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及考核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0: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质量管理及考核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质量管理及考核制度

篇1

第一条为加强中心内部管理,建立严密的工作规程,规范业务工作,强化工作人员责任心,使工作有章可循,职责明确,考核有据。依据《公务员法》、《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其它有关规定,结合中心具体工作实际,制定本指标考核管理办法。

第二条考核基本原则。

根据每位职工的思想表现、工作实绩等进行考核,坚持“

实事求是”原则,按照“德、能、勤、绩”全面考核,据考核评定结果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做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开创工作新局面。

第三条考核机构。

为保证考核工作顺利进行,中心组成考核领导小组,负责考核工作,具体组成人员: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第二章考核程序

第四条本考核办法分为内务管理考核与工作业务考核两部分,其中内务管理考核对中心全体职工进行考核,工作业务考核按不同部室工作业务不同分别考核。

第五条本考核办法以量化计分的方法进行,实行百分制,其中内务管理考核40分,业务工作考核60分。

第六条评分方法。

内务管理考核总分值的60(24分)及业务工作考核总分值的60(36分)由部室负责人根据本部室人员近期工作表现,是否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是否服从工作分配,是否团结同志一道工作;是否有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等方面进行考核,然后评出分数。部室负责人分数由中心领导根据其所在部室工作完成情况评定。

内务管理考核总分值的40(16分)及业务工作考核总分值的40(24分),由考核领导小组综合评定分数。

中心领导的内务管理考核按规定执行,业务工作考核取全体职工业务工作考核的平均分。

个人考核总得分=内务管理考核得分业务工作考核得分。

第七条每季度末考核一次,一年四次。

第三章内务管理考核

第八条考勤制度。严格执行《会计核算中心考勤制度》,

有以下行为之一者,相应加分或扣分。

1、请事假者每次扣0.5分,病假者每次扣0.2分(均以

假条为准);迟到、早退或脱岗一次扣1分,旷工一次扣5分。

2、请假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以公休假抵扣,但季末考核不得加分。

3、签到严禁为他人代签或代他人签,发现代签者和被代签者每次各扣0.5分。

4、每季度无迟到、早退、旷工、请假等事项者,季末考核时加5分。

第九条学习制度。

1、每周开展政治业务学习,无特殊情况迟到和中途退场每次各扣0.4分,喧哗者每次扣0.4分,无故不到每次扣1分。

2、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会计师及以上任职资格证书,单位报销有关学习费用,并给予500元人民币奖励。

3、干部职工提升学历发生费用的报销按中心制订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计算机管理制度。

1、禁止在局域网上玩游戏、播放cd、vcd、安装外来软

件,禁止进入本系统以外的其他网络,禁止用于与本职岗位无关的其它用途,严禁在计算机上使用外来软盘、光盘及u盘等,违者每项各扣5分;因安装外来软件造成病毒侵入局域网,导致数据文件的丢失和毁损扣10分,并对直接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关责任。

2、不得擅自对系统或数据库文件进行删除或修改,毁坏数据文件,未经批准不得备份有关数据资料及软件,违者扣5分。

第十一条卫生制度。

1、各自办公区由各部室负责排班进行打扫,做到每天清扫一次,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

2、每周进行一次不定期检查,完成情况较差的,扣责任人2分。

第十二条其他。

1、中心全体职工实行挂牌上岗,工作期间未佩带上岗证

者,一次扣5分。

2、下班后应检查各种取暖设备及电灯、电脑是否全部关闭,并切断电源,方可离开,如发现未关闭各种用电设备者,由部室负责人追查责任人并扣2分,部室负责人不能追查出责任人,扣部室负责人2分。

3、丢失或损坏公共财物的每件扣1分,同时相应赔偿。

4、不能按时完成中心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扣当事人或相关人员2分。

5、受到上级部门表彰的部室,每人加3分,个人受到表彰加3分。

6、撰写论文、信息等被县、市、省、国家刊物采用的每篇分别加1,2,3,5分,并按所得稿酬给予奖励;代表单位参加各类比赛取得名次,比照举办单位奖励数额给予奖励。

7、见义勇为的加10分。

第四章业务工作考核

第十三条对各部室业务考核。

考核领导小组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组织检查或抽样检查各部室工作。同时根据稽核部及各级审计部门的稽核结果及审计结论进行考核。

(一)办公室

1、服务不及时,保障不力,工作拖拉,造成后果的

每次扣1分。

2、每月按时按要求向市会计核算中心报送各类统计信息,漏报或迟报一次扣1分。

3、每天做好考勤记录,月终时将考勤情况统计进行公布,迟误一次扣1分。

4、各有关部门来文要认真做好签收登记工作,及时呈送中心领导签阅批示,处理完毕归档存查,延误一次扣1分。

5、做好中心各类文档管理工作,文件及时清理,分类整理归档,出现遗失、漏落等扣1分。

6、系统维护人员认真做好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向中心领导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延误一次扣5分,因延误造成重大损失扣10分,并给予相应处分。数据备份工作应每月终了一周内刻录光盘备份,并异地存放,延误一次扣1分。

7、公务车辆管理严格执行《车辆管理制度》,有以下行为之一的,扣相应分值。

(1)下班时车辆及时归库,严禁乱停乱放,违者扣驾驶员0.5分;

(2)未经中心主任批准私自出车,扣驾驶员及相关人员各1分;

(3)未经中心主任批准私自将公务车辆借出,扣驾驶员2分;

(4)因私自出车造成交通事故和财产损失,扣相关人员各5分,并给予通报批评,所造成的损失自行负责。

(二)会计部

1、超过批准授权权限擅自报销的,一次扣0.5分。

2、核算单位报送的自制报账凭证填制要素不全,已审查未发现给予报销的,一次扣0.5分。

3、专项资金未按规定实行专款专用,造成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的,一次扣3分。

4、除特殊情况外,未按《现金管理条例》严格控制现金支出,把应作转账支付的用现金支付,一次扣0.5分。

5、应缴预算或财政专户的收入没有及时、足额上缴,一次扣0.5分。

6、将应作预算内、外收入挂在单位往来账上,使用时直接冲销往来账款,一次扣0.2分。

7、发票上无经办人、单位领导签字等,审核时未发现给予报销的,一次扣0.5分。

8、原始发票应具备的内容:a、凭证的名称;b、填制凭证的日期;c、填制凭证单位的名称或者填制人的姓名;d、经办人员的的签名或盖章;e、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f、经济业务内容;g、经济业务的数量、单价和金额,h、应有的附件。每缺一项扣0.2分。

9、原始凭证大小写金额不相符的,审核时未发现给予报销的,一次扣1分。

10、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活动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审核未发现给予报销的,一次扣1分。

11、原始凭证有涂改、挖补现象,审核时未发现给予报销的,一次扣0.5分。

12、会计分录处理不合规,会计科目使用错误,扣0.2分。

13、凭证装订出错或不规范,一次错误扣0.2分。

14、不严格单位存款管理,造成单位内部存款相互拉用,出现透支的扣0.5分。

15、会计报表上下年度的有关数字不一致,一次扣0.5分。

16、会计报表之间有关数字不一致(即表内、表间的勾稽关系不正确),会计报表不齐全,内容不完整,有以上行为之一的,一次扣0.5分。

17、会计报表封面要素不齐备,存档的会计报表没有单位领导签字及单位盖章,一次扣0.2分。

18、私自向外界透露会计单位财务秘密,一次扣2分。

19、纪检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从会计部借出、查阅、复印各种会计资料,会计部需按镇会字(XX)03号文进行审查和登记,月度终了一周内汇总送办公室,用作审计时,须取得审计结论送办公室,缺漏一次扣0.5分。

(三)结算部

1、收支错入单位账户,一次扣0.5分。

2、未按会计部要求办理结算业务,一次扣0.5分。

3、开出错误的支票、汇票等结算票据,一次扣0.3分。

4、月底对账不及时、准确,有未达账项而未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一周之内没有及时与有关单位协商处理,一次扣1分。

5、私自划转各家银行之间存款的,一次扣3分。

6、未严格保密措施,向外界提供单位存款数额扣2分。

7、不严格执行内部牵制制度,预留印鉴、支票签发等由一人经办,发现一次扣部负责人及经办人各3分。

8、凭证粘贴出错或不全面、规范的扣0.5分。

9、认真审核用于开具支票的报帐单,要素不齐备,每缺一项扣0.2分。

10、每月认真作好收入、支出统计,月末向办公室报送收支统计数字,缺漏一次扣1分。

(四)支付部

1、未按会计部(受理部)要求办理资金支付业务,一次扣0.5分。

2、开出错误的重要空白凭证、支票等票据,一次扣0.3分。

3、未严格保密措施,向外界提供单位用款额度的扣2分。

4、不严格执行内部牵制制度,预留印鉴、结算票据签发等由一人经办,发现一次扣部负责人及经办人各3分。

5、凭证粘贴出错或不全面、规范的扣0.5分。

6、与清算银行、银行对账不及时、准确,额度不符没有及时处理,一次扣1分。

7、认真审核用于开具支票、重要空白凭证的报账单、授权支付申请单及直接支付申请单,要素不齐备,每缺一项扣0.2分

8、按时登记指标的收支、结存情况,月末向中心办公室提供国库集中收付统计情况,缺漏一次扣1分。

(五)稽核部

1、没有按规定制订年度稽核计划报送领导核批的扣0.5分。

2、不按批准的稽核计划按时完成稽核任务的扣5分。

3、稽核后写出的稽核报告不能反映重要财务信息的扣0.5分。

4、对于在稽核中知晓的会计单位财务秘密,私自向外界泄露的,一次扣2分。

5、纪检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在查阅、审计各单位账务时发现的问题,稽核部未能在稽核中发现,加倍扣相应业务分值。

第五章奖励办法

第十四条每季度考核结束按考核结果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第十五条物质奖励实际发放金额按照以下的公式计算:

个人实际所得额=当季奖励总额÷合计实际得分×个人实际得分

会计部工作人员每季度考核时在本人得分基础上另加5。

第十六条每季度实际得分前三名者单位内部通报表扬,并作为年终考核依据之一。

第十七条每季度考核分数低于60分(含60分)者,取消当次考核资格。

第六章附则

篇2

关键词:绩效考核;目标的确立;考核方法;质量管理

1绩效考核的起源及概述

绩效考核这种管理方法最早是起源于英国,是在政府职能部门执行的一种工作方法。政府在工作中根据对职员考核结果的优劣,实施奖励与升降。这种考核制度的实施,充分地调动了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增强了政府的廉洁与效能,也正是如此,继英国而后世界上的很多国家纷纷效仿,形成各自的绩效考核制度。尽管不同国家的考核制度在制定的侧重点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却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把工作实绩作为考核的最重要的内容,同时对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察,并根据工作实绩的优劣决定被考核人的奖惩和晋升”。从现代企业的未来发展需要层面上看,绩效考核应该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战略目标体系、目标责任体系、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等内容,其核心是促进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一个优秀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让企业做到人尽其才,任人唯贤。所以,企业在执行绩效考核时要明确考核的目的及重点,制定好考核的目标,根据各部门及个人的具体情况把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及各人员身上,并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不间断地跟踪和记录。由于绩效考核能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防止腐败浪费行为的滋生,有利于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有利于奖勤罚懒,有利于纪检部门的监督,因此,这个制度的制定就得到了企业员工及领导层的支持和欢迎。

2绩效考核对象的确立

前面已经说过,绩效考核的目的是通过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而达成这个目的的基本要素则取决对于企业一线员工的绩效管理。这是因为,在企业质量管理中,一线员工才是质量绩效考核的关键。一线员工的绩效成绩直接关乎到企业的生产产量及其产品质量,所以,一线员工理应成为企业执行绩效考核的重中之重。一般来说,对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员工的工作结果及其在工作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绩效考核的执行重点在于管理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果只注重对结果的考核不仅无法提高员工的绩效,还容易导致他们产生逆反的情绪,反过来如果对员工在行为过程中的错误、失误进行及时纠正、指导,就能够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道理很显然,前者简单粗暴,会让被考核的员工觉得很“没面子”,后者则不然,后者不仅保护了员工的自尊心,还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甚至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自我设定新的工作目标。由此,明确绩效考核的对象及绩效考核的重点,有助于实现引导人、发展人、提升人、塑造人的良好效果。

3绩效考核实施方法的制定

绩效考核对于提高企业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意义重大,是企业实现稳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保障。所以,加强企业的绩效管理就等于是在加强企业的增产增收能力和抗拒风险能力。企业从上到下、从领导决策层到基层员工都要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要把它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让它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态势。特别是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人员更要主动加强对绩效考核相关知识的学习,要学会用科学的理论指导现代化的管理制度,要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够深入领会到绩效考核的先进性,以便在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下,让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3.1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尚不完善,需要企业在自身经营中进行调整和改革。企业要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前提下,明确考核的标准和考核的重点,要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和系统性。3.2要明确把握绩效考核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员工。企业管理人员要认识到考核工作的严谨性,要依据员工的任务完成程度、工作效率高低以及工作效益多少等对员工给予公正的评价,要防止、弄虚作假等腐败现象的发生。3.3要强化对绩效考核的过程管理。企业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的监督管理体系,不仅能够保证绩效考核公正性,还能够保证绩效考核的合法性。绩效考核监督管理体系可以让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各个环节都做好员工绩效的量化、细化工作,保证每一个环节的公开和透明,进而做到让企业员工心服口服,甘愿接受奖惩。3.4要以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技术提升绩效考核水平。当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使其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对此,企业不妨与相关科研单位进行合作,积极开发具有现代意义的绩效考核软件,构建多元化的考核平台,实现绩效考核的网络化和信息化。3.5要注重企业团队精神的培养。企业是一个庞杂的大家庭,从决策层、领导层、执行层直到最基层的生产者,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因此,要落实好绩效考核的目标,还需要这些层面、这些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协调配合。俗语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企业领导和员工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绩效考核的目的才能够真正得以实现。

4绩效考核框架下质量管理方法的制定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其实质也是质量上的竞争,这种竞争的结果必然是质量好的企业将质量差的企业淘汰出局。所以,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质量管理方法的制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要树立动态的质量管理理念,要把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在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的各个环节中,要随时随地的抽查,要定期不定期的检查,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处理,及时上报,并做好记录工作,为后续的原因查找提供依据。(2)要树立全面的质量管理思想,要把质量管理看成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工作,要防止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各管一段”现象的发生。工作上的各司其职不等于质量管理上的各自为政,大局意识必须树立。(3)要确立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那么它所做的一切工作都不能称之为管理。所以,企业要结合技术、质检、安全、财务等部门综合设定各自的质量管理目标,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4)要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制度,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对员工实施奖惩的依据,是管理者分配质量任务、追究质量责任的根据。企业管理者通过执行质量责任制能够明确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质量责任,在执行中做到奖惩分明,进而强化职工的质量意识,使质量管理效果得到提升。此外,除了上述四个方面,树立服务的理念也很有必要。“顾客是上帝”的道理是众所周知,企业在出售自己产品的同时也是在出售着自己的服务,服务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间竞争的一个新亮点。总之,置于绩效考核框架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全面的、综合的管理工作。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品牌形象,也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企业应该建立起一个长效的质量管理机制,让质量管理与绩效考核相辅相成,让二者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韩丽君.现代企业绩效考核管理问题与解决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8).

[2].国企绩效考核管理的现状与改进办法研究国[J].现代商业,2011(08).

[3]乔松岩.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J].科学中国人,2015(21).

篇3

1.1供应与消耗一致

公路施工中原材料的消耗较大,在调配资金中所占的比例也较大,所以应注意原材料的供应与消耗。在购买原材料时应尽量保证供应与消耗的一致性,施工中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来科学的组织施工方案,并且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调配,以使得各项物资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效益。

1.2节约原则

公路施工都是以野外作业为主,其投入的施工成本较多,精细化管理中应以节约成本支出为原则,从节约基建费用出发,充分的利用技术施措和管理方法来节约资金,并以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功能为基础,分部分项的进行成本节约,以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

1.3以经济政府为导向

公路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经济增长必要条件,所以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应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并以经济政策为指引对公路施工进行技术管理,如:公路施工中的能源节约、环境保护、机械施工、维修养护等。

1.4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的标准化和精细化是公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施工程序确立前应以签订的合同条款为基础,充分的理清施工程序中的各项施工技术,同时考虑到季节性施工的差异,确保整体施工的协调性和平衡性,避免施工中的停工、资源使用不足、突击赶工、安全事故等现象的发生。

2公路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2.1管理制度精细化

公路施工中因工程项目的设计标准和验收标准不同,管理细则也因各施工企业性质不同存在差异,所以在施工中应把具体的技术管理制度精细化,这不但可以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还是公路建设和发展重要依据。在公路建设中应把每个标段施工单位的工程进行细化,通过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进行细化和分解,以便把各项施工工艺、施工标准、施工措施落实到位,促进公路施工技术的完善,提高公路施工各环节的质量,如:路基施工、桥涵施工、路面施工。

2.2质量管理精细化

公路施工质量影响到公路的维护成本、使用年限、行驶安全、环境保护,并且对所在区域的经济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在施工中要把质量管理放到首位,通过精细化管理来促进公路施工的质量。质量管理的精细化要从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出发,并结合质量责任备查制度进行管理。质量的精细化管理应将参与建设的各单位责任人、质量质任人、施工技术责任人、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进行登记管理,以此来保证质量问题能够追朔到质量责任人,进而提高相关责任人的质量认识。

2.3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是公路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措施,因公路施工技术管理中所涉及的问题和内容较多,精细化管理中需要强化考核制度,以此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的效能。考核制度管理中需要对人员履约、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施工工序、内业资料以及现场施工操作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并且在管理中制订出适合本工程和本施工单位工作特点的考核评分标准,以便按期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分包单位进行考核与评价,并且可以通过量化评分全线排名的方式进行对比。

2.4现场施工精化细

公路现场施工所占用的场地较大,设备较多,原材料较多,这就给现场施工和材料调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对现场施工应实行精化细管理。首先对施工现场的驻地建设进行标准化管理,各施工项目部应成立相应的管理职能部门,实现生产管理、办公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的精细化;其次对使用场地及材料存放地进行规范化管理,并按着施工进度要求结合现场施工环境进行拌和站、预制场和原材料堆放场的规划,同时对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进行规范化管理。

2.5施工安全精细化

篇4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同时受多种因素制约,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1.1机构和制度不健全,基础能力建设滞后

健全的机构、完善的制度,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托。我国许多环境监测单位的质量管理部门人员较少,与整体监测业务的工作量不匹配,监督检查和质控力度比较薄弱。除实验分析的质量管理体系比较健全外,其他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工作尚属起步阶段,质控项目有限,质控措施单一,整个管理制度亟待完善。我国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能力建设严重滞后于环境监测能力的发展,质量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能力相对不足,相关设备、物资的支持力度不够,基础技术理论研究缺乏,标准样品等相关技术研发投入较少,质控指标体系不健全,这些因素均限制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1.2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监测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随着国家环保事业的进步与发展,环境管理者对监测数据的需求逐步增多,监测站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在确保完成监测任务与加强质量管理之间,站领导往往忽视后者,对质量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失去了既提高监测水平又保障监测数据可信度的有力抓手。在领导不重视的情况下,监测人员极易表现出质量意识淡薄,缺乏学习和贯彻质量体系的自觉性,对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不愿配合或存在抵触情绪,致使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缺少执行力。

1.3质量管理人员缺乏经验,质量控制技术发展缓慢

承担质量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应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内容,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工作经验。部分质量管理人员从未参与过现场监测或实验室分析等基础性工作,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开展监督检查或质控工作比较机械,不利于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近些年,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推动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和监测技术向前发展,与监测方法相配套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却相对落后,质控手段仍仅限于平行样、加标回收、数据比对等,方法简单,手段单一,极大制约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1.4现场监测质量管理薄弱,全程序质量管理存在空白

现场监测工作的影响因素和不确定因素较多,每一个监测现场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监测环境比较复杂,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易受到严重影响[4]。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程度远落后于实验室质量管理,且随着现场监测项目不断增多,便携、快速的分析仪器被广泛应用,很多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还未涉及,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很难获得保证。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包括现场调研、制定方案、现场采样、样品保存与运输、样品交接、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或编写报告等,每个工作环节都有可能影响到最终的监测结果。而质量管理工作还未覆盖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在制定方案、样品交接、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环节依然存在空白,极大制约着监测数据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提高。

2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关注和探讨。本研究针对以上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2.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建立完备、可行的体系文件是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的根本依据,与监测技术和质量相关的各项要求、保证工作质量的管理规定都应编入到体系文件之中,并通过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全面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水平[5]。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依托于体系文件的不断完善,作业指导12环境管理书和记录的及时修订可极大促进监测水平的提高,各科室主任可将责任落实到人,内审员在年度内审中监督体系文件的实施情况。随着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监测领域的不断扩展,质量管理工作还需尽快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以及必要的考核制度。持证上岗考核制度是规范监测工作的有力抓手,国家总站可不断变换考核形式,组织省际之间互考,建立彼此学习的机会,削减地区水平差距。持证上岗考核制度还需不断增加例如生态监测、应急监测等考核类别和科目,保证这项制度贯穿于监测工作的每个角落,以适应环境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确保监测水平的迅速提高。

2.2转变质量管理工作方式

质量管理工作应挑选有一定工作经验,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质量管理工作有热情,为人谦虚谨慎的技术人员承担[6]。质量管理人员在对其他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本着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工作态度,转变以往“专挑毛病”的工作方式,认真分析、总结检查结果,充分肯定他人工作中的优点,耐心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协助制定整改措施。平易近人的工作态度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质量管理工作氛围,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则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有力保障。

2.3充分发挥质量监督员的作用

质量监督工作是保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质量监督员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7]。质量监督员应选择技术过硬、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熟悉质量体系文件以及具备一定管理水平的人员担任,每个科室应按照技术人员的数量,以一定比例选出足够数量的质量监督员,以保证有充足的力量完成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监督员应充分了解工作的职责和权利,定期地、有效地对技术人员的监测工作全过程实施监督和检查,尤其要充分保证在培人员的监测过程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质量监督员还应针对检查内容认真总结存在问题,制定相关纠正措施,持续监督问题整改情况,确保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2.4重点加强现场监测质量管理

为保证现场采集样品的代表性和现场监测的规范性,科室主任应带领监测人员加强对相关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的学习,尤其应注重实际操作的培训,讲解不同行业现场环境的区别,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名现场监测人员要充分了解监测任务的目的和要求,熟悉监测环境及点位布设,清楚监测方法和样品保存要求,认真准备监测设备,并确保在检定期限内按照监测方法规范操作,及时填写原始记录,将质量管理工作融入现场监测工作的每个环节。现场监测的质量管理应根据监测内容,明确监督检查的依据,制定科学详细的检查方案,设计信息完整的检查记录,配备业务能力突出的质控人员,建立有效的考核和整改制度。监督检查人员还应了解监测任务的目的和要求,熟悉监测方案的内容,清楚监测方法及操作步骤,认真记录现场情况,及时汇总并反馈监督检查结果,充分发挥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对提高数据质量的关键作用。

2.5拓展质量管理工作的范围

随着环境监测技术和领域的发展壮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地表水自动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应急监测、有机污染物监测、重金属监测、土壤监测以及生态监测等一些新的监测技术,急需建立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监测技术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措施,研发可溯源至国家标准的环境标准样品,以保证质量管理工作能够紧跟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步伐。国家总站可通过组织座谈、技术研讨、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总结各监测领域的质量管理工作方法和技术,广泛听取各地方站和相关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将质量管理工作开展得更加切实可行。

2.6加强环境标准样品的研发力度

环境标准样品作为量值传递的载体,是环境监测质量考核的手段,也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能力保障之一。我国还需继续加大研发环境标准样品的投入和力度,增加生产批号和浓度变化,开发更多种类污染物的标准样品,研制更加复杂的标准样品基体,使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质控考核、技术仲裁、方法验证等质量管理工作具有更加丰富的物质保障。为加快环境标准样品的研发进程,可考虑与国外技术水平先进的同类实验室进行合作,相互取长补短,交流工作经验,充分拓展技术研发思路。

2.7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

负责质量管理的科室可每年对各科室的监督检查情况和质控考核结果进行一次系统的综合评价,其考核结果可作为单位年终考核的依据之一,对表现突出的技术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对在监测任务中出现重大工作失误的取消当年评选优秀的资格。还可制定评选优秀监测工作者、优秀质量监督员、优秀原始记录填写人、优秀报告编写人等多个奖励办法,以多种手段激励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提高。

3结语

篇5

关键词: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建筑施工管理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反映了项目运作和项目管理的客观规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研究出来的,同时又用来指导实践活动。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实践,并结合某一具体建筑工程实例,阐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控制的方法措施,以达到实现施工管理的目标。

1 施工人员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 施工人员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施工管理中最难的管理就是人的管理。虽然人员管理工作一直在不停的强调,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组织者、施工操作者众多,加上组织者的分工问题不够明确、施工操作者劳动情况复杂,所以人员管理控制问题一直成为困扰管理工作的难题。例如:现场总包单位施工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很好的跟踪作业班组,把未经检验合格的产品直接交由监理和业主评定造成返工,给各方均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2 应对措施

1.2.1 落实责任制,加强内部考核。无论是施工企业集团内部,还是施工现场都有许多责任制度,不可谓不健全,关键是缺乏落实、执行力差、监督机制缺乏。针对上述问题,我监理部要求施工项目部除配备专职质量员外,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分工,对施工过程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例如:我们规定不管什么时间,只要工地有作业人员,现场就必须要管理人员;所有报验项目必须完成“三检”并且合格才可以报验,从程序上严格把关。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对比发现返工率明显降低,由原来的3.1%降至0.5%以下,合格率达到100%,取得良好的的效果。

1.2.2 实行问责制。问责制是建筑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制度保障。推行问责制,就是要将制度管理纳入制度化。根据施工管理的要求先后制定了很多制度、标准、流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为什么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就是因为缺乏问责。作为一个企业要规范其内部的各种行为,让责任“归位”,使监督“强硬”,推行问责制刻不容缓。实行问责制的意义在于“防患于未然”与“惩前毖后”。惩罚只是手段,预防才是目的,倘若问责制只是事后责任追究,缺乏从源头抓起的事前预防等相关制度与之配合,则不仅不能“防患于未然”,也难以“根治于长远”。在施工管理中实行问责制,是为了保证按规范施工,使每个施工人员的责任有着明确的划分,被问责者应该是负有明确责任的施工人员。

总之,对施工人员管理的控制不能生搬硬套,应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此,怎样实现对操作人员全面有效控制,对管理人员进行怎样的控制都是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必须找出积极有效的控制方法,全面地系统地管理施工人员和施工项目管理者,实现全面有效的人员管理。

2 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在施工管理中最基本的管理就是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三控”之间存在着既对立有联系的关系,如果处理得不好则有可能前功尽弃,处理得好的话则事半功倍。

2.1 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

2.1.1 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质量控制问题

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打上的烙印,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施工违法分包和转包现象普遍、借资质投标情况很多,中标单位对现场实际施工质量的管理很弱甚至形同虚设。很多施工单位的现场技术及管理人员缺乏施工经验,宏观控制和微观把握能力不强,这直接导致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受到影响。

2.1.2 应对措施

建立质量控制考核制度,就是要层层把关,责任到人。目的就是为了寻找质量管理的最优化措施,通过考核自然能够鞭策各基层施工部门更好地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在质量管理中:①要组建业务水平较高的、责任心较强的管理层,建立健全项目质量体系与项目管理组织机构,选择专业技术熟练、综合素质高的施工队伍进行作业;②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施工过程中指定有质检资质的人员实施、监测及控制施工质量,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在材料采购过程中严格控制购进材料的质量;③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按照项目的进展状况定时评价项目达到质量目标的程度,促进改进项目质量,在施工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的同时,还要考虑项目功能、工期和费用要求,以符合工程的整体效益目标。

2.2 进度控制问题及对策

2.2.1 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进度控制问题

施工现场进度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施工单位为了揽工程不切合实际进行工期承诺;②施工单位不顾项目规模大小、项目复杂程度和环境因素,进度计划编制依据和编制目标不科学;③施工单位编制进度计划时,施工过程的逻辑关系出现错误,导致资源供应紧张,进度计划无法达到有效实施;④施工进度计划检查不够,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完全脱节,也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2.2 应对措施

建立进度控制考核制度,明确考核目的。做好进度控制,首先编制进度计划应在充分掌握工程量及工序的基础上进行。其次,确定计划工期。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在招标时会提供标底工期。施工单位应参照该工期,同时结合自己所能调配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最终确定计划工期。再次,实时监控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编制完进度计划不是将它束之高阁,不按计划进行施工,而应按照所编制的进度计划对实际施工进行适时监控。正确做法是每周总结工程进度,监控其是否与计划有偏差,若工期滞后,寻找原因,落实赶工计划。在每周监控的基础上。每月、每季或者每年进行一次工程进度总结。最后,应尽量减少赶工期现象。进度计划一经确定。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施工,原则上不提倡赶工期。因为进度计划是在施工单位所能获取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赶工期无疑将增大资源的投入。

目前,进度控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经济措施和信息管理措施等。组织措施主要是指落实各层次的进度控制的人员,具体任务和工作员任;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加快施工进度的技术方法;合同措施是指对分包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的合同工期与有关进度计划目标相协调;经济措施是指实现进度计划的资金保证措施;信息管理措施是指不断地收集施工实际进度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统计与计划进度比较,定期地向建设单位提供比较报告。

2.3 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

2.3.1 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成本控制问题

影响成本控制的因素有很多,有外部的如: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或国家政策进行调整;环境因素比如天气、劳动力匮乏等。更多的、在这里探讨的是建筑企业内部的原因,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①因施工质量问题造成返工;②材料不合格造成的浪费;③图纸不熟悉、技术不熟练、作业班组生产率底导致费用增加;④施工过程中形成多级利益主体,出现以包代管、以包抗管的局面,导致施工成本增加等等。

2.3.2 应对措施

采取成本控制考核制度,保证成本计划在这种制度的控制下健康实施,在财务上不失控,在管理上不失控。同时,使项目管理和部门管理具有合理的驱动力和参与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项目利润最优化的前提下使同一企业的项目间利益合理化,部门和项目间利益均衡化。建立严格有序的考核体系,要及时全面审定项目部各项经济指标完成状况,总经济师会同工程管理、预结算、财务、审计等部门组成经济考核小组,对照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进行全面细致的考核。[1]

施工成本管理控制首先要加强成本管理,通过对合同单价的分解、调整、综合、平衡,确定内部核算单价,提出目标成本指导性计划,对作业层成本运行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组织编制施工成本预算计划,确定项目目标成本,并层层分解和监督成本执行情况。其次,明确项目部部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明确项目经理、经理部、公司或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保证其设计的施工程序能够对整体利益负责任,进一步协调好与公司之间的责、权、利的关系。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者及任务,从而使成本控制有人负责,避免成本大了,费用超了,项目方责任不明的问题。另外成本管理控制还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 节约的原则;②动态控制原则;③目标管理原则;④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管理的控制必须要采用问责制进行相关的人员控制;采取考核制度控制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要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对工程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必将影响到其他环节的控制。必须统筹兼顾,科学、合理、有效地实施控制管理。相信通过这些施工管理措施,施工管理控制工作必然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吴泽波.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措施探讨[J]. 广东建材, 2010.

篇6

【关键词】医院质量管理措施

医院工作流程必须从病人的需求出发,“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从病人”。医院要积极制定质量控制标准,逐步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组织,健全医疗规章制度,使医院质量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一、实施规范化、标准化质量管理

在执行医院质量管理工作中,医院以国家卫生部和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人员守则、常规、指标等为依据,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院的质量控制考核标准,包括医疗质量标准,教学科研质量标准,医德医风精神文明建设、行风考核标准,后勤工作质量考核标准,财务工作考核标准,质量、安全、效益年活动考核标准。通过标准化质量管理,在基础质量方面注重培养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医疗服务诊疗行为;在环节质量管理方面加强关键环节、重点对象的自我控制和监督管理;加强质量评估和信息反馈,及时查找医疗缺陷。通过明确目标、完善制度,以考核制度管人,各科室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与约束,医院目标、质量管理有规章、有考核标准、有奖惩依据,确保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院、职能科室、临床科室质量管理体系

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必须要有一套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且要具体分工,责任到人到位,否则是空谈。建立院、职能科室、临床科室三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各科室设立质量管理监控小组,全方位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及科主任领导下的总住院医师负责制,强化环节控制质量,提高临床科室医疗质量自我控制能力。院部职能科室对所属的科室或分管的工作进行考核,按时间规定,定期进行检查或抽查、汇总、评价,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作出奖惩处理意见,呈报院务委员会。院领导班子对分管的工作进行考核。三级质量管理系统要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层层负责、逐级把关、落实到个人,形成一个全院、全员、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医院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其成功运作与否,与最高管理者密切相关,需要最高领导者的重视,由最高管理者推动,医院最高管理者应对医疗质量体系的形成和有效运行负责,包括:制订符合本医院发展、适应医疗形势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规定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力,各部门的质量目标形成和控制措施。在制订政策过程中,管理者应充分考虑质量形成的社会和环境因素。

质量改进没有止境,虽然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对质量管理系文件也要适时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持续改进。在内审中发现,有些不合格项正是由于体系文件与实际操作相脱节,或程序性文件指导的不合适,因此,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的内涵,如何编制出适应性广、可操作性强的指导作业文件,管理人员及医务人员还应深入研究,不断积累经验。

加强医院的质量管理,还要加强医院的质量文化建设。质量文化是以质量为中心,以人为根本,建立在物质文化基础上的与质量意识和质量活动密切相关的精神文化活动总和。

医院质量文化是医院文化的真实内涵和核心,质量文化是重在以质量和人为中心的文化,质量文化为医务人员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创造了条件,从而使医院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员工队伍素质大大提高,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为医院不断发展提供宝贵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三、落实医疗质量监控管理

在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诊疗水平对医疗质量的影响较大。必须在整个医疗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建立监控机制,进行有效监控,才能保证总目标的实现。在科室自我约束方面,要实行总管医师、上级医师、科主任三级质量管理。所有病人的诊疗都要实行三级负责制,并通过病历记录体现落实情况。医技科室实行重要辅助检查结果逐级审查制度,逐级把关,及时控制医疗缺陷。各科室医务人员采取自我控制,严格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做到质量自我检查、自主管理,及时发现医疗缺陷,在科内及时纠正。

另外,在院级宏观监控方面应做以下几点。

1.加强临床科室质量控制。临床科室重点抓好住院病历质控,每月由各科质控人员或科主任轮流对全院住院病历进行病历审查,量化评分,评定等级;医技科室主要考评诊断符合率和报告发送时间;门诊、急诊科、手术室等科室考核医护制度落实情况;药剂科对临床合理用药、门诊处方规范书写进行检查;财务科对合理收费进行检查。

2.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对在职临床科医师轮流送上级医疗单位进修学习,对短期培训班学习尽量多派医务人员参加。对分配、调入人员执行招聘人事制度,进行上岗前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对各级医护人员每年进行临床技能考绩,主要包括病历书写、体格检查、临床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新技术的掌握等情况。

3.坚持院领导行政查房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加以解决。

4.医务办、护理部定期进行医院质量状况分析,每月对各科室主要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作为评价全院医疗质量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绩效考核资源整合持续改进

2007年,滨湖区二家二级医院在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进行资源整合,整合以后的新医院以手外科、骨科、内科为专科特色,按二级综合性医院管理,以争创三级医院规范化管理为目标,整合后的新医院呈现了1+1>2的发展势态。医院以不断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提升医院优势专科发展空间,带动弱势专科通过科室自身努力逐步壮大。

一、推进医院绩效考核的必要性

两院的资源整合,是行政区域规划的需求,更是两家医院管理理念、医院文化的融合与贯通.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使医院特色专科发展更精,医院综合实力发展更强。医院以推进绩效考核制度的落实为立足点,强调以工作效率促医疗质量,以工作效益促医院发展,坚持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发展创新,以绩效考核与评价机制来不断发现医院发展与改革中的额问题,不断促进医院的整合与发展。

二、加强医院绩效考核的具体措施与办法

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推进分几个步骤完成:推进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绩效考评机制的制定工作,绩效考核制度的具体落实,对绩效考核评价分析与整改。

(一)推进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医院实行资源整合以来,在财务管理方面积极推进财务预算管理机制,每年年初根据年度医院发展规划,编制合理医院财务预算,对财务实行预算管理时十分注重与一线工作零距离,采取“上下结合,分级汇总”管理模式,使医院财务预算编制科学合理、与医院整体规划保持一致性,有效的预算化管理促进了医院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更好地落实。

财务预算工作制定,院部除了重视与各临床医技部门沟通,还结合各临床科室发展目标完善医院整体发展计划,对照医院的整体发展计划微调临床科室发展目标,重点加大对医疗整体发展方向、科研项目、技术人才培养、重点设备添置等方面的预算管理,使得医院重点发展项目的资金得到有力的保障,也促进医院成本的有效控制,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推进工作,对医院发展总规划的落实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制定科学的科室绩效考核细则

医院每年按照上级部门考核要求,制定当年度科室绩效考核细则,以医院财务核算系统及HIS系统等基础数据汇总成为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系统内容,对全院实行全成本核算办法。绩效考核细则按精神文明建设、医护质量(包括科教科研)、科室经济业务、科室管理四个方面实行考核,将医院重点管理的药占比,耗材比,平均住院费用,床位周转率,平均门诊处方费用,床位周转率比率等营运数据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使医院的发展在合理降低病员就诊费用、药占比、材料比的基础上,以安全的医疗质量,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好广大病员的利益。

绩效考核细则的制订实行“二上二下”的方式,院部的绩效考核分科室层面与员工层面,在注重科室绩效的同时,更注重员工的个人绩效, 在科室层面的绩效考核按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医技、护理分类制定考核标准,在员工层面的绩效考核按专家、科室中层、科室技术骨干等分类制定考核标准。

两院合并之际原两家医院绩效考核的内容差异较大,整合后医院根据总体的发展战略,统一全院职工思想,以两院文化整合为基础,强化科室管理一体性,重视制度的落实工作,在实行绩效考核的工作基础上,针对医院文化、制度管理、人事管理、经济业务发展管理等方面全面整合,使得整合后的新医院继续以注重科研发展,重视人才建设,重视技术创新为医院发展主线。

(三)绩效考核工作的具体落实

根据年初定的考核细则,实行院、科二级考核制度,医院对绩效考核内容内部系统培训,职工统一对绩效考核的认识,注重医疗质量,鼓励创新,激励科研,把医院的发展战略与具体开展业务相结合,将医院重视绩效考核的管理理念深入到每一位职工。

院部依照职能科室的功能,分行政管理组、医疗组、护理组、后勤组进行考评,按医疗、护理、财务相关考评数据医院内部公开,各科室对医疗业务的发展体现主人翁意识,实现以绩效考核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设立年终绩效考评综合管理奖,根据考评结果与职工绩效分配挂钩。

每季度科室考核系数=思想道德考评*20%+业务能力考评*50%+科室经济业务考评*15%+科室内部管理考评*15%

年终科室考核奖系数=每季度科室考核系数总和/4

年终科室绩效考核奖总额=当期科室可分配总额*该科室年终科室考核奖系数

针对各临床开展的业务,医院对职工个人绩效设立医师组、护理组、医技组、行政后勤组进行分类进行工作量考核:医生组以工作量、工作质量、风险程度为主,分设手术类科室与非手术类科室分表考核;护理组以护理工作量、服务质量、病员满意度为基础进行考核;医技组以其技术含量、工作量、设备管理质量等进行考核,行政后勤组以职能科室能力建设、执行力、医院整体效益为考核内容。

(四)对绩效考核工作的分析评价与整改

院部定期组织对医院整体情况及各科室考核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对发展过程中涉及医院的共性问题、科室的共性问题、个案问题,以如何更好促进医院发展的管理角度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管理中绩效与质量管理发生矛盾时,以确保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为前提,平衡好绩效与质量的关系。

医院的发展形成“医院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氛围,对医院的内控建设如大型设备购置、成本费用控制、质量安全控制等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制度,注重细节管理,注重效能管理,如对用电、用汽、高值设备的管理制定相应管理细则,责任到人;对物品耗材的领用定额定标,对金额较贵重的卫生耗材实行专项专人管理等措施的落实使得医院的绩效管理初见成效。

临床科室根据院部考核内容定期组织科员对本科发展情况进行科内分析,针对绩效考核分析评价中的问题、缺陷,及时落实整改措施,不断完善科室内部管理,对科室业务发展潜力,医疗、护理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科室成员积极献言献策,不断拓展科室发展业务,完善科室管理,使得科室的发展与医院的发展保持一致性。

为了更好地开展医疗业务,院部积极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以外,还积极向三级医院中绩效管理工作做得成功的医院虚心请教,请医院管理专家对本院发展中的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不断完善本院绩效考核体系,少走弯路,促进了医院自身的协调发展。

三、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施对医院的发展成果

(一)医院整体业务呈现良好发展局面

自两院资源整合工作推进以来,医院一体化发展对医院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变化,医院从2007年两院合并时医疗业务总收入1.09亿发展翻了两番,门诊就诊人次五年增长170%、出院人次增长360%、手术台次增长210%,医院的药占比始终控制在38%以内,住院病员患者满意度93%。手外科作为重点专科为无锡市周围城市区域的手外急诊创伤病员诊治提供技术高质量的医疗保障,内外妇儿为滨湖区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提供及时、高效的医疗保障。

(二)整合后职工思想稳定,大家对医院长足发展充满信心

院部十分重视医院文化的建设,对整合过程十分注重细节管理,院部始终与职工保持思想统一,只有职工的思想与医院的整体发展思想统一了,才能更好地发挥职工积极性,体现医院发展统一性。医院始终重视弘扬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医院创业精神,以专科带动综合的医院发展战略为合并后的新医院带来勃勃生机,医院职工对新医院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医院好才是真的好”的理念深入每一位职工心理。

(三)医院的医疗质量、科研发展快速

医院整合后十分重视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工作的提高,针对质量管理中的问题,职能科室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每年根据医院发展规划不断修订绩效考核细则,通过规范医院的制度建设以及提高职能科室的执行力,严把医院医疗质量关,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医院鼓励临床科室加强业务学习,鼓励对技术科研论文的发表,全院上下形成强化业务学习的氛围,以良好的医疗质量,安全的医疗技术,细致的医疗服务来面向广大群众,切实提高医院的病员满意度。

(四)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的方面

1、对具体绩效考核的内容有待完善

由于两院整合,科室与科室之间发展速度还不平衡,医院在绩效考核的内涵还需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如针对医德医风的考核内容,医疗服务内容的考核,还需要不断完善,院部积极倡导实施绩效考核机制的优势,反对平均主义,坚持医院的发展理念体现效益,体现风险,体现工作量、体现工作质量的考核主题不变。

2、以专科效应带动综合科室发展有待完善

由于整合前综合医院这一块的医疗内涵欠缺,内、外、妇、儿等科室人才梯队建设不足,因此两院实现整合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的人才梯队建设发展较缓慢,医院综合医疗的新技术新项目的发展可持续性有待加强,加强人才储备管理、扩展就诊的面才能更好发展医院,进一步实现资源整合的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应用

一、质量管理及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概述

1、质量管理的基本内涵

所谓质量管理,即质量管理工作者利用指导、控制、协调等手段,对与工程质量相关的一切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长久发展均需要有质量管理作为支撑,它是一项涉及到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人员的管理活动。企业为了实现预先设定的质量目标,通常需要建立一套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一定的质量控制计划、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控制措施等,从而达到保证或是改善质量的管理目标。建筑工程质量,是指建筑物依据建筑法规的要求,建成后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性能。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理解,狭义的工程质量是指工程的施工质量,即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对建筑质量的影响;而广义的工程质量不仅涵盖施工质量,还包括工作质量和工序质量。建设单位的各相关部门,在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手段,来满足以最低的成本费用支出完成最优质的建筑质量的目标,这也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目标所在。

2、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最早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开始于1979年,直到今天,经过30余年的发展和创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在此过程中,有关建筑工程的法律、法规也在逐步进行完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物的质量以及建成后的使用功能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正是由于宏观环境的变化和人们要求的提升,促使建筑物的质量管理工作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尽管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地发展成果,但是其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投资费用使用效果、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以及经济效益等问题。

随着我国宏观环境的变化,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呈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独特性质,具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是我国建筑行业国际化竞争的重要环节。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用于我国的建筑市场,争夺建筑市场的一系之地,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建筑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竞争者的威胁,还要面对来自国外的竞争者所带来的威胁,在竞争者的多重压力下,我国建筑行业需要寻求一条长久生存的道路——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建筑工程质量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广泛。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建筑物的功能性要求方面更倾向于舒适化、便捷化、经济化,因此,使得建筑工程质量所涵盖的内容已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是更多地包含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美观需求以及安全性需求等,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细致、更加全面。

(3)传统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的业务流程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时期的工作特点[1]。由于建筑工程更多地包含了时代的特征,使得传统的工作方式已不再使用,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也逐渐向为业主服务的方面倾斜。

(4)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更对的采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由于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各种质量管理技术应运而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地融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得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创新。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策略分析

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法律体系

法律手段是规范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外在约束力,也是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约束在合理、合规范围内的强制性手段。建立的法律体系应包含建筑工程的各个相关环节,尽量做到不疏忽任何工作细节,对于存在交叉的工作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从而可以实现工作与责任的一一对应。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可以有效减少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腐败、犯罪问题,确保工程建设所用材料的质量优良、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被指出并且进行合理的解决,从而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具有保障;另一方面,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可以促进相关质量管理制度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健康的市场环境。

2、采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2]

当前,科学技术取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其中,信息化技术手段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时,可以融入信息化技术手段,从而促进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进而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提供一个较为有力的基础保障。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广泛应用电子政务,建立一套统一的管理标准,公开相关,促进的透明化,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工作纪实发现并责令整改,从而提升工程质量。其次,加大研发力度,促进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相关的计算机软件的应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内建筑行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挑战,采用机关及管理软件可以促进企业实现“数字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抵御外资企业的竞争。

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对于现场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首先要依靠施工单位的合理化施工。由于施工单位是对建筑物直接接触、直接操作的一方,因此,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应先从施工单位的合理化施工入手。但是,由于在施工阶段,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施工单位的施工不按照行业规范的具体要求进行操作,例如为了压缩工期,施工单位忽略很多对建筑工程产生较为明显影响的细微环节,或是为了节省工程建设的成本费用而减少材料用量,甚至是以质量低下的原材料代替设计所需材料,从而造成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欠缺。因此,在工程建设的现场施工阶段,除了要依靠施工单位的自身约束外,还要依靠相应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从外部对施工单位的整体操作进行规范化的约束。

4、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为了更好的进行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应建立一套绩效考核制度,对与建筑工程质量相关的各单位、个人的相关活动进行绩效考核。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发现的问题,除了要按照有关条款和相关规定进行罚款处理外,还要按照绩效考核制度进行考核,并记录在案,做到有据可循。

三、结语

建筑工程是一项投资费用大、规模大、建设时间长、工序环节多的工程项目。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并非是一件简单、容易的工作。本文通过对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的分析,针对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特点,得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几点方法和应用策略: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法律体系;采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结论的提出对于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新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优化路径

新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地形复杂、自然环境较恶劣,很多基层的环境监测站难以开展现场监测工作,特别是深山或戈壁处,给环保部门监督环境管理增加难度。所以如何通过严密的、高质量的环境监测及时了解环境污染情况,并适当采取防护措施保护生态环境,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也亟待优化。

1 优化新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创造惊人的社会财富,使得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水平有显著提升。但随着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敲响了可持续发展的警钟,且随着人们不断提高环境认识水平,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这也使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面临更高的要求[1]。但新疆环境监测系统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目前还无法适应环境监测的要求。与此同时,实验室环境监测能力也无法继续适应新疆的环境保护需要,很多二级环境监测站的实验室只能开展日常的基本工作,导致质量管理流于形式,缺乏质量控制,加上在重视环境质量监测而轻视污染源监测、重视控制实验室内质量而轻视控制实验室外质量、重视控制指标而轻视控制监测数据合理性、准确性等理念的影响下,新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监测环境、管理环境、优化质量管理对于新疆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尤为关键,相关部门务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 优化新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具体路径

2.1 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提升环境监测技术

新疆要进一步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质量,完善建立组织机构,提高各级环保局以及监测站的质量管理能力,专门设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机构,并建立多部门会商、同步监测、定量考核程序以及质量巡查等制度,完善构建并有效运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与此同时,要提升环境监测技术,优化环境监测手段,以便更好地为新疆环境管理、综合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避免污染减排变成一句空话。尤其是要同步开展环境监测预警工作,在发生突发性的污染事件时要有章法地应对,切实保护好群众健康、维护好社会稳定、确保质量安全。鉴于此,提升监测技术水平十分迫切,需要不断增加环境监测经费投入,围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监测污染源、建设预警应急监测等,建立实用的、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装备体系,在应急监测、自动监测以及建设监测网络、拓展监测领域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

2.2 有机结合质量管理与日常环境监测工作

对于当下新疆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脱节现象,应把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纳入日常的环境监测工作进行统筹考虑[2]。所以在编制仪器校准、人员培训以及质量管理等环境监测年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当年建设环境监测能力的进展、开展监测业务的变化等情况,如果发生环境监测的质量事故或出现质量投诉或在日常监督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则要即刻进行内部审核,同时结合上年度环境监测工作总结、下年度环境监测工作计划进行管理评审,及时发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环节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与优化的目标、方向。另外,要在质量管理部门、环境监测业务部门以及管理层建立有效的三方沟通机制,现场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等部门的负责人则要及时判断本科室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以及程序性文件的适用性,同时给出修改意见,并由质量管理部门收集信息、向管理层报送修改意见,获得批准之后加以实施。只有如此,才能有机结合日常的环境监测工作及其质量管理,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管理效率,有效而持续适用质量管理体系。

2.3 进一步促进新疆环境监测站规范化管理

新疆还要进一步加大环境监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力度,对技术人员尤其是质量管理人员的数量、素质提出明确的要求,促使少数民族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加强学习与交流,对口支援技术力量薄弱的环境监测站,培养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优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队伍。同时,新疆要促进其二级环境监测站的专业化与标准化建设,积极探究优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优化质量管理与控制新模式,有效控制环境监测的各个程序的质量,尤其是要研究并控制环境监测环节的样点布设、生产工况、样品采集与保存、现场监测等对监测结果有较大影响的薄弱环节的质量。积极转变新疆一级环境监测站的工作职能,在增强一级监测站环境监测技术指导能力的同时提高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从制度层面明确规定新疆一级环境监测站对于下级环境监测站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范围、义务及权力,从而从本质上解决存在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权责不明的问题;协调环保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的相互关系,建立新疆环境监测系统专家库,共同参与新疆环境监测系统的质量管理与计量认证工作,切实优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2.4 加强人员管理,实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新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并非只是领导的责任,更是每一名监测人员的职责。人是质量管理最关键的因素,不管新疆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有多完美,每一名监测人员才是最终的执行者,只有全员增强质量管理意识,增强自身责任感与敬业精神,全面参与质量管理,才能确保优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保证监测质量。所以环境监测站上到站长、下到每一名监测人员、分析人员,均要明确质量控制责任,并将其明确写入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文件,层层分解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总目标,落实到人头,使工作协调、接口清楚,促使全员充分而深入地参与质量管理。

此外,人员的良好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覆盖环境监测的整个过程,只有持续更新全面质量管理知识,使其将质量理念融入各个监测环节,才能发挥质量管理效能[3]。人员管理制度具体涵盖岗位职责、人员配备及相关的培训、考核、评价以及奖惩等,它的建立意味着环境监测岗位职责的进一步明确、绩效管理制度与质量考核制度、培训考核制度、质量监督与奖惩制度等的进一步完善。加强人员管理,特别是对于影响新疆环境监测质量的关键岗位,要有机结合对应的岗位要求、岗位职责和岗位待遇,引入良性竞争机制,全面开展考核和评价工作,通过有机结合人员质量意识提高、岗位能力培训、上岗考核、人员评价与奖惩等措施,避免质量管理流于形式,有效调动新疆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参与质量工作,从而不断优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3 结束语

优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新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是保护环境的基础性工作,需要新疆相关部门及人员引起高度重视,针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际需求,进一步完善并运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快速发展环境监测技术,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优化,从而确保顺利开展新疆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于新.关于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2):31.

篇10

为提升员工思想意识、区队班组建设,逐步形成区队建设规范化的管理体系,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员工思想理论教育,充分认识到思想隐患是最大的安全隐患,是“三违”现象存在的根源。只有加强员工理论学习,提高员工思想认识,人人懂安全,讲安全,才能促进区队安全管理不断提升。二是学标准、懂标准,人人掌握标准,才能干好标准,促进区队标准化管理上台阶。三是规范班组员工计分考核管理,严格实行超额完成任务定额奖分和综合评比对标排名奖励相结合的考核管理办法,提高员工责任意识,充分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奖励机制,促进班组自主管理,提高区队单进水平。四是规范材料管理,实行节约奖励,超支罚款,鼓励利用废料,严禁铺张浪费,努力降低成本消耗。五是文明生产实行画片分工管理,责任到人,奖勤罚懒,促进文明生产。

具体做法

为进一步实现安全管理、自主管理,确保掘进安全化、质量化、标准化,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1、班前、班中、班后思想隐患排查制度:只要是检查存在思想隐患人员,杜绝因存在思想问题导致“三违”及其它隐患的出现。

2、质量管理制度:坚持“工程质量是生命工程”的方针,对达不到标准的不给于收尺,对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的给于责任追究和处罚。

3、机电运输管理制度:机电运输由机电队长负责管理,加强日常检查,杜绝失爆及其它重大隐患。运输方面制定了关于运输把钩管理的专项制度,对开钩次数、存车数量制定了明确规定。

4、隐患排查管理:隐患排查实行小班制,安全副队长、班组长是本班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班的隐患排查工作。接班后必须主动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当班处理不了的要在上井后及时登记在隐患档案记录本上。

5、现场跟班管理:安全副队长是本班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要认真学习施工地区的安全技术措施,作业规程,熟悉生产工序和作业流程,掌握安全生产重点,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必须和职工同上同下。否则出现事故由安全副队长负责。

6、材料管理:材料管理包保到各组长身上,在班前会结束后,由组长亲自填写班组领料凭证,用什么了领什么料、用多少写多少。班组长负责节约用料,对砌台阶、构筑水沟、硬化地面、制作水泥台阶等工程必须使用回弹料及废料。

7、区队、班组、个人考核制度:对班组、个人制定专项考核制度,在安全绩效、安全学习、劳动纪律方面进行划分;对各类考试、竞赛,考核达到公司前三名的员工给予奖励,对迎检获得好评的给予奖励。

8、多工序平行作业制度:施工迎头耙渣和打眼、打锚杆平行作业、前头施工后路进行砌台阶、构筑水沟、硬化地面、预制水泥台阶等工程。实现多工种多项工作平行作业,减少各单项工作占用时间量。

9、实施办法:由副组长监督监管,成员配合,全员参与,组织跟踪落实,按照区队制定的办法进行严格考核,落实到班组员工,最终实现下山掘进的良性循环,全面提升区队的管理水平。

10、目标:实现安全管理、自主管理,确保下山掘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打造星级区队,争取每月有亮点,实现精品

措施实施取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