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演讲的技巧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脱口演讲的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本书三重使用价值:a.通过本书学会演讲和说话的技巧;b.在线学习;c.听名家演讲,学英语。
2.全球近千所大学使用的教材
3.推荐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美国着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奥普拉。
从学生到经理,从教师到公务员,人人都需用的书。
他把说话的艺术根据你需要达到的目的分为很多等级,学好了,你可以登上公众演讲的大雅之堂,一尝叱咤风云的滋味;学个中段,凭三寸不烂之舌找一份人人眼热的工作自非难事;最不济,学个下乘,在日常生活中你亦可如鱼得水。
——豆瓣douban
作为一本享誉全球的“演讲教科书”,卢卡斯在本书中,并没有强调那种夸张的“演讲的舞台效果”,而是在强调一种对话、沟通和说服的可能。因此,与其说卢卡斯是在教人们“演讲”,不如说他在教人们“说话”。
——蓝春锋
我只是在需要阅读一本演讲教科书的时候,才认认真真地阅读了卢卡斯的这本书。阅后,方觉大家为在任何场合发表演讲做准备的时候。这本书都能够提供很好的素材。无论你正在学习演讲课程,还是准备在任何场合发表演讲,这本书都堪称是你的良师益友。
——史蒂芬·a.迪多姆
我用这本书来教演讲课。它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比较系统地讲述了如何新颖独到地发表演讲。它介绍的演讲之道让人受益匪浅。
它确实是一本没有什么缺憾的着作,作者卢卡斯在提出自己真知灼见的同时,还不忘告诫人们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要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
——笛安·吉尔伯特
篇2
竞职演讲稿写作的要点
演讲稿的写作准备工作包括如下几个环节:
选题
选择演讲的题目是写演讲稿的第一步,简称为选题。
演讲要有题目,选择什么样的题目来演讲这是演讲者和听众共同关心的问题。题目是演讲者和听众的一个媒介。听演讲不同于读文章、看报。不感兴趣的文章,不愿看的报纸可以随时搁下不看。在人数众多的集会场所听演讲,如果遇到不感兴趣的讲题,也不好随便退场,只能硬着头皮去听,这就成为一种负担。为了不尴尬,听众往往根据演讲的题目选择感兴趣的演讲。正因为如此,演讲的选题很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演讲的效果。那么选择什么样的题目才是恰当适宜的呢?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眼:
1.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这是指在一定时期和阶段,在一定领域中,与广大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关系国家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话题。例如建设四化、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迎接改革开放的大潮到来、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理想、畅谈历史责任和抒发爱国情怀等等。把这类话题作为选题重点,运用立场观点、方法予以科学的解释,对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调动广大群众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2.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话题
这类选题极为广泛。从大的范围来说,可以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方面的知识;就某一学科领域来说,可以是历史知识、文学知识、社会学、经济学、民俗学知识,或是有关最新的科学成就、未来新科学的展望,等等。从这些方面选题,可以开阔听众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智力,使他们从心底里产生强烈地为四化建设而学习的求知欲。
3.听众感兴趣的话题
就是指听众普通关心、经常议论的生活、学习、工作上的话题。比如青年,他们普遍关心、议论的是理想前途、青春价值、成才之路、婚姻恋爱、家庭生活等。结合他们的实际选题,就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在人们需要和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没有需要就不会产生兴趣,因此,必须选择听众需要的话题。
4.亲身经历的话题
个人的体验比空泛的理论更受听众的欢迎。听众对个人的生活经验,富于个性的见解,如何在各种处境中克服困难,抱有兴趣,并会产生强烈的反响。这是因为亲身经历的话题,是自己最熟悉的,印象最深刻的,把使自己都会激动不已的生活片断作为话题,听众也会倍感亲切和激动。
确定演讲的目的
演讲也要有目的,那么,演讲的目的是什么呢?演讲的目的是演讲者追求达到的那个方向,追求达到的那个结果。如果目的不明确,追求的方向、结果就难以实现,这样的演讲也就毫无意义。所以,写演讲稿必须明确目的,以避免演讲的随意性,从而使演讲发挥它的社会功能。演讲的目的一般说来不外是:
说服听众改变行为;传播知识或信息;激起听众的共鸣和使其理解;让听众感到愉快。了解听众的心理听众是演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听众就无所谓演讲。听众在整个演讲活动中是活跃的、积极因素,不能把听众视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听众在接受信息时要对演讲者传达的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在选择中有所取舍,有所改变,然后形成新的信息。任何听众对演讲者传递的信息,都不会是全盘接受,总是有所取有所不取,甚至持有异议。
演讲者的演讲内容要考虑听众的需要,了解、研究听众的心理,使演讲的内容与听众接近和相容。听众在听演讲时,他们的心理活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希望提供解决疑难问题的知识、态度和方法
听众听演讲的目的,在于满足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知识、信息的需要。对于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问题,希望能在听演讲中得到解答。演讲者就要把听众最关心的事情写进演讲稿。
2.希望能有感情上的共鸣和相互理解
听众对演讲者所阐述的观点、结论,希望能与自己的某些看法或结论,得到首肯或印证。演讲者在演讲时,就要对听众从各自的立场对演讲的反应做出诚恳的评价,肯定听众的想法,赞扬他们提出不同的意见,摸清与听众的共同点,来进行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不能轻易地用“不”来否定听众的看法。这样就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相互理解。
3.听众希望自身受到尊重
良好的沟通是彼此互相尊重。听众希望演讲者尊重自己。如果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反感。为此,演讲者要平等待人,不要自以为是,要以诚待人,谦虚谨慎。演讲者,在准备写演讲稿时,能掌握听众的上述心理特点,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确立主题和收集材料
1.确立主题
演讲的主题是演讲者在演讲活动中通过具体材料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任何演讲都应有鲜明的主题,这就是演讲者所要表达给听众的见解、观点和意图。
演讲的主题是演讲活动的灵魂、统帅。由它决定演讲者的逻辑,决定材料的取舍和安排,决定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运用。演讲的主题就如同凝固剂一样,将各种材料、
部件凝结在一起,更清晰地表达演讲的具体涵义。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使听众在心理上、理论上领悟它,在感情上接受它,使听众切实感受和体验演讲的具体内容。
如果演讲没有主题,只能是乱七八糟的语言凑合,听众听后模糊一片,不知演讲者讲的是什么问题,要告知的是些什么。
那么,怎样选择和提炼主题呢?
选择和提炼与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重要思想观点。列宁说,写文章、演讲“要选政治上重要的、为大众所注意的、涉及最迫切问题作主题。”这是因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群众心理经常装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演讲者能及时提出听众最关心的问题,才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引起听众的共鸣。
选择和提炼听众接近性的主题。接近性的主题,就是适合听众需要的主题。听众由于年龄、性别、职业、心理、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对演讲主题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演讲的主题与听众越接近,听众就越感兴趣。
选择和提炼新颖、深刻的主题。主题新颖,就是提出新的见解;主题深刻,就是提出的主张、见解能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演讲有深刻的思想性、鲜明的时代感和炽热的革命激情,从而使听众受到感染和教育。
2.材料的收集和选择
演讲的材料,是提供内容、表达主题的事物和观念。没有材料,主题就没有着落,材料是演讲的基础。那么怎样收集和选择材料呢?
收集和积累材料的途径:一是从生活中获取的,叫作直接材料;二是从书籍中获取的,叫作间接材料。
获取直接材料,要深入生活、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凡是耳之所闻,目之所见,手之所触,鼻之所嗅,口之所感,精神之所受,心之所思,经过自己的理解。记忆和想象,都可变成自己的材料。这些材料储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储存的越多,用起来就越方便,只要稍加思考,便可脱口而出。一些有经验的演讲者,临场演讲能滔滔不绝,娓娓动听,就是由于平时搜集和积累材料的结果。
间接材料的收集和积累要从书籍中、报刊中获取。19世纪大传教士易维德摩迪说:“当我选择一个题目,我把题目写在一个大信封上——我有许多这样的信封——倘如我在读书时遇着一些材料可做将来参考的,我便把它写下放入适当题目的信封内。我永远带着一本记事册,当我在听到别人讲道时得到些切合我的题目的话,立时把它记下来放入信封内。
那么,怎样选择材料呢?
选择有力地支持主题的材料。一选择材料不能孤立地看材料本身如何如何,而要看它是否有力地支持主题,有力的就选用,无力的就舍弃。
选择典型材料。典型材料,就是那些最能代表一般、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
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真实的材料,是指不是虚构的、编造的、偶然的个别材料。准确的材料,是指确凿无疑。准确无误的材料。
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材料新颖、生动,才能表现出新鲜活泼的内容,才能吸引人、打动人。如果是老生常]谈,人人皆知的材料,就不会引起听众的兴趣。
二、竞聘演讲稿的写作技巧(二)
竞聘演讲稿是为竞聘演讲而准备的书面文稿。为表明自己胜任某一职务,演讲者要介绍自己的经历、阐述自己的优势和工作设想,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必须先把自己假设成某一“角色”,也就是要具有强烈的“角色意识”。
一、要体现角色责任感
责任感是做好工作的动力源泉,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即使有再大的才能,也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因此,竞聘演讲稿中应该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例如:
这次经深圳赴香港考察回来,特别是上个星期六下午听了陈总经理的动员后,感触很深。我们身为党和国家的干部,面对大改革、大开放的挑战,应敢于抓住有利时机,以实际行动迅速地汇入商品经济的大潮流,为咱们古老盐业的全面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我竞选当股份公司经理。
作者开篇从自己的身份地位出发,阐述了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建设商品经济、振兴古老盐业的责任感,同时也说明了自己参加竞聘的原因,具体实在,令人信服。
二、要写出对角色的理解
既然申论具有“工作研究”的性质,那么,根据实践中“工作研究”的类型,结合多年来申论考试命题的情况及笔者的研究和预测,本文从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将申论划分为以下几种题型。
对角色的理解,体现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决定了他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例如:
能参加今天的演讲深感荣幸。审判长,是一个庄严而又神圣的职位。审判长,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执法为民的责任;意味着一副担子,一副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服务的担子;意味着一种使命,一种维护法律尊严的光荣使命,这就是我对审判长的理解。新的世纪、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给了我平等竞争的舞台,为我们提供了一展才华的天地。参与审判长的竞选,我愿意,也有信心履行好这个责任,担负起这副担子,完成好这一使命。
例文中作者用一个判断句、三个排比句表明了自己对“审判长”这个角色的深刻理解,让人觉得有思想,有见解,可信赖,增强了演讲的说服力。
三、要抒发对角色的热爱
有人说,成功的起点是热爱自己的职业,有了爱,工作才有激情,有动力。在竞聘演讲稿中也应该体现自己对职业的热爱。例如: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是为学生今后运用英语打好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用英语口语能力是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口语训练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学习语音、语法和语汇的重要方法。加强英语口语的培养是当代外语教学的趋势,也是提高我国外语教学质量的努力方向。要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就要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训练科学有效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为学生的英语口语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除了教师、学生要改变观念重视口语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感受英语
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学好一门外语来说至关重要。所以,英语的学习首先要重视语言环境的创设。教师应当坚持用英语教学,使学生自然接受英语熏陶,再配以丰富的面部表情和灵活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英语语言状态。同时,加强多媒体的使用,通过图片、动画、音乐和对话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英语世界,并深入角色,激发表达欲望。另外还可以通过装饰教室来营造英语语言氛围,在课程表、宣传栏、黑板报、名言警句等方面采用中英文对照的版本。还可利用课外活动课播放经典外国电影、歌曲等,让学生耳濡目染,逐渐形成英语语感,促进英语口语的学习。
二、提高学生听力
影响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很重要一个因素是听力,因为只有先听懂了,然后才能回答交流。所以在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之前,首先进行英语听力的训练。听的训练包括听录音,听老师,听同学,听对话。听多了,听熟了,说起来也顺口了。学习任何语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要让学生愿说,首先必须让他们会说,这就需要强化模仿这一环节。经常模仿录音能使学生语音语调纯正,表达流畅。在反复模仿的基础上,学生大量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开口就不是一件难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这既适用于本国语文的学习,也适用于外国英文的学习。背诵成篇或成段的文章,有利于语音和语调的正确,熟练,有利于口语能力的提高。
三、努力扩展学生开口说英语的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我们对学生及其家长做了大量的工作,让他们支持老师的教育工作。一方面我们要求家长一定要检查学生是否完成英语作业,特别要检查学生的口语作业。有的家长谈到自己不懂英语,无法检查等等。我们就此告诉家长:不管你懂不懂英语,你只要要求孩子读给你听,背给你听,如果孩子读得流利、背得顺口,就说明他(她)已经达到老师的要求。在我们的指点下,不少原来没有检查孩子英语作业的家长,按照这样的标准,很容易就知道了自己孩子的英语情况。另一方面,我们教育学生尽量买英语复读机,有可能的家庭利用电脑来学习英语,以提高英语的口语能力。
四、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
多方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在初中起始阶段,口语难度不大,记住些单词和某些简单的句型,便可学生正确流利地说出语言,起到调动大多数人参与的作用。可是,久而久之,学生会因内容没新意而日渐失去兴趣。所以,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应善于引导,进行创造际,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出来。我们可以结合与教材同步的话题或不作限制,让学生上台作简短的演讲,练习讲的技巧,锻炼心理素质。此外图片、挂图、简笔画、实物、多媒体等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英语思维、激发创新思维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使得课堂容量增大,增加了信息量和趣味性,课堂效率更高。
五、注重培养自由谈话能力
1.值日生报告、讲故事(Daily report and story telling)。
2.一分钟即兴讲话(One minute improvised speech)。
3.演讲、辩论赛(Speech and debate)。
值日报告应每日进行,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训练可以随时进行,可在上课的前几分钟,可在课中,或在最后几分钟进行。如:可就课中某个问题让学生即兴发言。我曾多次尝试这种方法,从课文中挖掘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持之以恒,学生的口语水平就能不断提高。演讲和辩论应定期举行,教师可提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展开辩论、演讲,如:Which is your favorite season,summer or winter?Which is more important,money or friendship?If you are chosen monitor,what will you do for the class?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大大地提高了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口语训练的方法很多,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摸索适合学生的新路子,选择科学合理的口语实践方法,提高每节课的效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还应当从教材中挖掘和创新,努力使教学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学模式由单一型向综合型发展;由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向现代的任务型教学过渡。我认为采用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建成.农村英语教学面临的困难思考[J].池州师专报,2003
篇4
关键词: Presentation 探索型实践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高中英语
一、引言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升华情感、形成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学习,影响学习的不仅仅是学习内容,还有其他很重要的因素,如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过程。学习是一种体验,是学生的自尊需要不断满足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的需求,教学应该是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主体性的生成,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高中英语课堂Presentation就是适用于这一实践创新的语言学习活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Presentation是指在课堂上由学生借助有声语言、肢体语言和其他辅助工具就某一话题进行演说或展示并向其他同学提问和解答的一种课堂教学活动(程洁,2011)。这一活动包括以下一些环节:确定话题、查找资料、制作PPT、口头报告、师生评价等,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个人展示和小组展示,前者侧重个人的独立性,给个人发展以充分的锻炼机会,而后者则侧重团队合作学习(竹旭锋,2007)。精彩的课堂展示与学生的知识积累、自信程度及输出技巧密切相关。教材只是一个弹性的框架,只能提供一种线索,不可能提供教学全部的内容(吴宗杰,2005)。课堂展示过程中学生所接触、了解和呈现的资源是教材很好的补充和延伸,通过课堂内外的探索型实践,课堂展示能成为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手段,在高中英语学习的不同阶段对课堂展示活动的灵活应用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拓展,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理论依据
杜威是美国20世纪很有影响的教育家,他提出,教育本身是一种体验(experience),学校应该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体验。孔子带着学生出去体验,触景生情,师生一起对话,智慧就出来了(吴宗杰,2005)。学生提出问题,孔子解释,这里学生的主动探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就是知识,这就是教育。Allwright经过课堂的实证研究后发现学生并不是或不完全是学教师所教的内容,学生按照内在大纲利用教师提供的交际情景发展语言,而且这种发展过程经常是不可预测和偶发的。
Williams和Burden的社会建构主义外语教学观也强调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是学习者在自身体验和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知识和技能,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它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我们需要发展出一种学习情景或经历,它能保证作为个体的学生自主而独立地发展语言能力,符合维果茨基所说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Zone Proximal Development)。
《普通高中英Z课程标准》关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和发展,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这一要求契合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知识体系的过程,同时最好由学习者发现事实及其中的联系,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探究式的教学中,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一种沉浸式的语言学习,学习者所接受到的可理解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远远超出传统的课本教学,所完成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输出(language output)也大大多于传统的英语课堂。不管是个人或者小组展示,学生在准备展示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学习行动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快速发展,同时逐渐具备初步的科研探索技能。
三、实践过程
1.个人展示。
个人课堂展示预设为每天一位学生,一周三次,每次3到5分钟。主题自选,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可以和所学模块主题一致,活动最好有PPT展示,并提前一周将材料给教师审核。学生可以对已有的语言输入进行充分的归类整合,展示不同的内容,如高考作文分析和美文欣赏、人生哲学相关的文章赏析和各类脱口秀、来自报纸及网络的新闻播报等。同时,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规定的课堂展示时间,尽量做到脱稿演说,声音响亮,表情丰富,展示的同学应该关注听众的反应,适时提问,吸引同学的注意力。
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开始实行走班分层教学,程度相近的学生被分到一个教学班,笔者根据学生情况,在班内尝试个人展示这一活动,活动为时一个学期。展示活动给英语课堂带来了新的元素,例如一位学生用一个钟表的短视频导入,给大家进行关于珍惜时间和生命的演讲,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一位学生模仿足球比赛的解说员,用英语流利地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活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90%的学生认为,个人展示活动让课堂更丰富,学生有更多的自信和期待,它能提高我们寻找探究、处理信息的能力;86%的学生认为,它加深了我们对英语课堂的理解,提高了我们的课堂生活质量,提高了我们运用组织语言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及多媒体使用能力。但是也有一些学生认为个人展示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首先,他们对自己的口语不够自信;其次,他们不熟悉如何把找到的资料和自己的想法结合起来并有效地陈述观点,他们对自己能够成功做好个人展示还有一定的疑虑。
2.小组展示。
根据反馈结果,结合相关的资料和书籍,我们决定在第二学期的课堂展示中做一些微调,由个人展示调整为小组活动,这一调整同时基于笔者个人的经验。在大学时学校《基础英语》课程中开展了RICH改革,即研究性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整合性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群体学习(Community Learning)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Humanistic Outcomes)的综合,该活动全过程化为八个实践环节:形成小组、确定话题、查找资料、编辑资料、制作海报、口头报告、教学评估及书面论文。这一以同伴教学(peer teaching)为主要形式的探索型实践活动令当时作为学生的我们受益匪浅。
根据现实情况,小组展示活动在高中课堂中应用时,在展示时间和内容上做了相应的调整。我们将教学班学生按行政班来源和寝室不同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设一位组长,小组展示时间为20分钟,每周一次学生展示,小组可以选派代表或者全组成员一起展示,小组展示特别强调团队成员的分工合作。
学生很快适应了这种新的模式,小组展示的形式和内容更加深入和丰富,学生尝试了不同的语言整合和输出,如故事配音、短剧表演、分角色讲故事、世界风情介绍等。在一个小组里,组内同学之间互相了解彼此擅长的内容,所以他们确定主题,明确分工,一位同学主要完成一个任务,彼此配合。由于有了团队的互助支持,他们在已有知识整理后有了精彩的小组展示:乔布斯的演讲技巧、生活和卡通、公交车站(短剧)、蓝精灵(配音)、荆轲刺秦王(英语短剧)及Agrippa失窃之谜(侦探故事)等。我们在每次小组展示之后都做了生生和师生交流和活动反馈,同时我们在学期后面以一节课的时间对整个学期的小组展示做了总结与评价,并选出最佳小组。
3.数据收集。
在课堂展示活动中,笔者通过以下方式收集需要的数据和资料:
(1)在展示活动开始之前,第一学期展示开始几周后,以及第二学期展示开始几周后,笔者分别找了一些同学进行面谈和调查并记下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并做了及时的分析;
(2)在第一学期及第二学期的活动结束之后,笔者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并收集了相关数据;
(3)笔者收集了学生的文档资料,PPT材料,以及一些照片和视频材料;
(4)笔者做了相关的课堂观察,了解和记录了学生课堂内外的表现并记录了一些教学日志。
4.数据分析和讨论。
在两个学期的展示活动当中,从笔者的教学观察和访谈当中,发现教学A班的课堂展示活动体上来说是成功的。师生双方作为课堂实践的参与者,事实上都非常重视课堂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他们渴望得到持续的提升。
(1)课堂中的生活质量。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了展示课堂中的三个特点:首先,班级不再由老师掌控,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在展示过程当中,学生的声音掌控课堂,作为老师,笔者成为倾听者和观察者,不时地给学生提供支撑点和动力。其次,课堂成为学生交流生活想法的一个场所,而不是教师灌输语言知识及学生疲于应付老师问题的地方,无论是个人展示还是小组活动,都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课堂契机,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展示生活世界,展示爱、恨、思想和想象,而这种探索型实践也激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促使他们由原来的课堂缄默者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在课堂展示中,口头交流成为课堂交流最主要的手段,课堂的核心是说,其次才是听,合作学习产生了更多愿意听、认真听的听众,也因此产生了更多说(或叫学习)的机会(吴宗杰,2005)。最后,虽然学生的口头展示有时候会出现错误,但是学生的语言和表达是生动有趣的,常常令人印象深刻。要想让学生说出将军的语言,你就要赋予他们将军的角色,当学生积极主动地面对的时候,他就能成为自信的对话者,而从心理学上说,学生之间产生的知识是最容易被学生吸收的。
(2)课堂外的生活质量。通过课堂观察及对学生的访谈,笔者不断地了解到学生是如何通过课外探索准备个人展示和小组活动的。下面是笔者和韩同学在校园里的一次对话:
教师:你今天的课堂展示做得相当不错,我发现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能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吗?
韩同学:其实我平时不怎么说话的,挺沉默的,在教室里。
教师:你的英语成绩很好。
韩同学:是的,我喜欢英语,从小就喜欢,我就是很少发言,英语方面的东西我看得比较多。
教师:哦?那么关于这次课堂展示呢?你喜欢足球?
韩同学:我喜欢足球,尤其是德国足球队,我看过很多场他们参加的比赛。我这次想试一试比赛直播,当然是模拟的。一开始很紧张,但事实上我并不怎么担心。我反复地练习过了,而今天我展示的时候同学们都在听。
教师:是的,我也听得很认真,你在台上非常生动,表现很生动,人也很生动。
作为小组展示,笔者了解到每组组长召集组员(基本上是一个寝室的)一起,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讨论并确定主题。在讨论过程当中,其中一名同学将大家的想法记录并整理,之后是根据主题进行选材,图书馆和网络就是最好的资源库,材料选定之后进行任务分工,而口语突出,语言表现能力好的同学就上台做口头展示,其他同学分别完成材料分类整理、编写、做成PPT等工作,这样的任务分工不会让组内的任何成员感到尴尬,大家都满意自己的角色任务。
四、课堂展示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Seliger认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不管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参与更高水平互动的学习者肯定比互动得少的学习者进步更快。根据笔者关于presentation的课堂实践,发现学生能够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自主地利用已有知识储备,结合不同的媒介组织内容以达成成功的语言输出,在此过程中他们能够逐渐地增长知识和技能。课堂展示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探究的机会,但是在教学中推广这一活动时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帮助学生调整信息偏差,积累经验和信心。
并不是每位学生一开始就能做好课堂展示,对部分学生来说,他们不确定怎样挑选合适的主题,怎样更好地将材料和自己的想法结合起来,因此容易造成信息差异,从而影响语言输出效果。学生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应该主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活动。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适时地鼓励学生,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和获取知识,同时,教师理应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教师要详细说明展示活动的具体要求、形式等相关内容,明确每一位学生都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并且提前审阅学生课堂展示的材料,随时了解学生的进展情况,乐于倾听,促进师生交流和了解。
2.丰富展示内容,在课堂实践中灵活应用展示活动。
根据教学班学生情况,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课堂展示。比如个人每日演讲,每日演讲的主题可以和单元主题相关,作为一种导入或者扩展,总的来说,学生往往乐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对此,他们有更大的包容度。英语语法较为复杂,如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学生在一定的知识积累之后,可以自己总结和归纳,做小组展示。对于每个单元的重要词汇的理解,一般学生手头都有配套的资料和词典,教师可以在上新课之前布置需要理解和掌握的词,要求相关学生或小组查阅资料,做好课堂展示。
3.关注活动反馈,对展示活动做出相应的评价。
展示活动之后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可以邀请学生分享想法和建议,可以进行阶段性的活动总结,选出活动的最佳个人或小组,适时的过程性评价具有正面的反拨作用,能引导学生及时的调试和改进,促使学生更好地表现。当然,教师在学生展示活动之前给出适当的建议,展示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活动之后和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提高,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进和师生共同进步。
五、结语
教育学家杜威曾说:“如果今天我们照过去的方式教,那就是剥夺我们小孩的未来。”教师理应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尤其是英语教学,更应该超越语言。课堂展示活动看起来似乎是非常简单的,很多老师也曾经尝试过,假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一活动,赋予其新的内涵,借助它提高课堂生活质量,那么教师就可能充分发挥这一载体的潜力所在,并将之作为激发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在准备展示的过程中不断思索,积极求助于网络、词典、师长,阅读相关的材料,并将这些材料和自己的原有知识有机结合,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系列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过程,这一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与能力素养。通过将探索型实践应用于语言课堂,我们可以在语言课堂中优先关注“生活质量”,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Allwright,R.L. Why don't learners learn what teachers teach?The interaction hypothesis?In Singleton,D.and D. Little(eds.)Language Learning in Formal and Informal Contexts[A]. Dublin: IRAAL,1984.
[2]Seliger,H.W.Learner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and its effects on language acquisition[A].In Seliger and Long(eds).Classroom-oriented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Mass Newbury House,1983.
[3]程.建构主义指导下Presentation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1(1).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5
约瑟・塔伦迪诺(Joseph A. Tarantino)的低调与甫瀚(Protiviti)近几年在中国的日渐高调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反差。
但是这一次不同。作为一家致力于提供业内领先的专业风险咨询和内部审计服务的全球性专业机构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塔伦迪诺在甫瀚进入中国六年半后,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来北京,他如此期待研究如何发展中国市场,同时让甫瀚在中国的战略发展跟全球的战略发展结合起来。这一次,他把甫瀚的年度战略会议也移师中国,作为给中国成为美国之外最大市场的定调。
在金融服务行业,塔伦迪诺有着27年丰富的从业经验,他坦言自己还不是非常熟悉中国经济,而中国在甫瀚全球的战略里面已经占领了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他必须给予这个新兴市场更大关注,特别是在历经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事实上,中国对他的认识也远不及对他的同事、甫瀚董事总经理兼大中华区总裁刘建新的认识。此前,刘建新用6年半时间将中国市场做得风生水起,中海油、中国联通、中粮集团以及一些大的民营企业等已经成为他们的重要客户。
11月3日下午,在建国门外银泰中心21层的会议室里接受《资本市场》专访的时候,塔伦迪诺甚至非常乐于回答一些公司业务发展之外的私人问题,想必这样可以帮助中国客户更加深入地认识他、认识甫瀚、理解甫瀚文化。
在金融危机的痛苦中调整公司定位
两年前,约瑟・塔伦迪诺被任命为甫瀚的CEO。“这也是我认为最有趣的一件事情,也是最有意义的一件工作、一个角色。”他同时也丝毫不回避,自己被任命为CEO的这段时间以来,是公司经历的最困难的一段时间。
作为一家美国公司的经营管理人,最近这一年半中,塔伦迪诺看到在美国有很多很好、能力很强、对企业也很忠实的员工,他们不得不因为金融危机而失业,“这件事让我很痛苦。”他说。
事实上,大多数人在这次金融危机之中都经历了很大的困难。但是,塔伦迪诺也看到很多人真正显示出他的能力和优势。他盛赞刘建新帮助甫瀚中国渡过这次金融危机,同时,因为很多客户在这种金融危机当中更加需要帮助,甫瀚很多的员工必须为此在工作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个人的精力,加班加点,通过这种方式为客户创造价值,帮他们渡过金融危机。这一点令塔伦迪诺欣慰不已。
由此,塔伦迪诺更愿意从另外的角度去理解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同时也是一个机会,一个能创造更高的价值,造就企业特点、文化的一个机会。甫瀚就是借这次机会,对公司定位和战略进行了调整。
此前,甫瀚的业务领域相对集中,比如风险管理等,随着企业的成长和总体经济的转变,很多客户对全面的管理亦有需要,甫瀚也可提供帮助,但是之前其定位上并没有强调这一点。如今,甫瀚准备成长为一个全面性的商业咨询公司,这意味着甫瀚正努力把自己的层面拉得更高。面对这个变化,塔伦迪诺坦率地表示:战略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到大家原来通常的一些做法、工作方法,这样的话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能不能适应也是一个问题,其实我们现在也不能说已经完全走过了变化的过程,现在还在经历着这个变化,所以如何管理这个变化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境。
不管怎样,在金融危机中,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公司还能够重新来审视一下以前的发展战略,重新树立未来发展的新战略,并且已经开始对公司发展提供帮助,这是塔伦迪诺觉得非常骄傲的一件事情。
作为总裁和CEO个人在意的评价
刘建新称,塔伦迪诺接管做CEO之后,更加关注客户、关注怎样帮助客户。对于一家咨询公司而言,这一做法的积极影响显而易见。
塔伦迪诺则对甫瀚两年前进行的一个市场调研记忆犹新。两年前,甫瀚找到客户,了解客户对甫瀚认可与否,如果认可的话,认可什么?塔伦迪诺回忆说,当时拿到认可最多的有两项:一是甫瀚所有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知识。二是客户非常认可甫瀚的工作人员能够在既定的时间之内做好应该做的事情,而且工作质量非常高。基于此,甫瀚捕捉到自身“敏于知,达于行”的公司形象。
其实,获得客户这样的评价对于甫瀚而言,不可谓不是功到自然成。甫瀚的在线知识库中,任何时间内,客户都可以免费浏览他们的调查报告、白皮书、实施指南、最新法规与甫瀚通讯,以及演讲记录和网络讲座录音,仅这些资料,就足以获得那些首席执行官、财务官、信息官、法律顾问、审计官和董事会成员对甫瀚的技能和知识的青睐与赏识。
而对于塔伦迪诺个人而言,其自我评价则是“我觉得我最突出的一点是合作性特别强。”甫瀚每年都会有两个针对高层人员的评价,一个就是自下而上的评价,一个是同级之间的评价。塔伦迪诺也毫无例外,会接受两次评价。“我非常重视对我个人提出的这些建设性的意见。其实只要是建设性的意见,只要是诚实的、公正的意见,不管是讲我好的还是讲我不好的地方我都会非常注重,尤其是面对一些特别难以打交道的客户。”
在所有的评价中,最让塔伦迪诺印象深刻并大为感慨的是“太刻苦!”这一评价是被作为比较不好的一面反馈到塔伦迪诺眼前的,有人觉得他“太刻苦”不好,会给新进公司的人一种印象,好像公司期望他们也要这样,加班加点工作。对于这一点,塔伦迪诺有自己的看法―实际上在这样一个经济环境当中,刻苦是必要的,因为大家都面临这样一个选择,你怎么样让公司选择你,让客户选择你。
他坦言,在27年以来的职业生涯里面,他自始至终教导自己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工作,要达到比别人预期更多的事情。这也是他给子女讲的事情。他表示,对个人来说,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庭,所以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平衡工作、家庭和自己的爱好。对于公司来说,公司的目标是在于通过我们的业务,能够创造出一个品牌,这个品牌将来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可以得到业界的认可,客户的认可。只是眼下这个目标还没有完全达到,塔伦迪诺称,他和他的团队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我提到,我的价值就是努力工作,比别人预期做得更好、更多,其实这不光是我要求我子女的,也是我的父母要求我的,这其实是我个人家庭的价值所在。”
当然,公司对他好的评价是“一致性非常强,对待人、对待事非常一致,另外非常的诚实。别人讲我好,讲我不好,只要是公正的我都会听。”这个评价令塔伦迪诺感到欣慰。
“对于我来说,刻苦程度、然后与人沟通的技巧、技能,还有是否能够理解别人、同情别人很重要,因为这对我们咨询行业非常重要。”
忧吾忧以及人之忧
在塔伦迪诺眼里,甫瀚现在还只是一个成长型的企业,虽然它只用了7年半的时间就成长为一个全球性的企业。而现在他最担心的,莫过于“短期内持续的市场不确定性及其对我们和客户业务的影响”。
他的担心不无理由。恐怕没有人能准确地描述出,作为一个提供专业风险咨询和内部审计服务的专业机构负责人,经历一场这样的金融危机到底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悲哀。也许正因为身处美国,身处此轮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和风暴眼,且正在经历危机中的调整,塔伦迪诺是如此地理解甫瀚、理解自己,也因此更深刻地理解客户。
被《资本市场》问及“在这个所谓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如果请您给客户写一封信,您会与他们讨论什么话题?”时,他几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在这种时候,首先我会在信里面跟客户讲,承认现在是一个困难时期,不管是对我来说还是对客户来说。在这种时期,会经历一些业务上的变化,比如收入可能会减少,裁员现象会增加,这种事情有可能都会发生。那么这个时候,我建议公司、客户,需要把注意力和资源都集中在公司的强势方面,要突出公司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和客户一起渡过这次难关。有的客户可能会因为裁人导致人员不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在更少人管理的情况下,提高风险管理、流程管理。另外,在客户经历重大变化的时候,帮助客户更好地管理这些变化。例如,有的公司可能会趁机改造自己原来做得不好的地方,或者是上一些新的系统,那么这些新系统如何被公司所掌握,发挥很好的价值?这也是重大变化时期我们能够帮到客户的地方。”
不难看出,塔伦迪诺是有感而发。金融危机也同样令甫瀚全球业务受到负面影响,比如收入降低。坦然接受这一结果的同时,甫瀚感受到了新的机会,有一些由于裁员或者收入降低导致规模减小的公司,需要甫瀚帮助他们在规模减小的同时管理风险,并努力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有一些公司则因金融危机而与其他公司之间的互动变得很困难,甫瀚也需要帮客户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收款的风险、贷款的风险……这些都是甫瀚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些新机会。
那些值得警惕的并购风险
一份甫瀚提供的资料显示,塔伦迪诺曾任安达信纽约办事处金融服务顾问业务的总负责人,同时也是北美和全球金融服务业务领导团队中的一员,服务过各类涉及银行业务的公司、包括管理内部和外部审计项目、风险咨询项目、尽职调查以及多项大型项目,他在涉及银行并购的大型尽职调查项目方面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这样的经历无疑令他在面对日益增多的银行间并购和收购问题上,有更多的见解可供分享。以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发生的美洲银行和美林之间的兼并案为例,塔伦迪诺认为,这种兼并并非源于企业或者银行自身的需求,而是源于监管机构的压力,兼并计划性很弱,突发性很强。这种案例里,很多情况下兼并的尽职调查都是在兼并案发生之后,做完才发现原来兼并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已经成为最近一段时间美国银行业兼并的一个特点。
当然,对于正常状态中的银行并购行为,塔伦迪诺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同行,最高风险集中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仍然是银行业最高的风险之一,主要是指看当前被收购的银行的价值或者说收购价,到底和它将来、未来的风险是不是能够挂钩,会不会有风险存在?这也是为了避免危机的发生。
事实上,信贷风险其实和贷款的收回有很大关系。比如在银行业并购的过程之前,收购银行都一定会请专业机构去看被收购银行此前放出的贷款到底将来能不能收回来,这些贷款既包括给企业的普通意义上的贷款,同时也包括房贷,个人贷款,包括贷款的类型、银行放贷的风格、需要什么样的担保,以及担保的评估是怎么样的。
第二是合并风险。并购发生之后,银行如何把各自不同的IT系统以及流程、管理风格融合在一起,发挥出协同效益,这是很大的问题。
第三是文化风险,如果双方是在不同的地域,无论是不同的企业文化也好,国家文化也好,关键在于能否让双方的文化在并购之后发挥出协同效应。“从我的经验来看,其实这是很多银行在并购发生之后,双方的管理层在一起花了特别多时间讨论的问题。”
送给年轻同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