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命科学笔记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命科学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郭丽芬(1986.10.29),女,云南盈江,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也是当代科技领域的前沿学科。其中,初中生物课又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一门科学[1]。这样的一门学科,对于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的初中学生,特别是理化知识的匮乏,一些教学的难点学生更是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诱导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和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规律将知识系统化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针对以上的问题,列举了一些适用于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种种的原因生物学科在初中各门课程中处于劣势,俗称“副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于每个生物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上课前,要让学生产生向往上课的情感,并且在学习课文知识前就体验到生物课的新鲜、独特,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情绪准备。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一)讲授法,但是要巧设问题,以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而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生物学的概念、原理等知识。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制造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介绍“遗传”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那么老师就可以问同学们:“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就可能会出现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老师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教学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绘图法,正确处理听课与笔记的关系
教师的文字板书、图示表解等,都是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提炼的基础上加以设计的,凭借它们来反映知识的要点,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所以这些都是学生应该记录的。但上课时又不可为记笔记而放松对问题的思考,课上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听老师的讲解、点拨和学生自己的思考、质疑、领会问题上。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应以听懂课为目的,可以暂时不记,留下空白处,或作一记号,课后再去回忆、与学生合作和交流补充、整理。最好将笔记本的每页对折一下,左边记课堂笔记,右边专留给课后整理笔记时补充。
但是其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学生不喜欢大篇纯文本式的板书,他们厌倦这种板书方式。其实,有些板书可以加以图式,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解八年级《真菌》这一节时,其中的大型真菌——蘑菇的结构是个重点内容,我们就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蘑菇的结构,然后分别标注各个结构的名称,或者是叫学生上讲台来标注,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调节学生的视觉疲劳。
(三)多媒体展示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像、图、文,通过人机交互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的方法。在生物教学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点,如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极大的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实验法,注重实验创新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手脑并用来提高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利于发展和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改变以往那种只重验证而忽视探究的教学方式,因为过多的验证性实验只会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再现知识,因而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3]。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一定的仪器设备,人为的引起所要学习的自然现象和过程的出现,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对老师而言,也应该有相应的创新精神。
(五)影视法,培养学生自发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4]
生物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经常看《人与自然》节目,其讲解以及拍摄真实,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就能不断地去了解生物,而不仅仅是在考试之前。不仅如此,老师还可以把好的影片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
三、改进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
评价模式不同对被评价者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传统的评价只注重结果,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同样评价模式也要改变,否则课改只能停留在表面。
四、认真及时地作好教学反思
教学中要进行检验并及时记录,便于课后修改。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就要通过举例来说明,所举的例子是否恰当而且不失科学性就显得很重要,这一点教师也要思考。教学活动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备课时要准备一定的相关资料,辅助教学并应对学生的提问,备课资料准备的量和有效性同样要受到教学实践的检验,也是教师所要进行的必要的反思。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只有采用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的领会和系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作为年轻教师,更要积极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为师生打开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才会创造新的辉煌!(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高晓红.浅谈初中生物教学[J].党史博采(理论),2005,(08)
[2]单凌云.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7(S2):38-39
[3]郑向辉.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J].南方论刊,2007(S1):80-81
篇2
一、从考试试卷来分析,学业水平考试有以下特点
1.考试范围符合课标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学业水平考试紧紧抓住了《课程标准》这个课改的指南,一切从课标出发,编制试题,设置情境,试题难易适中,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重视考核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2.考试内容突出了生物学主干知识。
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也增强了学生及家长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同时考试突出了对学生将来对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生物学知识。通过对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分析,可见生物学主干知识占据了绝大部分,体现了学业水平考试的宗旨。
二、学业水平考试应对策略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生物学业水平考试“重点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其中90%以上是基础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以及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加强主干知识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知识,突出生物学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学习,突出基本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形成生物学基本概念,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生物学的知识体系。
2.加强重要概念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生物学事实,而是要帮助学生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学重要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进而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3.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初中生物课程不仅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他们学习和探索生命科学的能力,还应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形成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丰富情感和正确态度,最终帮助学生形成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品质,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加强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科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听好每一节课
不少学生有这样的想法:生物很简单的,只要最后背背就可以了。殊不知如果没有理解作为基础,生物知识点到最后是没法记忆的。所以对于重点知识,教师要反复强调,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解,围绕重点提出一些问题,以便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
(2)指导记好笔记
俗语讲,“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生物这门需要大量记忆工作的学科来说,记好笔记显得尤其重要。将知识内容的纲要记好,并记好教师讲课时举的一些实例、画的一些简图、提的一些问题等等,为将来复习提供提纲和资料。
(3)指导科学的记忆方法
①简图记忆法。即通过绘制简图加强记忆。如在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时,将各部分器官绘制成简图,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即一目了然。
②衍射记忆法。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例如,以细胞为核心,要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展、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③简化记忆法。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在学习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玻片制作时,可把实验步骤归纳为“擦、滴、撕、展、盖、染”六个字,方便学生记忆。
5.在开放的问题解答中培养学生个性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开放试题着眼于测评学生发展水平,促进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强调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融合,强调学生在新的情境中选择已有知识、方法,发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就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的形成。引导学生不断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体现个别发展的理念,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环境 教学内容 教学生活化
曾经有一个比喻:让一个人每天都吞下15 克的盐,这个人会觉得太咸,不愿意坚持下去,但是每天将15 克的盐放在精美的汤里面,这个人会很乐于把汤喝下去。把盐放入汤里,人就从排斥盐变成乐于接受盐。那么在生物课堂的教学中,如果知识点是盐,学生常常会感觉到知识点枯燥乏味,又难以理解,那么把知识点融入到生活当中,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已经懂得的知识,再去慢慢了解知识点,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通过把生物的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能强化知识点的学习、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点,还能在学习中,了解更多的情感问题、生活态度问题与价值目标的问题。
1. 生物课堂教学环境的生活情景化
传统的生物教学课堂上,教师在课堂讲台上面,学生在底下听课记笔记,学生感觉与知识有一段很大的距离,那么,把生物的知识带到学生身边去,是让学生愿意接触生物学学习的一个方法。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这个是学生已知的,足够了解的,以这个情景为启发点,教师再引入知识点,让学生对新的知识点产生好奇心,学生才会愿意主动的接触新知识。
在设置有生活情景的教学中, 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愿意主动融入环境中,然后用学生已经了解的知识或者经验,开启学生的思维,而教学的手段可以采用讲故事或者播放多媒体让学生融入到生活的环境中,这样原本抽象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成为具体的转变。而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学生已经掌握怎样的知识点,生活环境是怎样,怎样与教材的知识点接合,引入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否则学生难以被调动,最后就会变成教师自问自答。
例如:在讲授《生物和环境》这一章节时,我们可引用语文课文中的“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说,桔子种植在淮南成为桔,种植在淮北成为枳。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在语文课中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它们看起来外形虽然相同,但是味道却大不一样。同样是桔子的种子,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变成两个不同的品种呢?”由此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水推舟地引出“生物的变异”这个知识点。
2. 生物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情节化
如果学生觉得课堂里学到的知识点和自己本身、和自己生活本身一点关系都没有,学生就不会感觉到学习生物学有多大用处,那么就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挖掘身边的生物学中的知识面,然后将自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解答生活中原本不理解的难题。把生活中的现像融入到生物学知识中, 学生能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生物学就在自己身边,在自己周围,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和直观感,因此学生不仅更了解自己周围的大自然,也会更懂得怎样珍惜大自然中的生物。
例如:学生都知道,在太阳正毒辣的时候,躲在树荫底下比在太阳底下更凉爽,教师可以引入这个例子让学生了解水份在被蒸发的时候热量也会被带走。还可以举例衣服上被泼了牛奶,用普通的洗衣粉洗不太干净,而用加酶的洗衣粉则会连污渍都洗掉,来引入酶有催化的效果。还例如在腌制蔬菜的时候,把盐加入蔬菜里,蔬菜会渗出水来,由这个例子讲述盐的浓度变化会影响吸水率的知识点。以上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容易了解的知识点,通过这些例子讲解,学生既知道了生活中随时随地蕴含着生物学的知识,也能知道所学的生物知识都能运用到生活中。
将生活化的情节带入教学内容中, 其教学目的是把原本抽象复杂的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的事物结合起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教师可以直接引入生活中的例子,也可以讲述学生已经了解的历史学知识、科学常识等等。这要求教师能准确了解日常生活中生物学的现象,而且能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开始思考。
3. 将课后的作业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传统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记背知识点,学生感到疲倦乏味,但是,如果生物的作业让学生联系生活,学生不仅能把掌握到的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实践中来,亦不会让学生觉得作业是那么枯燥乏味,反而会觉得不仅掌握了知识点,而且做课后的作业是一种乐趣。同时学生在做实践作业中,自己对实践中引发出来的问题自己去思考,从而引出更多的知识点,学生在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思维的火花也会被点燃。
例如:在讲述《环境的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一个章节时,可以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周围的污染现象, 以及这些污染产生的原因,然后探究这些原因对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生物被污染后会造成怎样的结果?学生在观察与写作业后,相互交流,最后还可以将学生研究出来的结果形成书面报告,还可以上送环保部门,这样学生便会感觉到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价值、有意义,便会更乐于思考并参与实践活动。课后作业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其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课堂上的知识后,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的了解,然后能把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身边的生活当中找出问题,然后在思考中解决问题。它要求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经历找出问题―设计―实验―验证问题,学生在思考、实验与验证问题中,不仅巩固了已学知识,实践能力也得到加强。
4.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际意义
4.1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被动的听课,而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单纯的教与被教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共同生活一个环境中的人,学生与教师有着共同的体验,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去看世界、理解世界,学生会更乐于了解自己的生活、更乐于了解自己生活中的知识。
4.2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目的
在传统教学当中,课堂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而将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后, 学生会对自己身边存在的生物学知识更感兴趣,学生从被动地掌握一个个知识点,变得有强烈的好奇心,会想了解身边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会想主动探索这些原因存在的根源, 最后愿意自己动手得到结果,在这个教学目的中,掌握知识点不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最后一定会水道渠成得到成果,而中间思索的过程、实践过程则是教学的重点。
4.3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氛围
以前的传统教学中,知识点是冷冰冰的真理,学生面对的仅仅是一个个知识点,而将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之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教师要带领学生去探索,要引导学生如何学,学生是教师共同交流、共同探索的伙伴。学生面对的是教师,面对的是自己的生活,那都是一个个会在生活中出现的,活生生的生物,或者活生生的现象,学生的学习氛围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感觉到生活、生命就在自己身边,科学与知识也在他们自己的身边。总之,生物课堂是生活的一个缩写版。生物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堂教学生活化是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著名学者叶澜先生语)。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教学资源,把教学资源伸向生活是新程理念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构建生活化的生物学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生物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我们的课堂教学才充满活力,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任军银.生物教学如何生活化[J].甘肃教育,2011(17).
篇4
【关键词】科学教育问题解决方法
1.科学教学的现状
1.1发展现状尽管我国初中的科学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但是实际在初中科学教学的课程设置上,应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并缺乏整合。内容过于“繁、难、偏、旧”,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而脱离学生的亲身经验和社会实际;强调机械学习,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从高考的3+2模式到后来的3+X不能不说是在科学考试中的一种进步,但是以往教学中的弊端仍然客观存在。
1.2科学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我国政府更为明确地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的大目标,加强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培育。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学阶段科学教育的目标也都被确定为提高人的科学素质,即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人。科学素质的培育是教育的整体行为和系统工程,它需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彻在教育的整体系统中,并在这一观念和目标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以使教育在整体上实现素质教育的功能和效果。科学教育作为教育整体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之一,承载着科学素质教育的理念和理解科学的具体目标。
1.3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系统一点看,科学观问题的研究经历了静态结构观——动态发展观——合理进步观的变化过程。逻辑经验主义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从理性的视角出发对科学给予静态的描述,其次以归纳法为基本方法对科学知识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说明,最后用规律学和客观的数据对经验进行了有效论证。科学教育是向着真理的方向迈进,对科学的研究者主观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人格还是价值观,无论是心态还是创新思维,这些都成了现代科学教育必须承载的几个重要方面。
2.初中科学教育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2.1教师教学准备无新意我所说的新是指在对学生能更加深入学习这个方面的新,以往老师们都是单纯的专注于课本章节,实验流程,却很少去关心如何能切实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上。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掌控。能力可以在很多地方体现出来,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复习、做作业等,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这都是一个综合的学习过程,每一个细节能有所创造都是智慧的火花。老师的备课首先应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其次是如何将实验和重难点相结合,再次是课外的资料收集和家庭小实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是引导学生如何在课堂教学和实验中发问,只有产生了问题才会促进探索,只有乐于探索,学生才会把教学中的知识牢固记忆。
2.2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由于
2.2.1情感上的问题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往往都认为科学学科枯燥乏味,因而时常产生厌学情绪,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同时由于家庭教育的只重视分数,对于学生对科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倾向给予一定程度的压制,使学生在科学学科的学习上往往不能做到全身心投入,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渐失去了对科学学科的热爱。传统教学对语、数、外的重视导致了学生对待科学学科往往表现出漫不经心、可有可无的态度,偏科的问题十分普遍。
2.2.2方法上的问题学生在科学学科学习上,往往只专注于公式、题型、客观数据的研究,忽视了着重于实践的设计、实验、交流等。多数学生迷信于“题海战术”的威力,上科学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思考而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不能从中得到启发,不能提出问题,创造性的思维日益枯竭。课下只忙于做题,丢掉复习中一个重要环节——对所做题目进行理性思考,自己不能总结解题规律和技巧,不能优化解题方法,不能系统的掌握所学内容。
2.2.3动力上的问题由于传统教育对科学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不仅偏科,甚至在科学学科的学习上出现了畏难的情绪。特别是化学、物理等,往往一段时间上在学习上的低估就会导致学生在整个科目上的恶性循环。最后导致那些本来喜欢科学,觉得科学很有趣的初中生,刚到初二就知难而退了,从原来的喜欢科学到害怕“科学”。分析其中的原因,大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障碍,这种障碍是学生丧失动力的根源。作为教师,应该是帮学生克服困难,而不能因为学生对科学科目表现出厌倦也同样厌倦起来。
3.科学学科学习方法的研究
3.1原则研究
3.1.1启发促进目的教师如何利用提问来开导学生的思维,起到言传身教的效果是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因为思维的方向跟解决问题的方向一致才能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课堂的提问应尽量带有伏笔,让学生积极独立的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的互动。
3.1.2兴趣细分层次因人而异是层次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同的学生他的兴趣不同,不同的学生他的思维水平也不同,学生心理的准确把握是教师突破难点时所设计问题的关键。往往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启发,不但能让学生在兴趣中寻求到持续的不竭动力,教师如能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充满趣味的问题往往具有吸引学生积极探究的魅力。同时,对于学生对科学学科接受能力的不同,针对性的提问,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在对问题的正确回答中找到信心。
3.1.3发散性和探索性创造性的思维不是凭空而来的,往往是因为问题的发散和本身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通过微妙的联系,把各种小的细节纠结在一起,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宏观方法和微观思路,通过灵活独立的思维过程,在探讨中,最终得到有效的方式。
3.2科学学习能力方面的要求口头表述能力,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同时熟悉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科学意义;基本的理解能力,公式一般都有其使用条件和范围,通过变形,能够对公式的含义和范围的重新定义;归纳和实际应用能力,归纳与公式有关的信息,并且利用这些信息利用公式进行判断、推理和计算,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最后是实验的自主设计,这要求学生对公式和实验流程的整体把握,不但是学生统筹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展示平台。
3.3.1方法的初探
3.3.1从图形到语言科学离不开图形,图形实际上就是一种简便的语言。机械设计,电磁学中复杂电路设计,地质科学中的地形图、气象图,生命科学中的人体系统图、各种植物或动物的结构图等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图形语言是一种重要策略,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的缜密结构,有效呈现思考的过程流动以及知识的互相关联,把人的整个自然思维过程跃然于平面。在初中科学课里,学生们会接触到许多有用的图表,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电路图、光路图、力臂图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是结合图形所给的条件,根据理解和记忆将不完整的生物图、地质地理图等填涂完整。例如,在有关电路的习题时,串联、并联或是混联的关系错综交叉难以分辨,但是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连接特点便一目了然。
3.3.2自发性实验和关键技能的训练实验课的教学训练是发展学生实验能力重要保障,但不仅仅是让学生操作流于形式而已。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科学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学生实验能力低,并不是所有能力低,从统计值表上就可以看出学生一些基本技能发展还是比较正常的,如视觉控制能力、动觉控制能力,问题在于许多关键性技能水平相当低。初学科学的初中学生不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缺乏对所学的科学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就像大多学生知道细胞质是流动的,但是在实验中却不愿意去实际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应该让学生实事求是地现场记录或文字描述,不能随意更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错了就错了,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错,为什么出现偏差。实验报告应只提出格式等要求,让学生撰写,给学生一个广泛展示的空间,锻炼学生实验记录速度和描述能力,造就良性循环的学习氛围和促使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实验前要尽量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关键程序等,这样可使学生由强烈的好奇心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促进心智发展和技能水平的协调进步。
3.3.3“耐心”教育科学知识的特点其实就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的一个过程,随着知识点的增多,科学题目越发综合化。一旦学生的初始方法不对头,便容易因起学生内心烦躁,最后头绪越来越乱。因此,对学生在解题技巧上的耐心教育就十分重要。拿到道题以后,是从条件出发或者从结论入手。从结论到过程的推论,从已知的条件发觉未知的条件;把未知的条件和推论相结合,找到突破口和融合点。实际上这正是考验学生平日里有没有认真去积累和耐心的总结记忆,一个不急不燥的习惯对于科学学科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3.3.4跟踪帮助“没有永远的老师,只有永远的朋友。”在教学中,学生和老师是共同进步的互相学习的。老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甚至生活、工作、心理上都应尽到最大能力来帮助他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在科学上的严谨态度会影响到学生,而在于学生沟通上的平等互助不但能及时的改正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也能使学生的心与自己的心更加贴近。教师既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学生在科学学科上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在课下,在实际操作中。老师应该跟踪学生的兴趣走向、研究动向,及时地提出观点和建议,使学生不但能摆脱困扰,甚至能够举一反三
4科学学科学习的人性化研究人性有弱点,科学家是人,因而也不例外。疏忽、偏见,甚至蓄意的伪造都可能带来谬误。科学之所以能够在探索自然的漫途中去芜存菁,获得卓越的发展,正是得益于科学理论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界这种公正、谦虚和理性的态度,要真正的将科学教学质量提升,就必须适应当代人性化教学的需要,把人文主义的教学手段引入科学学科的学习中。
4.1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教育需要学生具有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科学基本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对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的理解;把相关的科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的能力;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能理解科学技术的特点,并能据此进行判断;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并关心其发展。很多时候,学生因为社会上不良观念的影响,主观上认为“学好数、理、化,走便天下都不怕”的观念已经过时,远离了学术走近了金钱。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学科教育,人格教育,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也成为了推进科学教育的必要手段。
4.2科学学科人文主义化一提到科学学科,学生往往就会想到纷繁的数字、复杂的模型、单调的公式等等,很少有一种人文上的感性认识。费尔巴哈认为,世界上除了自然以外,再没有其他东西,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的最高表现。他说:新哲学(指他本人的哲学)将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当作哲学唯一的、普遍的、最高的对象--因而也将人类学连同生理学当作普遍的科学。自然主义则试图用自然原理来解释社会现象,如用自然规律、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种族特点等来解释社会发展。恩格斯曾指出:这各历史观“是片面的,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在这里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考对于学生的人格进步和研究世界的科学研究方面都有积极意义,从人文主义唯物主义发展观科学的深入研究。
在当代科学学科的面更广,随着学生自主能力的增强,层次也更加深入。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老师更应该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实解决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突出问题,用更科学的方法探寻科学教学的新方式。
参考资料:
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谢茂森.《创造发明从身边做起》,《综合实践—劳动技术教育》,2008.3
- 上一篇:劳动力老龄化
- 下一篇: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