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整治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1: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环境整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态环境整治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巩固提高生态建设成果、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科学规划、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齐抓共管、综合整治的基本原则,力争在三年内,以“畜禽清场”、“企业整治”、“污水纳管”三大专项行动为突破口,着力把莼湖建设成为产业发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生态滨海新城。

二、总体目标

通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基本实现四个目标:

(一)铸造行业:以解决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按照“淘汰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基本思路,全镇铸造行业产业结构、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现行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并要求铸造企业于2013年12月底完成整改。

(二)化工行业:坚决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的落后产品、技术和工艺设备,部分地区污染严重、环境安全隐患大等突出问题基本得以解决,化工行业呈现健康、规范和可持续发展态势,并要求化工企业于2013年10月底完成整改。

(三)畜禽养殖关闭整治: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城镇居民区、阳光海湾规划区、公路近侧等63家禁养区养殖场在2013年年底之前关闭或迁移,2014年完成扫尾,并进行原养殖场地整治或复绿工作。

(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据莼湖镇污水处理厂纳管方案及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计划,至2013年底累计实施29个行政村,2014年再行实施7个行政村,确保到2014年年底,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率分别达到100%和70.6%。

三、整治内容及下步计划

(一)化工、铸造行业

1、整治内容:我镇共排摸出化工、铸造等重点污染企业31家。按照“淘汰一批、搬迁一批、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镇工贸办按照“一企一策”整改方案逐家开展整改工作,同时结合企情,要求化工企业于10月底完成整改,铸造企业于12月底完成整改,对在规定整改期限内不能达标的企业,一律予以关闭。

通过近期多措并举的专项整治行动,化工、铸造企业的工业三废基本得到控制,周边环境面貌得到初步改观。同时我镇积极组织化工、铸造企业负责人进行专项政策及技术改造培训,增强企业负责人对相关政策认知,提升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2、下步计划: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企业整治工作量大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下步我镇将进一步统一思想,继续强化与环保、经信、安监等部门的联系沟通,确保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推进。

(2)突出重点,抓好治理。严格按照污染整治时间安排,对照《市化工、铸造等五大重污染行业污染整治提升方案》的要求,加强对化工、铸造企业整治工作的落实与督查,待整改完毕后,由环保、经信等部门进行验收。

(3)加强指导,全力服务。继续加强对整改企业的政策宣传服务工作,指导企业结合自身实际与环保整改标准整改到位。继续做好相关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二)畜禽养殖关闭整治

1、整治内容:莼湖镇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共63家,截至8月,我镇共清退或迁移18家,自9月开始,我镇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截至目前累计清退或迁移36家,并已与12家养殖户签订协议,另有15家养殖户达成清退意向。

2、下步计划:

(1)增强工作组人员配备。通过调用海塘办人员、招聘畜禽养殖管理人员,加大工作组队伍力量。

(2)充分发挥村级力量。结合11月份开展的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将本村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清退工作作为农村支部书记履职承诺的内容之一,将畜禽清退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工作合力。

(3)强化签约养殖户的跟踪回馈力度。落实专人对已签订清退协议的养殖户进行全程监督,了解拆迁清退进度,确保所有养殖户能按时完成清退拆除工作。

(4)推动非禁养区畜禽养殖户规范养殖。研究制定非禁养区内畜禽养殖的规范管理制度,争取养殖污染零排放,使养殖业能够健康规范发展。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1、整治内容:自约谈后,镇党委、政府立即按照整改要求,加快污水支管网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7月份编制《莼湖镇污水支管网建设行动计划表》,8月份开展了各村调研、地形测绘、施工图绘制、预算编制并多方落实建设资金渠道,9月份完成了条件相对成熟的行政村的招投标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

经过近三个月的整改,污水支管网铺设及分散式处理设施建设已初见成效,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从整改前的约4000吨提高到约6000吨;计划开展农村污水治理的行政村个数由原先的2个提高到36个,截至2013年累计实施29个(目前12个村已截留纳管、4个村已完成主体工程,4个村已完成招投标,2个村已完成施工图设计,12个村正在绘制施工图,行政村有部分重复是因为12个截留纳管的村有7个需要管网改造),2014年实施7个,并对污染严重的果脯制品厂进行了纳管,届时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率分别可达到100%和70.6%,大于国家级生态镇的建设指标。

2、下步计划:

(1)通过电视、网络、广播与新兴媒体的广泛传播,来扩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度。

篇2

关键词:农村环境;生态文明;环境整治

农村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基础,没有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生态文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乡村人口占到了中国总人口的半数左右,能够在农村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走向低成本的生态文明,本身就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只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际效果,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和质的突破。

一、婺城区建设概况

婺城为“浙江之心,两浙要冲”, 位于浙江中西部,金衢盆地中部,一直是郡、州、路、府、县治所在。区位条件优越,铁路、公路、水路交织成网,为浙中交通枢纽、军事重镇。介于北纬28°44′~29°15′、东经119°18′~119°46′之间。东邻金东区,南接武义县和丽水市遂昌县,西界衢州市龙游县,北靠兰溪市,距离省会杭州市135千米。全区面积1387.88平方千米,约占浙江省总面积的1.36%。

近年来,婺城区紧紧围绕“生态建区”战略,严格实施生态环保,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较大程度上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改变了城乡面貌,推动了婺城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婺城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展

婺城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村庄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基础工程、民生工程来抓,统筹谋划,完善机制,探索创新,注重实践,村庄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一)大力实施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2007年,我区全面启动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在村庄整治道路硬化前污水管网必先预埋,已经开展村庄整治的村进行完善整修。在整治中因地制宜采用两种模式,对地势平坦并有一定落差的村庄,通过统一建设地埋式大型净化沼气池,采取无动力厌氧统一处理,经过人工湿地后排放;对地势较复杂的村庄,实行分片联建沼气池的处理模式。

(二)大力实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程。2006年,我区全面实施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程,建立完善了“村收集、乡镇中转、区处理”的三级模式,目前全区已经完成村庄整治的行政村都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并统一运至浙江八达金华热电厂有限公司进行焚烧,实现无害化处理。为加强长效管理,每个村实行了四员制(卫生保洁员、巡查员、监督员、劝导员),每月由所在乡镇进行考核,每季度由区农办联合相关部门检查,对考核达标的村,根据考核结果和人口数进行补助。

(三)大力实施自然生态绿化改造工程。坚持把村庄生态绿化建设作为提升村庄整体水平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行复层绿化、小品林绿化、房前屋后绿化、池塘湖岸绿化、村中主干道绿化等绿化模式,努力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同时在整治中,我们着力推行以清淤净化水体、池畔沟旁绿化为主的生态化池塘、河道治理。

三、当前农村仍然存在的环境问题

(一)农村生活污染普遍存在。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村缺乏完善的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大量生活污水几乎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中,严重污染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一部分村庄没有垃圾存放点,垃圾随意倾倒现象较为普遍。

(二)农村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区养殖业迅猛发展。农村生活污染、畜禽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条件,污水、垃圾、人畜粪便积聚,滋生蚊蝇,传播病菌,对村民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

(三)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追求农作物的高产,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的现象普遍存在。农药、化肥的滥用使得农副产品的农药残留成份不断加大,同时让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影响土质。此外,农作物秸秆及残留农膜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数量也在日益增加,农业生产污染呈增长趋势。

四、婺城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措施

(一)健全机构 明确责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工作涉及面广,需要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落实目标责任。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成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农办、城建、农林、环保、财政、水务等部门领导为成员;各乡镇(街道)分别成立相应机构,确定分管领导和经办人员,全面负责组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

篇3

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整改工作任务台账

填报单位:  胡张乡人民政府                                                                                    填报时间:2019 年10  月17  日

序号

整改任务

整改措施

整改时限

责任单位

进  展  情  况

备注

 

 

 

1

 

 

 

“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力度不够,乡村网格化管理存有漏洞。

 

 

1.继续深入开展对“散乱污”实施动态清零,取缔类严格落实“两断三清”要求,坚决杜绝异地转移和死灰复燃;2.对升级改造类的加强监管,确保设施到位,达标排放;3.加大排查整治力度,发现一家,整治一家。

 

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各乡镇人民政府

水头工业园区管委会

成立专项工作组对辖区内“散乱污”企业进行排查,发现一处,取缔一处,坚决防止死灰复燃。目前辖区内无“散乱污”企业。

 

2

 

 

烧秸秆、垃圾、树叶现象时有发生。

1.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最大限度进行综合利用;2.强化属地责任落实,实施网格化监管,排查落实到街道、落实到片区、落实到村组;加大巡查、严防死守、及时处置;持续开展全方位、多频次、广领域的宣传教育,全面禁止秸秆、枯枝落叶、垃圾等露天焚烧。

 

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各乡镇人民政府(乡村)、

住建局(城区);

农业农村局、农机服务中心(秸秆综合利用)

 

 

 

给25个村下发禁烧宣传标语,各村利用广播、微信平台等方式宣传,建立网格化监管网络,责任到人,确保辖区内无“三烧”现象。每天安排专人巡查,无“三烧”现象。

3

冬季将至,个别乡村非法销售散煤,特别是烟煤现象存在反弹,规划的散煤销售点存在治理标准不高等问题。

 

1.严格执行“禁煤区”实施方案,对“禁煤区”内煤炭实施“清零行动”,取消非法散煤销售点;2.规划散煤销售点严格落实喷淋、围挡、硬化、车辆冲洗、密闭运输等降尘措施,确保物料全部入仓;3.制定年度散煤消费减量替代方案,加大清洁能源替代力度,有效降低煤炭消费总量;4.加大对销售不合格民用散煤违法行为的抽查和惩处力度,妥善处置不合格民用散煤。

 

2019年

10月底

 

 

各乡镇人民政府

能源局

市场监管局

 

加大非法散煤销售点的排查力度,鼓励村民使用清洁能源。目前辖区内无非法散煤销售点。

 

4

物料堆存在苫盖不严不全、工地扬尘、渣土车车辆遗洒、不覆盖等问题群众反映强烈,需常抓不懈。

 

1.建筑工地、搅拌站要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要求(喷淋、苫盖、围挡、硬化、车辆冲洗、密闭运输和规模以上工地在线联网),其中一项不达100%都不得施工。责任单位:住建局;2.水利、交通等各类工程,要严格落实扬尘治理各项措施。责任单位:水利局、交通运输局;3.加大运输物料车辆整治,杜绝道路抛洒。责任单位:交通运输局、交警大队;4.建成区道路清扫洒水频次要达标,作业区域要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所有物料车、渣土车要严密苫盖、密闭运输。责任单位:住建局;5.加大工业企业扬尘治理,做到物料入仓、喷淋降尘、车辆冲洗和固废“三防”(场地硬化防渗漏,分类储存防流失,表面苫盖防扬散)。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生态环境局夏县分局

 

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各乡镇人民政府

住建局

水利局

交通运输局

交警大队

市生态环境局夏县分局

工业园区管委会

 

安排专人对辖区内建筑工地进行排查,保障料堆全部苫盖,采用洒水、冲洗等扬尘治理措施。目前各建筑工地采取措施到位。

 

5

渣土车、拉砂车、农用车、“冒黑烟”车等问题需长期持续整治。

1.交通、交警、农机中心制定针对性措施,组织专门警力,对本辖区重型柴油货车、黄标车、冒黑烟车、农用车、等禁行区域周边道路重点进行管控,采取非现场和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加大对城区范围机动车违反限行交通管制规定的查处力度;2.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交通局

交警大队

农机服务中心

 

6

燃煤锅炉存在反弹隐患,需加强巩固。

各乡镇要加强动态摸排,强化督察监管,严格落实全域淘汰燃煤锅炉要求。

 

2019年

11月底

 

各乡镇人民政府

每周例会、干部大会安排对燃煤小锅炉的排查,并实施取缔,目前已取缔到位。

7

矿山砂石整治还未全面完成;已完成整治的,部分存在标准不高、达不到验收要求。

 

1.全力推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严厉打击私挖乱采,手续完善的矿山砂石企业必须实行规范化开采、密闭化生产,确保喷淋、苫盖、围挡、硬化、车辆冲洗、密闭运输、防渗等降尘措施高标准落实;2.督促矿山企业全面履行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义务,加大治理恢复力度。

 

2019年底

 

各乡镇人民政府

自然资源局

8

部分畜禽养殖场无粪污处理设施,设施密闭不严,导致臭味散逸,影响周边群众生活,个别养殖户不符合选址要求。

 

1.对不符合选址要求的养殖户,加大治理,实施关停或搬迁,对已停止养殖的,拆除圈舍,防止复养;2.对现有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在散养密集区推行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模式。

 

2019年

11月底

各乡镇人民政府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召开养殖户大会,对不符合选址要求的尽快按规定选址。已符合选址要求的要健全配套设施,减少对周边村民的影响。目前辖区内禁养区无养殖户。

9

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还未全面完工。

加快技术改造和设施提效,确保C0D、氨氮、总磷三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稳定达地表水V类标准的要求;加强运营管理及目标考核,抓好规章制度建设,完善运行台账。

 

2019年11月底

住建局

 

10

个别乡镇和区域发现违法小化工企业。

 

坚持举一反三,全面开展排查,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发现的违法小化工,严格执法查处。

 

2019年

11月底

 

各乡镇人民政府

应急管理局

篇4

【摘要】生态环境法制建设是事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要完善立法,达到环境法制的科学化,可行化,用法律手段治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环境法制;环境立法;环境政策

【正文】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比较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步。昔日的山青水秀土肥村美的秀丽乡村,出现了水体大面积污染、土壤肥力下降、垃圾随意堆放、工业污染加剧的情况。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不够,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落后于城市速度,对农村居民卫生和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尽管近期国家加大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力度,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农村的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使农村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并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切实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有效政策、法规与制度体系。

一、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

(一)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破坏

农村水体污染主要表现是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三污合流”,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污染饮用水源,无法满足农田灌溉;同时近几年农村旱涝灾害频发,河流断流,湖泊萎缩,鱼虾绝迹,天然绿洲消失,水库蓄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严重。

(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固体垃圾污染严重

长期以来,村庄建设规划差,基础设施少,道路无硬化、无公厕、人畜居住混杂、不可降解农膜使用量急剧增加却无法回收,固体垃圾随意堆放。

(三)农业生产不当,环境资源破坏严重

农民环保意识比较薄弱,滥施农药、化肥,恳荒围湖造田,乱挖乱采,不仅农业产品受到严重污染,也逐渐污染了土壤、空气、水源,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威胁。另一方面由于人多地少,再加上自然灾害多发,土地退化、沙化、碱化严重,进—步加剧了人地矛盾。

(四)集体林权改革滞后,林业生态系统破坏

集体林权改革滞后,经营主体不明确、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其次地方政府决策不当,盲目开发山区,发展果业,加剧了森林植被破坏。再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农民伐木为柴,乱砍滥伐现象屡禁不止,结果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使生物多样性环境遭受了破坏,并造成了大量水土流失,土地蓄水量下降。

(五)工业向农村的转移,加剧了农村的工业污染

乡镇企业大多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布局不合理、无集聚效应、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工业化。由于其生存环境、基础条件及管理水平的相对薄弱,造成污染后缺乏治理技术与资金,治理困难,使农村生态环境产生工业化污染问题。同时大量污染严重的城市工业企业搬迁到城郊或农村地区,或者直接将城市垃圾运往农村,造成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法制成因与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有着自然、历史、经济与社会等诸多方面原因,这里只对其法制成因与对策进行分析。现行法制状况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不够,立法是从过去的经济发展为重,环境保护为轻出发,“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①所以,要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环境法制建设,以新的角度和新的观念完善环境法治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下面对影响农村生态环境法制建设成因逐一进行分析。

(一)环境政策原因环境政策原因主要表现是环境政策失灵。环境政策失灵是指国家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宏观政策失灵和微观政策失灵。宏观政策失灵集中表现为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忽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缺乏必要的环境问题保护对策,只到07年国务院专门召开的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才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才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与城市相比,城市早已在这些方面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环境噪声和烟尘控治、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循环经济与节能及减排、综合利用等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与措施。同时还有“创建环境模范城市”的鼓励政策以及有“飞行监测、限期治理、关停企业”等强制措施,而农村在这些方面几乎是空白。微观政策失灵是指具体的环境保护政策的缺陷而导致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政策不够健全,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缺乏实效性强的政策,即使有政策但因原则性太强缺乏可操作性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已有的环境保护政策存在着不一致和不协调之处,尚需完善。无论是政策体系,还是工作力度,农村环保工作都还在起步阶段,其中农村生活污染治理、规模化畜禽及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农药和化肥面源污染防治等政策几乎是空白。因此,要根据农村环境问题量多面广、监督对象复杂的内在特点和工作基础薄弱的实际现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政策支持工作,在政策上倾斜,在经济上扶持,在技术上支持。要多出台农村环保财政补助、污染减排财政奖励等政策手段,推动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尽管中国农村环境与经济的矛盾有别于城市,但城市环境保护积累的经验和各项管理制度足以供农村环境管理借鉴。”②环境问题的出现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资源、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环境支撑。所以加大政策保障措施,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二)立法原因

立法原因主要是指农村生态环境立法缺位,已有立法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环境保护法》立法时间较早,受时代影响侧重于工业污染控制和城市环境保护,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关注不够,仅有几个条文很简单。我国目前的诸多其他有关的生态环境法规,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措施与制度规定不足。二是农业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缺乏统一规范,并且未能将农村环境、农村自然资源和农村生态的保护统一起来,农民的环境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三是行政法规不到位,本应弥补农村生态环境的上位立法的过于原则性和不足这种情形,却未能出台一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性行政法规。“一些重要环境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如土壤污染防治、农用塑料薄膜污染、农村噪声污染、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立法基本是空白”。③各地方即使有相关地方法规,在规定上也不尽相同,比较混乱,并且是条块分割,形不成完整统一制度体系。如农业部负责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是保护和管理农业环境,控制农药、化肥、农膜对环境的污染,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国家环保总局负责农村村镇环境保护工作,各个地方政府所颁布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涉及到渔业、水利、林业多个部门,内容和规定都存在差异。因此,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农村环保的地方性法规体系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将来的《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应强调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并制定农村生态环境单行法;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也要关注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尽快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办法》等专项法规,逐步把农村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管理体系之中,修订原有涉及农村环境保护而不适宜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责权清晰,有效防止农村地区种植业、养殖业、工业、生活以及外来污水和废弃物的污染,防止农村生态遭到破坏。

(三)法律制度原因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方面,考察现有的有关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法律制度,会发现现有的制度比较零散、不全面,缺乏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法律制度系统而明确的规定,无法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需要,从而导致制度缺位、制度执行和监督不力的情况。目前相关法律法规虽已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限期治理污染制度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主要应用于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方面。同时在农村生态保护方面仍存在制度缺位现象,至今仍没有一套治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具体安排。在这种制度缺位的情况下,诸如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水资源浪费与污染严重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治理。再次,尽管在有些方面建立了制度,但由于制度执行不力,致使制度功能不能有效发挥。从环境污染的治理制度来看,如排污收费制度,资源收费制度虽然对控制环境污染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实施中存在着一定问题。此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计划、农业、林业、畜牧、水利和科技等多个部门,管理体制与环节多、各项治理措施相互脱节,造成制度执行和监督不力。因此要尽快建立起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制度。“农村环境保护制度和考核体系建设要尽快建立,将城市环保和农村环保置于平等位置,从法律、法规体系上,对农村环境保护制度的建立提供依据”,④它是构成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法律的基本内容,对于实现生态环境建设法律的目的与任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些制度应当包括:除继续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制度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切实可行外,还应建立如下制度: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制度、农村清洁生产促进实施制度,生态环境建设问责制度、农村环保责任制度和农村生态环境考核制度,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农村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农村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生态环境破坏事故防范与预警制度、农村环境纠纷法律援助和公益诉讼制度等。

(四)政府管理原因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环境管理不当。主观上来看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是有政策但政策在部门之间协调不足或冲突,无手段和措施来达到政策目标;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有效行政管理工作体系和管理措施。客观上是农村生产与生活中不科学的行为,长期形成的一些生活陋习和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缺失,企业地处偏远、点多面广,排污主体具有不确定性,监管主体很难界定,难以用城市的监管的手段与用行政执法的手段来治理。因此要克服以上不足,农村环境治理要走与城市环境治理不同的工作思路,要创新工作方法,增强服务意识,变监督管理为预防管理,变单纯的依法行政为服务与执法相结合。具体工作中要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实行行政问责制的工作体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落实工作人员与经费,探索多元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农村环保治理社会化管理模式和机制。其次,制订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及年度实施意见,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将各项整治和建设任务分别落实到相关部门,并建立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设立环境指标作为对乡镇考核的重要指标,专门出台年度生态任务和环保专项行动考核办法。再次,要强化农村环境服务与执法力度。在服务上,要象创建国家环保城市一样大力开展生态乡村示范创建,重点开展农村工业点源污染防治、生活污水与垃圾治理、农村畜禽养殖业的管理、土壤污染防治、流域河道整治、生态产业实施等关键工程。加大农村农业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的推广运用力度,落实好“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的政策措施,做好农村环保项目申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里的专项资金,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在执法上各执法单位要切实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监管和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打击力度,加大农村环境执法力度。

(五)生态环境技术规范制定与推广原因现阶段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尚不足,对环境保护的知识很欠缺。滥用化肥与农药、秸杆随意焚烧、家禽粪便污染水源等问题日益突出,农民却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浑然不知。长期以来,农民缺乏环保理念,而政府在农村环境保护中主导作用不足,农民缺少科学规范来保护环境,也缺乏科技与资金,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过去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随着各乡镇精简与压缩,基本处于瘫痪与失灵状态。既是尚存的农技推广系统由于缺少财政支持,也无法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从而切断了农民获取环保措施的最重要渠道。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正是由于存在着政策、技术、经济等方面问题,从而使农村污染治理体系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基本没有形成有效防控与治理机制。因此要组织农业科技服务专家队伍,在农村中大力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和科技知识,提高农村干部群众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大力推广绿色植保和环保防治技术,引导农民发展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畜牧业、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等环境问题;要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药、化肥、农膜等对农田和水源的污染。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的监测工作,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要针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和农民群众的特点,采取符合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的形式,制订简单易懂的安全控害技术规程,把农产品安全生产安全与监控、农村生活污染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农药化肥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技术编发成切合实际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手册,把生活与生产活动的科学规范以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送到农民身边、农户家中,使环保科技知识与法律法规深入人心。

三、结论

环境法制建设是事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因此针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

【注释】

[1]李建平,《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7第3期35页。

[2]林真、李卫华、丁洪,《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措施》,《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年第1期32页。

篇5

一、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深入地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摸清全镇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并确保在中央、省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之前先发现先解决问题,逐步化解矛盾,全面提升我镇生态环境质量和成效。

二、排查内容

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排查整治。

(一)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环保专项整治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生态环境重点工作推进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任务分工

此次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由镇政府牵头,各村(居)承担所辖区域排查整治任务,各责任领导、各片工作组按照生态环境保护分工具体安排排查工作。工作分工如下:

(一)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对照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问题整改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中央、省环保督察组转办的群众投诉件等,全面排查、逐项核实整改情况,防止死灰复燃。同时,举一反三,系统排查梳理关联性、衍生性问题。

责任领导:

责任人:各片工作组相关人员,各村(居)和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

(二)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排查整治。重点对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畜禽养殖场(包括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污染周边环境问题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农业农村办相关人员、各村(居)主要负责人

(三)工业企业污染问题排查整治。重点对工业企业偷排漏排污染物、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超标排放等违法问题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相关片组人员、各村(居)和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

(四)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问题排查整治。重点对建筑施工工地、道路施工工地、拆迁工地等未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问题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

(五)砖厂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重点对手续不全和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的砖厂进行全面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

(六)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重点对开采手续不全、未按环评要求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或污染防治设施未正常运行、植被恢复滞后、水土流失严重、堆料覆盖、洒水降尘、喷淋雾炮冲洗平台、厂区雨污分流、废水集中收集处理等情况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

(七)碎石洗沙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重点对碎石洗沙行业中大气污染治理和污水收集处理方面问题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

(八)“散乱污”企业的排查整治。重点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未办理合法手续污染严重的“散乱污”企业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各村(居)主要负责人

(九)建筑垃圾的排查整治。重点对全镇范围内建筑垃圾的乱堆乱放情况进行排查整治,规范镇域建筑垃圾堆放场所及堆放行为。

责任领导:

责任人:各村(居)主要负责人

(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问题的排查整治。重点对全镇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禁烧宣传处罚情况,火点黑斑情况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

(十一)农村生活污水问题的排查整治。重点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情况,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情况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各村(居)主要负责人

(十二)黑烟车、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问题的排查整治。重点对超标排放尾气的黑烟车柴油货车、未进行编码登记或超标排放尾气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

(十三)城乡黑臭水体问题的排查整治。重点对城镇、农村集中生活区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各村(居)主要负责人

(十四)入河排污口问题的排查整治。重点对入河排污口的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源头等问题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各村(居)主要负责人

四、时间安排

进一步大排查大整治行动自2021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15日

五、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各责任领导根据职责分工抓好落实,各片工作组全力配合,各村(居)、各相关部门要统筹协调,建立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

篇6

>> 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从“碎片化”到整体性 公共危机治理:从碎片化到整体性 政府组织功能碎片化与整体性治理 从官僚制到整体性治理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从“抓亮点”到“补短板”:整体性城市治理的障碍与路径 整体性治理:社区权责碎片化的根源与超越 差序格局、碎片化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整体性治理 从碎片化到网络化:治理何以转向? 从“碎片化”到“整体治理”:处于危机中的大学英语改革探究 碎片化与整体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路径创新研究お 基于整体性治理的城市 生态环境治理策略研究 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策略 片断化和整体性 整体性治理的对比研究 基于生态功能的京津冀山区一体化治理研究 京津冀协同打造立体化治理生态 城镇绿化遵循整体性、系统化 多样化表达 整体性理解 整体性思考 结构化实施 整体性治理:政府治理的新趋向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⑥摘自天津市环保局网站,http:///

⑦摘自河北省环保局网站,http:///cyportal2.3/template/site00_index@sjzhbj.jsp?a1b2dd=7xaac

⑧AIC标准即所谓的赤池信息准则,是日本统计学者赤池弘次创立的,用来对模型拟合数据的优劣水平进行衡量,从而帮助研究人员采用正确的模型。其对模型的权衡不仅考虑了精确性,还考虑到了模型的简洁性,在相同条件下,应选取AIC值最小的模型。

⑨潘慧峰:《重雾霾污染的溢出效应研究――来自京津冀地区的证据》,载《科学决策》,2015年第1期,第7-12。

⑩张玉磊:《公共危机治理:从碎片化到整体性》,载《理论探索》,2012年第6期,第117-120页。

{11}冀丰渊:《京津冀协同发展介绍 对接京津――解题京津冀一体化与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对接京津与环首都沿渤海第13次论坛(论文集)》,2016年版。

{12}王佃利,吕俊平:《整体性政府与大部门体制:行政改革的理念辨析》,载《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1期,第105-106页。

{13}王晶,靳菁:《论京津冀环境污染行政管理联动机制》,载《办公室业务》,2014年第22期,第43-44页。

{14}刘英奎:《京津冀生态协作机制建设研究》,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第1期,第99-103页。

Governa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from "fragmentation" to the Holistic

Lin Fengqi1, Wu Zhuoran2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Bei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ed Development,,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Hebei, 050061;

2. School of Economics,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篇7

【关键词】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建设;指标体系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就已经逐渐的深入到各行各业中去,人们也深刻的认识到仅仅通过环境污染指标并不能够对社会、环境、经济与人口相互交错的生态系统进行准确的反映。本文就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与生态建设指标体系的建设进行分析,并以河南郑州新区为分析实例,研究和讨论体系中各项指标的现状以及变化趋势。

一、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与生态建设指标体系的建立的意义及其基本原则

1、指标体系的建立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而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能够有效的推动和促进其生态建设的进程,进一步的贯彻落实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思想,从而推动环境保护计划的落实。此外,还可以对全球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生态环境建设进行系统的比较,吸收国外的成功、先进经验,从而使得我国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与生态建设指标体系得以不断完善。

2、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与生态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主要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即:

1)科学性:即必须在科学基础上进行构建,从而明确指标所代表的物理意义,规范测算统计的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代表性:即评价指标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城市的生态系统建设的特征与状态进行反映。

3)层次性:即根据对各个方面评价的详实程度以及需求不同,对其进行层次性划分。

4)阶段性:即根据城市生态建设进展情况确定评价指标的阶段性实施目标。

5)可操作性:即要对数据的可获得性进行全面的考虑,并以此建立一套简单清晰的指标体系,使得其评价过程容易操作。

6)动态性:即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动态发展要求。

3、多级灰色关联法评价模式

关联度是对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的一种技术方法,它的基本思想即为依据曲线之间的类似度对其关联程度进行判断。而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则是在确定序列(目标序列、比较序列)间关联系数的基础上,应用相对重要性权重,对各序列间的关联度进行逐层计算。当目标序列同比较序列的关联度大时,则表示其相对变化基本相同,关联度小,则表示其相对变化差异大。多级灰色关联法的具体分析模式如下:

1)首先对最底层的指标序列进行假设:

Pi={mi(1),pi(2),pi(3),…,pi(n)} i=1,2,3,…,n

上式n—指标数;

i—某个时段时或地区时;

pf—某时段或某地区评价指标统计序列;

①确定相应的目标序列。通过建立的某时段或某地区的多个序列,根据相应的设定原则使其组成一个目标序列。

②令Tmax=maxpi(k) Tmin=minpi(k)

则其无量纲的变换关系为γi(k)=(pi(k)-Tmin)/(Tmax- Tmin)

③无量纲化。目标序列p0与其各个子序列对应指标的关联系数ξi(k)=(ρΔmax+Δmin)/(ρΔmax+Δi(k))

式中,Δi(k)=|γ0(k)-γ1(k)| Δmin=

Δmax= ρ∈[0,1],一般来说ρ取0.1—0.5之间数值

①权重值。将指标体系分为m层,两层之间的重要程度不同,根据德尔斐法以及变量分析法能够将其权值计算出来,从而将m层以及m-1层的指标的权重计算出来。在本文的研究中,其可以分为0—4级四个层次。

②计算关联值以及关联向量。根据上面对于指标的重要性不同,计算其进行加权逐层关联度:

Qi=

最后即可形成关联向量K,K=(k1,k2,k3,…,kn)

二、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与生态建设指标体系实证

随着改革开放的幅度不断加大,河南郑州新区的建设越来越快,其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视力度也不断加大,为了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这就必须将其指标体系由原来的狭义观念向着系统全面的方向发展,对新区内的污染物治理与控制、资源利用、以及生态建设措施进行综合考虑,建立一套全面的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与生态建设指标体系,为新区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提供有力的支撑。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根据其构建原则,来对郑州新区的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进行评价。

1、确立新区城市生态系统评价体系

通过对郑州新区的现状进行调查,对其生态环境的特征及其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预测未来其可能遇到的环境问题,并通过展开研讨会与专家座谈会,对数据的可靠性以及可获得性进行研究,选取31项辅助指标,39项主要指标,根据灰色关联法对其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各级指标间的权重。

1级指标 权重 2级指标 权重

经济发展

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

生态建设与保护

生态环境管理 0.2

0.15

0.3

0.2

0.15

人民生活

城市发展

空气环境

噪声

固体废物

水环境

土壤

水资源

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

近海环境 0.25

0.25

0.2

0.15

0.2

0.25

0.1

0.5

0.5

0.1

河南郑州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指标权重

2、对郑州新区生态建设规划与环境保护进行评价

根据上文中的指标体系,对相关数据进行相整理、分析,通过多级灰色关联法的模型对郑州新区生态建设规划与环境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第一层与第二层的管理度分级指数对其规划进行评价。

第二层关联度

1级指标 年度

2000 2005 2010

经济发展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

生态建设与保护

生态环境管理

社会与城市发展 0.286

0.308

0.286

0.546

0.286 0.337

0.629

0.394

0.707

0.392 0.438

0.791

0.549

0.820

0.563

年 2000 2005 2010

0.332 0.500 0.643

总关联度(第一层关联度)

3、对其指数进行分级通过以专家咨询为主要手段,来对综合指数以及各级指数进行分级。

关联度分级表

关联度 评价描述 作用与意义

0—0.3

0.3—0.6

0.6—0.8

0.8—1 低关联度

中关联度

较高关联度

高关联度 该指标与目标值偏离成都较大,发展水平较低

该指标与目标值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偏离,其处于中的发展程度

该指标与目标值偏离成都较小,其发展水平较高

该指标非常接近目标值,处于搞发展水平

4、分析

目前,我国在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仍然没有一套较为统一的标准,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可以仿照河南郑州新区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河南郑州新区其发展水平呈指数增长,其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分指数也在逐年提高,这就说明了在河南郑州新区城市建设中将生态建设与污染控制作为发展的主要模式。通过对综合指数与各级分指数进行分级,充分的体现了现代化规划与管理的思想,这为管理与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结语:

通过建立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与生态建设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满足当今时代对于社会发展的评价需求,有效地吸取先进地区的建设经验,从而使得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决策能够得到有力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罗上华,马蔚纯,王祥荣,雍怡,余琦.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与生态建设指标体系实证[J]. 生态学报,2009(06)

[2] 李笑诺,施晓清,王成新,杨建新,欧阳志云.烟台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J].生态科学,2012(02)

[3]张本昀,吴国玺. 小城镇环境保护指标体系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J]. 生态经济,2010(12)

[4]王祥荣,雍怡,邵田,张湮帆.论上海郊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崇明岛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5]刘珊珊,程胜高,朱罡.环境保护规划与武汉的城市生态建设[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6]张明顺, 钟杰青.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研究,2012(05)

篇8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IAO Jianqing, YE Yin

(Economic Management Academ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and populous,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ducation needs to provide support and protection. The face of the concep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relative lack of ecological reality of the situation, we need to increas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ducation effort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form a scientific concep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is the cor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education, but als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ust adhere to the theme.

Key words ecology civilization;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

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现实的需要。生态环境教育在我国已经开展了许多年,然而我国生态环境教育的效果不明显。不断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障碍,同时也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要化解当前的生态危机就需要生态思想政治教育来纠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培育出生态人、建设生态文明。因此,在高校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已成为了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以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求。(2)时展的要求。我国是人口和自然资源大国,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生态环境教育来提供支撑和保障,党的十报告中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时展的需求。(3)教育本质的要求。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社会人即适应社会各个方面发展的文明人。在后工业文明即生态文明发展时期,生态人正作为新型文明的主体承担者,以其独特的精神气质推动着当代人的生存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从而表征、创造和建设着生态文明。①生态人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还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力量,生态文明归根结底是人的文明。

2 生态环境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环境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维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有必要先明确生态环境教育的兴起与内涵以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所包含的生态环境教育理念。

(1)生态环境教育的兴起。二十世纪人们在解决生态环境危机的过程中意识到:生态环境教育是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必由之路。因为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治理,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决定性因素是人类本身。②因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必须借助生态环境教育的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问题,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生态环境教育由此产生。

(2)生态环境教育的内涵。1970年世界上第一部环境教育行动法案将环境教育定义为:环境教育是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教育过程;1970年在美国召开的题为“学校课程中的环境教育”的会议将环境教育定义为:环境教育是一个认识价值和澄清概念的过程,这些价值和概念是为了发展和评价人及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所必需的技能与态度。环境教育促使人们对环境质量问题做出决定,对本身的行为准则做出约束。③这时环境教育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自然界延伸到了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1977年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环境教育定义为:环境教育是一门属于教育范畴的跨学科课程。④此时生态环境教育已经拓展到了人类的思想和精神领域,强调了生态环境教育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赛萨络尼基召开会议发表《赛萨络尼基宣言》,首次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引入生态环境教育当中,环境教育发展为可持续性的教育。⑤随着生态环境教育内涵的深度和广度的扩展,新的生态环境教育已经将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新的生态环境教育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表1)。

总之,生态环境教育要求人类关注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通过生态环境教育使得人们对各个方面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唤起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出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生态人”,最终实现生态文明。

(3)理论包含生态环境教育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统一。马克思早就指出“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必须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作为人的直接生活资料,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⑥他们强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社会主义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

(4)生态环境教育是中国化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的,是对的继承和发扬。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与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它意味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方式,这种全新生产方式的建立必将开启有别于传统工业文明的新文明,即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三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要求将贯彻于以理论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因此,以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包含的生态环境教育来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

3 加大生态环境教育力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教育对象形成符合特定时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需要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由于特殊的发展背景和现实要求,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生态环境教育,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在生态环境教育方面的作用。因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需要加大生态环境教育力度,让思想政治教育回归其生态价值本位。

3.1 提升教师生态素养,增强生态文明教学质量

首先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生态素养。教师是生态环境教育的具体且重要的实施者,其对生态文明知识理论的掌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引导学生用生态文明的知识去分析不断变化的客观事物,对新问题、新事物给与科学的说明,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效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3.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态环境教育体系建设

在新的时期,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的生态环境教育教学,是推进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本身的要求。因此加强大学生生态环境教育,首先要加大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力度。其次,鼓励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推进理论讲授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总之,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生态环境教育之维。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环境观,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这是生态环境教育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主题。

注释

① 范斌.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6).

② 印卫东、郑大俊. 为了环境的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环境教育的情感化[J].前沿,2010(1).

③ 王燕津.“环境教育’概念演进的探寻与透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1).

④ 徐辉,祝怀新.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篇9

[关键词]新疆;金融生态环境;因子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12-0111-03

一、新疆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以往的研究局限于狭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很少考虑地理和人口等自然因素和人文社会因素,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元的文化以及多民族的风俗习惯,本文在评价新疆金融生态环境时加入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指标。根据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发展等具体情况,设计出具有差异性和针对性的评价体系。

二、新疆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实证分析

(一)分析方法与数据选取

在评价金融生态环境时,由于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结构复杂,因此选择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非常必要。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发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多个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并给出原始变量与综合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因子分析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原有变量中信息重叠的部分提取综合因子,同时根据各个因子得分,最终得到综合评价得分。因子分析法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可以消除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因为主因子是在原变量进行了矩阵旋转,并相互独立之后计算的综合评价值;另一方面因子分析是利用主因子对矩阵转换的贡献率的大小来决定各个主因子的权重,这样就可以克服专家评价的主观性影响。

本文采集了2014年新疆15个地州的数据,分别是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州直属县(市)、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以及和田地区。

本文的数据根据《2014年新疆统计年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金融运行报告》相关数据整理得到。为了结果更加客观有效,在因子分析之前对指标数据进行样本缺失值填补和指标正向化预处理。

(二)因子的提取

本文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提取5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1.202%,基本上反映了所有原始数据的信息。

由以上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公因子Z1在进出口总额、旅游收入的载荷值较大,主要反映各地州经济结构状况,可称为经济结构因子;公因子Z2在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载荷值较大,主要反映各地州经济发展状况,可称为经济发展因子;公因子Z3在财政缺口等指标上载荷较大,可命名为政府公共服务因子;公因子Z4在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载荷值较大,主要反映各地州社会保障状况,可命名为社会保障因子;公因子Z5在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载荷值较大,可命名为居民生活水平因子。

(三)评价结果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出综合得分位于前五位的分别是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和伊犁州直属县(市)。综合得分为正数,说明这些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水平高于全疆平均水平;若综合得分为负数,则说明该地州金融生态环境水平低于全疆平均水平。乌鲁木齐市的金融生态环境状况较好,综合得分是1.823655,在全疆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金融生态环境的相关指标要远高于其他地州的相关指标。克拉玛依市由于石油资源优势和大型央企的进入,使其也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具有较强的经济竞争优势。通过系列金融生态示范县(市、团场)试点活动,伊犁州直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得以优化。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的经济中心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了周边昌吉州经济的发展。昌吉州毗邻乌鲁木齐市,可以借助区位地理优势获得较好发展。

值得关注的还有喀什地区和和田地区。近年来由于各类援疆政策的实施,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南疆三地州经济增长速度与固定资产投资都有显著提高,经济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喀什地区评估排名为第十位,表现出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与近年来上海、广东、山东和深圳的援助建设有很大关系,喀什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的增加明显高于其他地州,自从中央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后,喀什享受国家特殊扶持政策,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在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于最后三位的地区分别是阿勒泰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究其原因是固定资产投资、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和财政支出方面均不具有优势。此外,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和人口因素的制约影响,这三个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表现相对较弱。克州金融生态环境水平最低的主要原因是克州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严重不足,企业发展水平较低,众多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直接融资渠道等。

三、进一步优化新疆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议

(一)夯实经济基础

虽然近几年新疆的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但总体来看第三产业比重仍然过低,应加快调整投资结构,引导各地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乌昌地区应在培育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发挥乌昌地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南疆地区进一步加大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加强特色林果业发展;东疆的吐鲁番地区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城镇化建设;哈密地区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资源深加工和物流业发展。

(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要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信用体系建设不仅包括金融征信,还应综合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以社会成员信用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争取在防范信贷风险、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篇10

在调查中感受到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自来水入户工程、饮水安全工程、路面硬化绿化工程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都明显地改善了农村现有的生活环境。但因农村集体资金匮乏,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与农村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环境整治形势十分严峻。

1、调研的三个村庄都无生活污水处理措施,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流入街道,虽然三个村全部建有垃圾池,但还是有两个村庄都存在垃圾乱堆的现象,生活垃圾随处堆放,导致农村群众生活环境受到影响。

2、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进展缓慢。办事处各个村都有养殖户,养殖户均为分散小型养殖户,以养殖鸡、猪、羊为主,粪便自然排放,没有污染防治设施,经一段时间堆放后施用于农田。

3、环保经费短缺,工作难以维持。三个调研村都没有成立专门的环卫队,原因是没有环保工作经费,只能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垃圾清运,不能做到日产日清,导致垃圾堆放严重,甚至占用道路,安全隐患严重。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的农村环境工作,决不是一个部门能做好的,应着力在强化基础设施、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加强农村环保力量等几个方面进行:

1、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着力解决农村环境热点、难点问题。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调整,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认真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技术,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2、强化责任,密切配合,完善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整治综合决策机制。各村要编制生态环境规划,把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农村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不能搞一阵风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