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体系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宏观经济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宏观经济体系

篇1

[关键词] 联立方程 宏观经济 IS―LM曲线

一、引言

上个世纪,宏观经济学随着凯恩斯理论的提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此之后,很多的学者致力于完善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学说,其中希克斯(Hicks, 1937)和汉森(Hansen, 1949)以IS-LM模型来解释宏观经济的运作方式,大大加强了凯恩斯理论的解释力。虽然IS-LM模型也受到了很多经济学家的批评,但是直至今日其依然是一个有着较为完善逻辑体系的宏观经济模型,并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宏观经济理论在我国所产生的影响也愈来愈大。本文试图以凯恩斯理论以及IS-LM模型为理论基础,并吸取其他相关理论的理念,尝试构建能够描述我国宏观经济运作情况的简易模型,并利用我国历年相关实证数据,通过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来获得一个能够描述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实证模型。

二、文献综述

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来描述一国的宏观经济情况,在这方面已有很多的学者做出了相关的研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克莱因联立方程系统。克莱因(Lawrence Robert Klein 1950)以美国1920年~1941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建立了旨在分析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发展的小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该模型所采用的变量数相对不多,但在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学者刘玉红、高铁梅、陶艺(2006)在《中国转轨时期宏观经济政策传导机制及政策效应的模拟分析》一文中借鉴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其他经济理论,并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建立了适应中国经济特点的宏观经济联立方程模型,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分析我国经济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应大小。认为我国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性较弱。宁晓青、谢静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波动的实证研究》一文中选取l985―2003年的年度统计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联立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建立了我国宏观经济的模型。并认为影响我国经济波动的关键政策并不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是消费政策、投资政策和外贸政策。

三、宏观经济理论基础

1.消费理论

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由什么来决定?凯恩斯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 其观点有别于古典经济学对于消费的认识,认为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不是利率,而是收入。之后杜森贝里(Duesenberry 1951)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认为居民消费存在“示范作用”和“棘轮作用”。“示范作用”使得人们收入提高时,平均消费倾向并不一定会下降,而“棘轮作用”使得消费的变动相对于收入的变动要稳定。 在此之后莫迪利安尼和弗里德曼分别提出了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这两个理论强调人们会从整个人生的角度来衡量自己的收入,从而来决定当期的消费。不过无论何种理论,都认为居民对于未来收入状况的预期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本期的收入状况的影响。

2.投资理论和货币需求理论

长期以来,克拉克(Clark,1917)的加速原理和凯恩斯的投资函数一直是分析投资的核心理论。古典经济理论认为,作为资本需求的投资和作为资本供给的储蓄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利率的调节达到平衡,因此投资被认为是利率的函数。凯恩斯基本接受了这一思想,认为是否要对新的实物资本进行投资,取决于这些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与为购买这些资产而必须借进的款项所要求的利率的比较。因此,在决定投资的因素中,利率是首要因素。这里利率是指是实际利率。由克拉克提出并经萨缪尔森(Samuelson, 1939)等人发展的加速原理(Acceleration Principle)率先对古典投资理论发起了挑战。加速原理认为投资不是利率的函数,而主要是由产出的变化所决定。其函数表达式如下:

(3.1)

式3.1中δ, θ为常数,δ代表资本折旧率, It代表投资,Yt和Yt-1分别代表当其和前期产出。

在货币需求理论上凯恩斯认为对于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其中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决定于收入,而货币的投机需求决定于利率。因此对于货币的总需求函数可描述为:

(3.2)

式3.2中,等式左边代表了真实货币供应量,k, h为常数,Y代表收入,R代表利率。

四、计量模型假设与数据收集

本文所采用的宏观计量模型是以IS-LM模型为基础,并对其中的投资函数作了一些改进,吸收了克拉克的加速原理的思想。假设模型具体如下:

方程中的α,β,d,λ,k,h 为系数项,Y, C, I ,R, M, P, G, NX,为变量。其中各个变量的定义如下表:

在投资函数4.1.2式中,加入了收入变动的因素。凯恩斯与克拉克分别强调利率和收入因素是决定投资的唯一主要因素。而本文将利率和收入因素同时放入投资函数。笔者认为在我国,投资同时受到利率和收入状况的影响,其中一部分的投资来自于一些专门的金融机构以及一些私人的投资机构,这些资金对于利率较为敏感,利率降低将会释放出较多的投资。另一部分的投资来自于一般的企业,企业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商品生产的能力,这样的投资往往受到该企业收入(利润)状况的影响,收入越多,企业对于未来的预期会更高,同时也更有能力进行投资。同时由于企业当年的投资计划往往在前一年就已制定计划,所以在投资策划时前一期的收入变动情况(θ・Yt-1-λ・ Yt-2)会更多的影响到本期的企业投资。

根据IS-LM模型中的相关变量,本文收集了中国1992年到2005年的相关数据。所选变量为:国内生产总值(Y), 消费支出(C), 政府支出(G), 投资(I), 进出口(NX)的相关数据来自于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货币供应量为年底余额,包括货币和准货币。本文所采用的利率为历年一年期贷款利率,各年的利率以年底利率计算。

由于原始数据没有排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因此本文以历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换算出历年的通过膨胀率。并以此计算出排除通胀因素的各变量的数值。处理后的数据是以1978年的人民币价值为基数计算的。

五、模型检验和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

本文首先对联立方程模型进行识别,认为方程为过度识别。之后对排除通胀后的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扩充迪基-富勒(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验来判断数据的平稳性。采用的分析工具为Eviews 5.0。经过ADF检验。各变量在1% 5% 和10%的显著水平下,都接受原假设,即认为各个变量数据存在单位根,是不平稳的。然后采用扩充恩格尔-葛兰杰检验来判断各方程的变量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结果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模型中的四个方程式都通过了扩充恩格尔-葛兰杰检验,即各方程内的变量具有协整关系。

本文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来估计联立模型结构参数。 得到如下参数估计结果: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到,系数а, β, d, θ, λ, k, h都通过了假设检验。消费,投资和货币需求函数的R2分别达到了0.97, 0.98和0.99。可见方程的拟合结果是比较理想的。由此可以得到如下的我国宏观经济简易联立方程模型。

通过对模型中内生变量进行模拟从而获得的模拟值,并与各内生变量真实值进行对比也可以看到,模型的拟合度较好。篇幅关系下文仅列出收入变量的拟合值与真实值的比较。值得注意的是模拟值依然是以1978年的人民币价值计算的。

六、结论

本文以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以IS-LM模型为基本框架,采用联立方程的方法计算了一个能简要反映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的模型。

其中式5.1.1代表我国的消费函数,经过分析,可以看到收入确实对消费有影响。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45。式5.1.2为我国的投资函数,模型假设我国的投资不仅受到利率的影响,也受到收入的影响。经过分析,发现利率和收入对投资都有影响。利率与投资负相关,收入增长与投资正相关。从投资方程中可以看到收入的变动对投资有放大的效应。即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投资将增加2.15个单位,反之亦然。式5.1.3为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函数表明我国的货币需求既受到收入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利率的影响,收入与货币需求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 将估算的宏观经济模型进行转化,可求得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分别为1.43和0.12。

由此可见,从对我国1992年~2005年的数据分析,可以认为对于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财政政策较之于货币政策更为有效,政府支出每增加一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1.43个单位。而货币供给增加一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0.12个单位。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我国利率对于货币需求的影响要远大于其对于投资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美)达莫达尔・N・古亚拉提:计量经济学(第三版).中文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石良平:中级宏观经济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4]戴思锐:计量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5]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6]潘省初 周凌瑶: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7]丁俊君 戴生泉: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动态模拟与预测.经济观测, 2004

篇2

关键词:宏观经济;经济管理;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逐步加快。宏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管理,唯有通过适当的调节,及时地对经济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应对才能真正保障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但是,在进行具体的管理和调节时,务必要对几个问题进行注意和解决,从而消除阻碍经济增长的不良因素,科学的认识经济管理的本质,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氛围,实现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1宏观经济管理概述

宏观经济管理在绝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工作中都属于重点部分,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在不同程度的使用着宏观调控手段,从而最大可能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事实证明,适量的宏观经济调控可对市场有较好的引导作用,而缺乏宏观管理措施的经济是不成熟的,也会经常遇到诸多问题。具体来说,宏观经济调控对于市场有以下几点作用:减少垄断行为,使市场趋于公平;平衡宏观总量,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保障市场经济的公正;适当提供公共物品,调节经济发展;减少收入差距,避免两极分化。但是,以上所列的宏观经济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唯有通过科学恰当的管理理论的指导,再加上严格的执行过程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因此,有必要对宏观经济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重视,从而使宏观经济管理的优势得以发挥。宏观经济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一个国家为了在某个时期使经济达到一定的目标,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来对目前的经济进行影响的活动,其主要包括了决策、预警、调控、组织以及监督等活动。另外,宏观经济管理的含义还可用三点来叙述:第一,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使某个时期的经济发展达到预期,具体来说就是尽可能达到优化经济结构的目的、经济快速增长的目的、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的目的、人民生活得到较好改善的目的以及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目的;第二,宏观经济管理在本质上是国家或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和管理,其管理的主体也是国家本身,该种管理与政府管理有所差异,后者属于前者的一部分,在具体形式上,国家管理还包括了司法机构和立法机构的管理;第三,从管理的具体内容上来看,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活动主要包括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宏观收入的分配以及经济总量的平衡等,可以看出宏观经济管理主要是相对于微观经济管理来设定的,其管理不等于国家管理,后者主要是相对于市场调节而言的。

2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理论体系的问题。

在宏观经济出现之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对于经济的调控力度比较大,政府相关部门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由国家来对经济进行统一的决策。该种体质虽然具有一定好处,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反而会对经济的前行造成阻碍,例如对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影响,降低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因此,在改革开放后,政府对于经济的管理趋向于采用宏观调控的措施,也因此产生了宏观经济管理的范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关于宏观经济的理论也在不断地被完善。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国外的先进经验,并与国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出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在这些理论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所研究的对象较为模糊。由于研究对象关系到研究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同时还对研究的最终目标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研究对象进行仔细合理的确定。而目前的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的各个版本中,大多没有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最终对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第二,理论体系不够合理。在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中,有太多的内容是关于具体管理措施方面的,而在管理职能的方面的内容较少,宏观经济管理本身属于方法论的科学,务必要以管理方法论来进行体系的建设。另外,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只能作为管理活动的基础,而不能成为其主体部分,若不能对其进行合理适当的安排,将大大影响学习人员的学习效果。

2.2管理目标和内容不明确的问题。

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管理目标的设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关系到所采用的具体管理手段的选择,还对管理中的资源配置等造成影响,另外,管理内容的确定也是十分重要,这会对管理工作的效率造成较大影响,对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也有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管理目标和内容进行明确,从而保证宏观经济管理的科学有序进行。但是,在目前的经济管理中,管理目标较为模糊的情况普遍存在,管理内容也不是十分正确,这就导致管理过程出现较大的混乱,进一步降低宏观经济管理的效益,对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3部分相关的建议

3.1完善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的完善是宏观经济管理能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因此,有必要对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的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完善,从而保证经济管理方法所依据的各种基础理论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对理论重点进行提炼和突出。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较为繁多,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复杂,这使得相关人员在使用时极为不便,通过对理论重点进行有效提炼,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是理论体系的脉络更加清晰;第二,改进宏观经济管理的理论框架。要对理论的框架进行改进,使其更加符合一般管理理论体系的相关要求,从而使宏观经济管理更加偏向于管理职能而不是管理内容;第三,进行定量分析。通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式,可进一步发挥宏观经济管理的应用优势,所以,有必要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的建设和阐述时,运用定量分析的方式加以辅助,利用多种决策和调控模型来帮助分析具体理论。

3.2明确管理目标和内容。

通过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科学的考察和学习,从而保证宏观经济管理目标设定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管理目标:保证经济的稳定;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对国际收支进行平衡;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通过对宏观经济管理目标进行准确设定,便于进行之后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保证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通过参考国外先进理论,来对目前的管理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修改,从而确保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提升工作的效率,保证工作的效果。宏观经济管理质量的高低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具有很大影响,较好的管理工作可大幅提升经济的发展速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国力的显著增强,确保社会更加公平公正。因此,有必要对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问题进行重视,设定合理的管理目标,完善管理的理论体系,最终保证宏观经济管理的优势得以发挥,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对目前的宏观经济管理进行了仔细分析,对其概念及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最后给出了一些建议,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张金才.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系统[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5):63.

篇3

摘 要: 步入21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已经由过去的欧美繁盛转瞬间变为亚太繁荣,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亚太这块新兴的繁荣大陆上,而次贷危机的席卷更让这种关注变得无可取代,在亚洲,中国的崛起在世人眼中无疑是惊人的,而中国的经济发展更是让许多西方国家望洋兴叹,在过去10年中,中国依靠正确的宏观经济调控引导使得其发展进入了飞速时期,经济增长总值更是一路领先。通过对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不断摸索与研究,发现我国宏观经济的相关调控在当前依旧面临着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尤为突出的特点是它们并非短期之内可以马上得到解决,而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而过去急速发展的模式让一些未能及时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都在发展之后集中的爆发出来,如何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值得深思。

关键词: 总需求管理 市场经济与动态均衡 总供给与发展模式转变

乍看之下,因为无论何种经济体都会面临着宏观经济所带来的问题,而以中国宏观经济问题作为标题就会显得不太合乎逻辑,但是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种问题的确是当今世界经济范围内普遍关注的方向。对于中国而言其经济发展已经连续30年走高,而摆在我们面前的经济问题到底是短中期还是长期,值得每一位经济学者做出思考。

一、宏观经济理论的长期分析方法

对于长期宏观经济问题的讨论,因为其具有很大的抽象因素,所以一般在讨论时可以将其分为两部分以便更好的解析。

其一是交易理解的实际产出与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如果对所使用的技术不加以改变,而是单纯的投入,其产出也应该同比增高,但是受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等相关因素的相互干扰,就会使得投入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变为动态下降(理论上甚至可以降至为0)。这种理论看似过于抽象,但也并不是没有实例(例如在前苏联解体之前,政府虽然对经济的投资不断增大,但是其经济还是陷入了无法挽回的境地)。而与之对立的,是一些发达经济体虽然没有过快的增长速度但是却依旧保持着较为理想的活力,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投入递减效应。

其二便是更为抽象的解析了,一个健康成熟的经济体可以利用价格自由调整的市场经济机制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并依照市场当下的选择预判出最优的消费储蓄比率,最终使得可以将今天储蓄转化为明天消费的灵活市场体系。而病态的经济体制则是一种不顾市场经济导向,以超前消费为理性选择地盲目之举,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遏制就会发展成现实中美国次贷危机的真实写照。

二、中国长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首先,可以将中国30年来的经济发展进行展开似的简要分析。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对于资本的需求要远远大于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这就使得在那个年资的收益十分的高,而当时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不仅满足了高速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也形成了低工资与高增长之间的循环,也将进一步将高收益与低工资之间的循环做到了强化。这种不太健全的双重循环交叉的推动,支持了我国经济持续30年在高投资低消费的轨道上运行。这种发展模式在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之前也出现过,

其次,这种发展模式是否可以得到长期性的持续?如果无法持续,那其主要的症结又体现在哪里?例如过去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让中国成为低端制造品基地,而通过手工制造中国也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去低廉的劳动力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直接变相的提高了商品的价格,随之引起的是市场对商品的需求减少,这些变故都最终导致中国过去的低价劳动力已经成为一去不返的标志。

最后,资本动态的无效与生产过剩之间同样有着紧密的联系。一种良好的生产方式会因为其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而促使市场表现出非理性的亢奋,直接的表现就是会将过多的投资盲目的引入其中,而这种过多的投资会不会引起收益缩水便成了不得而知的未知数。

三、中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对策

时至今日,新兴崛起的金砖国家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后,都已经逐步进入了发展的调整阶段,这其中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境况更为强劲,但是需要做出调整的事态已经无法阻挡。通过对别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借鉴,不难发现市场是最为敏感的经济试验田,中长期的经济调整计划对于未来的发展更为有利。在过去的发展道路上,中国经历了让世界为之瞩目的创业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而这些新鲜的血液也大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崛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一大批新兴崛起的企业公司都面临着逐渐老化的趋势。而要想在这种老化的大流中生存下来,就要学会不断的寻求创新与突破。其次是关于规范经济体制建设的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经济发展体制而言同样如此,只有一个规范合理的经济发展环境,所有的经济起步才会得到根本性的保障。最后是当地政府与创新关系之间的问题。长期以来,对于市场经济而言政府所起到的作用似乎只有管制,但其实科学合理的政府决策是可以起到帮助经济发展的作用的。

四、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经济若想长期保证发展,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调控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加快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调整步伐。积极构建包括煤、电价、天然气及成品油等在内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价,彻底来改变资源要素价格长期不合理的情况。第二要不断加快垄断行业及部分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可以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来在国有企业内部推行公司治理制度,还可以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能够进入到部分垄断行业的领域中来。第三在我国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不够强大和世界经济复苏不到位的大形势下,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要过早停止,相反还要继续采取更多的必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当前的经济发展,以确保我国的经济能保持持续回升的发展态势,同时能有效缓解经济发展的压力。 (作者单位:鞍山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流动性回收与新规划效应下的中国宏观经济[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5-17

篇4

关键词:部门冲击;整体冲击;供给冲击;通货膨胀;冲击效应;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结构动态因子;CPI

中图分类号:F015;F822.5;F2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4)06-0043-09

一、引言

近十年来,由于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在对现实经济的刻画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而其成为各国中央银行与政策制定者进行宏观经济分析与政策效应评估的重要工具。然而,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在不断逼近现实经济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个显著的不足,即忽略不同部门之间的差异或者异质性而将现实经济看做一个整体,陈利锋(2014a)将这一建模方式称为基于整体经济的建模方式。显然,这一建模方式与现实存在严重的不一致,因为现实经济中不同部门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针对这一不足,Foerster等(2011)构建了一个基于部门异质性的结构动态因子模型以考察部门冲击与整体冲击的效应,研究发现部门冲击与整体冲击对于产出具有不同的冲击效应。这表明基于整体经济建模来考察外生冲击的效应可能由于模型设定偏误而造成结论的偏误。王佳和张金水(2011)对结构动态因子模型进行改进,并考察了7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部门冲击与整体冲击的效应;王佳和王文周等(2013)进一步对7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进行改进,以包含资本与劳动的不可替代性,进而考察了部门冲击与整体冲击的效应。这些研究主要考察的是外生冲击对于产出的效应,在进行模型动态分析的过程中,这些模型均缺少对于价格的分析。但是现实经济中,价格以及与之相关的通货膨胀或者消费者物价指数(即CPI)是政策制定者、企业以及消费者十分关注的变量,并且通货膨胀也是评估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在结构动态因子模型中引入价格以及通货膨胀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如何在模型中引入通货膨胀呢?由于已有的结构动态因子均基于变量的实际值(Real Value)建模,因而一个可供选择的途径是采用名义变量(Nominal Variable)建模,从而可以将部门以及整体价格水平引入模型框架中。但是如果在模型中引入部门价格水平与整体价格水平,与之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呢?参考Le Bihan和Matheron(2012)以及侯成琪和龚六堂(2013)关于核心通货膨胀的研究,我们通过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元素将部门与整体产出水平、部门与整体价格水平联系起来,并且设定价格水平的调整存在名义价格刚性,具体表现为在任意时期仅有部分企业进行价格调整。名义刚性的引入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现实经济,因为现实经济中并非所有的企业均同时同步调整产品价格。之所以在结构动态因子模型中引入新凯恩斯主义元素,原因在于新凯恩斯主义模型框架较好地刻画了中国经济的现实,即具有较强垄断势力的国有企业与面临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的中小企业并存(王君斌 等,2010)。

陈利锋:部门冲击与整体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目前,我国在CPI统计过程中,采用的是对食品部门、烟酒部门、衣着部门、家庭设备生产及维修服务部门、医疗保健部门、交通通讯部门、娱乐教育文化部门以及居住部门8个部门物价水平加权的方法。基于这一事实,本文构建了一个8部门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结构动态因子模型,并基于这一模型考察8个不同部门的供给冲击以及总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建立的多部门模型与陈利锋(2014a)所指出的多部门模型具有一定的差异。后者的多部门模型指的是包含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的模型,并未对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的具体产业部门构成进行详细的分类研究;而本文则是从CPI构成的角度建立多部门模型,建模的思路是基于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差异。 。研究发现,食品部门的外生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具有最大的冲击效应,而总供给冲击的效应相对较小;更重要的是,不同部门的外生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具有不同的冲击效应,并且部门冲击效应与总体冲击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发现意味着:(1)如果忽略部门之间的差异而基于整体经济建模来考察外生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则可能导致由于模型设定偏误而引起的结论偏误;(2)食品部门供给冲击对于通货膨胀具有最大的效应,因此,如果政府需要稳定物价,则首先需要稳定食品部门的价格。

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采用条件方差分解的方法考察了不同部门的外生供给冲击与总供给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中的作用。研究表明,食品部门、衣着部门的外生供给冲击以及总供给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家庭设备部门、交通通讯部门、医疗保健部门、居住部门、烟酒部门以及娱乐教育文化部门的供给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过程中的作用则相对较小,但这些部门的外生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波动的推动作用具有相对较强的持续性。

与已有的研究相比,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基于我国CPI构成的8大部门建立了一个包含8个不同部门的多部门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结构动态因子模型,并基于这一模型考察了部门冲击与整体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的影响;(2)采用条件方差分解的方法考察了不同部门和整体的外生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中的作用。

二、模型与设定

基于研究目的且不失一般性,本文的模型经济中仅包含了作为消费者的家庭以及作为生产者的企业,并且企业部门由构成CPI的8大部门组成。家庭作为消费者,其追求的目标为最大化其一生效用的贴现值(Discounted Value)之和;家庭的消费支出由家庭成员为8大部门生产企业提供劳动力所获得的工资来承担。与已有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类似,家庭可以进行物质资本的积累,物质资本积累具有与储蓄类似的功能,进而家庭可以实现其一生消费的平滑化(Smoothing)。通过向企业提供物质资本,家庭还可以获得租金。不过,由于物质资本具有一定的专用性特征,因而物质资本投资存在调整成本(Adjustment Cost)。物质资本投资调整成本的存在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外生冲击发生时,某一特定部门的投资难以及时做出调整,进而使得外生冲击的效用更具持久性(陈利锋,2014b)。已有的研究,如杨柳等(2014)发现这一调整成本在当前的中国是客观存在的。家庭消费的产品来源于构成CPI的8大部门,这些部门的生产企业雇佣家庭的劳动,采用Cobb-Douglas技术生产出具有差异性的中间产品,并将其加总为最终产品;企业将加总之后的产品出售给家庭供其消费。家庭与企业通过以上关系而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构成了本文模型经济的主要元素。

模型经济中生活着大量具有无限生命的家庭,这意味着模型经济中不存在家庭的消亡。同样,模型经济中也不存在人口的增长,这一设定主要是为了分析的便利考虑,也可以使我们集中分析代表性家庭的优化问题已有研究中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如Smets和Wouters(2007)、Galí等(2012)、王君斌和王文甫(2010) 以及陈利锋(2014a)等的研究也均采用这一设定方式。 。

1.代表性家庭的行为

家庭成员购买8大部门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消费,并向8大部门企业提供劳动力。与Merz(1995)以及Galí(2013)等已有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研究类似,家庭不同成员之间是完全风险共享的这里设定家庭成员完全风险共享主要是为了分析的便利性考虑。陈利锋(2014c)基于非完全风险共享建模,发现家庭成员之间的风险共享程度主要影响的是失业的持续性。由于本文主要分析的是通货膨胀,因而与大多数已有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类似,设定家庭成员完全风险共享。

其中0

其中,ωj为部门j的价格在CPI中的权重(Weight),εp(j)为不同部门生产的不同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Rkt为物质资本租金率,It和Kt分别为投资和物质资本;且不同部门由于对于投资品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物质资本投资存在一定的不可逆性,即投资调整或导致成本。基于此,与Christiano等(2005)以及Galí等(2007)的研究类似,部门j的物质资本的动态积累方程为:

2.部门生产企业的行为

其中,αj为部门j物质资本对于产出的弹性系数;st(j)为供给冲击,Foerster等(2011)依据美国的数据将其设定为随机游走(Random Walk)形式,但是我国学者,如王佳等(2013)以及武康平和胡谍(2011)等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建模中均将其设定为平稳的一阶自回归过程。具体的,供给冲击为:

其中,ρ为供给冲击的持续性,et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σ2a的独立白噪声过程,st为总供给冲击,vj为部门j对于总供给冲击的反应程度。显然,当vj=0时,经济中仅存在部门供给冲击;而当vj=1时,整体冲击一一对应地反映在部门供给冲击中。

3.优化条件

基于以上设定,家庭效用最大化问题的一阶条件为:

其中,λt(j)=Pt(j)Ct(j)-σ和μt(j)分别为式(2)和式(4)的动态拉格朗日乘子(Lagrange Multiplier)。式(7)为各部门消费和就业的最优决策方程,式(8)为最优物质资本投入决策,式(9)为最优投资决策条件。式(9)表明,μt(j)即为部门j的“Tobin’s Q”。

4.市场出清

定义πt=ln(PtPt-1)为整体通货膨胀水平,而πjt=ln[Pt(j)Pt-1(j)]为部门j的通货膨胀水平。依据式(3)可知,二者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式(10)意味着整体通货膨胀水平为部门通货膨胀水平的加权平均,这与我国CPI的核算方式一致。式(2)构成了模型经济中的资源约束,式(4)反映了投资的动态变化,式(5)为企业的消费品生产函数,式(7)至(9)为模型优化条件,式(10)反映了部门通货膨胀与整体通货膨胀之间的联系,式(6)反映了部门冲击与整体冲击之间的联系。因此,模型经济中包含了185个方程(6N+2N2=176,以及9个外生冲击)。另外,当市场出清时,经济中的总资本为8部门资本的加权和,即:

而总产出与部门产出之间的关系为:

εj为各部门的不同商品的替代弹性,Yt(j,i)为部门j第i家企业的产出, ∫10[Yt(j,i)1-1εjdi]εjεj-1为部门j的产出水平。式(12)意味着总产出为各部门产出之和。

三、模型的参数化

本部分对上述模型进行参数化处理。以上模型中包含了185个带预期(Expectation)的对数线性差分(Log-Linear Difference)方程,一般而言无法求得显式解,因而只能依赖模型仿真(Simulation)技术刻画外生冲击下模型主要变量的动态反应路径,即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而在得到脉冲响应函数之前,则需要对模型的结构性参数进行赋值,这一方法被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以及之后的研究称为校准(Calibration)。这一过程的目的在于通过使用已有研究中得到的结构性参数,使得本文第二部分建立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结构动态因子模型成为刻画中国经济的框架。

1.基础参数的校准

对于贴现因子β的取值,可以依据我国现实的物价数据进行估算,这一方法为王君斌和王文甫(2010)等所使用。依据我国自2002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的物价数据可知,在此期间我国物价平均上涨的速度约为2%,因而可以将贴现因子的取值设定为0.98,这一取值与He等(2007)使用中国数据估计的结果较为接近。

对于消费的风险偏好系数σ的取值,依据国内外大多数研究估算的结果,这一参数的取值为1。这意味着式(1)效用函数关于消费的函数形式为对数形式,这与王佳等(2013)的研究是一致的。而劳动的风险偏好系数η的取值,则依据薛鹤翔(2010)的研究将其设定为6.16。

稳态投资成本函数的二阶导数S″度量了部门j的投资It(j)对于部门的“Tobin’s Q”,即μt(j)的反应系数,依据Zhang(2009)的研究将其取值设定为δ-1;跨部门不变的物质资本折旧率δ的取值,则依据He 等(2007)的研究将其设定为0.04。

模型经济中包含了8个部门的供给冲击以及总供给冲击,所有外生冲击均具有相同的持续性以及标准差,这一设定的目的在于可以比较相同大小的外生冲击下不同部门响应程度的大小。在已有的研究中,也经常设定一个单位标准差的外生冲击对于模型主要变量的影响。依据刘斌(2008)采用中国数据贝叶斯估计的结果,总供给冲击的持续性ρ为0.89,对应的标准差σa的取值为0.078。

2.稳态参数的校准

对于一些涉及部门权重的参数需要采用模型变量的稳态值进行校准。对于部门价格在CPI中的权重参数ωj,可以依据实际数据的平均值进行估算。参考国家统计局在2011年对各部门价格在CPI中所占的权重调整之后的结果,本文依次选取食品部门价格在CPI中的权重ω1为31.79%、烟酒部门价格在CPI中的权重ω2为3.49%、衣着部门价格在CPI中的权重ω3为8.52%、家庭设备生产及维修服务部门价格在CPI中的权重ω4为5.64%、医疗保健部门价格在CPI中的权重ω5为9.64%、交通通讯部门价格在CPI中的权重ω6为9.95%、娱乐教育文化部门价格在CPI中的权重ω7为13.75%、居住部门价格在CPI中的权重ω8为17.22%。对于部门j对整体冲击的反应程度参数vj,本文采用稳态时家庭在各部门产品上的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表示,由于在估算各个部门价格在CPI的权重过程中已经使用这一指标,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对这些参数的取值与对应的ωj相同。

3.名义价格刚性参数与生产参数的校准

(13) 式(13)表明,对于不同部门资本产出弹性αj取值的估算,取决于不同部门中间产品替代弹性的取值。但是,已有的研究并未对这一参数的取值进行相关估计。基于便利性考虑,与已有研究类似,本文设定不同部门中间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具有跨部门不变的特征,进而依据薛鹤翔(2010)等的研究,将其取值设定为2。

侯成琪和龚六堂(2013)对构成CPI的8大部门的名义价格刚性进行了估算,得到的取值分别为0.269 8、0.613 6、0.515 2、0.687 1、0.385 1、0.524 2、0.599 3和0.275 5;对应的经济整体的资本产出弹性α,则依据He 等(2007)的估算结果取值为0.6;根据式(13)可以得到构成CPI的8大部门的资本产出弹性αj的取值分别为0.381 5、0.041 9、0.102 2、0067 7、0.083 3、0.119 4、0.165 0和0206 6。

四、模型动态分析

定义Xt=(π1t,π2t,π3t,π4t,π5t,π6t,π7t,π8t)′为8部门通货膨胀构成的向量序列,εt为外生冲击构成的向量序列。依据Foerster等(2011)的研究,本文第二部分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结构动态因子模型可以表述成如下形式:

式(14)实际上为一阶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即ARMA(1,1)。其中,Φ、Π0和Π1分别为由模型结构性参数构成的8阶方阵,L为滞后算子(Lag Operator)。

基于校准的结构性参数,可以实现对式(14)表示的模型进行动态分析。首先,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我们仅考察部门供给冲击与总供给冲击对于通货膨胀的冲击效应,即计算部门供给冲击与总供给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以考察在不同部门的外生冲击下通货膨胀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路径;然后,对通货膨胀的波动进行条件方差分解(Conditional Variance Decomposition),以考察不同部门供给冲击以及总供给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过程中的作用。

1.部门冲击与整体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

基于式(14)可知,各个部门的通货膨胀可以表示成外生冲击及其滞后项的函数,因而可以考察一个单位标准差外生供给冲击对于各个部门通货膨胀以及整体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篇幅考虑,本文仅仅考察部门供给冲击与总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

图1给出了1个单位标准差的负向(Negative)部门供给冲击与总供给冲击下通货膨胀的动态反应路径,即脉冲响应函数。基于这一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整体通货膨胀水平对于食品部门供给冲击表现出最大的反应,在图1中表现为食品部门负向供给冲击引起通货膨胀最大幅度的上升;第二,整体通货膨胀水平对于家庭设备部门冲击也表现出较大的反应,从图1中可以看出,家庭设备部门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具有仅次于食品部门供给冲击的冲击效应;第三,交通通讯部门、医疗保健部门、衣着部门以及总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也具有较强的冲击性效应;第四,居住部门以及娱乐教育文化部门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的作用初期相对较小,之后呈现递增并逐渐收敛的趋势;第五,烟酒部门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的冲击性效应在构成CPI的8个部门中最小。

另外,整体通货膨胀对家庭设备部门、交通通讯部门、医疗保健部门、衣着部门以及总供给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呈现“驼峰状”特征。这与已有研究,如薛鹤翔(2010)、王君斌和王文甫(2010)所发现的外生冲击对于产出等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类似。更重要的,外生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表明了部门外生冲击与整体外生冲击对于同一模型变量的脉冲响应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不同部门的冲击与整体冲击的效应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些发现都意味着忽略部门之间的异质性来考察外生冲击对于模型变量的影响,可能引起模型结论的偏误。

2.整体通货膨胀的条件方差分解

式(14)反映了部门通货膨胀与部门供给冲击的关系,式(6)反映了部门冲击与总供给冲击之间的联系,式(10)反映了部门通货膨胀与整体通货膨胀之间的联系。基于以上三个方程可以对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进行条件方差分解。与一般的方差分解不同,条件方差分解的原理如下:

其中,Ft表示方差分解的值。式(15)表明,条件方差分解的结果依赖于所选择的时期。一般而言,条件方差分解的时期选择设定为第1个时期或者最后1个时期。由于本文结构性参数校准过程中估算参数取值的样本时期为2002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因而选取2002年第1季度作为条件方差分解的基准时期。

基于以上设定,本文对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进行了条件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在图2中。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我们以2002年第1季度作为第1个时期,2002年第2季度为第2个时期,其余依次类推,因而2012年第4季度为第44个时期。同时,为了分析的便利,本文将外生冲击的整体效应标准化为1,因而各个外生冲击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中的作用全部转换成百分比。

图2给出了构成CPI的8大部门外生供给冲击以及总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基于这一条件方差分解的结果,可以分析各种不同的外生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过程中各自作用的大小。图2表明,在本文考察期内的大多数时期中,食品部门供给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过程中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衣着部门供给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过程中的作用仅次于食品部门;总供给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过程中的作用仅次于食品部门和衣着部门;而家庭设备部门、交通通讯部门、医疗保健部门、居住部门、研究部门以及娱乐教育文化部门等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过程中的作用则相对较小,不过却具有相对较强的持续性,这种冲击效应的持续性具体表现为在本文考察的44个时期内,这些部门的供给冲击均对整体通货膨胀的波动存在显著性效应。

五、结论与展望

在一个封闭经济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结构动态因子模型中,本文考察了构成我国CPI的8大部门的部门供给冲击与总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的影响。在采用我国的现实数据对结构性参数进行校准的基础上,本文首先运用脉冲响应函数考察了各个部门供给冲击与总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食品部门供给冲击对整体通货膨胀冲击效应最大;更重要的,部门冲击与整体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具有不同的冲击效应,这意味着如果忽略部门之间的差异而基于整体经济建模,以考察外生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的效应,则可能由于模型设定引起模型结论的偏误。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采用条件方差分解的方法考察了不同部门的外生供给冲击与总供给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食品部门冲击、衣着部门冲击和总供给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其余部门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却具有较强的持续性。

已有的大多数研究均忽略部门之间的差异而考察整体冲击的效应,本文则在考察部门之间异质性的基础上,考察了不同部门的外生冲击以及总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的效应。与已有的研究相比,本文将不同部门微观主体的决策行为与宏观经济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因此,采用本文的模型所得到的结论,可能比基于整体经济建模所得到的结论更加精确。

不过,作为尝试性研究,本研究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1)现实经济是开放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开放经济使得来自国外的冲击也会对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影响。已有研究,如张成思(2012)以及Lambardo和Ravenna(2014)均发现经济开放程度(Openness)对家庭的消费行为以及通货膨胀具有显著性影响。 ,而本文是基于封闭经济建模。因此,一个可行的改进方向是,基于开放经济构建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结构动态因子模型,对部门冲击与整体冲击的效应进行分析。(2)本文在建模过程中未将劳动力市场动态考虑在内2002年以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日益显现,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引起供给冲击,进而推动物价的上涨。 ,因而,一个可能的扩展是,在本文模型中引入劳动力市场动态,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可以参考Imbs等(2007,2011)的研究。(3)本文的研究表明,部门冲击在推动部门通货膨胀的同时也推动了整体通货膨胀,那么,与之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当现实经济中出现了部门通货膨胀但并未产生整体通货膨胀时,货币当局(Monetary Authority)是否需要对部门通货膨胀做出反应呢?换言之,货币政策究竟应该对哪些类型的通货膨胀做出反应?本文并未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因而,一个有价值的拓展的方向是,在本文模型中引入货币当局,并考察最优货币政策选择机制。

参考文献:

陈利锋.2014a.货币政策应该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吗?[J].浙江社会科学(2):15-24.

陈利锋.2014b.非完全风险共担、非自愿失业与失业的持续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74-81,113.

陈利锋.2014c.二元市场、信贷摩擦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应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吗?[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83-95.

侯成琪,龚六堂.2013.食品价格、核心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目标[J].经济研究(11):27-42.

刘斌.2008.我国DSGE模型的开发及其在货币政策分析中的应用[J].金融研究(10):1-21.

王佳,王文周,张金水.2013.部门冲击与整体冲击的经济影响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1(5):15-22.

王佳,张金水.2011.外生冲击沿部门传导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研究――基于中国7部门DSGE模型的数值模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3):127-139.

王君斌,王文甫.2010.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与中国劳动力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J].管理世界(1):23-43.

武康平,胡谍.2011.房地产价格在宏观经济中的加速器作用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19(1):29-35.

薛鹤翔.2010.中国产出的持续性――基于刚性价格与刚性工资模型的动态分析[J].经济学(季刊),9(4):1359-1384.

篇5

[关键词] 湖泊 环境会计 核算模式

一、建立湖泊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湖泊不仅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国土资源,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贡献作用。目前,我国湖泊污染严重且日益萎缩,周边生态环境衰退,长江流域湖泊的水污染及富营养化日益严峻。因此要加强对湖水环境的保护,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进湖水环境的污染治理和流域生态平衡的建立。此外,建立必要的湖泊环境会计核算,以某区域的湖泊环境为核算主体,宏观层面上以国家为会计主体确立湖泊环境空间核算范围,并将各地政府的湖泊环境保护投资纳入国民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核算。同时要求企业将湖泊环境因素纳入现行财务会计进行价值量与实物量核算,编制并对外公开环境会计报告,披露全面、准确的环境成本信息。

二、湖泊环境宏观会计核算体系基本框架

所谓湖泊环境宏观会计核算体系,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基础上,将各地的湖泊资源和环境作为资本使用的一部分进行核算的环境核算体系。该核算体系主要反映各级政府湖泊资源的开发、使用、补偿和湖泊环境保护过程中的实物与价值量的运动情况,宏观层面的湖泊环境的主体是国家、地区、部门。

国际上有直接法和间接法等两种核算形式将环境资源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若采用直接法,则我国应在参照国际SNA和MPS两大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对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及结构进行全面修正,增加湖泊环境资源因素,按照复式记账法和货币计量进行核算,将汇总后的各级部门的湖泊环境项目的业务核算资料纳入国民经济核算内容。若采用间接法或称卫星账户法,则应维持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主体账户和基本核算表不变的前提下,建立专门反映湖泊环境与经济之间关系的独立账户体系,并将其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主体账户附属的“卫星”账户,其核算不受复式记账法和货币计量的限制,间接地将湖泊环境资源因素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范围。

笔者建议湖泊环境会计核算形式应借鉴间接法,建立附属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二级账户,以“主体―附属―卫星”三位一体账户体系模式构架“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SEEA),从而在各种环境核算体系中形成相对独立的湖泊环境核算体系。

三、湖泊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是对环境会计的最终要求。作为环境会计信息的载体,环境成本报告是企业提高环境业绩、控制环境成本的重要体现。国际上对组织和外界环境关系信息进行报告和披露一般分为三大类:通过法定财务报表报告;通过企业的年度财务报表的其他部分(如附注)或独立报告模式来披露;通过独立的第三方来报告企业的环境信息。当前,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核算体系侧重于披露经济性信息,而缺乏有效的环境信息的披露。我国企业从会计核算和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一般采用补充报告模式和独立报告模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补充报告模式是指在原有财务报表项目中增加有关环境会计的核算资料,对其他不能以货币计量的环境信息可以附表、报表附注形式或在说明书中予以说明。独立报告模式则主张编制独立的环境会计报表或独立的环境报告等。

鉴于湖泊环境会计信息的特殊性, 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资料来源的会计核算应包含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如在环境报告中,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披露方式来披露不同的环境信息。对那些难以量化的环境事项和企业的环境绩效信息,我们可以采用文字说明或其他计量披露形式进行描述。也可以用表格法或图表法对企业的环境资产、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和环境效益等能量化的环境绩效指标进行披露。

但不论形式如何均应包含以下信息:(1)与环境负债和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如企业的环境资产的计价与摊销、或有事项披露、对预计的环境负债和补偿的贴现等政策;(2)环境法规执行情况。据此了解企业执行环境法规的奖惩情况和违反环境法规的行为;(3)企业环境质量情况。主要包括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环境质量指标、发生的污染事故情况等;(4)采取的环保措施(包括产生的环境支出和环境收益)及达到的效果。如采取环保措施而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企业自身采取的环保监督机构的建立。包括设置的从事环境治理、检测、研究的环境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经费处置情况;(6)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主要包括污染物治理设备的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状况,污染物回收利用状况及环境事故造成的影响及处理情况等;(7)按照有关规定缴纳的各类费用支出和提取的各类基金。为恢复、治理环境计提的基金,违反环境法规缴纳的罚款和环境污染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赔偿等意外损失;(8)企业本期或未来环保经费投入和捐赠支出的情况。如新型的设备投资、污染治理投资;(9)环境会计政策变更等事项,如因会计方法、会计估计的变更对企业收益的影响;(10)有关环保部门的审核结论。

参考文献:

[1]高敏雪:环境保护宏观核算理论与方法[J].北京:中国统计经济出版社,第1版.2004

[2]李延莉 朱学义:建立湖泊环境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0)

篇6

1.1宏观经济管理的概念

宏观经济管理是国家通过政策、法律、制度的形式和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控制,达到在结构和总量上调节和管理的目的,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条件下,有效的经济管理和控制措施。

1.2宏观经济管理的相关理论

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现象的解释侧重于模型的建立和解释,而中国的学者则倾向于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因此,对于经济管理的很多西方经验直接应用在我国经济调控会形成水土不服的问题,例如:亚当斯密力主应该用看不见的手在主导市场,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这种观点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被验证为只是一种理想的模型,放弃对市场的干预会导致市场的无序、盲目地发展,最终会引发市场的灾难。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可以起到积极性的作用,政府将企业不愿意做、做不好、利润低的行业接管过来,有助于社会加速的发展,经过多年的验证,特别是在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中,我们更加看到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指导性的必要,以及政府对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不难得出一切市场经济都不可能离开政府以更高层面上的调控作用,宏观经济管理的价值正在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也在市场经济体系的创建和完善中得到进一步的印证。

2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短暂,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烙印,宏观上看我国经济的投资驱动为主特点十分明显,投资中政府的投资所占比重较大,政府主导投资和行政干预的作用显著,至今我们还在提倡拉动内需。这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西方国家宏观经济体现为消费驱动,服务业主导,投资基本由私人和自由企业来进行,基本上是一种消费型的经济模式。我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过程,平均年GDP增长速度接近10%,而平均年通货膨胀率却只维持在3%以下,人民币币值稳健,市场经济一直稳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宏观经济管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宏观经济管理的原因是市场经济本身缺陷和我国当前发展形式以及市场经济的实际要求所共同决定的。首先是市场经济失灵需要宏观经济管理,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无法自发消除垄断;市场不能完全体现公正的收入分配;市场不能有效地处理外部经济的问题;市场调节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等,我国企业为了创造更大的经济利润,纷纷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加大产量步伐,在竞争中彼此抢抓市场,盲目地生产,结果造成供大于求,这些都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加以解决。其次是我国目前处于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市场调节也不健全,市场运行常常受市场之外不正常因素干扰,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必须要有宏观经济管理来保障经济平衡有序地运行。在这种复杂经济格局面前,价值规律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必须依靠宏观经济管理。再次是我国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必须要强化宏观经济管理,在几十年经济发展的背后,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投资型的经济主导,消费疲软,需求不足,缺乏核心竞争产业,市场竞争过于激烈,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普遍存在,等等。针对以上情况,如果失去了宏观经济的调控与管理,我国经济就会面临经济形势严峻,出现内需不足,就业压力大,无序竞争的局面。因此,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定离不开宏观经济管理,可以推向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还会继续沿用宏观经济管理的方法,确保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3结语

篇7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宏观交易费用的研究都是借鉴沃利斯、诺斯(1986)的做法,将国民经济部门分为交易部门和转换部门,借助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SNA)数据,测度宏观交易费用。这种测度宏观交易费用的方法打破了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交易成本不可测量的局限性。但这种测度方法只能测算外在易费用,无法测算私人非交易部门的交易费用,与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存在某种程度的脱节。要想准确测量宏观交易费用,必须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在现行的SNA框架下建立交易费用卫星账户测量宏观层次的交易费用,联系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内容测度宏观交易费用。本文对交易费用卫星账户的设计进行探讨,并且以我国宏观数据为例,编制交易费用卫星账户。

SNA框架下,对经济主体有两种分类方式:机构部门分类和产业部门分类。机构部门都具有财务决策权。SNA根据构成一国经济总体的所有常住单位的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等,将机构部门分为五类: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一般政府、住户、为住户服务的为非盈利机构。产业部门分类是将经济总体中全部常住单位下属的基层单位按其主要生产活动同质性进行分类。人们经常说的三次产业分类、按细分行业分类都是在产业部门基础上进行的分类。产业部门账户主要描述生产及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产品(含服务)。从内容上讲主要是投入产出表,包括货物和服务供给(产出)表和货物和服务使用(投入)表及货物和服务账户。目前所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体系,主要是基于机构部门分类进行编制的。机构部门账户是按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和资产负债存量设置的,具体包括生产账户、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含原始收入(初次)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账户、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积累账户(含资本账户、金融账户、资产数量其他变化账户和重估价账户)、资产负债表(含期初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变化表、期末资产负债表)。账户体系中各账户是通过平衡项联系起来。由此可见,按照机构部门编制交易费用卫星账户是最好的选择方案。但目前金融机构、为住户服务的为非盈利机构的交易费用容易分离,而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中,既包括转换部门,又包括交易部门,其作用交织在一起,极其复杂。使交易费用分离工作无法进行。因此,现在只能按产业部门进行分类。但产业部门分类能编制的账户较少,不能满足分离交易费用的需要,为此,需要在产业部门分类的基础上对所有经济活动主体进行重新分类。

目前,我国在核算国民经济时将实体经济分为18个行业:农业;采掘业;食品制造业;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工业;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产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其他服务业;政府部门。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业中的邮电通讯业部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中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部分、金融、保险业全部、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服务业属于以营利为目的的提供商业的交易部门(私人交易部门),政府部门则属于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提供公共产品的交易部门(公共部门)。

因此,可将整个国民经济部门分成三类:私人非交易部门、私人交易部门、公共部门,并将所有从业人员分为两类:交易服务人员和转换服务人员。各部门所包括的行业如下:

交易费用是三类部门交易费用之和,即:

交易费用=私人非交易部门的交易费用+私人交易部门的交易费用+公共部门的支出(1)

由于交易费用是增加值的一部分,所以,

私人交易部门的交易费用=邮电业增加值+金融、保险业增加值+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批发零售贸易、住宿业增加值+政府支出(2)

私人非交易部门的交易费用按照收入法进行核算。

私人非交易部门的交易费用=交易人员报酬+生产税净额(交易部分)+固定资本消耗(交易部分)+营业盈余(交易部分) (3)

式(2)和式(3)是我们编制交易费用卫星账户的主要依据。

因此,我们可以编制出交易费用核算卫星账户体系的三个账户:部门综合生产账户、部门收入形成账户和交易费用形成账户。

篇8

[关键词]数学工具;本科生;宏观经济学;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2019年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改项目“双一流背景下提升本科论文质量的实践与探索”(2019xjyxm018、2019xjyxm025);

2017年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改项目“高等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ww6020000020)

[作者简介]贺俊(1965—),男,安徽淮南人,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和内生增长理论;张钺(1994—),女,河南新乡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2017级金融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0-0223-03[收稿日期]2019-10-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民众对更高层次的教育需求日益加强,同时,伴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提升高等教育水平成为一项较为迫切的要求。另外,隨着知识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了适应社会对新型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高校应当担负起培养具有现代化知识体系、创新化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等教育体系需要做出适当的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教育和培养优秀人才。其中,作为高校最大的学生群体,本科生教育具有基础性、必要性的地位,设计合理有效的本科生课程教育体系,对促进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宏观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主要分支之一,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带来的结果,即研究如何使国民收入稳定地以合适的速度增长,这表明了宏观经济中常见的问题如经济波动及与此关联的就业、失业问题,价格水平及与此关联的通货膨胀问题,经济增长问题等都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问题。对于各种经济变量,它们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一个变量的变动会在多大程度上、以怎样的方式影响另外的变量,都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因此,宏观经济学囊括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观察经济现象、分析经济变化、发现经济规律,最终用经济结论指导现实社会,宏观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起步较晚,现有的宏观经济构架主要借鉴西方的宏观经济体系,虽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所取舍,但更为适用的宏观经济体系仍待进一步完善,这就需要更多未来学者的努力。宏观经济学不仅限于经济学的范畴,随着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发展,该学科的覆盖面也包括了金融学、管理学、供应链管理等多方面,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和知识对相关学科的本科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十分必要。

与此同时,我国的本科生宏观经济学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就课程设置来说,掌握一定的数理知识和推导能力是学好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通常与高等数学、统计学等课程同一学期开课,因此,现有的课程设置可能导致本科生知识储备不完善,难以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全面、系统地理解知识点。就使用教材来讲,目前本科生课程中采用的教材多为高鸿业(人大版本)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1],教材内容偏重于知识点的理论阐述和举例说明,辅以图表说明,较少涉及到数学推导和证明。相较与此,龚六堂[2]和耕、吴付科[3]等作者的高等宏观经济学教材中,存在大量的数学推导和理论证明,学生只有在掌握相应的数理功底和数学工具运用能力的前提下,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而宏观经济学作为高等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和前期准备,中间不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断层,本科生如果学完基础的宏观经济学后再接触高等宏观经济学,数理基础较差的学生会有明显的吃力感。因此,在现有的宏观经济学教育过程中,应适当加入数理内容,引导本科生运用数学工具发现经济规律,这不仅有助于加强本科生对宏观经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为未来学习高等宏观经济学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4]。

本文以宏观经济学教材中LM曲线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为例,通过阐述图形分析的缺陷,并列举借助数学工具帮助解决经济问题的优势,说明将数学工具引入本科宏观经济学教育的重要性,最后,针对我国本科生宏观经济学课程设置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二、宏观经济学教材案例分析

货币政策属于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经济体的行为,其目标包括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的效果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其大小受到IS曲线(产品市场均衡,投资等于储蓄)和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货币需求等于供给)的斜率影响。

在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中,关于货币政策效果的LM图形分析部分,教材指出,在IS曲线斜率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差。由图1可知,IS斜率相同,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从L时,LM曲线较平坦时,国民收入增加较少;而LM曲线较陡峭时,国民收入增加较多。

其原因是LM曲线较平坦,表示货币需求受利率的影响较大,即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货币需求变动很多,因而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利率变动的作用较小,从而增加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不会对投资和国民收入有较大影响;反之,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强。上述表述可总结为: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弱,实际上,这样的结论不够严谨。

根据LM曲线的表达和h的取值对斜率的作用方向相反,因此对货币政策的效果影响也相反。具体而言,当k不变时,h减小,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好;当h不变时,k减小,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好。因此,教材上的表述严格意义上是指第一种情况,即“当k不变时,h减小,LM曲线越陡,货币政策效果越好”,原表述缺少了一个前提条件,即“k一定时”。

从另一个角度看,LM曲线对货币政策的效果影响可以从数学上得到证明。观察货币政策乘数,货币政策乘数是从数理角度出发,对经济等式经过一系列数学推导得出的结果。首先得出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α+(1-β)y=e-dr+g(1)

及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ky-hr=m(2)

分别在控制实际货币供给量m和政府支出g的情况下对两式进行微分,化简得到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根据货币政策乘数:

可知k和h的取值对乘数的作用方向相同,因此在k(h)取值一定的情况下,h(k)的减小将引起货币政策乘数增加,表明此时货币政策效果较强,与实际分析的两种情况相符。另外,借助货币政策乘数,也可以直观看出凯恩斯极端情况和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龚六堂的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材中也提及针对复杂的经济问题,应善于利用数学工具予以解决。例如,同样在分析给定价格水平下决定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时,通过求解IS-LM曲线隐含的消费—投资函数和货币需求函数,可以得到均衡时的产出和利率水平。引入微分方程:

其中式(6)等号后第一项为Jacobi矩阵。然后进行Laplace变换并通过Cramer法则得到:

实际上,在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时,可能需要从数十个等式中得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此时构建Jacobi矩阵使用Cramer方法给予解决相当高效,因此,借助数学工具解决经济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相对于数学工具,单纯利用图像来分析经济问题可能存在较大的缺陷,不仅难以将问题解释清楚,在遇到三维或多维问题(变量)时更是难以通过图像表达,因此借助数学工具是较为明智的[5]。

从LM曲线与货币政策效果的例子可知,相较于图像表达和分析,数学公式推导的过程更有逻辑性,结论更加严密。因此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把数学工具引入本科宏观经济学教育的重要性。

三、优化本科生宏观经济学教育的建议

1.加快课程内容的更新。针对主要参考教材中的欠缺部分,本科宏观经济学教育过程中应对课程内容做出适当的更新和改进,在解决经济问题、说明经济规律时,除了理论阐述之外,可以引入数学工具,使用数学方法给予相应的证明和分析。通过这种改进,可以促使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也使教材相關内容的结论更加严密和具有逻辑性。

篇9

关键词:货币流动性 影响 措施

前言

整个宏观经济的流动性是指货币的投放量在经济体系中的多与少。导致目前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在经济体系中投放了过多的货币,多余的货币(资金)就需要投资,过多的投资就导致了投资与经济过热现象,那么通货膨胀的危险也在所难免。出口贸易商不断的将收回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那么人民币就不断的投入经济体系中,这就造成了经济流动性过剩。

一、流动性过剩及其当前流动性过剩现状

流动性具有可测量、可统计特点,根据这个特点可以界定流动性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银行体系内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第二个层次是货币供应量;第三个层次是金融资产。

流通性过剩一般是指在银行信贷投放方面较强,在经济层面上资金比较充裕。在我国,流通性过剩现象尤为明显,该现象有利必有弊,利的方面是在衰退的经济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大量的货币投放市场,会引发投资热,经济指标也就随之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流动性过剩起利的作用;弊的方面是针对目前我国现状,流动性过剩很容易引发投资与经济过热现象,在经济发展上带来负面影响。

根据现阶段货币的流通量,我国长期保持着一个稳步增长的趋势。但于2008年年底政府因应对经济危机采了各种宏观调控措施,而这些宏观调控措施使得我国货币流通量骤然猛增。在这种情况下动性过剩在所难免,大量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在理论上势必引起通货膨胀。在09年,根据货币供应量数值的不断上升,这将导致通货膨胀危险,但此时消费者物价指数又不断下降,这说明通货紧缩,两个数据的对比,这种现象很不正常。09年,通货紧缩和CPI的下降,原因是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有着遏制通货膨胀的作用。根据目前的流动性过剩来看,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个大趋势,于2010年中国物价纷纷大幅上涨,整体CPI指数上升飞快,再根据目前通货膨胀率已经超过3%,而银行的存款利率还不到2%,这种“负利率”已经产生。

二、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的经济影响

流动性过剩问题在我国的现象也尤为突出,流动性过剩问题导致股市、房市烈火烹油,这极可能出现泡沫危险,因此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1、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当前银行体系资金充裕与部分经济实体、个人的贷款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得到满足形成了鲜明对比,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也随之产生。出现这种情况是因大量的银行资金不能进入实体领域,而是在货币市场“空转”。这就是当前货币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的非理性特征。在资金市场中,大量的资金滞留在货币市场中套利,目的是追捧收益较低的国债和大型国有企业融资债券,然而在实体经济当中,部分大型企业资金来源充足与大量的中小型企业资金来源匮乏并存。

2、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流动性过剩造成商业银行收益明显下降。分两方面,一是货币流动性过剩造成资金利率降低,因资金运用渠道有限,过剩的资金流向货币市场。在之前投资债券中,国有商业银行是投资金融机构有价证券的主力,资金持续涌入造成债券价格在市场飞速上涨,导致债券市场收益率降低,也因此影响银行收益明显下降。二是商业银行仍然将信贷资源倾向于“大客户、大企业”,这种现象导致各金融机构竞相压低贷款利率,使贷款收益降低。此时,流动性过剩可能导致银行之间盲目的竞争“大客户、大企业”,由于非理性降低贷款条件和下浮贷款利率,造成了银行不良资产的隐性累积。

三、流动性过剩及其治理

1、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三元悖论”的影响,慎重选择和使用货币政策。目前我国央行在主观上试图采取选择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放弃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但事实上央行选择的是稳定人民币汇率,以及在利差汇差双重诱惑下使得资金违规流动,从而使得独立的货币政策无法实现。

2、慎重考虑使用加息政策。如果实施加息政策,理论上是可以减少货币的流动性,但是由于“三元悖论”的影响,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资流入我国市场进行套利和保值。如果国际游资的流入存量大于减少的国内流动性存量,那么加息政策就会适得其反。,

3、适度的管制投机性资本的流入,鼓励对外投资。随着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超量美元也随之流入,因热钱的流入以及过多的美元追逐使得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如改善这现象,需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以及遏制热钱流入。尤其是要监控中短期外债等短期投机资本以及防止热钱通过经常项目流入,从而规避资本管制。要重点监控通过贸易渠道和通过非贸易渠道汇入外币。作为一种对称性管制措施,我国加强监管资本流入的同时,逐步放松对资本流出的监管,加大鼓励金融机构与居民对外投资,将过剩的资本投资到一些我国能够保值的产业中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流动性的产生主要是因货币过量的发行导致的。经济流动性过剩对整个宏观经济以及对商业银行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如何处理经济流动性过剩是也是目前我国的难题,在应对措施上,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三元悖论”的影响,慎重考虑选择使用货币政策、加息政策以及适度的管制投机性资本的流入,鼓励金融机构和居民对外投资。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有效需求理论;宏观经济模型;TSLS参数估计;计量经济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7-0012-05

一、引言

(一)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步骤

运用计量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确定变量和数学关系式―模型设定;分析变量间具体的数量关系―参数估计;检验所得结论的可靠性―模型检验;做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模型应用。

(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经过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确认为可靠的计量经济模型才可以用于实际的经济计量分析。计量经济模型主要可以用于经济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和检验与发展经济理论等几个方面。

所谓经济结构分析,是指用已经估计出参数的模型,对所研究的经济关系进行定量的考察,以说明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分析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模型体系中的解释变量发生一定的变动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结构分析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边际分析、弹性分析、乘数分析与比较静力分析等。

所谓政策评价,是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的实施后果进行模拟测算,从而对各种政策方案做出评价。这种情况下,是把计量经济模型当作经济运行的“实验室”,去模拟所研究的经济体系,分析整个经济体系对各种假设的政策条件的反应。在实际的政策评价时,经常把模型中的某些变量或参数视为可用政策调整的“政策变量”,然后分析“政策变量”的变动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

经济预测是指利用估计了参数的计量经济模型,由已知的或预先测定的解释变量,去预测被解释变量在所观测的样本数据外的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是试图从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中寻求变化的规律,然后可以把这种规律用于样本以外的数据的预测。经济预测可以是对被解释变量未来时期的动态预测,也可以是对被解释变量在不同空间状况的空间预测。

二、基于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宏观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

(一)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

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运用短期的比较静力的总量分析方法阐述了有效需求理论。他认为,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社会总需求。充分就业是指没有非自愿失业,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其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是对消费品的支出总额,即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文化等需要而产生对消费品的需求;投资需求就是对投资或资本品的支出总额,即企业家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而产生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在开放经济中,一国均衡的国民收入不仅取决于国内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还取决于净出口,即y=c+i+g+nx。

在进出口nx中,当国民收入水平提高时,一般可假定nx会减少,而国民收入水平下降时,nx会增加。这是因为nx=x-m中,出口x是由外国购买力和购买需求决定的,本国难以左右,因而假定是一个外生变量,即x=x。反之,进口却会随本国收入提高而增加,因为本国收入提高后,人们对进口消费品和投资品的需求会增加。进口可写成收入的一个函数

0.501731,则乘数M=2.00698,这说明当投资增加1个单位时,将导致我国总收入增加2.006948个单位,这给经济分析提供了定量的信息。

其次,该消费函数模型可以对被解释变量,即总消费量在不同空间状况进行空间预测或未来时期的动态预测。例如,假设2015年我国总收入为700 000亿元,根据消费函数可预测2015年我国总消费为355 393.921亿元。

由于经济政策具有不可实验性,这使得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政策评价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我国为达到“十三五”规划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实现GDP6.5%的增速,可以通过求解宏观经济模型,得到政策变量值如政府支出值,而后制定财政预算;也可以应用“经济政策实验室”,即宏观经济模型,带入各种不同扶贫政策,计算各自的目标值,比较其优劣,决定政策的取舍。

宏观经济模型估计结果说明,α0=4 182.221参数表示基础消费为4 182.221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亿元,平均总消费增加0.501731亿元,这与预期的经济意义相符,验证了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若用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样本数据去拟合宏观经济模型,发现拟合度低,则说明总收入与总消费的线性关系不显著了,应考虑修改线性模型为非线性模型或增加影响变量如教育水平,该过程就是发现和发展经济理论。

三、结论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能够用于经济结构分析、政策模拟、经济预测和理论检验。经过检验证明所估计的模型是符合要求的,经济结构分析,主要指模型中变量间的数量规律性,这种数量关系由所估计的参数体现的,本文对所估计的参数的经济意义做具体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庞皓.计量经济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 杜江,李恒,贾文.计量经济学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 李恒,黄雯.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及其反思[J].统计与决策,2014,(10).

[5] 李子奈,齐良书.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10,(2).

[6] 周志太.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十大趋势[J].经济视角(下),2008,(10) .

[7] 洪永淼.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J].经济研究,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