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篇1

关键词: 乡镇小学低段 课外阅读 指导策略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他们将来走出校门,涉足的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爆炸的社会”,这就需要他们对飞速发展的社会态势有很强的应变本领,要有从浩繁的信息里准确快速获取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并立即进行处理、应用或储藏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也是帮助学生将来应对社会变化的需要,这是其一。

其二,读书是最美好的事情,阅读的声音是最美妙的音乐。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一个人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只有人通过阅读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同时,阅读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

其三,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甚至让人惊讶。电脑游戏、电视节目、各种各样的玩具充斥着孩子们的世界,使得怕读书、怕学习的孩子越来越多。运用课外阅读指导的有关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他们阅读能力已势在必行。

我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固定亲子阅读时间,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采取有效措施让孩子成为流畅阅读者、自觉阅读者,能开启学生课外阅读闸门。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就能让从不读书的孩子爱上读书,读很多的书。

一、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据科学家研究表明:在孩子0―8岁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他在未来的终身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和水平。0―8岁,这个年龄段是孩子学前和刚入学的时间段。也就是说,把握孩子小学低段的课外阅读兴趣激发黄金期是我们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重点。

1.调动家长资源,夯实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基础。

一年级孩子还很小,他们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因此我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和平时交流的机会,设计家长导报、倡议书,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非常重要这种理念,逐步让家长认识到以下几点。

(1)想让孩子热爱读书,家长首先要成为一个热爱书籍的人。孩子看到父母每天在看书,耳濡目染,会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2)想让孩子持续读书,家长要学会正确选购书籍,要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阅读能力购买书籍,循序渐进,先购薄的、琅琅上口的儿歌,然后购带拼音的短小读物,再购没有注音的图书,等等。

(3)想让孩子更有效地读书,要有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提一些问题,引导孩子思考、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还可以与孩子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坚持这样进行亲子阅读的家庭,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会变得更加浓厚。

2.从听读开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得到家长的支持后,我接下来采取听录音读、听老师读和听家长读等不同形式,有效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实践证明,让学生模仿录音里是怎样阅读的,教师是怎样阅读的,爸爸妈妈又是怎样阅读的,学生便会产生对阅读的一种向往,觉得能够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从而爱上阅读。

二、采取有效措施,开启学生课外阅读闸门

为了开启学生课外阅读的闸门,使他们成为流畅的阅读者和自觉阅读者,我们可采用以下措施。

1.层层递进,使学生成为流畅阅读者。

拼音教学阶段,让孩子阅读和拼音教学相关的纯拼音儿歌,或者带有汉字的拼音儿歌。如:教完u,可以读读:“小兔去看小鹿,小鹿探望小兔。小兔走小路,小鹿走大路。小兔走了冤枉路,小鹿时间白耽误。”从拼音练习到词语练习,再到句子练习,逐步加深。

识字教学阶段,学生已经学完拼音,可以开始阅读带有拼音的选学读本。刚开始,学生要拼一个,再读一个,大人听来,可能觉得这根本不是读书,许多家长为此发出质疑:这样能读得懂吗?这个阶段,我们不需要孩子读得懂,只需要孩子能够独立地把一首首儿歌读下来。这是最困难的阶段,因为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还读不懂故事的内容,他们读的是一个个字,一个个拼音,很多孩子会因此放弃,这时家长要陪伴在孩子的身边,给予恰当鼓励,并选择图片多、文字少的读本,让孩子很轻松就读完一本书,让孩子品尝到成功的滋味。经过几个星期下来,我们可以发现孩子能够一个词一个词地进行阅读了,能力强的孩子能够一句一句地读下来,已经能听得出一个故事的大概内容。这个阶段我们不要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纠正他的发音,打断他的思路,以免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学生初步的阅读兴趣消除掉。

从一个字一个字任意地读,到有目的性地、带有任务地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一个过程最少需要一年的时间,以便逐渐开启学生阅读的闸门,使他们成为流畅阅读者。

2.措施跟进,使学生成为自觉阅读者。

(1)营造氛围,飘出浓浓书香。小学生受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要在教室布置、氛围创设上动动脑筋。我充分利用教室的每一方墙,营造立体的亲切、自然、活泼、浓郁的读书氛围。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宣传条幅、挂图,宣传语言精选中外名人名著中学生喜欢的励志性语句。教室的墙栏张贴学生自己绘制的读书报,黑板报设读书专栏。教室的外墙上还贴上小学生必读的古诗,学生喜欢阅读的报纸,使学生一走进教室,触目所及是“读书”,内心所想是“读书”,潜移默化地享受读书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和家长购好书,并鼓励学生将书籍带到学校,建立班级图书角。教师要制定图书管理的相关制度,选出图书管理员,对他们进行图书分类整理、统计编册的培训。这样,每当下课时间,我们就能看到班里的孩子高兴地围在一起,认真地阅读课外书。

(2)卡卡相扣,鼓励阅读。如果没有长期的有效的措施,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很容易丧失。我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阅读实际,设计了阅读时间统计卡、阅读能力训练卡、阅读总量统计卡、阅读能力荣誉榜、读书三士光荣榜等多种阅读卡。

如,阅读时间统计卡。

这张卡供家长使用。在学生的阅读速度有所提高之后,我请家长配合记录,共有七行,一个星期统计一次。

又如,阅读总量统计卡。

这张卡供教师使用,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家长签字后,教师就会盖一个红色奖章,贴一张可爱的笑脸贴片,给一张彩色的卡纸,发一枚奖章,并且在卡上记录下来,这会令学生欢欣鼓舞。孩子读书进步了,给一抹欣赏的眼神,送一声赞赏的呼唤,给家长发一封贺信、一张喜报,在班上给一句真诚的赞扬,会使孩子乐此不疲。

再如,阅读能手荣誉榜。

这张卡会张贴在家校联系栏里边,让孩子享受成功,巩固兴趣。每周评出周冠军,张贴在联系栏里边,获得喜报一张;月冠军,喜报一张,赠书一本;年度冠军,奖状一张,赠书一套。

3.开展活动,提升阅读激情。

开展与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的活动,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提升学生阅读的激情。

(1)上好阅读欣赏课。我在班队课内容的安排上向课外阅读倾斜,每一学期都要开设几节阅读欣赏课。课前我都做了精心的准备。我选择符合儿童阅读心理,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启智增知的名家名著作为学生阅读欣赏课的教材。我有时放录音,配乐赏析,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有时运用课件,声像结合,激起学生欣赏的热情;有时与学生一起阅读,与学生一起为主人公的命运欣喜、感叹,与学生一起为精彩的篇章而啧啧赞叹。

(2)进行阅读评比。我们每月要进行一次阅读汇报和阅读评星活动,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综合考察。我们曾先后开展了读后感评比、我和书的故事评比、摘录本评比,以及《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阅读过关评比,等等。这些生动活泼的阅读评比活动,让孩子们在人前读书,享受阅读的成功乐趣。每次评比和过关,我都会给学生发放喜报。

(3)推荐好书。向学生推荐各种好书,悄然点燃阅读之火。读物中生动曲折的情节、扣人心弦的故事、悲欢离合的情感……都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最初是教师向孩子们推荐书籍。一年级的时候,我向学生推荐了各种各样的绘本。从二年级开始,我更多推荐文本内容延伸的读本。到了三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增强,我引导学生关注书上出现的作者,向他们推荐作家的其他作品。有时,我们还会向学生推荐国际获奖作品、经典名著。

在学生的阅读量逐渐增大后,慢慢让学生也参与好书的推荐。学生推荐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把自己看过的好书带到教室的图书角,与同学分享;第二种是学生制作好推荐卡,登台向大家介绍自己所读课外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通过介绍,大家知道了许多自己没有读过的书的名字,简要内容,并且交流了读书经验,锻炼了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

此外,我还进行了书香家庭评选活动。

4.持之以恒,让从不读书的孩子爱上读书。

无论我们的措施多么到位,班级里总会有一部分的孩子不喜欢读书。这些孩子有这样的共性:首先,他们回到家没有阅读的氛围;其次,他们的家长基本不大关注孩子;最后,他们在阅读上存在一定的障碍。针对他们的这些情况,我给了他们特别的优待。首先,减少作业,增加课外阅读的时间;其次,赠书,在书的扉页写上“读书会让你变得聪明”这句话,同时与他们达成秘密协议,他们读完一本书我给两枚奖章;最后,抽时间与他们一起读书。一个星期一次,每次半个小时,和这几个孩子读读书,营造阅读的氛围,不断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不断诱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三年来,孩子们在慢慢成长。从我向他们推荐书,到他们给我推荐书,从下课忙着到走廊追逐打闹,到现在能三三两两一起阅读或者讨论。每当我看着这一张张因为阅读而充盈了知识光芒的笑脸,都会感到无比欣慰。

三、抽丝剥茧,提升学生阅读欣赏的能力

如果不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引导,而只是让他们顺其本性,就不能指望他们有什么高质量的阅读未来。他们虽阅读着,但只是一种浅阅读。书合上之后,就像火熄灭掉一般,什么也没有了。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后,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这是非常重要的。我经常与学生一起抽丝剥茧,共读一本书,提升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通过“校训通”告知家长,新一轮的亲子共读、师生共读活动开始了。如,本次要阅读的的书籍是《夏洛的网》,[美]E・B.怀特著,任溶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其次,在阅读发起课上告诉学生,我们要一起读一本有趣的书《夏洛的网》。接着,进行亲子共读或师生共读,填写阅读的有关内容,当再次阅读时,要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经历这几个步骤之后,教师、家长、学生已经对这本书留下了一个初步的印象。继而要做的就是通过导读材料,让学生从故事的情节入手,谈谈自己的体会、感受。最后,在阅读汇报课中相互交流,提炼出整本书的精髓。

古人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人生是从读书开始起步的,读书是灵魂的壮游,是精神的探险,是人本能的需求。我们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运用以上三种策略,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内在潜能,能让孩子每天涵泳在书海之中,厚积薄发,积水成渊,长大后便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参考文献:

[1]许静靓.教孩子早读书.妈妈信箱,2006,(6).

[2]袁源.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小学语文教学网.

篇2

【关键词】 小学生 语文 课外阅读

一、提高课外阅读能力的意义

1、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下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完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3、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二、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2.1 "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利用阅读课,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2 "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可以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2.3 "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做读书笔记等。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小学阶段是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让孩子们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接触一定量的经典名著、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对课外阅读提出量的要求,这在我国课程教学标准中还是第一次,充分显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地位。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把它纳入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其成为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游离于教育体系外的点缀。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笔者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等现状,结合实际来谈一谈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和方法。

一、“软”“硬”兼施,增强阅读吸引力

(一)完善硬件设施,促使人人“悦”读

硬件设施即环境。良好的环境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为此,我们精心设计教室的每一处空间。首先,要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能开口说话。“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书犹药也,可以治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读书名言的上墙,经典诗文、学生习作、名人读书故事等在学习园地中的张贴,让整个教室充满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陶冶性情,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其次,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人人有书读。班级中的学生家中或多或少都有课外读物,它们有的已经被学生读过了,有的因为主人不爱读书,一直是作为一种摆设存在着。如果将他们手中的书本集中起来,择优放进班级图书角,这样既充实了班级图书角,又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充分发挥了图书应有的价值。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心理极易受暗示的影响。试想:学生在这样一种浓浓的书香氛围中,怎能不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呢?

(二)营造“软”环境,形成群体性读书风气

儿童心理学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性。榜样的示范作用,能为激发儿童进行阅读产生较好的效果。班级中总有那么几个爱读书的“小书虫”,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树立典型,多角度、隔三差五地进行宣传和表扬,不仅能激励他们以更大地热情继续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同时,也能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全体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课外阅读的内驱力。除此之外,老师也是学生的读书好榜样。当全班同学一起潜心阅读的时候,老师也安静地坐在讲台前,手捧书本,静心阅读,可以起到最好的以身示范作用。这种群体性读书风气一旦形成,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受到这种风气的感染,每个人都会在大气候的熏陶感染下自觉不自觉地有所进步。

二、教给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一定的兴趣以后,他们会自发地将这种兴趣转换为一种阅读的内驱力,从而推动学生的行为延伸到课外阅读。但是学生爱读书,并不等于会读书。张洞之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因此,要想提高阅读效率,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从而让课外阅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充实他们的人生。笔者认为,阅读指导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制订适宜的阅读目标

1.不同的年段,设置不同的阅读目标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他们在各个阶段都有其观察世界和了解世界的独特方式。因此,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特点,设置相应的阅读目标,使学生能读会读,在目标的指引下达到效率最大化。比如,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以以简单的富有节奏感的童谣、童诗为主题,以识字为目标,同时辅以通俗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为主要阅读题材。中年级的学生以阅读童话故事为主题,以发现、品读故事中具体描写的语句为目标,同时辅以科普读物、历史故事、人物故事作为阅读材料。对于高年级学生,以探究性阅读为主,发现、学习文章结构等写作技巧、方法,主要阅读民间故事、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方面的书籍。

2.不同的个体,设置不同的阅读目标

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阅读能力的发展并不是整齐划一、齐头并进的,个体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时候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认知特点和水平的差异,采取适合个体发展的方式。对于阅读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老师要适当提高阅读目标,增加阅读量。对于阅读能力发展较慢的学生,老师要适当放宽要求,以跳一跳能达到的要求为宜。

总之,目标的设定既要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的效果,又要以激发兴趣、培养信心为前提。

(二)教给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之门,教师就要进行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开启课外阅读之门的技能。阅读的方法、形式多样,因人而异,但是仍有一些本质的东西。

1.读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对于课外阅读来说也是一样的。要引导学生在读书时不断思考,这是深化阅读的好办法。苏轼曾经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如果只知道读书却不会思考,那么读书再多,也只能成为“两脚书橱”,毫无用处。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将书本经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汲取书本中的营养,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2.读写结合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话都说明了一个道理:读与写结合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可以要求学生随时记下阅读时产生的灵感、顿悟和疑问,摘抄阅读内容中的经典语句,写下所读内容的体会等,从而真切地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长久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3.根据体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材料的体裁非常丰富,有诗歌、小说、散文、说明文等,有以写人为主的,有以写事为主的,有写景的,有状物的,不同的题材与体裁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和指导,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深入阅读。

三、督促激励,磨炼学生阅读的意志

课外阅读贵在坚持,但是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意志是很薄弱的,而且易受暗示性。他们的情绪也不容易受自己控制,不仅做事情仅凭兴趣或者一时冲动,而且兴趣本身也容易多变和转移。如果不长期坚持检查督促,课外阅读往往会流于形式。因此,它对学生的意志是一种磨炼和考验。所以即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老师也不能放松对学生的管理,而应该趁热打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督促和激励,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长期阅读的习惯。

(一)紧密家校关系,形成督促合力

学生在校的阅读情况老师可以随时掌握,但是学校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是在家里,因此,阅读质量的高低与学生家庭阅读的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师要和家长经常沟通,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孩子的阅读进程。老师和家长可以就孩子阅读的时间、阅读的要求、阅读的内容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交流、沟通,落实检查阅读计划是否被认真执行,使课外阅读能够磨炼学生的阅读意志力,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期滋养终身。

(二)搭建展示舞台

篇4

一、 “通过阅读学习”读前激趣指导课教学策略

1. 压扣设悬念策略。扣子就是悬念。压扣是说书人最常用的技巧,吸引人一个扣子接一个扣子地听下去。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作品内容做简要的介绍,或通过朗读精彩片段,或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到精彩动人之处时,戛然而止,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吹牛大王历险记》中,疯狗咬了皮大衣,结果皮大衣也疯了,像这样“皮大衣被疯狗咬过之后会发生什么?”一个又一个环环相扣的问题,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们要一个扣一个扣地去解开,大胆想象。老师并不注重答案正确与否,每个学生的答案都能在老师这里得到赞扬,因此学生阅读时,会去验证答案,大大提高了阅读兴趣。

2. 猜读推理策略。所谓猜读,并非没有线索、证据的胡乱猜,而是有很多路径的。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借助有关信息的提示,利用头脑中贮存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读物的内容、意义,在阅读刚开始时有所猜想,随后在阅读中证实或否定,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这种猜想的关键不是对与错,因为后文自会揭分晓。那为什么要采取这样一种策略呢?因为透过这样的猜想,帮助学生投入到文本阅读当中,也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习更精准地掌握各种不明显的、隐晦的信息,从中感受构思想法的乐趣。

风靡一时的《哈利・波特》系列,去年在学生中又引起了新一轮的阅读热潮。以《哈利・波特与密室》为例,学生们对故事中的人物和他们持有的法器如数家珍。故事没有读完,大家已经急于猜测接下来的情节。一开始,学生们会天马行空地胡乱猜测,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意识到可以根据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来推论事件的因果关系。伴随着这股阅读热潮,学生们沉浸在故事的巧妙构思当中,不断地从前面的情节当中拣取信息,推导后面的故事情节。一个个乐此不疲,享受着阅读推理的乐趣。

3. 追问留问策略。引导学生能够跳过“什么,何时、何地、怎样、何人”等这样的基本问题,逐渐向高层次的问题发展,也就是分析性、综合性、探究性的问题。不断地追问,能够帮助他们澄清思想,寻求理解,进入深度思考,刺激其进一步研究。

教师执教《草房子》,在推荐阅读秦大奶奶这一人物形象时,给出了书中十几处文字,学生从中提炼出秦大奶奶是一个“疯狂、可恶、狡猾、不讲情理、善良、慈祥、老实的人”,并概括为是一个善变的人。这里就缺少了追问:是什么让她“可恶”?又是在什么情况下,你看到了她的“善良”?学生目前概括出的词语,可以说仅是表象,不是秦大奶奶的精神实质。一节课上,学生可以是对人物的初步了解,但老师不应就此给学生留下句号,把它作为结束,认为秦大奶奶就是个“善变”的人。而应留下问号,吸引着学生去读整本书,读时代背景,读文字背后的意义,吸引着学生去探个究竟,可能这个探究要牵引学生若干年。

4. 想象留影策略。学生可以借助大胆的想象,将文本转化为一种图像,帮助其理解与记忆。通过这样的管道,可以让文本变得更具体、更生动,读者身处在这样一个图像故事里,更能够投入到故事的内容中去。如崔洋老师执教台湾作家林良所著《蜗牛的风景》一书时,选取了其中6首写动物的诗,在一年级进行创意编排教学。因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想象力、不同的构建方式,《蝴蝶的外套》《蜗牛》《恐龙》《猫咪》和《大笨熊》等诗歌表现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将它绘制出来,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二、 “通过阅读学习”读后分享指导课教学策略

我们把学生读完书后的指导课分为主题式阅读、讨论式阅读、鉴赏式阅读、汇报式阅读、读书方法阅读课等课型。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读物,说感想、谈体会、议写法、抒己见、析内容、评含义。

1. 讨论分享策略。在中、高年级课外阅读课中,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明确目标――自读课外文章――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形成共识”讨论分享策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掌握知识、锻炼思维。比如教学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在导读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设计了“究竟是大兔子更爱小兔子一些,还是小兔子更爱大兔子一些?”这样一个具有两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体会母爱的伟大。学生通过讨论知道,大兔子每个充满爱的动作、每句充满爱的话语、每个充满爱意的神情就是“崇高的母爱”。母爱无处不在,母爱潜移默化。

2. 知行联结策略。文本所呈现的所有的信息,令我们想起了自己已经知道或曾经经历过的事物,即文本唤起读者的生活体验、阅读经验。《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本典型的记录儿童生活习惯的故事,主人公约瑟的宝贝,就是出生时爷爷为他缝的小毯子。当教师朗读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依据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你小时候也有最喜欢的东西吗?”联系生活实际,激起学生与绘本的共鸣。

3. 统整延伸策略。将新旧知识综合成新的概念,需要综合运用重要资料和各种经验,对知识进行整合,提升思考力。学习瑞典作家林格伦的小说《淘气包埃米尔》,老师设计了具有讨论意义的问题:“你怎么看书中人物对埃米尔的评价?他们评价的角度、依据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埃米尔的?他的成功是奇迹吗?他成功后会感谢谁?”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

4. 情感体验策略。情感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因素,它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质量。特别是刚入学的儿童,正处于关键生长期,他们所接触的东西,直接影响着将来的发展。李欧・利奥尼的经典绘本《田鼠阿佛》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田鼠们要过冬,伙伴们都忙着收集粮食和干草,小田鼠阿佛却在忙着收集阳光、色彩和文字,他收集这些东西干什么呢?冬天来了,小田鼠们在洞里又冷又无聊,阿佛收集的东西给大家带来了温暖、快乐和诗意。在朗读中,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认知的差异,对不同的角色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触发联想,会使语言文字化作有声有色的画面,获得足够的情感体验。在这种角色体验中,学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

篇5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 阅读兴趣 读书方法 读书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且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聪明的孩子要读书,读书的孩子更聪明。现在很多学校开展了课外大阅读活动,而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由于受到学校条件、家长重视程度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更需要我们多关注、多指导。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读书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仍未成熟,很多时候他们的思考、行动都带着非理性的成分,排除家长与老师的压力,兴趣往往是维系他们持续不间断从事某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语文学习水平的关键。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图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适合他们而且让他们感兴趣的图书。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因此,既要有新课标推荐的各年级段必读篇目,又要对拟推介的图书加以甄别;既不能内容太深,语句枯燥,又不能简单肤浅,令学生读之无益。可以选择一些思想健康、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价值的课外图书。

其次,应在学校内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我们可组织有关阅读的集体活动,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也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提高阅读兴趣。

只要孩子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他们就会在书山快乐攀登,在学海自由徜徉,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教给读书方法,指导学生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自由散漫地去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不言而喻。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即使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三、创设读书条件,促进课外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应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篇6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少年儿童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增长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课外阅读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健康成长中的意义

课外阅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养料,能够滋养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人性和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句话,能够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有利于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从传统语文教学观到大语文教学观,是一个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化的过程,它不再以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为教学的终极目的,而是以掌握学习能力,促进人格与个性全面发展为依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通过课外阅读,让小学生自己去选择,去探索,去发现,去感悟,强化主体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真正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激发起更浓厚的读书欲望,最终把阅读变成习惯。

(二)有利于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小学高年级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童话故事、人物传记、少年小说、世界名著等,会从中有所感悟,启迪灵魂,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很多课外书籍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精髓,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受到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启发,心中再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体会到爱、友谊、虔诚、包容、勇敢甚至爱国主义情怀等杰出人类精神,开拓了视野,健全了道德品质,从而启迪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人格,促进其健康、独立地成长。

(三)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新课标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识字、写字,还有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出发,跳出规定的语文课本,将语文学习的视野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四)有利于促进小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有学者发现那些经常进行课外阅读的小学生,性格一般比较开朗,个性更加健全,相反很少或者几乎不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性格孤僻的比重较大。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和读者之间心灵的沟通,学生在与作品的沟通当中更加深刻的领悟积极、健康的知识、熏陶自我的情感,这对小学生良好个性行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开发

大量的课外阅读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阶段。学生通过对课外书籍的阅读能够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长期的阅读更是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顿悟和理解的能力,提升学生知识的储备,开发学生思维,对学生形成良好智力背景有重要促进意义。

二、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外阅读指导实践

课外阅读指导是一项专业技能,并非任何指导都能促进学生成长。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外阅读指导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正确选择课外阅读内容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识能力和选择能力,他们有着自己强烈的好恶,并且相比于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面更广,理解能力更强。这些都决定了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具备更多的自主性。但作为老师来说,并不能因此完全放弃对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因为毕竟小学生思想看法还处在形成阶段,对于哪些书适合他们还不够了解。教师在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也要从阅读内容上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过滤掉不良书籍,挑选真正有价值的、具有时代性的书籍来阅读。必要的话,可以给学生开列一个书单,书单的内容要照顾到学生这一时期的审美能力,避开过于艰深晦涩的书籍。

(二)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班级氛围也是一种语言,蕴含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要让班级形成一种读书氛围,首先,可以成立班级读书角。通过每个学生提供一部分自己的书籍,同学之间相互传看,实行资源共享。其次,固定班级阅读时间如: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每天晚上安排30分钟阅读时间等。第三,课外阅读与班级活动相结合。根据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学生通过阅读,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就想通过一定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创造意识,所以我们要根据儿童成长的心理发展规律,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来增强学生对所做事情的兴趣从中感受掌握知识和收获的喜悦。

(三)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的。形成了积极、勤于阅读习惯的小学生,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也将得到很大的提高。然而笔者了解到,现在很多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尚未形成在阅读时做批注、做读书笔记等习惯,因此教师应当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7

关键词:家校社会视野;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指导

目前,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中小学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中小学生应试成绩已经不再作为考量中小学教学水平的主要指标,九年义务教育正在逐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而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与宽广的课外阅读知识已然成为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基石。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空间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亟待得到实效性指导,以更好地明确小学生课外阅读读什么、怎么读、怎么有效地读。

1 家校社会视野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1)校内课外阅读。随着专家的呼吁以及语文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被广泛地接受,课外阅读已经逐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更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全面立体化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校内的课外阅读氛围比较良好,教师与学校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比较到位,对课外阅读要求比较明确。很多中小学校已经普遍认识到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这种状况下,学校语文教学扎实地开展组织系列课外阅读活动。

(2)家庭课外阅读。学校课外阅读能够在学校、教师以及相关的规定下有条不紊地开展进行,但是家庭课外阅读的情况却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呈现良莠不齐的现状。通过调研走访以及与家长沟通,能够发现家庭课外阅读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家庭课外阅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在学校有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回归家庭,学生的惰性开始滋生,在没有良好阅读习惯形成之前,家庭课外阅读很难有效的实施。另一方面,学生家庭课外阅读受到家长的影响,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速,家长面临方方面面的问题,很多家长自身已经没有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并且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会不断放松,在学校要求的情况下,家长会为学生购置阅读设备与书目,在具体阅读过程中,家长很难有效地融入学生的阅读环境。

(3)社会课外阅读。学生课外阅读不仅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学生自身素质提升的需要,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阅读是教育中最本质的一个活动,而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所在,纵观那些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毫无例外地都十分推崇阅读。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教育成就,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一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平。因此,社会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也很有必要。

2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指导策略

古语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空间主要在学校和家庭,但是在没有相关规定出台之前,学校教师忙于俗务不读书,家长忙于工作不读书,却要求学生读书,这种情况很难有效地推进学生课外阅读。

(1)家校社会的有效对接。纵观整个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书香门第的学生自然散发一股书香气,这不一定是遗传,但一定是学生耳濡目染,家长润物细无声的结果。因此,从阅读氛围和环境上来看,要想实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构筑良好的阅读环境。要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必须进行明确的阅读对接,让学校阅读、家庭阅读和社会阅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让教师和家长在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下双管齐下、共同作用,让学生在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大环境中快乐阅读、兴趣阅读、有效阅读。

(2)家校社会的实效指导。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视,是保证课外阅读有效进行的基石,因此教师要做到实效指导,必须讲究方法重视策略。如表1所示是教师在实效指导课外阅读的阶段性实施方案。

家长在实效指导过程中,更多的是全力执行,能够在自况下对学生课外阅读产生影响,要警钟长鸣,做到持之以恒、有始有终。社会的实效指导更多的处于宏观层面,如对课外阅读书目付梓的支持等等。

(3)多维度阅读沟通。在阅读过程当中,沟通也是极其重要的,怎样做到有效地阅读沟通,是衡量阅读是否有效的一个关键因素,以往的阅读沟通主要集中的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在大阅读环境下,这种层面沟通相对比较片面。在构筑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课外阅读空间中,阅读沟通也有必要进行升级和调整,应该将之前的生生、师生沟通上升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家长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多维度沟通。这种多维度沟通能够将之前的沟通从平面转向立体,形成一个循环体,更好地执行和改进课外阅读现状。

3 结论

在构筑家校社会的大阅读空间的基础上,教师分步骤按策略实效指导学生,并辅以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保证,在实施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阅读沟通,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进行,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提升小学生整体阅读能力,丰富其课外知识,提升其审美能力,陶冶其审美情操。

参考文献:

[1] 邵晓娟.对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思考[J].今日中国论坛,2014(B5):2426.

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外阅读 应对策略

一、引言

不论是英语阅读还是中文阅读,都是我们学习语言的重中之重。同时,英语阅读在小学英语的学习之中也是一个难点,提高课外阅读水平有利于提高小学英语的学习成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重视英语课外阅读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在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学习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应当积极寻找解决措施,充分发挥英语课外阅读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二、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缺乏阅读兴趣。小学阶段的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很难对阅读产生兴趣。首先,小孩子在幼儿园阶段以玩耍为主,学习时间较少,而进入小学之后,学习时间明显增多,很多小孩难以适应这一变化,他们在学习时间常常难以集中注意力;其次,小学生掌握的知识较少,英语词汇积累不多,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会受到较多的阻碍,使他们感到挫败,难以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感;最后,在这个数字时代,小学生由于自控能力较弱,他们常常受到手机游戏、网络游戏、电影视频、动画影集等娱乐活动的诱惑,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阅读。

2.课外阅读资源匮乏。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中,英语学习的进程相对较慢,小学学习阶段的很长时间都用于字母和基础发音的学习,以至于在小学五六年级甚至初中阶段才开始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这种情况大大缩小了小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范围,适用于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资源也极度匮乏。在中国一些比较落后的乡镇学校,由于资金不足,加上师资匮乏,英语课外阅读几乎成了奢侈品。另外,部分教师和家长仅仅把课外阅读当成一个任务,将一些晦涩深奥的英语资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较多,有无人指导,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彻底消失,更有甚者,对英语学习产生厌恶,影响英语的后续学习。

3.轻视英语课外阅读。应试教育是中国现代教育的一大特色,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他们将学生的成绩放在第一位,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却忽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部分家长甚至认为课外阅读是不务正业,浪费学习时间。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严重阻碍了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实施,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缺少课外阅读指导。由于小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学习自主性不高,知识储备也比较有限,他们在课外阅读中遇到困难是常常选择放弃,这严重降低了英语课外阅读的质量,远远达不到课外阅读的目的。教师放任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导致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解决,直接影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影响了英语的学习成绩。

三、改进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现状的应对策略

1.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兴趣。小学生往往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新鲜的事物兴趣比较浓厚,也有求知欲和好动的表现。所以培养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课外活动或者教学活动来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课外英语阅读活动中的参与度。相对愉快的阅读环境,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可以帮助更好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例如在学习英语课本中的best、biggest等词汇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并举行英语手抄报的形式进行比赛,让学生查阅英语资料,把全世界上跟best、biggest相关的人或事展示出来。

2.加大对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视力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为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质量,首先就应该加大对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视力度。首先,英语教师要对小学生及其家长晓之以理,向他们阐明英语课外阅读的必要性,鼓励和引导小学生多开展和参加一些英语课外阅读的活动,创新和优化英语教学方式,为小学生参加英语课外阅读奠定一定的基础。其次,英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将英语课外阅读的读后感纳入下次英语课堂讨论中,将学生课内外的英语学习相结合。最后,学校还可以开设英语课外阅读兴趣班以及英语角等,并将英语课外阅读成绩纳入期末总成绩中,以提高学生、家长以及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视度。

3.完善课外阅读的资源。小学英语教师应在掌握学生的教材知识和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因人而异,为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英语课外阅读书籍,这些书籍可以来自于学校的图书馆、书店以及互联网。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大对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资料的投入力度,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英文材料、书籍以及优良的阅读环境,促进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在英语课外阅读资料的选取上,应该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范围,兼顾资料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参考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选择英语课外书籍,如童话故事书《开心小读者》就比较适合小学生,书中的英语句式和内容相对简单,人物画面丰富,易于为小学生所接受。

四、结束语

本文详细分析了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改进策略。但是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低下,需要小学英语教师及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引导小学生加强英语课外阅读,提升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的综合运用水平。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一种学习行为,同样也具备建构主义学习观所提出的这几个因素。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可以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效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自主建构”的观点,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应由过去注重教师的“外部输入”转变为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强调如何使学生想读。

1、关注小学生阅读动机的生成。如果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形式与学生的心理需求有相似性,就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起阅读的动机。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各不相同,其阅读的兴趣、理解的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必须创造条件以满足各个学生不同的阅读需要。

2、要关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成就感的生成。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适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构建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场

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氛围,构建积极的语文课外阅读场,对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其课外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构建积极的语文课外阅读场,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应有足够的信息源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其次,在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组织多种活动,通过合作阅读、相互交流、分组讨论、正反争辨等形式,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积累,展示自己的收获,感受到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课外阅读氛围。再次,要有一定的检测方式,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压力。平时,每周给学生规定一定的课外阅读量,使之有任务感。对课外阅读的检测方式很多,如查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故事演讲等,还可以采用办小报、展示知识卡片、平时交流以及辩论会、读书沙龙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

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

所谓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就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阅读兴趣,尊重孩子的个性需求和认知水平,强调孩子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增知启智,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通过课外的专题研究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作用。

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他们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必须具备自主性的品质。要充分发挥学生课外阅读主体的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会发现。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释疑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本身便是极具创造因素的活动。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文本所表达的内容,积极倡导“标新立异”,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三、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多次的反复、强化中逐步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

(一)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学会选择。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自己有用的信息。因此,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以促进自己的健康发展。

篇10

【关键词】农村小学 留守儿童 课外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本文中儿童年龄界定在12岁以下(小学1―6年级学生)。

这些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常年缺少父母、家庭的关爱和教育,他们不仅存在管理缺位、情感孤独等问题,尤其是以课外阅读为主体的精神生活也较为贫乏。教育专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一定的阅读积累,成就了一个人一生的生命底色,影响和改变儿童未来的命运。那么如何引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呢?笔者依据一年来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结果,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建阅读条件

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兴趣比较浓厚,但是现有的阅读条件不能满足他们的课外阅读需求。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创建阅读条件,让孩子们有书读,有时间读。

1.班级建立“图书角”

班级建立“图书角”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对占班级学生总数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来说却意义非同寻常。因为通过“图书角”的建立,不仅可以让部分非留守儿童把自己读过的课外书放在“图书角”里,达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可以鼓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主动发现或购买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从而提升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面。

2.保障课外阅读时间

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时间主要在课外,但是对于家庭本就缺乏书香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来说,如果把所有的阅读任务都放在课外显然是不合适的。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障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时间:

(1)下午上课前半小时课外阅读。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监管,他们到校时间往往比较早,每天中午大约有一个小时休息时间,他们除了做作业,就是无所事事。所以,抓住这一时间段让留守儿童进行课外阅读,对于孩子们心灵的成长、精神世界的丰富将大有帮助。

(2)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在阅读课上,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可以和全班同学一起自由阅读、交流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很好地发挥了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同时对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兴趣的提升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每天布置30分钟课外阅读任务。每天布置家庭作业时,将阅读课外书作为一项常规作业,占据30分钟。

3.鼓励家长创建“书香家庭”

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家庭的影响举足轻重,尤其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和校信通的方式,宣传课外阅读的好处,促进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长的有效配合,创建“书香家庭”。首先,教师要指导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家长按照孩子的要求为其提供读物,初步建立“家庭书架”,并不断丰富“家庭书架”的内容;第二,保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家里有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第三,家长除了配合学校外,还要加强自身修养,主动参与孩子的阅读,起好榜样p引领和督促作用,从而形成引导和督促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合力。

二、加强阅读指导

1.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在讲解课内知识的同时,用课外知识的火花来点燃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好奇心,引领孩子们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遨游,更好地激发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兴趣。如教学《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后,教师可介绍《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引领,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在阅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所在,进而拓宽阅读面。

2.推荐好书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道: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可见,推荐好书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是多么重要!因此,教师要根据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成长规律来推荐好书,帮助他们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如《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小王子》等。

3.阅读方法指导

教师要帮助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将课内学到的精读p默读、略读、浏览p速读等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灵活地运用到不同读物的阅读中,并能随时指导和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4.指导写读书笔记。

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等记录下来,并定期进行展评。

三、 开展阅读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每周一次的阅读课,在班里开展以阅读为载体的综合活动,如评选“阅读之星” “讲故事”“读书汇报会”“读书笔记展评” “我最喜爱的书”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从而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享受阅读的乐趣,增强阅读积极性,真正体会到“书香”。

通过以上措施的开展,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量明显增多了,阅读已渐渐成为一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自发行为。总之,引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培养他们广泛的阅读兴趣,丰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语文积累与人文底蕴,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儿童成长的必须。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江立华.留守儿童问题的建构与研究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

[3]阎国利,吕勇.阅读策略[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35.

[4]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