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学历提升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人学历提升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篇1

1.个人负担重,社会角色多

成教学生大多是在职人员,有的还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平时工作任务繁重,经常出差,不能很好地保证学习时间;有的学生工作是三班倒休,经常下了夜班直接来上课,上课打瞌睡,很难有好的学习效果,工学矛盾比较突出。与此同时,他们大多数已经成家,家学矛盾也比较突出。他们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小孩要抚养,有的甚至是孕妇,这些家庭因素制约着成教学生的学习精力和自由性。

2.学生来源复杂,动机目的各异

成教学生来源比较复杂,背景各不相同,学习目的有很大差异:极少部分高考落榜生,没学可上了,只能选择到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习提升自己的层次;部分学生来校学习是因为在工作实践中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过少,来学习是“充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自己将来发展储备动力而学;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功利性非常强,就是直接冲着文凭而来,缺乏学习动力,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还有一些是被父母逼着来学习的,没有什么学习目的,纯粹混日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3.年龄跨度大,基础差别大

目前成教学生的入学起点相对较低,其文化基础知识相互间的差距较大。有些学生已经高中或者中专毕业好多年,原来学过的文化知识几乎忘光,尤其是英语、数学知识;有的则是应届高考落榜生,其基础知识相对较好;还有少数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中等教育,他们的文化基础就更加薄弱了。例如选定同一本高职英语教材,有些学生反映太难,有些学生反映太简单,学生间的基础知识差距比较大。

4.理论知识差,实践经验多

成教学生大多在理论学习上感觉比较吃力,难以掌握,例如英语、数学类课程。但他们具有相对丰富的社会和工作实践经验,在一些实践类课程和与实践紧密结合课程的学习中,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往往能够较快接受并取得好成绩。

二、基于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改革对策

1.实现开放式招生,执行宽进严出策略

近些年,我国的高考招生制度一直在改革,高职招生制度正在逐步向注册入学制迈进,作为普通高等教育有益补充的成人高等教育再设置门槛似乎很难说通。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实行开放式招生,无需考试直接注册入学。只要有强烈的求学意愿,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都可以加入到成人高等教历教育队伍中来,把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真正办成一种“没有门槛的教育”。放宽准入门槛并不意味着降低要求,相反应该提高要求,走宽进严出之路。国家可以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选择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统一组织考试,通过这种统一、规范的国家级考试来严把出口关,有效地保证成教毕业生的质量,防止各高校滥发文凭。

2.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适应学生多样化需求

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目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一般都实行的是学年制和学年加学分制,即使是远程教育也是实行的学年加学分制,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成教学生还要有学习年限,在课程选择上的自由度也不高。依据成教学生的特点,实行弹性学制,即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一定幅度内可以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控学习时间等,只要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申请获准毕业,这就为每一个愿意并能坚持学习的在职人员提供学习机会,能够很好地解决制约成人学生的“工学矛盾”“家学矛盾”。依据成教学生特点,真正落实学分制。学校要规定每个专业核心课程,开放所有课程,赋予成教学生灵活选择课程的权利。成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合自己专业的核心课程,可以跨学期、跨专业、跨班甚至跨校选择选修其他课程,达到毕业学分后可以毕业。学分制将使成教学生在选课的过程中边学习边思考,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对于成教学生的个人发展无疑有很大益处,也有利于成人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扩大成人高等教育的受众面。

3.改革人才培养方案,适合成人学习特点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是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是其浓缩版。其偏重于纯理论教学,实践方面内容明显不足,不适合工作在生产一线且文化基础水平较弱的成教学生。成人学生喜欢以应用为中心并理解性地学习。目前急需突破这种“普教化”的思维定式,基于成人学生生源特点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以成教学生为本,搞清楚他们想学什么和需要学什么的问题;其次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使人才培养的目标符合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学校可以邀请部分行业、企业人员和成人学生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来,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增强培养方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充分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笔者认为作为成人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参照成人学生的特点,首先要体现分类分层培养的特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既要能够满足对于仅冲着文凭的低层次需求的学生的需求,其培养方案中的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只需要确保学生具备适应社会的基本素养即可,以必需够用为限度,专业基础理论要整合、精简,为专业学习提供基本的知识储备;又要能够满足对于“充电”的高层次需求的学生的需求,其培养方案中的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就需要提升层次,引入学科前沿知识,以满足他们为今后发展储备动力的需要。其次成人学生的培养方案一定要突出实用性、实践性、时效性。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侧重理论联系实际,用专业知识来解释、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更便于他们理解学习,提升工作能力,还要将职业证书考试涉及的内容吸纳到课程中来,激发学生求学的积极性,也为增强职业竞争力打下基础;同时,要多增设选修课程,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工作实际、喜好,选修感兴趣的课程。此外,要建立定期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度,将社会发展变化急需的课程纳入培养方案,淘汰旧课程,增强人才培养方案的适用性。

4.改变授课内容及方式,注重实效性

首先,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纯理论教育,将焦点放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实用性、前沿性上。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要实用,要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推导,理论以够用和实用为度,重点讲理论在实践方面的应用。即便在进行必需的纯理论内容的授课时,也要让学生了解讲授的理论内容将支撑到哪些实际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价值所在。与此同时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最新的学科专业动态,及时将最新鲜的资讯带入课堂,促进成教学生的知识更新。其次,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改变“满堂灌”的模式。“满堂灌”的方式尤其不适合已有一定工作经历的成教学生。教师可以采取项目教学、实证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将理论教学融入项目、案例、实证分析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了理性认识。最后,教学手段上要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例如MOOCS等)来辅助教学,综合利用Flash、动画短片、电影等进行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形象化、生动化,这样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引发学生的共鸣,提高课堂的授课质量。

5.开发成人教育教材,突出实用性

目前,市场上专门针对成教学生的教材比较少,成人教育大多数使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生教材,教师在选用教材的时候只是适当地挑选内容相对简单的教材,然而这些教材并不适合成教学生。要加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改革必须加强成人教育教材建设,编写符合成人教育的培养规律和特点具有成教鲜明特点的教材。成人教育的教材要具有实用性、新颖性,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增加实例、案例分析等内容,使成人学生更易于理解掌握。成人教育教材改革需要国家制定相应措施,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开发成人教育教材。成人教育教材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教材而言,其难度更大,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需要其了解成人学生的特点才能编撰。其不但适合成人教育学生使用,也将更适合其他社会人再教育、再充电的需要,受众面更大,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载体。

6.实行多种考核方式,突出解决问题能力

目前,在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实践中,普遍采用的是期末考试“一卷定成败”的考核方式,受“工学矛盾”的影响,缺考率居高不下,毕业前补考突击的现象严重,有的学生甚至补考10多门课程。针对成人学生特点,其考核重点应该放在学生能够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单一的试卷考试模式,尝试推进口试、论文、实操等考核方式;即使是试卷考核方式也应减少机械记忆类试题的比重,多设置灵活的开放性问题,增加应用能力测试的内容;减少期末考试权重,增加过程性学习权重,设置“3+X”的考核方式,引导学生重视平时学习。与此同时,有能力的单位应重点开发网络试卷考核方式,建立网络试题试卷库,随机组成试卷,这样便于学生在各个时间段和各个地区参加考试,打破时空限制,有效解决工学矛盾,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成本。

7.开发网络教育课程,打破时空障碍

篇2

关键词:终身学习;学校成人教育;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42-02

一、终身学习视角下的成人教育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理论基础,而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的实践基础,二者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柱。终身教育的本质特征即在于它的终身性和整体性,它涵盖各级各类教育,是指人一生所受教养、教育和训练的总和;[1]终身学习是人们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是维护人们长期在知识经济社会立足的重要根基。成人教育作为国家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所不可或缺的。成人教育是教育权利的基本构成。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成人教育应在应对当代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挑战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成人教育的存在有效地弥补了人在成年时期享有教育权利的狭窄,没有成人教育,终身教育体系将会中断,也就无法满足社会成员对人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成人教育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全民教育发展指数(EDI)的重要标志。成人教育越发展,终身教育体系就越完善,全民教育发展指数越高,学习型社会也就越成熟。成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最佳载体,其宗旨是为成人学习者提供终身服务,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的良好体现。发展成人教育是实行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和教育民主化的重要因素。

二、终身学习视角下学校成人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1.学校成人教育面临的机遇。①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发展模式转换所带来的机遇。学校成人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将积极回应社会需求,为全国数以亿计的成人从业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引。推动自我转型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同步,良好体现学校成人教育以着重“人”的个体发展为逻辑起点,以确保“人”的整体进步为演进空间,从而实现以“人”为转变推进社会发展的转型终极目标。[2]②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构建所带来的机遇。成人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构建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决策和奋斗目标,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为学校成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必然会将学校成人教育含纳其中,直接推动学校成人教育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建设学习型社会创造了成人接受学校教育的巨大需求,学校成人教育将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2.学校成人教育面临的挑战。①学校成人教育定位存在偏差。由于在指导思想上的认识不足,除我国独立设置的成人学校外,大多数学校成人教育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一些学校在规划、领导与管理层面,对成人教育重视度不足,甚至对其定位存在思想偏差,片面强调成人教育的经济利益,将其视为创收的经济实体,而忽视它的社会效益。②学校成人教育的质量亟待提升。成人教育是功能性的。在制订方案时,充分考虑成年人的不同动机非常重要。然而,成人教育质量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其一,由于大多数学校成人教育的发展一直依附于普通学校教育,在对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和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只是盲从于对普通学校教育模式的简单复制和移植,很少顾及成人的认知特征;其二,重视学历文凭和相应资格,而忽视成人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致使培养目标“学科化”,培养模式“普遍化”,学校成人教育人才特色普遍缺失,无法有效的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和成人学习者的需求;其三,忽视成人学习者先前的学习经历和工作经验,不能最大限度的优化学习者的教育成果和实现课程目标所需时间之间的手段与目的关系,[3]成人教育质量的有效性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③学校成人教育实践导向不足。学校成人教育实践导向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层面。具体包括:对经济、社会、科技诸方面的发展和挑战反应迟钝,对劳动力市场需求及相关变化的信息反应不够灵敏,对国家、行业、地区重点技能的需求重视不够,无法有效满足职业岗位需求;缺乏专业特色和专业品牌,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联系不够紧密,忽视个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成人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培养。第二,办学方面。学校成人教育在办学方面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封闭式、学院式办学特点突出。其主要表现在:大多数学校成人教育不重视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注重学历教育,忽视非学历教育,与用人单位和社会各行各业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忽视学校成人学习的规律和特点,普教化倾向严重。第三,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专兼职和“双师型”师资数量不足,师资队伍的储备和培养缺乏与企业和行业的有效合作机制。

三、我国学校成人教育转型的路径与机制

1.明确自身发展定位。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五大教育方面之一的成人教育,虽然身处终身教育与学习体系的核心地位,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权利和待遇与其他普通教育相比,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要想真正肩负起终身教育的使命与责任,笔者认为,学校成人教育必须变办学的计划体制为市场体制,按照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和传播新的教育观,使“学者有其校,需者有其学”[4]。其次,要特别重视研究终身学习理念对成人教育多方位的影响,在稳定落实传统成人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定位的基础上,办好成人学历教育,拓展成人教育在专业证书、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非学历教育方面的职能,实现学校成人教育的自主发展。最后,找准各类型、层次学校成人教育的科学定位,实现特色发展。

2.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学校成人教育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大力加强学校成人教育的职业性与实用性。职业和实用性是成人教育的天然特性,也是成人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成人教育的工作是为了满足成年人各方面的需求和愿望。与传统教育相比,它呼吁人们以一种动态的、功能性的观点看待教育。从这个角度来看,成人教育不是始于提前制定好的大纲、或将知识传统地分成独立科目;而是始于实际情况,对学习课程进行灵活多样的设置,确保学校成人教育内容的实用性,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要。第二,将全面加强素质教育贯穿于培养成人学习者的整个过程,是发展教育质量观念、推进学校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学校成人学习和教育必须立足于社会多样性中成人生活的完整和尊严。由人本主义观念可以引发出成人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完整的人的思想。[5]第三,注重构建适合学校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学习者的满意度与学习者的能力达成率三者相结合,共同作为衡量学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篇3

关键词:榆林市榆阳区;羽毛球俱乐部;发展现状;分析

1.前言

羽毛球作为一个传统的隔网运动项目,灵活多变,速度容易控制,运动过程中没有身体接触,使得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作为一项大众健身运动,它具有良好的健身娱乐功能,在工作之余可以锻炼人们的身体素质,提高灵活性协调性,改善人们的活动能力,通过交流球技扩大交际圈增进友谊;而作为竞技体育运动,羽毛球又可以发展人们的拼搏精神和勇于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所以,羽毛球运动不仅仅在竞技体育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更加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发展。随着近几年,中国羽毛球队在世界五大联赛中的突出表现,全国上下已不知不觉掀起了羽毛球热潮,榆林市榆阳区也是受影响地区之一。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榆林市榆阳区羽毛球俱乐部的开展状况为研究总体,分别对羽毛球馆的30名管理人员,300名大众消费群体和50名教练员进行调查。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羽毛球俱乐部相关资料,在学校图书馆查阅大量书籍文献,了解羽毛球俱乐部的现状及发展动向,多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便为本文提供理论资料。

2.2.2问卷调查法

分别对羽毛球俱乐部的管理人员发放问卷30份,回收29份,有效27份,回收率为96.7%,有效率为93.1%。教练员发放问卷50份,回收48份,47份有效,回收率为96%,有效率为97.9%。大众消费人群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2份,有效289份,回收率为97.3%,有效率为98.9%。

2.2.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07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结果找出问题。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榆阳区羽毛球俱乐部管理者的基本情况

经过调查27名羽毛球俱乐部的管理者发现,有18个羽毛球俱乐部管理者是本科以下学历,其中本科学历的人有7个,研究生学历的人有2个。从表2的专业知识层面看,有体育专业学习经验的人有17个,有学习管理学专业的人3个,没有人学习过体育管理学,剩下7个人既没有学习体育专业也没有学习管理学专业,均为其它专业的人群。在学习体育专业的17个人中仅有4个人是羽毛球专业。

在对所有羽毛球俱乐部管理者的调查中发现,所有的管理者都没有一套具体的规划方案和目标,对一些现有的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只是在思路上有短期的期许。在羽毛球管理体制上没有逐级的人员进行管理,没有团队经营的理念,有的羽毛球俱乐部甚至只招聘一个前台收银和一个保洁员维持日常的经营。

3.2榆阳区羽毛球俱乐部教练员的基本情况

在有教练存在的俱乐部中,各个教练的性别、年龄不同性质也不相同,有兼职教练和全职教练2种。兼职教练主要是以高校的专业羽毛球学生和老师为主,占被调查人数的67.2%,全职教练的水平也不相同,有专业队退役的专业运动员也有专业从事多年羽毛球教学的资深教练。退役的专业运动员占4.3%,专业的资深教练占28.5%。各个教练的性质,学历水平和竞技水平不同,执教水平也不相同。一名优秀的教练员可以吸引很多消费者到俱乐部进行学习,从而带动俱乐部的发展。专业的羽毛球退役运动员动作技术规范,水平较高,大赛经验丰富,心理调节能力较强,但也有少数的教练员从小从事羽毛球训练,并没有真正的接触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有些知识不能顺利的表达也无法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教授给学生。高校的学生和老师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表达能力较强,动作技术相对规范,但是欠缺大赛的磨练,所以比赛经验较差。所教授的学生达到一定水平后很难再上一个高的台阶,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不过对学生的基础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3.3榆阳区羽毛球俱乐部消费者的消费动机

榆阳区消费者的消费动机主要有健身锻炼、学习球技、娱乐交友和缓解工作压力4种。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到健身锻炼的重要性。在参与调查的289人中,其中有57.3%的人是通过羽毛球进行身体锻炼的,有26.8%的人是为了提高球技参与比赛,这一人群主要是以学生为主的。有7.2%的人是通过羽毛球交流扩大自己的交际面,进行娱乐的而不是健身的一种手段;还有8.7%的人群是通过羽毛球运动缓解长时间的工作压力。

4.结论与建议

榆阳区羽毛球俱乐部管理者的学历水平不高,都有体育运动的学习经历,但与没有人学体育管理专业。榆阳区羽毛球俱乐部的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较差。榆阳区羽毛球俱乐部的消费者主要是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消费动机是健身锻炼和提高球技。

定期对榆阳区管理者和教练员进行培训,增强管理者的专业管理水平和提高教练员的教学水平,更好的提升榆阳区的羽毛球俱乐部的实力。规范榆阳区俱乐部的管理制度,完善俱乐部的配套设施,改善俱乐部的运动环境。为使羽毛球俱乐部能更好的发展,各级人员够需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最终使羽毛球俱乐部蓬勃发展,人们的身体也越来越健康。(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刚,朱琦.对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17-21.

[2] 朱建华.对广东羽毛球俱乐部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23 一 25.

[3] 杨锡安.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篇4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应然走向

今天我们对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解和认识,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会生存”的视域内,而必须置于“学会发展”的终身教育视野中。以此来审视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人性化是其应然走向。具体表现为走向成“人”,走向主体,走向多元。其中成“人”是目标,主体是思想,多元是手段。

一、走向成“人”

走向成“人”是指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由忽视人走向关注人;由将人作为工具,关注人知识的传递与接受走向把人作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完整的人,关注其成长与发展。

1.工具性教育中“人”的屏蔽

工具性教育作为工业时代一种教育观念,就是要把教育作为社会的工具、把人培养成工具。这种理念反映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中,表现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开发是为社会服务的工具,不关注其中的人的发展。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中,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着“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和“培养市场急需的人才”、“产销对路”的指导思想,追求立竿见影的“批量生产”功效。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的一切工作都是按照社会要求为把学习者训练成或加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人力”工具,成人学习者也甘愿成为被塑造、被“加工”的对象,教育者作为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单位人”,也沦落为单位赚钱的工具。20世纪的伟大诗人艾略特对现代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观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个人要求更多的教育,不是为了智慧,而是为了维持下去;国家要求更多的教育,是为了要胜过其他国家;一个阶层要求更多的教育,是为了要胜过其他阶层,或者至少不被其他阶层所胜过。因此,教育一方面同技术效力相联系,另一方面同国家地位的提高相联系……要不是教育意味着更多的金钱,或更大的支配人的权利或更多的社会地位,或至少一份相当体面的工作,那么费心获得教育的人便会寥寥无几了。”

在工具性教育思想指导下,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致力于把人培养成没有个性的社会工具,把具有独立性的生命个体塑造成毫无个性和自由的标准化产品或社会需要的螺丝钉。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过程成为一种客体的塑造过程,成人学习者被当作被动的客体,被塑造的对象,而不是当作能动的主体;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是“师主宰生”、“教主宰学”,师生之间形成一种以知识为中介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为的是让成人学习者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的“工具”。

2.从“单向度的人”走向“完整的人”

参与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中的教师、管理者、成人学习者是“作为生活者而存在的”,他们是现实的主体、完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不仅要掌握生存必需的知识与技能,会做工作,而且还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要始终保持人性的方向,会做人。也就是说,他们不仅是某种角色的人,而且他们一定是完整的人。

成人作为生活者而存在,生活本身是目的。成人为了生存、生活需要学习知识,知识是成人生活的工具,是人们用以生活的手段。有价值的知识对学习者生活有重要意义,是出于真的追求,有善的期待和审美的意蕴,值得成人学习者全身心投入的。这种学习是追寻知识本身的多重意义的过程,也会生发出学习者自己的特有的丰富意义。

知识本身不是目的,过分强调知识的价值,把对知识的追逐当作成人生活的最终目的时,必然会扭曲成人学习的性质,颠倒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必然使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行为成为短视和功利化行为。长期以来,我们以学科为中心,把学科知识看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的内核,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习惯是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的移植或拼盘,教学以学科知识的掌握为唯一目的,教学方式采用班级授课制,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学习者听的讲授法,教学评价主要对学习者掌握学科知识结果的评价,以考试分数宋衡量。成人学习者把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征服、占有作为学习的全部意义(出于征服和占有的最终目的),忘却了自己,忘却了自己的真实生活,使知识学习失去原有的作为生活工具的本意。在商品化的社会中,知识甚至也被商品化,成为他们的交换品,他们甚至不再为意义而学习,而是为了分数、学历、文凭、证书等符号代码而学习,知识学习的本意荡然无存,学习意义的异化也到达了极致。把学科知识看成是成人学习者的唯一规定性和本质,必然使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失去应有的促进成人人性不断丰富、成人素质全面提升的功能,从而陷入功利化泥潭。这种急功近利的倾向和做法,作为一种外在的力量支配着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必然会淡化或弱化成人高等教育提升人性,完善品格发展的理想,丧失教育对生命意义的根本追求,使“人性卑俗化”,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单向度”的人,陷入了“精神迷失的境地”。

成人高等教育应是“使人之为人”的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中不仅要教人掌握“何以为生”的知识与本领,课程具有“有用性”,满足学习者成为某种人的需求,还要引导人们进行“为何而生”的思考及对意义的追寻,课程要合于人性、造就全人,具有成“人”性,满足学习者人格完善、身心全面发展的成“人”需求。“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外在的有用,它还有丰富人精神生活的价值,而且学习本身也是一个能使人获得极大享受和乐趣的过程”。“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使每个人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既符合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人道主义的使命,又符合应成为任何教育政策指导原则的公正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这一观点,相比《学会生存》提出的“为应对科技革命的挑战而走向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是一种极大的转变。这预示着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也要超越纯粹适应就业的范围,而将其列入作为人的持续发展条件加以设计的终身教育这一含义更广的概念之中。把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开发的目的归结为成“人”――生命的完善,这绝不是反对成人高等教育的“人力”目标,而是反对把人的本质、价值归结为“人力”,反对把“人力”当成教育的终极目的。在成“人”的前提下成“材”、成“器”,在作为成“人”组成部分的意义上成“材”、成“器”。成“人”是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的真意和根本追求。就是说,通过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工作,既帮助人更好地成为某种人,使人有知识,会工作,又要帮助人不断地成为人(完整的人),不但拥有知识、会工作,还要有良好的情感、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不但拥有文凭、学历、学位,而且有创造的灵性和向“善”、趋“美”的追求。只有二者结合,才达成人的圆满和谐发展。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过程就是帮助成人成“人”化的过程,帮助成人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完整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人,远离“使人之为物”而“使人之为人”,真正达到帮助人成“人”的目的。

二、走向主体

课程开发中的主体性是时代的要求。近代工业化的到来,打破了农业时代的悠闲,工作成为人们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生活。因此,近代以来的成人高等教育,造就的是“会工作”的人。学习者为外在的目的而学习,追求“短平快”的实惠,鄙视“漫长”的“精神提升”。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中,学习者作为“受体”而存在,不是作为“主体”而存在。信息时代,闲暇时间的增多,给成人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提供了较多的时间和选择的自由。学习者不仅仅是被动地功利地接受成人高等教育,适应工作需求,而是逐渐主动地选择继续学习,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外部的规范约束到内部的主体需要,由短视的、功利性需要到精神以及人的内在价值需要的追寻。依赖别人的教育和课程学习转换为依赖于自己的教育和课程学习,学习者超越工具性角色,避免对“唯学历”、“唯文凭”的盲目追逐而成为自主选择的主体,实现主动建构、内在价值生长的转换。

以“满堂灌”、强制性为表现和特征的反主体教育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当代社会呼唤人的主体性,需要有主体性的人。终身教育理念提升了成人学习者的主体性,也使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的重心由关注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需要、社会需要转移到关注成人学习者个体发展需要,由关注“教”转移到关注“学”,成人学员越来越把学习看作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增长人生内涵和适应能力的手段。每个学习者意识到:终生学习是生活中必需的一部分。每个人只有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才能使自己适应变革的世界,满足生存的需要,获得终身持续良性发展的机遇。因此,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所指出的,“虽然一个人正在不断地受教育,但他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主体了,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也正在凸现,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得融会贯通,而不是教会、教全知识,也不必使课堂完全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教的过程转变为引导或指导成人学员学习的过程,教师以宽松的“指导者”角色给予成人学习者以越来越多的自由,增加了成人学员成长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主动性,学习者在真正的“导师”的引导下,更关心自己的学,关心自己的成长,包括个性的完善和良好品德的形成等,以负责的态度努力寻求个体的成长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主体的需要层次不断提升,实现向上的自我建构。教师以宽松的“指导者”角色出现并不意味着教师职责要求降低。成人教师要扮演好“导师”的角色就必须主动研究并寻求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情境,引导其在职业的真实情境中、在实际任务中,获取经验和建构知识,教师要努力创造出教与学的真正境界,激励成人学员终身不断学习的热情,使其获得终身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动力。

三、走向多元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不仅要使成人成“人”,使成人发挥其主体性,而且还要使成人在社会化发展与个性化发展基础上实现课程的多元化,以课程的多元化促进成人个性多样化。个性多样化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价值追求。很长一段时期,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是为了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国民要求更多地接受教育的愿望。因此,规模扩充、数量发展成为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发展战略。但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数量发展的压力减小,大众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突出,成人个性多样化发展越来越成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基于成人学习需求,旨在满足不同学习背景、不同个性特点的成人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更好地发挥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工作的育人功能,促进每一个学习者的潜能获得和谐发展,个性得以充分张扬,素质全面提高。基于成人学习者需求的课程开发观,立足于为成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服务。成人学习者需求是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是为成人学习者而存在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中既要关注成人学习者具备或提升人类共同的伦理规范和道德信念的问题,也要立足于成人学习者作为人的个性发展一面。成人学习者作为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情感体验和个性潜能发展的“生长点”,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成人高等教育机构通过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就是要帮助成人学习者找到一条最能发挥他个人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学习生活道路。

长期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追求其社会服务功能,以社会为指向、知识为中心的学科课程占绝对优势,课程体系呈独立的封闭状态,成人高等教学过多地注重理论的学习和知识的传授,过多地注重学科内容的逻辑性、严密性,忽视学科知识间的横向有机联系和学习者的经验实际和实践需求,学习者感受到的是知识的压力,学习的乐趣及主动全面发展的欲望难以激起,“唯书唯上”教学思想、惯性的“讲授式”单向传递,学习者无奈地被动接受,造就是单一化和模式化的人才。而今天,科技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才的流动和人的职业变换;意味着单一的培养目标、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等构成的课程模式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极大的束缚和阻碍。谋求成人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必须突破大一统的单一学科课程的被动发展局面,而转向关注人,关注人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开发成人高等学历课程、非学历课程等多样化课程,既满足成人学习者现实生存需求的知识,又着眼于其未来发展所需的能力;既适应学习者不同的学习背景、学习特点,尊重其个性差异和自我选择学习的权利,又要教会每个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和学会创造。

课程的多元化,表现在各个方面:

1.课程目标构成因素的多元性。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追求的是成人主体性的发挥,每个成人在原有基础上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课程目标的构成因素应呈现多元性,不单单偏重知识传授或经验获得的单一标准,而要建立起知识获得、能力发展、个性和谐等多元因素的整体性目标有效指导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指导课程教学、课程管理与课程评价。既吸收泰勒目标模式强调知识、强调行为目标的积极因素,也不要忘记斯腾豪斯对目标模式的反思,注重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体验。另外,还要借鉴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人的关注,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中,注重成人良好情感、态度、个性的养成。

2.课程内容的多样化。树立把社会、知识和人的发展整合起来的课程多元价值观,不单纯地以学习者、知识或社会为取向,而是以成人学习需求为导向,结合成人实践需求和发展特点,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力图展现时代要求、体现教育的本体价值、推动成人学习者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中,就目前现实来看,应将课程的理性化和人本化相结合,坚持以学科知识为主干,又要冲出学科界线的樊笼,对课程内容进行精简、整合,取消原有课程内容中旧的、脱离实际的部分,加强时代感,扩大信息量,设置新颖、符合实际的内容,适当渗入人文科学的相关知识,以增强成人学习者生存及发展的适应力。

3.课程形式的多元性。丰富性的课程内容要以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作支撑。如必修课时要少而精,增设选修学科,增大选修课比例,以增加学习者选择课程的机会;重视模块课程、页夹式课程,以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方便成人学习。

4.课程实施的多元化。课程实施的过程不是忠实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而是不断变革、创新的过程。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必须为差异性教学、探索性教学、活动与讨论教学等教学模式所替代;教学环境由单一的经院式封闭型变为多样化的家庭、学校、社会等一体化的开放型,使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联系,形成一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以社会需要及成人的发展为转移的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和多规格的教学体系及灵活开放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机制。成人高等教育方式也正在逐步变传统的集中面授和函授的方式,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包括广播、电视、通讯卫星、网络技术,进行远距离教学和网上教学等更多的形式,全日制高等教育与远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继续教育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并存,这更容易增加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选择性,保证其个性多样化发展。

篇5

关键词 英国;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互认与衔接

中图分类号 G729.5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04-0090-04

英国教育体系分为三部分:义务教育、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英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通过继续教育学院(Further Education College)来实施,目前共有412所[1]。继续教育学院主要招收16~19岁的中学毕业生,也为社区和成年人提供教育培训和服务。新世纪以来,英国继续教育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呈现出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并举态势:在职业教育方面,通过提供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着重实习和训练,为学生将来就业作准备;在学历教育通过提供广泛的学术课程,为学生升读大学和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学历和文凭。

一、英国继续教育学院的兴起与发展

英国继续教育学院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兴起于19世纪初期,其发轫于两端:一端是一些工人社团组织兴办的成人学校,如逵克(Quaker)建立的成人学校,这类学校提供广泛的课程,不限学生名额,往往是非正式的教育,其中文学、算数和语法是学习的核心内容;另一端是中产阶级雇主、慈善家赞助的教育机构,如力学学校和文学学校,这类学校重视工艺技术、应用科学和与工作相关的科目,同时也为工人阶级特别是体力劳动者和手工艺者提供正规和非正规学习课程,如识字、算术、职业技能及工艺培训。19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正式承认这种职业导向的学习机构并开始对其进行财政资助。继续教育学院开始致力于为工厂学徒和社会青年提供职业教育,学生可以一半时间工作,一半时间在学校学习,与提供博雅教育或学术教育的教育机构有着明显区别。20世纪初,工人教育组织(WEA)和拉斯金学院(Ruskin College)陆续建立,继续教育学院成为地方教育供给的一部分,包括三明治课程、学徒教育和工人“夜校” (Night School),参加者主要是技术工人和工会会员,而不是占主导地位的中产阶层[2]。《1944年教育法》和《1973年就业和培训法》等一系列法案给予继续教育学院更广泛的职责,在原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增设高中毕业补考(School-Leaving-Certificate Resits)课程和普通教育高级证书(A-level)课程。1944年前后,继续教育学院承担了大量的高等教育、职业资格教育和与工商业相关的应用研究职能,被归类为高等教育机构。1963年《罗宾斯报告》(The Robbins Report)确立高等教育双轨制,继续教育学院定位于主要为16~19岁青年提供普通及职业教育,同时也为许多成年人提供全日制或部分时间的课程。

英国继续教育学院在20世纪70 年代有了显著发展,其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为希望获得普通中等教育证书和高级中等教育证书的成年人及年轻人所开设的学术课程大量增加;二是传统工业没落,年轻人和成年人的失业率大增,决策者认识到失业不是一个暂时的现象。1993~1997 年间,继续教育学院出现快速发展趋势,1993年之后继续教育学院成了“全民之一切”(All Things to All People),虽然它们仍然开设许多职业方面的课程,但却不再被视为是以职业训练或是技术训练为主的机构[3]。

二、新世纪英国继续教育学院的改革动向

(一)将教育和区域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就业技能

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经济的持续衰退,在发展“世界级技能”(World Class Skills)理念的引领下,英国继续教育学院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其职业教育与培训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功能被摆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2003年,英国政府颁布的继续教育白皮书《技能策略》(The Skills Strategy)强调:为所有不具备良好技能的成年人提供免费学习;为一些继续学习者提供每周30英镑的拨款,用于资助他们的全日制学习;实施闲暇教育、开展文化和社区学习,特别针对那些抚恤金、救济金领取者和低收入者。2006年,英国教育与技能部《继续教育——提高技能改善生活的机会》(Further Education:Raising Skills,Improving Life Chance)白皮书,认为:继续教育学院为年轻人与成年人提供了适当的技能,是提升经济发展能力与提高年轻人和成年人技能的重要途径[4]。2010年5月,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部与企业创新和技能部颁布的《英国继续教育与技能计划(2010-2013年)》指出,继续教育学院或企业通过广泛听取专家建议,并建立“资本创新与发展计划”(Capital Programm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提高信息技术的利用效率。英国实施这一系列改革的目标是: 规划长期的教育及训练课程;培养年轻人和成人实现成功的工作和生活技能;为提高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活力作出贡献;提供满足年轻人、学习者与雇主需求的方案;使每位年轻人都能获得最佳和最多的教育和训练;发展关键与必要的技能,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繁荣、生产及改善社会正义[5]。英国继续教育学院根据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提供艺术、商业、工程等多种职业教育课程和诸多职业训练课程,如美容、美发、餐饮管理、观光、机械、商业管理、幼教等。其中,入学条件、学习科目、考核标准及教学与实习的时间比例等,都按产业界的需要确定。

(二)为学生提供更加清晰的学历提升路径

英国继续教育学院在提供职业教育的同时也提供各种证书课程和高等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学历提升路径,使学生在学术方面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其提供的以学术为导向的课程包括:一是高等教育资格文凭课程。此类课程不但培养学生日后就业所需的技能,也为有意继续深造的学生创造了机会,是英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级别最高的资格证书之一。修业期限为二年全职,所修读的科目大都与工作有关。学生完成此课程后即可直接投入业界工作,或衔接进入大学二、三年级继续深造,最后取得学士学位。二是普通教育高级证书(A-Level)课程。普通教育高级证书是进入大学的有效凭证,一般的英国大学需要2~3个A-Level的单科成绩,获得这一级证书的课程通常需2年,学生年龄通常是18岁以上,总共有100多个科目,学制一般为2年。三是基础学位课程。这类课程结合了学术课程与工作实习两部分,让学生不但具有学术背景且能掌握职场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职场工作,也可衔接荣誉学位最后一年的课程继续读取大学学位。四是大学先修课程。大学先修课程为期1年。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在大学欲攻读的科系来选读专业科目,此外还需学习读书技巧和专业性学术英语课程。五是学士学位课程。继续教育学院与邻近大学的课程互有联系,学生可读完一年预科课程后转到邻近的大学继续进修本科或高级文凭课程,直接升入合作大学的本科(正规)课程,从第一年、第二年甚至第三年学起,最后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2月,英国大学事务部长戴维·威利茨(David Willetts)宣布,政府新增的2万个大学名额中,有大约一半分配给继续教育学院,这意味着143所继续教育学院将获得额外的学位课程。政府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居住地的继续教育学院也能接受高等教育,使继续教育学院成为越来越多学生通往高等教育的门户[6]。

(三)注重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的互认与衔接

英国政府以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互尊重与平等的思维办教育,积极促进学术资格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互认与衔接,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随时转换学习通道。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不论是以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还是以升入四年制大学为目的学历教育,都实行学分制,学生所修学分可以得到四年制大学的承认,并计入其今后进入四年制大学继续深造的学分中。这样,就打通了继续教育学院与四年制大学之间,职业教育与培训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通道,在整体化、效率化的原则下,使学生明确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实现终身学习。英国继续教育学院作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主要承担者,在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的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VQ)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课程都是由单元(Units)组成的,完成每一模块课程获得的学分,可依据国家资格框架和高等教育认可方案进行认定[7]。如GNVQ与学历教育中的GCSE和A-Level相平行,但在学业深度和难度上并不亚于这类课程。它的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爱好安排课程,选择学分制或模块式的学习方式,甚至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穿插学习GCSE和A-Level课程。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和普通教育文凭的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和普通教育文凭对应关系

资料来源:李作章.英国职业教育中的资格证书制度解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21.

三、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启示

(一)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技能训练

在英国继续教育学院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能从学习中随时获得实训机会和职业技能。英国政府2000年后发表的重要白皮书中,有一半都与技能(Skill)有关,例如,《21世纪的技能——实现英国的潜能》(2003)、《14~19岁教育与技能》(2005)、《技能:在企业中进步,在工作中提高》(2005)、《继续教育:提高技能并改善生活的机会》(2006)等。借鉴英国的经验,我国高职院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合作,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建立学生技能发展水平的质量检查制度,保障学生技能训练的“质和量”。

(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向本科甚至更高层次延伸是一个重要趋势

2010年6月,英国大学部部长大卫·威尔特斯提出,为降低纳税人的负担,同时促进社会流动性,英国将在继续教育学院内提供更多的高等教育课程,以通过更加廉价的方式满足人们对学历层次不断提高的要求。2010年共有270所继续教育学院向17.8万名学生提供高等教育课程,约占整个高等教育学生数的10%[8]。英国政府在经费短缺和经济低迷的时期仍然给予继续教育学院较之大学更多的资金支持,使继续教育学院成为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的高等教育选择。2011年11月,我国出台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拓宽高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进入本科学校应用性专业继续学习的渠道。鼓励高等职业学校与行业背景突出的本科学校合作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高职院校应以此为契机,在办学理念、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为高职学生进入本科甚至更高层次深造作好充分准备。

(三)高职教育应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英国继续教育学院是一个自我监管组织,拥有很大的独立性,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继续教育学院与地方合作者共同设计能够满足区域经济社会需要的技能领域,其从政府竞争基金得到的资助80%用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点技能人才培养,以满足地方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随着区域伙伴关系及与产业界日益紧密联系的建立,英国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地区服务中心的角色正逐步加强。我国高职学院也应成为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主阵地,形成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匹配的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层次与技能领域。

篇6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学籍信息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Building Adult Stud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XIANG Yu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Chongqing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52)

Abstract As the state ofeducation enrollment management is ever increasing, in the new situation, how to do student status information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correction,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var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think about. So, only the student enroll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effective measures and technical support means to conduct a thorough reform, the establishment ofeducation student enrollment complet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education the quality of student status.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information

1 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目前,各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信息不完整、不准确,学生图像信息链接率和链接的正确率不高,严重影响到国家教育公平体系的构建和学生个人权益的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成人学生录取注册的学籍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2)成人学生随意改动包括姓名在内的学籍信息;(3)成人学生图像信息采集时对自身信息核对不认真;(4)成人学生对自身信息的核对和更正不及时;(5)学校学籍管理系统采集的信息与电子注册信息的数据规格不一致;(6)因少数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而造成的工作失误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是构建“以制度建设为导向,以合理措施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保障”的三位一体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信息管理体系,从而实施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的全面改革。

2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

2.1 建立和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制度

(1)建立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制度的依据和途径。通常,各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来制订,而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信息的管理则没有更为具体的制度来进行规范。因此,由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形成本地区统一的指导意见。再由各高校具体制订本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办法。

(2)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制度的组成要素。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制度是学籍管理制度的延伸和拓展,是学籍管理制度在特定管理范畴的具体实施办法,应由一套完整体现学籍管理过程、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组成。具体来讲,除总体方案之外,它还应包括《入学信息管理实施细则》、《学籍信息核对与更动实施细则》、《图像信息采集工作实施细则》等实施办法,对成人学生学籍信息的录入、建档、核对、更正提出详细而具体的操作说明。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的原则、方针等总体方案及其配套的各项实施细则,共同构成了成人学生学籍信息管理体系的制度框架。

2.2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生学籍信息的完整和准确

成人高等教育,尤其是网络教育和开放教育具有非常突出的自身特点,主要表现在学生分布广,学生构成复杂,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管理难度大,管理技术要求高等方面。因此,在实施成人学生学籍信息管理时,必须考虑这些特点。

(1)严把招生关,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信息采集的准确性。要提高学生学籍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就必须将管理工作的把关口前移,在录取和新生注册工作中,采取“两查两审”的措施,做到新生学籍信息无误差。

“两查两审”是指新生报到时,学生本人确认信息(“一查”),招生部门进行“一审”;教育部下发新生数据后,学生进行二次确认(“二查”),招生部门进行二次审查(“二审”),并以此信息作为学生学籍管理的依据。同时,学生本人应签订“学生基本信息采集责任书”,从而保障其基本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2)落实责任,强化学生学籍信息的档案管理。强化学生学籍信息档案管理的主要措施是:档案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学生学籍信息备案、确保学生学籍信息的一致性。各高校的学籍管理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学生学籍信息档案的管理。经过“两查两审”的学生学籍信息,学生若无正当理由或不符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信息核对与更动实施细则》,则不予更动;同时将信息备案。学生转学时,除规定的转学审批表和成绩卡等常规材料外,学生学籍信息档案也应作为转学材料移交,以确保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的一致性。

(3)转变观念,大胆创新,改变学生图像信息的采集和管理方式。学生图像信息采集工作应转变观念,将“毕业生图像信息采集”转变为“学生图像信息采集”,将“实物化的学生照片管理”转变为“网络化的学生电子图像信息管理”,从而提高学生图像信息采集的正确率和照片的链接率。这种转变的实质是把毕业生图像信息采集工作转变为学生入学就进行,从而降低漏照率,增加采集机会,延长核对和更正时间,有效地提高了毕业生图像信息的链接率和链接的正确率。此外学生图像信息采集核对应从“发放实物照片后”,提前到“制作实物照片前”,从而有效控制学生实物照片的差错率。

(4)加强监督力度,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工作的落实。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制度与措施的落实,必须依靠强而有力的监督,具体的方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第一,由上级学籍管理部门对下级学籍管理部门进行不定期抽查,主要检查学生学籍信息档案的建立、保管和移交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第二,实施成人学生学籍信息管理通报制度,促使各级办学单位更加重视学生学籍信息的管理工作。

2.3 建立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开放的学生学籍信息管理

连接各高校的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平台,构成本地区乃至全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综合系统,与国家教育部学历学籍网站的学籍数据并行,有效分担国家教育部学历学籍网站数据的管理风险。该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开放式的学生学籍信息管理与自主式图像信息管理。尤其在图像信息管理方面,该平台必须具备五大功能:图像采集时学生的基本信息与学历学籍电子注册一致;图像的采集、图像与学生学籍信息的链接同时进行;图像信息的核对方式从核对实物照片变更为核对网上电子图片;核对时间提前,避免纸质照片的错误;进行学历证书的图像链接预审,将图像链接方式由文件名链接,改为图像信息内容的链接,提高链接的正确率。

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的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的难点,只有扎实工作,不断创新,用新的思想、新的方式、新的技术,才能开创学籍管理工作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徐瑜.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籍信息管理改革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9).

篇7

以构建海西终身教育体系中求先行求作为出发点,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提出“以开放式教育为服务终身教育的切入点和基本形式,构建全方位大教育网络体系”的构想,并以构建国家级终身教育示范平台为支撑点,以市场需求为抓手,以利益均衡分析为切入口,围绕“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思路,采取“三项策略”,通过“五条途径”,引领学习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确保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电大系统;非学历教育;发展策略

为贯彻落实“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精神,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从系统办学实际出发,提出“以开放式教育作为服务终身教育的切入点和基本形式,构建全方位大教育网络体系”的构想,通过项目带动,系统推进,面授与远程并举,面向全社会积极开展多样化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服务,在构建海西终身教育体系中求先行求作为。

一、找准继续教育利益均衡点,以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为支点,破解当前继续教育的困局

非学历继续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的主体形式,是指通过多种教育方式进行的,旨在补充知识、提升技能、提升人的全面素质的非学历教育或培训。其对象为在职和社会的成人为主,由政府、院校(系统培训中心)、单位和个人实际需求等基本要素构成了开放系统,形成学员参与学习和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引导和培训、政府组织管理和认定的链路。但由于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关注点是培训质量和数量等,培训机构的关注点是社会需求、教育培训方式和教学资源多样化等,而学员的关注点则是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费用等问题。因而,目前继续教育领域主要存在以下矛盾:即“需求多样化与有能力的教育培训机构资源面相对窄的矛盾”“受训人员的体量大、现有综合培训平台少及载容量小的矛盾”和“各层次角色定位不精准,继续教育证明认定权限上的不统一性”等。为此,电大系统应以构建多功能公共服务平台为实践指导,加强与政府部门及各行各业的交流合作,以市场需求、政府合作、信息支持和行业联盟为推手,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破解当前继续教育的难解之局。

二、以信息化基础为支点,实施政策导向、政府合作、技术支撑的发展策略

(一)准确定位,用好政策

作为省级继续教育基地和公务员培训基地,应找准电大系统的角色定位,以“网络化”的管理理念和“系统优势”站位并支撑继续教育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同政府部门的交流联系,争取更多政府部门的合作与支持,扩大学校在政府层面的影响力,实现更大规模的教育培训目标。“福建终身学习在线”就是在省、厅的指导帮助下于2009年11月开通的,打破了当前多数继续教育任务均由各行业、厅局以上单位具体组织实施的现状,为后续具体项目的链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在继续教育领域突显远程网络这一“接力点”,用好国家在“互联网”领域相关优惠政策,使教育培训从“+互联网”到“互联网+”华丽转身,为终身教育体系打开了另外一扇大门;再则,要兼顾企业内训、职业教育等社会化的培训,积极开展公益性教育和业余休闲教育等多样化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服务,为政府分忧,提升学校知名度,拓展非学历教育办学的外延。

(二)适应需求,错位发展

抓住市场机制,提升服务项目的吸引力,兼顾社会效益。一是主动适应形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引,按照市场规律架构远程教学服务平台,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把继教人才培养模式向深层次推进。二是持续跟踪各区域、各行业继续教育的内容体系,找出“错位点”,紧紧扣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把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点,尊重行业、企业对继续教育内容的具体设计,与用人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训方案,促进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有机衔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兼顾社会效益好的项目,如终身学习、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能够快速提升社会对学校关注的项目,探索适用性和实效性强的社会化学习模式,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高低搭配、一杆多枝

以开放式教育培训平台为桥梁,推动合作联盟,做好各类项目的高低搭配。一是建设好“专技人员远程继续教育网”“海西教育网”“福建终身学习在线”等为主杆的公共服务平台,以平台为媒介,推动政府支持的、科研院所支持的、院校支持的、行业企业支持的和闽台合作的联盟,以及全国电大系统的合作联盟的建立,形成“一杆多枝”培训平台结构体系。二是基于公共服务平台所具备资源丰富、功能齐全、承载量大、操作简易等特征,实现分层分类的非学历教育体系,并通过项目带动,系统推进,面授与远程并举,达成多样化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服务功能,形成高低搭配。三是要发挥好公共平台的吸纳和融合作用,即吸纳和融合好的联盟单位、好的教育资源、好的合作办学模式,最终建立集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三、以解决“五个问题”为切入点,拓开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路径

(一)以服务多元一体化的学习型社会为抓手,用“1+1”平台运行模式解决随时学的问题

多元一体化的学习型社会包括学习型的组织、企业、社区、城市和政府,而以上实体均由各类需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人”组成。由于参与继续教育的学员均不同程度存在工学、工考等矛盾,要走开继续教育的路子,必须根据用户“量身定制”网络学习平台。目前电大系统的各类培训平台采用云计算实现个性学习,如:通过手机端系统直接参加在线报名、缴费、选课、学习、考试、添加笔记、在线答疑等,同时兼顾学习监控、信息、统计分析等功能,降低参与的门槛,找准了服务对象的关注点,真正做到“人人学、时时学、处处学、快乐学”。

(二)建构满足多元主体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以开放型互动教学模式解决随地学的问题

当前学习型社会决定了终身教育体系的构成主体是多元化的。因此,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满足政府部门的需求,实现继续教育社会效益最大化;教育机构也要主动服务社会,极大地满足社会需求,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应大力推行适合成人学员的开放型互动教学模式:以多媒体教学资源和交互助学手段为支撑,通过线上线下“导学、自学、助学”教学形式实施教学,突出资源支助、学生互助和服务帮助,实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老师引导学生的三维互动教学模式,实现学员收益的最大化。

(三)推广以新媒体为主体的终身学习方式,以重点内容简洁的课程与多元化的资源建设解决人人可学的问题

新媒体是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数字电视等相对于四大传统媒体形式而言的获取教育的方式,其使得学习资源随处可取、学习终端随时可用、学习方法信手拈来。根据用户需求及学习者特点,量身定制课程和资源体系;通过自建共建课程资源,加强资源的有效配置,强化资源应用的交互性,增强资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各类平台有7000讲文本教学资源,近6000讲媒体视频资源,较好地满足各类非学历教育的需求。平台采用了先进的个性化定制和推送技术,能够自动调整知识模块以适应学员学习进度和偏好的变化,支持学员自主选择和定制学习内容。

(四)形成以自我完善为核心的终身学习驱动力,以人性化的教学、学习支持服务模式和质量监控体系解决学有所成的问题

学习已成为社会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能量源泉和成功保障。为此,电大系统设计和构建各类公共平台应集中资源整合与共享和教学管理与服务功能,配套24小时运行的远程接待系统,配置便捷的导航系统,提供“一站式”服务;应使学生在网上自主获取信息和资源,方便、快捷地与教师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信息交互,及时接受指导和帮助;教师通过平台为学生及时提供动态资源、作业批改、测试评价,并了解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指导、监控。同时该平台与政府监管平台对接,实现对教学质量、内容、办学主体、服务运营主体、证书(考试)、安全性等的监管功能。这样才能使政府在加强继续教育方面的政策和制度的设计得到延伸,引导和驱动学员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五)建立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办学机制,以融通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解决学有所用的问题

“有需求才有市场”。为使继续教育可持续良性发展,在运行机制方面,应建立完善的需求分析机制,探索了资源整合与供应机制,根据教育与培训产品的不同属性,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多元化运行机制。首先,电大学院要加强与教育培训政府主管部门的合作,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确保继续教育培训成果的认可;其次,要加强与企业、行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教育机构等各方力量的协调合作,借助外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再则,要构建好与学员之间在学分互认、资源共享、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等多的互联互通。

四、构建相匹配的保障机制,确保开放式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运作模式,积极拓展合作联盟

以终身教育的大盘考虑整体布局,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非学历教育拓展机制。一是建立适应福建开放大学建设的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各类项目运行的规范性、可持续性和创新性。二是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探索建立非学历教育学分积累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完善各类学习者的激励机制。三是搭建行业、企业支持的合作联盟,整合行业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远程教育与经济生活相结合;四是搭建院校支持的合作联盟,以院校优质的课件资源为基础,建设非学历教育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学术合作、教学资源共建等。

(二)依托“互联网+”的优势,推动平台和资源并行建设

电大系统作为“互联网+”的先行者,应积极发挥好信息技术基础好的优势。一是在电大系统现有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上,通过重点项目带动,增加设备投入以及资源建设投入;加快手机移动学习终端在非学历教育上的应用;依托平台整合共享各类教育资源,建设、引进一批课程教材资源、视频课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推进资源“微”建设、游戏化改造,提升非学历教育项目的质量和吸引力。二是依托电大系统现有资源,综合集成。从适应成人在职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出发,通过自建、购买、共建共享等方式,开发各类非学历教育优质课程资源,构建开放灵活的非学历教育服务体系,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三是运用新技术进行资源建设。结合非学历教育新需求,在整合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示范基地”“福建终身学习在线”“海西教育网”等平台的同时,实现课程资源有效整合,探索非学历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的新模式。

(三)建设专业化运营团队,健全制度完善管理体系

要重点建设好三支队伍,即管理团队、运营团队和服务团队。一是应加强分层次组织管理机构建设,强化跨部门的沟通,形成学校、政府部门和委培单位共同参与、互相配合、分工协作的管理格局。二是理顺非学历教育拓展团队职责及运作体制,明确技术支持和项目运营的工作职能,形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持和补充的运作运营机制。三是加强项目开展和客服服务团队建设,建立符合市场运营模式的非学历教育运行团队。建立起一支懂教育、懂业务、懂管理的非学历教育管理队伍,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非学历继续项目模式。

(四)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调动学习者参培积极性

以学习者的最终目标需求倒逼激励机制,形成一次学习多重效益。一是在“福建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研究与实践”试点项目基础上,建立非学历教育学分积累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完善学分银行和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及软件平台,推出一批成果认证标准;二是争取各级政府、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支持,协同建立激励机制,多方面调动学习者参与非学历教育的积极性。三是树立品牌意识,根据不同行业、对象、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的项目培训,提升办学服务网络和项目的覆盖率,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非学历教育项目,如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党员(干部)远程继续教育培训等。四是建立完善的学员档案库,加强过程监控,为学员提供更多准确的服务信息。引入企业管理的理念和制度,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必涛,许思.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层次化研究[J].成人教育,2010,(3):16.

[2]郭清顺,曾祥跃.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困惑与破局[J].继续教育,2015,(9):5.

篇8

关键词:成人教育 战略性管理 困境

世界已步入了终身教育的时代,社会已经成为学习化的社会。成人学员在实际中的认识和以往经验必须随时修正,成人教育的教学工作必须随时创新。而要做到成人教学工作的创新,就应该加强战略性管理。作为一种十分具有实用价值又符合当前实际的管理方法,战略管理在中国高校成人教育的应用是一个必然的结果。高校成人教育的战略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对高校成人教育面临的困境缺乏明确的认识,对成人教育的战略管理缺乏系统的理论探讨,在实施过程中缺少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做指导。

1.我国成人教育面临的困境

1.1对成人教育认识存在的误区

成人教育在教育形式上,它不仅包括以成人为主要教育对象的社会教育,也包括以成人为主要对象的学校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它不仅包括工农教育,也包括党政干部教育和知识分子教育 [1]。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成人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及成人教育产品的多样性,对成人教育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以及成人教育的功能、目标定位等方面尚没有统一的认识。

1.1.1对成人教育内涵及外延认识的不足

对于成人教育内涵与外延认识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对成人教育内涵认识的不完整性。将“成人高等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无论是在专业设置,还是在教学安排方面,都只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简单翻版,使成人教育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而实际上,成人教育按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划分,如从教育目的和内容的性质上,可分为成人职业教育和成人普通教育;从学制要求严格程度看,可分为正规成人教育和非正规成人教育,正规成人教育又包括成人初等教育、成人中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学制要求范围以内的各类教育活动。可见,成人高等教育仅是成人教育中的一部分而已。另一方面,扩大了成人教育的外延。将成人教育视为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万能教育模式”,使成人教育的发展失去应有的重心,未能准确把握成人教育的特点,使成人教育没有了应有的特色。

1.1.2对成人教育的功能及目标定位不准确

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使得管理部门对成人教育的功能及目标定位出现了偏差,甚至是相悖。很多高校将创收、经济效益第一,作为成人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成人教育部门成了高校重点创收单位,而对于教育质量如何却不闻不问。这与国家教育部门要求的成人教育应是通过教育直接有效的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的目标相去甚远。

1.2办学特色不明显

随着普通高校扩招、城市学院的兴办和民办高校的崛起,成人学历教育招生面临的挑战愈加严峻。国家已经逐年减少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指标,逐步强化成人教育的培训功能,尤其是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提升、完善、强化个人社会竞争能力的重要渠道,继续教育已从教育的边缘步入到教育的中心。多数高校成教或社会成人办学单位以学历教育为主,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特色项目、特色课程、特色教学不明显,使成人教育的后发优势不足。

1.3发展态势失衡

作为实践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成人教育应当在整合与创新中探寻发展之路,实现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市场竞争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导向下,成人教育资源分配出现了“公平与效率”失衡,即成人教育地域生态不平衡的问题,成为中国成人教育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其一,各类成人教育因所处地区、所依据政策、所占有资源的不同,特别是教、学主体主动状态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其二,成人教育本应全面发展,但由于国家在人事干部及用工分配制度方面依旧存在着重学历倾向,以文凭高低定身份、定待遇、定升迁,招聘用工、工资福利、职务晋升、分房补贴等无不与学历挂钩,成人的学历仍然是社会阶级阶层划分的主流价值指向,导致成人教育学历主导的倾向突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并未得到改观[3]。其三,教育机会的商品化和货币化带来了新的成人教育人口的阶级分化,成人教育普适、普惠、机会均等还停留在口头上,难以惠泽到新农村、新农民、失业人群和流动人口,也阻碍着社会和谐、持续、公平的实现。成人教育的权利和尊严处于既受关注又无能为力的两难困境。

2.推动我国高校成人教育战略性管理的建议

2.1 增强我国高校成人教育战略管理意识

战略性管理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定的战略性管理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战略管理实践活动。增强我国高校成人教育战略管理意识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组建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研究机构。高校发展战略的制定要在高校决策领导的指导下群策群力,才有利于实现涉及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为此,应组建专门的决策咨询研究机构,可由原来的高等教育研究所经过充实形成,其成员应具备哲学、历史知识、管理技能、法律知识等相关知识结构,由此可避免“思路克隆”的无效性,有利于高校决策的科学性、艺术性的发挥。其二,形成关心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的社会专家咨询群体。高校“自主办学”的前提是“面向社会”,一定要以社会需求作为高校发展的导向。高校领导集团在进行高校战略管理时也应依靠社会。要与政府干部、社会名人和企业家广交朋友,形成一个关心高校发展的社会专家咨询群体,请他们为高校的发展与建设出谋划策。

2.2加强对授课教师的聘任和考核

教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直接主体,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部分,因此对授课教师的聘任和考核是教学管理部门每学期的重要工作之一[4]。对教师的聘任首先要有规范的程序和要求,对拟聘任教师的基本情况要严格审核。其次是选派社会专业人员或在读研究生上课应适当控制比例,聘任前要进行试讲,合格后还要进行岗前培训方能授课。最后对函授站(点)上报的授课教师尤其要严格审查,坚持函授站主干课程的讲授由本校教师担任,对授课教师上课要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和评价。在考核和检查中若发现不负责任,教学效果很差的教师要立即予以撤换。

2.3 拓宽领域,开放融合,加速成人教育普及化

成人教育的拓展、开放和融合是21世纪成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一是要改革现行人事用工制度中重文凭轻能力的倾向,建立非学历、非学校的成人学习业绩的认定制度,彻底改变学历教育热、非学历教育冷的不平衡状况,全面发展成人教育。二是必须注意城乡的差别和区域间的不平衡,采取不同的推进措施,改变教育权享贫富不均的现状,特别关注那些由于各种外在因素而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努力促进教育公平[5]。三是告别“粉笔+黑板+课本”和“教师、课堂、教材”三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电视大学插上网络的翅膀万里腾飞,奋力打造E—Learning时代的新型成人教育[6]。

2.4建立完善成人教育评估督导制度

建立科学的成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成人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已有一套相对完备的针对高校成教(网络)学院、三级电大及其教学点的评估方案,但主要还是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估为主,侧重于内部评估,其他类别的成人办学机构评估标准还处于探索之中。在成人教育办学投资主体多元、办学类型繁杂多样、办学层次动态多变、办学网点交错多边且量大面广的今天,必须引入社会评价体系和指标,使成人教育的声誉、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水平的评价向社会和公众透明。国家既要鼓励学校建立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自评制度,增强办学机构的自我约束力,走内涵发展的道路[7]。同时也要支持建立社会中介机构,建设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实践树立其评价权威,从以行政评价为主过渡到以社会中介机构独立评价为主,形成外部评估与自我评估相结合、相促进的评价模式。这既是新世纪国家建立完善成人教育评估体系之必须,也是成人教育走向可持续发展之必然。

总之,现阶段的中国成人教育正在进入政策引导、法制规范、需求推动、市场运作、政府调控、自我约束的新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整个成人教育系统要主动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趋势,化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与时俱进,扬长避短,排忧解难,积极进取,使我国的成人教育真正成为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动力之源和人力资本开发之源。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2010GZ017)、2011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1GZ025)资助。

参考文献:

[1] 罗小林.高校社团工作分析与社团改革的思考[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12.

[2]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胡铃冬.学生社团活动的作用及实施原则[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4] 梁建涛.成人教育人才培养与教学创新管理及其评估实务全书[M].北京: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2005.

[5] 李向东.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职业教育变革趋势[J].教育评论,2005(2).

篇9

关键词: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004-03

一、引言

非学历教育是一个“中国化”概念。在西方以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相称。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法》正式提出高等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高校非学历教育,从类别属性分析,是整个高等教育活动中学历教育之外的其他教育类型;从具体形式分析,高等非学历教育没有严格的学习年限规定,学习课程根据需要可多可少,学员不需经过竞争考试而取得资格等,比如,高校开展的高级经理培训班,大学生创业培训,与国内外办学机构合作举办的培训班,各类资格认证辅导班等。非学历教育这一概念提出时间不长,相关研究不足,本文对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模式及管理体制进行重点探讨。

二、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的现实意义

以学习年限和教学大纲为标志的教育是学历教育的重要特征,非学历教育以短期、实用、快捷为特征,强调与市场需求为导向。在20世纪之前学历教育至高无上,一统天下。随着21世纪到来,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知识更新周期加快,各类知识、信息产品层出不穷,市场需要大量实用、应用型技术人才。而学历教育因其学制长,产品周期长,无法适应市场需要,因此,提高非学历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法》把高等学历教育和高等非学历教育统一于高等教育制度下,其内涵如下:一是高等学校不仅要培养研究型人才,而且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二是开展非学历教育是普通高校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必要环节;三是开展非学历教育是普通高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四是现行的普通学历教育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人一生所预设的全面发展目标,只有建立起高等非学历教育范畴,才能把终身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这也是教育造就全面发展人才的客观需要;五是开展成人非学历教育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增长方式转变,就业结构转变,普通高校内部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三、当前我国非学历教育发展几种模式

(一)上海交大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非学历教育管理办公室是学校成立的教育培训管理机构。管理办公室负责对非学历教育办班进行具体管理,制定领导小组工作办法,非学历教育有关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学校非学历教育办班包括:举办研究生层次的非学历教育、外国留学生的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及其各类培训;各种进修、研修(讨)班。

非学历教育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能如下:一是审核、审批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二是审查非学历教育培训招生简章、媒体广告、相关协议、宣传资料;三是检查、监督非学历教育培训办班的办学质量;四是非学历教育培训办班的档案管理;五是负责评估非学历教育办班教学质量;六是制定、执行非学历教育办班质量控制相关措施;七是审核和颁发非学历教育证明;八是和学校其他职能部门联合处理教育培训项目中所涉及的违规、违法行为。

上海交通大学非学历教育管理办公室工作平台是:上海交通大学非学历教育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网上申报、审核等工作;二是网上公示;三是网上查询。

上海交通大学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可概括为独立式,主要从各类学历教育分离出来,突出了非学历教育的短期、实用、快捷特点。

(二)南开大学模式

南开大学把非学历教育定位于为社会各类组织提供高端发展培训。EDP(The 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s)是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EDP是基于现代组织(企事业单位、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等)的具体特点,开设一整套具有针对性的短期强化课程,满足高层人员的学习需要。项目的培训时间长短和课程内容根据具体需要确定,其内容可以偏重综合管理技能,也可以偏重某一具体领域的知识与技巧。EDP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上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的管理教育。它的系统化培养模式均依据领导者的特点与需求设计,是一种全新的人员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发展模式。在EDP中,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培训模块,学员可以定制适合自己的模块。EDP与MBA、EMBA相比,它强调终生学习,是针对性、灵活性更强的非学历教育。

1.特色课程:EDP中心根据南开大学的特点和自身的优势,形成了五大特色教学和研究领域。一是现代服务发展中心;二是旅游与文化发展中心;三是企业公民发展中心;四是领导力发展中心;五是品牌发展中心。

2.特色模式:一是注重客户需求分析,制定培训方案;二是学习模式分体验式学习、教练式学习、分享式学习、案例式学习和行动式学习。

南开大学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可概括为分离式。主要从继续教育的学历教育中分离出来。强调它的社会服务性,同时结合南开大学的办学特色,强调高端社会服务。突出了非学历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和终身性特点。

(三)北京大学模式

北京大学非学历教育归属于北大继续教育部,北大继续教育部作为校长领导下的职能机构,统管全校继续教育工作,兼有管理职能和办学职能。从类别来说,包括全校的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从内容来说主要是成人专升本;从形式来说包括夜大和现代远程教育等。非学历教育包括各类培训班、研修班、高校教师进修、访问学者、非常规研究生教育、各类考试辅导和海外培训项目等。继续教育部设四个职能办公室:综合管理办公室、学历教育办公室、非学历教育办公室和教学管理与研究办公室。继续教育部直管三个办学实体: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和北大培训中心。

1.非学历教育办公室:主管全校各类非学历教育的政策及规章制度制定;协调、汇总及上报、下达校本部和医学部年度接受进修教师计划;审核报批各类非学历的教育培训;监管全校非学历教育的开展情况;处理各种非法办班行为;发放非学历证书等工作。

2.北京大学培训中心:它是北大举办跨学科、综合性高端培训项目的校级专业培训机构,重点面向高级公务人员、高级商务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开展高端培训。它是连接前沿学术思想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桥梁,也是各级党政干部和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学习、交流、提升的有效平台。

3.课程体系:培训中心根据社会环境变化、结合北大学科特点,针对委托单位的不同需要,研发出一套完整的具有时代性、实效性和针对性的精品课程体系。如针对党政干部的“党政干部教育培训精品课程”,包括“公共管理”、“经济管理”等在内的13大专题模块,有近150门精品课程可供选择。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整合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系列精品课程”,涵盖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等在内的11大专题,精品课程达近100门。这些课程为学员提供了充分的选学空间。

北京大学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可概括为综合式。非学历教育业务属培训中心,管理职能由非学历教育办公室负责。突出了非学历教育的短期性、针对性和综合性。

(四)分散式发展模式

该种模式,主要是非学历教育由学校专业学院作为办学主体,承担招生宣传、培养方案制定以及方案的具体实施,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履行非学历教育的综合管理职能。该种模式常见于大多数地方高校,其特点是调动了个专业学院的积极性,但也难以保证办学质量,对学校非学历教育缺乏统一管理和科学的发展规划,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以上四种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各有优缺点。但是,独立式、分离式和综合式的优点更明显:首先,突出了非学历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其次,有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后。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和品牌影响力。分散式非学历教育,优点是对市场需求响应快,适合那些专业院校,以及对非学历教育刚起步的高校,缺点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科学,没有专职的教师,质量难保证,影响非学历教育品牌建设。

四、当前我国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非学历教育认识不够

高校有三大任务,即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高等教育的使命是满足国家发展和个人期望。除了上海交大、南开、北大等高校形成了独特的非学历教育模式,多数普通高校的领导层认为学历教育才是学校的主要任务,把非学历培训看成是学校创收的副业,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培训,把非学历教育工作置于次要地位。

(二)非学历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对非学历教育的市场准入和管理还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因此,导致非学历教育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些普通高校内部尤其是二级单位非学历教育办学不规范,在招生、收费、教学、评价等环节上缺乏有效监管,甚至一些人打着高校的名义进行以营利为目的的办学,给普通高校的非学历教育形象造成了损害。

(三)培养模式陈旧,实效性不强

多数高校非学历教育缺乏市场意识,对社会需求缺乏调研,凭经验或想当然地制定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案。所开办的培训班应用性不强,非学历教育特色不鲜明,在培训模式上沿袭学历教育,培训内容重理论讲解、轻实践运用,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既达不到培训效果,又影响了非学历教育声誉。

(四)缺乏专门师资队伍,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非学历教育师资是来自各院系的兼职教师,非学历教育没有一支专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由于是兼职,教师的定位还是学历教育,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有的学富五车,但教学技能匾乏。而且在聘请教师时随意性较大,教学任务主要靠教师的诚实度来完成,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管和考核。

五、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探讨

(一)更新非学历教育观念

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必须更新观念,以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坚持准确的办学定位,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变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寻求到新的发展机会与空间。

(二)健全非学历教育法律法规

非学历教育要努力形成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格局,形成立法、政策、评估相结合的规范体系。按照《职业教育法》、《劳动法》和坚持“先培训,后就业”以及“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严格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体,市场机制为核心,让社会参与监督和评估的非学历教育培训监控体系。

(三)完善非学历教育内部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建立质量评估和保证体系,促进其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进而实现优胜劣汰;其次,要健全管理机构,加强非学历教育的统一管理,设置质量标准和办学资格认证制度;最后,要健全非学历教育的各项管理办法,确保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考试实施等各个环节严格管理,保证非学历教育的质量和信誉。

(四)建立校企、行业协会的合作平台

政、企、校三家联手、三位一体才能促使我国高校非学历教育进一步快速发展。政府通过立法、拨款等政策手段调控继续教育;行业协会在发展规划、信息服务等方面做好非学历教育的引导;企业为非学历教育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普通高校要整合现有的非学历教育资源,制作培训项目菜单,开展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活动,积极向企业、社区、部门和行业协会推介,推动非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结合,把与企事业单位的岗位培训相结合作为发展非学历教育的切入点。

(五)打造非学历教育的特色品牌

目前,我国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正步入市场细分和品牌时代。培训品牌是社会对某项培训服务的认知,优质品牌是对非学历教育项目的内容、模式、质量保障的认同度高。我国高校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例如南开的EDP。准确而实用的项目设计,培训内容领先,培训模式新颖等方面独具特色,受到市场认同和欢迎。

(六)加强非学历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非学历教育要有生命力,培训品牌能够茁壮成长,就必须在教师资源配置、教师聘用、考核、训练与发展方面下功夫,努力建立起一支高素质、有社会责任、专业技能强,有理论重实践、有合作精神的非学历教育师资队伍。制定与非学历教育岗位相适应的教师考核指标体系和管理办法,促进非学历教育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沈文通.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4):15—17.

[2]姚静.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45—55.

[3]郑静.成人高校非学历教育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5,(12):22—23.

[4]祝捷.成人教育概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5-35.

篇10

关键词 专业负责人 队伍建设 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07

Vocational College Major Leaders Team Construction

XUAN Guop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on the basis of the professional person in charge of the study connotation and job responsibilities, through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nalysis,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the team responsible for the problems, and on this basis, we propose a professional person in charge of the team-building programs.

Key words major leaders; team construction; program

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础,它包含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知识结构和实现方式等,它关系到学校的总体结构,也是学校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而专业负责人队伍的好坏专业负责人的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专业负责人队伍既不属于学校的干部队伍,又不等同于普通教师队伍,其建设有着极其重要复杂的关系,因此,专业负责人的队伍建设也至今未有明确科学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

1 专业负责人的内涵及岗位职责研究

专业负责人从来没有过明确的定义,根据个人的理解认为,专业负责人是指由学校依据各专业的发展要求,任命的专业建设责任人,负责专业建设有关的全部事项。专业负责人是能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具有较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有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较高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宽的知识面,并能带领本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建设、引领专业发展的人。因此,专业负责人必须具有教学、科研、管理三项能力,专业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一般情况下,专业负责人需完成的专业建设任务包括:

(1)编写专业建设规划。(2)组织专业调研,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落实教学任务,选用教材,组织实施专业教学工作。(4)组织开展专业内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5)组织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专业教学质量监控。(6)组织专业内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考证等。(7)组织做好专业内学生教育工作,包括始业教育、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教育等。(8)组织做好本专业招生、就业和学生管理工作。(9)组织本专业社会服务工作。(10)其他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2 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根据我们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专业负责人队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专业负责人队伍普遍年轻,有活力,有干劲。根据我们的调查可知,高职院校的专业负责人普遍年轻,大部分都在三十岁左右,这些老师普通年轻,有活力,干劲足,对于学校交给的任务,都能较好地完成。而且自身素质较好,学历高,专业知识扎实。总体都是积极向上的群体。

(2)资历浅,威信低,管理能力差。同时,从调查数据看,高职院校的专业负责人大部分为讲师,这些专业负责人往往进校时间短,资历较浅,与大多数老师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威信自然不高。另一方面,由于资历浅,管理水平也不够高,特别对于老教师,往往出现不敢管理的心理。

(3)总体策划能力差。专业负责人由于从教时间短,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无法站在一定高度对本专业的发展及人员配置等做出长远规划,无论是对专业建设的总体把握,还是专业长远规划制订,都缺乏自己的研究、思考和作为,往往更多地着眼于具体事务的处理,或仅仅局限于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任务。

(4)专业负责人教学、实践、科研能力尚不足够。由于大都是年轻教师,职称也仅仅只是讲师,所以,绝大多数专业负责人学术水平有限,不能跟专业负责人的要求相符合。另外,从事教学时间短,有些负责人的教学还趋于成长学习阶段,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所以,教学能力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再者,由于专业负责人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全部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但从未真正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实践能力不足。

(5)缺乏专门的培养聘任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学校一是没有专门的专业负责人培养机制,整个专业负责人队伍培养目的性、针对性不强;培养内容的含金量不高;培养形式单一等。二是没有针对专业负责人的激励机制,一成不变的奖酬形式对专业负责人的诱惑力不大,特别是现今的绩效工资形式严重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三是没有专门的评价考核机制,专业建设的好与坏与专业负责人没有直接关系。

3 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