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务员背景要求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1: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考公务员背景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考公热;原因
一、历史因素
我国的传统“学而优则仕”仍然统治着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每个大学生更是都有着一个“当官梦”。而现代中国能让大学生走上仕途最简捷的办法就非考公务员莫属了。换句话说国家社会垂直流动的渠道缩窄,阶层之间尤其弱势阶层向强势阶层之间流动的途径非常稀少。想转向更高层级的职业,除了参加相对公平的公务员考试,没有太多其他选择。25%的大学生选择“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是他们考公务员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整个社会深思我们的价值观导向是否正确,是否真正做到了对传统文化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二、社会因素
(1)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但市场需求量却没有相应增多甚至一年比一年少,一年比一年要求高。为此,大学生在就业上面临着严峻形势,在这种背景下,公务员无疑让大学生看到了轻松就业的希望。(2)大学生对公务员性质、工作内容和上升渠道不了解。在我们的调查中,15%的同学认为“公务员工作轻松有节假日”是他们想考公务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存在这极大的一个误区。不少公务员在工作中压力不小,精神压力不容忽视。我们还发现很多大学生想考公务员是觉得工作没有竞争压力、权力大还有很多钱赚等。其实在公务员群体里除了有决策权和执行权的领导,还有许多基层公务员,他们工作不轻松,工资并不高,手上也没有什么权力,这些公务员是大多数。必须认识到在中国众多的公务员中,占绝大多数还是那些工作在一线,职务低,工资少,手中无权,而只会做实事的基层公务员。他们是公务员中的最低层,也是中国公务员的主体。他们是社会矛盾的直接面对者,也是民众发泄不满与怨气的直接对象。他们当中除了极少数可以进一步升迁外,绝大部分也许一辈子都打转在低级职位上。
三、经济因素
(1)我国经济由于内部结构不合理以及受到国际众多因素的影响,近些年来,国内的通货膨胀逐年加剧,物价水平不断升高,再加之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方面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普通民众的社会压力增大,幸福感减弱。这使得他们紧迫地寻求更为稳定的心理依靠,而公务员考试则为他们这种心理依靠的具体化与现实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公务员工作稳定,以国家作为强大的后盾,这就让公务员考试成为了前途顺利,人生安全的一个跳板。(2)大学生争当公务员也是市场经济吸引力正在流失的一个明确预兆。其本质是市场的内部出现了问题。作为最有创新力最有激情的大学生纷纷争考公务员所彰显的是他们对市场的恐惧。而我国市场经济还没有发展完善,政府职能转变远远没有达到市场经济的应有要求,市场没有发挥其在人力资源分流分配上的巨大优势。其次,虽然公务员工资不高,但公务员终身任期制和背后的隐利。公务员在住房的优惠政策诸如可以集资建房,有较高的住房公积金,可以一定年限后获得分配住房等,在中国的房价攀升不断的今天,公务员的住房福利无疑是一大诱惑,给了年轻人巨大的吸引力。而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很小,政府部门所享有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退休养老等方面的福利在私营企业难以得到保障。不仅如此,公务员在享有稳定的工作收入、良好的福利待遇的同时,工作时间适中而且工作环境也很好。同时公务员还有可能享有车改、带薪休假、公费出资培训等优惠政策。
四、教育因素
(1)在我国现有的教育制度下,学生最擅长的莫过于考试。公务员选拔考试形式简单,门槛低,而对考生的公益人格,公共服务理想与精神,社会实际能力、素质、经验很少有要求。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考上公务员对于自己的前途显得更简单与直接。对于他们来说只要好好复习,考上还是有一定的机率的,这增加了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可能性。(2)我国高等教育一方面缺乏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一些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不足,也不清楚自身的条件和情况,就业目标模糊,盲目从众,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往往是一听到别人考公务员就不分状况也去考公务员。另一方面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这更使得大学生在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上难以获得社会的认同,加重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为此大学生将目光转移到公务员上以减轻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意义;现状;基础理论;存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背景
1.1进行研究的意义
当前公务员报考人数年年增加,其竞争激烈程度史无前例,以国考为例,2003年,全国报考人数仅为8.7万,而从2007年开始逐年猛增。2008年为64万,比2007年增加12%;2009年报考人数突破百万,达到105万人,2010年、2011年连续2年突破140万;2012年较前两年略有下降,为133万。2013年公务员招考20839人,创历年最高,据预测报名人数可能接近200万,招录比例或达90:1,竞争强度也创历年之最。报考者中既有应届毕业学生,也有不少社会人员。很多人不惜花费数千元参加各种培训班,购买各种复习资料,很多人更是年年失败,年年参加,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更有许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为了“练手”,多次参加公务员考试。同时许多社会已在业人员也看中了这块蛋糕。因此,研究这一现象有利于了解青年人职业选择观;有利于促进合理的职业流动;有利于国家制定更为合理的公务员制度;有利于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建设。
1.2研究现状
随着“考公热”现象的出现,有大批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学术期刊网的查询,从2008年至今,共有142篇文章对此现象进行了讨论和研究。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吕慧芳认为,高学历的人才加入公务员队伍有利于提升公务员群体的素质;毛寿龙通过对公务员的分析,认为从长远看公务员是金饭碗。吴天等人分析公务员热的原因,强调公务员热的社会文化因素。翁为先同多对我国公务员热的成因与现实影响的分析,认为过度的竞争源自于民族文化和经济利益多种因素。
以上文献多集中于对现象原因的分析,但没有对其深层次原因予以探寻,也鲜有解决之策,同时多数都比较关注学生考公热的动机、原因而忽视了在职或其他社会人员热衷公务员考试的原因探析。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公务员热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剖析,得出当前青年人的择业观,以期从政府宏观层面和家庭、个人微观层面缓解这一社会现象。
2基础理论
2.1概念界定(相关概念、主概念)
2.1.1公务员
公务员的概念有大有小,范围不尽一致,大致来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小范围的,英国为其典型代表国家,这类公务员仅指中央政府中非选举产生和非政治任命的事务官,不包括由选举或政治任命产生的内阁成员及各部政务次官、政治秘书等政务官。第二种是中等范围的,中央人民政府的所有公职人员,包括政务官与事务官都称为公务员,但适用于国家公务员法规的只是事务官。美国基本属于这种类型。第三种是大范围的,把中央到地方政府机关的公职人员、国会除议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审判官、检察官、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统称为公务员,法国基本属于此种类型。
2.1.2公务员考试
中国古代官员制度的衍变始终是以官员选拔制度的衍变为中轴展开的,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也借鉴了我国的科举制。相对于各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确立,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较晚。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公务员考试,并于近年趋于成熟和稳定。分为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国家公务员考试两种。
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简称“国考”。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是指,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社团等为招录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而组织进行的各级地方性考试。中央和地方考试单独进行,不存在什么从属关系,考生根据自己要报考的政府机关部门选择要参加的考试,也可同时报考,相互之间不受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国考即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现象进行研究。
2.2理论基础
有很多人运用职业发展理论对公务员热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职业发展理论实质上是理性决定论,认为职业选择是具有目的性的,它由自我概念的形成、转变和实现组成,也即职业选择是一种理性的决定过程。但是这种理论偏重个人的心理,其研究核心是放在个人心理发展的过程上,论证过于微观,对影响个人职业选择的社会结构因素(诸如社会、经济、文化等)论述不够。而且这一理论是由外国学者提出的,在我国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因此,本文运用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由我国学者提出的影响职业选择的综合性理论——社会-文化影响论,该理论把研究重点放在个人所不能控制的社会结构上。
3现存问题
3.1问题
公务员考试从在我国推行开始至今,有其显著的特点,以下是本人就这几年公务员报考中出现的几个现象的总结:
第一,报考人员中学生所占比例高,达到30%以上。最初是应届生热衷于考公务员,最近这种热度渗透到了大三、大二的学生中,甚至许多大一的学生也加入到考公一族中。有的人不惜冒险伪造信息骗取报考资格。很多学生知道自己进入不了面试环节,伪造毕业信息参加考试只为练笔,为毕业时报考公务员积累经验。
第二,岗位竞争比例严重不平衡。有的岗位是万里挑一,有的岗位却难以实现零突破,竞争激烈的岗位多为中央直属机关。并且,本次报考中,这种冷热不均、两极分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剧,截止本日,2013年度公务员考试报名中,“国家统计局合川调查队业务科室科员”,竞争比已经达到9411:1,刷新历年国家公务员一个职位考录最高比例。紧随其后的“国家统计局南川调查队业务科室科员2”竞争比也超过了9000大关,目前为9175:1.而2012年的考录比最高的岗位仅为3619:1,今年排名第九的职位竞争比在去年能拍到第四。而有许多岗位无人问津,与去年不同,今年有的职位在备注中表明该职位并非“金饭碗”,令很多报考人员将其划出考虑范围。
第三,报考东西部不平衡。工作地点是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一些大城市的报考竞争激烈,而一些偏远地区几乎无人问津。上海2013年通过“国考”招录的岗位有147个,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却超过了5.2万人。与之相对,无人报考或报考比例低的岗位多数都是那些艰苦边远地区的职位,工作较为辛苦。
第四,报考限制是报考人员首先关注的项目。在招考说明中,报考人员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筛选,一般报考限制低的岗位,会引发高度激烈的竞争。例如今年的统计局的两个岗位,虽然工资低,也会经常到乡镇、街道出差,工作不轻松,却引发了高度激烈的竞争,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报考限制低,类似岗位在天津的报考要求必须为研究生,其他城市如北京、上海对外语会有所要求,而在合川和南川打破了专业限制。
3.2原因分析
首先,在现实生活中,在社会上流传久远、制约性较大的习惯势力,如习惯、传统、风尚制约着人们的择业行为。我国最初实行统包统配的就业政策,这种政策虽使青年人拥有了铁饭碗,却让其付出了丧失职业选择机会的代价。以来,就业政策的转变使青年人有权利自由选择岗位。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制度的变革,使用人单位获得了择人权,也让青年获得了择业权。但是,我国古代就有“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说法,通过政治资源获取其他社会资源的社会意识普遍存在,而政治资源的获得途径就是成为政府工作人员,显然公务员考试是许多途径中大多数人最容易选择的。
其次,政府工作人员的收入分配、福利待遇、劳动条件优于大多数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公务员的工资稳定,工作稳定,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国家颁布的保护劳动者的法令政策在国家机关中较企业等其他组织更易于得到实施。公务员的培训、医疗、退休养老等方面的保障也是其他职业群体无法攀比的。
再次,家庭的意见在应届毕业生进行职业选择时的影响是其他任何因素都无法取代的。其中,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个人职业志愿和期望的所有因素中最强有力的。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很多人希望通过成为公务员改变家族命运,光大门楣。
最后,我国的教育在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弊端。教师以书本为主,所授内容枯燥乏味又难以与时俱进,许多新兴学科诸如经贸、政法、公共管理等的讲授使学生难以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用人单位不愿接受无经验的学生,造成学生就业困难,把百万学子推向了一根独木桥——公务员考试。
3.3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当前青年人的择业观有许多不良之处,首先,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之下,很多人避重就轻,公务员招考中相当多的职位对实践经验没有限制,比起企业求职,参加公务员考试使得青年人觉得更能保留自己的尊严。
其次,报考中两级分化的现象也体现出当前青年择业的极端功利性和盲目性。有些报考者不关注岗位职责,仅以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为首选因素。
最后,为了待遇、保障和权力而参加考试的报考者,也说明当今青年中有一部分人为了追逐经济资源和社会地位的择业观。
4措施
4.1完善公务员制度。《公务员法》实施填补了中国法律体系的一个空白,对贯彻依法治国战略,健全干部人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但是其还有许多地方以待完善,对公务员的权力、义务和待遇应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定位,不宜权力和权利不分,更不应待遇过高,破除公务员职业的特殊性——铁饭碗、金饭碗。
4.2 重视在校生、应届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新兴学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塑造其职业观,不贪图享受,不追名逐利。现在很多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以联系用人单位,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为重点工作,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4.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营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各行各业的福利实现提供法制保障,为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实现创建一个公平、正义的宏观环境。
4.4 拓宽就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通过政策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其提供咨询渠道,资金资助,减免税收,进行定向培训。与此同时,支持学生的灵活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如支教、支农和扶贫等。
实际上,“公务员热”有利有弊,众多优秀人员参加考试,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有不可争议的益处,但其也能够折射出一些社会弊病,影响青年人进行职业选择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没有一个单独的因素能够决定劳动者一生的职业选择,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完善,社会文明的进步青年人会逐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科学的择业观。
五、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
1.前言
北京市各级机关2013年公务员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已于近期公布,公告的,犹如战争的号角吹响。2013年上半年北京市公务员共招录1880个职位,相比去年同期增加288个职位;共招录3673人,比去年减少了496人。从单位性质来看,行政机关招录人数最多,1126个行政机关共招2285人,占到总人数的62.21%,其次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有493个,招录人数为672人,占总人数的18.30%。而决定能否考上公务员的关键性科目之一就是申论。申论备考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场上一分钟,场下十年功。”申论有别于其它科目,申论功底的磨砺多半有赖于日积月累,唯有通过不断的强化训练、总结反思,在周而复始的学习中固强补弱,才能由量变转为质变,方可在日后的决战中取胜。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独特京味为基础,同时又适当参照国考的特点。本文就2013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进行分析。
2.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历年申论主题特点
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的主题,呈现出三个特点:多领域交叉进行考查、注重中观命题角度、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2.1 多领域交叉进行考查
从表1可以看出,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选取的题材包含各个领域,尤其社会领域,往往是北京申论选材的重点领域,2009年以后,社会领域的问题几乎每年都有所涉及,这说明北京市十分关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关乎民情社情的问题的,比如全民阅读关乎国民素质的提高,城市规划关乎国民幸福感的提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快现象中人的精神迷失关乎精神的构建,等等。在选材的过程中,不会单纯从一个领域出题考查,而是多个领域相结合,加大难度,考查考生对于一个问题的全面把握的能力,考生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并且在复习热点的过程中,不仅要一维角度看热点,还要多维发散思考,由点到面地深入分析。
2.2 注重中观命题角度
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的命题,不同于国家公务员考试热衷于从战略高度来认识问题,而是习惯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五大领域的微观层面入手,比如同样是考查文化领域的问题,国家公务员考试会选择文化失根、道德建设、文化遗产保护这些宏观角度去考查,而北京则会从全民阅读、市民文明素质这些微观角度去考查。
2.3 关注社会领域热点
从历年的真题来看,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关注社会领域热点。例如2012年北京申论考试的主题围绕“快”字展开,这和2011年“7、23”动车事故以来,整个社会都在提倡降速这个话题息息相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非常多的负面作用日益显现:片面追求速度,压缩工期,工程质量难以保障;速度上去了、管理跟不上;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严重失衡,经济发展与公共事业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出现了诸多的社会问题。2012年北京申论主题的选择,与当时的社会热点联系非常紧密。此外,2005年的“节俭办奥运”、2007年下半年的“城市摊贩管理”以及2009年下半年的“酒后驾车与全民健康”等题材都和一段时间内的社会热点问题相关联。这是北京市申论考试题材选择的又一特点。
3.如何有效做好2013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工作
3.1 重视历年申论真题,熟悉出题模式
历年真题中凝结着命题人的思路和模式,建议考生把最近几年的真题研究透彻。第一遍接触真题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和流程把题目做一遍,然后核对答案找出差距,直至把每一套题完全弄懂。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测自己的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锤炼自己的作答技巧。此外,多做真题,还可以熟悉真题的样式,熟悉真题的提问方式,熟悉考试流程,所以说真题是真正高质量的“模拟题”,只有在真题已经全部做完,研究透彻的情况下,才建议考生选择模拟卷。模拟卷的选择的也是有一定标准的,一是要与真题的样式相同或相似,至少应该与大纲的要求保持一致,二是要与近期的热点贴合。同时,提请大家注意:一般考生容易犯的错误是看的多写的少,重视在搜集信息的基础上冥思苦想但不重视实际练习,重视形成观点而不重视文字表达。建议考生订好计划,积极利用往年真题进行阶段性练习,先做题,后看答案,模仿考试场景进行“闭卷”作答。作答完成后按照参考答案自行修改,也可以找老师批阅。
3.2 学习国考好榜样
2012年北京申论考试,无论是考试大纲还是主题的选择以及材料的安排上,都体现出了紧随国考申论步伐的特点,从北京2012年的考试大纲中,我们发现,其申论能力要求与国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相似。主题也体现了这一点,基本上就是2012年国考省部级综合管理类的精神与2012年国考行政执法类的经济安全的汇总。再如,2011年北京申论考查的城市规划主题与2011年国家地市级申论考查的在城市化过程中,过快的城镇化导致的乡村文化失根的问题,都是以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命题范围,只是落脚点有所不同,北京申论落脚点在于在城市化中城市发展问题。
因此,在复习北京申论的同时,考生也要花一些心思研究一下国考真题,不要将目光只锁定在本市的申论试题上。
3.3 研读社会热点,积累考试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读社会热点,积累考试素材,是应对申论的取本之道。历年来申论考试的命题围绕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而且与中央基础性政策文件有密切的关系。或是对政策进行前瞻,或是考查对已文件的深入领会。选对资料,培养语感。《新华网》是一个不错的准备公务员考试的网站,其中的“新华评论”的文体风格非常值得借鉴;《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要想在语言上真正有所突破,简单的浏览是不够的,需要花费时间和气力。如果能够每天朗读、甚至背诵两到三篇人民日报社论或新华评论,效果是非常好的。关注社会热点,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关注这些问题的同时,不但要关注其理论背景,而且最重要的是关注这些问题的发展现状以及针对其问题的具体的解决思路和对策,对社会热点进行分类,总结,这些积累很可能在考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3.4 备考申论一定要搞清楚申论不会考什么主题
要想搞清申论会考什么主题,不如先搞清楚申论不会考哪些主题。
第一,涉及外交、台海、国防等相关问题的主题,即使再热门也不会考。申论考查的是考生处理公务的能力,对于更广泛的公职人员来讲,这些问题是不需要他们思考的。因此,这类问题不会考。
第二,在实践工作中并没有形成较成熟解决方案的社会问题不会考。这类问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正处在摸索阶段,经验尚不成熟,如果拿来做申论主题,对出题、判卷标准设置都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这样的问题也不可能考。
第三,被考滥了的主题,肯定不会再考了。在近年,国考、省考中出现过,甚至反复出现过的申论主题,一般也不能作为申论考试的主题了。
3.5 培养四种意识
第一,审题意识。审准题目是申论作答的第一要务。千万别自作高明,答一些能显示自己才能但和题目不沾边的话,那样你答的相关内容基本上是一分不得。考生要做到:第一,每一个答题标准都能详细知道应当在作答中如何体现;第二,一定要明确题目要求你答的问题是什么;第三,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放到资料中去,对资料中与这个问题有关的部分要详细阅读并做标记,与本问题无关的内容可略读。如果不重视审题,那么,题审偏了,写的再好不过是南辕北辙徒劳无功。因为所有的评分标准都是紧紧围绕题目的设置来设计的,资料和题目是评分时最大的标准。
第二,规范意识。规范意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字数要符合要求,二是卷面要整洁规范,三是使用较为标准的官方用语。在同样的作答质量下,一份规范、工整、字体美观大方、无错别字和语法错误的试卷会比一份潦草、模糊、字迹难辨识、作答不认真、又脏又乱的试卷高出至少十分以上。鉴于申论作答多是以政府的角度出发来论述问题的,建议考生在作答语言风格上也应遵从官方的标准,尽量使用官方用语。其基本要求是既典雅纯正,又明确通俗,符合机关工作文书和政论文体严谨平实的语言要求,申论的语言运用必须准确,词语来源必须规范,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使用准确规范的现行政治术语,避免语法错误和用词错误,不得生拼硬造词语和句子,一切以符合语法规则、符合官方用语惯例为标准。要切忌空、浮、虚华的文风,因为申论作答和文章写作的目的是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而绝不是艺术创作甚至是无病。
第三,结构意识。结构条理这一点常常被很多考生忽略,很多考生认为只要把内容答全了、观点正确就足够了。实则不然,合理的作答结构不仅便于阅卷人快速提取要点,很多时候更是占有一定分值的,即结构分。很多申论题目都有“条理清楚”的要求。条理清楚,就是在思路、结构、顺序三个方面清楚。一是答题思路清楚,二是结构层次清楚,三是答题顺序清楚。一般试题所问,就是答案所答,问什么就要答什么,这是基本的答题思路;先总体概括,再具体分析,最后总结论述,每一个大的要点,用一个总领句概括题旨、领起下文,在本层内部再分几个小层具体表述,“从总述到分述”的层次关系,是答案的基本结构;按照题意要求,先答试题第一问,后答试题第二问,先概括问题的要点,再分析和论述从要点中引申得出的观点,按正确的顺序把答案各部分组织起来,这是基本的答题顺序。
4.结语
综上所述,2013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只需要把握住四点即可沉着应考。首先,注重阅读,培养能力。许多考生由于阅读能力不高,严重影响了对资料的正确理解,进而严重影响答题的质量,甚至答非所问。其次,针对题型,掌握技法。“申论”题型就那几种,每种题型都有解题的技法和答题的模式,考生必须灵活掌握和运用。其次,关注热点,重视模考。针对各地及国内的社会发展的热点主题,有意识地进行模考自测,提高认识问题的思维能力。最后,注意细节,苦练基本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注意答题的要求和格式,保持卷面的整洁,卷面上力争不出现字、词、句、段落等方面的明显错误。
参考文献:
[1]肖飞,李秀斌.申论写作知识(三)――概括“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J].新(党建版),2011(11).
[2]汪莉.论《申论》的写作特征[J].阅读与写作,2012(01).
篇4
关键词 公务员 心理契约违背 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日前,智联招聘了《2015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让人惊讶的是,向来被认为端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为了跨界跳槽最活跃的人群。调查显示,跨行业跳槽人群最活跃的是公务员,同比去年增加超过三成。为何以往备受青睐的公务员也出现了跳槽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随着政府变革的逐步推进,公务员的心理契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裂和违背。如何管理公务员心理契约,使公务员队伍能够更积极地面对变革、参与变革,进而提高公共行政管理效率,成为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
1问题的提出
“心理契约” 最初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被引入管理领域的。它反映了组织成员和组织之间在雇佣关系中彼此应付出什么,同时又应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的、内隐的心理约定。①随着社会的进步,从“心理契约”角度研究员工的管理方式已逐渐凸显出前所未有的优势。组织中最具价值的资本就是人力资本,而员工的积极性具有不可控性,书面契约不能约束员工的方方面面,“心理契约”的应运而生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运用心理契约,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同样也适用政府对公务员的管理活动。
在雇佣关系的前提下,心理契约同样也存在于政府组织和公务员个体之间,具有双向的指引作用。目前,我国政府主要是依据《国家公务员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等规范体系来管理和制约着公务员行为的各个方面,但是通过这些规范体系等书面契约,无法完全界定政府行政组织与公务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责任。②公务员对于政府部门的期望多为隐性的。如,政府能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有着较为稳定的收入待遇等。同时,政府组织对公务员也有隐性期望,政府期望公务员提高行政效率等。公务员心理契约指的是在公务员和政府组织之间在雇佣关系的前提下,双方对于对方的非书面化的、隐性的、动态的期望,以及对这种期望的认知。③政府和公务员,如果一方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那么,必然对两者的相互关系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影响公共效率和政府形象。如果二者之间责任对等,那么他们之间会维持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和谐的关系。
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分析公务员,我们可以知道心理契约作为他们对政府责任义务的一种期望,势必会成为公务员对政府行为评判的一个标准,且其评判结果将影响他今后的行为。如果政府的某些行为与公务员心理契约中的期望不一致,就导致了心理契约的破裂和违背。当存在心理契约违背的情况时,公务员则会采取积极或消极的应对方式。积极的会自我调整心态、与组织沟通的方式来设法改变现状,消极的则可能出现满意度下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怠工现象,而发生心理契约违背的公务员的最后手段则是“退出”,即主动中止与政府的经济契约关系,也就是公务员的主动离职行为。
2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的影响因素分析
2.1政府组织自身对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的影响
2.1.1政府行为的影响
政府的 “一言一行”对公务员影响显著。如果组织内部严重,作风不民主,不尊重或不信任他人,随意许诺且不能兑现等,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形成。如果组织遇事能主动和员工进行沟通,尊重他人和关注他人感受等,这些积极的行为必将引导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健康发展。
2.1.2政府利益分配的影响
公务员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利益分配主要体现在非物质奖励方面,如培训或进修、评优评先以及职务晋升方面等。政府利益分配的公平与否深刻影响着公务员的思维路径和行为方式。如果公务员为政府的付出在主观期望上没有得到相应的认同或报酬,即公务员的期望与现实得到的产生不一致或当公务员感受到显失公平的对待时,就会造成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
2.1.3政府体制的影响
健全的政府体制会使公务员主观体验感受到民主、公平,从而增加对工作的努力度和责任感,进而促进公务员心理契约的顺利实现。若政府体制不健全,比如出现决策程序不够规范、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政府目标和责任难以落实等问题时,自然会导致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
2.2公务员自身对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的影响
2.2.1公务员个人素养的影响公
公务员的个人素养包括政治、知识、能力和心理素养。公务员自身的文化程度与知识水平、智力与能力、气质与性格等个人素养对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影响是深刻的。比如说公务员个人的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既决定了其自身心理契约期望要素所涉及的范畴和标准,同时,又基于自身的主观感受去理解政府的期望内涵。④再比如说公务员的自我适应能力,具备较强适应能力的公务员,能在心理契约内容发生变化时,感知并调整自身心理期望并与之相适应。但如果适应能力较弱,又缺乏相应的心理疏导渠道,必然会造成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进而导致公务员心理危机的出现。
2.2.2公务员特殊身份的影响
公务员既是普通公民又是人民公仆,双重角色时常发生冲突。必然造成人的自然属性与公务员职业公共性的要求相冲突、官僚制的理性要求与公务员的个性发展相冲突、公共责任的重大与公务员个人能力的有限相冲突,这些冲突均可能导致公务员心理契约的违背与破裂。
3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干预对策
公务员心理契约有其形成、违背和破裂的过程和形态。结合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看,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角度对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形成阶段和违背及破裂的干预来进行公务员心理契约的重构。
3.1招聘和录用阶段,强化沟通,注重公务员心理契约构建
招聘过程是公务员与行政组织首次发生的正面接触,也是心理契约构建的第一个环节。在招聘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双方均要传递真实有效的信息,这是构建心理契约的基础。一方面,招聘过程中政府机关应该向求职者提供真实的资料。因为新招聘人员往往认为在招聘中得到的信息是真实有效的,招聘人员所承诺的将来都会兑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招聘过程中传递的信息很多都不真实,这样往往就会导致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另一方面,作为公务员这种特殊的职业,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要求具备较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养,因而对求职动机和价值观的考核也十分必要。当一个相对比较认同政府价值的人进入公务员队伍,组织对其整合的过程会大大缩短。他对于组织长期一贯坚持的信念,就会心照不宣地理解和认同,心理契约就会自然形成。因此,行政组织在考录时,就要关注应聘者动机、态度和价值观的取向,同时应向向应聘者展示提高本单位的信息透明度,使其对组织情况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并产生服从的意向和行为。这样,组织和应聘者都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在考录阶段的大量准备工作能够为维持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动态平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满足培训需求,维持公务员心理契约动态平衡
培训在公务员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提升公务员绩效、提高政府效率的必然选择。公务员要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如薪酬提高、职位晋升等,就必须通过各种培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使之达到标准。所以政府可以通过采取完善公务员培训制度、多元化培训内容和渠道等措施,满足公务员的培训需求,一方面既提高了公务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改变利益寻租、人浮于事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因为公务员的个人归因机制、公平感的缺失等原因导致心理契约的破裂和违背,使得公务员的心理契约在动态中维持相对平衡。
3.3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干预心理契约破裂和违背
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增进公务员与政府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干预公务员心理契约破裂和违背。有效的激励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公务员的责任感,让其完成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使他们从心理上感受到认可与尊重。同时激励机制可以强化有正面行为,减少负面行为。公务员一旦受到有效的激励,就会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完成工作,自然达到提升绩效水平的效果。所以说,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维护良好的心理契约。另外,政府应建立健全公务员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按要求对其进行以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为重点的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工资待遇、奖惩、辞退等的主要依据。用量化的指标公正、客观地评定工作业绩,为维持政府和公务员双方满意的“心理契约”创造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达到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绩效的目的。⑤
3.4实施科学职业生涯管理,预防心理契约破裂和违背
公务员作为政府组织中的个体,有着各自的职业追求和人生目标,为公务员制定更为灵活的内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晋升通道,对于维护心理契约和谐及提升政府管理效能有着重大意义。一方面,政府应倡导公务员职业规划的理念,从观念上引导公务员敢于在工作中突破自我,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工作质量,从而实现政府组织对于公务员的心理期望。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从制度上保证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可实施性。近年来,我国数次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提上日程。如中央印发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强化职级在确定干部工资、福利等方面的作用”。2014年12月2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的《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指出,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这从制度层面加强了公务员对于政府的信心,让基层公务员看到了职级上升的通道和希望。
3.5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 维护心理契约和谐
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能在政府中创造出一种积极进取、和谐信任、公平公正的氛围和精神,从而为公务员塑造强大的精神支柱,让其主动关心组织的发展。建设“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实现人尽其能,人尽其用,高效开发公务员的能力与潜力,无疑给达成与维护“心理契约”创设良好的氛围、空间,增强公务员努力工作的热情与信念,激发政府与公务员共同信守“契约”所默示的各自对应的“承诺”。⑥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心理契约的违背情况就能很好的得到控制,组织上下齐心,组织使命得以实践,从而真正实现组织的长远发展。
注释
① ARGYRIS C U.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M].London:Tavistock Publications,1960:12.
② 徐婷.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9.
③ 杨洁.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问题和重构[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8).
④ 姜高娃.论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及其干预[D].内蒙古大学,2009.
篇5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整个社会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 面对就业问题,考公务员成了大部分同学的首位选择。公务员模拟大赛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同学们公考认知度,模拟现实公考,积累应试经验,提高公考能力。(大学生模拟创业技能大赛活动策划书)
二、 活动细则
时间:5月4日-------5月23日
地点: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
活动宗旨:以本次公务员模拟大赛为契机,提高本校学生公考认知度,模拟现实公考,积累应试经验,提高公考能
策划主办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历社学院团总支
山东师范大学历社学院学生会
华图教育公司
媒体支持:学生都市网
三、活动流程
5月4日----5月7日按照既定宣传计划进行宣传,通知下达各班,并函邀各院报名参加
5月6日事业单位备考指导公益讲座(申请一般教室即可)
5月8日省考面试备考指导公益讲座(申请C101教室)
5月9日
进行初赛,初赛为面试,面试由刚考上公务员的师哥师姐来进行面试。具体时间地点待定。通过初赛选出80名选手参加复赛面试。(面试形式由面试人员来定)
5月15日
复赛由赞助公司特派专业的面试老师进行面试。经过面试考核选出12名选手参加决赛。(面试形式由面试人员来定)
5月23日晚上
进入决赛的12名选手在C区101进行决赛。
决赛流程
5:30嘉宾、评委和选手到场
6:00—6:08主持人宣布比赛正式开始,嘉宾致辞
6:08——6:20自我介绍环节,每位选手一分钟,评委打分。
6:20——7:00
公务员实例分析环节,每位选手三分钟,评委打
分。
7:00——7:50
申论激辩环节,12名选手分为六组,六组选手依次登台,就给出的问题进行辩论。辩论分为两个环节,在两名选手的前两分钟辩论结束之后,两名选手将辩题互换,正方作反方,反方成正方,在进行辩论。评委打分。每组选手共用八分钟
7:50——8:10
8:35----9:00评委进行点评和解答学生提问
9:00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并颁奖
比赛结束
四、宣传计划
1、 现场活动宣传:我们将在本校C区广场做现场活动,现场宣传本次活动,并进行现场报名,现场活动将悬挂横幅,同时在C区做活动时可使用标有赞助商名字的帐篷。
2、 横幅宣传:悬挂在学校大道和餐厅旁 从活动开始悬挂到活动结束,一目了然,持续时间长,宣传效果显著。
3、 海报宣传 :我们将出四期海报:前期宣传海报、复赛宣传海报、决赛宣传海报和赛后总结海报,这四期海报将贴在由学院提供的海报栏上,放在人流集中的C区广场上(保证宣传的时间和质量);同时我们还将在全校各宣传栏,尤其是宿舍宣传栏内张贴中型海报,海报上将注名本次活动的赞助商,,在保证相关活动宣传的情况下, 可以体现赞助商的利益。宣传栏处人流大,观看人员较多,宣传效果极好。
4、 对外宣传:为了更好的宣传本次活动,我们将特组织对外宣传组,在晚自习时到各个教室宣传,同时特别读出是由华图教育教育培训机构赞助的。
5、 网络宣传: 本活动的每一环节的报道都将及时到校内各网站和QQ群上,每篇报道都将附属赞助商的名称,浏览量大,宣传效果佳。
6、 由贵公司特派的面试人和评委,也将是对贵公司最好的宣传,这将展示本公司的形象和师资力量。
7、 冠名权。
8、 决赛现场宣传:在决赛晚会中每张PPT的右上角印有华图教育的标志性图案并在结尾由主持人鸣谢赞助商家。商家亦可提供喷绘做为舞台背景。同时赞助商可提供一些宣传海报,张贴在报告厅的后面与两侧。
9、 .特邀嘉宾发言:贵公司派代表来参加我们决赛并作为我们的评委,同时决赛期间以特邀嘉宾和评委的的身份上台发言。
10、 奖品宣传。在选手获得证书和奖品上标明贵公司的名字。
11、 为确保本次活动的圆满举办和参赛人数,增加本次活动的覆盖面,将设对外联络部,专门负责对外联系其他院系和各个社团。
五、比赛要求
本次大赛面向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所有学生,在复赛和决赛时要正装出赛。
六、活动注意事项
1、做好申请初赛场地和C区101报告厅的准备
2、协调好院团总支和学生会参加本次活动的组织和活动安排管理
篇6
一、国家公务员面试的基本考情考务介绍
国家公务员面试主要是通过观察考生的外部行为,包括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来探知考生的内在特质,包括考生的情商、智商、知识储备、思维能力、个人经验等。国考面试中主要形式有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验等。
结构化面试的考试题目和面试的评分标准都是预先设定的,一般情况下面试考官不能随意提问,缩小了考官自由裁量的空间,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面试的公平,是相对来说比较公平的考试形式,它也是我们河南省在国考面试录用中最主要的考察形式。而无领导小组讨论就需要考官在激烈的讨论中分清考生倾向的角色,并可以从情绪控制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对每一位考生有综合的评价;公文筐测验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时时常出现,主要从业务角度和技能角度对管理人员进行测试,这两种考察形式较少。
二、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的考察内容
结构化面试主要考察考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细化来说就是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急应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这些能力的考察体现在面试过程中的考核内容上,我们通过几个历年的真题来看一下,比如:2013年国家外交部的一道面试题:“你最成功和失败的事情。”这个题考察的就是考生的自我认知能力,看考生对自身能力和经历是否有清晰的了解。最成功和失败的事是我们的人生中都会经历的,事无大小,不是考察的重点,关键的是通过这最成功和失败的一件事,能体现出我们什么样的素质和技能,而我们具备的这些技能,也就是我们报考的岗位所需要的。
2013年国家海关面试的一道题:“单位轮岗你与小王互换,你新到一个部门,老处长恋旧有事仍找小王,不给你工作,你怎么办?”这道题主要考察考生在有冲突和矛盾情景下的人际沟通能力,看我们能否在工作中,应对各种和同事或是领导、群众的交流障碍,如何化解矛盾,取得对方的信任和支持是考察的核心。我们在备考这类题时要注意,只有自己先认识到了错误,才能取得与对方交流的机会,获得沟通的主动权;其次是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一针见血地解决问题,取得对方的谅解。
2013年国家外交部面试的一道题:“驻外使馆要组织进行一场中国手工艺品的义卖活动,领导指派你来负责,请问你如何完成这项工作?”这道题主要考察考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看我们对一次活动或者工作能否清晰有条理的开展。备考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条理性,做好详细计划,同时注重细节的处理,比如预算有多少,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应对等等。
2013年国家海关系统面试的一道题:“你是统计局工作人员,同事小王弄错一数据,但该文件已上交,现在马上改正会影响本单位形象,不改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你该怎么做?”这道题考察考生的应急应变能力,应对这样的突发事件,时间紧迫情节严重,我们该如何处理,才能保证在不影响单位形象的同时,保证工作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备考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培养自身的工作能力,遇事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要敢于担当,主动解决,事后及时向领导汇报,总结工作中的不足。
篇7
一、建章立制
宏观上已有《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但在微观上还要根据《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制订好“三个办法”,予以充实、完善,使面试工作管理更具可操作性。一是面试暂行办法(规定);二是面试考官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三是面试监督暂行办法(规定)。面试暂行办法要明确面试的主管机构,面试评委的组成,面试方法,面试程序,面试规则等等。面试考官管理办法要明确考官资格条件、义务与权利、资格的授予、管理与培训等等。面试监督暂行办法要明确监督工作的组织、监督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对违纪的处罚、以及监督人员的纪律等等。
二、完善环节
1、试题命制。试题是面试三要素中的重要要素,关系选拔公务员的素质。根据实际需要,面试试题可以分非专业试题(公共试题)和专业试题。非专业的面试试题的命制一般由设区的市以上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组织拟制。命题人员一般由考录工作部门的具体负责人、既有理论又懂业务的骨干、命题专家共同组成。面试题应具有思想性、针对性、科学性、规范性、鉴别性、灵活性、延伸性、可行性、确定性。试题要能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如果是结构化面试,其试题的拟制要包括:问题(即题干)、出题思路(命题缘由)、主测要素、参考答案或评判标准等内容(以供考官评分时参考)。
2、试卷组合。在试题组合上,无论新拟制或从题库中生成的面试题,都要注意做到:面试与笔试的分工协作,思想性与科学性有机结合,趣味性与启迪性不可分割,针对性与可测性相互配合,难易程度与考生实际水平以及职位需要力求适应。根据不同层次的考生组卷,一般可按不同对象的考生分为:有工作经历的考生和无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考生两类。前一种考生以测试特殊素质为主,后一种考生以测试智力发展潜力为主。组卷要针对测评要素,一套试卷中,大概有4至5道题,一般包括测试考生的理论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与应变能力、公关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依法行政意识和适应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等,同一内容的题目不重复,如测评公关能力的试题,一套面试题中只能有1道题,不能有2道题以上。
3、考生排序。考生是面试的三要素之一。组织全省性的统一考试,参加面试考生是根据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的。为了保证质量,笔试成绩合格线应由省人事厅统一划定。参加面试的考生,要从笔试成绩上省定合格线的考生中,按照每个招考职位数的3倍,从高分到低分严格依次确定。如果个别职位考生成绩上笔试合格线的人数达不到录用职位数3倍的,按照上线考生的实际人数参加面试。如果个别职位只有一名考生进入面试,没有对手与其竞争,为把好人员素质,对该位考生则要求其面试成绩必须达到一定的分数(如70分)以上才能进入下一个(考核、体检、录用)环节,但这一要求须在面试前告知参加面试的考生及面试评委(考官)。
4、考官管理。面试考官是面试三要素的关键要素。加强考官管理,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能对考生进行准确、客观、公正地评判的高素质面试考官队伍,对于把好公务员“进口”,巩固考试录用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1)选好考官对象。拟担任考官的人选主要应从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干
部(人事)处、各类业务职能处(室)、各机关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中选拔,在组合上应注意性别、年龄、职务、职称结构,在具体要求上考官人选必须是政治、业务、身体、心理素质好的,并通过培训、考核等程序确定。
(2)明确考官资格。对面试考官的资格可以进行分级。比如,由低到高可以分为三级、二级、一级(或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必要时也可以设四级、特级,并规定面试考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以及各个级别应具备的相应的资格条件。
(3)强化考官培训。对新任考官,进行任职培训;对老考官,进行知识、技术更新培训以及晋升级别的培训,以及当年有关面试工作具体要求的培训。
(4)把好资格授予关。可以成立全省面试考官资格评审委员会(临时),对面试考官的资格进行严格评审把关。其成员一般由:省人事厅分管领导、公务员管理处负责人、著名考录专家等若干人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全省各级面试考官资格的评审、授予、晋升、取消。
(5)加强业绩考核。建立面试考官业绩考核制度,包括建立工作业绩档案,记载参加面试工作的主要情况。每年或两年考核一次,并填写面试考官业绩考核表。考核结果作为面试考官资格审核和晋升的依据之一。不合格者随时淘汰。
5、评委组织。面试考官可实行分层分级组织、选派。考官的选派及其组合的形式有:一是部门组、统一组、专业组、划片组、1+X组。二是面试评委由人事部门选派的考官与用人单位选派的考官组成,考官人数一般以7名或9名为宜。在考官选派中,实行考官队伍电脑化管理。
6、面试方法。录用国家公务员面试方法有许多种。例如:面谈法、情景模拟法、实际操作法、小组讨论法、心理测试法、背景调查评价法、文件筐测评法、人机对话测评法、脑像图测评法等。为了使面试更加客观、公正,广大考生更能接受,现阶段,采取结构化面试和情景模拟式的面试方法比较多见。
7、成绩计算。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和研究,目前公务员考试总成绩中,多数人认为笔试成绩、面试成绩的权重比例均为5:5(即1:1)比较科学、合理。根据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严格依次确定参加体检、考核人员的名单,并予以公布。
8、考场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面试考场设置;考场布置;席位设置;候考室设置;以及制定评委守则、主考主持词、考生须知、旁听人员须知、评分表、评分参考标准等。
三、组织领导
1、健全机构。省市委组织部和省市人事厅局是全省市录用党群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综合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和分工,负责全省市公务员的综合管理工作。市、县党委组织部和人事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辖区内公务员的综合管理工作。面试工作必须在综合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组织、指导、监督下实施。省、市级综合管理部门应按照《录用国家公务员面试考官资格管理暂行办法》,组织面试考官培训,建立面试考官库,以及评委工作业绩档案,将评委在每次面试中所承担的工作、面试的人数以及面试的绩效等纪录在案,并定期进行面试考官工作考核。
2、加强领导。为保证面试的客观、公正,面试工作中,必须加强对面试工作的领导。
四、监督检查
现阶段可以成立非常设监督机构(监督委员会),其成员包括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的负责人。也可以聘请社会监督员。还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监督,允许他们对不公正面试进行曝光;以及群众监督,允许推荐群众代表到场旁听面试。甚至让已面试过的考生旁听后面的考试。为规范监督必须制定各类监督、旁听人员守则。
1、加大监督力度。面试工作监督的重点是,严格把握好易发或多发违纪违法的主要环节:一是面试试题的拟制、押运、保管、领取、启封、签收等,监督人员要按照有关保密规定认真实施监督,并验证签名,以示负责;二是监督面试考官临场随机抽签上岗,最大限度地遏制考生与考官在考前的接触机会,责成有条件的地方或单位实行考官入闱或异地交流上岗,发现需要回避或其他不适宜担任考官的人员,有权建议立即撤考试#大&收集换;三是监督考生的分组和出场顺序必须采取临时抽签的办法确定;四是监督检查面试考场的设置是否规范,没有监督人员在场的,不能进行面试,面试成绩须经监督人员确认无误后予以签名,否则不予办理录用手续。
2、提高监督人员素质。为避免和防止监督形同虚设,应对监督人员进行严格培训。要求学习和掌握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的有关政策规定、工作程序和基本要求,熟悉相关业务。做到持证上岗,依法办事,忠实履行公务员录用面试监督人员守则。
3、拓宽监督渠道。在监督人员的选派上,除了用人单位的主管部门选调精兵强将外,同级组织、人事部门要主动邀请纪检、监察和邀请特邀人事监督员参加,加强对面试工作全过程的监督。面试考场设立监督席,必要时增设旁听席、记者席。同时,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
篇8
专升本分四类
第一类:普通高校专升本
普通专升本是各省教育厅组织考试,各省考试科目、时间、招生人数都不同。
报考条件 普通高校全日制专科学籍的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未受任何纪律处分;修完普通高职高专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并能如期毕业。只招收在本省的应届全日制专科毕业生且能如期毕业的学生。报考专业只能报考原专业或相近专业。
考试科目 英语(必考)+专业课程+高数计算机,很多学校都只考2门(英语和专业课程),各校要求不同。
考上后和普通本科生一样培养,实行插班或独立开班学习(根据人数而定)。学制2年。
第二类:成人高考专升本
成考专升本由各校继续教育学院或成人教育学院管理。
报考条件 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证书者。专升本报名必须有已取得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学历才能报名。
报名时间 一般为每年8月中旬(网上报名)-9月上旬(现场确认)。
考试时间 一般为10月中旬,国家统一安排和命题。
考试科目 政治、外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类似高考。
学习形式 脱产、业余和函授三种,脱产即全日制在校学习(注:目前除专门的成人高校以外,普通高等院校均禁止开设脱产班),业余一般是双休学习,函授是学校发资料给你或网上沟通学习,一般每学期集中面授1-2次,时间2-4周。学制2.5年。
第三类:自学考试专升本
自考专升本报名时间、报考专业不受限制(护理等专业除外),简单点说只要在拿本科毕业证时能出示国民教育系列的专科毕业证即可。学习形式一般为业余制(双休上课)学习或自学。
报考条件 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证书者(或在办理自考本科毕业手续前拿到专科毕业证书)。所有专科在校生和专科毕业生都可以报名。
考试科目 一般为15门左右,一般可以免考3门(中国近代史、马克思基本原理、英语二),跨非相近专业需要加试3-4门(社会开考行政管理等专业除外)。
需要全部通过才能拿到毕业证,挂科可以补考,次数和时间不限,考试时间每年1、4、7、10月份,每次最多只能报4门。
自学者只需要到各区、市(州)考办报名,交30元/门费用即可。
业余制学习到各举办机构去报名,需要交取相应的学费。学制不限,一般最短2年才能拿到毕业证。
第四类:网络教育专升本
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是由各校网络教育学院或远程教育学院组组织考试和管理。
报考条件 报名条件和成考差不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国能开展远程教育的院校不多,只有部分一类院校才有资格,报名可在学校在各地设立的学习中心报名。
考试时间 分为春季和秋季招生,考试时间一般为3月和9月份,
考试科目 高等数学+英语(理科),大学语文+英语(文科)。
学习形式采用网上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在线自主学习、网上答疑辅导、网上作业、网上测试等教学活动。学制最短2.5年。
报考意义
下面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分析读本科的主要意义。
(一)找工作 全省每年都有80多万的高考考生,全省共有普通高等专科学校80所左右,成人高等学校30所左右。专科远远多于本科。每年毕业时,找工作都是毕业生本人及家长头疼的事,工作难找,人才招聘会都挤不进去,许多单位(尤其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都要求本科或硕士以上学历,专科没有应聘或考试资格,如许多学校招后勤管理人员及实验员都要求本科,一些小学招聘老师都要求本科以上,专科以上学校招教师都要求硕士或博士,公务员,大多也只是部分艰苦工作岗位允许专科生报考,而且工作地点基本在基层。由于学历原因,会丧失许多理想的工作机会。
(二)工资定级 中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基本都是按照学历定工资,本科工资比专科工资高一档次,较规范的企业也是按学历定工资,如在苏州、山西晋中、深圳等地外资企业或国内知名企业上班,上岗工资本科工资比专科工资高200-500元是正常的,而且本科以上的资金和提升机会都比专科相对多一些,当然也有部分企业部分岗位,并不以学历定岗,考虑用人的实际所得。
(三)人事改革 许多单位(尤其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提拔干部、竞选领导基本条件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即使自己完全可以胜任,却没有竞选资格,机遇摆在面前却抓不住,如大多专科学校,竞聘中层领导岗位,如系主任,基本上都是要求硕士或博士,本科都没有机会,而且不少单位如学校或法院等会规定一定年限(连一些小学都是如此),在职人员若在规定年限拿不到本科及以上,在人事改革中会直接导致下岗,即专科以下即使找到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面临下岗失业的危险。
(四)考研 有了本科学历,不需学位证,就可以直接报考全国统招研究生了,而专科生只能在专科毕业满两年后以同等学历报考研究生,尽管国家规定允许专科毕业满两年后以同等学力报考研究生,但许多大学实际上却不愿招收专科生,会在许多方面设障碍,要求,加试专业课,英语达到什么水平等。另外,在职获取硕士学位还要有学士学位,如果是专科,今后若在职获取硕士学位,是没有机会的。
(五)考证 许多国家职业资格证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如公证员、法律、法官和检察官司的司法考试报名条件要求必须是本科以上学历,国家承认均可,不分专业,如许多律师本科都不是学法律的,学中文的、经济的、化工的,什么专业都有。而如果只是专科,不管是哪个专业,也不管毕业于哪个学校,也不管个人有什么背景关系,就一生永远做不了公证员、律师、法官司和检察官司了,以前靠些关系专科就可以当法官、检察官和公证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六)考公务员 公务员工作稳定,待遇较高,压力较小,又有权力,而人事部规定,公务员岗位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通常只有基层和艰苦的岗位留给专科一部分。非统招普通全日制因为没有相关学位证书对于要求学位证书的公务员职位没有报名资格。
篇9
专升本分四类
第一类:普通高校专升本
普通专升本是各省教育厅组织考试,各省考试科目、时间、招生人数都不同。
报考条件 普通高校全日制专科学籍的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未受任何纪律处分;修完普通高职高专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并能如期毕业。只招收在本省的应届全日制专科毕业生且能如期毕业的学生。报考专业只能报考原专业或相近专业。
考试科目 英语(必考)+专业课程+高数计算机,很多学校都只考2门(英语和专业课程),各校要求不同。
考上后和普通本科生一样培养,实行插班或独立开班学习(根据人数而定)。学制2年。
第二类:成人高考专升本
成考专升本由各校继续教育学院或成人教育学院管理。
报考条件 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证书者。专升本报名必须有已取得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学历才能报名。
报名时间 一般为每年8月中旬(网上报名)-9月上旬(现场确认)。
考试时间 一般为10月中旬,国家统一安排和命题。
考试科目 政治、外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类似高考。
学习形式 脱产、业余和函授三种,脱产即全日制在校学习(注:目前除专门的成人高校以外,普通高等院校均禁止开设脱产班),业余一般是双休学习,函授是学校发资料给你或网上沟通学习,一般每学期集中面授1-2次,时间2-4周。学制2.5年。
第三类:自学考试专升本
自考专升本报名时间、报考专业不受限制(护理等专业除外),简单点说只要在拿本科毕业证时能出示国民教育系列的专科毕业证即可。学习形式一般为业余制(双休上课)学习或自学。
报考条件 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证书者(或在办理自考本科毕业手续前拿到专科毕业证书)。所有专科在校生和专科毕业生都可以报名。
考试科目 一般为15门左右,一般可以免考3门(中国近代史、马克思基本原理、英语二),跨非相近专业需要加试3-4门(社会开考行政管理等专业除外)。
需要全部通过才能拿到毕业证,挂科可以补考,次数和时间不限,考试时间每年1、4、7、10月份,每次最多只能报4门。
自学者只需要到各区、市(州)考办报名,交30元/门费用即可。
业余制学习到各举办机构去报名,需要交取相应的学费。学制不限,一般最短2年才能拿到毕业证。
第四类:网络教育专升本
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是由各校网络教育学院或远程教育学院组组织考试和管理。
报考条件 报名条件和成考差不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国能开展远程教育的院校不多,只有部分一类院校才有资格,报名可在学校在各地设立的学习中心报名。
考试时间 分为春季和秋季招生,考试时间一般为3月和9月份,
考试科目 高等数学+英语(理科),大学语文+英语(文科)。
学习形式采用网上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在线自主学习、网上答疑辅导、网上作业、网上测试等教学活动。学制最短2.5年。
报考意义
下面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分析读本科的主要意义。
(一)找工作 全省每年都有80多万的高考考生,全省共有普通高等专科学校80所左右,成人高等学校30所左右。专科远远多于本科。每年毕业时,找工作都是毕业生本人及家长头疼的事,工作难找,人才招聘会都挤不进去,许多单位(尤其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都要求本科或硕士以上学历,专科没有应聘或考试资格,如许多学校招后勤管理人员及实验员都要求本科,一些小学招聘老师都要求本科以上,专科以上学校招教师都要求硕士或博士,公务员,大多也只是部分艰苦工作岗位允许专科生报考,而且工作地点基本在基层。由于学历原因,会丧失许多理想的工作机会。
(二)工资定级 中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基本都是按照学历定工资,本科工资比专科工资高一档次,较规范的企业也是按学历定工资,如在苏州、河南驻马店、深圳等地外资企业或国内知名企业上班,上岗工资本科工资比专科工资高200-500元是正常的,而且本科以上的资金和提升机会都比专科相对多一些,当然也有部分企业部分岗位,并不以学历定岗,考虑用人的实际所得。
(三)人事改革 许多单位(尤其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提拔干部、竞选领导基本条件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即使自己完全可以胜任,却没有竞选资格,机遇摆在面前却抓不住,如大多专科学校,竞聘中层领导岗位,如系主任,基本上都是要求硕士或博士,本科都没有机会,而且不少单位如学校或法院等会规定一定年限(连一些小学都是如此),在职人员若在规定年限拿不到本科及以上,在人事改革中会直接导致下岗,即专科以下即使找到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面临下岗失业的危险。
(四)考研 有了本科学历,不需学位证,就可以直接报考全国统招研究生了,而专科生只能在专科毕业满两年后以同等学历报考研究生,尽管国家规定允许专科毕业满两年后以同等学力报考研究生,但许多大学实际上却不愿招收专科生,会在许多方面设障碍,要求,加试专业课,英语达到什么水平等。另外,在职获取硕士学位还要有学士学位,如果是专科,今后若在职获取硕士学位,是没有机会的。
(五)考证 许多国家职业资格证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如公证员、法律、法官和检察官司的司法考试报名条件要求必须是本科以上学历,国家承认均可,不分专业,如许多律师本科都不是学法律的,学中文的、经济的、化工的,什么专业都有。而如果只是专科,不管是哪个专业,也不管毕业于哪个学校,也不管个人有什么背景关系,就一生永远做不了公证员、律师、法官司和检察官司了,以前靠些关系专科就可以当法官、检察官和公证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六)考公务员 公务员工作稳定,待遇较高,压力较小,又有权力,而人事部规定,公务员岗位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通常只有基层和艰苦的岗位留给专科一部分。非统招普通全日制因为没有相关学位证书对于要求学位证书的公务员职位没有报名资格。
篇10
专升本分四类
第一类:普通高校专升本
普通专升本是各省教育厅组织考试,各省考试科目、时间、招生人数都不同。
报考条件 普通高校全日制专科学籍的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未受任何纪律处分;修完普通高职高专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并能如期毕业。只招收在本省的应届全日制专科毕业生且能如期毕业的学生。报考专业只能报考原专业或相近专业。
考试科目 英语(必考)+专业课程+高数计算机,很多学校都只考2门(英语和专业课程),各校要求不同。
考上后和普通本科生一样培养,实行插班或独立开班学习(根据人数而定)。学制2年。
第二类:成人高考专升本
成考专升本由各校继续教育学院或成人教育学院管理。
报考条件 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证书者。专升本报名必须有已取得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学历才能报名。
报名时间 一般为每年8月中旬(网上报名)-9月上旬(现场确认)。
考试时间 一般为10月中旬,国家统一安排和命题。
考试科目 政治、外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类似高考。
学习形式 脱产、业余和函授三种,脱产即全日制在校学习(注:目前除专门的成人高校以外,普通高等院校均禁止开设脱产班),业余一般是双休学习,函授是学校发资料给你或网上沟通学习,一般每学期集中面授1-2次,时间2-4周。学制2.5年。
第三类:自学考试专升本
自考专升本报名时间、报考专业不受限制(护理等专业除外),简单点说只要在拿本科毕业证时能出示国民教育系列的专科毕业证即可。学习形式一般为业余制(双休上课)学习或自学。
报考条件 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证书者(或在办理自考本科毕业手续前拿到专科毕业证书)。所有专科在校生和专科毕业生都可以报名。
考试科目 一般为15门左右,一般可以免考3门(中国近代史、马克思基本原理、英语二),跨非相近专业需要加试3-4门(社会开考行政管理等专业除外)。
需要全部通过才能拿到毕业证,挂科可以补考,次数和时间不限,考试时间每年1、4、7、10月份,每次最多只能报4门。
自学者只需要到各区、市(州)考办报名,交30元/门费用即可。
业余制学习到各举办机构去报名,需要交取相应的学费。学制不限,一般最短2年才能拿到毕业证。
第四类:网络教育专升本
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是由各校网络教育学院或远程教育学院组组织考试和管理。
报考条件 报名条件和成考差不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国能开展远程教育的院校不多,只有部分一类院校才有资格,报名可在学校在各地设立的学习中心报名。
考试时间 分为春季和秋季招生,考试时间一般为3月和9月份,
考试科目 高等数学+英语(理科),大学语文+英语(文科)。
学习形式采用网上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在线自主学习、网上答疑辅导、网上作业、网上测试等教学活动。学制最短2.5年。
报考意义
下面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分析读本科的主要意义。
(一)找工作 全省每年都有80多万的高考考生,全省共有普通高等专科学校80所左右,成人高等学校30所左右。专科远远多于本科。每年毕业时,找工作都是毕业生本人及家长头疼的事,工作难找,人才招聘会都挤不进去,许多单位(尤其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都要求本科或硕士以上学历,专科没有应聘或考试资格,如许多学校招后勤管理人员及实验员都要求本科,一些小学招聘老师都要求本科以上,专科以上学校招教师都要求硕士或博士,公务员,大多也只是部分艰苦工作岗位允许专科生报考,而且工作地点基本在基层。由于学历原因,会丧失许多理想的工作机会。
(二)工资定级 中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基本都是按照学历定工资,本科工资比专科工资高一档次,较规范的企业也是按学历定工资,如在苏州、辽宁大连、深圳等地外资企业或国内知名企业上班,上岗工资本科工资比专科工资高200-500元是正常的,而且本科以上的资金和提升机会都比专科相对多一些,当然也有部分企业部分岗位,并不以学历定岗,考虑用人的实际所得。
(三)人事改革 许多单位(尤其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提拔干部、竞选领导基本条件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即使自己完全可以胜任,却没有竞选资格,机遇摆在面前却抓不住,如大多专科学校,竞聘中层领导岗位,如系主任,基本上都是要求硕士或博士,本科都没有机会,而且不少单位如学校或法院等会规定一定年限(连一些小学都是如此),在职人员若在规定年限拿不到本科及以上,在人事改革中会直接导致下岗,即专科以下即使找到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面临下岗失业的危险。
(四)考研 有了本科学历,不需学位证,就可以直接报考全国统招研究生了,而专科生只能在专科毕业满两年后以同等学历报考研究生,尽管国家规定允许专科毕业满两年后以同等学力报考研究生,但许多大学实际上却不愿招收专科生,会在许多方面设障碍,要求,加试专业课,英语达到什么水平等。另外,在职获取硕士学位还要有学士学位,如果是专科,今后若在职获取硕士学位,是没有机会的。
(五)考证 许多国家职业资格证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如公证员、法律、法官和检察官司的司法考试报名条件要求必须是本科以上学历,国家承认均可,不分专业,如许多律师本科都不是学法律的,学中文的、经济的、化工的,什么专业都有。而如果只是专科,不管是哪个专业,也不管毕业于哪个学校,也不管个人有什么背景关系,就一生永远做不了公证员、律师、法官司和检察官司了,以前靠些关系专科就可以当法官、检察官和公证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六)考公务员 公务员工作稳定,待遇较高,压力较小,又有权力,而人事部规定,公务员岗位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通常只有基层和艰苦的岗位留给专科一部分。非统招普通全日制因为没有相关学位证书对于要求学位证书的公务员职位没有报名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