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课外阅读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趣的课外阅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趣的课外阅读

篇1

【关键词】 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有效策略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这就对我们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老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挑战。在平时的语文阅读课上,始终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当作一个主要的任务。因此,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也必须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作保障。《新课标》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其目的是以较大的阅读量获得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把积累语言落到实处。要落实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激发阅读兴趣是关键。现就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有效策略做如下阐述。

一、利用好书推荐,孕育学生阅读的兴趣

好书使人成才,不好的书却让人丧志,因此书籍的选择至关重要。老师要帮助学生们有选择地阅读,引导学生们读好书、读经典、读名著。在每学期的开学伊始,我就建议学校把适合于学生读的课外书,用彩封的形式,通过“好书介绍”的平台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好书介绍”中,我们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把一张张经过精心设计的精美的彩喷图案,在宣传栏里张贴出来。栏目按照学生的年龄(学段)特点和知识水平共设三个板块,即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读物,适合中年级学生的读物和适合高年级学生阅读的读物。如低中年级学生适宜读图文并茂的短文,高年级学生则可多选择一些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高的名篇佳作。在选择书籍方面,我们按照广泛性和趣味性原则,既有小说、诗歌、寓言、散文、科普知识、童话、故事等体裁,又是儿童们喜闻乐见的,能够令儿童入迷,产生浓厚阅读兴趣的读物。物别是新教育实验介绍的童书书包里重点介绍的书籍。这样一来,可以扩大好书的影响力,学生们又可通过好书介绍,结合自己的阅读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课外书籍。几年来,每学期开学初,宣传栏前,“好书介绍”栏目前围观的学生是最多的,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孕育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利用老师的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最近几年来,特别是我校加入新教育实验以来,每个学期学校根据新教育童书书包中的书目,要求每个语文老师根据自己班学生的情况,一个学期内至少要向学生介绍5本以上的童书。期间,学校根据年级的不同,还规定每个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挑选书目中适合本班学生的书与学生进行共读。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有句话说得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做好学生的榜样与表率。这样,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受到了耳濡目染的熏陶,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会被高度地激发出来了。

三、利用图书漂流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我有一本书,可以看四十本书”的口号的图书漂流读活动,吸引了不少班级的学生加入到读书的行列。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学校给每个班级一次图书漂流读的活动主题,各班的主题由各班级的具体情况确定,时间为两个月。在整个活动中,学校按照年级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活动与要求。通过这种漂流读的活动,使学生真正沉浸在书的王国里。每到漂流读的时候,学生们读书,看书,谈书,“听书”,“说书”,“演书”,“写书”,“画书”等活动随处可见。通过这样的图书漂流读活动,解决了农村学校图书匮乏的问题。学生手中的书流动起来了,也不再是沉睡的纸张,成了激扬的文字、飞扬的思想,洗涤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学生的读书兴趣空前浓厚,读书热情空前高涨。这种活动既为营造书香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使我们感受到每个学生“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的厚重,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了阅读的兴趣。

四、利用读书节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虽然不求功利性,但有时也可以利用学校的行政手段,把学生读书的热情推向。几年来,我们学校每年举办一届学生喜闻乐见的读书节。在读书节期间,学校会举办一系列的有关读书方面的活动。每一届的时间也是两个月,在这两个月里,学生们沉浸在书的海洋,遨游在知识的殿堂里。他们沐浴着书香,享受着读书带来的快乐。读书节过后,最使人激动的是那读书成果的展示了。你看,经过一个读书节,什么制作精美的读书节的海报,亲手设计并制作的书签,手抄报,阅读卡;读书笔记,优秀征文;活动照片,文艺汇演资料等等,看得大家眼花缭乱。特别是通过读书节的系列活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有了明显的优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如本学期选派的学生,参加了学区的语文课外知识竞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这样有规划的读书活动,学生的心灵纯洁了,思想高尚了,阅读的兴趣浓厚了,读书成了学生每日必行的习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深处对阅读材料产生主动的需要。小学生对读书、对阅读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总之,以上是笔者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方面所做的一些具体的尝试。通过以上这些策略,在很大的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读书的信心也就有了。我感到这不仅能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而且,大大拓展了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的积累。虽然这些做法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仍为自己的实践所取得的点滴成功感到高兴。我相信:只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始终不渝地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当作己任,那么,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将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1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篇2

出示: 抬头望天跑的兔八哥突然摔了一跤,女生们都尖叫起来,男生们挥舞着拳头,拼命地大喊:“兔八哥,站起来!”

“兔八哥,站起来!”

兔八哥真的站起来了!

质疑:(1)兔八哥怎么了?爬起来了吗?可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

兔八哥站起来就跑,可他方向跑错了,他居然是往后跑的。

全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在笑,只有我们五(3)班的全体同学和严老师没有笑。我们都急死了,我们声嘶力竭地朝他喊道:

“兔八哥,跑错了!”

跌倒了再爬起来,这种精神应该值得大家鼓掌鼓励的呀?为什么全校老师和同学都在笑,而只有我们急死了呢?你说,你知道吗?

(2)我们一起大声地告诉兔八哥。齐喊:兔八哥,跑错了。

兔八哥听见了,转身又向前跑去,可其他几位选手都超过了他,他落在了最后。

(3)最终的结果怎么样呢?想知道吗?老师不告诉你。

【课后反思】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点燃孩子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是课外阅读推荐课的首要任务。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能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籍,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才能主动地了解、探究。本次阅读指导以“趣”字为出发点,是一个以有趣的人名、有趣的情节、有趣的插图为主线的课外阅读推荐课的教学片段。在呈现的三个课堂教学片段中,教师寓教于乐,图文并茂、设置悬念,让学生在情趣盎然中认识了书本中的主要人物、了解了书本中的相关情节、探究了书本中的部分插图,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趣谈人名,引人注目

文学作品中,人物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在写人记事的文学作品中更是灵魂。而作品中的人名更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好的人名,如同形象塑造、情节构思一样充满令人心驰神往的艺术魅力。因此在呈现的教学片段中,以作品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名字为切入点,形象生动的文字介绍,与众不同的绰号,惟妙惟肖的动作,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课堂上学生激动的表情,闪亮的小眼睛,咧开的嘴角,足以说明了学生沉浸其中。教者的“忽悠”,吊足了学生的胃口,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探究的欲望,急切地想阅读所推荐的书本,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二、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兴趣具有探索性的特点,凡是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学生就会积极探索它的奥秘,力求把它认清楚。教师必须善于创设一种阅读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浓厚的探究欲望,达到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境界。在教学片段中,教者精选书本中一个有趣的情节,设置悬念,适时质疑:“兔八哥怎么了?爬起来了吗?可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为什么全校老师和同学都在笑,而只有我们急死了呢?”“最终的结果怎么样呢?”让学生大胆去猜测、去想象,把学生带入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这时,教师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学生:“想知道吗?老师不告诉你,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学生被故事的悬念所吸引,在享受故事情节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魅力,产生强烈的阅读情趣。这一环节由于没有任何负担,加上自由灵活的阅读形式,学生纷纷猜测,大胆想象,课堂上呈现了小脸通红、小手直举的热闹场面。悬念,使得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激发,得到强化,得到稳固,让学生内在的阅读需求得到充分拓展,让学生阅读的原动力得到激发,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自我需求,达到了阅读兴趣的理想境界――主动阅读。

三、读图想象,引人深入

篇3

【关键词】提高;低年级;课外阅读;实效性

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语文综合性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通、最常见的形式,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的重要性是毋庸质疑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生活在信息社会,就要不断获取信息。一个人在信息社会中优秀与否取决于他获取信息的能力,而获取信息的能力与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是成正比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技能。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是开启语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第一学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阅读浅近的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低年级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5万字。那么,如何把低年级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低年级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呢?

一、转变家长观念,重视课外阅读

在农村家长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能读、能背课本的孩子就是爱学习的乖孩子。家长们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也很少去阅读书籍,他们全然不知,课内学习后还需要课外阅读。所以,转变家长们原有的狭隘的观念是搞好课外阅读的前提条件。为此,在孩子们踏进小学大门的第一天第一节课,我为孩子们展示了在他们书包中找不到的《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等,告诉他们,这就是课外阅读的课外书;在第一次对学生提要求时,我说“孩子们,你们的书包天天至少要带一本课外书。”在第一次家长会时,我告诉家长:“你们不仅要辅导孩子们的作业,还要督促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让家长们从孩子们一上学就高度重视课外阅读。

二、激发阅读兴趣,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面对低年级的学生,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不久,识字量少,如果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失去了读书的兴趣。教师要好好的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用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低年级的孩子最喜欢听故事,于是,我就利用时间绘声绘色地为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鼓励他们自己也像老师一样自己读,自己讲,并把课外书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分享,形成读书的氛围。为了让孩子们读得更有劲,我就在班上开展“课前三分中课外阅读交流”,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除此,我还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如每周评选“阅读之星”、“小博士”、“智多星”等,使学生中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才能从书学到丰富的知识,才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爱上课外阅读。

三、推荐课外读物,引导阅读方向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现在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一定都适合孩子们阅读。农村家长和孩子们的鉴赏能力、免疫能力差,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推荐课外读物的工作。我认为,凡是对学生有教育性、益智性、趣味性的,不管是漫画,还是小人书,只要学生喜欢,爱读,都可以让他们尝试。如《睡前好故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十万个为什么》低幼版、《儿歌》、《日记起步》等等。

四、家校互动,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里进行,对于识字量不多的低年级孩子来讲,刚开始阅读有些困难,这就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孩子们上一年级时,我就让家长每天带头和孩子一起阅读,定期和孩子一起上书店购买课外书籍。二年级时,我就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课外阅读时间安排,保证每个孩子每天应有30分钟左右的阅读时间。家长每天督促检查孩子的阅读情况。有些家长喜欢用提问抽查的方式,有些家长喜欢让孩子以讲故事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不管哪种方式,只要家长做了,孩子们的阅读肯定就不是流于形式,而是落到了实处。为了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的阅读情况,我专门设计了“课外阅读记载本”,让家长填写。主要内容有:读物名称____、阅读字数____、阅读时间____、家长签字____。在学校,除了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交流”外,我校还开设了每天20分钟的“读经典”,让孩子们好读书、读好书。这样,家校互动,就把课外阅读做得实实在在。

五、指导课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篇4

[关键词]课外阅读 有效指导 低年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41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期。这一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同时也面临学生词汇量少、阅读难度大等问题。如何有效地指导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一、多措并举,激发学生兴趣

(一)故事分享

故事是小学生喜欢阅读的内容。教师如能每天给学生分享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还能增强学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感。愉悦的体验是学生保持持久阅读兴趣的原动力。教师给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结合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的特点,给学生提供水平相适应的故事书,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心。例如,教师给学生分享《我只爱你》这个有趣的故事――小主人公尤希不满妈妈叫他起床而离家出走,去了朋友家、姑妈家住,但是他还是觉得缺了什么。“那究竟是缺了什么呢?”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的回答以及教师的总结让学生明白了无论在谁的家里住都没有自己的家里好,因为家里有妈妈独一无二的爱。这个有趣的故事调动了学生主动进行阅读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又给学生布置《猜猜我有多爱你》的阅读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

(二)组织表演

表演能将阅读的人物或情景通过生动的语言、动作表达出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阅读《圣诞节的大南瓜》一文,在学生阅读完之后,教师让五个学生来分别扮演女巫、吸血鬼、木乃伊、蝙蝠、幽灵等角色。在表演前,让学生熟记自己表演人物的语言,并模仿他们的动作进行肢体语言的展示,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二、组织阅读活动,增强学生体验

(一)组织古诗背诵比赛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教师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阅读价值的认同,为阅读习惯的培养打下基础。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背诵活动,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阅读的竞争意识。背诵活动以背诵古诗量多、正确率高为标准,选出优秀者,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励其他学生多阅读。这样就能形成竞争性阅读的氛围。

(二)开展诵读活动

我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给我们留下了异彩纷呈的艺术瑰宝。经典的古诗词是国学的重心,也是低年级诵读的主要内容。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量有限,理解能力比较薄弱,教师应注意引导,组织开展诵读的活动,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例如,对《木兰诗》的诵读,由于其篇幅长且较难理解,需要教师将其分成四个部分,并将学生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预先进行解决,扫除学生的诵读障碍。为了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教师通过颁发奖品的方式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每当学生诵读并背诵一段时,教师就给学生一个奖励,这样就能保持学生诵读的持久性。

三、亲子阅读,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

(一)亲子同读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校里、课堂上,还要延伸到家庭中。父母对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指导并开展阶段性的亲子阅读活动,这有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例如,学校开展《小王子》的亲子阅读活动,由妈妈和孩子共同阅读,妈妈读一段孩子读一段,完成文章的阅读。这样,无形中锻炼了学生记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亲子故事会

开展亲自故事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故事会由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由教师分享故事,并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景,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昆虫记》故事会中,通过图片的展示,学生了解了昆虫的特点、生活习性、生存能力等。这样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积累了素材,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探索

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标,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的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我们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了资源共享。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

(1)选讲故事。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老师可选择益智、有趣的和适合少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做生动形象的讲述,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看。

(2)树立读书榜样。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在习作训练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在班队课时,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教室内设计“读书角”。我经常从网上找出一些课外资料贴在上面,让学生一有空就去看看,开始是一些名人故事。现在,“读书角”上已贴了许多的课外资料:古典诗词、名人名言、谚语、著名作家简介等,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

(1)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读什么书,什么时间读,要有长计划,短安排。制订长计划,是为了有一个长远的目标;短安排,是为了适应可能随时变化的情况。有了阅读计划,就能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2)摘录与积累。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往往过多注重于书中的故事情节,对于语言积累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对于一些精彩片断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圈圈点点,完成《阅读报告》。报告中“本书主要人物”、“我学到的词汇和佳句”、“情节简析”、“我最喜欢的段落”、“我配的插图”等栏目使学生在积累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背诵与随想。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锻炼记忆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

(4)精读与略读。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5)交流与讨论。阅读后,学生之间可互相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也可举行课外知识竞赛。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更多的信息,也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不仅要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2)创造口头交流信息的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外阅读;阅读方式;阅读体验;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课外阅读中真正的“悦读”起来了?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让孩子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

教师可先利用时间向学生宣传和介绍古往今来众多伟人因爱读书而最终有所成就的轶事,如吃“墨水”,闹市读书等故事,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志向;教师还可利用班会课、文体课等时间给学生讲各种有趣的故事或者组织好书推介会,让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奇妙与有趣,从而爱上课外阅读。对于家长们的担心以及对课外阅读的误解,教师可采取多种手段与之沟通和引导:

1如以“告家长书”的形式或者是召开家长会的方式与其进交流,介绍课外阅读的好处,列举世界上的一些伟人、名人,无不是从童年大量的阅读引起阅读的兴趣,迁移为强烈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而走向成功的,让他们明白课外阅读对孩子终身发展的重大作用,消除家长将“阅读”和“考试”相互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充分认识到考试只是孩子一个阶段性的人生体验,而课外阅读则会伴随他们一生的发展;

2家长为孩子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事实证明,家长爱读书的家庭,孩子基本上也爱好读书。号召家长们在家多读书,给孩子以良好的薰陶和感染,甚至和孩子共读同一本书,读后共同交流读后的感受和体会。这种方式不仅会让家长们也感受到书的魅力,而且能增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二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养成良好习惯。

阅读时间是阅读质量的保证。目前很多小学生普遍反应:我们没有时间读书。看看现实,也难怪他们。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在活泼好动的童年时期,一天中,听完课,做完老师和家长们布置的作业后,他们最渴望的就是尽情的玩乐。对他们来说,比起白纸黑字的书本来,与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耍,打游戏,或是看电视等娱乐活动更显得要轻松,不费脑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帮助孩子们合理的安排阅读时间,保障他们的阅读精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固定阅读时间

每天安排“师生共读”时间。一到时间,大家都坐在教室里,手捧自己心爱的课外书籍,静心阅读。刚开始时我是采取强制手段,每天要检查人数,检查是否带了书籍,检查阅读态度是否端正,可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惊喜地发现,这些检查渐渐的都不需要了,甚至有好多学生纷纷提前来到学校进行课外阅读,他们说:读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2压缩课内阅读时间

我在备课时,仔细地钻研教材,锁定教学的难点和精点,提高课堂的效率,节约课堂时间。在此基础上,我将每周五的语文课开辟出来,改为“阅读指导、交流课”,专门用于对孩子们进行阅读的指导,让他们就自己所阅读的书籍进行读后的讨论。事实证明,这样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让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倍增。

三营造宽松氛围,追求开放的阅读方式。

1阅读材料,自由选择为主,经典推荐为辅。

据我调查,孩子们感兴趣的书有两种:

1符合孩子年龄特征,能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书。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其特定的年龄特点,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寻求冒险刺激,渴望神秘的经历

2能紧跟时展,适应时尚潮流的书。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如今的孩子对于科学,对于宇宙、未来的了解和渴望,对于流行、时尚的跟随,都是我们小时候所不能够比拟的。

当然,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并不等于教师就放任自流。对于一些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图书,如一味追求恐怖、刺激,宣传不健康的生活趣味的书籍,教师应绝对加以制止,而对于一些经典名著则应进行积极的倡导、宣传。

2阅读过程,减轻阅读负担,享受其中乐趣。

课外阅读本是一件随性而为的人生快事,但目前很多孩子的课外阅读却被人为地套上了“枷锁”,很多教师急于看到课外阅读的成效,便做出了许多硬性的规定,如摘抄优美经典的句段甚至背诵,繁琐分析好字好词的意义和作用等。这种“揠苗助长”的方法,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负担,让他们对这种“辛苦的阅读”厌恶习起来。其实,课外阅读很大程度是一种随性阅读,而阅读的成果处于一种“无心柳柳成阴”的状态,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给孩子们的阅读创造出一种宽松、自在的阅读环境。

3阅读交流,允许各抒已见,珍视独特体验。

我们怎样面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体验了?这是一个很严峻的话题,因为阅读总会产生种种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而因为体验的不公正遭遇是会严重影响孩子阅读的动机和兴趣的,我们一定得谨慎。

1允许存在阅读体验的差异性。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受个性、阅历、知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孩子们对读物的解读也必然是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如,在《哈利.波特》中,有的孩子读到的是智慧,有的孩子读到的是魔法,有的孩子读到的是勇敢,有的孩子读到的是正义……这种阅读的差异性正说明孩子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了,包含了他们真正的情感和思考。作为教师,要慎重将成人的体验强加给我们的孩子,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是鲜活的,才能真正植根于孩子的生命之中。

篇7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阅读能力;数学阅读

开展数学课外阅读教学大大加强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引,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开展课外数学阅读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们的数学视野,在其数学文化魅力的感染下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其数学的学习成绩也有非常大的影响。

一、数学课外阅读的意义

数学课外阅读是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的课外材料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方法,而这一方法,应该和小坐合作一样,成为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学生读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手脑的有机结合,共同协调的一个过程。数学是一种语言。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数学语言的教学。”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龙菲尔德曾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而所有的语言学习都是离不开阅读的。

数学课外阅读与一般的阅读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但是对于数学阅读而言,又不同于其他的学科阅读。数学的语言具有无歧义、简明扼要的特点,一个简单的数学符号所表_出来的内容就很丰富,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别是符号语言和图式语言和一般的自然语言的差别是非常大的,而学生们在其阅读中,语音的意思灵活转变,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上的困难。所以就会要求学生在其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的了解每个数学符号所代表的精确含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效的课外数学阅读,首先是有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及敏捷的数学思维、表达、相互交流的能力。学生仅仅是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难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要通过课外阅读,结合书本及老师讲授的内容,才能更好的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提高自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力,其次,更有利于提升学生汲取、整理信息的能力,并能更快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仅仅可以更有效的提高教师在课堂的效率,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渠道,还能锻炼思维,使思维不断的运转。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数学教师所肩负的责任不仅是要学生获得其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更是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的感受,要了解他们的态度、价值观,要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学生们讲数学中有趣的事,以前的历史,数学家的故事都可以讲给学生们听,用数学本身的感染力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作业,比如数学谜语、数学故事等,收集好之后,用来课上交流。可以开展交流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其阅读兴趣。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说题、编题来培养数学能力。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是教师来统一出题,学生们回答。可以换一种思维,让学生来说题、编题,通过阅读课外数学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得出结论。在学生说题、编题的过程中,就是学生自我提升的过程,也会越来越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只要真正的用心思,才会真正去学习这门学科。这样的好处即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想要为学生创建一个好的阅读氛围,可采取数学上以点带面的方式来带动全体同学都积极的参与其中。而老师要看清事谁是可以那个可以带动大家的人, 课外阅读是自觉地,但有着丰富的阅读经验,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来增加学生的信心。在其过程中,教师应不断的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来给学生“有趣”和“成功”的体验,而这一过程,学生将会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三、培养课外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类社会活动一项很重要的生活,它是人类学习知识主要的途径和认识社会、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会自主的去仔细阅读数学,即使阅读也只是走马观花一样。

关于教师,在现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获得信息的渠道是有很多方式的。而教师必须要及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适应发展的要求。保证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师也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增加一定的新知识,教学不仅仅是基本的技能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基本知识的教学,教师首先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也能对学生有更好的教育。

关于学校,如果能够像重视语文、英语阅读那样重视数学阅读,在其规章制度、资金、资源等方面都应给予教师鼓励,根据不同的年龄,采取教师的建议,为学生购买数学课外读物,这样能便于师生间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并且资源会共享。这样做将会大大的促进数学课外阅读能够更大的范围展开,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其中的乐趣。

关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学习都有责任,而家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家庭可以和学校合作,来共同努力延伸阅读环境,给学生们创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孩子以后的阅读打好基础。

结束语

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树立学生好的读书习惯,才能更好的去学习。培养学生们数学课外阅读兴趣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不断丰富自己,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参考文献】

[1]常梅芹.小学数学科普阅读指导的行动研究[D].扬州大学,2014

[2]文远航.初中生数学阅读习惯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D].湖北师范大学,2016

[3]乔玲玲.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外阅读问题及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15,17:54-55

篇8

贝尔特・莫里索有幅著名的画作名为《阅读》,画作的内容是一对母女在窗户边就着柔和的光芒读书的情景,于是世界上有了威尔逊的名言:“书籍是孩子通过心灵感受世界的窗口,不仅意味着他们将拥有丰饶的知识,还意味着幸福与快乐。”小学阶段是孩子凭借书本沟通大脑逻辑与情感中枢的最佳时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于它具有“育人”与“乐读”的双重功能。

一方面,课外阅读具有“育人”的意义。作为必修课,课外阅读延伸了学生的学习和认知领域,在培养其自学能力的同时,还构建起了他们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有助于孩子形成早期的逻辑思维和自主判断意识。阅读以文字为基本形式,广泛的阅读量是小学生训练语言和摄取信息的前提条件,其表意作用是通过阅读中自然蕴生的独特感受,对学生大脑皮层产生长期的、稳定的刺激。该过程中孩子会持续地关照内心世界,潜移默化地塑造自我思想道德体系和审美情趣,而这些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往往伴随其一生。因而,开展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活动不仅能提升知识含量,还能通过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启蒙,培养他们的自省和深思习惯,这是教育的必要手段。

另一方面,课外阅读具有“乐读”的意义。富斯德说过,阅读即乐读。这里的“乐读”有两层含义,一是乐于读书的意思,二是指阅读的最优价值是给阅读者带去享受。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属于儿童教育的范畴,近几年来国内外最先进的儿童教育理念无不指向一个目的――为了孩子的幸福。孩子的记忆是灵活而敏感的,一部英国童话《哈利・波特》便倾倒了全世界少年的心,更别提中国五千年文明孕育出的那么多栩栩如生的神话故事、意境优美的诗歌散文、激荡人心的英雄传说。丰富的、正确的课外阅读教学在尊重孩子受教育权利的基础上,还给孩子自发自主的主体性学习地位,为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旨在珍惜和创造阅读的快乐以促进孩子心灵世界的完整、和谐。

二、语文课外阅读课的实施策略

1.读物推荐课

读物推荐课就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础,以课内阅读中所学到的方法作为课外阅读的“奠基”和“引领”,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让学生把阅读范围延伸到课外。推荐的读物可以是内容的介绍、篇目的推荐和书刊的推荐;形式上可以是学生推荐和教师推荐相结合、分散推荐和统一推荐相结合。它的教学流程应根据学生的的阅读情况和要阅读的书籍内容来确定。如我校的洪秋丽老师上的推荐课《城南旧事》,大体教学流程是:①谈话导入揭示课题;②让学生相互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书,共同分享读书的乐趣;③通过播放电影片段《城南旧事》让学生猜书名、介绍作者、了解大意,再品读精彩章节、欣赏图片等,激起学生阅读《城南旧事》的欲望。此时老师顺水推舟地引出推荐的读物、推荐的理由,再提示可阅读的途径,把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迁引向课外。

看了流程后,我们知道:洪老师是通过灵活有趣的方式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阅读胃口吊起来,让他们蠢蠢欲动,有一种不读不快的感觉,达到推荐的目的。她的流程是按三个阶段进行指导:巧妙导入,明确主题―赏析片段,激发兴趣―推荐读物,拓展延伸。这三个阶段中最主要的部分:赏析片段,激发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语言优美的作品,朗读一段;故事性强的作品,讲一个有趣的情节;知识丰富的作品,讲一些前所未闻的知识;对篇幅较长的作品,可简介全书内容,也可播放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中的一个场面激趣。

2.阅读欣赏课

阅读欣赏课主要是就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进行欣赏、评析,有点类似于“百家讲坛”。着重介绍名家眼中的作品形象,对作品片段、取材、任务、情节的评价,结合教师自己的看法进行品析。也可以让学生把阅读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诵、背诵片断、格言及表演等方式表达出来,使大家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其教学基本流程为:经典再现―表达情感―评价优点―畅谈心得。如一位老师执教的《蝴蝶诗人》,便是带领孩子赏析金波爷爷童话作品中想象的魅力;另一位老师执教的《青铜葵花》又让学生感受曹文轩作品中那看似平常的文字中透露出的深刻而独特的意蕴。

3.阅读方法指导课

第一,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思路,建立明确阅读目的、浏览阅读、详细阅读、思考阅读、总结阅读的步骤。我们以李白最简短的《静夜思》为例,在明确阅读目的阶段,一是要求学生对阅读对象进行必要的了解,比如,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而教师也要对李白的生平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包括诗歌创作的背景和相关故事趣闻等;在浏览阅读阶段,学生迅速地概读《静夜思》,明白《静夜思》的内容是作者在望月之中思念自己的家乡,进而在详细阅读阶段具体到阅读每个词、每个句子、体会诗人清新朴素的笔触和表达情感的真实自然;在思考阅读阶段,则是教师和学生交流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相应的词语能不能替换,替换后效果有什么变化等;最后的总结阅读阶段,学生在充分理解该诗的内容与思想主题后总结阅读经验,比如,哪些地方该重读,哪些地方该缓读,有没有好词佳句可以供自己写作之用,哪些音节要注意,避免在以后阅读时读错。

第二,教师完成了学生阅读思路的指导后,还要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比如,在阅读时训练学生正确、流利的发音,包括根据情节的起伏掌握阅读速度。在详细阅读过程中,教师应重点讲解如何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比如,在文章中做记号,分别勾画作者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景物描写等不同内容;运用工具书完成对重点词汇的解释和注音工作,在有深刻感想的段落中批注所感所悟等,通过比较阅读、分解阅读、联想阅读等多元化的阅读手段拓展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总之,在阅读指导课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将阅读时所要注意的重点和难点告诉学生,规避学生可能出现的阅读障碍,比如,要求学生限制自己的阅读时间。课外阅读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非毫无限制地放任学生自由散漫,因而阅读方法中应该包含着对阅读时间的合理安排和控制,使学生阅读更有效率。

4.读书交流课

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检查课外阅读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习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课型。这类课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评论。具体步骤是:百家争鸣―表演展示―竞赛评比―总结表彰。如学了《草船借箭》后,教师要求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然后上了一节《我和三国》的读书交流课。在课上,教师先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拟几个问题互相提问,以达到对内容的基本了解;然后进入“群英聚会”的环节,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书中人物的看法,并说说自己的理由,有不同观点的可以辩论;接着让学生展示读书成果,有的讲了一个小故事,有的做了读书手抄报,还有的绘出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地图,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后教师总结了读书的方法,并评选了读书之星。这样的读书交流课,既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又能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阅读方法。

三、课外阅读课的学科整合方案

1.数学课外阅读活动

为积极营造书香校园,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在语文课外阅读如火如荼的同时,我校数学组提出了数学课外阅读的要求。他们把一些与教学内容有联系的数学阅读材料在课上渗一点,方法上采用:讲一点开头、讲一个小故事、讲一点精彩的内容等,然后介绍阅读的材料,让学生课外阅读。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案例:在教学年月日这节课内容时,我意识到不单单是数学方面的知识,比如,在教学闰年的判断方法时对于整百年份数的判断,书上只有一句注释。这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的,他们很想探究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时我故意卖了关子,想知道的话我们课后可以去查一下资料。课后同学们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去图书馆查,有的网上查,有的向人请教……汇报交流的时候,有的孩子说到原来数学知识还跟天文知识有关呢,还有的孩子说到我是上网查的资料,上了电脑课还真有用。把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提示学生自己开展课外阅读,突破了一般数学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不仅解决了课堂中学习不到知识的问题,而且能让他们乐此不疲地去发现、去探索,学到比知识更有用的方法。

2.课外阅读走进音乐

现在的学生喜欢书,喜欢课外阅读,喜欢自己去探究知识的奥妙。咱们音乐教师何不顺应学生的喜好,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走出单一、枯燥乏味的乐理教学和技巧训练,让课外阅读走进音乐学科,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此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学习音乐的态度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和情趣。

那么音乐学科怎样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外阅读活动呢?课堂上可以讲一些歌曲创作的背景故事,如歌曲《小红帽》的创作背景故事或一些作曲、作词家的音乐轶事,这样学生在寻找故事、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无形增加了很多音乐知识、历史故事,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可以是给学生一段音乐,请学生自己去配上一段合适的诗或短文进行朗诵,要求音乐和内容、语速要协调,如给他们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这样学生在配文前,必须了解音乐的写作背景、音乐的描写情景和作曲人的生活体验,再去寻找合适的短文,进行配乐朗诵。

教学有定法,而阅读无定法,课外阅读的学科整合不能笼统实施,它需要建立在不同学科的特性之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真正实现阅读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方 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彭海英.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课型[J].小学教学参考, 2010(25).

[3]沈佐明.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J].学周刊,2013(16).

篇9

【关键词】阅读技能;阅读方法;课外阅读

如果语文是树,课外阅读就是根;如果语文是火,课外阅读是燃烧,如果语文是鹰,课外阅读就是飞翔,语文是离不开课外阅读的。

1. 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自主读书 要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投身其中,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放手让学生与文本自由对话。课外阅读是一个何其广阔的天地,足以让学生自由驰骋。但放羊式的阅读收效较差,有计划讲方法的阅读会有更大收获,教师应给予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学生一进入广阔的名著天地,会无所适从,适当的引导会使他们触摸到名著最感人的神经,感受到名著那亲切的语言,细腻的抚摸,深沉的震撼和久远的回味。与阅读者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匹配的读物是阅读的基础,只有精心挑选学生喜欢的读物,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读书欲望,唤起学生读书的兴致。我们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介绍贴进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帮助挑选浅显有趣的故事、散文,甚至优秀小说等。是自己爱看的自然有兴趣,学生也乐于进行阅读,推荐书目如下:初中生必读名著十八部《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昆虫记》《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等十八部。

我们强调课外阅读重要,但课外要在课内抓。教师是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从单纯知识传授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后继性学习,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这一阵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让课外阅读真正从“要我读书”向“我要读书”转变。

学了《绿色蝈蝈》向学生推荐《昆虫记》,学《荒岛余生》后,向他们推荐《鲁滨逊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学了《音乐巨人贝多芬》向学生推荐《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等,不仅让他们感受保尔的顽强品质和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还引导他们背诵保尔的名言,使之从感受内容和语言两方面获得较大收获,在阅读的过程中,还给学生更多自由阅读的权利,放手让学生独立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去理解,去表达。

2.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阅览室,充分发挥图书阅览室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读到好书,每个周二是我班的借书日,每次借书员把借到的图书分发到每位同学手上时,每个孩子都是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甚至抢着分发图书。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渴望多看课外书,可是属于他们的个人支配时间少得可怜。学校图书室能最大限度解决学生必须的课外阅读的图书问题,同时也鼓励学生买好书,设置班级图书角,达到图书资源的最大利用,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平台。让经典走进学生生活。建立班级内部流动机制,让学生手中的图书在班内流动。我们设计“图书流动阅读记录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撰写读书心得。通过检查学生填写阅读记录卡的质和量进行评比。班级学习园地中开辟一个“阅读推荐台”,每周周一、周三向学生推荐唐诗、宋词中的名篇,名家名作,引导学生赏析,并坚持每天中午五分钟时间背诵,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经过这样的积累后,在写作运用中,能运用自如,更有文学底蕴。建立班级图书角后,有些学生对美文阅读还是无所适从,划分阅读小组对学生更好开展课外阅读帮助较大。我们根据学生阅读水平差异,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5~6人,每组中挑选一名阅读能力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分组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环境,同时也够照顾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各组学生同时阅读一部作品,便于教师统一安排阅读进度。集中进行阅读指导,学生阅读兴趣差异较大。如果全班学生阅读作品有所不同的话,我们可以将阅读的作品作为合组的依据,不同小组可以阅读不同的作品。小组学生要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达到利用集体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共同发展。

3. 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 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解性阅读上,更要逐渐提高阅读的能力层次,向鉴赏性阅读、批判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思考、揣摩、品味、欣赏,接受人文熏陶,指导阅读方法就很有必要。经典著作,需精读、吃透。如:新课程标准指定书目、初中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要求学生认真细读,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养成钻研精神,提高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培养兴趣、习惯等良好心理品质,优化学习方法。除了精读也要让学生学会通读和浏览。博览群书,不求强解,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其余一带而过。这种方法有利于抓住主题,增加对作品的感悟,提高阅读兴趣和速读、跳读能力。学生在阅读作品过程中,可以对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延伸,对喜爱的作家作品进行延伸,可以延伸到作品的背景材料、评伦性文章。

篇10

一、营造氛围,感受读书趣味

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努力整合出一个广阔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书可读。

首先,我们应努力营造书香校园。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洋溢书香。可以在教室墙壁定制与读书有关的喷绘,也可以班级轮流出有关读书的黑板报。

其次,建立班级图书银行,图书由师生共同捐献,资源共享,创建浓厚的班级读书氛围。班级制定图书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推选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图书管理员,每天定时还书借阅。

二、以身示范,拓宽读书内容

农村语文教师更有责任为孩子们推荐优秀的读物,引导他们提高阅读品位。

1.每天阅读中国古文经典。作为中国人要读中国书,读中国书必读古文经典。古文经典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遗产,它能涵养人的精神,充实人的底气,改变人的态度,提升一个人立身行世的境界。

2.儿童文学名著是主阵地。儿童文学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作品的形象具体鲜明,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为他们所喜闻乐见。坚持读成本的书,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力,有助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3.尝试阅读科学的、历史的书籍。如《森林报》《昆虫记》《有趣的科学(四册)》等这些书籍能帮助学生驱逐愚昧,以智慧照亮学生的心灵。

三、授之以渔,习得读书方法

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三步精读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四、关注点滴,养成读书习惯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语文教师从以下几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1.随时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利用晨读、午休、睡前这些时间读书。学生一旦养成随时阅读习惯,他的阅读视野将无限广阔,收获不可估量。

2.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读书贵在思考,读思与共,这样的阅读才是主动构建,不是被动吸取。对于选择好了的读物我们除了要学生仔细地去读外,还要让学生阅读过程中运用课文中所学的方法、技巧边读边思考。

3.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五、搭建舞台,展示读书成果

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的开展读书活动,是课外阅读取得成功的关键。学生在活动中展示了自我,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他们才会更加热爱读书,形成良性循环。

1.讲。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说新闻,谈趣事,背古诗,明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

2.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3.展。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