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篇1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指导策略

进行课外阅读,既可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作文能力,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几点方法作说明和阐述。

一、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使学生阅读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浩瀚如烟,然而,初中阶段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分辨能力较弱,如果我们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加以正确、科学的推荐,则某些情节低级、不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很有可能会把学生引入歧途,甚至因此荒废学业。所以,身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依据学生的文化基础、心理特点与认识水平等,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以此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我们在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可将读物与学生所学的课文相联系,如学习了《五柳先生传》之后,可推荐学生看《陶渊明集》,学习了《出师表》之后,推荐学生看有关介绍诸葛亮生平事迹的书籍,如《诸葛亮评传》、《诸葛亮集》等。除此之外,可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名家名篇,同时是教育部推荐的中学生课外读物,如茅盾的《子夜》、钱钟书的《围城》、冰心的《繁星・春水》、老舍的《骆驼祥子》、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高尔基的《童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等,使学生和名人展开对话。如此,我们通过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就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逐渐走向有序和高效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非对学生的阅读行为放任不管、置之不理、让学生随随便便地读,这样只会浪费时间。所以,身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教授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如此,学生在对读物内容的理解方面,也会容易得多,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质量获得大幅度提高。

课外阅读的方法基本以速读和精读为主,速读,即“快速地读”,具体做法是运用直读、跳读等方式,对文本内容进行快速阅读,筛选出自己所需的信息,它能够使学生快速地获取文本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精读,即“深入细致地研读”,具体做法是对文本认真读、反复读,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做到透彻理解,它能使学生理解作者写了什么、如何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同时对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深刻道理有深入理解和认识[1]。在精读时,我们可引导学生进行批注,这样既可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记忆。批注时,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对文本中出现的不易理解的词,首先要查找有关工具书进行注释,绝不可主观臆测;在对文本进行反复阅读和认真思考之后,才可着手进行批注;要用简洁的语言,对文本的思想内容、写作技巧与语言表达能进行批注;批注时,书写位置要注意和圈点勾画的词语、段落的位置相对应。另外,让学生做读书笔记,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阅读方法,具体做法是让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中认为有实用价值的精彩语句或片段摘抄下来,或者是在在阅读过程中用笔对其进行标记。如此,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之后,就会实实在在地读,而不是搞形式主义,能够极大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质量。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检查落实。

在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课外阅读之后,我们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检查和落实,如此既能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起到督促作用,更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课外阅读所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在每天上课的前五分钟,我们可选取2―3名学生,让他们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自己所阅读的课外读物内容,如作者生平、内容简介、感悟心得等[2];可针对具体的名著阅读与专题阅读,开展读书报告会、读书朗诵会等;可制定课外阅读月评表,举行“阅读之星”的评选,或者是开展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利用编排黑板报、进行写读后感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成果进行展示。如此,既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检查和落实,又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不断加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使学生在我们正确、科学的指导下,有序、高效地进行课外阅读,从而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误区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新课程对阅读图书的分类作了明确的规定,如,要求从长篇文学名著和“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几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教学已成为新课程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提高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来源。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以为,关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科综合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种种误区,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1.语文课外阅读重在课外时间,课内是不可运用的

新课程语文教学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中,特别强调文化知识的积累对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有限的课内时间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无疑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也是学生获取上述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这样的思想认识使得很多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认为,语文课外阅读重在课外时间,课内是不可运用的。这样,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激情和兴趣;另一方面,容易给学生的语文阅读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这样的认识误区,容易产生如下的消极影响:(1)容易使学生认为语文阅读只要注意课内的基本文本篇目即可,无须关注课外阅读;(2)课内阅读素材是考试的重点,只需要把握课内的阅读素材就能够获得高分;(3)既然是课外阅读,就应该在课外阅读,不需要予以多么认真的关注;(4)课外因受学习时间、学习精力等方面的影响,难以顾及有关课外阅读的文章篇目。

对此,笔者以为,既然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妨将课内与课外阅读时间进行有效互补,以达到优化相长的教学目的。这样的方法主要有:(1)阅读篇目进行适当量化,即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基本篇目,按照每天800字左右的阅读量进行适量阅读;(2)阅读时间长期化,即每天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晨读时间或者课外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阅读;(3)阅读时间选择自由化,即在学期初就将阅读的文本篇目以一定的任务形式布置下去,并要求学生能够写出阅读笔记和阅读心得;(4)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定期进行检查,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自觉性。

例如,笔者在开学初就将所要阅读的《繁星・春水》、《鲁滨逊漂流记》、《朝花夕拾》以任务分解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长时间的阅读,主要是:(1)教师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精彩之处予以笔记的形式划出,并要求学生能够重点地阅读,以便帮助他们节约阅读时间;(2)要求学生在每天的早晨花15分钟进行连续的阅读欣赏;(3)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就自己阅读后的心得进行“成果展示”,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有效的阅读时间,还能够让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效果。

2.课外阅读资源匮乏,不如注重课内阅读

在社会现实中,课外阅读的文本匮乏确实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市场的文本多是学生的解题读物和一些所谓的高分作文范例,无不充斥着浓浓的急功近利性,似乎成了能够开启任何智慧的钥匙。这样的学习背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容易使得学生养成好书难求,不如不读的阅读心理;另一方面,容易使学生养成浅阅读的习惯,不能够达到深层次的阅读思考。

尽管课外阅读资源匮乏,但笔者以为,发挥自身学习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元化的学习途径,不仅能够缓解上述出现的尴尬局面,甚至能够提高学习效果:(1)鼓励学生走进阅览室,学生能随时查阅解读各种图书,为他们的阅读学习提供方便;(2)利用网络进行现代化的阅读学习,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拓宽他们学习语文的视野;(3)教师可利用讲义的形式摘选部分文章的精彩之处,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反复揣摩,以增强他们阅读的效果;(4)建议学生利用手中的MP3、MP4、电子词典等设备进行阅读。

3.课外阅读只是阅读,不需要做深层思考与探究

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为,课外阅读只是阅读,不需要做深层思考探究,否则会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这样片面的教学思维,一方面,不利于发挥课外阅读文本的阅读示范作用,容易让学生觉得课外阅读就是阅读消遣和享受的时间;另一方面,容易让学生觉得阅读在学习中所占的作用并不大,可有可无。

阅读学习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不可缺少的步骤。它不仅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能够接受到更为直观和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还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提高,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在新课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上述存在的种种误区,注重优化教学资源和过程,激活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就一定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彭卫中.走出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误区[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7,(7).

[3]王冬梅.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9,(1).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有效阅读;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8-0056-02[ZW(N]

[作者简介]陈燕(1976―),女,江苏海门人,本科,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基。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积累语文素材、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关键阶段。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阅读除了增加了阅读量之外,还增加了阅读中的理性思考意识,让学生能在阅读中提炼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有效阅读不但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文知识、提高写作水平与能力,而且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都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如今,我们倡导终身学习,所谓的终身学习是以“终身阅读”为出发点的,掌握有效阅读方法对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相呼应

有学者指出:“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单靠课堂内容的充实是不够的,语文是源于生活的基础学科,应当课内、课外两手抓,从而形成‘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良好教育模式。”课堂是开展语文教学的基础阵地,而课外有效阅读则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因此,应当以语文课堂为主轴,形成课外阅读的外延效应,实现课内、课外阅读并举,以“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有效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类目,从而降低学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例如在教学《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对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学成就,因为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收录较多,作者介绍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在课外阅读引导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匆匆》等文章,还可以推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此满足阅读能力较强学生的需求。将课堂内容与课外阅读内容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有效阅读的捷径。

二、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作品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尚缺乏客观性和针对性,因此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也具有一定盲目性。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有益”这一观点是认可的,但是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往往会被其他因素诱导,例如有些学生会被书籍花哨的封面设计所吸引,有的学生自己购买的课外读物有大量错别字,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有效课外阅读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可见,教师应当对学生课外阅读中的“选择能力”进行强化,减少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无用功”。

例如在讲《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很多学生都表示在小学阶段就已经了解了这个故事,而且对于安徒生的其他作品也耳熟能详。那么,在这堂课的课外阅读中,教师就不能单纯以推荐安徒生童话为主,而应深化拓展阅读领域。笔者为学生推荐了《安徒生传》这本书,引导学生认识这位作者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政治特点,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化心理与创作内涵。同时教师还为学生推荐了《皇帝的新装》的多个续写,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从阅读发展至练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选择能力得到了强化,而且还能从课外阅读中拓展语文思维,提升作文写作能力。

三、注重推荐优秀课外阅读素材

虽然不少学生都认识到“阅读有益”,但是在阅读素材的选择上却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选择阅读文本。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优秀的课外读物进行集体推荐,例如《语文报》《读者》等刊物,这些刊物内容积极向上,具有青春正能量,是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外面的世界”的一扇窗口。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从而促进个性化阅读与人性化阅读相结合。

对于一些个性内向,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大学》等书籍作为课外阅读素材;对于有冒险精神但是个性鲁莽的学生,可以推荐《鲁滨孙漂流记》《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等书籍,促使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勇敢、什么是鲁莽,认识到智慧是勇敢的根源;现在的初中生多数为独生子女,缺乏必要的忍让和合作精神,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中,都会以个人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感受,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推荐《森林中的伙伴》《团队的力量》这类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让学生懂得合作与团队的价值。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课外读物推荐,能够在培养学生有效阅读习惯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学生个性,实现语文教学的辐射效应,同时还能够使初中课外阅读更具启发性和引导性。

四、引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技巧

由于课外阅读较为自由,不受课堂限制,因此学生在阅读中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不能集中精力,阅读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课外阅读技巧。

首先,使学生了解精读与泛读的区别:精读注重阅读质量与阅读思考,要通过阅读分析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泛读则是以浏览形式进行了解,无需深究。例如在讲《社戏》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鲁迅不同风格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和泛读。精读内容与课文关系密切,如《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泛读的内容则比较广泛,如小说集《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等。学生掌握了精读与泛读的区别,阅读效率将有所提升。

其次是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往往会疏于思考,只重视阅读量而放松对阅读“质的要求”,而读书笔记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结合自己的知识构架,从中得到知识积累和人生感悟。读书笔记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效果得到沉淀,同时起到促进长期记忆的效果。例如在《中秋咏月诗三首》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收集了大量的咏月诗词,并做成一个小专栏,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由此可见,将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结合起来,能够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应将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周密布置,落实检查,将课外有效阅读真正落到实处。在课外有效阅读途径的发掘中,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引导理念,将学生阅读由封闭式课堂构架转变为开放式有效阅读模式,使学生在更为开放的阅读环境中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养成更为积极健康的阅读习惯。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显著帮助,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有效阅读的意识。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文本;阅读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学开始了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初中语文阅读是中学课程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选择哪些类型的阅读文本,成了教师讨论的话题。

一、初中语文阅读课外文本选择存在的问题

1.选文没有整体规划,不能与单元目标、学段目标接轨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的封闭环境内,没有走出固有的束缚,没有对新课程进行开发,对新课程的认识也只是片面的,理解得不充分,这样就会造成老师在上课时观念陈腐,没有新鲜感,为学生所选的课外阅读文本也是老一套,凭自己的思想所选,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做到与教材和学习目标接轨。

2.受教师个人文本鉴赏能力的限制,课外文本选择质量不高

学生在上课时受教师的影响较大,在课程改革的标准下,把语文课外阅读文本的选择权交给了教师,而教师又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喜好来为学生选择文本,并没有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不能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满足,而且由于老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全面地改善,因此,所选择的文本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初中语文阅读课外文本选择的方法

1.把握语文课外阅读的特征

教师和学生要整体把握语文课外阅读的特征,了解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在为学生选择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在心中有一个大体的框架,选择文本要有规划性,要结合课程的实际与教学的目标,把握语文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选择有内涵且内容较为丰富的文本,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

2.制订一个长远的课外阅读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时要放眼未来,要为学生制订一个长远的课外阅读教学目标。在选择语文课外阅读文本时一定要符合现阶段的课程改革目标,所选择的文本一定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洗涤心灵,得到智慧的启迪,而且还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

3.努力提升语文课外阅读的品味

在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文本时一定要选择文化内涵高的,有健康导向的文本。现阶段,学生的阅读爱好偏向于娱乐性和层次化,所以,在选择文本时一定要选择有品位的文本,这样才能使语文阅读的品位得到提升,使学生有更加健康地发展。

初中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途径,文本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此,教师在选择文本时一定要仔细,慎行,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读物,使他们的整体阅读素养得到提升。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分析研究

阅读活动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许多初中生阅读量不足,导致语文学习活动中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影响了语文学习整体成效的提高,所以要强化对学生的阅读活动指导,特别是要融合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活动,形成资源的聚合效应,对语文教学工作产生支撑和推动作用。我结合语文教学需求开展了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下面做简要分析。

一、高度重视阅读活动,将其纳入语文教学体系之中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对阅读活动具有明确的要求,阅读是学生认知世界、对话文本、启迪思想和陶冶情操的重要路径,学生要通过一定数量的深入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文字基础,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实现这样的目标,局限于课内阅读显然不够,必须要拓展课外阅读的空间,并结合语文课程改革、校本课程运用等,在语文教学体系中体现阅读板块。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推动阅读课程的融入,首先将课外阅读与语文课程设置结合起来,在编制年度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时,专门设置有“课外阅读研究”项目,对一学年以及一学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专门的编制安排,使课外阅读活动能够步入常规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其次在课时安排上进行妥善处理,虽然初中语文教学的课时是固定的,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改变,但是学生在校学习与自由活动的时间还有较大的可开发空间,无论是中午还是下午的活动课时间,开辟出一部分用于课外阅读是切实可行的。我在具体的操作中,将课外阅读活动和语文整体教学设计进行融合,紧贴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每周确定两个下午作为阅读指导课,保证课外阅读活动以及指导的正常开展。另外在语文早读课的综合利用上,我也想方设法穿插阅读活动,既要能够保证学生的朗读背诵时间,同时也安排了阅读方面的指导,将课外阅读活动与语文教学体系紧密结合。将课外阅读活动纳入到语文教学体系之中,最大的优势在于保持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常态化与规范化,能够与语文日常教学实现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避免课外阅读活动的碎片化。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发现,课外阅读只有融入语文整体教学体系,才能够体现对语文教学支撑作用,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发挥更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体现了教学改革成果利用的显著效用。

二、强调课外阅读要求,保证学生阅读活动的高质量

课外阅读活动之所以管理难,主要在于“课外”这一方面,教师无法在有效视野之内组织学生进行全部的课外阅读活动,这就导致课外阅读活动有可能如同脱缰的野马无法驾驭,要么有的学生偷工减料,要么有的阅读内容良莠不齐,反而产生了制约作用。我在教学中运用课内指导和课外自主阅读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对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要求,始终掌控整个阅读活动。首先,在阅读的内容与方向上严格要求,尤其要重视的是保证进入学生阅读范围的必须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刊物,质量低下的书籍要清除出去,和青少年成长成才关联不大的书籍也要严格控制,因为初中生可以自主支配的阅读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必须要保证阅读的指向性,利用有限的时间去阅读最值得阅读的内容。阅读的量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不同年级阶段所要求阅读的数量是有差异的,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相对阅读量少一些,以60万字比较合适,初二则安排为80万字,初三的学生每学期阅读量要达到50万字,通过数量的规定、范围的圈定,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能够具有明确的目标,并通过制定阅读计划等方式落实到具体学习活动中。在阅读指导方面,我重在通过平时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积累积淀技巧。在早读课进行阅读指导,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准确阅读理解,迅速抓住文学作品的精髓精华,经常通过投影一段文字和学生共同阅读理解的方式,将阅读理解的技巧蕴含在指导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授人以渔的目标。在活动课上则侧重于进行一些摘记的展示、心得的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在阅读积累以及分析理解方面的能力。实践证明,高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决不能放任自流,一定要强化平时的技巧指导,始终将线攥在教师的手中,通过课内指导影响和带动课外阅读,真正提升阅读的成效。

三、注重阅读学以致用,从阅读之中积累和汲取精华

课外阅读活动对语文教学的支撑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达到积累词汇、提高理解能力的效果,二是达到掌握写作技巧的效果。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活动比较,优势非常明显,不仅可以阅读较多的数量,并且阅读的范围和时间安排也较为自主,所以应当充分放大课外阅读的作用,引导和带领学生快速、高效、深入地开展阅读,既要汲取文学作品的精华提高写作技巧,同时也要增强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我要求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全身心投入,所阅读的书籍都是有阅读价值的,因此阅读更要深入。阅读过程中细细咀嚼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品鉴用词的精湛,感悟写法的独特,从中还要对好的语句段落进行记录,鼓励学生自己准备摘记本或者读书笔记,经常性开展阅读积累活动,通过这样的积累逐步实现提高自己语文基础的目标。其次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讲究技巧方法,不能简单地一读了之,要学会提炼不同类型作品的阅读理解方法,是从整体布局入手进行感悟,还是选择小的切入点开展分析等,都要进行整理总结。课外阅读活动和课堂阅读教学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要注重发掘之间的关联点,尝试引导学生整理筛选在阅读学习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学习之中,这样就将课内阅读指导的技巧向课外阅读进行了延伸,同时也在课外阅读的大量训练中巩固提升了阅读技巧活动。另外,我指导学生开展阅读经验的自主总结,课外阅读中遇到了一些好的文章,对其中精彩的片段进行分析或者摘录,也可以对好的文章结构框架开展提炼,鼓励学生仿写一些优美的文章,在动手写作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经常性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将会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丰富的文学积累,并且将其中的写作技巧提炼出来形成自己的写作技巧,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组织阅读拓展活动,体现阅读对语文教学的支撑

课外阅读活动不仅是学生自主进行的阅读活动,纳入语文课程管理之后,应当在语文教学的流程中得到充分重视。除了在早读课以及活动课进行指导外,我还强化了阅读拓展活动的组织,将课外阅读活动对语文学习的支撑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我动员学生之间组建读书兴趣小组或者互助小组,人员数量不等,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寝室分布等,建立起课外读书小组。建立读书兴趣小组的优势,能够在学生课余时间形成读书集体活动,能够形成相互的监督,营造读书的良好氛围,从整体上保证了读书任务的落实。读书兴趣小组也能够实现阅读书籍的相互借阅,大家互通有无,提高了阅读量和阅读书籍的来源。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读书汇报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讲出自己的阅读经验和阅读体会,特别是怎样在读书中汲取写作经验的,还可以开展读书笔记展览,借助于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在学生中营造更加浓厚的读书氛围,使爱读书成为每一位学生的自觉追求。另外,我还指导学生创办读书创作等方面的手抄小报,在班级开辟读书园地栏目等,营造出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这些拓展活动对语文教学工作产生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学生热爱读书并且从读书活动中汲取了很多的营养,转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技巧,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对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课外阅读活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更加自主的形式发挥着对教学的促进功能,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在教学组织中有效落实,将拓宽学生阅读面、提高阅读效率以及强化技巧指导等方面作为重要抓手,服务于语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07)

[2]黄伟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J]. 教育导刊,2010(09)

[3]李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0(10)

篇6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方法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60-02

课外阅读是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够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课外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并结合自身实际经验,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激发阅读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部分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消遣,因此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不出阅读的能力。在阅读实践中,我发现每周一次的阅读鉴赏课,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堂上,学生们把自己最近阅读到的好书或好的文章分享给大家,除了介绍主要内容,还可以表明自己喜欢的理由。

二、 创设阅读环境

积极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因此,我们以环境创设为切入点,营造出极具创意和美感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阅读、快乐阅读、享受阅读、爱上阅读。

第一、打造有创意的文化长廊。我们设置了生动的阅读长廊,以展示经典的绘本为主。在展示的形式上,突破单一,既注重艺术表现的多样性,同时又引发学生与环境的互动,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的阅读环境。

第二、打造创意的学校图书室阅读环境:图书室四周是名人读书的名言,并伴有优美动听的轻音乐,让学生直接体验到环境传递出的自由、轻松的气息。

第三、创设特色的班级环境。每个班级都创设了图书角,阅读区中准备了学生们喜爱阅读的图书并分门别类。我们采用教师导读与学生自主阅读相互配合、补充和支持方法。

三、指导阅读方法

只有让学生正确地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培养阅读技能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因此,我们在平时注重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三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第一、浏览法。具体说来,了解该书的读者对象,判断是否适合自己阅读;了解作者写作的缘由、背景和目的,以理解全书的主旨;了解该书的主要内容,以抓住重点和难点。

第二、批注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指导学生阅读最常用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好词好句,读后把相关的内容抄到摘抄本上,早读时读读,真正的积累句子。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优化各课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将继续从学生具体情况入手,根据学生特点,建立一个品种多,内容丰富的书源库,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资源。

第三、精读法。既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指导学生精读,要学生全身心投入,边读、边思、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四、课内外阅读的结合

加强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且获得更加深刻的体会。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如果在课前不进行一些准备性阅读,那么有些诗句理解起来便有些困难。因此,让学生加强课外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还能够帮助学生与作品作家之间进行沟通,帮助学生体验作家所处的时代以及所遭遇到的经历,从而产生出和作家作品相近的情感,以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五、开发课外阅读资源

课堂教学要注重课外阅读的引导。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课堂教学是一条渠道,课外阅读、课外练笔是第二条渠道。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特别是把课外阅读当作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才会有可靠的基础,学生的语文素质才有再生力。

六、注重课外阅读评价

应该根据地域环境学校各个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活动、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途径,了解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在评价中,重点关注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习惯,阅读的品位,喜欢读什么样的书,以及他的方法和能力。我们要特别关注对课外阅读量的评价,还可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当然我们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此外,我们可以在测试中融入课外阅读,如我们可以出题:你最喜欢的一本课外名著是什么?你最喜欢里面哪一个人物? 说说理由。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提高阅读的兴趣。

七、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通过读、写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把习作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还要把习作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这样,学生才知道写什么,懂得怎么写,进而喜欢阅读。

总之,在课外阅读方面,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阅读,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转化,提高阅读水平,促进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艳丽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化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06-13 13:25.

[2]陈维丽.初中语文阅读课有效实施策略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5-05-10.

篇7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092-01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两个部分。课内阅读指的是在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则是学生在课堂之外自己独立进行的阅读活动。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内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很好地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整体的阅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也能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意义

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活动,课外书籍不仅能充实学生的头脑,还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比例吧。”这也正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对于初中生而言,阅读的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而应该增加对课外书籍的阅读量。课外阅读不仅能弥补课堂内的不足,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增加信息量,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阅读活动

1. 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期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强大动力。当学生对阅读有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自觉自主地进行阅读活动。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并养成经常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师可以采取多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教师可以有意识的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

2.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活动

科学的阅读方法对提高阅读效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有了科学的阅读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说过:“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读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

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适合的课外阅读计划,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有限的阅读时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阅读计划,指导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高效率的课外阅读活动。

在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时还要注意文章的阅读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展开不同方式的阅读。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对于一些优美经典的文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和细读,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对于一般的文章,教师可让学生略读,记录其中精彩的词句。

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注重积累,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和写读后感。做读书笔记是对课外阅读内容的巩固,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并在阅读完作品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也可以从阅读材料中摘抄优美的词句,积累丰富的词汇,为写作打好基础。

3. 选择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外阅读材料

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学生能否正确地选择课外书籍,关系到课外阅读活动能否有效开展。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合每位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

首先,可以选择与课本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外书籍或者教辅类材料。这类书籍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堂的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量,让学生在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掌握了更多的课外知识。

其次,教师应该扩大学生对中外名著的阅读量。如中国古典的四大名著,中国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还有外国一些不可不读的名作。这类文章都是经典之作,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文学常识,还能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在阅读中外名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最后,可以选择合适的杂志报刊。学生适当地阅读杂志报刊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这个世界,从中发掘这个世界的真善美。如《语文周报》、《青年文摘》、《读者》等这类阅读材料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具体时代感,能够充分地体现现实生活,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

篇8

现在的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相比新课标对阅读的具体要求来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显现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教学方面分析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来自学生方面的问题

1.不想读。由于学生缺乏对课外阅读意义的认识,阅读兴趣不浓,上网、打游戏、打闹嬉戏几乎占据了他们所有的课余时间。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对“阅读”这个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误区。他们认为,阅读就是指读好语文书,只要钻透那薄薄的一本语文书,认真上好那短短的一节语文课,加上大量的练习,那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有着这样错误的认识,他们自然对课外阅读是不屑一顾,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

2.不会读。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要想理解其主题思想,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阅读。

3.没得读。农村经济文化建设落后,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学校图书阅览室藏书太少,疏于管理,很少时间向学生开放,难得的资源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来自教师方面的问题

1.教育观念落后,教学目的片面。当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仍然是传统教学占主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难以开展,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语文的情绪。阅读教学教学目的局限于知识的归纳与传授,忽视学生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忽视学生阅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2.学生主体缺失,教学形式僵化。目前农村初中阅读教学形式还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漠视学生学习和阅读的主体地位。阅读内容仅局限于教科书,大多由教师指定,课程建设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既不符合新课标精神,更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3.教师功利至上,评价单一乏力。目前语文教学的评价中,恰恰就是缺乏对孩子课外阅读情况的评价机制。一学期终结仅有的一张试卷上,基本上都是语文书上的内容,教辅书上的题型,有多少是检查和评价课外阅读的情况的呢?单一的测评方式就是对学生一学期语文知识和素养的唯一评定标准和评价依据。这种评价机制忽视了学生的动态发展,严重挫伤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语文教学的急功近利,过分强调应试训练,片面追求升学率,围绕考试的指挥棒教与学,考试考什么,教师教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学什么,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新形式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1.教师以身示范,提高阅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爱上阅读,乐于阅读。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教师应发挥榜样作用,用实际行动给力。陶行知先生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教师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量,了解更多非本专业及众多边缘学科的知识,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行动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

2.整合优势资源,营造阅读氛围。教师要定期组织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一日要闻等活动,让学生介绍在课外阅读中所了解的故事、要闻、风俗、奇闻,跟大家交流,还可以布置学生办手抄报、板报、墙报,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在班级图书角,如《求是》、《读者》等,通过这些途经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材料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会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可以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

篇9

关键词:课外阅读 问卷调查 现状分析 对策措施

一.调查背景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但是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课外阅读数量较少,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难提高。

二.调查过程

2009年6月课题组随机抽取西华池初中七、八年级共264名学生,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目的、方法和习惯、数量和质量、书籍的来源和类型等内容,并对调查资料做了统计、整理、分析。

三.统计与现状

1、从阅读兴趣和阅读目的来看,46.9%学生比较喜欢课外阅读,45.8%的学生能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7.57%的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

2、从阅读时间和数量来看,54.54%没有时间读书,38.63%的学生每年只读4本书以下课外书,17.42%的学生没有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

3、从阅读方法和习惯来看,52%的学生能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7.57%的学生有读书计划,43.2%的学生能做到圈点批注,7.19%学生能写读书笔记。

4、从阅读倾向和类型来看,75.32%的学生喜欢卡通漫画等通俗读物,只有17.21%的学生读过新大纲课外阅读推荐篇目。

5、从家里藏书和家长态度来看,49.62%的家长支持孩子读课外书,10.22%的家长不关心孩子读课外书,8%的学生家中藏书在100本以上,38%的学生家中根本没有藏书。

四.影响因素

1、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学校仍然以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唯一标准。教师只重视课堂教学,重视做练习,做试卷;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繁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没有时间、也不喜欢课外阅读。不少学生整日被动应付作业,应付考试,逼迫放弃了课外阅读。

2、家长支持引领不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教材学习,认为课外读物都是闲书,读了会影响成绩的提高;有些家长自己不读书,也不支持孩子读书,更不购买课外读物,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抹杀了。

3、媒体负面影响较大。

很多中学生心理素质差,思想不成熟,凭兴趣做事,很容易受到现代媒体的影响。现在电视剧制作越来越精美有趣,电子游戏开发愈来愈火爆诱人,通俗读物更是铺天盖地而来,导致很多学生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4、师生忽视课外阅读。

教学中师生忙于教材解读,常常忽视课外阅读;部分学生认为要考上理想的高中,就要提高数理化英成绩,语文分数差距不会拉得太大;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多读几本课外书,还不如多做几道练习题。

五.对策与措施

1、转变观念

首先,学校要转变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其次,教师要落实大语文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提供书籍

学校图书馆要根据学生需求增加图书量;学校要定期轮换图书到班级;积极倡导学生捐书,建设好班级图书角;倡导家长率先垂范,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看书,买书。

3、指导阅读

教师要根据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要求,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按步骤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益。

4、上阅读课

为了开展课外快乐阅读,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指点阅读方法,还要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展示阅读成果。如好书推介课、阅读方法课、阅读欣赏课、阅读实践课、读写结合课、成果汇报课等。每学期综合规划,分步实施,保证课外阅读有条不紊地进行。

5、开展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安排定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学校也要积极开展读书活动竞赛,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区举办的“征文大赛”、“经典朗诵比赛”等。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变教师的苦教为乐教,变学生苦读为乐读,使学生爱读书,善读书,用经典滋润人生。

篇10

关键词:生本理念;初中语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本理念已经逐渐深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心中。生本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运用。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生命。作为教师不应该代替、包办学生的思想,而应该做“把生命带到水草之处,让羊自主吃草、快活喝水的牧者”。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也应该是独立的个体。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干预过多、预设过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这种缺陷,给予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放手让学生展示个性。学生在处于自由、自然、自觉地状态中,学生才能达到无限自我的最高境界,从而达到相互启发、共同进步的目的。

一、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成长环境、个人经验等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生本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倘若脱离了学生的学习本身,那么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语文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实践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应该提出学习的主题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去学习。只有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才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比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针对所要学的课文,提出一些预习要求,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有大致的方向与明确的任务,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分层教学。对于善于自学的学生,督促他多与其他学生合作探讨;对于经常默读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多进行朗读等。这样长期下来,学生就会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以生为本,创新情境教学模式

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因此,要积极创设情景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生动的课堂体验,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热情。比如《藤野先生》这篇文章详细描述了作者在日本弃医从文的经历。文中作者在仙台的留学经历、留学学生的表现、日本爱国青年的狂热,都衬托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由于这篇文章的写作年代,离现在比较遥远。学生要理解课文内容,深刻理解藤野先生这个人物形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抓住课文中心,通过清晰的条理、细化问题,来降低课文难度。对于课文的主旨,则是采用“合作探究”与“练习巩固”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在运用相关知识,去探究学习,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语用能力。

三、以生为本,多媒体辅助教学

由于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一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较远。如果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则可以直观地展现课文形象,有助于的理解,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集声音、图像、视频等一体的优势。同时,还能够唤起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更好地理解、掌握课文重难点,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比如在《小石潭记》这一课中,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揣摩柳宗元的内心活动,把握作者写作的情感寄托。教师再加以引导,与学生一起突破教学的难点,把握教学的重点。然而语文能力的提高不仅仅要依靠教材文本,还要结合课外教学进行拓展训练。教师可以重点抓住关键词句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并就相关的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向生活领域拓展,结合生活的人与事进行拓展,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四、以生为本,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并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不同层次的课外阅读兴趣去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生感兴趣的书籍进行有效阅读。虽然经典书籍很多,但是并不是每一本书籍都适合学生的。无论是国内、国外、古代文学还是现代文学书籍,都要择中选优。比如郁秀的《花季.雨季》、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这些都是可读性很强的书籍。学生通过阅读、思考,理解到中华民族文学的精髓,才能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生本理念这一教育理念,通过各种教学途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师生沟通的艺术[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葛卫群.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升语文教学质效―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探究模式改革的探究[J].教师,2010,(29).

[3]刘群.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J].人民教育,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