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1: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职业技能竞赛是推动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江西省高职院校在历年的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但是跟职业教育发达的省份相比还存在不小的问题,尤其是在竞赛项目的管理模式方面还需要发挥创新性精神,进行不断的探索。该文主要通过找出江西省高职院校在技能竞赛项目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式,从管理模式出发提出创新的意见建议。
1 江西省高职院校在技能竞赛项目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
1.1 竞赛管理有待提升
1.1.1 竞赛项目管理组织流程存在内耗
根据正常的项目立项程序,一般是先由学校教务处转发收到的上级竞赛通知给各二级分院教务科,然后由二级分院根据情况通知有相关竞赛项目的教师申报立项。这一程序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很多竞赛的通知发到学校的时候离竞赛举行时间只有一两个月。对于一些临时知道自己获得参赛资格的学校,备赛时间就不是很充足了。
1.1.2 管理技能不高
竞赛管理人员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从组织申报到竞赛结束后的相关统计、奖励政策兑现的整个过程,竞赛管理人员需要进行筹划、沟通、组织、控制、协调和评价,以便确保项目的正常进行。而相关管理部门人员在实际的过程中大多都是根据自身的经验积累开展工作,在技能竞赛的管理过程中往往力不从心。管理中遇到的质量、进度监控等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竞赛管理人员管理技能欠缺。
1.2 大数据挖掘与运用不足
1.2.1 大数据管理的意识还很淡薄
江西许多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管理没有重视大数据的作用。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兄弟院校相比,大数据的应用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仅凭自己的一些经验和主观判断对竞赛立项工作进行管理。从纵向看,对于历年参赛项目的多寡、报名学生的数量、学生的能力及性格特点、培训过程中的问题总结、取得好成绩以及成绩不理想时的原因对比等数据没有做过认真的汇总和分析;从横向看,对于各个竞赛项目的参赛院校的备赛情况、学生选拔、指导教师构成、历年成绩等数据则完全没有进行挖掘和收集。
1.2.2 缺乏大数据运用管理方面的专职工作人员
大数据管理是当前比较先进和流行的一种管理模式,这类既精通大数据管理技术,又熟悉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非常稀缺。很多高职都是只有一名专职的竞赛管理人员,需要处理的事务非常多,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做这种需要进行大量数据分析的工作。
1.3 绩效评价与结果优化不完善
1.3.1 过于看重结果而轻视了长期的培养过程
江西很多高职存在对于竞赛结果过度看重的情况,制定的一些竞赛管理制度以及考核制度中都把竞赛成绩要求列入了考核中,无形之中就疏忽了竞赛的(申报)立项、备赛、比赛成绩评价的过程的控制。常常会要求二级分院在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技能竞赛中取得既定的奖,这是一种非常不科学不客观的考核方式,这往往不利于正常发挥水平取得好成绩。
1.3.2 对竞赛重要性的认识过于片面
比赛的目的是通过竞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热情。但抱着竞赛结果至上的观念,教师为名次而教、学生为名次而学,成绩成了唯一的评价指标。而通常比赛成绩不能代表学院的整体水平,参加比赛取得好名次的学生,都是个别集中训练的结果,不是根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来的。
1.3.3 考评制度需要完善
江西省很多高职现有的竞赛管理办法着眼点主要放在对结果的奖惩上,对于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情况、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情况、经费的充分有效利用情况基本没有涉及到。而这些其实往往对竞赛成绩有非常大的影响,竞赛从立项到最后的总结是一个系统工程。科学合理的对整个过程制定考评标准,把责任进行分担,服务进行优化,对于打造优秀的竞赛培养团队,促进职业技能竞赛和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解决上述不足的创新性对策与实践
江西省高职院校在职业技能竞赛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竞赛管理部门的规范指导作用,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以及优秀的管理团队,加强质量和进度控制,构建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并建立基于大数据的项目管理模式,以保证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的统一管理。
2.1 建立健全技能竞赛项目管理机制
(1)转变观念,强化技能竞赛意识。各高校高度重视技能竞赛工作,把技能竞赛工作作为工作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确保技能竞赛取得成效提供前提条件。
(2)要完善管理制度。应完善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应包含技能竞赛指导思想、类别与项目、竞赛申报(立项)、竞赛培训、经费安排、个人参赛与团队参赛认定准则、指导学生个人参赛与团队参赛认定准则、获奖等级认定、奖励办法、院技能竞赛节等内容。
(3)将职业技能竞赛与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相结合,把与竞赛技能相关的课程吸纳进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使课程与实际技能相结合, 从而通过竞赛推动课程内容、教?W模式、课程体系改革,进一步为竞赛提供更强劲有力的技术与理论基础,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目的。
2.2 加强对技能竞赛项目大数据的挖掘和利用
可在竞赛项目组织中增设信息中心,用以信息收集、数据处理和分析管理,为技能竞赛数据管理、信息分析及其他业务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按照校院二级管理的思路,确定竞赛项目组织部门负责竞赛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学校技能竞赛管理机构负责数据汇总分析工作的模式。用数据为载体,竞赛项目组织部门按照要求及时准确地采集数据,学校领导层以完整数据作为依据进行竞赛项目的组织、成本、进度、质量等方面的决策。这里的完整数据包括竞赛项目组织部门采集的校内数据,还包括学校竞赛管理部门采集的外部数据,以保证数据完整性。
2.3 构建技能竞赛项目绩效评价机制
2.3.1 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
江西省各高职院校对各二级分院的技能竞赛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考核,学校也要对教务处和分院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工作进行评估考核。高职院校的教务处应在每年初部署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规定绩效评价的时间安排、项目进度、评价标准及评价工作要求等,各二级分院按要求组织开展自我评价,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自评报告,内容包括:项目时间、项目概况、组织实施情况、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管理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评价结论等。
篇2
在校就业指导中心强有力领导下,在各学院就业服务部的积极配合下,在校社联的热切关注下,大学生就业协会秉承“推荐英才,服务社会”的工作宗旨,以“继承优良、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在就业协会全体成员的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下,出色地完成所有工作任务,并且第七届就业协会空前扩大了本协会的影响力、打造出了王牌学生组织、全方位拓宽了就业信息渠道。与此同时,本届协会成绩喜人——荣获“2011-2012年度校级优秀社团”、在湘潭市第五届模拟招聘会上荣获“优秀组织奖”。第七届就业协会工作接近尾声,特此总结优点与不足,望第八届就业协会扬长避短,将协会更加出色地继承、发扬。
本年度就业协会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加大了就业协会与各方的交流
招新后,为促进协会内部成员之间以及协会与就业服务部之间交流,组织了一次内部户外活动。为加强学校与各学院就业服务部之间交流,08-09年度共举行会议四场;为促进就业工作意见的反馈和建议的收集,每次会议各学院都会总结近段时间的工作情况;为加强协会与校社联的交流,协会由专门负责人参加校社联的会议,与校社联进行沟通;为增进老师与学生的了解,邀请老师参加协会的会议、户外活动、进行体育运动如打篮球赛、乒乓球、聚餐、唱歌等。
二、提高了创新意识、营造了创新氛围、把创新作为协会本学期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
1、协会常规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一个对象为内部成员、主题明确、形式新颖、气氛活跃、每两周定期举行的常规活动。本学期共举行常规主题活动四场:由周静主持的题为“团队意识培养”:全体成员自由组成两队后,各团队给自己的队伍取名字、设计队徽、拟建口号。每队五分钟成果现场展示时间,形式不限,之后两队相互点评与发问。第二场邀请朋辈学生组织为协会进行的题为“在活动中感受团队力量”的活动,团队训练贯穿于三个游戏当中。第三场由熊文主持的主题为“怎样在求职中游刃有余的应对考官”的讨论会。增强了成员的口才与应变能力,为形成成员们敢于表达、善于思辨的作风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为本学期全体成员参加的湘潭市第三届大学生求职大赛暨湖南科技的大学第五届模拟招聘会做准备以及为以后应聘奠定了基础。最后一场是由黄永庆主持的名为“成就领导才能”的讨论会,帮助成员正确地认识自我、协助成员找准定位、为培养下一届协会主要干部领导才能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大家发散思维、积极献策、协调气氛、果断决策的主人翁意识让人欣慰。
2、创建“一帮一”式内部成员培训模式
“一帮一”式内部成员培训模式,是利用内部成员的特长以及所学专业的优势,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是对主讲人口才、交流、策划、驾驭能力的一种综合锻炼,是对参与者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这样协会成员在服务别人的同时,自身素质也得到不小的提高。
3、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敢于创新。
如在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届就业知识竞赛中,设置情景剧环节,这样一改以往相同活动形式不变的工作思路,证明了我们敢于创新、敢于启用低年级有能力的学生,且又一次在实践互动中锻炼了成员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协会“开拓创新”的工作方向提供了典范。
三、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渠道、改变宣传方式
1、为使宣传形式更规范化,本学期制作固定的宣传海报,使之成为协会的一种标志。而且纸质海报成本相对比较低,且可重复利用。在节约资金的基础上又达到了宣传的效果。
2、通过网络宣传这个渠道,扩大活动及协会的影响力。
协会在校内网上注册“湖南科大就协”的账号,在网上及时协会最近状态、活动相关内容、并一些与就业有关的政策、招聘消息、招聘须知、与就业创业相关的信息。到目前为止,点击率已达500次,好友376位,发表日志159 篇,上传活动相关照片532张,共22个活动。考虑到校内网需要注册才能进入和就业网内存不大的局限性,已与相关老师洽谈,准备另开一个博客,且在就业网上做一个链接,增加点击率。
3、到目前为止,2011-2012年度共发新闻稿件6篇,其中关于就业知识竞赛的新闻稿点击率为815,由熊文提供的新闻稿件《三一集团副总裁何真临向科大学子传授融入社会的“独门秘笈”》点击率高达24118,其他新闻稿件点击率均在XX以上。
4、充分发动各学院的力量,每次大型活动都采取各学院同时宣传的手段,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各学院均张贴以北森职业测评为主题的海报两张,且在同一时间粘贴,高覆盖率使得达到了空前的宣传效果。就业知识竞赛由进入决赛的学院各张贴两张海报。这些工作既减轻了协会的工作量有使各学院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变网络为常规工具,使得工作开展更及时、有效
据最新统计数据,协会主要干部共收到与就业有关的邮件300多份,其中,谢晶晶收到190份,颜叶锋收到127份。收到与就业有关的群邮件25份。2011-2012年度qq群共享共上传文件次数达56次。
五、协会作为领头羊,带动各学院积极参加举行的活动,让活动真正进入科大的每个班级。如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首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每个班级都有举行以“职业生涯”为主题的班会。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届就业知识竞赛,每个学院举行了至少两次跟就业相关的活动。
六、工作程序规范化、实行责任制
小型招聘会由黄永庆负责,由他在就业网上看到消息后,根据无课统计表与以往工作情况的安排人员,每次安排一个干部带一个委员,提前半小时去巢老师办公室拿批条,开了门后用ppt写上“某某公司招聘现场”,会后提前通知巢老师看是否有其他安排,做到及时把消息传到市场部。
七、为协会培养了一批肯吃苦、有能力的成员。如王丽洁累计值班次、曾白菊累计值班次、杨宏烨参加招聘场25场,尹力敏参加34场,苏剑几乎参与所有活动全过程,韩晶晶为就业知识竞赛的事情联系赞助商5个,花了 一两个月。
目前就业协会在2011-2012年度有待改进的地方与协会的发展方向
一、 有待举行一个完全由自己创新的活动,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构思、也没有大胆的提出来。
二、 各主要负责人、各部门的职责应该更加明确。
三、 为增强业务能力,邀请相关老师做业务指导。
五、 协会规章制度、协会活动资料、办公室文件、协会资金使用制度等方面应该更加规范、系统、完善更不断修正。
篇3
关键词:创业教育;自主创业;就业
一、自主创业所面临的挑战
我省目前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开方便之门,各级领导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纷纷为他们提供资金,项目和人力的支持,我省工商部门最新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小额贷款创业的政策,为他们开通了绿色通道。然而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面临着没资金、没项目、社会经验不足等诸多劣势。很多大型企业的CEO在对大学生是否应该自主创业,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开始创业的问题上众说纷纭。
1.大学生自主创业首先要的是启动资金,有59%的人把缺少启动资金作为他们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大学生创业八成以失败告终,相当一部分是被创业资金少所限制。
2.对于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学子来说,既没有市场的历练,又缺乏必要的人际关系,很多好的项目根本无缘涉及。
3.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很多学生对于创业的风险以及后续的问题没有充分的考虑,也是导致创业中途失败的很大原因。
二、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鼓励职业高校的毕业生大胆而理性的开展创业投资,是当前很多学校的领导积极思索的重要问题。政府可以为大学生创业的资金筹措、创业咨询和风险保障等方面提供帮助,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创业指导,开展创业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引导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者本身的性格、学识水平、交际能力等基本素质外,社会各界也应该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完备的创业教育、实践机制,营造“理解创业、支持创业、帮助创业”的社会氛围,尽快打破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培养他们创业精神,给他们更多参与创业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创业本领。
三、如何开展创业教育
1.明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牢固确立创业教育的理念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富之路。实施创业教育就要坚持以富民为主题、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能力为本位的职教办学方向,把创业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胆识,引导学生树立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自我心像,在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创业、自我就业能力的同时,使他们具备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的意识和能力。
2.开发创业课程
充分发挥课程的教育主渠道作用,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在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基础上要立足专业,突出创业,在课程目标上,以新的创业型人才质量标准和培养目标为导向;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学校应该把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教学途径,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实践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3.孵化创业项目
学校应该结合本校的专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发成本少、风险小、操作易、立足实际生活的创业项目,每个项目应提供创业策划方案,包括市场状况、前景分析、运作方式、进货渠道、经营管理、开店技巧、店面设计等,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结合实际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成果孵化基地,设立创业项目,充分利用职业教育的行业、职业背景和实习实训基地,搭建创业平台。
4.建设创业载体
切实加强校内外创业基地建设,各校要结合专业建设创办小工厂、小农场、小园艺场、小养殖场、小商店等创业基地,把基地办成教师教学示范的场所、学生动手实践的阵地和创造经济效益的实体。学校还可以利用已有的校办企业和产业实体吸收部分学生参与生产、销售、经营与管理,让学生在创业服务体系的支持下边学习边创业。
5.要开展创业实践
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炼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得到创业技能训练。同时学校也可尝试建立一些小型企业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得到创业教育的体验。还可以通过定期、不定期举办创业竞赛,创业生涯设计竞赛、创业知识竞赛等形式,在学生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规划、设计创业计划,组织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强化模拟实践,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四、创业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1.要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主动学习观和创造价值观。通过课程学习、课外活动和创业项目,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环境变化,在变化中不断地“发现机会”寻求发展。
2.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锐性、独创性。创业人才在思维特点上须表现出不为陈规旧俗束缚,能随机应变,充分发挥创造性,能够适应变化着的外部条件,能摆脱惯性,改变定势。正如苏霍姆斯基说的,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
3.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我国正逐步走向法制社会,法律体系日趋完善,作为创业者,从事经济活动必须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补充一些如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法等内容。
成功的创业教育可以有效转变职校生的就业观念,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努力摆脱底层教育、脱贫教育和弱势教育的传统职教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由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并通过创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填补社会服务的空白领域,加快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艾丰.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科技智囊》[J].2010,(4).
篇4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针对的是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人员岗位群,这些岗位往往要求有关从业人员具有胜任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即运用获得任职资格过程中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会计岗位上表现出的职业素质中岗位适应能力、今后会计职业生涯中职业发展能力的开拓创新能力。为使会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四年的学校培养,达到用人单位的这些职业能力要求,在毕业时实现“零培训”上岗,会计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树立理论教学为职业能力培养服务的教育理念,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构建培养会计职业能力的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实施。
一会计专业职业能力体系培养的构建
(一)理念上,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树立和贯彻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意识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教学目的确定环节,是教育思想的理解和认识环节。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明确应用型本科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和切入点,才能使教学收到预期效果。为此,教师要加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学习,提高应用意识,加强会计职业意识的理解和教学内容结合。
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会计职业作为一个传统而又不断成长的管理职业,其职业意识包涵有反复训练形成的基本规范意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管理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发展意识、在现代企业管理环境中历练出的职业精神意识。其中,规范意识要求在处理会计事务中要以强烈的遵守规范意识为指导,以相关法律为准绳,熟练运用会计职业中的各项规范,并养成习惯,进而规范会计行为,这是会计专业学生能正确运用专业知识的前提条件;科学发展意识要求会计要主动把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脉搏和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进程,注重引进、消化、吸收现代会计的理念和科学方法,从基础的会计核算向为单位经济预测、决策、分析、控制等高层服务转变,从公司治理、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等多个层面,注重思考和认识会计的职能和定位,加快向决策有用型、决策支持型转变。这是会计专业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会计职业精神意识是会计人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生活与成果的总和,它表现在两方面:会计文化和会计思想。文化方面包括:知识积累状况,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程度,会计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等。思想方面包括:会计人的道德风貌,世界观,会计人的情操信念等,他要求会计人员诚实守信、客观公道、超然正义、创新开拓。
(二)内容上,科学地界定和理解本科应用型会计培养职业能力的内容
科学地界定和理解会计职业能力的内容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来说,主要是以获得职业能力为目标。我认为当前会计职业能力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会计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会计的社会适应能力、会计的开拓创新能力。
1会计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大学书本上所学的知识系统性、理论性强,为会计人员提供了会计实务操作时进行推理、分析和制定具体会计流程的依据,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必要因素之一。但另一方面,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经营管理系统,有很多难以确定的因素,会计人员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那些不确定因素做出合理的解释,找出其中的原因,确立采取的对策。若不能对会计工作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予以合理的解释,意味着会计人员虽已获得了专业知识,但没有能力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具有不同情况的会计工作中,难以顺利地完成会计工作并取得工作业绩。因此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会计核算能力、价值确认能力和监督工作能力。
2会计的社会适应能力
会计工作是企业整个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要与企业内部“人、财、物、产、供、销”各种职能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打交道,而且要与企业外部金融、税务、法律、供销等各种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发生频繁业务往来。因此,为了提高社会适应性,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会计专业技术能力外,还应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社会应变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行业差异适应能力、关联职业沟通能力、会计现代化能力。
3会计的开拓创新能力
当前,在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会计工作的一些老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新问题又层出不穷。那种只知道从书本到书本的学生是不能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时代需要的。只有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人,才能担当起在新世纪实现会计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因此,为了未来学生发展需要,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会计专业技术能力和会计社会应变能力外,还应该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开拓创新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会计职业观察思考能力、文献检索和资料运用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二会计专业教育过程中职业能力培养的实施
(一)改革理论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一般以制造业为例的财务会计学习后,开设“行业比较会计”、“预算会计”、“银行会计”、“证券会计”、“保险会计”、“基金会计”、“信托会计”等课程和进行必要技能实训,以帮助学生了解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会计核算特点,增强毕业后到制造业以外其他行业就业时的适应性;开设“管理学”、“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中国税制”“计算机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会计理论专题”、“国际比较会计”、“财政学”、“金融资产管理”等关联职业课程和进行必要实训,让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不是为了将来他们从事这些职业工作,而是为了增强学生就业后与这些关联职业打交道时协调、沟通能力,提高就业的适应性。
(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做会计工作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第一课堂模拟实训阶段,开展让学生面对企业典型经济业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未来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模拟训练的实践教学活动。首先,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随堂课内手工模拟实训,然后课外开展手工模拟实验室实训,以巩固教学效果,并为后续开设的“财务会计”课程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应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后,进行手工和电算两种模拟实训,以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能力,并为未来手工、电算两种情况下的就业,提高就业适应性。最后,应在“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审计学”等课程教学后,进行以“财务预算编制”、“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营运管理”、“利润分配”、“财务报表分析”等内容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以“成本计算”、“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为内容的成本管理模拟实训,培养学生经营活动价值方面的管理能力;以及以“审计学”为内容的审计工作模拟实训;在第二课堂开展“手工凭证大赛、“点钞大赛”、“职业规划大赛”,“传票翻打大赛”,同时利用好暑期社会实践平台,指导学生到企业、到实习基地验证所学知识,让学生了解企业专业技术工作状况,锻炼工作能力,培养未来工作适应性。
(三)改革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
通过学术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以及追求真理、光大学术、推进科学的“求真”品格。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理论学习,来引导学生追求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组织一年一度的学术科技节,举办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财税知识竞赛、挑战杯等多项学术科技竞赛活动;举办各类学术科技讲座;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对大学生学术研究课题与科技发明创造项目进行资助;为大学生提供教师科研助理岗位;在学术讲座的基础上创办学术论坛,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科学讲座。
通过文明道德活动教育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道德能力以及崇善、向善、扬善的“求善”品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大力加强入学教育、榜样教育、警示教育和文明教育等一系列日常管理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着力创建文明寝室、文明班级、文明学院、文明校园;着力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学院网页上开设专栏论坛、班上心灵驿站等栏目,组织公民道德知识竞赛、大学生诚信论坛、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研讨、知荣明耻树新风主题团日、敬老、爱老、助老主题班会等活动。
通过文化艺术活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能力以及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求美”品格。充分利用社会文艺资源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利用校报、广播开辟人文素质教育专栏或专题,播放、刊发人文素质教育文章;推荐阅读书目,教唱经典歌曲,引导学生欣赏高雅文学艺术作品;创办人文讲坛,努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求实”品格。充分利用节假日,让学生走入社会,走进企业,走向职业。
通过就业创业活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强精神、创业能力以及自信、自立、自强、敬业的“求强”品格。广泛开展“自强之星”评选活动,大力宣传“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学生典型;组织名企校园行和学生名企行活动;举办企业班,实施定单式培养,通过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并与企业联合开展活动,缩短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期,提高就业竞争力;邀请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作就业创业专题报告;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就业力挑战赛、创业论坛、模拟职场、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组织基层校友创业报告会。
参考文献
[1]张德江.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育,2009(5).
[2]宋胜菊,宫严慧.我国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J].现代会计与审计,2005(6).
[3]吴晓晴.浅论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
篇5
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大张旗鼓地宣传,街道机关女干部层面,举行了 “真我风采”女子乒乓球比赛,活跃机关干部的业余生活。积极响应区委提出的“森林北仑”创建工作,在全街道妇女中开展登山寻宝比赛,以低碳、健康、运动的方式宣传科学的健身理念,庆祝自己的节日。在企业女职工层面,组织“春暖花开”企业优秀女职工田园采摘活动,共有60余名优秀女职工代表参加。
举行三八妇女维权周送法律送健康活动。联合各巾帼文明岗和团工委在桥东街菜场举行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健康体检、知识培训等一系列活动,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组织“康乃馨救助金”捐赠及义卖活动。积极响应市、区妇联的号召,广泛动员广大妇女干部和各基层妇代会及巾帼文明岗为患妇科肿瘤的特困妇女献爱心,共募集资金1万余元。各社区妇联、文明岗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三八节庆祝活动活跃了广大女性的生活。
二、探索形式,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与普法宣传、妇女维权相结合,将创建活动的宣传触角向企业女职工延伸。开展“与法同行,共创平安家庭”知识竞赛,组织6家企业代表队在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多功能厅开展平安家庭知识竞赛,以竞赛形式在企业女职工中宣传普及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条例,提升企业女职工的维权意识。认真做好日常妇女来信来访工作。全年街道本级受理来访受理2 件,其中涉及家庭暴力2件,离婚咨询3件,均已办结。以青峙社区和渡头社区绿竹公寓为点,认真开展“流动妇女平安之家”建设,积极争创市级“流动妇女平安之家”。
三、深化岗岗联动,发挥女性创业创新创岗才能。
开发区幼儿园巾帼文明岗与各社区的亲子早教活动,开发区医院文明岗与各文明岗健康教育宣传及健康教育讲座。各文明岗、社区妇联开展爱心义卖,2000余元义卖款慰问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各巾帼志愿者活跃在社区卫生创建、治安巡逻、文明家庭创建、文艺演出等活动中,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举办文明岗创建工作交流会,邀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明岗现场交流创建经验,取长补短。鼓励各类妇女开展自主创业。街道妇联会同社会事务科、街道成校,在做好宣传、转变创业观念的基础上,对失土妇女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提高妇女就业率。举办培训班3期,受训妇女达160人。
四、启动街道首届家庭文化节,配合做好争创文明城市“三连冠”工作。
以现代家庭为视角,以美德治家、文明立家、学习兴家、平安保家、健康乐家、创业富家、廉洁守家、慈爱暖家、节约持家等和谐家庭建设内容为主题,涵盖家庭教育讲座、家庭才艺秀、廉政墙画创作、爱心行动、平安家庭法制宣传等,展示家庭的生活点滴和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家庭文化节为载体,通过各种活动,向广大家庭和青少年发出共建美好家庭,共创文明城市的倡议,动员广大家庭积极投身宁波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创建工作。先后举行了“变废为宝”现场创作家庭时装秀、企业女性专题法律讲座2期、家庭教育讲座2期、廉政墙画创作征集30幅、爱心义卖等活动。配合文明城市创建,做好社区家长学校台帐记录工作,做到各社区家长学校有牌子、有场地、有教学计划、工作内容、有活动资料。发放倡议书4000余份,发放小学生家长应知应会1000余份。
五、做好新一轮母亲素养工程。
今年主题“智慧母亲”。进一步落实示范点学校90名幼儿园家长、50名中学生家长、60名小学生家长24学时的系统培训,向流动妇女和企业延伸,扩大妇女教育培训受惠面。充实内容,提升女性身心健康素养、发展心理咨询、婚姻家庭指导、家政服务等支撑性培训。各社区按规定开展母亲素养工程一年二次。
篇6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卷调查;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3.090
1调查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家的学习、生活状况,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做好日常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明确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促进同学们的发展和成才。
2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46份,回收有效问卷139份。
3调查结果及分析
3.1总体情况
本次问卷共调查男生占37%,女生占63%,其中汉族99%,满族1%,农村户口的占74%,城镇的占26%,校学生会及社团成员占25%,系学生会及社团成员占27%。
3.2学习观
3.2.1学习动机在第12题,上大学是为了什么的回答中,86%的同学选择了是为了提升自我,找到理想的工作,改变个人和家庭的生活。第4题,你在大学里最想学会的是什么的回答中,87%的同学选择了学习专业知识,提升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反映了现在绝大多数同学是有想要学到一技之长能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动机的。在第3题和第13题大学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惑的回答中,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的占63%,认为学校培养计划不完善,书本知识太枯燥的占54%,这说明一方面,我们的教育教学还一定程度上存在课堂吸引力不足,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少交流的问题。也说明另一方面,学生虽然主观上有积极向上的愿望,但是具体到每天的执行上,又缺少明晰的指导,尤其是亟需就业规划方面的专业性指导。我本身是给学生上过这个职业规划课的,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深感知识匮乏,能力欠缺。希望聘请校内外高水平专业职业指导师对同学们进行专业的指导,这可能是解决目前大部分同学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3.2.2课外活动在第5、6、7、8关于课余时间安排的题目的回答上,选择看电影、电视、上网、逛街、旅游、兼职的占了95%以上,选择读书看报的分别只有5%、。与之相印证的还有每天使用网络和手机两小时以上超过80%,手机不离手的分别占了16%。这说明,我们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引导同学们合理利用自己的自由时间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第2题,你如何看待学科竞赛的回答中,70%的同学回答了有兴趣,一定会参加,另外有11%的同学选择了想参加,但是怕做不好,加起来也就是有81%的同学有意愿参加各类学科知识竞赛。在第10题的回答中,只有3%的同学表示,不愿参加学院的课外活动,11题的回答中,只有9%的同学参加的课外学习是与专业无关的。这说明,组织好以专业为核心的课外学习及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参入到各类专业知识竞赛当中,可能是今后我们引导同学们走出宿舍、走下网络、丰富课余生活的一个努力方向。
3.3生活观
3.3.1个人消费第14、15题的回答中,66%的同学的月花费(除学费、住宿费)为300-800元,300元以下和800元以上的分别占16%和18%。在这些花费中,除吃饭外,63%的用于日常用品的购买,其次交话费占了13%,再次说明,目前手机在同学们的生活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3.3.2积极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现在我们的学生总体的心理状态还是比较稳定的,有77%的同学认为自己经常处于快乐和平稳的状态,21%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生活,朝气蓬勃,丰富多彩,10%的同学现在正努力学习,为将来做准备。69%的同学有规律的作息,71%的同学有自己的兴趣爱好,81%的同学认为自己跟宿舍成员相处融洽,92%的同学认为跟班级成员相处融洽或没有矛盾。3.3.3存在的问题仍有22%的同学感觉每天的生活是迷惘盲目,缺乏目标的。16%的同学选择在遭遇挫折和困惑,或在承受压力时独自承受,不想被人发现。59%的同学认为大学里压力最大的来自于就业,63%的同学认为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卜是生活中感觉最苦恼的问题。就业的压力再次凸显出来。同时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是,专业知识和人际关系培养的不到位,另外很多同学在面对未来时,明显的信心不足。
3.4就业观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83%的同学目前有比较模糊的就业意识,但是只有37%的同学有比较清晰的规划,结合日常对同学的了解,我认为这个比例还要更低。这反映出来的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同学们都感受到了目前社会就业的巨大压力,但是缺乏相应的应对策略,所以大部分同学现在的状态就是随大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长期以来缺乏系统正规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很多同学在大学选择志愿时还不了解或只是模糊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背景、知识及就业前景,进入大学后,虽然学了很多相关专业的知识,但大都是理论性的,缺乏对相关行业和相关职业的直接的、感性的认识。另一方面,现在很多同学也不了解自身的兴趣、性格、气质、能力及职业价值观的倾向,我们现在也缺乏相关的测评手段、评价机制和专业人员。关于大学生创业,有20%的同学有想要创业的意愿,有26%的同学想要了解相关的创业政策。这跟我上创业基础课了解的情况基本吻合。这说明,在目前的就业压力和国家对创业的大力支持下,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激情正在觉醒。这也同时证明了我们学校开设创业课程的必要性。
3.5思想政治和人生价值观
这两部分同学们的答卷,我感觉可能受了长期以来高考训练的结果,大家都下意识的选择了“相对正确”的答案。但是仍然可以从同学们的答卷中看出某些端倪。比如,41%的同学想要入党,但是35%的同学是为了就业中有优势才选择入党。有91%的同学认为弘扬爱国主义十分必要,74%的同学会主动参加单位或地区组织的抗震救灾活动,但同时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有61%的同学选择个人利益为主,兼顾国家利益。以上数据显示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更加强调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兼顾,奉献与索取的统一。实质上当代大学生在集体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上既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又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恰恰是社会转型期多元化思想在他们思想意识方面的表现。
4对今后学生工作的启示
(1)坚持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现在的学生普遍个性化较强,传统的说教已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继续以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无济于事,还很有可能会将矛盾激化或演变为师生之间的激烈对抗,而这已经远离了我们教育的初衷。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的方法,因人施教,切实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2)坚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发现,当我们认为一个学生十恶不赦、无可救药时,从他们家长处了解到的情况可能会跟你的判断大相径庭。我们也经常会有这样的发现,所有我们认为的学生身上的错误、缺点以及心理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其实都可以从他们的家庭背景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因此,只有坚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全面了解学生,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标本兼治。(3)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文体活动相结合。在关于你喜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的答卷中,63%的同学选择了演讲、辩论、视频等方式,31%的同学选择了社会实践的方式。从中我们看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同开展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同学参加进来。我们现在也搞了很多各种各种的活动,问题是参入面仍然相对较低,且主要集中在大一学年。缺乏以班级为主体的全员参与的有特色的活动。
参考文献
[1]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黄金柱,鹿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蓝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4]董秀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内涵新探[J].理论改革,2005(2).
篇7
关键词:网络营销 理论教学 实训教学
高职高专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特点,网络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一种以理论为基础,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从而为社会提供大批应用型人才。因此,本文在分析高职高专网络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构建了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训教学体系。
1.高职高专网络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高职高专是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担负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专门人才。因而,高职高专的网络营销专业应侧重了操作型人才的培养。具体而言,该如何定位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五个方面把握: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策划、网络推广、网络交易平台的应用、网上营销。这五方面能力的实现需要相关的技术、管理等的支撑,即高职高专网络营销专业需要培养口头书面交流能力、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基于网络的商务经营管理能力。
2.网络营销专业理论教学模式构建
2.1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以上高职高专网络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的分析,以“理论够用”为原则,网络营销专业的课程可设置为如下:
(1)策划类课程:网络广告、网络营销、项目管理等。
(2)技术类课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管理信息系统等。
(3)商务管理类课程:电子商务概论、网上支付与结算、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学、经济学等。
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和地方特色,网络营销专业可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目的在于顺应当地需求,以引导学生的就业方向。
2.2专业理论教学内容选择
可以把网络营销专业理论课程分成知识领域、知识模块和知识点来开展教学。知识领域是对应于多门专业课,它便于我们理解专业范围的大的结构,把握专业方向。知识模块是知识领域内的内容,它对应于知识领域中的每一门课程。知识点是知识模块内的内容,它对应于每门课程中的具体章节,它便于我们理解课程性质,把握课程核心。当然,在知识点的选择和设计上,应做到“全但精”。
2.3专业理论教学课程安排
第一学年开设经济学、管理学、电子商务概论、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数据库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意识、管理意识和经济效益成本意识,并为后续的网站开发和系统开发打下一定的技术基础和专业基础。
第二学年开设网页制作、网络营销、网络广告、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尝试网站的开发、网络广告的制作与,并利用网络平台在网上开店等。
第三学年开设项目管理、网上支付与结算、电子商务物流等课程,在完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网络营销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构建
3.1校内实验室实训
校内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基础,为各门课程的实验提供条件,是实现网络营销专业实训的关键。这些实验包含程序设计、数据库、网页制作、管理信息系统、网上支付与结算等课程中。一方面,通过上机操作,便于学生接受理论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实验课程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这要求老师在实验课内容上对学生加以指引,如以工作任务或以项目为中心,整合所学知识、技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2校外实训基地实习
建立功能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结合区域经济结构和网络营销专业自身的特点,采用多种模式开采校外校训,如定期定岗实习、订单式培养,努力创新校企合作的互惠互利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如与外贸公开发中心、物流公司、广告公司、系统开发公司等合作,构建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3.3相关职业资格认证
网络营销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包括营销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和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这些职业资格标准,对职业道德、专业理论知识和对技能操作方面有着一定的要求。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有文明礼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勤劳节俭、遵纪守法等。电子商务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内容有网站功能及内容、网络营销、物流配送、网站管理和电子交易等。网络营销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内容有市场调查与分析、营销策略、产品管理、价格管理、渠道管理和促销管理等。
3.4电子商务竞赛
电子商务竞赛为电子商务专业和网络营销专业教学提供了实践平台,能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电子商务竞赛从内容上来看,一般包括知识竞赛、模拟竞赛、创意竞赛和创业竞赛。电子商务竞赛内容基本上与网络营销专业内容相吻合。知识竞赛和模拟竞赛是专业知识的范围内,对客观性的内容进行考核,在考场上现场完成试卷作答。创意竞赛和创业竞赛一般是提交策划书,这部分项目的完成是在考场外完成,可以不受限制地参阅相关资料完成,最后由竞赛组委会专家打分。
参考文献:
[1]唐金华.高职院校“商学结合”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项目探析[J].电子商务,2011,(8)
[2]樊春利,栾志军.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研究与设计[J].电子商务,2011,(7)
篇8
关键词:创业;保障;体系;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一、健全创业教育组织保障体系
大学生创业成为校园中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大学生富有活力,敢想敢做,是创业的有利条件。但同时大学生社会阅历浅,缺乏经验和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创业的不利条件。这就需要学校充分发挥教育引导职能,为学生创业提供保障。学校建立以分管领导、分管职能部门领导、学院分管领导等构成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通过完善的组织机制、服务体系统一处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制定相关政策、规划,完善现有的创业相关制度。将大学生创业纳入学校部门考核体系之中,对积极贯彻大学生创业政策,完成大学生创业评价指标出色的部门及个人给与奖励。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和工作机构统一协调学校与政府部门、企业之间的工作关系,整合各类创业培训资源,完善创业培训环境,通过各种保障措施来切实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理论体系
建立创业相关学科课程理论教育体系,通过设立创业专业课、创业选修课、创业系列讲座等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既有各类与创业相关励志教育、政策宣讲、创新机遇的识别把握,同时还有系统的经济管理理论体系,内容涵盖从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等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设置的必修课与选修课课程包含会计学、财务管理、公司法、合同法、经济学、管理学、企业家精神、项目管理、创业管理学、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国际金融与贸易等与创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多种课程,满足学生创业相关各类理论知识的需求。
近几年高校大学生创业热,促进了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目前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高校越来越多,但还未成为常设的正式课程,多是短期培训或临时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任课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严格来说仍未达到要求。同时课程与真正的创业实践的结合紧密度不够,导致大多数课程只是“纸上谈兵”,学生上课感觉学到了一些东西,但无法实践,不能转化成实际价值。久而久之参与课程的积极性难以保证。因此,应结合现实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完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凸现创业教育特色。针对低年级学生应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创业意识培养;针对高年级学生则侧重于职业定向和创业能力的指导。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创业构想、开展创业调查及拟定创业计划,参与创业实践,使学生循序渐进了解创业,参与创业。同时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指导老师队伍建设,支持鼓励创业指导教师、专任教师参加各类创业培训学习,使创业指导教师更具专业化、专家化。
三、建立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建立创业实践教育体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创业活动或模拟创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验证创业理论,体验创业实践。创业实践活动既要包括趣味性较强的传统学生活动,如创业社团活动、各类创业知识竞赛、创业精英赛等;也包括严肃性较强的创业体验活动,如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女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沙盘模拟、企业营销策划和创业市场调研等,这类活动更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坚持创业竞赛门类的趣味性、多样化保证学生的参与性。并可结合实际情况实行奖励与学分挂钩的制度,对在创业实践中获得佳绩的同学在推免研究生、评选奖学金时给予一定的加分奖励。
完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孵化基地在提供创业政策解读、技能培训、项目研究等服务的同时,将通过与中小企业、各行业协会加强联系,不断完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以创业基地为平台,鼓励引导大学生创业团队申报各类创业研究课题,推进大学社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团队自主创业,提升成功创业比例和质量,为在校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四、优化创业教育环境体系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学生创业,增强创业自信心,加强以创业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创业的重要意义、创业的经验、成功创业的典型,建设有利于创业的舆论环境、校园创业文化氛围。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等举办创业大讲堂讲座。综合利用各种媒体建立长效宣传机制,在学校报纸上、网站等媒体常年开设创业专栏,对校园创业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进行重点宣传,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表彰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环境影响人,环境塑造人,通过创业环境体系的建设吸引学生了解创业,对创业产生兴趣,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直至实施创业。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钌枇“大学生创业基金”,健全创业扶持资金,强化创业资金功能。创业扶持资金不仅为孵化基地、创业教育、培训、宣传等工作提供资金支持,而且支持学生在自然学科、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进行研究、发明、社会调查,帮助学生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同时“大学生创业基金”还可以为学生自主创业、兴办企业申请小额贷款提供担保。
五、结语
大学生创业是目前国家政策的导向,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实现多种就业渠道,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新入社会,学校作为连接其和社会的纽带,做好教育引导十分必要。逐步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创业的“助力器”,既能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也能增强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完善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不仅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努力和整合,也需要上级教育部门、政府以及社会的支持和保障。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措施还需要今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房欲飞.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实施的意义[J].理工高教研究,2004(4).
[2]申倩倩.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5).
[3]苏益南.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结构维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6).
篇9
一、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院以党建带团建,扎实开展团员推优和发展党员工作,以特色活动为平台,提升学生党员队伍素质。举办培训班,学习《石河子大学发展在校生党员工作指导手册》,严格规范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团支部推优、发展对象的确定、发展党员、党员转正、党员档案等各项工作。通过培训,学生党员干部业务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了能干工作、会干工作,干好工作的总体要求。
二、突出特色,贴近学生实际,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院分党校始终作为思政教育的有力抓手和辅导员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的前沿阵地,尤其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有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工办、团委紧紧围绕“大学生爱国主义”“兵团精神”“文明礼仪”“民族团结”“安全稳定”“诚信与道德”等主题开展教育活动。举办各类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效果明显。一年来,围绕主题教育活动,共举办各类教育活动达10余场,营造了良好的育人和成才氛围。
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竞争与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大学生心理问题也呈快速上升趋势,学院也倍加关注这一问题。一是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立健全了学生心理健康预防机制和工作体系。二是举办心理委员培训班,发挥好学生干部在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疏导方面的作用。三是按时上报心理健康晴雨表,及时关注和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四是一年开展两次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拓展训练,以拓展游戏、拓展项目、预设情景等形式,将素质教育与现实体验相结合,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四、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强化学风建设
1.深入学生第一课堂,多管齐下抓学风。一是通过辅导员听课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课堂纪律。二是通过学生考勤周报制度,保证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对考勤有问题的学生及时预警、处理。三是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风工作开展。四是挂科学生预警、努力转化后进学生。五是举办以专业知识、国家英语四、六级和考研为主题的学习经验交流会,让优秀毕业生同在校生进行经验传授。
2.丰富第二课堂,实施科技创新、品牌文化活动育人。我院第二课堂的活动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各种竞赛;二是结合教师科研、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三是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培养人文精神的课外文体艺术活动。主要成绩: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我院两件作品获全国二等奖,近年来获得石河子大学男子篮球赛冠军、第十二届田径运功会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获得大学拔河比赛第三名、大学生安全文明知识竞赛三等奖,参加民族知识有奖竞答获得最佳组织奖。
篇10
职业能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查找自身能力与职业要求存在的差距,实施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有效提高核心就业力,包括大学生基本工作能力、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大学生寻求职业能力、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需要相匹配的其他职业能力,只有拥有过硬的职业能力,才能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大大提高个人就业竞争力。在工作过程中,拥有过硬的职业能力,也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同,提升个人自信心,加强社会适应性。
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的途径
大学生就业的过程是大学生就业力满足社会职位需求的过程,受到大学生自身条件、家庭、高校、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是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以高质量、高素质、有竞争力的人才来满足目标职位需求而实现理想就业。因此,我们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整个大学阶段,辅助学生强化职业规划理念,指导大学生实施职业规划,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大学生就业力提高路径。
(一)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下的人才培养体系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差异化就业力。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认真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对自己的能力和天资进行现实评价,并根据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出相应的教育决策,完成择业及最初就业。由于大学生个体发展的特殊性,高校既要考虑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又要兼顾适合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差异化就业力。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个性与共性发展、各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优化,使学生既能够按照学校的培养大纲完成基本大学本科内容学习,又能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发展,既具有高校学生共同就业力的基本内容,又具有差异化就业力的内容。2.推广工学结合模式,强化岗位能力。在确定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要按照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突出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实践性,形成以岗位和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岗位能力为中心的专业课程模块。其中,针对现有职业岗位群的需求,设置前后关联的专业模块课程群,包括基本素质模块、岗位基础模块、基本能力模块、岗位核心模块及拓展岗位模块等。由于课程目标瞄准某种职业,落实到具体岗位,就业方向直接在学校人才培养的课程方案中清晰体现,使课程目标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可以大大缩短学校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提供条件。同时,在教学计划中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即要求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重点加强能力与素质培养,有效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3.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加强创业意识教育。高校要加快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的进度,选拔一批优秀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培训,结合他们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使他们逐步成长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并发展为专家,为大学生提供及时、专业的个性化的就业咨询服务,从根本上帮助大学生解决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困惑,并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提出建设性建议。同时,高校需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的指导工作,通过企业家论坛、企业参观、创业计划竞赛活动等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搭建和拓展创业教育平台,使大学生掌握一些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创业,不仅能完成大学生个人的就业,同时也会为其他大学生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近几年来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
(二)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辅导体系
1.加强职业指导。高校环境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面向大一学生,使学生在就业之前,从观念、心态、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全面准备,以合理的自我认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发展线路,辅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系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着力培养生涯规划能力。高校要通过职业生涯发展辅导体系提高大学生的规划和求职能力,进行求职指导,进行形象礼仪和面试辅导,增强其求职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就业资料统计、行业发展分析、职业素质分析、人才市场前景分析、最新就业政策分析、用人单位情报收集等,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就业政策、职业需求信息,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渠道获取职业信息的能力。2.加强职业素质评定服务。通过职业指导教师的辅助,利用卡特尔16PF个性测评、职业性格测评、职业需要测评、职业兴趣测评等标准化的心理测试软件,对学生的职业气质、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一般能力、职业特殊能力等做一个全面、客观、科学的评定,让学生有一个准确的自我认知、自我定位。高校要在就业指导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针对性更强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全面负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工作,有效利用职业测评体系,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指导,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3.开展职业心理咨询服务。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纪、不同生源、不同性别的学生以及这些人在不同阶段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心理咨询服务。现在各高校的就业指导,主要是政策和技巧方面的辅导,对学生的个性心理辅导还没有开展,也正因为此,学生因就业有了心理问题,不知道找谁去倾诉,时间一长,心理压力过大,就会造成悲观情绪。因此,高校的就业心理辅导也应请有经验的心理老师参与或担任,减少因就业压力而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指导学生建立其心理防御机制,当自己的择业目标受挫时,可以及时地调整目标,以达到及时调整心理,把失败作为动力而不是压力,成功就业。
(三)以职业生涯设计为导向提升就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