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农贸市场的申请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建立农贸市场的申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从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出发,建立健全农贸市场诚信机制,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行为,营造公平公正、诚信和谐的放心消费环境,为促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作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年底之前,全区范围内镇以上的各农贸市场计量器具全面实施以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统一检定、统一轮换为主要内容的“四统一”管理。
统一配置:计量器具由市场主办者集中配置,提供给市场内经营户使用,实施统一配置后,经营者不得自带计量器具进入市场进行经营活动;
统一管理:市场主办者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对提供给经营户的计量器具实施日常管理,负责对本市场计量器具的使用、维修、更新和定期报检等管理工作;
统一检定:市场主办者对统一配置的计量器具登记造册,依法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并向其指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按时定期申请强制检定;
统一轮换:市场主办者对提供给经营户的同类型计量器具实行定期轮换,轮换频次每年不少于两次。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准备阶段。年3月底前,制定下发农贸市场计量器具“四统一”管理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统一认识,明确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贸市场计量器具实施“四统一”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根据辖区内农贸市场实施“四统一”管理进度安排,督促辖区内各农贸市场制定推进“四统一”管理的具体计划。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12月底前,全面推进计量器具“四统一”配置工作。年6月底前,全区所有镇以上农贸市场完成计量器具“四统一”配置工作。(具体进度安排见附件1)。
(三)检查验收阶段。每年年底或年初,对农贸市场计量器具实施“四统一”工作进行总结、自评,区政府组织对各地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对全区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实施农贸市场计量器具长效管理。
四、具体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施农贸市场计量器具“四统一”管理,是根治农贸市场缺斤短两等计量欺诈行为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惠民”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把推进农贸市场计量器具“四统一”管理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作为推进我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认真组织落实,切实加以推进。全区农贸市场主办者、经营者要充分认识推进“四统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动支持、积极参与农贸市场实施“四统一”管理工作,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繁荣。
(二)明确主体,落实责任。农贸市场主办者是市场计量工作第一责任人,也是实施农贸市场计量器具“四统一”管理的主体,要全面负责本市场的“四统一”管理实施工作。各农贸市场要成立以法定代表人为组长的工作班子,建立专门机构、落实专人,负责本市场“四统一”管理的实施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制定本市场实行计量器具“四统一”工作的计划与步骤,加大宣传发动力度,确保有序组织实施,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三)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农贸市场主办方在制定本市场计量器具“四统一”管理实施办法的过程中,应注重听取市场经营户的合理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市场主办方应向经营者公开实施办法、公开进展情况、公开实施结果,确保透明运作。农贸市场计量器具实施统一配置,原则上由农贸市场主办方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根据质监部门提出的计量器具的有关要求(包括精度、规格、型号等要求),进行统一购置。配备的计量器具须符合国家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其称重范围和准确度要与其经营范围适应,并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发放至经营者使用。
(四)建立档案,定期检定。农贸市场主办方必须统一建立计量器具强制检定档案,依法统一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备案和检定。农贸市场计量器具的法定强制检定周期为一年一次,市场主办方须提前一个月提出检定申请。经强制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须在计量器具明显位置加贴强制检定合格标志。无检定合格标志的计量器具不得在农贸市场内使用。
(五)加强管理,维护秩序。农贸市场主办方是计量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必须建立健全计量器具管理制度,明确主办方与经营者的各自的职责与管理要求,对本市场计量器具的检定、使用、维修、更新、标识实行有效的管理,认真组织本市场计量器具的定期轮换工作。市场主办方应向经营者以书面形式明确计量工作的权利义务和应的法律责任,积极向市场内经营者宣传计量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市场内经营者诚信合法经营,对缺乏诚信或者屡有计量欺诈行为的经营者应清除出场。市场内经营者应遵守计量法律、法规及农贸市场主办者关于计量活动的有关规定,不得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或者伪造数据,不得破坏铅封和强制检定合格标志,不得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农贸市场须在显著位置设立公平秤,指定专(兼)职人员进行管理,对复秤情况进行登记,为消费者提供诚信服务。
(六)落实措施,确保长效。农贸市场在统一配置计量器具后,其计量器具的产权已归市场主办方所有,今后计量器具成为市场主办方开办市场的必备硬件之一,各经营者不得自带计量器具入场经营,为保证统一配置计量器具后的长效管理,市场主办者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应采取应的措施,确保计量器具正常的维修和更换,保证经营者的正常经营;二是应与制造、销售或修理单位签订维修保养协议,明确计量器具的修理、更换及防作弊的要求,保证市场统一配置的计量器具正常有效的使用。三是应与经营户签订使用保管协议,明确计量器具的使用和保管的要求,确保经营者规范、正常使用计量器具。
(七)依法行政,强化监督。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坚持依法行政,积极优化管理、优化服务,大力推进农贸市场“四统一”管理,维护好市场经营秩序。要坚持长效管理与集中整治结合,依法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要坚持打、扶并举,将“四统一”管理与推进计量诚信农贸市场、星级农贸市场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对存在计量违法行为的农贸市场进行曝光、惩戒,对诚信经营、服务优质的农贸市场着重扶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成立区推进农贸市场计量器具“四统一”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担任组长,成员由各镇(街道)分管镇长(主任)以及区发改局、区商务局、区财政局、区政府法制办、区工商局、区质监局等关部门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区质监局。各镇(街道)设立推进农贸市场计量器具“四统一”工作领导小组,可与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具体负责本地区农贸市场计量器具“四统一”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实施农贸市场计量器具“四统一”管理,是一项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工作,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明确责任,齐抓共管,确保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区农贸市场计量器具“四统一”工作办公室应全面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根据统一布置,组织有关部门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将农贸市场管理列入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已改造完成的农贸市场,要协助、配合农贸市场计量器具“四统一”工作办公室开展工作,共同推动。区质监部门应加强对农贸市场实施计量器具“四统一”管理的宣传、推动工作;指导市场主办方配备合格的计量器具,强化对市场计量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认真做好农贸市场计量器具的检定服务工作;依法查处农贸市场计量违法行为。区工商部门应督促农贸市场及时制定出实施计量器具“四统一”管理的具体方案及计划步骤;要充分发挥对农贸市场综合监督管理的职能,加强对市场和经营商户的日常巡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从严惩处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经营者,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其它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共同推动农贸市场计量器具“四统一”工作,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管理,共同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篇2
一、帮助盘活存量资本,助解企业融资难题
(一)放宽组建集团的条件,支持做大做强。属于生物、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行业企业组建企业集团的,母公司最低注册资本放宽到1000万元,子公司数量放宽到3个,母公司和子公司合并注册资本放宽到3000万元。
(二)鼓励企业利用新型方式出资,激活“沉睡”资本。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商标权、股权、债权、林权等新型方式出资,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出资方式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引导企业利用股权出质登记,增强融资担保能力。建立股权出质登记中心,帮助投资者盘活股权。在鼓励企业把股权出质给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同时,支持企业把股权出质给担保公司、创投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和典当公司等。
二、放宽场所登记条件,破解发展场地瓶颈
(一)允许住所(经营场所)权属证明多元化。办理营业执照时,对无法提交产权证明的(违章建筑除外),应当凭相应的镇乡(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村委会(居委会)等出具的相关证明,即可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二)允许符合条件的住宅作为住所或经营场所。除从事生产、加工、饮食、娱乐等污染环境、影响利害关系业主正常生活的经营项目(经环保部门审批同意的除外)外,经征得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所在地居民委员会出具的相关证明,允许将无物业管理、开放的居民住宅小区的住宅或居民自建房登记为企业住所或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
(三)允许沿街的车库、架空层登记为住所或经营场所。除从事生产、加工、饮食、娱乐等污染环境、影响利害关系业主正常生活的经营项目(经环保部门审批同意的除外)外,经征得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所在地居民委员会出具的相关证明,允许将无物业管理、开放的居民住宅小区的车库、架空层登记为企业住所(除公司)或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
(四)允许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内经营户不再提供市场房产权属证明。入驻各类专业市场、农贸市场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申请工商登记时,只须提供所在市场的《市场名称登记证》复印件、市场主办者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租赁协议,即可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五)允许仅从事网上商品交易和服务的个体工商户或企业,将已取得合法产权或使用权的无物业管理、开放式居民住宅小区的住宅或居民自建房,登记为企业住所或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
三、改进行政审批服务,优化市场准入环境
(一)改进行政许可制度。推行无障碍准入服务,推进窗口服务功能一体化,全面实行“一审一核”制度,做到窗口一站式、告知一口清、示范一文本。按照“重实体强实业”的政策导向,开展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特色服务;开通网上办事大厅,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二)扩大审批权限下放范围。进一步扩大工商所(分局)登记范围,方便就近办理登记。全权委托工商所(分局)办理个体工商户、普通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及名称预先核准、户外广告等登记。
(三)深化行政指导服务。对企业组建集团、兼并重组等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提前介入、全程指导,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帮助企业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健全内部组织机构。
(四)免收相关费用。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注册资本(金)300万元以下的第一产业企业、注册资本(金)500万元以下的第二产业企业和注册资本(金)200万元以下的第三产业企业,均免征注册(变更)登记费、补(换)营业执照工本费、年检费;免征个体工商户注册(变更)登记费、补(换)营业执照工本费。
(五)全面优化年检服务。扩大年检申报备案制企业的范围,守信守法的企业可免于实质审查,快速通过年检;放宽小微企业免于提交审计报告的范围,100万元以下的公司可免于提交审计报告,非重点监管行业企业可免于提交审计报告,降低小微企业经营成本;经企业申请年检期限可从6月底延长到7月底;逾期出资企业主动采取措施依法规范的,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四、放宽名称登记条件,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一)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为扩大规模,申请设立为公司的,在出资人不变等情况下,允许保留原字号和行业用语。
(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为公司的,允许名称中保留原有的厂、院、所等组织形式,以“有限责任公司”字样为后缀。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为契机,按照“提速、升级、增效、惠民”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菜市场建设改造与规范化管理工作,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力度,提升市场管理水平,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建立健全市场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菜市场服务功能全面提升。
二、组织领导
成立区菜市场提质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任组长,任副组长,区商务局、区工商分局、区规划分局、区国土资源分局、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区农林畜牧水产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区财政局、区城管局、区环保分局、区禁违办、区消防大队、区爱卫办及各乡、街道办事处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区商务局),由任办公室主任,任办公室副主任。
三、目标任务
(一)标准化建设改造10家。
(二)提质改造13家。
(三)建立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14家。
四、工作标准
(一)对纳入2012年度标准化建设改造的菜市场,须严格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岳阳市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和升级改造规范(试行)的通知》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其设计图纸须报市、区商务局审批备案。
(二)对纳入2012年度提质改造的菜市场,须严格按照《岳阳市中心城区菜市场集中整治工作标准》进行提质改造。
(三)对纳入2012年度建立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的菜市场,要严格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全面提升市场管理水平。
五、验收奖励
对建设改造和提质改造达标的菜市场,实行以奖代补。区菜市场建设达标考评验收小组对申请考评验收的菜市场进行量化考核,现场考评,并根据其市场规模、市场规格、投资额度、市场权属等因素提出奖励建议,报区菜市场提质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定,作出奖励决定,区财政根据市政府奖励额度进行配套奖励。
六、工作步骤
(一)标准化建设改造菜市场
1.2012年3月25日—4月25日为申报阶段。各乡、街道办事处深入调查摸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012年度菜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对象,做好项目申报等前期工作。
2.2012年4月26日—5月15日为手续办理阶段。市场建设单位和市场业主根据本市场实际情况,迅速依法依规办理各项手续,拿出市场建设设计图纸,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调配合。
3.2012年5月16日—10月15日为市场建设改造阶段。各有关单位和市场业主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如期如质完成菜市场建设改造任务。
4.2012年10月16日—11月31日为项目验收阶段。任务完成单位向区菜市场提质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请验收报告,领导小组根据申请报告考核验收。
(二)提质改造菜市场
1.2012年3月25日—4月25日为宣传发动阶段。各相关责任单位、市场产权单位及经营业主要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发动和教育工作,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2.2012年4月26日—8月31日为提质改造阶段。各有关单位要制定市场提质改造方案,排出时间进度表,落实和分解责任。同时,要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根据标准全面开展市场提质改造工作,确保提质改造任务圆满完成。
3.2012年9月1日—10月15日为项目验收阶段。任务完成单位向区菜市场提质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提质改造验收申请报告,领导小组组织验收。
七、工作措施
(一)加大硬件投入。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把市场建设和提质改造作为城市“五创”提质重要工作来抓,加大硬件投入,确保市场基础设施上档次。
(二)强化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市场各种管理制度,加大市场管理力度,商务、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农林、爱卫、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市场业主要加强对市场经营行为、交易秩序、环境卫生及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
篇4
一、制定方案,精心部署。食品安全关系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省工商局_月__日下发《转发工商总局关于宣传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后,××区工商局迅速于_月__日印发了《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月活动方案》,对宣传月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方法、活动安排等予以明确,并成立由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市场合同科、法制科、办公室负责人及各工商所所长为成员的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为宣传月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_月__日,该方案被××市工商局以正式文件向全市工商系统推广转发(*工商市【____】___号)。
二、组织培训,提高认识。宣传月期间,该局坚持“两个结合”,一是将学习培训活动同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实践,二是将学习培训活动同“五五”普法、法律“六进”工作相结合,先后组织了全局干部参加的《食品安全法》培训会、食品流通行业许可和监督管理(三级九类)业务培训会;辖区农贸市场(含市场业主、场内经营者)、大中型生鲜超市、食杂店等百名食品经营者参加的《食品安全法》培训会。各工商所也分别组织辖区各类食品经营者、农贸市场开办者等进行《食品安全法》的专题学习和培训。相关培训使工商执法人员和广大食品经营者了解并掌握了《食品安全法》的精神实质和具体规定,提高了监管执法人员的食品安全法律知识水平,增强了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的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为《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丰富载体,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宣传单、宣传栏等媒体,通过深入基层、深入乡村、深入基地、深入市场等形式,开展以《食品安全法》为基本内容宣传活动。活动期间,该局制作以《食品安全法》为内容的宣传展板__面,翻印《食品安全法》手册_____本,宣传单____份。同时,组织各工商所以及辖区农贸市场、大中型超市等食品经营单位悬挂宣传横幅__条,开展现场法律咨询、受理投诉举报等活动_场,取得了良好的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的效果。_月__日,由××区政府主办,区工商局等部门承办,在××超市门前广场组织开展了××区食品安全法宣传月启动仪式。××区政府××副区长、市工商局××副局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市工商局市场处××处长等到会并发表讲话。活动现场制作了大型拱门、悬挂宣传大气球_个,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活动氛围。启动仪式中,百家食品经营单位在《食品安全经营承诺书》上签字,并庄严宣誓:“确保食品安全,绝不掺杂使假”。区工商局、卫生局、农林水局、贸发局等部门还根据各自职能,现场展出《食品安全法》宣传展板,安排人员现场咨询、受理举报投诉,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
四、明确重点,狠抓监管。一是在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地区和重点场所,集中开展乳制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打击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执法检查、重点食品以及季节性节日性食品专项执法检查和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销售不合格食品和扰乱食品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食品市场尤其是农村食品市场消费安全。二是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强化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日常规范管理。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和国务院赋予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三是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加大_____进商场、进超市、进市场、进企业、进学校工作力度,畅通食品消费者申诉举报渠道,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消费警示、提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问题,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宣传月期间,共查处食品案件__件,罚没款_.__万元,销毁不合格食品___公斤,查获私宰肉___公斤。通过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扩大了宣传月活动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
篇5
一、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市场主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将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下的企业登记权下放辖区分局,并进一步简化和优化注册登记手续;免费公开10项企业基本登记信息;为港澳个体工商户办照提供优惠快捷服务;停征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减免第一季度受“禽流感”影响的“三鸟”档和生猪交易市场、农贸市场猪肉档经营者管理费等,全年累计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负约1.15亿元;协调有关部门为47803户无照经营户办了照。这些工作措施,促进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各类市场主体总量同比增长11.2%。截至20*年底,*市实有内资企业33023户,注册资本2347.21亿元;私营企业144656户,注册资本1898.74亿元;外商投资企业9240户,注册资本485.34亿美元;个体工商户469128户,资金数额75.48亿元。
培育驰名著名商标,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完善了市著名商标的申报、受理、培育、考核、公示程序;启用了“*市著名商标网上申请系统”方便企业申报。全市现有驰名商标27件,同比增加3件;省著名商标244件,同比增加38件;市著名商标596件,同比增加90件。积极引导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展诚信经营活动,全市共创建32条“守合同重信用一条街”,2503家企业、178家个体工商户获得2007年
度“守合同重信用”称号。
积极做好农村市场的帮扶工作。深入开展红盾护农、经纪活农、合同帮农工作,广泛开展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店活动。目前全市已在农村地区建示范店315家,建红盾服务维权工作站438个。全系统共查处违法经营农资案件29*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30.46万元。
会同各区和有关部门办好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全市10个花市3564个档位,营业额超过6500万元,创历年新高,为*市民营造了一个“安全、和谐、吉祥、迎新”的节日氛围。
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抓好食品台账落实工作。在巩固2007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的基础上,为解决食品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账制度落实难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分类推行电子台账、手工填写式台账和证票粘贴式台账。全市共有51家食品批发市场、697家农贸市场、977家商场(超市)较好地落实了食品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账制度,4万余家食杂店也基本建立了台账制度。
加强食品安全日常巡查监管。全面推广使用食品安全信息监管系统,实现市局—分局—工商所—经营者四级联网,为1761家企业开通了登录权限,其中694家重点企业与市局联网,录入电子台账信息196.2万条,对食品来源和去向实行全程监控。开展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必需食品和季节性、节日性食品为重点品种,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的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全系统13台食品安全监测车和161个食品安全监测箱共出动11659次,抽检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的各类食品130299批次,合格率为98.75%,对不合格食品全部予以下架销毁。去年3月份,及时妥善处理了荔湾区金花市场活鸡疑似禽流感死亡的突发事件。
积极开展不合格乳制品市场清查工作。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全局上下高度重视,按照上级部署,迅速启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积极稳妥地开展流通环节乳制品专项整治行动,对不合格乳制品进行清理下架、封存。积极协调企业、经营者为消费者退货退款,依法监督销毁处理。共下架不合格奶粉71.99吨(含三鹿奶粉11吨)、液态奶51.6吨,受理消费者有关乳制品的咨询、申诉和举报4995件,为消费者退换奶粉19.59吨、液态奶16.25吨。牵头做好流通领域不合格乳品的销毁工作,共销毁问题奶粉71.99吨,问题液态奶702.14吨。
三、深入推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工作
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去年,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16736宗,案值18.33亿元,罚没入库2.16亿元。一是重点打击拼装、销售假冒伪劣彩电、移动电话、汽配及卷烟等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加大对打假重点市场和警示市场的检查力度。共立案查处各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707宗,罚没入库3026万元,捣毁制假窝点137个,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11宗。二是突出抓好奥运会、广交会期间等商标侵权案件的执法,积极推行专业市场商标备案制度和商标保护“二步处理”制度,共查处商标违法案件1470宗,收缴和销毁侵权商品281万件,查处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案件12宗。三是严厉打击商业贿赂、“傍名牌”、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共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275宗,案值2.53亿元。其中商业贿赂案件189宗,向公安机关移交案件6宗。经检分局被评为全国工商系统治贿工作先进集体。四是严厉打击合同欺诈行为,对利用加工承揽、无抵押贷款等形式实施合同欺诈的行为予以查处,全年共受理合同欺诈举报123宗,查处违法企业32家。五是积极开展打击传销工作,联合公安、街道等部门对重点区域开展清查行动,取缔传销窝点124个,教育遣散受骗群众1472人,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线索3宗,共有19名传销骨干分子被刑事拘留,15名犯罪分子被依法判决。打传工作形势进一步向好的方向转化。
加强消费维权工作。下力整合12315和消委会受理申诉举报资源,规范案件线索的审查管理。投资扩建市局12315指挥中心,开通32条维权线路,方便了群众申诉举报。全年共接
来电来访18.3万宗,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4.13万宗,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721万元。
做好企业年检监管工作。依法对144601户内资(私营)企业、9067户外商投资企业及分支机构实施了年检,内资(私营)企业年检合格率达84.7%,外商投资企业及分支机构年检合格率达83.4%,同比上年均有提高。通过年检审查,严厉打击虚假出资、抽逃资金等违法行为,整治非法中介机构。会同公安经侦部门对100家涉嫌虚假注资、增资企业和1家涉嫌虚开验资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立案查处。通过催缴出资,外资注册资本到位率达95%以上。年检期间,对未按规定参加年检的6070家内资(私营)企业和405家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此外,积极推动商品交易市场开办者,成立*市商品交易市场行业协会,加强了市场的行业自律管理。
四、切实加强生猪屠宰管理工作
一是以监管销售终端为重点,实行放心肉上市目标管理。通过对市场肉品销售情况的调研和监控,按照全市肉菜市场每个猪肉档每天平均销售1.2头放心肉的指标,加强了对肉品市场的监管,扭转了放心肉上市量下滑的局面,全市放心肉日上市量稳定在13000头左右,中心城区在6500头左右。二是加强市场视频监控建设。在重点市场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利用科技手段对市场交易行为进行监管。萝岗、越秀、海珠、花都等区政府积极支持市场监管系统的开发运用,将市场监管系统纳入辖区政府的信息网络。目前,全市已有532个市场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促进了市场放心肉上市量明显增加,交易纠纷和治安事件明显减少。三是开展打击私屠滥宰专项整治行动。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开展了“春雷”和“百日”生猪屠宰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生猪屠宰的日常监管,对经销私宰肉的经营者和市场开办者依法从严从重处罚,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经销私宰肉违法行为,较好地维持了屠管工作的正常运行秩序。四是加大私宰追刑力度。积极协调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对白云区、增城市7名情节严重的私宰分子判刑,开创了我市利用法律武器惩治私宰分子的先河。五是加强牛羊定点屠宰管理。以市政府名义拟制了《关于实行牛羊定点屠宰的通告》,出台了牛羊肉管理的办法,明确了执法主体和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市牛羊定点屠宰缺乏管理的问题。
五、积极参与“创文”工作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去年全市性的重要工作任务,涉及面广,要求高。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们积极参与推进相关工作。以“首善”意识引领创文工作,制定了《*市工商局关于树立“首善”意识,服务全省“首善之区”建设的意见》,市委书记朱小丹专门作了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市局多次召开“创文”动员会议,及时分析形势,指导好不同阶段的“创文”工作,成立了由领导分工负责的“创文”工作督查组,深入基层检查落实。一是抓窗口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市局、分局、工商所三级窗口为重点,规范工作程序、服务用语和仪表举止,优化办事环境;贯彻首办责任制,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一口清”、“一纸清”服务,提高窗口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法律法规知识;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全天限时不限号,解决群众排队难的问题,群众的满意率不断上升。越秀、萝岗分局注册大厅被市文明委评为第二批“*地区文明优质服务示范窗口”。二是抓户外广告清理。联合城管部门拆除违章户外广告1890块、招牌广告640块,责令整改不符合规范的户外广告、招牌广告1250块,设置各种公益广告7343块,全年监测各类广告37600多条(次),处理广告违法案件22宗。在公安机关的支持下,强制关闭34家非法网站,责令270家网站删除3000多条不文明违法广告,净化了广告环境。三是抓农贸市场卫生管理。按照活禽档、熟食(烧腊)档、水产鱼档及市场三级过滤排水设施等标准要求,完成了520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任务。迎国检期间,对重点市场采取专人驻场、分班轮值、驻巡结合等方式,实行定人、定点、定责“三定”管理。四是开展无照经营专项整治。全市共清理检查业户33.8万户次,取缔无照经营13842户。全市创建的675条“亮照经
营示范街(区)”内持照亮照规范率达99.6%。
六、努力搞好队伍建设
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年初,召开了包括工商所(队)长参加的900人三级干部会议,动员全系统的同志在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继续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不骄不躁的作风、敢打硬仗的劲头;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坚持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以学习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知识为主,继续办好“学习型工商”系列讲座;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组织1名局级干部、17名处级干部、84名科级干部参加市委党校等院校的进修培训,9批26名处级干部参加总局举办的地市局局长培训班,组织2期处、科级干部和1期所(队)长培训,提高各级干部的综合素质。公务员培训积分完成率99.2%,取得全市最好成绩。
推进辖区监管责任制。按照“分片合理,职责明确;重点突出,分类监管;技术支撑,效能提高;责任落实,形成合力”的原则,在基层工商所全面推进辖区监管责任制。去年7月,在番禺分局大岗工商所召开了辖区监管责任制现场会,现场考核了段管员对所负责片区“三熟悉”情况和运用电脑技能,较好地促进了基层工商所定人、定岗、定责的落实。越秀、天河、番禺、荔湾、花都等分局还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了工商所辖区监管责任制综合考评办法。目前,全系统大部分
一线监管人员能熟练使用综合监管系统。
加强信息化建设。按照建设“两大板块、十一个子系统”的规划,深入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建立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经营主体数据库、交易市场监管系统、外商投资企业网上登记系统;做好与总局、省局的视频联网工作,实现了与北京等6省市工商局之间的数据共享;积极开展计算机知识学习培训,全面提升队伍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参加省局组织的信息化知识竞赛,获得了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代表全省工商系统参加了总局组织的决赛,获第二名。
篇6
该公司为四川的一家中型调味品生产企业,主要产品为鸡精、芝麻油及火锅底料等川味调味品,有销售人员20人左右,年销量1000万左右,主要市场在四川和西北地区,经销商网络极不稳定和完善,市场欠款已达300多万元。
为了建立良好的经销商网络,在日益竞争激烈的调味品市场站稳脚跟,取得更大的发展,Z公司在稳定以往经销商政策的基础上,巩固鳞选现有经销商,继续拓展新的市场,坚持厂商一家的合作方针,以开展深入细致的分销和促销工作。
一、经销商的选择
根据产品市场销售情况,将经销商分为试销经销商和战略式合作经销商两种类型。允许一个经销商经销公司多种品种。
(一)选择经销商的原则
1、有5年以上调味品经营经验,有一定的网络资源,能覆盖销售合同中所确定的市场区域;
2、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经营公司产品,有一定配送能力;
3、客户负责人有较强的事业心,踏实坦诚,合法经营,有良好的信誉度;4、对公司产品和营销模式完全认同;
5、有一定的经营思路和风险意识,能主动推广公司产品,对厂家依赖意识较小。
(二)经销商的数量
根据市场情况,各品种能形成独家总经销的,按总经销模式运作;不能形成总经销的,在一、二级城市选定经销商1-2家。
凡选定的战略式合作经销商必须在试销期后与企业签订销售合同。
二、经销商政策
(一)货款结算方式
实行批结+月结+限额控制发货三结合的方式。发送此批货物时必须结清上批货款;
1、 此批货物价值必须在限额内,超过限额部份应先付货款;
2、 每月25日经销商将公司货物盘存,库存货物价值小于限额的,差额部份应于月末前向公司支付货款。否则不再发货。
不能按上述方式执行的,不能选定为经销商,或终止经销协议。
(二)返利及促销
企业对经销商实行月末现金返利政策(部份经销商实行每批现返)。对达到销售合同中规定销售量的经销商,结清货款销量按照不同品种给予每月现金返利。
为了更广泛灵活地宣传公司产品,公司按不同品种不同金额不同方式提供促销(返利及促销比例略)。
(三)欠款发货金额限额
每家欠款余额,试销经销商川内不超过10000元,川外不超过20000元;战略合作伙伴经销商发货金额限额根据销售情况于销售合同签订时根据前三月的销售情况核定。
三、经销商的建立及认定
对符合经销商选定原则和按经销商政策合作的客户,填写《Z公司经销商申请表(略)》,通过营销总部认定后,可发适销产品作为试销期经销商。
试销期合作良好,试销期后签订《销售合同》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经销商。可授权独家经销。
经销商考核的基本回款额为每一季度月平均回款川内不低于15000元,川外不低于30000元,低于此任务量考虑是否合作,此条件根据不同市场情况签定于《销售合同》中。
四、经销商的管理
(一)货物管理
1、发送易于推广的品种,尽量少发、勤发;
2、做到先进先出,防止过期、变质;
3、产品的陈列、堆码整齐显眼,做到干净卫生,防止包装挤压损坏;
4、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制定出各产品规格的安全库存,协助客户及时进货,防止货物积压;
5、每次客户进货到库,维护人员协助客户清货、理货、翻货;
6、每月25日清点库存,并签字传真回总部;
7、公司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实行退货,对无质量问题的产品,已签定战略合作伙伴经销商销售合同的一律不允许退货。
(二)分销渠道管理
1、营销人员协助经销商进行分销工作,经销商应积极配合进行各项工作,并在每月月末提供本月相关产品的分销情况、库存数量。
2、由营销人员建立、健全客户分销网点记录,按二级分销商、卖场超市、餐饮店、食杂店、农贸市场、其它特渠,分类别按销量大小记录。
3、对客户货物品种流向进行分析,确定市场促销方案。
4、及时纠正经销商出现的窜货行为,公司有权根据此项取缔经销商资格。
(三)促销管理
公司给予经销商的各项市场促销、宣传支持,均以公司的正式文件、通知或营销总部总经理签字的认可文本为依据。无上述书面手续,只是由某个营销人员承诺的关于价格、折扣、发票、广告宣传、促销费用等支持项目,均属其个人行为,企业不予认可。
(四)客情关系管理
1、每季度按大区召开经销商会议,沟通市场销售情况,年终召开全国经销商答谢会。
2、经销商关键人物生日,由营销人员代表公司赠送生日礼物。
篇7
为和谐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档案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京市郊县街道和乡镇也进行了大范围的合并调整,在全市城区已经达到100%的社区全面建档的基础上,南京市档案局明确提出城区围绕和谐社区建设提高社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郊县每年规范建档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20%。白下区是南京市较早全面完成社区建档的城区,随着社保进社区的不断深入,社区档案与和谐社会建设更加密切,区档案局结合国家档案局8号令的贯彻实施,在深入社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了《白下区社区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指导社区建立低保档案、计生档案、残疾人档案、老人档案、城市管理档案。白下区档案局指导评事街社区建立的社区居民档案,为2002~2005年期间拆迁的400余户居民提供了独生子女、下岗失业、居民单身、低收入家庭、少数民族等证明,使这些应该享受有关政策优惠的社区居民及时领取拆迁补偿。“空巢”老人档案建立以后,社区定期免费为75岁以上老人提供上门保健、义诊服务。江宁区档案局与区民政局共同发文,规范社区档案管理。玄武区档案局今年上半年对各社区委员会档案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指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低保档案,并与区局共同研究并建立了集体上访和重访户档案。雨花台区档案局经过两年努力全区社区、村委会档案工作全部达到“五有”。六合区、溧水县档案局都抓了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试点,六合区档案局还召开社区档案规范化建设现场会,通过现场培训提高社区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
为社会保障零距离服务,建社会保障档案
为实现政府从行政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南京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围绕“促进充分就业,实施技能振兴,扩大保障范围,增强保障能力,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目标,构建了空中信息走廊,实现劳动保障零距离服务,建成了覆盖全市的社会保障网。通过实行一证、一卡、一号管理,每一个参保人员的基础信息全部建立网上电子档案,参保号具有唯一性,通过社会保障平台对参保人员就业、保障实行动态管理。参保人员凭手中的一张卡在银行领取工资,在医保医院和医保指定药房看病取药。今年南京市116个街道851个社区201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南京市参保人员的档案基础信息采集主要在社区社保所(站)完成,这些信息包括退休职工养老险证、下岗人员申请享受就业优惠政策、失业人员申请失业金等,涉及的各种花名册和台账有十多种。南京市档案局把社会保障档案的建立和完善作为业务指导的重点,在去年对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保档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今年市、区档案工作人员又深入街道、社区社保所(站)了解和指导社保所(站)社保档案。下关区档案局已经完成了6个街道劳动和保障所(站)及区劳动就业中心、劳动保险所(站)的调研,并会同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定出劳动和社会保障档案资料的收集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今年南京市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街道(镇)劳动保障所(站)应设置档案室,南京市档案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会同县区档案局加强对劳动保障所(站)档案室基础台账的规范管理,从源头上做好社会保障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为居民吃上“放心菜”,建蔬菜安全电子档案
南京市的蔬菜安全居全国230个城市前10位,2007年达到第7位。南京市农林局在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实施了安全农业工程,努力为城乡居民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服务。在强化农产品认证制度、农产品准入和产地准出制度的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对蔬菜安全管理,通过南京市蔬菜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蔬菜安全电子档案,蔬菜安全电子档案将全市35个重点蔬菜基地的近千户种植面积在30亩以上的菜农蔬菜种植信息全部建立网上动态管理档案,档案采集了基地名称、基地规模、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及基地安全员、检测员简介等信息。市民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到每一个基地蔬菜生产的档案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农户姓名、记录员姓名、种植品种、面积、基肥使用、农药使用情况和检测结果,每一个基地都有档案编号。该系统还和南京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白云亭市场以及全市各农贸市场链接,市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蔬菜安全电子档案蔬菜安全信息,确认蔬菜基地出产的蔬菜是否安全,蔬菜安全电子档案还为农林局建立追诉制度建立了基础数据平台。
为科学防治慢性病,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篇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结构的转变升级,我国个人金融服务领域迅速发展,银行服务成为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新的热点消费领域。自____年市、区消委会的投诉、咨询电话由_____统一接听登记以来,_____中心接到消费者与银行有关的投诉、咨询电话达到为____个。主要反映的问题有:一是信用卡服务中的广告、电话骚扰、年费等问题;二是atm取款服务中的吐币、扣款错误和假币的问题;三是手机银行、银行网站手机充值、网上银行订购等服务开通、收费有关的问题;四是账户管理费和更改密码、换卡等收费不合理的争议;五是在银行理财顾问引导下购买的保险产品产生的问题;六是银行贷款利率调整时,自动调高、降息时不告知消费者需要申请产生的不公平等。
近年来,消费领域内的矛盾和纠纷日益突显并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快捷的化解这些矛盾、纠纷?显然,传统的消费纠纷解决模式越来越力不从心,××市消委会、市工商局在总结近年来消费维权进企业、进社区的经验基础上,尝试探索消费争议“和解在先”工作机制,在全市发动、鼓励大中型商品流通企业设立消费者权益服务站,使之成为企业与消费者协商和解消费纠纷的平台,并以消费者权益服务站为载体,以网络信息系统为依托,将消费者投诉交由企业与消费者先行协商和解,建立了政府、经营者、消费者共同营造和谐消费环境的良性机制。
建立这一机制具有以下重要的意义:一是为化解消费者与经营者这对非对抗性矛盾主体之间的消费纠纷提供了和解的理想途径。无论是对消费者或经营者,和解都是解决消费纠纷最好的渠道。当消费者在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或就与自己利益有关的问题与经营者发生分歧时,主动与经营者联系,提出自己的要求和看法;经营者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自觉与消费者达成和解。消费者合法权益将会受到保护的同时,经营者在利润和商誉上也不会受到损害,对于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稳定都不会产生任何消极的影响。同时,通过建立消费者权益服务站,搭建“和解”平台,促使经营者、消费者在经营场所内把纠纷解决,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维权成本。二是可以促使经营者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扮演好作为消费维权第一责任人的社会角色。通过消费者服务站这一载体,企业制定公开、简易、快捷的投诉处理程序,公正的解决消费争议,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促使使企业从关注产品质量逐步向产品宣传、产品标识、产品价格等方面和服务类型及消费者满意度、接受度等方面转变,积极的推动、规范行业发展及商家销售行为,提升诚信形象和社会信誉。三是可以使政府行政资源投入到高端消费领域。通过消费纠纷在消费者服务站先行和解可以把传统的行政调解为主,逐步转向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在先;把传统对商家重处罚轻教育,转向对商家教育警示并举、处罚曝光并重;把传统消费纠纷由工商和消委会包揽,转向以市场主体承担责任为主,从而使政府部门达到降低行政成本要求,提升行政管理层次的目的。工商部门和消委会可以集中力量解决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房地产交易、汽车交易、金融保险、中介咨询、网络交易等大额、复杂、隐性市场经营行为等最需监管的高端市场领域,从源头上解决消费领域中的深层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关注的内容日益广泛。通过在企业建立消费者权益服务站,推行消费纠纷“先行和解“制度,实际上是把消费者维权直接放到企业这个最前线,放到消费者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地方,从源头上来预防、消除侵害消费者的权益的行为。
银行业消费者权益服务站成立以后,××市消委会为建立服务站的银行在红盾信息网上建立消费者投诉信息件接收、反馈的用户帐号和密码;服务站指定专职联络员每日登录查询、接收消费者投诉的信息件,依据情况进行协调、处理并按照合作协议约定的时间期限进行反馈。消费者通过电话、传真、网络、上门等各种方式的投诉,都由工作人员录入_____消费者申(投)诉举报系统(内网),并进行复核,收集有关的证据材料,根据该投诉所属的职责范围,转往有关服务站处理。信息件通过每天_次的数据交换,转到××市工商局红盾信息网(外网),服务站的联络员可以通过授权的用户、密码登录网上互动站,查询、接收有关的消费者投诉,并反馈已经处理的消费者投诉情况,实现消费者投诉信息的网上流转。
自去年_月__日××区建立消费者权益服务站试点的成功经验得到推广以来,××市各大商场、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和重点企业已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____家。这些消费者权益服务站建立以后,在工商部门、消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自觉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和解”的方式方便、快捷地将消费争议解决在萌芽状态,消费者投诉大幅度下降,消费纠纷在消费者权益服务站的解决成功率亦达到__._%,消费者权益服务站被消费者称为“公平站”、“便民站”,不但促使企业改善了服务,减少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实现了政府、消费者、企业各个方面的“多赢”格局,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篇9
(一)主要成效
1.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建立,有力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至2012年,嵊州市进一步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和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加快实施城市旧住宅(危旧房)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惠及范围从最初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扩展到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保障人数从2010年的6.65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7.84万人,增加了18%,达到城镇常住总人口的22.63%,保障性住房受益面已基本实现“十二五”确定目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明显缓解,促进了住房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了社会公平。
2.住房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基本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居住需求,不断提高住房保障水平,使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稳步改善。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平均水平由2010年的135.39元/月·人,增加到2012年的144.43元/月·人,增长6.67%;廉租住房人均保障面积标准2012年提高到16平方米/人。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标准占市场平均租金的比例达到64.58%,并通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使城镇居民家庭基本居住条件切实得到改善,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3.城镇新增人口的住房困难得到缓解,有力巩固和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2012年,嵊州市城镇常住人口为34.66万人,城镇化率为47.18%。至2012年,嵊州市已逐步将城镇住房保障户籍限制条件从户籍人口扩展到常住人口,使未取得城镇户籍的常住人口的住房困难问题得到一定缓解,有序推进了非城镇户籍人口市民化的进程。至2012年底,以企业自建职工宿舍方式已建成公共租赁住房0.75万套,有效缓解了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家庭的住房困难,为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有力推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投入规模不断增加,资金筹集力度不断加强,2010年至2012年累计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提取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34,473.62万元,有效解决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以新建、配建、企业投资建设等多种方式,对保障性安居工程优先落实项目用地、优先规划、优先建设,并做到政策保障、资金保障,有效推进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建设任务。2012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额达到8884.5万元,占全市城镇住宅投资总额的5.11%,较2010年、2011年分别增长3.58和1.59个百分点,为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5.保障性住房房源筹集渠道进一步拓展,为满足各类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需要提供了有力保障
嵊州通过新建、配建、企业投资建设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房源。截至2012年底,全市已建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共30283套,竣工28513套,在建1770套,较好保证了各类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需要。
(二)存在问题
1.住房保障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要根据已明确的住房保障内涵,加快制订和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二是加快制定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动态管理办法,建立一套城镇低收入家庭个人信息收集、核实和进入与退出管理的客观、科学的体系;三是加快制定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收入认定办法;四是进一步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监督管理办法。
2.项目建设需进一步加快
住房保障最终需要通过保障房的建设,才能真正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由于部分项目建设时间跨度过长,导致了保障方式的单一。如在新建住宅小区配建的保障性住房已有十多处,到目前还没有一处交付使用,导致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率较低。
3.运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民生工程,政策性强、程序多、操作性要求高,工作面广、量大、复杂,现住房保障管理部门仅为一个管理科室,已不能适应越来越繁重的任务与要求越来越高的工作,因此,需要加快成立一个独立运作的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特别是乡镇、街道、社区承担着住房保障的大量基础性工作,需配备一定的专职人员。同时,还需保证住房保障部门的工作经费。
4.指导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住房保障政策性强,操作要求高,老百姓关注程度高。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对住房保障工作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政策水平和操作能力。
二、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城镇住房保障加快发展时期,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和受益面将快速提高。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城镇住房保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方面。
1.加快保障性住房房源筹集
要把公共租赁住房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城镇住房保障的主要形式,列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任务,重点通过新建、配建、改建、收购、在市场上长期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公共租赁住房房源。一是要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要加快原艇湖啤酒厂地块保障性住房、三塘区块公租房等项目建设;二是要按照嵊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切实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新出让商品住宅项目土地配建保障性住房的补充意见》等规定,加大新建住宅小区保障性住房的配建力度。配建的保障性住房,在满足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基础上,剩余部分用于公共租赁住房;三是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集聚区,按集约用地的原则统筹规划,在符合规划和列为当年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计划的前提下,允许规上企业利用自有工业土地,有序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四是鼓励城乡结合部的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留用土地,在村民大会同意基础上,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五是要做好项目预备,做到项目推出科学有序。
2.进一步落实各项支持政策
确保用地供应。国土部门要根据住房保障规划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建设任务,科学编制土地供应计划,并在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中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指标实行单列,做到“应保尽保”。严禁以保障性住房名义取得划拨土地后,以补交土地出让金等方式变相进行商品房开发。对已供应的各类保障性住房用地,不得改变土地性质和土地用途,不得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套型面积,不得违规转让土地使用权。要开通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和信贷支持。
3.进一步提高规划建设和工程质量水平
优化规划布局和户型设计。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合理安排布局;集中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应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出行等需要,加快完善公交、医院、学校、幼儿园、农贸市场等配套建设;保障性住房户型设计要严格执行抗震设防和建筑节能等强制性标准,坚持户型小、功能齐、科学利用空间,有效满足各项基本居住功能;租赁性住房应当提供简约、环保的基本装修,具备入住条件。强化工程质量监管。
4.进一步健全分配和运营监管机制
规范准入审核。要根据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收入、住房状况,合理确定保障对象住房困难、家庭收入(财产)的具体标准,定期调整,并向社会公布。完善住房保障申请、审核、公示、轮候、复核制度。健全建设、国土、民政、公安、税务、金融等部门及街道、社区协作配合的家庭住房和经济状况审核机制。保障性住房申请人应当如实申报家庭住房、收入和财产状况,签署诚信承诺书和委托审核机关对其家庭收入包括金融资产在内的各类财产状况进行核定的授权书。审核机关调查核实申请人住房、金融资产、车辆等财产的,有关机构应当依法提供便利。严禁以任何形式向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提供保障性住房。切实防范并严厉查处骗租骗购保障性住房、变相福利分房和行为。对以虚假资料骗购、骗租保障性住房的,一经查实应立即纠正,并取消其在5年内再次申请购买或租赁保障性住房的资格。建立住房保障诚信档案,完善失信惩戒制度。严格租售管理。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家庭,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应当在合理的轮候期内安排保障性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租赁合同,应当载明租金、租期、使用要求和双方责任权利。租赁合同期满后承租人仍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续租。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满5年的,方可上市交易。加强日常管理。要加快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保障性住房和保障对象档案,动态监测住房保障对象家庭人口、住房和经济状况变化情况。建立公众监督机制,落实信息公开,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定期检查保障性住房使用情况,对违反规定将保障性住房出售、转借、出租(转租)、闲置、改变用途且拒不整改的,按照有关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收回。对中介机构违规出售、出租保障性住房的,依法给予处罚。同时,要加快建立和健全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退出机制。
(二)主要措施
1.建立目标责任制
嵊州市建设局负责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指导、协调和管理工作;嵊州市发改、财政、国土、规划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工作;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负责辖区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和区域内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配建)和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抓好项目前期准备、建设资金落实、土地供应、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保障性住房租售管理和日常监管等工作。要根据住房保障工作实际需要,加强住房保障管理机构和具体实施机构建设,充实工作人员,保障工作经费。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严格落实各项政策,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努力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廉洁工程、平安工程、放心工程。
2.统筹安排年度任务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是“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必须确保按期完成。要向社会公布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项目开工和竣工情况以及项目名称、建设地址、建设方式、建设总套数等信息。
篇10
藉此举办2005’农业经贸合作交流会之际,我谨代表**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两地农业交流合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合作领域涉及花卉、水果、蔬菜、种苗、畜牧、水产等行业。目前,登记在册的台资农业企业有64家,合同利用台资5137万美元,实际利用台资5605万美元,涌现出一批行业领先的大中型农业企业。但与国内一些先进城市相比,与台资工商企业相比,台资农业企业在数量和投资规模上还有较大差距。不少台商朋友对农业的情况还了解不多。下面,我就农业的基本情况和投资环境作一个简要的介绍,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农业,增进相互间的友谊和合作。
一、投资农业的一块理想宝地
**地处**省东南部,是**省省会和全省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中心,是华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通讯枢纽;同时,**又是一座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现辖10个区和2个县级市,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015万人。
地理、气候条件优越。地处南亚热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全境,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1.7℃,相对湿度77%,年降雨量1600毫米以上,日照时数1570-1960小时之间,无霜期340天以上,适宜各种亚热带农林牧渔业生产。南部临海,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适宜种植蔬菜、粮食等作物;中部是丘陵盆地,适宜种植花卉、水果等高价值经济作物;北部为低中山地,以林果种植为主,是名扬四海的“挂绿”荔枝原产地。
农业发展空间广阔,农业劳动力资源充足。全市现有耕地面积202.5万亩,其中水、旱田174万亩,旱地28.5万亩,已有66万亩农田完成了标准化整治;同时还有水面养殖总面积58.5万亩,鱼塘31.5万亩。全市农村人口210万人,农林牧渔从业人员74.8万人。
农业科研、市场、信息和质量监测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完备。28所高等院校和众多科研机构,是农业科研强有力的依托;全市各级农科研究推广机构547个,村级农业技术专业协会255个;各级农业科研、推广部门配备各类农科人员达3000多人;主要农产品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2%,机械化综合水平达68%。全市形成了以四大批发市场为核心,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协调发展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交易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批发市场有70多个,年交易额超过200亿元。由农业信息网、农业电子商务网和广州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构成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覆盖了80%以上的镇和40%的龙头企业、批发市场、行业协会,架起了一条“农业信息高速公路”。拥有国家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市级农业标准与监测中心,部分区、县级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相继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室。
二、农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农业以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中介组织为重要途径,大力推进现代化都市型农业迈上新台阶。2004年全市共完成农业总产值201.44亿元,增长5.1%;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625元,增长8.1%。
一是农业优势产业不断壮大。重点发展蔬菜、花卉、岭南水果、畜牧、水产等农业优势产业。蔬菜常年保持种植面积54万亩,产值56.0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出口22.67万吨,出口值8.83亿元。花卉种植面积13万亩,产值16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8%;盆栽花卉和观叶植物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20%和70%,盆景及花木出口量约占全国的50%,其中红掌、蝴蝶兰、一品红等和岭南盆景已成为全国性的生产基地。水果种植面积110万亩,产量55万吨,产值17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8.5%。在荔枝、龙眼、香蕉三大特色水果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以“美中红”小果型番木瓜、大果杨桃、大鸡心黄皮等为主的亚热带水果发展迅速。畜牧业产值40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0%;畜牧原种场和种禽孵化场的数量约占广东省的三分之一。水产养殖面积保持56万亩,产量38万吨,产值36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18%。农产品加工总收入达90.39亿元。市级龙头企业加工鲜活农产品超过20.2万吨,其中荔枝、龙眼加工3.5万吨,约占总产量的37%;罗非鱼已大部分实现初加工后上市或出口。
二是农业区域布局基本调整到位。农业区域布局按近、中、远郊三个圈层,即第一圈层侧重以花卉、林果、草坪等绿色园艺产业为主,严格限制发展畜牧、水产业;第二圈层主要是因地制宜地发展优质谷和蔬菜业、林果业、花卉园艺业、畜牧业、海洋和淡水养殖业、种子种苗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等七大主导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第三圈层致力于建成广州名特优稀土特产、反季节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休闲度假农业的重要基地。
三是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逐步成型。按照农业生产基地化的要求,通过引导扶持,改善设施条件,提升基地的档次,增强基地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着力引导蔬菜、水果、花卉、畜牧、水产等主导产业向基地化生产发展。目前,我市已规划建设了10大蔬菜生产基地、8个水果基地、5个水产基地、5个花卉标准化示范区和5000亩鲜切花基地,面积达到64.6万亩,占全部农田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十大蔬菜生产基地中心区面积已达3.4万亩,已建成标准化菜田面积近2万亩,年产各类蔬菜21.9万吨,产值达5.2亿元,带动周边3万农户种植蔬菜4.9万亩,产值达3.7亿元,年出口4.8亿元;水产业形成了东部万亩优质淡水鱼,南部10万亩咸、淡水鱼,西北部10万亩加工原料鱼,西部观赏鱼和北部山区特种水产的区域优势产业带;花卉业已基本形成北部以鲜切花、高山花卉为主,中部以优质盆花、盆景为主,西部以流通集散市场为主,东部以球根、宿根鲜切花为主,南部以观叶植物、绿化苗木为主的区域优势产业带。同时,我市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建立了25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制定(修订)农业地方标准130多项;全市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的生产基地225个、无公害产品103个,获得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产品分别达到78个和66个,评定了市名优农产品85个。
四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广州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致力于培育和壮大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至2004年末,我市农业龙头企业由30家增至50家,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润2.2亿元,带动农户21.1万户(约占全市农户的三分之一),带动种植面积20.2万亩,禽畜养殖6392万头(只),水面养殖12.2万亩。其中有8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4家成为国家级龙头企业,8家成为省级龙头企业。同时,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目前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含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44个,会员(社员)6415人,带动农户5.9万户。
三、欢迎广大台商投资农业“”版权所有
**是大陆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城市之一,市场体系发育完善,经济发展外向度高,政府服务逐步与国际接轨,具有优良的投资环境;经济综合实力在祖国大陆各大城市中位居第三位,人民生活相对富裕,拥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可以为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战略提供充足保障。
在招商引资政策和外商投资环境方面,近年来广州相继颁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规章,逐步落实“国民待遇”,努力营造一个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良好投资环境;定期编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制订相应配套优惠政策,鼓励外资投向农业资源开发、农产品深加工、良种培育、海洋资源利用与开发等项目,致力于发展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特色项目,提高农业利用外资的科技含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保护外商投资的版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图纸、设计文案、技术说明书、技术规范等知识产权,依法处理侵权的单位和个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成立外经贸一条街,集中了50多个对外办事窗口,简化审批程序,并为外商投资提供咨询、项目规划、立项审批等各种服务;积极处理外商投诉,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依法协调,取信于民。此外,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还逐步建立健全与外商的沟通、协调机制,倾听外商意见,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在投资农业优惠政策方面,一是各级政府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支持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为支柱型农业龙头企业。经过评估的农业龙头企业,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新品种引进以及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申请财政补贴;对外商在申报项目、申请农产品认证、申请专利上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二是在税收上,我市早在2002年5月起就已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并从2004年1月1日起免征农业税,对符合农业产业发展的项目给予财政贴息贷款的优惠。三是全面开展农机补贴。我市制定了《财政补贴购置农业机械项目实施办法》,按照市、区(县级市)和购机单位(个人)各出资三分之一的比例,鼓励农业企业购买各类先进适用农机具。今年,仅市农业局对农机化事业的投入就达到1220万元,比上年度增长22.98%。四是大力培训本地农民,并对企业雇用本地农民给予优惠。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市一级财政每年用于农民培训支出超过1600万,计划用4年时间完成全市20万农民劳动力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其他劳动就业技能的培训;对企业雇用本地农民就业的,政府代缴一年的工伤保险金。五是政府资助农业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标准化农田建设,标准化示范区、现代化生产基地内的农业企业,各级财政在配套基础设施给予大力支持。如正在兴建的十大蔬菜基地,其配套设施如加工厂、冷库,自动喷灌、育苗大棚和产品质量监测室等由政府资助建设,实行不分所有制形式的扶持政策。此外,政府还将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标准化整治的力度,计划从现在起到2010年,各级每年投入3亿元左右的资金,完成余下近12万亩农田的标准化建设和2万亩鱼塘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