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阅读理解能力;存在的问题;方法与对策
一、背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该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要跟上时代步伐就要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这就需要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记诵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成分。
(一)三年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指不仅能顺利地读,还要能较充分地正确地把握阅读材料的中心以及理解字词句篇和初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那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又该具备哪些阅读理解能力呢?一般来说有: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抓关键字词理解文本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字词的能力;质疑解疑的能力等。
(二)目前三年级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哪些薄弱之处
1.从日常学习情况来看
(1)阅读速度慢,读不懂意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三年级学生关于默读的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发现很多学生不会默读且读不懂意思。表现在:学生默读文章往往读一遍两遍就不想再读了,开始东张西望,交头接耳。讲读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并批划出答案,很多学生会画一些毫不相干的句子,或者找到其中一点就不再去读了,读书不够深入。
(2)阅读方法少,不会阅读
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缺乏阅读的方法,阅读的习惯也没有养成,如: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圈、点、画、记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课外书的习惯等。由于没有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所以从学生平时的学习中反映出质疑解难的能力非常低下。
2.从测试情况来看
从调查卷的情况来看,小学三年级学生具有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掌握的阅读方法情况不太理想,学生阅读题得分不尽人意。
表一:三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调查情况汇总
表二:三(4)班阅读《翠鸟》选段各题得分率统计表
从表一可看出三年级学生阅读题失分严重,得分率低,从侧面反映出学生整体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从表二统计的数据和卷面呈现的现象看,学生在答理解类的题显得吃力,得分不高。可见学生对一些基本的阅读理解方法和技能没有很好的掌握,如词句理解的方法,要点概括的方法,质疑解疑的方法,整体理解文章的方法,积累的方法等,在需要运用这些方法回答题目时就显得无能为力。
以上数据反映出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能力、要点概括的能力、质疑解疑能力、抓关键字词理解文本的能力都有待提高。
二、原因分析
(一)关于学生自身原因
1.地域方言音影响学生阅读速度
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以广东地区东莞本地生居多,学生面对文章要将文字由本地白话方言转化为普通话再读出来必将影响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低下,导致阅读所得低效。
2.刚从低年级升上来的三年级学生,由以识字为重点的学习过渡到段的学习也需要一个适应和转化的过程,由于积累的词汇量少导致阅读面窄。
(二)关于教师教学原因
1.忽视阅读兴趣的引导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内容上旧、窄、死、繁,没有与时俱进;指导上读书、感悟少,提问、分析多;学生自主发现少,教师“牵”“引”求同多。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兴趣、态度、习惯的培养。学生阅读没有兴趣,阅读能力提高也就成了老师的一厢情愿。
2.重书本知识轻方法指导
教师教学过程中方法僵化,语文实践活动不够丰富,教学途径、渠道封闭,把语文的本质掩盖起来,割断了与现实生活、大千世界的联系。这样把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仅仅局限在对课本的学习范围内会让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动力,缺失学习语文的方法。
3.有方法意识无环节落实
部分教师有渗透阅读方法的意识,却苦于种种原因,环节落实不到位,如只在分析课文时渗透方法,没有后续的练习巩固;或者是当堂课上有方法指导,但是缺乏课后的用法练习……导致学生对于方法掌握不到位,无法灵活运用,即不能很好的用法阅读相关的其他文章,阅读仍处于萌芽状态,能力难以形成。
这三点原因都将导致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难以形成。
三、采取措施
鉴于以上认识,我认为要有效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习惯以及教会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入手。
(一)广泛阅读,为形成能力奠基
兴趣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吸引力和推动力,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但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培养,教师必须利用多种机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冲动。
1.从课文引用的段落着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
通过阅读原著,使学生理解课文节选段落在原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节选段落的真实含义。如:《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是出自《战国策》中的一个小故事,内容简单道理却深刻,学了这一课定能激发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战国策》中更多的故事。
2.组织课外阅读的交流比赛活动
首先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激活了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其次,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形成“阅读情感场”,使那些本没有兴趣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受到这个“场”的影响,产生谐振。再次,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可以渗透教师对学生所交流内容的评价,大大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3.采取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如:诗歌朗诵会、故事擂台赛、办手抄报、各项奖励以赠书的形式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坚持阅读,阅读的习惯才会养成,知识的积累才能更丰厚。
(二)课堂悟法,为形成能力扶植
预习 有的放矢
1.问题引路
三年级的学生,面对着生字多多、篇幅长长的课文,难免会有畏难情绪,如果通过预习扫除了课堂学习中的知识障碍,一定会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听讲效率。于是我让学生带着预习的要求和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预习,即“三读一思”,以便在真正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具体为:(1)初读课文两遍理解重点字词意思。(2)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初知文章大意。(3)圈点勾画重难点,在不懂难学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落实
三年级的孩子毕竟年龄还小,学习自觉性不强,在预习习惯没有养成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和提醒。通过家长初查、教师再查等家校合力共同督促中,日复一日,学生便养成了带着问题认真预习的习惯,他们的阅读速度加快了,思维敏捷了,能较快地发现问题和抓住问题的本质,看问题也深刻些。
堂上 步步夯实
1.读思结合重感悟
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是对信息的输入,“思”是对信息的吸收处理,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读书习惯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不仅预习时需要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阅读理解中更需要带着问题去品读感悟。《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也首次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图式理论告诉我们,读者的知识背景是阅读感悟的重要因素,新知识的感悟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多积累生活中的知识;另一方面,在阅读中结合思维训练激活潜伏的图式系统,使学生对材料的感悟更加深刻。
2.讲练结合授方法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理解文意的的过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体现在捕捉信息的多少以及对材料内容的概括整理上,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不同的文本类型因材施教,让学生在阅读课上的品读感悟中形成阅读理解能力。
(1)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训练
①紧扣“题眼”巧概括
课题是文章的标志,内容精髓,有的直取事件、有的直呼其名,有的揭示中心,有的汲取人物话语,有的表明行文线索等,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课题下手,巧妙设疑,引导学生缘疑而读,既能解题,又能了解课文思想内容,继而巧妙概括主要内容。如直取事件的课文名有《3、爬天都峰》《16、找骆驼》《30、一次成功的实验》等,我们可以用 “谁+课题名+感受/启示/道理”整理成句来概括文意。例:《16、找骆驼》课文写了老人帮助一位商人找骆驼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直呼其名的课题有上册的《5、灰雀》《6、小摄影师》下册的《1、燕子》《5、翠鸟》等可以用“课题名+事件/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②抓住“文眼”活应用
“文眼”是文章灵魂的体现,中心内容的浓缩,阅读训练的窗口,有的课文篇首“开门见山”统领全文;有些课文结尾“画龙点睛”揭示主题;有些课文中间部分为行为架桥引渡。语言凝练,意蕴丰厚,均有点睛之意。如《13、花钟》《14、蜜蜂》《15、玩出了名堂》《19、赵州桥》《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25、矛和盾的集合》《26、科里亚的木匣》等课文都有很明显的“文眼”即中心句,只要指导学生找出了中心句便可以稍加修改灵活的用于概括段意或者是全篇的大意。真可谓是一眼窥全篇,不仅能净化阅读路径,提高阅读效率,还能培养学生快速理解课文的能力。
(2)理解关键字词的方法训练
文章的精彩体现在语言,语言精彩体现在重点关键词,理解关键词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中心,领会词韵,还能让学生
熏陶情感,享受语言的优美,学会精读细研,进而形成阅读理解能力。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
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段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两个词的教学片段:
师出示文段: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师:海水有什么特点?(五光十色,瑰丽无比)你从哪里知道?
生:因为海水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所以……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标红句子,这种方法就叫联系下文理解字词。
片段二:《30给予树》第3自然段……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亚沉默不语。……
此处要体会金吉亚的心理活动,理解这个 “沉默不语”是关键,而老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第2自然段)以及下文(第3自然段下面的文字)加以理解,在品读上下文的过程中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②结合语境理解关键词
在《孔子拜师》第2自然段“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语境中理解“风雨兼程”一词。
(三)运用方法,为形成能力助力
1.当堂学当堂练
如学《秋天的雨》一课,学生有了寻找中心句概括段意的意识了,我趁热打铁,在课堂上即刻出示类似结构的文段让学生用法练习,将用中心句概括段意的方法得以巩固。
2.课后及时小练笔
在学了《风筝》一课后,我布置了围绕中心句写一小段话的练笔家庭作业,目的就是让学生对类似结构的文段了解更深,对巧用中心句概括段意的方法迁移运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课堂的方法渗透很关键,及时的训练巩固也很重要,通过一些课堂练习,课后小练笔加以巩固,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能力,并将阅读理解能力迁移到阅读其他更多的文章,拓宽视野,品尝“语文味”,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去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朱作仁.朱作仁学科教学研究文存[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
[2]《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6月份期刊和7月份期刊.
篇2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问题;策略
引言
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其目的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1]。《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二级目标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是: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看懂英文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小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因此,除了跟随教师课堂上的精讲之外,还需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提高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尤其是高年级阶段,英语阅读教学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研究中的重点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阅读短文并理解是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各级考试中占有很大比重。小学阶段英语教学主要是以课堂上精读为主,而且精读的文章或故事篇幅短而少,大量的广泛阅读还没有被足够重视起来。就这个现象,现在来谈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英语阅读问题。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存在的问题
就连云港市来说,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安排英语课程学习计划,每周三节课,每节课40分钟。从字母、拼读、句子、语法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方位训练和培养。为了培养小学生尽快更多地熟悉和掌握英语,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里加进了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每年连云港市教育局在推荐小学生阅读的书目里都有英文版的《跟上兔子》。尽管英语阅读对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英语阅读在小学生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开展还不够普遍。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学校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和课时安排的制约,学校和教师对于英语阅读重视的程度不够。基于要严格按照学校课时计划和教学进度完成教学计划中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学校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只能把教学重点放在学校所要求的任务上来完成。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教师通常对课本里的知识点进行精讲解精练习。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定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标准,所以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多与课堂上的书本内容密切结合,多布置考试的英语阅读理解题型给学生做,功利性较强,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培养。在学校对语文和英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的数量上,能看出明显的数量差异。每年小学生所获得的推荐阅读书目中,英语阅读推荐书只有两三本。平时学生的英语阅读量太少,课外英语阅读习惯没有养成,英语阅读没有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课本知识依赖性加大,英语学习的被动性较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完全养成,平时都是跟从学校教师的指导和步骤进行学习,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后,很少主动进行英语阅读。教师平时布置的英语课外阅读量较少,再加之课堂检查考核的力度不够,所以课后学生用在主动英语阅读上的时间非常少。因此,对英语拓展阅读训练被忽视了,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英语发散思维的培养和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家长重视力度不够以下为笔者在连云港市苍梧小学附近的几个小学生家长群里所做的问卷调查,苍梧小学的家长总体学历层次相对比较高。调查的对象是已经开始学习英语的三年级及以上学生,其中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占被调查总学生数的68.13%。问卷调查有效填写人数662人。(调查问卷收集时间是2020年6月17日)第10题:到目前为止,你阅读过的英语课外书大约有多少本?“没有”(13.14%),“10本以内”(60.27%),“10—20本”(16.47%),“20本以上”(10.12%)。第16题:家长给你买或借的英语书刊杂志类的多吗?“没有”(15.41%),“很少”(48.64%),“每年10本左右”(28.7%),“每年20本以上”(7.25%)。第17题:家长会陪你一起英语阅读并指导你吗?“没有”(22.66%),“偶尔”(25.83%),“有时”(33.08%),“经常”(18.43%)。第10题和第16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实际被调查对象中,大部分(70%以上)的小学生借阅或购买英语课外读物的数量不超过10本,超过10%的小学生没有阅读过英语课外书。在进行英语阅读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小学生的阅读量很小,90%以上学生自学习英语以来,每年阅读英语课外书的数量不超过两本。大部分学生家长也很少买或借此类读物给孩子看。第17题结果显示家长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部分家长没有同孩子一起进行英语阅读。由此可见,大部分家长没有真正重视英语课外阅读。小学生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学习习惯受家长的影响非常大,家长对英语阅读的不重视或者不够重视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小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机会很少。因此,家长的不重视,也是造成小学生们普遍英语阅读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孩子接触的英语课外读物较少适合小学生的英语课外读物主要以绘本为主,以及部分阅读报刊。英语绘本价格比较高,一般家庭不愿意承担英语绘本的开销。英语课外读物相对于汉语课外读物来讲,没有汉语课外读物那样丰富多彩,更有趣味性,更容易理解或得到家长的辅助讲解。有的家庭愿意买或者借阅英语课外读物,但是由于部分家长对于英语知识的欠缺,在孩子看英语绘本或故事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起辅助讲解的作用,导致小学生最终看英语课外读物的积极性不高。英语绘本虽然有图有画,对于三年级以上学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绘本内容幼稚且又有不认识的单词,生词不能得到及时解答,对阅读情绪易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阅读兴趣不够浓厚。久而久之,学生对英语绘本的借阅远不如对中文书籍的借阅积极。家长们普遍没有意识到英语阅读对孩子英语学习的帮助,平时在借阅和购买课外阅读书籍时,更多的是考虑中文书籍,加之部分家长对于英文书籍的不了解和一些英文书籍价格偏高,很多家庭中的英文读物很少,孩子接触的机会少。
二、培养和提高现阶段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虽然连云港市教育局对小学三、四、五、六年级推荐的书目里有英语读物,但是总体内容趋少,加之学校对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的考查力度不大,导致教师对课外读物的阅读指导力度不够。家长们普遍对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又因为各自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所以对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辅助能力差异较大,部分家长无力指导孩子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导致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进行有一定的难度。鉴于以上因素,建议在日常的小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校可以联合家长从以下几大方面入手,加强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视力度。
(一)提高学校和家长的重视程度1.宣传到位学校每周的科研例会可以留一定的时间做英语阅读研讨,针对每周课本上所学内容,大家集思广益,寻找和推荐好的英语课外读物,而且课本内容相对应并要与符合该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宣传到每个班级。组织学校范围内的英语比赛,比如阅读、演讲、朗诵等比赛,增强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意识。教师每周适量地布置英语课外阅读,并进行适当的检查或考察,让家长和学生都意识到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家长和学生对英语阅读的重视程度。教育主管部门每年在对各个学校进行阅读指导书目的推荐工作的同时,要求各学校认真落实好各阶段英语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享受阅读乐趣[2]。建议增加英语课外阅读书目的数量。2.筛选材料在阅读材料的筛选上,教师应具备很强的鉴别能力和专业指导能力。不同的英语教学阶段,有不同的阅读教学目标和阅读教学计划,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所在年级孩子的英语水平,寻找和筛选切合小学生实际水平、简单易懂、容易引发兴趣的各种课外英语读物,例如儿歌、绘本故事、动画片、报刊杂志等适合本年级孩子英语水平的读物,推荐给学生和学生家长,鼓励小学生业余时间多读多看,逐渐培养小学生独立自主的英语阅读能力,并形成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循序渐进,切实地提高英语水平,扎扎实实地从基础抓起[3]。3.教师重视教师每周拿出一定的时间在班级对英语课外读物进行梳理和讲解,让学生展示其阅读的内容,学生用1—2分钟时间在班级用英语讲故事或者说出自己觉得优美实用的句子,教师给予点评和表扬,适度的表扬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从而带动小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和兴趣。学校或教师对每月每生阅读的书目和数量进行班级或年级排名,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和排名带来的荣誉感。组织一些与英语阅读相关的年级或班级活动,比如演讲、话剧或者唱歌等小节目,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能力,增加小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增强英语语感。积极创设多角度、开放式教学氛围。在一些节日里,例如元旦或母亲节等,适当地鼓励孩子们写英语短信或制作英语卡片等,不但加强了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加强了对祖国下一代的亲情和感恩之情的教育。学生会感到英语不仅是要考试的科目,还是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需要的交流工具,对英语阅读的重视程度也会提高。教师的思想是孩子行动的风向标,教师的重视直接促使家长对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视,大家共同积极投身到英语阅读的行列中来。4.家长重视家长充分利用小学生大量的空余时间段来增加孩子英语阅读的机会和培养孩子英语阅读的兴趣。例如,购买或去借一些符合自己孩子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的英语阅读刊物,搜寻一些英语动画片或电影给孩子看,平时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共同阅读,甚至可以报名课外相关的兴趣班。语言学家认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注意、记忆、思考、综合、判断、推理等过程的总和,是积极获取信息的过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需要多说多看多练习,家长应重视孩子的英语阅读,积极采取措施对孩子增加英语阅读量,扩大英语阅读面,如此学生的词汇量会随之扩大,语感增强,口语和写作能力得到提升,对英语的认知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二)培养孩子的英语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小学生自然会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可以查找一些与课本以及推荐读物的相关内容来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做些游戏或者针对某些节日上给学生们编排一些英语小节目,通过表演来促进对英语的灵活运用。1.阅读材料以连云港市教育局推荐的《跟上兔子》一书为例,小学英语学习阶段的每个年级都接触到这本书,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讲解英国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例如,另一个兔子———来自英国的彼得兔。这只棕色白肚皮的可爱小兔子,作为英国家喻户晓的卡通明星,自1902年起至今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赢得了世界各地小朋友们的喜爱。有很多经典的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英文儿童故事,例如三只可爱的小猪、梦游仙境的爱丽丝、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永远也长不大的彼得潘等等。通过阅读,孩子们看到了美国粗犷的乡村、英国优雅的农庄,清澈的湖水和峰峦叠嶂的群山,体会到不一样的欧美风情。不同国度的风景和生活的差异,会引发学生们巨大的好奇心和浓厚的阅读兴趣。2.鼓励和表扬教师借助英语故事、儿歌、对话等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是孩子学习的一个很大的动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阅读兴趣。教师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和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们带着好奇心走进课外读物,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欲望。在课堂上,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积极引导学生与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逐渐对所阅读文章或故事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无论课内课外,都应该给学生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把学生们平时的英语读后感贴在黑板报上,让大家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朗诵比赛、美句摘抄、英文对话表演等形式,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英文课外阅读中来。对于做得好的认真的学生,多予以肯定和表扬。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3.家长的参与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4]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是一个标杆。家庭对孩子的性格、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和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英语课外阅读中,陪伴孩子,共同查阅字典,共同欣赏美句,既是一项有意义的亲子活动,又能增强孩子的被认同感和学习自信心。
结束语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语言教学,英语教学离不开文化教育。阅读是读者和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是孩子探索外部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英语课外阅读,小学生们能拓宽视野,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有助于加强对英语学科的理解和学习。因此积极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拓展学生文化外延,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又加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3]。小学生们平时要进行大量的中文课外阅读以增强理解力、提升文学修养,英语作为外语在日常生活中则很少用到。要想熟练掌握并使用英语,课外阅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增加词汇量,增强语感和用英语思维能力,并为以后中学阶段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关于公布中小学“真阅读工程”2017年推荐书目的通知(连教办研[2017]21号)[EB/OL].连云港市教育局,2017-12-14.
[3]陈丽红.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北极光,2019(1):149—150.
篇3
要搞好学生的课外阅读,须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三年级至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50万字以上,但课外阅读不是放任自由,而应加强教师的指导。
一、加强课外阅读意义指导,明确阅读目的
(1)课外阅读是当前语文学习的必然要求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想切实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只靠一本教材、一本练习册已经远远不行了。从近几年省内各市的语文中考题来看,考查的重点不再是靠死记硬背能解决的基础知识,而更多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其中阅读题目包括诗文鉴赏、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约占总分的45%,表达题的40%就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也不是只学书本就能解决的。从这些方面来看,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势在必行。
(2)课外阅读是开拓视野、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文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就强调“要大量阅读”,“一学期读它80到100万字不为多”。书读得多了,就能使我们广泛地接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知识领域。通过阅读,我们既可以在浩瀚的知识信息海洋里汲取所需要的信息知识和智慧,也可以冲破时空的局限而看到世界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还可以透过信息海洋清晰地感受到当今世界脉搏的跳动,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此外,开展课外阅读,有利于积累词汇和提高模仿能力。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词是语言精华的浓缩,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写作能力,还能够陶冶性情、培养情操。
二、加强课外阅读计划指导,确定阅读内容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盲目会使你万事不成。”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是克服盲目性,实现阅读目标的根本保证。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好一周、一学期、一学年乃至三年级至六年级的阅读计划。课外阅读计划应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培养阅读能力;二是培养写作能力;三确定阅读内容。
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一要正确,二要合适。学生阅读必须对现行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必读书目为基础,还要注意在古今中外作品中 精选学生可读之书。当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作品有《新编唐诗三百首》、《上下五千年》、《自古英雄出少年》、《西游记》等,外国作品有《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故事选》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渐介绍贴近学生生活、深受好评的书籍有《花季雨季》、《男生贾里》、《草房子》等,另外,还应推荐一些精彩的时文和自然科学类书籍。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阅读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权利。
三、加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实效
(1)精略结合
略读不仅可以快速获取知识,扩大知识视野,而且可以使学生从浩瀚的资料中筛选出相关的篇目或章节,有信息检索的作用。精读就是细致读、圈点读、吟诵读、研究读,不仅了解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应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哲理。
(2)读思结合
思考能深化对作品的认识,阅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读思结合,一要注意发散思维,由此及彼。如读《狼来了》,从那说谎孩子的身上,应该深刻认识到诚实是多么美好的品格,它是每个人在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美德。从中还可以想到古今许多与众不同的孩子的做人表现。二要比较阅读。对内容相近体裁不同和体裁一样而内容不同的作品,以及同一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都可以进行比较阅读,由此促使学生研究作品价值,思考作品意义,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3)读写结合
写读后感、心得体会、仿写、改写、缩写等都不失为好的阅读方法。我们要给学生讲清读写结合的好处,强调读写结合,再典型示范,榜样引路。
四、加强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养成阅读习惯
1.开设阅读指导课
对于高年级学生,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很有必要,并且课外阅读指导也应像语文课一样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按一般的认识规律,指导课上应先让学生阅读典型材料,教师再点拨材料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讨论,从而总结出一些阅读或写作的规律,最后出一至两个实践题目训练学生的思维,以将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要注意的是:典型材料要精,可阅读材料要广,点拨要适可而止。
2.开展读书交流
篇4
低年级语文教学
语文低年级的教学是打好语文基础的三年,如果一个小学生低年级没有学好,基础没学好,那么到了高年级学习就很吃力就会出现拼音不准、语句不通、作文不会写、错别字连篇、甚至闹笑话。因此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很重要,这也要求老师要不断的适应新形式,不断地加强教学水平提高自已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胜任现代教学的任务。现把我这些年小学代低年级的教学心得给大家罗列如下。
1小学一年级难点和重点是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练习如果机械地让学生去读、去写、去记、去练,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也会挫伤刚入学儿童的积极性。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好动、好奇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将大量的练习寓于游戏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巩固所学知识。借助实物、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把所学内容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可以使单调、枯燥的教学活起来,使孩子们乐起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抓住插图所具有的“图表音”“图表形”的特点,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所学拼音字母。也可以用实物来帮助学生掌握某些字母的音和形。例如,教学声母“f”和“t”时,可选用一根带短柄的弯头拐杖做教具。拐杖拄地可表“f”的形,拐杖竖直举起可表“t”的形;又如,教学“d”时,可选用一面小鼓和一支鼓捶做为教具。竖直靠近队鼓的捶与鼓组成的图案,可表“d”的形,鼓捶敲击小鼓发出的“的的的”的声音可表“d”的音;再如,在区分“b”和“p”和“d”和“t”的发音是否送气的教学中,可选用一张薄纸做为教具。把这张薄纸放在唇边,有意识地发出“b”“p”“d”“t”各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2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2.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
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2.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3写段,适时点评鼓励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如果学生写了作文,被老师评的一无是处,他不讨厌作文也得惧怕作文,所以,我们对学生习作,特别是三年级起步作文,一定要慎重对待,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和放大学生的一段通顺的句子,一个用得准确的词语,一个没有错误的标点符号等,给学生鼓励。
具体的方法:如在班上朗读,在板报上张贴,给广播站投稿,和家长沟通肯定等,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有信心、有热情、有勇气,在没有压力、没有模式的前提下,充分想象,自觉表达,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4三年级的重点和难点就是看图说话
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点来辅导小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1)因材施教,激发兴趣;
(2)引导观察、明白图意;
篇5
一、学生阅读现状
三年前,我曾几次到校阅览室明察暗访,发现我班孩子读课外书的劲头并不高,心里总不踏实,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尝试了许多做法。直到今天,教学《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之后,我更坚定了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成功的经验,也是公认的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良方。“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靠的是大量的阅读。为了了解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情况,以便梳理分析,有效指导,切实提升孩子素养。我首先在学生中做了一次摸底调查,调查对象为三年级(2)班全体学生,发放调查表46份,回收44份,有效样卷40份。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1.学生的藏书类别单一,书籍内容良莠不齐。调查表明学生家庭藏书量尚可,但与孩子交谈获知,这些书籍大多为教辅资料与作文选。内容陈旧单一,学生读来索然无味,如同嚼蜡。新买的书籍也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女生偏爱童话故事,男生则沉迷于漫画读本,《爆笑校园》《偷星九月》《洛克王国》《乌龙院》《蜡笔小新》等成为孩子的掌中宝。这些书籍整套以画面为主,文字寥寥无几,鲜见生动富有灵性的词句,但内容逗趣逗乐,往往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像《查理九世》这些芜杂的阅读材料,挤去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得益却微乎其微,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2.学生自主阅读意识不浓,不会利用身边的阅读资源吸取知识养料,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52%的学生从来不上图书馆、学校图书室看书、借书就是一个明证,身边的阅读资源任它荒芜,甚是可惜。“不动笔墨不读书”,良好的阅读习惯决定阅读的质量和阅读的效果。从调查表中我们遗憾地看到阅读时能主动作笔记的人微乎其微,82%的学生读书从来不作笔记,学生的阅读习惯尚未养成。
3.家长观念滞后,阅读环境不如人意。学校有不少学生是从乡下或外地转入的,家长文化层次不高,教育观念滞后。家长认为,一定要培养孩子上大学,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高分作保障,必须多做题。因此,家长在购买习题集、作文选方面舍得花钱,但能为孩子主动买课外读物的不多见。有的家长不主张甚至反对学生读课外书,认为那是闲书,对考试无多大帮助,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有的家长囿于自身的文化水平,无力指导孩子的课外阅读,对学生放任自流。
二、思考与对策
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我们学校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几点思考与对策,以期尽早改变现状,让浓浓的书香弥漫孩子澄明的心湖,在精神上给他们“补钙”。
(一)点燃兴趣,使之乐读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内容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读书。为了在学生中形成读书热潮,老师可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体验读书的快乐,形成自觉读书的氛围。
1.讲故事,激兴趣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中外有许多益智、有趣的故事都符合少年儿童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因此,三年级时我常利用班队活动课或课余时间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我便顺势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自己去读;再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读得多、讲得好。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这一类课外书。
2.找楷模,定目标
榜样能让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心理,并能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因此,我向学生介绍、、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使学生以他们的行为为楷模,时时督促自己。在作文训练时,我常常让写作水平较好和写作进步较大的学生谈谈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及取得的效果,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我在班级组织开展了读书“小博士”和“小硕士”的评选活动,起初制订评选办法(由班队会讨论决定5本必读书目和10本选读书目,读完5本必读书的学生可申请“小硕士”称号,在此基础上再读完5本选读书目可申请“小博士”称号,读书效果也有考核细则,并成立班级考评小组,凡获得“小硕士”称号以上的都吸收进入考评小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什么时候符合评选条件了,就可以获得“小博士”“小硕士”的称号。
3.勤交流,互学习
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情况交流、讨论的机会,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看书的益处。单周,班级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在会上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双周,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同学互相借阅自己的好书,资源共享。久而久之,连一些平常不爱读书、不愿读书的学生也渐渐养成了乐于读书的习惯。
(二)授之以渔,使之会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掌握好方法对语文教学有莫大的帮助,而且能让学生获益匪浅。因此,教师要多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
1.传授读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他们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边读边想,并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的地方进行圈点勾划,细细品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学写读书摘记
许多学生看书都是囫囵吞枣,只注重一些情节内容,收效甚微。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明确要求学生把所看到的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分类摘录下来。如分好哪些是写景的,哪些是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等,并恰当地用于平时的写作中。此外,要求学生每看完一本书都要写下读后感,定期进行检查、评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我班的“书谜”王奕同学,不但把从课外书上看到的好词句、片断摘抄后装订成本,还通过日记的形式把书上学到的知识,从中懂得的道理记录下来。我把王奕的学习方法向全班推广,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她的影响下,同学们不但学会了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写作水平也日渐提高。
(三)推荐好书,使之爱读
当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有益身心健康、有思想教育作用、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书籍,让他们多读多看,掌握更多知识,获得更多信息(推荐书目列入必读、选读书目,和班级考评结合)。
篇6
一、总分式段落教学
三年级的重点是抓好自然段的训练,扎扎实实地做好连句成段的训练,训练的重点是“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三年级教材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总分”段式。在训练中,要特别关注这个段落是采用怎样的方式把某个主题(或事物、景物)按一定顺序具体地表达(或描述)出来的。
例如,《秋天的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自然段(总分段式)的教学。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有几句话,把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那句话画出来。学生找到后,我又追问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银杏树、枫树、田野、果树、”,接着我让学生去发现第一句和后面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学生有的说:“像队长与队员一样。”有的说:“第一句就像个QQ群的管理员,后面都是群里的成员。”……接着我总结:第一句话直接写出了这一自然段的意思,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作――中心句(板书)。围绕中心句作者又从银杏树、枫树、田野、果树、五个方面,具体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第一句与后面的几句话的关系是――总分关系(板书),这样的段式结构我们叫它为“总分段式”。接着,趁热打铁,让学生模仿这一构段方式围绕“下课了,操场真热闹啊”说一段话。一开始,学生受二年级写话的影响,说得较为简单:“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啊!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赛跑,有的跳远、还有的打球……”于是,我就引导学生:“你能给大家具体描述其中的一个活动情景吗?”这一提醒,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调动已有的生活体验,畅所欲言,不断补充完善,再现快乐的活动情景。
这样,从“言之有序”到“言之有物”,学生对“总分”段式的概念越来越清晰,对这种自然段的教学方法也了然于心。熟悉了“总分”结构,还可以告诉学生,中心句可以放在前面,还可以放在后面,如果放在后面就变成分总结构,还有的段落是总分总的结构。我们可以找几个类似的片段给学生读,也可以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去发现这样的段式,加深印象。
二、过渡式段落的教学
人教版三年级《赵州桥》一课中,“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是典型的过渡句式,将前后内容清楚地分为两个部分。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过渡句,将其掌握,对全文的理解与把握就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学时我就通过对过渡句的剖析来组织语言训练,第一步,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赵州桥的哪几个方面;第二步,找出过渡句并分析这句话有几个意,思考这两层意思与上下文的关系;第三步,根据过渡句双向扩展。学习上文,讨论“从哪里感受到赵州桥的坚固”这个问题;细读下文,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赵州桥的美观”;最后朗读全文,体会过渡句在全文中的作用。一般老师这么教学就结束了,我却发现还有不少学生在阅读练习中找不出过渡句,或者不会利用过渡句来概括段落或文章的内容。于是,我设计这样两种巩固练习:一是出示一个过渡句,让学生先根据这个句子,推测上下文的内容,再出示原文,对照验证推测,获得成功的体验。二是出示内容并列、递进或转折的两个段落,请学生根据意思补写一个过渡句。通过以上练习,既充分发挥教材是“例子”的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过渡句的规律,顺利完成了知识的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并在实践中学会了过渡句的运用。
篇7
一、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从而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兴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
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会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这样向学生介绍书籍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学生对课外阅读,既想读有所得,又期望获得的收获明显,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读书活动,则不光低年级学生能在阅读中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年级学生也能起到“标兵”作用。比如,我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三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大大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3.利用课堂教学渗透课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关的奇闻轶事,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了解更多的有关知识。例如我在教《草船借箭》一课时,就用了一段不短的时间向学生介绍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过程,介绍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令人欣慰的是,不少学生课外捧起了《三国演义》,课余谈起了三国逸事,全班掀起了一股“三国热”。就这样,随着教材内容的转换,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巴金、老舍、鲁迅等名作家,还开始深入了解《红岩》中众多的革命先烈,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甚至啃起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二、加强指导,注重实效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后,就必须重视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1.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当前,在学生中存在两种情况:(1)一些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课外不看书或极少看书或报刊。(2)完全沉迷于课外书中,不重视课内学习。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健康的。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指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学了《最后一头战象》,就可指导学生看《狼王梦》。总之,要协调好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2.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有的书籍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要不断教育他们有选择地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
3.让学生花费一定时间进行阅读。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才能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享受到无尽的乐趣。著名文学诗人郁达夫年轻时每天在阅览室看五个小时以上的书,这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教师的指导重点要统一,方式要灵活。
课外阅读是不在教师直接帮助下的阅读,所以教师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对学生阅读态度、方法和习惯上的指导,这一点对全体学生要统一。因学生情趣不一、自学时间的差异,对学生的指导方式又要随之而变。如可以个别指导,也可以集体指导,还可组织讨论会,交流对书籍内容的理解、体会、评论等。
篇8
关键词 写作能力 存在问题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1-0081-02
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在实践中困惑的问题。看到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难写作文的实际和现状,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培养写作兴趣
针对学生惧怕作文、难下笔的心理,教师一定要从培养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我给学生布置的作文题《我的父亲》时,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的:同学们,我们都有父亲,你的父亲是什么样呢?我是这样写我的父亲的:“小时候,我们几姊妹常常聚在炕头边,议论着父亲的威严,姐姐说:‘我恨父亲,他总是对客人笑眯眯,对家人冷淡无比。有一次客人来吃饭,我想往碗里夹认为最好的一块肉时,却招父亲的白眼。’妹妹说:‘我也恨父亲,有一次我在校园里跟同班同学一起爬杆时不小心两个一起从杆顶掉下来,父亲不管三七二十一只骂我一个。’我说:‘父亲很讨厌,读初中时,有一次,我把衣服弄丢了,父亲便破口大骂,不想读就赶快滚回家!生活这么不会料理!读书有什么用?’若干年后,我们都长大了。我们几姊妹再次相聚时,我主动问姐姐还恨父亲吗?姐姐说:‘我要向父亲学习,当年的我年幼无知,连基本的带客之道都不懂。’妹妹说:‘父亲当时是太着急了,怕我出事,才会如此狠心的。’我说:‘是啊,如今我们都各自成家了,想起当年父亲的威严,虽然惧怕三分,但父亲都是为了让我们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啊!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让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写,只要注意观察身边的事,了解身边的人,对身边的事情感兴趣,就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二、全方位、多渠道地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
(1)课内阅读积累。教科书里面的课文,都是优秀作者撰写的作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榜样的力量。文章中有丰富的词语、成语,有精彩的佳句、段落,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陶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摘抄课文里面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材料,不断丰富写作材料。
(2)课外阅读积累。课外阅读是进一步扩大素材的积累面,是课本以外的认识世界。它是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离开一方另一方将变成无盐之水,只凭在课内阅读中积累写作材料显然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继续积累。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优秀的阅读名著。如:我国的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从中吸取丰富的写作材料。
篇9
一、 分析教材,注重实效
一些老师受旧教材教法的影响,为了挤出时间进行大规模的复习,便加快初三英语教材的教学速度,不管学生能否消化、吸收,都让学生囫囵吞枣地过一遍。其实不必这样。通过对新教材的反复研究、分析,会进一步了解初三英语教材采用了循环式的方法编排,把类似的话题或功能项目安排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如牛津英语9A教材中就不断地出现以前教材中所学过的语法知识与功能项目,当然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把旧的语言知识放在新语言环境中复习。这样使学生有新鲜感,不至于产生厌学情绪。如每个单元的第一课时,由旧词引出新句型或由旧句型引出新词语,语言由简到繁,逐步加深拓宽,增加语言的复现率,有利于语言教学。语法知识方面,9A复现了在8A Unit1和2中学过的形容词比较级,又学了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功能方面,反复出现的情景交际如:“借东西”、“打电话”、“问路”和“应答”等内容。这样去分析教材,就真正做到了吃透教材,心中有数,有的矢放地安排好初三英语教学和复习,既省时,又有实效。
二、 提高素质,培养能力
初三年级是落实《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目标的最后一年,按照大纲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考察已逐步过渡到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使学生获得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可采取一下做法:
1. 组织三分钟活动
让初一、二年级值日生在每节课前描述天气、日期、及出勤情况,作汇报式讲话,到初三年级若再这样做下去,会造成说的学生没劲,听的学生乏味,实属浪费时间。所以新学年的第一节英语课,首先请大家谈谈自己的假期生活,并列出一些题目,如 How do you spend your summer holiday? 有时题目可以临堂自拟,有时可提前一天布置。也可复述课文。两两对话,也可表演短剧,如新学期开学,要求学生按照课文谈谈 The first day at school,使学生有了口语表达和听的机会。
另外,有些学生为了“说话”都在课下积极准备草稿,利用课外时间相互操练,避免“聋哑式”会话,使学生有了写的训练机会。这种课前三分钟活动,花时少,收效大,使课外复习准备与课内练习结合起来,对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2. 坚持听写训练
开学初,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听写本,每单元结束后,坚持听写单词、词组和重要句式,按照抽查结果讲评。由于听和写相结合,不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吸收信息的能力,而且训练他们的记录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了避免枯燥感,要经常变换形式,或把内容录放两遍,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短文在空白处填入所缺内容。 坚持每篇课文听写5至10个句子,要求学生背诵每单元的对话、简短课文。如此长期综合训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而且也能更好地适应中考的听力、短文填空及汉译英的应试能力。
听写训练的形式应多样化,对某种单一形式不能不用,也不能常用。总之,要把听写训练放到跟朗读、背诵相仿的重要地位上来,不可以掉以轻心。
3. 开展课外活动
由于班级人数较多,课堂学生开口机会较少,可把学生分成小组,指定组长,开展课外活动,学生思想上无压力,没有考试关,心理上无负担,可以轻松愉快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做游戏、编对话、看图说话、联系情景对话、出英语板报、开展各种竞赛等。如学完8A第六单元,要求各小组同学间互相写英文信,学习信封书写格式,邀请对方来参加生日聚会。
每周利用一节自习课开展兴趣活动,把《新概念英语》作为听力或阅读补充物,不仅使优秀生的学习内容得到充实,使课本知识得到巩固,而且对后进生又是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使他们的听说、阅读能力明显提高。
多渠道开展课外活动,想方设法在课下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课堂以外的实践或英语环境,提供多说多用的机会,更好地配合教学,丰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三、 抓好初三复习工作
在复习过程中,坚持以课本为主线进行系统地复习,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好复习进度,上好每一节复习课,同时认真复习《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研究各地的中考卷。具体复习中采取单一方式,一册一册地甚至一课一课地“过”,然后归纳、综合、对比,把过去零碎的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分语音、时态、语法三大块分类复习。在复习过程中始终让学生成为复习的主体,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学生的应试能力才会有所增加。
篇10
关键词:苏教版 小学 成语教学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213-01
日常教学,很多教师都将成语教学置于重要的位置。可通常使用的是一种没有生动性并缺少文化素养的简单性抄写与记忆的方法,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提高成语实际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成语呢?
1 熟读成诵
成语是传统语言文化积累的成果,读起来均朗朗上口,就像诗歌一样很有韵味。在苏教版教材中几乎自一年级上册练习4开始,几乎以后的每一个单元的练习中读读背背都安排了成语,其韵味伸长,比较适合学生进行诵读。
例如:相关教师就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们像对古诗的朗读一样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要让学生们读出它的美与内涵以及所表达出来的含义。不仅要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内容的诵读,同时也要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朗读,这样不仅帮助了学生养成自然诵读的习惯与效果,更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成语语言的魅力。
2 照图识记
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来说,一个成语就是一副美丽的画,常常是人们脑海中比较动人的图画。当学生对成语弄清楚以后,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将成语用画面的形式画出来,这样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对成语进行理解、记忆与感悟。
例如:三年级下册练习7的读读背背中的一组成语“烟波浩渺、一碧万顷、游人如织、谈笑风生、一帆风顺、风平浪静、鸥水相依以及海波不惊”,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并不需要对其逐字进行讲解,只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将成语与教科书中的图画对照着理解记忆,就会直接看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
3 讲出典故
中国好多成语都有其动人的故事,苏教版语文教材就编排了很多具有故事性的成语,比较适合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学习。
例如:三年级下册练习8的读读背背中的“揠苗助长、杯弓蛇影、螳螂捕蝉、鹬蚌相争”等成语就包含了很多有意义的故事,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讲出故事,这样识记成语的效果就很好。教材中还编排了一些神话故事,如一年级下册练习3读读背背中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均可以直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
4 分散与集中教学相结合
在相应的教材中,每个单元中多安排了成语,其均与相关课文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教师就可以十分巧妙的对课文进行集中性学习与训练,从而达到目的。
4.1将单元中的成语逐渐深入教材
在进行单元教学之前,每个教师都应该对教材进行认真研究,并对课后练习中的成语和相关课文进行对照,找出其中存在的关系,而当课文的实际教学时采用什么方式来对成语进行教学。
例如:在《少年王勃》一课中,相关教师就可以结合一些课文中的语句来帮助学生对课文中的成语进行理解,比如:出类拔萃,风华正茂,笔下生花,文思如泉以及力透纸背等多个成语。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诵读教学,从而让学生更轻松更扎实地学到成语。
4.2从每个成语中寻找课文内容
在教学每个单元的成语时,不但要对学生进行读的指导,同时也要在文中直接找出与成语相关的内容,对成语的意思进行感性的理解。如三年级上册《学会查“无字词典”》一课中“骄阳似火”这个成语的解释,在文中就有解释: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因为学生们已经对相应的课文内容有了足够的了解,所以骄阳似火这一成语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再比如:炉火纯青,栩栩如生,浑然天成以及鬼斧神工等多个成语词汇。相关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文章中的作者生平进行直接性理解,让相应的文章中所蕴含的实际内容和成语进行融合,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对成语的意思进行直接理解,同时对作者也有了充分的了解。
5 相关成语的活动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进行成语学习的渠道有很多种,教材中所提供的一些成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实际针对不同的状况进行成语活动课的灵活运行,让学生们轻松的进行成语的积累与搜集。
5.1课外阅读式成语学习
教师可以安排课外阅读,要让学生自觉地进行成语摘录,同时也可以利用成语对所学文章中的一些人物与内容进行概括。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交流,当然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
比如:当学生们将《三国演义》阅读完成以后,可以让学生相应结合书中的人物来进行成语的积累,让学生真正懂得望梅止渴与三顾茅庐的真正含义,也可以让学生们各用几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物。诸葛亮可以用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来形容。
5.2游戏活动中成语学习
可以开展游戏式成语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泼而又紧张的气氛中进行成语的积累。
比如:让学生进行全班成语接龙游戏,顺接或逆接。顺接就是下一个成语的开头汉字一定是上一个成语的结尾汉字,例如:信口开河――河鱼之疾――嫉恶如仇等。逆接就是下一个成语的结尾汉字是上一个成语汉字的开头,比如:理直气壮―合情合理―百年好合等。让学生在紧张而又轻松的氛围内掌握课本上成语的同时也掌握了课文以外的一些成语,在实际的成语游戏中,相关教师可以设定惩罚那些没有将成语接下去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讲笑话也可以让他们讲一个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等。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革新,国家对相应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关注。以上就是对成语教学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所运用的方法进行的探究,期待同仁共同探讨,研究出更多适合的有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贾珍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0,13(07).
[2]李功连.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