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展望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联网技术展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联网技术展望

篇1

>> 物联网技术在海事监管的应用和发展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信息化中的应用和展望 2016年大数据和工业物联网技术趋势展望 物联网技术发展前景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展望 嘉绍大桥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公安领域应用展望 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前景展望 物联网技术现状及应用前景展望 “物联网技术”教学实践与思考 高职《物联网技术概论》教学思考与实践 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技术探析 浅析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浅谈 物联网技术论文 浅谈物联网技术 浅谈物联网技术和建筑智能化 浅谈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 浅谈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 戴国华,余骏华. NB-IoT的产生背景、标准发展以及特性和业务研究[J]. 移动通信, 2016,40(7): 31-36.

[6] 杨旭,李俊宏. 无线多址接入网络编码中继的信道分配算法[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4,40(1): 21-25.

[7] 鄢林. 物联网中有线与无线通信接入选择研究[D].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2012.

[8] 张景柱,柴焱杰. 60 GHz宽带超大容量无线接入技术研究进展[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4,40(4): 27-32.

篇2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仓储物流;应用分析;智能化

[DOI]10.13939/ki.zgsc.2016.32.140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仓储物流系统的发展指明了“智能化”的方向。目前,物联网的发展已实现从信息自动提取、信息整合、物品局域联网、局部系统的智能服务与管控等向全网逐渐深化的过程。物联网具备射频识别、互联网以及无线数据通信技术,从而可以对每个商品进行识别并跟踪的特征,因此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物流的每个环节,如生产、运输、仓储、销售以及消费等一系列的过程,从而可保证货物安全及时效。正确地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有效管理,并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本文首先阐述了物联网的概念,其次,分析物联网在仓储物流中各个环节的应用情况,最后,分析未来物联网在仓储物流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 物联网的含义

按照协议约定的要求,通过全球定位、射频识别、激光感应以及红外感应等不同类型的传感设备,将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对信息进行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智能化的定位、跟踪、识别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即物联网。物联网的英文解释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中文含义为“物品与物品相互连接的互联网”。

2 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物流的应用状况分析

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物流领域的应用主要在三方面。

首先,是感知技术应用。感知技术在这里又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当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封闭时,使用有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手持拣选终端,或者当射频识别技术与托盘系统结合时,可以使得拣选的速度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第二,物流系统中的运输环节通常会采用GPS或GIS技术,从而方便实现对车辆或物品的定位、追踪与监控。第三,主要是视频与图像感知技术,该技术主要起到为其他感知技术提供辅助的作用。第四,是传感器感知技术。通常也是与射频识别、GPS等技术结合应用,可对物流系统中的物品实况及当时环境进行感知。

其次,智能化的仓储作业与管控。当前对物联网及物流信息化的使用局限于短暂地对物品的感知、识别、定位及在线追踪等,很少能够做到对物流进行控制与管理。视频监控、机器人、语音提示、无人搬运车、射频手持等技术或终端是主要智能化的仓储终端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完成货物搬运、识别、堆码跺、拣选等自动化工作。

最后,主要体现为智能仓储的网络与传输技术的应用。智能化和网络化是物流发展的最大趋势。在公司仓储物流系统中,有些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物流中心,可以完成全自动化与智能化相衔接的物流作业;有些生产管理系统,还可以做到与仓储物流系统无缝衔接,达到智能化运行。物流公司面对大范围的物流网络传输方式,借助于互联网系统与公司内部局域网相互连接进行传输,是管理每个网点仓储信息的方式。物流中心也经常使用互联网对每个门店和每个配送点的信息进行传输。

3 现阶段仓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案例分析

面对如今正在快速发展仓储物联网浪潮,不少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生产、物流、仓储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下面以河北沃尔思科技有限公司对仓储物流技术的应用为例进行分析。

沃尔思可以说是对仓储物流网技术积极运用的典范。其推出的“仓库物品出入管理系统”,通过将不干胶电子标签、2.4G远距离有源电子标签技术并结合条码,从而将到货、入库、出库、调拨等整个仓储物流环节的相关数据进行自动化收集,并确保每个环节数据收集的速度和准确性,最终企业就能够及时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以便能够合理地做出下一步决策,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一个可参考的重要依据。

沃尔思科技有限公司仓库物品出入管理系统特点在于:①由于可以实时监控整个仓库现场操作过程,因此可以有效提升仓库管理透明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②专业技术支持,汇集了现阶段最宽泛、最节约的三种识别技术。③获取数据的正确率提高了,有效降低操作失误的频率,节省人力物力。④因为标签信息采取了加密处理,因此,对于没有权限的用户,专用读取器会拒绝该人员读取标签内容,从而确保物品的隐秘性。

4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物流中应用的展望

4.1 射频识别技术

无须通过人为参与,仅通过射频信号对商品进行识别并获取数据,并且在任何极端环境下都可以工作,就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可用于提升供应系统和物流作业的管理程度,生产企业或物流公司可以大面积地使用这种射频识别技术。充分利用射频识别技术的优势,对货物进行定位、跟踪甚至包装,从而可实现商品在从配送到生成等各个环节更加灵活紧密,成为物流供应链的技术基础。目前,射频识别技术在仓储物流领域主要用于配送中心管理、货运车辆的智能调度和管理,货物追踪以及托盘等装载设备的跟踪管理。

4.2 感知技术

传感器技术与射频识别技术合成可以实现对有特殊要求的仓储商品进行检查,从而为管理者提供更方便、更全面的服务。另外,对于仓库中需要特殊环境的商品,感知技术的集成应用也可以实现关注控制,比如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监测危险品盛装容器的状态,从而全面监控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而当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达到临界状态时,还可以立即报警提醒管理人员,保障运输安全。此外,通过感知技术,还可及时调控温湿度,保证冷藏产品的质量。

4.3 无线网络与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仓储系统中,仓储配送中心如果搭建无线网络系统,则可以借助4G无线通信技术。例如,实现仓储智能化作业,用无线通信技术完成实时通信和移动计算,这也是拣选车、叉车等移动设备的移动终端。如果省掉布线环节,就可以使用无线电子标签作为拣选系统的辅助作用,简化系统的建立。

4.4 智能搬运车

智能搬运车是物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能搬运车(或无人搬运车)将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物联网的发展,而上升到更高领域。智能搬运车需要具备可自行辨别的物流终端,和物流系统中的物联网实现联网操作,智能工作。

5 结 论

物联网技术是将来信息科技的必然趋势,也是将来国际新一轮的科技竞争开端。物联网技术主要通过对网络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智能技术为主的技术体系集成应用,促进我国仓储物流领域的发展,改革物流内部系统结构,实现仓储物流领域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对促进仓储物流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仓储物联网的实现一定程度上将可能促使物流技术设备及仓储物流中心结构,以及传统物流信息中的系统结构的改变,从而使得大型仓储物联网络中实现物联网与智能化,仓储物联网系统中商品具有自行辨别的“智慧”,让物流中的“物”晓得自己应该要去哪里,该放在什么位置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物流”。

参考文献:

[1]俞仲文,陈代芬.仓储物流技术与实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王继祥.物联网发展推动中国智慧物流变革[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6):30-35.

篇3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现代物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6)06-00-02

0 引 言

迄今为止,不同的机构和学者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冷链物流的定义,如我国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为:“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1],该定义强调了冷链物流的专业性和物流网络的概念;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则定义为:“一条贯穿从农田到餐桌的连续过程中维持正确温度,以阻止细菌生成的供应链”[2],该定义更加全面地解释了品质保证的条件,包含温度、细菌控制等多方面。以上定义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指出了冷链物流的特点。总之,冷链物流是指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最终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使之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的特殊供应链体系,其一般包括在低温冷藏条件下的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四个基本环节[3],且各个环节相互交错,共同运行。

1 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问题

最近几年,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迅速,其中冷链物流的发展尤为突出,国务院、交通部、商务部及各省各级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冷链物流利好政策和标准,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越来越多的冷链物流企业由基础服务转向增值服务,并向着综合性一体化方向发展[4]。

1.1 国家政策和财政的大力支持

随着我国冷冻冷藏产品消费量的快速上升,国家越来越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制定和了一系列政策对冷链物流进行宏观引导,最近五年有利于冷链物流的相关政策如表1所示[5]。除此之外,国家还给予冷链产业大量的财政支持,基于这些政策和财政的不断支持,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可观。

1.2 发展不平衡,冷链市场分散

最近几年冷链市场发展很快,但市场分散、集中度较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市场需求不平衡。2014年,冷链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京、津、鲁、粤等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此外,由于某些地域性很强的国家政策的推动,使得一些地方的冷链市场发展迅速,如 “丝绸之路”国家政策大大促进了成都、云南冷链物流的发展[6]。

(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区域不平衡,重点分布在中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而西北区域较少。

(3)由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市场需求的不平衡,使得冷链市场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

1.3 设备比较落后,信息技术匮乏

目前我国的冷链基础设施陈旧,数量严重不足且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很多关键物流节点缺少相应的冷冻冷藏设施[7],信息技术极度匮乏。首先,基础设施落后,冷藏车和冷冻库的数量不足,物联网新技术的应用很少;其次,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严重,由于“最先一公里”建设不完善,导致全国很多地区优质的冷链产品走不出去,品牌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由于“最后一公里”不健全,国外的冷链产品很难保质保鲜、快速准时的引进来,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最后,专门的冷链物流的综合性公共信息管理平台很少,信息技术匮乏,管理水平落后。

1.4 冷链物流标准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首先,虽然目前我国冷链相关标准出台很多,但标准之间重复和交叉现象严重,标准体系还不完善[5],不能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其次,现有已的标准,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严重。很多标准只是停留在公司制度层面上,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非常困难,一方面冷链物流企业在思想上根本不重视国家标准,明知有相关标准,但还是遵循老观念和老做法。另一方面,很多物流企业在设备和技术上没有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因此在物流配送中也很难按照标准执行,断链情况严重。

1.5 冷链物流人才匮乏且学历偏低

冷链物流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来保证整个物流过程的质量,但是我国的冷链物流人才却不容乐观。造成现今局面的原因主要分为如下3项:

(1)专业人才缺乏。随着冷库的多样化,在整条冷链中,对冷库的管理和使用要求越来越专业,而在设计中,更要求熟悉冷库使用全过程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冷链物流等现代物流业最近几年才开始快速发展,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没有相关的专业设置,即使有些高校有冷链物流相关专业,但也属于冷门专业,学生都不愿报考,因此,冷链人才极度匮乏。在冷链物流各环节中的冷库作业人员,冷链物流的各管理层,甚至货车司机都很少[5]。

(2)冷链物流中冷库建设规划缺少专业人才,重复建设现象普遍。

(3)冷链物流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本科学历少,大都是技校、职高或中专毕业生,且较多的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8]。

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冷链物流发展优势

物联网技术能够对冷链物流整个过程实施智能化管理和监控,是现代智慧物流发展的趋势,其优势有[9]:

(1)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使储存管理变得更加简便、快捷、高效;

(2)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够快速找到问题,确定事故责任;

(3)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使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变得更加智能化;

(4)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使生产厂家根据市场安排生产、控制成本,从而减少企业的生产风险。

总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冷链物流保证了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质量,满足了人们的需求,降低了生产成本,明确了责任,方便了政府部门对冷链产品的监测和管理,这必定是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方向。

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冷链物流发展建议

3.1 加大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

科技和创新引领现代物流的未来,因此引导和鼓励企业、各科研机构及高校自主研发各种新型冷链物流装备和技术,全面融合物联网核心技术,创新现有冷链物流技术体系,使之与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广泛融合,建立“互联网+”环境下的冷链物流运转机制,将成为冷链物流发展的大趋势。

3.2 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分为如下几步:

(1)国家应从政策和资金上进一步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新建一批“冷链物流配送”型冷库,购置数量充足和装备先进的冷藏车,完善配送的各个环节,保证不断“链”;

(2)重视和解决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

(3)鼓励各物流企业建立信息系统,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4)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云服务体系,加大政府在冷链物流中的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保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推动行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等职能,从而保证冷链物流产品的质量。

3.3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目前,第三方物流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应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理念,不断改进现有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把企业做大做强;针对第三方冷链物流小而分散的现状,鼓励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逐渐实现物流企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6]。

3.4 人才培养策略

专业人才的缺失已成为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大培养和储备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刻不容缓。首先,国家教育部门要从思想上重视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相关专业的教育机制改革和探索;其次,各高校应积极开设相关专业,大胆引进国外的教师、教学理念和相关课程体系;最后,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各高校及职业院校与企业实行联合培养,使企业技术人员走进课堂授课,让学生走进企业锻炼,实现物流企业和学校的双赢[10]。

4 结 语

物联网技术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为现代冷链物流的经营与管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虽具有一定规模,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应更加关注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力度,积极开发和创新冷链物流的先进技术并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相融合,建设冷链物流的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和综合云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加快冷链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7(10):106-120.

[2]梁东辉.基于价值流分析的水产品冷链物流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3]常丽娜,李学工.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构建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2):34-37.

[4]姜良秀,孙朋杰.协同创新对冷链物流企业成长的影响及对策――以山东荣庆物流企业为例[J].中国商贸,2014(22):151-152.

[5]冯健.我国冷链物流政策演变与展望[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7(11):9-11.

[6]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15)[R].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5.

[7]谢晴.抢滩冷链物流 机遇与挑战并存[J].中国农村科技,2014(8):20-23.

[8]梁爱文.生态文明型物流发展策略[J].开放导报,2015(2):89-92.

篇4

关键词:物联网;RFID;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000-01

一、前言

在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称为“物联网”,它的英文全称是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又有别于互联网的全新概念,可以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是通过嵌入式技术将传感器放入实物当中,通过无线网络对没有生命的物体的进行网络互联与数据信息采集,并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海量数据信息的发送与接收。

二、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也称为M2M,是传统的物流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互联网延伸至物理世界的一种体现,它涉及众多技术,包括实时定位、短距离无线通信、RFID、传感器网络等。物联网将互联网中的用户终端延伸到任何需要实时管理的物品,其目的是给没有生命的物品赋予生命,加强人与物品间的交流。国际电信联盟(ITU)2005年的一份报告曾描绘了物联网时代的蓝图,我们在回家前先发条短信,家里浴缸就能自动放好水或者电饭煲自动做好饭等等,这些都是物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条件。

三、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感知技术主要依靠传感器网络和RFID等技术实现。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的技术核心,主要用来对物理世界的信息感知,就像人的皮肤一样用来感知外界信息。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微型传感器一起组成的,其中每一个微型传感器都相当于一个通信基站,并通过无线信号组成一个网络系统,把得到的信息传送给物联网的使用者。RFID全称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射频识别技术,也可以称为电子标签技术,是通信技术的一种,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递,并且不需要芯片和接收器接触,在一定距离内就可以传输信号。现在RFID技术应用相当广泛,如果对学生证植入了RFID芯片那就可以一证多用,同时拥有门禁、食堂买饭和图书馆借书等多项功能。而信息传输技术主要依靠Internet互联网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技术同时也是物联网的基础技术,物联网技术是从互联网技术中衍生出来的,物联网是利用RFID等物体感知技术来实现的,然后再利用无线网络等技术接人互联网,构造出一个真实世界的物体和虚拟空间的数字信息相结合的网络,并实现网络中物与物或者用户与物之间的通信或控制。在信息处理技术方面可以依靠云计算这一新兴技术来实现,因为物联网的使用将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传统的单一服务器将难以承受如此大规模的数据交换,就是在高级的服务器它的CPU处理能力以及内存容量都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物联网业务。因此,在开放的物联网环境中采用高速、高效的新兴计算技术是十分必要的,而这种高速、高效的计算就是“云计算”,他是一种基于分布式的计算模式,把在各地的服务器联合起来的计算方式。这三个方面虽然不是物联网全部的关键技术,但也是物联网重点需要解决的技术,它们是物理网发展和实现的关键。

四、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是一个新颖的概念,但对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却有统一的规定,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

(一)应用层

应用层是最上层,它在感知层和网络层之后工作,将所获得的所有信息进行汇总,相当于是整个物联网的“大脑”,经过对信息的加工,从而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利用度,其功能包括对采集数据的分析、转换、汇集,以及用户层事件的触发等。应用层中又分出两个子层,分别是应用服务子层和应用支撑平台子层。首先是应用服务子层,它主要是把一些正常的服务智能化,就像智能家具、智能交通信号平台和畜牧业数字化等等领域。而应用支撑平台子层多用于跨行业、跨系统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共享。

(二)网络层

网络层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能够实现大范围信息通信,由各种私有网络、有线和无线网络、Internet互联网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将感知层得到的数据传到各个地方,实现大范围内的远距离通信。

(三)感知层

感知层是物理网的最外层主要是对物理世界中各类事物信息的采集与识别,就像人的眼睛和耳朵一样用来感知和识别事物,它主要使用RFID和传感器等信号接收技术。

五、物联网的信息安全

物联网技术本质上是互联网技术的升级,是把真实的事物进行信息化处理,因此就会出现网络漏洞。随着互联网向物联网不断转化,物联网不仅继承了原有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同时又出现了一些物联网自身的安全问题,无论物联网应用背景本身是否是安全敏感的,在构建这个物联网应用系统时一定要注意信息安全的防护,所构建的物联网系统一旦遭到网络攻击,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或瘫痪,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六、物联网的应用发展

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程度虽然和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在物联网应用上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目前物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当中,其中就包括传统的农业、金融业等,在现代化工业制造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物联网的发展将为国家的发展、公共安全的维护、各类灾害与风险的防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实现更加透明清晰的感知、更加全面的网络互通和更加智能化的管理。

七、结束语

尽管物联网在中国才刚刚起步,但它带来的便利条件还是显而易见的。虽然现阶段物联网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但随着国力的强盛科技的发展,早晚有一天物联网会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物联网 无线传感器网络 RFID技术

物联网的概念最初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自动识别中心(Auto-ID Labs)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物联网能够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每种物品都可以“说话”或在“脸上写满字”,而这些信息可以被其它设备读取,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

一、智慧农业

在传统农业中,人们获取农田信息的方式都十分有限,主要是通过人工测量。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而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消耗和对农田环境的影响,获取精确的作物环境和作物信息。

在图1的温室环境里,每个温室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一个测量控制区。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和具有简单执行机构的节点构成无线网络,来测量土壤湿度、土壤成分、pH值、降水量、温度、空气湿度和气压、光照强度、CO2浓度,由此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将生物信息获取方法应用于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用户通过布置无线传感器网络检测系统,可以对牲畜家禽、水产养殖的生活习性、环境、生理状况及种群复杂度进行观测研究,也可用于对森林环境监测和火灾报警。传感器节点随机密布在森林之中,平常状态下定期报告环境数据,当发生火灾时,节点通过协同合作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火源的具体地址、火势大小等信息传送给相关部门。此外,无线传感器网络也可以应用在精准农业中,来监测农作物中的害虫、土壤的酸碱度和施肥状况等。

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形状传感器、颜色传感器、重量传感器等可用来监测物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由此确定作物的成熟程度,以便适时采摘和收获。用户可以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进行植物生长的人工环境的监控,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例如,塑料大棚蔬菜种植环境可以利用超声波传感器、音频传感器等进行灭鼠、灭虫;还能用流量传感器及计算机系统自动控制农田水利灌溉。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智能交通

解决交通拥堵的传统方式是增加容量(例如,新增高速公路和车道等)。但在当今交通容量有限的城市环境中,我们需要其他解决办法。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道路和汽车中是一个高效的解决途径。例如,增设路边传感器、射频标记和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城市管理设立一个城市监控报告中心,将城市划分为多个网格,这样系统能够快速收集每个网格中所有类型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重新思考如何通过使用新技术和新策略使交通更加方便快捷。这需要改变人们固有的思维和习惯,还可以丰富驾驶者的经验,而不再仅仅关心出行时间及路线选择。同时,它还可以改进汽车、道路以及公共交通,使之更具便利性。人可以通过手机查看下一班的市郊火车或地铁上有多少空座位。集成服务和信息对未来的公共交通至关重要。例如,为均衡供求,未来的交通系统将可以定位乘客位置,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智慧的交通工具。

智慧的道路是减少交通拥堵的关键,但我们仍不了解行人、车辆、货物和商品在市内的具体移动状况。因此,获取数据是重要的第一步。通过安置的RFID技术以及利用激光、照相机和系统技术等的先进自由车流路边系统来无缝地检测、标识车辆,我们可以实时获取路况信息,帮助监控和控制交通流量,并据此调整路线,从而避免拥堵。以后我们将能建成自动化的高速公路,实现车辆与网络相连,从而指引车辆更改路线或优化行程。智慧的交通系统可以缩短人们的空间距离,也可有效地保护环境。

三、智慧家居

物联网家用电器通过采用3G技术,将3G模块嵌入到自身,家用电器就可以通过3G模块跟通信运营商网络进行通讯,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手机发短信控制家用电器进行开机关机等操作。这就实现了即时远程控制功能。

针对安防,物联网家用电器内置了摄像头,还配了红外的探测灯,同时配加了红外检测传感器。当用户离开家的时候,只需要一个短信设置,物联网家用电器就进入到布防的状态,一旦有外人闯入,红外检测探头就可以立即监测到,同时摄像头会抓拍照片,以彩信的方式发送到手机上,用户马上可以看到进入者是陌生人还是家人。接着,这个电器就会主动地拨打视频电话。假如用户看到这是熟悉的家人就不需要接听视频电话,如果确实是陌生人用户可以选择接听,监控陌生人在家里的状态。

如果当时手机没在用户的身边,物联网家用电器拨打这个视频电话的时候没有人接听,这个时候它就会自动地把当前的视频摄录下来存储到内置卡里,以方便用户查询。

在服务便捷性上,因为有了3G网络平台,一旦家用电器发生故障,它就会自动把故障的详细信息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用户手机上。因为一般来说,空调显示屏显示的内容是有限的,不可能显示很多的文字,但是在手机上就可以显示很多的故障信息,比如说传感器故障或者视频线路故障等等,这个时候,用户看到的不仅仅是故障代码,还包括故障的详细描述,用户就非常清楚,打电话保修的时候也可以确保售后服务人员一次服务到位,甚至一些经验丰富的用户可以自己动手维修。

物联网家用电器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同样出色。因为它本身配备了红外检测探头,能检测到用户离家后是否忘记关掉电源,超过一定时限,它就会自动选择关掉电源,等用户回来的时候再自动地打开。

四、智慧世博

目前,世博园是我国最大的物联网应用。国内的手机通讯运营商都已经在世博园区内外推出了手机刷卡业务。到运营商处购买安装特殊的SIM卡后,手机就具有了支付功能,并能在园区里像信用卡一样使用。同时,这些安装特殊支付SIM卡的手机,也身具导航、新闻播报等用途。带上这样的手机,既不用怕在超过5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内迷路,也不用怕错过最新演出消息的。从前往世博园区的第一步,人们就可以刷手机坐地铁、出租车,到园区刷手机买票进园,吃饭时刷手机消费,回家前再刷手机买些纪念品。通过手机钱包,不仅能让假币、假票无处藏身,而且能加快支付速度。另外,通过电子标签与手机的绑定,只要在遍布展区的特殊感应装置上轻轻一照,就能将相应展馆的信息,互动传输到手机上。参观世博会,再不用像一般逛展览那样,提着各种沉重的资料费力离场。此外,在遍布一轴四馆、主新闻中心、世博村等人流密集区的近百个信息亭里,游客只需要点击信息亭内自助终端的互动触摸屏,便可查询到园区信息、场馆信息和城市信息,包括公告、餐饮、交通、宾馆、志愿者服务点、医疗、购物等内容,尽在掌握。而且,这些信息还可以通过短信、彩信方式保存到手机中。

图3 采用RFID技术的世博会移动售票终端

世博园内的蔬菜、水产品、畜禽、奶、面包糕点、餐饮半成品等对温控有要求的食品,并在专供世博食品的物流箱型车上也配备相应的RFID设备,对装载冷藏冷冻食品的车辆配备RFID等温度连续监控设备。当食品进入世博园区时,执法人员通过手持终端移动设备,能够在现场快速追溯食品和原料的来源,确保供应渠道的安全可靠。同时还将选择在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农产品及配送的餐饮半成品等包装袋上要求佩戴射频识别标签,储存种养殖企业或生产单位、品名、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使产品包装和RFID标签随货物交易完整进入餐饮、零售或物流终端,以保证食品和原料能够追踪溯源。

世博园内各场馆的建筑主梁、基柱等关键部位也都铺设了传感器,这些节点可以监测形变;在展柜、展品周边铺设了大量传感器,用于防盗、防触碰;园区里还随机散布着大量的微型传感器,用于对展馆温度、湿度、有毒有害气体、噪音等环境参数进行综合监测。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戴浩.传感网发展面临五大技术难题.

[2]农业物联网应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3]中国联通.物联网应用世博会.

篇6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物流;发展现状;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993(2015)11-0111-04

物联网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而智慧物流则是物联网发展的十大流域之一,是物联网应用在物流领域的表现形式。智慧物流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形成物流行业的专业网,直接或间接地对物联网相关产业产生需求。目前,虽然物联网技术及智慧物流还处于技术层研发推广期,还没有发展至大规模的应用,但是在国家政策支持、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化推进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物联网及智慧物流产业必将迎来爆发式的发展。为此,有关智慧物流发展的议题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张军杰(2006)对智能物流的发展状况、发展动力、发展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汪鸣(2011)认为智慧物流是使物流业具有整体智能特征和与服务对象之间具有紧密智能联系的一种发展状态,可通过物流业整体智慧化来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李霞对利用物联网发展智能物流的作用、困难和重点领域进行了研究。以上学者虽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但都未提出系统化的发展模式。本文借鉴了以上研究成果,分析了物联网和智慧物流的关系,总结了国内外智慧物流发展经验及几种典型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政府推动、产业化推进、企业主导、技术和标准引领、市场化推广应用”的创新发展模式,希望能对智慧物流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物联网与智慧物流

1.1物联网是智慧物流发展的技术基础

物联网就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传感器、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ofThings”。物联网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在感知层,应用RFID、传感器、条形码等感知技术实时采集物的属性信息;在传输层,应用EDI、Internet、GPS、移动通信等现代通讯技术,对信息进行实时、准确、可靠的传输;在应用层,利用云计算等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智慧物流是以物联网为基础,融合新一代声、光、电、机、信息等技术,高度集成社会各种相关资源,通过中枢式数据处理方式,及时提供最优的运作决策方案,以协同整个物流运作流程,从而实时高效、灵活地响应人性化的物流需求,并能动态、快速地适应物流环境复杂变化的新的物流业态。物联网通过智慧感知、智慧传输、智慧处理及智慧管控等技术,对智慧物流的运作和服务产生深刻的影响。基于感知技术对物流运作过程中的物流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流速等六大基础要素的感知,使得智慧物流在运作过程中更加透明,实现全程可视、可控、可追溯;基于先进的信息传输技术、标准化技术及协同平台的建立,实现物流主体之间的信息互联和业务互通,实现流程无缝对接、运作互补及市场互补;通过集中式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等对信息的深入分析、挖掘和计算,使得每个物流主体能够即时获取系统最优决策方案,及时与物流运作“前台”形成协同,围绕顾客提出的要求,通过协同预测、协同补货、协同运输、协同配送等方式,实时为客户提供人性化的物流服务。

1.2智慧物流为物联网发展提供市场需求

智慧物流为满足组织在物流领域进行多方案选择的决策需求,需要不断拓展物流信息采集感知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对仿真系统和决策技术产生需求。在构建和实施物流信息平台时,相应地要运用数据收集、传输、存储、处理及信息的展示和运用等相关的物联网技术。同时,在物流领域运用了物联网相关技术,催生了物流管理、物流信息服务、应急管理、软件开发、装备设计开发、物流电子产品研发、节能环保等相关的服务产业,衍生出对物联网相关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相应地拉动物联网产业的增长。总之,一方面,物联网作为实现智慧物流的手段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并使物流真正具有了智慧化的特征,具有了感知、自适应及与外界平滑交互的能力;另一方面,智慧物流领域是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物流企业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用户,智慧物流也为物联网提供了需求支持和发展方向。

2国内外智慧物流实践发展概况

2.1国外智慧物流发展现状

在国外,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已经成为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国内市场规模巨大,相关技术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智慧物流已经成为其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降低物流成本,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引擎。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美国的沃尔玛、德国的麦德龙、英国的Tesco等大型零售企业都宣布了自己的RFID计划准备进行巨额投资,相应带动它们的供应商在RFID市场的投入;联邦快递、联邦包裹等这些大的物流公司对物流跟踪和监控技术的应用,拉动SUN、Alien科技、惠普、微软在内的硬件及软件提供商的投入,进而形成RFID的巨大市场和完整产业链。M2M技术在欧美地区已经实现了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亚洲地区日韩发展也较快。TNT运用云计算技术来提升供应链可见性、运营效率及客户服务质量,产生了较好效益。三维规划和仿真技术在日本企业得到很好的应用。在物流设施和信息标准化方面,欧洲企业做了很多工作。发达国家政府也为智慧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采用了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社会化运营的机制来建设和运营网络、公共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二是开放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通过政策支持、战略规划及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国家之间及国内政府、区域、企业等各方面有机地协调与合作的体制与机制,促进物流体系的国际化、标准化。

2.2国内智慧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2.2.1发展智慧物流的现有基础在国内,随着我国促进智慧物流发展相关政策、规划及方案的相继出台及实施,智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各种与智慧物流有关的示范项目不断推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发展智慧物流的经验不断丰富,认识不断提高,这些都为发展智慧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比如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面,在医药、农产品、食品、烟草等行业领域,产品可追溯系统在货物追踪、识别、查询、信息采集与管理等方面已具有成功的应用,技术与政策等条件都已经成熟,正在全面推进;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已有初步应用,初步实现了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及智能终端的网络化应用上,已有很多创新应用;部分企业所建立的智慧化物流配送中心,已建立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可实现物流与生产联动,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智慧供应链的建设也有初步的尝试。2.2.2国内几种典型智慧物流发展模式分析2.2.2.1智慧物流产业联盟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在具备发展智慧物流的政策支持、技术、产业等一定基础的地区,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推动下,按照“技术共享、风险共担、协作、互利和有效利用资源”的原则自发组织非盈利性的企业联盟,联盟通过建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有效的合作机制,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关键共性技术的协作攻关,促进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共享,推动联盟标准向行业、国家标准转化,最终实现技术研发、市场开拓、技术标准、产业建设四个方面的全面进步。这种发展模式的路径见图1。目前实施这种发展模式的有宁波智慧物流产业发展联盟和南京(江宁)智慧物流产业联盟。前者主要是为了实现互联互通而通过统一标准、建立平台及深化和优化应用而建立的联盟。后者是由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的标准联盟,通过标准支持、提升和引领产业发展,通过联盟支持标准化工作。2.2.2.2“平台”载体型智慧物流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基于智慧物流理念和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依据不同层面对智慧物流的需求,通过采用由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或政企协议共建等方式建设智慧物流园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及智慧物流网络等智慧物流基础设施,为聚集在“平台”上的各类企业提供智慧化的发展环境并提供优质的服务,充分发挥信息和物流资源集聚、交易、管理、监控、协调及供应链一体化等多功能优势,以吸引社会各界用户积极应用“平台”,并按照平台要求的标准改造和提升自己,以实现智慧化。待物联网应用逐步成熟及智慧型的物流企业逐步增多,可以把成熟的技术、流程及管理总结上升到产业标准,进而在产业推广,实现物流产业的智慧化。这种发展模式的路径是见图2。目前国内实施这种发展模式的地区和企业较多,比较典型的有马云的菜鸟网络平台,成都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浙江省宁波市的“1+7”的智慧物流协同平台,江苏省亚邦医药物流中心打造的智慧物流园区等。2.2.2.3示范工程带动型智慧物流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由国家或地方的有关部门智慧物流示范项目,由相关政府部门或其委托的物流协会等中介组织负责项目实体前期的审查、评估,中期的跟踪及管理及后期的验收和考核,项目可获得一定的政策支持、财政补贴及其它服务的支持。这种发展模式通过智慧物流工程立项、实施及验收来选择、培育智慧物流主体,促进主体的成长、成熟及发展,这种发展模式的路径见图3。目前实施这种发展模式比较典型的是广东省的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此工程是由九大领域的应用项目组成。其显著的特点是物流协会不仅代替政府承担了项目管理工作,还承担了为项目示范企业沟通、协调和服务的工作,为其提供了改造物流装备、培育企业品牌、提升管理水平、强化行业自律、应用物联网技术“五位一体”的服务方案。当然,以上几种发展模式并不是孤立的,各种模式之间也有交叉,比如示范工程带动型模式也包括物流信息平台和园区建设的内容。2.2.3发展智慧物流的制约因素当然,作为一种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型物流业态,智慧物流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一是社会各界对智慧物流的性质、发展机制、对本区域产业发展的带动等方面的认识还不足,缺乏统筹规划及可操作的标准,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层面上的智慧物流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二是社会各界在智慧物流发展上存在本位主义,这与智慧物流的“跨界”(跨行业、跨区域、跨企业)特性是不兼容的,进而制约了“互联互通”;三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上,存在着应用的比例低、应用范围小、应用层次低、应用成本高,共性和关键技术还未获得突破,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缓慢,信息化、标准化、网络化和协同化还未实现;四是智慧物流发展的基础薄弱,发展智慧物流所需要的资金、技术、设施及设备、人才等资源缺乏,缺乏成熟的发展模式,产业发展难度较大。

3我国智慧物流发展模式

借鉴中外智慧物流发展的经验,结合智慧物流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政府推动、产业化推进、企业主导、标准引领、市场化推广应用”的智慧物流发展模式。

3.1政府推动

3.1.1政府要为智慧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智慧物流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营造环境、全方位引导、培育整个产业的发展。一是政府应该把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把智慧物流中的公共服务内容与通讯等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营,营造物流信息化互联互通的环境,整合智慧物流资源,形成智慧物流发展的载体;二是培育、扶持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智慧物流企业主体;三是加快物流企业智慧化层次的分工,形成以智慧物流企业发展为导向,其他物流企业及相关智慧产业协调发展的智慧物流产业体系,努力构造社会化、专业化、智慧化、规模化的智慧物流服务体系。3.1.2政府是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及标准化的推动者一是政府采用招标等方式直接组织或战略引导的方式推动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作,研发单位及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发和跟进,通过市场化运作将成果运用于物流产业;二是政府与研发部门、生产企业明确分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作;三是政府重点抓好标准建设,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物流作业,总结挖掘其中的共性特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订出适合我国使用的物流标准和信息化标准。3.1.3政府是智慧物流投入的主导者和引导者智慧物流系统建设投资大、回收期长、风险大、社会效益显著,没有哪个单位有能力或意愿单独完成这样具有公益性质的复杂的系统。需要在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统一协调下,创新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社会有效资源来共同完成。

3.2产业推进

要根据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针对不同领域的发展阶段与特点,按照产业发展规律,通过差异化策略推进智慧物流的发展。对电子商务物流、冷链物流、医药食品物流、危险品物流、烟草物流及港口和集装箱物流等重要领域和运输、仓储等重要基础设施,围绕物流管理流程推动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要建设智慧物流产业集聚区和信息平台,制定产业标准,创造智慧物流发展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智慧物流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协同化发展。要利用智慧物流的技术手段加强与其它区域的物流信息互通,推进跨区域的产业联动发展和经济合作;由政府、行业、科研机构及物流、金融、制造及商贸等不同的领域企业的组建智慧物流产业联盟或实体,合力推进智慧物流跨产业融合发展。

3.3企业主导

企业主导就是以企业为主体,实现数据智慧性、网络协同化、决策智慧化。数据智慧化就是企业使用智慧化的设备,比如通过传感器、RFID标签、GPS和其它设备构筑一个先进的、能够及时收集信息并及时把信息回馈给组织的系统。网络协同化,就是企业要与合作伙伴进行信息的共享,这些合作伙伴包括企业内部、部门和部门之间、外部的供应商之间以及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共享。决策智慧化是指物流链上相关企业借助智能系统,根据收集的数据来衡量各种约束和选择条件,提供选择方案,以便决策者对各种行动过程进行选择,或由系统通过学习自动做出决定。

3.4标准引领

标准化工作可以保障物流科技发展的协调统一、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发展水平,消除组织及信息壁垒,引领物流业向智慧物流的方向发展。一是强化统筹协作,依托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标准化协作机制,协调推进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和各项专业标准的制订,推动相关法规、配套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逐步构建一个科学、系统、先进和开放的物流标准体系框架;二是加快编码标识、接口、数据、信息安全等基础共性标准、RFID等关键技术标准和感知技术等重点应用标准的研究制定;三是以信息平台标准化为重点,在智慧物流协同平台及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智慧物流技术标准、信息标准、数据标准及业务协同标准的制订和推广;四是以企业标准化需求为导向,鼓励企业购买或自主开发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能够与客户企业、合作伙伴、物流园区、口岸、公路、铁路、民航信息及公共信息平台有效对接,实现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

3.5市场化推广应用

智慧物流的发展最终要引入市场机制,在政府“推力”和市场信号“引力”的双重作用下,增强智慧物流发展的内生性动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智慧物流的建设中;更充分地利用信息市场和技术市场的媒介作用,完善与其配套的服务机构,使市场真正成为连接供需双方的信息和技术交易和扩散的场所;构建开放的市场化智慧物流推广服务体系,发展多元化的智慧物流服务主体,构建智慧物流企业应用性平台,引导企业根据智慧物流专业市场需求改善产品结构和技术应用结构。

4结束语

总之,通过政府推动、引领及带动,实业界及理论界的不断探索实践,产业层面的促进及市场层面的推广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物流会出现更多的创新发展模式,直至最终形成可复制的成熟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继祥.物联网发展推动中国智慧物流变革[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10,(3):80-83.

[2]刘志硕.智能物流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0.

[3]张军杰.智能物流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0,(34):62-64.

[4]章合杰.智慧物流的基本内涵和实施框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21):30-32.

[5]汪鸣.智慧物流重在智慧[J].物流时代,2011,(11):13-13.

[6]李霞.浅谈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物流[J].江苏商论,2011,(26):9-9.

[7]蔡增玉.基于RFID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10):62-64.

篇7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发展

物联网将通过下一代网络NGN(next.Generation networks)来实现它的网络计算架构。物联网中没有集中和固定的计算,而所有的信息处理和计算,都融入和分配到网络的服务器、传感器和物品的智能标签之中,形成网格式的计算。物联网的出现,物品信息成为互联网的主要部分,它主要表现在“机对机”的通信上。人类在操控这个世界时必须重新规划与新技术发展相对应的新规则,借助信息服务与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可以通过物联网时代取得革命性的竞争优势。

1物联网EPC

物联网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是一种电子产品编码系统,它主要和计算机互联网络相连接,采用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等相关技术,通过给每个产品建立一个相对应的唯一的编号,这样组成一个各样产品都相互关系的互联网。这种系统起到减少成本,物流供应链相对完善管理的作用,由此看来,新技术的发展带来是革命性的社会发展。物联网EPC系统是一个很复杂但很先进的综合应用型系统,它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包括全球产品电子代码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等几部分。如下表1所示:

表1 物联网EPC的构成

名称 系统构成 注释

物联网编码标准 全球产品电子代码的编码体系 识别目标的特定代码

物联网标签解读器 射频识别系统 贴在物品之上或者内嵌在物品之中识读标签

神经网络软件、对象名解析服务、物理标记语言 信息网络系统 物联网的软件支持系统

2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作为一种先进的物流管理新技术,它随着射频识别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本系统主要利用这两者发展的优势,重点解决了如何让世界上每一个产品只唯一对应各自的代码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这些代码对应多个产品问题,它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契机,给世界服务业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像人类感知系统一样,物品要能够彼此“认识”和“交流”,物联网也需要它的“神经系统”:物品标识技术――RFID电子标签、物品感知技术――泛在传感器、物品思考技术――智能组件(如智能家电和智能机器人),以及物品信息嵌入技术――纳米技术,它们被称为实现物联网的四大关键技术,下面重点介绍其中两个关键技术。

2.1 RFID技术

RFID是物联网的第一要素,是有其“启蒙”故事和技术背景的。1998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两位教授提出,以射频识别技术(RFID) 为基础,对所有的货品或物品赋予其“身份”编号作为唯一的数字标识,并且通过互联网实现对物品信息的查询。具体地讲,物联网中间件在应用中的主要作用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控制RFID读写设备按照预定的方式工作,保证不同读写设备之间能很好地配合协调;其二,按照一定的规则筛选过滤数据,筛除绝大部分冗余数据,将真正有效的数据传送给后台的信息系统。从应用程序端使用中间件所提供的一组通用的应用程序接口(API),能连到RFID读写器(Reader),读取RFID标签数据。这样一来,即使存储RFID标签信息的数据库软件或后端应用程序增加或由其他软件取代,或者RFID读写器种类增加等情况发生时,应用端不需修改也能处理,简化了维护工作。

2.2纳米嵌入技术

最有商业潜质的技术,是那些对物质材料消耗最小,又能实现功能最大化的能力。要想可以使标签和传感器,注入产品中并且方便携带,必须采用纳米技术让它们尽量达到最小体积嵌入到产品中,甚至是消失在物品之内,使其无约束地渗透到各环节之中,这就是“最深刻的是消失得无法察觉的技术”之魅力所在。从计算机的发展史来看,也印证了这样的历程,随着时间的发展,信息器件单元越变越小,成本也越来越低。有信息处理能力的物品越来越多,可它们的尺寸却越来越小,因此,在物流网EPC这个系统中,这种纳米技术可以给产品编码注入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

3 物联网系统的应用

RFID具有识读距离远、识读速度快、不受环境限制、可读写性好、可同时识读多个物品等优点,许多国际机场管理部门希望能够提高航空乘客的安全保障和满意度。

3.1物联网系统下的供应链战略重构

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总的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实现这一目标的总的途径就是把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等所有影响最终产品或服务成本和质量的每一方,以及运输、仓储、配送等相关活动结合在一起,实现业务流程的集成化和资源配置的集约化。总地看来,供应链管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运作:

①作业方面的运作,主要包括仓储、运输、装卸搬运等基本活动。

②运营管理方面的运作,主要包括一整套的决策问题,比如采购计划、物流计划、库存管理策略等。

③战略方面的运作,包括物流网络的建立、流程再造等。

④在供应链管理活动中,最基础的工作是信息的采集、存储及加工处理。以上三个方面的运作是否能够提高效率,关键问题在于供应链信息是否有效和正确性。

雀巢公司在法国和英国的数百个冰激凌自动售货机上安装了无线通信系统,每天发送销售报告并向操作人员发出补货通知;在英国的1000辆有轨车上加装了无线装置,以传输大量的预防性技术保养数据;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则打算从其娱乐设备到医疗系统的所有产品中都安装无线连接装置,甚至还用ZigBee技术开发了连接照明设备的技术,这将使该公司能够利用无线监控照明设备,而无须建造昂贵的有线网络。ZigBee系统也可以捆绑在移动通信网络中,比如,如果周末忘了关灯,大楼管理人员的手机就会收到一条提示信息,然后可以通过回复这条信息把灯关掉。

3.2系统应用

EPC更侧重于与因特网的联系,并被用来与网络内的计算机进行相关信息互动,EPC与其他我们提到的“智能化基础教育”进行结合中,建立健全了一个可以改善和提高EAN.UCC系统基础性能的应用体系。随着技术应用推广的不断加强和深化,目前比较知名的物联网中间件厂商有Oracle、Microsoft、SAP、Sun、Sybase和BEA等企业。由于这些软件系统公司自身都具有比较雄厚的技术储备,其开发的物联网技术产品又经过多次的实验、企业实地测试,物联网技术产品的稳定性、先进性、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都比较完善,已经得到了大多数服务型行业的认同。另外,制约RFID技术应用的还有共性数据和供应链开环数据的信息共享等问题。为此,粤港两地除了积极开展技术研究与开发、开展试点应用、探索技术应用标准以外,还在努力通过两地合作在国内争取率先构建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解决各类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问题,促进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由此看来,发展物联网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前面还有很多困难。

参考文献

[1]奚宪铭,朱海波. 电子商务概论[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08:98.

[2]张成海,张铎编著. 物联网与产品电子代码(EPC)[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01:102.

[3]张捍东,朱林. 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及物联网的构建[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05:67.

篇8

[关键词]物联网;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091-01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就是物联网,完整的物联网集云、管、端一体,即以云设备为核心,以移动网或固网为基础,以芯片为抓手,是一种融合多项信息的新型技术体系。

1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必须具备标识能力,感知能力、自主接入、信息相关等诸多功能,因此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感知、接入、互联网、服务管理、应用[1]。

图1 网络体系结构

2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 射频识别(RFID)技术基本上由标签、阅读器、天线组成。不需人工操作,不仅具备数据存储量大,体积小巧轻便,还可防水、防磁,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很有希望代替条形码,和互联网结合实现信息的共享,因而成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2]。

2) 传感与检测技术。传感器是网络及智能化硬件的基础,传感器节点功能多样化、抗干扰能力,能量等技术是网络质量及寿命的保证;传感器拓扑结构、自身检测及控制能力,是网络稳定高效的前提;传感器体积及安全是网络安全的保障。传感与检测技术是实现物联网感知功能的基础[3]。

3) 智能技术。智能技术推动互联网向物联网发展,实现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交流。智能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理论的研究及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是物联网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

3 物联网的结点分类

根据节点的能量、移动性、存储能力、联网能力等性能,将结点分为无源结点、无缘结点、互联网结点。他们是物联网感知的基础,是智能化设备的依托,可满足物联网交互应用的需求[4]。

4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的发展依托于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趋势决定了物联网的发展方向。

1) 网络处理芯片,以多核CPU与可编程网络引擎相结合的体系结构为导向;以连到物联网的功能为目标;以大容量存储为支撑,为物联网的实现提供基础。

2) 传感器:物联网的发展,传感器显得愈发的重要。传感器发展的趋势主要倾向于低功耗、多节口和小尺寸,传感器类别的不同,要实现万物联网,就需要有传感器枢纽处理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数据,这就要求传感器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数据融合的功能、具有模数转换功能、体积小。

3) 智能化硬件。物联网要实现万物联网,设备就需要具备智能化才能实现物联网服务的加载,硬件智能化发展成为一大趋势[5]。

4) 云服务,以信息为中心,依托于网络,提供易扩展的服务。云服务为核心的云平台为网络数据信息的存储处理提供了保证,可以为用户提供数据量大,更为安全的服务。物联网需要处理大量共享的信息,云设备是核心,因而,云服务的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5) 网络安全的保证,实行身份认证。大众对于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物联网容易受到外界的攻击,安全存在隐患,只有推出有安全保障的措施,物联网才能被认可和接受。目前比较流行的认证是指纹识别,在网络内可采用按压式指纹识别,其他的身份认证可作为补充。

5 结论

物联网的实现目前还有一些技术困难,但是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定会走进千家万户,给大众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深入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各个领域,会拓宽了信息传递的范围,给经济以巨大的推动。

参考文献

[1]刘强,崔丽,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37(6).

[2]康超,梁娜娜.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策略研究[J].计算机与信息化,2014,10.

[3]宁焕生,徐群玉.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子学报,2010.11(38).

[4]沈苏彬,范曲立,宗平等.物联网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6(29).

[5]刘强,崔莉.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6(37).

篇9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发展;智能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一、物联网概述

(一)概念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核心是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简而言之,物联网是传感技术、现代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的融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可进行智慧对话, 从而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

(二)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层结构:

首先,感知层。物联网要实现人与人、 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因此,感知层对于物联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感知层通常由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终端、传感器及传感器网络构成, 它与人体结构中皮肤和五官的作用相似,主要用于实现物体的信息识别、捕获和采集。 由于感知层涉及 RFID、传感器、传感器网络、GPS、自组织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关键技术, 因此其必须解决低成本、 低功耗和小型化问题,并且向着感知能力更全面、灵敏度更高的方向发展。

其次,网络层。物联网网络层类似于人体结构中的神经中枢和大脑,主要完成接入和传输功能,包括接入网与传输网两种。 接入网包括光纤接入、无线接入、以太网接入、卫星接入等各类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方式,为物联网终端提供网络接入功能、移动性管理等。 传输网由公网与专网组成,是基于 IP 的统一、可扩展、高性能的网络,典型传输网络包括电信网(固网、移动网)、广电网、互联网、电力通信网、专用网(数字集群),支持异构接入以及终端的移动性。就互联网的整体而言,网络层可以看做透明的信息传输通道,实现应用层与感知层的数据传输, 这就需要研究异构感知信息之间的互联、互通与互操作的机制,构建物联网发展所需的开放、分层、可扩展的网络体系结构,以便于完成多种设备的接入和服务的融合,因此,物联网必须是异构泛在的。由于物体可能是移动的,物联网的网络层还必须支持移动性,从而实现无缝透明地接入。

最后,应用层。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实现物联网数据的挖掘、信息的存储和应用的决策,最终在众多领域提供广泛的应用。 应用层涉及大规模数据的云计算、 软件和分布式计算、信息和隐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标识和解析等多种关键技术。目前, 物联网的绝大多数应用都是由各个行业自己来建设系统,这些系统和终端与特定的应用相关,不仅不利于开展和变更业务,而且还需要有专门的行业服务器。 由于没有统一的物联网标准以及接入、融合的管理平台,各个行业的差异导致物联网尚无法产生规模化效应。

二、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涉及的新技术很多, 其中关键技术主要有射频识别技术、智能嵌入式技术和无线网络通信技术。

(一)射频识别技术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读取该对象的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既反映了对象的自身特点,又描述了对象的静态特征。 RFID作为一种射频自动识别技术,识别过程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它通过物品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配合,可以基于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RFID标签中存储着数据格式规范的信息, 通过 RFID 阅读器将物品的属性信息自动采集到系统中,实现对物品的自动识别,并按照一定的要求完成数据格式的转换, 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传递到数据处理中心,便于后续“透明”管理。 在“物联网”中,正是 RFID 技术让物品由“死”变“活”、“开口说话”,从而能够基于互联网自动进行信息交换, 其主要为物联网中物品的身份标识提供技术支持。

(二)智能嵌入式(Embedded Intelligence)

智能嵌入式技术是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技术等多项技术综合起来与传统制造业相结合的技术,是针对某一个行业或应用开发出的智能化机电产品, 该产品具有故障诊断、自动报警、本地或远程监控等功能,能够实现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 通过这一技术,“物联网”使物品具有了“信息生命”,将物理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使得囊括其中的每一件物品都“活”了起来,具有了“智慧”,能够主动或被动地与所属的网络进行信息交换。 也正是由于与智能嵌入式技术相结合,才能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如公路、铁路、隧道、桥梁、电网、建筑、大坝、供水系统、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形成物与物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换的“物联网”,并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从而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形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

(三)无线传感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的核心, 主要用于解决物联网中的信息感知问题。 如果说 RFID(射频识别)技术描述了对象的静态特征,那么传感网络技术则描述了物体的动态特征,它记录了物体在环境中的物理状态变化, 缩小了物理和虚拟世界之间的差距。 这种网络通过把成千上万的传感器节点散布在特定区域,按照自组织方式构建一个具有信息收集、 传输和处理功能的复杂网络, 协同感知并采集网络覆盖区域内被查询对象或事件的信息,以便于进一步进行跟踪、监控和决策支持等。 传感器网络作为物联网的一部分,通常具有低功耗、自组织、高灵活、高保真、微型化等突出特点。 特别注意,传感网只是物联网感知、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而不是物联网所涉及技术的全部,因此,不能因为传感网在物联网中的核心地位,或者从局部利益或个人目的角度出发将物联网等同于传感器网络。

三、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 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是采用物联网技术, 使物流体系具有感知、学习、推理判别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疑问的才能。 传统物流运送中,运送的品种和风险、 物流过程中的运送环节和动作方法以及物流企业的效劳, 都影响到物流运送的本钱和质量。 智能物流在现实中的采用是为每辆配送车辆上装置 GPS 定位体系,并且在每件货品的包装中嵌入 RFID 芯片,经过芯片, 物流公司和客户都能从网络了解货品所处的位置和环境。 一起在运送过程中物流公司可根据客户的需求, 对货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调配,实时全程监控货品,避免物流丢失、误送等,优化物流运送道路,缩短中间环节,减少运送时间。

(二)智能热网

随着热网环境日益复杂, 热力需求不断增加,为了坚持热网的高可靠性,减少供热中止事端次数,需求进行详尽的监测和办理,智能热网应运而生。 智能热网具有领先的传感触发器和高度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贯穿于热源环节、供热环节直到每个家庭和大楼。 这种基础设施由十分多具有感知和调理功用的智能商品构成, 用于提供智能热网的健康状况和用户需求的实时信息, 以便优化智能热网的运转。 采用获知的数据,智能热网可以经过实时的调整来完成精确的热网办理, 然后减少热网的事端,提高热网的可靠性。 无人值守换热站监控、智能热力丈量和家庭能源办理都是智能热网的典型采用。

(三)智能交通

随着对交通需求的提升, 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大城市的一个主要问题, 智能交通系统将是非常不错的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有效集成应用与交通运输体系,而建立起的一个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能有效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阻塞,减少交通事故。 目前高速公路全程监控、自动收费、路况气象监测等应用广泛。

(四) 智能医疗

在智能医疗统筹范围之内, 物联网可应用于医疗物资的监督办理、 医疗信息的数字化和长途医疗三个方面。 运用物资办理的可视化技能,能够完成药品的出产、配送、防伪、追溯,完成药品从科研、出产、流动到运用进程的全方位实时监控。 医疗信息的数字化首要应用于患者的身份辨认、化验品辨认、病况辨认和体征辨认等。 通过构建长途会诊和监护效劳体系,可完成长途数据获取、数据剖析、专家长途会诊、移动医疗等,进步基层医疗效劳质量。 智能医疗有利于患者取得最好的医疗作用、最低的医疗费用、最短的医疗时刻。 智能医疗监理、医疗用品智能办理和长途医疗已广泛应用。

(六)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 采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日子有关的设备集成, 构建高效的住所设备与家庭日程业务的办理体系,提高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完成环保节能的寓居环境。 智能家居涵盖信息设备、通讯设备、文娱设备、家用电器、照明设备、监控设备、水电气热表、家庭求助报警等设备的信息互联,完成了能源办理、家庭远程办理、白叟日子辅佐等功能,增强了家居日子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当前智能家居范畴的采用主要有智能家电、智能照明、家庭安防等方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总体上来说, 全球物联网还是停留在概念和研发的起步阶段,有关物联网定义还存在一些混乱,较为公认的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并认为物联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各种可用的感知手段,实现随时采集物体动态;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信息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感知的信息实时准确可靠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等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对物体实施智能化控制。

参考文献:

[1]赵勋. 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商业模式研究[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1:44+51.

[2]徐利谋,茹倍倍,陈利剑. 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2:7-8.

篇10

关键词:物联网 技术 进展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4-0252-01

作为世界信息业的第三次跨越,据权威机构预测,物联网在2022年可能得到全面普及,跟物-物之间的互联,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进行比较,比例为30:1。因此,将来万亿级的信息产业就是物联网。

1 物联网的含义

物联网就是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射频识别、激光扫描器以及红外感应器等一些传感设备,根据规定的协议,连接互联网和物品,对信息进行交换及通信,从而实现识别、监控、跟踪、管理以及定位智能化的一类网络概念。物联网的原理是对互联网及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进行连接的一种新型技术。同时,物联网也是根据现在的互联网、无线通信等一些新型技术,从而形成一个涉及所有事物的物联网。物品之间可以在物联网中进行相互之间的沟通,而不需要人进行作用。

物联网的本质就是根据射频自动识别技术,利用互联网对商品进行自动识别,并对信息进行互联和共享。同时,射频自动识别技术也是可以使物品进行表现的一种新型技术。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的标签里对规范且互用性强的信息进行储存,利用无线通信网络将其进行采集,对商品进行识别,利用开放的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进行共享及交换,对物品进行合理的管理。

2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如果想对物品之间的感知、通信及识别等一些功能进行实现,就必须有先进的新技术进行支持。现在,物联网包括的关键技术有:对事物进行感知的传感器网络技术,对事物进行联系的互联及组网技术,对事物位置进行判别的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对事物进行思考的智能技术。(1)传感器网络技术。传感器就是指机器对物质世界进行感知的器官,对外界的物理条件、化学组成以及外界的信号等进行感受,对这些获得的信息进行传递。现在,对传感器技术进行研究主要是对微型嵌入式、传感器以及射频等技术进行研究,对这些进行研究的重点则是传感器技术。因为对传感网的信息进行预处理数据以及采集的核心与基础是传感器节点技术,而其实现的前提条件是传感器技术。伴随着技术的继续向前发展,以前的传感器已经逐渐向网络化、智能化、微型化以及信息化的方向前进。(2)组网和互联技术。对传感器进行组网及互联的技术是对物联网的功能进行实现的连接器,其研究的主要方向有:对新型的无线传感组网的内部结构进行构建;对动态分组技术进行创新;对冗余技术进行高可靠性的实现;对无线接入、网络平衡及断开技术进行研究。(3)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就是根据通讯和卫星技术,测距及测时物体并精确的定位物品。用户使用的GPS信号接收机、在空间利用的GPS 星座以及地面监控系统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4)智能技术。智能技术就是对相关技术及办法等进行综合运用,从而实现预期成果智能化的目的。对物品进行植入新型的智能系统,不仅使物品实现了相应的智能化,而且可以使其和客户进行主动或者被动的沟通,这也是物联网的重要技术之一。对其进行研究的主要内容或者方向有:对人工智能的理论进行研究,同时对新型的人机结合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以及对智性进行控制的技术和系统进行研究。

3 物联网的应用

如果要将物联网定义为网络,还不如定义为应用。经过对物联网的原理、定义和特征等进行理解,使我们意识到,物联网是一个具有很强适应性、丰富以及立体的系统。在对物联网进行推进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原因以及不同的时期,既要与我国的创新规划相符合,也要与我们国家的信息通信业以及工业的前进方向及发展潜力相适应,并根据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地位,确定适合我国发展的良好道路,从而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1)物联网在智能城市中的应用。我们国家很多地方已经开发及应用了物联网。例如,上海的移动公司已经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数据采集、处理以及传输,并根据自身的特色形成了一套综合利用方案。根据现在的数据显示,已经有11万个芯片被装在出租车以及公交车上,从而使物联网在所有行业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对城市的正常运作进行了保证。(2)物联网在能源管理与公共事业中的应用。据估计,中国将在2025年将发展成为国际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家之一。因为存在电网体系效率很低的问题,在发电以及输电的过程中存在很严重的浪费问题。目前,无论是安装的计量器还是发电机的涡轮都是根据先进的技术对事物进行合理的感知及度量。其感知及度量可以帮助我们对信息及数据进行良好的收集,根据最新的分析工具对智能化进行洞察,然后再对决策进行良好的决定。鉴于仪表管理技术的重大进步,让企业及个人根据能源的时间与方式进行选择,这也就为对太阳能、风能等进行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电力的智能化也就对电力的质量及可靠性进行了反映,对停电的问题进行恢复的时间越来越短,从而对生产率进行提高,同时也对电力隐藏的问题进行保护,对需要进行替换的设备和支付进行准确的估计,停电智能及智能电表管理技术已经在电力系统得到了应用。(3)物联网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对交通进行规划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对多个系统的集成进行应用,对许多国家、城市或者地区的费用及服务进行整合。如果有了智能的交通管理系统,就可以对人们之间的距离进行缩短,同时也可以对环境进行保护。(4)物联网在物流业中的应用。物流成本在我国的GDP中所占的比例一直比发达国家高,这就直接的导致了运营效率较低的问题发生。例如,在2007年,物流成本在我国的GDP中占的比例为20%,但是日本才占10%,欧盟占8%,美国占9%。20%的物流成本中光运输成本就占了60%以上,储存的成本占25%左右。我国供应链效率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有运营、法规以及基础设施等三个主要的方面,这就不仅对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行了削弱。同时,对我国物流和国内市场的扩大进行了妨碍。

4 结语

我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在应用物联网方面都处于同一起点,我们必须根据现在的机遇,对某些核心及关键技术进行突破,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技术体系,提高物联网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物联网进行推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