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工作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1 10:01: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脱贫攻坚工作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脱贫攻坚工作报告

篇1

一、注重宣传、提参保率,贴心服务群众

把强化政策宣传作为做好医保工作的基础。2020年以来,紧密结合业务工作实际,组织强化医保扶贫政策宣传,贴心服务群众,提高群众医保政策知晓度,让贫困人口了解国家的惠民政策。2020年,先后带领干部职工深入农牧区、寺庙、厂矿企业和学校开展医保政策宣讲8场次;共编印并发放市医疗保障相关政策共计2万余份,使广大群众更深入地了解医疗保障惠民政策。

二、落实政策,尽心服务,暖心关爱群众

严格落实国家、省、州医保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我切实加强基本医疗报销管理,规范医保报销操作流程,不断增添措施,确保了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让群众暖心。一是落实财政代缴,实现应保尽保。2020年,市政府为全市所有建卡贫困人员11247人,按医保一档代缴医保费用40.58万元。二是降低自费比例,减轻群众负担。通过降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政策倾斜、“一站式”结算等方式,加大贫困群众医疗保障力度,实现贫困户市域内住院“微支付”。2020年,我市建卡贫困户享受待遇3346人次,报销1335.12万元。

三、减化程序,提高效率,抗起群众看病担子

为充分发挥城乡医疗救助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拖住底线、统筹衔接、公开公正、高效便捷的基本原则,在机改过程中保持工作不断档,积极完善医疗救助工作机制,加强统筹衔接。一是夯实基础,确保困难群众及时纳入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范围。主动与民政部门沟通衔接,进一步细化、精准城乡医疗救助对象,为2020年参保登记打下坚实基础,确保人费对应、足额缴纳、及时参保。二是便民利民,实行市域内困难群众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我市城乡医疗救助定点州医院、市医院和州藏医院,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信息交换和及时结算。三是窗口前移,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避免群众来回跑腿,对救助人群中实行医中救助“开单子”和由乡(镇、街道办)医保经办人员下沉服务,医后替群众跑“路子”的方式,为群众办理“最多跑一次”行动,提高办事效率。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切实为群众担起看病的重担。2020年,全市享受城乡居民医疗救助7795人次,金额486.54万元。

四、重拳出击、形成威慑,守护群众“救命钱”

篇2

一、切实做好沟通联络

截止2月29日开发区所有帮扶干部均完成与帮扶对象的电话走访工作,共计户26户70人,通过电话走访宣传疫情防疫相关知识,了解贫困群众当前的生活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困难。

二、深入了解排查问题

在肺炎防疫期间,区应急管理局帮扶干部通过电话随访了解贫困户当前生产生活状况,尤其是对产业发展意愿进行摸排,通过摸排了解到有35户贫困户有产业发展意愿,并宣传了产业最新的奖补政策,截至目前共有4户收到统一发放鸡苗,共计400只;电话了解到贫困群众受疫情影响暂未返岗的共有4户5人。

篇3

一、**年工作推进情况

**年是全面落实脱贫攻坚的首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最大政治任务、最大民生福祉和最大系统工程,紧紧围绕“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突出“村出列、户脱贫、易地搬迁”三大重点任务,众志成城,合力攻坚,全面完成年度脱贫任务,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不断加快。全年贫困发生率降至6.9%,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5859元增长到9600元,各项工作均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坚持高标准做好顶层设计。区委、政府坚决扛起扶贫攻坚硬责任,高规格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按照军事作战原则,实行挂图指挥作战,将减贫脱贫任务按年度细化分解,层层签订减贫脱贫责任书。各乡镇成立扶贫办,村级建立作战室,形成责任到人、任务上肩、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先后制订出台产业发展、金融扶持、教育培训、医疗保障、社会兜底等28个系列配套政策,到户扶持措施达53项,全年统筹整合各类资金3.06亿元用于精准扶贫,有效激发了贫困户勤劳致富、踊跃脱贫的内生动力。坚持刚性明责问责追责,明确责任到人到户,细化任务周查月督,建立完善考核、督办、问责、激励、约束等工作机制,每月督办通报一次脱贫攻坚工作进度,每季度开展一次精准脱贫拉练评比,先后对16名扶贫工作不力的干部进行了严肃追责问责,对1名科级干部给予纪律处分。

2.坚持高标准实施易地搬迁。把易地扶贫搬迁与旅游扶贫、民居改造、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南部山区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把旅游扶贫战略贯穿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全过程。在搬迁选址上,坚持因地制宜、随湾就片,不搞大开大挖;在**屋规划建设上,做好“三个结合”,与特色旅游村落结合、与实施旅游项目结合、与推进城镇化结合;在工作举措上,全面落实“四全”(全域景区、全域旅游、全域规划、全域监管)、“两不准”(不准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不准建没有规划的**屋)制度,实现搬迁与脱贫同步、安居与乐业并举。

3.坚持高水平开展社会保障。教育资助提标扩面,在国家、省定教育资助标准上,自我加压,再提标准,全年投入250余万元,按照幼儿园至大学学生每人每年1500至5000元不等的标准,为近千名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入学资助,实现建档立卡困难学生教育资助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困难家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问题。健康扶贫减负降线,开展“医疗保障提升、住院就诊减负、医保结算便捷、公共卫生强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五大行动,为贫困户就医看病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先看病、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对每一户因病致贫返贫的家庭,实行“三个一”健康跟踪保障服务。即:家庭成员每人建立1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1张服务功能相对完善的居民健康卡和1名乡镇医生签约上门服务。保险保障全面覆盖,由区财政出资为全区每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家庭财产保险,确保贫困户因病、因灾返贫致贫。兜底救助应保尽保,改扩建茅塔乡农村福利院,建设13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化管理城乡低保,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培训就业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4.坚持高标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坚持扶贫规划与旅游规划双核心统领,高标准编制并启动实施《**区南部山区旅游导向型乡村综合发展规划》,分片区规划、村庄规划、景点规划三个层次,做到规划全覆盖,所有建设遵从于规划实施。开工建设茅大路、五茅路、马赛路等3条二级公路项目,完成莫家沟路、黄家路、台子路等区域内循环干线公路改造,南部山区形成了“两横三线六片”的旅游布局。先后开通15条乡村公交线路,建成了茅塔、大川2个综合客运站,率先实现“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公交车”的目标,切实解决了南部山区贫困群众出行不便问题。全面加快民生水利建设,南部山区贫困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落实好“宽带乡村”工程,推动“四网融合”、“四屏互动”,实现了贫困村网络信号全覆盖。

三、**年工作打算

篇4

一、**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情况

**年,特区围绕精准扶贫“六个一批”任务目标,整合扶贫资源、优化扶贫机制,出台了《**区精准扶贫政策》,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被动式、粗放式、分散式向造血式、精准式、参与式、整体式转变,实施“五大工程”推动扶贫攻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实施易地搬迁工程加快移贫。借鉴外地易地扶贫搬迁经验,通过“一申请一评议两签字”对搬迁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再“聚焦”;通过层层签订军令状,逐级落实各部门帮扶责任;通过整合资源,组建专业队伍,实现了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年,全区完成异地扶贫搬迁70户204人,建设集中安置点3个,分散安置点12个。截止12月26日,特区易地扶贫搬迁建**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年度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圆满完成。

二是实施产业扶持工程带动脱贫。将扶贫产业发展放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先地位,通过政策激励、能人带领、多轮驱动,促进了扶贫产业发展,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出台了《**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养殖到户奖补标准》,全区整合产业资金5566万元,帮助817户发展致富产业,有效激发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通过创“新合作社+农户”、“能人+农户”等产业扶贫帮带模式,培育农业合作社20余家,初步培育金沙坪种养基地,紫霄旅游基地,鲁家寨茶叶基地等六大产业扶持示范基地,带动72户278人实现脱贫。

三是实施医疗救助工程杜绝致贫。将避免农村居民因病致贫作为特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在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上下功夫,在降低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上做文章,着力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年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升到70%,起付标准由1.2万元降低至0.8万元,年封顶线由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实现了全额资助参合。截止12月底,共有参合精准扶贫对象累计住院报销765人次,新农合累计补偿163.7万元。

四是实施技能培训工程推动减贫。特区坚持按照“扶贫先扶智”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覆盖特区所有贫困户教育发展的倾斜扶持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权利,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为272名贫困学生建立了贫困资助台账,发放资金14万元。“泛海计划”11人,每人5000元,共资助5.5万元;“金凤计划”2人,每人3000元,共资助6000元。**年第一期“雨露计划”27人已经享受补助40500元。

五是实施政策兜底工程遏制返贫。特区坚持兜底思维,践行综合施策,织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救助政策之底。一是认真落实按户保障、差额补助制度,开展多维度调查,符合条件的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救助范围,确保农村困难群众依法救助,以户保障,精准脱贫。二是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年,特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集中供养五保标准、分散供养五保标准分别提高25%、60%、25%。全年为全区267户457人农村低保户发放低保金126万元。三是对精准扶贫对象开展大病救助。全年实施医疗救助232人次,落实救助金93万余元。

二、**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打算

**年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特区将在精准扶贫工作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计、一人一方的工作方法,综合施策,整体推进,优化工作机制,实现脱贫2329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203户599人。

一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一是进一步强化办事处、村的主体责任,完善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制度,为易地扶贫搬迁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围绕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落实情况开展实绩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三是健全扶贫开发工作督查约束机制,加强资金审计、检查,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扶贫资金、项目安全。

二是继续加快扶贫产业发展,帮助贫困群众“换穷业”。结合特区“旅游+”战略,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吸纳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健康养生”“旅游+互联网”“旅游+农业”“旅游+生态”等旅游新业态发展,让贫困户更多地从旅游经济发展中获益。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鼓励贫困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投资产业发展项目,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

三是深入开展教育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搭建公共平台,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提供实用技术培训、就业技能培训,确保贫困户每户培养有一名科技明白人,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大力开展“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行动,落实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提高资助补助水平,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帮助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篇5

一、高度重视,谋划帮扶实事

一是及时传达省厅关于省文化和旅游扶贫暨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精神,并就贯彻落实相关精神作出安排部署。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不折不扣做好分解的工作任务。二是深入帮扶点开展调研,详细了解桶井乡脱贫攻坚、文化艺术资源、文旅融合等相关情况,梳理群众需要解决的实事、难事,结合我单位特色和优势制定帮扶工作计划,形成具体帮扶方案。

二、统筹推进,务求帮扶实效

结合调研情况,依托我单位在桶井乡春晖乡愁苑挂牌的 “省乡村文化振兴(桶井)研创基地”,切实推进相关定点帮扶实事:

一是围绕脱贫攻坚感人事迹创作小戏小品。我单位充分发挥艺术创作专业优势,组织编剧骨干前往帮扶点收集素材,与桶井乡扶贫队员以及桶井乡群众广泛开展交流,进行深入访谈。围绕桶井乡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精彩故事潜心创作讴歌脱贫攻坚感人精神、激发脱贫攻坚正能量的小戏剧本。

二是开展文化扶贫实践课题研究。立足我单位近年来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的良好基础,组织业务骨干与驻村帮扶队员共同开展重点委托课题《桶井扶贫的实践探索》。通过聚焦桶井乡进行调研、采访、座谈,深度总结提炼桶井乡扶贫的成功经验和模式,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推进该乡扶贫的对策建议,为全乡和更大范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参考借鉴,目前该课题研究报告已完成。

三是挖掘梳理桶井乡代表性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事象。结合我单位职能优势,抽调精干力量深入桶井乡帮助梳理代表性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事象。一方面进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摸底,对地方文化艺术工作者、民间文化艺术爱好者进行田野调查方式方法的指导培训,并结合点上调查、深度访谈、交流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全乡民间故事、民间技艺(刺绣、傩戏)、民间音乐(乌江号子)等文化艺术资源情况。另一方面,展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的收集整理。搭建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傩戏、花灯、舞蹈等)、传统美术(传统工艺)三个工作组进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料的收集整理。目前相关资料已进入统稿阶段,后期拟成书出版。

四是指导拍摄桶井乡山水人文专题片。为推动桶井乡山水人文方面的宣传,提升桶井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单位抽调精干力量多次赴该乡指导专题片拍摄。积极协调搭建拍摄团队,帮助撰写拍摄提纲和专题片解说词,组织了新滩、望江亭、乡愁园、土家村寨等处的场景布置、景点拍摄及相关后勤工作。目前该专题片已完成后期剪辑制作,并在桶井乡举办的丰收节进行播放。

篇6

2018年扎兰屯市整合资金4.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投入7000万元(较2017年增加700万元),深入推进“123459”工程,建立脱贫攻坚体系,全年计划1306户、3400人,通过发展生产脱贫1142户2917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7户24人;通过生态补偿脱贫52户146人;通过教育脱贫105户313人;通过社会保障进一步织密兜牢民生保障网。剩余2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目标。

截止目前:一是资金整合达到15066.676万元,完成目标32.6%。其中,国家、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共下达专项扶贫资金1028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002万元,地方配套资金到位25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31万元。二是实现减贫983户、2558人,完成年度脱贫目标75.2%。其中,金融扶贫工程已实现减贫392户、1015人;“三到村三到户”工程已实现减贫327户、811人;电商扶贫工程已实现减贫30户、76人;文化产业扶贫工程已实现减贫27户、69人;旅游扶贫工程已实现减贫83户、218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已实现减贫6户、24人;生态扶贫工程已实现减贫39户、110人;就业扶贫工程已实现减贫79户、235人;行业和社会扶贫工程,全面加强社会兜底保障,织密兜牢民生保障网。

三是易地搬迁及后续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开展了对2016年和2017年易地搬迁工程扫尾工作,8月底前全部实现搬迁入住和后续产业开工建设工作,通过发展光伏产业、设施农业和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等方式,使贫困人口转变为市民、转变为产业工人、转变为职业农民,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进一步巩固易地搬迁扶贫成果。

二、存在问题

一是问题整改不彻底。有的地区仍然存在侥幸心理和闯关思想,对于一些周期较长、难度较大的整改任务,没有拿出过硬的攻坚本领,真刀真枪的改,动真碰硬的改,有的地区至今仍有死角、有盲区,留有隐患。

二是利益联结不紧密。有的将扶贫资金简单的入股企业进行分红,没有建立起与贫困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缺少通过务工就业、订单收购、土地流转、托管托养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的具体措施。忽略了产业带动脱贫重要性,没有考虑到政策性补贴“断奶”之后贫困户收入来源,产业扶贫缺乏持久性。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深入推进九大工程,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培育前瞻性好、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真正让群众受益的富民产业,确保年底完成减贫目标,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的区贫县摘帽标准。

篇7

县委组织部:

按照你部下发的《关于做好全县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再排查的通知》要求。我院党组高度重视,精心安排谋划结对帮扶及排查工作。参照“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的方式,与倮波乡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对接,对我院帮扶的倮波乡干海子村及检察院干警所帮扶的瓦岗村建卡户进行了一次大排查和开展了以购代捐工作,现将排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1. 干海子村2019年脱贫贫困户伍司涵、伍司晨,是两个未成年儿童,其父亲与2016年去世,母亲改嫁,与母亲共同生活,主要收入以转移性收入和抚养费为主。排查发现问题未见抚养合同及相关证明材料。整改措施:立即与干海子村驻村工作队联系,协助村“两委”找到其母亲,并签订抚养合同,同时村委会出具证明,证明其有抚养人,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3750元。

2. 干海子村伍木嘎,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读学校,因厌学而辍学。干海子村阿西健群,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小时候患脑膜炎造成残疾,未办理残疾证,其父母害怕其上学出意外,不让其读书,其本人也不愿意读书。干海子村贫困户刘香娃,因厌学而未报名读书。整改措施:立即与倮波乡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联系,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入户全返因厌学而辍学的学生。阿西健群由于残疾无法上学,帮助其办理残疾证,办理休学手续。

3. 干海子村、瓦岗村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对县"五个一"帮扶的县级联系领导和帮扶单位不清楚。整改措施:帮扶责任人和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加强宣传。

4. 干海子村和瓦岗村部分贫困户环境卫生差、内务杂乱。整改措施:入户时加强“四个好”家庭宣传,协助干海子村做好“四个好”家庭创建工作。

5. 干海子村2019年脱贫贫困户刘万林客厅未吊顶,客厅杂乱。整改措施:督促其在10月底前将客厅吊顶,整理好家里内务。

篇8

为了全面核实我县2020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的精准性、真实性,根据《商南县2020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商南脱组办发〔2020〕49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核查时间

2020年10月27日至11月2日。

二、核查对象

今年拟新增(返贫)贫困人口、拟脱贫贫困户和人员自然增减、扶贫对象信息更新等情况。

三、核查内容

1.拟脱贫贫困户是否符合贫困户脱贫退出标准和程序。

2.动态管理是否符合标准和程序,其中新增人口是否合理,是否进行二次评议;脱贫不享受政策户清退是否合理。

3.核查民主评议、档案资料等是否规范到位。

4.每村抽取建档立卡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共5户,核查信息采集更新及“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等情况。

四、核查标准及程序

详见《商南县2020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商南脱组办发〔2020〕49号)、动态管理工作导引等文件。

五、核查方式及组织

本次县级核查工作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镇办脱贫攻坚工作团负责,工作团牵头单位具体组织实施,负责对各镇办拟脱贫贫困户、新增(返贫)贫困户和人员自然增减等情况逐户逐村实地进行核查,核查比例必须达到100%;采取查阅资料、走访座谈、随机入户等方式,核查动态管理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和精准性。

核查工作组组长、副组长原则上由各工作团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和1名科级领导担任,工作组成员由各工作团从本团内帮扶单位和对应镇办共抽调8人(原则上不得抽调镇办扶贫办干部),共组成10个核查工作组,负责本次核查工作。各核查工作组联络员确定、车辆及食宿安排、后勤保障等工作,由各工作团牵头单位负责安排和组织。核查前,由县脱贫办负责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核查工作结束后,由各核查工作组以核查报告的形式,将核查结果经核查工作组组长签字后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同时,由各核查工作组负责将核查意见书反馈被核查镇办,作为动态管理和脱贫退出的重要依据。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核查工作组上报的工作情况和核查结果,形成工作报告,经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后,上报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县级核查期间,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将抽调县脱贫办、县督导督查组等人员,成立巡回督导组,负责本次核查督导及业务指导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夯实责任。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县级核查工作,是动态管理工作的必要环节,是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检验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此,各工作团牵头部门、各有关单位务必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要严格落实组长负责制,各核查组组长是第一责任人,核查组副组长是直接责任人,核查组人员是具体责任人,对核查工作全面负责。

(二)严格标准。县级核查工作在村级核实、镇办交叉核查并向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请示核查的基础上,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的一次全面核查,核查没有异议的拟脱贫户,由镇办批准退出;对核查有异议的,不予脱贫退出。对核查有异议的新增(返贫)人员,反馈镇办再议确定。各工作组要在组长的统一领导下,严格按照脱贫退出(识别)标准、程序和核查方法开展工作。对无县级相关部门行业认定意见的贫困户,由各工作组督促县级相关行业部门出具认定材料后,予以脱贫退出。

篇9

“一棒一条痕”:高位推动出实招

在地处四川大凉山深处的普格县特尔果乡古木洛村,80户建档立卡的彝族困难群众正陆续搬进新居。易地搬迁后的彝家新寨,错落有致,白墙彩瓦飞檐。

“贫困群众的住房建设是凉山当地脱贫攻坚的突出短板。佛山市在不到一个月内,对口协作四川凉山州的人员、项目、资金就全部到位。”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葛承书说。

2016年中央调整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关系后,广东佛山立即行动。8月底,7人扶贫工作组进驻大凉山;9月3日开始,工作组连续12天深入11个对口贫困县实地调研;9月23日,佛山市1.1亿元帮扶资金一次性划拨给凉山。截至2017年2月3日,佛山市对口援建的安全住房项目完成投资11728.7万元,已完工的住房达1732户。

佛山市“一棒一条痕”的坚定推进背后,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实招频出。2016年,中央为广东赋予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新使命,扶贫协作范围扩大到桂、川、滇、黔4个省区的71个县(市、区)。广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实施意见》,迅速部署落实协作工作。

广东加大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地区资金支持力度,从2016年起,对71个县(市、区)按平均每县(市、区)每年1000万元安排财政援助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重点用于贫困户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就业创业等急需的脱贫攻坚项目。

广东省扶贫办处长廖纪坤说,按照“中央要求、当地所需、广东所能”的思路,广东将把在市场、产业、技术上的优势深度对接被帮扶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强旅游、农副产品深加工、制造业、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把重点帮扶项目与产业梯度转移相结合,以产业带动持续稳定脱贫。

闻鸡起舞,只争朝夕。目前,深圳、广州、东莞等广东6市派出的5个工作组正扎根帮扶地,切实推进工作。深圳市已启动实施了29个项目,投入1.7亿元,17名干部分驻17个贫困县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广州市组织140多家企业代表到毕节市、黔南州考察,广州港集团正在研究筹建无水港……

拉手能站、松手能跑:“内外结合”拔穷根,“点面结合”注动力

地处粤北的韶关市是广东省内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以前从来没想过种马蹄能脱贫。”在韶关乐昌市北乡镇,很多贫困户有着相同的感受。通过产业扶贫和品种改良,这个曾经的“穷镇”如今打造了1万亩马蹄和4000亩香芋种植基地,像两个巨大的产业引擎带动着贫困户脱贫奔小康。

当地致富带头人肖志平说,在产业的带动下,贫困户心里有了底气,脱贫的自信心也大增,争先恐后“向村里能人看齐”,大伙也想出了很多致富的好点子。

立下脱贫“志”,就能激发致富“智”。广东省扶贫办主任梁健说,广东在扶贫开发中,力避“养懒汉”“等靠要”,重在激发贫困户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通过培训激发新观念,通过市场化手段形成稳定的脱贫渠道,“让贫困户和贫困地区在帮扶之下,拉一把能‘站’起来,松开手能跟着‘跑’起来。”

“内外结合”拔穷根,“点面结合”注动力。除了“点”上的精准脱贫,还需要为贫困地区稳定脱贫注入持续动力。2016年6月,广东提出要实施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等八项扶贫工程,并出台37个配套实施方案,打出扶贫攻坚“组合拳”。

“广东的扶贫开发就是在全省一盘棋的系统思维下,把扶贫融入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大战略之中,注重基A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布局与农村产业扶贫的相互配合。”梁健说,这是一条“以改革强基础、以发展促脱贫”的扶贫开发新路径。

增强群众获得感:做大民生工程,补齐突出短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云浮罗定市加益镇合江村贫困户冯家国,常把2016年自家的“喜事”挂在嘴边:8月,儿子领到合江村教育基金发放的800元助学金,大学毕业前每年都可领取;9月,驻村扶贫工作队给他发放的百只鸡苗长大出栏,卖了7000多块钱;10月,利用危房改造资金建造的新房子落成,一家人喜迁新居。

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正是广东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矢志不渝的目标。2017年广东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补齐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生短板”,在十件民生实事上继续加大投入:

全省城乡医疗救助住院补助平均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28元,增长30%;

对城乡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按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标准给予生活费补助,分别增长100%、67%;

对建档立卡相对贫困户补助标准提高到每户4万元、增长100%……

篇10

2016年12月20日至21日,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座谈会在梅州举行。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常务副会长林华景,梅州市委书记谭君铁,省发改委副主任余云州,省扶贫办副主任宋宗约,梅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彭耀新,副市长吴泽桐等领导出席会议,省老促会副会长白玲、李小鲁、郑木胜、林永福、姚泽源、钟镜深、S广伟、谭世勋和全省各地市及部分县(市、区)老促会领导代表等10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分别由林华景、白玲主持。

本次座谈会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关于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重要思想,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文件精神,总结2016年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研究和部署2017年工作,努力促进全省老区的建设发展。

会上,陈开枝作工作报告,谭君铁致辞,余云州、宋宗约等讲话,梅州市、汕尾市、肇庆市老促会和梅县区政府代表作工作经验交流。李小鲁宣读了《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关于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和《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关于表彰2015―2016年老区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通讯员的决定》。与会领导为梅州市老促会等先进集体和徐斯池等先进个人颁发了牌匾和奖状;会议组织观看了纪实片《永远在路上》,与会人员分享了观后感。白玲在会上表示,希望各地加大革命传统教育和老区建设宣传力度,弘扬革命精神。林华景在做会议总结时,对各地老促会提出了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的要求。

陈开枝在报告中对梅州落实原中央苏区政策上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并总结了省老促会2016年工作新的亮点和成效;回顾过去一年全省老促会系统的三个可喜变化。在部署2017年工作时,陈开枝要求,全省各级老促会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以全面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为主线,继续为促进老区脱贫攻坚和开发建设出力,为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会议还组织全体与会人员瞻仰纪念园,实地参观、调研了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雁鸣湖旅游度假村、雁南飞茶田和梅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客天下旅游产业园等梅州市部分企业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