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社会价值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竞技体育社会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竞技体育社会价值

篇1

关键词:竞技体育;公共价值;职业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1-0008-06

Abstract:The year 2014 is very important for China's sports, in which a number of policies were adjusted and the national fitness strategy pushed the sports reform to a new high.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text, rational thinking is used to find the new social value of competitive sport expressed in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Along 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the competitive sports have produced derivative value and alienation value. The public value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this study is the innovation. This study by 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logic analysis method tentatively explored the public value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cluding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otation and struc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clear definition of the competitive sports framework. It make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innova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value of competitive sports.

Key words: competitive sports; public value; professional sports

伴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我国各项事业改革之声不断。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的出台,将此轮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更是凸显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核心价值优势。2014年,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从国家和政府角度对体育事业发展中全民健身进行历史定位,从1995年开始的全民健身与奥运争光两翼齐飞的时代将出现战略性转变。竞技体育的发展在此时代出现了战略转型,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凸显具有新时代精神和新时代价值的竞技体育是必需和必要的。基于竞技体育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对竞技体育社会价值的过程及效果进行讨论是在新历史时期的理性价值发掘。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是在结合全民健身的公共利益表达基础上对竞技体育社会价值的理性解读。

1 问题溯源

1.1 体育的公共价值缘起

研究表明,体育起源于原始公共性活动,并在人类社会的公共性活动中逐渐繁荣:古代公共社会形成后,体育首次昌明;现代公共社会形成后,体育全面昌盛。换言之,体育总是与公民的公共性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公民身份、娱乐与健康、公民在公共空间活动。社会公共性需求越强烈,体育就越繁荣,公共功能的存在是体育发展的核心动力。

伴随社会发展,社会与政府、政府与公民的关系逐渐转移:从政府统治到政府管理、从政府管理到政府治理、从政府治理到政府服务。体育事业发展逐步成为解决公民自身利益表达和社会利益总体趋和的主要工具。因此,体育作为利益价值的平和与平衡工具在社会变迁及演进过程中均具有公共的价值形态。

1.2 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相关概念界定

1.2.1 竞技体育概念厘定

国内学者对于竞技体育的概念界定较为争鸣,主要在围绕“竞技”“体育”“竞技体育”进行讨论。本文对竞技体育的概念是以田麦久教授界定为准: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1.2.2 公共价值

“公共”一词是狄冀在《公法的变迁》(1921)中首次提出的。基于词源意义公共价值可定义为同一客体或同类客体同时能满足不同主体甚至是公共民众(公众、民众)需要所产生的效用和意义。

1.2.3 具有公共价值的竞技体育概念范围界定

竞技体育作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是构成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产业重要的推动力量。本研究所指竞技体育从纵向时间上看:农业社会前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指竞技体育即是竞技体育全部社会活动作为整体进行讨论;农业社会后,职业化和商业化的出现导致了公共与私人的对立,竞技体育业出现归属异化问题,本研究在这一历史时期所讨论的竞技体育是指竞技体育活动中剔除以关注私人价值提升和商业价值为主的职业体育所剩余的社会总体性活动。

1.3 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演进

1.3.1 原始公共体育价值――前农业社会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人类历史上从原始阶段进入有记录的活动。在较为原始时代,以母系和父系为聚落的社会里,体育是每日生活之必需技能――狩猎、徒步、穿越、溯溪、奔跑、跳跃、舞蹈等,且均为原始体育形式。而氏族间的领土斗争、食物争夺甚至原始军事斗争都是一种竞技体育的原始形式,这种原始竞技体育是在目的性前提下对结果斗争的竞争表现,虽然此时对公共与私人的原始划分没有形成概念界定,但是从基本雏形看,具备公共价值的原始基本特征。

1.3.2 朴素公共体育价值――农业社会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人类文明的车轮走过前农业社会步入了农业社会,以家庭为单位的组织开始形成。而农业中的劳动分工使得社会对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在此基础上延伸的竞技体育是在家庭和部落这一朴素组织下完成的,因此,我们说具有朴素的公共价值。

以古代奥运会为例,在持续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四年一度的古代奥运会不仅是一种体育竞技的盛会,而且更是一个全体古希腊人的全国性节日。“神圣休战”宣布之后,成千上万的人涌向奥林匹亚。此时的奥林匹亚成为一个巨大的公共活动空间:各城邦的代表参加祭祀活动和游行,政治使节缔结条约,艺术家展出作品,学者和教师研讨学术,雄辩家发表演说,商人展售商品等,可见古代奥运会其实质是城邦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公共活动。

1.3.3 经济社会公共体育价值――工业社会后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进入工业社会后,公共与私人领域逐渐清晰区分,尤其是以资本主义为代表的以增加和保护私人财产作为利益追求的社会意识形态。资本的增加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使得劳动工作的职业化和资本的商业化愈发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体育领域中职业运动员、教练员、经纪人、经理人、管理人员等使得体育在社会发展中劳动分工明确、产业化明显且对社会的产业贡献逐步提升。以体育赛事为核心进行商业运作的体育商业化逐渐将具有原始及朴素公共性的体育引入到具有新经济时代公共价值的体育中去。从发展角度看,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乃至信息社会中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和商业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体育发展伴随社会进步所形成的发展方式,竞技体育的资本运作使其经济价值作用凸显而其他社会价值相对弱化。但是,从事物属性特点上分析,竞技体育依然具有公共价值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等鲜明和显著特点。从属性看,经济社会中的竞技体育是具有公共价值的。

2 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特征分析

2.1 公共性

公共与私人的区分界定是随着农业社会后家庭概念的形成而开始的,公民对私人领域的关注使得国家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更加凸显公共价值的意义。哈贝马斯认为,在高度发达的希腊城邦里,自由民所共有的公共领域和每个人所特有的私人领域之间泾渭分明,公共领域的自由王国和永恒世界与私人领域的必然王国形成鲜明对比。

竞技体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由于竞技体育具有较强的综合社会价值,其产生和发展均是与社会发展产生良性互动的。竞技体育从其原发性产生区域、发展路径、演变的过程均是具有公共性,不仅体现在竞技体育本身是对社会领域的总体关注,更体现在竞技体育是建立在个人利益价值基础之上的一种属性表现。竞技体育的原始公共产生、对公民的公共利益关注以及个体个人价值提升均具有较强的符号特征。

竞技体育的公共性更体现在其相关社会价值中,如教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等。竞技体育对公民个体社会化的关注,通过竞技体育形式的开展对青少年产生教育影响;竞技体育形式的文化符号功能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公共价值表达;竞技体育精神是以国家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利益表达,这些种种竞技体育的相关价值均体现了公共性的显著特征。

2.2 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边际成本为零。边际成本指的是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例如增加一个竞技体育比赛参观者不会导致供给资本的增加。二是边际拥挤成本为零。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会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数量和质量。

竞技体育过程中,以参与者(以教练员、运动员为代表的直接参与者和以观众为代表的间接参与者)为例:比赛参与者增加的数量对比赛过程竞技水平高低影响较小;竞技体育观赏者的加入数量对比赛质量的影响较小。而在参与观众竞技体育比赛的所有消费者中,均不因数量的增加而影响其他消费者的观赏质量。因此,从竞技体育赛场本身的边际成本和竞技体育表演的观众的边际拥挤成本来看,均有明显的非竞争性特征。

2.3 非排他性

非排他行是指某些产品投入消费领域,任何人都不能独占专用,而且要想将其他人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不允许他享受该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所有者如果一定要这样办,则要付出高额的费用,因而是不合算的,所以不能阻止任何人享受这类产品。例如空气、水。

竞技体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其对领域内的其他产品不具有排他性,对于公共领域内的竞技体育产品,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形式进行独自享受,即便是拥有职业俱乐部的股东也必须是将俱乐部活动置之于公共场域内才能发挥俱乐部的相关价值,且费用极大。而在竞技体育表演中(竞技体育产品服务过程中),更为明显的市场效果是:如果想获得更好的观赏角度和观赏效果则需付出较为高额的费用以享受产品带来的利益表现,这种特征是明显的非排他性表象。

2.4 非资本性

资本,在经济学意义上,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及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从概念上讲,资本是指能够创造、带来新增价值的价值附着物。在金融学和会计领域,资本通常用来代表金融财富,特别是用于经商、兴办企业的金融资产。

进入工业社会后,社会形态从封建主义社会转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形态的改变要求对社会中个人财富的保护逐步加强。以交换为目的的资本运作成为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更是第二部门与第一部门的重要分界标识。

竞技体育随着经济发展已经产生了改变,具有原始社会价值的竞技体育更多趋向于体现经济价值这一重要社会要义指标,以竞技体育项目为核心进行商业运作,将运动员职业化,将竞技比赛运作成商业表演秀均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异化。这种异化本身是社会发展和变革带来的,是良性的互动结果,更是一种历史发展价值的必然体现。

在后工业时代,体育作为社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化明显加强,作为公共产品的竞技体育从一定程度上是模糊区分其公私属性的。竞技体育资本运作、竞技体育赛事的产业化操作、职业体育的资本注入均在这一历史时期出现并发展明显,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是体现在资本社会中非资本运作所产生的部分价值。这部分价值隐匿于浮华的商业下,沉寂于繁盛的资本中。

2.5 社会服务性

社会服务是指以提供劳务的形式来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活动。狭义指直接为改善和发展社会成员生活福利而提供的服务,如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生活福利服务。广义的社会服务包括生活福利、生产和社会。

竞技体育进入到工业社会后,对社会的价值体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体现就是社会服务。以奥运会为代表的竞技体育平台能够推动社会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这一方面尤以举办过奥运会的举办国为明显;竞技体育的开展能够推动青少年体育的开展;竞技体育的开展更能够有效调整社会体育资源的再分配,使得公共体育资源有效分配到各个领域尤其是体育薄弱领域;竞技体育能够推动社会文化和精神的传播;竞技体育能够推动和影响体育科技的发展并直接作用于全民健身和社会服务。

3 竞技体育公共价值内涵分析

3.1 内核:体育的公共价值

体育起源于原始公共性活动,并在人类社会的公共性活动中逐渐繁荣:古代公共社会形成后,体育首次昌明;现代公共社会形成后,体育全面昌盛。体育总是与公民的公共性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公民身份、娱乐与健康、公民在公共空间活动。社会公共性需求越强烈,体育就越繁荣,公共功能的存在是体育发展的核心动力。

体育的公共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主体利益的表达。衡量是否具有公共价值就是体现在客体对主体是否产生公共效用价值,如具有则归属。体育的公共价值首先就体现在人们能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起到各自的效用目的,而这种效果是一种非竞争与非排他的,是一种非资本性的利益表达,是公共价值的体现。第二,对社会价值的增加。公共价值还体现在增加被创造的积极属性,减少捍卫利益的消极属性。参与体育活动能够使体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能够通过参与使自身身体和情绪获利,能够使社会总体价值活动提升。第三,体育资源和体育需求的公共价值表达。体育能够通过参与者在使用体育资源时进行自身的价值和利益表达。通过体育的生活化表达对个人需要的利益述求;通过生活体育化的转变体现对体育资源的利益要求;通过体育参与能够使得体育资源得到有效分配,这种分配是对公共价值的直接体现;通过体育参与更能够使个体的自身需求和情绪进行利益表述进而完成体育的公共价值作用。

3.2 公平:竞技体育平台的公共价值

体育从形成的基本形态看,从原始玩耍到具有体育雏形的规则化的游戏再到以竞技为特征标志的体育,这一朴素的体育发展过程均是以一个简单而又原始的原则,即:规则。

竞技体育的魅力在于对结果的未知和规则的公平。在竞技体育平台,无论身份、地位和社会背景及阅历是否相同,只要是同一场域内的参与者均是可以在同一平台进行竞争参与的。而平台的公平性是保证游戏得以继续的根本前提,这种公平性是古代奥林匹克遗留下来的文化内核所在,更是竞技体育之所以存在于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最大意义。

竞技体育公平的原则是对竞技体育参与者的价值尊重,是对竞技体育观赏者的价值趋力,是对竞技体育赛事组织者的价值要求,更是对竞技体育发展本身的价值追求。竞技体育的平台是平等的,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是对于项目发展本身亦是制衡的,公平是综合各方竞争利益后的伦理体现。

公平是法的核心,现代社会中,公平原则是对价值主体、价值结果的制度保障。而公平更是公共产品服务的价值判断之一。Kelly和Mulgan(2002)的研究认为公共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1)公共服务。公共价值的输出以公共服务为渠道和载体。2)结果。结果与服务通常会有交集,但结果中包含了更多隐形的但又确实存在的东西。3)信任与合法性。信任在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即便是此前的服务水准与结果目标都一大堆,信任的缺失也会减低公民从公共部门所获得的效用。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体现正如Kelly和Mulgan在公共价值研究中的一样,具有极强的公共服务特性,同时在公平的条件与规则前提下非常注重结构,这种公平的规则正是一种信任与合法。

3.3 竞争:竞技体育利益体总体价值趋同的公共价值

竞技体育的主要规范是平等的规则,而至上伦理则是对竞争结果的重视。竞争是竞技体育最具代表性的范式体现,没有竞争谈不上体育,没有竞争更谈不上竞技体育。因为竞争,竞技体育参与者从中获得成长的体验;因为竞争,竞技体育观赏者得到过程式冲突体验。

从行为过程看,竞争是一种冲突,这种冲突是建立在平等的规则基础上的,是一种对最终利益追逐的过程,这种利益是在总体平衡基础上获得的。竞技体育的竞争中有优胜者,也有失败者,这种利益的制衡使得总体的利益一定是在竞争中找寻平衡的。就参与者个体而言,每次竞争是对自身价值的提升,每次竞争均存在竞争成功和竞争失败的可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个人价值的利益提升均是正向且积极的,因为这种竞争性冲突是使人能够社会化的,也是提升个人价值的方式。竞争的冲突使得参与者能够从中获得教育、文化以及精神价值提升,从总体归属看,这种具有伦理性的基于竞争体育的价值属性是具有公共价值的。

3.4 服务:竞技体育的社会公共服务价值

竞技体育作为社会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公共服务价值,这种价值的体现伴随社会进步发展而向前延伸。竞技体育的原始雏形中,竞技性是在公共性之中表现的,为表达公共需求体现的竞技体育是一种目的性表现。伴随古希腊文明的进步,城邦利益的制衡,古代奥运会也成为一种历史必然。而作为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竞技体育表象,奥运会从古至今沿承发展,无论在任何历史时期举办的任一届奥运会上,作为公共事件(或称公共产品)的竞技赛事,均能够为特定的历史时期做出相应的公共服务:古代奥运会的冠军是城邦的骄傲,是族群的英雄,其影响作用对于所属城邦的军事和社会影响巨大;现代奥运会冠军的产生是伴随具有文化内涵的升国旗奏国歌的形式,而冠军的取得对所属国的项目发展和全民健身发展乃至青少年体育发展均具极大的推动作用。从功能上看,这是一种推动与引领。

竞技体育作为社会公共产品在推动全民健身、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调配体育资源中是具有社会服务价值的。作为公共产品的竞技体育能够通过竞技体育比赛推动项目本身发展,更能推动所属项目的全民健身热情;作为公共体育产品的竞技体育通过比赛能够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影响,影响全民健身热情;作为体育公共产品的竞技体育通过比赛能够引领青少年对体育的向往与热爱,带动青少年的体育发展,影响一代人、激励一代人;作为公共产品的竞技体育能够通过竞技比赛使得某些公共体育资源合理地在项目和体育组织间进行配置与重构。基于以上分析,竞技体育作为公共产品的社会服务作用是竞技体育公共价值的体现。

4 竞技体育公共价值结构分析

结构是指构成整体部分的组成要素。讨论公共价值的结构需要从构成整体公共价值的国家、组织和个人层面去研究和讨论。就竞技体育而言,本研究谈论的结构是基于组织机构思路进行的。对于竞技体育在农业社会前的工业价值结构较为原始朴素,在此讨论的竞技体育是工业社会后的竞技体育,具体结构如图1。

4.1 基于国家主体的奥运会、国际区域性赛事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基于国家主体的竞技体育国际间的交流活动以奥运会和国际区域性赛事为代表。此类基于国家主体上进行交流与竞技的赛事旨在体现国家间的综合体育实力,而竞争实质则是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科研水平、竞技团队综合能力等竞技体育要素构成的综合比较。以国家为主体的竞技体育赛事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类赛事,如奥运会;一类是单项国际赛事,如世界杯、世锦赛。

竞技体育赛事的开展从以国家为主体的前提去思考,其价值是全面和复杂的。但是,就其主体性质看是具有公共价值的。国家主体性体现在竞技体育的参与主体和需求主体上,从结果看,竞技体育的国家主体间竞争是竞技结果对竞技主体的客观反映,而这种结果无论直接影响亦或间接影响均能对竞技主体(即国家主体)产生良性效应,那么这种客体对主体的产生的效用即是公共价值。

4.2 基于公共组织为主体的区域性组织竞赛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基于公共组织为主的竞技体育赛事是工业社会后竞技体育发展的主体部门。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个人或私人利益,其行为不会直接地或显而易见地影响其他组织或个人,如经济组织;但有一些组织其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公众,其行为对其他组织或个人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类组织则为公共组织。

体育公共组织的存在有效弥补了体育领域内“政府失灵”的赛事举办能力和精力,因此区域间非盈利性的竞技体育赛事就在组织内外进行交流与开展。这种基于组织的竞技体育更能体现出群众参与热情,更能体现出项目本身的价值,如美国的NCAA、我国的龙舟赛等均是这种类型。公共组织为主体开展的竞技体育是对国家主体的竞技体育有效补充,更是后工业社会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客观效用对国家、组织和个人乃至竞技项目本身都具有极高的价值,这种客观效用即是公共价值。

4.3 基于公民主体的自组织竞技赛事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竞技体育是国家的,是组织的,但归其要素内核更是公民个人的。竞技体育从需求产生解决的逻辑上首先解决的是个人问题,其后是组织和国家。研究讨论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需要严格以人的角度进行思考。

后工业社会后,随着经济发展,余暇时间和可自由自配收入的增加以及休闲动机的多样性倍增,基于公民主体兴趣的自组织团体越发增多。个人以及自组织间的竞技赛事也逐步呈现自生长状态,公民间一对一的竞技较量与交流在公民个体间逐步增多,这与社会发展、个人追求以及价值提升的个人意愿均有关系。基于公民个体或个体基础上的自组织的竞技体育是对公民个人或小团队的价值关注,这种价值是公民建立在非私人的价值基础上的,从这个效果上看竞技体育此类结构是具有公共价值的。

5 结束语

竞技体育伴随社会进步其社会价值在不断衍生与异化;公共价值是人类文明进入工业社会后出现了严格的“公”“私”划分后产生和发展的新型理念。价值异化后的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隐匿于凌乱的社会现象中,进入后工业社会,竞技体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极强的公共价值表征,从内涵、特征到结构均有明显显现。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梳理将有利于明晰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核心关系,将有利于推动竞技体育在国家体育事业中的科学发展,更加有利于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竞技体育事业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关系问题。

参考文献:

[1]董传升.论我国公共体育发展道路选择的基本问题[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4):6-9.

[2]吕树庭,卢元镇.为竞技体育正名[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9(2):1-4.

[3]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1-2.

[4]董传升.公共需求与体育演进[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4):1-4.

[5]刘建成. 哈贝马斯的公共性概念探析――从批判到整合[J].教学与研究,2008(8):20-25.

[6]樊炳有,高军.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28-29.

[7]Kelly・G・Moers・S & Multan・G・.Creating Public Value: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Public Service Reform[M].London: Cabinet Office, UK Government. 2002.

[8]梁莹.公共管理研究中的“价值”与“价值中立”[J].中国行政管理,2012(5):105-109.

[9]哈贝马斯. 交往行动理论――行动的合理性与社会合理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10]史康成. 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R].在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的报告.

篇2

1、国际政治经济学引入体育发展研究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面对持续恶化的全球贫困状况,一些国家居住着数百万世界上最贫穷的人,没有任何发展机会可言,需要根据具体环境采取具体措施,改善生活机会以促进世界和谐发展。体育对全球发展做出的贡献,可以归结为在国际援助和人道主义救援方面的努力。因此,为了缩小贫富差距,体育做出的任何贡献都必须建立在更大范围且坚持不懈的工作之上。在此广泛借鉴国际例证,证明体育在帮助改善当今世界贫困人口的生活机会方面的潜力。

从非洲一些地区流向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被比喻为一种强有力的国际贸易,其中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运动员离开祖国,转而效力一些石油大国,如雅加达和巴林等。这种对非洲足球人才的抢夺或许可以等同于不同殖民时期对非洲矿产资源的掠夺。生活在贫困中的人出力,而世界各地的富有国家获利。对非洲运动员的抢夺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那时运动员被诱惑进入美国的大学,而如今,世界各地的石油大国直接从非洲购买优秀运动员,运动员的行动自由可能会导致国际田联各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在自由市场规则和资本主义背景下,个体的流动性在日益增加,这点毋庸置疑。但是运动员跨国流动原则不应该损害成员国的利益。作为政策回应,例如尼日利亚收紧了运动员出国签证的条件,试图以此阻止运动员的流失。

当前对体育和资本主义存在两种观点。其一是从体育发展的角度看待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可以视为当下人民和国家之间的一系列关系。体育是一种普遍信仰,体育同样也是造成国家和人民之间矛盾的导火索。第二种看法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体育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体育或许能够给许多地方和人民带来希望,但它同样也可能成为历史上对平等原则、公正和缓解贫困的工具。过去通过体育进行的干预工作还不足以实现上述任何一个可能性。

2009年初,国际社会想要努力理解新的金融危机的意义,它的起因、持续过程、结果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这场全球危机始于2007年夏天,由信贷紧缩拉开序幕,国际金融系统的崩坍也预示着国际力量平衡中可能出现巨大的改变。虽然这场金融危机始于美国,但权力平衡的变化给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带来了进一步的挑战,而这种意识形态至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对西方有着广泛的影响。美元的价值和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未来很可能取决于中国。有学者观点认为,这些转变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财政、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危机。

许多世界最贫困的国家继续拒绝国际社会一次又一次提供的可持续性援助。体育历来一直被当作人道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充分使用,是许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运动员实现社会流动的可行方法。历史上有关体育和资本主义的资料中有很多例子,证明历史上的体育是如何发挥干预作用。在此对既有文献成果进行回顾,在未来可能新世界秩序的背景下,用一种更有依据的方法对体育和国际发展进行描述性研究。发展面临的真正挑战是缩小贫富世界之间的差距,世界上最穷的人,生活在最底层的百万人民,面临着不可遏制的悲剧。笔者尝试探讨体育在这一消解世界贫困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2、国际援助与缓解贫困:一个新的体育发展议程

篇3

关键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存在差异已成为我国现阶段不争的事实,这种差异对个体成长、学业成就等产生的影响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据研究表明,作为影响英语学习的社会环境因素,家庭SES对英语学习产生着关联性的影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表现出基础薄弱,两级分化严重,学习态度消极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家庭SES的影响和制约。作为一名英语教育工作者,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分析家庭SES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关联性现状并给出对策,以便在教学工作中与学生进行互动,完善高职学生家庭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影响的具体表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内在兴趣动机不足。

家庭经济社会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简称SES)越低,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越倾向于工具型动机,内在兴趣缺乏。不论家庭社会地位处在哪一层次,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都是父母面临的挑战。对于家庭SES低的父母来说,这个挑战则更加严峻。在低SES家庭里,很多时候连生活必需品都缺乏,父母只能把维持生计放在第一位。父母也没有时间、精力和学识去寻找富有创造性的但经济实惠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书籍、智力开发玩具等可谓是奢侈品。如果学生生理需要也没办法满足,追求自我实现的更高层级的需要也如空中楼阁。

在SES中、低水平的家庭,多数能够满足家庭成员生理的需要,然而家长、同学和老师是否能够无条件的接纳和尊重的学生呢?低SES的家庭,父母也许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也许从事工人或一般商业服务等职业,从事这些职业的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职业社会地位不高,体力劳动成分居多,工作时间较长,家庭的收入较少,家庭的各类资源相对较为缺乏。可想而知,在充满竞争现实社会中,家庭SES低的父母承受着更大的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在教养子女时难免采用不恰当的短期有效手段,亦或有消极情绪。

一个得不到教师、家长和同学们接纳和尊重的学生,又怎能期望他有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那些不知道自己是否受人喜欢或者不确定自己能力高低的学生,就往往只会为分数而学习,觉得只有分数才能证明自己,而对英语学习本身不会产生内在兴趣。

二、家庭SES中、低的大学生,焦虑水平显著。

尤其是SES中、低水平经济资源缺乏的家庭对高职英语学习焦虑影响显著。来自SES中、低水平的高职学生,家庭能给予的各方面的支持相对贫乏。比如有研究证明家庭 SES高,社会资本丰富的学生,就业焦虑最低。陆学艺(2002)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报告中指出,职业的种类代表着占有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多寡以及重要程度。作为家庭SES 基本要素之一的父母的职业,也就代表了隐含在家庭中的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力度。在落实工作的重要原因中,父母的社会关系,也就是家庭的社会资本排第二位。云南科教院的研究也曾指出,家庭 SES 中的两项关键指标,父母职业和教育水平,对就业率有显著影响。家庭SES 低的大学生们,缺乏经济资源,还要缴纳高额的学费,这种经济压力也会转换为焦虑。考试成绩、口头和书面表达任务、自信心、自尊心等也都会影响焦虑水平。家庭 SES 中、低水平的大学生,可能更多的表现出来的是考试焦虑和英语使用焦虑。考试焦虑是因为这类学生成绩动机相对较高,个体目标明确,加之害怕辜负家长和教师期望,从而导致考试焦虑情绪。英语使用焦虑和自我效能,个体对自我英语水平的认识以及人格特征有关。

三、家庭SES中、低的高职学生,自我效能不足。

高、中水平家庭SES 中的文化资源对高职学生英语学生动机中的自我效能影响明显。父母的文化层次和职业类型会对英语学业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常有两极端反映,一是父母文化水平高、职业社会地位高的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业很有自信,另一种是,父母文化水平欠缺、职业声望不高的学生对英语缺乏信心。有许多学生,尤其是英语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高职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很低。

基于以上现状研究,为改善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状况,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战线,其作用不容小觑,因此笔者希望给予家长提出合理性建议,共同探索提高英语学习的对策。

一、提高家庭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社会宣传、学校教育讲座等活动,让父母应在思想上重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如果父母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了解自身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子女的英语学习产生的影响,那么他们就会尽量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养方式,为子女的英语学习创造更好的氛围。所以,首先从改变家长对英语的态度和认识入手是很重要的。

二、提高家庭高文化氛围。“文化资本可以通过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子女的学业抱负以及提高资料阅读等方面的便利条件间接影响子代教育”(刘精明,2005:244-245)。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特别是文化资源在家庭环境中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内部兴趣。作为家庭SES的重要因素的父母亲文化水平、职业和家庭成员对学习英语的重视程度与学生学习行为习惯有密切联系。据相关调查,家庭成员的重视程度,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都密切相关。努力提高家庭的文化氛围,使用正确的教导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给父母提供学习科学教育方法的多种渠道,以弥补家庭文化方面。SES中、低水平的家庭,通常缺乏经济保障、社会支持、教育背景,而相对的,这正是高SES的典型特征。同样的,低SES 的家庭,没有足够的或仅有有限的资源来促进和辅助学生的英语学习,父母也只有有限的教育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一道沟通、探讨教育方法,来掌握正确的育人艺术。首先让父母树立教育重要的观念,然后从外部给与支持,让父母想为子女的教育做出贡献,又能够得到方法上的具体指导。社会工作部门的援助,对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和协作。例如借鉴英国“家庭学校协会”,为父母提供家庭教育课程。社区服务项目里,邀请父母共同探讨子女教育问题。增进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促进学校和家长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家庭SES低的家长虽然可能教育水平不理想,但通过老师与他们交谈,使这些家长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知有所提高,尽量为其子女准备必要的英语学习工具,如词典等,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其次,举办教育讲座,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成立家长学校等,进一步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稳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外部环境,满足其安全感和归属感。社会和学校指导和协作家庭教育方式,满足安全、归属、尊重爱的需要。如果父母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了解自身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消除家庭资源贫乏对子女产生的不良影响,那么他们就会尽量避免采取消极的教养方式,为子女的英语学习创造更好的氛围。

三、改变家长过高的期望。家长和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水平。SES中、低的家长,有必要适当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家长期望过高,学生患得患失,担心失败;另外,觉得无法达到目标,自信心受损,这样,反而会增加学生的焦虑水平。对这类学生,家长和教师应该一方面进行思想认识上的疏导,另一方面加强自信心训练,摆脱自卑的心理。还要注意,在家庭中,应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适当支持学生的业余活动,做到劳逸结合,减缓学生压力。

四、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增强外部强化。从重要他人角度分析,父母亲作为子女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其自身的行为和对待子女的方式对子女形成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民主和谐的父母教养方式、与父母经常沟通的大学生自我效能较高。善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观看和想象那些成功的事例和人物,使之产生“他能,我也能”的感受,使他们确信自己也能做同样的事情,取得同样的成功,通过替代性强化来提高自我效能。

参考文献:

[1]郑春雨.高职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初探.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

[2]张春燕.高职院校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对策研究(赤峰学院学报),2011

篇4

[关键词] 竞技体育 投资 产权

一、竞技体育投资产权的基本特征

1.竞技体育投资产权中的所有权是分散的

在对竞技体育投资中,运动员和教练员是最为重要的被投资对象。从运动员和教练员被投资的那一刻起,运动员和教练员自身综合素质、技术能力、道德修养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作为人力资本汇入总体投资之中。运动员和教练员在这种活动中以生产者和投资者双重身份存在。

2.竞技体育投资产权中剩余价值索取权的分解性

如果将竞技体育看作一种“生产活动”,那么其产品就是竞技比赛。这种产品具有不可分割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一个观众欣赏到了高超的技术表演,不会让另一位观众少欣赏这种表演,这就是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不像甲吃了这个苹果后乙就吃不到这个苹果,不要人为地设置排他装置如修场地、收门票、设立加密转播装置等,一场体育比赛人人都可以观看,这就是消费的非排他性。根据市场失灵理论,单靠市场机制来提供公共产品必将导致供给数量的不足,所以这种产品应该由政府来提供。同时,竞技体育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如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等。即便是由私人部门来提供“竞技体育”这种产品,为弥补这种外部性,国家也应该有所投入。这就导致在竞技体育投资中剩余价值索取权内涵的分解;即经济价值的剩余索取和社会价值剩余索取。作为私人投资者,其对剩余价值的索取理解为对经济价值的索取,而国家的理解为对社会价值的索取。

对竞技体育投资产权基本内涵的认识有助于界定产权,即对产权结构中各类权利在不同人群中分配的边界的界定。当然,即使产权边界清晰,但是产权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也将导致产权不清。产权不清必将导致经济效率低下。

二、竞技体育投资制度中的产权问题

1.国家拥有绝对的产权

国家代表整个民族,国家的财产权利大于其他一切权利。国家是政权主体,可以通过政治程序来创设财产权。这就意味着国家在法律上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的财产权主体。以此为杠杆,国家事实上几乎控制了社会绝大部分体育资源。在具体的项目投资上,即使是足球、篮球这样职业化较早的项目,国家仍有很大的权利。对竞技体育进行投资往往要受到很大的限制,投资者的权益也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这就导致国家实质上拥有绝对的产权。同时也使得现有产权体系边界模糊,形成产权不清的局面。

2.投资主体不明确

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其中,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土地使用权可以理解为无形资产,但仅仅限于以上列举几种方式。人力资本到底能否作价出资,并没有明确说明。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能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可以理解为对人力资本出资的一种默许。但毕竟国家以人力资本出资作为投资主体并不名正言顺。即便国家作为投资主体,也存在名义投资主体和实际投资主体的脱离。如一些国有体育资产的者――各级的体育局和体育机构的官员成为实际上的国有体育资产的所有者。

公司法还规定,无形资产投资不能超过公司资本总和的20%,高新技术企业不得超过30%。事实上,在职业体育俱乐部这样的竞技体育投资中。运动员和教练员恰恰是最主要的资本。在现行竞技体育的投资中,运动员和教练员不是投资的主体,而是将其技能算做国有资本。以上导致了在对竞技体育投资中投资主体不分、不同投资主体的投资比例不明的现象。

3.个人投资的产权得不到很好保护

在现行竞技体育投资体制中,没有立法对个人财产权内容、性质和地位做出明确规定。在实际投资活动中,个人投资者并不实际拥有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支配转让的权利。因而,个人投资的产权权利往往变得无效。

三、建立竞技体育投资产权制度的设想

1.对比赛场地的投资

比赛场馆有选择与比赛配套设施如交通、住宿、餐饮等相关。纯私人投资比赛场馆,其经营效果要视本地经济环境、地理位置、文化习俗的影响。所以,理性的经纪人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投资比赛场馆。那么,最理想的提供者应该是政府。政府提供的比赛场馆在管理和使用上是低效率的,为解决这一矛盾,比较好的办法是将使用权让渡给其它投资者,即租赁经营。但是租赁者有短期行为倾向,会过度使用场地。为保证租赁者从长远目标出发,以资产的保值增值为重,就必须赋予租赁者一定的剩余索取权。

2.对竞争体育比赛项目的投资

对竞争体育比赛项目的投资在我国现阶段表现为对职业俱乐部的的投资。它涉及到三种不同的投资主体。即国家、企业法人、运动员和教练员。企业法人以实物进行投资;国家以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人力资本作为投资;运动员和教练员也以其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因为,在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成长过程中,不仅包含着个人的投入,国家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然而如何核算国家投资和个人投资的比例却不是易事。这是导致产权边界不清的原因之一。

竞技体育属于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当具有正外部性产品由私人提供时,政府通行做法是给予补贴。而对于职业俱乐部,国家不仅没有补贴,反而要求按比例分成,我认为这是导致产权关系不清的另一原因。国家对竞技体育的投资,其目的并非为了盈利、增加GDP,而是为了获得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整体竞技水平的提高、民族威望的提高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认为,政府不应该是投资主体,其对运动员和教练员培养的花费应以补贴方式留归俱乐部。

3.对竞技体育赛事承办的投资

竞技体育赛事承办与管理应该是发展竞技体育事业的经纪业务,提供完美的策划和优质的服务是其主要产品,这些产品并不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或者具有外部效应。所以体育赛事承办与管理属于第三产业中的一个行业,完全可以市场化操作,对竞技体育赛事承办的投资权利体系完全可以依据公司法来配置。

参考文献:

[1]科斯阿尔奇安诺思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6

[2]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

篇5

摘 要 本文就当前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通过搜集有关研究排球运动的文献资料,利用逻辑推理法,对排球运动在当今的生存与发展进行专门的研究,并与排球运动有机地联系起来,探讨社区体育发展条件与排球运动的特点之间相互促进的发展方向,为今后我国排球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排球运动 社区体育 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排球运动对人们的吸引越来越大,正积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排球运动不仅是人们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排球运动将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更加尊重生命,重视健康,保护环境,提升排球运动的文化素质和促进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作为社区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项目,排球运动以其独特形式融入到社区体育活动当中。但排球运动能否在社区体育中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这应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为今后我国排球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一、社区体育的开展状况

(一)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是指以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全体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社区性体育活动。

(二)社区体育的开展

目前引起我国社区体育兴起和发展有赖于人们的体育观念和健身意识的强化。然而,引发人们的体育观念和健身意识的确立则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体育观念的变化。只有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的基础,空余时间增多,健身观念加强,才会把社区体育推动发展。

二、排球运动在社区中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一)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排球诞生之初,就是人们对体育休闲娱乐的一种需要,是一种深受男女老少喜欢的休闲项目。直到1964年排球被列为奥运会项目之后,竞技效果加强,同时也牵引出男、女世界杯排球比赛。大奖赛与赛事的出现,从而使排球运动的娱乐性、观赏性、竞技性得以迅猛发展,促进排球运动在世界体育的影响力。所以现代排球运动竞技性向着高、全、新的竞争趋势发展,而排球运动的健身趋势向着社会化、社区化、娱乐化的方向发展。如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沙滩排球、软式排球、气排球等运动项目以及排球的多元化、大众化、职业化、商业化等。

(二)排球运动具有的社会价值

排球运动的社会价值,既有有形价值,又有无形价值;既有显现价值,又有潜在价值;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精神价值,是排球运动发展的结晶和标志。

1.经济价值。随着排球运动大众化程度的提高。使排球人口以及各种类型、层次、规格的比赛日益增多。其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比赛门票、广告电视转播等收入。

2.强身健体价值。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一年多来,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掀起了一个推广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排球运动是隔网的集体活动,在娱乐和比赛中,进行的攻防转换、扣杀、拦网等,是大运动量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效的达到锻炼身体的运动效果,适应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体育需要,也适应了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需要。

(三)排球运动在社区的发展状况

在信息工业时代,生产力的急剧增长,使工作时间大量缩减,余下时间增多,这为大众排球的发展提供了时间保障;同时,大众排球丰富多彩的形式,游戏的特点和娱乐健身手段、方法渗入到社会各阶层,成为社区生活人们追求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

气排球首先在我国铁路形成,由铁路局火车头体协制定相关比赛规则,在铁路各地形成了空余时间健身的一种运动方式,现在也逐渐在大、中、小学校、厂矿企业的中老年人中兴起。

妈妈排球起源于日本,参加队员的平均年龄为35—40岁的女性,到1998年参赛队伍超过6000支。如果按每支排球队10—12人计算,那么此项运动员就达到6—7万人以上,这还不包括业余体育锻炼者。在我国1987年5月在上海举办全国首届妈妈排球邀请赛,江西、山东、上海、国家体育局等4支妈妈队伍参加比赛。

软式排球从日本引入中国后,深得青少年和女性的欢迎。后成为中学体育课程排球课的首选,现在各级中、小学甚至大专院校的排球比赛都有采用软式排球的趋势。

(四)排球人口的分布

排球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它反映了人们对排球运动的参与程度。由于受思想观念、经济状况、文化水平、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工作性质等的影响,排球人口的分布呈现一定特点:即青少年最广;中老年人增加速度快;男性强于女性;经发达的大城市、沿海和气候相对温和地区较密集,中小城市次之。

(五)排球运动在社区的发展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根据排球运动特点、社会价值以及排球运动的多元化、大众化、娱乐化、趣味性等多方面因素,排球运动将在社区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其增长的速度随着排球人口的增加而增加。

三、结论

随着居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经济收入稳定增长,社区体育设施逐步完善,排球运动职业化,商业化是社区体育经济来源,观赏性得到提高;排球运动的社会价值为在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排球运动形式丰富了社区体育活动内容,满足了居民对社会体育锻炼方式的社会需求,在社区体育日趋发展、成熟,物质设施等条件逐步完善,为排球运动提高了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的土壤。随着排球运动融入到社区体育,使之形成特有的发展项目。由此可见,排球运动在社区体育的发展是可行性、可持续性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起源与发展 运动形式 运动特点 社会价值

在我国960万平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5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04%。他们人口虽少,但分布较广,并且多居高山、丛林,地理环境恶劣,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造就了少数民族体育的多样性。他们世代相传的体育活动,渗透着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学艺术,反映出各具特色的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是祖国文化宝库中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三人板鞋就是一项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一、三人板鞋的起源及发展

三人穿板鞋接力是广西河池地区壮族民间的传统竞技类体育项目,源于明代。据传,明代时倭寇侵扰我国沿海,广西土官瓦氏夫人奉旨率“狼兵”(壮族勇士)赴江浙抗倭。瓦夫人为让“狼兵”步伐整齐、步调一致,令每三人同穿一双木板鞋“齐步”跑。经过长期训练,“狼兵”素质大大提高,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所向披靡,屡败倭寇。后来,河池地区南丹县那地土州壮族民间效仿瓦氏夫人的“同步”练兵法,在田头地角、房前屋后开展三人穿板鞋竞速运动。当地人民开展以三人板鞋为主的竞技活动自娱自乐,相袭成俗,流传至今。专家们认为,该项目思想内容健康,同时具有浓厚的民族性、传统性、竞技性、开放性、普及性,是全民健身运动的理想项目。

二、三人板鞋的运动形式

1.民间板鞋竞技的形式。有穿板鞋抢粽子、板鞋秧歌舞、板鞋戏水、板鞋采香包(壮族一种吉祥物)、板鞋抛绣球、板鞋扇舞、板鞋拳术、板鞋踩气球等,形式多种多样。在广西右江花山壁画中,古代壮族士兵穿着板鞋练兵,一个个身强体壮,精神饱满,真实地记载了三人板鞋竞技在壮族军事、体育中的作用。

2.现代板鞋竞技的形式。男子60米、100米,女子60米、100米,以及2×100米混合接力等。

3.板鞋竞技的表演形式。“板鞋舞”是生长于壮族民间艺术沃土上的一朵瑰丽奇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力丰富,它借助道具敲打和音乐伴奏,跳出协调一致的优美舞姿。一般由九位壮族男女青年三人一组,穿着三双近两米长的板鞋,伴着优美的旋律舞动,姑娘小伙们饶有风趣,随着乐曲转换,姑娘小伙们还能穿着长板鞋欢快地跳起现代三步舞。还可以手上可持扇子、绸带等装饰物,边走边舞,队形有直线形、曲线形、圆形,可向前走、侧走、转弯或后退,配合各种花样的舞步动作,把舞台艺术与体育动作融为一体,呈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

三、板鞋竞技的运动特点

三人板鞋竞速在标准的田径场地上进行,场地线宽为5厘米,跑道分道宽2.44至2.50米。比赛板鞋以长度为100厘米、宽度为9厘米、厚度为3厘米的木料制成(以三人板鞋为例)。每只板鞋配有三块宽度为5厘米护足面皮,分别固定在板鞋规定的距离上,第一块护皮前沿距板鞋前端7厘米,第二块护皮在第一块护皮与第三块护皮的中间,第三块护皮后沿距板鞋末端15厘米。三人穿板鞋竞速采用田径比赛规则,行进中跌倒或脚脱出板鞋,必须在原地穿好板鞋后才能继续前进。板鞋竞速时,可允许队员攀肩、扶腰前跑。比赛分道进行,绕过指定点才能往回跑,以速度、时间快者或取得的物品多者为胜。趣味性、竞技性和民族性等特点是三人板鞋技巧、协作、和谐的主要体现。

四、板鞋竞技的社会价值

板鞋竞技的发展与壮族人民生活的自然环境、生产特点和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它既是壮族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智慧结晶,又是壮族人民强筋健骨、锻炼身体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

1.提高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主要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性、柔韧性等五项素质。三人板鞋竞速不但要求要有很好的爆发力、臂力、腰腹力、腿部力量等全身的力量协调配合,还要有很好的耐力。竞速本身就是比谁跑得快,这就要求速度要快。不论是竞速还是对抗,首先要做到三人步调一致,要能做出三人板鞋竞速表演的各种动作,尤其是高难动作,没有良好的柔韧性素质是不能完成的。因此,优秀的三人板鞋竞速选手,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性、柔韧性等素质是全面发展的。

2.培养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三人板鞋竞速与幼儿学步一样,不是一学即会,总是经过从不会到逐步学会走步,身体容易受到损伤,练习比较艰苦,这就要求练习者既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还要有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所以三人板鞋竞速能培养练习者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顽强拼搏的作风。

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团结协作是指一种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持奋斗到底的精神。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中都存在着一意孤行、缺乏团队精神的现象。什么体育项目是最需要默契的项目?在民族运动会的板鞋竞速的赛场,我们真正明白了什么项目需要最高程度的默契――在这里,稍有不协调,便会人仰板翻。

五、结语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代表着少数民族悠远历史的遗存,同时,少数民族体育又是剖析体育起源和发展各阶段诸形态的活化石,是挖掘和创造新的体育项目和形式的源泉,是一笔特殊的宝贵财富。因此,研究三人板鞋竞速运动是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龙佩林.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M].民族出版社,2001.

[2]白晋湘,刘少英,龙佩林,宋加华.民族传统体育教程[M].中国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篇7

Abstract: the competitive sport i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education and social norms of the place of social standard practice simulation opportunity, may guide the student to merged into the society is the common value system, can give students distribution "social role", and try to provide the social role of chance, c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character.

Keywords: athletic sports socialization of th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竞技体育进入青少年体育领域,是当代世界体育的一大特点。20世纪以来,学生体育面临的第一个课题就是克服传统体操教材的形式化、集体化和造型化,许多国家提出了人们的身体运动应该是以个人的身体为目标的教育,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体操改革运动。竞技体育正式成为教育的内容,与体操。舞蹈并列为主要体育教材。由于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远远超过体操,大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竞技体育也是教育社会成员克服现代社会文明病的侵扰,恢复人类运动能力的重要手段 。竞技体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展示一个国家科技、经济、文化的重要窗口。如果要实现中国竞技体育的崛起,那么必须尽快研究和发展我国竞技体育崛起的支撑点―软实力。它不同于技术、设施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仲,而“软实力”强调的是自身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竞技体育又是构成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竞技体育及人的社会化概念的阐述

1.竞技是什么?竞技是具有强烈抗争性质和游戏特点的比赛活动,是体育活动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但是,竞技与体育是有区别的。人类的竞技意识远远早于体育意识。让我们从其本源来看竞技对人类发展的意义。自古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儿童都爱玩与其环境有密切关系的追逐游戏。原始时代的儿童经由游戏学到许多关于如何作一个成年人的事,如跑、跳、投、射箭、骑马、泅水……这些游戏逐步成为一种程式化的竞技,其规则的日益严密和完善,使之变为成年人也乐于接受的趣味无穷的游戏──运动竞赛。有人把Olimpic Games译“奥林匹克游戏”,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应以为错。

2.人社会化的含义。社会是由社会成员组成的,而作为社会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发展人格和自我,这要经过一定的社会化过程才能实现。那么什么是人的社会化呢?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生命全过程无非是在不断接受世代积累的文化遗产,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因此,社会化过程就是一个社会文化内化的过程。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一生,不过是个性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因此社会化只是确立个性的过程。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人的社会存在都是以一定的社会角色出现的。因此,人的社会化的本质就是角色承担的过程。每个人在这一过程中应该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和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价值,学会顺利扮演这一角色的本领,熟知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

归纳起来,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正是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二、竞技体育与社会发展 竞技文化,主要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古希腊由于商业的发达、对外贸易与对外扩张紧密相联,带来了频繁的战争,促进了航海事业发展,也促进了检阅和炫耀体力的竞技活动的高度发达。

真正含义的近现代竞技体育,发源于英国的户外竞技活动,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 竞技体育,强烈追求明确的一定的功利目的,而且,这些功利目的是公诸于世的。在资本主义社会,注重个人的物质奖励和新闻舆论知名度,因而也会得到广告。就业方面的好处。在社会主义社会,则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品质等社会效益,也适当地给予物质奖励。这种表彰和奖励均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前提,是对运动员教练员辛勤劳动的肯定和报偿。

三、竞技体育促进人的社会化所起的积极作用

竞技体育对实现人的社会化具有特殊的作用:

1.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生活适应能力,使他们增长社会知识,而且一对他们的思维意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都能产生重要影响。

2.它是学生的主要社交场合之一,对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3.它为人们提供了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争取个人事业成功的社会榜样。广大学生可以从优秀运动员经过努力拼搏,取得胜利,得到启示和鼓励。

四、竞技体育促进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价值

1.身体教育、运动教育与生活技术、技能传授。体育运动的基本手段是身体练习,各种身体练习都是人类生活技术、劳动技术、军事技术的提炼和综合,它们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人们掌握体育的身体练习,对他们适应社会的需要是极其重要的,甚至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2.竞技体育运动与社会规范教育。竞技体育运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强烈的自身参与,激烈的对抗竞争和频繁的人际交往,以及形式多样的群体活动,是这一文化活动的鲜明特征。因此,在这一领域中,必须确立明确而细致的各种行为规范,如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原则、体育道德、运动员作风、比赛规则、竞赛规程等,并通过裁判、仲裁、公众舆论、大众传播媒介等进行监督和实施。

规范培养是少年儿童进人社会前必不可少的社会化过程。体育规范训练是一种可以经常重复和加以控制的,并不会给社会造成损失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在教师、家长或其他人员指导下进行,也可以由少年儿童自己内化完成。因此,这一过程可以视为对社会法规和伦理道德学习的模拟过程。

3.体育运动与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体育运动是许多儿童少年和青年追求的生活目标。不少人把能够进人运动员行列作为一个中短期的生活目标。对有运动天赋的孩子来说,这是他们应该珍惜的权利。社会要尊重他们的这一权利,也有义务在他们结束运动生涯时及时引导他们选择新的生活目标。

篇8

【关键词】体育明星;休闲体育;积极影响

体育明星在重大赛事上获得的辉煌成绩给他所在的国家或地区带来了巨大的荣耀,是大众崇拜的偶像,在社会不同发展时期,体育明星对社会影响的范围、性质和程度都会有所不同,体育明星公众人物形象代表着特定的体育价值取向,体育明星从事的体育运动项目,通过媒体的广泛报道更容易被大众感知和喜爱。体育明星不仅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体育文化传播和交流,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体育明星还对推动体育运动项目在群众休闲体育活动中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巨大,具有强大的示范作用和号召力。休闲体育活动已进入多元化时代,人们可以选择的休闲体育活动种类繁多,有些运动项目也许还不为大众所熟知,但是体育明星的出现和代言会激发大众对该项目的关注与参与热情。体育是有地域性的,湖北竞技体育发展有自己的区域优势与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在奥运会比赛中收获了二十多个奥运冠军,稳居全国前三甲,据统计网球、体操、羽毛球、游泳、赛艇、皮划艇和跳水是湖北的优势项目。竞技体育有着鼓舞人心、凝聚民族情感的特殊功能,事实证明本土体育明星对当地的影响更加深远,体育明星的社会效应到底有多大,体育明星会对当地群众休闲体育活动的选择和开展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在国家全面推进全民健身的今天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有必要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本文主要以湖北省为例,研究湖北籍体育明星对湖北省群众休闲体育活动产生的一系列积极影响。

一、体育明星对群众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的积极影响

(一)体育明星的明星效应能更加广泛地传播体育知识,推广体育项目

体育明星在运动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国家和民族获得了巨大的荣耀,是各大媒体和公众瞩目的焦点,体育领域的非凡成就使体育明星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由此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全国各省都有让当地居民为之骄傲的体育明星,具有代表性的湖北籍体育明星有:跳水女皇伏明霞、网球运动员李娜、体操冠军杨威、李小双、程菲,乒乓球选手乔红,羽毛球运动员高凌、魏轶力,奥运会男子举重冠军廖辉等,他们对我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湖北的骄傲。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使得体育明星频繁地出现在电视、报纸和网络中,普通大众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大量的体育明星讯息,体育明星在竞技场上的表现万众瞩目,普通群众对本地体育明星有着更高的认同感,往往会给予特别的关注。关注体育明星的就会关注他们从事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了解大量与之相关的体育文化知识。湖北籍体育明星的优势项目有体操、网球、跳水、羽毛球等,这些项目受湖北群众关注程度较高,很多湖北人因为喜欢伏明霞而热衷于观看跳水比赛,因为喜欢李娜而热爱网球运动。体明星在体育文化的传播上发挥着良好的正面效应,让很多观众因为喜爱体育明星而深入了解体育文化知识,进而使体育运动项目得到推广和发展。程菲曾作为运动员代表,在“全民健身日”新闻会上发出倡议衷心希望全民动起来,让健身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每一个人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二)体育明星能满足了人们的情感寄托,给予精神力量,激发群众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热情

全国各个地区都有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明星,上海有姚明刘翔,江苏有丁俊晖,河南邓亚萍,河北郭晶晶,黑龙江有申雪赵宏博,湖北有周继红、伏明霞、李娜、李小双、杨威、高凌、陈菲等群众熟知的体育明星。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历届奥运会湖北运动员都有夺金纪录,湖北健儿为中国体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娜的法网夺冠创造历史更让无数国人为之振奋,无论身处何处,只要看到这些运动员的优异表现,身为湖北人都会情不自禁振臂高呼激情呐喊。体育明星因为其能力出众、竞技水平高超,在体育运动竞技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为国家和民族争得了荣誉,展示了中国积极进取、蒸蒸日上的新形象而成为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趣、英雄情结和爱国情感,是普通大众竞相膜拜模仿的对象。体育明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给予了人们无穷的精神力量,在关注健康、推进全民健身的今天,体育明星是影响群众健身热情的核心因素,是激发群众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之一。

(三)体育明星良好的示范效应能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休闲体育活动

体育明星是体育运动项目的最佳代言人,代表着该项目的最高水平,直观地展现了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有着不可或缺的示范效应。体育明星在体育竞技中表现出的精湛的技术,高超的竞技水平是吸引媒体关注赛事和报道赛事的砝码,也是提高观众上座率、 收视率的法宝,更是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催化剂。一些重大体育赛事的举行 ,总会引发群众体育活动的,这与体育明星的影响不无关系。实践已经证明, 伏明霞,李娜,李小双,杨威,陈菲,高凌等体育明星的产生,使关注和参与跳水、网球、体操、 羽毛球球等项目的湖北人日益增多。李娜再次捧杯后,WTA主席阿拉斯特认为李娜堪称国家英雄、中国形象大使,必将在中国掀起新的一轮网球热,WTA官网也认为李娜的大满贯冠军将为中国增加3亿网球人口。体育明星的出色战绩不仅使其从事的体育运动项目备受瞩目,也使得他们的自身价值得到极大的体现,产生极为广泛的社会影响。体育明星在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亲和力,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加入休闲体育活动,对于发展我国的群众休闲体育,加快全民健身体系的建立,构建和谐社会,丰富社会生活,倡导先进文化,增加体育人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体育明星促进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

浓重的商业气息已经渗透到现代体育的各个领域,因为商业元素的介入,现代竞技体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体育明星是这个发展的最佳载体,他们用自身的明星效应,在获得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动了休闲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历届体育用品博览会上,以世界冠军命名的体育品牌格外引人注目;李小双退役后成立了李小双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主导产品是运动服和运动鞋,公司运动情况良好;李娜带动了湖北网球相关体育产品的热销,报名参加网球培训的群众多激增,赢利为目的的体育休闲俱乐部扩建网球场馆以容纳更多的客流。竞技体育的观赏价值以及娱乐价值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体育明星传递出的信息引导着社会的价值取向,消费者对于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推荐的产品更加有认同感,通过体育明星的推介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关注体育,也能扩大休闲体育产业的影响力,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二、结论

体育明星参加的赛事的具有公共性、广泛性及公益性,使得体育明星具有公众代表性。作为强势体育文化的载体,体育明星的言行举止在媒介的作用下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体育明星在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及亲和力,体育明星是体育运动项目最佳形象代言人,能广泛传播体育文化知识、更好地激发人们参加休闲体育活动锻炼的兴趣,以一种健康的方式来引导大众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有效促进竞技体育项目的全民化开展,增加体育人口数量。 如何合理利用体育明星的明星效应帮助广大群众建立良好的体育观、形成经常运动的思想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体育消费,推动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李 剑.转型期我国体育明星责任伦理剖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6).

[2]邹克宁,余文龙等.当代体育明星崇拜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社会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4).

[3]王加新.体育明星价值的社会学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6,(7).

[4]黄延春.我国体育明星价值嬗变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12,(2):148-150

篇9

    一、 电影具有和生俱来的传播属性

    电影是传播大众文化的媒介,电影是文学艺术的一种传播形式,具有文学艺术跨文化传播方式的所有的优点;电影是一种以视觉符号为主的、直观的传播形式,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传播功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数字技术迅速发展,传播渠道进一步整合。网络的普及使网络电影成为了一条范围广大的电影传播渠道。在大众传播领域,电影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长期的实践中往往会变成一种更为强大的影响力。加拿大着名学者麦克卢汉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了“媒介即是信息”的观点,以为传播媒介最重要的效果在于影响了人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所以,电影可以帮助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电影中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并将其视为必然。不同的国家都希看通过电影这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承传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建构能够被国民普遍认同的文化核心价值观,进而确立一种大众共同信守的文化秩序。在体育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的历史进程中,电影作为一种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功能。电影是奥林匹克文化传播领域的重要媒介,体现人类公正、忠诚、勇敢、善良的艺术形象,夸大体育的人文价值, 夸大体育的真、善、美,夸大体育应为人的***发展服务,进而促进和维护人的尊严和和平的社会建立。

    二、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特征

篇10

关键词:儒家文化;古代体育;礼;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4-0060-02

Abstract: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makes a stud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E. influenced by the Confucianism in terms of the social value emphasized by the ancient P.E., the developing limitations of its morals and regulations as well as its developing trend. And such valuable elements as the integration of its sociality and its class nature, the strengthening of its supervision system, the perfection of its legal syste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dividual’s cultural quality etc. provide the available material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exist in modern P.E. education and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nfucius culture; the ancient P.E. education; etiquettes; modern value

具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曾以其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中国古代灿烂的体育文化更是传统文化思想的产物。以儒家为核心的东方文化在世界体育文化发展中,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儒学的积极思想,有价值的伦理,在现代体育文化的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以儒家文化为主线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对当时整个社会的发展建设起到主导作用,同样对现代社会以及现代体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社会运行主体的人,其文化心理结构在法律观念、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等方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立了以《体育法》为基础的制度体系以及相关的体育机构和组织,并逐步完善。在日趋全球化的政治经济格局和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趋势下,体育过度商业化,体育领域中的暴力、兴奋剂、行贿受贿等时有发生,偏离了体育的本质目的。

随着体育研究的深入,人们不得不重视体育的文化因素,反思制度背后的精神因素。而挖掘整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摒弃传统伦理道德中的陈腐之处,从具有永恒生命力的人类美德的视角来分析、更替、补充、重构已有的体育价值、规范,这对于当代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站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探求中国古代体育演变的文化轨迹,并从中找寻规律性的东西,以促进当代体育发展的研究还显不足。因此在面对体育道德的滑坡,法制力量薄弱的背景下,如何运用文化变革机制原理,通过自我更新、自我选择去适应国际体育环境,保持我国的体育传统,有效的实现体育的本质功能,需要认真梳理、评价受我国传统文化支配下的中国古代体育。

1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古代体育价值取向和精神基调

1.1 以“仁与礼”的控制手段,追求体育的社会价值

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以礼为中心,以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体系。同时,“仁”将品德修养,身体运动居于学习技能之前,“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整个社会以“国家大事,在祀与戎”(《春秋左传注》,杨伯峻),其中,以礼教育为主,体现了乐,即乐舞,祭祀或庆典活动而献的舞,或是为了维护奴隶制而贵族子弟不可少的军事训练项目,以实现“射以选士”。并认为没有达到“仁”的境界之人是没有资格懂得射术,君子仁人达到 “仁”的境界,就没必要再争高下,主张“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

可见,“礼”是人具有道德的表现,“礼”既体现了外在体育道德的表现,又体现了对当时体育的一种规范约束,形成了中国人对体育比赛的认识。即在体育比赛中,做有礼有节的君人是最重要的。比赛成绩再好,若不懂文明礼貌也只能成为“小人”。孔子将体育视为一种礼仪活动,并将这种“礼”作为人的体育活动中道德的界限和行为标准。而教育中宣扬的体育思想,以及提倡的体育活动则是孔子实施“仁”教化的一种手段,为了把教育者变成理想的 “仁”人。 “仁”与 “礼”体现了以“道德教化”成为根本的事前控制和以“齐之以礼”为特征的外在控制方式。道德是用以有利于社会及人发展的规范,而法律则是对违及人的和谐发展的事物的约束。儒家以礼入律,以律代法,虽对当代社会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但是对于体育德与法的管理无疑有借鉴价值。

1.2 儒家立法思想为体育确立公正原则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古代体育,实现了社会性和阶级性相统一的价值,阶级是以社会为存在前提,维护统治秩序的同时,保持社会的安定秩序。儒家将养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以一贯之的东西,政治秩序的稳定是建立在家庭、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的。以礼规范人们的体育行为,并将礼作为人体育活动中得到的界限和行为标准。诚然,任何体育竞赛中都必须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弄虚作假,法制上他律与道德上自律相结合起来。然而,当前违背体育道德以及破坏竞赛“费厄波赖”精神的现象与孔子的“仁爱”思想显然是格格不入的。裁判员、运动员、观众以及所有参与运动的人,应当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履行各自的职责,在竞争中保持理性和理智,以自己的道德以及社会公德,来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儒家立法思想中存在维护体育公共秩序的“社会一般”、“人性一般”的思想,具有现代体育可以认可接受利用的价值。体育道德与法制的关系中,其作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广大人们的利益,最终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服务。

2 儒家文化强调体育道德的公认制约力量

2.1 以礼入法,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的互补

不成文法指古代的习惯法,即礼,早于成文法,这是人类共同的“法文化”历程。孔子提倡彬彬有礼的君子之争,参加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习礼和修身养性,体现了礼的约束力。中国古代成文法产生以后,不成文法仍然在法律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形成中华法系成文法与不成文法并重、互补的特色。隋唐时期,以礼入法,其中入律只是一部分礼的原则和规则,大量的礼仍在律外,与律并行,即道德的法律化和法律的道德化。唐宋时代臣子与皇室贵族打马球时,必然记住:“对御难争第一筹,殿前不打背身球”(《全唐诗》),体现了当时的法律化原则,道德成为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基础。加强体育法制建设,实现“以法治体”,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行“以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以义彰德,重视体育法制与道德共建

法律是强制的道德,道德是自觉的法律。历史上法律和道德相互关系的处理上的经验教训说明,要有效的维持社会秩序,两者缺一不可。没有道德支撑的法律会失去合理性、正义性。古代法律秩序的确立为体育道德的普及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可以到法制中去寻找体育道德的生长点。一个治理有方的社会,必然是法律与道德兼顾。儒家思想宣扬道德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体育呈现出“以义彰德”的现象,伦理道德中的基本原则被纳入体育法律体系中,成熟的体育道德规范要求上升为体育法律规范,形成体育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模式,这有利于当代体育的发展。同时,应当重视那些已成为法律一部分的道德原则与那些处于体育法律范围之外的道德原则之间,有一条不易确定的分界线。体现体育道德的规范将会更有利于体育法制建设,而体现体育法律原则的法律关系则能够促进体育道德风尚的形成。只有实现体育法律和道德的协调作用,才能实现体育法律实质的合理性和法律形式的合理性的紧密结合。1995年《体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体育法制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我国体育法制意识、立法、执法和执法检查、执法队伍等建设,都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现阶段体育的各种弊端的出现,说明体育法制建设仍是体育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体育道德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强调义与利辩证关系,塑造体育的人文情怀

3.1 “重义轻利”,强调修身以提升个人素质

儒家所倡导的“仁爱”的伦理道德观念,即是他们自我完善的核心内容和行为准则,又是修身养心,延年益寿的有效途径。孔子在《论语・雍也》中就提出“仁者寿”的观点,反映了修身养心与健康长寿的内在联系,这为流传至今的导引养生、气功、瑜伽等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基础。在修身方面还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是明白大原则大道理的,而只有小人不懂大道理,斤斤计较于个体的私利。“义”与“利”的价值反思与价值判断,反映体育强调人的道德价值追求,十分重视体育伦理的社会价值。“义”作为一个概念范畴, “以义为上”(《论语・阳货》)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符合道德性的原则,在允许的范围内达到自我追求的目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3.2 净化体育的人文环境

面对名利的诱惑,体育道德滑坡,体育法制改革迟缓,出现了变相的锦标主义至上,惟金牌马首是瞻。而儒家十分重视道德修养,认为优良的道德品质不仅要靠社会、家庭的教育,更要靠人的道德修养,即修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儒家不但强调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对道德修养的内容、方法、途径也有许多深刻的阐述,如改过、重微、重行、慎独、自省,这些今天仍对我们有深刻的启迪。儒学伦理中“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思想有力反驳了当前体育界出现的丑恶现象,使竞技运动的参与者在竞技活动中表现出适宜的态度和行为,这对于改善竞技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保证竞技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道德修养是一种道德素质方面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其实质是两种或多种势力的冲突和斗争

在人们内心的反映。因此,体育道德修养的过程,即是自觉的思想斗争的过程,根据一定的道义标准,在自己内心不断以正去邪、以是克非、以善去恶,达到道德上的不断完善,使整个体育界环境得以净化。在这一点上,儒家的重德、重修身的思想、言论,对现代体育道德修养具有借鉴意义。

4 结束语

儒家强调自然人化,注重人文价值,这一精神视野进入体育领域,便自然导引出具有东方人文精神特征的体育观,即将体育视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教育方式,在体育中愉悦身心,潜移默化,最终形成形神合一的健全人格。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体育,在体育思想上主张身心一体、身心结合,注重道德的修养;在体育作用和形式上,重道德性和艺术性,形成体育的社会价值和阶级性的统一;在体育发展方向上,具有行气的理论和实践,追求精神的超越。这些积极的因素为当代体育的发展提出了发展契机。同时,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来改革相对较弱的体育政策和机构,加大体育的法律建设,协调体育法规与部门的规章制度的关系,促使当代体育向肯定和谐价值,以和为贵,强调社会责任心的方向发展。这种通过对体育根源的探寻并结合时代条件来对其进行研究,将对当代体育的发展起到有力的内在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4] 曾国梁.论世纪之交中国体育道德建设应有的视角[J].湖北体育科技,1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