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策略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1: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阅读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外阅读策略

篇1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它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只有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才能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宝库”,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并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一、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帮助学生挖掘课外阅读资源

把握阅读方向,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当前,不少中小学生追求猎奇,沉醉于小说和漫画的故事情节里,课外阅读更是以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读物为主。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不能让“轻阅读”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更不能让一些腐蚀学生思想的低级趣味的劣质书影响学生。中学生并没有那么多好书,也不明确哪些书适合自己。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如一些名著、与教学课文相关的文章、课程标准推荐的一些图书等。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设计活泼新颖的阅读活动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喜欢活动和游戏。因此,我除了开设阅读指导课外,还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了许多喜闻乐见的活动,从而强化了课外阅读。

1.设计手抄报

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将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摘抄下来,设计成一张整洁、美观、有创意的手抄报,展览给同学们看。

2.写读书笔记

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精彩的字、词、句、段、篇以阅读赏析、书签、读书卡片等多种形式记录下来,丰富写作素材。

3.开展读书交流会

每周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每次抽出一两个学生到讲台前,交流读完推荐书目后的感受,讲讲近期所看的书,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等。

三、培养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再好的“指导”方法也没有效果。因此,培养课外阅读习惯应当从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开始。

1.教师学识熏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如果博览群书,旁征博引,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会熏陶学生,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的欲望与兴趣。

2.教师情感感染

“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中小学学生往往在他们所喜爱教师所教的学科上花费精力较多且成效教好。所以,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在学习、生活上多给学生些关心,学生对教师的亲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转换到语文学习中来。爱上了语文,还怕他课外不去读书吗?

3.巧用学生心理需求激励

中学生具有强烈的获取成功、渴望交往、抒发独特体验、要求被认可的心理需求。合理迎合需求,对加强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大有益处。对课外阅读数量多、质量高的学生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不仅能满足他们心理需求,还能使他们在语文课外阅读和活动中获得巨大的乐趣,从而极大地鼓舞他们阅读的热情。

篇2

“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时努力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甚至布置一些读书任务,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开卷必有益,这个“益”不仅仅是指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互相促进的,书读的越多,懂得知识就越多,就越能促进课内阅读,使学习越来越轻松;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有人说“如果拥有快乐、饱满的童年,就为今后的人生奠定了一个安全的精神基础,无疑相当于买了一份终生精神保险。”“人的生命底色是在童年时代铺就的。”这些,都说明了童年时代的重要性。要奠定这个安全的精神基础,拥有这份终生精神保险,一个重要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想,课外阅读在精神层面对同学们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知识的掌握。

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四种阅读方法:

⑴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⑵精读法。所谓精读法,是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⑶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⑷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篇3

[关键词]低段 课外阅读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17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学生花在课外读物的时间越来越少,并且小学课外阅读缺乏被重视。分析其原因有很多方面,例如,低段学生的年龄小,识字又少,注意力不稳定;教师在学生的阅读阅读指导以及评价上缺乏适当的手段;在考试升学的重压下,课外阅读变得轻如鸿毛,教师没有重视课外阅读。

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循序渐进培养阅读兴趣。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培养低段课外阅读的具体做法。

一、投其所好,读“好”书

1.借助注音和插图

儿童注音读物是一种比较大众化的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减轻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一些困难,拉近了学生与课外阅读之间的距离感。绘本有着简单的文字描写和精美的插画,这样的书让学生感到不排斥、不陌生。在学习生活中有不少的绘本读物,例如小笨熊典藏系列的《博学天下动物故事》《会飞的草》《快乐识字童话绘本》等。

2.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很难理解书籍中的深奥的哲理。小学低段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也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了。还有其他一些课外读物深受学生的喜欢,例如《爱丽丝漫游奇迹》《绿野仙踪》《小熊维尼》等。

二、激发兴趣,乐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由“要我读”变成“我要读”。

1.故事范读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范读是最好的阅读启蒙方式。教师优美的范读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读书榜样。

2.故事表演

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在班级中展开故事表演,学生的表演更接近他们自己的心灵,他们活泼可爱,伴随着稚嫩的童声,营造出了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产生了共鸣。

三、创造氛围,静读书

1.读书必须有安静的空间环境

在班级中,每天规定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阅读。作为班主任,也加入他们的队伍,以身作则。当然,课外阅读不能只停留在校内,家庭中的读书氛围也十分重要,教师可以主动联系家长,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的好习惯。

2.资源共享――图书角的建立

学生将个人的图书拿出来进行图书交流,建立班级图书角。由于学生获得课外书的机会较少,图书角能让他们在教室里分享资源,共同感受阅读的乐趣。当然,我也会自己挑选好看的书籍充实到班级的书库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

3.课内外结合,教会读书方法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立足于课内,由课内带动课外,也可以用课外阅读中获取的大量知识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如学习了《丑小鸭》后,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使学生从课外书籍中更全面地掌握课文内容。

四、鼓励评价,勤读书

1.点赞制度

因为课外阅读是很难用数字来衡量水平高低的,所以可以对其进行模糊评价。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我设计了点赞卡。具体的点赞制度如下:(1)学生能优美地朗读一个小故事,给一个赞。(2)学生能背诵一首古诗,给一个赞。(3)学生能把读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给一个赞。以此类推,积累到十个赞就升级到蓝钻,有五个蓝钻就能升级为皇冠。就这样一张简单的点赞卡,使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阅读的积极性大增。

2.游戏评比激趣

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设计了“每月读书排行榜”和“年度读书排行榜”。评比激励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方面是评每月读书的数量,把学生课外阅读的字数与相关的路程做对应,设计成闯关游戏,比一比谁先“到大海”等。第二个方面是评每周读书的质量。把坚持每周课外阅读并做好记录的学生评为“特别奖”。激励学生养成课外读书的好习惯。

篇4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密切相连,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农村中学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着阅读不受重视、学生阅读量不足等问题,影响学生的发展。因而,结合教学实际及农村中学现有环境,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及效果,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何改变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不受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增加积累,提高素养,促进健康成长?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当前的农村现有条件,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一、以建立班级书柜等方式,让学生有书可读

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阅读资源不足这一现状,我把自己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拿出来,鼓励学生把自己阅读的书“贡献”出来,建立班级书柜,集中管理,资源共享,保证学生自由借阅;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尝试编订剪报,装订成册,集体共享;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家访等形式,动员家长积极地为学生购买书籍、订阅报刊;甚至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课的便利,积极引导学生进入学校建设的电子阅览室,进行网络阅读等。

二、积极努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同样要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当前教学中课外阅读上的一些做法恰恰与课标要求背道而驰。因此,我们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能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成长特征入手,为他们提供一些这个年龄段“乐于阅读”的书籍,如,幽默作品、漫话作品、休闲作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努力减少一些功利因素,降低阅读上的硬性要求,如,根据喜好自由选择,不附带条件地轻松阅读,不讲求数量的精心阅读等。在读物上还可以创新式的依托现有资源,引导学生参阅其他媒介,如,报纸、期刊及电子作品等。

三、营造宽松氛围,培养阅读习惯

在课外阅读实践中,应该着眼于学生习惯的培养,以通过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使学生“终身读书,终身受益”。语文教师应该在阅读中,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帮助学生调整阅读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阅读计划,鼓励学生持久阅读的信心。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课外阅读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如,读书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在积极的阅读体验交流中获得阅读上的成就感。那么学生就可以在一个“合法”又“合适”、“轻松”又颇具“成就感”的环境中各取所需、各表所欲、各获所得。他们的阅读兴趣就容易生长起来,耐心也将向前伸展,习惯也便在阅读中培养起来了。

四、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读”法指导

语文教学呼唤朗读。金克木先生说:“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能更好地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有目的地将精读、浏览、一目十行等阅读方式、方法介绍给学生,让他们根据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作品适当地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阅读方法。什么时候用精读,什么时候可以一目十行等。有一本书叫《如何阅读一本书》,其中指出了分层次阅读,按作品性质阅读。甚至可以结合教师本人独特的阅读体验,教授给学生一些自己的方法、技巧。让学生在获取最大量的信息时,能深入作品,与作者共鸣。我们还可以更精致一些,将课外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多做读书笔记、摘记等,保存阅读成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掌握了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就会有效、迅速地阅读更多内容。获得了阅读成就感,就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内化成课外阅读的驱动力。

五、深化课内教学对课外阅读的驱动

在当前素质教育还未完全深入到各个角落的情况下,仅仅是依靠观念上的指导还是不够的,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对课外阅读的驱动力。即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外阅读的资源有目的地穿插、渗入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内、外的资源相互联系、印证、补充。这样的教学不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无意地将一些作品推介给学生,甚至将作品内容与考试相联系,明确指出其存在的价值(这一点,从不同地区的中考中已得到印证)。我想没有学生、家长不积极响应这种阅读活动的。

篇5

一、制约聋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据一项调查研究表明,聋校学生经常看课外书的仅有16.42%,聋生整体阅读兴趣不高,聋生课外阅读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究其原因,制约聋生课外阅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的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汉语言基础与水平的制约

汉语言基础直接制约着聋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对于聋生而言,听力障碍导致了信息吸收的封闭与狭窄,他们无法通过语音自然地接触汉语言,学习汉语言的主要途径被限制在课堂与文本接触上。然而由于师生沟通的困难与障碍,聋生课堂学习汉语言的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直接导致了聋生汉语言能力的低下。由于大部分聋生汉语言能力较低、阅读理解力差,对于汉语言材料只能读懂大概,甚至于产生误读、曲读的现象。他们因为理解的障碍,很难体验到阅读的快乐,这直接影响了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因而聋生很少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阅读积极性的不高反过来又影响了聋生汉语言的学习,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

2.现代视觉媒体的冲击

视觉冲击,符合聋生视觉语言特性,相对于文字阅读更具有诱惑力。现代社会视觉媒体越来越广泛的普及,为聋生吸收外界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以电视、网络为主的视觉媒体占据了聋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不可否认,视觉媒体开阔了聋生视野、拓展了他们学习与生活的空间、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是视觉画面大多是表义的,不可能与内涵深刻的文字阅读同日而语,长期沉溺于这些视觉的表象,也将影响聋生思想的充实与思维的发散。聋生将过多的时间花在电视、网络上,必然无暇静下心来阅读传统纸质书籍,对读书的兴趣也因此受到影响。

二、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制约聋生课外阅读的诸多因素,需要我们聋校语文教师对症下药,对于聋生课外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笔者在指导聋生课外阅读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1.激活阅读期待,引导拓展阅读

聋校语文教学应承担起激发聋生课外阅读欲望的责任。聋校语文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利用迁移规律,为聋生提供各种获得课外阅读的机会。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聋生进行拓展性阅读的引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1)以教材某一文章为基点,向整篇原著拓展

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从其盲人的独特角度,表达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切关爱。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著作,由课文片断的解读引向整部原著的阅读,这不失为激发阅读欲望的良策。

(2)以某一课文为基点,向作者其他作品延伸

如教学《背影》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朱自清的其他散文,让学生透过作者优美的文笔感受人世间的情与美。

(3)以某一课文为基点,向其他关联内容延伸

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可以向学生介绍鲁迅、介绍鲁迅的作品,勾起聋生课外阅读有关鲁迅文章的欲望。

2.加强阅读指导,促进高效阅读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聋校教师应重视聋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促进聋生自主高效的阅读。聋校教师应重点针对以下三个方面给予聋生一定的指导。

(1)读物选择的指导

聋校语文教师应指导聋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对于读物的内容、层次、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师在指导聋生选择书籍过程中不但要照顾到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人而异,各求所需,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

(2)文本理解的指导

聋生阅读重要障碍是文本意义的理解。因此聋校教师应指导聋生如何科学正确地对待文本中不解的词句,指导聋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字时通过“查字典”“根据上下文猜测”“向老师同学请教”等方法进行理解。同时,教师应主动积极地为学生课外阅读搭造平台、编织纽带,为聋生走进文本架设桥梁,如学生阅读四大名著时,教师可以找来影视资料,让学生通过影像资料的观看,预先走进文本,走进书籍中的故事情节,从而降低阅读难度,提高阅读兴趣。

3.开展读书活动,激励快乐阅读

聋校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促进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进行课外阅读。如组建“读书社”,与每位学生签订“读书合同”,给聋生阅读量上予以制约;再如开展“读书竞赛”,通过竞争的方式激发聋生阅读的欲望;利用聋生美术的优势,鼓励聋生为图书配画插图,以此体现聋生读书的成就感。

4.构建阅读评价机制,保障持久阅读

聋校教师应积极构建聋生课外阅读评价机制,对聋生课外阅读的状况予以考查,对聋生持久阅读予以激励。在制定聋生阅读评价机制过程中,笔者认为应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1)阅读数量的考查

定期对聋生阅读的数量予以考查,展开阅读数量上的纵向与横向比较。横向比较是指个体学生与其他学生阅读量的对比,从而激励学生读书的热情;纵向比较则是指学生一定时期内与上一段时期阅读量上的比较,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经历展开必要的总结。

(2)阅读能力的考核

对聋生阅读能力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通过观察聋生阅读的方式,考查聋生对于阅读过程中出现困难的解决途径;也可与语文阅读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查聋生对于相应文本材料的理解情况,这种考查可以使教师动态掌握每位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为指导聋生阅读提供必要的依据。

(3)阅读效果的评价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外阅读 指导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实行,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阅读作为一种优秀的行为习惯,应该引入到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当前的教学情况,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并在阅读过程中加强引导,使课外阅读活动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意义

与教材的固定模式相比,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材料无疑向学生打开了新的天地,学生从阅读中可以学习到丰富的文化知识,有趣的人文地理,对西方文化也会产生独到的见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将大有助益。学生由衷的热爱英语,就会在学习和研究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同时真正的将英语知识铭记于心,而不再需要教师反复强调,在此情况下,英语学习成绩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除此之外,学生在阅读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陌生的单词和句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学生会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平台搜索单词和句子的含义,也会加强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这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与合作能力。

二、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1.科学选择阅读材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性格、爱好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差异,尤其对于英语学科而言,学生接触的时间较短,且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上跟随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在思想上过于依赖教师,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不利于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要想使学生真正的形成课外阅读习惯,首先要科学的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的英语水平和个人的喜好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接受,阅读质量才能得到一定的保证。

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同,如果阅读材料过于高深,超过学生的理解范围,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查找资料辅助阅读,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不利于阅读兴趣的养成。反之,如果阅读材料过于浅显,句式结构比较简单,学生一看即会,英语的语法就得不到巩固和强化。所以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要介于二者之间,在阅读初期可以挑选一些童话和幽默故事来吸引学生,有些故事学生耳熟能详,比如说《小王子》、《白雪公主》、《小红帽》等,即使出现生词也能够从句子含义中方向推倒出词义,不会造成阅读障碍,同时用英语读故事还会给学生带来新奇的体验,学生会保持较高的阅读热情,阅读能力也会有显著的提高。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之后,可以加强文化的渗透,让学生逐渐接触西方的文化,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学生也会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学习中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英语的内涵。对于一些英语尖子生,教师可以让其自由选择课外读物,并将优秀的文章与他人共享,互相交流读后感,这样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外阅读中有所收获。

2.加强阅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难免会存在惰性,需要教师时常督促才能继续进行,遇到不会的问题也会想打退堂鼓,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规范、严谨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案,以提高阅读材料的使用效率。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几个关于文章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学生就会更加专注的投入到阅读中,阅读效果也会更为显著。比如说著名的Harry Potter系列小说,既有套书,又有电影,是课外阅读的优秀素材,学生可以在书中跟着主角去冒险,也可以从电影特效中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魔法的奇妙,最终沉浸在丰富的故事情节中,此外,还能够训练学生的英语听力,可谓是一举数得。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Why is Harry Potter so famous?”“Which character do you like best in the story,why?”让学生从阅读中找到答案,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合理作出评价。课堂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获快乐,进而以良好的心态坚持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外阅读课上引入多样化的活动,比如说让学生用英语讲故事,其他学生找出该名学生语言中错误的语法;或者是以故事接龙的形式,由教师开头,每个学生都要说一句话,完善整个故事;还可以让学生绘制英语板报,考察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水平,并将其作为设计下一阶段教学计划的重要参考。对于错误点较多的板报要及时指出,让学生加以改正,同时选出优秀的板报作品在全班学生面前展览,鼓励学生向其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进而在班级内部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在活动中教师要经常表扬学生,使学生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并且经常用英语与学生交流,训练学生的口语和听力,从而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

结语:初中英语课外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应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训练,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加强阅读中的引导,还可以在课堂上举办多样化的活动,为学生创造英语交流机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赞扬,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也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篇7

一、 “通过阅读学习”读前激趣指导课教学策略

1. 压扣设悬念策略。扣子就是悬念。压扣是说书人最常用的技巧,吸引人一个扣子接一个扣子地听下去。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作品内容做简要的介绍,或通过朗读精彩片段,或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到精彩动人之处时,戛然而止,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吹牛大王历险记》中,疯狗咬了皮大衣,结果皮大衣也疯了,像这样“皮大衣被疯狗咬过之后会发生什么?”一个又一个环环相扣的问题,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们要一个扣一个扣地去解开,大胆想象。老师并不注重答案正确与否,每个学生的答案都能在老师这里得到赞扬,因此学生阅读时,会去验证答案,大大提高了阅读兴趣。

2. 猜读推理策略。所谓猜读,并非没有线索、证据的胡乱猜,而是有很多路径的。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借助有关信息的提示,利用头脑中贮存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读物的内容、意义,在阅读刚开始时有所猜想,随后在阅读中证实或否定,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这种猜想的关键不是对与错,因为后文自会揭分晓。那为什么要采取这样一种策略呢?因为透过这样的猜想,帮助学生投入到文本阅读当中,也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习更精准地掌握各种不明显的、隐晦的信息,从中感受构思想法的乐趣。

风靡一时的《哈利・波特》系列,去年在学生中又引起了新一轮的阅读热潮。以《哈利・波特与密室》为例,学生们对故事中的人物和他们持有的法器如数家珍。故事没有读完,大家已经急于猜测接下来的情节。一开始,学生们会天马行空地胡乱猜测,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意识到可以根据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来推论事件的因果关系。伴随着这股阅读热潮,学生们沉浸在故事的巧妙构思当中,不断地从前面的情节当中拣取信息,推导后面的故事情节。一个个乐此不疲,享受着阅读推理的乐趣。

3. 追问留问策略。引导学生能够跳过“什么,何时、何地、怎样、何人”等这样的基本问题,逐渐向高层次的问题发展,也就是分析性、综合性、探究性的问题。不断地追问,能够帮助他们澄清思想,寻求理解,进入深度思考,刺激其进一步研究。

教师执教《草房子》,在推荐阅读秦大奶奶这一人物形象时,给出了书中十几处文字,学生从中提炼出秦大奶奶是一个“疯狂、可恶、狡猾、不讲情理、善良、慈祥、老实的人”,并概括为是一个善变的人。这里就缺少了追问:是什么让她“可恶”?又是在什么情况下,你看到了她的“善良”?学生目前概括出的词语,可以说仅是表象,不是秦大奶奶的精神实质。一节课上,学生可以是对人物的初步了解,但老师不应就此给学生留下句号,把它作为结束,认为秦大奶奶就是个“善变”的人。而应留下问号,吸引着学生去读整本书,读时代背景,读文字背后的意义,吸引着学生去探个究竟,可能这个探究要牵引学生若干年。

4. 想象留影策略。学生可以借助大胆的想象,将文本转化为一种图像,帮助其理解与记忆。通过这样的管道,可以让文本变得更具体、更生动,读者身处在这样一个图像故事里,更能够投入到故事的内容中去。如崔洋老师执教台湾作家林良所著《蜗牛的风景》一书时,选取了其中6首写动物的诗,在一年级进行创意编排教学。因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想象力、不同的构建方式,《蝴蝶的外套》《蜗牛》《恐龙》《猫咪》和《大笨熊》等诗歌表现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将它绘制出来,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二、 “通过阅读学习”读后分享指导课教学策略

我们把学生读完书后的指导课分为主题式阅读、讨论式阅读、鉴赏式阅读、汇报式阅读、读书方法阅读课等课型。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读物,说感想、谈体会、议写法、抒己见、析内容、评含义。

1. 讨论分享策略。在中、高年级课外阅读课中,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明确目标――自读课外文章――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形成共识”讨论分享策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掌握知识、锻炼思维。比如教学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在导读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设计了“究竟是大兔子更爱小兔子一些,还是小兔子更爱大兔子一些?”这样一个具有两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体会母爱的伟大。学生通过讨论知道,大兔子每个充满爱的动作、每句充满爱的话语、每个充满爱意的神情就是“崇高的母爱”。母爱无处不在,母爱潜移默化。

2. 知行联结策略。文本所呈现的所有的信息,令我们想起了自己已经知道或曾经经历过的事物,即文本唤起读者的生活体验、阅读经验。《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本典型的记录儿童生活习惯的故事,主人公约瑟的宝贝,就是出生时爷爷为他缝的小毯子。当教师朗读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依据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你小时候也有最喜欢的东西吗?”联系生活实际,激起学生与绘本的共鸣。

3. 统整延伸策略。将新旧知识综合成新的概念,需要综合运用重要资料和各种经验,对知识进行整合,提升思考力。学习瑞典作家林格伦的小说《淘气包埃米尔》,老师设计了具有讨论意义的问题:“你怎么看书中人物对埃米尔的评价?他们评价的角度、依据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埃米尔的?他的成功是奇迹吗?他成功后会感谢谁?”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

4. 情感体验策略。情感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因素,它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质量。特别是刚入学的儿童,正处于关键生长期,他们所接触的东西,直接影响着将来的发展。李欧・利奥尼的经典绘本《田鼠阿佛》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田鼠们要过冬,伙伴们都忙着收集粮食和干草,小田鼠阿佛却在忙着收集阳光、色彩和文字,他收集这些东西干什么呢?冬天来了,小田鼠们在洞里又冷又无聊,阿佛收集的东西给大家带来了温暖、快乐和诗意。在朗读中,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认知的差异,对不同的角色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触发联想,会使语言文字化作有声有色的画面,获得足够的情感体验。在这种角色体验中,学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

篇8

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以及人格力量的精神成长具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对此,课外阅读则应当也从娃娃们开始抓起。本文从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相关思考和实践,给人们以一定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

课外阅读 低年级学生 指导策略

低年级语文教学,人们都比较重视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文本内容的阅读感悟,很少关注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以为低年级学生能识几个字,能够读个什么出来。从平时低年级学生的相关情形看,秉承如此理念的应当说是比较片面的。因此,平时的教学注意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方法。

一、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需建立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其至关重要的当是能够建立起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来,一是凡事都需要有兴趣,而且就是需要比较浓厚的兴趣。建立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是我们去简单宣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道理所能够凑效的,还应当多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中逐步建立起兴趣来。这就像刚落地的娃娃吮吸乳汁一样,没有对其讲道理的可能,只有将射进他的嘴巴。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建立,首先要给一个个学生提供可读的读物。低年级学生可读的读物有哪些?窃以为我们不能去赶潮流,追时代。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出版的一些儿童读物有着诸多很不适宜低年级学生去阅读的,虽然内容上不存有多大的问题,但可以肯定地讲文笔总不是那么优美的。有些作品的语言存有严重意义上的童化方面的缺失,孩子们虽然也在一定意义上读着,但学生的读不仅仅就没有任何意义上的效果,而且也不可能让学生去建立起可持续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讲,让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所能够提供给学生的读物,应当多是文质兼美的。纵观我们所能为学生提供的读物中,感到相关的国学经典可以说就是文质兼美的典范,那语言是很适合学生的,那内容也是很适合学生的,更为重要的是让低年级学生去阅读国学经典,不仅仅就是读文的问题,更为主要的是在为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去铺路搭桥。提供给低年级学生的课外读物还应当是图文并茂的,让人物形象和相关的动作行为在学生的脑海里产生形象感,让低年级学生能够由图及文。提供给低年级学生的课外读物最好是拼音版的,那样学生不会因文字障碍而消失阅读情趣。

二、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需创设阅读氛围

在当今比较现实的教育里,人们都感觉到现在的学生似乎比较难以管教,孩子们显得是那样的越来越不听话。我们教师也经常因对自己所教的学生不听管教而感到相当的头疼,究其原因是学生不听话,还是我们管情出了问题?应当是后者。正如我们所思考的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问题,我们如果仅仅就是那些苦口婆心的说教,低年级学生是根本也不愿意去接受的。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以身教去替代言教,那效果肯定就会高。曾在相关杂志和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报道,在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的于港小学,一个个小小的农村小学,能够在短短的20分钟学生的习字时段内,保持着教师和学生一起正常练字的态势。这样的做法我们不需要就去思考其结果如何,但我们可以预想到师生同练时学生所能够进入的一种状态或者就是一定意义上的境界。对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思考,让低年级学生进行比较理想的课外阅读,其指导当是理想意义上的身教重于言教的指导。在山东省有这样一位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每天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读书,力求做到了雷打不动。这些方面的经验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因此,在平时注意从这样的几个方面为学生建立起比较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在学校,坚持自己和学生一起读书的雷打不动。课外阅读时间里,教师不去批阅学生作业,不在其他场所溜达,而是和学生同坐于教室,专心致志地进行阅读;坚持和家长获取一定意义上的共识,让家长也在学生进行家庭阅读时,多陪孩子去阅读,多为孩子树立起阅读的榜样。长此以往,孩子们将可在此良好的氛围中养成比较理想的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需展示阅读成果

每个人都有其表现的欲望,这是我们大家所有目共睹的。小学生表现的欲望比较强烈和直接也是我们每个教师所有目共睹的,而且是越是低年级其表现的欲望越是强烈。好于表现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于好处少于坏处的,让学生进行表现不仅仅就是看学生的表现情形,更为主要的是锻炼学生的一种胆量,形成一种综合素质提升的可能,形成一种赖于表现进行继续行为的趋向。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其方法的指导并非就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重要,而比较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的成果。譬如适合于低年级阅读的国学经典内有着许许多多短小精悍的古诗词,一般仅有20来字,多的也30个字不到。如果我们坚持天天都让低年级学生人人都能够以朗读、背诵的形式进行展示,那学生会因此而进行比较甚至就是相当积极的课外阅读。譬如学生可读的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寓言故事,平时,可以在学生课外阅读到一定的阶段时,举行一些意义上的讲故事比赛,那学生也不仅仅就在讲故事是那样的理想投入,平时学生也会完全意义上进入理想的课外阅读的境界。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成果的展示,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比较热闹的竞赛形式。如在规定的时段内让学生阅读一定的国学经典,然后制出竞赛试卷,让一个个学生去抢答。学生抢答的过程就当是学生理想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才华和成果的过程,应当说学生有准备的竞赛,绝大部分学生是都可能在竞赛中获取着一定意义上愉悦的。而竞赛中的愉悦所能够导致的结果是什么?那就应当就是根本意义上的一种催化,将会像酵母一样导致学生在课外阅读上的进一步发酵。

对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应当是个不尽的话题,时代在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将会更强烈。时代在发展,就是对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其要求也会就是明显意义上的增高。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创新探究,进而获取适应新发展时期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上的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6)

篇9

【关键词】 初中生 课外阅读 策略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颜,陶冶情操,培养良好心态,形成健全人格。《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到底如何呢?据《中学生百科》编辑部对全国50个城市的初中生作的问卷调查统计: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看课外书的同学占43、2%,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6%。何况这里的课外书还包括一些品味低下的卡通漫画、言情小说、网络小说等书籍,可见,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确实太少,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近年来,笔者就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做了如下尝试。

一、课内课外紧密衔接,一石激起千层浪

1、巧用课文,以点带面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阅读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童年》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因此,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如教学《杨修之死》时,我不仅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了杨修锋芒毕露、恃才放旷的性格,曹操心胸狭窄、阴险奸诈的本性,杨修之死的原因。还向学生提出"曹操真是个小人吗?为什么他能够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军阀呢?请同学们到《三国演义》中去寻找答案吧!"以此激发学生探索三国历史、认识三国人物、阅读《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课后,学生中很快掀起了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潮。

2、名著导读课,抛砖为引玉

课外读物五花八门,好坏难辨,初中生因心智尚未成熟,课外阅读时在读物选择时容易误入歧途,亟需老师的正确引导。我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学生来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还可借用多媒体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如在教学《十则》后,在名著导读课上,我先播放了百家讲坛中《于丹心得》之《人生百年,孰能无憾》,学生们顿时被其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我抓住时机对同学们说:《论语》这一经典博大而精深,富含生活的哲理,能给人智慧和启迪。同学们不妨课外去读一读《于丹心得》这本书,肯定会获益匪浅。

二、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会感染激发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接手一个班级,都会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1、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智慧背囊》《读者》《意林》是必备,另外学生还可推荐报刊。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购买、更换,经费源于班费。课间休息,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时间一长,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图书角的常客。

2、提供班级文化建设展台

针对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下来的心得体会,我每两周组织一次评比,并将有真切体会,看法独到的放在专用的班级文化建设"越读越快乐"这一板块中展示,既给优秀作品本人以鼓励,也能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的课外阅读中。

三、开展系列竞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竞赛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开展箴言积累竞赛

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推荐板书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爱人者人恒爱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同时,要求全班学生人手一本箴言积累册,每天都将张贴栏中的箴言摘抄下来。当一轮展示完毕,由全班学生打分,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也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要用心品读,提高阅读的品质。此外,全班学生每天都能摘抄一条箴言,日积月累,这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2、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和演讲赛。全班学生既是参赛选手,又是比赛评委,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的兴趣。

3、开展读书征文比赛

篇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会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产生显著而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并且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将语文综合能力比作高楼大厦,那么语文基本能力就好比是大厦的根基,而课外阅读才是使大厦不断变高的砖石和泥浆,也是大厦屹立不倒的重要保证。

通过广泛的调研发现,小学语文教师普遍认识到了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很多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感触良多,并且也采取了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但是却很难取得足够喜人的阅读效果。这正体现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不高的现状。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效果难以得到充分体现,无法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产生足够的推动作用。针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需要重塑课外阅读培养思路、改进课外阅读引导方法、营造课外阅读热烈氛围,结合现状制定多方面、多角度的提升措施,才能真正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一、重塑课外阅读培养思路

在长期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培养中,教师一贯的思路是“布置阅读任务、考察阅读效果”,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了阅读当中,但也让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了一种“天然的”反感。学生往往认为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真正乐趣所在,更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生活的意义,对于语文学习的意义和自身成长的意义。这是课外阅读培养思路的误区之一。此外,一些教师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存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往往是“想起来了就施施压,想不起来就放任自流”,这样难以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足够的兴趣,是课外阅读培养思路的误区之二。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培养思路的重塑需要针对以上两个误区进行。首先,教师应当有“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的课外阅读培养意识,通过科学地引导,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趣味性所在,真正发自内心地产生课外阅读欲望,自主地、自愿地进行课外阅读。其次,教师应当认识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培养,不是一场“遭遇战”,而是一场“持久战”,应当做好长期发力、长期坚持的准备,将课外阅读培养和语文能力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把课外阅读的引导工作转化成一种工作习惯,让课外阅读的引导工作自然地、持续地融入到语文教学的整体过程当中。

二、改进课外阅读引导方法

目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存在方法生硬、做法死板的情况,这对于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长期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培养实践表明,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应当坚持三点原则,即兴趣引导、读物引导和自身引导。兴趣引导,指的是在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时,要注意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见过会飞的猫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吸引过来,教师继续解释:“在《一只想飞的猫》这本书中,猫咪就是会飞的,大家不信就去看看。”如此,方可自然、流畅地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读物引导,指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和学生年龄段相符的、对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有帮助的读物。对于小学低年级来说,有助于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读物是很多的,教师应当选择一些寓意深刻、语言简单、富有趣味的读物推荐给学生。自身引导,指的是教师要以身作则地多阅读一些小学课外读物,并和学生进行交流,营造一种读书热、交流热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三、营造热烈的课外阅读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引导过程中,阅读氛围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小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集体倾向和潮流倾向,认为“别人干什么我就想干什么”,所以,如果多数学生都热衷于课外阅读,那么一些对阅读兴趣不高的同学也会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当中。为了充分营造热烈的课外阅读氛围,应当从班级、学校两个层面着手。在班级层面,由语文教师牵头,多和学生分享最近读了哪些有趣的课外读物,并将其中有趣的情节讲述给学生,和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耳濡目染地产生出阅读兴趣,自发地投入到课外阅读当中。在学校层面,学校应当多举办一些和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如组织课外读物读后感作文大赛或观看课外读物相关的电影或动画,让学生在学校中可以置身于一种“以课外阅读为荣”的环境当中,自发地融人到课外读物的海洋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乃至小学生成长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培养,应当在分析当前培养现状及小学生阅读心理的基础上,重塑思路、改进方法、营造氛围,利用先进的培养策略和全方位的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