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综合素质大纲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资综合素质大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3S技术;GIS技术;课程改革
一、引言
徐冠华院士曾提出:“GIS产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它不仅为国家创造直接经济利益,而且是其他众多产业的推动力,对众多经济领域具有辐射作用,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倍增器的效果,其渗透作用已深刻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研究和建立适应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GPS与GIS技术》教学新体系,并满足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特别是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式下,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地传授大量先进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结合。
二、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规划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大纲
重新制定《GPS与GIS技术》教学大纲,将原有的内容要进行适当删减,把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充实到新的教学大纲中去。在发展应用中,较为常见的是RS、GIS和GPS之间的两结合,如RS与GIS的集成或者RS与GPS集成等。然而,RS、GIS和GPS三者合一集成也逐步应用于生产实践中,3S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功能也更为强大。在新教学大纲制定中,没有一味的追求课程内容,而是,明确教学目的,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知识、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2)跟踪学科前沿,充实教学内容
GIS课程原有教材多为九十年代以前编写的,教材部分内容过深,涉及技术、原理较多,部分内容陈旧,并且没有专门的实验教材,滞后于技术快速发展的现状。因此,应不断吸收新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学到既先进、又实用的技术。这就更加需要上课教师加大资料收集、整理的力度,充实教学内容。例如:近年蓬勃兴起的一些GPS系统、方法和装备,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其构成、导航原理等。
(3)增加FLASH动画,丰富教学手段
目前,多媒体课件教学是许多高校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其功能强大、视听兼顾、有效地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手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程更具吸引力,在原有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增加了FLASH动画,例如:GPS星座动态演示等。多媒体教学为教学提供了更多、更好、更快的现代化教育、教学信息,形成了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提供了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开拓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拓展了想象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4)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GPS与GIS技术》这门课程,如果单纯地只从直观教学、模拟演示等方面出发,不能解决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如何实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育呢?《GPS与GIS技术》实践教学的改革,由单纯的理论学习过程转变为以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为主,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同时具有熟练的实验技巧,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借助GIS工具来解决,让学生们能通过GIS工具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认识GIS作为决策工具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一部分学习内容采用课内实验的形式,力争做到与前沿的科技发展的衔接与配套,顺应时代潮流,增强自身活力。
(5)提倡资源共享,少投入多回报
GPS接收机价格相对较贵,为满足一个GPS实验也需要投入相当一笔经费。因此,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应提倡资源共享,同一个城市的相关专业高校共同出资,仪器互相借用。加强了教师与教师、高校与高校之间的研讨与合作,并联合编写教材和教学大纲,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6)建设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信息更新速度快、数据量大,因此需要我们的老师不仅要有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且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学到既先进、又实用的技术。课程组老师每年均要参加国内外相关的学术会议和教学研究活动,了解GIS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方向。
三、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执教以来的一些体会和看法,结合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我校的实际,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研究性教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篇2
一、重新构建微免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因
1.认真分析近三年教学大纲
认真分析近三年护资考试大纲,考试分为两个科目,即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考试的内容是护理工作需要的医学基础知识、护理专业和技能、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在护资考试中开始使用人机对话,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考试中出现大量跟实际工作有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临床实践的问题场景,更加直接地考察考生实际工作能力。考试时间缩短,由原来的150分钟缩短为120分钟。题量减少,由原来的135道减为120道,全部为选择题,有 A1、A2、A3、A4四种题型,以病例分析题为主。
2.全面分析 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护资考试真题
全面分析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三年护资考试真题,涉及微免相关知识点所占的分值约为:2014年细菌知识有22分,免疫知识有9分,病毒是4分,真菌和寄生虫为1分;2015年细菌知识有25分,免疫知识有5分,病毒是6分,真菌和寄生虫为3分;2016年细菌知识就有29分,免疫知识有6分,病毒是9分,真菌和寄生虫为5分。掌握考试对考点的具体要求,从而为微免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提供依据。由此深知护资考试与微免课程的关联度很高,有必要对微免课程教学评价体系重新建构。
二、目前笔者学校护理专业学生考试的弊病
1.考前辅导的考试形式
因为中职学生基础差,又不上进,教师对教学的考评只能是处理教材、少而精教,考试前又进行辅导,所以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复习,等着考试前老师辅导,形成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学习风气。学生是考一门记一门,如果连续考两门以上,前面有时间记的能及格,后面没有时间记就不及格,考试完毕,脑袋里一锅粥。
2.注重理论知识,轻视实践能力
考试内容主要是课本主要内容的简单再现,考试内容以机械记忆的理论知识为主。试题中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较少甚至没有,使学生为考试而学,严重阻碍了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三、重新构建微免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举措
1.制定护理专业微免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护资考试真题,细菌部分尤其是在化脓性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破伤风梭菌知识点多;病毒方面涉及的是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狂犬病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轮状病毒;寄生虫章节考点是蛔虫、血吸虫和溶组织内阿米巴。因此,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及护资考试相关知识点,制定既能体现护理专业特点又能注重与临床课程衔接的、适应护资考试的教学大纲。
2.根据护理资格考试涉及的知识点定位微免课程教学内容及方式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程特点,编制符合护资考试的案例版教材,在教学内容中引入临床病例分析,以激发学生学习微免课程的兴趣。微免教学过程中,由于记忆知识多,又容易混淆,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感到比较困难,在课堂中运用案例情景教学法,使理论知识与临床紧密结合起来。如讲结核分枝杆菌,每次护理资格考试都有,为了让学生重视及加深理解,上课就让学生扮演患者和护士,患者咳嗽3个月,咳白色黏痰,内带血丝,午后低热,面颊潮红,疲乏无力,常有心悸、盗汗,较前消瘦。来医院检查,痰结核菌检查阳性。诊断为肺结核,作为护士在护理该患者时,应明确该病的传播途径是怎样的,对该患者的护理措施又是什么,对该病如何预防。通过形象逼真的工作场景化,提高了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新构建微免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在考核学生的过程中,既要有形成性考核又要有总结性考核,共同构成学生的最终成绩,从而达到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1)形成性考核的内容和形式的构建。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方位考核,包括n堂提问、作业完成、阶段性测验和实验报告等基本形式,体现于微免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培养。重点做好两方面:一是阶段性测验,采取滚动式考试的办法,给学生更多的考试机会,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考试管理思想和服务理念,改变传统一考定终身的理念。鼓励学生们要高的分值,没有达到理想的成绩,我们可以不断考试,但是要严格闭卷考试,学生觉得今天复习好了就告诉老师,老师就出题考试,考题的范围是从开学至考试时所学的内容,学生兴趣很高,不但有了满意的分数,更掌握了知识;二是作业完成形式不一,保证内容的掌握。以前要求学生作业书写规范认真,可那是学生心不在焉抄书本的,根本没有达到做作业的目的。为此进行了改革,让学生自己看书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书面图表式、书面案例分析、口头讲解、情景模拟表演等形式完成作业,学生经过思考掌握了很多知识。
(2)适应护资考试,改变以往考试的内容及题型。改变以往考试内容和题型,适应护资考试。考试内容上以各种细菌的致病性、预防为主;病毒方面是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狂犬病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轮状病毒的传播方式及免疫性出题多些;寄生虫考点是蛔虫、血吸虫和溶组织内阿米巴。考试题型以往是名词解释、填空题、解答题以及单纯知识点记忆的选择题,现在为了提高护士的应变能力,微免的老师改变以往考试题型,改为A1、A2、A3、A4 四种题型,加大病例分析题量,目的是使学生早早熟悉考试题型,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缩小了教学与临床之间的距离,又全面施行人机对话考试,考试题目灵活,题中有图片,视频等接近临床工作场景,知识范围广泛。
微免课程最终成绩包含形成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 40%(内容包括提问、作业、阶段性测验和实验报告各占10%),期中考试成绩占24%,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占36%,最终考核评价体系按满分 100分计算。在整个考核体系中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3
【关键词】 新课程 语文教学 综合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18-01
《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主动结合学科特点,敢于有机渗透和尝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我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浅谈一二。
1 道德教育是灵魂
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德育是五育之首。早在2000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对才能与道德的关系作出了精辟的论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在现代社会,人才的核心是人而不是才,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完整的人格,他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语文学科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人文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文以载道”,寓德育于知识中,渗透德育。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内容包括有:
1.1 思想教育
语文教师应利用课文内容、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木兰诗》中表现出的古代女子代父从军的英雄壮举;《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我爱这土地》句句流露出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字字控诉着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暴行。这些课文可以激发学生从思想上钦佩课文中的英雄人物,自觉地学习英雄们那种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置个人生死度外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1.2 审美教育
教育要教给学生真、善、美,让学生有正确的辨别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再别康桥》等诗歌,我引导学生学习外观排列的形式美、韵脚韵律呈现的音乐美、画面的意境美;而对美学观点和思想性融合在一起的如《拿来主义》、《花未眠》等议论文、小品文,我主要引导学生从美的思想、哲学等高度去认识、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哲学美学观。
1.3 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纳入教学范畴。心理素质的高低影响了学生的认知学习、受挫力、自信心等。语文课本中的一些名言警句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启发作用。比如,“锲而不舍”、“三人行,必有我师”,告诉学生,学习过程要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谦虚,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2 全面发展是根本
素质教育的理念是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民主化和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终身化突破了传统教育的空间和时间,将教育扩展到任何一个人生阶段,要求每个人都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语文素质教育应以此为出发点,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技能为核心的语文素质教育中,实施基本的统一要求和多解性、个性化要求相结合,做到基本要求和多解性、个性化要求相统一。
3 现代技术是手段
教育现代化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语文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和现代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计算机、投影仪、幻灯片、扫描仪等多种信息媒体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也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学习的情境,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共同作用,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因此说,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的一座桥梁。
4 学会创新是核心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传播、创新和运用,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石,教育作为知识传播、刨新和运用的载体,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必定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而“创新”必定成为教育、教改发展的本质和核心。
篇4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方法;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07
一、 引言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涉及传统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毛坯制造工艺、零件切削加工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装配四部分。中职学校通过本课程的开设,可让学生获得机械制造工艺方法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为以后适应工作的需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课程本身有着区别于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自身学科特色,是理论中多实践,实践中厚理论,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这门课的教学体会。
二、 当前教学存的问题
(一) 学生自身的问题:
1、 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大部分来自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文化基础相对较薄弱,
少量城区生源也以低分段为主,自身的素质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眼高手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考不上高中,上不了大学”,这种自卑感让他们觉得前途渺茫,存在混日子的想法。
2、 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多数学生好动贪玩,课堂听讲注意力不易集中,一节课45
分钟,只能集中4,5分钟听课。
(二) 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陈旧
该课程的内容多且相互独立,学时少,同时有些内容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日显陈旧;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化与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难以保证在较少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更别说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 教师自身问题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具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技能,但实际上大多数教师达不到大纲中要求的双重要求,多数只重视理论的讲解,课堂“满堂灌”,只重视书本上的知识,而不去拓展实践中的技能要求。另一方面,面对问题相对较多的中职学生,有的教师缺乏耐性和热情。
三、 解决问题的对策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教学方法运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中职学生厌学、贪玩、存在自卑感,可以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向学生展示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参加大赛取得的成绩,就业后优越的工资待遇等,通过这些让学生产生“别人能行,我也能行”这样的心理暗示,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培养了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讲到《冲压》这一节时,我首先询问学生:“大家思考一下,我们每天吃饭用的不锈钢饭钵,是采用什么机械制造工艺加工出来的?”这时,学生开始窃窃私语,积极动脑。“是我们第一章讲过的铸造方法吗?”学生中有同意的,有异议的……然后,提问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我再逐一指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冲压”这一工艺有了感观上的认识,能将书本内容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求知欲。
(二) 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
本课教学内容过多而课时很少,内容广泛而重点不突出,易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是首要的问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根据专业的不同,对教材进行取舍。例如:对于焊接专业的学生,就把教材中《焊接》这一章节让学生自学;对于机械装配专业,《钳加工与装配》这一章节让学生自学;而将《铸造》这种现代机械加工中学生不易接触到的工艺方法,《精密加工和特种加工简介》这种与目前生产密切相关的工艺方法作详细讲解介绍。
传统教学多采用挂图、模型等教学手段,有时不能很好表达要讲解的内容,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可采用让学生观看视频、动画,例如在讲解埋弧焊工作原理时,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无法带学生到生产现场观摩,因此可选择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埋弧焊的工作过程,尤其是焊接大圆弧的管件时的工作状态,这样使复杂的装置及工艺流程在学生面前变得清晰明了、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理解和记忆,从面达以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 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加强教师综合素质
中职学校培养的职业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具备机械专业基础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技能,也就是要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这门课不是一门单独的机械方面的专业学科,它涵盖多种机械制造工艺方法,包括毛坯的制造工艺、零件切削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和装配,要求教师有扎实的机械专业实践知识,所以任课教师在备好理论课的同时,还要多利用课余时间,加强操作技能的培训,争取做到一师多证。
另一方面,光有扎实的知识、合格的证书还不够,我们每名教师还应有良好的工作心态和教学观念,对于问题相对较多的中职学生,我们应注重以人为本,摒弃师道尊严,对学生浮躁、困惑、放任的态度,应遵循“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扬、少批评、多指导、少指责”的原则,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中职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专业学习环境,保证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 结语
通过对中职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特点的介绍,分析了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契机,从调整课程结构、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强学生对这门机械类课程的深入学习,为以后适应就业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1]陈海魁,刘玲娣等.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五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篇5
1、县级及以上医院就业率呈下降趋势
从统计结果看,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县级及以上单位就业率从2010年的10%以上下降到近两年不足10%。这符合大医院对医学专业毕业生学历要求逐渐提高的趋势。与本科生相比,专科生在学历上处于劣势。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县级及以上医院未来对医生的需求主要侧重本科以上学历,所以专科生应当将就业目光转向基层医疗单位。
2、医学相关行业就业比例较高
医药营销、药房等医学相关行业就业率达40%以上。随着国家对医药行业投入的逐年增加及投入力度的加大,使得整个医疗、医药行业快速发展,医药销售、医疗保险、医疗器械及设备营销等行业人才需求旺盛。这些行业虽然入行门槛低,但由于与业务对象交流的需要,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需要从业者除具有吃苦耐劳和较高的自律性之外,还要求其具有扎实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这些行业人员目前收入较好,从而吸引了众多的临床医学专业的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
3、学历深造者比率基本持平
近3年参加专升本考试并被录取的学生约占毕业生的10%左右。许多学生有继续深造的意愿,但录取率并不高,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近几年各大医学院校减少专升本学生录取数量,致使整体专升本考试录取率较低;二是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本科生就业也很困难,部分学生认为通过专升本不能增加就业机会。
二、我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1、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准确定位
一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培养目标和对应就业岗位,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本专业就业主要面向乡镇卫生院、社区门诊等基层医疗单位。二是引导学生转变“铁饭碗、金饭碗”就业观,目光不能停留在有财政编制的公立医疗卫生单位等,要主动了解新兴社区、民营医疗机构和医学相关衍生领域的发展与需求状况,在新的领域寻求发展空间。三是引导学生转变“进大医院、要高收入、怕工作苦”的就业观,鼓励学生到西部偏远地区、到基层乡村就业,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四是引导学生转变“高学历一定有好工作”的观念,避免盲目用升学来逃避就业压力。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认真学习、积极落实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二是优化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紧扣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提高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三是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是鼓励学生选修多项技能,考取多种职业资格,如针灸推拿师、营养师、育婴师、美容师等,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村基层医疗单位在此方面的人才需求。
3、把握机遇,提高基层就业率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量急剧增加,需要大量的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各省、市、地区相继出台优惠政策促进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如2011年,河北省实施“千名大学生村医”计划,依照当地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总和确定其工作补贴标准,并为其缴纳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对于服务期满的村医,另有一系列优惠政策解决其后顾之忧。我校临床医学系在毕业生中积极宣传,组织报名学生达300多人次。
4、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
篇6
关键词:成人全日制; 高等教学质量;体系构建。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高等教育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成人全日制教育(以下简称成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深远的历史使命,提高其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搞经济工作的同志深深抱定这个宗旨:质量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岂止经济工作?教育事业又何不如此!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到一件商品,大到一个工程,造成损失固然是件痛心的事,但它毕竟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况且还有修补和重建的可能。若培养的人才不合格,"重塑"恐怕就不像修补一件商品那么简单了。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是成教面临的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对影响成教教学质量的因素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创新建议
一、教学质量对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成教教学质量的最终标准是通过受教育者个体的综合素质来体现,高质量发展是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发展步伐相一致的。自扩招以来,成人招生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就整体而言,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成教在质量上和社会认同率显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教学质量也呈现下滑趋势,备受社会的关注,也是成教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成教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为社会、为市场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因此,成教必须以社会经济的需求、以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成人学生为中心,以他们的学习需求为导向,主动去满足社会对成教的多种需求,用过硬的教学质量去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的服务满足成教的顾客--成人学生和用人单位。成教教学质量一旦满足不了成人学生和用人单位需要,成教发展就会面临生存之危机。
二、影响成教教学质量因素的分析
影响成教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我们仅就成教学校内部因素:学生、教师、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方面展开分析,这些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1、学生因素
第一,由于近年来的急速扩招,成教学生入学门槛不断降低,高考没被录取或者专业不合适都可以选择报考成人高校,某高校在总分为600分的入学考试中,考生的入学成绩只需180分即可被录取,有时甚至更低,只要参加了成考,就能被录取。这样的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较低,给教学及教学组织带来严重困难。第二,成教的一部分学生是已经在岗的从业人员,他们就读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提高学历,争取优厚待遇,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目前,成人教育的学生主体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以下几个趋势。学生由城市学生为主向农村学生为主的趋势;学生由在职人员为主向高中应届毕业、往届毕业生为主的趋势;学生生源质量下降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成人学生普遍抱着"混文凭"的心态,表现在课堂上,平时上课的到课率很低,一般在百分之五十上下,或者更低。有的时候甚至只见老师不见学生。更有甚者请人来上课,请人来考试。入学容易、学习容易、考试容易,已经是人们对多数成人教育的一种整体印象。
2、教师因素
在教学活动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不言而喻。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随着高校在校生的成倍增长,教师总量相对不足,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工作繁重。在扩招的影响下,学校师生比例失调,教师人数相对不足,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增大,教师除了要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任务以及进行科研、教研工作外,业余时间还要进行成人教学,教学任务十分繁重,教师疲惫不堪,这样会严重影响成教的教学质量。另外,许多成人高教教师缺乏责任感。教学指导思想上,很多老师抱着挣几个课时费的心态,不能对教学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的老师从来没有上过的课,都敢站在成人教育的课堂上。教学方法上,照本宣科,蜻蜓点水,讲课内容即考试内容的现象普遍,按照给本科生讲课的教材、教法教育成人学生。教学技巧上,成人教育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兴趣不足,不能结合成人心理开展教学,教学效果不能得到成人学生的认可。
(2)师资没有明显的"成人"特色。担任成教的教师都是由普教的教师兼任,缺乏专职从事成教的教师队伍,很多教师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普教上,在成教教学上投入有限,难以及时适应普教和成教的角色转换,加上教师对成教学生没有深入了解,"因材施教"难以实施,只能从普教中"翻版"过来,没有针对成教学生的特点,导致成教教学普教化,这样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3)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对专业基础课重视不够,专业课比例偏大;必修课多,选修课少,不能满足成教学生拓展知识面的需求;教材缺乏有特色的成教教材,有些甚至使用普教教材。其专业知识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没有充分反映最新进展的信息,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4)学校教授因素
了解大学情况的人就知道,现在大学里有一种"教授逃课"的现象,指的
许多人做了教授以后,就以种种主观或客观因素为由,不再给本科生上课。如果全日制本科生尚且难以在课堂上见到教授,特别是优秀的教授,那就更不用指望他们会去给成人教育的学生上课。
3、办学条件因素
图书资料、实验等办学条件差。学校图书馆的书籍较少,选择的范围很窄。实验设备极差,甚至有些学校根本没有。例如: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或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有《财务软件实用教程》这科必修课,这门课对于会计专业的同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在学校机房里,财务软件装上去后居然不能填制凭证,这样就导致《财务软件实用教程》这门学科的任课老师根本没办法教下去,这出现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4、社会对于全日制成教文凭的不公平因素
全日制成人高校的学生所持有的学生证不能在购买火车票时得到优惠,因而不能购买学生票,导致学生心理上的极度不平衡;人事部门在公务员等录取方面,并没有把成人全日制高校文凭同普通全日制高校文凭一视同仁,很多职业都限制了必须是普通全日制高校文凭。无论是普教还是成教,理应具备同等的鉴定标准,亦即有相同的"含金量"。对于这个关系到国家信誉的大事,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发文强调,必须认真、严肃地对待此项工作,目前我国的普教还是成教采取不同的质量控制标准,说得再直接一点,颁发不同的毕业证书。既然标准不同,人们自然就会去比较。孰优孰劣,谁的含金量高?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成教文凭要比普教文凭低。这种认识的存在,客观上制约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不管采取何种学习方式、修业年限的长短,只要完成了规定的学分,就应该拿同样的毕业文凭。同时,文凭应由发放高校自己设计、验印、负责。文凭管理上的创新是废除等级制,实现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方式上的平等、教育内容上的平等、文凭价值上的平等。 5、盲目追求学历因素
学历,当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砝码,甚至被一些人戏称为主宰命运沉浮的"命根子",笔者认为这种比喻毫不为过。招聘用工,工资福利;职务晋升,分房补贴……哪一样不与学历挂钩,一个人一生富裕贫困、仕途沉浮是否就非一定与学历挂钩,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但要承认一个事实:真正熬到个高学历(大专以上),没有几十年修炼的功夫是不行的。然而,教育部门不可能游离社会之外,同样有伪劣商品:水平没有学历吓人的冒牌者大有人在。人们盲目追求对于各类学历证书、学位证书的获得,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甚至放弃了对自身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的提高,加之成人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方法上模糊,致使专业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实践与培养目标不配套,尤其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社会实践等环节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成人教育实践的盲目和成人教育理论建设的脆弱,因而造成了学用脱节、实际应用能力欠缺,从而使得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难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难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6、缺乏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
教育质量不够稳定。加之部分高校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校方往往只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教学" 缺斤短两"、教学时间、教育经费、教学设备、教学内容都投入不足,最终导致管理松懈、教师素质差等现象, 很大程度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水平。大学必须坚持教育质量标准,任何降低标准的行为都无异于自杀。为了使中国高等教育有更好的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应该帮助大学摆脱那种经济利益上的动机,使其能真正集中精力于高质量的教学与科研中。由此产生的利益,才是全社会可以共享的。
7、管理方面
各个高校和高校的各个学院因为害怕管理太严以至于影响到以后招生的规模,所以在教学管理方面:尽管也严格了课堂考勤制度,规范了考场纪律,但是,在具体操作方面又留有了一定的余地。老师、学生、教学管理部门的不同心态,直接导致了办学质量的下滑,成人高校培养出来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只能称之为有张文凭的人。这张文凭被一些学者称为"假的真文凭"。
三、提高高等成人全日制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1、重视成教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组织成教学生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专业知识,引导他们提高学习理论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处理好工作、学习和家庭的关系,树立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克服纪律涣散、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搞好学习。
(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今社会对人才呈现"多样化"的需求,成教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社会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辅导员要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学生,教师要用学识感染成人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优良的品德,良好的行为,渊博的学识,并不断自我学习,提高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成教不是普教简单的"翻版",它有自身显著的特点,需要加强成教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一,需要一批高水平、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深入调查研究,并针对成教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第二,制定优惠的政策,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大对成教教师的培训和政策支持力度,使教师专注成教教学工作。第三,评聘社会上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为成教兼职教师,充分利用他们在社会实践方面的优势,联合培养人才。
3、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选好教材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1)教学计划:组织专家针对成教学生的社会性、实用性等特点,在符合专业要求的教学计划基础上对陈旧、落后的教学计划重新修订。(2)教学大纲:组织优秀的教师改写教学大纲,对落后、不科学的予以删除,对最新的进展的教学内容及时补充。(3)教材: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及时调整、扬弃,以适应和满足社会、相关领域的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职业需求。选好有特色的成教教材,组织教师编写自学指导书和辅导材料,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教材和掌握知识。
4、加强教学督导
教师的授课过程、学生精神面貌、纪律等情况都会在课堂上反映出来。通过教学督导检查课堂教学,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行评价和指导,指出教师授课的不足及学生存在问题,提出建议,保证教育目标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提高。(1)成立成教督导组。定期对成教教学实行教学质量监督和指导,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督导听课和抽查教师的教案。(2)重视教学督导信息的反馈。对督导信息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及时与授课教师沟通交流,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激活教师潜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教师找到适合个人特点的教学方法。
5、健全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全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能使成教工作系统、高效、有序地运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按国家教育部及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修订如教学管理制度(考勤制度、作业的收交和批改制度、期末考试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等,并以科学的方法,严格执行。
(2)严格教学管理,确保检查工作落实到位,应定期检查其教学工作、教学计划实施情况、教师和学生到位等情况,以促进学风、教风、考风建设。对教学点教学质量好,管理水平高的予以表彰和支持;对教学质量低,教学秩序混乱的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顿。
(3)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利用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发展成教。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和家庭的教育投资在不断增大,教育市场日趋活跃。目前,由于我国加入WTO协议所承诺的教育市场开放度相当大,国外教育机构看好中国教育市场,纷纷涌入,中国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上我国政府不允许国外教育机构单独来华办学,只能与国内学校合作办学,这就为我国成教借中外合作办学谋划发展提供了机遇。高等学校通过中外合作发展成教,可以尝试与国外大学合作,实行多元合作培养模式。①办学者应从高度负责的态度出发,有种让学生个个成材的责任感,严格管理;②教师队伍有保证,特别是普通高校,不能把成教看似低普教一等,在教师选派、考核、监督等方面应与普教一样规范、严格;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为企业、行业培养实用型、适用型人才作为成教的根本目标。最后,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合格人才的培养。为地方发展培养用得着、留得住的人才,成教功不可没,这也是成教教育生命力之所在。
因此提高我国成教教育质量的对策有: 建立国家、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双重机制; 依托普通高校的特点及市场需要,构建富有特色面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提高成教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素质;保证和加大物质资源的投入,包括经费投入、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手段、设备等等。
四、高等成人全日制教育教学质量的改革与创新
面对崭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现实挑战,成教必须针对问题, 深化改革, 不断创新,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1、充分重视成教的地位,改革成教教育管理体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学习型社会,普及高等教育,提高民族素质,都离不开成教。国家和相关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成教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更替的作用,在政策法规、舆论宣传导向等诸多方面予以支持,以期及时扭转我国成教的边缘化趋向,使其尽快步入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改革成教管理体制, 一方面要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适当引入市场管理机制, 追求规范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逐步实现国家指导和评估;省级部门监督和管理; 学校自主办学的三级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完全市场化、产业化的办学方式。力求整合资源, 统一管理, 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成人教育与培训市场。
2、建立成教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要明确教育质量标准, 定期对成教教育质量进行监督、评估, 通过经费投入、招生计划等方式调控办学单位, 使之形成良性的自我监督与评估机制, 要鼓励办学质量高, 有特色的高校; 关闭、整顿教育质量差、社会反响不良的学校。采取灵活的管理方式,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完学分提前毕业。其次,教学过程硬化管理创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教学管理,进一步严格考勤制度,强化考场纪律的管理和阅卷过程的管理,任课老师和管理人员不能抱着怕影响以后的招生率的心态而放松对在校生的管理,从而跳出不敢管、管不好又不得不管的尴尬境地。
与时俱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高质量的服务要求,成教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保证自身质量的不断提高。这是一种挑战,更是我们无法逃避的历史使命,是社会进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理性分析影响成教教学质量之因素,深入研究相关对策,落实好各项工作措施,牢牢把好成教教学质量关,确保成人高等教育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尽可能地构建一个日趋完善的成人全日制教育教学质量体系。
参考文献:
(1)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
(2)陈美瑞:借鉴IS0900族标准的思想构建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篇7
[关键词]急诊医学;急性中毒;模拟情景式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模拟某种情景或景象的教学方法,以案例为基础,它具有无风险、可重复性、可控性、培养团队精神等优点,也利于训练考核标准化[1]。本文就在急性中毒的教学中急性模拟情景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资料与方法
1.教学前准备。挪威生产的高级仿真心肺复苏模拟人(SimMan3G212-00050)、计算机、Laerdal病例编辑器、洗胃机、鼻胃管、面罩、简易呼吸气囊、输液设备、氧气设备、气管插管设备、血液净化设备、特效解毒剂及抢救药品等。利用计算机和Laerdal病例编辑器针对常见的急性中毒病例进行编程设计。主要包括4种程序:
(1)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诊疗及抢救;
(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诊疗及抢救;
(3)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诊疗及抢救;(4)药物过量的临床诊疗及抢救。同时在每个程序中设置不同的有关呼吸过速、减缓、暂停、血样饱和度下降、血压下降、血压升高、昏迷等各种症状。构建有关急性中毒的模拟场景。
2.教学对象。抽取临床2010级1班和2班自愿参加实验的临床医学四年级本科生72名,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6名学生,实验组36名学生。
3.研究方法。
(1)教学方法。对于随机的两组学生分别进行理论及实践教学。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由本教研室同一位高年资教师进行授课,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及教学课时进行授课。②实践教学。在授课前分别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学生进行模拟人的操作及相关设备的培训。对于已随机分组的两组学生分别进行实践教育。实验组的36名学生进行角色分配,每组6人,分为6组,分别承担组长、医师、护士(洗胃)、护士(给药)、观察、记录。对于实验组6组学生分别运行5组病例,每次进行总结,每*通讯作者次运行病例时交换学生角色。对照组学生进行传统的见习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采用相同的见纲及教学课时,授课教师也由本教研室同一高年资教师进行授课。
(2)考核方法。①理论考核。采用同一理论试卷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均为理论及实践授课内容,题目形式为25道单项选择题,采用百分制计分。②实践考核。采用模拟情景案例的考核,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学生再分别进行分组,每组6人,随机分为12组,随机进行考核,采用百分制计分。
4.质量控制。
(1)教学控制。理论及授课教师分别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授课,实验组及对照组的理论及实践授课教师统一以除外组间差异。对于模拟情景式教学用病例由本教研室2名副教授进行编写,进行运行、演练,由教研室主任进行审核。
(2)考核控制。理论考核题目3名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临床教师进行出题,由本教研室2位有8年以上教学经验的高年资教师进行审核。实践考核由2名5年以上教学经验高年资教师对不同组进行穿插式考核,由教研室统一组织并制定考核表格,实施教考分离,从病史采集及诊断(20分)、病情评估(15分)、临床诊疗及抢救实施(30分)、团队配合(15分)、应变能力方面(20分)等5个方面进行评分,计算其平均分为其实践考核成绩。
5.统计学方法。分别对两组不同教学方法的理论及实践最终考核成绩进行分析,计算各组之间的均数±标准差,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急性中毒理论考核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急性中毒实践考核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实践考核最终成绩存在差异,分别在病史采集及诊断、病情评估、临床诊疗及抢救实施、团队配合、应变能力方面五个方面进行统计,除病史采集及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四个方面的考核成绩均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有研究表明模拟情景式教学可以通过恰当案例和模拟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进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获得深刻、完整的理解,最终提高教学效果[2]。在模拟情景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注意力集中[3]。运行病例并进行记录总结的过程中,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并发现自身的问题,对所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同时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大纲要求的需要掌握、熟悉及了解的知识之外进行扩展。急性中毒作为急诊医学领域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急诊科常见的多发病和流行病,根据我们前期研究表明,急性中毒位列急诊患者病种排名的第三位[4],且毒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急性中毒的主要毒物是酒精中毒、气体中毒、药物中毒、农药中毒[5-6]。根据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病例编写,更贴近临床,实用性更强,对今后的急诊实习工作有进一步的帮助及影响。实验组的理论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的理论成绩,经统计分析,在学员成绩、病情评估、临床诊疗和抢救、团队配合、与患者沟通能力等方面比较(P<0.05),发现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模拟情景式教学可以进一步强化中毒急诊抢救的流程及相关知识。反复运行不同的病例并进行交换角色,能充分调动每位组员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加强学生的临床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对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有很大的优势。模拟情景式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整个研究过程当中,所有教师对设计的每个模拟场景进行不断论证,对所设计的临床表现和时间节点的分配,充分论证可行性[2]。在不断论证过程中细化知识点,填补自身不足,强化知识的记忆及更新。综上所述,对于急性中毒的急诊教学中模拟情景式教学更占据优势,可以强化中毒急诊抢救知识的记忆,增加课堂气氛,对理论的巩固及扩展存在帮助,同时可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秀贤,杨艳杰,王凯,等.案例教学对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129-130.
[2]段昌新.情景模拟在院前急救技能考核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36-37.
[3]杨建中,赛格林,彭鹏,等.急诊教学中心肺复苏模拟情景式教学的构建[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6):591-593.
[4]杨建中,贾志军,亚力坤•赛来,等.乌鲁木齐市2011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2):233-236.
[5]陈锋,温俊平,王晓萍,等.依托型急救中心急性中毒流行病学与急救特点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11):1137-1139.
篇8
关键词 日语专业 培养目标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0.016
Abstract The teaching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cultivating practical talents, thus requir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different, but in the actual teaching, the Japa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tudents' learning, so it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tudents' learning.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Japanese subjec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Japanese language construction research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Japanese, and puts forward some ways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Japanese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help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Japanese Specialty; training target; teaching reform
近些年,我国与日本之间的商业来往逐渐增多,中日合资企业增多,企业内部对日语人才需求增多,除了在本科院校中开设日语专业外,在高职院校也开始开设日语专业。据调查,在高职院校中开设的日语相关专业有“商务日语”“应用日语”“旅游日语”等,除了人才培养方向不一样外,其教学方式是一样的。在高职院校中,日语专业教学没有特色,缺乏实践机会,纯学习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造成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因此,高职日语学科发展建设研究势在必行。
1 高职院校建设有特色的日语专业的必要性
(1)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结构中,学生能学习日语的教育层次有中职院校日语教育、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教育、本科院校日语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五个层次。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是倒数第二的日语学习层次,是中职院校日语学习的继续,可以直接进入社会就业,为提高学生的日语综合应用能力,促使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教学方式多样化做出贡献。
(2)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我国就业前的就业教育可以分为两种,即职业教育和学科教育。这两种教育在本质上有很大区别,学科教育是一种单一性的教育,学生在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上较为欠缺;职业教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所培养的学生能快速进入岗位,学生的实践能力强。为了能达到这个要求,建立一套有别于本科院校的教学体系,以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传授给学生与职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日语专业还要重视应用能力。
(3)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人才有效供给的需要。不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本科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应该很好地满足社会用人需求,在职场中检验学生是否学业有成。因此高职院校的日语专业应该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开展教学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规划出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日语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改变以往的就业难状况。
2 高职院校日语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师资力量弱。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老一辈的人对日语学习存在抵触心理,如今的有些青年对日语有浓厚的兴趣,也有的学生因为工作和生活等原因而学习日语。我国近些年不断引入外资企业,致力于发展我国经济,根据调查,我国日资企业数量较多,其薪资待遇也较好,因此有很多毕业生选择去日资企业就业,但是语言是一个阻碍,因此现在有很多学校开设日语专业,感知院校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开设日语专业,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日语专业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2)日语教学内容混乱。因为社会对日语专业学生需求较为旺盛,而且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也被要求能直接上岗就业,因此对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教学内容有较高的要求。但是,据调查,高职院校的日语专业教学内容混乱,没有明确的教学思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兴趣,因此高职院校急切需要整理教学内容,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大纲。
(3)高职院校日语专业老师教学理念陈旧。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教育历史,因此形成了一个较为深厚传统的教学理念。但是如今传统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现在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也要有较好的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传统教学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很差,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因而经常出现就业难的现象。
(4)高职院校日语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符。我国建立高职院校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毕业就能上岗的人才,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要求高职院校教学内容能得以及时更新,努力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但是根据调查,高职院校教学内容更新速度缓慢,并且与社会要求相距甚远,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的要求,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的日语专业表现得较为明显,因此学校需求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3 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建设的途径
(1)建设有高职特色的日语师资队伍。我国的高职院校大部分是附属于著名本科院校,里面很多老师是本科院校的老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本科教学的压缩版。高职院校应该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有属于自己的师资队伍。建设有高职特色的师资队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在引进日语教学人才的原则方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老师的实践能力强,优先选择在日企有工作经验的人才,根据学校制定的相关原则,培养一批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老师。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即使是本科生,若是有能力也可以聘请为老师,招聘老师时也要做到宁缺毋滥,尽量不招聘留学日本的非教学专业的学生,因为文化差异会导致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二是在教师自身建设方面,高职院校的老师在具备自己的教学风格的同时,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尤其是多加入实践知识,不能单一地传授理论知识。高职院校要想提高老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质量,还需要经常培训和外派学习,以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2)制定适合高职院校的日语教学大纲。教育部要求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能快速进入企业一线岗位,能快速融入角色,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需要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计划,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适合高职院学教学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拉近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先制定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表中,基础公共课程要适中,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日语理论课程内容安排要切合实际,尽可能地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练习时间,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课时安排比例要适当,学生多练习听力和口语,使得学生的交际能力得以切实提高,另外要添加适量的选修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深入了解日本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选择合适的教材,不需要理论知识艰深的课本,尽可能选择侧重于听说读写,并且图文并茂的课本,若能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则最佳。
(3)进行日语课堂教学改革。因为我国教师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在课堂上教学方式也是单一枯燥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与教学方式和内容不符,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激情一点点被磨光,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在这样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日语专业的教学课堂,具体的改革方法有:一是老师选择重点部分或者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详细讲解,解决一些重难点问题,重视语法知识,使得学生能明白日语规律,在剩下的时间中不停练习,熟悉其他知识;二是组织讨论部分内容,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日语字的结构和语法多变,学生对此进行分组讨论,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三是布置思考题,探究扩展性问题,这些思考题不一定是教材中的知识,也可以是讨论日本文化、习俗和历史等问题,学生可自主查阅资料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4)外部语言环境与市场推进。高职院校建设是以社会需求为前提的,学校的氛围对学生学习尤为重要,在高职院校设立日语角、日语文化节等,为日语专业学生尽可能创造好的学习环境。高职院校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标,丰富学校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高职院校要强化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及时了解社会最新发展动向,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调节教学方式,形成校企资源共享、人才互送的模式。这样一来,学生不至于脱离社会发展轨道,不至于偏离日企的用人要求,办学的路子会越来越宽。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增多,优化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研究高职院校学科建设事项是目前一大课题,本文对此进行简要的研究,提出一些不足点,并就这些不足点给出自己的建议,但是可能还存在其他的问题,更多的学者正在对其进行研究,希望对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办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沈保成.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践与设想[J].高教研究学报,2000(4).
[2] 娄玉琴.高职教学理论与实践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1(6).
[3] 姜伟,程传蕊.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认识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6(36).
[4] 丛建.实施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若干建议[J].时代教育,2008(10).
篇9
关键词:农业气象;教育培训;现状;问题;对策;西藏
教育和培训工作在西藏农业气象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虽然西藏农业气象教育和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对策充分发挥农业气象教育和培训工作在农业气象建设中的作用。农业气象教育和培训工作是建设气象人才队伍的有效途径,通过专业的培训方式,使受训工作人员增长知识、更新观念、提升工作能力,同时具备团结协作、公平公正等精神。加强对农业气象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能够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从而建设一支优秀的农业气象劳动者队伍,对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工作现状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农业气象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因此,做好农业气象教育与培训工作迫在眉睫。长期以来,西藏农业气象教育与培训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严格依据分工负责、分级培训的原则,针对农业气象教育培训进行了规划,各地区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总结了该项工作的经验与教训。近些年来,西藏积极引进专业的气象工作人员,并对用人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2]。
2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气象教育培训缺乏整体规划
当前,西藏农业气象教育培训工作的内容还处于中低水平阶段,尚未形成一套与当前气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相对完整的体系。尤其是上岗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上岗之后还需要对哪些知识进行了解与掌握,开什么课与讲课内容等都不够明确,缺少符合农业气象发展需要、层次性与专业性明确的教育培训计划[3-4]。
2.2培训课件和教材内容有待更新完善
目前,西藏地区并没有形成一套专供本地区农业气象教育培训使用的培训教材。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导致新技术日新月异,培训课件与教材过于陈旧,无法与当前的需求相符合,导致气象人才队伍建设达不到预期标准。
2.3师资队伍、教学基础设施有待加强
从事西藏农业气象教育培训工作的人员大多为兼职教师,虽然其业务能力、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都比较强,但是其教学能力与水平不高,也不是农业气象专业人员,缺少具体工作中的专业知识,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另外,教学基础设施简陋,不能满足气象业务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2.4教育培训经费缺乏
西藏农业气象教育培训工作经费受各方面条件制约,投入量非常不稳定,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部分地区甚至难以按时发放工资,导致农业气象教育培训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2.5教学管理薄弱
当前西藏地区农业气象教育培训机构大多是对口班,制定教学大纲、安排课时等工作都是依靠对口单位,虽然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但是缺乏教学管理经验,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另外,西藏地区农业气象教育培训工作缺乏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涉及到行政管理、党务等多方面,人员知识结构与配备等都无法使教学管理的职能得到充分行使。
2.6缺乏健全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西藏地区农业气象教育培训工作缺乏相对完善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也无法落实教育培训登记制度。另外,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的实际情况无法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中得到较好的体现,也没有使教育培训工作中“要我学”的状况得到改变。除此之外,没有给予优秀工作人员一定的奖励,导致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
3发展对策
3.1提高认识,大力推动农业气象教育培训事业发展
农业气象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农业气象教育和培训也是循序渐进的。农业气象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西藏各级政府部门与相关领导都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气象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农业气象工作人员的认识,为实现农业气象教育培训工作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西藏地区农业气象教育培训投入,并加大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为气象教育培训创造良好的环境。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重点,西藏农业气象教育培训依据“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根据培训的特色与重点选择聘用理论知识牢固、业务能力强的人员,聘请的人员最好还具备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由其组成兼职教师队伍,其中优秀的业务骨干需要承担一定的教育培训工作。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另外,教师要采用诙谐幽默的方式使接受培训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提升。
3.3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选取教材、制定教学大纲、合理安排课时、确定教学重点等对于提升教学质量非常重要。因此,西藏地区负责农业气象教育培训的相关部门要重视教学管理工作,特别要注重农业教育培训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3.4保障农业气象教育培训经费
农业气象教育培训工作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因而首先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地方相关部门也应当在关键岗位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3.5健全与完善农业教育培训考核激励机制
以岗位业务需要为依据,明确岗位技能要求,逐步明确考核标准及岗位培训科目。制定完善的教育培训考核制度与登记制度,将工作人员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取得的成绩等多项内容作为年度考核、工作人员进岗、职务晋升的标准。
3.6积极创新模式
与其他地区相比,西藏地区农业气象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应当积极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的教育培训模式,改变以往陈旧的教育培训方式,注重科技创新,逐渐探索出一套与西藏农业气象教育培训工作相适应的教育培训体系,为农业气象工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4结语
篇10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考核模式;创新;“驾考”模式;“自创考题”
传统模式下的电算化考核主要采取闭卷理论考试,或者是有实践考试,但是所占比例不高或者考试形式比较单一,这样的课程考核方式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性考察。因此如何通过改革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成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适应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课程教学的改革,改变学生“只学不做,光说不动”的毛病,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落实教学过程和增强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科学测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果,达到以培养技术过硬、可持续发展性好的“操作型”应用人才的总体目标,我们将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创新的《会计电算化》考核方式主要可以有如下几点:
一、“项目化考核+模块考试”组合方式
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要求,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分为六个项目,每个项目根据难易程度和课程特点分别设置考试题目,并要求学生分别考试。考核采取“过关”方式,实践考核必须按顺序进行(选考内容除外),不能跳跃,只有前一个考核完全正确,才能进行下一个考核。其中考核一~考核七涉及系统管理、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是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必须完成且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是必考内容,不但要求会做而且要完全正确,不能有任何差错(即达到100分才能通过)。考核九~考核十二涉及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采购与应付管理、销售与应收管理等,作为选考内容,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另一个是敦促学生主动学习,激励学生多做实验,取得较好的课程考核成绩。
二、采用“驾考”中“理论+实践”考试的模式
只有通过了理论考试,才能参加实践考试。理论考式主要考核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系统管理、账务处理子系统、报表处理子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把握,实践考式主要考核学生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重点考核学生对财务软件的整体应用及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改变传统考试模式,改为学生“自创考题”的创新形式
传统考核模式下,多采用教师出题学生考试的形式。《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操作就是根据一个公司的基础数据来创建账套、初始化设置、期初试算平衡等,然后根据日常业务数据进行凭证的处理、固定资产处理、工资处理和期末处理,最终形成资产负债表的过程。将传统模式改为学生“自创考题”的形式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出题水平的高低(比如题型是否涵盖所有知识点,是否难易适中等)来评价课程学习效果,更能准确的检验学生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下最好采用团队分工形式,也能考核学生的团队协助能力。
四、考试形式多元化
现代社会对会计人员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求会计人员能够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因此在《会计电算化》考核中不仅可以采用纸质考试,上机考试,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岗位技能、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并且改变传统线下考核方式,采用网络考核方式,考核过程采用开放式考核,即学生不受时间(或者时间是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和地点的限制,按照网络考核要求,自主自由完成考核进程。理论知识测验,可以获取一定的分数;实践能力考核,从网上获取试卷资料,启动客户端考试程序及本课程财务软件,根据试卷考核要求在财务软件中进行操作,完成实践考核,计算机记录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同时评判成绩。
五、贴近工作实际的“双考试”考核
学生在参加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实现高职教育与社会需要对接的重要举措。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只要通过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可以同时获得会计电算化课程考试过关资格,以此来激励学生尽快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算化会计课程考核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过程,表现为边学习边考核,大部分采用形成性考核结果。由传统的通过纸质媒体进行的形成性考核转变为通过学习软件和网络结合的方式,对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与传统的考核方式相比,实施丰富的形成性考核方案,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平时自主学习意识,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高,更好地实现课程的考核目标。总之,无论什么形式的考核方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以培养技术过硬、可持续发展性好的“操作型”应用人才的总体目标,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袁宁.新世纪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J].财富网络,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