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法官谈话的技巧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1: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跟法官谈话的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片子讲述的是农村基层法官老张,为处理一件关于争夺孩子抚养权的民事纠纷所发生的故事。片子基调幽默风趣,主演马恩然更是以松弛、自如、准确的表演,把老张的憨厚、狡黠,浓浓的人情味和执法不二的性格活脱脱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部拍摄于两年前的电视电影,之所以拖到现在才播出并获奖,是因为当时要送到最高法院审查,结果送晚了,没能赶上第一届的“电视电影百合奖”,所以只好参加了第二届的评选。
接拍《法官老张轶事》的起因很偶然。有人把剧本推荐给杨导,他读到半截就喜欢上了,因为主人公是小人物――是他一直擅长并钟情的题材。不过杨导对故事的真实性心存怀疑,他不相信农村的法律意识会淡薄到那种程度。恰巧这期间,杨导在电视上看了一个类似题材的纪录片,这才坚定了拍摄此片的信心。事有凑巧,杨导在报纸上发现了河北的一个石头村。到那一看,景不错,挺适合这部片子的,于是就决定在那拍了。
在看剧本的时候,杨导就开始在脑海里勾画老张的法官形象。本子看完了,脑海里的形象也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了――那就是马恩然老师。杨导把本子拿给马老师一碰,马老师对张法官这个角色也是兴趣十足。于是两人就剧情、表演深入交换了意见,最后在很多具体细节上碰出了宝贵的“火花”。比如片头刘三喜和另几个村民男扮女装去偷女儿,原剧本中是没有的,可现在这样的设置就显出了悬念的趣味性,且符合现代农民的思想变化――开始讲究一些智慧(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硬抢)。由于各方面磨合得都比较好,准备得比较充分,所以真正拍摄起来没怎么费事,6天半就结束了。连后期剪辑在内也不过才半个月。但这段时间给杨导的感觉是踏实的,因为身心真的都浸在了这部戏里。
说到马恩然老师的表演,杨导用庄重的神情道出了他衷心的赞叹:“老爷子用功、敬业、投入,这次荣获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可以说是实至名归。那天他在领奖时说过一句话‘戏比天大’,对我的触动很深!老爷子演了一辈子戏,这时候得这么一个奖,对我们这些创作者来说实在有着特别重要的启示意义。”于是我想起那个穿上制服热心为民办案的法官,想起他憨厚的外表背后含而不露的谈话技巧,想起他情法交融的办案原则;想起他脱下制服也会在村头田里发火打人的样子……最让我忘不掉的是片尾乡村路上的《好汉歌》,唱完竟又传出憨憨一笑,真乃神来之笔!
正是这部片子的愉快合作,杨导在后来的电视剧《空镜子》里,又特请马老师出演了孙老爷子一角。相信多数读者朋友都已经看过了。
2002年可谓是杨导的丰收年,电影《美丽的大脚》、电视电影《法官老张轶事》、电视剧《空镜子》不是囊括大奖便是收视率奇高,深受观众喜爱。足见观众对他片子的认可程度。可这在杨导心里,只留下一道欣然的印痕,因为“获奖只说明过去,并不能代表将来。”
杨导不喜欢有些人动不动就把电影和电视对立起来比较,他觉得这是非常无聊的行为。其实,电影与电视对于导演来说,只存在偏好上各有侧重的问题,因为两者之间,拍摄的手法、风格、样式等多种条件都不相同,所以没必要厚此薄彼。好像拍电影的导演就高人一筹,拍电视剧的导演就狗屁不是。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哪个干明白了都不容易。所以杨导不介意自己拍电影还是电视,他关注问题的关键是,要让观众更好地接受甚至喜欢他的片子,而不在于片子用哪种形式来呈现。正是基于这一点,杨导对电视电影这种新型影像表现形式比较认同。“在拍电视电影之前,我对电视电影这个概念还不是特别明确,但想法上还是有自己的理解。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都越来越快,难得有闲暇的时间去影院看片子,电视里播放的电视剧太长,电影又多是老片。在这种情况下,电视电影的出现是必然。”
中国的第一部电视电影作品《别了冬天》,便出自杨导之手。从那以后,不少导演都开始陆续介入,现在电视电影已经形成规模了,这是件好事,至少观众选择的范围大了很多。
细细回想起来,杨导的片子存有一个共性――就是关注的都是那些不起眼的平民老百姓,不管是保卫科长叶民主还是贫嘴张大民,都是活在我们身边的小人物。为什么他偏偏对此情有独钟呢?“我偏爱他们是因为我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这样我拍起来心里有底,因为看得见摸得着。其实小人物的艺术生命力是最长的,艺术感染力也最强,而我也喜欢把小题材拍出大意义。我想我会一直延续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不忙的时候,我会去挤公共汽车、坐地铁,跟老百姓近距离地接触。为的就是继续保持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态来创作。”
即便选择自己擅长的题材,也不可能无视市场因素。对此,杨导的考虑和分析颇有条理,也足够坦诚:“导演最快乐的事情,首先就是片子有人看;第二点就是要有很多人看;第三个追求是有很多人愿意看。在这三个层次中,你必须得考虑。我以前曾经自我陶醉,自我欣赏,根本不考虑这方面。后来考虑一部分,可以跟观众让步。现在我的全部创作,必须得到观众的认同和喜爱,这是我创作最基础和最根本的东西。”
不拍片子的时候,杨导就还原成了那个爱看球、爱钓鱼、爱读报的东北汉子。只是现在这样的时间也不多,因为他无法将工作和生活严格地区别开来。杨导比较在意家人、亲友对他片子提出的反面意见,因为比较客观,很多人随着事业的成功听到的假话越来越多,久而久之,自己的判断能力、防范意识都会慢慢退化。杨导不希望自己变成那样,他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去拍摄更多更好的凡人小事呢。
现在《法官老张轶事》续集的剧本已经完成,听编剧说故事比前面的还要好。本来杨导不太喜欢拍续集的片子。但由于是这部片子的续集,他表示愿意破例,只要条件具备就拍。
而我,也愿意期待导演杨亚洲更多的轶事和好片子。
《法官老张轶事》在情与法之间寻找结合点
舒予
与众多法律题材的电视作品相比,电视电影《法官老张轶事》讲述的是一个真实朴素而感人的小故事:三年前,农民三喜的老婆因难产而死,留下了一个女儿秀秀。孩子出生仅三天,三喜就把她撇给了自己的老丈人孙老庆和小姨子玉儿,自己又娶了个新老婆。三年过去了,三喜因老婆不能生产,便想方设法要把秀秀从老丈人手中抢走,并不惜将孙家老小告上公堂。此举激起全村老少爷们儿的公愤,也令接受此案的基层法官老张甚是为难:于情,孙家对孩子三年的含辛茹苦以及三喜的忘恩负义,哪一点都无法让孩子离开这个三代同堂的贫困之家;于法,三喜与孩子血脉相连,抚养的权力和义务是无法回避的法律依据。于是,围绕着孩子的归属,在这个平静的小山村里,酝酿着一场情与法的交锋,而处在风口上的老张,自然就成为了解开一切矛盾的焦点……
在普法宣传日益深入的今天,《法官老张轶事》绝对称得上是一部应时之作。但它的意义并不只是在于展示农村普法的重要性,更是深入探究在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生产力较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法律对于当地群众评判是非的价值以及执法者所应代表的立场和执法的态度。就拿影片中的主人公“法官老张”来说,当三喜请来的县城律师在村头看到蹲在田里休息的老张时,他不由自主地说了一句:“看你现在这个样儿,你就是把我打死,我也不相信是个法官!”的确,一个扛着锄头、一脸憨厚的农村老汉,居然是头顶国徽、手持宪法的法律代言人,这与以往影片中刻板的面孔截然不同!如此大的形象反差,观众的心里自然而然便产生了一个疑问――这种水平的法官怎么办案啊?于是,在观众的潜意识里,老张的办案过程便成为了整部影片最揪人的部分,而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在观众的脑海里被演化成两种形象的代言――既是朴实无华的农民,又是至高无上的法官。也正是由于这种特定的身份,老张才能在“就是这个样儿”的小村子里,巧妙地周旋在各方之间,在法律和人情之间达到最大的平衡,以维护一种淳朴而善良的生活氛围。以上这一切,都通过老演员马恩然传神、真切的表演而变成了可能,并由此给观众带来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篇2
首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大家是从电视屏幕上熟悉我的,我是河北省石家庄人,在石家庄读到高中毕业,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学的是广播电视专业。当时中国人民大学的广播电视专业是第一次招生,我们这批同学基本上都是在电视领域里工作。电视是一个需要各个部门、各个工种通力合作才能做好的行业。大家都喜欢看电影,可是为什么总会觉得中国的电影跟好莱坞的电影就差那么一点点,从摄像、导演、编剧上说,我们都不差,但为什么只差那么一点点呢?其实,电影、足球还包括很多事情是相通的,差的就是各个工种之间巧妙的配合,只有配合得非常好,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才能拿出最优秀的作品来。我毕业以后被分到石家庄电视台,在石家庄电视台工作了6年,后来我来到了北京,加盟了“足球之夜”节目。
学生:您好,请问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解说员?
刘建宏:要想做好一件事情,不管是做什么,最重要的是兴趣。你要对这个工作感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要达到目标,还离不开勤奋、努力。比如说,足球解说员要对足球运动非常熟悉,但是仅仅熟悉这项运动还不够,因为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观众,你需要让观众对这项运动同样感兴趣。你需要把这件事情很好地传达给观众,所以还需要良好的表达能力、非常缜密的思辩能力,也需要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大家去接近答案,所以需要的是综合素质。
大家都是15、16岁的学生,在我看来,这个时期正是你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开始懵懵懂懂建立起来的时候。这个时候对大家来说,有的发育得早一点,成熟一点;有的发育得晚一点,成熟得也晚一点,没有关系,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个时候,大家正在搭建人生观、世界观的框架,我希望大家多看书、多思考。当然青春期和两个字是联系在一起的――-叛逆。不喜欢听老师说什么,也不喜欢家长在那里嗦,愿意跟同龄人去沟通,这都没有问题,但我认为,你要适度地、清醒地去认识这种叛逆的心理。其实你想一想,老师、家长怎么会去害你呢?怎么会去设计你呢?只不过是他们表达的方式,跟你沟通的方法是你不喜欢的,是你不愿意接受的,所以你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这个时候,作为家长也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我怎么选择谈话的技巧,我怎么能够跟孩子有效地沟通,作为老师也是这样。我希望同学们能够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这个调整对你一生是受益匪浅的。假如你坚持抵抗到底,你可能会失去很多关键时刻来自关键人物的关键指点。我觉着大家的人生就像大幕,刚刚拉开了一角,你现在能看到的只是人生精彩的一小部分。人生固然精彩,但也非常复杂。树立起良好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对你们将来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也提醒大家,不要因为学业过重而忽视了锻炼。按照美国最简单的一个评价标准,每周坚持中度的锻炼达到150分钟,才算是健康的生活。大家自己评估一下,自己是否达到这个运动量了。每天适度地运动一个小时,你的身体会非常的强壮,你的精神会非常的愉悦,你的记忆力会增强,各方面都会向好的方向去发展。而且尤其是像篮球、足球这样的团队运动,还能够帮助你以后能够很快地融入到社会当中。在座的同学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平时缺乏跟别人有效的配合,而在足球或者篮球这样的团队当中,你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跟队友配合。你要相信队友,同时也要做到让队友相信你,只有如此,这支球队才能变得更加强大。你们想想,在篮球场上,在足球场上,当出现互相埋怨的时候,这支球队就要输球了。养成一个良好的锻炼的习惯,这将是你一辈子的财富。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他是个篮球迷,篮球打得很不错:普京,柔道高手,足球踢得也不错。普京到巴西访问的时候,当时巴西人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因为普京参观了马拉卡纳球场,并且在那里踢了一会儿球。
学生:您最喜欢的国家队是哪个?
刘建宏:我最喜欢的国家队肯定是中国队。这是你自己的队伍,就像你生在中国,你是中国人一样,这是没有办法选择的。我必须支持这支队伍。比如说在世界杯上,如果没有中国队的时候,我会选择一支球队去支持。有人说,中国足球何时能崛起啊?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们是等着中国队拿了世界冠军,才成为中国队球迷的话,这将是一个很荒谬的逻辑。不是这样的,应该是你先投入到中国足球当中,你自己去踢球,等将来你们有了孩子,让你们的孩子去踢球,这是需要全体人们站出来支持的一项运动。中国足球不是因为我们基础很雄厚没搞好,而是因为基础很薄弱所以没搞好,踢球的人太少。德国600万足球注册人口,而中国只有3万人。之前,一直有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中国13亿人就挑不出11个能踢球的吗?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我们是3万人在踢球,当中国有600万人踢球的时候,相信中国队在亚洲一定能把其他队伍甩在身后。所以希望大家都成为足球的一分子,你们可以看球,可以踢球,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支持中国足球。除非中国人投票说,我们不搞这项运动了,否则留给中国人的只有一个,就是一定要把中国足球搞好,因为这支队伍是代表我们国家的。
学生:解说员在解说的时候应该遵守什么原则?您也有自己喜欢的球队,您怎么样保证解说的公正与客观?
刘建宏:作为一个记者,他是有一个记者的准则的,比如公平、公正、客观。任何领域、任何工作,都有一些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我们把它叫做上限,或者是底线,这是不能触摸的。足球场上,内犯规,点球;篮球场上,篮下犯规,罚球。在我们的行业中也有一些这样的规则。我记得前苏联有一位电视评论员,也是解说体育节目的,他说,只有当苏联队和其他队进行比赛的时候,我才会成为苏联队的一个支持者。我也是这样的,只有当中国队跟其他队进行比赛的时候,我才会成为中国队的一个支持者,站在主队的立场上去解说,在其他时候,必须恪守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
对于能否保证解说的公正、客观,我相信自己没有问题。当我坐在镜头前或在现场打开话筒准备解说的时候,我会忘掉个人的喜好,变成一个职业的解说员、评论员,这一点是职业解说员都必须做到的。你们将来可能有人会当律师,有人会当法官,你会做各种职业,在任何情况下,你的职业精神、职业态度都是非常重要的。你一旦有了这种精神,就不会因为喜欢哪支球队而多说上几句。我会让自己非常理智、客观、公正地投入到比赛当中。
学生:我长大了想做一名体育解说员,您认为这个职业的前景如何?
刘建宏:其实我也在想这个职业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等你们进入到社会开始工作的时候,还有没有电视这种媒体都已经成为疑问了。我觉得未来可能会出现混合媒体的模式。它是个什么样子呢?跟现在的网络既像又不像,跟现在的电视既像又不像。这种媒体包含着广播、电视、报纸、互动、即时点播等功能。现在的电视都有机顶盒,有的电视甚至有硬盘,可以刻录,把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录下来。所以说,未来的媒体,它可能变化很大,但是有一点,我还是很
自信的,体育解说员这个行业不会没有。因为我不相信,将来进化到不需要体育解说员,自己解说给自己听的地步。比如说,一个律师白天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天,晚上回到家再看看这11个球员都叫什么名字,再查查他们的战绩,那岂不是很累?所以说,不管你是通过手机看转播,还是通过网络看转播,还是通过电视看转播,你都需要有个人告诉你这个人叫什么。因此,体育解说员这个行业还不错。但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体育解说员,还存在着很大的变数。因为中国没有培养解说员这样的专业,所以你要成为一名解说员,需要通过自己刻苦、努力来实现,同时还离不开一点点幸运和机遇。
学生:您既然这么热爱足球,为什么不成为一名职业球员,而是成为了一名足球解说员?
刘建宏:我从7岁开始踢球,已经踢了30多年。在大学期间,我是中国人民大学校队的。工作之后,我也一直是我们单位的足球积极分子。去年10、11月份,我作为队里一名年龄最大的主力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内部组织的“中央电视台青年职工足球比赛”,并夺得了冠军。我很喜欢足球,但是在我15岁,跟大家年龄相仿的时候,我已经意识到我不可能成为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因为我非常喜欢踢球,天天踢,我们组织了一拨人和业余体校的一拨人一起踢比赛,结果总是输得很惨。看到人家的技术、配合、战术,我想我还是好好学习吧,足球只能当成我的一个爱好。想要成为一名职业球员,除了爱好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天赋。没有天赋是很难做出事情来的。我要提醒大家,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某个方面的天赋,可能你自己没有注意到。如果你打算到某个领域里发展并想有所建树的话,你现在仔细看一看、想一想自己身上哪一方面在你看来跟别人不一样,也许是体育,也许是美术,也许是语言。不管什么样的人,身上都有一种天赋,只要这种天赋被有效地挖掘出来,配合以非常的努力,你就一定能够在这个领域里面成为佼佼者。所以,大家在设计自己的人生理想的时候,不要忘记跟你的天赋和兴趣好好结合在一起。
学生:您玩过“实况足球”这样的游戏吗?您怎么看待这类游戏?
刘建宏:这样的游戏在我们办公室里非常受欢迎,我们很多二十多岁的年轻编辑、记者都非常喜欢玩,我偶尔会跟着玩一两次。但是在足球上,我的手不如我的脚灵活。事实上,我也跟我们的编辑、记者们说,你们低着头,啥也不干,就动两个拇指,你们的全部运动就两个拇指,两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如果想玩,我们为什么不到球场上去踢两个小时的球,那会是另外一种感觉。其实大家想一想,未来网络可能会代替很多东西,未来大家可能都不用上班,把网络打开,就可以召开网络会议,很多工作都可以在家里完成;甚至上学都不用来了,在家里就可以进行远程的教育,现在都不是什么难题。有件事是打开网络也是没用的,就是运动。你不能说打开网络你就跟着运动上了吧?尤其是集体运动,你得约好人,不能说,你在你家,我在我家,换好球衣就可以踢球,这种事情我想象不出来。我不反对大家打游戏,但是如果你看透了游戏,你会觉得它挺无聊的。如果你想踢球,就到场地上踢,如果你想当主教练、想经营俱乐部,你得真实地去踢球,你靠玩游戏,成不了球星,也成不了主教练。
学生:您的理想是什么?就是体育解说员吗?
刘建宏:那个时候我就想当个记者,然后我就一直奔着这条路走了,中间有过摇摆的时候,一会儿想当科学家了,一会儿想当飞行员了,但是当记者这个梦是我做的最长的一个梦,而且也是最能够影响我的一个梦,所以我就一直坚持下来了。到考大学的时候,我们可以报10个志愿,我报了9个新闻专业。我就觉得做记者可以让我行万里路,让我看到很多东西,能够接触很多不同的人,能够使我的人生很丰富,这是我自己的想法。
至于怎么努力?有了这个目标,就得努力。当时我告诉我的家人我想当一名记者的时候,我的哥哥在上海上学。那个时候的新闻系还不多,比较好的学校一个是复旦大学,一个是中国人民大学。我哥在上海上学,所以他跟我说,你要当记者你就要考上复旦大学新闻系,你知道吗,复旦大学新闻系每年全国只招收30个学生,你必须成为这三十分之一,你将来才能成为一个记者。后来我就琢磨,我怎么才能成为复旦大学这三十分之一呢?要是不好好学习,肯定成为不了这三十分之一,那就努力吧。
这其中发生过很多故事。高一的时候,我沉迷于足球,天天踢,踢完后回家累得已经没有心思学习了,所以我的成绩由班级中游水平直线下滑到班级倒数第六名,这是我高一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特别大,当时我就在日记里面写道,我老是觉得在班级里面能够考个中游水平,将来上大学问题也不大,抱着这种心态,结果现在就变成这样了,我必须要改变,从现在开始,我要树立一个目标。我写了个“一”字,我告诉自己从现在开始我要成为全年级第一。现在想想,当时挺妄想的,已经是班里倒数第六了,在老师眼里基本上成为不可救药的学生了,但是那个时候我真的给自己树立了这样一个目标。怎么做呢?改变自己。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我由49名变成31名,被班主任点名表扬。但我知道,对我来说那不算什么。等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我已经是11名了,这还是不行,于是高二的时候第五名,第三名。高三的第二个学期,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候,我终于考上全年级第一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是想告诉大家,学习其实可以通过决心、毅力加上好的学习方法去改变的。中国足球也是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决心、毅力加上好的方法去改变它。
学生:您认为成功最需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