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预算造价实训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2: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预算造价实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预算造价实训

篇1

关键词:《安装工程预算》;课程体系;工程造价;定额

《安装工程预算》是由建筑给排水、采暖、通风空调、电气等多个专业组成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门课的前导课是《建筑设备安装识图与施工工艺》,它为安装工程预算的教学提供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等知识,培养学生对建筑设备的识图能力。企业单位对预算员的岗位职能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按照施工图纸、施工工艺和定额要求划分工程子目;②根据图纸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③按照清单规范编制工程量清单和综合单价;④应用定额、标准图集和相关计价文件、质量验收标准、工程竣工资料等编制安装工程定额计价、清单计价文本;⑤编制工程结算。通过对我校部分从事安装预算工作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①学生过度依赖计价软件;②不细心,工程量计算存在漏项多算的情况;③不能快速套取定额;④自学意识薄弱,没有学习兴趣,不能及时掌握新文件中的内容;⑤编制结算能力不足。究其原因,不熟悉安装工程施工工艺、自身自主学习意识差是主因。

1课程体系探讨

针对这些情况,为了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笔者对《安装工程预算》课程教学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1.1任课教师要重视基础课程教学

《建筑设备安装识图与施工工艺》是《安装工程预算》课程的基础,任课教师应重视这门基础课的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可将两门课程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解“管道变径点的确定”时,可以先讲管道工程量的计算;在讲解“套管规格”时,可以先讲套管工程量的计算,等等。适度结合讲授,有利于学生在后续预算的学习中有更高的接受度。

1.2充分利用实训室教学

建筑设备无处不在,但是,中专学校的学生大多不会去学习身边这些触手可及的知识。而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实物图片又具有不可触摸性,对学生不会产生本质的触动。我系实训室的建立无疑对教学产生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在实训室,学生能更加清晰地看到管道的走向、管道的变径、各种型号的支架、附件等,不仅能看到实物,还能触摸到,在看的同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的接受度以及教学质量。任课教师应重视并充分利用实训教室授课。

1.3增强学生识读施工图纸的能力

《安装工程预算》的基础是施工图和各种施工规范,读懂施工图纸是执行安装工程的基本功。在识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设计施工说明是否完整;②材料、设备的型号规格是否明确;③图纸中有无错误;④图纸中有无描述不清需进一步做技术交底说明的内容。只有熟悉图纸,看懂图纸,才能在后续工程量计算的过程中做到“快、准、好”。图纸是基础,是计算工程量的第一步,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是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点内容之一。

1.4重视辅助教材的利用

工程量计算是《安装工程预算》中的第一步,正确套取定额是至关重要的第二步。我系为了辅助教学,为学生配备了《定额》《河北省计价规范》等辅助教材。辅助教材能帮助学生了解相关造价信息,让他们对新规范、新规定、新计取方式有更加明确的理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这些辅助教材的利用,培养学生准确、快速套取定额的能力。对于造价专业的中专学生来说,一毕业能快速就业的有利优势就是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因此,增加任课教师对辅助教材的重视度,加强学生套定额动手能力的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2结束语

《安装工程预算》是一门实践性、地区性很强的专业课,所以,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讲授现行的、最新的专业知识。教师要时刻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结合课本内容将新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同时,还应督促学生加大对相应造价文件的阅读力度,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做一个有职业操守的合格造价员。对于建筑单位来说,合理的预算是施工的保障,而合理的预算更是造价员专业知识和自身素质的体现。作为中职教师,要有坚定而持久的信心,尽最大的努力,用科学的方法,用心去教,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让他们成为优秀的造价员。

参考文献

[1]梁磊.浅谈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学习[J].价值工程,2014(15):89-90.

篇2

关键字:电大 工程造价 实训 运用能力

前言

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工程造价行业人才的市场需求。电大以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工程造价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的技术性人才。学生不但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际运用与动手能力。本文结合电大教育的实践与学生身上的问题出发,对如何提高电大工程造价类专业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进了阐述。

一、课程设置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学生所学课程的设置非常重要,课程设置应以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深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加强管理,形成特色,从而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专业应用性要强

对于电大的学生,由于在工作中原所学知识不能很好的满足自己的需求,必须要提升自己的学历以及工作能力,在事业上上一个台阶,而且电大学生的素质层次不齐,因此,对电大的课程设置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更为严格。建立完善的造价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确定教学计划课程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突破:一是教学计划应进行相应的改革、调整、及时更新,做到与时俱进[1],特别是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之后。二是注重学生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同时考虑造价员、注册造价工程师考试的需要,以学生从事的工程造价岗位所需的知识、职业能力、技能来组织课程与教学。因此,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可设置为:《工程识图》、《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预算》、《安装工程预算》、《装饰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合同管理》、《工程招投标》以及工程造价专业软件实训。当然,其他的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建设法规》、《建筑CAD》、《建筑构造》、《建筑材料》等也不容轻视,可以作为次核心课程来对待。

(二)实践教学课程

实践教学包括两个方面:实训与毕业设计。

(1)实训

课程实训是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检验,也为学生提供了实际工作过程的演练机会。在教学中发现,电大很多学生对具体的工程任务,不能熟练地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都较差。因此,要将工程实际问题与工程模拟相结合,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内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在设置课程实训时,本着训练学生“几大预算”(如土建预算、安装预算、装饰预算)编制能力为基本方针,按照“分项目、全过程连续进行”的方针进行课程实训设计[3]。

首先,选择一些不太简单,也不太复杂繁琐典型的工程项目,作为课程实训的载体,按照由简单到复杂进行了排序,比如按照:“砖混结构工程项目”、“框剪结构工程项目”、“精装修工程项目”、“工业厂房项目”[3]。然后,对典型工程进行设计,将建筑工程与设备识图、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结算、造价系列软件操作等知识分别整合到上面的具体项目中,转变成适合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对每个工程项目都要做出①在定额计价方式下土建预算造价编制;②水、暖、电安装工程定额预算造价编制;③清单工程量表编制;④清单组价(工程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工作;⑤工程中间结算和竣工决算文件的编制[3]。

(2)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迅速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既体现了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又体现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特点。

通过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将工程造价专业知识(建筑、安装、装饰工程概预算,结算,决算等知识与工程实际结合)。毕业设计选题紧密结合工程实际,老师可预先设计一些规模较小的各类工程,编制规范的任务书、指导书、实践进程安排计划及学生成绩评定标准。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清楚、难度适当;毕业指导书内容完整、对学生工作阶段划分合理、编制步骤与实际吻合;所提供的资料难度不能太大,要求来源于实际工程。然后,将学生分成3-5人一个小组,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①采用让学生对实际的工程图纸编制预算并与专业人士所编制的预算造价对比;②不同小组对实际工程的图纸分别编制投标书,模拟真实的招投标环境,教师组成评标小组对其进行评标。让学生在工程的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招标、投标。由于采用了真实的施工图纸,学生能接触到实际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动脑能较为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这种毕业设计形式,既能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以能让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及设计中加以改进[4]。

二、课程教学环节

要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课程教学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保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扎实地理论知识有很大的关系。

(一)教材的选择

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择最新出版的教材,我国的造价行业在不断的发生变革,最好选用2008年《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后出版的引入新的规范且经过修订了的教材。保证学生能获得最新的信息。第二,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5]。工程造价专业的一些工具书,比如,定额具有一定的区域性,而有些教材的内容又经常滞后于工程实际,因此,选择合适的教材是该工程造价专业建设的关键。电大属全国性院校,而在各地方有分校,因此各分校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课程教学,必须结合本地的实际,有些课程可采用地方教材。第三,注意教材的质量。我国还没有权威的、系统的工程造价专业教材,而且很多教材在内容上有很多重复,甚至出现相悖的情况,在选择教材的时候一定要把好质量关。

(二)课程的教学

教学,在传授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边讲边演练,同时以实际工程案例贯穿教学始终[5],推行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工程造价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学生应该掌握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财务等方面的知识[1]。但目前,我国还没有权威的、完整的、系统的工程造价专业教材,而且很多教材在内容上很多重复与相悖的情况,所以,我们在授课是要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整合主要体现在:合并、添加、更新和转移[1]。比如合并:有些课程中均包含的网络图、方案优选、资金的时间价值、财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可以固定在某一门课程中去讲授,其余课程不再重复讲授;又比如添加: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工程造价各门课程中均不涉及,但它又是钢筋预算的基础。应该以此为重要内容之一,再综合预算软件的套价、图形算量等内容,设置在《工程预算软件及实训》课程中[1]。更新:不断地在《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等课程内容更新实际应用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转移:工程识图与CAD图纸的读识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比如将基础图、建筑工程图纸、电气图、给排水等图纸转移到《建筑工程预算》、《安装工程预算》、《装饰工程预算》中去读懂。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将现场摄制成数码照片或数码像带,学生就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反复观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较多较全面的内容,例如一座建筑物的建设,即使多次到现场也是无法看到全过程的。教师还可以用计算机将一件或一组数字化教学材料进行模拟,模拟出整个施工过程,这样既可以节约经费、节约时间,反复进行,还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内容,使学生容易掌握。例如工程造价的计量与计价软件,学生如果没有时间或者没有入门,动手去操作的话,就无从下手,即使老师给学生演示一遍,学生不一定能够全部记住,这样,老师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演示,配备专业的模拟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供学生在计算机上反复学习。

(三)教师环节

在师资培养上应下足功夫,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尽最大可能让相关教师多与社会接触,与外界专业界联系,参加每一次专业知识讲座和新信息的汇报,以拓宽知识面,保证专业建设能积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重,努力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推行“双证书”教育

在人才的培养上,面向人才市场,并与“职业资格制度”相接轨,实施“双证书”教育,在构建课程体系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以该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与学历教育衔接起来,把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分解到具体的课程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上,使学校教学内容能直接、准确地反映实际工作的职业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培养出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三、应用实习环节

通过应用实习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所学理论知识,增加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了解社会对工程造价的新要求,以便更好地适应将来行业发展的需要。为了能较好地识读建筑图纸,学生应多去施工现场,看施工人员是如何完成各项工作的,以及工地上的钢筋、模板、水泥、砂、石等材料及各种施工机械等,门、窗、墙、楼梯、台阶、柱、梁、板等其构造特点,这些都是通过实习才能加强认识。通过现场施工人员的讲解,使学生更具体地认识结构构造要求和建筑施工技术,更能准确地计量与计价。学校应积极与施工企业合作,建立专业稳固的实习基地。在实习前责任教师应制定详尽的实习指导计划书,明确实习时间的安排、实习的目的、实习内容和实习环节、实习报告如何编写及实习成绩的评定方法。

四、结语

要提高工程造价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需要围绕学生职业技能来调整教学,不仅仅是实践性教学的改革,还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它需要社会各界来共同关注,使人才培养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参考文献:

[1]张英,咏梅.谈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7(5)

[2]梅耀辉,张圣霞.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EB/OL].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3]王丽,王争.关于高职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实训设置的研究[J].科技信息-职教与成教

篇3

一、建筑工程预算课程的特点

建筑工程预算课程是建筑工程造价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和其他课程相比有以下特点。

1.涉及的知识面广

除了建筑工程预算课程本身的内容繁多、综合性强以外,还涉及《房屋构造》《建筑识图与结构识图》《建筑材料》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2.内容具有政策性、地域性和时效性

国家和各省、市的造价主管部门经常会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规范、文件等,如《全国统一基础定额》《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辽宁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等。

3.实践性非常强

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的学生应该是具备确定和控制建筑工程造价能力的,并且建筑工程具有单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每个建筑物都有其独特之处,如果某两个建筑物的造价完全一样那纯属巧合,这种概率非常小,即便最终造价完全一样,那么确定造r的过程也一定不同。

二、建筑工程预算课程的现状

根据笔者学校的教学计划,建筑工程预算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共有108课时,主要讲授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工程量计算方法,第四学期共有32课时,主要讲授建筑工程计价和工程量清单及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编制,采用的是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但是在教学中,笔者用《辽宁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辽宁省装饰装修工程计价定额》《辽宁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和《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相应内容对教材中不适合辽宁省的部分进行了替换、缺失的内容进行了补充、错误的内容进行了更正,同时配备了一套难度合适的实际工程图用于识图、例题和作业。第四学期还有180课时的实训课程,没有教材,笔者采用另外一套实际工程图做案例教学,编制一份该工程完整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这两套图样就是借鉴全国比赛经验之后配备的。

三、目前建筑工程预算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正是因为建筑工程预算课程是一门内容多、涉及面广、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时的问题,二是课程的先后顺序问题。

(1)笔者学校在全国比赛的时候可以荣获金奖,但是日常教学却不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学生,原因之一就是投入的时间不够。

(2)建筑工程预算课程开设的前提是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看懂图样,掌握了房屋构造、熟悉了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设计,了解了建筑材料、建筑力学与结构等相关知识,“闻道有先后”,这些课程应该提前开设,预算实训课也应该在学完建筑工程预算课程之后开设。但是目前中职学校不分专业一律采用“2+1”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一年顶岗实习的三年制学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也就只有四个学期,还要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课程,这些专业课程没有办法全部提前安排上完,两年的在校学习,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2.教材不合适

教材的问题不仅仅是建筑工程预算课程本身的问题,还有其他相关课程的问题。

(1)房屋构造、建筑识图与结构识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的内容都不是按照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编制的,教材的重点内容与工程造价专业的要求不相匹配,导致在教学中重点学习的内容后续课程用不上,后续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又没有学会,甚至没有学过,这种隐形的课时浪费给本来就课时紧张的建筑工程预算课程带来更大的压力,所有的知识漏洞最后都汇总在这门课上解决,就不仅只是时间的问题,也对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建筑工程预算课程的教材存在的问题更多。一是地域性和时效性的问题。在国家规范和定额的基础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造价主管部门不仅要每3到5年重新颁发各专业的建筑工程定额,还经常按需要不定期以文件的形式印发各种规定,这样就来不及编制高质量的教材。再者,受“适合本省使用”的限制,教材的发行量不会很高,行业内有编制教材水平的人本来就少,这样就更加缺乏行动力,导致辽宁省就没有适合本省造价专业教学的教材。这不仅是辽宁省也是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面临的全国性的问题。二是目前已经出版的教材还普遍存在范围和深度不够、内容不全面、文字和例题和图表中错误太多、受版面和篇幅所限例题太少太简单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远远满足不了教学要求。

3.生源不合适

我们中职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的学生,中考之后大部分素质好的学生选择进入高中学习,选择中职学校的多数学生基础较弱,学生的年龄尚小,一般在15周岁至17周岁之间,只相当于高中生。建筑工程预算课程中有些内容比较难,综合性强,信息量大,尤其是一些关于建筑工程计价方面的内容,比如需要对建筑材料的未来价格走势做出合理的预测,就不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做到的。但社会上的工作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是一样的,不管你是中专毕业还是大学本科毕业,不仅要掌握确定和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相关理论和技能,还要有独立分析解决工程中随时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4.师资严重匮乏

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是一个诞生不到十年的新专业,发展又特别快,没有太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无中生有地自己开创新天地,这本身就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还有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就业岗位的重要性也决定了教授建筑工程预算课程的老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全面的建筑理论知识、较高的专业综合素养和应变能力、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并有忘我的奉献精神、主动自我更新新知识的敬业态度等。

四、建议改进措施

借鉴全国算量比赛的成功经验和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1.修改教学目标

不再以培养造价员为目标,而以算量和建模为教学重点,培养算量员、软件建模员、钢筋下料员等,不仅回避了和中专生综合素质不相匹配的多数计价部分的教学内容,也节省了课时,毕业生可以在造价事务所和施工企业等单位从事算量、建模和钢筋下料等工作,也可以在以土石方、砌筑、抹灰、钢筋、模板、防水等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分包公司工作,这些分包公司的预算工作一般都是以算量和建模为主,价格是一口价包死的,这样的就业岗位定位也回避了和大学本科造价专业毕业生的正面竞争。

2.生源设专业准入门槛

由于上述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特殊性和就业岗位的重要性,本着因材施教和不浪费教学资源的原则,设立合理的生源准入门槛,为学生和社会负责。

3.延长学制

“2+1”的模式不适合中职学校的造价专业,应适当延长,应按照上述教学目标和生源情况合理制定学制年限,希望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4.编制教材

鼓励并大力支持有能力的教师编制适合本省使用的中职学校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优秀教材,逐步完善建筑工程造价这一新专业的教材体系。

5.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

选拔优秀教师担任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任课教师,并安排他们到造价事务所或施工企业等一线岗位直接参与建筑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工作,丰富实践经验;从社会上引进有造价工作经验并热爱教书育人工作的优秀造价工作者到学校来;发挥名师的“领头羊”作用,做好传帮带,提升教学的整体水平。

篇4

【关键词】高职 工程造价 教学体系改革 创新

我院在面向市场需求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为了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教育目标,重新修订了我院的工程造价教学体系,对原有教学经验总结、分析、修订、更新,使新课程体系在设置和实施的过程中,体现高职特色,使开设的各门核心课程与支持课程与整个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相适应。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

(一)教学模式改革

首先我院对本专业创新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将高职三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集中理论课讲解阶段。第二阶段为实践阶段,该阶段又分为院内教学实训阶段及集中顶岗实习阶段。其中,在第一阶段本着必须、够用为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在该阶段就逐步地将专业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树立专业意识,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在第二阶段,组织学生在学院内部建设的实训基地内参与某项建筑工程从招投标、综合施工管理、工程图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到预决算计算机软件上机编制工程量清单及综合单价的全过程,并到建筑工程工地现场顶岗实习,鼓励学生在建筑工地兼职,承担职责,初试身手,经受锻炼。

(二)教学方法改革

在新一轮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中, 我们以工程项目为载体,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构建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在对执业范围、职业能力、工作过程知识分析的基础上, 将原有课程进行解构重构整合, 设计了新的工程造价专业学习领域,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学习情境设计, 尽可能保持项目的连贯性, 在不同的学习领域中选择相同的项目来完成不同的工作和学习内容。例如,以框架结构办公楼的建设项目贯穿建筑识图、测量、施工、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组织设计、招投标、工程造价控制等课程。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以项目为主, 但又不局限于项目, 要求适当拓展有关知识, 以弥补项目内容的不足。

(三)课程体系改革

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我们将整个建筑工程的初始到其建筑功能的投入使用的全过程都相应设立了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来帮助我们的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例如:在项目设计阶段设立核心课程为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力学工程经济、辅助课程为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经济法与法规三门课程,在项目招投标及施工阶段设立核心课程为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计量与计价(含土建、安装、装饰),施工组织设计,辅助课程为合同管理、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建筑力学四门课程,在项目竣工及后评估阶段,设立项目管理课程为核心课程,会计学为辅助课程,并且在整个学习计划的安排过程中计算机辅助教学贯穿始终,便于学生理解。

二、实训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

在实训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中实训实习条件是保证教学质量与提升学生层次的关键因素。我院先后为工程造价专业建立了建筑CAD制图实训室、广联达、神机妙算实训基地、招投标模拟实训室使,我们的实训培养模式可以分立认识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四个阶段,使专业教学按照 “全过程连续进行”的思路开展,使学生通过实习来获得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具体实训课程安排如下:

(一)建筑制图与识读实训

在这一环节中包含四大块内容:①制图: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图纸以及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的测绘,将测量实训与建筑制图实训相结合。②建筑施工图读图:该阶段目的是要学生能独立完成读图的工作,为后续的土建预算工作奠定知识基础。③建筑结构图识图: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结构施工图的读图任务,使学生学会钢筋图的读图知识,尤其是将平法制图消化理解。④设备施工图识图:完成相应项目水施、暖施、电施、通风空调施工图的读图任务,让学生读懂安装施工图纸。

(二)工程预算的编制实训

在工程预算的编制实训这一环节中包括五方面内容:①建筑工程在定额计价方式下土建预算造价编制,锻炼学生土建、结构、安装工程的手工算量、套定额、取费的基本能力。②清单工程量表编制,使学生掌握工程量计价方法与计价原则;③清单组价工程(包括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工作,在这一环节将招投标模拟实训安排其中,让学生参与到具体项目的招投标全过程中,了解掌握清单组价的内容;④工程中间结算和竣工决算文件的编制,掌握预算、结算与决算的差别;⑤预算软件的使用,使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将以前的手工计算的工程量转化为电算成果,利用神机妙算、广联达软件进行电算、套价,目的是锻炼学生电算水平,为工作上岗做充分的知识准备。

(三)施工组织设计实训

篇5

关键字:建筑工程预决算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建筑工程预决算》课程是整个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政策性、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主要包括工程造价的基础知识、工程建设定额的一般概念和原理、工程定额计价以及后续的工程量清单计价等内容。旨在培养工科学生的经济理念及对工程造价的手工编制和软件编制能力,培养学生从事工程造价工作的就业能力。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乎着学生未来的就业以及考证的能力,为此在认真研究该课程的特点后,谈谈在课程教学中强化理论基础、培养动手能力、提高软件应用能力及增强考证就业能力的”课证一体”式教改的想法。

1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核心的特点

1.1 政策性;一方面工程造价计价处于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并轨阶段,这给教材的选用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另一方面是各地域之间在经济、地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此各省市均出台了适应本地区的计价依据、取费文件等地方规定。国家的改革和地方的差异决定了该课程教材必须实时体现最新的改革内容,并且要有一定的地域侧重。

1.2 实用性;工程造价就是工程的建造价格或建造成本。各类工程,大到工厂建设、小区开发,小到家庭装修、简单维修,都离不开工程造价。工程造价实用性要求课程的教学必须突出实用 ,指导学生运用该课程的知识编制实际工程的造价文件。

1.3 实践性;工程造价是一项要求具有较强计算能力的专业技能,因此课程教学中有理论基础部分和工程量计算部分两大块内容。但要让学生熟悉工程造价的工作流程,牢固掌握工程造价计算的能力,适应工程造价的社会岗位要求,仅靠课堂讲授是远不够的,还应该在实践的安排和课程的设置上给予强化和补充,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 如何合理有效实施课程改革

鉴于《建筑工程预决算》课程的这些特点,我们从教材、案例实践以及职业资格证书谈谈该课程的教改方法,以求形成强化理论基础、培养动手能力、提高考证能力及增强就业能力的” 课证一体”式教学改革方法。

2.1 采用本校自行编制《建筑工程预算项目教程》课程教材等系列资料

工程造价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实践性,但很多教材都以理论部分为主,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拓展。因此,我们结合本校学生生源特点,根据浙江省现行定额及文件规定,自行采用了本校老师自编的《建筑工程预算项目教程》课程教材,以及建筑工程预决算自编习题集和实训手册。教材更切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案例更加丰富且形象生动,更加贴近造价工作的实际,应用后颇获学生的好评。

每章节的从基础知识的回顾开始到理论知识最后到案例实践逐步提升的环节设置。通过案例分析来阐述理论知识,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之中,通过分析并提示学生思考,所有知识的讲解与学习都结合实际工程,保证学生能听得懂、学得会,有兴趣、有能力参与进来,而且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受课本限制,由浅人深的顺序安排整个学期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会有明显的改善。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课堂实践采用实际工程来做为实训实例,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对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细化讲解,加深学生重难点的理解。

2.2 实践安排,精心选择整套实际工程完整的施工图纸,推行“整体工程实战教学法”。

教材中列举的例题都是针对当前知识点提供的。缺乏整体工程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而实际的工程造价工作总是面对一个完整的工程进行的。很多刚毕业的学生虽然对于造价的各个知识点都掌握得很好,但当交给他们一个工程时,往往却不知所措,无从着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的整体工程观念,我们在本课程中采用了”整体工程实战教学法 。即在上课之初给学生下发一套我们精心选择且难度适宜的工程图纸。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推进,布置相应的关于该工程的工程造价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教师在上课时只做简单指导。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有实战的感觉,在学习中建立整体工程的概念.对工程造价工作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手工编制工程造价力。在建筑工程造价案例教学中,应主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教师应从单纯的注重“教”向突出“导”转化,即引导学生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以“主体”的身份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2.3 教学内容力求与工程造价职业资格证一体化.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工程造价资格证制度是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为了提高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而制定的。它包括造价员及五大员等证书类型,它反映了社会对工程造价从业人员在专业技能和水平方面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很多用人单位招聘工程造价人员时的一个基本要求。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深入研究”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和要求.将《建筑工程预算项目教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安排与之紧密结合。学生经过学习《建筑工程预算项目教程》课程及后续课程,基本可以达到浙江省工程造价员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具备了”一出校门即能上岗“的工作能力。本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一体化的做法,大大增强了我院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预决算》课程若在教材选用、课内外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课证一体化这几方面相结合将会大大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经过这一系列教改,不仅会加强学生的工程造价工作能力,也会激发学生学习工程造价的兴趣,而且还会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认可。由此看来,《建筑工程预算项目教程》课程的教改实践比较符合我校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何辉、吴瑛.建筑工程计价新教程,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08

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建筑工程造价;课程教改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经济不断深入,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市场对于综合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中等职业院校每年也在不断扩招。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迅猛,我国对建筑行业的专业型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上升,在这一环境背景之下,中职学校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师任重而道远。

一、提高中职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

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是建筑专业的基础专业学科,也是注册考试的重要参考内容。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建筑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工程造价课程改革的重点方向。

在实施课程改革之前,需要明确建筑工程造价定额计价以及建筑工程清单这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建筑行业自2003年开始重新改革了工程计价清单模式,所以中职建筑工程造价需要以最新的清单模式为基础,结合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进行改进和提升。另外,区别于其他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中职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改革还应该符合自己的特色,更加具有实用性。为了更加符合国际建筑行业的标准,可将措施项目和实体工程单独处理,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分析措施项目资金的竞争手段,适应未来工作中的压力,利用有效手段降低工程造价成本。中职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师还应该借助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中职建筑工程造价课程改革分析

1.课程的培养定位

建筑工程造价综合型人才服务于建筑行业,对这一行业人才的培养,要符合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也就是说相关的从业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优秀的工作素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培养学生清晰的思路,进行简单的建筑工程预算、结算的基本能力。同时,也应该了解建筑工程招标还有投标报价,对于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和项目运用能力应当着重培养,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2.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分析

考虑到社会发展对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要,中职院校建筑工程造价的专业教师首先应该综合考虑人才培养的方向,设计一套以专业技能应用为主的教学课程大纲,内容涵盖当前社会建筑行业的整体环境,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行业动态,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其次,中职院校应该以发展学生的技能为主,大力开展教学实训,实训的内容包括建筑工程预算、施工实训、工程识图、建筑造价软件实训,为学生走上岗位之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三、中职建筑工程造价课程上岗前的教学分析

1.对建筑工程造价有关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中职院校培养的建筑工程类人才广泛服务于工程造价服务中心、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监理企业中。通过用人单位反映的用人需求,我们可以知道与现阶段建筑工程造价有关的岗位人才在上岗之前应该具备如下职业技能:能够看懂建筑工程图、房屋等建筑所需要的材料、建筑机械组件组合、施工的设计、施工技术等等。任何一门实用技能的熟练掌握,离不开理论的支撑。所以学生要掌握理论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参与工作后,建筑工程造价计价软件是工作中常用的工具,熟悉这些软件的使用也是学生上岗之前的基本要求。

2.建筑工程造价有关岗位的教学模块

建筑工程造价有关岗位的教学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计价专业能力、工程计量方法、个人素质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在学生上岗前要运用模块教学方法,进行工程计量计价的模拟训练,由导师对结果进行评价总结,对在模拟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分别进行点评,这样会加深他们的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综合能力,为走上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基于我国建筑行业火热发展的趋势,中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和发展目标也日益明确,从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出发,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教学改革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教师明确课程改革目标,做好基础教学工作,为学校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久艳.高职建筑工程造价课程教改分析及实践教学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2).

篇7

1.调整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进行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应将课程标准调整为以情景教学、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安装预算分成若干教学情景,并以过程为原则,把理论知识作为一个系统,实际工作作为另一个系统,理清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并使之紧密结合,从而使课程教学目标真正得以实现。

2.丰富教学资源

教材的修订。在教学过程中,教材非常重要,安装工程预算课程的相关教材种类较少,结合各地不同定额的教材更少,体现高职教育要求的教材少之又少,所以修订符合本地需求的优质教材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优质课件的制作与共享。目前,高等院校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当教师普遍以课件的形式来展示教学内容的时候,课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但优质课件的制作不是仅仅靠个人就能完成的,好的课件往往需要团队的共同合作来完成。共同制作和共享自己的优质课件,也是相互学习借鉴、共同进步的需要。精品案例资源的建设。建筑施工过程的特殊性决定了以施工为基础的造价的特殊性,造价的学习必须在读懂施工图、熟悉施工工艺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而建筑较长的施工工期及工地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学生不可能经常实地了解工艺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施工视频的制作就显得十分重要,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施工工艺过程,并结合现场的实践,能为学生将来无缝对接工作岗位创造条件。

二、改革教学模式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实体如何形成的方式构成了实体是什么内容,为此对实体的两种描述不是独立的,它的‘存在’由它的形成性所组成。这是‘过程原则’。”这段话是实用主义大师杜威•怀特海在《过程与实在:论宇宙学》中提到的。过程教学法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它把理论知识的学习融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自成系统,又由此而形成整个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紧密结合。学生可以在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分析计算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运用知识,达到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目的。安装工程预算课程目标决定了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知识,而且应能灵活应用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和应用过程教学理论。

2.充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就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教师通过教学媒体,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传递给学生相关教学内容,同时不断获得学生的信息反馈,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互动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媒体如以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出现,将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在这一过程中需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使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不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安装工程预算课程以施工图及施工工艺为基础,所包含的专业门类有给排水工程、采暖工程、通风空调工程、消防及安全防范设备安装、电气安装工程等,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采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把很多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把书面的规范实样化,可以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

3.采用项目制教学,加强实训训练

工程项目教学法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项目训练,学生会对全过程造价知识体系有更加具体形象的认知,该方法构建了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全适合安装工程预算课程的教学。为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一个完整的方式,所设置的“项目”包含多门课程知识。具体可由教师将一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学生自己进行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能不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造价文件编制的能力和技巧。教师需不断跟进项目进度,鼓励并解答学生疑惑,及时检查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环境,随时调整教学进度。

4.加强安装造价的电算化

长期以来,在高校造价类课程中一直以手工编织预算为主,学生学习的造价知识都是工作量大、数据冗繁、计算重复,运用起来较易出错,造成工效低、速度慢,还经常由于计算人员和方法不同,导致同一图纸,得到的造价也不相同。通看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业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来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推行工程概预算电算化。首先教师应熟悉和正确应用相关软件,以适应企业对电算软件应用人才的需求。

三、结语

篇8

关键词:安装工程造价;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程造价专业具有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强的专业特征,若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实训室实训,不能满足当前这一职业的岗位技能要求。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一、安装工程造价课程的课程特点

(一)知识更新快:当国家有新的建设规范和造价文件出台时,该课程的内容必须及时更新并与新规范和新文件相适应。

(二)授课内容广:《安装工程造价》课程的知识点多且抽象,内容涉及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施工规范、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及体系、安装工程预算的编制和造价软件的应用等。

(三)实践性强:本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熟练地编制具体安装工程造价实例,所以教学内容必须与工程实际相联系。

二、改革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要依据安装工程造价课程的特点,全面了解本学科作为高校土木工程建筑类专业的专业课,研究的主要内容不但涉及到工程技术问题,而且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等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本课程研究的对象不仅有生产力上的问题,而且还有生产关系上的问题;不仅有实际问题,而且也有理论问题;不仅有技术上的问题,而且还有涉及到方针、政策的问题。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可划分成计价原理、费用构成等两个组成部分,前者主要描述的是计价方式的概念、作用、编制以及计价方式的构成等;后者所描述的则是工程建设的费用组成和计算的方法,这一费用计算因为地区的不同而各不相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政策的不断变化而随之变化。各部门都应依据当地造价部门的规定加以执行,所以也就具有了相当强的地区性以及政策性。与此同时,费用计算应当始终贯穿在基本建设设计、施工的整个阶段之中,所以也就具有了较强的实践性。这一课程和有关课程,比如,建筑电气、给排水工程等专业中的工程材料、施工工艺等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说,一定要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认真熟悉掌握专业知识,这样一来才能形成更为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1.提倡和推广多媒体教学

安装工程造价材料多、设备多、施工方法多、图集规范多,仅靠讲解与板书,既抽象又枯燥,教师作图的效果也不一定理想,讲解的知识量少。 无法传递大量信息。 学生没有感性认识,记忆起来也非常困难。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实现对信息的选择和控制。 同时也能增加信息表现形式。即将教学内容以文本、 图像、动画、音频及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使课堂教学更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对接,形成相对独立的教学情境单元,并配合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摆脱传统的课堂讲授,也省下了课堂作图的工作量,增加课堂讲解的时间,而且图形更直观、清晰,学生更易接受。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载体、媒体等,使学生更容易建立相关职业技能,符合教育规律。

2.突出和加强实践环节

改建造价实训平台,重点建设一个网络学习平台以及其它虚拟的教学资源。 突出专业特色,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针对性和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设完善教学资源库,按照资源所属课程、资源特征等划分资源类型,建立资源清单,收集整理完善。通过增加配置丰富齐全的造价类软件,突出职业工作氛围的构建,全面提升学生造价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参照国家当前实行的建设类执业资格考试制度规定的相关内容,有目标的培养对口的专业岗位人才,联系实际工作任务,开展学生工作技能竞赛,并进行优秀教学成果的展示活动。通过此项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加强职业能力的意识。 实现学校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衔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动力,也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打好基础。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1.工作任务安排

比如,在电气照明工程中,先给学生一个最常见的二层商业楼工程,提供全套图纸,含设计说明、图例、系统图、平面图等。要求学生先识图,然后编写预算。

2.工作任务中相关信息的讲解与提示

在学生识图过程中,能够显示出学生电气专业知识的缺乏。围绕此项工作任务,我们对相关的电气方面的配电箱、灯具、电缆、电线、开关、插座、防雷接地等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讲解,让学生们结合图纸去掌握这些基本理论,能加深学生的兴趣对知识的掌握,提升学习的效果。

3.工作任务分析

在掌握了基本理论,能够完全识图的基础上,我们将协助学生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准备。首先让学生了解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定额的有关内容,其次要掌握好各项计量工作的计算规则,最终让学生结合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了解下一步要进行的工作程序及工作中应使用的方法、工具、手段等,为完成工作任务作好准备。

4.工作任务实施

在掌握所有资讯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工程的计量与预算的编制。我们将指导学生进行各个回路的管线、各个电气设备的计量,对计量错误进行分析、纠正,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熟悉计量的计算规则,使其专业技能得到锻炼。在套定额过程中,指导学生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条目。对每项设备或材料的市场价格,让学生从网上,从《福建工程造价信息》中查询或采用市场调研等各种方法,掌握本地区的真实价格。指导学生掌握福建省有关工程费用的标准和计算规则,熟悉广联达预算软件的使用,最终编制出完整的一套预算,完成工作任务。

(四)考试模式改革

每门课程有其不同的特点并担负着不同的任务,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进行选择、组合和应用考试题型。 通过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有利于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考试模式,含考试内容、方法、管理、机制等。

在课程开始之前把考核大纲要发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各门课程和相关课程内容, 把学习的重点从记忆知识转移到应用知识上,改变过去设计性内容无法考试、学生不重视的局面。比如安装工程中电气专业,对于学生来说,必须具备电工技术、控制技术、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 还应该有较强的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安装以及电气设备维护技能和设备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等技能。 在建立工程管理实训中心以及建设实践教学专业教师队伍中,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完善考核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大力改革,真正体现实践教学对专业教育和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把安装工程应用能力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来考核。

考试改革的实施将会产生很好的效果,首先任课教师更加明确所承担的课程在整个专业能力培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从以知识学习为主向到知识、技能、能力并重的方向转变,促进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 其次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安装工程造价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都相当强的专业性课程。因此,要通过健全完善本课程体系,充分调整教学的内容;强化实践性教学,并且突出重点,运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措施进行教学改革,从而营造出更好的教育环境,提升教学的效果,这样一来才能提高安装工程造价的教学成效。事实证明,这些方法与手段能够充分地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让其不仅能够学到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学到实践技能,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工作过程化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0041-03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把工学结合作为重要切入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因此,构建与职业需求有效接轨的课程体系,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而实行工作过程化的课程体系改革,则是响应该意见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的内涵

工作过程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它需要从实际工作的需要和高职教育需要两个维度上进行整体设计,必须遵循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

工作过程化的课程均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每门课程)的设计涵盖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排序。高职课程的内容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也就是要重点告知学生“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为达到这一目的,所有工作过程往往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六大步骤。

二、高职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整体进行的,不是一门门课程的简单组合,不应是由部分求整体的简单“加法运算”,而是由整体把握局部的“积分运算”得到的完整体系。要从工作过程出发,综合考虑现实岗位和潜在岗位的能力要求,构建一个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具体说来,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把握行业动态与标准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把握技能型人才标准的最新要求。

(二)课程综合化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统一

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是“能力为本位”,构建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必须保证职业能力的需要,同时还应为学生今后自我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所设置的课程及其内容应使学生具有宽专多能和良好的适应性以及进一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能力。

(三)打破学科界限,处理好相关内容接口

几门课程按照工作过程综合为一门课程后,不是将原有几门课程的内容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调整课程结构,重新优化和序化课程内容,应处理好相关内容的接口。

(四)重视课程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工作过程化的高职课程教学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教学过程与项目综合课程的完整。工作过程化的高职课程教学过程可划分为几个环节。确认工作任务制订课程计划实施课程(包括工作目的、工作对象、工作材料、工作工具、工作方法等,也包括对实施过程的记录,为以后的评估作准备)课程检查与评价。

参与评价的主体有老师、学生、企业教师、行业专家。评价方式有老师与企业专家评定,也有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定,实行全过程评价。评价的宗旨是帮助学生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

(五)注重设置项目实训

为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掌握专业技能与操作方法,必须设置真实实训项目,将教学与实战放在同一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开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实现“教、学、做”的完美统一。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际操作规律,形成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实训体系。

三、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根本目的是以就业为根本,以能力为本位,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来源于工程实际,所以,必须由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构建。

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为例,该专业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需要,参照造价员、资料员、招投标员、施工员等国家职业资格,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进行了尝试与探索。具体构建方法与步骤如下:

(一)组建项目组,开展专业岗位调研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项目组由广西造价协会、造价管理总站及建筑施工、监理企业、造价咨询企业的技术负责人与本院的专业带头人、课程专家组成。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走访以及毕业生的反馈,明确了工程造价专业岗位群、职业要求、岗位及岗位能力,见表1。

(二)总结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在前期调研基础上,通过召开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与专题研讨会,确定了工程造价专业岗位群的岗位能力,是以造价员工作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其岗位具体能力应包括工程投标书编制能力、施工过程施工预算能力、工程招标标底编制能力、审核工程预算与施工预算能力、工程竣工结算能力。

根据造价员岗位能力要求与工作实际情况,同时参照国家注册造价员、造价师职业资格标准,可以将造价员的岗位工作任务分解为:熟读施工图纸编制投标预算进行工程投标参与图纸会审进行施工预算进度款结算工程竣工结算。

(三)构建专业学习领域

根据归纳的典型工作任务,可采用“工程计价项目实施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对应造价员工作任务的典型工作过程,打破工程造价专业原有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导向,对课程进行解析与重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所对应的学习领域课程及能力培养如表2所示。

(四)设计对应专业课程实训体系

项目实训随着课堂走,形成六个环节的阶梯式实践:课堂模仿、课堂实践、课外拓展、单元实践、综合实训、毕业设计。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实现专业技能的逐步推进(点线面体),对应关系见表3。而实践的各个环节都围绕着真实项目,最终实现与职业能力的“零距离”。阶梯式实践环节不仅可解决学生“会做”的问题,对不熟练的问题,也可通过多层次、多项目的技能训练,让学生熟练地掌握。

(五)设计公共课程和拓展课程

根据工程造价专业职业能力的通用能力要求和职业素质要求,设计公共课程和拓展课程(见表4),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合格的政治素质、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事业心、敬业 爱岗、有高度的责任感,并具有较强的学习新技术的能力、知识转移能力、调查研究与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提出最佳解决方案的能力,从而具备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的实施

(一)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落到实处的保障,因此,对于专业学习领域应制定课程标准,强调教育标准与企业标准的融合,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及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培养纳入课程标准。

应确定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明确该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给出课题(含实践课题)名称与建议学时数、教学内容、目标及考核标准以及课程考核方式说明。同时,将教学资源部分作为一个专门的项目加以确定。最后,课程评价的目的是要形成课程有效的评价机制,注重课后的意见反馈,形成一个闭环的系统。

(二)选取课程载体

载体是写实的,必须做到可迁移、可替代和可操作。可迁移是指载体应具有范例性,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替代是指载体虽然不同,但目的和效果是一样的,载体选择具有开放性,可以殊途同归、与时俱进。可操作是指载体的设计在教学上可操作,在成本上也要可操作,具有鲜明的实用性。

(三)教学组织实施

1.在教学组织上,采用分组教学和集中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规定项目(任务)训练和自选项目(任务)训练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2.在教学地点上,上课地点既可选在理实一体的“教学做”教室或也称实训室,边讲边学边做,也可根据内容需要,到工程现场实地上课。

3.在教学过程上,有三种模式。一是教师提前给每组发放任务书,明确教师课堂教学的讲解演示内容及时间安排,学生应准备的知识、讨论内容及时间、完成的训练内容等。二是教师将工作任务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且以分组的形式对工作任务进行讨论。三是教师围绕项目或模块的工作任务需要来安排教学并进行知识的拓展。

4.在教学评价上,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决定了其评价的多样性。可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总之,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积累职业经验或策略,突出了学生能力培养专业化、教学内容职业化的鲜明特点,实现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对接。教师在此过程中,既传道授业,又充当学习情境的设计、组织、引导、监督及挖掘学生潜能的工程师角色。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的制定与课程的实施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还面临着企业参与、教师参与的方式与深度、课程实施的考核与评鉴、学生的接受程度等问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不断的反馈来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阚萍.高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4]杨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物流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J].教育阵地,2010(2)

【基金项目】2009年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项目(桂教人[2009]62号)

篇10

[关键词]高职 工程造价 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借鉴德、美、英等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高职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一个严峻的问题,即随着高职院校数量和招生人数的迅速增加以及各个专业的不断细化,新增专业的人才培养应采取何种方式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以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为例,笔者认为,人才培养必须了解社会需求及岗位需要,正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结合高职特色进行课程设置,完善和优化教师队伍。

一、了解社会需求及岗位需要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新专业,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社会需要,目前和未来几年的人才供求关系如何,该岗位对毕业生有何要求、在某范围内有多少院校设有相同专业及其特色如何等等,都是培养人才时必须了解的。此外,广泛深入的调研,对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三方都大有裨益。对学校来说,通过对本校毕业生的工作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向用人单位征求在专业设置、毕业生素质、培养目标和方向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了解自己的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合理;对学生来说,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新型、科学的就业观;对用人单位来说,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和需求标准,便于采取相关措施吸引广大毕业生。

笔者就河北省工程造价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大体情况如下:

1. 体需求量大且有增长趋势。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近年来一直保持年平均9%左右的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建筑业作为河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对全省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每—个工程项目又都离不开造价人员的参与,因此整个建筑业的发展给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并且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从业人员的需求量有增长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全国建筑市场逐步开放和规范,一系列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各地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不同体制的设计院(所)、建筑工程公司等纷纷成立,增加了对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总量需求。

2.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有所提高。无论是技术、知识、质量,还是管理、效益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现阶段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工程造价管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是:(1)低素质的人员供大于求,真正高素质人才却十分有限。所谓的“高素质”,既包括专业素质如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又包括基本素质如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用人单位更看中员工的基本素质,他们认为专业素质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比较容易提高,但基本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有的用人单位反映,对基本素质低而专业素质高的员工用起来更不放心,因为他们随时可能变换工作岗位甚至为了个人利益泄露公司秘密。(2)“复合型”人才稀缺。所谓“复合型”人才就是指既懂预算又懂施工,既懂专业又懂管理,既懂造价又懂经济和相关法律法规,既能搞土建预算又能搞安装预算、装饰预算等。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除了具备“高素质、复合型”外,还要有动手能力,能持证上岗。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往往要求毕业生最好能一到单位就马上上岗,或者经过短暂的培训后马上投人工作,这就需要学生在学校就能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而毕业生的上岗证则是由国家的相关法规决定的。

3.明确毕业生的从业范围和就业岗位。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中小型设计院(所)、建筑管理企业、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及房地产开发公司、市政工程公司、监理公司、中外合资或合作、外商独资的工程公司等建设业主单位、建筑安装施工单位和装饰公司等从事工程造价管理相关工作的,一般从单位工程预算等基本工作开始做起。

二、正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

虽然工程造价专业的整体就业形势较好,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正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明确培养目标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社会调研比做“力的大小”,那么培养目标就是“力的方向”,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形成物理意义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帮助工程造价专业走向成熟的“推力”。必须强调的是,“调研”是“基础”,“培养目标”必须是充分调研基础之上的“目标”。在定位培养方向时,我们还必须突出“高职”特色,高职主要是培养高级技工,要注重教育应用和实践能力。

1.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为工程建设一线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具体地说,就是该专业应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既有良好的工作素质又有较强的技术岗位技能、具备工程建设一线造价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实用型人才。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具有熟练从事建筑、安装及高级装饰工程预、结算,以及工程投标报价与招投标的能力,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从而在毕业后可以到中小型设计院(所)、建筑业管理企业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建设业主单位、建筑安装施工单位和装饰公司从事工程造价的相关工作。

2.学生培养规格。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素质而言,学生应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具备良好的人文、心理素质以及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掌握广博的专业基本知识。就能力而言,学生到毕业时应具备各专业工程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决算的能力,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能力,管理工程项目的能力,开展工程招投标、合同谈判、合同管理的能力,以及关于工程变更索赔的实践应用能力。就技能而言,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识图、计算机应用和操作技能,具有对外语的基本听、说、写能力,能阅读、翻译专业资料;能够组织与协调生产,进行经营管理决策;掌握财务管理及审计技能。就知识而言,学生应掌握土建、安装和装饰的识图知识,了解建材、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懂得经济、管理、财会与审计等基本的经济和管理知识,了解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知识、合同法、合同管理等知识,以及概预算的基本理论及编制方法、财务结算与决算等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知识。学生能够为适应清单报价后要建立企业定额的实际情况,掌握定额的编制原理与方法。

三、结合高职特色进行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设置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高职课程设置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基础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专业课程要加强针对性和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程造价专业是一个为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分工逐渐细化的新形势,在原土建专业的基础上分支出来的新兴专业,在课程设置的问题上必须慎重,只是在原有土木工程的课程基础上进行简单地删加,很可能成为一个“畸形”的土木专业,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工程造价”专业。调查表明,目前各院校此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还比较完善、合理,其开设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范围都比较广,没有局限于土建造价这一小范围内,而且特别注重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此外,还开设了大量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相关课程,譬如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企业会计、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等,所有这些都大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成为以造价为特长的多面手,从而拓宽其就业范围。

另外,在进行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时,必须突出高职特色,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主要专业课的课程安排上,凡能设实训环节、有条件增加实训部分的课程,都要增加实训环节,而且形式要多样。如建筑施工技术课可以2~4周的生产实习作为其实训环节,房屋构造增加认识实习、施工组织及各科预算(包括土建预算、安装预算、装饰预算等),以课程设计作为实训课程,预算软件课程必须开设大量上机操作学时,实践教学应达到总教学活动周数的 30%左右。通过对实训环节的增强,达到部分好学生一毕业就能顶岗作业,一般学生经过很短的见习期就能马上胜任工作的要求。

此外,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考虑学生的“双证书”政策。因为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肯定优先选用有“职业资格证”的学生,而北京等—些大城市的用人单位则规定,没有资格证的毕业生一概不用。所以,为了改善学生的就业环境,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我们在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必须考虑学生毕业时能否获得“双证”。

四、完善和优化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应有一支满足职业院校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即当前所说的“双师型”教师,工程造价专业也不例外。然而,从总体看来,高职院校的教师素质还不容乐观。有许多高职院校或由电大、大专转型,或从中专升格而来,这些跟着转过来的老师们不可能一下子就适应高职课程改革的需要;再加上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许多教师想参加实践培训,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要办出有特色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必须要完善和优化教师队伍。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措施。

1.让现有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各高职院校应在鼓励现有教师提高学历层次的同时,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到生产岗位一线去学习和交流。这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是高职院校对岗位需求进行调研的良好机会;不仅使学校了解社会需求,也使学校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上更具针对性。

2.积极引进人才。由于高职院校的连年扩招,教师数量已明显不足,因此在鼓励现有教师进修的同时,必须加强人才引进。高职院校的教师引进工作不必效仿普通高校“非高学历不要”的做法,我们既然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就势引进一批有专业技术的能工巧匠,同时还应制定相关政策,真正做到使这些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

3.适度使用外聘教师。所谓“适度”,是指在充分发挥校内有限教师资源的基础上,针对课程性质外聘教师,节约学校开支,保证教学质量。聘请校外有实践经验的一线工程师讲课,从理论上说效果较好,因为他们有实践经验,讲课更贴近实际,但从调研的结果和学生对外、聘教师的总体反应来看,学生更愿意让校内教师授课。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兼职人员的授课经验不足,或语速过快,或讲课的条理性较差,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所以笔者认为,对于外聘教师的使用必须适度,而且还要根据课程性质而定。对于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尽量选用本校教师授课;对于专业课,可适当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但对于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则不宜使用外聘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