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务员的利与弊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考公务员的利与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就业环境 大学生就业 方向选择
一、引言
大学生就业成了当代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紧迫性问题。随当前中国社会不断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不断扩招,尤其是90年代后期,大学生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2001年是118万,2005年就达到338万,2007年更是涨到495万,近几年数字还在不断增长,2011年已达660万。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大学生群体,其就业竞争压力十分巨大,就业形式颇为严峻,大学生就业方向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2004)认为应从变革中的就业环境去谈大学生就业,郑美群等(2005)提到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去看,黄晓波(2008)表示应从政府职能的方向去研究。在国外,关于大学生就业也是个严峻的问题。它们大都设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如美国的“职业介绍中心”、“校友俱乐部”等。通过这些机构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做出帮助。
纵观国内外可以发现,关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有的学者讨论其难解决的背景与因素,或从单一的某个方面研究大学生就业的解决方法。有的学者从就业指导上探讨了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也有学者以经济学的方法论证就业的一些效应,还有学者研究了大学生创业的一些问题。虽然这些研究对大学生就业的难题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见解,但是没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论述来探讨大学生对就业方向的选择。关于大学生就业,本文试图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研究当前中国就业环境下毕业大学生对就业方向的选择,为毕业大学生成功就业、顺利就业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思路。
二、文献综述
当前的中国社会处在一个变革的环境下,充满着许多机遇与挑战。大学生就业困难不仅有其自身就业观念的问题,更是深受当前就业环境的影响。其是大学生就业的客观不可控因素,而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则是可控影响。通过分析这些环境影响可以更好地研究大学生对就业方向的选择。
(一)当前我国就业环境
2008年由美国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造成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造成了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中国的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由此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中国的失业率增加。
中国的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总量性失业(黄敬宝,2012)。这些失业现象的出现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大学生就业属于增量就业,深受经济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衰退,用人单位的岗位升级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大学生就业的供需结构不合理,其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王风云、王驰宇,2010),这对大学生就业方向的选择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一国的就业政策关乎一国的稳定与和谐。国家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制定了许多政策,如市场规制政策、就业准入政策、招考录用政策和权利维护政策等(高耀等,2010),以拓宽就业渠道。这对大学生就业方向的选择很有帮助。因此大学生对国家的就业政策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然而目前来看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此缺乏认识。一份针对大学生对就业政策了解程度的调查显示,对国家就业政策比较了解的为42%,其中仅有2%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超过一半的学生承认对此不了解(罗修玲、何苗,2010)。国家就业政策要产生效果最终还要落实到大学生就业行动上,现状却是很多大学生对相关就业政策了解甚少,十分不利于就业政策的实施,更不利于大学生对就业方向做出更好的选择。
(二)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
正确的就业观念能使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就业形势,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大学生自身的的就业观念普遍存在着不同的误区。一是“一步到位的幻想”(徐伟,2009)。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着毕业后就能找到一个大单位、高收入、高地位的工作,幻想着一劳永逸;二是怕吃苦。总是想着拥有一份轻松高收入的工作,却不愿从基层做起;三是想要快速晋升。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具有很大晋升空间的职位,并不切实际地希望短期内就能完成晋升。四是就业地域偏执。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域时往往把生源地当作唯一的就业区域,致使失业待业。就业观念是大学生自身的决定因素,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念对于大学生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尤为重要。
基于以上文献回顾可以看到,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十分严峻,不仅面临着严酷的就业环境,还要自身保持理性姿态,以冷静的心态进行就业选择。尽管国内外对大学生就业都十分关注,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大学生就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从政府的角度去看政府职能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还是从个体因素看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利与弊(徐伟,2009),都只是宏观或微观中的一点探讨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紧迫成因(焦勇,2011)或如何就业的建议,虽然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所帮助,却没有特别关注对大学生就业如何选择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宏观角度,以就业现状为出发点,分析其带来的问题,结合微观角度,从具体的就业方向选择,来阐明现阶段大学生对就业方向如何正确选择,希望能够为大学生更好的就业起到建设性的帮助。当然本文的研究除了对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做出贡献,还希望为其他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就业问题起到借鉴作用。
三、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在我国当前,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庞大,就业需求越来越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国家统包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转变的情况下,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失业待业现象却十分严重。概括地说,当下毕业大学生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表现为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并存。(一)毕业生不断增加,向大中城市流动趋势加强。前文已提到,截至2011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已达660多万,毕业生人数近年来成倍增长。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毕业生向大中城市流动寻求更好就业机会的趋势愈加激烈,大学生对就业方向选择的大众化倾向更加明显,反映出当下大学生对就业方向的选择逐渐僵化,思路不够清晰。同时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居高不下,表现为:大多数毕业生不愿去基层,不愿前往偏远地区就业。另外还存在着就业错位现象,一些高学历的毕业生竞争一些低岗位,高材生找不到工作沦为乞丐等。应试教育的推进,使大学生随处可见,由此产生了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创业意识不够的现象。
(二)经济增长结构变化影响就业需求结构。20世纪末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以投资就业密度低和出口技术水平低的产业拉动为主,而近年来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保持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大学生越发倾向这类工作岗位。这导致各产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与大学生就业需求相矛盾甚至相背离。除此之外,经济增长结构的变化,也伴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劳动力市场管制增加了劳动力成本,短期内会减少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减少令大学生找不到对口的薪酬相对高的工作,还要在教育训练、实习培训等上花费很大一笔费用,形成了为求学的高成本与就业的低报酬即工资的不对等现象。这样一来,毕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方向选择十分有限。
(三)劳动力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一方面在劳动力宏观总量上,毕业大学生数量增长远远大于各行业提供的工作岗位,两者形成强烈反差,大批大学生或因专业不对口、薪酬低或能力不足、缺少经验而无法就业;另一方面,在一些高薪技术产业领域,由于技术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求过高,而毕业大学生普遍能力有限,技术不足,无法应聘这些岗位,同时一些劳动强度相对较大的岗位,因为怕吃苦而无人问津。由此形成了微观上岗位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现象。这与毕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的就业观念以及在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高校对就业辅导重视不足有着密切关系。
四、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面对的问题
(一)社会公平机制欠缺
在向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进的今天,中国仍然存在着社会公平机制欠缺的问题。社会公平体现的是人们之间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是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平等的分配。当下社会公平机制欠缺,各种不公平现象出现,社会公平无法得到保障,给毕业大学生就业方向选择带来了困扰。具体表现为:
1、城乡差距扩大,城乡二元结构正日益凸现。毕业大学生在毕业选择就业方向时,往往倾向选择去大城市而不去乡村为的就是城市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先进,待遇好,远优于乡村的这种不公对待。
2、地区差异扩大。近年来随经济增长结构的变化,地区发展严重失衡,尽管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仍然在经济发展、人文发展和知识发展上形成了三大发展差距,造成了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的差距与失衡。
3、教育不公平、个人收入分配不合理以及权力、司法的不公等。这其中尤以收入分配不合理最为明显,严重影响大学生对就业方向的选择。同时权力与司法的不公给劳动力的供给造成一定的冲击,一些有才有志大学生无法获得相应的工作岗位,导致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的错位。
(二)就业指导工作不足
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就业方向的选择十分重要,而我国高校目前缺乏以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其存在着几点问题:
1、高校重视不足,没有具体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政策支持。现今各大高校对于就业指导只是进行尝试探索阶段,有的高校仅有毕业生就业协议等有限的文献支持,并没有切实可行的体系形成。
2、没有专业的辅导机构。我国高校目前大都没有设置专业的就业辅导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咨询和就业指导服务,政府也没有一个专业人才组成的咨询队伍提供建议,仅仅设置了就业办等机构,不具有专业针对性,无法结合具体情况提供帮助。
3、就业信息咨询不完善。没有完善详尽的信息咨询,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方向选择时寸步难行。
(三)就业政策不够完善
1、基本政策有不足。大学生基本政策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这样的就业政策只是从一般情况下给与大学生就业帮助,且实行市场导向,会造成大学生规模扩张与质量保障失衡;政府对就业进行调控,普及义务教育与精英教育形成错位,从而导致劳动力供给过剩与不足;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看似公平,实际上高校培养模式及大学生自身对就业方向的选择与职场的需求存在不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劳动力成本。
2、就业制度存在失灵。现今就业制度不够完善,各地各行差异较大,社会对就业的保障不足,明显的就是刚毕业大学生因没有收入来源无法根据《失业保险条例》获得失业保险的保障,其制度功能弱化。
五、对大学生就业方向如何选择的对策
大学生在当下需面临严峻的就业环境,在选择就业方向时不得不考虑产生的问题,在此就大学生宏观上如何选择及微观上选择什么方向提几点对策。
1、选择什么方向
考虑到现实情况,大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有“进企业”、“考公务员”和“自主创业”三个大方向。
首先是进企业。这是大多数毕业大学生都会选择的方向。企业就业门槛有高有低,行业类别多样,对人才需求也十分充足,方便大学生寻找生存门路,并且也具备长期发展的平台。然而,企业的一般化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待遇不够好、晋升压力大、企业分配不公的问题。这需要毕业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进行选择。
其次是考公务员。近年,考公务员热度有增无减,原因在于其工作待遇好,福利保障充分,工作相对轻松等,使得大学生趋之若鹜。但考公务员难度大,花费成本高,短期效益不定,晋升平台不够,对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不利,并且考公务员也存在着诸多不公现象。总的来说,一般条件的大学生还是将精力放在其他就业方向上,提高就业选择效率,节约成本。
再者是自主创业。虽然国家和高校都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然而自主创业的想法是不错,真正实施起来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却十分困难,国家对自主创业的保障也不够,大学生要承担失败的风险。相对于家庭条件不错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收,自主创业具有不错的灵活性,有助于实现自身价值。
这三种就业大方向,对一般大学生而言,建议先去企业寻求工作机会,不能盲目跟风考公务员或创业,有条件的又想实现自身价值的大学生建议先就业后创业,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再追求创业机会。
2、如何选择
刚毕业大学生对于人情世故大都处于茫然状态,即使面临着许多就业机会,也会难以选择。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应注意这些方面。
第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准确定位。无论怎么选择,面临怎样的困境,都要先确立一个短期或长期的目标,最好是长期规划,根据这个目标,分析当前的就业环境和现状,结合就业政策,给自己一个准确的职业定位,接下来朝着这个定位做准备和努力。
第二,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念。建议大学生可以树立弹性就业观和竞争就业观。在选择就业时,广开思路,不单一的局限于一方面,把握工作与自身生活的关系,在面对竞争时不退缩,敢于竞争,大胆竞争,为自己的未来积极应对竞争。
第三,要学会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就业选择方法。面对各种就业选择,大学生往往容易迷失方向,这就需要大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结合自身特点,运用正确的方法就行选择。例如可以采取双向对比,SWTO分析或因素分析方法等,结合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指导,最终选择自己满意的岗位。
六、结果与讨论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毕业大学生人数猛增,在就业方向选择时会遇到社会公平机制欠缺,高校就业指导不足等问题,本文对大学生就业方向选择指出了当前三条大方向,即进企业、考公务员和自主创业,并建议在进行选择时要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及选择正确的方法。本文旨在为毕业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有所帮助,所以仅从大学生的角度就宏观及微观方面谈了几点对策,并没有从政府及社会的角度讨论。随着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不光大学生需要考虑就业选择的问题,政府与高校都要加强对就业选择的重视。相信在将来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大学生都能从容的进行就业方向选择,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6)
[2]郑美群,于卓,刘大维.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的开发与利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3]黄晓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政府职能关联性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
[4]徐伟.非能力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
[5]程灵.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欧美高校的就业指导及启示[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1)
[6]张剑英,回娅冬.论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2)
[7]张建民,阳淑娟,范文兴.关于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3)
[8]王君斌.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和中国劳动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J].管理世界.2010,(1)
[9]黄敬宝.浅析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的类型[J].职业教育.2012,(17)
[10]潘石,周凯.关于“高学历失业”的理论分析与对策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10,(6)
[11]李彬.中国产业结构转换与大学生就业关联性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2)
[12]王风云,王驰宇.经济危机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0,(3)
[13]万厚伦.金融危机视角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2)
[14]高耀,刘志民,方鹏.人力资本、家庭资本与大学生就业政策绩效[J].高等教育研究.2010,(8)
[15]姜景.试论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范式的转移[J].宿州学院学报.2010,(10)
[16]罗修玲,何苗.浅析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对大学生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2010,(4)
[17]任香茹.社会公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J].《中国市场》.2010,(18)
[18]焦勇.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深层原因剖析[J].教育与职业.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