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现状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体经济现状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职教教师 英语
一、前言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对通识类课程定位的误区。随着近年来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在各职业院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中国职业教育界的高度认同。尤其是2010年前后,教育部要求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应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这次课程改革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由于部分职业院校理解上的偏差,重视专业课程的重组,而忽视了通识课程的同步改革,职业英语等通识课程受到了强烈冲击,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高等性”“职业性”的本质属性。很多职业院校乐此不疲地进行专业课程改革,扩大或提升“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或请进一些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院校的课堂。
二、职教英语师资现状调查
首先,本文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问题就是关于职教英语的师资建设,发现如今职教院校的英语师资力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就是老教师,他们是从中专教学升职而来,年龄较大,教学模式传统老旧。第二种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但是教学经验不足;第三种就是研究生以及有高级职称的英语教师,他们拥有高学历及丰富经验,是院校专门引进的高等人才。虽然师资力量类别众多,但是数量十分有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职教院校的学生数量逐年减少,院校不得不控制教学资源;二是专业课教学改革逐步发展,不可避免的影响改变着英语课的地位,如今在整个职校的教学体系中,英语课已经越来越不受重视,慢慢被移除。调查中还发现,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高达65%,这提高了职校教师的学历水平;而且教师的职称水平也有所提高,40%以上的教师都至少是副高职称了;但是也有45%的教师认为高学历和高职称并不代表优秀的教学能力;同时发现推行的职教英语教学法和课程改革,有一半的教师根本没有参与过,他们依然沿用着以前的教学模式;总体上,英语教师的发展现状堪忧,相对于其他专业课老师,英语教师少有机会出国学习或者通过进修来提高自身水平,职教院校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解决方法,深知很少组织活动让英语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更别说培训教学改革理论和专业知识了。
三、职教英语教师提升路径
想要解决职教英语教学现存的种种问题,只有先解决英语教师发展的问题,才能培养出需要的职教人才。1.首先在职教的“师资队伍”项目的总体设计中,必须将职教英语教师的发展纳入其中并作为一个重要部分,院校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发展,使之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需求,并能培养优秀人才。如今大学生、研究生数量日益增多,职业教育的地位愈发尴尬,在整个教育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应该更注重专业发展,所以应该把“实用为准”作为职教英语教学的内容,坚持“有用、够用”的教学原则,课时不要求多,但要求精。同时要求职教英语教师有亲身实践经验,要去企业实习,了解专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只有切身体验了才知道学生应该具有什么能力才能胜任这个岗位,针对工作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创建ESP行业英语课程,让学生能真正学习工作所需的技能,拥有胜任岗位的能力,培养专业性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那么重点任务就是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了,为此,建议职教院校在“师资队伍”计划中建立监督机制,对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评价,提高英语教学整体水平;同时制定英语教师自身的职业规划,可以让英语教师通过出国进修、参与研讨会、相互交流评价等来提高教师自身水平;让教师去企业实习锻炼,亲自去工作岗位体验,促进教师对工作需求的理解,优化教学方案;严格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实施,必须让教师参与讨论如何进一步实施英语教学内容,要提出有建设性的课改方案;打造一个对外交流的平台,让英语教师与外教相互交流,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水平;多组织一些国内外的学术研讨会,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让英语教师结合实际,实施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各院校就针对以上各种制度做出一个评判标准,将英语教师的各种执行情况纳入学校的监督管理系统,促使英语教师在教导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在不喾⒄菇步。2.除了来自院校的监督之外,英语教师自身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要看清自己的薄弱点,发现自身教学中的问题,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针对职教的学生,要明确学生的文化程度,他们可能学习自觉性差,学习习惯不好,与本科学生差距较大,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让他们能真正学习到知识,对他们自身发展有促进作用。教师不应该选择学生,应该去培养学生,只有教师自身认识到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才能促进自身发展,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
篇2
关键词:新时期;体育经济;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0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123-02
随着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近几届奥运会的实际举办过程中,东道主国家对于奥运会对本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促进作用都极为重视,甚至将其作为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虽然体育产业自身的发展时间有限,但是受到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自身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其他产业。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以大量的优秀体育经济人才作为基础,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自身必须承担起培养体育经济人才的基本责任。当前我国的高等院校体育经济型人才的培养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借鉴国外高等院校体育经济人才的培养机制,根据我国高等院校体育经济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形成更加有效的培养机制,从而实现我国体育经济型人才的培养。
一、推动体育经济人才培养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快速发展阶段,而体育产业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全新支柱点,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发展机遇,但也会遇到大量挑战。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国际体育经营和管理企业大量进入我国,而国内体育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但是,体育经济人才在当前的体育经济发展过程中极为缺乏,倘若没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具有国际沟通能力的高级体育经济专有人才作为支持,必然会使得我国的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作用。基于上述分析,不断推动和加快我国体育经济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体育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体育经济型人才培养的情况
1.当前我国的体育经济型人才培养体系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体育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体育经济型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极为完善,其自身的培养方式也多具有较强的多样化,针对各跨国公司和大企业的运动营销部,商学院将会形成具有高层次的体育经济型人才,而体育学院校和体育体系则会培养大量高级体育经济型人才,并将其输送到体育俱乐部。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体育学院和体育系,仅仅将体育经济作为体育专业的选修课程,所采取的招生和培养方式也过于单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并未形成合理的体育经济型人才培养体系,在我国相关体育俱乐部和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以及体育中介机构等相关单位需求大量体育经济型人才时,大学所形成的体育人才根本无法满足相关机构对于人才的需求。
2.当前高校师资队伍配备失衡。在体育经济型人才的实际培养过程中必须以专业教师为基础。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院校都已经开始了体育竞技类专业的建设,也形成了大批定的师资队伍。但是受到绝大多数院校自身实力的限制,在体育经济专业建设过程中拥有极为丰富的师资和教育资源,而没有分布在相关体育院校中。正是受到该种因素的直接影响,使得体育院校体育经济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始终难以形成。
3.当前体育经济型人才培养条件尚不成熟。在我国体育经济型人才的实际发展过程中,我国并没有形成显著优势,但是广大高校已经加强了针对体育经济型人才的重视程度,在绝大多数体育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中已经形成了体育人文学专业,更有大量院校增加了体育产业和赛事经营的研究。受到近年来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直接影响,社会对于体育经济型人才的需求正在快速增加,但是在我国所形成的体育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都不够明确,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后期实际发展过程中,必须针对自身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和改进。
4.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体育经济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作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教学模式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选择会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高等院校始终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设置和设计并开展教学,但是受到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该种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体育经济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在现代社会,因为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体育人才形成了极高的要求,在此过程中要求体育人才不但是体育竞技人才,更需要体育科研和管理以及经济型人才。
三、针对体育经济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体育经济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在实际培养过程中要求其不但能够全面地掌握关于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和政策,更要全面了解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规律,明确关于体育的政策和法规。基于此,培养体育经济人才的目标定位应当为:在大学生毕业之后能够从事与体育有关的经济分析、市场调研、计划和经营管理等专有人才,与此同时还可以从事多种运动项目的娱乐产业经营和管理。该种需求直接决定了体育经济人才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应当以经济学的理论和知识为基础,以体育学科构架为辅助有效开展相关工作。
四、高等院校经济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
篇3
关键词:甲状腺;甲状腺结节;桥本甲状腺炎;甲亢;甲减;甲状腺癌
甲状腺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近些年来,其功能检查常被作为一项常规体检内容。通过体检,发现甲状腺的功能状况,对于异常情况可以及早干预,避免给机体造成更严重的影响。甲状腺超声由于其方便高效的特点,是常用的筛选甲状腺异常的方法。本研究对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的甲状腺超声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人员,共计3431人,人员主要为中央部委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和干部,平均年龄为(43.33±13.35)岁。其中男性1992人(58.06%),女性1439人(41.94%)。不同年龄段中,20~29岁675人(19.67%),30~39岁866人(25.24%),40~49岁732人(21.33%),50~59岁709人(20.66%),60~69岁253人(7.37%),70~79岁158人(4.61%),80~89岁38人(1.12%)。以上人员均使用北京地区的加碘盐,有固定收入来源,生活规律,不参加重体力劳动。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型号,探头频率L12-5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结节大小用mm计算,详细描述结节及内部血流情况。患者取仰卧位,枕头置于肩部垫高颈部,使颈部尽量伸展,充分暴露颈前检查区。二维超声常规扫查,必要时嘱患者做吞咽运动及向胸骨后方探测。在二维图像上观察并记录甲状腺的大小、形态及回声等。
1.2.2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频数和百分数,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甲状腺体检异常情况总体描述 所有3431人中,甲状腺异常检出比例为41.36%(1419/3431),男性人群中,异常比例为32.33%(644/1992),女性异常比例为53.86%(775/1439)。甲状腺结节检出比例为33.43%(1147/3431),桥本甲状腺炎检出比例为2.54%(87/3431),甲减比例为0.20%(7/3431),甲亢比例为0.41%(14/3431),甲状腺癌为0.09%(3/3431)。
2.2性别比较 根据统计学要求,构成比计算时每个构成比比例不能为0,所以将甲亢和甲减人数合并后计算男性和女性构成比,χ2值为13.403,P值0.00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不同年龄段分布 见表2。
本研究根据各自疾病发病比例特点对不同年龄段发病情况做了趋势图,可以更明显看出不同年龄段的发病变化。图1显示,甲状腺结节发病率随着年龄呈现上升趋势,其发病率明显高于桥本甲状腺炎。为了更明显表现桥本甲状腺炎发病情况,图2单独对桥本甲状腺炎发病趋势进行了分析,显示桥本甲状腺炎发病率也存在随年龄增加的上升趋势。图3对甲减、甲亢和甲状腺癌进行了趋势分析,甲亢青壮年发病比例高,甲减中老年人群比例高,甲癌由于比例较少,未看出明显趋势。
3 讨论
甲状腺超声可以发现甲状腺内小到数毫米的病变,清楚地显示甲状腺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较医生触诊更直观具体,不需繁琐的检前准备,无辐射影响,较易发现甲状腺内部病变。因此,是目前是常用的筛选甲状腺病变的检查手段。
3.1甲状腺功能异常检出比例较高 本组所有人群中甲状腺功能异常比例高达41.36%,高于吉林23.97%的一项教职工体检报道[1],也高于青岛疗养院体检出的36.0%的报道[2],和美国的一项甲状腺功能异常检出率40%左右接近[3]。本研究结果疾病构成比显示,女性发病比例要高于男性。提示我们更要重视女性甲状腺疾病的预防与早期干预。
3.2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 本组人群结节发病比例达33.43%,而国内曾有文献报道山东威海市成年人甲状腺结节患病率26.3%[4]、江苏省高淳和楚州地区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社区人群甲状腺结节的粗患病率17.90%[4]、大连市区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总检出率38.5%[5],其中本组人群的60岁以上人员检出结节为65%以上,比山东聊城的一组离退休人员检出55.61%比例要高[6]。结节的检出随年龄增加有明显增长趋势,和某些文献报导一致[7]。总之,本人群结节检出率和文献报道不完全一致,说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发病率存在差异。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随年龄有增加趋势。甲状腺结节多数为良性结节,对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影响,无需特殊治疗,定期观察即可,但对不排除恶性可能的一定要做进一步检查,如细针吸取甲状腺病变结节部位的病理组织进行检查,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3其他异常分布情况 桥本甲状腺炎检出87人(2.54%),和吉林的某项研究结果2.3%趋于一致[1], 低于国外成年人7%的一项报道[8]。趋势图也发现桥本甲状腺炎随着年龄发病率逐渐增高。本组人群超声怀疑有桥本甲状腺炎的多显示回声不均匀,部分呈网格样改变,对检出的人群,建议需要进一步做其他辅助检查来确诊,考虑下一步干预措施。
甲减检出比例为0.20%,趋势图可以看出中老年人检出率高,国外碘强化地区,甲减1%~2%的发病率,老年女性是老年男性发病率的10倍,高于本人群[8]。
甲亢检出率0.41%,甲亢青壮年检出率高,而且女性比例高于男性,低于国外0.5%~ 2%的报道[8]。
甲状腺癌检出0.09%,由于人数少无明显规律,高于英国的一项报道,男性0.0013%,女性0.0035%[9]。
总之,本研究对中央部署单位的职工和干部甲状腺体检结果显示,甲状腺结构异常检出率不低,提示甲状腺超声检查有重要意义,有条件的机构建议外科触诊检查的同时进行超声检查,可以提高检出率,对疾病早防早治。
参考文献:
[1]梅林.某单位教职工甲状腺彩超体检结果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8):176.
[2]邹萍,于龙华,陈瑛,等.青岛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病变构成与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5):448-449.
[3]Canaris GJ, Manowitz NR, Mayor G,etal. The Colorado thyroid disease prevalence study[J]. Arch Intern Med. 2000,160(4):526-34.
[4]汤,高贵留,李光善,等.威海市甲状腺结节发病特点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31(5):54-55.
[5]潘晓芳,孙喜岩,贾晓,等.辽宁省大连市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性疾病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地方病杂志,2009,28(5):568-571.
[6]白淑珍.2009年我院健康体检人员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11):2963-2964.
[7]郝志华,王俊明,陈春,等.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3):307-310.
篇4
1 引言
信息技术是现阶段增长最快的、最具影响力的、广泛渗透和牵引力最强的学科和技术。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实施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高校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完善高校教学模式,还可以增强师生互动,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北京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1]
2.1 校园网
北京市属高校在校园网络建设方面发展良好,高校学生在校园内可以免费或支付一定费用使用有线、无线网络,基本可以做到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具体情况如下:建立完成校园WLAN网络,覆盖面积为整个校园区域的高校比例为90%,部分高校的WLAN覆盖尚未达到全部区域;校园主干网速率达到1000Mb以上的高校比率为100%,主带宽超过10000Mb的高校比例为40%。
2.2 师生计算机配备
学生计算机配备情况可以从本科生和本科以上学历两方面研究。从问卷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95%以上本科学生包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有在进行上机操作时才会由机房配置台式机或者笔记本,该机器属于公共财产,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不得设置密码,保留文件等。而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在学生或科研过程中,高校通常为其配备个人计算机设备,并为其分配专有实验室。90%以上高校教学和管理人员配有个人计算机设备。
2.3 一卡通系统
校园一卡通系统作为学生校园的身份证,对学生的生活、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校园一卡通的使用不仅可以帮助高校学生实现饮食消费、图书借阅等功能,部分高校还实现了网络收费、机房管理、水电管理、班车收费等功能。
3 北京市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2]
3.1 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深入
部分市属高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理念缺乏具体了解。目前高校校园网络、信息化管理体系均由IT合作企业负责构建,而企业在构建管理系统时以资金和时间为主要考虑对象,要在最短时间、最省资金的情况下实现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全部要求,就难以在了解高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考察在校师生的实际需求。这就导致北京市市属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内容相似度较高,难以和各高校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
3.2 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市属高校各网络中心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机构,其实际权限和职责分配不匹配,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难以发挥自身权利和履行自身义务。2000年之前,网络中心一般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独立单位管理。2000年之后,随着国家提出机构精简的政策,大部分高校网络中心与其他机构合并,不再作为单独的机构存在。
3.3 信息化人员整体水平仍需提高
人力资源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市属高校现有从业人员对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和技术缺乏深入了解,而在新教职工招募过程中,掌握高级信息技术水平的从业人员数量不足,不能充分满足不同职能部门实际发展的需求。
4 对策建议
4.1 深化教育信息化建设认识
当地政府部门和高校高层管理机构作为主要领导部门应当对市属高校信息化建设进行管理和监督。一方面,当地政府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财务和政策支持,需要根据市属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合理地分配建设资金,并制定相关策略为其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高校管理部门需要根据本校科研方向、专业特点、教职工构成和学生学习需求等实际内容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而非采用IT企业提供的模板进行建设。
4.2 构建信息化管理机制
教育信息化的开展需要高层领导的认可及支持,高层领导需要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才能协调不同部门建设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信息化教学和管理模式,有效界定投资力度和建设范围。以高效校园教务管理系统为例,校务管理系统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教职工工作内容管理、工作绩效评定、评优、薪酬评定等内容,需要不同部门管理人员协同参与,并结合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完成该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从这方面来说,只有院校高级领导直接参与领导决策,才能保证该项目按质按时进行。高层领导一旦做出了前期规划和决策,中层管理人员就需要积极按照既定计划推动项目实施。
4.3 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培训
篇5
关键词:精制塔;离子交换树脂;国产化;丙烯酰装置;聚合事件
中图分类号:TQ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8-0066-02
5万吨/年丙烯酰胺装置以丙烯腈、水为原料,在装置白产铜催化剂作用下水合生产丙烯酰胺。装置主要有水合、浓缩、丙烯腈气提、精制、丙烯腈水回收、催化剂等系统,精制系统处理从反应器出来经过提浓后的丙烯酰胺溶液。D-324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除铜和NTPA等杂质。除铜后的丙烯酰胺溶液pH值下降,需控制pH值在6~7范围内,如果PH低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精制塔共有两个,一个运行一个备用。精制塔离子交换树脂使用盐酸和氯化钠溶液进行再生。
一、国产树脂使用报告
(一)精制塔更换国产树脂方案
2007年6月25日丙烯酰胺装置开始对精制塔D-324B检修,将D-324B中的3.75m(sup)3(/sup)PK-208型树脂进行更换为ZGCl51型树脂,29日更换树脂完毕。更换后的树脂进行了两次再生来恢复树脂的活性(用浓度7.30%的盐酸溶液再生一次后,用浓度5.85%的氯化钠溶液再生一次,重复操作两次)。D 324B树脂再生两次后脱盐水浸泡备用。7月1日,精制塔切换到B塔运行,在运行中主要监测精制后溶液的pH值(6~7)、溶解铜的含量(≤100ppb)及反应副产物NTPA(≤100ppm)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二)精制塔出口溶液监测数据
在2007年7月1日至7月7日这7天里,国产ZGCl51树脂(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运行良好,对丙烯酰胺溶液中的铜离子、铁离子去除能力满足工艺卡片要求,运行稳定可以满足生产要求。
(三)国产树脂运行分析
由分析数据可见,7月1日至7月7日D-324B运行期问,精制塔出口溶液中铜离子含量、NTPA含量及甲醇溶解性均符合工艺卡片指标要求,D-324B国产树脂对铜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9.18%,达到了生产的工艺要求。7月7日D-324B再生后,国产树脂外观颜色正常,无破损。精制塔B塔与A塔出口溶液pH、铜离子含量以及NTPA含量都基本接近,证明国产树脂与进口树脂的使用效果基本相同,符合工艺要求。
(四)国产树脂使用结论
精制塔(D-324B)装填的国产树脂经过1个月的运行,国产树脂对丙烯酰胺溶液中的铜离子和NTPA杂质的去除率,以及精制塔出口丙烯酰胺溶液的pH值基本能达到工艺卡片的指标要求,满足装置精制工艺的使用条件,证明ZGCl51树脂可以代替装置原来使用的PK208树脂。但国产树脂在运行初期出口溶液PH偏低,影响装置生产的平稳运行,此问题应予以重视并着力解决。
二、国产树脂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国产树脂经过9个月的运行出现了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一是精制塔出口溶液pH在树脂一个运行周期(7天)的初期和末期,发生pH偏低的情况。尤其是在树脂再生完毕后的使用初期,精制塔出口溶液在线pH计PHC323显示溶液PH最低达到4.34。二是在2008年3月两台精制塔相继发生了聚合事件,精制塔出入口温差增大,精制塔内出现大量聚合物,塔内溶液有聚合倾向。两次聚合事件都发生在精制塔树脂再生后的运行初期。
(一)精制塔聚合的原因分析
继2008年3月2日精制塔D-324B发生聚合事件后,3月30日精制塔D-324A又发生聚合。精制塔在一个月内发生2次聚合事件,是有必然的因素存在的,经仔细研究细致分析,认为以下因素是导致精制塔聚合的主要原因:
1.精制塔内壁涂层破损,有金属在丙烯酰胺溶液中,引发溶液聚合。经对精制塔卸出树脂检查后发现,精制塔人孔处有多处涂层破损,有金属。且在人孔处发现大块聚合物,可以推断丙烯酰胺溶液首先在人孔处发生强烈的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进而引发塔内溶液的聚合。
2.发生的两次精制塔聚合,都是发生在D-324切换后的运行初期,聚合是否与精制塔内的离子交换树脂有关?国产树脂经过9个月的运行,从使用经验来看国产树脂在使用初期(每次再生后)会发生D-324出口溶液pH值偏低的情况,精制塔切换后4小时内国产树脂出口溶液pH最低,车间一直采取的措施是向D-324出口加入碱液调节pH。与国产树脂不同的是,进口PK-208树脂在使用初期精制塔出口溶液pH较高,然后逐渐降低恢复至正常值。
图1精制塔出口溶液在线pH计显示值曲线
从上图可看出3月29日精制塔切换后,出口溶液pH最低为4.34,经过加入碱液后D-324出口溶液pH恢复正常。但由于碱液是在D-324出口加入的,所以D-324内部的溶液PH还是偏低的,这就造成了精制塔内部溶液的聚合。
综上所述,精制塔发生聚合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精制塔内壁涂层发生多处破损,有金属,引发聚合;二是精制塔切换初期国产树脂出口溶液pH偏低,引发聚合。
(二)精制塔出口溶液pH低的原因分析
精制塔出口溶液pH偏低是导致塔内溶液聚合的一个重要因素,且这个因素是发生在国产树脂再生后的运行初期,那么问题应该是出在国产树脂再生阶段。
丙烯酰胺装置精制系统采用两个装填有离子交换树脂的塔,其中一个运行另一个备用。因树脂使用5~7天后性能下降,为保证连续生产,要切换精制塔。精制塔使用的ZGCl51离子交换树脂属于大孔强酸性苯乙烯系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分子结构简式如下:
该树脂的氢型具有极强的酸性。在低浓度溶液中,对金属阳离子的亲合力随离子价升高而增强。
国产树脂使用的再生剂为盐酸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先使用浓度7.30%的盐酸溶液再生,将用浓度5.85%的氯化钠溶液再生一次。再生反应原理如下:
国产树脂再生后运行初期出现出口溶液pH偏低的现象,很有可能是氯化钠再生不完全,有部分树脂还是氢型阳离子树脂,树脂中的氢离子与丙烯酰胺溶液中的铜离子进行交换后,氢离子进入丙烯酰胺溶液中,使得精制塔出口溶液pH降低。为验证这一推断,我们进行了试验。试验内容如下:
取30mL再生后的树脂浸泡在100mL脱盐水中,再制备200mLl0%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将10%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倒入树脂中,观察再生后的树脂与氯化钠溶液的反应,树脂的溶液PH明显降低(由6.60降至3.00),电导升高(由0.35升高至104.5gs/cm)。树脂溶液PH降低表明树脂再生不完全,有部分树脂仍然是氢型阳离子树脂;树脂溶液电导升高,表明树脂中吸附有金属离子,有部分树脂未被再生,或者再生液中含有金属离子杂质。
篇6
关键词:旧城改造;道路系统;空间塑遣
一 激活性改造的概念
在城市设计的范畴,激活的定义就是我们在原有的地段,内加入某些元素也不排除减去一些元素,这些元素不是简简单单的加进去,而是它要和其他的一些元素发生一系列的关系,使其他的城市元素产生变化,进而这些变化又影响到城市街区中的其他元素,最终使整个街区乃至整个地段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叫做激活。我们设计加入的或减少的城市元素就是激活点。激活的概念在城市设计范畴里有着广泛的应有前景,尤其是在老改建的项目中,这个概念就显的更为重要。旧城改建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当然激活点也比较多,但在旧城改建过程中,激活要有一个基本的准则,就是一定要和旧城的现状进行结合。
二 激活性改造的类型
对一个旧城区的街区进行激活,也就是对这个街区或者是地段进行改造设计,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显性激活和隐性激活:
(一)显性激活
显性激活就是在其地段采用直接加入实体或减少实体或者是改变实体。这些实体包括道路,建筑、街道设施小品以及绿化等一些元素。道路在旧城区街区的改造过程中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因为道路的划分形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其功能分区的布局情况,开发模式.开发强度,功能定位以及文物古迹保护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可以这样说,道路的划分在旧城的改造过程中大部分都是扮演着激活点的角色。一个改造成功的街区必须要有方便的交通,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的需要。同时,道路的划分形式在营造城市街区空间方面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道路的激活在旧城改建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原有的道路文脉。这是因为原有的道路是在很多年才形成的,它的形式一定有其合理性。
建筑在旧城改建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在形成街区空间的过程中起着二维界面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一个街区品位的高低。在旧城改建的过程中我们对建筑的处理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从而达到激活整个地段的目的。第一种方式整治原有建筑,使原有的建筑功能得到提升或完善,从而带动整个地段的发展,这在上海新天地的改造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把原有石库门建筑的居住功能,创新赋予其商业的经营功能,把这片反映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集国际水平的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把新天地变成一个具有上海历史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使新天地得到“上海城市的客厅”之美誉。它的改建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对建筑改造第二种方式就是在总结和吸取原有建筑精华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新建的方案。这一点在北京的菊儿胡同改造过程中也有充分的体现。菊儿胡同改造是“模仿”型设计手法的典型代表。这个项目在继承四合院结构的基础上,有了较多的创新,比如采用了套院、备弄等结构形式。这些措施比原来更好地适应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简单”的原则。建筑在这里也成为了这个街区改造的激括点。
开放的公共空间在旧城的街区空间改造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在旧城中开放空间极度缺乏,人们根本就无法进行室外大型的公共交流。如果在旧城区适当的部位开辟出一片完整的公共空间,就会激发整个地段居民交流的热情,特别是老年人,进而带动迭一片经济的开发,带动商业的繁荣。开放空间的开发还会激活居民其他的生活习惯,比如一些民间表演的兴起,居民健身的热情等其他的生活习惯。
(二)隐性激活 显性激活是直接加入实体或改变实体,那么隐性激活是从社会学和人文学的方面来说,这个范畴注重的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一种方式,一种习俗,或者说是一种约定成俗的规矩。在这个方面,不是说实体不重要.“物质决定意识”,任何一种生活方式或习俗必须要有足够的实体作为载体,如果没有载体,那么任何的生活方式或者是习俗都将成为一句空话。“意识反过来又作用于物质”,这里面也涉及到了人的心理活动。在隐性的激活里.最主要的是原有文化氛围激活以及公众参与性激活。
街区的文化氛围是一种物化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真实的生活的文化”正是1日城区街区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对街区的文化氛围激活最主要的还是对原有的生活方式的激活。生活方式的执行需要一定的支持这种方式的载体,这种载体的建立进而又进一步促进生活方式的改进。另外,激活街区空间中的故事、传一说以及空间上以前发生的活动,在今天也是很常见的激活方式。特别是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各拖区充分挖掘其原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到底是在南阳的卧龙还是在四川的卧龙至今仍是一个争论的焦点。两个地区都建立了诸葛亮祠,都拿这一历史名人来大作宣传,大搞旅游业。这也是激活原有的文化氛围从而来振兴整个地段的旅游业的例子。公众参与性的激活在旧城区空间的改造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城市设计行业的核心是要满足不同价值和愿望的,不同文化阶层的人群,因此,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就不要以我们自己为中心,要从根本上理解一个社区的需求和愿望。在旧城改造的项目中,理懈街区中的人的需求和愿望就更为重要。因为旧城改建比起新城建设有着其更为复杂的背景。街区里面拥有的知识和经验的人,是这个街区所需求和渴望的真正意义上专家,这是了种高度专门化的家庭需要并能够知道有关居住、教育、健康关怀以及休闲设施小品的真实的,具体的要求。因此在1日城改建过程中,要充分激活公众的参与性,使他们真正愿意参与到旧城改建的项目中来,为旧城提供最直接、最根本的要求和经验。这对旧城改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 激活性改造方法
(一)激活方法的概括 “激活”在旧城改建中有着一整套的思路,具体的说是源于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建的思路,针对改建思路找准方案深入的激活点,依靠激括点方案进行逐步深入,最终问题的解决源于激活点。具体的构思框架如下所示:
现状分析一一找出存在的问题一一提出改建思路一一找准激活点
方案的深人依靠激活点一 问题的解决源干激活点
(二)激活方法的几点说明
现状分析的重要性:现状分析包括区位分析和现状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分析在实际项目不是可有可无的,因为它直接涉及到方案的构思方向以及功能定位等方面的内容。这是一个方案进行设计的龙头。如果没有这些分析,那么方案就没有一依靠,激活点的提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这些分析在旧城改建的项目中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旧城改建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和内在的规律,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和现状结合。
找出问题的针对性,概括性:在分析现状之后对问题进行提炼要有概括性和针对性,要找准共性问题和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不要在其细枝末节上紧抓不放。同时,在找问题时不要紧限于某一个地块上进行讨论,更要联系其周边的地块进行整体分析,这样才能更全面,更真实的得出问题。
篇7
关键词: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Logistics park is a logistics hub in the industry, in improving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logistics activities and reducing logistics cos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ased on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logistics park, such as single profit mode, high park vacancy rate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taking the trend of internet platform industry into account and learning from foreign mature logistics park development experi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ogistics park operating mode from the internet platform perspective and expect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logistics park.
Key words: logistics park; internet platform; operational mode
0 引 言
随着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行业供应链管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贸易网络辐射能力的日益增强,现代物流逐渐成为第三利润源。目前,国家频繁出台物流行业政策方案,一系列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举措接连出炉,如:国务院《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出台,物流行业的降本增效将以更高的效率支持新常态下国民经济发展。
物流园区在物流行业中至关重要,发挥着集散枢纽的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中,物流园区是指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即物流园区的本质是物流参与者进行物流活动的聚集场所。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成为国民热词,“互联网+物流”、“互联网+物流园区”将成为国家战略背景下行业的发展趋势;而平台型经济例如APP STORE即是基于平台而产生的盈利模式,实体的房地产交易所、虚拟的阿里巴巴等都是平台经济的产物。在互联网繁荣发展乃至物联网方兴未艾的背景下,行业网络化平台化成为创新突破点。但是,目前互联网平台型物流园区的确切概念和运营模式都不清晰,本文将通过传统物流园区与互联网平台型园区的比较,探讨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化的运营模式,期待为物流园区平台化运营提供新思路。
1 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1.1 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1.1.1 国外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国外物流业起步早发展快,作为物流活动的发生场所,物流园区逐渐出现并在物流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日本的横滨港、德国的不莱梅物流园区以及荷兰位于鹿特丹港内的诸多园区发展迅猛,成为世界货物集散转运中心。物流园区在提高物流活动整体效率,使物流活动向着集约节约方向发展,带动园区周边区域经济发展,降低物流成本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促进物流业、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
物流园区的概念首次出现是在日本,被称为“物流团地”[2]。二战后,日本工业制造业快速发展,由于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原材料以及商品货物的运输量骤增,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交通混乱、环境污染等问题相继出现。进行城市功能的重新划分,合理规划物流集散场所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物流园区建成使用后不仅缓解了交通压力,而且由于规模经济效益使社会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且带动周边餐饮、汽修护理等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继日本之后,德国首先进行物流园区的建设,并被称为“货运村”,其中,不莱梅物流园区是德国的第一个物流园区。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整合零散的物流和配送中心,以德国为中心,将园区网络延伸到欧洲甚至是世界各地,在推动德国物流业发展的同时,联通世界各地物流中心,成为世界物流园区的标杆。
1.1.2 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我国2015年7月的《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我国包括运营、在建和规划的各类物流园区共计1 210家,比2006年的207家增长484%;与2008年的475家相比,增长155%;与2012年的754家相比,增长60%。物流园区分布情况如下:北部沿海经济区(17.85%),长江中游经济区(17.43%),黄河中游经济区(14.46%),东部沿海经济区(12.89%),南部沿海经济区(11.16%),西南经济区(10.90%),东北经济区(9.17%),西北经济区(6.11%),北部沿海经济区以及长江中游经济区分布较多(如图1所示)。从物流园区数量上看,我国物流园区数量增速快,处于运营阶段的园区数量高达857家;从物流园区分布比例来看,布局于节点城市的数量较多,并且增速快。
我国物流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日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从供应链角度进行整体优化以提高竞争力和盈利水平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充分发挥物流园区的资源整合作用十分重要,我国大中型城市都将发展物流园区作为促进城市经发展、缓解交通压力、规划城市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支撑其他产业发展的首要策略。
1.2 我国物流园区的运营模式分析
我国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模式总结为政府主导、企业引导、政企联合开发三种[3]。物流园区的建设一般分规划、布局、建设、招商、运营和管理六个阶段。在园区建设之前首先要进行市场调研,进行园区建设可行性分析,进而才能进入建设阶段。在规划阶段,要合理定位物流园区的功能,将物流园区合理划分为交易区、仓储区、零担区、信息服务中心、零担区、停车场、生活配套区等模块,并选取全部或若干模块进行科学组合,合理布局,投入建设。建设完成后要进行招商,吸引物流公司入驻。影响招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价格因素、硬件设施和营销手段等。招商完成后进入运营阶段,物流园区开始盈利,此后综合的物业管理也开始发挥作用。
物流园区对于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在促进相关人才培养、加快物流企业发展速度以及提升物流行业整体运作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的物流园区发展相较于国外领先物流园区还处于起步阶段,盈利模式比较单一[4]。粗放式发展导致了空置率高、资金浪费严重等问题,基于调研,具体问题如下:
第一,盈利模式单一。主要利用基础功能来盈利和依靠土地增值获利。主要集中在园区物业管理费用、土地增值、国家政策优惠等方面,缺乏利润创新点,发展往往停滞不前。
第二,粗放式发展,缺乏系统规划指导。在政府促进物流园区发展的政策背景和优惠下,出现了大量缺乏规划和管理的园区,甚至是利用园区进行“圈地”,园区中入驻物流企业数量少,园区空置率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行业集群效应,造成园区、车辆设备、人员以及基础设施等物流资源的浪费[5]。
第三,同质化竞争趋于严重,客户粘性降低。物流园区之间同质化竞争现象日趋严重,区域范围内园区的盈利水平上升会引发周边不规范的仓库甚至是普通民居改造的门面房加入到物流企业的争夺。不规范园区缺乏政府监管,设施不健全,但由于低成本往往以低价吸引物流企业租用。同时,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园区内的物流企业往往业务重叠和服务空间范围重叠,相互之间采取低价竞争策略抢夺货源,利润空间逐渐下降。
第四,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虽然物流园区交易大厅的出现促进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发展,但是国内很多物流园区仍保留原始粗放式运营方式。由于园区运营关系的存在以及园区入驻企业追求企业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所限,基于博弈心理,物流企业不具有共享货源的主动性[6]。由于缺乏调动企业共享货源的激励机制,交易大厅发挥的信息共享作用微乎其微,园区、专线公司、货主、车辆之间的信息孤岛仍旧存在。
2 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的架构及运营模式探讨
2.1 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的架构
平台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虚拟的,更可以是实体化与虚拟化相结合的。对于物流园区来说,将实体的土地资源、专线车辆与虚拟的信息资源网络相结合更能发挥平台的集成共享作用,在互联网甚至物联网的基础上,形成线下基于实体园区、线上基于数据库资源共享的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企业、客户、辅助组织的平台,线下由于地理区位因素将以上资源聚集整合,综合考虑区位条件、市场需求、商品流向、资源环境和交通条件等建立高度流通的物流园区网络。充分利用物流企业、客户以及辅助组织(特别是政府机关)的互动机制,孵化物流园区甚至物流行业创新业态。基于供应链的运营结合车联网系统,相关数据可以迅速反馈到货主企业,实现线上车货快速匹配、手持终端路线实时优化、实时可视查询、自动结算等功能。
在供应链角度深入分析物流行业中的“客户”,客户不仅是委托发货方,收货方同时也是潜在可被发掘的发货方,进而成为物流园区平台的客户,因此,基于对阿里系模式的研究[7],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的基础架构如图2所示:
图2中双向箭头表示两者间具有组织联系关系,二者之间的两个单项箭头示意期间存在的转换关系。发货方可能成为平台的收货方,收货方可能转换成平台的发货方,从而不断的扩大平台。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在会员制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平台结算代收货款,从发货方发货到收货方收货的运输时间差,可产生资金沉淀。物流专线企业、政府行政部门、金融保险服务在物流园区的平台上,通过共享的信息数据,将线下实体运输与线上虚拟交易结合,发挥平台的整合作用。将重点节点城市的园区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形成巨大的物流园区生态网络,综合运用物流大数据、云计算等,以网络干线运输带动物流配送到门的最后一公里[8]。
2.2 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的运营模式探讨
2.2.1 运营模式分析
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的运营,依靠线下资源整合以及完善的流通网络,线上开发手持移动终端设备,设计良好的用户交互界面,设计高效运行的信息管理系统。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构建了企业入驻选择、停车收费智能管理、信息管理、车货智能匹配、甩挂调度管理、客户服务质量管理、第三方保险金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主要应用场景可以概括为四通一共享。
第一,会员通。注册会员后,全国互联网平台物流园区通用,会员信息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其他园区共享,实现园区门禁车辆进出通行自动认证,停车收费、餐饮住宿以及车辆养护优惠共享。平台的不同服务模块付费后即可使用。在平台统计企业营业收入达到额度以后,对该企业新增业务提取一定的系统维护费用。
第二,信用通。通过平台实现异地联网,园区间入驻企业以及车辆的服务质量诚信信息共享,入驻企业车辆诚信以及服务质量评分过低在联网园区内的货物承运、服务优惠、园区准入等方面将受到制约。
第三,配货通。物流货物资源联网平台内园区企业共享,基于互联网的车货信息双向流通平台,实现货源车辆迅速匹配,实现园区的协同作业,线上线下双向提速,提高配送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
第四,金融通。平台内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务,联合银行、保险公司等为平台内企业货主实现线上支付,物流企业累计额度平台统一提现支付,发货至收货的时间差以及额度累计的时间差,给平台带来巨大的资金沉淀,在平台货源较为稳定或者稳定变化的情况下,利用沉淀资金进行金融运作。物流企业线上购买保险,线下进行货损货差认定,线上进行理赔。
第五,共享性。平台的突出特征在于其共享性,如物流园区平台内货源共享,跨园区的车辆入驻企业信誉共享,结算体系共享,认证货源的利润共享,还可在更深层次上的数据联网共享。
2.2.2 盈利模式分析
互联网平台视角下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较传统物流物流园区有很大不同,除了基础的土地增值、园区租赁费用以及物业管理收费等利润来源外,对应以上运营模式,对入驻物流企业与挂靠运输车辆收取会员费;收取平台各种功能模块的服务费用,比如提供的即时配货服务、金融结算服务等;收取运输公司与客户形成订单的平台运营服务费用,根据交易额提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最后,在金融通服务的基础上,园区提供第三方支付结算服务,除了为园区增加模块服务收费外,可以形成一定规模的资金池,进行企业投资,进而形成多渠道盈利体系。
2.2.3 推广分析
物流园区互联网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既是聚集物流企业的平台,也是物流园区互联的平台,即平台的平台[9]。当平台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基于产业聚集理论以及模经济效益,物流园区互联平台将产生巨大的行业效益,进而产生社会效益[10],因此物流园区互联平台的推广尤为重要。据在调研过程中的了解,物流园区平台的推广模式可初步划分为园区互联平台初创期及成熟期两个阶段。
在初创期,主要通过加盟合作,迅速打开市场,占据市场份额,采取低盈利甚至零利润的方式迅速抢占市场,吸引物流专线企业入驻,特别是物流行业内资产雄厚的企业入驻,从而形成招商宣传方面的优势;利用政府关系寻找潜在客户,依托政府进行宣传推广,增强目标物流企业以及园区的信任度。
在成熟期,物流园区互联平台已经初具规模,规模经济效益较为明显,货源充足,入驻企业盈利增加,对其他园区以及物流企业具有吸引力,此阶段可以发挥示范型标杆作用,利用口碑传播的途径进行物流园区互联平台的推广宣传。
3 结 论
物流园区互联平台的出现可以利用互联网数据库云计算等科技手段解决园区粗放式发展带来的货源车辆不匹配、同质化竞争、空载率高等一系列问题,提高物流企业响应速度,提高服务水平。对线上线下资源进行整合,以“四通一共享”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平台视角的物流园区运营对于提高园区运营效率、改善客户服务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物流园区互联平台仍然有待改进,首先,物流园区互联应用平台主要面向对象是入驻物流企业以及车辆车主,如何将其更好地纳入平台系统进行管理,提高客户对于园区内物流企业的忠诚度,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金益秀. 试论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 企业导报,2011(8):140.
[2] 韦达. 对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的几点认识[J]. 现代交通技术,2014(4):76-79,87.
[3] 戴航. 基于博弈分析的物流园区运营模式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4] 汤珏,孙有望. 国外经验对我国物流园区建设的启示[J]. 中国储运,2008(4):104-106.
[5] 王战权,杨东援. 物流园区规划初探[J]. 系统工程,2001(1):79-83.
[6] 欧江涛,马祖军. 区域性物流园区竞合策略的演化博弈分析[J]. 运筹与管理,2016(2):98-103.
[7] 王晶. 基于平台战略视角的物流园区运营模式研究[J]. 物流技术,2015(18):93-96.
[8] 石荣丽.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J]. 企业经济,2016(3):134-138.
篇8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成本 人才 融资
中图分类号:F031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发展成本的现状分析
经营成本呈现出提高的趋势,我国中小企业经营成本高的因素有: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成本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为了追求产量水平,而忽视了生产的成本,未能建立起成本节约的体制,可能会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资源和原材料的浪费。还有企业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在用人方面缺少专业的人力资源的规划,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开出企业员工所期待的优厚的待遇,而且中小企业的提升空间较小,所以很难留住高学历知识分子。企业就要提高劳动力人口和职工的支出费用。企业员工的素质不够高,直接影响企业的先进设备的应用,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物价水平的提高,运输费用增高,人民币升值等等也是企业在原材料上的支出成本和劳动力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经营成本的提高的主要原因。
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是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的,首先是中小型企业本身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成熟,经营收入的不稳定性,造成了银行对中小型企业偿还能力的怀疑,不愿意对中小型企业进行贷款。其次是中小型企业贷款会存在一定时期的资金周转问题,贷款金额不能及时偿还,但是由于一些金融机构的政策性的抽金制度,使得我国中小型企业本身的发展就存在一些艰难的问题。贷款利率普遍提高,J款发放金额占实际申请贷款金额减少,还有各种招标费用的提高都造成了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成本的提高。
2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人才缺失,影响企业的发展。高学历知识分子的缺乏与不足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普遍问题,中小型企业普遍技术员工比例很少,管理人员比例更少,缺少科研专利项目及人才。许多大学生不愿意留在中小型企业,大部分不是因为企业工资低,而是因为企业提供了较高的工资,大学生本身就在中小企业的看法中存在偏见。
3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融资的现状分析
很多中小型企业存在强烈的融资需求,获得融资支持,更容易度过当前难关。80%的企业一直有借贷融资需求。融资渠道窄,主要融资渠道为亲戚朋友和通过银行借贷融资。只有20%的企业融资渠道为个人筹资。大多数企业认为资金短缺,贷款困难。大部分贷款渠道是信用社,工行,实际贷款发放数额是申请数额的50%左右,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有上升趋势,贷款时限有缩短趋势,获贷金额有下降趋势,使得许多企业为了运转经营,不得不面临高利贷的风险,贷款利率高造成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高的现象。融资门槛高,年销售额1000万以下的银行借贷融资的成功率较低,年销售额在1000万以上的,是银行融资的主要目标,成功率较高。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经营和财务信息不对称,内部管理不完善,缺乏完整的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可靠的抵押物,运行规模小,成本过高,政府难以规模化地向中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都造成了县级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困难的现状。
4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现状总结
许多小型企业销量少,资金链紧张,成本高,融资困难,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人才缺失的紧迫情况下,仍有许多中小型企业在坚持。当今社会经济不乐观,赚钱难的问题日益增重。大部分中小企业在积极应对当前困难,期望通过维持或者扩大再生产,保证销售 ,来实现企业的持续运转,也有部分企业面临着困境,选择了歇产,勉强维持。其中工人工资高,成本高,人才缺失,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大多数企业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仍然觉得企业未来的发展更加明确,有目标,对企业的未来持有乐观看好的态度。
5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提出的几点建议
(1)坚持宏观调控,改善中小型实体企业的外部环境。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的成本提高政府制定相关的货币政策,对症下药,减少企业的成本负担。适当给予中小型企业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制定相关人才任用的政策,让中小型企业能留住人才,加快发展。支持中小型企业的政策需要强化落实,落实到各县级及地方,而不是一纸空谈。
(2)制定相关的金融借贷政策,重视中小型企业的自身的发展,而不是因为许多企业因为一段时间的资金周转困难而被迫停产。加强中小型企业的信用监管评价体系的建设,促进金融机构与中小型企业的借贷信用和发展的信息更加对称。
(3)中小型企业加强高级管理人才的任用,适当的转变经营模式,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和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对企业自身的未来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和把握。企业规划好自身的长期和短期目标,主动应对,坚持下去,进行产品和模式的创新,弥补信息不对称,打开销路,增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金融危机交通运输业精细化管理
考察伴随至今的通货膨胀率,以及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都足以说明:金融危机的衍生作用,依然深刻的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其中,我国交通运输业必然成为影响较大的产业之一。
我国交通运输业,承担着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物质流通,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客运任务。由产业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我国金融危机时期外贸出口受阻的背景下,交通运输业的盈利能力必然遭到削减。并且,在高油价、通胀背景下,交通运输业客运领域的盈利空间,也遭到严重打击。
由此可见,金融危机下推动交通运输业的精细化管理,便成为必然选择。
一、金融危机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现状分析
若要切实推动交通运输业的精细化管理,首先需要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作到有的放矢。
(一)影响国际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打击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与我国有传统外贸往来的国家,普遍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由此,我国外向型企业的产品难以进入他国市场,从而,也就阻碍了我国交通运输业国际业务的展开。目前,传统外贸伙伴国在设立贸易壁垒时,引入了“绿色壁垒”这种技术性壁垒模式。在这种外贸壁垒模式下,我国交通运输业历来的高耗能、高尾气排放的特征,自然将被征收高额的罚金。这也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国际交通运输业的运营。
(二)影响国内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分析
尽管,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面前,我国经济仍然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但是,作为开放经济体,我国又不得不承受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联动影响。包括:流动性过剩、国际油价上涨等负面影响。通货膨胀预期直接影响着国民的消费偏好,在此背景下,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客运业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高油价的现实,则直接侵蚀了交通运输业的利润空间。
二、交通运输业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
由上可知,推动对我国交通运输业进行精细化管理,自然成为现实选择。在结合上文所作分式的同时,还须就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进行探究。
(一)提升产业结构的要求
目前国际贸易领域有关“绿色壁垒”的提出,从一个侧面实则是对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实践。在此背景下,我国交通运输业应加快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来应对全球油价高涨,以及物资材料短缺的现状。产业结构的提升,必然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下,有效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运营效率。
(二)转变经营战略的要求
可以预测,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仍不明朗的今天,他国上述保护性贸易政策将长期存在。因此,我国交通运输业从宏观管理层面,也就内在有转变经营战略的要求。结合中央提出的拉动内需的时代背景,应大力拓展国内乃至区域交通运输业务的市场份额。
(三)改善服务质量的要求
无论货运还是客运,都体现着交通运输业的服务特征。惟有通过改善服务质量,才能通过企业公共关系的建立,最终形成品牌效应。而品牌效应的获得,便能为交通运输企业赢得稳定的货源与客源。
三、交通运输业精细化管理的路径构建
实现交通运输业的精细化管理,实则是通过构建机制来满足上述内在要求。这里需要明确一点,即:交通运输业是由诸多交通类企业和组织构成的,在广泛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背景下,对于上述要求的满足很难通过自觉来完成。因此,还需借助各级政府“看得见的手”来引导。
(一)建立精细化管理的激励机制
上文所指出的提升产业结构,从而提高产业的运营效率。然而,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是各交通运输企业固定资本投资的加大。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不但将产生会计成本;还将产生较大的沉淀成本。这样一来,就弱化了各企业在提升产业结构的意愿。为此,各级政府部门应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来鼓励企业开展上述工作。
(二)削弱行政区壁垒对产业运营的影响
受到交通运输业运营特征的影响,在业务开展中一定的经济交通距离,是企业获得利润的先决条件。尽管,我国已逐步在开展功能区的规划;但是,目前的行政区壁垒仍然影响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因此,各级政府之间应建立协商机制;并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愿景下,给予对方交通运输企业,在路政收费以及畅通度上必要的支持。惟有这样,通过交通运输业的物流体系,才能支撑起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内在的商流体系。
(三)有效降低交通运输业的燃料消耗成本
伴随着中东局势等外生影响因素的作用,国际石油价格波动频繁。在此背景下,在交通运输业精细化管理方面,就存在着燃料消耗成本难以控制的局面,这将极大的侵蚀该产业的利润空间。为此,国内交通运输业主管部门应联动能源生产部门,采取燃料差异化定价的措施。从而,在一定时期稳定交通运输业所需燃料的价格。并且,通过优化供应链系统、大力开展共同配送等工作,也将从技术层面,降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国内油价,以及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四)切实减少路政的收费环节
目前,路政收费已成为交通运输业运营费用支出的主要方面。根据央视2台所播出的“物流类节目”显示,高昂的高速路政收费不仅弱化了物流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还倒逼物流企业选择次优路线。最终,降低了物流运输效率,还加大了货损率。为此,相关主管部门还应在切实减少路政收费环节上下工夫。
最后,各级政府以及行业协会,还应监督与推动交通运输业服务质量的改善活动。通过建立奖惩机制,以及声誉约束机制来完成该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华.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商场现代化,2010(8)
[2]常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公路经济发展[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0(4)
篇10
“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各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背景下,各级政府、行业和个人根据自身特点,其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科技创新也使得各项业务和商业模式产生新的突破。因此城商行基于当前市场环境和同业竞争态势,需要重新审视所面对的市场和客户,相应的产品和服务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IT支撑体系将如何满足新形势下的业务发展要求。IT的建设思路和经营模式将如何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形成新的战略策略,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研究。
业务创新发展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商行的经营环境将面临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城商行需要尽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式、内涵式,以效益和质量为核心的新发展模式。这对城商行业务定位产生了新的“注解”。
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位
“十二五”期间,城商行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将更加注重对政府职能部门向服务型的转型、对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金融服务。在服务市民方面,更加关注市民的“医食住行”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搭建民生金融服务平台。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将从基础做起,提供中小企业业务往来的支付结算金融服务,逐步建立科学的企业信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借助科技的手段提供自动和半自动“操作”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而在新业务领域的开拓和创新方面,将更加注重与现代蓬勃发展的新经济领域(如电子商务等)、创新的商业模式、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与现代科技创新相结合,共同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扩大金融服务的规模和范围,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达到多方共赢的良好社会生态环境。
科技推动业务创新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科技的创新不断地推动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未来的业务创新将更加与科技的创新发展形成高度的融合,借助IT先进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各领域的快速渗透,积极开展IT科技应用创新,推动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的创新。目前科技的发展对金融业务创新的推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城商行将通过IT平台化技术、3G移动互联技术、现代电子支付结算技术、超级网银和二代支付等技术的发展,打造金融服务平台化的创新业务模式。创建多个惠及地区人民的民生金融服务平台,如:便利快捷互动性强的市民移动生活服务平台、医保和社保卫生金融服务平台、教育事业和校园金融服务平台、公务员金融服务平台、驾驶员金融服务平台等。满足城镇居民的“医、食、住、行”等的日益增长的生活品质需求。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加强社会救助、加快本地特色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殷实富裕。
电子商务应用方面。当今的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挤掉”泡沫后真正爆发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真正到来,电子商务以其内在具有的开放性、延展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特点,驱动全球网络经济的发展,它已大大超越了仅作为一种新型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电子商务的渐进发展不仅将改变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也必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纵观全球和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都呈持续激增的发展态势,在我国更是呈爆炸式的增长态势。未来城商行应抓住这次电子商务爆炸式发展的契机,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科技发展创新的技术手段,与电子商务领域进行充分融合。
首先,利用电子商务的营销手段和商业模式,整合现有电子银行业务功能,构建“网上金融超市”,搭建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借鉴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手段,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和营销手段。通过IT科技应用的创新,将银行门户、网上银行、网上商城、呼叫中心、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充分融合。再融合业务流程管理与后台业务生产和管理,形成“业务渗透”式的创新型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模式,进一步促进“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营销与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达到业务模式的创新。如:手机银行的现场非接触式支付和远程支付等应用、利用全触屏和视频等新技术提高人机交互新体验、利用新的身份识别技术提升电子银行的安全级别、利用SNS和微博等网络生活新模式等等,达到营销和服务功能的创新。另外,个性化服务是发展电子银行的重要特点,银行可以借助数据库及数据挖掘技术充分挖掘客户需求,加深对客户需求的认识和理解,提供客户更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及服务,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一切产品的设计和服务都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创造特色产品赢得客户信赖。
其次,城商行还将进一步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电子商圈,深化客户服务。将客户线上的业务与线下消费以及实体商户三者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已有的核心资源及潜在资源,如:现代电子支付结算、信用评级、电子对账、贸易融资、卡业务、消费信贷、额度管理等,建立互利多赢的、优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电子商圈营销和服务平台体系。并充分利用地区经济特色等区域优势,深入分析商圈业态,将本行的产品创新、电子银行业务与实体商圈结合,建设商圈平台系统和网络软环境,拓宽服务内容、丰富服务手段并通过多种营销策略,如“零门槛”网上开户签约、积分联盟、微博、SNS社区、创新支付的手段、体验式营销手段等,使商户入驻电子商圈、客户融入商圈、银行全盘承接商圈的金融服务需求,最终受益于电子商圈,达到多赢的良性循环局面。
小微企业方面。通过互联网、影像和数据处理等技术的不断完善,创新地推出小微企业“网上信贷超市”和“专卖解决方案”两个层次的金融服务模式。为不同特点类型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并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与电子商务平台充分融合,共享客户,共享电子商务平台商务交易信息、诚信信息和支付等全方位信息。从而实现以客户需求出发,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提供令其满意的服务。
在信息管理方面。随着IT技术在海量数据的存储、加工、处理和安全等方面的技术不断进步,为城商行建立生产数据和管理数据的治理机制,推进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和质量建设等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新的数据处理技术提升了银行各信息数据的服务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前台源系统的基础数据,持续加大了业务信息数据积累与整合的广度和深度。有效地支持了多种业务信息模型的建立和运算。满足了营销、统计分析、决策支持、风险管理和新资本协议实施等多种需求,持续提升了对数据的分析、挖掘能力与深度运用能力。这些都为今后城商行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业务创新、经营效益持续健康增长和业务发展模式的转变,打下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IT建设思路
未来城商行要想走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必定通过与当地经济和科技的创新发展充分的融合,来实现其发展目标,因此城商行的IT建设之道将如何“行走”,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城商行的IT建设思路。城商行的IT建设主要包含IT建设规划、IT建设实施二方面的内容。如何紧密结合城商行自身的业务发展规划,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开展IT建设工作将是所有城商行需要重点考虑的工作之一。
IT规划思路
针对IT规划,首先需要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充分依据银行发展(三年到五年)的战略规划、近期业务目标和IT愿景、信息化建设策略和其他制约因素(如:监管要求,市场环境等)。其次,全面分析银行的业务和IT现状,包括业务支持现状分析、IT治理现状分析、应用系统现状分析、IT服务管理现状分析、基础设施现状分析等。另外,还要参考国内外同业相关经验和先进理念,并在上述基础上通过正确的方法论和策略选择,做出符合业务战略发展的IT治理规划、IT应用架构规划、IT数据架构规划、IT技术架构规划和IT基础设施规划。 在制订IT规划的过程中,必须理顺业务和IT建设之间复杂的关系。首先银行的业务战略是信息系统规划的基础,由业务战略定义出业务架构。在业务架构中要进行业务组织架构设计、业务流程设计和信息架构设计。再根据设计出的业务架构制定银行的IT规划,由业务架构中的组织架构导出IT规划中的IT组织和治理结构;由业务架构中的业务流程导出IT规划中的应用功能框架,进一步推导出应用架构;由业务架构中的信息架构导出IT规划中的数据架构。IT规划中的应用架构支持业务架构,数据架构支持信息架构;同时,IT规划中的应用架构与数据架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业务架构。再根据IT规划中的应用和数据架构以及先进的技术发展趋势,确定其技术架构,用以支撑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
根据上述科学方法制定的IT规划,同样需要视业务的发展状况和IT现状来决定IT建设实施的总体思路和实施路径。
IT应用架构设计思路
以IT应用架构规划为例,通常现代化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主要是从产品创新、客户服务与营销、流程、渠道、风险、财务与绩效、监管合规、办公与管理八个业务维度实施数字化经营管理的。当前城商行在业务发展和能力的建设目标,将紧密围绕产品创新、客户服务与营销、流程优化、渠道、财务与绩效领域展开,这五个业务领域主要与银行的市场竞争力紧密相关,可保障城商行快速的获取新客户,提高区域内市场的占有率。同时还将在业务建设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IT基础设施与IT安全运行体系,以保障城商行业务的连续运行,为下一步实现扩大规模和精细化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之后的未来三年到五年城商行将从自身风险控制、合规、办公与管理等方面强化自身能力建设,这三个领域与银行是否具备现代化公司治理架构、现代化风险控管体系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城商行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支撑这业务领域的IT应用系统必须按照一个业界先进的、可灵活扩展应用的架构来部署和相互连接,满足它们之间通过信息的交互与共享,共同完成银行的全面经营与管理工作的要求。因此未来城商行IT应用架构应紧密切合业务发展,与城商行业务主题相对应,充分满足业务领域的业务需求,并具备灵活的扩展性和稳定的总体架构。
作为银行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先进的应用架构是一个分层式的基于SOA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面向服务架构)理念的多层次开放架构,从层次上划分主要分为:渠道层、营销操作层、流程管理层、产品服务层、管理决策层五个业务层和一个基础应用层六个层面,其中五个业务层上的各个系统统一连接到基础应用层的企业服务总线和数据平台上,并通过该层完成相互之间的交易处理和数据共享。八个主要业务领域的应用系统分别部署在总体应用架构中的各个层面上,可以灵活的升级、扩展、相互交易和信息共享,支撑着银行业务的稳健开展和创新发展。
在未来的IT建设实施期间,伴随着IT应用系统的逐步实现和完善,这种先进的IT应用系统架构的整体优势,将逐步对城商行的各项业务产生明显地推动作用,并将在上述业务领域产生飞跃式的发展和进步:使城商行形成支持金融产品创新的有效工具和全方位的立体客户营销服务体系,推进面向流程银行的改进,提供丰富的服务渠道,提供更加科学和全面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有效支持财务与绩效的不断改进,随时满足监管合规的要求,推动办公与管理的高效运作。
IT建设实施思路
城商行新的IT架构的落地实施,必须根据战略规划、业务需求的紧迫性,以及架构与系统改造的实际要求进行。将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分别实施,即“全面能力建设”和“专业能力建设”。
所谓“全面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目标,是针对现代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经营管理所应具备的上述业务领域能力的完善和建设,从而全面支撑银行综合实力的提升。这个层面的建设是需要IT部门结合业务需求紧迫程度和IT实施条件,主动进行规划实施的,以保证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全面能力建设的业务目标在于巩固市场地位,提升重点行业和领域专业化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拓展新兴市场,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同时满足监管合规要求,主要包括下列业务领域的全面能力完善和建设:
――完善电子渠道,注重用户体验,构建基于电子渠道的金融超市。
――规范业务的操作流程,建立流程银行的标准体系。
――建立完善的产品创新体系,健全包括体验式的服务能力。
――创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方位立体营销机制。
――符合监管合规要求,完善对外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建立科学的客户贡献度分析模型,完善全行的会计考核和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先进的人力资源机制、高效的办公环境和严格安全的档案管理。
――引入风险管理计量模型,逐步完善和改进全面的风险管理能力。
“专业能力建设”主要任务目标是“随需而动”。即在“全面能力建设”的基础上,在客户和市场细分的情况下,快速满足各业务条线逐步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即各项业务“精耕细作”、“深度挖掘”,主要是在其中的产品服务和营销两大领域中进行完善和建设,之后随着专业化能力的逐步提升,对配套的财务绩效和风险管理领域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