类):此类因素对事物的影响程度占所有因素对事物总的影响程度的5%~10%,而该因素的数目占影响因素总数目的65%~80%。

2.2 手术室医疗设备整理分类

(1)项目分类。设置的医疗种类需要与《医疗设备统计分类表》相匹配。在对医院的医疗设备分类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医疗设备的总数、医疗设备的操作方法以及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2)归类统计。根据类别统计医院内的所有医疗设备,包括手术中需要用到,但分类不属于医疗设备的工具;根据具有同样功能的设备进行分类,将型号或者生产商不同的设备分为一类,将这些数据列入Excel,便于整理出清晰的数目。(3)数据收集。列表中需要输入的相关数据可从申报报表或相关资料中获取,而有些数据资料需前往手术室具体查看填入,以保证所填入的相应数据真实可靠。(4)整理分类。将所得的分类数据进行汇总后,依据公式计算单台故障对手术室的影响度影响度越大提示设备影响越大。(5)医疗设备整理分类效果。对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医疗设备进行详细的分类。这样既完善了手术室的医疗配置,健全了医疗设备的管理机制,还保证了手术工作的顺利完成。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知名度,获得社会效益。

2.3 手术室医疗设备维护分类

2.3.1 医疗设备维护分类方法。在医院的手术室,根据分类和项目可以将其中的医疗设备设置成三种类型,分别是A、B和C类。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分类方法。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按照医院的具体情况和医疗的特征做出调整工作。比如,C型臂机可以调整为A类,手术显微镜可以调整为B类。某市的一所大型医院内,共有5台A类的设备,40多台B类设备,50多台C类设备。

2.3.2 医疗设备分类维护措施。A类的医疗设备的管理方式是医院的法人决定的全面的管理。它需要大量的资源,使医疗工作顺利完成,而医疗设备的修理工作是由承包商和医院内部负责的。主要的工作由承包商负责,其他的工作由医院自行处理的;B类医疗设备实行以分管领导管理的全方位管理模式,投入一定的资源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设备的维修采取特约维修为主、医院自主维修为辅的方式;C类医疗设备实行手术室负责人管理的全方位管理模式,投人适当的资源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设备的维修采取科室送检或设备科现场维修的方式。

2.3.3 医疗设备维护分类效果。通过ABC管理法分类制定维护方案后,手术室医疗设备故障率和维护费用明显下降,显著减少了因医疗设备管理不当而对手术室甚至全院造成的不良影响。

3 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的措施

3.1 明确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

医院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循“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而且规定手术室的各科负责人是管理医疗设备的直接负责人。各个科室需要委任专门的人员记录申领使用的设备,同时负责管理和保存工作。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应该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及设备本身的性能。建立明确的管理机制,对有关设备进行妥善的管理。

3.2 完善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明确的管理制度,具体的规定医疗设备的负责人,同时应用医疗设备时需要根据科学的标准,避免错误的使用方法,在医疗设备的出入做好记录,定期整理归档;在手术室中,对于工作人员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应该尽快处理。遇到不能独立解决的修理问题,最好和管理部门申请帮助,尽早解决问题。同时,在遇到人为造成的设备损坏的情况时,各个科室的工作人员都有责任赔偿损失。

3.3 借助信息化方法规范设备管理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程度逐渐加大,医院的医疗设备的管理也应该采用信息化的方式进行。比如,安装配套的管理软件,运用条码管理等方式,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同时,在整理医疗设备的数据时,还应该考虑到个人的方面。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还有利于医院投入成本的管理工作。

4 运用ABC管理法的注意事项

4.1 ABC管理法的使用

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之上强调注意基础的统计工作,并加强有关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是搞好各类管理的关键所在。

4.2 对照分类措施进行分类

根据每个医院不同的专科手术情况做具体分析,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内容,使之不断完善。通过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医疗设备管理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ABC管理法是一种极具科学性和简洁性的管理医疗设备的方法,同时这也是一种非常适用的方法。在医院的医疗工作中,充分的利用ABC管理法不仅可以完善手术室的医疗配置,健全医疗设备的管理机制,还能够保证手术工作的顺利完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能够为医院创造良好的口碑,这种管理的方法应该被广泛应用、广泛施行。■

参考文献

[1]刘欣,郝伟.ABC分类法在疾控系统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3(9).

[2]马勇.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医疗装备,2015(16).

篇4

关键词:临床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意义;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在医院,医疗设备是非常关键的资源,也是现实医院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情况和医院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对于临床大型设备而言,进行效益分析工作,有助于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的运行效率,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因此,本文的研究对医院来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医院临床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工作的意义

(一)为医疗设备使用和配置提供经济参考指标。医院医疗设备配置和使用的水平关系到医疗设备的使用质量和效益水平。从经济的层面去考虑,配置何种类型的设备、何种层次的设备、何种数量的设备、何时购买保修最经济、何种程度下进行老化设备的更换最为合适等等,都和设备的效益紧密联系。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工作得出的结果和结论可以为上述问题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另外,医疗设备效益分析的结果也可以医疗设备使用的收费标准提供科学的依据。既不会让过低的收费存在而影响医院的总体运营绩效,也不会因为收费过高而加大患者的经济负担。这就为医院有效践行其社会职能,满足自身发展提供科学的支撑。

(二)为医院工作提供管理和决策服务。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自身经管工作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医院算清自己的经济账显得越来越紧迫。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益是通过其使用成本和使用收入来表现出来的。设备的收入和支出在医院总体收入和投资中占据非常大的比例,医疗设备的效益也是决定医院管理和盈利的重要因素。进行医疗设备效益的分析工作,可以利用得出的结论和数据为医院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服务、支撑。

(三)提升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降低成本。进行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工作,有助于快速、科学的把握某些或者某个医疗设备的运行效益情况,发现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效益分析工作结果的反馈,医院可以对设备的维护、使用管理、收费标准的确定乃至于今后医疗设备的采购进行科学的管理,最大限度的提升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降低运营成本。

二、医院临床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采购缺乏可行性论证。对于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属于长期投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耗费金额大,设备的变现能力较差。所以,大型设备的采购必须要建立在财务人员多次经济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下进行。假如没有经过准确的测算便进行盲目的投资,势必会给医院带来较大的成本浪费。进行上述这种经济可行性论证工作,是使用财务分析的原理对医疗设备采购的效益、必要性和风险进行分析和探讨。其目的在于用最小的支出获取最大的收益。一旦缺乏可行性论证工作,很容易导致采购设备使用率较低甚至出现闲置不用的情况。当前,不少医院在设备购进前缺乏科学的论证和分析工作,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便进行采购,给医院的经营带来较大的压力。

(二)缺乏对医疗设备进行实时监控的信息系统。在信息时代,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化了医院各个方面的工作流程,在医疗设备效益分析上,信息系统是医疗设备基础数据采集的前提。但是在当前,医疗设备效益分析的实际操作较为复杂,缺乏相关软件和系统的支持。信息系统只能够提供检查收入和人次的简易数据,无法提供反映医疗设备效益的全面数据。特别是当存在相同功能的设备时,系统仅仅提供总的数据,缺乏对单一设备效益数据情况的反映。这些极大的影响了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工作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三)基础数据工作不充分。进行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作,牵涉到医院的会计部门、采购部门、设备使用科室和总务部门等等。医疗设备的原始档案是进行效益分析工作的关键资料,往往因为工作人员缺乏重视,而导致原始资料不完善,无法为财务人员进行分析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同时,在财务人员处理和分析设备数据的时候,很容易发现各个部门报送上来的数据存在失真的情况,这是因为很多数据都是后期修改的,无法反映设备的客观情况。

三、医院临床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工作的改进策略

(一)设备采购前强化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应当成为医院采购设备前的必备工作。设备的采购要纳入医院的预算管理工作中来,申请设备采购的科室应当在每年度医院预算的时候进行采购计划的申请和上报。在申请前,相关科室要加强前期的调查和取证,比如要考虑到该设备的收入情况,要耗费的人力成本、配套设施费用、维修保养费用、水电费等等。财务部门要对科室上报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核实,并从财务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可行性论证。财务人员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论证,比如投资回收期、盈亏平衡分析等等。

(二)健全信息系统的建设。人工分析和统计的方式早已无法适应医院设备管理的需要,所以信息系统的建设刻不容缓。当前医院应当把现有的HIS、PACS和LIS系统进行必要的链接和整合。实现对材料消耗、单个检查耗时、开关机时间和收入等数据进行快速的查询。

(三)实现设备资源共享。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并不需要很多大型医疗设备,但是医院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竞争地位不得不采购较多的大型医疗设备。基于此,卫生部门要发挥其统筹管理的作用,在各个医疗机构间实现同一个医疗设备的资源共享方案,将既有的设备利用起来。最大限度的提升设备的使用率。

医院进行大型设备效益的分析工作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并且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工作。医院应当利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契机,加强对设备效益的分析工作,最大限度的提升医院的运营水平。

参考文献:

[1]许敏光,闫伟,夏鹏,蒋勇.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核算及其效益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3,12(7):122-123.

篇5

【关键词】医疗设备 代化 管理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医疗系统逐步完善。在人民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医疗设备的管理问题成为了医院健康运转的重要标志,高技术、高水平、高科技的医疗设备能给予医疗工作良好的辅助,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治疗。

一、医疗设备管理在医疗条件中的现状

伴随着医疗设备的推陈出新,很多大型设备被投入在各个医院的临床诊断中。笔记从所在的天津市随机抽查的五家三级甲等医院中,笔者进行进行了相关数据统计。针对不同科室,调研了大型医疗器械的不同开机率。经过患者使用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得出了医疗设备的需求倾向。见表一:

通过对表一的分析,五家医院的开机率都大于百分之九十六,这初步说明五家医院都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设备管理机制,管理手法和设备配置都具有稳定质量积累。在D医院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开机的数据中,百分之九十六的开机率虽然已经达标,但仍然有进步和发展的空间。

近年,我国有关部门对医院设备管理进行了宏观调控,经过调控后的医学装备年服务量大大增加。笔者在天津医疗行业调研五家单位数据如下表二:

图表二为医学装备平均服务量(年/人)的比较,即每台机械每年接受的开机服务次数的总称。监测开机服务率能够统计出在一定时期内,医疗机械得到使用的情况。从上表中可以看出,A医院的X光拍片机得到了最大效率的利用,C和E医院的电子X射线扫描仪没有得到充足的应用,D医院没有进驻电子X射线断层扫描仪,应该进行设备的再次引进,并根据设备真实使用数据,针对本院情况及时考虑设备引进和更换。

二、现今医疗设备系统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当今医疗设备的发展中,存在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双重局面。医疗科技的能力固然在进步,但也有一些设备管理问题有待完善。

(一)医疗设备购置的计划缺乏实效性。人们对就医的需要逐渐扩大,医院的存在更倾向于商业化和竞争化,如何在众多医院中保有自身医院的最大价值是当今医疗工作者的不懈追求。由于竞争的压力加大,医疗设备的采购上就缺乏妥善的考虑,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医疗设备的购进过于草率,缺乏必要的计划和调控。

(二)医疗设备管理更新计划缺乏科学的设计。设备的进驻要区别医院的性质、工作的条件、对应的技术、应用的条件、发展的潜力及综合效益等多种问题。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和购置设计不够严谨,过于随意,将会致使设备不能投入正常使用。

(三)现有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不到位。不管是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还是器械的修理维护,都需要定时定期的维护。大型先进的医疗设备就像是电脑运作的CPU,反映了医院诊断疾病的水平,其管理和维护需要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如若不然,医疗设备将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专业机械设备维修人员的缺失和不专业使得医疗设备的维修已经成为了一大难题,可见医疗维修行业的情况和高科技医疗技术严重不符。

三、医疗设备系统化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为了使医疗设备能够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可以从维护、保养、维修等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进行完善的医疗设备投入计划。为了使医疗设备的引进更具价值,避免资金投入的浪费,相关负责人需要从医疗设备的计划中入手,进行合理科学的宏观调控。在引进医疗设备机械时进行周密严谨的计划,从前期的市场调查、现状分析到中期的设备采购、人力调配、物力支持、资金调拨,再到后期的医疗设备引进、维护、检修保养。

(二)建立专业的医疗设备系统管理流程。要建立一直高素质、高水平的医疗维护设备管理队伍。不断培养相关医疗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岗位培训系统学习等各个渠道,了解医学设备管理的最新动态,保持与时俱进的新思想、新动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为了确定维护人员的素质是否达标,要改变医疗设备管理的各项流程,在设备安装、调试等环节,保持相关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三)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中心。为了有效的发挥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要设立相应医疗设备的维修机构。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中心有利于设备技术问题的集中整合,可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计划,设立一定规模的医疗设备维护中心,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同时存有一定数量的维修测试工具和仪器,配备必要的维护保养材料,便于医疗人员在发现器械问题后及时上报得到处理。医疗设备日常纪律设备开机关机的有关数据应当准时记录。这一方法可以避免故障仪器设备耗时过长等问题。

综上:医疗设备的管理要树立全局观念,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充分做好医学配置的长远规划,同时在一系列管理活动中对数据统计、设备管理、设备种类等系列活动进行归纳。通过完善计划、人才培养、减少损耗、提升性能等方面确保医疗设备的系统化管理。只要广大医疗工作和持之以恒,相信在不久的明天,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更加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海汀,张璐璐,王向东,等.医院大型医用设备利用效率现况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0,16(12)

[2]郑永军,戴捷,李鸣,等.医院医疗设备标准化管理的研究与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7,09

篇6

关键词:医院电子医疗设备;维修;维护;保养

近年来,多种新型医疗设备不断出现在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体医学以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发展。近年来,伴随着多种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长,医院内工作压力增长,医疗设备在目前患者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成为治疗、教学以及科研工作开展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研究发现,加强电子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和保养,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在电子医疗设备运行期间定期对设备进行日常观察,了解电子医疗设备的性能,并做好电子医疗设备日常的维修和管理工作,提前对电子医疗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采取保修管理措施,能够明显节约人力物力,保证电子设备正常运行。对此,本文将针对医院电子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和保养措施进行分析,分析其有效的维修和保养措施。

1医疗设备维护、维修和保养的意义

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是目前电子医疗设备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在电子医疗设备的使用中,由于技术等多项因素导致出现多种技术状况、参数指标变化等情况,因此加强电子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和保养措施,提早对设备进行维护,避免设备出现故障,以此降低人力以及物力的资源,减少运行和维修的成本,提高其利用率[1-2]。加强对电子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和保养措施可明显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保证电子医疗设备在使用时能够处于最佳的使用状态,建立完善电子医疗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制度,对医疗电子设备采取有效的保养和维修措施对保证医疗设备的使用率有着较高的作用价值,保证在临床需要时医疗电子设备能够正常使用,方便治疗、教学等工作的展开[3]。

2医院电子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特征

2.1维护和保养的可预见性

电子医疗产品的维护和保养应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能够预测到电子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以及部分故障,提前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做出相应的预见性维护和保养措施,避免设备出现故障,以此降低人力以及物力的资源,减少运行和维修的成本,保证仪器正常使用[4]。

2.2维护和保养的科学性

需制定符合医疗电子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措施,使其更贴合电器医疗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在日常基础维修以及保养中均需要加强维护和保养,此外,在高精尖电子医疗设备管理中,相关人员应提高管理技术水准,了解关于该种电子医疗设备的性能和构造,跟上电子医疗设备的发展速度。

2.3维护和保养的社会性

医院相关维修和保养人员可根据目前医疗电子设备的售后服务等措施做好医院电子医疗器械的维修和保养工作,防患于未然,保证电子医疗设备正常运行[5]。

3医疗设备维护与保养技术

3.1医疗设备维护技术

进行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和保养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加强电子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和保养措施,以维修和保养为主,实现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制度化、常规化和规范化[6]。内容应始终以维护保养的设备种类、使用周期为中心,制定合理的维修制度,包括在维护期间具体的维护技术,在维护中所需注意的相关事项,并熟悉电子医疗设备的相关标准参数,避免在维护和保养过程中出现较大误差[7]。相关人员根据计划表定期对电子医疗设备展开维护、维修和保养措施,并定期对电子医疗设备采取外部除尘、加油、紧固等保养措施,加强电子医疗设备的内部清洁和检查,提高维护质量,不仅如此,在电子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和保养中也需注意检查电子医疗器械的主体部分和部件,检查是否遗漏、生锈等,并根据相关规格调整精度,必要时可对器械的零件进行更换,加强对易损部件的维护,定期更换,以此降低电子医疗设备使用中故障发生率,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8]。因此,定期对维护、维修和保养人员进行培训措施,使其了解到相关电子医疗设备正确的维护、维修和保养措施,提高对检测仪器、仪表的使用率,从而保证电子医疗设备维护、维修和保养质量,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避免出现医疗事故[9-10]。电源保护开关自动跳开电源插座上无电压,需先检查医疗电子设备是否出现断路后进行开关漏电保护处理,询问相关仪器操作并定期对电源线进行检查维修,保证正常使用。人员在机器故障发生前后的具体情况,包括器械的电压、电流、是否出现异味等,此外,询问仪器使用的年限,是否调换过元件等,根据维修人员的操作观察故障表现,以便于分析故障发生的主要问题。分析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熟悉仪器系统组成、工作的原理后,根据实质分析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以及发生故障可能的部分后根据维修经验做出快速准确的结论。在故障检查完成后确定故障的具置,观察元器件是否出现漏夜、短路、脱落等情况,故障检测方式应先外后内,先电源后电路,先电路后元件。在仪器维修过程中,不一定是仪器出了问题,也可能是由于操作者使用不当或开关位置使用错误所致,因此,在维修时可先使用面板旋钮以及控制键等帮助判断故障位置。先电源后电路主要是由于电源处电压不正常则可能导致仪器一项或多项不正常,而多数的仪器故障都是由于电源所引起的。在检查电路板时应注意可将拨去或插回某一电路板插接件来判断故障究竟出在哪一块电路板中。根据故障现象结合电路分析造成故障的主要原因以及可能受损的器件,检测方式包括电阻测量法、电流测量法、电压测量法、波形测量法、元件代换法、信号追踪法。在仪器修复完全后,维修工作其实还没有完全结束,应先对影响仪器故障的电路进行观察,检查电路是否仍存在故障,以避免导致仪器二次损坏,同时对其他部位进行检察,查看是否还存在故障或故障隐患;维修好的仪器应进行指标调试和校验,将仪器调整至最佳的工作状态,这时整个仪器维修工作才真正完成。上述维修步骤之间、检修方法、步骤和方法之间都不是互相孤立的,在维修中应将其有效结合,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有学者研究认为,在医疗电子设备的维修过程中应始终注意总结该次电子设备维修中的经验,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制定更为合理的保养方案,为以后解决医疗电子设备故障问题提供可靠的维修依据。

3.2电路维护和其他注意事项

有学者认为,加强对电子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和保养措施可明显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电子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管理措施因逐渐社会化,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医疗设备种类逐年增长,技术先进且制造精密的医疗电子设备在各大医院中广泛引进使用,但多数并未配备相关的维修资料,医院内相关维修人员维修力量有限,导致医院电子医疗设备在出现异常时工作效率低下。(1)在打开电子医疗设备电源时需注意其多电路板插拨时注意板子之间的互相区别,当供电的插脚不同时需注意如插板错位则可能导致电路板的损坏,而当处理的信号不相同时也可导致信息代码错误,不仅对患者的检查和治疗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十分不利于电子医疗设备的维修。(2)部分一起输入变压器具有多种电压变换插线,拆装这种插线时需注意标志,避免出现插线误接导致变压器输出的电压超过正常的电压值,对整个流滤波以及稳压电路造成严重损伤,出现烧毁等现象。(3)定期清洁除尘:仪器能否正常使用,除尘工作也是关键点,定期对仪器进行除尘工作,保证电子线路的可靠性,这主要是由于当电子线路温度升高10℃时,其电子医疗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将下降1倍,在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则可能大致检查和治疗参数出现波动变化,严重时可直接导致电子医疗设备瘫痪无法正常工作,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造成恶劣的影响。而灰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子医疗设备的自身散热功能,导致电子医疗设备温度升高,使其无法正常工作。可见,加强电子医疗设备的定期除尘和清洁工作在保证电子医疗设备正常运行中十分关键。(4)风机防尘海绵的清洁:上面说到定期清除电子医疗设备内灰尘对正常使用十分关键,而风机防尘海绵定期进行清洁对医疗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也十分关键,风机能够加强机体的空气流动,降低机身温度,带走机械使用后散发的热能,保证其能够正常使用,而当风机防尘海绵过脏时则导致风机运行不畅,电子医疗设备通风能力下降,电子医疗设备内温度过高,因此,在对电子医疗设备进行定期除尘清洁时也需对风机防尘海绵进行清洁,同时在检修时也可对其进行清洁管理。(5)元器件除尘:在电子医疗设备长时间工作状态下,元器件引脚间的灰尘可导致电子医疗设备信号短路,而当电子医疗设备散热受阻时则更容易导致高压大电流处的元器件等造成损伤,故障发生率随之上升。因此,在电子医疗设备的维护中,对元器件进行定期除尘,对电子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也十分关键。

4小结

电子医疗设备是目前临床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随着我国医院医疗条件的提升,多种电子医疗设备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对于目前我国医疗设备的使用现状,加强对电子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和保养管理措施,在对电子医疗设备进行维修的同时注重电子医疗设备日常的维护和保养措施对提高电子医疗设备使用寿命十分关键,同时也需注重对维护、维修和保养相关人员的培训措施,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加强电子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和保养制度建设,保证电子医疗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提高患者诊断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国利.探讨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维护保养与质量控制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0):188-190.

[2]管益良.试论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及管理优化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29(7):26-27.

[3]孙新文.浅谈医院中央空调末端设备维修的物业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0,29(1):21-22,142.

[4]孙浩,王喜臣.医院医疗器械电子设备常见问题与维修保养策略探究[J].数码世界,2020,16(5):277.

[5]郭旭峰,郭瑞锋,朱彬,等.医科达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磁控管维修维护及保养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6):176-177.

[6]倪曾芳.浅谈完善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财务经济评估制度[J].财经界(学术版),2019,37(3):111-112.

[7]迪力努尔·阿依拜克,刘明珠.浅谈计量工作在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科学与财富,2020,22(10):210.

[8]王全平.2018年永靖县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体会及建议浅析[J].健康必读,2019,27(9):75.

[9]薛谭,仲辉.浅谈环境因素对医疗影像设备的影响与处治方案[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7):91-92.

篇7

关键词:医疗设备 维护维修 管理仪器

0引言

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代化医院管理的重要课题。管理规范中既要考虑实际工作的需要和习惯,又要考虑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尤其是重视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实现卫生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发达国家对医疗设备均采取法制化监督管理。我国借鉴FDA的管理方法。医用电气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存在物质运动状态、价值运动状态两种状态。两种状态的全面动态管理,是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1医用电气设备管理

1.1选购

这是个首要环节,确定了要买何种仪器设备后,面临选择何种型号、规格的产品,要做到:第一,要考虑可靠性、先进性、适用性、可维修性,是否适用于自己医院的需要。第二,要明确订购的产品应该具备并符合实际需要的性能和技术指标。第三,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选购好型号和规格。第四,货比三家,选择有信誉,三证齐全,售后服务好的企业和厂家。向对方发出邀请,进行招投标事宜,招投标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医院规定的流程进行。第五,医院订购医疗设备的决策人员针对招投标中的技术评分(性能)和商务评分(价格)的结果,做出决定,经过以上五个步骤公正地、合理地、正确地选好所需购的仪器设备。

1.2订购

选择好产品的厂家、型号、规格,接下来的工作是订购,订购过程必然会产生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订购合同,合同的内容包括品名、型号、规格、生产厂家、价格、付款方式、到货日期、到货地点,大型贵重设备还要有包装要求、售后服务、性能和配置清单及其他附加事宜等均要考虑周全。一份有效合同应该建立在公平、透明、合理的原则上,并要明确供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体现出订购过程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并要对安装条件作详细了解,做好货到安装准备。

1.3验收

到货后是验收。包括物资验收和性能验收两方面。验收要求验收人员认真负责,以本医院的利益为主,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物资验收过程中原则上要按有效合同内容和配置清单验收。具体包括:(1)外观是否损坏;(2)物资是否齐全;(3)是否符合订购的配置要求;(4)详细记录。记录其型号、规格、系列号或出厂编号、安装和验收时间;(5)资料收集,随机资料均要登记。性能验收是在仪器设备完全安装调试好后进行,由供贷厂方工程师对仪器设备操作培训后,专业操作人员、科室领导把关,对仪器设备按性能指标的要求进行逐项测试。物资验收和性能验收两方面达到要求后才可以通过验收,如需强检设备,需报强检管理部门备案,通过强检方可投入使用。

2医用电气设备的保管管理

2.1仪器保管的安全管理

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是电气设备管理的最重要内容,发现的异常情况需要迅速修理、调整,鉴别安全性,使仪器处于可供使用的状态。按照事先规定的报废标准进行必要的报废更新。

2.2仪器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是保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用电气设备从计划采购、安装验收、临床使用、维修维护直至淘汰报废的整个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文书、资料,需要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医用电气设备档案在医疗、科研、教学以及医院管理中均起到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法律文件,也是处理医用电气设备引起的各种纠纷的法律依据。我国医用电气设备档案管理在医院实行“主管院长总负责,专职档案员督导,兼职档案员具体实施,设备使用、维修人员参与”的共同管理模式。医用电气设备档案管理的要求:真实性、完整性、动态管理。医用电气设备档案管理的内容:筹购资料、设备技术资料、管理资料。

3如何提高医院医疗设备检修的效率

3.1建立医院医疗设备的保养和检修常规制度

存在问题:目前部分医院设备管理科工作人员存在着重修理轻保养和维护的状况,一些设备如果平时保养不好,故障明显增加,甚至造成相关科室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使得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维修费用明显的增加。针对这种情况,使用人员与检修人员应密切配合、协调,定期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不断提高设备检修的管理水平。

3.2各医院建立医疗设备维修登记制度

维修登记主要包括维修几率,每次保养的记录,以及有关设备参数的技术档案。检查保养记录包括:运行状况、使用日期、设备名称、、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技术档案主要包括:电路图、维修手册、等、设备的型号、生产日期、厂家、生产厂家售后的服务承诺。维修记录主要包括所维修设备的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及使用的零配件。

3.3加强医院设备管理科检修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医院的工程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见设备的性能指标和维护重点,对电工电子和计算机科学等有一定的基础。当前医疗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精密度也较高。这就要求医院检修人员懂得医学、程序自动化、光学、计算机应用、电工电子、机械、等多方面的知识。当然,最好是针对具体设备进行专项技术进行培训,在购买设备的时候,争取到相关设备生产厂家,进行短期培训。同时,在条件和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安排医院工程技术人员人员参加相关设备检修管理的培训,使之能对相关的设备都能进行检修。总之医院工程技术人员只有不断学习,争取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各类型的学习班,不断提高增强业务能力和检修水平。才能适应当前医院快熟发展的要求。

3.4严把设备进口质量关

医疗器械直接作用于人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因此,质量问题尤为重要。所以医疗器械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之分。我们医院的设备科在引进新的医疗设备时,一定要按照国家《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执行。如果设备本身的质量有问题,就给工程技术人员检修工作增添大量不必要的麻烦。

4小结

当前医院医用电气设备的管理,不仅仅是医院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需要全体的工作人员共同维护,需要从制度上和管理水平上入手。这样才能使得设备得到应有的保护,才能使得这些设备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8

现有的医院数据挖掘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个是从功能的角度,而另一个是从数据对象的角度进行的。

(一)从功能角度

常用的数据挖掘可以分为统计分析、知识发现、和其他的数据挖掘技术这三类。

1.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在医疗数据挖掘中的应用中,可对病人的各种医学影像进行自动分析、对在院病人的监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中医诊断和方剂、疾病危险成因的研究等。

2.知识发现

它是一种间接地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的方法,而且这些信息并不是直观展现的。如通过关联分析的方式来分析药物治疗的效果和预测手术术后的情况,可以分析某种疾病的发病因素,从而指导病人如何加强对该疾病的预防。可以通过患者的各项生化结果进行分析,从结果的相互关系中得出比较准确的预防与治疗方案。

3.其他类型

随着互联网、数据库等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了一些其他数据挖掘技术。如文本挖掘技术、Web挖掘技术、分类分析技术、分布式数据挖掘技术等。

(二)从数据对象的角度

按照不同的数据类型,数据挖掘通过时间序列、空间、文本、等方面进行挖掘。如从时间的角度,对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数量进行预测以判断病人的变化量是季节性的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三)从应用层面的角度

医院的数据挖掘可分为诊疗信息挖掘和管理信息挖掘。

1.诊疗信息挖掘

诊疗信息挖掘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患者在医院当中的诊疗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对患者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如通过对慢性病人长期的住院信息,我们可以分析出病人的发病周期,分析其发病规律,从而做出有效的预防诊疗方案。

2.管理信息挖掘:

(1)财务管理

通过对病人费用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病人各项费用的组成比例,从而分析各个科室内各种病人的费用组成,从而能针对性的控制各个科室的费用比例。使医院管理部门能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费用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按不同时间对各个科室的各种费用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可视化技术,直观的展现出其变化趋势,从而使得医院的管理者能直观的看到医院的历史变化,帮助其对医院的长期发展做出一定的判断。通过数据挖掘对医院内部的各种物资设备,资产负债进行汇总,从而对医院的盈利、负债状况进行分析,以便医院管理者能真正把握医院的经营状况,能正确的对医院的经营成本进行全面分析。以便把握医院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例如:通过对医院资金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了解医院资金的流向及医院当前的财务状况,从而规避一些医院的运营风险。通过数据挖掘对各类医保病人的分析,可以有效掌握各类医保病人的构成,及医保资金的运行情况。通过分析病人的收治人数及住院天数,并结合医保资金的使用进度。可以在医保费用定额的情况下,更好的指导医院各个科室,收治各类医保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医疗质量管理

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住院患者的各项住院数据进行分析,如住院天数、质量费用、诊疗方案等,从而为医院的质量管理通过方案,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减少病人的住院费用。通过总结灭菌工作与消毒效果的规律,加强对手术室感染工作的管理。通过对手术室及各科室无菌物品及消毒器械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测从而掌握并加强手术室及各科室的院感管理。通过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各科室的药品用量,用时间序列的方式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各科室的药品用量消耗趋势,并进一步指导科室用药,为临床科研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资料。通过数据挖掘能够有效地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并通过对病人使用过程中相关信息的采集,提前、分析。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用量及治疗效果能有一个动态的实时监控,从而有效的监测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3)医院经营目标管理

通过对住院患者的职业、性别、年龄、地区等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不同类型患者的医疗需求类型,经济状况等信息,掌握患者差异对医院收入的影响。从而能针对行的采取措施来提供服务质量,增加门诊及住院量。再比如通过分析门诊病人的就诊流程的时间及住院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就医环节的时间分布。分析出患者的就医瓶颈,掌握影响患者诊疗效率的因素,以便能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措施来帮助医院管理者进行业务流程的更新和改进,提高患者的就诊效率。

(4)经营决策管理

通过对患者的季节性分布进行分析,来预测未来时期门诊及住院的人次。从而使医院管理者能有效的分配医院资源,有针对性的改善医院诊疗服务项目。实现对医院人员、设施的合理配置。

(5)医院资源管理

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医院各个科室的各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出针对各科室的各种合理指标。并从中分析出各科室的薄弱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科室的综合水平。在采购医疗设备并投入使用后,可对其使用情况及效果进行分析,实现对医疗设备从采购到报废的全程决策支持,使医院医疗设备的全部使用周期都能被管理者统筹管理,从而较好的解决医疗设备效益、代价、风险等互相制约的管理难题,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结论

篇9

2010年,309医院采用IEEE802.11n标准的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结合309医院现有网络和主要应用需求打造了一个高速率、高覆盖、高安全、有线无线一体化、易扩容的无线医疗网络,为309医院的移动医疗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无线网络为移动医疗奠基

309医院的移动医疗应用主要包括无线体征监护和无线移动临床医、护工作站。无线体征监护能够实时向主治医生同步病人的心电监护等生命体征信息,在出现异常情况时,主治医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病人病情及病人当前生命体征信息。而且,大规模的无线体征监护应用可以大幅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使病人可以在普通病房里享受到ICU(重症监护病房)的监护环境。309医院还在全国率先推行iPad移动医生、护士工作站。医生通过iPad无线访问医院HIS服务器,随时调取病人的电子病历。在移动查房过程中,医生还可以通过无线医疗网络调用PACS影像。

目前,309医院日均影像数据量约为19G。每日平均调阅影像数据量为45GB,每天向WEB转发的数据约10GB。每小时峰值阅片量为6.3GB。这就要求无线网络建设不单要稳定,而且需要高可靠的带宽支持。医生通过手持终端进行数据录入调取必须保证百分百精确、稳定、高效、安全,因为这些都关乎广大医患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无线网络建设是移动医疗的基础建设,稳定的网络环境才能够让移动医疗众多应用系统发挥作用,它是移动手持终端完成工作的依托。

无线网络成功的六大元素

■高性能、高带宽

309医院采用的无线网络产品,它的射频芯片是采用业内最高的性能芯片方案,支持3X3MIMO技术,采用双频技术,支持600Mbps的速率,实现802.11n高性能业务应用。同时,通过本地转发,智能无线交换网络将大量数据转发、加密和策略实施的任务从无线交换机转移到无线智能接入点,进而极大地减少了无线交换机的工作负担,智能无线交换网络可以高速处理相当于802.11a/g12倍的吞吐量,有效满足了无线移动临床医、护工作站对高带宽的要求。

针对移动终端的特殊性,309医院无线网络方案实现了安全和易用性完美结合,既满足了无线终端安全接入,又实现了终端零配置的解决方案,提高了医护工作者无线易用性。

■高稳定

无线控制器是无线网络的核心,通过无线控制的N+1备份来提高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无线控制器采用的冗余备份技术是在虚拟化架构下开发出来的。当主控制器异常宕机时,备份控制器和主控制器之间的心跳检测机制可以快速检测到主设备的状态,并及时通知AP进行主备用CAPWAP隧道的切换,这一过程的切换时间将保持在毫秒级别,用户的业务不会出现任何中断。

■高覆盖

在309医院,需要护士携带终端ipad到病人床旁录入病人体征、执行医嘱等工作。这就对无线网络信号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病房墙体结构对无线信号衰减的问题,309医院信息中心无线网络解决方案采用了放装AP布置和 “微室分”方案结合的覆盖方式,既充分满足了病房内无线信号质量,也有效避免了同频干扰等问题,保障了医护业务的连续性。■安全易用

为了满足医院特殊无线体征监护的需求,该方案根据体征采集仪器无线特性而定制了无线AP与心电监护间私有协议的开发,更好实现了医疗设备简单、安全的无线接入,并通过DTLS加密算法实现完整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采用国际标准协议CAPWAP进行加密通信,既实现了与有线网络的隔离,又保证了RG-WS5708与AP之间实时通信的保密性;划分多个ESSID,网管人员可以对使用相同SSID的子网或VLAN单独实施加密和隔离,并可针对每个SSID配置单独的认证方式、加密机制等;通过多种内在的安全机制可有效防止和控制病毒传播和网络流量攻击,控制非法用户使用网络,保证合法用户合理化使用网络;通过多种认证方式(MAC、WEB、802.1X)实确保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进入网络;通过支持全局网络安全解决方案(GSN),灵活实现对进入网络的用户划分访问权限。此外,通过用户完整性检查将对网络安全有威胁的用户隔离到安全区域,避免个别用户的行为导致整网断网,从而保护全网的安全。

■有线无线一体化管理

采用基于Web的RG-SNC管理系统,为网管人员提供了易用性极强的管理平台。RG-SNC可对无线网络中的无线控制器和无线接入点等设备与有线网络设备进行一体化集中管理,信息中心对全网设备信息和状态可随时全盘掌握。RG-SNC可自动创建系列无线接入点配置文件,统一远程配置AP的射频功率、无线信道分配等参数,并可实时与设备保持配置信息的同步与更新。

■专业的无线实施团队

篇10

[关键词]大型医疗设备;维修;安全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型医疗设备陆续进入大中小各类医院,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保健和康复过程中,设备的维修工作也因此不断的增加。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对于其安全、有效的使用至关重要,这就给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一、大型医疗设备的定义

卫生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三部委于2005年联合《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与使用管理办法》,给出大型医疗器械的定义:现代医院使用的市值较高、体积较大的医疗设备,包括CT、核磁共振、DR、CR、工频X光机、推车式B型超声波诊断仪、体外冲击波碎石机、高压氧舱、直线加速器等。同时,各医院和企业也根据具体情况,把体积大、价格高的医疗器械统称为大型医疗器械。

二、医疗器械维修的分类

医疗器械维修的分类有几种方法,这些分类方法主要取决于大型医疗器械的不断出现、医院的规模、医院工程人员的数量及水平、第三方维修机构的出现等。具体分类方法如下:

按照维修活动的目的与时机可以划分为五大类:1)预防性维修;2)修复性维修;3)改进性维修;4)应急性维修;5)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按照设备类型的维修模式分类:分类维修。

按照维修主体分类:1)自助与购买服务相结合;2)设备维修社会化。

三、大型医疗器械的维修和管理面临的问题

1、大型、高端医疗器械不断上市。医疗设备代表高科技的最前沿,诸多新发明均先应用于医疗。另外,医疗设备种类繁多,发展方向趋于多功能化,体积微型化,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2、 医院维修人员能力相对不足。目前,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维修能力尚不能与医疗设备的更新速率同步。在国内医院中,普遍存在对医疗设备维修人员重视程度不够,疏忽管理。

3、设备普遍存在的重采购轻维修的现象。采购与维修工作息息相关,对大型医疗设备尤其如此。大型设备的维修方案基本上是要在采购期间基本确认的,大型设备采购决定了维修的主基调。

4、公司的频繁更换影响设备的维护。在设备营销方面,公司采用的是谁能完成指定的销售任务,谁就可以。造成设备的权会频繁更换,导致设备维修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麻烦。

5、检测维修设备配备不全,维修手段落后。医院为医疗设备维修人员配置的测试维修工具非常简单,大型医疗器械单靠简单的检测设备难以开展修理工作,对大型的进口设备,大多缺少电路图、维修及技术说明,更难修理。

从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其实大型设备的维修与大型设备的管理制度的制定息息相关的,比如设备采购、维修工作的分解、人员的培训等等都影响着维修工作的开展。下面就这些方面来具体谈谈如何做好这些制度的制定,以便更好的做好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

四、维修质量及安全性保证

无论大型医疗器械维修的手段是调整还是更换,在维修前后其状态都有一定的改变。维修后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性如何保障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采取了正确的维修流程,可以使设备更具可靠性,功能更完善。在进行设备维修时,应该考虑几个安全因素,如工程师的人身安全、维修后使用者的安全、整体传染控制等。

维修工程师的安全是最根本的,当维修有源器械时,一定断开电源,且保证在维修结束前电源保持断开状态。在维修设备之前,工程师应该知道其修理设备的危险性,如化疗剂的化学危害、辐射、磁场危害、压缩气体危险等,应该对工程师进行培训。影响设备安全性的维修结束后,工程师应确认设备可以安全使用,要特别注意设备的电气安全,如接地电阻、漏电流的安全值等,要口头或书面告知医生在使用前检查器械的设置。当工程师在临床环境工作时,要注意传染危害,如果有疑问,立即咨询医生。特别地,如果设备受到污染,工程师可以请医生清洗设备,另外,工程师也要注意他们自己可能对患者产生传染,如果患者为缺乏抵抗力的免疫系统疾病 (器官移植、AIDS等),或者婴儿,这类患者易受设备中散发的霉菌和孢子感染。

1、维修过程中应遵守的规则

1)更换按医疗器械管理的部件时需要相应的证件。如果在维修活动中需要更换按医疗器械管理的相关部件时,需要按购置医疗器械的流程操作,必须查验供应方的相关合法证件是否齐全。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此部件是单独注册的,那只要提供相关的合法证件即可。如果此部件是包含在整机内注册的,则需要提供整机证件。2)代换非原装部件时的注意事项。(1)按医疗器械管理的部件。如果要更换的部件按医疗器械管理的,那么用非原厂部件代换时需要查验相应证件是否合法,并且还得查验参数是否在允许内。(2)不按医疗器械管理的部件。一种是在注册管理办法提到的主要配置部件,这些主要部件在维修更换时不能改变其性能规格。另一种是象电源线等在注册表中未提及的零部件,这些则只要保证质量合格安全可靠就可以代用。3)对医疗器械的部件维修。部件是由一些零件构成、能完成一定的功能的组合。某一个部件性能不良,就要对此部件进行相应的维修调整,使其尽量恢复到原有的性能,必须由得有资质的维修人员完成。4)可以维修但不能组装整机。在维修时不需要也不允许利用零部件进行整机装配,否则这就是实际意义上的生产。但在医院中如果遇到医疗器械损坏,是可以从另外的医疗器械上拆下好的零部件装上使用的。5)不能对整机作结构上的改动。还是在《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第28条第三款规定:“如果某个主要配置部件性能规格发生改变,整机应当重新注册”。这表明我们在维修过程中绝不能改变整机的结构。6)强制计量检定管理的部件更换。在维修中如需更换强制计量检定管理的部件时,为保证医疗器械的工作安全及计量准确性,需将新购部件进行检定后方能更换。

2、维修后的质量保证

维修后的医疗器械还不能马上投入临床使用,必须作一次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检查评估。由于现在国内对于医疗器械维修后的质量保证没有作专门的规定,仅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1)安全性检查。(1)机械安全检查。首先要检查机器的机械连接是否已做好,最基本的如外壳的螺丝,内部的固定螺丝,运动关节的螺丝都要做一次检查。还要在试机时检查有无机械异响,机械移位等异常情况。(2)电气安全检查。先作外观上定性的检查,观察电源插头是否良好、设备外壳和绝缘是否良好、线路是否合理接好等。再用专业的电气安全分析仪做定量分析,比如在接地电阻,绝缘强度,漏电流方面的检测。

2)有效性的确认。(1)功能测试。要测试医疗器械所有相关的功能是否正常,并调整所有必需的参数,以检验本次维修的结果并避免出现使用功能上的缺失。(2)计量的准确性。在维修医疗器械时如果更换或调整了计量方面的部件时,必须对整机作相应计量方面的检测校准,以确保其在临床医疗上的准确和安全。

通过多年来的维修管理实践证明,大型设备购置只有一开始就为维修的工作进行系统的考虑和规划,同时在设备开始使用后,能系统的提出和完善现代化管理制度并不断的对维修人员素质和技能的培养,才能保证现代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的高效、可靠、平稳的运行,才能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王跃武,宋岩,武百春. 对医院设备维修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