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要求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阅读的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外阅读的要求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053-01

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信息革命,并由此产生了以数字化信息传送和接收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新物质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它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文化形态,在对人类一切既有的生存方式、制度规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巨大冲击和震荡的同时,也在迅速地影响、改变着传统教育的技术、制度和理念。

在阅读过程中,文本沟通了阅读主体和创作主体,进而在两个“主体”间产生心灵的碰撞与灵魂的问答。在网络文化冲击下,作为人类传统教育基石之一的阅读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网络阅读不仅对传统文本阅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使长期困于“费时低效”的课外阅读训练又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了解网络阅读的特性,积极应对挑战,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明确的阅读目的以及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已成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当务之急。

一、网络阅读的特征

对于“网络阅读”,不同的研究者看法不尽相同,一般都认为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来获取信息与知识,完成意义构建的一种阅读行为。与传统的文本阅读相比,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阅读过程的互动性。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阅读的革命,网络阅读是一种超文本阅读。网络的交互功能使阅读者思路大开,参与的愿望和信心大增,而网上的BBS更让你有了一吐为快、大显身手的自由空间。内容的丰富性与多元化、交流的开放性与个性化、参与的及时性与方便化,大大地激发并解放了人们的阅读想象力、阅读思维力和创造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互动更是网络阅读的生命。

2.阅读环境的开放性。互联网是一本向着世界打开的书,它没有国界,连通了地球上任何一个可以连通的角落。鼠标一点,世界在你面前打开,网络信息的全球交流和共享,使人们可以不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交往、随意阅读。网络阅读的实时性、交互性和广域性,使学生阅读的范围不再局限于课本、课外书,学生可以不受时空和资格的限制而进行自主阅读,而且网络中的信息和知识又具有非排他性和共享的特征,传播面越广,使用的人越多,其价值就越大。可见,在开放的网络上,阅读的内容和行为富有巨大的意义和生命力。这里所说的环境,已不仅仅指物理时空,更包括精神和心理的交融,网络阅读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学生避免了在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中阅读可能带来的紧张和尴尬。

3.阅读内容的丰富性。“网络无限,信息无限”,内容的丰富主要源于网络本身和网络的交互。据国外权威机构研究,当前,知识的半衰期已由过去的7~14年缩短为现在的3~5年,每五年左右,全世界的知识积累就增长一倍。面对呈指数增长的信息与知识,互联网像一位敬业负责、技术娴熟的图书管理员,对各种信息和知识进行有条不紊地收集、归类、整理,读者通过链接,就可以方便、迅速地找到想要的信息和知识。在网络技术环境中,信息以网状辐射的结构突破了传统信息的线性链式传播方式,这样就把信息的组织形式与信息内容呈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结合起来,将自然信息和文本信息表达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呈现出传输时空、速度快、密度大、选择自由灵活等特征鲜明的阅读。

二、信息化时代课外阅读的新要求

面对网络的发展,课外阅读的范围不断扩大,但网络信息由于缺少法则与规范而参差不齐,对此,教师应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既不盲目崇拜,亦不盲目排斥,而应了解学生的特征。调查发现,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如下几种心态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注意:①猎奇心理。追求新异、变化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猎奇心理重于学习心理;②匿名性心理。进入网络后,教师和家长的监视力降低,而匿名性提高,学生极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出现不良行为;③炫耀心理,爱卖弄自己的电脑技术,一些青少年甚至热衷于做电脑黑客,以制造计算机病毒、侵入他人电脑为乐。④迷恋心理。学生流连于网络空间所制造的虚拟世界,把现实理想化,形成对网络的情感依赖,进而产生对学校的抵触情绪等,使信息网络变成了学生的现代“宗教”。针对以上几种心理和网络的特点,教师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树立高尚的审美情趣。古人有“开卷有益”之说,充分说明了读书的好处;寓教于乐一词则反映了阅读中美育与德育的统一。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通过阅读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郎吉诺斯认为,崇高的作品让人在惊异、狂喜与惊心动魄中,“以不可抗拒的魅力,征服人的心灵”,产生一种激昂慷慨的喜悦。“它不就把我们迷住了,往往立刻驱使我们向往与一切壮丽的、尊严的、崇高的事物和它们所包罗的万象,从而完全支配着我们的心情吗?”从而使人能够“心胸旷达,志气高远”,最终以竞赛的目光注视这些卓越的榜样,使灵魂得以升华。然而,课外读物丰富异常,如果缺乏必要的辨别能力,良莠不分,就可能毒害青少年的心理,使他们误入歧途,损害其思想情感的健康发展。因此,从教师角度来说,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吸纳网上信息,以期不落后于时代,不落后于学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而巩固其专业权威;二是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及时贴“标签”,教会学生选择;三是加强与学生的网际交流,利用网络的便利与迅捷及时与学生交流学习与思想,进而了解他们的心理,并及时进行疏导;四是坚持对学生的指导传统,发挥教师优势,巩固其合理的传统权威与法定权威,从而加强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作用,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之自觉抵制不良书刊的侵蚀,做到不读、不看不健康的书籍,不浏览不健康的网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高尚的审美情趣,实现健康地成长。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形成阅读的自觉意识与自觉行为,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叶圣陶先生指出,“国文教学目标,在养成阅读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学的技能。”他还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由此可见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有关事实也说明,阅读的效果往往与阅读的心理习惯相关,即读思结合的习惯,也包括阅读的行为习惯、读写(包括圈点、抄、注、摘等)结合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的卫生习惯,等等。

3.要具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阅读自然也不例外,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在研究了学生阅读汉语中的眼动情况发现,近半数学生的阅读方法有待改进,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许多中小学生阅读时都缺乏明确的目的,因此,阅读应该有目的地进行,或娱乐消遣,或探究知识、寻找答案。比如,阅读现代文时,大多数学生不是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读,而是从头到尾通读一遍,甚至在遇到不甚理解之处,反复回读,再去看问题,这种阅读效率很低。如果能先看问题,弄清目标,那么问题的解决就要快得多,同时也提高了阅读的速度,还能防止阅读泛化,促进学生知识积累的条理化。

篇2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老师对课外阅读越来越重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本文通过对多种方式和途径的描述,分析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关键词 课外阅读指导;学生;语文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课外阅读能够有效的扩大人们的视野和心胸,提高人类的知识存储量,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受到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时,还是会忽略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造成语文的水平老师提不高。因此老师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所具备的的语文素养。

一、通过描述,让学生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

曾经有人说过“孩子要想变聪明的最好方法不是补课,也不是老师提高家庭作业的量,是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因此老师在正常教学的同时,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让学生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并在学生中列举一些伟人课外阅读的例子,还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个摘抄本,在遇到自己觉得优美的句子时,可以摘抄下来,可供自己以后写作时使用,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如果学生意识到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话,进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热情也就有了,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自主性,降低了老师进行指导的难度。

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运用故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爱听故事,因此老师在语文课堂中讲述故事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非常的集中,且脸上的表情变化较多,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学生就会想要知道更多的故事内容。当老师讲述到故事结尾时,为了钓足学生的胃口,不将故事的结尾说出来,要求学生要想知道结局的话,自己去找来看,老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类似的阅读书籍的名称,以供学生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学生此时的兴趣完全被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激发出来了,因此会较为主动的去进行课外阅读,大大提高了课外阅读的效率。

2.因材施教,激发兴趣

学生之间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学习的表现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老师在制定课外阅读的要求时,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以满足各个阶层学生的需要。如果老师对于课外阅读要求过高的话,会超过一部分学生的能力,导致学生完成不了课外阅读的任务,打消他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这样反而造成了反面的效果。因此老师在课外阅读要求制定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确保制定的课外阅读的要求都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从而保持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三、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1.充实图书角

在班级中,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来使自己班级的图书角充实起来,例如可以规定每个小朋友都要带一本书放在图书角中,供其他学生进行阅读,在保证学生阅读量的情况下,还能够为学生节省一笔开支。在班级中营造较为浓厚的读书氛围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废物回收,把变卖废物所得来的资金用于课外读物的购买,不仅能够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老师还可以从学校图书观众外借各类书籍,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让学生与书中高尚品格的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修养。

2.组织班干部进行管理

老师在建立图书角的同时,还要组织班干部进行管理,并制定严格的图书借阅制度,以保证图书角的作用得以发挥。课间借阅图书要随借随还,以降低班干部对图书进行管理时的难度。老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只有自己知道的越多了,才会更想要知道新的知识,保证学生都拥有读书的欲望。

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因为习惯成自然,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了,学生将会受到很大的好的影响。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书籍,供学生阅读,且要规定学生回到家里要为父母朗读一段自己认为很优美的句子,通过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书中的道理所在,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传授课外阅读的方法

老师在提倡学生课外阅读的同时,要注意传授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笔者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供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1.速读和精读

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使用速读的方法,不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文化知识,而且还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特点,提高学生在大量书籍中归类出相关章节的效率。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进行跳读,从课外读物中筛选出自己有用的信息即可。而精读则是要求学生在读书时,细细的品味书中所说的内容,不仅要知道书籍写了什么,而且还要能够透过这些文字想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读书笔记

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最有效的一种途径就是读书笔记,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段落摘抄下来,供自己进行阅读和参考;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有必要的批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写下来,进行回味。

结语: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要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海洋中进行遨游,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英小环.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探索[J].读与写,2013(04)

[2]陈惠英.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J].启迪与智慧,2013(07)

[3]张妮.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成才之路,2010(28)

篇3

关键词:阅读指导 语文教学 开展活动

俗话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具有其他任何活动都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对课外阅读做了量的规定,还对学生的阅读取向、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做了指导性的规定。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那么,如何做好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呢?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需要,才会积极、有效地去阅读。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通过讲故事,把书介绍给学生。教师讲到动人的地方时,可暂停讲解,以激起学生“欲知后事”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阅读。第二,配合班级、中队活动,把书介绍给学生。如通过主题活动、赛诗会、故事会,把相关优秀书刊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为活动做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了参与活动,就能产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需要。

二、结合语文教学,指导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根据这一原理,我们不断探索,试图建立一个以课本为主,以课外阅读为辅,课内外阅读互相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系统。这既可为教学创造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又可将课外阅读作为巩固、运用课内所学知识的积极手段。由于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互相联络,激发了学生内在学习诱因,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这样做:第一,可以把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中心内容一致的课外读物,先安排课前读,作为学习课文的铺垫,学完课文再提出新的阅读要求以加深理解。例如,配合《负荆请罪》阅读《史记》(小学生版)。教师课前应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内容,即请罪背景:“负荆请罪”这则故事是有缘由的,廉颇为什么会和蔺相如闹不和呢?这事起于蔺相如的地位。原本是一官员家门客的蔺相如,凭着他的足智多谋、不畏为赵国屡立奇功,深得赵王的器重,一步步高升,最后做了职位比廉颇还大的上卿。但这些课文并没有介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史记》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第二,可以把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知识有拓展的课外读物,安排在课文学过后阅读,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如学了《三亚落日》后,教师可介绍学生读《海上日出》;学了课文《三打白骨精》后,教师可介绍学生读《西游记》。第三,对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课外读物,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内进行。如配合《草原》阅读《野马西风》等介绍草原风情的文章,引导学生介绍文中草原人民的习俗和其他民俗风情。第四,那些与课文文体或文章的写作特色相同的课外读物,可结合读写训练相机进行,使学生触类旁通,进行读写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如配合《记金华的双龙洞》阅读《大鹿岛游记》等游记文章,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游记的写法。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

为了有效地进行课文阅读,按实际需要,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一般形式有:介绍读物、按要求共同阅读、读后讲述、专题讨论、读书情况交流、一分钟读书信息导报、集体读报活动等。

另外,为了推动课外阅读的开展,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教师还可以与学校或少先大队的活动结合,组织以下活动:读书知识竞赛、朗诵会、故事会、读书笔记展、课外书课本剧表演、读书汇报会等。

四、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读书笔记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摘录笔记,摘录好词佳句;二是提纲笔记,侧重于提挈作品内容;三是心得笔记,重点在写自己的阅读体会。课外阅读中,教师应按照不同的年级,结合不同的读物,提出具体的要求。

总之,课外阅读能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为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方法、习惯,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才能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去欣赏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去享受知识,在课外阅读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刘桂珍. 书香沐浴人生 书韵丰盈人生――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3).

[2]丁海艳.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4).

篇4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外阅读;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09-25

1.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有着明确的词汇量要求,高中一二年级就要求5000多个单词和900个固定语法搭配的学习,仅靠课堂阅读量学习效果无法保证,而且课本中的词汇量与固定词组远无法满足这一学习要求。为了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量,学生必须要通过课外阅读来扩大自己的词汇积累。在英语阅读技能水平提升方面,《普遍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高中三年需要达到33万词以上的阅读,显然学生必须要通过大量的课外英语阅读,才能达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课外英语阅读来培养阅读技巧,掌握表达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语阅读技能水平。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课外英语阅读习惯,学生将受益终生。

2.提升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水平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英语课外阅读态度。英语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很多学习行动并不会立竿见影,而以高考为人才选拔机制的高中时代,使很多高中生在学习上具有很强的选择性。不少高中生认为课外英语阅读比较浪费时间,且收效甚微,甚至有学生认为还不如多背几个单词,多做几道题目来得实在。可见,高中生对待课外英语阅读没有正确的认识,为此,英语教师要通过课堂教育及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比如,校园英语阅读比赛、英语话剧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通过活动来带动学生增加英语课外阅读量。在课外阅读时,可让学生先从短文开始,再转向长篇英文小说或故事,但关键是要帮助学生形成长期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在寒暑假前,要提醒学生利用假期认真阅读,甚至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课外阅读书籍,如“书虫系列”的《傲慢与偏见》《雾都孤儿》《呼啸山庄》等,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阅读。

(2)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选择课外阅读的读物是课外阅读的第一步,在阅读材料上应保证阅读材料内容健康,具有思想性,要能够适合高中各阶段的学生需要。如高一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应偏简单,高二则可增加难度,增加阅读量;高三则可向学生推荐与高考阅读相关性更高的读物。阅读内容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避免学生阅读过于晦涩的文章,阅读材料内容尽可能广泛,涉足不同的领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还可拓展学生的视野。例如,可向学生推荐《典范英语》,该丛书主要是英文原版小说的简写版,难度适中并兼具趣味性,每本读物后附生词、难句的详细解析,但并非向学生提供中文对照版的读物,很适合高中生的英语课外阅读。

(3)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学生每个不认识的单词都通过查字典来达到对文章的全盘掌握,就失去了课外阅读的意义。泛读应是课外英语阅读的正确方法,通过泛读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了解单词的大意即可,特别是要让学生通过泛读学会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构词法来猜测不认识单词的词意。有效阅读是速度的阅读和高理解率的阅读的共同作用,阅读速度的提高是需要掌握快速阅读技巧的,让学生学会跳过生词进行阅读,不要因为全文有个别生词就卡住了,学会运用文意推断生词含义。比如《英语学习》《英语世界》等报刊就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并且有适合高中生学会快速阅读的文章,可推荐学生多多阅读。

(4)开展英语课外阅读读书报告会。课外阅读的成效如何,可通过读书报告会的形式检查,并且能起到督促的作用。可以每两周举行一次,让学生在读书报告会上对自己在近两周内的阅读情况进行汇报,介绍自己读过的课外读物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并且给学生提供交流阅读心得的时间,可以通过发言的形式或是传阅阅读笔记的形式进行交流,对于比较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可以选出来进行全班阅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进行阅读讲评。在班级当中形成浓郁的课外英语阅读氛围。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优美的句子、句式可以摘录下来,在阅读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48-01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大量的知识积累,就要使学生广泛的阅读,不能只满足于教材中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课外也可以广泛的阅读。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认识的误区

1、课外阅读是看闲书

有部分家长和老师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感觉课外阅读就是在看闲书,家长和老师希望孩子珍惜每分每秒,将所有的时间都运用到背诵和听写字词上面,认为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能够得到提升。家长和老师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区,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支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碍作用,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2、为考试而读课外读物

目前,虽然有部分家长和教师认识到孩子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到仅靠课内的阅读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但是在课外阅读指导中仍然存在误区,将语文课外阅读功利化、神圣化,片面的将其定位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其中功利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将课外阅读作为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手段,而忽视了在学生思想认识方面课外读物所发挥的作用。

3、作业形式的课外阅读更有效

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如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明确规定每天的阅读时间,并根据阅读内容布置了作业,还要求学生们摘抄阅读内容中的词语,至少每周要检查一次。这样长期发展下去,语文课外阅读变为了学生必须要完成的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负担,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对课外读物的新鲜感和关注度,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降低,主动阅读的动力也随之降低。

4、作文书为课外阅读主要材料

很多家长了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课外阅读材料主要为学生选择作文书,针对优秀的文章要求学生直接背诵,或者摘抄其中的语段。这样的做法在家长看来是对的,但实际上却摧毁了孩子的个性,扼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逐渐的使孩子产生了逆反的心理,课外阅读敷衍了事,严重的拒而不读。而课外阅读的实质是指学生通过阅读领会阅读内容的思想,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去阅读,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没有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力,这无疑是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最大误区。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1、教师方面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分层指导

(1)学生阅读能力分层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够得到提升。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学生的识字量达到了课程标准要求,具备初步阅读能力,可以读懂简单的故事,并能够明白阅读内容中的道理;第二层是指学生本身对课外阅读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并已经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语言积累丰富且涉猎知识广博;第三层是指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学生存在阅读障碍,阅读内容中有很多生字,需要帮助才能够顺利完成简短篇幅的阅读。

(2)不同层次学生互相指导

第一层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并掌握了识字的方法,这类学生的识字量正在稳步的提高,童话故事和简单的小故事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他们对新鲜知识非常感兴趣。但是,课外阅读资料非常多,要使学生篇篇精读并深入的研究是不可能的,这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采取略读的方法阅读,抓住目录中的关键词,通过一遍阅读能够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并将精度穿插到略读方法中,针对学生感兴趣的段落和语句学生可以反复阅读,欣赏和品味阅读内容。

第二层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阅读能力处在高水平。教师在引导这类学生阅读时,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型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精读法,遇到生字时运用字典进行识别,反复推敲文字,细细品味文章内涵。建议学生摘抄一些阅读内容中的典故、名言警句等,这样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进而更好的应用到自己写作内容中。

第三层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前两层学生相比较差,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引导,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逐渐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可以采取以身范读、借听诱读的方法,使学生慢慢的受到感染和熏陶,因为这类学生听故事是没有任何负担的,所以教师可以读故事给学生听,在读到精彩的内容时停止,学生的好奇心便会促使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此外,教师也可以运用学生们非常喜爱的资源,如西游记,要求学生们先观看影视作品,待学生对作品内容有大概了解后,再让学生们去阅读文本,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同时也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阻力。

2、家长方面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篇6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一种学习行为,同样也具备建构主义学习观所提出的这几个因素。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可以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效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自主建构”的观点,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应由过去注重教师的“外部输入”转变为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强调如何使学生想读。

1、关注小学生阅读动机的生成。如果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形式与学生的心理需求有相似性,就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起阅读的动机。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各不相同,其阅读的兴趣、理解的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必须创造条件以满足各个学生不同的阅读需要。

2、要关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成就感的生成。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适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构建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场

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氛围,构建积极的语文课外阅读场,对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其课外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构建积极的语文课外阅读场,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应有足够的信息源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其次,在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组织多种活动,通过合作阅读、相互交流、分组讨论、正反争辨等形式,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积累,展示自己的收获,感受到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课外阅读氛围。再次,要有一定的检测方式,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压力。平时,每周给学生规定一定的课外阅读量,使之有任务感。对课外阅读的检测方式很多,如查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故事演讲等,还可以采用办小报、展示知识卡片、平时交流以及辩论会、读书沙龙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

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

所谓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就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阅读兴趣,尊重孩子的个性需求和认知水平,强调孩子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增知启智,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通过课外的专题研究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作用。

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他们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必须具备自主性的品质。要充分发挥学生课外阅读主体的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会发现。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释疑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本身便是极具创造因素的活动。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文本所表达的内容,积极倡导“标新立异”,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三、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多次的反复、强化中逐步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

(一)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学会选择。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自己有用的信息。因此,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以促进自己的健康发展。

篇7

关键词:课外阅读 调查 分析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他们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而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一、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2周去一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一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一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着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着、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一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着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着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

二、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一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

三、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篇8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衔接;语言运用;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1-0041-02

学生发展英语语言运用核心素养就是在各种情境中以听、说、读、写、看等方式使用英语。英语课外阅读是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毕业时英语学习要达到二级目标。中学阶段三级要求指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四级要求指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五级要求指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如果以一年360天计算,三级目标要求学生每天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10个词;四级目标要求学生每天要达到280个词;五级目标要求学生每天要达到416个词。但许多学生达不到以上要求,他们在英语课外阅读上面临诸多问题,如阅读时间的欠缺、阅读材料的缺乏、阅读指导的缺失等。此外,英语课外阅读还存在中小学各自为政、相互脱节的现象。

一、关注衔接阶段对象的心智条件

1. 养成良好的英语课外阅读习惯

所谓阅读习惯,就是通过练习和实践而适应于阅读活动。良好的英语课外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英语的能力。阅读习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选择合适的英语课外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同年级选择不同的阅读材料,同一年级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材料;在阅读方法上给予学生指导,教会学生使用词典等工具书;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层次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如让基础好的同学用英文回答问题、概括大意、写出阅读感受,让基础薄弱的同学用中文写出读后感;制订好英语课外阅读计划,确保每天有一定的时间来按质按量进行阅读,并完成相应的阅读作业,从而发展学生的阅读习惯;利用课外阅读成果反馈,调动学生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扩大成果,检验和巩固阅读习惯。

2. 锻炼坚韧的英语课外阅读的意志

意志就是人们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心理状态。中小学生思维理解能力仍处在发展阶段,他们掌握的英语词汇句型较少,在课外阅读英语材料时时常会出现不理解的现象,这时他们可能会出现畏难情绪,甚至会中断或放弃阅读。因此,锻炼他们的阅读意志就非常有必要。教师要通过师生合作来明确英语课外阅读目标、要通过榜样激励法来鼓励学生学习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要通过挫折教育来增强学生的耐挫力和课外阅读毅力、要通过积极评价法让学生体验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M一步培养其坚持英语课外阅读的意志。

二、整合衔接阶段的阅读材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合、开发衔接阶段材料资源时应当关注兴趣因素。对阅读产生兴趣才是对课外阅读最好的刺激,因此,在进行英语课外阅读训练时,教师既要发掘材料本身的兴趣因素,也要关注阅读主体(学生)的兴趣点。教师要通过加强情感投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还要选好阅读材料,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小学起始阶段,要强调学生过语音关;在小学高年级阶段,随着学生的认知水平、词汇量的增加,应该让学生读有情节的故事或短文,培养学生语篇意识;进入中学以后,阅读材料的题材和体裁范围更广泛,篇幅变长、量变大,生词率低、复现率高,可以结合英文经典诵读工程活动开发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实用性相结合的,符合学生认知和理解水平的课外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可以分为必读和选读两部分。选读部分,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课外读物。整合阅读资源时,也应注意材料的衔接。如在小学高年级可以将《The Black Beauty》《Alice in Wonderland》等名著的简易版作为推荐读物,在中学低年级就可以将这本书的升级版作为必读材料。教师还可以创设多样的展示舞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小学阶段可以创办双语节,进行歌曲、故事展示;在中学阶段可以开设English Club、English Corner,有计划、分层次地介绍中华文化和跨文化沟通所需的知识与策略,帮助学生分析文化异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拓宽国际视野,树立世界眼光,让学生有空间、有时间、有机会将所学的表述出来,形成自己的语言。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可以在教室内设立英语图书角,摆放英文书籍、报刊、杂志以便学生阅读。

三、注重衔接阶段的方法指导

科学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减少乃至扫除阅读方面的障碍,可以对信息进行定位区分、比较和转换,形成个性化的理解。阅读策略主要包括阅读技巧、语篇能力、思维能力等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教师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固定的阅读方法。教师阅读方法的指导因年级学段而异。在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材料以绘本为主,阅读指导以提问为主,都是有关what、who、where等具体信息的问题,提问最好是在阅读之前,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课外阅读材料由绘本向故事短文过渡,教师应该提问综合性问题,如What do you think of Alice?Why did Alice jump down the hole?等,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简单的复述,并及时进行阅读指导,从而增强学生的语篇意识。进入中学以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浏览文段标题、插图、首段、首句预测内容(predicting);限时阅读文本,了解各段要点,抓住主旨大意(skimming);有目的地寻读,较快找出基本的和特定的信息(scanning);细读,放慢速度,比较深层次地理解信息(close reading),利用语境猜测生词,确定文体(identifying types of text),分析文章结构(analyzing text structure),找出作者的目的、态度、隐含的意思等(finding the writer’s purposes, attitudes and the implied meaning),进行总结、评价、判断、批判。总之,要通过科学指导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会读书。

四、形成衔接阶段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在中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段形成不同的过程性评价。评价的主要方式有基础知识评价和阅读技能评价两种。评价人不仅是教师还包括学生,可以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是学生本人自评,还可以是学生互评。评价的内容包括必读材料和选读材料两个方面,主要考查学生能否自主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是否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能否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是否按时阅读并且保质保量,是否注重阅读积累摘录名言警句以及优美语句,能否撰写阅读感受或读书心得等。总之,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五、抓好衔接的关键节点

中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衔接的关键节点就是小学的毕业年级和中学的起始年级,在小学六年级要有意识地对英语课外阅读向初中进行延伸,在中学七年级要系统地对小学课外阅读进行回顾。除了对中小学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技能方面进行衔接外,还会涉及到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师生情感等方面的衔接,要尽可能做到切入点的全面化、多元化;要通过对阅读技巧与策略、阅读材料与资源、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整合,制定出一套能够有效地过渡衔接性的课外自主阅读方案。

六、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通过活动的开展,选择和开发中小学衔接阶段英语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这样,不但可以增强衔接阶段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能向学生渗透文化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巩固和拓展学生词汇量。同时,提高了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为其终身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春凤.中小学英语教育中开展儿童文学教学的意义[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05).

[2]韦兵.英语课外阅读对书面表达能力的影响[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1(04).

篇9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学生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118-01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等。

一、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学生自身因素。学生本身缺乏挤劲和专劲,不能很好的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读书读报,少数学生甚至表示懒于阅读。漫画及童话故事适合了儿童的年龄特征,对儿童易产生较大的吸引力,所以大部分的小学生爱看这类书籍。小学生普遍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感到十分吃力,费劲、费时,有的情节描写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不少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只顾及作业的完成而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减少;过多的作业、辅导、补课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更谈不上自觉的进行课外阅读。

2.家庭因素。家长的教育观念未能适应教育新形势所需,只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缺乏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有的家长认为要实现培养孩子上大学这个目标必须以高分作保障。必须多做练习题,不少学生在调查中反映,有时很想多买几本课外书,但都遭家长制止,理由就是与学习无关;仅有少数的家长能主动为孩子买课外读物,大多数家长认为读课外书影响学习。也有的家长是由于无力承担昂贵的课外书所以不给孩子买课外书。

3.学校因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领导只重视学生的分数,认为考试内容与课外读物无关,因此只抓课本。提高学生分数的最好办法就是做习题,所以学生的书包里有好几本习题册就很平常了。有一定数量的语文教师对当代优秀文学作品了解不多,对新课标的要求理解的不够透彻,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启发及引导。

4.社会因素。各级政府对农村小学的图书馆建设和藏书量的充实重视力度不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建图书馆,有的也仅作摆设而已并且书籍陈旧,更新速度慢,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当地的书店出售的也多是教辅类书籍和工具书,经典文学作品较少。受其他信息渠道所抢占,学生课余大多数时间是挤在电视机前观看影视节目。现行的少儿出版物对于配合教材内容方面的书籍仍偏少,偶有出现的,也大大超越了农村家长的购买力。

二、要加强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兴趣的重要。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要靠老师的培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只有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阅读能力。教师须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想联系。如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2.推荐优秀的课外书,保障基本的阅读量

教师布置作业要精,应切实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

在课外读物推荐上,新课标里列出的14本书是一定要读的,提到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也是要看的。教师可采取经典性作品与前沿性作品相结合的方法。经典性的作品要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最基本篇目,可根据教材为点扩展。对前沿性的作品教师要精心挑选,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指导,使学生既能把握时展的脉搏,又不致于在众多书籍中迷失方向。可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各种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收看“焦点访谈”、“新闻联播”、“实话实说”等电视节目,看完后指导学生写收视手记,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除了上述向学生有目的地推荐读物外,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年龄及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地向学生推荐其他有益读物。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的观念,让家长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

3.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有书读,还要有好的读书方法。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无论从提高读书效率,还是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来看都必须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可以专设课外阅读指导课,也可以结合课内阅读教学进行。

要有效的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必须遵循二结合原则:(1)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2)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培养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专门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4.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要求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和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生动、有效的读书活动,如读书小报交流会、朗诵比赛以及主题式探索性读书活动,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篇10

【关键词】语文 课外阅读 思考

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进行终身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良好的语文素养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大量阅读积累形成,因而中学教师必须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相应的《语文课程标准》当中要求学生的阅读要具有挑战性,尤其是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明确指出其是进行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基础,所以中学生必须强化语文课外阅读。我国新课标规定:“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所谓的课外阅读,就是学生课外独立进行的阅读活动,为课堂阅读的扩展及继续,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课外阅读为语文课独有及必须的,决定于语文课自身性质。中学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积累大量的文学知识,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所以,如果学生们缺少“我要读书”的内在渴望及需要,那么就算读很多书,也很难实现增长学生知识的目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当中探求相应的知识并获得一定的能力。

兴趣为学生们学习的先导,也是学生需求动力,因而中学教师必须积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现阶段,学生不仅有巨大的课业负担,而且还会面临很多不良诱惑,如果教师不积极引导并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课外书籍,那么学生就会远离读书、远离书籍。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可以在阅览室或者教师粘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激发学生们读书兴趣;还可以鼓励学生将相应树种的格言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时刻警策自身读好书、多读书。此外,教师还应将课内课外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讲解某位文学家的作品的时候,可以多介绍一些文章或书目,从而让学生们在课后阅读。阅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及阅读兴趣,建立学生阅读的信心,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中学生优先选择的精神活动。

教师应积极调整教学策略,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鼓励学生多读书、少做题。有效培养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是读书成为学生们的业余乐事及幸事,只有学生们有了较高的兴趣,才会产生主动阅读的需要,而学生的阅读兴趣通常都是被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所调动起来的。因而,鼓励学生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二、积极将课外阅读课程化

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人都觉得语文课外阅读是课堂以外的事,所以并没有把课外阅读有效纳入到相应的语文教学计划当中,在语文教学当中也就没有课外阅读。部分语文教师根本不理会课外阅读,部分语文教师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保证课外阅读质量。实际上,要想充分达到新课标中的关于“课外阅读”的相关要求,就必须抓住新课程这一契机,将课外阅读课程化,开设相应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设计出探究性课外阅读的作业,通过综合性的指导是学生们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一般情况下可以把课外阅读分为六种:诗文朗诵课、读物推荐课、读物欣赏课、阅读辅导课、读书笔记辅导课、读书汇报课等。相应的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来安排相应的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推荐相应的读物并进行欣赏和评析,指导学生们如何进行阅读,确保每周一课时,从而有效将课内阅读过渡为课外阅读。

我国著名的现代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有效的将课外阅读引入到了课堂。他把相应的短篇时文、人物传记、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国内外的科技动态能等学习方法,只要是可以让学生们长见识、感兴趣的文章,他都拿到课堂上。通过大量阅读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组织语文活动,保证阅读质量

相应的语文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其达到的效果有三个:一方面,语文教师能够有效把握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的状况,例如学生们课外阅读的进展及内容等等;另一方面,语文教师为学生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能够有效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们感受到课外阅读的成就感,充分享受进行课外阅读的乐趣;最后,通过课外阅读交流,学生们也可以更好的相互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语文活动既可以是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观察景物等,也可以为短剧表演、读书交流会、记者招待会等,语文教师一定要在现场对学生们进行科学指导,因而那些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首先要进行认真阅读,如果是以前读过的,印象不深也要重读。指导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时候,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保护学生们的读书热情,以宽容的态度接受学生们阅读中的缺憾及错误,利用教师及学生之间的追问及质疑方法,促进学生进行反思,最终提高阅读质量。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