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三化”理念;学生档案;过程管理
高校学生档案是向用人单位全面推荐和介绍毕业生情况。目前学生档案材料包含的内容主要有:毕业生登记表、入团入党材料、体检表、学生成绩表、各种奖励材料、处分材料、综合测评表等。它是以纸张作为档案的载体,具有实体性、原始性和唯一性等特点,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有利于用人单位对学生进行客观、真实而全面的了解。档案是人事档案部门对当事人进行转正、定级、职称评定、计算工龄等问题时的重要依据。每个人在职业生涯中会遇到职称评定、工龄计算、工作更换等情况,由于近几年毕业生工作流动性较大,人事档案部门只能依据档案的记载情况进行相关核算,另外,在办理养老保险、出国深造手续和考研、考公务员时,也要用到档案。
一、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
档案管理看似一个程式化刻板的工作,其管理却应该是一个不断动态更新的过程。本人的创新思路便是将刻板的工作动态化,全过程、分阶段的对档案进行超前的、过程的、追踪的管理。具体分以下三个阶段:
(一)档案超前管理阶段。以“三化”理念为指导,强化学生档案管理基础性工作。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具有超前性,考虑到档案材料在大学生就业中所起的特殊作用,改变过去毕业生离校后再集中整理归档的管理方法,从学生进校起就做好建档工作,杜绝因临时突击行为,造成错装、漏装和档案转递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况发生。
(二)档案过程管理阶段。强化服务功能,通过设计完善诚信档案、台帐、建立档案借阅登记表、专递交接表等方式,创新学生档案管理模式。
(三)档案追踪管理阶段。发挥档案管理功能,设计2010届、2011届《宿迁学院五系毕业生信息反馈调查问卷》及《宿迁学院五系毕业生就业市场反馈调查问卷》,作调查、统计、分析,构建毕业生信息反馈档案系统。
二、创新举措——以宿迁学院五系学生档案管理为例
(一)提出并运用档案“三化管理”、“超前管理”、“过程管理”、“追踪管理”理念,加强学生档案管理,充分发挥学生档案在就业服务中的作用。学生档案管理的“三化”,即规范化、精细化、动态化。规范化是以统一的办法和标准对学生档案进行管理;精细化是在规范化的前提下精益求精和创新,完善档案管理;动态化是对学生档案进行及时更新,随时能够体现学生现实的表现情况。
(二)制定实施《宿迁学院五系学生档案管理办法》、建立《五系学生档案管理台帐》、建立《学生档案借阅登记表》、建立《五系毕业生档案转递交接表》。具体的做法为:按照宿迁学院学生档案管理的要求,结合五系一直以来学生档案管理的做法,经系部例会讨论,制定《宿迁学院五系学生档案管理办法》。本办法共五章,二十五条,从总则、系部档案管理职责、归档材料、档案管理要求、学生档案查(借)阅五个大的方面作了规定。建立学生档案柜标签,按年级、专业、班级顺序存放学生档案,便于识别及统一管理。从2005级开始建立全系学生档案管理台帐。按照档案袋的目录内容,以班级为单位学号为顺序制作全系每一个班级的档案台帐。台帐最初是在新生入学时同新生档案一起建立。档案袋中含有的所有材料,在台帐中显示备注出来并标注分数。建立学生档案借阅登记表。因用人单位政审、应征入伍等情况需使用时,在“档案借阅登记表”上说明理由,并经借阅单位负责人批准,严格履行登记手续后借出,并按期归还。建立五系毕业生档案转递交接表。使档案保管转递责任到人,确保学生档案的安全。实行对学生档案的动态管理。台帐及档案的更新通常在在每次评奖评优以后、学生受处分后、以及毕业班毕业前几个时段。
(三)设计《五系学生诚信档案》,并动态记录,最终归档。诚信档案包含学生亲笔签名的诚信承诺书,个人基本情况(专业班级、政治面貌、贫困生认定信息、助学贷款信息等),诚信记录(四学年的学风考风情况、拖欠费用情况、偿还贷款情况、日常行为情况、其他表现情况及诚信情况总记录)。
(四)设计2010届、2011届《宿迁学院五系毕业生信息反馈调查问卷》及《宿迁学院五系毕业生就业市场反馈调查问卷》,并作调查、统计、分析,给系部学生档案管理、教学及就业指导工作作参考,为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提供依据。
三、创新效果—以宿迁学院五系学生档案管理为例
(一)自系部档案考核以来,五系学生档案2008届—2011届毕业生档案考核出错率为0。
(二)五系在2008—200年、2009—2010学年获学生档案管理条块工作先进。
(三)目前,已完整保存五系2005级—2008级四届全体毕业生档案台帐,正更新完善2009级—2012级四届在校学生档案台帐。建立2010届、2011届毕业生信息反馈电子档案系统。
(四)根据本人几年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实际,2012年5月《浅谈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创新》。
四、高校学生档案过程管理的推广价值
对学生而言,高校学生档案是国家人事档案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及各种社会活动中的真实历史记录,它真实而具体地体现学生在校期间的品德作风、学识水平、综合能力及健康状况等,是大学生就业及其今后各级组织选拔、任用、考核的主要依据。本着真实、诚信为本的建档原则,以方便就业、服务用户为导向,加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零出错率保证了档案的真实准确性,给学生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和学生的切身利益提供了保障。在现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给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一些便利。充分发挥了学生档案在就业服务中的作用。
对就业市场而言,动态化管理保证了学生档案的及时更新,体现学生入学以来的现实表现情况,为用人单位政审、了解情况及毕业生档案的完备转递提供保障。根据《毕业生就业市场反馈调查问卷》反馈,适时的加入单位共需了解的诚信档案等信息,使档案管理与时俱进,符合当今用人单位的需求。
对辅导员而言,《学生档案管理办法》的制定实施,使档案管理规范,有章可循。在基础工作做好后,档案常规管理会轻松、有条理。专门档案室及档案柜的设置,使学生档案存放安全可靠。档案借阅登记制度的建立,使档案管理安全规范、以学生为本。台帐的建立,能够对全系学生的档案信息一目了然,可以准确迅速的查询全系每个专业、每个班级、每位学生的档案信息,无需翻阅档案袋就可以了解每一位学生目前档案袋内容的完备程度。便于统一管理、查找、调阅等,这种优势在毕业班学生政审时体现的尤为明显。即使在学生毕业后,也可以作为档案查询的依据,是一份极有意义的存档。
对学院、系部而言,完备的毕业生档案在就业市场可以提升学院的形象,反应学院扎实的基础性工作。毕业生信息反馈档案系统的构建,及时反馈毕业生信息,根据所反馈的毕业生工作后的知识结构、思想道德、专业技能、心理素质等的具体信息。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标准和需求,及时调整招生计划、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主动适应人才市场,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肖连勤.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创新[J].黑龙江教育,2010(3).
[2]徐向玲.增强创新意识 做好高校学生档案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07(3).
篇2
关键词:高等院校 学生档案 管理研究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档案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而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特别是在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冲击下,高校学生档案的相关问题得到越来越多档案学者的重视。
统计,我国学生档案信息化的相关研究从1998年开始,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分析,发现理论研究为主要方向,比重超过70%,主要是对学生档案数字化的认识、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进行了阐述。实践类文章的相关研究不足30%,主要是介绍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系统设计、平台建设、应用现状等问题。另外,有少数文章虽然主题涉及了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的相关内容,但是其中很多内容却是阐述其他领域的档案数字化工作。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研究是很多学者共同研究的重点,几乎80%的文章都有提及,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提到了学生档案管理的网络架构和办公智能化,并指出高校学生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是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目前,国内各高校由于人员、资金的限制,档案的信息化进程有所差别,除了少数有条件、实力雄厚的高校外,大部分高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而作为高校档案的重点之一的学生档案工作,应该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在管理方式上更加注重信息化,在档案处理过程中追求数字化,力求突破纸质档案的瓶颈,为高校学生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创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方式,强化服务理念
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提出高校档案工作由高校校长领导,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把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确定为校长的主要职责,[1]但是大多数高校依然对学生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学生档案数字化与高校办公自动化无法有机结合,不能同步发展。要改变这一情况,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做好宣传工作,深化档案意识
从思想根源入手,转变对待学生档案工作的思想误区[2],学生档案与学生的学业、就业和前途密切相连,可以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课堂实践、就业指导、毕业生教育等环节向学生宣传,让学生了解档案的构成内容、相关作用及政策法规,加深学生对于档案的认识,了解对自己的档案负责也就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使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档案。在学校各相关部门加强宣传,深化学生档案工作有利于推动学生工作的开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及人才全面发展。
(二)加强数字化管理,鼓励学生参与
数字化时代要想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树立新的档案管理观念,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管理可以弥补纸质档案的不足,学校应划拨专项资金用于购买计算机、建立一套学生档案管理的信息系统,也可以按照学校具体需求开发新的数据库,探索学校办公网络平台、教学网络平台与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融合互通。[3]
鼓励学生参与档案收集,主动向辅导员提供个人相关的档案资料,再由各院系阶段归档,定期向档案室提供,不断充实学生档案内容,形成以新生档案收集为前提、以在校期间阶段补充为基础、以毕业前夕复查为保证的管理模式,真实完整地反映学生情况,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求学、晋升和未来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合理利用数字化技术,探索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式
学生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为档案的查找利用、数据统计、档案的安全保管、异地备份提供平台。高校学生规模的扩大和流动性增强,学校的搬迁和合并等,需要对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快捷的更新和管理,高校学生数字化管理恰恰弥补了传统档案管理上的不足。
不少高校的招生、人事、学籍、就业等部门都已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这为学生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创造了条件。学校可以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在建立学生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基础上筹划建设学生档案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最大范围地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学生档案分类归档,再逐步将已归档的学生电子档案与目录数据库对接,实现高校内部档案共享,将学校档案室的学生档案数据库与各归档单位通过校园网连接起来,最后通过因特网实现各高校学生档案数据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学生档案的网络化管理,通过设置使用人权限、条件和密码等验证信息,为学生及就业单位提供便捷的检索、准确的查询、安全的认证、档案的转递等一系列服务,让学生档案积极发挥其功效,提升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功能和水平。
三、改革档案管理制度,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针对学生档案管理体制杂乱、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需要对学生档案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制度建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要为导向,从收集归档、查询借阅、转递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协调处理好档案与学生档案形成的相关部门,如教务处、学工处以及学院档案室之间的合作关系,出台学生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提升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的重视和认知度。 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开展:
(一)建立信息资料收集归档制度
在内容收集上,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合理扩充学生档案归档范围,将个人发展材料、诚信档案、心理档案等纳入学生档案收集范围。建立各部门归档时间表,明确各部门学生档案材料的具体归档内容和归档时间,做到随档案形成及时归档,确保档案材料的连贯和齐备,避免在毕业生离校前突击整理。
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明确学生档案的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制度,划分参与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各阶段、各环节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责,避免工作中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
(二)建立学生档案交接制度
档案交接看似平常,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出错,漏交、e交现象时常出现。因此,需要建立档案材料转交制度,明确移交规范,让档案交接工作变得有章可循,不会随着各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的变动出现交接问题。
(三)制定学生档案录入标准
在建立学生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之后,对学生档案信息的录入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建立规范的学生档案信息录入制度,对相关部门的档案管理员进行要求。比如:学生姓名、学号、班级等基本资料,考试成绩、课程设计、实训实习等,这些涉及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的信息需要及时录入,相关部门必须予以重视,对未能按时录入学生资料信息、错录学生信息的相关人员要追究责任。
(四)健全学生档案借阅、查阅制度
改变目前高校的学生档案成“闲置物”的现象,鼓励辅导员、学生和有关单位查阅学生档案,同时健全学生档案查阅、借阅制度,保密制度,在维护学生的隐私权、遵守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审批步骤,提高服务效率。但在具体操作上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借阅人员手续必须齐全,杜绝随意扫描、复印、拍摄、改动、损坏档案材料等不良现象。
(五)建立完善的学生档案转递制度
档案转递制度尽量做到准确、精细、可操作性强。学生毕业期间的档案整理时间紧、数量多、任务重,往往需要多部门多人员的合作,因此在档案转递环节、转递方式和交接手续上,需要有严格规范的转递制度作为保障,从而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学生档案在转递过程中滴水不漏。
高校学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当代高校档案工作的主题。学生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有利于转变学生档案工作参与者的思想,让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更加顺畅;合理利用数字化技术,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让学生档案管理更规范和科学;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顺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有利于转变传统落后的学生档案管理体制,为学生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 顼迎芳.《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所规定校长职责的履行[J].长治学院学报, 2011(4):121- 122.
篇3
关键词 广西高校 助学贷款 风险 控制
中图分类号:G526. 文献标识码:A
国家通过实习助学贷款项目,完善我国普通高校的补助机制,为贫困生提供平等的入学机会。然而,由于当前的助学贷款监管机制与个人信用体系尚不够完善,我国高校助学贷款存在着较大风险,现将广西省高校的助学贷款项目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
一、当前广西高校助学贷款风险分析
(一)管理风险。
一方面,由于贷款生毕业后的就业地域范围较广,人员流动性大,加上贷款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就业去向不明确、难以管理,都增加了银行信贷的管理难度,加大了管理风险。
另一方面,银行的投入成本较高,由于助学贷款的流程较多,增加了成本;而且助学贷款的后期管理成本费用较高,加上助学贷款利率较低,一行所获取的利润也较低,导致银行面临较大风险。
(二)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值得是贷款生在接受国家助学贷款时,贷款生的道德缺失,蓄意或恶意片区国家助学贷款金额,企图不偿还贷款使银行承担损失的风险。一方面,由于广西部分大学生的个人信用意识薄弱,企图以拖延的方式,避免偿还贷款。另一方面,由于助学贷款存在暗箱操作的风险,部分家境优越的学生占用了贷款名额,导致家境贫困的学生无法获得贷款名额,使得助学贷款项目管理趋于混乱。
二、广西高中助学贷款风险的控制
(一)建立健全的助学贷款机制。
1、建立健全的助学贷款风险控制制度。
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基金,降低助学贷款的违约率,来健全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制度。其中,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基金主要通过从学费中扣除一定比例的金额,或通过号召社会人士、企事业单位以慈善公益的形式进行捐赠,成立助学贷款风险基金,组建专门的风险基金管理控制机构进行管理。
助学贷款风险基金主要用于贷款生补偿相应的违约贷款本息,当风险基金不足以补偿违约贷款本息时,可以由高校与财政部门、银行以一定比例共同分摊剩余未付部分。由此可见,助学贷款风险基金一般主要用于被迫违约的贷款生之中,对于一部分还贷能力实在较低的贷款生,比如贷款生的还贷条件较差、家庭经济较为困难、或还贷金额欠缺,高校可以通过助学贷款风险基金为贷款生首先垫付还贷资金。贷款生必须尽快将学校垫付的还贷金额还给学校,因此,助学贷款风险基金必须依靠贷款生的高度诚信及责任心去实行,其风险较大,学校应当加强管理、控制助学贷款风险基金的使用情况及使用对象。
助学贷款风险基金不仅可以增强贷款生对高校的信任感,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不断自强自立,以积极的心态认真工作,报答学校及社会。
2、建立高校贫困生数据库。
学校应当通过调查,建立高校贫困生数据库,以方便日后向贫困生开展各类补助项目活动时进行资料查询,尤其是贫困生补助活动、助学贷款项目、勤工俭学等项目。通过建立高校贫困生数据库,不仅便于数据查询,而且可以使得助学贷款项目的资料审批工作顺利开展,节省时间,减轻了高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
贫困生数据库中的资料可以结合高校在招生录取时,随高校录取通知书一起寄给每位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该表需如实填写,并由相关单位出具证明、盖章,结合该表所述实际情况,筛选、整理资料录入贫困生数据库。
3、建立助学贷款跟踪制度。
贷款生完成相关助学贷款申请事项,获得助学贷款资格之后,高校还应当通过建立助学贷款跟踪制度,对贷款生的在校成绩、行为表现以及贷款生的个人生活情况、建议等进行调研,整理为调研报告,并与合作银行报告贷款生的近期表现与实际情况。
另外,当贷款生毕业离校之后,学校应当由助学贷款部门的工作人员与贷款生保持联系,了解贷款生的就业情况及就业率,结合贷款生的就业去向及地理位置,指派专门的助学贷款工作人员与贷款生定期联系,并定期催缴贷款,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息、电子邮件或者qq等方式与贷款生联络、催缴贷款。
4、完善高校贷款后期的管理工作。
高校应当加强贷款后期的管理工作,通过管理每位贷款生的贷款材料与诚信档案管理资料,并建立贷款生的具体信息情况表格及跟踪贷款生的贷款使用情况与还款情况。通过建立贷款生的具体信息情况表,可以有效的将高校内各个院系各个年级与专业的学生信息进行汇总、整合,将学生的相关信息进行汇总集合,通过适宜的系统管理跟进,完善贷款生的管理工作与贷款变动情况的跟踪工作。
由于高校在贷款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是定期向合作银行提供贷款生的就业情况及其他贷款生的个人信息,以便进行贷款后期的管理工作,即向贷款生进行催缴、追款工作。其中,经常出现贷款生异地就业的情况,为催缴贷款工作增加了难度,高校可以通过与贷款生的家人进行定期联系的方式进行催缴,即通过贷款生的家属与贷款生取得联系,此种催款形式较为固定、有效。
高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助学贷款资讯网,将相关贷款政策、贷款知识及违约信息等内容于助学贷款咨询网上,让贷款生注册成为会员。可以在进行贷款后期管理工作时,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向每位贷款生信息通知,尤其是缴款通知。在进行助学贷款的后期管理工作时,高校还应当不断完善相关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加大其执行力度,控制助学贷款的违约风险。
(二)加强对贷款生的激励与约束。
1、加强贷款生的诚信教育工作。
由于当前广西省的大部分贷款生出现失信行为,导致助学贷款的违约率越来越高。因此,广西高校应当加大贷款生的诚信教育工作力度,从各个助学贷款环节向贷款生贯彻诚信教育,包括贷款申请环节、贷款合同签订环节、就业还款等环节。
广西高校可以通过持续开展各类主题班会活动、诚信教育日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理想信念建设以及交流会,提高学生的社会信用机制认识,增强贷款生的诚信理念,快速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
2、通过帮扶政策提高贫困生的就业率与还贷能力。
(1)国家应当尽快完善各类就业政策,为贷款生提供更多的就业率,。通过加快贫困生的补助制度建立,通过帮扶政策,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减轻贷款生的就业压力。
(2)高校可以由校内的心理辅导中心对贷款生适当进行心理辅导,避免贷款生在临毕业期间心理压力与生活负担过大,影响就业情况。通过对贷款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有效的调整贷款生的心态及心理压力,引导贷款生结合自身特长及优势,培养其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其就业率。
(3)高校应当与就业指导中心合作,加大对贷款生的帮扶力度,例如增加高校内部勤助岗位,推选优秀的贷款生参加岗位实习或应聘留校,给予贷款生适当的补助。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贷款生参加校内外的各大招聘会,向各大企事业单位推荐优秀的贷款生,大幅度改善贷款生的就业情况,以便提高其就业率以及还贷能力。
3、建立贷款生的激励制度。
(1)鼓励贷款生提早还贷,提高个人信用等级。高校可以鼓励、支持贷款生提早还贷,有利于提高其个人信用等级。尤其是当贷款生在毕业前提前还款,可以在征信系统中提高贷款生的信用等级,包括信用卡的消费额度及其他金融服务方面的信用。另外,高校可以通过对毕业前还款的贷款生进行一定的经济奖励与补助,也可以通过降低贷款利息的形式,减少助学贷款的违约率。
(2)鼓励贷款生毕业后应征入伍。通过鼓励贷款生在毕业后应征入伍,或到边远地区支援,从事基础教育或公益事业,回报社会,高校可以提供相关优惠补助政策,包括补偿学生的学费或由国家代偿助学贷款等,引导贷款生为社会多做贡献。尤其是部分毕业后就业困难度较高,还款条件不佳的贷款生,高校可以为其提供到中西部边远地区支教等工作机会,真正体现助学贷款项目的价值及意义。
4、建立健全的违约惩罚制度
(1)将还贷情况与贷款生的个人信用挂钩。广西省应当加强大学生的信用档案建设,规范大学生的信用行为。通过强化贷款生的个人信用意识,并将其毕业后的还贷情况与其个人信用挂钩,提高贷款生对个人信用的重视程度及维护程度,积极工作,尽快还清助学贷款,避免影响个人的信用等级情况。
(2)建立违约惩罚制度。广西省应当建立健全的违约惩罚制度,当贷款生出现恶意或蓄意违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贷款生的违约情况录入个人信用系统,并征收罚息,对该贷款生的各项金融业务进行限制,包括房贷、车贷、信用卡的使用情况等,还可以通过媒体曝光,向恶意违约的贷款生施加压力,甚至追究其法律责任,避免违约情况的大幅度扩展或恶化。
(三)建立信用共享平台,加强学校、学生、银行的信息沟通。
1、通过建立信用共享平台,评估贷款生的信用风险。
广西省可以通过建立银行—高校—贷款生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评估贷款生的信用风险以及信用等级情况。通过记录贷款生的在校诚信状况,包括该贷款生的在校成绩、考试诚信情况、社会实践、获得奖学金等情况,将贷款生的各项诚信信息记录于广西省大学生信用档案建设中。由专业的金融机构对该贷款生进行信用等级评估,可以有效促进贷款生的还贷率,降低助学贷款的违约率。
2、加强学校、学生、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
(1)广西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对学校、贷款生家庭的监督,由贷款生家长进行担保,并明确贷款生家长需尽的职责义务,共同监督助学贷款的还贷工作,可以有效建立诚信化的助学贷款项目。
(2)高校还应当通过加强与合作银行的沟通与联系,确保银行对贷款生的在校情况、就业情况有所了解,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并通过建立还贷提醒机制,为贷款生提供快速、简便、有效的还款服务,改善助学贷款的还贷情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建立健全的助学贷款机制,可以有效改善助学贷款的还贷情况。相信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广西高校的助学贷款还贷率将会明显提高,营造广西高校助学贷款的良性循环发展。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1 年度广西高校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桂教科学﹝2011﹞13 号)、广西高校助学贷款风险控制的研究课题(2011ZZ004)的研究成果之一, 阶段性成果。
(作者:广西财经学院助理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和教育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力.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问题与对策[J].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63- 64.
[2]唐笑炯.从学校角度浅析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其对策[J]. 经济师,2009,(1):73- 74.
[3]杨庆实.浅谈我国助学贷款可持续健康发展策略[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48- 52.
- 上一篇:电影的艺术特征
- 下一篇:医院医疗质量控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