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济现状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3: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家经济现状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物价变动;会计准则;账务处理
[DOI]10.13939/ki.zgsc.2015.42.177
物价变动会计是利用一定的物价资料,对企业传统的会计报表和会计模式作出调整修正,以反映或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而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伴随着我国现阶段经济迅速发展的基本形势,以及物价变动随之加速增长的情况下,可以看出物价变动会计的进一步分析研究存在着客观必要性,并且这种分析研究对中国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现阶段物价变动会计的现状
早在1918年,Livingston Middleditch 就在会计学杂志上发表了《财务报表应该反映货币价值的变化吗?》一文,这也是物价变动会计第一次作为议题被人类予以讨论,随后在西方国家,物价变动会计制度雏形初现,并伴随着不断地研究与实践发展,西方物价变动会计理论体系基本成型。
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最早对此研究出现于1979年,随后伴随我国国情发展研究数量有所增加,然而受经济发展的程度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之后的研究呈递减趋势,甚至一度销声匿迹。20世纪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物价水平持续增长,国内学者加强了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信息影响的理论研究。提出了部分适合我国当时经济环境的相关推行方法,但最终仍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一,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物价变动会计起步晚、发展慢,且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体系,所以不少人对物价变动会计的关注度少,了解层面尚浅。应充分发挥物价变动会计的客观必要性,使更多人认识到物价变动会计对我国现阶段经济状况的发展的重要性。第二,我国现阶段不仅存在物价变动会计的部分调整法,且存在物价变动会计的全部调整法。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尚未做到结合我国国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还仅停留在对国外相应法规制度的效仿与学习上。第三,我国并没有建立有关物价变动会计的具体会计准则,并在业务实践中也存在相应的实际问题。第四,我国现阶段是以资产评估及其账项调整为主要表现的物价变动会计,因此我国物价变动会计大部分依赖于专业机构的资产评估材料上,所以对资产评估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较高。而清产核资仅在很少的时候发生作用,并且由于我国物价变动的账务处理主要产生于产权交易时资产评估的进行,所以物价变动所产生的结果自然而然地成为交易后产权的一部分,从而改变资产的价值。第五,由于错误认知,致使我国实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做法。
2我国现阶段推行物价变动会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2.1我国现阶段推行物价变动会计所存在的问题
2.1.1物价变动会计的局限性
结合上述有关分析,可以知道我国物价变动会计起步较晚,且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体系。并且结合我国国人的心理状态分析,只有在由于经济格局变动,甚至发生恶性膨胀现象而危及自身利益时,才会深深感知物价变动会计的重要性。所以一部分国人对物价变动会计并不了解,对于其相应的法规也存在迷茫,甚至不理解。从国家性质方面分析,我国物价水平可控性高,在不同时期,政府出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因素考虑调整物价,使得我国政府对物价水平的调控能力增强,纵使我国物价变动会计存在较小幅度的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和较大幅度的特定物价水平变动共存这一特点。因此,我国不仅要研究物价变动会计,并且还要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物价变动的本身。
同时,在现存的有关物价变动会计相关法规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按照我国财经法规的规定,我国的物价变动会计仅局限于一些特定的范围,并仅为一些特定的目的服务。这相当于对我国物价变动会计的业务起因上制定范围,加重其局限性。
2.1.2在对国外物价变动会计体系的学习上存在盲目性
在吸收和借鉴西方有关物价变动会计的相关调整法时,我们忽略了物价变动会计的发展与应用取决于经济环境之一大前提。
我国的物价变动会计与国外相比存在差异。在业务起因方面,西方国家对其的目的是想让企业会计报表的相关使用者可以重视起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所以其起因源于物价变动时期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而我国法规规定企业平时不可随意改变历史成本的计价基础,只有在企业产权转让、股份制改造以及清产核资时才可运用。在调账方面,国外一般以社会公布的一般物价指数、被调整资产分类物价数的现行成本以及资产的重置成本作为依据,而在我国采用资产评估的结果作为账项调整的基本依据。在处理方面,国外一般在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意识到物价变动对企业经营成果存在影响时,或存在恶性通货膨胀时采取处理,而在我国物价变动会计仅局限于一些特定的目的服务。综上,在我国学习和借鉴外国相应调整法时,应先认清我国的现实现状,不可盲目跟风调整,应结合本国国情,了解国际与本国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进行相应的比较分析,调整过后再实施。
2.1.3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性
我国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范与指南。在整个会计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1992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为基础,并以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财务报告条例》为依据,借鉴IFRS《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及相应国情最终修订而成。2006年38个,2014年3个,现共41个。所以,我国的会计准则仍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之中。而在此41条准则之中并没有建立有关物价变动会计的具体准则,现阶段对于物价变动会计的部分调整法,并没有结合我国相应国情及情况,而是类似于国外物价变动会计的相应调整法。因而我国物价变动会计的处理方法存在相应的不完善性。
2.2解决我国现阶段推行物价变动会计存在问题的措施
2.2.1加强国民意识,拓宽会计信息披露范围,完善经济数据公布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应充分认识物价变动会计的重要性,加强物价变动会计相关知识的宣传,使国民知道物价变动会计对自身经济利益所产生的影响,增强国民意识。同时,不断完善相关经济数据的公布制度,拓宽会计信息披露范围。由于我国物价变动的账务处理主要产生于产权交易时资产评估的进行,所以对资产评估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较高,且除上市公司在发行股票前需的资产评估及账项调整外,其他有关物价变动及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信息并未列入会计信息披露范围内。所以我们应不断完善相关经济数据的公布制度,做到及时、可靠的公布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等相关数据,从而加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比性,账务处理依据的可获得性。
2.2.2结合本国国情对国外相关物价变动的调整法进行学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会计界交往的深入,应充分认识到国外的物价变动会计,对其进行吸收与补充。我们应建立国际间会计人员互相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对美国、英国等国家就物价变动会计的提出与实施进行借鉴。做到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之糟粕,从而促使我国物价变动会计在保持其特色的前提下尽快与国际惯例融合。
2.2.3建立健全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会计准则
随着我国物价变动会计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必然会对其统一操作规范提出相应要求。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分析与完善不同财经法规内容,找到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物价变动法规内容。同时,为了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还需要对相关管理人员与部门进行收入调整,形成专项立法保障物价变动会计归并入法治轨道。尽管我国最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提到了通货膨胀严重时期的会计核算程序,但我国仍没有针对物价变动会计专门制定的规章制度。所以我国应该对物价变动会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不断完善物价变动会计制度建设,促使我国物价变动会计形成规范、易操作的会计体系。
3我国物价变动会计的前景展望
物价变动会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为适应物价的持续变动而形成的产物,并对会计信息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资产计价的失真、决策者对企业经营成果的评估和预测以及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物价变动会计的影响与制约,所以物价变动会计对于我国企业有着深远且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企业而言,物价变动会计有利于保全企业资产的完整性,保持企业财务方面的透明度;有利于保持生产和消费的比例关系,从而保障社会生产的平稳发展;有利于稳定市场价值,防止恶性膨胀的发生,保持一定的物价水平结构;有利于保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使其更有效地发挥其自身职能,促使企业更好更快地适应当今经济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并且有利于推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以及各级利益主体的预测和决策,是我国会计的发展方向。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应充分认识物价变动会计的重要性,学会运用资本运营、资产重组等相关概念对物价变动会计提出相应的客观要求。提出会计职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完善政府及相关职能,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审计职能和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建立良好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应进一步推进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从而提高会计数据的可信性,降低会计信息核算成本,使物价变动会计的缺陷得到较大程度上的弥补,促使物价变动会计随市场经济逐步成形。只要物价变动会计不断地存在和发展,那么,物价变动会计体系的形成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参考文献:
[1]柯金秀.物价变动会计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22):16-19.
[2]何俊蓉.论物价变动会计在我国的应用[J].经济师,2008(10):172.
篇2
精品课程 高职高专 医药卫生类 现状
国家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要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精品课程既是国家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作为教学成果与荣誉在高校中形成了一定影响力。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统一体,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的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高职教育在国外己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工业和经济的迅速崛起,有力地证明了高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从1999年开始成规模地推行高职教育,短短10多年己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且正在不断改进、探索、创新。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网络化冲击着各行各业,对高职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培养新型的复合型实用性人才,应把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经过10多年高职教育的发展,至今国家级医药卫生类精品课程已达到48门,几乎涵盖了护理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医学检验等等各个专业。本文将对48门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做一调查分析。
1 地域性分部分析
按照地域来源,48门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课程基本上都分布于中东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其中有两门来自于本科院校。即使在中东部发达地区分布也不平衡,如天津市总共有10门课程入选,7门来自同一所院校,余下3门来自另外一些所院校。精品课程分布的不平衡说明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的水准存在差异,也说明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网络课程建设水平上有待提高,我们应当鼓励其他院校对精品课程建设方面予以重视,多出精品,改变当前精品课程在院校间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在国家级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的可用性方面,48门课程都可以打开并使用,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极大的方便。“开放式”教学理念在这部分精品课程中得到体现,很好地符合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
2 学科种类分析
按学科种类来看,国家级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几乎涵盖了医学的各个专业,但各专业所占的比例不同,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知识深度和技术性高度相对较浅的专业所占比例较大,如护理专业;而常规技术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如医学检验;但象理论知识要求比较深的专业,如中医学、基础医学等所占比例比较低。从各专业所占的比重可以看出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的分布符合国家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目标要求。
3 课程基本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而课程资源是什么呢?国内外学者对此的理解不一。美国课程专家泰勒认为课程资源是“寻求目标、选用教学活动、组织教学以及在制定评估方案过程中的可利用的资源”。泰勒确定了课程资源的显性来源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但却忽视了隐性的和潜在的可能资源。国内学者吴刚平教授提出了广义的课程资源概念:“形成课程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项聪综合了几位学者的观点认为课程资源就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以物质或非物质形式存在、具有教育价值、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支持课程活动的一切资源总和。综合上述学者所述,针对国家精品课程而言,课程资源主要由素材库、案例、文献、音频、论文等不同类型的显性资源以及教师或教学团队的教学经验、理念、教学方法等隐性资源组成。教学资源的组合方式要根据课程特点和不同媒体的表现特点统一设计,以最佳组合方式保证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本文统计了医学类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的资源类型,结果显示课程的基本资源:教学录像、课件、教案及参考文献等在所有精品课程中都存在(不含健康评估课程)。
4 课程的进入方式
界面犹如网络课程的脸庞,给学习者的第一印象是清丽脱俗,清新雅致,还是暗淡无光,或是浓妆艳抹,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对该课程的兴趣。好的界面设计能让学习者抱一种欣赏的态度来享受学习,事半功倍。通过对课程的进入方式调查发现48门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课程除复旦大学的健康评估外,其余均可以从学校首页提供的链接进入。课程界面应该:(1)课程界面设计简洁,学习者能看清页面上的各个部分,能快速选择需要的内容;(2)色彩搭配适宜,给学习者带来视觉的美感和偷悦的心情;(3)布局合理,文本、图形搭配得当,为使学生观察屏幕提供方便,避免选择内容时注意力分散。根据上述三个方面,对47门国家精品课程进行调查,发现大多课程在界面设计上都能保持合理的结构,并兼顾到整洁和美观。从使用的界面风格上看,所调查的网络课程总体符合要求,都以普通的静态或动态页面为主,大多都是自主开发。
5 课程运行情况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旨在为“开放式”学习提供方便,能够方便地应用精品课程进行学习首先必须保证网站能够正常运行并及时维护。对4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调查发现,47门课程的视频、课件等均可以正常使用,画面质量也可以;在BBS论坛、留言板、答疑本等互动式交流方面建设也可以,但普遍存在维护不及时的现象。
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元,也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重要载体,它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最活跃因素。任何形式教育的培养目标都是通过课程体系得以实现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不例外。确立,有利地推动了课程改革。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计划2003年至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采用学校先行建设,省、自治区、直辖市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新举措的途径之一。该项目对于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经费和教师精力都投入不足等现象来说,无疑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精品课程”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质量工程。那么,高职院校应该怎样付之于行动,让这项“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运动在高职院校开展,就成了我们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目前,中国国家精品课程己经加入了全球开放式课程建设的行列,本文以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体现我国高效开放式课程的水平和现状。
参考文献:
[1]周晶晶.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教育类精品课程为例.浙江师范大学,2009.
[2]Arich,Lewy(ed.).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Oxford:Pergamon Press,1991.
[3]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24.
篇3
关键词:河北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解决措施
文化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在信息技术更新发展的情况下,文化将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是我国向文化强国发展的方向,更是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党在十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同时也使得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而让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发展。河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正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方针,需要文化旅游产业的相关部门根据国内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进一步指导河北省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从而让河北文化旅游能与国家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一、国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背景分析
旅游资源是一项新型的可持续的资源,目前旅游产业在国际大背景下不断的提高消费水平,同时还让旅游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与冲击,同时也给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一)提高了我国旅游大国的地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2005年之前,我国入境旅游人次的数量逐年增加,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入境的旅游人次从之前的180万增加到1000万以上,整体增加了将近60倍,旅游外汇收入也逐年增加。据统计,在2005年,我国国内的旅游人数达到12亿人次,旅游的总收入接近7000亿元,在国民收入总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随着旅游人次的不断增加,我国的旅游资源被全面的开发,也让旅游资源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也使得我国从旅游大国逐渐转变为旅游强国,并使得我国旅游资源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旅游业发展最好的是东部沿海地区和气候条件比较好的西南地区,而河北省的旅游产业发展不在前列。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就容易出现国民收入两极分化现象,也使得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极不均衡,无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我国的旅游业也向商务旅游、会议旅游方向发展
目前,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全国旅游业主要向商务旅游和会议旅游发展为主,使得我国的旅游资源能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并根据旅游的人群来提供相对应的辅助旅游,让旅游资源能够全面利用。目前,我国国内的旅游活动主要有观光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和探亲访友等形式,而特色旅游资源则是作为辅助的旅游资源,也是旅游主体结构中的比较特殊的内容。
二、河北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
(一)资源存量现状分析
在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河北省均在全国其他省的前列,据相关数据显示,河北省拥有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在全国排名第三,并且有3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占全国文化遗产的1/9。因此,河北省的文化旅游资源能够与世界旅游资源接轨。目前,河北省的旅游文化资源在全国旅游资源中也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具有的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共670处,而具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88处,因此,河北省也是最大的著名文物省。此外,河北省还具有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5座,全国的十大风景名胜共有2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级地质公@3处,从整体而言,河北省的品牌旅游资源在全国排名第七,河北省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在全国各省中占有非常大的优势。
(二)河北省的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在“十五”时期,河北省的旅游接待入境游客达到200万次,获得的旅游创汇将近8亿美元,无论是接待人次还是旅游创汇,都有大幅度的上升,同时,河北省的旅游资源还与京津地区相互联系,其地理位置优越,濒临渤海,而且消费人群比较集中,市场潜力比较大,因而有利于发展度假旅游和商务旅游,在两种旅游模式相结合,河北省的旅游市场将会有很大的突破,还能利用周边省市资源,其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此外,在“十五”时期,河北省接待国内的游客达到31000万次,在国内旅游的收入达到1400亿,无论是游客接待次数还是旅游收入,都比“九五”时期有很大的增幅,其中游客接待次数增长10.7%,而旅游收入增长15.1%,特别是石家庄、保定和秦皇岛三个城市的旅游接待超过千万人次。因此,无论是国内的旅游市场还是入境游客的人次数量,河北省整体的旅游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需要河北省旅游局等相关部门为下一步的旅游资源发展做好长远的规划,进而促使河北省能在旅游产业中有很大的发展。
(三)河北省旅游产业产品机构现状分析
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如今,旅游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也出现了旅游产业一体化服务。目前,就河北省的旅游产业机构而言,其数量非常丰富,既有世界文化遗产,又有文物宝藏和宗教朝圣文化。此外,河北省旅游业结构中的种类也比较多,如:娱乐与健身融为一体的塞外滑雪,有修身养性的民间工艺,以及神秘与历史文化结合的名城古迹,还有观光旅游、舞蹈艺术、雕刻杂技等领域,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项目。自“十五”规划以来,河北省对全省的旅游项目进行开发,让各种旅游资源进行结构式的组合,最终让河北省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十大旅游产品系列结构,主要有自然生态旅游结构、历史文化旅游结构、红色旅游结构、工农业旅游结构等。这些结构系列的旅游资源为河北省的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四)河北省旅游资源的竞争现状分析
根据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在我国推行旅游文化资源建设,并且,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气候条件比较好的西南地区,在品牌旅游资源的排名中,河北省在十大旅游品牌资源省之列,并且根据上述的陈述,河北省在品牌旅游资源方面的竞争优势非常强。
此外,河北省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的优越,其毗邻山东,经济发展在全国经济排名中又位居前列,旅游资源更是丰富,交通便利。但河北省同时与北京、天津相连,北京、天津两城市的政治优势和商业优势给河北省的旅游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使得河北省的旅游业资源向资本转化方面任务比较艰巨,再加上河北省的经济还没有完全开发,经济方面的竞争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在国家提倡发展旅游产业资源的情况下,许多省市将旅游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因此,河北省的旅游资源发展与周边省市地区的竞争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加剧,如果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没有长远的规划,就容易在竞争压力下让旅游资源发展走向弯路。因此,河北省相关部门要在提高旅游业发展竞争力的同时,还要始终坚持党提出的发展方针,与国家经济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三、结语
目前,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蓬勃发展起来,在国际大背景下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旅游业也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河北省作为我国其中的一个省地区,其资源数量丰富,旅游资源的种类多种多样,旅游模式也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北省的旅游资源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河北省的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其综合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国家的相关部门要对河北省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全面了解,对其旅游资源发展做合理的部署,进而促进河北省的旅游产业全面发展。
⒖嘉南祝
[1]王鹏,张有山,王会娟.论河北文化旅游的市场开发与运作[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
[2]贾绍宁,刘奇,王华彪.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河北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J].品牌,2014(06).
[3]李美,杨芝华,庞瑞芳,祝晓明,周峰.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下河北生态文化旅游的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1).
[4]王闻道,吴倩.河北旅游资源深度挖掘: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02).
[5]刘新霞,王蕾,.河北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以邯郸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4(25).
篇4
>> 中国奢侈品消费偏好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奢侈品消费税对中国豪车消费的影响分析 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分析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分析 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动因分析 浅析中国消费者奢侈品境外采购的消费心理及其影响因素 奢侈品消费者购买动机及影响因素分析 浅析影响我国奢侈品消费的动机及社会文化因素 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中国奢侈品消费相关问题探讨 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特征分析 中国服装类奢侈品消费现状分析 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调研分析 中国奢侈品消费趋势及分析 中国奢侈品消费行为经济分析 奢侈品消费需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品牌Logo对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影响 大众媒介对奢侈品消费的影响 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兴起与未来 中国人奢侈品消费的行动逻辑 奢侈品消费的“中国结”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王惠文,孟浩.多元线性回归的预测建模方法[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W报,2007(4) :500 - 50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 年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1-185.
[5] 张海宁.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中国奢侈品消费情况预测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3(13):108-110
[6] 朱晓辉.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的实证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07 :42-48.
[7] 白金松.论降低奢侈品进口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
[8] Luxury Goods in China[EB/OL].(2014-02)[2014-02].
http:///luxury-goods-in-china/report.2014-02.
篇5
关键词:农村经济;经济管理;对策
一、当前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分析
1.农村经济管理内容
(1)对现有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让农民清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国家对农村的土地政策;(2)制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农村实际经济条件、现状,进行未来的经济发展要求规划;(3)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建设,对农村村务进行公开,并对财政状况进行定时公布;(4)加强农村干部的培养,加强经济管理的专业性。
2.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l)农村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基层领导干部没有允分认识农村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联系经济管理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没有对财务人员进行新知识、新财经法规方面知识的培训,使得财务人员知识水平较低;农村财务人员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和实践经验的缺乏,没有很好的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内涵;农村干部没有快速更新国家颁布的法规、政策,导致会计人员对财务、会计、税收等政策的认识不足。
会计资料缺乏规范性和完整性,没有制定完善的财务制度,会计资料、账务也不清晰。干部队伍不稳定,经常有会计人员离职、转职,没有进行完善的工作交接,使得会计工作出现漏洞,调动后不能及时补充,管理工作开展不顺利。
(2)农村经济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的收支公开。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非生产性的开支和不合理的费用,名目多,款项多,经济管理混乱。对于一些农村集体收入应该送交乡镇经管站代为保管,需要时再按照规定进行提取,但有的干部嫌支取麻烦,常常坐收坐支,自己代为保管,并产生借支挪用现象。农村各项招待费严重超标,普遍存在各种欠账、赔额等招待费问题,或利用招待费采取各种名同来进行报销,形成公款私川。这都是由于农村经济财务不公开,或公开流于表象,没有形成村民监督效果,财务公开不符合国家规范。
(3)农村经费不足。农村经济处于负债状态,且没有新的收入填补空缺,使得借款贷款现象逐渐深化,陷入恶性循环状态。虽然我国《“十二五”规划》要提高农民收入,但现实集体经济部分收入还较少,村级的出地、养殖场等承包范围小、规划不合理等,经费还是存在问题。
(4)没有形成健全的法律法规。现阶段国家还没有形成关于农村经济管理问题的法律法规,但发生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时,很难通过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进行解决,也不能展开农村经济的合理监督管理,不利于形成公开化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1.加强农村会计基础工作。加强农村会计基础工作,让基层领导十部充分认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政府部门给予农村经济管理上的经费、设备支持,加强新知识、新财经法规方面知识的灌输,定期召开会计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知识水平,并提高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经济管理人员,并对相关人员制定编制定岗,维持经济管理人员队伍的稳定性,避免离职、转职等造成的会计工作漏洞。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切实完成自身任务,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规范农村经济管理,公开经济收支。农村各项经济开支都要在公告栏进行明细公布,让财务状况清晰化,增加村民的监督力度,让干部洁身自好。对一些公款私用、巧立名目的行为一律取缔,严格管理农村经济财务。
3.增加农村经费投入。落实各项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政策,并依据法律,以双方自愿为原则进行承包并有偿补给,调动土地管理承包经营权,完善家庭承包制,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增加农村经济收入,带动农村经济管理正常化工作。
4.健全农村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政府应该根据农村现有的经济发展情况,有针对性从农村现运行模式出发,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实施定岗制度、责任制度等,并发动村民有效监督村里各项制度的实施,有效解决村民矛盾、纠纷,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实施各项国家政策。
篇6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关键课程;教学模式;有效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044-0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相关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已经形成了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的办学体制和模式。这些国家均从构建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视角,将中高职衔接作为教育均衡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并在法律、制度和教育体制方面加以确立。经过多年的实践,课程、教材和教学模式及其运行已经非常成熟。
(二)国内研究现状
2009年来,国内关于中高职衔接的学术论文近百篇,相关的硕士论文近20篇。201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和许多省、市、自治区已有近50项相关课题研究立项。2008年,国家教育科学“十二五”已将两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部规划课题立项,结合教育部文件要求,许多省、市、自治区已将相关课题研究在省内立项。同时,《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已作为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上述课题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多数集中在中高职衔接中的人才培养,专业定位、课程、教材、招生及其一体化教学管理方面,少数研究成果涉及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由此看来,中高职衔接的有关基础理论研究已经相对成熟,而政策、办学体制、管理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可操作性研究成果尚为不足。
浙江省属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也取得了较大成就,现有高职院校45所,中职校530所左右,大部分高职院校均与相应中职学校联合举办“3+2”教学班,客观上形成了一体化办学的现状。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 农业产业升级背景下浙江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供需分析。主要包括:浙江省农业产业升级的主要特征,人才需求的数量、结构、层次、规格、类型和要求,浙江省涉农中高职业院校的分布、专业布局、近三年招生及毕业生数量,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质量,农业产业升级背景下浙江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供需缺口。
2 浙江省涉农中职与高职衔接的现状分析。主要包括:中高职衔接的沿革及取得的成果,中高职衔接的方式、路径,中高职衔接下的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与教材的对接、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及其培养,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国内外职业教育发达地区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分析。主要包括:中高职衔接的方式、政府政策支持、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和利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教学标准设计、中高职衔接对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的作用,中高职衔接的成功案例分析。
4 中高职衔接的相关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下中高职衔接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均衡分析,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下中高职衔接的脆弱性模型、指标因子、预警与防范,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下中高职衔接在自组织作用下的技术与知识外溢效应。
5 浙江省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的政策研究。主要包括:招生政策、专业设置及审批政策、经费投入政策、不同类型职业院校分类指导政策、职业院校教师的资质与培养政策、办学水平评估政策、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集约化发展政策。
6 浙江省涉农中高职衔接下的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与调整。主要包括:农业职业教育链与产业链对接及融合的现状分析,职业教育对浙江省农业产业发展的贡献度分析,农业产业链与职业教育链对接下涉农专业布局与调整的原则、方式、政策和路径,中高职衔接下的专业群建设。
(二)研究方法
1 实证研究。采取问卷调查、重点访谈和实地考察,调查大样本将覆盖浙江省80%的涉农中高职院校。在大样本调查的基础上,选择3-4所高职院校,6-8所中职校进行重点考察和访谈。
2 比较研究。面向国内外对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典型案例进行归纳和整理,从制度、体制、机制、办学方式以及职业教育要素衔接等不同层面选择若干典型案例进行系统的比较和分析。
3 数量分析。对中高职衔接的不同利益主体博弈模型方面进行数量分析,建立智猪博弈、斗鸡博弈和囚徒博弈模型,进行相关利益主体的均衡分析。
4 规范研究。它包括总体和专项研究。总体研究包括:国内省、市、自治区和浙江省中高职衔接下的政策研究。浙江省中高职衔接下的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创新。专项研究包括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和观光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关键课程的原则、教学标准、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材及教学活动的对接等。
三、研究步骤
第一步,以浙江省区域经济和农业产业发展对不同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为区域产业服务的原则,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查询、重点访谈、现场考察等调研方法,全面掌握浙江省不同层次和规格技能型人才的供需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第二步,浙江省涉农中职与高职衔接的现状分析。采用上述调研方法,全面掌握浙江省涉农中职与高职独立办学、中职与高职合署办学以及县级职教中心的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尤其是关键课程和教学模式衔接的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
第三步,国内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职教体系的现状分析。采用资料查询等方式,系统分析国内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职教体系的形成、政策支撑的特征,国内中高职合理衔接的成功做法,形成案例汇编。
第四步,浙江省中高职衔接的组织与制度建设。在以上研究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涉农中高职办学现状,提出一体化办学模式,集团式、联盟式的组织构建。
第五步,浙江省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和观光农业专业的中高职衔接下关键课程建设。该步骤为本课题研究的重心,课题组将组织相应研究团队,针对上述专业的关键课程进行课程衔接的总体研究,其中,衔接的原则、方式、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等课程要素的融合将是研究的重点。
第六步,中高职衔接下的浙江省涉农中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教学模式涉及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是研究的重点。
第七步,浙江省涉农专业中高职衔接下的职业教育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根据不同区域农业产业和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职业教育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的建议。
四、本项目特色与创新
(一)本项目有三大特色
第一,面向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课题研究。研究紧密围绕浙江省农业产业发展对不同层次和规格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力求体现农业产业链与职业教育链的对接,同时考虑不同地区农业产业和职业教育的现状,研究成果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第二,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的课题研究。研究根据浙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对不同层次和规格技能型人才需求,围绕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和休闲农业专业的关键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研究,同时引领其他涉农专业中高职衔接下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第三,政策、理论和操作层面相互衔接的课题研究。研究既有政策层面的建议,又有理论层面的支撑和操作层面的具体实施方案,最终落脚点在于面向浙江省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浙江省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与提升。
(二)本项目有三个创新点
篇7
关键词:经济形势;工商管理;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6-0111-0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商管理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所承担的责任非常重大,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有效发挥工商管理职能能够使市场经济发展得到保障。
一、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不断增加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受多方因素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而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给工商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内部环境中,我国经济形势具有明显的内需拉动作用,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对于外部环境而言,国际经济大环境直接影响着国内经济形势的走向,使其能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所以,工商管理工作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够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国际环境中得到快速发展。
二、新经济形势下工商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体制
现如今,我国处于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工商管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当前的工商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根据行政区制定管理模式,人为划分已形成的区域性市场,从而导致各个业务部门无法形成管理合力,大部分都是各自为政,使工商管理的功效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另外,受我国国情影响,地方保护主义比较严重,从而使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受到一定的阻碍,使工商管理的有效性有所削弱。
(二)缺乏到位的内控
政府主管市场是监督工商管理部门的主要载体,在社会管理和市场经济中政府主管市场监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工商管理部门的内部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原因是部门具有较多的工作,虽然国家投入了很多资金,但工商部门却没有对专项资金进行有效利用,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进一步降低了资产使用效率,导致资产流失问题的出现。工商管理部门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不够严格的管理、会计控制等审计造成无法有效提升内部会计控制效果,更没有办法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三)缺乏专业的人才
现如今,初级工商管理具有较大的人才需求,但中高级工商管理具有较大的人才缺口。建立在知识生产和分配基础之上现代市场经济与传统工业和农业经济有一定的区别。在现代社会中,想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需要管理人才不断提升竞争意识,在对工作进行分析时站在国际的角度。但是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方面,工程管理对专业知识需求过分强调,从而导致对人才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的忽视,导致创新型人才大量匮乏。与此同时,学习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很难全面综合的反映出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造成一定影响。
(四)缺乏有效的执法
作为流通领域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在促进社会和谐和依法治国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工商管理人员需要对法律制度严格遵守,使执法效能不断提高,使工商行政执法职能得到有效履行,从而有效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不过在实际工作中,工商管理部门并未充分发挥执法力度,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权责划分,缺少权威和严肃的执行力。另外,在工商管理中,具有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这也对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进一步限制了工商部门的各项活动,使工商管理部门执法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三、新经济形势下对工商管理的思考
(一)不断完善工商管理体制
现如今,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就是市场主体多元化,所有制、地域已无法限制市场主体多元化的趋势。目前的工商管理体制滞后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就是保障工商管理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工商管理体制得到不断完善。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对工商管理体制进行完善。
一是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未来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时需要将管理覆盖面不断拓展,使工商管理的管理标准进一步提升,使工商管理的涉及范围在一定层面上得到适当拓展,从而使工商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是工商管理部门要对现行工商管理工作的推进加大研究力度,对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分析,更加全面地了解现行的经济情况。在此基础上要从现行经济环境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入手,全面革新工商管理体制,对工商管理单位内部的资源进行优化,实行更加细致、先进的体制变革推进标准,从而使工商管理体制的发展路径不断优化。
(二)不断强化工商内控管理
相关部门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内部控制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相关的工作人员,企业内部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工作。企业要自上而下从工商管理机构开展思想宣传,另外要从内部考核改革角度入手,加强内部控制。基于财务的角度,要独立设立审计机构,定期审计工商管理部门内部的财务财产,这样能够使部门内部的一些不正之风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住,确保合理规范使用财产,这也是保护国有资产的重要选择和途径。另外,为了使内部工作人员对于内部管理和控制工作认识进一步提升,需要建立具有强制性绩效考核制度。企业可以针对工商管理人员开展绩效考核,认真考量评定效果,将绩效考核的标准进行深化,不允许出现形式主义。
工商管理部门内部的管理层在设计内部制度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监督人员的设定,将严格的考核制度和流程应用于监督工作中,认真规范监督工作,将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监督人员能够深入到工商管理人员工作的群体中,对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使工商管理机关内部人员的工作态度通过外部执行力得到有效监督和约束,减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工商管理机构中,内部的监督机构与审计机构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更好地规范工商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使工作方式得到创新,使工作效率有效提升,使工作态度进一步改变。
(三)不断加强人才创新培养
新形势下经济环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未来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在工商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具备专业和丰富的管理知识,确保其能够将管理职责在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使管理效果提升,进一步促进工商管理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想要顺利开展工商管理工作,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将创新型人才分布在更多管理部门。相关部门要从深度教育教学的角度开展人才创新的培养工作,将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阵地设置在高校中,使其肩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责任。
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时,需要不断改革现行的人才培养体制,尤其是对于高等院校,很多工商管理专业在很早以前就已设立,实践教学却从未更新,部分知识与快速发展的社会出现脱节。所以,高等院校要全面深入的变革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工作,将人才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来,使工商管理专业能够很好的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将社会实践添加在课程设计中,使学生的实际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四)不断提高工商管理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到来,市场局限性和地域性在一定程度的突破,从而增加工商管理难度及任务。目前,工商管理部门执法力度和能力较低,在未来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中针对遭遇的困境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首先,要有针对性的优化执法标准,国家需要全面调整和综合整合涉及到工商管理执法的法律,使执法效力得到提升,确保最大限度的发挥工商管理执法的有效性。另外,需要对执法人员的执法意识进行强化,明确认识法律规范和各种标准,确保各项执法行动在工商管理执法工作中能够有法可依。所以,对于执法人员,工商管理单位内部要加强教育和培养,对执法行为进行规范,同时明确划分部门及人员权责,防止权责不明或职能交叉的情况出现在各内部部门中,确保工商部门的执法力度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秩序维护中,工商管理作为重要部门,构建和谐经济环境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工商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发挥其管理的效应,国家也要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重视,从工商内部控制、体制建设以及管理执法等方面管理和调整,使工商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在服务国家经济发展中作出e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丽雅.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9):39-40.
[2] 齐寒石.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 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J].武汉学刊,2011(6):12-13.
[3] 王娜娜.分析国内外工商管理现状比较及发展建议[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11):31-32.
[4] 李雪琰.我国现阶段工商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3):109.
[4] 刘 硕.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6(6):94-95.
篇8
关键词:工商管理;现状分析;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1-0130-02
Talking about th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thinking
CaiKuan-ping
(Bureau for Complete Plants of Machinery and Equipmentof Henan Province,Henan Zhengzhou 450003)
Abstract:At present,with developing rapidly of China's system about th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act as the impotant institution that exercises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he function,are irreplaceable for promoting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for the healthy operation on maitaining market .In this paper , starting out the functions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business administration,I give some rea sonable advice and suggestion on its open questions.
Key words:business administration;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improvement approach
一、前言
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层层深入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的日益复杂,工商管理工作水平也必须有所提高,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现行的工商管理体制难以满足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的要求,制约了工商管理的发展。为了适应时代潮流,更好的发挥工商管理的职能,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在研究我国工商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当前问题的可行措施。
二、工商管理的现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一种较为新颖的经济模式。工商管理部门在促进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多元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工商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缺乏专业人才
根据一些相关的数据统计,在2012年底的时候,对于初级的工商管理人才有一定的需求量,但是作为金字塔中间和最上面的,中级和高级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缺口就比较的大,特别是那些高级的工商管理人才就更加缺失。[1]与过去的农业和工业不同,如今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它要求管理人员不仅具有竞争意识,还应该有比较先进的想法,如对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国际金融等的看法。但是,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单一性,造成人才稀缺的局面。人才培养的单一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培养方式单一,高校采取学年制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安排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实用性和科学性不强。学生只掌握了理论知识,在实际运用中,所学的专业知识未起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受所处的环境影响,学生的竞争意识较弱,对于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国际金融等问题的看法,比较片面。其次,考核方法单一,很多高校在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考核时,注重专业知识的考核,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实际能力。这种不完善的考察方式,不能真实地反应学生的能力,导致人才的大量缺失。
(二)工商管理体制不完善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有序进行需要工商管理部门的科学管理,作为市场监督的行政机关和执法的部门,工商管理机关对做好社会管理和维持市场秩序的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做好这些工作就不能忽视工商管理机关自己内部的管理。[2]然而,根据行政区域分配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制度,制约着我国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依据区域,人为的对市场经济进行划分,割裂市场之间的联系,各自为政,造成不科学的市场管理工作。另外,一些地方政府采取地方保护主义的措施,如“地区割据”、“行业封锁”等,干预工商管理工作,在阻碍经济发展的同时削弱了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只有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工商管理体制,才能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使我国市场经济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
(三)工商管理制度不健全
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督是工商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工商管理部门需要不断地健全工商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工商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外部机制,工商管理部门本身体系庞大,下属分管的职能部门更是多种多样。虽然,国家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由于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缺乏对财务的监管力度,造成严重的资金浪费现象。其二是内部机制,工商管理部门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对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进行调查和评价是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职能,但目前,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不够健全,使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难以开展,不利于内部会计控制效果。[3]
(四)执法力度弱化
工商管理部门通过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依法行政是工商管理人员必须履行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关系,工商管理部门无法应对自如的开展工作,而且,执法手段又不断地被弱化。首先,受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工商管理部门对违法行为作出处罚后,其执行权就被剥夺,降低了工商管理部门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其次,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存在,工商管理部门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受到严重阻碍。最后,由于工商管理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工商管理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导致工商管理部门在工作中无法可依。
三、改进措施
(一)培养人才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强对外开放建设,我国的高等院校不仅要开设工商管理的相关专业,还应该注重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采用先进的教育方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完成社会赋予的任务。首先,高校要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育理念,把实施创新作为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主线,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手段,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积极开展实践培训活动,以便学生能够尽快的融入社会工作当中。其次,培养专业人才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具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等方面的思想,了解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能够适应社会环境。最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把所学知识合理地运用到生活当中,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对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健全管理体制
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市场行为的复杂化,已经突破了所有制和地域界限。在这种形势下,完善工商管理体制,发挥工商管理职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健全工商管理体制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登记管理职能加以利用,建立工商管理体制的宏观调控,正确的把握不同行业发展宽度,预防市场中比例失衡现象发展,使市场中产业机构和经济能够协调发展。[4]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统一的工商管理体制,适时的更新改革,加强工商管理体制的统一性,树立机构的威信,有效的发挥工商管理机构的职能,以便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随着我国愈加频繁的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使得工商管理部门也必须与国外有关部门和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对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从而更好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5]
(三)完善工商管理制度
工商管理工作要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完善工商管理制度,加强对工商管理部门的控制。在工商管理中,确保经济监督独立进行,提高工商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工商管理水平。一方面,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对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财务经费实行统一管理,并严格落实监督检查制度。另一方面,要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6]运用内部审计对各个部门进行监督,能够促使工商管理部门保持活力。同时,加强对内部审计部门的有效评价,增强监督服务力度。
(四)规范执法
经济全球化打破了市场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工商行政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因此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也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工商管理执法力度的弱化,削弱了工商管理部门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给工商管理部门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改进工商执法政策,提高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效力刻不容缓。在执法方面,工商管理部门要做到以下几点: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优化,统一执法标准;对各工商管理机构进行考核,确保规范执法,构建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分工明确,避免各个部门职能交叉混乱,造成职责不明,互相推诿的现象,保证执法的明确性,增强工商管理行政部门执法力度。
四、结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商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时展的趋势。各个机构的分工合作,对工商管理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依据社会实际情况,注意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工商管理部门要不断地探索进步,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法律制度,明确部门职能,提高执法效率,优化工商管理工作,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转,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东.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4).
[2] 胡庆泉.谈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知识经济,2012(6).
[3] 郑丽雅.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9).
[4] 龚雪萍.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
篇9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752.68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国际分工的日益加深,各国的国际贸易特别是国际服务贸易也快速发展。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比,具有产品无形、高附加值等特点,因此各国对服务贸易的关注越来越多。目前,服务贸易增长迅猛,成为各国新的增长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自身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抓住服务贸易发展的契机,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来研究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服务贸易迅速发展,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具有无形、高附加值等特点,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各国应该抓住服务贸易发展的新契机,不断提高本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
1.1在全球的服务贸易中占据的比例日益增加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迅速增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庞大经济体。与此相适应的是,我国服务贸易也快速增长。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达到 6043.4 美元,成为仅次于世界第二大服务贸易进出口国,在全球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虽然我国服务贸易起步晚,但是增长速度非常之快。
1.2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持续上升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化,我国服务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与货物贸易相比,我国服务贸易增长迅速,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但占比仍然较小。我国应努力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使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平衡发展,不断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
1.3服务贸易逆差持续存在,且进一步扩大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我国对国际运输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国际运输服务的逆差也没有缩小的趋势。虽然高新附加值服务贸易存在顺差现象,但是顺差额较小,无法弥补我国传统服务贸易的逆差差额。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现象非常严重,且没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如若一直持续下去,势必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理论分析
迈克尔・波特的 “钻石模型”指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决定了该国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而其又受到四个基本因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状况、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两个辅助因素――政府和机遇的影响。本文将以此模型为理论基础,主要从四个基本要素的角度出发,对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讨论。
2.1要素条件
要素有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之分,相比于自然资源等初级要素,人力资本等的高级要素具有不可替代性。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起步较晚,目前还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等初级要素,但是随着我国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应不断加大科学技术与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创新能力与人才供给,进而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
2.2需求条件
国内需求对于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效的国内需求能够促进行业规模经济的形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强行业竞争力;其次,把握国内、国际市场的发展方向,引导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发展,使本国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导者,率先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与升级。
2.3相关和支持产业状况
通常所说的上游产业即是指本文中提到的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对于服务贸易而言,如果其上游产业能够以低成本、高质量的投入,不断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优质资源,促进服务贸易的创新与升级,必将促进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
2.4战略结构和竞争
同业竞争对于提升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具有显著作用。首先,同业竞争的过程中,各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保持竞争优势,就会加大投入,增强创新能力,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对整个行业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较成熟的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便向海外扩张,寻求更高的利润。
3结论与建议
鉴于上述四个要素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如此显著的影响,从事服务贸易的各企业应加大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科技的创新力度,不断为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我国应该不断提高生产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增加国内需求,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其次,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关联合作,积极降低成本,提升竞争优势;最后,我国应该在不断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的同时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度,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 程大中.中国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的定量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3(5):23-25.
篇10
【关键词】消费者需求汽车工业发展思路
【引言】
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看,在汽车进入家庭的过程中,收入和价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进入家庭的先锋车型往往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的车型,如T型车,2CN等。根据这一历史现象,许多人认为中国家用轿车的普及也要从价格低廉的微型车开始,而且国内大部分汽车生产企业也沿着这条路子走来发展,但效果却令人并不满意。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拿到我们国家就不适用呢?原因就在于,时代不同了,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况且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观念和消费政策也不同,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已与祖先们有了很大不同。正是由于居民的消费需求改
变了,我们不能再按以前的那些需求理论来指导企业的生产。认识到这些特征,将对今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一、现阶段,我国汽车消费者需求的现状。
市场是商品流通和交换的集散地,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现代企业的营销活动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市场上需要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企业要想取得发展,除了要了解与企业相关的市场外,更要做好市场的研究工作,重点就是做好研究市场需求的工作。而要研究市场需求,首先就得研究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我国汽车工业来讲,要使它能够取得发展,也必须从研究汽车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入手。只有在研究汽车消费者需求后,各汽车生产企业才可以决定“生产何种汽车”,“为谁生产汽车”和“怎样生产汽车”。先来看看,目前我国汽车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是怎样的一种状况。
(一)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欲望现状
北京大视野社会经济调查有限责任公司对有购买意向的家庭“主要购买目标”做了专相调查。调查结构按购买的先后顺序排列为:第一位是家用电器;第二位是住房;第三位是电脑、家具、汽车等。从调查结果来看,人们对汽车的购买欲望并不是很强,只有在他们拥有住房后才会考虑去购买汽车。
2000年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做了一相题为“我需要汽车吗”的消费者心态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大致与上述结果相似。其中,回答“现在我不需要汽车”的比例高达70.3%;回答“今后我可能需要汽车”的比例有47.3%。
两项调查虽不能表明目前国内汽车消费者需求的全部,但它们都给了我们一个共同的看法:就目前来讲,我国消费者对购车的欲望还不是很强。
(二)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能力现状
2001年中国城市居民消费形态调查表明,全国经济较发达的东部12个大城市,大部分居民的月收入水平不到1500元,即按照月收入1500元计算年收入也不过1.8万元;普通居民家庭年收入2~2.5万元。而现在要买一辆13万元左右的家用汽车仅一年的消费总支出就要2万元左右,大大超过了居民的实际支付能力。在这样的情形下,居民回去买车吗?结果我们发现,居民不但买车,而且车的档次也还不错呢。
据中国汽车市场调查研究会提供的一分调查报告,目前城市家庭购买汽车的价格档次比例最大的是10~13万元这一档车,也就是夏利左右的车型,占31%;其次是10~20万元的这一档次,包括捷达、富康等品牌,占17.5%。但是消费者表示,如果以后买车,它们的选择将集中在10~20万元的档次(占30%)。尽管一些小排量的经济型轿车的知名度较高,但是人们今后购买家用轿车的意向选择,几乎都集中在中高档轿车。
对比两项调查结果,我们不难发现,依照目前我国居民已有的收入水平,如果要购买一辆家用汽车,他们的购买力还是很有限的。但就已经购买家用汽车的家庭来看,他们的购车档次却都集中在中挡车。这种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不相匹配的现象,也就构成了目前我国汽车市场上消费者“购买力”的一大特征,尽管其中包含贷款消费。
(三)消费者消费汽车的相关环境现状
目前阻碍汽车进入家庭的因素不只是收入水平,诸如市场供给、消费政策等相关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
北京晚报记者对76位汽车消费者进行定点拦截采访,在81%已着手购车和准备购车的消费者当中,有38%的消费者面对价格波动的汽车市场处于观望状态,导致“持币待购”现象的产生。当问及他们既然想买车为何又不买的理由时,摆在第一位的理由是“汽车价格还是太高”;摆在第二位的理由是“各种汽车消费政策不明”;摆在第三位的理由是“现有车型还不够丰富”;接下来的理由便是“还没有攒够足够的钱来买车”。
这则采访资料反映的其他事实我们暂且不论,就有两点提醒我们:目前消费者觉得我们的汽车消费政策还没有让他们信赖,市面上还没有丰富的车型让他们选购。归结起来,就是在我们国内,还没有一个让消费者觉得满意的汽车消费环境。经过统计和分析,目前我国汽车消费环境主要存在着三大问题:
1.市场上小型车可选性相对较大,而大多数中国人需要的国产中挡车可选性却比较小
2.各种汽车消费政策不完善(消费税、信贷等)
3.汽车保险制度很不完善
二、汽车消费者需求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
(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
1.现状分析
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欲望一方面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这点无可质疑。根据马斯洛的需要五个层次理论,只有人们在获得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才会产生较高层次需要满足的欲望。对我国消费者而言,按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是买不起轿车的,就算是买得起轿车也用不起。这就使得我国有相当多的消费者要买车只能是想想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购车欲望自然不会很强烈。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欲望还受到特定消费观念的影响。就目前而言,国内大部分汽车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还很落后,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把消费汽车放在身份的位置上。这种观念把消费汽车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一是把消费汽车看成是“超前消费”或是一种“时尚”。这种观念并没有考虑他们出自何种目的买车,当中从众心理起着较大的作用。就是由于这些落后的消费观念,导致有部分消费者有较强的消费汽车的欲望,尽管他们还没有足够的钱买车。
2.优化对策
要想提高消费者对购买汽车的欲望,归根到底就是要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只有当消费者的收入上升到一定档次时,他才会有购买汽车的欲望。然而在收入水平不可能短期飞速发展时,要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是改变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观念,通过引导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观念来引导消费者消费汽车。还可以通过汽车租赁业务出租汽车或按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汽车,从而刺激消费者想拥有、购买汽车的欲望。克莱斯勒总裁艾柯卡在20世纪60年代刚接管该公司时,就是采取这种方式使本公司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迅速增长的。
(二)消费者购买能力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
1、现状分析
消费者购买能力最直接的决定因素是收入水平,但收入水平并不是决定消费者有无能力购买汽车的唯一因素。在上述我国汽车消费者收入水平有限而消费汽车的档次并没有随之降低的情况下就可以看出这点。
那么,就目前我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大多数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会是怎样的呢?通过调查资料分析得出,其中最受广大私车消费者关注的十万元到十五万元人民币的轿车接近总量的40%,出租车需求量在18-20万辆。此外,价位在九万元以下的占到22%;十五万元到二十万元的占到19%,二十万元到三十万元的占到12%-15%,三十万元以上的占到8%。这些数据就可大致反映目前我国汽车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2、优化对策
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能力有限,一味地降价来迎合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虽不是长久之计,但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妨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只要厂商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价格低廉、性能好、售后服务优良的适销对路的汽车产品,以此来刺激汽车消费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这也就从侧面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而且,中国在加入WTO后,外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在国内提供汽车贷款服务,这也会提高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能力,尽管那是一种贷款消费。
(三)汽车消费环境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
1.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汽车消费市场上三大问题的出现,对我国汽车生产企业来说是个机遇也是挑战。说它是个机遇,因为只要解决这三大问题,就会吸引一大部分消费者购买汽车;说它是个挑战,因为如果这三大问题不能尽快解决,就会失去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汽车。因此,汽车生产企业因时因地地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这无疑对扩大国内汽车的消费有极大的帮助。但仅凭这点远不够,还必须有良好的汽车消费政策和售后服务体系。
我国汽车政策属地性、汽车生产与销售各自为政、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产业政策无法得到很好的贯彻实行,这都导致消费者想买车都难的局面。加上在汽车税费方面,各级政府我行我素,在汽车购买和使用过程中各种收费项目繁多、数额巨大。
在售后服务系统的观念上,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差距很大,由汽车引发的信贷、保险、租赁等较国内要完善许多。特别是国内的汽车保险,缺乏一种服务的理念,使得消费者害怕买车。因为一旦消费者买车后,享受不到社会化的规范的售后服务,那么养车的成本就更高。这样只怕是买得起车而用不起车,有哪个消费者还敢去买呀!
2.优化对策
要优化汽车消费环境,还得从问题本身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针对目前国内汽车消费市场上的三大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三条解决方案:
(1)推出性能好、款式丰富的国产中档车。
(2)完善汽车消费的法律法规,搞好汽车信贷、汽车减税工作。
(3)完善和调整国内汽车保险业,让消费者在买到汽车的同时也买到了服务。
汽车消费环境的优化,单靠企业的力量还不够,还得有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三、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思路。
我国汽车工业的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但就现阶段,面对我国汽车消费市场上消费者需求的特殊情况,各汽车生产厂商应根据自身条件,制定一条合理的、科学的而且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发展道路。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四点思路:
(一)产品方面。车只是代步工具,没有必要讲究排场。因此,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应重视经济型轿车的发展空间,把发展经济型轿车作为长远的战略目标。然而在现阶段,企业重点应放在生产性能好、耗油量低、环保型的中高档轿车。这些产品的适应人群年龄层次在30~50岁之间。
(二)价格方面。汽车价格的制定应根据消费者的实际情况,并要考虑一些
地域因素对制定价格的影响。一般来讲,在国内居民当前的收入水平下,高收入家庭的预期购买汽车的平均价格为18万元,而中等收入家庭的预期购买汽车的平均价格为13万元。对于一些低收入家庭而言,10万元是一个“坎”,他们的购买汽车的平均价格为8万元左右。
(三)销售方面。各汽车生产企业完善机制,同一商只能一种品牌的汽车。各汽车专卖店或会展中心应设在离城市中心最近的位置,以便消费者咨询或参观。同时,企业应培育好与商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四)营销表现方面。现在媒体不该再炒汽车价格降了多少,更不应该煽情“高消费”;媒体的宣传应强调车的性能、环保,并且宣传正确的汽车消费观念,要让消费者明白买车是用来提高生活质量的。对企业而言,一方面应注重公关、促销等市场活动;另一方面,企业应重视品牌的推广活动。新晨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能强迫消费者买什么,不买什么。需求是无法阻挡的。我们不能强迫消费者去认同或购买某种汽车,我们只能去生产消费者喜欢或需要的汽车。在弄清楚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汽车后,企业就可以决定生产什么样的汽车,为谁生产这些汽车和怎样来生产这些汽车。全文在分析完我国目前汽车市场上的消费者需求后,提出了现阶段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思路,概括为:以生产国产中高档轿车为主,以年龄在30-50岁之间的消费者为主要消费对象,同时兼顾公务车市场,在宣传正确的汽车消费观念时,走国产轿车的精品名牌之路。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参考文献】
①罗明《现代企业营销理论与实践》气象出版社1998年版
②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③梁小民《西方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