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就业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1: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联网技术就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针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了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物联网技术的特点,探讨了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构建。
关键词 :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专业建设;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周亮,男,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处理与控制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开发技术;张克功,男,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处理与控制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处理技术;党燕,女,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处理与控制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感器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6-0036-04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信息传输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和传统的互联网络相比较,物联网是基于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泛在网络。
一、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
近年来,美日等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先后提出了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概念,带动了物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目前,物联网产业资金投入量大,参与建设的大型高科技企业多,预计在2015年前后,物联网产业将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一定的技术动力。美国、欧盟等已投入巨资,研究探索物联网技术,我国也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与人—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产业被称为下一个万亿级的技术产业,是未来推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1]
二、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自2009年我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物联网技术和产业以来,物联网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工信部预测,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到2015年将超过5 000亿元,2020年时将启动万亿元级别的市场规模。[2]在以往几年多所知名高校相继成立物联网技术专业的基础上,2011年,全国又有一些高校和企业加入了物联网教育和研究行列。基于以上几点,在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职院校建设物联网技术专业势在必行,并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技术自1999年提出以来,经过十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研究,已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物联网产业相关领域的人才相对匮乏,就业缺口大,各层次的物联网技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物联网产业的大量人才需求,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高职院校招生难就业难的问题。学生就业将更多地走向沿海发达城市,在物流、安防、交通、汽车等多个行业充分发挥技能,施展才华。[3,4]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产业转型优化升级战略,结合现有专业技术优势资源,将物联网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专业方向进行规划和建设,为国家培养适应形势需求的人才,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为学院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
三、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构建
(一)物联网行业从业技能分析
物联网技术是计算机、电子、网络、通信及软件工程等多个技术相融合的综合应用技术。从物联网产业链的角度分析,物联网产业可以分为感知控制、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感知控制环节通过感知设备获取物体的状态信息,这个环节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电工电子技术以及嵌入式设备设计和调试的能力;当信息被感知后,通过数据传输环节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环节,这个环节通过通信网络传输数据,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等技术;数据处理环节主要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应用,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系统设计、系统应用和系统管理的能力。
综上所述,可将物联网技术分为3个层次,分别是感知层、通信层、应用层。感知层技术主要涉及感知终端的设计和应用技术;通信层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应用层主要涉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及维护技术,物联网行业从业人员所需技术如表1所示。
(二)培养目标
根据对物联网行业从业技能的分析,物联网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标识、获取、传输、处理、识别和控制的能力,能够进行物联网系统集成、物联网相关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物联网工程实践,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三)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物联网行业从业人员所需技术分析,核心课程的设置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感知层课程、通信层课程和应用层课程。
感知层课程主要涉及感知终端的设计和应用技术,包括各种传感器的设计、调试和应用技术,以及芯片设计和应用技术,如射频标签和嵌入式芯片开发、调试技术等。要求学生通过该层次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数字和模拟电子技术、嵌入式开发技术等内容。通信层课程主要涉及数据传输环节的相关技术,要求学生通过该层次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相关技术,具备通讯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能力,以及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能力。应用层课程主要涉及物联网运行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技术,要求学生通过该层次课程的学习,具备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能力。
为了能够较好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
(四)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四、物联网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物联网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当前,物联网技术专业已成为就业前景十分广阔的热门专业,有较多的知名企业参与物联网的建设和运营。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环境保护、精细农牧业、智能消防、工业监测、政府工作等多个领域。通过物联网技术专业的培养,学生能够了解与物联网产业有关的法规与发展动态;具有设计、构建、调试、维护物联网系统的能力;具有对物联网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的能力。物联网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就业于参与物联网相关产业的企业,从事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综上所述,物联网产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将成为我国及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物联网行业需要大量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物联网技术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行业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这无疑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张南.中国移动:物联网是“万亿级”产业[J].通信世界,2009(36):I0007.
[2]石军.“感知中国”促进中国物联网加速发展[J].通信管理与技术,2009(5):1-3.
[3]徐益清.专业建设新途:“三段阶梯式”和“两个一
半”——以江苏省惠山中专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2014(16):53-54.
篇2
P键词:物联网;工业自动化;技术
从本质上来说,物联网技术就是互联网应用的拓展与延伸,属于互联网业务的应用创新,通过机器和机器互联,与专家系统互联以及与管理执行系统互联,从而通过系统架构级别较低的智能设备来获得比以往更可行的信息。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积极探究基于物联网的工业自动化技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物联网的主要技术类型
基于物联网的工业自动化技术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第一,信息感知识别以及定位;第二,网络接入以及数据信号处理;第三,行业应用。在网络接入以及数据信号处理方面,主要依靠无线网络以及现有通讯技术来实现,并在各种设备、技术的支持下,将数据传输到互联网上,从而实现数据信息的网络化传输,在这一环节中,网络信息管理、数据存储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方式。在经过上述环节的技术处理之后,物联网技术才能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
1.1 物联网识别
在物联网中所有的交换物均有一个独特且唯一的识别代码,这个代码可能是临时性的也可能是永久性的,这些不同的代码可能是一个IP,也可能是一个ID。在物物交换的过程中,就需要固定的设备识别这些不同的代码。与此同时,部分物体可能是由多种不同的小物体组成,这就要求在物体内部安装一定的设备来识别这些小物体,而这些设备则需要与互联网建立共享数据的架构装置。
1.2 物联网架构
从本质上来说,物联网架构技术就是在异构信息系统中满足服务需求者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相互操作需求的技术。该技术的实现方式有多种,而最为直接的就是建立一种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并在这一模式的支持下将服务需求者与服务提供者密切结合在一起。但是,这种共享是非语言环境的共享,共享的目的是保证服务需求者、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开放运作空间。因此,物联网架构的设计重点就在于环境之间的可操作性、可拓展性以及模块化等。
1.3 物联网数据处理
在工业自动化的时代,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等逐步实现自动化,基于此,在物联网的数据处理上,需要充分利用结构化信息推进技术、识别器件的智能化应用等来应对信息数据的处理需求。海量数据的出现也要求系统能够做出信息的甄别和处理。
2 基于物联网的工业自动化技术应用
物联网发展离不开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物联网广泛应用到社会各行业中,面向工业自动化的工业互联技术是物联网的关键组成部分。物联网希望实现万物互联,物联网能够获取当前尚未获取的数据,在提升工业安全生产水平、促进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益、食品安全产品可追溯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的技术难题,其中难度最大的就是新型传感器的研究,特别是在传感器智能化等方面面临着较高的技术门槛。除此之外,工业无线网络应用也是一个技术难点,其需要通信、组网、网络基础服务、规划等多种技术的联合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工业自动化的开展。
2.1 工业应用方向
物联网技术是一种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技术,其以人类社会现有的各种应用及集成技术为基础,通过物在新维度的集成和发展,实现了时空和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化领域中的应用,一方面要解决无线网和有线网的问题,是从PLC、继电器式的有线连接向无线的扩展转变,另一方面要重点解决应用系统的问题。
2.2 工业节能减排环节应用
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在化工、电力等高耗能、高污染领域广泛应用,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有效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高耗能、高污染等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充分利用传感装置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动态把握并控制生产过程的用电量,就能顺利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例如,在饮料行业中,可以根据制瓶机的开停机状况识别自动匹配空压机的开机台数,可以根据管路中的压力自动调节高压空压机的变频参数,还可以根据生产线上的冰水阀门开启个数自动匹配冷冻机的机头数量。
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健全企业的污染源监测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进而为净化系统提供客观数据支持。例如,某化工企业安装传感装置后,能对企业的生产运行进行全面监控,并及时调整生产策略,全面降低企业生产污染,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3 产品信息化环节中的应用
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工业领域中,一方面提升了产品的功能与性能,另一方面还能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控制,动态监测产品信息化的各个环节,进而为工业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积极引入物联网技术,将工业产品生产与物联网技术紧密结合,能够全面提高生产的智能化程度以及管理的网络化程度,进而推动产品信息化、智能化的健康发展。
3 物联网技术的推广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无人工厂项目、智慧工业项目以及机械管理项目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了可能,积极加强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1 安全生产
生产安全是我国工业生产领域的重要指标,也是进行工业化生产的第一要务。而物联网技术具有良好的定位功能,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精准定位,同时还具备多种感知功能,这使得物联网技术成为促进工业生产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技术保障。在工业企业的具体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各个生产环节、生产设备、生产工人等进行动态监控,能够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及时对人员进行定位跟踪并发现故障潜在隐患,然后针对性予以解决,第一时间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工业企业的经济损失,保障工人人身安全。与此同时,运用物联网技术还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结合企业不同设备性质合理运用物联网技术,可在全面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的基础上降低运作成本,有效预防产品质量问题的出现。
3.2 生产制造环节
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在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广泛应用,通过安装物联网设备、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的各项信息数据,并有效控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消耗及产品质量等指标。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能全面实现机械、工业化自动生产,为研究和建设无人工厂提供有力支持,进而提升企业生产制造环节的整体效率与自动化水平,为企业生产节约大量的资金投入。例如,在饮料生产制造环节,可通过对各机台的开停监控,实时获取生产现场个生产设备的当前状态,按时段统计各生产设备的故障率。
3.3 在经营管理领域中的推广
物联网技术在经营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生产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在上述环节中应用物联网技术,一方面能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能全面提升员工工作效率,促进企业智能化、现代化管理的顺利开展。例如,生产追溯管理系统,该系统能通过编码和数据管理,保证产品的唯一性。每箱产品可以采用在线二维码喷箱,通过对物料的ID扫描,来记录品种和来源,进而完成从进料到成品的质量控制、过程管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在工业自动化实现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本文以物联网的主要技术类型为切入点,从基于物联网的工业自动化技术应用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推广两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多方面入手,旨在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篇3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has been relatively mature, which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commerce, and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change of economic model.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dustry in China,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appl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ies into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关键词: 物联网;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具体应用;发展措施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information technology;electronic commerce;specific application;develop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060-02
0 引言
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主要以射频识别及传感器为主,但是最近几年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为我国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但是需要改进和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例如安全性和法律风险以及自动化程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物联网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具体作用。
1 物联网的概念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物联网的概念出现的比较晚,最早出现在1999年,指的是利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根据一定的协议将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并且将物品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交换与互通。物联网是一次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它通过RFID无线射频技术和网络传输互联技术进行处理和计算,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和共享,从而实现物品的识别,定位,跟踪和监控管理,为经营者根据商品流通的状况进行科学决策(如图1)。目前,我国经济已经步入了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电子商务遍布各行各业的各个角落,电子商务体系中包含库存,物流和电子支付等重要环节,物联网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我国经济的作用已经日益凸显。
1.1 国外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物联网的发展作为国家的信息化战略,物联网的发展方面,欧美,日,韩等国家起步比较早,总体实力相对较强,最初的物联网技术主要是条形码,扫描仪,RFID等用于物流或者商业零售方面的技术,随着传感器,短程通信等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目前已经涉及到环境监测,生物医疗和智能设施等领域。除此之外,法国,德国,新加坡利亚O国家也在紧急部署物联网发展战略,结块推进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构建步伐。
1.2 我国物联网产业的现状
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2009年,总理在无锡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视察指导工作时指出:在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加快和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体系。尽管我国物联网技术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目前,物联网技术通过以电子商务的途径已经广泛运用到仓库管理,电子票证,物流运输,车辆管理和工业生产线等领域。随着阿里巴巴,淘宝网,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网络交易平台的构建,物联网技术在信息传达和处理等方面为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需求和强大的技术力量,尤其是在购物这一块,任何一件商品通过条形码都可以查到产品的基本信息,包括产品型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生产许可证号等等,能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以往窜货,假冒伪劣等问题,通过扫描企业二维码,还能查到企业的基本信息,查询产品生产许可证,了解企业资质等情况,而在以往物联网为实现之前,无法轻易的查询到产品的真伪,消费者更是无法通过常规手段了解产品是否合格。尽管从目前看来,物联网市场仍然需要时间来培育,但众多的参与者均看好物联网未来的发展前景。
2 物联网对电子商务发展的作用
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有着很多的不足,例如自动化程度不高,远程控制能力不强,无法实现规模化运营管理,但是物联网技术在提升自动化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可以极大地促进商家远程控制能力的提升,实现规模化运营,对于促进各行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2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650亿人民币,2013年达到5000亿,2014年超过6000亿,近几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规模如图2所示。
我国物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水平与全球基本同步。从2007年开始,我国物联网技术开始运用到电子商务中,目前随着物联网在电子商务中的运用,电子商务呈爆炸式的增长(如表1所示)2007年开始电子商务的交易规模从百亿单位一跃上升到万亿单位,预计2016年将会突破40万亿,2015年线下支付交易的规模占全国商品交易总额的47.1%互联网支付比占33.6%,预计到2016第三季度互联网支付比例将达到48.8%新增15个百分点。对比2000年到2009年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可以看出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物联网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以上对比数据可以看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可以说没有物联网就没有电子商务的未来。物联网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作用有以下几点:
2.1 库存
库存是一个整体概念,包括分公司,仓库和配送中心三个方面,以京东商城为例,目前京东商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多个分公司,每个分公司负责辖区内已经设置好的仓库和配送中心,这种多地库存的方式有一个支持其运转的只能库存网络体系,包括分公司网络,仓库网络和配送中心网络。分公司通过接入总公司的路由器与总公司相连,将其所辖的管理网络,藏酷网络,配送中心网络和下辖销售网络进行连接,通过RFID无线射频技术和ZigBee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建立一张辖区内的网络,并向总公司汇报实时销售数据,总公司根据遍布全国的销售网,对各地分公司的销售情况进行分析汇总,与连接的仓库和配送中心之间进行网络协调,控制仓储与商品配送以及分公司管理。
2.2 物流
电子商务的物流环节的特点是及时性,便捷性和安全性,整个物流环节就是按照企业计算机系统的指令,完成商品的配送和运输,物联网智能物流系统的作用就是对辖区内运输车辆的位置,运送商品的内容和数量进行管理,物流中心通过网关连接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网络通过M2M与运输车辆进行联络,再通过GPS系统显示在物流中心的显示屏上,管理人员通过GIS地图能够精确地掌握物流配送运输车辆的当前位置。
GIS物联网系统的运用能够解决商品运输不透明问题,并且可以追踪货物运行的动态,提高消费者的购物安全,GIS是典型的物联网技术应用。目前,京东利用GIS物联网信息系统目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物流优势,极大的提高了在行业内的竞争力,成为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行业后起之秀的翘楚。
2.3 支付
电子商务经济模式中,支付便捷是最大的特点,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降低了支付环节中信息泄露的风险。物联网支付最大的便捷是实现了移动支付,移动支付主要分为掌上电脑支付和只能SD卡支付,掌上电脑支付以平板电脑作为载体,内置RFID读卡支付模块,将网上销售和智能卡支付结合在一起,实现简单安全的支付应用。智能SD卡支付,用户无需更换手机和SIM卡,在安全性,便捷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3 总结
随着我国物联网技术的成熟,物联网相关产品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目前,物联网在使用的过程中给电子商务带来一定的法律风险,物联网技术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自动化程度不高,安全性也存在一定问题,物联网高端技术还不完善。除此之外,客户购买的产品被认为调包或者丢失的现象也很常见,还有例如危险物品的携带,邮寄违规物品等,这些物品的检查还存在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因此,针对目前状况,在电子商务运用中,物联网技术还需要加强自动化配套设备的研发,提高物流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企业在人工方面的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产品自动检测方面的技术也需要不断加强,通过对产品实施从登记,包装,运输和送达等整个流程实施跟踪监督,保证货物的安全性,相关单位要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加上政策指导和技术扶持,制定相关的标准,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中,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雷琦.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J].通讯世界, 2016(04):11-17.
篇4
关键词:温室;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4.011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on Facility Agriculture
JIA Bao-hong, QIAN Chun-yang, SONG Zhi-wen, WANG Jian-chun, LYV Xiong-jie, LI Feng-ju, LIU Shao-wei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reliminary discusses the current main restrict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OT bottleneck problem, put forward the applied research lacks is the key factor. Facility agriculture IOT application research to combine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mainly in five aspects, including the data accumulation and analysis, research suitable application model, development for making a fool of Internet management system, study agriculture IOT application standards,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on crop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information.
Key words: greenhouse; facility agriculture;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农业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的具体应用。它利用各类感知设备,采集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以及动植物本体的相关信息,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无线网和互联网传输,最后通过智能化操作终端,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监控、科学决策和实时服务[1]。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已经涉及水产养殖与畜牧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运输与流通等农业领域。由于设施农业是在人为可控环境保护设施下的农业生产,更有利于物联网技术助力设施农业实现精准高效,因此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成效最为显著,前景十分广阔。
1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设施农业的历史及现状
发达国家设施农业物联网发展较快,20世纪后期就已经有基于网络化、分布式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研发的报道,这与他们先进的生产管理水平密切相关。英国研发出用于储藏室或花园温室的入侵警报系统和霜冻系统、通风加热控制系统、远程无线洒水系统等系列无线设备;日本研究开发出“Open Plannet,OP”双向远程监控系统,利用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网络技术实现了温室环境和视频的实时动态监控[2]。荷兰向花卉培育者提供植物生长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复杂环境下温室植物的个性化追踪管理。在美国,20%的精细农业都应用感知技术,在农业生产信息获取、生产管理、辅助决策、智能实施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美国加州研发出的“草莓培育物联网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植物的生长状况,根据土壤和环境空气的动态变化,自动启动施肥浇水或温度调节等智能设施。近年来,随着一些发达国家大面积推广精细化、自动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监测,并针对作物生长需要进行生长环境、农业机械的自动控制,使得物联网技术可以无缝接入,应用环境较为完善[3]。著名的系统有英国开发的农业管理与决策选择系统、美国的作物决策管理系统等[1]。有此作保证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智能决策与控制。这其中,欧美发达国家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农业知识处理与应用系统开发方面,他们通过集成大量知识和农业生产流通第一线数据,来为品种选择、土壤营养诊断、水肥管理、病虫害诊断、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信息化服务。
我国物联网的研究几乎与国外发达国家同步进行,在农业上的研究应用领域也较为广泛。2011 年,农业部了《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包括北京市设施农业在内的三大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始启动, 2013年,上海、天津、安徽3个省市被农业部列为农业物联网区域试点[4],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驶入快车道。迄今全国已有8个省(区、市)(另外还有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承担的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和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先后启动实施,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带动了各地农业物联网的发展。
成绩较为突出的如:北京市重点开展了农业物联网在农业用水管理、环境调控、设施农业等方面的应用示范,开发了与农业技术结合的墒情监测系统,为政府决策、农户技术指导、公众消费和设施蔬菜生产管理提供了便利,实现了设施农业环境监测和农业用水精细管理[5]。江苏省则开发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管理平台,侧重对设施农业、猪舍生产环境进行监控,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农业设施的自动化管理,并逐渐开始进行规模推广[6]。天津市建成了国际先进的农业物联网平台,实施了农业生产经营物联网智能化控制与管理工程。应用种植业设施环境信息监测、智能化控制与管理等物联网技术,建设了总面积逾667 hm2的核心试验基地,开展了约1 000栋节能温室的示范应用。此外,国内许多企业也加入到农业物联网研发行列,如北京昆仑海岸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上海顺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开发产品的同时,还提出了设施农业物联网体系解决方案来构建设施农业智能控制系统,以适应各种类型和不同规模的生产需要 [7]。
2 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应用的发展瓶颈
虽然农业物联网技术在我国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成效较为显著,但农业物联网是项复杂的工程,在我国总体上尚处于试验阶段,目前主要在示范型农业、科研温室等系统中有所应用,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需要一定时间。促进农业物联网蓬勃持续发展,必须面对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目前,我国设施农业物联网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
一是优质农业专用传感器的缺乏。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李昌健说:“目前我国农用传感器种类不到世界的10%,国产化率低、缺乏市场规模效应。在覆盖面、适用性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4]。”而且,国内产农用传感器良莠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性能不够稳定,使得监测数据不够准确,又没有权威的评价标准,因此农业生产者很难信赖物联网设备。
二是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一次性资金投入大,需要长期更新维护,而且回报周期长。目前,我国仍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业整体比较效益低下,对于普通农民来讲,物联网设备价格偏高[4],过于“高大上”,很难大面积推广。只有规模经营或者高效种养殖业才更有利于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是应用研究缺乏,急需“接地气”的生产应用参数及软件产品研发。目前国内农业物联网的市场需求仍然是以设备采购、网络接入为主,在设施农业生产上还主要停留在监测与初步分析环节,没有真正意义实现科学决策和智能控制,根本原因在于对数据分析及其生产应用的研究不够重视。
综合分析三方面问题,首先对于设备问题,我国的企业、科研机构普遍较为重视,相信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大批低成本、低功耗、性能好的各类农业传感器很快会在市场上涌现。其次对于资金问题,当前还是政府投入引导为主,随着设备成本的降低,政府补贴的实施(据报道,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建立农业信息补贴制度,加快推动将农业物联网相关产品和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4]),将会引入电信运营商、企业、科研单位、高校等社会力量的加入,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维护市场化的格局。因此,制约农业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的最大瓶颈无疑是采集数据如何应用,物联网如何为农业生产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即如何打破“拿上来一大堆数据,却不知道干什么用”的窘况。重视“应用层”这个顶层设计,以应用为导向来做研发,是农业物联网发展到今天必须引起重视的核心原则和目标。
3 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方向
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研究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确立研究方向要结合生产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可以重点从5个方面研究入手。一是注重数据的积累与分析,通过分析各类型数据发现农业生产规律,建立设施作物水肥管理模型、病虫害发生预警模型等,用于指导生产;二是研究成本低、效果佳、面向不同作物栽培的各种类型设施的应用模式,包括研究设施内网络节点的布控、设备系统的集成等;三是开发适用于当地设施生产实际、扩展性好、操作简便的物联网管理软件,结合专家模型的嵌入,成为农民身边的技术管家;四是以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为基础,制订操作性强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标准,如针对不同设施蔬菜种植制定物联网栽培管理应用标准、蔬菜环境监测系统集成规范等,便于推广应用;五是加强作物生理生态信息的监测与研究,从长远来看,研究作物生理生长模型是提高设施作物生产潜力的根本和核心技术,有必要及早开始规划并实施[8-9]。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物联网技术设备将会日臻成熟,但要大规模推广应用,得到市场的认可,还必须与各地区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不能操之过急。要优先从基础好、规模化程度高、产值高的行业入手,但更为关键的是要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加强应用层面的把控与研究,才能充分发挥农业物联网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余欣荣.物联网 改变农业、农民、农村的新力量 农业物联网知识读本[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3-64.
[2] 张唯,刘婧.设施农业种植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科技广场,2012(1):238-241.
[3] 唐珂.国外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8(6):700-707.
[4] 乔金亮.物联网如何和农业更好结合[N].经济日报,2013-11-5(13).
[5] 许世卫.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8(6):686-692.
[6] 刘家玉,周林杰,荀广连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以江苏省农业物联网平台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5):377-380.
[7] 李作伟.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应用的调查研究[D].郑州:河南科技大学,2012.
篇5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 物联网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P2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2-0088-01
1 引言
当前,工业自动化已然成为新一轮的发展趋势,而面向工业的自动化,工业对物联网以及物联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格意义上来说,物联网是对互联网业务的创新、延伸及拓展,在基于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物联网掀起了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将物联网技术科学的应用在工业领域,其能积极促进工业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
2 面向工业自动化的物联网关键技术
2.1 物联网的识别技术
识别技术是物联网技术中的一种基础技术,在物联网的物物交换过程当中,每一个交换对象都具有一个全球唯一且特定的识别代码,该识别代码或是永久特定或是临时特定,亦或是某一特定范围内的独有识别代码。不过,在一个交换物上也会存在几个不同的识别代码,但其所代表的ID或IP有且仅有一个,而物联网的识别技术就是为识别这些不同的代码所研发并投入应用。由于一个物体的构成元素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或由多个不同的小物体组成,所以需要将拥有物联网识别技术的设备(与互联网建立了共享数据规则的构架装置)安装在大物体上,用以识别那些小物体构成元素的代码。
2.2 物联网的架构技术
物联网的架构技术是基于识别技术需求而衍生的,通过该技术能够实现在异构信息系统中为提供者与需求者提供可互操作关系的服务。而在物联网的交换过程当中,可互操作性关系的实现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达到,其中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架构共享模式,从而为其提供资源、信息、数据的共享服务。这种方法具有直接性与有效性,但需要在满足非语言环境下才能达到共享目的,服务的提供者与需求者其运作空间并不具有理想的开放性。因而,需要借助物联网的架构技术,以确保在提供者与需求者可互操作性过程中实现模块化、较强伸缩性与扩展性的操作环境。
2.3 物联网的数据和信号处理技术
工业自动化的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如生产自动化、销售自动化等,而在这些自动化的过程当中需要利用物联网的数据与信号处理技术来收集工业生产、销售过程的所有数据,借助互联网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输出与分化。工业自动化在运用物联网的数据与信号处理技术时,需要遵循语义的可互操作性规则,利用物联网的识别技术、架构技术对智能识别设备所收集到的数据与信息进行分析,并应用结构化信息标准推进技术对数据与信息进行科学处理。
3 面向工业自动化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在面向工业自动化的物联网时代,物联网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不同工业领域的生产制造、生产流程中应用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来达到安全生产、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3.1 生产制造领域
在工业的生产制造领域中,物联网技术已成为最热点的应用技术,其被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制造中的每一个环节里。如在生产设备中安装物联网的相关技术,通过数据与信号处理技术来采集数据,在生产检测过程中利用物联网识别技术来监控原材料消耗、产品质量等现象。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工业生产制造领域,能够有效实现工业生产、机械生产的自动化管理,既节约企业的资本投入,又提高了企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3.2 产品信息化领域
随着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高,其希望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所以产品信息化已逐渐成为工业自动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实际上,推动工业产品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令产品能够更加智能化的面对市场需求。由于物联网技术具有实时监测、远程控制的特点,因而在工业产品信息化领域中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能实现对工业生产的信息化管理,同时也是实现产品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3.3 安全生产领域
安全生产是工业领域中的主要规范,因物联网技术具有全球定位、智能感知、红外线感知等优势,所以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工业的安全生产领域,这对于提高工业生产的安全性十分有利。在工业的生产环境、生产机器以及工人身上安装具有物联网技术的设备,从而确保对工业生产中的所有对象进行定位的智能化、自动化适时监控,检测与诊断隐患情况,以利于管理者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如此,可以有效保障工业的安全生产,以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3.4 节能减排领域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关注的重点,而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突破方向。在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工业领域中引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安装传感装置、构建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等方式来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与控制。如此,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电能、资源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等就可以得到实时的自动监测,一旦超标系统就会自动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在工业节能减排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利于促进工业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4 结语
为有效实现工业自动化,为促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工业领域积极应用物联网技术能最大程度实现这些发展目标,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改变与提高工业生产的管理模式,促进工业生产的自动化,从而有效提高工业领域的自动化生产、自动化管理,并实现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高效率与高质量。
参考文献
[1]顾亮,杨萍.物联网带给工业自动化的创新机遇[J].制造业自动化,2012,34(17):76-78.
篇6
【关键词】物联网 ONS EPCIS 设计 软件开发
1概述
物联网系统(EPC)是产品电子代码的简称,物联网系统主要由六个基本的子系统组成,即编码标准、标签、识读器、应用层事件中间件、ONS(对象名解析服务)和EPCIS(物联网信息服务),其中,ONS在物联网中的作用是给物联网中间件指明产品信息的存储服务器,其实质是为物联网中间件和物联网信息服务之间提供交互桥梁,同时借助DNS,让物联网能够以现有的因特网拓展到其他网络领域。而EPCIS的主要作用是实现EPC中数据的共享。通过EPCIS提供的模块化可扩展数据接口,能实现商品流程步骤之间的关联,实现对商品状态的实时追踪。因此ONS和EPCIS是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中,安全性和准确性是关键问题。
2 ONS与EPCIS特性分析
2.1 ONS特性分析
从服务类型上看,ONS服务主要分为两大类:静态ONS服务和动态ONS服务。前者通过对商品电子产品码的查询来获取其静态的信息。而后者则侧重于对商品在供应链中流转信息的查询。从原理上看,ONS实现了一个EPC到多个URI的映射,其运行模式类似于DNS,因此决定了ONS的系统结构也是分布式的, 包含了根ONS、ONS服务器、本地ONS和本地ONS缓存与映射。从功能上看,所有的ONS查询都要通过根ONS来完成,ONS的主要作用则是回应本地查询并返回URI。设计ONS缓存的目的则是减少查询次数,把常用URI放入缓存之中,较少对外操作次数,减小ONS服务器负担。整个ONS系统主要处理电子产品码和与之对应的EPCIS信息服务器PML地址的映射管理和查询,其物理模型类似于DNS构架,因此可以参照DNS构架来实现ONS服务。
2.2 EPCIS特性分析
从物联网网络层次体系上看,EPCIS处于核心地位,在整个的体系结构中也位于上层位置,并在结构体系中高于其他中间件。在EPCIS中主要定义的事件类型有4类:对象事件、聚合事件、统计事件和交易事件,这4类事件涵盖了物联网工作中主要的事件类型。从EPCIS的功能上看,关键性作用是定义物联网中的各类服务,最主要的服务类型是捕获服务(针对底层ALE事件)和查询服务(包含查询订阅服务、核心查询服务、查询控制服务)。从系统结构的角度看,EPCIS也是一种分层结构,在结构体系的底层定义所需要的相应数据格式,在上层完成对各类服务接口的绑定和实现。EPCIS的目标则是结合ONS组件,实现相关数据在内部和跨企业的共享。因此企业间信息交互中间件的开发就必然要结合EPCIS服务和ONS服务。这也是本文要重点探讨的内容。
3 EPCIS子模块的设计
实现EPCIS中功能实现主要由各类接口和模块的组合所控制,主要涉及到的模块包括:数据捕获和数据查询(含查询回调、数据查询和查询控制),现分别设计如下:
3.1 捕获数据模块
该模块中的业务流程可概括性的描述为从数据发送端(ALE)到EPCIS服务器,再由EPCIS服务器对接收到的文档进行解析从而获得数据信息,在完成给定的校验过程后存库。JMS和MDB所依据的规范相同,具有良好的整合性,而且各自对后续可能的服务整合能提供完美支持。
3.2 查询模块
查询模块包含了标准查询接口、查询控制接口和查询回调接口三类。第一类标准查询接口可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而后两类接口则是要针对客户端和服务器的特点进行定制。必须定义一类控制结果集数量的Exception,以某个给定的数值来控制查询结果集,当超出这个临界阈值时就提示缩小查询范围以保证查询结果的正确性。
4 ONS核心算法探讨
由于ONS是基于DNS和互联网,其作用主要是完成EPC到多个URI之间的映射关系。与之对应的,电子产品码的编码技术则是遵循SGTIN格式,其原理类似于DNS域名分配。因此ONS的核心算法也可以参照DNS的解析方式来设计。本文中拟设计基于椭圆曲线的加密方式,步骤如下:
(1)客户端应用程序向ONS发送包含客户端应用程序ID号的查询请求。
(2)ONS根据接收到的ID号,选取一个椭圆曲线y2=x3+ax+b,该曲线的特征由ONS和客户端共同遵守,该椭圆曲线为有限域GF(p)上的一条椭圆曲线,由参数(a,b,P)所决定。
(3)ONS在闭区间[1,P-1]上产生一个随机整数x,按公式X=xg进行转换,并将其传回给客户端。
(4)将ONS接收到的ID号和EPC编码重组,可按字符串直接连接的方式,得到一组新的编码,并将其映射于椭圆曲线上,获得某个对应的坐标M。
(5)在客户端也产生2个在闭区间[1,P-1]内的随机数yg和P+yX,并发回给ONS。
(6)按如下方式对ONS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码:(P+yX)-xyg=P+yxg=P,借此定位M,从而获得客户端和ONS之间的对应关系,完成验证。
(7)ONS将查询结果以及ID号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通过比对两次接收的ID号是否相同来判定是否是自己所发送的查询请求,否则抛弃该查询结果。
5 小结
物联网中间件的设计是物联网实现系统间交互的关键环节。本文对ONS和EPCIS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对中间件功能的实现也进行了一些探讨。在后续研究中,应关注新的物联网规范标准,因为这是设计物联网系统的基础,进而在这些规范基础上对中间件进行调整和扩充,从而提高物联网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聂晓.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安全研究[J].工矿自动化,2013,39(4):47-50.
[2]董晓荔.EPC网络中的ONS服务[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7(2):150-155.
篇7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实训教学
引言
物联网技术是随着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而逐渐兴起的一项技术,涵盖的领域较广,在我国的发展也逐渐趋向于成熟。我国的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农业以及智能家居等行业中都有物联网技术的身影,物联网技术上上述各行业中应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早在09年,温总理就在感知中国的讲话中提到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随后物联网技术就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随着物联网研究机构的逐渐建立,现阶段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急需物理网技术人才。因此,中职学校应具备一定的大局观,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对物联网技术人才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物联网技术人才,进而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最终促进我国社会与经济的深入发展。
1、物联网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
现阶段,物联网技术专业受到了我国大多数高校的重视,专门开设了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并将其作为重点专业。但是当前物联网技术教学在我国仍处于探索与实践的阶段,体系还没有发展成熟,也没有太多的先进经验能够借鉴。与此同时,中职学校也逐渐加强了对物联网技术专业的规划与设置。而物联网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是因为物联网技术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并融合了多种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技术。但是,当前我国的中职院校学多存在学科体系不全面、师资力量较薄弱、教学实训设备较落后、学生基础薄弱以及学制时间较短等问题,使得物联网技术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物联网技术的教学质量是当前中职学校关注的重点问题。
2、加强物联网技术教学实训的探索与实践
2.1加强对物联网技术教学内容的控制
当前中职学校中物联网技术专业教学的内容不仅包括电子专业中的传感器、电子电路以及单片机编程基础等课程,还包括计算机专业的网页编程、数据库、网络配置以及安卓编程基础等课程,同时还包括电子专业与计算机专业都涉及到的常用软硬件设备课程,这门课程相对来说,具有更加简单实用的特点。2.1.1传感器课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对主流的传感器进行有效的识别,并对其基本功能与原理进行全面的理解,以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传感器选择。由于传感器是物联网获得数据的重要来源,教师应重视对这一课程的教授,让学生能够对不同传感器拥有的功能进行了解,以便学生在将来工作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不同的传感器进行合理利用。2.1.2电子电路课程教师还应重视电子电路课程的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对电子电路相关知识进行有效掌握,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电子设备及电路进行正确的识别、安装、应用及测试等。而现阶段我国的电子产品具有较高的集成度以及较好的稳定性,因此,教师在对中职学生进行电子电路课程的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安全的进行电线电路的连接,确保电线电路的连接能够达到牢固、美观的目标。2.1.3单片机编程基础课程而单片机编程基础这一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对简单的编程技术进行掌握,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程序的写法,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对其进行简单应用。但是还应注意的是,单片机编程这一课程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程,具有难度较大的特点,因此,中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教学中,应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一般来说,中职学生只需掌握单片机编程基础知识即可。某些同学如果对这门课程比较感兴趣,可以在掌握基础知识后,自行深入学习。2.1.4网页编程课程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C#语言在IIS平台上制作动态网页,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由于C#语言作为现阶段动态网站开发过程中使用最多的编程语言之一,具有丰富的功能,使用较为简便,具有极强的扩展性,因此,学生通过对C#语言的学习与掌握,不仅能够进行物联网的搭建,同时还能够在网络公司与软件公司中得到有效的应用,进而为学生拓宽了就业面。2.1.5数据库课程教师应加强对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完成数据库服务器的搭建,并确保数据库服务器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完成简单的数据表的创建,以满足测试、调试的需求。而数据库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与管理都对工作人员的学历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中职学生应将学习的重点放在数据库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应将MSSQL、MYSQL和ACCESS等作为主要学习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软件具有操作方便且实用性强的特点。2.1.6网络配置课程教师还应加强对网络配置课程的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对常见的网络进行配置与管理。这门课程主要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VPN和无线设备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在物联网技术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2.1.7安卓编程基础课程教师还应加强对安卓编程基础课程的教学,确保学生在完成这一课程的学习后,能够在安卓环境中,进行相关APP的制作开发。这就要求学生要能够对各种网络程序的资源进行应用,还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美化操作来优化APP。这是因为安卓系统是我国应用最普便的开发环境,不仅存在于手机中,同时还存在各种智能电视与相关平台中。鉴于此,学生应重视这一课程的学习,以实现对安卓系统的有效应用。人们通过对安卓系统的使用,能够对传感器与网络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查询、汇总与管理。因此,中职学生应对安卓编程基础课程进行全面的学习与掌握。2.1.8常用软硬件设备课程教师还应重视常用软硬件设备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对实际工作中可能会用到的各种常见的软硬件设备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比如对LED展示屏、RFID设备、打印机、开关量采集器以及模拟采集器、串口服务器等的应用。这些常见的软硬件设备的使用已经十分普及,这是由于上述软硬件设备具有应用便捷的特点,特别是有些而且已经具有了完善的软件与配置程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
2.2加强对物联网技术教学实训的探索
中职学校还应加强对物联网技术教学实训的探索与实践,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对物联网技术教学实训的力度,对现有的网络专业课程进行合理的调整。首先,中职学校应对现有的学科进行调整,比如,可以将物联网技术教学加入到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以及电子技术应用等专业。其次,中职学校还应加强对物联网技术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与实践的有机整合,制定出一套全面完整的物联网技术专业教学课程及实训实践的方案,为物联网技术人才的培养指明方向。最后,中职学校还应根据企业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实际要求,对实训课程进行调整,确保中职学生能够满足要求。同时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物联网应用技能比赛,通过比赛能够加强中职学生对物联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提升综合创新应用设计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由学校毕业生到企业所需人才的转变,掌握最新的市场脉搏。
2.3加强对物联网技术的实训室的配置
中职学校还应加强对物联网技术实训室的配置,为学生进行物联网技术实训提高较好的硬件条件。首先,中职学校应对现有的网络工程的实践教学配备进行合理的改造与应用,并合理的购置物联网实训模块相关设备来实现对物联网应用工程环境与实际应用环境的模拟,最终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物联网技术实训室,进而对中职学生进行系统的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培训。其次,校方还可以与企业加强联系与合作,通过企业提供的支持来建设实训室,并与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合作计划,提供实训教学质量,甚至可以定向向企业输送人才。最后,校方应满足企业对才的实际需求,在设置实训课程时,可以对企业的相关意见进行合理参考,确保为企业培养优秀的物联网技术人才,确保其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这也是企业对实训室建设进行投资的主要目的。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各行业中应用的普及,当前物联网技术相关人才严重缺乏,中职学校应以此为出发点,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技术教学实训的实践与探索,通过加强对物联网技术涉及到的各门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同时加强对物联网技术教学实训的实践与探索,并加强对物联网技术教学实训室的配置,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终达到提高就业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信息技术类(第一辑)[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黄永前,刘凌.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技术课程设置探索[J].物联网技术,2016.
篇8
关键词:物联网;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校企合作
中图法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4)04-0076-03
0 引 言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在2011年、2012年物联网先后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物联网发展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就产业发展情况而言,完成《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任务还很艰巨。目前,整个产业面临标准不统一、核心技术不成熟、商业模式不清晰以及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而人才短缺则是今天物联网发展的重大瓶颈。因此,解决物联网发展的关键还在于培养物联网领域的专业人才。
自2010年起,国内已先后有200多所本科高校和400多所专科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后开设了物联网相关专业,目前与物联网相关专业的本科和大专学生共计5万多名,并且数量在逐渐增加。物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给物联网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物联网人才的培养带来新的挑战。现阶段高校产出的专业对口学生远远无法满足旺盛的物联网产业需求,大部分毕业生仅能支持产业的初级工作,能够胜任研发、设计、管理、应用核心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紧缺。显然,经过三年的教育尝试,目前高校仍然处在物联网教育的探索阶段,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完善,在为国内物联网产业输送大量专业人才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还有待进步。
1 国内高校物联网专业教育现状与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物联网专业教育普遍面临以下问题:
(1)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不明确。物联网是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控制、软件、管理工程等多个学科的融合,国内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高校都是首次试水,国外也没有相关的经验可供借鉴,多数院校的物联网专业是由计算机、通信或电子信息等背景的老专业发展而来的,不像其它比较成熟的专业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高校对于如何开设物联网专业,学生应该学习哪些知识,社会需要哪些技能人才并不十分清晰。作为用人方,许多企业渴望借助物联网东风,在物联网发展浪潮中能够分一杯羹,为自己企业的高速发展或战略转型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但整个物联网产业链尚未形成,物联网技术标准未统一,行业、企业对物联网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但对岗位需要哪些知识与技能不清晰。因此高校也只能根据行业、企业的预测信息培养物联网技术人才,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研究上,物联网专业目前都还处于探索阶段[1]。
(2)课程设置体现不出专业特色,缺乏行业应用支撑。当前物联网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是将各个交叉学科的课程直接设置在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之中,比如计算机专业相关的课程、通信专业相关的课程以及电子技术相关专业的课程。导致课程体系复杂、内容繁多、缺少层次,真正体现物联网特色的课程少之又少,体现不出专业的特色。另外,在很多院校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缺乏行业应用,物联网虽然是刚刚兴起的新专业,但是很多概念和技术已经在各个相关行业应用多年,是各行各业更深层次应用的必然产物,行业应用和背景对物联网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行业应用的支撑,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将失去目标和方向。
(3)教学实践环节差,实验条件不完善。物联网工程实践性强,对实验设备要求高,高校的实验实训条件有待完善与加强。大部分高校还停留在传统理论的培养上,严重缺乏实践环节的设置,所搭建的物联网实验室仍停留在过去的单片机、嵌入式实验环境,缺乏综合性的实训室。在一些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往往重理论轻实验,重验证轻设计。部分教师本身就缺少生产或工程一线的实际工作经验,难以真正做到联系实际的工程问题展开实验教学。加上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一系列不同复杂程度的仪器设备,或者需要亲自设计实验场景,对教师的技能要求也更高,导致一些教师在编写课程大纲或设计实验教学体系时,有意无意地缩减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环节[2]。由于缺乏实验实训,导致学生即使学习了再多的理论知识,将来在步入工作岗位时也容易眼高手低,在解决实际的问题时无从下手。
(4)师资力量薄弱,师资培训投入不够。由于物联网专业出现的时间短,各院校物联网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还在探索之中,其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大都是从其它专业调整过来的,不具有物联网行业相关企业的从业经历,缺乏物联网应用的实践经验。物联网应用是跨专业、跨学科、高难度、深层次的应用,需要多个学科的融合,因此,物联网专业教育对师资要求高,由于跨专业、跨学科,需要学习、补充新知识,师资培养有一个较长的周期。学校对师资培训的投人不够,师资培养缺乏针对性、连续性和有效性。
(5)校企合作不够深人,缺乏清晰的合作模式。学校目前比较闭塞,校企合作意识不强,缺乏专门的校企合作机构和专门发展资金。虽然也有很多高校针对物联网专业采取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但多数停留在很浅的表面,局限于向企业输送实习人员,深入发展的动力不足。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忙于生存和发展,往往过度重视短期收益,采取的多是短期的、单一形式的合作,缺乏长期的、多种形式的合作。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清晰的利益关联模式,造成校企之间缺乏深度交流与合作,仅停留在教学层面,缺乏科研项目合作,无法充分整合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优势,难以真正实现优势的互补与共同发展。
2 对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2.1 明确物联网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每所院校都有自己的强势学科、优秀的课程教学资源以及与其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验环境、师资条件,教学资源建设与积累的基础,都必然有自己有别于其他高校的教学特色[3]。有的院校在传感器和射频识别等信息感知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方面具有优势;有的院校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研究方面具有优势;有的院校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理论研究方面具有优势。各院校在物联网专业建设中,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在满足基本与共性要求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优势,形成不同院校在物联网专业建设中的特色。
各院校物联网专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其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其优势和特色是什么。高校应将工作重心放到物联网人才培养环节上来,应深入了解企业需求,进行广泛的物联网人才需求调研,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前瞻性地预测并充分认识到社会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真正需求,合理制定招生计划和培养方案,保证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和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相吻合。
2.2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物联网技术具有覆盖面广、学科交叉性强与综合性高等特点,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保证物联网技术专业基础知识的合理性,为学生提供多样的专业方向。应从现有支撑物联网的专业着手,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实时调整,重点培养学生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技能。课程体系的建设可遵循以下原则:
(1)以物联网技术的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3个层次所涉及的核心技术为基础;
(2)由浅入深的课程建设原则,注重保持学生接受和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3)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课程及教师资源,与高校现有课程紧密结合;
(4)结合物联网应用的行业背景,注重培养学生了解物联网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
(5)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合理的进行课程安排;
(6)合理的配置理论实践课和专业技能课程的比例;
(7)结合学校的传统专业优势和当地的区域经济优势。
2.3 加大物联网实验室建设
在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高校物联网实训基地建设及实验设备配备是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提高物联网专业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高校物联网实训基地建设及实验设备配备要有计划性和前瞻性。
对于实验室的建设,部分基础课程实验室依托现有的计算机专业、通信专业或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室,通过重用相关设备、调整有关配置来实现实验环境的构建,完成实验教学。同时需要结合行业应用,建设物联网综合演示实训室,构建完整的集传感层、网络层、应用层的物联网应用系统。
物联网实验室要兼顾教学、实训、创新、应用与科研于一体,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兼顾当前流行技术的发展趋势,注重各种技术之间的融合与灵活应用,理论联系实验,实验联系工程项目,既可满足日常教学要求,同时注重创新实验及项目实践,能够将物联网技术真正融会贯通到实际应用中。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物联网是一个多学科领域,在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中,要特别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各院校应广泛探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为该专业师资队伍的快速成长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可参考以下措施:
(1)整合现有人才资源,将计算机、电子信息和通信工程等专业的教师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2)聘请国内外高校物联网专业知名教授和物联网、传感网高级技术专家做兼职教师,对教学团队形成有益的补充。
(3)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物联网相关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学习和提高物联网相关理论。或聘请专家对校内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师资水平。
(4)尽可能多争取或申报一些物联网相关的科研项目,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指导教学,进一步将理论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2.5 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已经发挥了很多积极作用,不仅有利于高校充分了解社会需求,保持旺盛的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巩固和维持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毕业生就业时发挥积极作用[4]。物联网人才的培养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而物联网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和经验要求很高,为适应物联网应用技术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实现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加快物联网人才的培养。
在师资建设方面,学校可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担任特聘教授或实习指导教师,为学校课程开发、教材编制及专业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同时鼓励高校教师到物联网企业锻炼以及参加物联网项目,提高专业应用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从招生、培养到实习、就业,都可以和企业联合,共同制定计划和方案,提高人才质量,增强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保障学生就业。
在科研方面,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物联网技术理论及应用项目,使其技术应用获得更好的理论指导,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科学技术科研经费。
3 结 语
物联网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人才紧缺问题已越来越明显,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物联网行业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培养大批的物联网专业人才,而这一重担就落在高校肩上。当前高校物联网专业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专业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实验条件不完善等问题。高校物联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各院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优势以及学生特点,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创新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提高实际运用能力,为物联网产业培养真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顾卫杰,王云良. 对不同层次教育的物联网专业定位的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2011(27):182-183.
[2]欧阳志友,孙知信. 物联网专业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J].物联网技术,2013,3(7):73-74.
[3]吴功宜. 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10(21):26-29.
篇9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工程系,湖南 长沙 410004)
【摘要】物联网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它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为了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目的是培养高端技能型、应用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联网技术技能人才。本文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入手分析了物联网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就业岗位,以物联网体系架构为核心,探索更合理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体系架构;课程体系
0 前言
物联网技术是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通过射条码与二维码、射频标签、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和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具有十分广阔的行业前景。自2010年7月教育部首次批准多所高校建设物联网技术专业以来,国内高校都在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物联网专业的知识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目前物联网属于新兴产业,各高校基本上也都是依托自己原有的相关院系与专业开始设立物联网相关专业,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如何建立科学的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等问题成为阻碍各院校专业发展的一个难点。本文致力于分析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主要就业岗位等,力求归纳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专业共性基础,构建了以“物联网体系架构”为核心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1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分析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应用非常广泛,专业培养应具有物联网技术能力、应用创新能力、跨专业的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员,工作重点在应用、服务和生产领域。通常可将本专业对应主要的岗位划分为物联网系统集成和测试工程师、物联网系统销售和技术支持工程师、物联网系统开发工程师等三大基本岗位:
物联网系统集成、测试工程师:系统集成、测试工程师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负责系统的软件、硬件和传感装置集成,进行调试,发现并改进单元设计过程中的错误,负责无线网络与移动设备的构建组网等工作。
物联网系统销售、技术支持工程师:系统销售、技术支持工程师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负责建立客户关系,能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推荐其感兴趣的产品,突出产品优势;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物联网相关产品的配置、安装;负责物联网系统的日常和维护,进行一些基本的故障维修;负责传感器的采购、售前、售后维护等技术工作;负责物联网应用系统硬件和软件的日常维护工作。
物联网系统开发工程师:系统开发工程师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应用流程设计、开发和测试;编写各种设计文档;嵌入式系统的解决方案研究、项目设计方案、系统开发和集成、工程设计和施工指导;RFID解决方案研究、项目设计方案、系统开发和集成、工程设计和施工指导。
2 高职物联网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自物联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来,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从而导致大量物联网人力资源的短缺。各大高校及职业院校纷纷设立物联网学院、专业或专业方向来培养物联网相关专业人才。各高职院校在进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时首先要确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经过对职业主要岗位工作任务、工作内容以及能力要求的详细分析和论证,得到学生培养目标为:本专业面向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从事物联网工程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物联网工程项目规划与施工管理、物联网工程项目技术支持、物联网产品设计与生产管理等技术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心理健康。通过对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网络层与应用层等专门知识和关键技术的学习,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各岗位群必备的具备电子技术、现代传感器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和系统工程等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基础、实践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端技能型、应用型、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3 以“物联网体系架构”为核心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
3.1 物联网的体系构架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电子、通信、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多领域相关专业知识,是跨学科的综合应用,物联网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图1所示:
3.2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的构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好的体系架构,才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受到有序的、合理的、系统的能力培养,才能保证教学内容、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的质量,以便学生在未来的职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那么如何构建合理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就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以物联网体系架构为核心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思路如下图2所示:
感知层:感知层主要是物品标识及信息的采集,通常由感应器件和无线传感网络组成,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核心层。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在感知层对应的主要专业课程为:单片机系统分析与调试、电路板测量与绘图、射频技术与应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和条码技术与应用。
网络层:物联网的网络层主要完成信息传递和处理,网络层包括两个部分:接入网和传输网。传输网是由公网与专网组成,常用的传输网络有电信网、广电网、电网、互联网、专用网。接入网是连接感知层的网桥,它将获得的感知层数据进行汇聚,并发送到接入网络。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在网络层对应的主要专业课程为、嵌入式系统设计、M2M技术、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和物联网管理与信息安全。应用层:物联网的应用层也称之为处理层,主要解决的是信息处理和人机界面的问题。物联网的网络层传输过来的数据在应用层进入各类信息系统进行处理,并通过各种设备与人进行交互。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在应用层对应的主要专业课程为:嵌入式面向对象程序设计、Android的应用程序开发和动态网页设计。
4 专业课程体系及进度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主要就业岗位,以物联网体系架构为核心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其中还包含了四门专业基础课:C#程序设计基础、物联网技术概论、电路基础与电工技能和电子技术与实践。
5 结束语
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物联网技术已经应用于各行各业,专业前景广阔,其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也正在迅猛增加,行业人才需求巨大。培养大量高技术技能性物联网人才是目前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社会责任,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尚处在初始阶段,课程体系构建仍在一个探索过程中,需要大家不断的去探讨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沈苏彬,毛燕琴,等.物联网概念模型与体系结构[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l0(4).
[2]赵传信,王杨.物联网专业实践课程建设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4).
[3]罗汉江.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M].教指委 “十二五”规划教材,2013(3).
篇10
关键词:物联网;必要性;技能型人才
物联网,顾名知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无线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的浪潮。面对物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及上万亿规模的高科技市场,职业院校承接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社会职责,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如何定位,如何培养,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社会背景和技术背景
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随着在各行各业的落地,已经成为支撑众多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物联网初期投入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集中在公共安全系统,智能交通、智能物流、市政管理等工程,每一个点无不可以搜索到物联网技术的影子。尤其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手段。
技术上,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通信技术,进行信息的传输,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平台或中心,从而实现物物、物人的信息传递,从而提升效率,保障安全,可以跨时间跨空间进行溯源、追踪、定位、管理。
二、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分析
从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在无锡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战略构想,表示要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继而物联网也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3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标志着政策层面已经框定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蓝图。预计2015年将超过5000亿元的规模,并会在短期内可能超过万亿规模,是一个航母级产业。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战略的竞争。物联网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从事该行业的人才还比较匮乏,仅在交通物流等领域,人才需求量就超过20万,而且每年都在增长。做为基础型的产业对人才的海量需求,这也为职业院校提出了紧迫的要求,有一定基础、能力、条件的职业院校,应高度重视与加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训与培养工作。
1.职业类院校学生的特点。职业类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安装、调试、维护、生产、营销和推广等工作。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众多本科类院校也在开设物联网技术相关专业,但主要面对系统设计、系统分析和研究方面的研发工作,要求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并且具备专业覆盖面广的优势,职业类院校学生胜任起来有些困难。纵观物联网的从业岗位,对于技术人员,尤其是建设调试、维修保养、技术服务、营销推广等工作,不需要非常深的理论知识,只需要掌握相关的操作规范与标准,具备最基础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应岗位必备的技能技巧即可以,正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差、动手能力强、适合奔波式工作的职业特色,所以对于当前人才需求量大的物联网技术相关行业,职业类院校开设上此专业正具备最基础的条件。
2.各行业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重点领域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工业、智能医疗、智能农业、公共安全、环境监控与灾害预警、社会公共事业、金融与服务业、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国防与军事等。
我国当前处理物联网技术人才处理缺乏状态,笔者随意浏览了一个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上与物联网相关的招聘信息有500余条,前程无忧网站上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招聘信息达到1000余条,智能招聘网站上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招聘岗位达到400余条,另经常有公司通过微信、QQ、网站平台、私人联系等方式在招聘技高能优的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专业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的几大应用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量,可能均会超过20万以上,如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慧生活等。
3.对物联网应用技术关键领域展开教学与研究。RFID技术等短距离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关键技术,众多理工类职业院校有着丰厚的基础,承着物联网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职业类院校可以对这些核心的技术展开教学与研究,使得培养的人才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农业、智能工业等领域得到发挥。
4. 职业院校具备校企合作的基础。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步伐一直没有停息过,从项目教学法、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微课教学、Mooc教学、混合式教学、顶岗实习等,究竟花落哪种模式,没终极结论。实践场地不断翻新,合作企业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技能不断涌入,已经让当前的众多高职院校具备了充分的校内实训基地,具备了校企合作的基础。
在当前的基础上,开发物联网技术专业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从教学方法上看,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积累了成熟适用的经验,从硬件基础上看,已经具备了搭建物联网相关实训室的基础条件,从师资力量上看,已经拥有了开设此专业的技能与技术。院校与物联网企业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培养熟练掌握物联网知识与技术的信息服务与技能应用型人才,合作育人,合作发展,达到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开放性、深入性、针对性。
总之,在当前本科类院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同时,各职业类院校也必须要迎头赶上,以呼应本科类院校培养的研究型人才,牢牢把握住这一机遇。中高等职业类院校作为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开办此专业显得尤其重要与必要,有处于当前物联网应用技术发展的大好形势 ,扭转物联网人才资源匮乏的局面,从而培养大批的具备物联网技术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全国的职业类院校都以当前物联网发展的大好背景为依托,积极开办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优质培养人才战略。
由于我国物联网专业教育于2010年才起步,对于很多院校开设此专业还处理犹豫与探索阶段,如如何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从何而来?实验室不完善如何办?学生的就业前景如何?等等诸多问题,这也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着物联网技术专业的设置与发展,所以研究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有效性及输送人才的通道更显得重要。
参考文献:
[1]董荣胜. 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8月.
[2] 彭力.基于案例的物联网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年10月.
[3]陈国良.计算思维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10月.