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

篇1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学科的考查越来越注重文学素养的养成,思辨能力的培养,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从2017年高考全国卷的改革可见一斑:将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纳入必考范围,在考试时间不变的情形下,增加了考试的阅读量,要求学生必须加快阅读速度,而且要求考生必须对两类文本都熟练掌握其体裁特点;文言文考查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识一题,要求学生熟悉古代文化常识;作文材料倾向于社会热点,要求考生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

这些变革都说明,单靠刷试卷、练习做题技巧,已经无法应对高考了!它要求考生有更广的阅读面,古今中外都要涉猎;要求考生有更高的阅读能力,更短的时间获取更多的知识量。

阅读,已是不可避免的任务!

那么,目前高中生的阅读情况到底是怎么样呢?为此,笔者特意在任教学校做了一个调查,印发了《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表》让学生完成,收集并分析了调查数据,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阅读现状

由调查情况来看,目前的阅读状况堪忧:

1.大部分学生(80%)忙于各学科的学习及作业而没有时间阅读其他书籍;

2.小部分同学有阅读习惯,但限于《意林》《读者》等杂志,或者是网游小说;

3.只有极少数(不到调查人数的5%)阅读经典作品。

二、影响阅读的因素

1.没时间。高中课业紧张,每天课程排得很满,学科多,作业多,每天忙于各科作业已经花去了他们大部分的自习时间。

2.没资源。全校三千多学生,只有一间小图书室,藏书不多且质量不高;大部分是旧书,长时间没有新书补充;只在周六晚上对学生开放,很多学生高中三年下来都不知道原来学校图书馆可以外借书籍。

3.教师不重视。阅读不是短期内就能见效的行为。学校每月一次的考试都要评比成绩,导致老师都急于讲授教材内容,急于传授做题技巧,都不愿意在阅读这种“闲事”上花功夫。

4.没兴趣。手机的普及、网络的推广,让很多学生乐于网络上碎片式地阅读,不愿意静下心来阅读经典作品。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阅读荒”:

一、教师引导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以身作则,加大自身阅读量,让学生领悟到阅读体现在教师身上的魅力。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甚至,老师必须是源源不断的自来水。一个家中没有一本藏书的家庭,很难培养出学富五车的孩子;一个不爱阅读的老师,也很难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认为“学而不厌”是“诲人不倦”的前提。阅读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发展好自己,才有“诲人不倦”的资格。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开解学生知识之“惑”、人生之“惑”、宇宙万象之“惑”,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没有皓首穷经,何来解惑之能。

在平时课堂中,有意引导学生,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书中自有丰富的知识,有复杂的情感,有人生的思考,有人文的关怀。阅读,支持我们走得更远,走得更稳。多向学生推荐优秀作品,组织学生就阅读书籍进行探讨,做学生阅读路上的引路人。比如在讲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徐志摩的其他作品如《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讲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鼓励学生阅读完整版的《水浒传》;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时,向学生介绍他的代表作《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还可以推荐学生了解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

多举办读书活动,如读书报告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活动,这样既能有效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二、学校支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学校是一个读书的场所,理应是书籍的王国。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蕴藏丰富、时时添新的图书馆、阅览室,并且应该有足够和适当的时间对学生开放。学校应该为学生阅读创设良好的环境: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朗朗,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开设阅读课;保证学生在完成作业之余还能留出时间进行阅读。

学校还应该多举办读书活动。比如:设立“校园读书月”,每学期设一个“校园读书月”,设定一个主题,如“书香伴我行”;开好“班级读书会”,各班每周或间周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根据每学期定的读书主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美文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古诗擂台赛等各类读书活动;充分发挥宣传效益平台,有效利用广播站和校园网的作用,开办好书介B、读书心得,每周一诗(词)等栏目,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三、学生自觉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学生可充分利用起零碎时间,饭后半小时,睡前十分钟,都是很好的阅读时间,只要养成阅读习惯,长期坚持,就能取得可观的成绩。

篇2

一是阅读量少。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不少于300万字,要求高一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80万字。而我们农村高中生阅读量远远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文学作品阅读量仅占阅读总量的12.5%。曾经激励过几代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只有5人读过。我国古典名著的“待遇”也不佳,读过四大名著的学生不到3/1,而完全没读过的竟占65.6%。

二是阅读面极其狭窄。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村高中生常读的课外书中,有很多是学习辅导书和参考书,也有面对中学生发行的有利于应付考试、提高临场成绩的报纸期刊,还有一部分是以消遣为主的课外书籍。

三是阅读效率偏低。阅读时目标不明,思考不深,懒于追因、质疑,更懒于笔摘手抄。大多数学生课外阅读都处于仅凭兴趣选择的较随意状态,缺少对阅读意义的真正了解和思考。有近半数的学生对名著只是随手翻翻,了解一下情节而已,真正能做到精读的很少,还有很多学生不看原著,只看改编后的影视剧。影视剧虽然形象直观,但毕竟与原著不同,不看原著,就培养不出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至于做读书笔记,有近38%的学生不会做,即使做也大多停留在摘抄佳词丽句的浅层次上,写感受和评点的很少,做分类卡片的没有。

以上调查虽只在本校进行,但调查结果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校是一所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普通高中,农村学生所占比重较大。这些孩子能上学读书已经很不容易,根本没钱买课外书。近年来农村高中生出现阅读量减少、阅读情趣与品味趋向娱乐化、浅层化的倾向,这种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因为“阅读退化现象不仅危及青少年智力、品德与人文素质的发展,而且导致社会精神文明和整个民族基础文化素质的退化”。

针对当前高中生在课外阅读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实际,在广泛查阅资料、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笔者采取了以下对策来改变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是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前,首先要千方百计地采用各种手段燃起学生的读书愿望。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偷快和积极情感。笔者利用课前三分钟安排学生轮流进行名著介绍和鉴赏,读到什么好文章也及时推荐给学生,这样就引起学生“一读为快”的欲望,也让这种良好的读书气氛在广泛而不间断的读书交流中日渐浓厚。

二是保障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我们以新课程为标准,以《高中新课程学生读本》为基本阅读材料,积极提倡中学生课外阅读经典名著;根据年龄阶段不同,循序渐进推荐阅读书目;课外阅读注意与课文的学习相结合,并注意了题材和体裁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三是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学会看目录提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精读、略读和速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我们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动笔。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培养整理知识的习惯。

四是提高教师指导阅读的水平。明确课外阅读目标,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教会学生浏览检索和查阅工具书,能根据需要从书报、杂志、互联网等搜集并处理有关信息材料。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种常用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教会学生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读书提纲等方法。

篇3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英语课堂外扩展自己的英语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与运用英语知识。基于此,该文对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意义简要剖析,探讨了目前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教学现状与问题,对优化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给出了相关策略,以期促进高中英语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实施策略

高中英语作为高中生必学的“三大主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帮助高中学生灵活掌握和使用英语知识是每个英语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目前,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已经成为高中英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会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来帮助学生完成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可以说课外阅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中英语教学的发展。

1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课外阅读对高中生学习英语有着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拓展英语词汇量,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锻炼对英文的语感。完善英语课外阅读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提升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改善高中生英语学习水平难以提高的困境。根据调查显示,多数高中生进行的英语课外阅读活动属自发行为,并且其阅读是随意的,缺乏系统的课外阅读计划,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障碍。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失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耐心,不利于学生养成长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另外,《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掌握的词汇量和固定语法搭配有着明确的要求,学生仅仅依靠英语课堂的学习和课下作业的完成是达不到掌握标准的,因此还需要扩大英语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范围。同时,高中生的英语阅读技能也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提升。在高中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占总成绩的比重较大,增加英文课外阅读量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英语文章的理解能力,使其了解更多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2.1课外阅读目的较为功利

由于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除去课堂学习与课后完成作业的时间,几乎没有可以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在有限的课余时间内,大多学生也会优先去做能够提升自己考试成绩的活动,进行小范围的课外阅读也仅仅是为了提高做阅读理解题的效率。部分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后,英语成绩得到了提升,他们会继续制订课外阅读的计划并且严格执行,其选择的课外读物也是能够帮助提升英语考试技能的书籍,而不会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英语读物。在短时间内,大多学生并没有体验到课外阅读带给他们成绩的提升,他们就会忽略自己英语水平的实际提升情况,以成绩作为关注的重点,放弃英语的课外阅读。这种功利心不仅不利于提升高中生的英语水平,也限制了学生英语水平的发展。因此,高中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要摒弃这种功利心,端正自己进行课外阅读的态度,充分意识到课外阅读对自身学习的帮助作用。

2.2缺乏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由于面临高考这一巨大任务,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有限,对课外读物的选择也没有明确的规划,绝大部分学生的阅读方式就是通读,对阅读材料的真正含义并不能深入研究,在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和不理解的句子时直接跳过,这样就失去了英语课外阅读的意义。部分学生会对课外阅读的材料仔细研读,将每一个词汇和不清楚的语句都查清楚,这样虽然可以学到较多的知识,但是也极大地降低了课外阅读的效率。笔者认为,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应该和高中英语教学一样系统化,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也就体会不到课外阅读的巨大作用,会逐渐失去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耐心,进而放弃课外阅读,这对高中英语学习是十分不利的。

2.3课外阅读材料相对单一

高中生课外阅读材料选择的范围十分狭窄,课外阅读材料的来源也相对单一。高中的学业压力很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首先会选择课程的辅导材料和能提升自己考试技能的相关书籍,而对单纯的英语读物往往不会投入过多的精力。上文也提到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有明显的功利性,选择的阅读材料比较单一,大多围绕着教材来进行选择。在部分学校中,学生不会专门进行课外阅读,文章的来源仅仅是英语辅导报刊和作业中的阅读理解题,学生的阅读量十分有限,单一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理解能力有限,不利于英语教学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

3优化与改进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策略

3.1树立正确的课外阅读观念

高中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会围绕教材进行,投入在课外阅读的精力十分有限,意识不到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的重要作用,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对此,要想从根本上发挥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课外阅读观念,端正对课外阅读的学习态度。很多学生甚至是教师都会认为课外阅读是浪费时间,认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应该用来做更多的考题,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大量的作业和考题的确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考试技巧,但是大量的英语文章阅读也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感,扩展词汇量的同时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学生要做到认真对待英语课外阅读,慢慢积累文章的阅读量,从阅读短篇文章逐渐过渡到阅读长篇文章,坚持将文章中与课堂相关的知识点做好总结回顾,利用课余时间培养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学生在树立正确的课外阅读观念后,能够自主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也能够保证学生的课余时间没有被浪费掉,从根本上解决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推进问题。

3.2课外阅读材料的有效选择

选择良好的课外阅读材料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起点,高中生的学习时间十分宝贵,因此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格外注意,选择的课外英语读物需要能够真正起到帮助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作用。首先,教师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必须是积极健康、富有意义的,阅读材料如果只是简单的叙事,没有任何的内涵,对学生的学习和水平的提升没有任何的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了。对此,笔者通常会选择《呼啸山庄》《简•爱》等英文名著的片段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在提高其词汇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其次,课外阅读材料需要和课堂的内容有相关性,如果脱离了课程的标准要求,学生难以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而且对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也没有任何巩固和复习的帮助。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不一样的情况,选择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以满足学生日常的学习需求。教师在选择与教材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时,也要注意阅读材料的趣味性,保证学生能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最后,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课外阅读的内容不应该仅限于说明文,还应该涉及诗歌、散文、新闻等不同的体裁类型,最好是多个领域的内容,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喜好,确保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眼界。

3.3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需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阅读,才能够掌握课外阅读的技巧,真正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大多情况下,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泛读的形式,泛读并不是简单地将文章内容过一遍,而是在大致浏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重点,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测出部分生词的含义。这个技巧的培养要建立在大量的课外阅读的基础之上,需要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跳过难懂的词汇,通过快速阅读来获取文章的主题。很多高中英语教师为学生选择的课外读物是英文杂志,例如《英语学习》《英语世界》等,这些杂志中的内容覆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既满足了学生迎合考试的需求,又保证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也可以从这些英文杂志中了解到关于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内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日积月累,学生掌握了课外阅读的正确方法,就能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培养出优秀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4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教师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选择符合教学需求的课外阅读材料,既要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帮助,还要让学生保持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另外,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教师要加强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很多学生意识不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很大部分原因是教师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价值,并且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课外阅读。事实上,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认真对待课外阅读,并且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课外阅读的目标,帮助学生制订好课外阅读的计划。高中英语课程的时间很紧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将课外阅读的价值最大化,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课外阅读方式来保证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如笔者会通过软件、多媒体、电子书等不同传播方式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获取重点知识的能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量,还能提高学生整体的英语素质。另外,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课外阅读习惯,也要监督学生阅读真正有意义的课外材料,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推动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工作的全面进行。

3.5注重阅读效果反馈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部分是为了巩固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同时也是为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监督,注重对学生阅读效果的反馈。高中生的学习时间有限,所以要充分利用课外阅读的时间,将课外阅读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同时,教师需要建立课外阅读的反馈机制,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的了解,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相应的课外阅读建议。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外阅读反馈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把学生遇到的问题融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另外,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课外阅读反馈来制订不同的阅读计划和阅读内容。比如,有些学生对英语诗歌很感兴趣,对诗歌里面的单词记忆深刻,教师可以针对这部分学生挑选英文诗歌的课外阅读内容,这样既能够使学生保持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满足了教师的教学需求;有些学生的英文水平低于班级平均水平,在做课外阅读题目时速度比其他同学慢,教师可以先找一些难度较低的读物让其练习,慢慢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其阅读能力。

4结语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尽管目前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没有全面普及,课外阅读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取得的教学成果还是十分可观的。相信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会被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所认知,英语课外阅读也会成为高中英语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佟慧颖.对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221-222.

[2]周艳梅.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实施课外阅读的策略[J].中学生英语,2012,8:28.

篇4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 课外阅读兴趣 激活

高中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课外阅读效益低,这些往往成为高中生忽视语文课外阅读的借口。有份调查报告提到了这样一件事:同为华人,接受美国教育的华人学生在介绍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的时候,通过查找资料和广泛的阅读,从活字印刷术的历史沿革、操作过程以及它给人类历史带来的影响多个方面作了几万字的介绍。而接受中国教育的学生只写了区区500字,还是教师讲解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除了看到中国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差以外,还应该看到我们的学生阅读面确实狭窄。调查发现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80%以上的高中生阅读兴趣不高。课外阅读量小面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武侠小说和卡通书,文学类的读物无人问津,阅读理解能力较差,从而严重影响了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大量阅读的功劳。《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表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外阅读,新课程理念下的各类测试已开始涉及课外阅读,比如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出现的探究题。2008年江苏语文高考在语文附加题中就有15分名著名篇阅读理解,因此强化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刻不容缓。《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三年中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阅读材料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下面就谈谈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活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一、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一个人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修炼。是“积学”的捷径,是治学和科学研究的起点。可以说。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智力背景,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直接接触阅读材料的机会,在大量阅读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外阅读是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告诉学生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些高尚的人谈话,这对一个人的成长也是极为有利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高考指挥棒对语文课外阅读考查的落实,使语文课外阅读更具有现实意义。在江苏2008年新课标高考模式中就增加了对名著名篇阅读的考查。如“简述体现黛玉多愁善感的一件事”。又如“请说说《哈姆雷特》中的‘戏中戏’指的是什么情节”等。考生如果没有读过名著和名篇。或者没有阅览过关于名著名篇的介绍、评论文章,答题时将会一筹莫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只有在读书中体验到智力生活时,他的学习愿望才能被确立”。书籍,特别是经过了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家名著,是影响学生智力活动和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最有效的媒介。作为教师可用“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博览群书,而晓天下”等成语和诗句来启发、熏陶学生,让学生懂得多读书对提高自身的习作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还可以用名人轶事来启迪学生,以马克思、叶圣陶、鲁迅等伟大人物终身学习的热情来激励学生。

二、以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带动阅读兴趣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较为活跃的学习模式,它与接受性学习不同就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语文学习不局限于学校课堂,“研究”的天地很大,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研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过程,它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中让学生感悟语文、培养科研意识。而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阅读。广泛地阅读,但不是泛泛而读,要在阅读中感悟语文,在阅读中发现研究课题,培养研究能力,并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阅读能力、鉴赏水平。

在语文教材范围之外,完全依据学生的读书兴趣,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的重要途径。研究性学习选题的自由度较大,依赖于学生读书的兴趣范围。比如“解读席慕蓉的诗”、“林清玄散文漫议”、“《红楼梦》人物评说”、“唐诗宋词对中学生作文的影响”等等,这些专题反映了学生的读书欲。引导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对其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势必会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与人文素养。

在阅读中发现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拓宽阅读视野。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这一平台,激发阅读兴趣,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营造自主轻松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品尝到阅读的

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轻松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自主阅读的乐趣。激发读书兴趣,首先要做的是敢于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书目,读他们感兴趣的书,了解他们最想知道的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高中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所以放手让他们去阅读。这也是对学生成长的尊重。

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阅读课,由教师带领学生到阅览室去读他们自己喜欢的书,要求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并想想为什么要摘抄。课后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教室里展览出来,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互相欣赏、口头点评、各抒己见。我们也可以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的5分钟搞读书汇报活动,按学号由学生进行新书推介或名篇赏析。这样他们动口动手又动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原来想读书的学生阅读兴趣更浓,原来被迫读书的学生在这样氛围的感染下也变得积极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他们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

四、用教师富有成效的启发和引导打开学生的阅读之门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充分利用课文内容教学。从学生认识水平的实际出发。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新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当课堂上所讲的教材里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的东西,又包含一定‘份额’的新的东西时,才能唤起建立在思维本质上面的稳定的兴趣。”

篇5

关键词:课外阅读 现状 指导对策

一、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一)数据调查分析

要了解当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找出其中的问题,我们通过网络发起了一项阅读调查活动,选取高中学生150名,年级随机,男女随机,通过采用问卷的形式得出这样的数据(见表1):

除此之外,在对阅读途径的调查的时候,有大约75%的学生表示去看纸质书,还有25%的学生选择上网看电子书。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二)调查结论

(1)阅读时间少

高中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阅读时间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这种状况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到了高三,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学生往往就会放弃课外阅读。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经常读书的大约为36%,而且还有一部分学生偶尔才会进行课外阅读。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孩子学习特别辛苦,在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习的时间也比较紧,他们总有很多课需要上,有做不完的习题,加上考试的压力,学生很少抽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2)阅读量远远不足

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在各个时间段的阅读量都进行了规定,就是阅读量不能少于150万字,这样计算,平均到每一天的阅读量大约在1500字左右。假如我们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例,也就说每个学生每天都要阅读类似这样长度的文章才算达标。通过网络数据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偶尔看课外书的只有60%左右,而到了高三,几乎大家都放弃了课外阅读。目前高中生对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全部读过”的只有12%,而一部“都没读过”的有20%,有15%左右的学生坦言能保证每一周大约2-3个小时的时间阅读,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

(3)对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能力差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高中生比较热衷于“娱乐休闲类”,甚至有的到了痴迷的地步,这就说明了一部分同学在读物的选择上能力比较差,阅读的品位不高,而且阅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娱乐休闲读物属于感官性的浅层文化,对于身心正在快速发展的高中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是那些知识营养价值较高的书籍,比如一些经典名著之类的,不能把快餐文化当做“主食”。

(4)语文老师对课外阅读指导不到位

在高中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在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方面不是特别重视,指导不到位现象普遍存在。个别语文老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的时候“一刀切”,没有结合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水平和能力,从而区别对待,这就导致一些阅读水平不高的学生很难读懂那些有难度的书,还有的语文老师在布置了阅读书目之后不管不问,没有进行及时的检查,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因为缺少了监督就不去阅读。

二、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对策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方面,要努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第一,教师可以进行课堂互动,让一些学生主动发言,分享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感受,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扮演课外阅读中的角色进行朗读其中优美的片段,比如《雷雨》中的角色扮演,这样就能唤起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起到很好的效果。第二,针对那些题材多变,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作品也要区别对待,比如,经典的诗词可以背诵,还可以运用到作文中。在阅读内容上,可以选择一些比较优秀的阅读案例,让学生了解一些作品的框架和情节,挖掘其中的情感价值,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利用多种资源,扩展课外阅读的视域

在新时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是培养学生个性,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学会开发各种有效资源,让学生获得情感方面的体验,让课外阅读与课内的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课内的资源增值。可以开设选修课,为课外阅读创造新课堂,把课外阅读纳入阅读教学计划的范围之内,提高阅读的质量。还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资源来满足学生大量阅读的需要。此外,还能借助一些社会方面的资源,比如,本地的图书馆、出版社等等,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氛围。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增强课外阅读的系统性

在课外阅读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结合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情感教育。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先从自身做起,把阅读当做一种习惯,学生会受其影响,主动阅读。语文教师可以开展网页主题性阅读活动,为学生选择好的阅读读物创设条件。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为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提供检测依据,还要为学生推荐一些比较适合的课外阅读读物,要注重思想性和层次性。

(四)强调积累,建立课外阅读检测评价机制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课外阅读是其中一项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学校要要鼓励语文老师,在强化自身阅读水平的同时,组建一支专门负责课外阅读的队伍,针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进行研究,提高教师课外阅读的指导能力。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检查,适当督促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把考查的结果作为语文成绩的一个依据,考查的目的是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找出问题,为今后的阅读指导创造条件。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课外阅读任重而道远,要想改变现有的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通过文学作品来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与艺术等方面的心理感悟,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保驾护航。(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艳芳.培养课外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南方论刊,2012(09).

篇6

[关键词]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教育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086-02

高中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是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总的来看,我国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良好,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高中生精神世界的主流。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新时期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高中生较之初中生来说,思想和心理都更成熟了,也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加强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结合多种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高中生的生活

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就必须结合新颖生动的内容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形式多样化,高中学生才不会觉得课堂死板或无聊。

(一)开展生活实践,内化高中生行为习惯

1.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仅靠课堂教学这一组织形式是远远不够的,生活实践要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存在。生活实践是深化思政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形式。比如在学新课前,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成立调查小组,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后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然后在课堂上交流总结,并回归课本。

2.让高中生走进社会,尽其所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通过社会服务,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例如到社会有关单位、场所参加义务劳动,进行法律宣传,帮助有困难的人,做好事,等等。让社会服务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转换为行动。这样处理教材,既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真实体验。

3.高中生有各自的特点,要根据不同层次高中生的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比如,组织郊游、踏青、野营等户外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成立“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社区,走上街头,提供各种义务劳动,使他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合作的重要,增强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观念;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他们有了发挥特长、张扬个性、感悟生活的机会和舞台,在实践中让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将优良的思想道德转化为自己的品质。

(二)创设生活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例如,在讲高中必修二《政治生活》“我们应该如何发挥自己在决策中的作用”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一次听证会,让学生体会参与决策的感觉。首先确认听证会的主题,其次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扮演不同角色,各小组准备资料,再次模拟听证会的程序,由各小组推荐代表陈述观点,最后听证会主持人作总结。这样一个过程,比教师站在讲台上枯燥地讲述知识来得生动,也让学生印象更深刻。巧用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设置人性化的教育氛围,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

(三)开展纪念活动,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利用纪念活动,在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思政教育。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革命历史,了解革命先烈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可以开展参观烈士陵园,纪念烈士丰功伟绩的活动。可以用向革命烈士鞠躬献花、学生代表介绍烈士的生平及功绩、扫墓活动等来对学生进行全身心的思政教育。这种形式不仅能有效实现教育目的,更能增强教育效果。因为利用纪念活动开展思政教育,学生乐于接受。将重大纪念活动与日常思政工作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回顾历史中受到思想的洗礼和文化的熏陶。要善于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使高中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意识到加强政治学习的重要性。

2.利用重大纪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前提是将重大纪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与高中生的现实情况有效结合起来。

(四)学科讲座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科专题讲座来实施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选题要让学生感兴趣,其次要结合课本知识和国内外重大事件,通过讲座扩大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五)知识竞赛

组织学生所关注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知识竞赛,如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组织“爱国知识竞赛”;为了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可以组织“时事政治知识竞赛”等,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

(六)课外阅读

组织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关思政教育理论读物的活动。课外阅读可以单独进行,也可成立有关阅读小组,这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W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高中政治教师要加强指导,如帮助学生选择阅读书目,选择的书目不能超越他们可接受的范围,最好选择在故事中展现各种知识理论的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二、利用互联网,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高中生

当今社会遍布着互联网的身影,高中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改变着当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模式,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风貌和三观。如何利用网络,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高中生的生活中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其与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于教师和家长而言,可利用网络、多媒体将教育思想融入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中。

(一)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网络掌握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动态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数都喜欢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教师和家长应该在网络中掌握高中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关注一些问题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通过经常关注其在网上发表内容的变化,掌握问题学生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对于其言论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引导,进行有效的网络干预。另外,对于高中生而言,网上的教师信箱和校长信箱等,使用的方便性比挂在墙上的传统信箱高得多,应充分利用。

(二)教师和家长可以与高中生在网上进行日常的思想沟通

网络对于高中生而言具有平等性,在网上他们可以完全敞开心扉。教师最好以很平常的聊天作为开始,这样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能把心里话以及烦恼告诉你并寻求你的帮助。作为教师要积极开展与学生的网络讨论,网上谈心,与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在看似聊家常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教导他们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问题。例如,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可能在实际生活中不善于与人沟通,这时候要求他向教师敞开心扉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是十分困难的,但如果在网络上与其交谈,则很容易进入其内心,比较顺利地解决各种问题。

三、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堂,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

(一)作为学生,学校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而在学校里,课堂是教育的主要途径

其中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使政治课堂成为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政治课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要用各种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高中政治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要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在课堂上做好学生引路人的工作。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很多学生来讲显得枯燥无趣,而毫无兴趣的东西学生不爱听,容易走神,没有激情学习。所以利用政治课堂,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很关键。要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的兴趣,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把生活融入课堂,把课堂融入生活,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获得感受和体验。例如有一节高中的政治课,教材要求学生欣赏几幅字画,其中有一幅是郑板桥的“丝竹图”,许多学生说不懂国画,谈不出体会,课堂出现了冷场。这时候就需要政治教师改变思路,不再要求学生谈体会,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他们最熟悉的竹子入手来引导其打开思路。教师让学生由竹子想到什么来发言,要求学生由竹子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思维想象。由于学生熟悉竹子,所以很快就进入了情境,发言变得踊跃。

(二)切实把思想政治课重视起来,抓好课堂教学,教师要注重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用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5-0101-01

凡是有文字的地方就有阅读,作为学习最基础的方法,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对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对于其他学科的理解也有益处。如何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改善高中生阅读质量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 高中生阅读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对高中生阅读习惯以及阅读内容的调查,总结出了目前高中生在阅读时存在的几个问题。首先是阅读的功利性比较明显。高中生语文阅读的主要素材是作文选之类的应试书籍。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这类技术性的书籍属于专业教育范畴,在爱因斯坦看来只能让学生成为机器人,而不能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阅读的目的不单单停留在技术性的层面上,更应该使人从书本中得到有益身心的教诲。其次,中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浓,中学生阅读的书籍主要集中在一些校园小说、时尚杂志或者漫画书上,这些快餐式的读物对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大部头的文学作品由于其内容与实际生活贴合不紧密,中学生无法切身感受其中的精彩,因此对于中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快餐读物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悲天悯人和崇高人格的深刻内涵,久而久之甚至对于正常的语言发展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最后,中学生阅读的方式有待改进,中学生阅读的习惯是精读少、泛读多,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要逐句感受才能体会其中的深意,匆匆略过留下的记忆很少,浮躁的阅读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二 提高中学生阅读的对策建议

1.建立立体式的阅读模式

对于高中语文来说,阅读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由于高中生的阅读面较窄,阅读材料不够全面,所以建立立体化阅读模式的重点在于如何拓宽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的层面,从而有效地实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和过渡。笔者针对这种情况总结出两个解决办法:第一,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高中生每天都要面对繁重的作业和学习任务,很少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延伸。教师应该利用高中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等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展“读好书,多读书”为主题的读写活动,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阅读层次进行规划具体的读书数量和篇目,鼓励学生互相传阅优秀的书籍,同时推荐一些优秀的名著、文学读物,培养学生们广泛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语文的阅读水平。第二,进行专题训练,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语文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进行阅读扩展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应注意语文阅读解题能力的训练,如开展专题研究修辞手法特色在语文阅读中的运用、组织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训练、解题能力的强化训练等等。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对症下药,在扩展语文阅读层面的同时提高阅读理解的解题能力。

2.采取多元化的阅读手段

阅读呈现方式有很多种,如影视播放、歌剧话剧、听说书、朗读等等。对于中学生而言,要想集中精力地去读完一本冗长的名著是极其困难的。笔者认为,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前提上,可以将名著中一些经典的片段通过课本剧、话剧以及朗读的方式呈现出来,表演完成后再请学生进行点评欣赏,这样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对于原著的阅读兴趣而且在观赏、点评的过程中学生们也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无形之中加深了学生对于名著内涵的理解,并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事物思考事情的能力。再者,老师还可以采用组织学生进行开课前5分钟演讲的活动,在每节语文课开课前,让学生进行一段简短的读书心得演讲,并长期坚持下去,让每位学生都有演讲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创办一个读书角,广泛征集图书,形成一个流动的图书馆,学生们在传阅图书的过程中的那种期待和欣喜、收获与感动都是不可多得的意外收获。

3.改进评价考核机制

针对高中生阅读的功利化情况,在教学评价考核中语文老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层次和基础进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估,对于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老师应对其采取适当的表扬措施并鼓励其再接再励不断提升自我的文学修养;对于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应该以鼓励为主,适当地降低评价的门槛和要求,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为主要引导方向,在考核试卷的设计中对于阅读方面的要求作出适当的调整,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 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日益加重。语文教育作为提升中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理应担负起我国中学生素质发展的重任。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展一些提高阅读水平的活动,不断创新形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最终达到提高中学生阅读水平和语文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8

一、搭建平台,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高中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基础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凸显出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而不能过多干预学生的自主阅读,应倡导探究式教学,搭建探究平台。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的包袱太重了,他们总担心会因为自己的教学不到位而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单纯的灌输教学观念还存在不少老师心中。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证明,单向的灌输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而且随着高考命题方向的不断改革,语文试题灵活性越来越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也全面,搭建自主探究的阅读平台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1.突出“以生为本”的主体地位

构建探究式的阅读平台要做到以人为本,体现学生自主性特征,鼓励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见解。教师作为引路人,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方向性的指引,但不能束缚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感悟文本,感受文本的智慧,领会文本的蕴味。“以生为本”要重视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策略,探究式的阅读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学习策略去学习文本,领悟文本,在领悟过程中进一步修改学习策略,获得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2.重塑教师的引领地位

搭建个性化的探究阅读平台离不开教师的指引,我们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并不是倡导“放羊式”的教学模式。文本存在的主题思想,学生在解读时不能以个性化作为庇护而随意对文本进行曲解,如果是非颠倒的个性化解读就背离了文本的初衷,影响学生正确阅读观的形成。个性化阅读要引导学生尊重文本,抓住文本的主题思想,通过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深挖掘,在挖掘中感受自己与他人不一样的阅读品味,形成多元化的理解,从而走近作者的内心。在个性化的阅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引导方向,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解读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发展学生能力。

二、授之以渔,渗透自主阅读策略

阅读探究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能力之一,教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渠道渗透自主阅读方法?高中语文的内容题材广泛,既有现代文,又有文言文,文体也比较多,其中文言文又是一个难点。文言文素养是高中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接下来,我以文言文为引子,例谈课堂教学如何渗透自主探究的阅读策略。

中学生怕文言文原因有三:一是语言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二是作品存在背景离现在较为久远,如果没有深入当时的背景,很难理解作品的意境;三是文言文的语法同现代文差别大,而且在生活中几乎少用,没有一定的语言环境。面对摆在学生面前的三个问题,语文教师要从源头抓起,授人与渔,渗透文言文自主阅读探究的策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遇到不懂的词语,教师要放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查看注解,查阅古代汉语词典,查找课文辅助材料等;遇到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教师要鼓励学生比较古今文句式的异同等;遇到有争议性理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利用互联网考证观点的正确等。这些阅读策略,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指南针”的作用。掌握这些方法,学生就可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自主阅读。例如在学习《鸿门宴》时,如果教师没有重塑自己的教学观,还采用传统的单向讲读法,用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剥夺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就无法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解决字词的读音,特殊句式等“言”问题,设置问题引导他们自主探究文章的结构、手法、人物的性格、意蕴等“文”问题。在分析文章的情节时,有同学就根据自己的阅读提出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人人都说是鸿门宴是范增和项羽设下的局,项羽是“刀俎”,随时都可将刘邦置之死地;刘邦是“鱼肉”,被动地等待宰割。据我看,张良一直贯穿整个情节的始终,鸿门宴是张良的一步险棋。他处处牵着项羽鼻子走,化险为夷。一石激起千层浪。鸿门宴究竟是不是张良设的局?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为了寻找正确答案,学生饶有兴趣地自主利用图书馆、网络寻找答案。如此学习文言文,学生不但掌握了“言”与“文”,而且获得了自主探究的阅读策略,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三、课外扩展,构建自主阅读大课堂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的延伸,是拓展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方向也越来越注重学生课外能力的考查,也就是,课内知识占的比例越来越低。但这并不是表示课内教学不重要,课内教学是学习策略的指导,而课外是学生能力的拓展延伸,内化知识结构的重要迁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量化指标,这些要求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为学生的全面拓展提供了指导。语文教师如何借助课外阅读渠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构建自主探究的阅读大课堂?我认为,课外阅读要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与课内教学同步,通过系统化的阅读,让学生扎实地阅读经典,阅读名著。为了让课外阅读开展得有效,教师要做好引路人,在课堂上对课外阅读的策略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同时,利用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问卷调查,开展多种课外读书活动,最终达到利用课堂教学指导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以活动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1.制定课外自主阅读计划,有序进行自主课外阅读

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作品“汗牛充栋”,参差不齐,教师要把好关,让课外阅读既要能让学生接受和积累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知识,丰富词汇积累,提升语文积淀,获得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要能为高考服务。教师可通过教材相关主题拓展,替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让学生系统性地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适当地推荐与课文或单元教学拓展阅读相匹配的书目,如教《林黛玉进贾府》时,设置悬念让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红楼梦》;教必修三第二单元科学小品时,向学生推荐哲夫的《黄河追踪》、《怒语长江》等科学环保的纪实著作;推荐课外优秀期刊,如《意林》、《世界博览》、《作文素材》等;指导制定寒暑假读书计划,长远和短期相结合,富有弹性。学生可以再根据自己的课外阅读适当调整,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真正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2.指导课外自主阅读方法

当前,许多高中生都标榜自己是个性化阅读,其实更多是随心所欲的费时、低效的阅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若要保证课外自主阅读的高质、高效,就必须指导其课外自主阅读的方法。教师要让学生懂得用目的性、利用性、鉴赏性等不同的方法自主阅读广博性、深刻性、多面性等不同性质的读物;要鼓励学生作阅读笔记――在自主阅读时遇到精彩的片段时,将精彩片断积累下来,并运用到习作中;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对某个句子有体会时,在旁边做上批注;当读完一个章节或一本书后深有感触时,写写读后感,以读促写。

篇9

【关键词】高中 英语 课外阅读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学生英语技能的培养显得愈加重要。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语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媒介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进行分析对于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十分必要。

一、高中学生英语阅读材料的选择现状

阅读材料的选择是英语课外读的首要环节,恰当的英语阅读材料选择是高效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基础,因此,对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现状进行分析首先要对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的选择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进行选择性干预。

调查分析显示,在阅读材料选择自由的前提下,学生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娱乐、体育、赛事类阅读材料,娱乐、体育、赛事类阅读材料往往相对较为有趣、语言风格往往相对较为轻松,这种阅读材料选择倾向是与学生的兴趣相适应的。同时,“文学类”课外阅读材料也深受学生的欢迎,一方面是因为文学类阅读材料的故事性相对较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强烈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文学类阅读材料的词汇和语句优美,符合学生的语言审美要求。另外,由于政治、军事、地理、学科类阅读材料相对较为枯燥乏味,而且在文章中往往会出现大量的专业类词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学生在自由阅读过程中往往不会选择这类阅读材料。

二、高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目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高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在应试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高考是高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绝大多数学生选择英语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大量阅读提升英语阅读速度,为高考英语阅读做准备;其二,大部分学生选择英语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词汇量,从而有效提升英语语言技能;其三,部分学生选择英语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自由阅读掌握新的句型和语法知识;其四,少部分学生选择英语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阅读获取课外信息,了解更多的娱乐、体育等方面的知识。

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选择英语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还是扩大词汇量、提升阅读速度,从而更好地满足高考英语阅读的需求。如何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从兴趣出发自发进行课外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高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量现状

调查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仅有极少部分学生可以坚持每天多次英语课外阅读,大部分学生仅仅能保证几天一次英语课外阅读,课外阅读量是相对较少的,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不能自发地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其英语课外阅读量基本为零,远远不能达成英语阅读学习需求。

由此可见,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大部分高中学生都已经逐渐意识到了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在实践过程中阅读量较少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扩大学生的阅读篇幅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量显得十分必要。

四、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方法和途径现状

精读和泛读是英语课外阅读过程中常见的两种阅读方法。精读强调阅读的精细化,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掌握所有的词汇、语法、句型,在此基础上还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泛读强调阅读的泛泛化,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只要掌握文章基本大意即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往往会采用泛读的方法,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会采用精读的阅读方法,仅有少部分学生会采用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资料不同于课内阅读资料,其中包含的可读性知识量相对较少,因此,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采用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具有更高效的特点,如何在英语课外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渐掌握阅读技巧,更好地利用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阅读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应用语言素养十分必要。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设备在学生中的普及率显著提升,由于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阅读十分方便快捷,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往往会更加强倾向于选择多媒体媒介,书本、报纸等传统媒介在学生课外英语阅读过程中的利用率较低。虽然多媒体媒介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但是利用传统媒介进行阅读更有利于学生做笔记、词汇积累及句型分析。如何合理选择各种阅读媒介进行更加高效的英语课外阅读是现阶段高中学生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

五、结束语

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语言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十分必要。英语课外阅读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逐渐提升阅读速度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现阶段我国高中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现状还是不容乐观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其英语课外阅读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更多、更高效的阅读建议还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篇10

一、“雷声大,雨点小”——学生对课外名著阅读兴趣不高

有一位学生曾这样说,所谓名著、经典就是“人人希望自己读过,而又谁都不愿浪费时间读的玩意儿”。该学生的话很能反映当代大部分高中生对待课外文学名著的态度。“雷声大,雨点小”可以说是笔者在实地调查研究中总结出的高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经过调研,学生对课外名著阅读兴趣缺失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学习任务的繁重和学习时间的紧张;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极端的应试功利目的;言情、奇幻、网游、盗墓等浅薄网络小说的冲击;名著的故事事件、文字、人物性格等方面和中学生的阅读取向有落差;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课外名著阅读引导不够等等。

针对以上原因,结合教学实践的检验,我认为用以下几点来培养中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对策1:通过“影视欣赏”,激发阅读兴趣

课内外阅读相衔接,通过影视这个多媒体,让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配合教师的辅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名著的兴趣。“影视阅读”也有助于学生进行情景交融的阅读理解,从而熟悉名著的基本情节,并写简单的观后感。比如在学习了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鲁迅的《祝福》、的《雷雨》等名篇后,让学生观看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进行影视鉴赏,并针对其做了影评,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极性变得空前高涨。

对策2:组织多样化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教师可把学生分为若干个读书兴趣小组,把喜欢读书的和想读书的组织起来,经常性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课外名著阅读活动的发展。在成立读书兴趣小组的前提下,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朗诵、演讲、辩论赛、读书征文、编排校园剧、组织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在读书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要进行必要的表彰。举办活动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对策3:降低学生在阅读名著方面的心理压力,培养阅读兴趣

名著阅读对学生教育意义虽大,但是在初期阶段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也相当大,此时,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有位高一新生曾经告诉我:“老师,我看到名著就头痛,又长,又深,又厚……。”相当多学生有类似的心理,他们一看到大部头的名著,就乱了方寸,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在第一学期笔者不向学生推荐巨著,而是推荐一些文字优美或传奇性、故事性强的小册子导读:如名著导读系列、名家谈红楼等,在 “没有-初步-深入”的阅读宗旨下,一步步地培养他们阅读优秀作品的自觉性。

对策4:与时俱进,以时尚流行促阅读热情

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对流行时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追逐欲。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就可以形成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让时尚流行为阅读服务,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如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讲三国时,学生从网络、电视、广播等渠道了解了相关情况,很感兴趣,教师又借机组织学生观看此类相关节目,使得《三国演义》在班里就热起来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浓厚,不仅认真阅读,而且热情讨论,同时在读书交流会上群情激昻,各抒己见。其实关注流行时尚和名著阅读并不矛盾,如果引导得当,反而能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时尚追求欲望的同时,激发起他们旺盛的读书欲,促进他们逐步形成“阅读-思考-讨论”的良好习惯。

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的时间和能力欠缺

然而,学生阅读热情被点燃后,很快会遇到以下问题:如果学生过分倾向于短、平、快的缩略、梗概式阅读,那即使接触原著,如《红楼梦》等,也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来改善此种状况。

对策1:制定计划,合理安排读书时间

从高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根据认知水平的差异,各个年级有所侧重;且考虑高一到高三的学习任务日益加重,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高一任务重一些,以中外名著,中长篇小说为主,高二、高三以名人传记、杂文、古典诗词、科普读物为主等。每周安排1—2节阅读,暑假、寒假可读一些中长篇小说,课余时间看一些报刊、杂志等。总之,根据每学年的读书目标,合理安排时间课外阅读,保证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

对策2:充分利用媒体优势,促进学生思考

现代社会,各种媒体传播着大量的信息,其中有许多是可以被语文教学所利用的新型资源,如果能充分地利用,就能有效地推进学生的阅读,包括名著阅读。如在教学中定期向学生播放“读书时间”、“焦点访谈”“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学生能够从中直接聆听到作家以及一些专业学者的论述,从他们的谈话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这类新型的教学资源比较生动,而且富于变化,能够拓展学生的读书视野。此外还可以把古典名著改编而成的电影或电视片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与原著进行对比阅读,在比较中深入理解名著的主题、人物或精彩之处。

对策3:创设名著交流平台,加强名著阅读的效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