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历晋升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学历晋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后进生 个性魅力 学习动力 课前准备 学科辐射 教学评价
初中科学学科与数学、语文不同,数学、语文的重要性在小学教学中已深入“生”心,学生也已经形成一套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此进入初中后能较快的适应。但科学则不同,初一新生学习科学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对科学的兴趣上,几次考试后,如果成绩不如意加上教师和父母的压力,一旦再次受挫,就会从变得“怕学”甚至“厌学”,从而丧失了学习科学的兴趣,这也是大多数科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科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首先要转变教师对“后进生”的看法。如果说学生是花园里的花朵,那“后进生”也只是迟开的花蕾,我们要做的不是用责备鄙夷的目光和口吻去训斥他们,而是怎样让他们与其他的孩子一样灿烂绽放!我们既是老师,亦是家长,成功转化“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等重要。其次,“后进生”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被老师、同学、家长肯定,满足这一需求是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的前提。为此,本人就科学教学中对“后进生”的转化进行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尝试。
一、 发挥教师个性的魅力主动与“后进生”交朋友
我觉得爱科学特别是学好科学首先要喜欢科学老师,这也符合学生的情感特点。罗杰斯也认为,“人类有一种心理需要,就是一种对亲密和真实的人际关系的渴求”。经过几年的教学经历,体会出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是缩短师生关系最佳的快捷方式!七班的小程对科学不感兴趣,科学成绩很不理想,被我列入科学“后进生”之列。而我了解到他特别喜欢打篮球,自小学三年级开始打球,以前是少年业余篮球队队员,于是我抓住这个信息,私下约他篮球场见,比罚球,结果那天我赢了。于是我和小程就有了君子之约:课外活动我陪他练球,一周一次,前提是他要学好科学,小程推荐自己当科学课代表,我爽快同意了,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二人空间”。陪练时,就和他交流:“学科学如同练球,需要勤奋刻苦,姚明经常一天打满12小时,还需要用心琢磨,就像学习善于思考一样!”潜移默化下,小程爱上了科学,成绩的提高当然是水到渠成。初一第二学期上《力的存在》一课时,我抓住契机课前先详细地向他解说了打篮球时篮球的运动状态与外界所给力之间的关系,并在课堂上请他讲解篮球的运动状态变化是怎样引起的,听得全班同学恍然大悟,都对小程敬佩不已。在这次“催化“作用下,小程的科学兴趣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了一层,小程也自信的表示:在班里不仅要当篮球王,也要争做“科学王”,才无愧于科学课代表一职。
如果教师的个性魅力和课程相结合,那么它的能量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能抓住每位孩子(当然包括“后进生”)的心,让他们喜欢你和科学。在上大学时我曾摆弄过一年的吉他,当我知道“后进生”小王也喜欢吉他时,我觉得机会来了,我先和他聊音乐谈和弦,慢慢的拉近了心理距离,而后在上科学第二册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中《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节课时,我就要求小王带来了吉他,而我从学校借来低音鼓。正式上课时以小王弹唱《白桦林》为上课铃声,之后让小王利用吉他琴弦振动来讲解声音的产生、响度和音调,当同学听过优美的琴声歌声后,看到琴弦振动幅度越大,听到吉他声越响,按住琴弦,声音立即停止时,看到越短的琴弦振动,听到发出的声音越尖音调越高时,看到蜡烛的火焰随小王的鼓声起伏时,看到用力一敲,蜡烛居然被气流震灭时,加上我适时的提问和讲解,布置完作业后,我以一段吉他即兴弹唱作为下课铃声时,每个学生都被震撼和吸引了,并对声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从小王被团团围住的场景,足见他被同学充分肯定,他从此爱上了科学。许多一线教师都具备很广泛而有深度的兴趣和爱好,其实教与学是无界的,科学教学亦是如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成为一个充满个性魅力的科学教师!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反复帮“后进生”树信心
人性天生本来就充满了对自然的好奇之心,这是人之好学的原动力。一位合格的科学教师要打开“后进生”被封闭的科学兴趣之门,重启对科学的神往,挖掘对科学的原动力。“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七七鹊桥相会是真的吗?”上到《星空探秘》时,这一提问立刻激起学生对星空的好奇与神往。因厌学而被父母强送到我校就读的小瑶,课后就问:“老师,你能实地给我讲讲星图方位和星座吗?我很想把它弄明白。”晴朗的夜晚,晚自习课后我让她和同学们一起到操场上,详细讲解星图的左东右西和地图的左西右东是统一的……从带来的活动星图,调好时间和绍兴所在的纬度,和她们一起辨认仙后座、北极星、大熊座……“原来这么简单”小瑶说。“许多事当你认真对待它时,其实并不难,学习也如此。”小瑶深受启发,结果第三章测验考出理想的成绩,从此对科学充满了兴趣。其实从观察蜗牛、用显微镜观察衣藻和红细胞、到探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根的向性、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杆影的变化等,新课程教材都提供了详实而丰富的材料,我还结合学生兴趣,开展用googleearth看地球、看星空,观看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斗转星移》、进行校园植物调查等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我抓住契机,激发“后进生”对学习的动力,为其转化迈出可喜而坚实的一步。
“后进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对科学暂时产生兴趣,并在短时间内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这较易做到。但由于“后进生”惰性强,学习习惯差,在学业成绩上会出现反复。科学教师应适时地巩固“后进生”的科学兴趣和学业成绩,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利用科学史话,向他们讲述爱迪生、瓦特、牛顿、布鲁诺、袁隆平、邓稼先等科学家的事迹,让他们感受和学习科学家们那种对科学执着、必胜的信念,学习科学家那种经历重重困难的磨砺,甚至为追求科学真理不惜牺牲宝贵生命的精神。使他们懂得:暂时落后的人,只要肯付出,终究会后来居上;当个好学生是人生的第一步,学业成绩只是一个人在学生时期的外在表现,其更重要的内在本质是锻炼一个人的毅力、恒心和形成科学的信念。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和父母,更重要的是为了我们饱经沧桑的祖国和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将“后进生”对科学的兴趣转化为科学信念,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转变观念,改掉坏习惯和惰性,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为其终生发展夯实基础。
三、挖掘课前准备的潜力竭力让“后进生”展风采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让“后进生”在成功中获得肯定的主战场。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从“后进生”的角度出发,紧紧吸住“后进生”的眼球。有些课需要实验和制作模型时,就事先指导善于动手操作的“后进生”去做,如动物标本、土电话、潜望镜、甲烷模型,并上台演示和讲解,为他们搭建展现平台,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为其课堂出彩打下基础。不善言语的小敏同学有一个学中医的爷爷,也许是耳闻目染和潜移默化吧,她也知道不少动植物的种类和名称。在我们进行校园植物调查时,我在课前先让她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了辨认、归类,并和她一起查阅资料帮她研究了校园内的许多植物,正式上课时,小敏便滔滔不绝的向同学们介绍起各种植物来,法国梧桐、小叶黄杨、车前草……着实让班里许多学习尖子羡慕了一番,加上我及时的夸奖,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我能感受到小敏同学对科学学习的强烈兴趣,她的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校园植物的调查给小敏带来了额外的喜悦和成功体验,它有效促进了小敏自信心的提高。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要让“后进生”在课堂上更精彩,就要讲究课堂提问的策略。对于一个“后进生”,如果问题较难或太易,他们会觉得是在故意刁难或羞辱他。要控制好难度,还要及时做好铺垫。被子植物双受精对初一“后进生”是难点,我是这样开展的:先问小迪,种子植物分为几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简单铺垫后再问,“被子植物具有什么器官?”若答不上,就拿出事先准备好带桃花的枝条来暗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好!真棒!那么你能不能学完新课后再告诉同学们,桃花怎样传粉?受精卵怎样发育?”这样先有意提醒而后再回答的措施,调动了她的信心与积极性,上课听到她那响亮且准确的回答,以及同学们肯定而热烈的掌声,相信自卑离小迪渐远,原来看到我躲闪的眼光,现在也充满光彩而自信了!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给他们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充分展示自我,让“后进生”在课堂上更出彩。
四、利用学科辐射的合力努力使“后进生”纠偏科
学科间的反馈迁移,加上教师的巧妙引导,是转化“后进生”的良方。采用强科带弱科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会要求那些表达能力强、作文文采好、但科学偏弱的偏科生将所学过的科学知识用作文的形式体现出来,并要求他们在全班诵读。例如,在学了《光的反射和折射》一节内容之后,小婷的《光的早晨》使大家都感受语言和科学相结合的魅力:“星期天的早晨,刚睁开睡意蒙蒙的双眸,整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映入了眼帘,这是光的漫反射现象,看到了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戴上心爱的眼镜,这可是凹透镜,有神奇的发散功能,能使物体准确的成像在视网膜上;回头发现墙上的影子,这又是光的直线传播;走到鱼缸前,欣赏美丽的鱼,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我是一个水分子》生动活泼的将物质构成与组成,分子运动论,溶液与混合物,溶解与结晶这些科学知识融于水分子“我”的所见所闻中,使大家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氧分子漫游记》描写的是一个氧分子进入奇洞-鼻孔后的经历,先入“红河”乘“红舟”而行,后与“伴侣”碳原子成双而出,最终在阳光的作用下于绿叶中“浴阳重生”。巧妙的构思、生动的比喻、严谨的科学性令我和语文老师及全班同学赞叹不已,深受鼓舞的小婷不仅走出科学偏科的阴影,科学还成为其优势学科。
五、凸显教学评价的魔力力求使“后进生”扬自尊
我们知道,一个学生如果总是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如果说“后进生”象一杯没倒满的水,我们不能总是看到“一半是空的”,而要总看到“一半是满的”,这样变消极评价为积极评价。我们要不断地给学生以赞美,激发学习兴趣,累积成功经验,培养自信心。记得班中有一位女生期末考试科学得了27分,第二学期一开始上科学课她就战战兢兢,眼睛都不敢正视老师,因为怕老师提问,怕被同学笑话。看到这种情况,在开学初的一个多月里,我坚持在新课前对她进行辅导,课堂上让她露一手,以借机表扬。渐渐地,她对科学有了些兴趣。与此同时,我还“无意间”在同学和家长、老师面前夸奖她聪明、好学、成绩进步快,从而增强了她学习科学的兴趣。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使她渐渐摆脱了自卑心理的束缚,扬起自信的风帆。在批改试卷时,对她做错的地方不打叉,而改用打点,在发卷子前提前让她订正,订正好以后再把点改成勾,然后记上改正以后的成绩。对于“后进生”来说,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变化、成长和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新的学习动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心,并造就了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总之,科学“后进生”作为一个科学教育教学定的弱势群体,更需要我们科学教师给予他们博大无私的关爱,成为他们的朋友,包容他们的部分缺点,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肯定。以心灵的沟通为前提,以爱的感化为核心,春风化雨,让科学“后进生”这朵迟开的花蕾,在春风的抚慰下同样绽放枝头,达成科学新课程既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常汝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八年级朱清时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3.问题学生教育指南——中学班主任版关文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2
一、后进生的成因
(1)逆反心理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从小就受到家庭专断式的教育。学生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说,他越烦;你越打,他越硬,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不能沟通。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若没有足够的关心,就可能使他产生抵触心理,以致仇视父母,与老师作对,甚至在同学身上寻找报复。
(2)自由散漫型
一些特殊生由于家庭破裂或是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因此养成了他们自由散漫的个性。这类学生缺乏纪律观念,迟到、早退的事时有发生,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或干脆一走了之。因为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可能厌恶自己的家庭,因此到处游荡,行为散漫。
(3)孤僻冷漠型
这类学生由于受到离异父母的冷落,或从小受到外界过多的批评,因此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自卑感强,渐渐在心理上建立起情感的屏障。不善交流,喜欢独处,自我欣赏,久而久之,就形成一个自我中心,对集体和他人的事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班集体的任何活动都不想参与,集体荣誉也似乎与他不相干。
(4)意志薄弱型
在这类型的学生往往由于父母对孩子过分不放心,什么事都包办代替。由于受到的外控过多,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因此自制力差,做事也没有自觉的行动目标,遇到困难不是软弱退缩,就是随波逐流,而不是自己想办法去战胜困难。认识学生、研究学生是为了更好教育他们,使他们各有发展。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迅速发展,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他们求知欲强,容易接受好的影响,但是一部分特殊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或家庭环境的影响,可能向双差生的方向分化,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握这类学生的特点,尤其对有严重心理缺陷或单亲家庭的学生,更要关心、爱护,鼓励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让他们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感受温暖,在接受爱的过程中学会爱别人,进而扭转自己的抵触情绪,改变对外部世界的冷漠态度。
二、采取的教学策略
(1)爱心是教育的关键
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我始终坚持建立班级学习互助小组,把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其实建立小组的目的是“沟通”,为了使他们有个交流的机会和场合,不论是学习上还是思想。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反之,班主任不关心他们,一心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那么,班主任的偏爱会强化一部分同学的自负心理,班主任的冷淡则强化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膜。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难度则加强了。班主任只要有颗仁爱之心,经常设身处地的为后进心考虑、解决问题,则他们也会时时为你着想。可怎样让后进生感受到班主任关心他们呢?安排座位,我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我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教课中,更少时间思想开小差;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父母离异的学生,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对屡教不改的,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是成功教育后进生的关键。
(2)诚心是教育的保证
和后进生谈心、谈话是班主任工作主要方式、方法,我也常常找后进生谈,但应注意的是与好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心灵总有一堵厚厚的墙,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你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如果你逾越它,那么你就成功了。谈心过程中切忌用“你自己想想……,是不是,对不对”等话语,我的做法一般都是先拉家常,谈谈自己的过去,不论成功还是失败,甚至有时还抖抖“丑事”,缩小心灵间的距离,在这个过程应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以诚对待,以一个朋友身份与之交流,如果赢得他的一句“老师,我和你好相似”,说明他把你当成朋友了,把你当做可以倾述的对象,那么以后的工作就太容易了。其实后进生们大多都很“肝胆”,如果能把他们身上的“侠义”之气激发出来,时时刻刻为你着想,为他的朋友着想,那你离成功很近了。如果他们犯错不要当众批评,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这是指后进生犯错之后,班主任采取的教育态度。教师的诚心还应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是成功教育后进生的保证。
(3)耐心是教育后进生的前提
如果你的心情不好或烦躁,切莫去做后进生的工作,因为你没有耐心听他的理由,听他的“述说”,更不可能给他机会。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是后进生的特点,你做工作之前应抱有“充许犯错”的想法,千万别说“我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怎么还……”,更不要动辄叫家长等等。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遇到后进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当然,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为后进心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体育方面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4)激发兴趣
篇3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习兴趣;初中生
初中物理学习的内容相当丰富,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多而杂,对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时间比较紧、内容多,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切实掌握好每门学科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为此,在教学上要紧紧围绕着物理知识体系结构进行讲解,并能够运用科学性探究来展开教学。
一、培养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探究方法
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想要让学生尽快学好物理,就必须在物理实验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方面的培养,激发初中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物理学习的自信和兴趣。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在物理教学上要不断加强和引导在物理实验中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气压测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一张硬纸放在装满水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倒置过来,学生们就会发现这个充满水的烧杯中竟然没有一点水漏出来,这硬纸竟然没有因重力而冲走。通过这样一个有趣活泼的物理实验,不但可以很好地解决学气压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这样既可以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整个物理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亲身融入真切的物理感官世界中,勾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探索欲望,进而能够实现对整个物理学习兴趣的转变。
2.利用现实生活惯例,逐渐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物理教师要不断创新传统的观念,改变物理传统教育模式,逐渐转变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的角色,将课堂的主动权主动转让到学生手中,真正让学生成为物理课堂的主角,从而改变教师在课堂唱“独角戏”的角色,将教师与学生逐渐融为统一。为此,教师要不断创造师生共处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并不断增加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参与互动环节的机会,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逐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物理常识的能力,并让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尝试着去运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这些物理现象。在其他方面上,物理实验要及时引导对实验动手能力的重视,并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切实感受物理学习的奥秘。由物理知识所得出的结论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经验总结上的,很多的物理现象都是从广大的生活惯例中提取的精华,能够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物理的真谛。
3.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上,要还原物理学科的本质,让学生用生活常识来解释初中课本上的物理知识,实现两者的相互关联。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有物理属性的生活常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关于物理知识的疑问,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地进行物理的探索,从周围的事物着手学习物理,发挥问题质疑的科学探索精神,因此也需要教师在对于物理模具的选择上要切实做到真实可信,尽量用生活中的实物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参照物的运动时,实验室的教学环境可能不太方便,因此教师要尽量将学生带到室外或者是让学生在车上观察沿路汽车的运动方向,真正做到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情景,从而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相对运动和参照物上两者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理解的趣味性,这样能让学生从生活中不断领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运用于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在不断的激励中让学生多思考实际中的物理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注重对物理知识结构整体把握
物理的世界就好比是一座刚刚建立的高楼,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如果想要真正认识和了解物理世界的奥秘,就必须要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物理学科整个结构体系的特点,能够在自己的头脑中逐渐形成物理知识体系,能够知晓物理中的概念、物理规律所揭示的含义,让学生在初中物理中既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此,在教学上要注重引导学生言简意赅地表达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内容,不仅能够对物理概念以及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更要了解物理属性产生的背景以及原因,并对此进行归纳和总结。
同时,教师要处理如何增强学生对物理的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侧重于在实践的基础上明确它们与物理知识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对于一些物理上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就需要教师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讲解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初中物理课本上对摩擦力的讲解时,我们就可以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流星划破天际时,为什么会形成一道闪亮的光芒?这类生活中新奇的事例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能不断加深学生对物理结构体系的认识,通过创新导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增进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还能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三、注重物理知识及时总结和分类
对于初中物理学科而言,物理学科知识面广,知识体系分支众多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连成紧密的知识结构,这就造成了初学物理者应接不暇,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物理知识面也在不断增多,如果学生不对现学的物理知识及时加以归纳和总结,难免会造成知识的混杂,因此可以让学生按照物理课本知识的体系进行记忆和理解,特别是对物理概念进行分类和总结,突出学习重点,并将物理概念进行系统化概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不但可以更好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而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要想让初中生尽快学好物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在物理实验和现实生活的事例中逐渐引导学生喜欢上物理,要注重对物理知识体系的整体掌控,注重对物理知识及时分类和总结,这样才能尽快让初中生学好物理知识,从而促使初中生更好地完善物理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韩觉一.新课标下初中物理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刍议[J]. 数理化学习,2010(03).
篇4
【关键词】学科教学;促进;学习力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创造与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速度日益加快。个人的社会竞争力不仅仅取决于你现在掌握了多少知识,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学习掌握新知识的速度和能力的大小。所以有专家断言,如果一个人学习的速度落后于时代的变化,将必然被社会淘汰,在未来的竞争中惟一的持久优势就是拥有强劲的学习力。但是,在学校教学中我们却不得不尴尬的面对另外一种寰场
一、初中学生的亚学习状态
在当下的学校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学生从初中,甚至是小学就表现出厌学、逃学等“亚学习状态”,具体反映在:
(1)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既无长远目标,也无近期目标,对自己在每学年、每学期究竟要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要求等问题很少考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需要学习,或者怀疑学习某些知识是否必要。
(2)学习积极性较低。有些学生虽然能按时到校,上课听讲、记笔记、作业也按时完成,但他们往往一边听讲一边走神,老师说什么他们记什么,根本没有用心思考,作业更是敷衍了事。
(3)自主学习状态消极糟糕。例如常常萎靡不振,做作业时背离课堂、背离笔记,做完作业从不认真检查,错误率很高。学习中遇到困难,没有积极地解决措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甚至对考试也相当淡漠,一幅无所谓的样子。
(4)无求知欲和上进心。既对学校制订的各种奖励措施没有兴趣,也对各种惩罚措施没有压力和紧迫感,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缺乏。对学体上是一种消极的态度,所以也不可能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面对这种现实,学校和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转变观念悉心研究解决办法,才是唯一正确的出路。
二、在学科教学中促进初中学生学习力提升的方法和措施
在各学科教学的具体实践中,由于各学科的专业差异必然决定了学科教师在各自的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讲解,问答,互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使用适当的教学资源等,以实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等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创造性工作。
1.e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教会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规划和引导。
所以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引路”,即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因势利导把教学过程导向预定目标的教学策略。如果教师的行为不是建立在主动适应学生的学习活动规律或特点的基础上,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充分发挥的。为此,教师的引导必须做到三个适应:一是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规律和特征,二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三是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例如可以帮助学生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并规划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建立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宽容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
2.积极组织学生的交流合作,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协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几个学生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一般来说,教师在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时,可以选择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而要让学生通过探讨、研究、操作过程得出结论,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或者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可以选择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但在实施小组合作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师必须围绕学习课题科学合理的设计出逐层递进的驱动性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课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一起策划任务、分组工作、达成目标;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让学生在合作中互动;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等。
3.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优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学生的学习力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影响。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的动机、情感、兴趣、意志等,这些因素能对学生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可持续的学习成绩就是来自学生的学习力而非知识灌输的数量与次数,因为学习不是体力活。
依据大脑的特性及其运作机制:相对简单具象的知识尚可通过灌输来使学生完成识记任务,但相对复杂抽象的知识就必须籍由学习者的深层理解来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而要解决高度复杂抽象的问题则必须依靠发展良好的逻辑思维和系统思考能力。因此小学阶段的“好成绩”的确有可能通过机械重复和强化训练来实现,但这种本末倒置,竭泽而渔的做法危害极大。到了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这种被“灌”出来的“好成绩”就难以为继了。因此在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发现自己,认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别,正确剖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和广阔空间,让学生敢于向老师、同学甚至陌生人展现自己,使学生有一种闯劲,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学生通过从对方的反应、感受或评价中获得信息,经过对比和反观,学生会认识到自己并非是完美的,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从而完善自己。
4.积极完善多元化评价激励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习惯培养。实施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操作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就在于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可以这么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减负增效及培养学生学习力非常有效的一种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替代的,而良好习惯的培养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促使学生形成优良的学习力。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评价激励要注意过程和结果相结合,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增强参与互动,实现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②评价激励要体现开放灵活,及时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实现个性价值。③评价激励要掌握度和量,及时合理的评价激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但单一过度的激励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对度和量的把握非常重要。④评价的语言应具有激励性,通过评价的激励策略,使学生逐步提高“自省意识”,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篇5
关键词:心理品质 教学氛围 教学实践 心理调适 素质教育
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是当今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在初中阶段广泛开展心理品质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探讨与研究了学生心理品质教育这项课题。下面从几方面进行研讨:
一、心理品质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
心理品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一项艰巨的任务。当前学校的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注重对学生心理品质的教育显得是那么重要。学生心理品质教育,既是为了帮助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转变认识、理顺情绪、减轻压力、恢复健康,又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端正品行,锻炼意志,协调关系,陶冶情操,促进他们个性健全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心理品质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健康成长。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品质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搞得好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也是最终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优化学生心理环境,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和苦恼,他们的心理冲突或自我掩饰,或被人忽视,或被人不以为然,以致于不少学生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将矛盾隐藏在心灵深处,备受煎熬,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
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不能只关心学生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他们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
教学中对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首先是净化教学环境,消除教学中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预防由此而导致学生的心理失态。其次是改进教学方法,创设宽松、欢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师生间和谐的气氛中、在消除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愉快地进行学习。另外,要消除教师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素材的代言人的角色,应该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激发者、培养者、欣赏者和楷模。
三、浅谈学生逆反心理与调适
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这个课题中,通过调查和访问,了解到80%的学生存在逆反心理状况,20%心态正常。研究证明,初中学生逆反心理严重的原因如下:
1.客观因素
家庭和社会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是诱发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社会上和家庭中的一些逆反现象都会直接、间接地影响他们。例如: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方法简单粗暴,会导致子女过重的压力,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学校教育也是影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存在问题。有的老师不尊重学生,不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对他们的能力不能客观地评价,往往只是用单一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样使一些学生感到思想上有压力,使他们产生了逆反情绪,进而产生了逆反心理。其次是老师的教育方法简单化、教学方法呆板化,教学方式强硬化、都会给学生造成逆反心理。
2.主观因素
这主要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变化引起的。初中时期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成人感”和强烈的社会独立性。由于学生出现的成熟与心理的不成熟产生了矛盾,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还不够成熟,加之经验不足和认识的偏差较大,容易产生片面性,看问题偏激,固执己见走向极端。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批评他们看成是“管、卡、压”,是吹毛求疵,是对自尊心的伤害,因而把自己放在了教育者的对立面,继而产生了逆反心理。
对于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调试策略,明确了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掌握了学生逆反心理的实质,为制定调试学生逆反心理的策略奠定了基础。要全面评价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学生更是如此。一旦有了进步就应及时表扬,否则学生心理得不到强化,就会丧失信心。特别是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老师应该多理解他们,主动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多关心帮助,并多给以鼓励,还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全面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时,恳切地提出希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前程,进步得更快。
以上是笔者对中学生心理品质教育的几点探讨,在探讨中,深感到在初中里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笔者在探讨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今后在实际工作中还要不断地探索与探求,争取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篇6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内容,有效地把现实生活中的有效资源补充到课堂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材本土化,最后还应该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生活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活现象,让地理学习更贴近生活,服务于生活,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本土化;贴近生活;服务生活
地理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密切,但因为教材局限等原因,我们的教材内容不但滞后于生活,且和生活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学生单纯地从教材中获取信息显然会感到缺乏鲜活感,会降低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内容,有效地把现实生活中的有效资源补充到我们的课堂中,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生活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活现象,让地理学习更贴近生活,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动手收集生活资料,感受生活
中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以后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贴近生活。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我们知道,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学习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地理学科的学习只有紧密系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把从生活、社会和通过媒体得到的熟悉的事件引入课堂,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总是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可能,让学生动手收集与地理学科有关的课外生活资料,让学生走向生活,贴近生活。比如,教学《中国的民族》这一内容时,我就让学生在网上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并且让学生认真观察人民币。让学生观察辨别人民币上的各少数民族人物分别属于哪个民族,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同时让学生了解周围少数民族同学的生活习惯等等。学生通过亲自收集材料,了解事实,不但很感性地了解了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同时也增长了课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原来地理学科的学习还可以这样富有生活气息,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让初中地理教材“本土化”,贴近生活
长期在初中一线教学,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就是在给学生讲授地理课本知识时,若能联系学生比较熟悉的人与事,学生听讲的兴趣、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所以,我觉得在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处理,尽可能地将地理教材“本土化”。我这里所说的地理教材“本土化”,指的是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替换”“参照”“补充”“拓展”“实践”等途径,充分开发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来丰富、优化我们的教材,活化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而让知识更加喜闻乐见。比如,讲授有关“城市化”内容时,我就采用“替换”的途径,投影学生熟悉的城市――我们学校所在的城市近几年来城市用地面积不断扩大的变化图示来导入新课。然后以点带面,分析探究城市化的本质规律,让学生身临其境。课后个别学生还向我提了建议,说能不能利用周末时间带同学们实地考察,以便进一步了解自己城市发展变化的历程。由此可见,对地理教材做一些恰当的“本土化”处理,能够让我们的地理课堂贴近生活,大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让地理课堂教学回归现实,服务生活
篇7
一、生活教育是提高物理学习兴趣的基础
陶行知说过:“我们真正指南针只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解决。我们朝着实际生活走,大致不至于迷路”。 我们进行物理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教学,而是把科学的意识建立在学生的思想中,将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最终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所以物理教学要与生活密切联系,杜威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开篇就明确指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近年来学生由于课程紧张,在学校的时间增多,学生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这样,学生接触社会、接触生活实践的机会减少了,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之甚少,这给初中物理的学习带来了困难。虽然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关STS综合课程的内容越来越多,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也只仅来自教师的解释,这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不利。针对这种情况,在物理教学中,可让学生走出教室,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学生获得课堂上无法获得的知识。如初中三年级物理教材简单机械的教学,可带学生到建筑工地进行社会实践,体验杠杆的力量,观察起重机如何起吊重物,使学生真实感受简单机械的魅力。
再如初三物理电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三脚电源插座有三只脚,其中有火线、零线各一个,另一只是地线,原来老式插座的三脚是圆形的,后来改成了平面扁脚。这是为什么?”教参上的答案是:“圆形脚插座容易插错,容易造成触电或短路事故,而平面扁脚不易插错”。当时我们正好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我就请学生留意老式的插座,终于有了发现,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发现老式插座的三个圆形脚的粗细是不同的,地线脚特粗,而且三脚分布成等腰三角形,是不会插错的。回到学校后,我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通过找资料,问电工,最后在90年代的一本电子报合订本上找到了答案,原来圆形脚容易造成接触不良,使插座发热,酿成火灾,而平面扁脚接触好、安全。
真是实践出真知。由于没有生活实践的积累,对这道习题,近几年来我们的教师是书云亦云,造成了不少的错误。正如陶行知所说的:“知识不是从玄想中跳出来的,必须在大自然里去追求。财富不是从天上落下来的,也必须在大自然里去探获”。
二、生活教育是提高物理学习兴趣的动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L·罗恩·贺伯特(L·RON HUBBARD)《基本学习手册》(Basic Study Manual)里面第一章就写到,为什么要学习?L· 罗恩·贺伯特说:“有的学生学完一门课程,最后却无法把它应用出来。事实上,这是因为他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为了应用里面的知识。这就是为什么这些人毕业后在生活中不会应用所学”。中学物理的最大特点是紧密联系生活。我们的物理教学不能只是为考试服务,就目前的国情来说,考试固然十分重要,但知识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人类生活。所以只有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价值,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物理考试分数自然也会提高。因此,让学生以生活为源泉,使学生感到:“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社会即学校”。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产生探究知识的动力。
初三物理中有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知识的简单介绍,说实话,对于半导体知识,我们好多物理教师都不是理解得很好。于是我们请学校的劳技教师给学生上课,劳技教师带来了学生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各种二极管、光敏电阻和三极管等半导体材料,为学生开了一堂有趣的半导体知识的介绍和应用讲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一位学生回家后,从家里的废旧录音机里拆出发光二极管和电阻,在劳技教师的指导下,用一个旧插头,焊接了一只简单的电源指示灯。
在这个制作中,学生应用了串联电路的知识,学到了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知识,以及电阻在其中的作用,有又尝试了用电烙铁焊接电路。真是学以致用,富有成功感。好多学生都仿效该做法,在劳技教师的帮助下做成了:电动小车、倒顺开关、电磁单摆、线控飞机等等小制作和小玩具。学生的制作大大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且成了劳技教师家的常客,劳技教师也成了物理教学的编外教师,同时也促进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生活教育是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生活是创造的沃土,人的需要只有回到人的生活世界中才有意义。让学生去感觉、感知、触摸大自然、感受物理世界的千变万化和绚丽多彩,从而触发他们的好奇、好胜、好求的心理意识,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有许多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物理活动内容,在课堂是不容易完成的。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更广阔的实际生活中去观察、分析、体验,获得更多的知识,解决一些科学问题,使感性教学与理性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学习“流体的流速和流体压强”时,教材以飞机的机翼作为讨论课题,教学之前教师也需要掌握有关飞机构造、飞机原理、飞机特性等知识,说实话,好多教师对飞机是陌生的。为此,可组织学生到镇上的儿童公园里参观真实飞机(一架退役的战斗机),让学生真实了解飞机的构造、外形特征,从而获取一些飞机的科学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对飞机就有了感性识认,对飞机飞行时,空气的流速,及机翼上下方的空气压强,就能积极讨论了。同时,教师还可以在适当的时间还安排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弹射飞机试飞比拼活动,可使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这样从理论到实践,学生不但增强了课堂学习的自觉性,而且增加了创新制作的动力和信心。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第4卷 第559页)[M].湖南教育出版社.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中华民族的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 第2卷 第628页)[M].湖南教育出版社.
[3]陶行知.行知教育论著百篇(生活教育)[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
[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666页)[M].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篇8
1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关键,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发展到乐于学,直至参与学习.物理小制作提供的趣味小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声现象》的时候,我们带领学生制作各种乐器,学生的热情很高,有的甚至利用课外时间去做,查资料、买材料,忙得不亦乐乎,制作的作品也是各种各样,有吸管竖笛(如图1)、试管排箫(如图2)、橡皮筋古筝(如图3).在学习《光现象》时制作潜望镜(如图4),以及后来学习中学生自己制作的温度计(如图5)、蜡烛跷跷板(如图6)、水果电池(如图7)等等.通过完成小制作的过程,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热情有了很大的提升,自主学习意识有很大改进,变得爱动脑筋,爱问问题,爱思考,变得乐于探究,学习成绩自然也提高了.
2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自然学科,要学好物理,就必须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完成各种小制作的过程,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变得异常活跃,注意力也会变得高度集中,通过拆拆装装,不断地尝试、思索、发现并改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会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升,实验技能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比如,学生在制作温度计时,可能会思考温度计为什么能测量液体的温度?利用了测温液体的什么性质?既然温度计的原理利用的是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温度计玻璃泡内装有热膨胀系数不同的液体,是不是测量的效果不一样?温度计在测温时用到了什么物理思维方法?如果让温度计变得更灵敏一些可以有什么方法?若让药瓶容积变大(如图8所示)温度计会变得灵敏的话,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经过一系列的思考、改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经历小制作的操作过程,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比如,学生通过制作浮沉子(如图9),知道要成功实现小药瓶的浮与沉,必须先要调整好小药瓶一开始在水中悬浮或在水面竖直漂浮,怎样才能调好这个位置呢?此时 F浮和G有什么关系呢?要让小药瓶上浮,要怎么操作?为什么这样操作就能让小药瓶上浮?此时F浮和G又是什么关系?要让小药瓶下潜应该怎么操作?为什么这样操作就能使小药瓶下潜?此时F浮和G又是什么关系?通过整个制作过程,学生不但明白了浮沉子的原理,也明白了浮沉条件的应用,明白了潜水艇的工作原理,知道了液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在自由探索中享受着“发现”的快乐,在动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使学过的知识得到更深的巩固.
篇9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初中数学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工作者的目标和追求. 同时,新课改确定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采取相应的策略,利用新课改推进初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文章在分析新课改给初中数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新课改推进初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的策略,能够对初中数学教学实际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1. 注重实用性
新课改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教学中既要学会相关的数学知识,又要重视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此外,新课改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改改进了传统的课程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将学会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初中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更新教学方式方法
新课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三、利用新课改推进初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的策略
1. 在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组织上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平等友好的氛围当中学习. 同时,注重相关教学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数据统计教学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举例中,可以统计某一路口十分钟内通过的机动车辆的总和,并将这些数据制作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然后利用多媒体,将书本上的插图演示为实景,对各类机动车辆通过路口的情况进行演示,这样学生就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收集和统计相应的数据,既形象又直观,还保证了学生数据收集的安全,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 同时,学生在平时需要注意收集相关的数学资料,积累更多的数学基本知识,注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这节内容的时候,课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使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相关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并收集相关的资料. 在课堂上,让学生利用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证明和演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掌握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
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 例如,在三角函数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以学校的旗杆或者某栋教学楼为例,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测算其高度,并展开小组讨论,记录每名学生的思路和想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思考,开始头脑风暴,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尝试运用不同计算方案来获得旗杆或教学楼的高度,然后开展交流与学习,既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够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整个过程中领悟科学的观念和方法,主动获取新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其面积的测量和计算是一个典型的探究性问题. 教师可以要求不同的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量和计算,进行分组讨论,撰写实习报告,然后将典型的方法做个汇报,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重视组织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初中数学教学当中,也易于理解和接受知识. 例如,在学习“梯形面积计算”这节内容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不同的小组对图形进行创造性地切割、拼补、拼摆,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让每组派代表在多媒体上面进行演示,在这样的讨论、演示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启发,活跃了思维,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设置课堂游戏、竞赛、实物展示等活动,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完成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 此外,还可以创设多种多样的课堂练习形式,改变单一的训练方式,使学生不感觉乏味,有利于学生参与到初中数学课堂训练当中,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0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学生;心理;有效
“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初中生物教学中,不论是教学目标的达成,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在教学中采取的各种教学策略,无不都是围绕“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实践等方面的能力。而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在教育教学中,就必须着眼于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只有从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因素,以上各项目标才能实现,也才能架起师与生、教与学的桥梁,促进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
1.初中学生的思维虽然已经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七年级阶段还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时期,直到九年级才逐渐走向成熟。
2.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喜欢争强好胜,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勇于拼搏,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3.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平衡,成人感和幼稚感并存,情绪、情感较为复杂,情绪易于调动,也极易变化,具有强烈性、狂暴性、可变性、深刻性等特征。被人尊重、被人理解、被同学和老师认可的心理需要比较突出。遭受误解、经历失败时所体验到的挫折感也格外强烈,逆反心理表现突出。
正是由于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我们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从备课到课堂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在课堂情境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变化,“顺者昌、逆者亡”,只有让教师的“教”顺应学生的“学”,才能从实际意义上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些教学策略的尝试
1.教学中不忘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情感发展
师生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轻松的心境,这有利于保持学生头脑清醒,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接新班级时,教师应把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放在教学之上,“亲其师,信其道”。比如:上课前早一些到教室,和学生聊聊;上课时心情愉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课后多关注学困生,多和他们谈谈,用心爱学生。
2.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验教学
初中学生思维处在经验型向理论型、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七年级学生更倾向于形象思维。同时,直观教学和实验教学,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并让调动起来的情绪持续保持,亦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教师可以综合运用直观演示,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试验本身就是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方法,试验教学涉及从观察到的生物现象出发,提出问题、甄别变量、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交流与报告等诸多方面。实验的整个过程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支配下,欲罢不能,提高了生物对学生的亲和力。如:在学习“心脏的结构”时,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将红、蓝墨水注入猪心脏、挤压观察墨水分布情况,从中认识心脏的结构以及和动、静脉的关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利用贴近学生心理的语言艺术,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比如上“关注合理营养”时,设置情境:小刚是初一的学生,高1.63米,体重85公斤,他常感到浑身无力,学习时提不起精神。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营养不良”,他不服气地说:“面黄肌瘦是营养不良,我这么肥胖怎么会营养不良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医生说他营养不良吗?你能说服小刚吗?”用这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引入主题,学生学习兴趣极为高涨。
4.增加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活动和小组交流,符合初中学生喜欢交往的心理需求,利用同学关系,促进生物有效教学
通过探究、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的时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挥和提高。在活动中,学生的点滴成绩得到表现、认可,增强了学生学好生物的信心,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我所教的一个学生,平时各个科目的学习都很不积极,基础也差。在一次讨论“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三个力的?”的活动中,表现非常积极,他发表的看法和观点受到班级学生的一致肯定,成了此次活动的主角。课后,了解到他非常喜欢鸟,多次饲养过不同的鸟,读过许多关于鸟类的文章。此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生物的激情,后来生物学科成了他所学科目中最好的。
5.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临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一些不良的课堂现象的处理
对教师来讲,每节课都是“新的”,都是挑战,不论是对学生表现的课堂评价,还是对出现的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不良现象的处理。教师都要充分体现自己的教学智慧,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真诚地理解学生,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将引起学生不同的心理活动,初中学生情绪、情感较为复杂,稍不注意,可能会激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扼杀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这可是生物教学的最大敌人,它的影响很难消退,甚至将影响学生一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态度。
三、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着生物教学,反过来,有效的生物教学过程又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1.我们在教学中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获得了有关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无疑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大脑,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谨和完善。
2.生物教学过程中重视制订、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强调科学的育人功能,关注人性的发展。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情绪、情感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总之,生物教学和学生心理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渗透的,教师在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关注“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既利用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促进了生物教学,又通过生物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桂琴,张荣华,郭申生.中学生物教学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刘晓明.教师的心理成长:有效师生关系的心理促进[M].2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文心.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4]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上一篇:质量文化推广方案
- 下一篇:关于建立农贸市场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