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课外书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看课外书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增加 农村初中学生 课外阅读量
在农村,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很少,导致学生作文能力低,从而影响了语文成绩。与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发现信息”等课外阅读要求相差甚远。
那么,造成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的因素有哪些呢?据调查大致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想多读书但没合适的书可读
在农村学校,图书室的藏书比较少,加上有些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手头的课外书无非是一些作文选。大量的农村初中生喜欢阅读却没有能激发他们阅读兴趣的书籍,从而降低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他们课外书籍的阅读量大大小于同年龄段的城市孩子的阅读量。
二、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受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只对漫画、卡通、游戏、电视等直观的图文感兴趣,不爱读原著,更谈不上认真做读书笔记了。因为学生不爱读原著,因此我曾试图地让学生通过看相关原著的电影来了解原著内容,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原著的电影他们也没兴趣看。有一次,我想让学生了解《海底两万里》的内容,我就试图给学生播放《海底两万里》的电影,但有兴趣看的学生并不多,很多学生无精打采,有些学生甚至伏台睡觉,后来我应他们的要求给他们播放卡通片《七龙珠》,一放《七龙珠》,学生马上两眼发亮,个个神采奕奕。
三、有些学生不爱读名著,他们只喜欢看言情、武侠小说
有些学生也喜欢看课外书,但他们喜欢的课外书是从街上小摊买回来的那些武打、言情小说。
四、部分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禁止学生看课外书
由于部分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不但不鼓励相反还阻止学生去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他们认为看课外书会导致其他学科成绩的下滑,他们经常训斥学生或没收学生的课外书,这也是导致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家长不赞成学生阅读课外书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农村家长不赞成学生阅读课外书。他们对于“课外阅读”这一概念表示不解,觉得孩子考出好分数,考上好学校才是正道,对课本上的知识都没吃透,还要阅读课外书,实属“多余”, 他们经常训斥孩子或没收孩子的课外书。据调查,农村家长对孩子课外读物阅读的态度大致有以下几种:(1)明确表示不允许孩子看与学习无关的书;(2)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才允许孩子看课外书。这就人为地限制了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加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拓宽学生课外阅读资源
1. 通过鼓励学生在假期中利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购买一定量的图书,比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故事会》等,并在班内成立一个读书角,通过交流阅读这种做法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2. 鼓励学生多去学校图书馆借阅课外读物,尽量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
3. 将自己订阅的报纸借给学生看,拓宽学生的阅读资源。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把学生的兴趣从漫画、卡通、游戏、电视和武侠、言情小说转移到经典名著上来,要让学生喜欢经典名著胜过喜欢漫画、卡通、游戏、电视和武侠、言情小说。如何培养呢?我认为,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在学生阅读名著时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如对作家作品的介绍,写作背景的介绍,对作家语言的剖析,写作技法的点拨等,适当降低阅读的难度,弥补学生阅读知识的不足,舒缓名著给学生带来的阅读压力。另外,还可利用学生喜欢的漫画、卡通、游戏、电视等资源消除学生对名著的畏惧感,以增强名著的亲和力。
三、向学生灌输阅读原著的好处
告诉学生原著有很多经典的描写电视电影是没办法拍出来的,拍出来是没那种效果的。
四、要求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配合
和班主任、科任老师沟通,通过班主任的管理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在适当的时候阅读课外书。同时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时间来阅读,学会科学有效的阅读方式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要科学地处理好课堂和课外阅读的时间安排问题。
五、要求家长配合
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要求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家长要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六、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
我的做法是:
1. 每节语文课拿出10分钟来让学生阅读课外书,每节课阅读10分钟,我相信初中三年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会增加不少。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但增加了,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很多学生都渴望上语文课。
为了达到最好的阅读效果,每节课我再用10分钟让学生进行写作。这10分钟的写作我不作太多的要求,可以写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记看到的内容简介,也可以摘抄好词好句。这个10分钟的写作环节就是让学生尽量写,最终是否写完并不重要。三年坚持下来,学生的写作素材会积累不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提高不少,学生写作能力也会大大提高,反过来又改变了部分老师、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偏见,激发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进而扩大了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
篇2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至关重要。首先,在班级里进行环境布置,在教室设计一块交流展示牌,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每月进行评比,评出优秀的作品,推荐到校报上发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自从我在班级设计了交流展示牌后,我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有了很快的提升。其次,制订班级阅读计划,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给学生推荐一定量的课外读物。根据学生读过的书,举办一些读书交流会。如,“三国人物评论会”“西游故事会”“我最喜爱的故事”……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语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再次,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实行资源共享。我校的每个班级配有书橱,但基本是摆设。我在班级里举办了“课外书展览会”“人人捐一本书”等系列活动,发动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和其他同学共享,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二、选择有内涵的书籍,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很多学生只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外书籍,却忽视了书籍的内涵。又因为家长给孩子阅读的东西偏重于教辅资料,使学生失去阅读兴趣,读不到真正应该读的书籍。因此,指导学生选择什么样的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激发阅读兴趣,亦成为当前重要的话题。
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有益,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如,根据课文来介绍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去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必读书目推荐一部分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选择有趣味性的课外书。宇宙的奥秘,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阅读愿望。
其次,要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五年级学生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因此要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合理地运用朗读、默读、速读、精读乃至背诵等方法阅读课外读物,要指导学生学会摘抄好词佳句,进行积累。要让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还要让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我们可以将自习课设计成阅读课,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早晨和中午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
最后,要安排恰当的阅读量。每个学生的精力是不同的,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强,他们能够挤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阅读量可能要大些,内容要深些。相反,有些学生就可能少些,内容肤浅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三、家人共同阅读,打造和谐氛围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好课内的东西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看课外书;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花大把的钱去装修富丽堂皇的客厅,舒适豪华的卧室,却不为孩子提供一个宁静温馨的阅读环境;还有的家长为孩子选书有很大的盲目性,只凭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为孩子选书,较少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意愿。针对以上问题我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来指导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1.多渠道提高家长认识
通过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家长对阅读课外书益处的认识,将班级的阅读计划告诉学生家长,让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益处。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让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从而愿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2.观看学生的读书成果,改变家长观念
邀请家长观看学生的“读书评论会”“我最喜欢的故事”“我最喜欢的诗歌朗诵会”等课外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让家长意识到孩子并非学好书本知识就可以了,从而支持孩子购买课外书。
3.“亲子阅读”,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
指导家长和学生进行“亲子阅读”,让孩子和家长共同进行阅读。在阅读时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在阅读时,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在阅读时,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篇3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方法 读物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课余时间进行的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老师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耽误学习、影响成绩,所以明令禁止;学生觉得看课外书纯属是另一种形式的休息和娱乐;都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补充培养作用。事实上,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有力配合。
一、端正阅读态度,培养阅读兴趣
在学生看来,读课外书即为看闲书,只是为了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以获得精神上的放松,仅此而已。这就需要老师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看“闲书”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如武侠小说中对人物外貌、动作的描写;言情小说中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侦探小说中如何设置悬念等等。连这些尚且不提倡中学生阅读的作品中还有这么多东西可学,更何况那些名著之类的优秀文学作品呢!所以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读课外书也是在学习语文。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古人曾说:“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此言形象地告诉我们教给学生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方法。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课外阅读是属于学生的自学活动,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吸取和转换语言信息并使之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它的根本特点体现在“课外”二字上。因此,作为语文老师的职责就是通过课内教学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我主要介绍以下几种阅读的方法:
1.精读与泛读。精读就是要求学生读书时要认真研究,独立思考,将课堂内学过的读书方法应用到课外读书活动中。同时这些读物最好是与教材有关的文章或有点评的作品。泛读是对于一般读物快速地浏览过去,以便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
2.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朱熹在他的《熟读精思》中曾提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就是学习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眼到”就是要认真地看,边读边思;“口到”就是通过诵读来理解文章内容和感情。此三者关系如朱熹之言:“心不到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古人尚且知道如此,更何况我们。对于初中生,我在“三到”的基础上再加上“手到”,就是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笔的习惯。
三、有选择地博览群书,华除糟粕
初中生的性格、情感等正处于发展形成之中,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因此,课外读物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思想。广泛而有选择地阅读健康的书籍和其他影视材料,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道德观、审美观等。因此教师要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励学生上进,语言文字规范,能为学生提供楷模的读物,且内容和形式尽可能与课文有联系,要适应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阅读水平的读物。其中要注意两点:
1.紧扣教材选择读物。语文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节选自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在学习课文的同时阅读与之有关的课外内容很有必要。如学习古诗词可推荐《唐诗宋词三百首》等;学习《雪》可推荐鲁迅的《野草》等;学习《海燕》可推荐高尔基的《童年》等。
篇4
[关键词]小学;新课标;阅读
新课标提出:在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目标:一二年级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但是农村的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看课外书的习惯。根据许多家长的反应,学生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看电视或玩耍。学生没有看书,除了没有养成看书的习惯外,还有更重要的就是没有书,这些书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课外阅读,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课外、在家庭中完成的,离不开家庭教育,但实际的情况是令人担忧的。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机会。小语会会长——崔峦说:“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包括增强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关注学生课外语文学习,指导学生课外语文学习,不断组织交流课外语文学习的成果。”
低年级正是养成习惯的好时候,要想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低年级抓起。
一、图书资源是课外阅读的前提
要让学生阅读课外书,得让学生有书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也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还可以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放在图书角中,也可以让学生每人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书放到图书角中,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能够阅读到更多的书籍了。
二、激发兴趣是课外阅读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这样。可以组织各种有关课外阅读的活动。如:
1、活动激情。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爱听故事,喜欢表演等特点,可以开展背儿歌、吟诵诗词、课文朗读、猜谜语、讲故事、编故事等比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使他们了解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避免阅读的盲目性。
2、简介导读。简要的向学生介绍书中的故事情节,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但要简介概括,不可言尽。
3、评价促读。对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不应用分数或等级来给予评价,而应用激励的评语,不断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达到“我想读”、“我会读”、“我还要读”的境界。
三、养成习惯是课外阅读的效果
低段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随着课外阅读的铺开,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喜欢上读书,但不得要领,光有一股热情,兴趣难以长期维持,再加上语感差,朗读水平低,理解能力不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课外阅读开始产生畏惧。因此,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显得尤为重要。
1、校内指导——满园春色
学校“读书节”是一个教育契机,“书香班级”、“读书小状元”、“图书漂流”大阅读、“图书超市”、“读书知识问答”、“亲子共读”等活动,将有助低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深入开展。
活动生趣。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故事会、朗诵会、赛诗会、词语接龙、知识竞赛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使他们始终保持进行阅读的兴趣,能多读书、好读书。
设立评价机制,品尝阅读乐趣。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评价,不仅对已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是个鼓励,同时对尚未养成读书习惯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阅读小能手”、“积累小能手”、“背诵小能手”、“小小智慧星”、“故事大王”等评价手段令孩子们无比自豪,小小奖状让孩子们尝足了课外阅读的甜果,从而享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及时有效的评价机制的引入。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扬起了学生的继续阅读的风帆。
2、家长参与——红杏枝艳
在课堂上,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外书,更不可能一一辅导,家庭就成为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最好处所。家长的参与关系到学生能否提早进入并较好完成课外阅读的关键。父母喜爱读书看报。还喜欢和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的家庭,孩子必定在书香四溢的氛围中得到熏陶,课外阅读积累丰富。为此笔者采取了这样的措施,老师设置“阅读记录表”,让家长填写小孩在家阅读表现情况,并写上简单评语。老师可以及时而全面地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真正能做到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心中有数。
“习惯塑造人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今后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低年级的孩子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在书中找到乐趣,自觉的阅读课外书,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5
一、从小就阅读各种课外书报。?
“你们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主要原因是什么?”“看课外书!”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叶海翔同学是101中竞赛时的主要得分手。他说:“在答题中,有一题问:糖怎样才能点着?我在《130个科学游戏》中看过,所以答对了。还有一题问:抹香鲸吃乌贼,逆戟鲸吃小鱼虾,蓝鲸吃海豚对不对?这道题的答案是我在《海洋的秘密》上看到的。还有一题要求背诵陆游的《示儿》,我看过《陆游的故事》,所以,一口气就背了出来。”他说,“少年百科丛书”和《我们爱科学》对他帮助最大。?
据统计,19位同学每人经常阅读报刊在7种以上,读过的书都近百本,其中,单“少年百科丛书”就有十几种,包括《中国历史故事》、《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太阳元素的发现》、《浮力的故事》、《叶绿花红》、《飞向星星》、《数学万花筒》等等。他们阅读课外书有两个特点:一是多,二是广。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外语、音乐、美术、常识无所不包。有的甚至还读了一些内容较深的书,如《天体运行论》、《艺术哲学》等等。?这些同学启蒙教育的时间比较早,阅读课外书籍时间也比较早。大部分同学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看文艺读物,三年级看科普读物。看得最早的,二年级就读科普杂志《我们爱科学》了。未参加竞赛的同学,大多数是小学三年级才开始看文艺书,看科普读物则更晚。?
读那么多课外书会不会影响学习?同学们的回答是:“不会”。“看课外书对学习有促进。”206中的贾在申说:“我上小学时,作业多,又贪玩儿,功课时常不及格,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后来,读了《爱迪生》,我认识到:学习并不难,只要艰苦努力,一定能达到目的。从此,便下决心做一个知识丰富的人。我连续读了20本《十万个为什么》,虽不能看懂全部内容,却培养了我浓厚的学习兴趣。天长日久,知识面广了,思路开阔了,课堂上讲的内容也容易理解了,学习成绩就慢慢赶了上来。”?
二、这些学生思想活跃,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调查中我们感到,这些同学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头脑灵活,思想活跃。这与一些片面追求分数的同学成了鲜明的对比。思想活跃的一个表现是思路清楚,我们当场出了一道逻辑推理题让他们解答,他们很快就算出来了,方法也正确。?
篇6
刘予欣:我是小书迷,家里到处都是书,床上、茶几上、电视柜上,就连厕所里也有,所以,我闲来无事时,随手就可以拿书看。我看过的书种类繁多,有《儿童文学》《聪明泉》《少年博览》等杂志;也有《鲁滨孙飘流记》《三国演义》《爱的教育》等经典名著;还有《马小跳的故事》《皮皮鲁系列丛书》等当代著名作家的书。每天,我读课外书的时间不少于1个小时。当然,我的爸爸妈妈也是爱书的人,我是受他们的影响。
曹怡婷:我的课外书不多,一部分是作文类杂志,是妈妈帮我订的,有益于我作文水平的提高,但我不是很喜欢读。还有一部分是动漫类图书,是我自己购买的。《豌豆笑传》《阿衰全集》《乌龙院》,我都爱看,那些幽默、搞笑的故事常常逗得我笑出声来。
丁 乐:小学二年级时,姑姑给我带回一套少儿版《十万个为什么》,我一看就是两个多小时,被各种神秘的天体吸引了。从此,我就对科学类读物上瘾了,央求妈妈给我购买和订阅这类书籍。《海洋探秘》《我们爱科学》《科幻世界》《人类未解之谜》等,我百看不厌。
刘湘怡:说到课外读物我就发愁,我妈妈是“非经典不买”。她就认准了一个理儿,常在我耳边念叨:“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优秀、经久不衰。得到了人们和时间检验的书能有错吗?读书就要读最有价值的。”可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这类打杀抢夺、人物众多的书,我一个女孩子真的不喜欢看,一看就犯困。我曾让妈妈给我买《淘气包马小跳》,妈妈一听书名就拉下脸说这不是什么好书,你看了也成了淘气包怎么得了。听听,这就是我老妈的理论。唉,没办法,我拗不过老妈,只能在老妈的眼皮底下硬啃经典。
吴 欣:你们还好,有课外书读,我是想读都没有。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处于中游,为了提高成绩,家人纷纷出动:妈妈给我买回《黄冈密测卷》,爸爸给我递上《迈向尖子生》,奶奶给我报了奥数培训班。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已疲惫不堪,可爸妈又命令我做各种习题。我提出要看课外书,家人一致反对:“课外书,顾名思义,是供课外消遣的书,对提高学习成绩没有帮助,等你成了‘优秀生’再说。”我郁闷啊!
丁诗诗:和吴欣比,我幸运多了。我的成绩也处于中游,可爸妈从来不逼我做题,还常以我爱读书、语文成绩好为荣。两三岁时,妈妈每天晚上都给我读几个故事。时间一长,我喜欢上了那些有插图的故事书。一、二年级,我买了许多带拼音的童话书,心情也随着书中主人公的命运时喜时悲,妈妈常说我“走火入魔”。现在年级高了,我还是喜欢看童话书,郑渊洁老师是我的偶像。
刘双艺:我以前也喜欢看童话书,一次,语文老师给我们一张推荐课外读物的书单。我对照书单购买了3本:《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汤姆・索亚历险记》。我仔细阅读,发现这些书比童话更耐读,无论是语言,还是思想。从此,我就经常买名著读。当然,学习任务重时,我也看看漫画书,让自己轻松轻松。
刘 婉:我爱上课外书得感谢电视。我以前是电视迷,一个寒假,电视里播放《西游记》,我看得忘记了吃饭。可每天下午五点半,《西游记》不播了,第二天才能续播,我气得直跺脚。见我伤心的样子,爸爸问我想不想早一点知道后面的故事,我说想。于是,他带我到书店买了少儿版的《西游记》。我发现阅读书本是如此神奇、美妙,比看电视有意思多了。
胡 宇:和你不同,我是在漫画书的带动下开始读原著的。我在同学那儿借到一本《幽默红楼》,读完了,特别想知道那些人物在曹雪芹笔下是什么样,就买来《红楼梦》看起来。后来,我又读了《水煮三国》《大话西游》之类的名著搞笑版,在这些书的带动下,又开始去读原著。
文柳英老师:我们小时候家里穷,再加上当时课外书少,没读过几本书。而现在课外书多如牛毛,同学们不知道选择什么书好,甚至还有些人不喜欢读书。读书的好处大家都知道,所以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现在我规定自己每天晚上读半小时以上的书,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习惯,不读不舒服。现在书这么多,同学们功课也重,怎样读才有价值呢?我认为得注意选择,讲究方法。在选择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理论告诉我们,只读某一类书容易导致知识结构单一。鲁迅说读书如酿蜜,采的花多了,才能酿出香甜的蜜,“偏食”只能导致精神营养不良。在成长过程中,各类书都应该涉猎、阅读。当然,也不是什么书都可以读,那些“黄、赌、毒”之类的书不能接触。低年级时,先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培养读书习惯。年级升高,要提高要求,各种类型的书都要翻阅,尽量多读文学价值高的书,可以根据老师或专家列出的阅读书目去购买。浅显、娱乐、搞笑的书可以一目十行,有价值的书则要细读、精读。“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在书本上圈圈点点,遇上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感触深的段落最好摘抄下来,还可以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
篇7
一、调查问卷――全面了解课外阅读的现状
为了有效开展阅读活动,首先在四、五年级8个班级进行了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 问题涉及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时间、习惯、方法,阅读过的课外书的种类、数量等,也对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认识模糊, 31%的学生家长表示不允许孩子看与课本学习无关的课外书,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支持学生看书的家长有45%;7%的家长对学生看不看课外书不管不问。解决书源――帮孩子们推开阅读之门。
利用好现有的图书资源,多方筹集读物,开辟挖多种掘阅读渠道,解决书源,这是我们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的关键所在。
建立班级图书角。收集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带领学生把这些图书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成立班级图书角。组织学生定期借还,实现资源共享。 做到了人人有课外书看,个个有课外书读。
“图书漂流”建立“好书交换站”。同学与同学之间,老师与同学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倡议“换一本好书,交一个朋友,实现资源共享”。小小的图书在孩子们手中往来穿梭,传递着友谊,传递着读书的乐趣。
“好书传递,感恩母校” 毕业班赠书活动。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离开母校之际向低年级的弟弟妹妹捐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一本本图书一届届传递下去,不但为低年级的同学解决了书源,更是同学们对母校感恩,对学弟学妹们的爱心体现。
二、提高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措施
――学高为师,教师的榜样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无声力量。
教师的一言一行、兴趣爱好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学生。作为语文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只有自己是一个课外阅读的爱好者和实践者,才能和学生进行交流,才能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语言流畅,词汇丰富,在课堂上精彩片断脱口而出,使学生慕而仿之,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甚至必须有一缸水。语文教师应多读书,多学习,多研究,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领域,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更好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利用美文的魅力,立足课内,带动课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课内精彩篇目的赏析,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采用扩展阅读的方法,使学生阅读的触角向深处延伸。比如初中课本里有《皇帝的新装》、《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等经典篇目,新教材每册都有3~4部推荐的初中生必读的中外名著,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这些作品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通过阅读,能熏陶学生情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当然,除了经典名著外,书海浩瀚,其中有许多出自大家的名家名篇名段。在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上,教师事先选取一些精彩片断,或在课堂上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带领学生仔细品味,从中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获得感情的熏陶和美的体验,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总之,只要教师正确引导,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积极有利的因素,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会选择读物。各类读物良莠不齐,学生不能完全分辨。为防止不良读物对孩子的侵害,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很重要。
学会根据读物特点和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读法。例如,需要边读边想时要用默读法;查找资料宜用跳读法;优美诗歌、散文宜用朗读、细读品味法;对知识性强的文章,可选用摘录法……
学会做读书笔记。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注意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在阅读过程中,把好的字词、句篇应及时抄写下来,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取和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及优美生动的语言范例,为作文打好基础;同时鼓励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写读后感、读后评、心得体会等。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
在班级中建立了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且定期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信息交流。此外,还组织各种读书活动,让学生们知识共享,取长补短,每人都有收获,更加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去收集街头、路边乃至电视、报刊里的广告词、宣传标语、对联等,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去参加一些语文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应用语文知识,另一方面还能促使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因为有比较才明白自己的差距,就会有一种多读多积累的欲望,就会更加主动地去从事课外阅读。
篇8
4、学生的阅读方式;5、学生阅读书籍的来源;6、学生阅读时间及做读书笔记的情况;7、阅读中外名著及杂志报刊的情况;8、学生阅读数量。结果采用问卷调查法、数学统计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及其具体分析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768份,问卷调查整理后得到如下结果:1、阅读兴趣和动机阅读兴趣:a感兴趣70%,b一般24%c不感兴趣6%阅读动机:a增长知识,开拓视野48%b娱乐休闲8%c提高写作能力44%从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动机来看,大部分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也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写作能力。2、阅读的时间
阅读时间段:a双休日24%b完成学习任务后49%c随时读27%阅读时间长度:a每周2小时内20%b2-4小时56%c4-6小时20%从阅读时间看,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每周阅读,基本不读的只占4%,这说明学生大部分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3、阅读的种类阅读种类:a作文选30%b故事书8%c影视娱乐10%d中国古典名著15%e童话寓言10%f武侠小说3%g杂志1%h诗歌散文2%
i卡通类15%j言情小说2%k报刊类5%l外国名著0%从阅读种类看,喜欢看作文选、卡通类口袋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人数多,其次是影视娱乐,童话寓言和故事书的人数也有一定比例,但对杂志、报刊、外国文学名著,诗歌散文的涉猎几乎为0。4、阅读的方式方法阅读方式:a随便翻翻8%b应付式15%c认真做笔记77%有无计划性:a有计划30%
b无计划70%从阅读方式和有无计划地阅读上来看,学生阅读存在很大问题,如无计划性、无目的性,没有养成良好的作读书笔记的意识和习惯,这些也将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质量。5、阅读数量阅读数量:(一学期阅读量)a10本以上0%b5-10本0%c1-4本75%d0本25%
从阅读数量上看,一学期读5本以上的为0,还有25%的学生一学期未看一本书。这与《新课程标准》一学期阅读要求相距甚远。对《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的文学书目调查中发现,阅读5本以上的只占5%,阅读5本以下的占75%,一本都没看过的占25%。
6、阅读书籍来源阅读书籍来源:a自己买50%b向别人借30%c学校图书室20%从阅读书籍的来源看,学生有自己购买书本的条件。7、他人对课外阅读的影响他人对课外阅读影响:a父母40%b老师38%c朋友20%d亲戚2%
从他人对课外阅读影响看,教师的影响仍然很小,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四、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1、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较高,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为主要动机;
篇9
【关键词】课外阅读 作文教学 创新
那么,如何才能让课外阅读这把金钥匙,打开孩子轻松习作的大门呢?
一、 走进阅览室,激发阅读兴趣
“课内学习是硬任务,课外阅读是软指标”,“课内学习必须抓紧抓小,课外阅读可以一般号召号召”等等思想根深蒂固。家长总是认为在家可以看看课外书,而在学校就应该以书本知识为重,在校看课外书那就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看闲书”。我认为,这些只注重课内学习,而没有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实际上是学习方式不正确的学生。
我认为,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至少是同等重要的。然而让那些厌恶阅读的孩子担负这样巨大的阅读任务,无疑是学生的累赘,所以我决定首先要让学生喜爱阅读。每天带学生进阅览室读书也成了孩子的作业,孩子们纷纷表示在家单独一人很难静下心来阅读,而在阅览室里,看到许多同学都在认真阅读,自己也就自然而然地收回了心,沉浸在阅读的神圣氛围中。这样也就完成了走近阅读的第一步,能静心阅读。
二、 了解学生,丰富阅读的内容
1.了解学生的爱好。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认知水平的不同,注定了他们的爱好也会不同。因此,平时我们要细致地去观察、了解学生的爱好。有的学生已经手捧世界名著读得津津有味,而有的学生还沉迷在“白雪公主”式的童话世界中。所以,此时不宜整体拔高,而应及时推荐学生喜爱的读物。总之,只要让他们在需要的基础上自主地去阅读,才能让阅读的兴趣保持下去。
2.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习作也是有差异。有的学生擅长写人记事,有的学生喜欢发表评论,总之是各有千秋。对此,在阅读时也应针对学生个人的不足,推荐不同的读物,补充相应的营养,也就是取长补短。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薄弱处,有目的地找一些对自己的习作学习有帮助的阅读资料。一旦他们从中吸取到所需的养分,就会激发他们产生强烈的习作愿望和兴趣。
三、 提高阅读质量,领悟写作方法
当学生阅读的需求越来越大时,就想及时地运用到写作上,但学生对手中高捧的读物往往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并未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是积累了好词佳句,却不懂得如何运用,为了用词而用词的现象常常发生。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读中领悟习作的方法,并灵活运用昵?光积累素材远远是不够的,优化读的质量才是关键。
1.精读、创新。课外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从中领悟一些习作方法,积累一些好词佳句,从而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但若面面俱到地阅读,也无法达到借鉴提升的作用。所以要边阅读,边对内容进行筛选,使内容浓缩并条理化。了解了主要内容后就应精读,边读边进行勾画。另外,对勾画的部分再进行摘抄,甚至背诵,这样积累的好词佳句才能长久地记在脑海中,再经过加工、润色,就成为了自己的新创。此外,我们还应创新语文作业的形式,把语文作业变为文字配画、诗文小报、读书笔记、读书摘抄,使学生不仅读,还能思考、会积累、能运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通读的作用。
2.坚持、勤读。课外阅读不是心血来潮,想读就读,而是每个学生必须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直至终生,这样才能在习作时长期地运用自如。因此,身为人师者,应该在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上都能面向全体,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让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娱乐,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把阅读作为一种捷径,通往博学的彼岸。
四、自主阅读,开展活动
1.好书推荐。让学生将自己读到的好书推荐给大家,交流读书感受。这样一来,为学生筑起了一道“防火墙”,过滤了一些学生不适合的阅读作品,培养了学生对读物的选择能力,读书交流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图书流通。学生经登记后可以借阅阅览室的读物,可利用在家的时间来阅读。平时还可以将自己的图书展示出来,采用书与书交换的方式别人换着读。
篇10
关键词:课外阅读 前提 保证 关键 目的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时代。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为学生奠定广泛丰厚的文化基础,以使他们一生的发展更具有较大的后劲和潜力。
那么,对当前的初中生实际情况来讲,这两方面中哪一方面又更关键些呢?应该是阅读。以前我们经常抱怨学生的作文“内容枯燥,语言贫乏,思维僵化”。殊不知要有信息的输出,必须先有信息的输入。犹如春蚕不吃足够的桑叶,怎能让它要吐丝结茧?至于老师面对着没吃多少桑叶的蚕宝宝们一个劲儿地传授所谓的“吐丝结茧”之法,实为缘木求鱼。学生的“吃桑叶”,主要是阅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中基础的基础,关键中关键。他们生活阅历尚浅,可以通过阅读来弥补;他们知识面狭窄,可以通过阅读来拓宽;他们思维不够活跃,可以通过阅读来促进,他们的语感不强,可以通过阅读来进行培养。
一、阅读教学的前提――“有书可读”
有书可读,是搞好阅读教学的最基本的前提。本来,学校里有现成的图书馆,但由于经费、管理等原因,书籍内容趋于陈旧,这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于是,我就首先成立“班级图书馆”,取名“小荷书架”,我利用学校一个闲置的储藏室作“阵地”,再借来学生家用的竹小书橱三个,作为图书室的“硬件”。图书来源有四:一是学生自己捐赠,原则上每人一本,共有近70多本。购买,每位学生原则上购买1本,约60多本,另外,要求三个同学每月合作购买《故事会》《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三本,价格不高,经济实惠。其次由老师到图书馆借来100册,作为班级常借图书;最后由老师捐助少量。再加上每周周四有一节阅读课,学校的流动图书箱,书籍有100来本,这样书虽不算多――330来本,但都是师生在“感兴趣的”和“应该看的”这两个原则下精选过的,可读性较强。就内容上来说,以名家名著、校园文学为主,其中也不乏人物传记、科普读物、文言浅读等。这样,学生出了不多的钱就可以看到很多很好的书了。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学生看的书老师心中有数,便于指导和交流。
二、阅读教学的保证――“有时间可读”
一件事情是否有时间来做,往往由事情的重要性来决定。所以,我在教学中始终将课外阅读当作一门天天要做的、十分重要的作业来布置(七年级学生刚入学时,阅读是压倒一切的首席作业)。我规定每位学生每月看课外书2~3本,本学期对课外阅读的“量”和“质”进行评分,并按较大比例计入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总分。评分的依据主要是书评,每月检查一次,教师评分,评为“优”,在平时考查成绩可以加1分。也经常通过各种形式抽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以保证学生阅读时间的占有,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另外,为了切实让学生有时间可读,又不增加负担。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我就大力提高课堂效率,尽可能减少其他课外作业;而以往一些简单的抄写这些费时、低效、无用,甚至起反作用的作业大胆废除。
这样,在日前无记名民意调查中显示,我作了一个调查,结果我们班上每人每天平均看课外书40分钟以上,较好地保证了“有时间可读”。
三、阅读教学的关键――“有方法可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我专门开辟平均每两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我一方面经常介绍、购买名人读书方法的书籍(如《名人与读书》丛书等)让学生阅读,使学生自己学习和体会各种阅读的方法;另一方面主要通过辅导点评《读写天地》上的文章来训练精读的方法,用“中间扫视法”来训练略读和跳读等。我校语文组一个月组织一次全校性的读书讲座,本学期是《大纲》推荐书目导读。”
四、阅读教学的目的――“有兴趣可读”
前面“三有”主要解决了读书的前提,即“可以读”,但“可以读”不等于“喜欢读”。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学生善于读书,更要学生乐于读书。要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阅读兴趣的来源。阅读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直接兴趣主要指读物本身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是由阅读的任务、目的引起的。一开始,学生尚未形成阅读习惯和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之前,主要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学记中有“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这样的话。意思是虽然有美味的食物,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特别是四大名著。事实上,让七年级的学生读《西游记》,故事好听书难懂。要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才能读懂,要求学生阅读是不现实的,大多数学生是要吓退的,老师的做法恐怕也是很官僚的。所以,我一开始向学生推荐的是一些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如陈丹燕《九生》、梅子涵的《女儿的故事》《我的故事讲给你听》和《儿子哥们》等优秀的作品。《哈里波特与凤凰令》英文版在全球同步发行,这无疑是世界图书市场上的最大爆料。“投其所好”,这不能不说是在起步阶段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好方法。我还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读书的方法、名人读书故事等,使学生“羡慕”读书。现在,在大部分学生已喜欢读书的情况下,我利用“问题驱动法”来激发学生读书的间接兴趣。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带有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而产生阅读期待、阅读动机。如“《花季雨季》为何能成名?”“为何三毛的作品受人喜欢?”“秋雨散文的独特魅力何在?”等等。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阅读,然后再交流阅读后的感想。这样,使许多学生的阅读由“因为有趣而读”转向“因为有意义而读”,从而在阅读过程中即使碰到有一定难度的、不合自己口味的读物也能坚持读下去,较全面、合理地吸收各种知识营养。而在去年寒假中,我布置学生“看一本不喜欢看的书,看一本以前看不太懂的书”,也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
由于平时学生学习任务较重,不宜看长篇读物,于是我就布置学生在国庆长假看一本古今中外的名著。原则上“不求甚解”地读完,一般不做过多的具体要求,目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和文化的熏陶,并增强课外阅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